时间:2022-08-13 17:59: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相邻数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材对产后出血的介绍是根据整体护理程序设计的,为了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在尊重教材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认识的规律,即: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然后理性认识实践,构思产后出血临床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转化的设想。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给出一个产后出血的病例,让学生对产后出血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形成了感性认识,并由病案导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知识过程中,紧紧围绕病例引导的问题逐步深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再不断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即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打破了以往先讲授知识,最后检测反馈的常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也是我在本次课设计中的一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
(二)技能目标:能识别产后出血;能协助处理及护理产后出血病人。
(三)技能目标: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四)情感目标:在抢救过程中保持沉着冷静,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临床病例导入
患者刘某,女性,28岁,因“停经38周,下腹阵发性疼痛4小时”由家属陪同步行入院。入院检查宫高36cm,腹围108cm,胎位LOA,胎心142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3cm,先露头,棘平,未破膜。入院诊断:孕3产0孕38周LOA临产。入院后立即送入待产室,产程进展顺利,9:08自娩一男婴,重3950g,1分钟Apgar评分10分,5分钟Apgar评分10分,9:20胎盘胎膜自娩完整,会阴Ⅱ度裂伤,宫颈、阴道壁无明显裂伤。9:25出现一阵阴道流血,色鲜红,量约200ml。检查宫底脐上二横指、质软、子宫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时有大量血液及血块从阴道排出,量约600ml。心电监护示:脉搏12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7/46mmHg。在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之前,先让学生看发生在产房里的情况,提出“问题1:产妇出现了什么情况?阴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产后出血的学习,提出学习目标:1.掌握产后出血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产后出血妇女进行护理评估及实施整体护理。并提出重点及难点。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
1.概述 重点解释产后出血定义,简要介绍该病临床发病状况。
2.病因 详细讲解产后出血四大类病因。
3.临床表现 胎儿娩出后阴道多量流血及失血性休克是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通过产后出血临床表现学习,结合病案资料要求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2:如果你是产房护士,你如何判断该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
问题思考 评估该患者病史,产后出血发生在胎盘娩出后,并且检查胎盘胎膜完整,宫颈、阴道壁无明显裂伤,会阴Ⅱ度裂伤,宫底脐上二横指、质软、子宫轮廓不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根据以上评估资料,可推断该产妇是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
由以上的思考引导出临床问题的处理,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4.处理原则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止血方法各有特点,应重点详细介绍。);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5.预防 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
6.护理评估 要求学生应用产后出血知识及以往学习的整体护理相关知识思考“问题3: 如果你是当班护士,如何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问题4:针对前面的临床病案,你作为一名产房护士该如何配合医生抢救?
(四)小结与反馈 及布置复习思考题
针对前面的病案要求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当班护士,如何保证输血的安全?2.该患者有效止血后,应如何护理?
四、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019-03
The effect of Qigui Shengbai Capsules on leukocytopenia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and the nonspecific resistance in mice
CAI Guangxian1, XIE Zhaohui2, CAI Ping1, WANG Yuhong3, LIAO Liangying3, TANG Ying3
(1.Hu'n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6,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3.Pharmacology (Cardiovascular) Laborato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Qigui Shengbai Capsules on leukocytopenia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and the nonspecific resistance in mice. Methods: The leukocytopenia model in mice was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intraperitioneal injection and adop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Qigui Shengbai Capsules on leukocytopenia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red blood cell count, hemoglobin, the platelet count, thymus index and spleen index were detected; mouse hypoxia tolerance in normal pressure influence and loaded swimming time were adop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Qigui Shengbai Capsules on the nonspecific resistance in mice. Results: Qigui Shengbai Capsul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red blood cell count, the platelet count, thymus index and spleen index (P
[Key words] Qigui Shengbai Capsule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mmunodepression
白细胞减少症系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者,是目前临床内科常见的一种病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而继发于肿瘤放疗、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尤为常见[1]。升白方由西洋参、黄芪、麦冬、制首乌、鸡血藤、阿胶等组成,具有益气滋阴、养血填髓之功,用于放、化疗后白细胞低下、头昏、倦怠、口干等,证属肝肾不足、气阴两亏者,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环磷酰胺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但其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主要是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白细胞减少症。本实验采用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抑制模型为实验动物,观察芪归升白胶囊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芪归升白胶囊(本实验室自制),规格0.42 g/粒,批号080104,临床推荐成人日用量为38.52 g生药。利可君片(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片,国药准字H32025444,批号040202,临床成人用量为60 mg/d)。西洋参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成人用量6 g/d)。环磷酰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200 mg/瓶,批号08103021)。钠石灰(上海陆都化学试剂厂提供,规格500 g/瓶,批号20080906)。
1.1.2 实验动物与仪器ICR小鼠160只,雌雄各半,SPF级,体重18~22 g,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8-0002,合格证号0089728。鼠用全价颗粒饲料由中南大学湘雅动物部提供。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号SYXK(湘)2008-0001。雅培血细胞分析仪(美国雅培-1700);电子天平AY-120(日本岛津)。
1.2 方法
1.2.1 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2-3]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具体如下:①正常对照组(A组);②CTX模型组(B组);③利可君片组(C组);④芪归升白胶囊高剂量组(D组);⑤芪归升白胶囊中剂量组(E组);⑥芪归升白胶囊低剂量组(F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100 mg/kg,1次/d,连续3 d。于造模前预防给药3 d,第4~6天造模。从造模当日起继续给药10 d。正常组和CTX模型组给予同容积蒸馏水,利可君片组7.8 mg/kg,芪归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10.0、5.0、2.5 g(生药)/kg,为成人用等效量的2.0、1.0、0.5倍。各组每天灌胃1次,每次20 ml/kg。分别在造模后7、10 d末次给药1 h,眶静脉丛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并于造模后10 d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其脏器指数。
1.2.2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抗游泳疲劳实验)[4]取健康小鼠5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芪归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kg),西洋参粉组(0.8 g/kg),灌胃体积20 ml/kg,对照组灌以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每只小鼠尾根部负相当于体重10%的铅丝,置水中游泳,观察小鼠游泳至力竭(在水下10 s不能上浮),该时间为小鼠的游泳时间(min)。
1.2.3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耐常压低氧存活时间的影响[4]取小鼠5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芪归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kg,)西洋参组(0.8 g/kg),灌胃体积20 ml/kg,对照组灌以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将小鼠单个放入盛有15 g钠石灰的250 ml广口瓶内,用凡士林将瓶口密封,观察并记录小鼠低氧死亡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2.1.1 芪归升白胶囊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TX模型组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1.2 芪归升白胶囊对胸腺、脾脏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其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芪归升白胶囊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明显提高。与CTX模型组比较,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的胸腺及脾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耐常压低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小鼠耐低氧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220万例,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例。近20年来,中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近30%,癌症死亡人数占疾病死亡人数的1/5,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5]。目前在癌症的治疗中,约有1/5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3的患者接受放疗或化疗,有接近1/2的癌症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放疗及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有效手段,但其对骨髓抑制均较严重,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白细胞减少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而容易出现感染,严重缺乏时,会引起严重感染导致死亡。癌症患者常常由于放疗、化疗后导致白细胞严重减少而无法完成整个治疗周期而失去生存的机会。西药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疗效均不显著,而促粒细胞生成因子则因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故无法广泛、长期使用[6]。因此,寻找一种廉价而副作用小的升高白细胞的中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芪归升白胶囊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中药复方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当归能拮抗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抗肿瘤抗辐射,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气阴双补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细胞存活和抗病毒活性;制首乌能增加正常白细胞总数,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和发育;鸡血藤可保护人体造血系统,改善骨髓微循环,具有显著升高白细胞的作用;阿胶能使白细胞升高,诸药合用可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症状,使白细胞达到正常水平。本实验结果表明,芪归升白胶囊可升高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WBC、RBC、PLT,增加受损免疫器官胸腺及脾脏的重量,能明显延长小鼠的耐低氧时间和游泳时间,这些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沈云辉,陈长勋,徐振晔.双黄升白颗粒剂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造血细胞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54-758.
[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703-704.
[3]杨东旭,储妍,任宏雪,等.升白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95-196.
[4]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8-789.
然而,当前教师在听课评课方面往往重视“听”忽视“评”。“听课”于所有教师而言特别乐意参加,乃至积极争取机会。而“评课”时却不见了那份热情,一部分教师蜻蜓点水,一部分教师扮演忠实听众,极少数骨干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剖析活动。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十多年来,一直困惑着这样的现象,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搅活评课这潭水?创造怎样的方式促进评课的深入?本学期我园围绕“开展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头脑风暴”式教研,二是创新评课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在此,就“创新评课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这项活动阐述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新评课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背景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为此,我们一直狠抓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我们在不断的尝试与调整中充实着它。以往我们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模式是:由一位教师上课,大家观摩,之后在业务园长的组织下集中针对这节活动的执教实施进行回顾,口头评议。经验型教师能较准确地发现活动的闪光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一部分教师参与活动不够积极主动,只是被动发言,不痛不痒地泛泛说几句敷衍了事;另一部分(尤其是青年教师)似乎只是活动的旁观者,不参与发表意见。久而久之,造成评课过程形式化、评课内容表面化、评课结论两极化、评课效果零散化。如何改进评课方式提高评课质量,如何创建更能发挥“诊断、指导、激励”功能的评价模式,如何促进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协商的气氛,鼓励教师勇于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计思想,促使教师能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从创新评课模式入手,试图改进。
三、活动目标
1.引领教师真正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
2.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评课的方法和要领;
3.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四、活动准备
教材人均一份(中班数学《相邻数》)
光碟、电视、纸笔(每人一份)、记录表格(每组一份)
五、活动过程
1.在实践中搜集听评课素材
中班最佳课评比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位老师选择了数学《相邻数》这节活动。数学活动是很多老师所畏惧、难以把握的。本次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后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授课的两位教师是我园年轻教师,教龄长的也只有五年。理解相邻数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如何让幼儿懂得“相邻数”的意思,知道什么数是“相邻数”也是老师比较难说清的,虽然两位老师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不少教具,动了很多脑筋,想要攻克这个难点,但实际执教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把握不够、教学经验不足、幼儿差异等因素,难点未能得到解决。
评课教师对于这两节活动的评价浮于表面,尤其是参与听评课的青年教师不能深入剖析两节活动存在的实质问题。”围绕这节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深入的研讨。
近两年海陵区名师工作室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决定选择观看名师执教的同课题活动,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以小组表格式的方法再组织评课,这样有助于帮教师找到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明确活动的主题,围绕中班数学《相邻数》开展听评活动。首先自主学习,熟悉教材(中班数学《相邻数》)。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在头脑中设计出所教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对比优劣,促己深思、善辨、慎取。教师有备而来,自然会积极参与其中,将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3.带领教师学习文章《幼儿园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
在听课之前学习相关理论,能指引教师有效地进行听课,同时为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对自己产生的想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要求教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对活动提出的建议或看法必须说出相关的理论依据,这样,教师们得以将理论与实践放在一起进行思考、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分组:每四人一小组(共8组)
1)每组推选一名教师为记录员,一名教师为小组发言人。
将听课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由经验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组合。自由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听课教师全员参与,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经验型教师的见解可以给青年教师以启发,帮青年教师发现总结出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问题。探讨交流的过程又是教师们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小组记录员由经验型教师担任,发言人由青年教师担任,必须领会、表达出本组的集体智慧。
2)而后分发记录表格,主持人说明表格填写方法、要求。
5.观看实况录像(区名师工作室成员送课下乡:朱春凤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
要求教师结合表格内容仔细观看:观察、分析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教师是否预设了合适的、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是否重视了“生成性目标”,即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教师事先 没有也不可能预设的结果,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甚至具有重大的意义;关注这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是不是紧扣预设教学目标,最终有没有达成这个目标;关注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是否指向目标,采用何种方法手段有效解决活动重难点等。要求提出后,教师就能带着问题观看、分析、思考。教师们认真记录着,思考着……提供纸和笔,帮教师梳理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记录他人的观点。
6.分小组讨论
趁教师听课时产生的激情还没有退却时,立即进入研讨环节,或陈述或讨论,将活动推向……记录人及时地把教师在活动中迅速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不做任何的评价、增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对事物的独特视角,一个人提出观点的同时,也在激发其他人的思维,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层浪都在相互推动、相互作用。面对大堆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把这些见解和想法进行筛选、归类、排序、分析、整合,由记录员记录到表格中。
7.大组交流(每组的代表轮流交流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
由于各人的见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大组交流又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析,再一次打开教师的思路。
8.与名师对话
1)朱园长介绍自己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具设计、操作材料等方面的安排。
李明高的《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中的第四项“聆听他人的智慧——教师如何听课更有效”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这段话不仅道出了为人处事的真谛,更能给我们教师以很好的启迪。
2)各组代表就自己的困惑提问,朱园长解答。
教师们还可根据自己预设的教案提出问题和困惑,朱园长一一解答,本节活动解决难点其实很简单:沿着通过看图片,给小动物找到相邻朋友——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找到自己相邻座位的朋友(前后各一个,一共有两个)——给点卡找相邻朋友——最后给数字找相邻朋友(即相邻数)这条主线,从具体的自己过渡到图片、点卡,最后到抽象的数字,在这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相邻数。在活动中适时介入点卡,又直观巧妙地解决了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名师的点拨,让两位执教过本节活动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二次审视和反思。
通过与身边的名师对话,教师们学到更多。活动前各人熟悉教材、心中预设了教案,提出了评课的要求,围绕话题,评课活动就不再是就事论事,在提问、解答的相互辩驳中,教师的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整合,促进了理论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活动才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六、活动简析
此次活动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分组交流研讨消除了教师的紧张和依赖心理,每位教师围绕主题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展开思维的碰撞,迸发出了许多新的想法和灵感的火花,观点与设想便如决堤的洪水般滔滔不绝,而教师的思维越活跃、观点就越富有创造性和拓展性,探讨的质量就越高,预期的目标也就达成得越好。表格记录将零散的思想火花汇聚在一起整合提升,形成有价值的思想,实现头脑联网,智慧共享。
这样的形式不受限制,既是组内交流,也是组间开放式交流。它整合了主题研究、主题讨论和主题汇报等活动,使评价角度趋向立体化、多维度和全方位。该模式打破常规,执教优质活动的名师就在教师身边,把评价活动变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参与”的对话、交流。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地以访谈、讨论、辩论等方式自主调控评价活动本身。
《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生产实践中,时时要涉及到机械制图知识,要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如果他们不通晓机械制图这门“工程语言”,就很难学好其它专业知识,也就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读图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毕业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已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做出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本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如在进行重点内容“组合体视图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型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提炼讲课内容,归纳绘图方法;力求简明准确,便于学生记忆。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机械图样的一门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和图解能力。机械零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教得其法,学得轻松,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艺术,提炼讲授内容,注意归纳各种绘图方法及视图特点。诸如:
1、抓主、分块,对投影、想形状的形体分析法的读图方法;
2、根据已知的齿轮主要参数齿轮Z和模数M,利用有关公式计算出齿轮各部分的尺寸,然后按规定画法画出齿轮轮齿部分投影的齿轮画法;
3、平面立体‘三视图均为多边形’的视图特点:一个图框在另一个图框之外,由多个图框叠加而成;
对这些方法和特点进行归纳,为学生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答疑、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应启发、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
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本课时选择什么样的直观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怎样结合讲解,什么时候演示,怎么演示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懂等等,都应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应该指出,直观教具只能起“拐杖的作用”。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路”,而最终必须去掉“拐仗”能独立“走路”才行,所以随着学习过程的进展,应当逐步有控制地使用直观教具。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这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四、注意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要讲得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三言两语就能点到问题的实质,击中要害。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地提炼所讲的内容。注意归纳总结一些简明易记的结论。
在精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每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他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在绘制组合体的视图时,要弄清它由几个基本几何体组成,各基本几何体的形状、位置,相邻两基本几何体的组合形式,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按照每一个基本几何体的所在位置逐个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注意根据组合形式正确画出相邻两基本体视图的交线,这样把单个的分析综合起来、从而得到组合体的视图,这就是综合的过程。用形体分析法读图也是这样。根据一个图框一般是立体上一个面的投影的道理,把组合体的视图分解为若干个图框,利用投影关系对应找出每一图框的其余投影,抓住形状特征视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想象出该组合体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教师无论在讲授,辅导或批改作业时,都要经常地启发学生去分析和综合。另外,还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如讲授直线对投影面的各种位置及其投影特性时,对两类特殊位置直线,只要分别讲透其中一种即可,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推理,得出其余两种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切忌在课堂上把各种位置一一罗列,使学生不得要领。
五、教学艺术
1、重视板书、演示图的过程作用,活跃课堂气氛
美观、清晰、整齐的板书、演示图的绘图过程,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节次分明、条理清楚。演示图的绘图过程,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所绘制的图形应布置在黑板上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作图过程的地方。图应画得清晰(适当大些)、准确,图线应粗细分明、文字要标准、工整、准确。
2、脱离教案,保证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
讲课是讲解,不是读讲稿,更不是背教案。要有讲有解,既讲又解,才能引导学生集中思想、身临其境地获取知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只有脱离教案,才能使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才能做到口语表达准确简洁,语音清晰明快,语调抑扬顿挫,语速不快不慢。
3、现代化教学手段,教与学轻松结合,事半功倍。
上学期我就和以前的数学老师联系好了,他也很高兴答应愿意带领我进行实习,在此也向朱明生老师表示感谢。
我将实习时间定为四周:第一周(2月9日——2月15日)主要实习内容——听课、熟悉教材、了解实习班级的基本情况。后三周重点放在讲课和班级管理。
先介绍一下指导老师及班级情况:
xxx老师,男,毕业于抚州师专,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从教数学20年有余。
现教班级:高一(1)班(实验班)数学老师
高一(6)班(优化班)数学老师兼班主任
高二(12)班(文科班)数学老师
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思维很快,方法多样独特,注重解题技巧。
我的教学实习内容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听课
听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不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总结他们的教学特点,还可以与他们交流,探讨教学方案,这样自己在教学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在高一年级组听取了朱明生老师、陈合辉老师、老师、张义俊老师、龚兰老师等老师的授课,他们各有特点。如张老师在讲 “排列”时选取典型例题介绍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例题如下
分别求下列要求的排列数
(1)6名学生排成三排,前排1人,中排2人,后排3人
(2)6名学生排成一排,甲不在排头,也不再排尾
(3)从6名同学中选4名参加4*100接力赛,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
(4)6名学生排成一排,甲乙必须相邻
(5)6名学生排成一排,甲乙必须不相邻
讲解:(1)多排变单排法:
(2)元素优先法:甲优先
位置优先法:排头、排尾优先
间接法:
(3)间接法:
分类原理(按第四棒位置优先法):
①甲跑第四棒(一举两得)
②甲不跑第四棒(包括甲不跑的情况)
(4)相邻——捆绑法
(5)不相邻——插空法
归纳总结,达到举例的效果。
讲课
讲课是实习最重要的内容,是锻炼一个实习老师最有效的方式。首先,上课前要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怎样安排教学过程等。在课堂上除了将课讲明白,还要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因为有许多问题可能发生。例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朱老师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适当开点玩笑,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管理课堂纪律,排除外界干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这些都是一个老师应锻炼和具备的应变能力,只有管理好课堂,讲课才能达到效果。
在实习期间,我上了一些新授课,习题课。每次上课前,特别是上课前我都会去和朱老师讨论教案,希望他指出不妥的地方,尽量减少在课堂上犯错。如在讲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时,第一要讲清算法框图
终端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 指向线
顺序结构
班主任实习主要以下几方面
了解班级情况
实习开始,我向原班主任朱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例如住校生,走读生情况,个别学生家庭情况,月考排名情况,学习情况。每天早上7点到班上带领他们晨读及早读,下午第四节课辅导他们不懂的地方,晚上上晚自习前到班上看一下学生是否到齐,如果有晚自习,上晚自习,在班上答疑。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最近的情况。配合其它任科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开展班级活动
实习阶段,我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主题班会”“新学期、新面貌”“大扫除”在主题班会上分析了过去一学期的事,表扬了一些同学,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他们改进,展望了新学期.” 新学期、新面貌”班会上让学生谈谈自己过年时的高兴事,在新学期有什么打算,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数学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体味做老师的滋味。
我们常说:“孩子们小小的脑袋中,藏着个大大的世界。”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激发出的潜能也各不相同,所以虽然老师“精心布防”设计教案,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旧会“节外生枝”。我认为,这样的“节外生枝”是好事,因为它能更多地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同时也激发出教师的智慧。那么当学生出现了预设之外的“节外生枝”,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怎样促进这些“课堂生成”的出现,更多地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呢?
一、畅所欲言,激活思维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发给学生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让学生量出所需的边长,尝试计算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出现了两个比较集中的答案:(1)相邻两边相乘(7×5)得35平方厘米;(2)底与高相乘(7×4)得28平方厘米。教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讨论,再让“底乘高”的学生先展示其想法,并进行直观演示,将平行四边形割补平移成长方形,想以此让用相邻两边相乘的学生对先前错误想法进行自我否定。
然而,第二种做法的学生也提出了质疑:“我们也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而且只要将平行四边形拉一拉就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计算出它的面积的,怎么不可以呢?”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但确实是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灵机一动,干脆装糊涂:“他们的想法也是挺有道理的!那35平方厘米和28平方厘米都对。”“底乘高”的学生可不干了,提出疑问:“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怎么会是不同的呢?”大家纷纷要求“相邻两边相乘”的学生说道理。第二种做法的学生拿着平行四边形木框架边演示边说着理由。刚开始,还真把人给“蒙”住了,渐渐的,有学生发现:在拉动的过程中,不仅形状变了,而且面积大小也变了。“底乘高”的学生代表运用这个框架进行了论证: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相乘是正确的,那么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都是35平方厘米了。可我们用肉眼都能看出它们的面积是不相等的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等于相邻两边相乘。
正是课堂中教师让双方代表都“畅所欲言”,学生的“拉成长方形”的想法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而激发了学生之间激烈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对化归思想的体会才能如此深刻。没有这种经过曲折过程而获得的成功,学生就不会有学习的自信和力量。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的过程;给不同观点的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我们才能及时捕捉到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放慢脚步,善待错误
我们对学生的差错,不能轻率否定,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予以宽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学生差错中的不利及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多给学生“先尝试―出差错―再完善”的机会。例如《角的度量》:
师:用量角器怎么量出角的度数呢?大家想不想自己试试?
生初次尝试用量角器量角1(40°)后逐一展示汇报,并说想法。
生1: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决定,所以我想用量角器量张口。
师:那你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了吗?
生1:(挠挠头)看不出来。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觉得不能用这条直边量,应该用这条弯边量,因为刻度都在弯边上。
师:那你觉得这个角是多少度?
生2:70°。
生3:我觉得用直尺的时候,都要从0刻度开始量起,所以量角也要把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0刻度。
师:那你觉得这个角是多少度?
生3:90°。
生4:我感觉量角器上有很多线条,这些线条都汇集在这个点上,所以我要把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这个点来量。
师:那你觉得这个角是多少度?
生4:140°。
生5:我觉得不可能,这是个锐角,应该是40°。
师:刚才大家自我创新的量法都挺有道理的,可是,同一个角怎么会量出这么多不同的度数呢?到底怎样使用量角器呢?
对量角器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摆弄出了各种不同的量法,前三种同学的方法错了,他们是怎么想到这样量的呢?他们是从哪里受到了启发呢?错中有什么可取之处吗?经过逐一采访,这四种方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是错误的方法,但从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和创新,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已有知识中受到启发进行新知识的研究”这一数学思想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这是一个真实反映孩子们学习探究的“心声”的环节,从他们的错误方法中找到正确的知识切入点,然后逐步引导、纠正、领悟,进而掌握测量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身为教师的我们,在要求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更要放慢自己的脚步,用心思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三、小题大做,大放光彩
一次数学小测验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1.25×(0.8+0.4)×2.5”,有近70%的学生是这样进行简算的:“1.25×(0.8+0.4)×2.5=1.25×0.8+0.4×2.5=1+1=2。”学生是受到题中数据(1.25、0.8、0.4、2.5)的诱惑,误用了乘法分配律。我打算评讲时,重在提醒学生不要贪图简便而上当,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简便计算应该是“1.25×(0.8+0.4)×2.5=1.25×1.2×2.5=(1.25×3)×(0.4×2.5)”就可以了,可静下心仔细想想:这仅仅是数据的诱惑问题吗?孩子们对简算的运算定律背得头头是道,真正在进行简算时能否把这些运算定律运用到位呢?这道题就只能用这种简算方法,难道就真的不能用乘法分配律吗?通过这道题,我们要带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想把这个错例“小题大做”一番。
师:出示乘法分配律字母表示式:a×(b+c)=a×b+a×c,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我们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与两个加数相乘,然后把它们的结果加起来,结果是不变的。可这道题,是不是一个数和两个数相乘?
生:不是。
师:所以,这道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而我们贪图简便,却把乘法分配律硬套了上来,造成了犯规。
师:那么,这道题中到底有没有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的地方呢?
生1:我觉得前面这个部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1.25×(0.8+0.4)×2.5
=【1.25×(0.8+0.4)】×2.5
=【1.25×0.8+1.25×0.4】×2.5
生2:我觉得后面这个部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1.25×(0.8+0.4)×2.5
=1.25×【(0.8+0.4)×2.5】
=1.25×【2.5×0.8+2.5×0.4】
甚至有同学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把1.25×2.5看成一个数
1.25×(0.8+0.4)×2.5
=1.25×2.5×(0.8+0.4)
=1.25×2.5×0.8+1.25×2.5×0.4
通过这样一个错例,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它的每一步都是有充分依据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先观察整体,整体不行,局部可以吗?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进行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道错例,我们要给孩子的不仅是帮助孩子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在以后遇到此类计算题目时不重复错误,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错题成为具有思考价值的好题。
四、提供支架,自主构建
坡度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前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给学生奠定基础,为新课内容难点的分解做准备。然而,构筑坡度是发生在学生尝试、探究活动之前,且全班学生都走在同一坡度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能不能在学生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场给学生搭建一些“支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呢?
例如《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课一开始,教师出示:“玩具飞机每个售价30元,现有82元钱,能够买几个?”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师:三种不同的竖式计算,有可能都是正确的吗?
生:(异口同声)不可能!
师:你能知道其中哪个答案肯定是错的?为什么?
生:27肯定是错的,因为买一个玩具要30元,82元钱最多能买2个。
师:这样看来,在第一、第二两个除法竖式中,都是商2的,所以都是正确的,大家觉得如何?
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后进行了全班交流:
生1:我们认为第二个除法竖式是正确的,第二个除法竖式是错的。如果像第一个那样写,那就变成了可以买20个玩具了。
师:(问板书第一个竖式的学生)你这样商“2”是想表示可以买20个玩具吗?
生1:不是的。我想表示可以买2个玩具。
师:是呀,我也觉得你是想表示2个的,因为我发现你在“2”的后面没有添“0”。
生2:虽然他没有在“2”的后面添“0”,可是,他把“2”商在了十位上,十位上的“2”就表示20。
生3:我也认为第一个除法竖式错了。因为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这里已经除到了个位,所以,应该商在个位上。
对于什么叫“这里已经除到了个位”,可能还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教师也假装没听明白,说:“什么叫已经除到了个位了呢?”于是,继续请该生指着板书进行详细讲解。
生3:8除以30不够商1,所以要看82。82除以30可以商2,我们已经除到了个位,所以,2就要写在个位上。
当学生自觉地调动起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计算时,有些学生商正确了,也有些学生心里想着商是2,可是到底把2写在哪个位上感到困惑,甚至有学生完全商错了。在学生遇到困惑和障碍时,就有了教师提供“支架”的需要。教师针对第一个竖式,提出疑问:“你这样商2是想表示可以买20个玩具吗?在该生作出“我想表示可以买2个玩具”的回答时,教师给予同情:是呀,我也觉得你是想表示2个的,因为我发现你在2的后面没有添0。然而,就是这一态度模糊的“理解支撑”,引起学生的不满,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样在十位上商2到底可不可以呢?”就这样,通过学生间的想法交流和思维碰撞,学生不仅知道了商应该写在哪个数位上,而且知道了为什么应该商在该数位上的道理了,实现了对先前做法的自我否定,获取了新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提供暂时性的支持,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建构出真正属于自己所理解、领悟、探索到的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无处不生成,如何抓住这些课堂生成,使它成为数学课上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些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身为教师,我们不但要读透教材,更要读懂学生,面对课堂现场,灵活选择合适的题材,创设有趣的、具有思维挑战性和数学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思维和情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以前,我们新站中心校就采取过这个措施,实行的是相邻的村校选拔年轻、优秀的教师进行跨校授课,曾在平原村小与复兴村小做过试点,还开过现场会,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实施过中心校教师到村小授课,曾授课的科目有美术、英语、音乐等。
我们新站中心校实施的是中心校美术和音乐教师到村小授课,实行的是每周二和周三去村小授课,周一、周四和周五回中心校进行授课、集体备课、听课,进行研讨,以便集体进步。
跨校授课,从发展的眼光看,可以避免合校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合校,由于村屯之间相距较远,交通又不方便,从而给学生带来上学的不便,面对这些问题,只有让教师跨校授课,让教师遭罪,也不能让学生遭罪。
跨校授课,可以解决村小学生小科差的问题,在村小,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的语文、数学都很好,就是小科照中心校的孩子差,特别是美术和音乐等学科,原因是村小缺少美术和音乐等专业的教师,没有专职的教师,经过跨校授课,专职教师到村小上课,使村小孩子也享受到镇上小学同龄人的待遇,因此,他们的成绩提高了。
二、在教学表现上下工夫
有了内容丰富、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也至关重要。少年儿童的特点就是生性好动、注意力转移快,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几个班级相邻上课,学生有时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班级,或在分组练习时大声交谈、吵闹等,这是他们兴趣所至,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的信号。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玩耍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学生一开始是喜欢体育课的,但如果体育教师多次粗暴地去阻止学生的言行,虽然学生马上会安静下来,但他们的情绪已受到影响,对以后的练习已无兴趣,更别说是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声色俱厉地进行训斥,粗暴地进行制止,而应重视学生发出的这一信号,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兴趣重新回到练习上来,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干涉。“身教重于言教。”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身体力行,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多一些友善,少一些威严,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更积极主动的去参与练习。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前后滚翻时,先让学生自由练习,随意在垫子上做滚翻动作。但学生的滚翻动作大多只有前滚后滚,这时,教师要参与进去,并示范做一次随意滚翻,让学生跟着做,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各种滚翻动作,相互观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这样滚翻动作就丰富起来了,有前滚接后滚的,有连续左右滚动的,有的像不倒翁似的前后滚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开始前后滚翻教学,让学生想一想,什么形状的东西最容易滚动,学生马上想起了篮球。这时,做一个球的滚动实验(平地与斜坡滚动),让学生思考哪种更容易滚动,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斜坡滚动。教师再把动作要领编成儿歌“我像圆圆的球儿,低头、含胸、团身,轻轻一推向前滚”,边唱边演示,并让学生自编儿歌,边唱边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使学生的学习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此外,教师还应掌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给予学生尽可能少的批评,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学习体育的信心。在教学内外,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语气都要温和,表情要友善,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很看重自己的,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强化,以此来激励他们,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
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千米,经历了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的推算过程,知道了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测量物体的时候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师: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板书)
师: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师:你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呢?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板书)
师:我们知道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你们想知道常用的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好不好?(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 探究新知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图形(展示题卡,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边长,然后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想法,并说出理由。
组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我们用尺子测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接着写1平方分米)
师:哪个小组和这个小组的答案不一样?
组2: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我们用尺子测量它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板书100平方厘米)
结合课件: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各有各的理由,有的小组算出了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有的小组算出面积是100平方厘米,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它们都是正方形的面积,只是表示的单位不同。
师:根据刚才的回答,请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齐读、倒读熟记关系)
师:根据这一关系,你知道2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呢?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说几句这样的话吗?
学生举例。
师: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生:200平方厘米=
2
平方分米
师: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生:500平方厘米=
5
平方分米
你也能象老师一样反过来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进一步巩固进率。
③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
师:既然同学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里面哟100个1平方厘米,你们
说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板书:进率100)
师:谁知道1平方米=(
)平方分米?在小组内讨论,汇报,说出理由。
生:1平方米=500平方分米。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见的进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也是100。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教师出示课件,课件上显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学生结合图形考虑)。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说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你真是了不起,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同意)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2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4平方米呢?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呢?依照老师互相举例,加强关系进一步认识。
师小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相邻的面积单位,每个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板书--------进率是100)
生1:我发现1米=10分米,那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生2:我发现1分米=10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3:我发现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对应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生4:我发现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你们发现的可真不少,那你们能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三、 巩固练习
1、你能快速说出答案吗?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广宗实验小学
杨玉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孩子们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参与并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孩子们记忆才深刻。如果直接出示结果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没有真正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而且会觉得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无味,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孩子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设想,最后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让孩子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首先,我让孩子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只凭看和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必须通过实践去证明猜测的正确与否。同时我让孩子们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学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直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1平方分米究竟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孩子们刚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我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结果孩子们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也有的孩子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同样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同思维程度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们探索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很容易的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孩子们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到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做到了几点:
一、对“有营养”数学课的思考
年初,我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报告,报告中吴老师把能促进学生长期发展的数学叫做有“营养”的数学,吴老师说,数学教师既要遵循多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教的规律”,又不能忽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学数学学的有“营养”呢?这一年里,我结合教学实际,深挖教材内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如:练习课上,小状元第14页第9题引起了我的重视。
在一块积木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白、蓝、黄、红、绿、黑六种颜色(图略)。请你写出,黄色的对面是()颜色,白色的对面是()颜色,红色的对面是()颜色。
在备课时,我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注重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
师: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黄色相对的面是哪种颜色?
生1:是红色
生2:不是红色
生3:绝对不可能是红色
师:为什么“不可能”呢?
生4:因为从第二个图可以看出,黄色和红色所在的面是相邻的,不可能是相对的面。
师:说的太好了,黄色和红色是“不可能”相对的,你们明白了吗?(快速转折)哪种颜色也“不可能”和黄色相对?(稍微停留后,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生1:蓝色也不可能和黄色相对,因为它们也是相邻的两个面。
生2:白色和黑色也不可能和黄色相对,因为它们也是相邻的两个面。
生3:那只有绿色和黄色相对了,因为六种颜色被“排除”掉了五种,“排除”过后,剩下的就是“答案”。
师:你们能用“排除”法找到了和黄色相对的面,太棒了!和白色相对的面是什么颜色呢?请你们在“排除”之后找到“答案”!
……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年初,在北京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我有幸看到了张素兰和李景龙夫妇的著作《打造合学教学动车组》,动车的含义就是让每一列车厢都有动力,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此书中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五步教学模式,即学(感知自学)——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馈)——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标)。这里,既有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既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全班范围内的合作。各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可创新灵活的运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都是能够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尽可能自己来解决问题,形成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唤醒学生身上的潜能,点燃他们头脑中智慧的星星之火,使其对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我看来,此举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
回想起自己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基本上是课堂讲授的一个“补充”,我还在备自己的“教案”,还没有想过要备学生的“学案”。一年来,我一直在找机会尝试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比如,今年11月份,我们教研组发现学生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是不是我们在教学中“牵引”的太多,“控制”的太多,学生变得没有“自我”了呢,学生在学习后没有自主的“思考”与“回味”,更没有对自己学习的“规划”与“展望”,学生是在“被学习”。因此,我们发动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对职业生涯的思考
曾几何时,我一直标榜自己是把工作看作事业来做的,可实际上如何呢?如果没有“全国小学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交流会”上专家对我的触动,我可能还不会反思我自己的工作状态,我工作,我真的快乐吗?
钱守旺: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讲出来就没有底气!
11月14日上午,在姗姗来迟又匆匆结束的开幕式之后,坐在讲台上的第一个专家是数学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钱收旺老师,他娓娓道来,平稳的语气中透着几分刚劲,我诧异,匆匆而来的钱老师在做报告时竟还有这么大的激情?在钱守旺老师列举出大量的鲜活的事例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钱老师说,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讲出来是没有底气的!我明白了,钱老师讲的“真”例子,说的是真“研究”,钱老师是用“心灵”在做报告,所以,钱老师是有激情的,钱老师是快乐的!
李嘉骏:做“真”研究,抓“真”问题,就会出“真”东西。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李嘉骏的报告《求真务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李老师开篇就讲“真”字,李老师说,我们的教育“真”的出了问题,就出在“真”字上,李老师通过对比,通过照片,让我们看的非常“真切”。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应该回归“原始”,应该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比如,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感受,要与学生进行“真心”交流,要和学生“心心相印”,只有用“心”教学,才能快乐工作。从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快乐”,他身上完全没有四十多年繁重教育工作的劳累的“痕迹”,有的是一直研究“真”问题、出“真”东西的快乐。
刘加霞:理念—信念—信仰。
全国著名的教师成长研究专家、北京教科院教授刘加霞博士在为我们做报告《如何进行深度的教学反思》,刘老师讲了很多写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最后却落在了被我们忽视的三个相关联的词语上:理念—信念—信仰。刘老师说,课程改革进行了好多年,理念大家都有的,谁都能说出一大堆理念来,但是,这些理念能否变成自己的信念呢?如果没有变成自己的信念,又何谈变成自己的信仰呢?“信仰”这个仿佛已经过时的词语,是否是在说明,写深度的教学反思,是否是让我们从最根本的“心灵的思考”开始写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