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14:13: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备管理与维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由于石化企业设备的购买费用较为昂贵,所以从企业发展的经济性进行考虑,大部分石化企业在进行石油化工设备购买时都重点考虑企业的生产需求,其次才考虑到设备本身的价格,而设备价格的高低则受到其是否能满足石化企业正常生产的需求。[1]此外,设备的性能指标则往往容易被企业采购人员忽视,如维修费用、维修保养难度及性能等,这种现象的存在可能最终会导致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间接增加。除此之外,一些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员认知较为片面,认为只要是昂贵的生产设备,生产商就会提高完善全面的售后服务,因而管理、维修方面的问题根本无需考虑。而一旦出现较小的设备问题时,生产商可能提供维修服务;但如果设备问题较为严重的话,一些必要的维修费用依然会由石化企业所承担。
1.2设备折旧计提与维修预算规划方法不合理
由于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较为复杂,在实施管理与维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因而维修的费用通常都应当归为设备管理预算资金之中。然而一些企业预算的方法依然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预算,并没有针对设备管理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法。不仅如此,在石化设备折旧计提方面,主要的方法依然是直线式的折旧计提防范,这种陈旧的计提方法往往会导致出现部分设备计算后应当遭到淘汰,但其却依然能正常运行,最终会导致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2]相反的,部分设备本身已经处于老化的状态,但由于其折旧计提未满,其依然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使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石化企业的生产效率。
1.3设备管理与维修机制缺乏规范性
石化企业应用到的设备繁杂多样,并且会牵涉到多个科学技术门类。当前,大部分石化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都是依据设备的专业标准与作用进行分类管理。然而随着石化企业设备职能细化现象不断加剧以及科学技术门类的不断增加,多功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此时企业管理人员就很难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得企业本身存在的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制约了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也阻碍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2石化企业设备管理的相关对策分析
2.1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
当前,我国石化企业的设备分类大约包括阀类、泵类、炉类、电器类以及机械类等多种类型,其中囊括了将近150多种设备。由于机械设备的复杂多样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要想提高石化企业设备管理的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管理程序。一般说来,设备管理程序的构建模式为:首先,分类设备,并对每一种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并且对同类的企业设备建立关联的档案,将有关于设备使用维修的详细内容记录在档案之中,主要包括设备的名称、位置、编号、维修情况等。[3]此外,依据风险评估情况确定受控设备,对于故障风险系数最高的设备必须及时纳入到收口设备行列之中。
2.2对运行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与维修
传统的石化企业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方面的手段较为缺乏,并且多数的方式都是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维修。这种传统落后的维修方式不但会导致设备零部件发生损害,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修成本与检修量,并且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大企业都转将计划预防修理体系引进来。石化企业同样可以通过这种设备管理与维修方式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从而使设备的正常运转得到保障。计划预防修理体系的关键就是在发生故障之前,提前将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相关因素找出来,从而在不对设备进行破坏或分解的基础上了解到设备的应力及劣化程度,对设备或设备零部件应用的可靠性与寿命进行预测。
2.3构建科学完善的设备数据库系统
石化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率的设备管理,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项手段就是通过局域网构建出科学的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此外,完善的设备数据库系统还能够使生产车间与管理部门对设备运营状态的监控效率大大提升,从而推测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将这些故障可能及时进行排查。[4]虽然以前的石化企业会对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故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说明,但由于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较为零散,一旦需要这些资料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找到,这就造成维修时间可能会错过设备维修的最佳时间。因此,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于提高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促进其实现长久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3石化企业设备故障排查及维修模式的构建
3.1选择正确的故障排查维修方式
选择设备维修方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应用最低的费用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当前,由于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及缺点。一般而言,石化企业会选择应用多种维修方式综合进行维修,当前常见的几种维修方式分别为:预防性维修、改进性维修及恢复性维修。就石化设备故障而言,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为偶发性故障及规律性故障。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规律性故障的发生与磨损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偶发性故障则与时间没有关系,其发生是偶然性的,但二者都都包含了有发展期、无发展期的两种故障。石化设备故障如果有发展期,且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则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征兆,依据发生故障前的特殊征兆,就能够对其进行预测,而在这种情况支架,就可以对其状态进行检修。而针对那些无发展期且规律性较弱的故障,最佳的维修方式就是依据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零部件更换或采取合适的维修。[5]此外,还有一些故障需要更换零部件或修理,且修理起来或更换零部件较为容易,这种情况对企业的生产与运营影响较小,可以考虑选择恢复性维修。而对于非重要的设备来说,如果其停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不算大,则可在发生故障之后进行故障处理;而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设备来说,其停产必定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此时可以考虑选择设置备用机械,以便于发生故障时能妥善处理。
3.2设备故障排查与维修目标及特征
石化企业开展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所以在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时应当在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维修由主动维修、预测维修及预防维修组合构建而成。应用被动维修的最大缺陷就是可能导致石化企业出现非计划停机的现象,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而选择预防维修虽然能够大大降低非计划停机的发生率,但却可能导致维修过剩的现象,所以也需要对这方面引起足够重视;而选择预测维修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够提前进行维修,不但大大减少了非计划停机现象的发生,还可以有效减少维修过剩的情况,但这种维修方式无法在根本上将故障消除。而主动维修则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故障问题,并且将大修周期延长,实现了系统功能的优化与改善。[6]可靠性维修的目标应当为:对石化设备各方面信息充分了解与掌握,降低石化设备故障的维修费用与发生几率,大大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
3.3以可靠性为目标的石化设备故障排查及维修
以可靠性为目标的石化设备故障排查及维修主要包含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依据设备具体性能及运行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从而决定是否对设备采取预防性的维修策略。此外,还应当综合考虑设备的定期维修与定期报废方式选择性更换维修方法;第二,预防性维修,即依据设备的运行时间进行定期的维修,或者在对设备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查之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法;第三,事后维修。这种维修方法通常在非重要设备维修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以可靠性为目标的设备故障排查与维修最大特征就是能够实现潜在故障风险的预防性维修,可以在发生故障之前及时处理,并且通过定期的检查发现可能潜在的故障;依据设备故障的安全危害采取具有强制性的预防性维修措施,此时如果无合理的维修方式,则应当考虑重新更换零部件或设备;而对于一些无法采用维修的方式解决的故障,则需要通过设计与技术改造的方式解决。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26-01
采掘工作面设备是煤矿采掘工作面用在生产和管理中的机器和设施及附属装置。如采掘机械、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凿岩机等。这些机器、设施是煤矿生产的物资技术基础,它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安全。设备管理是对这些设备运转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工作,也是对设备的合理选择、有效使用、及时修理、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企业设备从购置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达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为完成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正确使用、有效维护、科学检修。本文主要阐述设备的计划维修与点检制维修。
1计划修理
1.1 计划修理的方法
(1)标范修理法。机械设备零件有其使用寿命,要编制具体修理计划,明确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内容和工作量等。此方法计划性强,可有效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但可能出现过度修理,增加修理费用,它适用于一定要保证安全运转和影响全局的重要设备。
(2)定时修理法。依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条件、使用状况,事先规定设备的大、中、小修的顺序、间隔期和内容,定时进行修理。此方法对做好修理前的检查工作有利,应用较广,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设备。
(3)检查后修理法。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的结果制定设备的修理计划。此方法修理费用低,而计划性差,不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所以仅使用于普通设备。
1.2 设备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计划是消除设备技术状况劣化的设备管理计划。主要是安排设备的各类修理日期、修理工作量和停修时间及所需人工、材料、备件等。
编制设备检修计划,一要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查资料、设备维修记录、事故统计状况和上年度设备维修计划执行状况等,使计划安排符合实际需要;二要区别各类设备在生产中所处地位、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及零件磨损的特点等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三要掌握煤矿生产任务的安排、技术改造的任务等,以合理安排检修时间,使设备检修计划和生产计划衔接,设备技术改造和设备维修相结合;四要安排好修理进度中的工作量平衡,维修任务与材料、配件供应的平衡;五是对大型和重要的设备,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计划和控制检修进度。
设备检修计划按时间进度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煤矿的年度设备检修计划,只对设备修理的数量、类别、时间等做出安排。具体的修理项目、工作量和延续时间等,则在季度和月度计划中详细安排。
2点检制维修
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表工具或精密检测设备和仪器,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施行全过程对运行设备进行动态检查。应用这种管理模式,有效掌握设备的各种状态,避免“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可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此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在设备管理上。点检管理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日常点检是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完成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定期点检工作开展的基础。日常点检的开展,构成了点检工作的基本框架。定期点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设备作出精细的调查、测定、分析。它是日常点检工作的延伸,用于专业解决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二者不可偏废。要实现设备点检制,需要根据各自特点,策划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应用方案。
2.1 设备的防护体系与点检要求
(1)设备的防护体系。
①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出现异常,要排除小故障,进行小修。②专职点检员靠经验和仪器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检查,排除故障。③专业点检员在日常巡检、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应用专用仪器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测定和分析。④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诊断和定期管理。⑤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检查,分析劣化点,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评价点检效果。
(2)点检基本要求。
①科学分析,找准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和劣化的部位,确定设备的维护点及该点的点检项目和内容。按检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的正常工作范围。
②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
③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依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的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视、听、触、味、嗅或用仪器、工具进行。
④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⑤明确点检作业的流程,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⑥定点检要求。做到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2.2 点检的模式和流程
(1)点检制的模式。
专业点检机构是点检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点检管理必要的组织形式。企业把生产系统划分为几个区域,各区域按专业配置点检组,负责对所辖区域的设备进行点检,是设备直接管理者,处于核心地位。
(2)点检工作流程。
①标准化管理。制定岗位标准,确定设备责任人,确定检查路线、区域、设备、项目(包括项目的数据标准、设备状态、数据获得方法、项目周期标准)。
②录入数据,将工作标准及检查结果录入点检机。数据上报,把现场工作记录数据上报,并列出异常数据。
③现场日常工作。根据岗位性质及项目周期确定相应的日常工作内容。现场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做好检查记录,如抄表数据、测量数据、观察数据、工作到位信息等。
④考核管理。打印日输出报表,包括工时统计、漏点统计、漏项统计、超标数据、观察缺陷等;进行系统分析,给出设备分析报告和设备维护检修报告。
⑤处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安排处理,并对点检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点检工作。点检的主要环节:点检因设备不同而内容各异,但任何设备的点检都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检查点,点检项目,制定点检的判定标准,确定点检周期,点检方法和条件,点检人员,编制点检表,做好点检记录和分析,点检管理工作,点检人员的培训。
2.3 点检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8402
1 当前我国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相关激励机制。在许多企业中,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大部分激励机制都是指的是要求员工保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对其进行工资的克扣,这种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开展,不仅严重的制约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抵触心理,还使员工对设备的管理失去了足够的重视,甚至都纷纷躲避此类工作。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对在企业工作多年并且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以及设备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单方面重视工程的保质保量的完成,忽略了设备的管理工作,这就在另一个层次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1.2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不规范
长久以来,我国的一些企业对设备的管理还依旧停留在凭直觉、凭经验来管理的状况,对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对设备的维修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设备的说明书和以往的维修经验上,没有针对设备维修建立一个台账系统便于以后进行研究和分析。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存在着非常大的主观性,在大部分企业中,相关设备应当如何进行管理与维修,以及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重视程度都取决于企业主管领导的态度,如果主管领导发生变化,那么针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工作思路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是对以往管理与维修模式的全盘否定。
1.3 机械设备维修体制严重滞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进步,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的各个行业,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设备管理以及维修水平明显落后于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并且非常值得我们忧虑的是,我国的机械维修人员只能对先进设备的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维修,一旦这些先进设备的主要控制系统以及精密部件出现问题,我们只能将这些设备返回原厂进行维修,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出现因设备维修问题延误工程的正常交付的情况,造成巨大的损失。
2 我国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改进策略
2.1 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我国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符合当前市场需要以及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并且使其得到良好的贯彻实施。例如:激励机制。企业的相关激励机制就一定要做到奖惩并行,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要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自觉献计献策,如相关工作人员的建议被采纳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要给予其一定的物资奖励,形成人人争先的设备管理工作新气象。与此同时,要强化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以及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工作待遇,让其感受到自身任务的关键性,让其自觉的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依靠,充分发挥其潜能为企业服务。
2.2 规范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
2.2.1 完善设备管理档案
健全的管理档案体系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能从中方便的了解机械设备的当前状况、调动记录以及操作性能,而且可以及时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提高经济效益。
2.2.2 强化设备的维护
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关键是要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位,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另外,相关交接班记录要保证客观真实,不能应付差事,交接班之前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完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设备带病作业,并且要依据设备相关管理档案以及交接记录,制定内容上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企业要针对机械设备定期汇总运行情况,并且结合每台机械设备的特点提出定期的检修保养计划,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此计划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
2.2.3 强化对进口机械设备易损元件以及用油国产化的研究工作
一般来说,进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其机械元件的寿命远远高于国产同等设备,但是其也具有非常大的缺陷,即其机械元件的价格远大于高于国产,生产周期较长,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进行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进度。并且由于我国机械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一些机械元件的生产质量与同类进口产品并无太大差别,推行机械备件国产化之后,不仅能确保供货周期较短,还能降低进口机械的维修成品。为此,我国相关机械研究部门应大力开展进口机械设备的易损元件以及用油国产化的研究。
2.3 在维修中利用先进科技、先进技术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针对机修设备维修方面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具备新科技和新技术特点的维修设备在机械维修中运用不仅可以减少维修所花费的时间,还可以减少维修的工作量。例如:在对机械设备液压系统进行维修时使用PFMZ-10型万能液压检测箱。其是一种直通式的测试设备,能够直接联接到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之中。连接之后,只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其仪表上就能显示出液压系统的流量、温度以及转速等,进而检测出整个系统内部元件的技术状况,检测出需要维修的元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其的使用方法。
图1 一般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一般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A、B”两点指的是检测箱连接到设备液压系统的位置。通过变换检测箱在设备中的连接位置,就可以测出设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手动换向阀等机械元件的工作情况,从而较快的检测出需要维修的机械元件。因此,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和设备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机械设备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相关设备能较快投入正常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设备维修而延长工期事件发生的概率。
2.4 强化维修人才的培养,创建具有专业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
伴随着企业机械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电子、软件一体化的设备将会越来越多,以往传统的维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要求。因此,企业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强化维修人才的培养,培养具备掌握现代检测设备,能准确迅速判定设备故障,并且能及时进行维修排除故障的专业维修人才。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培训时不断针对培训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鼓励维修人员积极自觉的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企业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高精尖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
3 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进步,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的各个行业,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设备管理以及维修水平明显落后于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本文首先介绍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当前我国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1)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机制不完善;(2)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不规范;(3)机械设备维修体制严重滞后,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庆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周磊,赵嵩正,徐恒.制造型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1,(02).
近些年铝制品得到人们充分的认可,铝制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在铝制品的制造工艺中,提炼铝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电解法,企业电解铝设备是提炼纯铝的工业设备[1-3]。企业电解铝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在现代企业中,也开始逐渐的发生转变。从原来的事后维修,相继的开始转变成为预防维修的方式,对于企业电解铝设备的综合管理,已经转变成为时时管理和风险检验的管理模式。在工业纯铝的提炼过程中电解铝设备要承受高电压、高温以及腐蚀性的气体的侵害,因此,企业电解铝设备要采用相对应的管理手段,才能安全高效进行生产。
1企业电解铝设备生产特点
企业电解铝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1)从加入的原始矿料进行加工直到提炼完成,生产过程中是连续的,无法暂停或者是中间加料。(2)生产的产品和加入的原料是比较单一的,并且根据生产的能力,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的产物进行一定顺序的排名。(3)企业电解铝设备的成本比较高,一旦生产过程中停止或者是中断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电解铝企业一般在生产过程中是典型的流水型的企业。在电解铝的企业中,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保证高效生产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电解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必须严格的控制工业流程和工艺参数。为了保证企业能够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必须对企业电解铝设备采用一定的管理系统和检测维修系统。减少企业电解铝设备对原料的损耗,加强企业电解铝设备维护措施。根据电解铝设备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生产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检测、维修系统机制。
2企业电解铝设备管理系统
对于大多数的电解铝企业来说,企业电解铝设备一般都是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但是设备所生产的产量是一定。企业电解铝设备本身的造价十分的昂贵,任何一台的电解设备出现了故障进行停工维修,所花费的金额都是巨大的。在停工过程中不仅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还会减少生产的产量,对于电解铝的制造企业是巨大的损失[4]。因此,对企业电解铝设备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系统以及设备的检测系统,是保证企业电解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电解铝企业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然准备。企业电解铝设备检测:企业电解铝设备检测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检测,第一从机械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的参数指标和生产的产品的细节;第二从半制动的操作过程中,控制单位的回馈信息进行比对。为了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所有采集的数据参数和生产信息必须由对应的计算机传感器来进行,不能由人工手动式输入,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人为的误差。企业电解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的传感器会对整体工艺进行一定参数模拟,当实际测量的值与计算机模拟的值不同时,将会发出报警信息和提示。还有一种是人工的检测方法,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将会使用有毒的化合物,人工的检测一般是对企业电解铝设备的产品进行检测。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重量以及所含有的参杂物,对企业电解铝设备进行一定的评估,评估的结果也要记录在数据库之中,根据以往的产品的参数进行对比,并且生成相对应的工艺图像,这样人工与计算机相互结合的检测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对企业电解铝设备检测任务。
3企业电解铝设备管理维修
维修制的基础是预防维修,它的核心内容是定检。维修制把推行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作为重点、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望、闻、问、切”式的预防性管理,实现设备高效率运行,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标[5]。定检的目的是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早期发现具有不良征兆的部位,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技术状态,迅速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现象,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使设备的维护费用维持在较低水平。这种设备管理方法可以有效保障设备在正常的技术状态下实现安全高效运行。所以,以更科学、更经济的全员维修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能满足日益高效的生产管理对设备运行的苛刻要求。这种设备管理方法有以下好处:(1)定检员每天按照排定好的计划开展定检工作,对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比较清楚。(2)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为设备检修做好准备工作。(3)对每一个定检员划分好了责任区,很好对定检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促使定检员认真工作。(4)发现设备的缺陷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通过改造消除设备缺陷,减少设备故障的高发点。修理念认为,大部分设备在使用寿命之内是可以安全的进行生产,随着使用寿命的不断的损耗,企业电解铝设备将会出现各种故障,根据具体的工业参数,首先要确定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最容易消耗的的设备元件是那些,然后根据相对应的元件消耗设定日期进行系统的更换。还要对设备进行突发性故障排除预案,一般设备都会因为超负荷的工作,所导致工作疲劳,最终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产故障。对于此类故障应该提前做好预案,根据预案设定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和维修。还有一种故障是突发故障,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是其他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故障,此类故障是无法通过预案或者是检测能够预防的,这种不可控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数是因为人为的操作不当或者是细节把控不到位所造成的。突发这类事件时,首先要停止生产,避免更大的损失,然后进行系统的排查,在修复完毕后要及时对工艺参数进行校对和修正,防止因为维修过程中,造成的工艺参数的变化。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效率在不断提升,管理理念中对命令执行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越来越重视,利用高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是杜绝人为因素影响的重要手段。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具有高可靠性、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成本低等特点。与手工进行数据管理相比,计算机辅助设备信息管理的效率极高。因此结合维修管理方法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形成的维修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储存、分析、传递等等,可以极大的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维修费用得到降低。
民爆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民用爆破器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储运等一系列关于民用爆破的资金流动。常见的民用爆破企业生产的器材主要有工业炸药、雷管、类火工品、和其他民用爆炸物品和原材料等五大类。这些产品都是要在国家严格监控范围内才能使用的东西,因此企业要想生产这些民用爆破器材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认证。多数企业在民爆产品生产方面采用的都是数字化的电脑自动控制生产线,但当前民爆企业对于这些机电设备的管理和问题维修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机电设备的具体的维修管理过程和常用的维修方法出发,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民爆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具体过程
民爆企业的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问题时,相应的部门维修人员就要对其进行维修管理,当前的维修管理的方法主要分故障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和综合管理设备四种。
1.1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主要是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维修人员要先对机电设备的故障处进行仔细地检查,找出故障的问题原因所在,随后再进行相应的维修。一般故障发生时都是比较突然的,所以它的开展过程都是较为落后原始的,缺少整体方案性。尽管如此,这种维修方法却还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常用的一种维修方法。
1.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在故障维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故障的经常发生,那么企业的生产活动就经常会受到影响,为了防止这种影响的产生,我们通过预先做好定期维护和检查的工作,减少机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相应的零件磨损率和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的相关计算进行的一种有计划和目的的维修方法。这种维修方法因为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因此即使发生了故障,设备维修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1.3生产维修
这是预防维修的一种,但是它的准备工作从民爆产品生产前就开始进行,它的特点就是根据机电设备的不同属性来制定不同的维修保养方案。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应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率。
1.4综合管理设备
当前民爆企业使用的都是计算机自动化生产线,因此综合管理设备的方法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应的程序控制和电脑设备监控。综合设备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出系统生产线中的问题所在,同时自动发出警报。这种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2.当前民爆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民爆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维修方法。一是计划性的定期强制性维修,这种维修方法一般都是企业的主管部门在每年年初就制定好的,它对机电设备的具体检查时间和内容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二就是故障维修,即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这是一种被动式的维修模式,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阻止问题的发生,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突发临时性。随着民爆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张,我们对民爆企业机电生产设备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相应的维修方法的技术含量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但多数时候我们使用的维修方法却并不能更好地符合企业提升性能后的机电设备的维修要求。同时,当前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其具体的结构组成也越加复杂,一旦发生了故障问题,进行故障维修时就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这都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设备复杂化的同时,其相应安全预防维修工作也需要不断加强,因此在设备零件精密度提高后,其后期的设备维修费用和难度都呈现上升趋势,在无形之中给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
3.提高民爆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若干建议
3.1增强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做好机电设备的各项管理维修工作
我们都知道维修工作开展的基础是维修员工的技能水平,因此提高相应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是我们开展有效维修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方法对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技能水平,而设备维修人员也可以在对各类的维修和考核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思考,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设备维修人员还可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与机电设备相适宜的管理方法,做好机电设备的各项管理和维修工作。
3.2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检验工作,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生产
要想保证民爆企业的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检查的工作方面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企业可以结合不同机电设备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方案。对于一些常规检查,我们可以采用一般的五感检查方法,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结构,就必须使用一定的辅助器具才能进行相应的检查。
3.3提高设备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2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2.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 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3 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施工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转贴于
4 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4.1 方法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从实现3万公里无故障升到10万公里无故障里程指标考核。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含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的借鉴作用。
4.2 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
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5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随着油气勘探开采难度的加大和日趋复杂,采油(气)技术装备作为油气田开发目标的实现载体和手段,其重要性愈显突出。改善了老化油田的开发效果,加快了新增探明储量的产能转化效率,提高了各类油气田的开发水平,基本满足了油气田开发的需要
1 我国采油(气)技术装备
近年来,我国采油(气)技术装备制造行业紧密结合油气田开发的需要,针对“油田整体老化”、“多井低产”、“低丰低质”的开发局面,结合生产工艺要求,研制开发了高含水油田综合治理、低渗透油藏经济开发、稠油储量有效动用、气藏有效开发、超深及复杂类型油藏采油及完井、井下作业和大修等配套技术和装备。
1.1 常规采油技术
人工举升采油法是我国各大油田的主要采油方式,占油井的90%以上,其中,由抽油机一抽油杆一抽油泵组成的三抽油井占80%左右,原油产量占75%以上。我国抽油机的研制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节能效果差。在我国,钢连续抽油杆的研制和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高温电潜泵和高温螺杆泵技术与国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用于超稠油井的普通抽油泵平均寿命不超过1年,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要求,成为制约高温
举升系统的瓶颈[1]。
1.2 分层注水技术
国内油田的分层注水技术,在细分程度和应用规模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吉林油田的注水技术最为领先。目前,国内分层注水新工艺有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同心集成细分注水技术、液控式同心双管分注技术和双管分层注水技术。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测调效率,满足加密测调的要求,大庆研制成功高效测调联动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长庆研制成功智能测试调配技术和吉林研制成功注水井分层智能联动调配技术等适应油田特点的新型测调技术。
1.3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在我国原油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稠油蒸汽驱、水平井、超稠油蒸汽吞吐和SAGD四项主体技术取得突破,为实现稠油十年稳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2]。
1.4 水平井、复杂结构井开采及完井技术
我国的水平井完井方式主要有三种:筛管完井,套管射孔完井和其他完井。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生产实践,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采气装备研究所的膨胀管定位分支井完井系统和辽河油田的DF-1分支井完井系统为代表的两大特色技术。目前我国常用的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大部分为国外早期技术的改进与完善,作业效率低、工艺稳定性差,应用规模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石油部门组织“两院三公司”历时两年开展的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机械分段压裂、水力喷砂压裂和均匀酸化等多项技术,为水平井压裂开发整体区块试验奠定了基础。在水平井井下作业方面,目前油田以解卡打捞修井作业为主。根据水平井解卡打捞的具体要求,油田在借鉴常规工具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水平井解卡打捞工具、鱼头引入工具、磨套工具、扶正工具和检测工具共5类10种,基本满足了水平井解卡打捞施工的要求。
1.5 天然气开采技术
(1)高温高压酸性气藏开采技术A.高压气井安全生产系统:近几年随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迅猛发展,井口装置的产量快速增加,质量较以前有所提高,部分井口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是与国外井口产品相比技术上仍然有较大差距。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曾经研制出SC35—120型井下安全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2)井下动态监测系统: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的动态监测一直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内已经研制成功光纤器件测量技术,但其可靠性和适应性有待验证。
(3)天然气井测试系统:经过多年的研发,国内已初步掌握了一整套气藏采样、测试工艺及其配套设备、仪器,能满足国内油气田试气作业的要求[3]。
2 曙光采油厂设备管理与维修
2.1 注水和采油
在很多情况下要用同一口井往一个层位里注水,又从另一个层位采油。类似的情况在地层的储集性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即,对一个高渗透率的地层来说,驱油的底水已经进到这口井里来了,而另一个低渗透率的产层还在继续产油。开采类似这种井的设备,根据地层的相互位置,可考虑采用一个或两个封隔器。
当生产层位于产水层上面时可以采用两个封隔器,即上封隔器将油层与管外空间隔开,下封隔器将地层隔开。注入的液体沿油管和生产管柱之间的环形空间经过液流交叉连接器进入同心短节,继续流到第二个封隔器以下的地方,从尾管排出,进入地层。从上面产层抽取的地层液体,沿同一个液流交叉连接器进入油管柱并上升到地面。当生产层处于产水层下面位置时,则设备会简单一些,它由油管柱和一个分隔地层的封隔器组成。油从下面的产层沿油管柱举升,注入水沿环形空间流入。
2.2 地面设备及工具
2.2.1水套加热炉
水套加热炉是井场和干线上主要的加热保温设备,用于原油的加热降黏,以提高流动性为便于集输,同时还可用于井口和值班房的保温。水套炉主要由炉膛、沸腾管、水套等组成。
2.2.2清蜡设备
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机械方法(刮蜡片)定期清除油管上的结蜡,依靠油流把蜡带到地面上来,叫作机械清蜡。主要清蜡设备有绞车、刮蜡片和清蜡钻头等。绞车有手摇和电动两种。
2.2.3抽油杆吊卡
抽油杆吊卡工作时,靠吊卡移动惯性与抽油杆碰撞,前舌头转动,抽油杆进入提升位置,前舌头靠扭簧作用而复位。在提升时它起到保险作用,不会使抽油杆在中途松脱。当要退出吊卡时,必须使抽油杆座往后,下放吊卡到抽油杆本体处,按动后舌头,使前舌头转动,使闭环打开,吊卡即可退出。
2.2.4油管钳
油管钳用来上卸油管。使用时把钳子夹到油管上,转动钳柄钳子即咬住管体,用力越大,咬得越紧,直到把油管扣上紧或卸开为止[4]。
3 结论
由于大多数油田都是由性质不同的多油层组成的,所以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针对油层的特点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借以解决开采过程中油层出现的各种矛盾。本文通过对曙光采油厂设备管理与维修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对曙光采油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国. 创新设备管理机制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10)
关键词:
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技术
化工企业在生产时,需要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化学反应产物分离和精制等,这一过程中所用到的机器和设备被统称为化工机械设备。目前,我国化工产业涉猎范围较大,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与维修保养技术直接关系着化工生产[1]。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化工机械设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因此,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对化工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效益。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类别
1.1设备防腐蚀管理
大部分化工原料都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因而,企业在管理化工设备时,应充分关注防腐蚀问题。在进行生产时,由于温差变化大,设备常常出现干湿交替、水汽凝结等现象,导致生产设备严重腐蚀,增加了设备的保养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企业应时刻关注设备防腐蚀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化工设备在使用期间,企业管理人员应进行定期检测,一旦发现腐蚀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设备的腐蚀程度。
1.2设备安全管理
化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是确保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求设备操作者必须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运用合理的操作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2]。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设备安全管理者,必须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绝不能为提高产量而不顾及员工安危。因此,企业应本着安全生产的理念,为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强化其安全意识,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记录,汲取教训、规避风险,用科学的方式合理生产。
1.3管理
(1)剂的选择。剂的选择要以符合设备的工作条件为前提,所选择的油要保证设备的所有零件都能够正常运转。另外,应根据剂的保存条件合理存放,在对设备进行加注时,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并做好记录工作。(2)机构的责任。组织机构通常包括:供应部、机动部及检验部等,有些部门是专门设立的,有些部门则是原有的,但对于设备的工作都具有一定责任[3]。其中机动部门负责编排手册、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进行全面监督等;供应部主要负责油的采购、制定购油计划、将废弃油品进行回收再生等;检验部负责油的检测工作;这些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互相监督,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作。
2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2.1重视化工设备的维修工作
在我国各大化工企业中,尤其注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目前,维修工作包括计划维修和日常维修两种。其中计划维修是指在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后,尽快进行维修与解决,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日常维修是指企业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修与维护设备[4]。化工生产本身潜在多种不安全因素,因此,维修人员应充分重视机械维修的重要性,在维修过程中制定可行、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要求机械设备的所有要求都要达标,绝不允许任何的疏忽和纰漏,在日常检修时,不能单单检查仪表。例如:在维修机械阀门时,有很多注意事项,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查看阀杆部位是否泄漏,还应检测阀门的流速是否正常等,以保障维修过程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2.2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
(1)化工机械设备应做好例行保养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定时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与保养,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清理擦拭,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如在保养时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与解决。另外,对机械的功能和设备零部件也应该例行检查,避免因保养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2)化工机械设备分为一级保养与二级保养。一级保养是指每隔一个月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保养,在保证机械设备的所有零部件都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一个月做一次保养。在保养工作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整体的验收,并有专门人员记录。在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时,工作人员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保养计划,排除机械故障,发现问题要尽快的予以解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二级保养与一级保养的时间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每隔一年进行一次保养工作。在对机械设备进行二次保养时,工作人员应按照计划将设备主要零部件拆卸,清理后再具体检查。如发现哪个零件磨损严重,则需要重新安装新的零件。还应检查水箱和油箱,并对其进行排污与清洗等。待所有工作结束后,要对机械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调试,确保其精准度。
3结语
综上,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企业应运用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工企业能够安全、有效的生产,将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刘莉莉,王乐平.探究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化工管理,2014,(12):152.
[2]戴拥军.浅谈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92-93.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73-01
引言: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发展的路上,而精细化的发展进程造成了特种设备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在应用率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特种设备一般拥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日常的工作环境也千变万化,同时,特种设备的工作状况还要看操作者的水平。由于因素复杂,导致特种设备如果想要有长期的工作寿命,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合理的管理与维修方法,通过不断的日常保养与维修来保持其良好的运转性能与技术,进而维持其较高的工作效率、单一零件的大批量生产等等。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一直与特种设备打交道,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维修与管理的经验。然而目前特种设备由于类别千差万别、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多,因此对于大批量的管理与维修特种设备,是有一定难度的。以下为总结的经验与要点。
1 明确特种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目标
1.1 科学分类特种设备
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分类时,应该严格参考国家标准。因为国家标准在对于特种设备的分类与技术上都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在过去两年,国家相继颁布了有关于特种设备安全性的法律,进一步加大了对于特种设备的重视程度,将其的安全性提高到了法律级别。我国关于特种设备最早的标准规定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关于特种设备的技术标准与方案逐步完善,而在关于特种设备的各项性能检测、分类等方面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作为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的相关技术指标与分类标准,认清每一种特种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所能够承担的载荷与相对应的运行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问题。要必须对以上因素进行彻底的研究与归纳,合理对特种设备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流程都没有问题,在分类上要确保达到客观以及科学等标准。
1.2 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
对于任何一种特种设备,都应该为其量身定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这是日常管理特种设备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各种特种设备的拥有者,公司们必须要因地制宜,考虑公司自身的情况,结合公司现有的资源、人力以及工作业务,严格考核特种设备的监管人员,明确其工作上的任务以及操作与管理的流程。而特种设备由于精细化程度普遍比较高,而针对每一种特种设备都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标准以及复杂的管理程序,因此就需要公司对这些繁杂的管理文件进行归纳与整理,不断协调与发展自身的相关制度,随着特种设备状况的变化、发展来不断对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这些操作规程不断符合当前设备的状况,以来保持特种设备的工作上的最大效率。举个例子,压力容器中的开门正压釜等设备,是一种精细化程度特别高,具有一定的独特结构的特殊设备,对于这类设备,在建立其具体的操作规章以及日常维修办法时,应当注意一些考虑因素,例如结构上的特性、自动化程度、工作的环境、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等等,在这些因素的背景下,考虑这些设备的独特性,严格制作技术的要求以及操作的流程规章,并能够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状况,逐个制定制度,科学完善地处理好操作规章,以满足工作上的要求。
2 保证工作过程中安全运行
2.1 日常运行管理
在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考验最大,这也是日常管理特种设备中的重点。如何规范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程序,并可以在日后的管理记录上对于操作人员的水平进行检测。在一些特种设备的日常工作与管理中,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上锁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以此来展开工作。同时,在特种设备在工作时,也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对于当时的工作环境、特种设备工作时的各种不同参数以及特种设备当时的工作状态,还要对设备相关联的关联性辅助设备进行记录,记录其工作时的状态,对于特种情况,例如问题产生时,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对于特种设备的故障产生应当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还有些特殊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特种设备,比如自动巡逻设备等等,这类设备由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而且工作的场合一般为人口密集区,对于设备的管理人员来说要求同样很高,这时设备的管理人员就要随时观察该工作地区的人口密度,同时要及时确认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要实现这种功能,除了利用现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视频检测系统以外,要能够及时发现特种设备在工作中发生的异常状况与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问题准备好应急小组来对于这些突况展开突击工作以及维修。
2.2 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修
首先,对于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查的工作、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这样的检查并养成习惯。公司身为特种设备的管理者,要根据自己拥有的设备的独特特点以及工作上的相关环境来制定出详细的表格,这些表格需要明确在日常的检查中对特种设备在检查上的部位以及检查的内容,并且要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于检查的工作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估。针对一些特种设备,公司应该对于这些设备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对于出现了安全隐患和发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的设备应该进行相应并且及时的维修,确保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
其次,对于公司的维修队伍与维修的人员要进行科学并且规范的管理。特种设备在维修工作上,应该具有相应的责任承担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上,公司应该具备维修责任的意识,对维修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养,而且对于维修队伍要进行科学的规整。同时,在培养维修人员的维修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维修人员本身的维修技术的发展与强化。而当联系到辅的设备时,这一点就变得尤为重要,此技术要求同样适用于那些非重点的设备。在进行维修工作时,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并且这些方案要通过技术负责人的审核通过,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联系相关的监管部门。
最后,要做好对于特种设备的监督工作,在维修与日常管理特种设备的时候,经常要考虑的合理的经济成本,其次还应该及时考虑设备的维修是否及时、设备维修的成效、应急的反应速度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逐级监督,做好维修中的监督任务,拒绝应付工事的情况发生。
2.3 保证维修档案的有效管理
设备的相关档案种类比较繁多,而有效管理和保存相关的档案又是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设备的档案一般包括设备的初值档案、故障记录档案以及修复档案、维修方法以及维修时的状况档案等等。这些档案相当于每一台特种设备的个人档案,要随着特种设备的工作进行安全的保存,并且保存时间要长。如果特种设备的资料已经丢了一些,要及时通过排查等手段找回来,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也要对这些维修记录进行电子存档,做好后备工作,在今后的维修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资料支持。
3 总结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综合性与技术性都非常强。囊括的内容也包含着管理、人员技术、资料保存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搞好特种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绝非易事,要做到建立合理的规范制度,培养规范的技术人员,保存好特种设备的相关材料,同时要控制好工作的环境,以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率以及足够的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引言
近年来,通过大型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不仅提升了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基建能力”,也完善了我国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短板”,发挥了具有中国“制度优势”的特色,将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方面的物质生产效率提升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效用生产效率层面。尤其是配套推进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运维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与维修水平,促进了公路工程的全要素生产率。
1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现状
当前,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增加了技术经济管理,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与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的公路工程生产建设产业链条进行了对接,形成了全过程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方案。从特征方面看,更加注重全程性、全方位性、全要素性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具体而言,在不同的施工建设环节,制定了与分项目施工实践中相匹配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方案,加上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了实时监测、高效管理、实时维修等措施[1-2]。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如压路机、摊铺机等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公路工程分段施工等限定,因此,在总项目方面的系统性管理与配套性的管理维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配套的制度规范条例细化、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的配套应用相对不足。整体上的机械设备管理内容已经相对完整、技术经济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已经获得应用,仍需要从精细化管理的层面,对其中的管理体制、维修保养、安全检测等工作进行细化指标方面的处理等。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影响因素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在新型公路工程产业链条中,被纳入到了统一生产管理之内。然而,在具体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细致性不足的问题,由此也导致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比如,在职能与责任的对应性设置方面,部门管理虽然有明确设置,但是将职能与岗位责任的匹配相对较弱。因此,当公路工程在实际的分段施工实践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受到“点多线长”与“频繁调度”的影响,极易导致混乱、偷懒、松散等现象,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安排与质量控制管理。
2.2重运维与轻保养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紧、分点多、施工衔接紧密,因而在实际的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使用过度现象。如压路机、摊铺机等,基本上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在这种工况之下,不仅降低了机械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也使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发生了各类零部件的磨损、老化等问题。若不进行及时维修与更换,则容易引发设备故障。但是,根据近年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经验表明,一直存在的“重运维管理、轻常态化保养”问题,未能获得有效解决,因而也造成了设备故障频发、运维成本持续增加的问题。
2.3人才的配置不足
新时代的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虽然增强了技术经济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缺乏,以及相关人才的配置数量、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导致了一人身兼数职,各管理人员都在看管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却无法提高的矛盾现象。尤其是在租赁与购置两种不同的机械设备使用方式下,管理人员也存在“轻租赁设备,重购置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给公路工程实际的施工进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阻碍了机械设备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3提升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措施
下面分别从细化管理指标、增加保养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3.1细化管理指标,加强权责对应
首先,应该按照当前的机械设备故障与问题清单,对应地细化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指标,这样,能够使影响因素与管理内容实现有效的对应,可以通过克服相关影响因素,完善管理内容,提高管理效用。其次,为了保障管理体制的完善性,需要运用管理指标,逆向检验当前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规范条例与各项管理机制。并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应用“权责制度”,以具体的分项目、岗位职能,匹配设置对应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确保客观的管理标准与主观的管理责任相结合,共同促进管理效用的提高[3-4]。
3.2实施防治结合,增强保养力度
目前,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长远角度,考虑对机械设备故障与问题的预防。这样,就利于补足“重运维管理,轻维修保养”方面的“短板”,从而将预防管理和管理维修结合起来,推进防治结合原则的应用。根据当前保养不足的问题,建议按照设备故障与问题清单、管理指标,实施全面性的常态化保养,尤其应该将保养与故障检查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较好的使保养过程与安全检测过程形成密切对应关系,一旦发现潜在隐患,即可以通过保养措施加以预防。既可以降低机械设备与维修时的运维管理成本,也可以真正建立起预防性管理方案。
3.3推进人才培训,提升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