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3 21:09: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素质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素质管理论文

篇(1)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篇(2)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建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数学建模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然后求解该数学问题,最后在现实问题中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的创造过程。数学建模过程可用下图来表明:

因此,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多次循环反复验证的过程,是应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工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而数学建模竞赛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数学模型的竞赛活动。

1989年我国大学生首次组队参加美国的数学建模竞赛(AMCM),1992年开始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TAM)举办我国自己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MCM)。到1994年改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每年一次,数学建模教育实践相继开展。现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会议后,全国高校掀起了数学建模热潮,参加院校逐年递增。到目前为止,数学建模竞赛己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的四大竞赛之一。

数学建模教育及实践对密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拟就数学建模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谈一些拙见,供同行参考。

二、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

1.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建模通常针对的是从生产、管理、社会、经济等领域中提出的原始实际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未作加工处理,也未作任何假设简化,有些甚至看起来与数学毫无关系。因此,建模时首先要确定出哪些是问题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做出适当的、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得到简化;然后再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知识来提炼和形成数学模型。一般地讲,由于所作假设不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不同,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甚至可能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例如,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就这一题而言,可以在合理、科学的假设前提下,利用微分方程建立鱼群演变规律模型;也可以建立可持续捕捞条件下的总产量最大的优化模型;还可以建立制约各种年龄的鱼的数量的微分方程和连结条件,然后采用迭代搜索法处理,它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任凭学生去创造和创新。评阅答卷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义的在评定等级上还可给予倾斜。因此,数学建模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极好方式,其作用是其他任何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2.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学校里学生通常是自己一个人念书、做题,几个人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不多,特别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就更不多了,而建模比赛是以3人组成一队一起参加的,这样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建立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培养队员的协作能力。比赛要求参赛队在3天之内对所给的问题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么短的时间内仅仅依靠一两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合3人之力,才能顺利给出一个较好的结果来,而且要给出一份优秀的解决方案,创新与特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3人在竞赛中既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又要集思广益,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也就是要做个“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使个人智慧与团队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认识到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即将面临就业选择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以至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3.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数学建模所需要的知识,除了与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微分方程、数学规划、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及其它学科知识等,它是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宽泛的学科领域和广博的技能技巧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也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由老师来补课,所以只能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来进一步掌握。教师只是启发式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然后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又大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觉使用资料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科研中所永远需要的,他们可以靠这两种能力不断地扩充和提高自己。

4.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应用计算机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一,可以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和繁琐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若用手工计算来完成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同时也可用计算机来考察将要建立的模型的优劣。其二,一旦模型建立,还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或利用现成的软件包来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没有计算机的应用,想完成数学建模任务是不可能的。例如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B(矿井选址问题),它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全方位的搜索,以确定最佳钻井地址,从而节约钻井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数学建模活动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编程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5.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式不能与信息革命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失掉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化更加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及竞赛训练,他们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如何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以后到哪个行业工作,都能很快适应需要。

如上所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这项活动,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我们不再一一论及。

三、数学建模对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

数学建模从教育观念、内容、形式和手段都有一定的创新,对数学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1.突出了教与学的双主体性关系

数学建模竞赛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点,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互相协同,最后形成一种最优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①教师是组织者。整个竞赛训练过程中的人员选拔、教学安排、分析模拟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策划和严密安排。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及特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发挥自身主体性同时又要开发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①始终明确自身是竞赛的主体。学生必须在全过程集中自己的心向系统去接受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融合、内化为新的体系。②学习过程中的创造与超越。学生要对教师所给予的信息有批判性地、创造性地、发展性地能动反映,要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下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案。

因此,这种双主体的关系是对以往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突破,这种突破的条件首先是竞赛机制和教育观念的创新和变革,这对我们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2.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理科特点:重基础理论、轻实践应用;重传统的经典数学内容、轻离散的数值计算。然而,数学建模所要用到的主要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恰好正是被我们长期所忽视的那些内容。因此,这迫使我们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比如可增加一些应用型、实践类课程:像“运筹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数学软件介绍及应用”、“计算方法”这些课程等等;在其余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尽量注意到使数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增加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和例题,从而使教学内容也得到了更新。

3.增加新兴科技知识的传授,拓宽知识面

数学建模所使用的材料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要求教学双方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并不要求掌握各个专业领域中比较艰深的部分。这些特点对于目前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及形式呆板等问题,具有借鉴作用。数学建模的试题通常联系新兴的学科,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广博的知识面和对新兴科学技术的追踪能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毕业以后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曾经说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竞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我们能逐步地将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和完成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同胜.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新体系和实验报告[J].教育研究,1997(6):2-3.

[2]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04.

篇(3)

一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应试教育”那种片面、单一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是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例如,“三角形的高”这个概念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教师在讲解时,如不讲细、讲透,学生在应用时就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应讲清如下三点:(1)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因此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2)求三角形面积时,公式中的高是指公式中的底边上的高。(3)有的三角形的高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如图)清楚了这三点,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了,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思维就会活跃,解题的能力也会提高。计算能力是由教师的反复训练和学生自身的刻苦练习长期积累而成的。而基本概念必须由教师透彻讲解,经学生消化理解,再经过实际应用中反复实践,才能在头脑中正确形成。概念不清,基础不牢,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调动不了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思维能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矗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4)

加入WTO,本质上是本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而市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广告传播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所有的广告公司与广告人都将逐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因此,WTO实际上是为中国广告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使广告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广告人作为广告行业的主体与核心,担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当我们以全球化的视角和尺度来审视我国高达近90万人的庞大的广告人队伍时,可以发现其实际的应对能力是不容乐观的。

一、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

在西方国家广告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告传播被西方社会公认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因此广告人受到普遍的尊敬,而且收入颇丰。与世界各国广告人的地位和声誉相比,中国的广告人还没有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造成中国广告人的整体美誉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广告人的自身素质是重要原因之一。

1、综合素质不高与近年来广告公司猛增形成对比的是广告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广告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使得进入广告业的门槛很低,一时间泥沙俱涌,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不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告公司很多都处在一种作坊式的运作状态,专业水准低、科技含量低;一些所谓的广告人,入行前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入行后又缺少专业、正规、长期的培训和教育,这样的广告人和广告业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位置是极不相称的。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广告公司在人才素质上也明显地弱于跨国公司,而且随着跨国公司对本土人才日益强势的争夺,许多优秀人才流向跨国公司,这更加剧了人员素质的差距。

2、缺乏国际广告经验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国际广告运作的强烈需求,与中国广告人对国际广告运作经验的严重缺乏,这一矛盾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愈来愈突出。目前大部分广告公司所经营的都是“进口广告”而不是“出口广告”,换句话说,都是替外国厂商的商品在境内做广告,而很少替国内厂商在外国媒体上刊播广告。大多数广告公司不熟悉国际市场,对跨国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教育水平、、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不甚了解,致使其很难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广告传播活动。同时,由于出口广告因文化、语言、地域等的差异,在沟通上难度大,周期相对较长,很多广告公司与广告人却因为急功近利,自我放弃客户、放弃职能。由此造成我国的出口广告多通过香港的局面。近些年,除了三九集团、海尔集团在美国和法国做过大广告牌之外,我国企业在海外很少有系统、大型的广告传播活动。同样,直到今天,本土广告公司在争取跨国客户方面也几乎乏善可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国公司对各国社会文化因素的高敏感度与高知晓度,其对国际广告运作的经验要远远超过中国广告公司。

3、创新能力薄弱尽管20余年来,广告人的创意、设计、制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专业水准的全面性、优质性,尤其是在被视为广告“生命”的创意上,跟境内的跨国公司与国外的广告公司都有明显差距。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我国广告人一边学习从国外引进的广告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广告作业模式经营观念,一边进行本土广告的全面运作,在这一单向的传递过程中,如果说作为跟进者,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创意的雷同也是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广告人已经超越了以往那种对国际广告知识和经验的被动接受,具备了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此时还在拾人牙慧,就变得不可理喻了。2003年的友芝友乳品广告无论是“健康”的主题,还是“牛奶胡子”的符号(表明牛奶的浓、稠、厚、好)与美国牛奶协会为促进国人的健康而号召人们多喝牛奶的“牛奶胡子”广告如出一辙,即使再怎么“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生搬硬套发生在今天也是令人汗颜的。

过于盲目地崇拜西方广告理论和国际经典广告创意的心理,使我们的广告人总是俯首称臣于欧美广告,不是在自卑中生吞活剥欧美广告的创意,就是在创新能力的丧失中使自己的广告沦为欧美广告的注解。

4、漠视“游戏规则”每一个行业的运作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规范与准则。广告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建立了世界所公认的“游戏规则”,诸如同业间要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对职责要敬业,对客户要忠诚等等,这些虽不像法律法规那么严明,但同样是广告人必须遵守的。跨国公司的广告人在进入中国广告市场后,几乎都经历了一个对同业漠视“游戏规则”的困惑、不平、无奈,最后疾声呼吁的过程。由于职业心态盲目浮躁,一些广告人行为草率、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的商业操守。有的广告人对客户缺乏应有的忠诚度,吃着这家的饭,盯着那家的碗,这与欧美广告人对客户的忠诚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欧美,跨国企业往往把全球广告业务委托给一家跨国广告公司,而这家广告公司也就不会客户对手的品牌。我们有的广告同行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互相拆台、恶性竞争。为了得到一项业务,一些广告人不是在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上下功夫,而是试图通过低价、依靠“关系”来拉广告。凡此种种既对客户不负责,又对行业不负责的行为亟待改变和制止。[page_break]二、全球化时代广告人的素质

中国广告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之后,行业按全球竞争力标准重新洗牌,此时行业对广告人素质的要求是着眼于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与跨文化传播的范畴来衡量与期待的,那么广告人必须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应对挑战,适者生存呢?

1、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随着众多中国品牌走向国际与国际品牌抢滩中国,广告也将进入国际化运作阶段。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文化系统的转换,因此,国际市场向广告人的挑战首先是一种文化挑战。面向国际市场的广告人必须在文化视野上做到国际化,保持与世界文化同步,按国际化的广告理念为自己重新定位。

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首先指的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心理。对所处的多元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相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同样的价值,愿意接受和欣赏与自身文化不同的观念和见解,从而在文化心理上达到从自身文化到跨文化的演变。“重新创造一个超越我们原有文化条件界限”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身份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归属的或被指定的身份逐渐转变为一个创造的或采纳的身份——是一个在更高层面的融合中出现的跨文化品格”。①广告人由此从一个单一的文化人变成了一个多元文化人,能够既客观又主观地看待多元文化,并在多元文化间自由出入,“是进是退都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冲突……这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层面上(认识、思维等),而且表现在情感层面(感觉、态度等)和行为层面上。”②除了这种文化心理上的宏大包容性、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其次指的是对多元文化的实际了解与掌握。具体地说,广告人必须克服文化碍障,打破文化上的“自我参照系统”,不仅要了解本国文化,还要了解世界文化。广告人的心中要有一张世界文化地图,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背景,对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观念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都应了然于胸,对世界大集团文化要了然于胸,对消费者的种种文化需求了然于胸,从而全方位增强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真正按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去决定广告传播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传播途径。

2、知识结构的开放性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其运作层次不断提高,与之相随,企业对为之服务的广告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比以住任何时候都高。他们要求广告人的专业服务不再局限于广告设计、表现和传播等狭义的广告层面,而是希望还能解决国际市场调查、行销、公关、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情报等方面的问题,广告公司的职能部分意义替代了一些品牌顾问公司、行销公司、咨询公司的职能。如此全面的服务,只有复合型的“通”、“专”结合的广告人才才能胜任。

与此同时,广告业又是一个知识密集且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如今国际广告传播的观念已根本不是一般人头脑中写写画画的模式,而涉及到更多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科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跨文化传播、国际市场营销、外语等等,广告专业知识与它的相关学科知识共同构成了广告人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呈现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开放性,以及多层次、多系列、由博到专的特点,它反映的是广告人应该具有的深厚的人文背景、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学识修养。

3、跨文化传播技能的掌握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与开放的知识结构为跨文化交流创造了意识与认知上的先决条件,而对现代传播技能的掌握则是跨文化交流时技术与能力的保障。新世纪知识经济下的广告业,是一种服务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它集新媒体、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于一体。广告要奏效,要给人美的享受,当然离不开创意设计水平,但高技术含量的广告操作需要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广告人;同时,“生活的流动性,不断增多的文化交流,全球化市场以及具有多元文化的组织和劳动力的出现……这些都要求我们掌握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和地球村生活的传播技能。”③这种跨文化的传播技能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运用现代传播技术的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在广告业发展过程中,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现代广告从来都没离开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着广告制作水平的提高和广告传播形态的改变。IT设备和技术极大地解放了广告的“生产力”,使广告人告别了传统的水彩和画板,有了更广阔的创作和创新空间。苹果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全新打印机、电子喷绘机、PHOTSHOP、FREEHAND等被广泛使用,对计算机技术的追求成为广告行业技术进步的焦点。新兴的广告材料如新型的纸张、户外灯箱材料、户外发光材料等以前未有的速度投入使用。在一些综合性的跨国广告公司,创意部拥有最新的“苹果”系统,公司内部及与客户的沟通已全面电子化,有的正建立TBWA全球联机的交换网络平台、数码视像会议系统;本土广告公司也同样不断加大投入,更新与升级系统设备。先进的设备、技术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操作才能出好作品,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提高对广告人而言已无法回避。

如果说现代传播技术是跨文化传播的技术要素,那么跨文化沟通能力则是跨文化传播的行为要素,它具体指在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有效和适当行为的能力。广告是沟通,是信息沟通,也是情感沟通;广告是说服,是对客户的说服,也是对消费者的说服。不懂得沟通、劝说的人,很难想象能把别人说服。开发客户,与客户为某一创意达成共识,需要充分的沟通;塑造一个品牌,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定地位,也需要充分的沟通,在一个广告团队里,互相要交往、协作和配合,同样需要充分的沟通。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沟通,只要发生在两种文化之间就都是跨文化沟通。广告人应该是沟通大师。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按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去决定自己的广告信息、诉求方式与传播途径,从而使广告实现文化上的共享,“能够理解对方和被对方所理解是成功的跨文化行为的核心”。④

值得一提的是跨文化沟通的过程在实际运作的层面其实主要是语言(言语和非语言)的过程,因此尽管跨文化沟通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沟通能力,但由于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与成功的必要元素是语言,因此语言能力的确是不容忽视的。在国际跨文化交流中,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与使用,它几乎已成为国际商业交流的共同语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4、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告是一个需要口碑的行业。作为以塑造产品(品牌)形象或企业形象为己任的行业,广告人自身的形象和广告行业的形象自然会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中心,人们对广告的评价直接牵涉到对广告人的评判。而一旦人们的视线从广告转向广告人,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评判的核心主要是对广告人职业道德素质的评判。一个伟大的广告人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人,因此“先学会做人,再去做广告”已经成为广告人必须遵循的一句“名训”,无论是大卫·奥格威、威廉·伯恩巴克这样的一代大师,还是普通的广告人都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当伯恩巴克的DDB广告公司开张时,他向外界郑重宣布,绝不接受任何香烟厂商的广告,因为他的公司如果为任何品牌的香烟作了广告,就必须对人类的健康负责,这个责任负不起,所以这笔钱不能赚。

篇(5)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必须自己拥有第一手资料,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再次,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实验时踏实。

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实验的教学,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化学实验能力得以提高。

篇(6)

学生的创造思维只能在主动地学习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针对学生喜欢玩的心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强、小勇、小华各带了同样长的线去放风筝,小强放出线长的3/7,小勇放出线长的2/7,小华放出线长的3/5,谁放的风筝最远?谁放的风筝最近?

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有的说可以看出来远近。有的说看不出来,最后认为要想知道谁的风筝飞的远,只要比较出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由于学生急于知道谁的风筝飞的远,求知情绪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共同讨论,根据同分母,同分子两个分数的意义比较出3/7>2/7,3/5>3/7,从而比较出三个分数的大校在学生的思维处于阶段时,老师问:“还有别的比较方法吗?能否借助一个分数比较出其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呢?”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因为3/5比线长的一半多,3/7不够线长的一半,所以3/5>3/7。”又一名同学说:“也可以用线段图来比较。”教师一一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愉悦的教学环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老师的适时点拔又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如教学圆面积,推导圆面积公式时,可这样安排。首先将一个圆16等分,再按如下步骤进行。

(1)摆一摆。分组摆出已学过的图形(近似)。

(2)议一议。议图形的各部分条件与圆半径周长之间的关系,议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3)算一算。计算各图形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使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三、丰富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7)

1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1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

不同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同,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位上看,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管中发挥有限的作用,既是经济监督又是行政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行为受多方面行为规范的制约,由此形成道德、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公共责任与控制有机结合的监督体系,各种责任交织一起,很难把握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但社会大众及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定位过高,而将审计结果的运用简单化、绝对化,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1.2审计时间不足。审计力量有限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大、工作量重、时限紧迫的综合性审计工作。由于很难预测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审计的时间,不能列入审计工作计划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较广,而审计时间要求往往比较紧,要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很难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审计工作是临时交办的,审计时间与会计决算期也不一致,基层审计人员任务繁重,加上目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较少,这使审计力量受到限制。

1.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要求、高难度与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审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资料的占有和对宏观经济形势下领导干部行为的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而我们相当审计人员的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但需要审计的项目众多,往往在审计委托书下达后临时组建审计小组,很难保证审计人员的质量。

1.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的准确、恰当、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风险。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它包含了财务、法纪和绩效等各方面的内容,综合性很强。审计评价的内容、目的、要求不明确,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伸缩性,使审计评价难度增加。

1.5审计结果运用较差。重视不够

审计结果运用主要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的工作范围,客观上造成了审计与结果运用的分离。审计机关要应付过多的审计项目,没有运用好审计结果,虽然工作上付出很多,但是收效甚微。经济责任审计在结果运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低,“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用人和审计脱节;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审计结果的态度,多年的审计实践已充分证明,若得不到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视,审计结果很难以得到有效运用;审计结果的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对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2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提高认识是关键,必须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氛围,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中央及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新的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审计结果运用中各机关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运用反馈和检查制度、运用情况督查制度,以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极强的审计工作。实践证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加强对审计人员自身执政能力的培养。各级单位部门要选派那些经验丰富,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使审计人员形成一种基本的职业意识,这种职业意识应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职业化规范的健全而逐步强化,将审计人员从行为的强化延伸到思想意识上的强化,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2.3合理利用审计力量

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较大、时间要求紧,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合理运用审计力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其次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妥善处理工作任务较重与审计力量有限的矛盾,合理安排、统一组织。再次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2.4规范审计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要考虑到目前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并围绕审计目标、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和不同单位或部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实施。要做好审计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要的是在进行审计时,要遵守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法规、经济政策、规章制度等,也要遵循从事经济活动处理经济信息的各种理论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社会公认的一般惯例以及科学上、职业上的规则等。审计评价必须突出重点,结论要恰当、准确,不至于引起误解。

篇(8)

2.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正确、简洁、委婉、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

3.巧妙的内容组织能力:即紧扣话题讲述见闻,当众即兴简短发言,条理清楚地安排内容,根据不同场合、气氛、对象组织内容、调整内容。

4.恰当的体态表现能力:即通过表情、手势、体态变化等增强话语表达效果。

二、遵循口才训练的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甚至顶撞,绝不强制压服,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各抒己见的口才训练氛围。

2.层次性原则:

口才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按年段分解训练目标,组织训练活动,形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才训练序列。如:从说好一段话到叙述事情、讲述见闻再到出口成章;从说准到说顺、说细再到说完整。既要适当降低坡度,夯实各阶段口语基础,确保目标到位。又要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及时调控,使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3.科学性原则:

口才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旁征博引,使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4.全面性原则:

口才训练以语文课听说读的能力为基础,又要立足于听说读综合能力的提高。要使它获得最佳效果,结出丰硕果实,须注意四个结合:(1)语言与思维训练、内容与形式训练互相结合,互相渗透;(2)听说读写训练互相结合,互相促进;(3)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互相结合;(4)因材施教与全面提高互相结合,力求形成全方位、多触角、多形式的训练体系。

5.示范性原则:

教师应加强语言修养,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夫,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形象生动、妙语连珠、扣人心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三、创设口才训练的特定情境

1.实物演示情境

(1)看物说话:即看实物说话、看模型说话、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及观察大自然说话。(2)操作说话:即借助手工制作、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说话。(3)实验说话:即通过直观演示、科学实验、文体游戏等活动训练说话。

2.音像表演情境

(1)声像配音:听一段音乐,展开想象编讲故事;看一段录像,根据画面配旁白,按照口形配对话。(2)影视评说:看百片、读百书,举办口头影评、书评或观后感、读后感交流活动。(3)话剧表演:这里主要指课本剧表演(小学语文课本剧已汇编成册出版发行)。

3.角色模拟情境

(1)生活舞台: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实际角色,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购买物品,在适当场合说出最适当的话。(2)道德法庭:创设法庭场景,按程序对品德不良行为进行审判,评其美丑,论其善恶。(3)商品洽谈会:模拟交涉、谈判、广告,采用迂回婉转的语言,介绍商品性能、用途、使用方法,为确保自己的合法利益据理力争。(4)记者招待会:开展调查、考察、采访,明确采访目的,设计采访问题,召开“记者招待会”,以记者身份口头报道采访结果。(5)新闻会:布置学生收看新闻,安排时间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汇报国内外大事。

4.信息交流情境

(1)天南地北: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组织学生自发聊天,如:“街谈巷议”、“说三道四”、“海阔天空”等,让学生畅所欲言,侃侃而谈。(2)异想天开:结合科幻影视、读物,进行科幻内容讨论,发挥创造想象力,培养口语能力。(3)开心一刻:广泛收集小品、相声、笑话、歇后语等幽默语言与故事,让学生汇报、表演、运用。(4)热门话题:围绕衣食住行等学生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5)每日演讲:开展每月故事会和每学期“读书报告会”。

篇(9)

一.能力素质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已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发展其智力,培养其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制作能力等诸多能力。过去的传统学校教育一直是以重知识轻能力为办学路线的应试教育。这种“重知轻能”的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毕业生虽然可考进高等学府深造,分数也不低,但是大学毕业后居然有些人连自己家里电灯线路出了故障都无法排除,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这种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工程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自己分析类比的能力;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物理实践培养自己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力;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些能力素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总体素质的高低。

物理教学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独特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它的教育功能等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重视。

二.物理教学是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自然科学。它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大到尖端科技小到日常生活无处不包含着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的描述;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建立以及基本物理原理和理论的论证与阐述。

1.物理实验教学能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比如幼儿时期站在大人们身边看大人们干活,到再大些自己拆开家里的闹钟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走、打开家里的收音机看看里面到底是否有人在唱歌、讲话。其实,广义地讲这些活动就是一种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实践,是一种无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人们的好奇心所至。

而物理实验教学向他们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又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学会观察,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是当今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之一。

物理实验能够有目的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以便学习者从中提取加工处理。学习者要想很好地完成实验,除了要有良好地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要靠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力,从实验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很多,象条型磁铁的形状、螺线管的形状与匝数、连接电流计的导线长度及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等,但真正有用的信息是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和螺线管的匝数,经过对有用信息的处理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就要求实验者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去伪存真”。养成良好的观察判断能力。

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物理实验恰好为人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等民主得自由空间。人们通过自己亲手操作获取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验证,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萌发。

科学创造,贵在置疑。事实证明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的有效手段。

2.物理理论教学有助于提高人们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

许多物理名家常说这样一句话“物理是想会的,不是听会、看会的”。这里所说的“想”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篇(10)

(二)注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时是优化其职业素质的有效的保证,它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起到基础性的保障功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面对不同的读者群,接触不同的用户和读者,需要对他们的心理特征、需要、行为作出正确有效的判断,这就需要图书资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注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将心理素质训练作为每天基础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判断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应对不同需求的用户和读者,从而更好的为广大用户读者服务,达到优化职业素质的目的。

(三)贯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终身教育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终身教育是优化其职业素质的有效措施,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长远工作的重要保证。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必须终身学习接受一定的教育培训,才能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知识的积累,积极培养各项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向同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并参与到专业业务的培训中才能算是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

(四)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是优化其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是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就是对各项信息、资源、资料进行搜集、处理,然后根据用户和读者的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要想得到实际的提高就需要加强日常的工作技能训练,注重对自身工作的有效总结,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强化各方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优化自身职业素质。

上一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下一篇: 普通员工工作目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