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8 22:15: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篇(1)

一、明确会议主题

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扎实推进创森工作,强化责任,强化目标,乘势而上,达到三个促进: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老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内容。我们这座城市越来越需要这种国家级的大牌子、好牌子、金牌子。

三、充分肯定迎检工作

6月份,国家林业局综合考察组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评估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这是各区、各部门、全市上下前一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充分肯定同志们的工作,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创森办的同志们、向各区的负责同志、向各部门的同志为前一段为迎接国家林业局综合考察组所做的工作表示深深的谢意。下一步,我们要做到思想不松、创建不停、力度不减、班子不散、氛围不弱,保持连续性,再重视、再抓紧、再合力、再落实。

四、落实专家意见

要围绕创建目标,查漏补缺、自我加压,特别是根据专家组的意见,逐项整改落实,增加绿量、提升水平,要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创建带来的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更多的共创共享城市森林带来的创建成果。希望各区、各部门回去后迅速制定计划、落实整改,把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创建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五、抓紧启动筹备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要把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论坛。论坛的筹备方案还要全面的、逐项的细化。目前来看,方案还有一些漏洞,比如创森主题歌,现在就要发动、邀请有关艺术家创作,要形成氛围,达到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效果,不仅仅只是演员和少数人会唱;另外,关于参观考察线路的问题,要尽快预选几个点,让今天来参会的各位先了解掌握,从现在就开始不断的呵护、培育、建设、完善。要想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论坛,就要充分的展示武汉的创建成果、展示武汉的绿化成果、展示武汉的生态文明成果、展示武汉的城市文明成果。不能总认为还有时间,能干大事的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方案从现在开始还要继续细化。

篇(2)

2、地增一片绿 天多一分蓝

3、全民共建森林城市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4、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和谐文明经开

6、森林城市 功在当代 城市森林 惠及万世

7、森林城市全民共建 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8、建设森林城市 减少温室效应

9、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民共享绿色福利

10、全民共创森林城市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11、森林城市全民参与 美好家园你我共建

12、创国家森林城市 建和谐美丽西安

1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掀起造林绿化新

14、播种一棵树苗绿盈西安 创建森林城市你我同行

15、呵护一颗颗绿树 奉献一片片爱心

16、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森林美景

17、低碳出行 环保生活

18、人在林中 林在城中

19、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0、森林城市全市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1、加强森林执法 保护绿化成果

22、加强生态保护 着眼长远发展

23、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24、全民参与绿化造林 共创国家森林城市

25、爱森林 爱绿色 爱十堰

26、保护城市森林 维护生态安全

27、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

28、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9、水韵林城 美丽西安

30、一草一木释放绿色温情 一举一动展现古城文明

31、城市森林化 城镇园林化 村庄林荫化 渠路林带化

3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33、群策群力参与义乌创森,同心同德共建生态文明

34、尚青山绿水 享天然氧吧

35、全民参与绿化 共建森林城市

3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生态宜居西安

37、水韵林城 美丽西安

38、绿荫下行走 绿地间徜徉

39、同创森林城市,共赏森林美景

40、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美丽十堰

41、创建森林城市 享受自然空调

4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43、造绿 爱绿 护绿 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

44、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人有责

45、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4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共筑优美人居环境

47、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48、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9、森林城市全民共建 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50、创森林城市 建温馨家园

51、多造一片林 多沐一滴雨露

52、共沐蓝天碧水 同享绿树鲜花

5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美丽宜居西安

54、手牵手共创国家森林城市,心连心打造绿色美丽义乌

55、植树造林 治污减霾

5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

57、保护森林成果 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肺

58、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十堰

59、保护城市森林 维护生态安全

60、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十堰增绿,给车城添彩

61、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我们的未来

6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

63、手牵手共创森林城市,心连心打造魅力车城

64、美好家园人人创 绿色成果人人享

6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美丽义乌

66、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67、城在绿中 水在城中 人在景中

篇(3)

一、健全组织机构,着力落实政策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婺源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我乡对接大局,成立了珍珠山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第一副组长,召开创森动员大会,下发了《珍珠山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将各项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指标任务都有人管、有人抓,真正落到实处。乡党委扩大会议经常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研究,主要领导深入林业一线,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尽职尽责,环环把关,确保了各项绿化工作落实到位。

在生态建设上,一方面,全面推进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落实好天然林保护,逐年减少商品林采伐,持续巩固珍珠山乡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水生态文明乡成果,强化绿色生态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完善专职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绩效管理机制,落实好山林责任区块,切实做好林政管理工作。同时,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控、饮用水源头区保护、农村清洁卫生等生态文明工程。截至目前,全乡“创森”面积10213.6公顷,实施人工造林、人工幼林抚育、天然中幼林抚育、毛竹低改,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面积10公顷,绿化率30%;县道以上公路林木绿化率100%。

二、对标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创森宣传

(一)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为营造“人人关心绿化、个个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我乡始终把绿化工作作为乡容村貌的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抓住春、秋季绿化的有利时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政府组织、全民动员、广泛参与的绿化工作思路,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绿化意识。二是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防火车巡逻播放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推动我乡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严格按照系统规划,在植树节组织乡村干部义务植树,乡主要领导带头参与,掀起了全乡绿化的。

(二)完善机制,明确责任。按照县创森工作精神和安排,为确保高标准完成创森任务,我乡进一步完善了两项制度:一是实行绿化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二是日常管护机制。为更好地管理好、养护好、建设好我乡森林资源,我乡建设了生态护林员队伍,配齐了各类林业管护设备,严格按照森林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管护,切实做到建植和养管并重,使森林绿化建设达到了既定任务。

(三)强化监管,保障质量。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为创森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已建成林的抚育管理和在建林的养护管理制度,管好已成林,建好在造林,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三、巩固生态文明,统筹特色小镇建设

篇(4)

1.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3.城市森林是指在市域范围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及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4.我市创森四大体系有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保障体系。()

5.《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35%以上。()

6.《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要达80%以上。()

7.桉树是xx的乡土树种。( )

8.城市森林网络是指市域范围内的城区和郊区各类森林斑块,与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片、带、网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9.森林城市突出以高大乔木及灌木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主体。()

10.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11.我市的市树是榕树。( )

12.我市的市花是杜鹃花。( )

13.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

14.森林城市可减少噪音,改善城市的气候条件,减小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提高人民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

15.我市的创森口号是“构筑xx屏障 建设生态xx”。 ()

16.我市现有森林面积占比重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竹林。( )

17.xx市位于xx省南部,有着“等美誉。( )

18.xx是xx省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

29.xx是我国重点集体林区之一。( )

20.xx是我国xx重要的生态屏障。( )

21.我市林业用地面积xx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xx%。()

22.我市森林覆盖率xx%,名列全省第一。()

23.我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市区是xx区。( )

24.我市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年销售收入最高的县市区是xx区。( )

25.我市从事xx产业,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的县市区是xx县。( )

26.我市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个。( )

27.我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x个。( )

28.我市有国家级湿地公园x个。( )

29.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

30.《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办法》于1982年2月27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31.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32.1982年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33.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

34.森林能释放二氧化碳,增加空气负离子。()

35.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6.森林能减少地下水储量,清洁水源。()

37.森林能降粉尘,降低城市噪音。()

38.森林能消减病菌和有毒气体。()

39.森林能提供休闲场地,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

40、树木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逐步吸收并储存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具有固炭功能。()

41.森林覆盖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

42.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园面积。()

44.林木绿化率是衡量一个行政区域林木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它是有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林木覆盖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

45. 树冠覆盖率是区域内树冠面积之和与区域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46.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

47xx县阳xx国家级森林公园(xx)位于xx省xx市xx县南郊。( )

48.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xxxx乡境内。( )

49.xx国家湿地公园,位于xx中心城区内,总面积xx公顷,其中湿地面积788.2公顷。()

50.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

51. 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

52.10月4日为“世界动物日”。( )

53. 12119是森林火灾火警电话()

54.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

55.我省4月的第一周为“爱鸟周”。( )

56.发现有人在街上贩卖野生动物要向当地林业部门举报或直接报警。()

57.按森林起源划分的类型有人工林、天然林。( )

58.人工林是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

59.天然林是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

60.四旁绿化是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

61.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62.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 )

6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64.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65.xx峰国家森林公园(古称xx山),位于xx市xx县城西北郊3公里处。( )

66.xx国家森林公园位于xx省xx县。( )

67.xx国家森林公园于2006年12月由xx批准建立,位于xxxx区xx镇。( )

68.xx省飞播造林主要树种是xx。( )

69.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格局是一核两廊、三屏三网、多星多点绿色城市组团。( )

70.xx大力推进木材储备基地、优质油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丰产竹林基地、林下种养基地、碳汇造林基地等6大绿色产业基地建设。()

71.xx是唐代历史文化名城。( )

72.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能够不断提高森林质量,确保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

73. 营建城市森林时应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建设森林城市的树种筛选应乡土树种为主,遵循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建设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74.《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一核两廊、三屏三网、多星多点的总体布局一核是xx四位一体的大城区。( )

75. 《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两廊”是指xx两大河流廊道。( )

76.《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三屏”是指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xx山脉、xx山脉、xx山脉。( )

77.《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三网”是指绿道林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 )

78.《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多星”是指xx之外的十四个县、市、区的城市森林建设。( )

79.《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多点”是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树木园、林业科技生态文化示范园等斑块状绿地。( )

80.《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森林城乡绿化工程包括:主城区建成区绿化、县域建成区绿化、村镇绿化、郊野公园建设,通过统筹城乡绿化,建设城市森林。( )

81.《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包括: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城市绿道网络建设,通过修复和建设道路、河流绿色廊道,打造城区绿道网络,优化廊道视觉景观。( )

82.《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通过抽针补阔、采取抚育改造、补植改造、调整改造等综合措施提高森林质量。( )

83.《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对全市的矿山以及立地条件较差的宜林荒山等生态脆弱地实施高标准攻坚造林,局部区域实行封山育林。( )

84.《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林业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是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85.发展林业产业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是“生态文明”的经济推动力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

86.《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木材战略储备工程主要包括:珍贵阔叶树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和大径材培育示范基地建设。( )

87.《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林业惠民产业工程主要包括丰产毛竹林培育示范、优质高产油茶示范园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和林下经济。( )

88.《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主要是开展包括特色花卉培育、绿化苗木培育、花卉苗木集散中心、优良花卉苗木繁育研发交易中心、苗木交易市场等建设。( )

89. 林下经济是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森林环境,发展森林蔬菜、林下菌类、森林禽畜等林下种植、养殖业等。 ()

90. 《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建设开发森林、湿地及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事业,是xx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

91.xx森林城市建设不仅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还应该重视生态文化建设。( )

92. 森林文化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和生态文化传播等。( )

93. xx是xx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94. 《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组织群众参加科普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形成。( )

95.参加义务植树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96.参加义务植树能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

97.《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在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基础上,要建立《xx市古树名木管理系统》,进行建档、编号、归类、挂牌工作。( )

篇(5)

中图分类号 S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30-02

随着工业化大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重大考验。森林城市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当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流[1]。森林城市是以城市为建设载体,以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充分发挥森林功能为建设目,寻求城市建筑与植物种群之间的合理布局。我国从2004年开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2]。围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山水铜都,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铜陵,铜陵市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

1 铜陵市林业资源概况及现状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周边城市有合肥、池州、芜湖、安庆,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铜陵在植被分区上属皖南常绿阔叶林地带的铜宣广低山丘陵植被区,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树纯林,以松、杉、檫、泡桐、麻栎、苦槠、枫香、化香、杨树、柳树、刺槐、毛竹为主,灌木类为木、山楂、杜鹃等。近年来,铜陵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快发展油用牡丹等特色林业产业,造林绿化成效日益显著;林业资源管理日趋规范,并且探索出了发展与保护并重,工程带动与科教兴林结合,改革创新与依法治林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据2016年资源统计年报,全市林地面积达8.69万hm2,其中有林地7.52万hm2,活立木总蓄积达到417.5万m3,森林覆盖率25.32%,林木绿化率29.92%。

2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性

建设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不可或缺一部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是建设魅力山水铜都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铜陵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示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区域内矿山植被的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和强化,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山水铜都,增强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的城市魅力,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增添新动力[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美化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绿色森林和园林绿化绿地可吸碳释氧,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是碳汇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较少 相对于安徽省而言,铜陵市无论是森林资源总量还是人均有林地面积排名均不高,全市林地面积8.69万hm2,仅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人均有林地面积仅0.05hm2,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仅2.46m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与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还有差距。

3.2 城市绿地总量不够 近年来,铜陵市虽然先后实施了滨江生态公园、植物园秋色冬景园、铜都大道彩化、黑砂河岸线整治等一系列城市绿化彩化提升和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但是依然存在绿地总量不足,空间布局层次简单,绿地空间利用率不够,未重视垂直绿化等问题。

4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对策建议

按照《铜陵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是:至2017年6月,森林覆盖率等40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主要围绕“一个规划、三大工程、五项标准”开展。其中,“一个规划”即铜陵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全面完成。“三大工程”包括“森林三上”工程(上公路铁路、上江河湖塘、上废弃矿山);“四创”工程(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五进”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公园游园、进学校医院)。“五项标准”包括创新督查方案、考核办法、宣传方案、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森林“五进”工作标准等。

4.1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广义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森林和湿地为主体的绿色空间建设,在《铜陵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基础上,应当将绿地、湿地等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骨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同时,还应加强城市低碳建设[4]。

4.2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国外一些城市如莫斯科、温哥华等,从郊区到市区都掩映在森林中,绿色成为城市的基本色调,森林非常均匀地分布于市区的各个角落,城乡之间为同一个森林环境,总体上形成森林围城的效果。创建森林城市不仅要在营造林工程上大做文章,还要着力塑造美丽乡村形象品牌,形成地域性的乡村风貌,构建绿色乡村体系。

4.3 要有合理的配置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复杂性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只有结构合理的城市森林体系,才能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铜陵市是生态资源贫乏并遭到严重破坏的工矿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应从长远发展考虑,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多层次立体化绿化,达到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才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4.4 尽量凸显近自然效果 乡土树种具有天然适应性,可以提高森林的稳定性,降低维护与管理费用,也不乏观赏性。创建森林城市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保护原生森林植被,注重利用乡土树种模仿天然森林群落,营造近自然林。在公园、广场、绿道、游憩小品等的规划设计上,采用近自然的手法,可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4.5 重视营造生态文化 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从林业的角度,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营造林工作,而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提升和开发利用,形成丰富的生态文化。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重点挖掘“凤丹之源”、“泡桐之乡”、“青铜故里”等文化特色。如铜陵国家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在规划布局上体现采矿历史人文的特色;大铜官山森林公园建设偏向于以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为主导的森林生态文化工程,合理开发和利用区域内自然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同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应注重开发林业游憩资源,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健身需求。

5 结语

改善生态、改善民生是城市森林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丹桐故里,森林铜都”为基本理念,通过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着力打造“城乡一体、林城相拥、林水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亲”的城乡生态格局,建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铜陵和国家森林城市,使林业更好地服务于铜陵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程,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东,吕璞,梁向军,等.洛阳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96-98.

[2]李正诗,姚延.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以晋城市为例[J].林业工程,2014,30(4):178-181.

篇(6)

行进在绿树红花间,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区澎湃涌动起了一浪高比一浪的植树绿化热潮。

大手笔――勾勒“创森绿化蓝图”

作为以煤电能源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元宝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对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沉重的压力。

近年来,在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中,元宝山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积极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灭荒、林权改革、矿山废弃地治理等措施,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使全区生态植被呈现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新景象。

2009年,赤峰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将元宝山区整体纳入“创森”建设区,并将平庄和元宝山城区确定为“创森”建设核心区,这更加坚定了元宝人民造林绿化、改善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创森”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更是一项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

大行动――掀起“创森”绿化热潮

建设生态美好家园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从绿化山川大地做起。

2010年,是赤峰市“创森”的开局之年,也是元宝山区“创森”的启动之年。为了将这项为民造福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区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要求,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对“创森”工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区长张子明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林业、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了“创森”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任务分解、督导检查和宣传申报等日常工作。

大创建――打造绿色美好家园

在筹集资金、调集苗木难度大,春旱严重、水源缺乏的情况下,区各镇、相关部门及单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创森”工作,形成了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大创建”工作格局,掀起了“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区林业局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为“创森”提供指导与服务。为圆满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区林业局全力做好苗木供应工作。

――区水利局实施引水上山工程,为“创森”精品工程提供水源保障。平庄古山森林公园是该市确定的“创森”精品工程之一,然而这一地区地下水源已经枯竭,难以保证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早在市区两级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决策部署前,区水利局就在向阳山周围进行了水源寻找和调查论证工作,决定将公格营子煤矿的疏干水加以利用,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实施引水上山工程。

――区建设局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全力为广大市民营造适宜人居环境。区建设局把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配套部分,借“创森”之机提升绿化水平。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估标准,对平庄城区的主干道路、西城区市民广场、区实验中学、9年一贯制学校等地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

――区交通局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扎实做好以赤元路为重点的公路两侧绿化工作。该局制定了区、镇公路绿化计划,购置优质树苗,及时补栽绿化树木,将个别路段因车辆肇事碰撞等原因造成重度伤残的树木,重新挖出补栽,并安排专人浇水保证成活率;组织力量整修公路绿化带,将公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带重新添土整平,清理杂物;积极与路政大队联系,收回被侵占的路产范围内公路用地,及时补种花草,并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要求养路工全天上路,修剪公路两侧树枝,确保行车视线清晰。

篇(7)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处切实把创森工作列为办事处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首先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其次召开办事处和村全体人员参加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创建工作任务,强化创建工作责任,同时与各村签定创森工作目标责任书,收缴工作责任金,量化考核,严格奖惩;

三是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创森资金问题,将创森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强化资金保障。在宣传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提高居民知晓率、参与率,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生产、生活、休闲提供绿色健康的居住空间。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处按照区创森办的统一部署,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分节点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一是完成城郊造林1002亩,种植各类树木近50万棵,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148.6%;

二是创建省级园林单位1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三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5次,参与人数1523人次,绿化面积8700余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期间对义务植树的居民实施优惠政策,每购买1棵树苗,办事处贴补1元钱,仅此一项办事处投入经费40余万元,大大超出了创森财政预算;

四是完善创森工作台帐,配齐办公设备,今年配置买面包车1辆,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各1台,共投入经费6余万元,并按照区创森办的工作要求及时报送各类创建材料;

篇(8)

近年来,遵义悉心打造“绿色红都”和“红色绿都”两张城市名片成效显著。“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已成为遵义城市森林建设的真实写照。

披上绿色盛装

遵义市副市长曾永涛告诉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保护,这些年来,遵义一直把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如何把工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遵义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的红色之都不仅仅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上下足了功夫,而且让它焕发出了绿色的生机。

森林面积已达149.37万公顷 , 森林总蓄积量5598.15万立方米 ,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56%;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绿地率达到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11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3%。

这样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直观地反映出近几年遵义在生态建设、城市绿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据遵义市林业园林绿化局局长向守都介绍,遵义还积极开展了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 , 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目前,遵义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5个以及16个森林公园(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 ,省级5个,县级5个) .

遵义城中有山,山中有绿,湘江、洛江穿城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城市特色,并且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堪称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遵义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曾永涛介绍说,近年来,遵义依托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城市森林建设 , 先后实施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工程、十万亩风景林建设工程、遵义植物园建设工程、市民广场、纪念广场、市政府广场、南岭公园、三阁公园、湘江河治理,每个县都建有一个以上森林公园,对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进行保护,让水网融入林网,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相继出台了《遵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遵义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等地方规章和鼓励苗木花卉产业、扶持兴林富民、探索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还开展了城市树木认养活动,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保护环境、护绿植绿活动,培育学生从小爱绿、护绿,增强美化环境意识。妇联、共青团组织开展“中华妇女林”、“青年林”、“世纪林”等建设活动,为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构建林城相拥的一流宜居生活环境起到了带动作用。

的确,无论是走在遵义的街道还是他们的住宅小区里,映入眼帘的都是郁郁的绿意,让人身心放松。

同行的负责人除了要给我这个北方人一一介绍植物的品种,还告诉我们:大绿量、高品位是美化小区的原则,小区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花合理搭配,适当点缀花架、亭廊、休闲花坛、雕塑等园林建筑小品。他们的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在37.33%以上,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79.3万平方米。

他还告诉我们,在遵义的居住小区的建设要求很严格。“要把好绿化配套比例和质量关,认真执行先规划设计、后建设施工,实行综合配套验收”。

规定也好、强制性的命令也罢,我们毫无疑问,但是对于是否能确保有效执行,我们有些许疑问。曾永涛告诉我们:“现在每搬迁一棵树,要经过局党组开会,要上报批准,不批准就不能动。而且搬迁后必须是移栽,不能砍掉。”。他告诉我们,遵义曾因为红花岗区的一个开发商搞开发砍树还被判了刑。

高位推动、执行有力、宣传到位……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似乎预示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似乎是一种必然。

创森步骤

在遵义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遵义上上下下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遵义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对提升遵义城市品位和形象,打造旅游城市,带动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曾永涛告诉我们,遵义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老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多年来在城市绿化方面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仅给遵义的创森之路做好了铺垫,也让遵义的绿色梦想渐行渐近。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认真分解落实各项工作。2007年3月,国家林业局公布新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后 , 又认真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落实各项工作。

“去年7月份,遵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之后,我们就在思考下一步的创建工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曾永涛说,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是和生态环保、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城市面貌、文明水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决定之前做过了一些调研,市民非常高兴,都认为这个事是一个民心工程。如果只有政府一相情愿地来做,不发动群众,不形成部门、老百姓的共识是做不好的。”

适逢周末,在市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山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来锻炼、休闲的居民。一位刚从山上晨练下来的老大爷说;“我们遵义越来越美了,坐在家里就能听见鸟声,抬头就能看见绿树,环境好了,人的身体和心情都会跟着好起来。”

曾永涛坦言,遵义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方面是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意义认识更为深刻,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城市森林城市创建的活动进行了一些了解、学习和考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路。

“8月22日,我们去贵阳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行了调研考察工作,为筹办遵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基础。”向守都说,“跟贵阳联系的比较多,因为贵阳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有好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采访中,遵义市的领导都多次谈到在创森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对此,他们认为遵义的创森重点在于除了硬件软件要做到位,要完善,更要形成非常好的氛围和强烈的意识。

思路确定了,创森的工作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

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在1号会议室召开第11次常务会暨第1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各县、区(市)分管县、区(市)长和有关单位参加,并通过了创建方案。

更上一层楼

据了解,在通过了创建方案后,遵义随即就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创森办公室,协调和指导全市的创森工作。

“目标、分解、任务这些工作我们都安排了。”曾永涛说,“在这个过程中,对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指标分解的任务来看,遵义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通过和贵阳市交流,我们感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有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

他也坦言,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还需要巩固提高、上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工作方案制订好,力争通过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努力来把它完善好,来迎接国家森林城市评选团的检查验收。

从目前创森的进度来看,以遵义市创建办、林业园林绿化局牵头的,领导小组下属的办公室业务上都有很多,分下来就是城管、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市都按照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职责正在有序地向前推进着。

据向守都介绍,遵义会把举办花园小区的评选延续下去,让市民、机关、学校等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达到对市民的引导作用。“搞这些活动让大家知道这是好事,不是什么做面子的,做来好看的。”

在曾永涛看来,通过创森的一系列工作,来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市民爱绿、护绿,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以达到这个目的,强化这个意识。这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这个手段,引导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强烈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生态的意识,达到保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环境进一步保护下去的目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除了政府推动、高效执行、大力宣传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投入。

实际上,遵义市每年仅在园林绿化、林业方面的投入就是几千万,加上中央和省里的补贴,已经过亿。对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投入,曾永涛告诉我们,遵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预算,但是不是一次性的,毕竟生态建设是个长期的行为,遵义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他说,“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肯定是要花大笔资金的。直接的工作经费,完善基础设施、栽树、修路,这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今年可能是一千万,明年可能就是两千万。”

在遵义采访期间,无论是市长还是市民,都对自己的城市创办国家森林城市充满着信心,支持这信心的是遵义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所作的努力。

篇(9)

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万众期待关注中,东莞朝着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新目标一路前行……

加快转型升级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顺应新常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为创建生态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创建生态市的重要内容;反过来亦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是广东转型升级的探路先锋,是打赢转型升级这场硬仗的主力军。 2009年以来,东莞经济增速连续4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2012年第一季度,东莞经济增速在全省垫底,着实让这个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四的城市“吃惊”不小。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外界的质疑,东莞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动摇,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推动高水平的崛起,并将生态市建设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以“三重”建设为引领,大力培育发展低碳、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市三分之二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形态转变,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增至7家,超50亿元企业增至33家。环保部门通过细化重点项目信息库管理,积极推行“立项-建设-运营”模式,全过程提供环保咨询和指导服务,全力保障这些省、市重大项目的建设。2014年全市164项省市重大项目、68项投改试点项目,分别完成环评审批144项和40项。

另一方面,发挥环保倒逼机制、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淘汰污染产能、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构建高产高效与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严格落实“三个不批”,即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流域等敏感区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2009年以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但东莞坚持不为追求速度而随意上马项目,共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的项目3802项,累计淘汰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污染企业646家。加快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入园,大力推行集中供热、供气等集约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生态化建设和生态化改造。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累计完成投资约24.0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63%。其中,麻涌、沙田、长安、虎门、常平、大朗基地已基本建成,具备接纳企业搬迁入园条件,基地内企业总数达142家。

以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为示范,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2014年10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位于该市西北部,是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经区域,包括10个镇街和虎门港,总面积51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这里原是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维护全市生态系统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不但经济滞后于其它地区,民生较为薄弱,而且污染严重,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占全市的60%。针对水乡地区的特点和现状,东莞决定把整个片区作为示范和试点,积极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着力把水乡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市新的重要增长极,使水乡地区不仅成为东莞的水乡,而且成为珠三角的水乡、广东的水乡乃至全国的水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实施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布局,严控土地无序开发利用。2014年环保部门一方面以监管执法为主、财政奖励为辅的手段,在区域内开展“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和退出的攻坚战;另一方面对175项水乡地区统筹建设项目提供环保咨询服务,提前介入,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凸显山水特色

建设宜居宜业家园

大自然良好的馈赠,为东莞生态市创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保护这里的青山绿水,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正是东莞生态市创建的最大目标和最大亮点。

走进东莞,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翠绿总是随处可见,一改不少外地人对这座“世界工厂”的印象。一个个绿化广场宛如绿宝石镶嵌在城镇中央,一个个森林公园犹如绿色屏障保护着城市,再加上延绵东江边的绿道串联起城市的绿色纽带,蓝天白云下,“东莞绿”正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色彩。

谈及自己的城市,除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本地人更津津乐道东莞的环境,这里有山有水有湖有海。便利的交通位置、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建设美好家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工业闻名的东莞,却在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先后获得2005年、2010、2011年度冠军。东莞能蝉联冠军且三次夺冠,森林公园是张“王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195.1公顷,有林地面积58367.3公顷,森林覆盖率37.1%。

在广东民间,东莞森林公园远近闻名,且森林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据各森林公园管理处统计,每逢节假日,森林公园除了迎来本地游客,还会迎来深圳、惠州、广州、中山、佛山等地的游客。在东莞,选择在周末一家人去森林公园登山健身、户外休闲更是成为一种低碳的生活时尚。

东莞市提出了“2015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并喊出了“建设生态之城、品质之城、幸福之城”的口号,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根据《东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20年,东莞全市将建成20个森林公园、20个湿地公园和200个森林家园,实现多数市民出行500米见休闲绿地的愿望。

不仅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地处岭南水乡、境内水网纵横的东莞还要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2014年1月2日,东莞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动员会议召开,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会上指出,东莞水道水系发达,水文章大有可做,东莞将为水资源注入水文化,努力让东莞“显山露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东莞的乡愁。

会议特别强调,要让市民感受到水的变化。首先要严格控制污染增量,最起码不要产生新的污染,同时污染存量逐渐整治消化,东莞的水文章才有得可做。建立“河长制”,由污染河流区域内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加强对河涌整治的绩效考核。“要加速治理水污染,关键要让市民感受到水的改善,每年都有一点新变化。”

构建六大体系

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2016年,东莞力争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境保护部申报验收。

2013年9月18日,东莞市委、市政府召开“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会议”,印发实施《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吹响创建国家生态市号角。

按照路线图,至2016年,东莞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至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境保护部申报验收;至2020年,全面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础。为实现创建生态市目标,东莞将着手构建六大体系,不断巩固已有成果,持续优化相应指标。

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明确,2014年东莞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推动全市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

――全市统筹,部门联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2014年2月,市创建国家生态市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确定2014年要重点推进119项工作任务并分解到各镇区、各相关部门。这些工作任务同时被确定为东莞市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重点,作为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

篇(10)

目前,遵义市森林面积已达149.37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5598.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56%,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7.3%,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绿地率达到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11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3%。辖区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孕育了遵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市已记录的高等植物有196科777属200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37种,陆栖脊椎动物475种。这一组组数据向我们展示着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丰富的资源和成绩。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遵义市其他优势也为城市森林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5.7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2.6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县域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14个县、区(市)财政总收入全部突破1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300元,这些数据基本符合城市森林建设的经济要求。

其次,有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绿地系统规划。遵义市把城市绿地建设系统纳入大中城市总体规划中去,早在2001年已经编制了《遵义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凡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绿地不得建设与绿化无关的项目,以确保足够的城市绿化用地。

2004年“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些都为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了建设经验。

群众的支持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坚强动力和可靠保证。他们通过设置大型公益宣传牌,制作标语、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遵义日报社、遵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创森专门开设专栏、专题,宣传报道创建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作法,使全市人民都能够了解创森的重要性,使创建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已经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同时,遵义市已基本完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林业发展建立起了“生态制度保护屏障”。在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中,遵义市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扩大自,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全市已将境内所有宜林的路沟、河渠、“四荒”地分别按照各自的权属予以公开拍卖或承包,明晰林木产权,确立经营主体,做到林有名、树有主,责权一致,利益共享。

全市动员,全力投入,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2009年2月27日,遵义市市直机关25个单位800余人在遵义新蒲镇参加了义务植树,全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植树活动,掀起了创森的热潮。这种做法遵义已经坚持了多年。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遵义市的主要指标已全面达标,但遵义市各级领导深深明白创森不仅仅是获得称号,更重要的是过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为了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遵义市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动员,全力投入,依托遵义林业发展基础,深挖区域森林生态和历史文化底蕴,统一规划,太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首先是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近几年,创森领导小组、市绿化委以“参与植绿护绿,争创森林城市”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系列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创森热潮。全市各单位还分别组织绿色文明号单位代表、青年志愿者、妇女代表、中小学生参加了专题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了中华妇女林、青年林、世纪林义务植树基地。

其次,修编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创森活动之初,遵义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修编领导小组,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2009《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修编)》的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督促检查为创森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后盾。2009年3月,遵义市创森办对全市开展创森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并下发了《创森工作督查通报》。同时,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关工作的通知》。4月10日至17日,市创森办主任向守都率队深入到全市各区、县,对创森工作开展调研和指导。通过加强督促检查,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明显增强,各级各部门开展创森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遵义市以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为平台,进一步丰富创森专题网页内容,组织开展了创森知识竞赛,为创建森林城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实事求是,走出创森特色路

在建设中,遵义市从其气候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承出发,提出了以红色之都的绿色文明建设为主题,按照“城乡一体,林水相依,生态和谐”的建设理念,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采取各级政府分级领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突出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鲜明特色的本土化、个性化、独特化的城市森林建设之路。

在建设中,遵义市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了“三促进”、“五必须”的做法。“三促进”:一是以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森林建设;二是以生态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全市城乡协调发展;三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促进城市绿化快速发展。“五必须”:一是必须加强领导、各方协力;二是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决策;三是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四是必须依法行政,建管并重;五是必须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确定后,资金保障是基础。遵义市在不断增加

城市森林资金投入的同时,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灵活的办法和经营城市的理念,多渠道、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五年来,全市用于城市森林建设专项经费共投资6亿元,投入绿化维护资金13473万元,建设规模和投资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市政府还通过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严格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对企事业单位建设用地实行使用权转让、拍卖等手段融资用于城市森林建设,积极鼓励全社会投入资金,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后,引导部分资金投入绿化配套建设,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留名”等方式,招商引资,弥补城市森林建设资金的不足。

遵义市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同时,相继出台了加强森林保护、鼓励花木产业、扶持兴林富民、探索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健全了城乡一体化、林业园林绿化融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了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为森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完整的林业技术服务机构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遵义市现有地级林业科研所1所、地级林业技术推广站1个、县级林业技术推广站14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十五”以来,市、县两级推广部门先后承担了部、省、市级林业推广项目35项。同时,与各林业科研院所联系紧密,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遵义市设置了城市森林建设主管部门――遵义市林业园林绿化局,明确了管理职能,实行“林业与园林绿化合署办公”的运作体制,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确定发展目标,遵义远航

目前,遵义市的创森活动已经初见成效:速生丰产林及林业产品、花卉和林木种苗、高效经济林及加工、旅游等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和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化了林业产业结构,使遵义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人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绿色经济大幅增加,成为市、县两级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同时,城市环保质量得到提高,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到2015年,遵义市将基本形成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将基本实现城区、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化、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市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中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基本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

在未来,遵义市将从四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

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城市森林建设。遵义市在城市森林构建上将继续贯彻“绿色、生态、健康、文化、亲和、经济”的理念,以森林生态功能为根本,内涵上充分体现“红色之都的绿色文明”,坚持城乡一体的发展统筹、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体系布局,将绿色文明贯穿到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的各个环节,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结构完整、生态功能完备、景观效果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市森林建设。“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建设以保护与发展并重,造、育、封结合,管、防、治、补结合为指导方针,打造结构较完整、生态功能较完备、景观效果良好的遵义市森林景观体系。紧紧抓住林、水两条主线,构建“一心多点、三位一体、三林共建、三层并举、五色和谐”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将遵义建设成为具有西部山区和革命老区特色的森林城市。

上一篇: 农资调查报告 下一篇: 版月度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