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10:22: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与相关措施的制定
产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先整合现有课程内容,将相互关联课程内容合并,基础课程压缩在第一和第二个学年中,从而建立本专业方向的基础平台。
2.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作为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方面应以实际案例教学与设计竞赛教学贯穿始终,同时将设计竞赛引入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实际课题作为产品设计的实践内容。
3.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以开放型为主,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
依据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我省各种文化和经济资源的优势,优化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试图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设计创意产业对相关行业的聚合关联效应,培养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人才,使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实现文化繁荣的支柱产业。将带有历史性产业建筑更新设计改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设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前言
金融危机早已像瘟疫一样在全球蔓延开来,在全球金融环境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中国在应对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挑战的时候,却在一些行业看到了希望和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当人均GDP在1000-5000美元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制造业、加工和传统服务业;当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科技创新、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产业。中国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这类要求。所以在这样混乱的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反而显示出了自己的光辉,展现出了朝阳产业的魅力。
一、现阶段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
(一)国际经济发展现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20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迅速演变成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各国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主要体变现在:
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和经营危机。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未幸免,金融市场呈一片混乱。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破产,特别是具有15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破产,使得世界各国银行和投资人损失巨大。部分国家财政危机,国家经济濒临破产。金融危机发生后,冰岛、波兰、匈牙利、乌克兰、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经济濒临破产;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为银行大量注资或收归国有,但仍然难以避免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世界经济将步入较长时间的衰退。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其主要体现在:订单与消费的急剧下降,使众多企业经营困难。通用等大企业的倒闭或减产。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数的下降;世界失业人数的激增,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2.1亿。除此之外,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大多下跌幅度在40-70%之间,给世界各国投资者带来约30万亿美元的损失。
但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在经济危机时引起的人们的信心不足和精神上的空虚与不满往往增加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量,有时更形成短时间的井喷。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负面影响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为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
2.对投资的影响。受金融的牵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经济形势,企业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不足,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和国内银行放贷更趋谨慎等因素,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3.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进出口总额已相当于GDP的2/3左右,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这次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缓,从而对外需求降低,进口萎缩。2008年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是自2001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出口方面,11月出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9.1%逆转为下降2.2%;进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5.5%逆转为下降17.9%。
4.对消费的影响。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股市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失业增加等因素,降低了居民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开始放缓,一些消费热点明显降温,消费者信心逐渐下降。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呈现负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累计增幅分别下降18.3%和19.2%,住房消费处于2000年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全国工业生产增速迅速回落,对沿海地区影响时间早,对中西部地区影响速度快。下半年以来,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6个月下滑,平均每个月回落1.3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四季度才出现明显回落,平均每个月下滑3.5%和2.8%。
6.对主要行业和企业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产业联动传染机制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领域由外向型行业正在向内向型行业扩散,多数工业行业的生产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1~11月份,电力、石化、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医药和烟草等11个大类的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从企业层面来看,受国际国内需求萎缩、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库存大幅增加,资金严重短缺,一些企业不得不限产半停产或停产。
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上述情况的发生,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资金链条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断链现象,资金的缺乏使许多在进行的项目无法继续;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受阻,海外市场减少;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能力明显减弱,导致该行业呈现短期的低迷。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经济的持续低迷使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不足,反而引发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一时期又突发出无限的潜力,市场需求量的大增,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使该行业有更加充足的资金进入,出现良好发展的态势。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005年就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每天创造着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占全球GDP总量超过7%。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被冠上“朝阳产业”或者“黄金产业”的称号,各国政府都鼎力支持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该产业的发展乘风破浪。我国各地区都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杭州、长沙、成都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尤为迅速。例如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于2005年初正式挂牌运作,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十一五期间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上海改造利用了100余处老厂房、仓库,形成了独特的创意产业园区,如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共和新路上海工业设计园、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该市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根据上海统计局的预测,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十一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的重点,占GDP得比重也将增加到10%以上,争取用20年时间建成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而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早已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每年拨出5亿的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括对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软件园区的支持。
与全球金融环境的一片看跌的形式相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着逆流而上的力量形成了一股暖流。以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创意产业发展比较早也比较完善的大城市为例,2008年,北京经济增长12.3%,创意产业增长19.4%;上海经济增长13.3%,创意产业增长22.8%;深圳经济增长15%,创意产业增长25.9%。显而易见,这三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增长幅度都远远高于其经济增长幅度.
金融危机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初期的影响,资金链断裂,通常投入到金融、地产、制造的大批资金由于投资风险加大,投资信心不足而转投到创意无限的文化创意产业当中,加快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加快了其他行业的产业调整。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下,低迷的经济,大企业的倒闭导致大量的裁员,使不安的因素四溢,不稳定、动荡的社会使人们的内心更加的迷茫不安,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一个可以宣泄的出口,而创意产业在这时迎合了这个需求。以致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时期逆市发展,同时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扶持和重点发展,多个省市都将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推进了其的快速发展,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不理想和局限性。其呈现的问题主要有:
1.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许多人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外延、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认识比较模糊,我国尚未核定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目前对创意产业政策的理论分析仍语焉不详,政策设计明显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的强力支持,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理论的支持,在理论层面无从应对,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资料都较为陈旧,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该行业的要求。
2.特色不足。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各个地区有丰富的区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地区政府逐渐重视发掘特色产业,如休闲旅游业,但在产业结合地区特色上,我国仍然发展得不足,例如在黄山景区和在张家界景区买到的旅游纪念品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水晶工艺品、玉石、茶叶、中药材之类,并且相似度极高。这些纪念产品的开发完全没有将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族特色、景色风光的特点结合进去,缺乏地方特色和新意,完全不具备纪念意义。这说明目前的创意产业在有效结合民族特色、区域特色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3.人才缺乏。我国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追求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直接导致创造性人才的不足,特别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直觉感悟的人才奇缺,人才的素质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尤其是在将文化和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作环节,原创能力和核心创意能力亟需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创意产业还没形成独立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大多来源于传统产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许多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究竟要如何培养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培养方法。虽然全国已经有40多所高校开设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但是培养方式陈旧,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当然很难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无法适应该行业的变化。美国南加州出了很多的艺术和影视人才,因为它靠近好莱坞,很多的课程直接搬到了好莱坞,许多一线的经验也就直接传授给了学生。
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突出的表现是我国产业化水平低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尽人意,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不够,各种盗版产品泛滥,很容易对创意产品的创造者造成伤害,从而损害产业的发展例如像2008年大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虽然有官方授权的衍生产品制造商,但是市场上喜洋洋的盗版衍生产品随处可见;早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半年,上海的市中心、地铁站通道等人口流动大的地方就已经出现贩卖假冒的世博吉祥物“海宝”的摊贩。这些情况不仅对相关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国家形象的树立也是不利的。
5.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建设低端化倾向明显、区域合作层次较低,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创意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背离了创意的核心而重回产业低端,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在地域合作方面,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各自为战的分割状态,未能形成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与粤港澳的合作更是停留在较低层次。此外,创意产业虽与高科技行业(如动漫、软件等)互动较多,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塑造。
三、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技术整合性,对于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全球每天自创意经济创造的产值是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1996年开始,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率已超过其他所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来源),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9%)。
许多国家很早就注意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和活力,投入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而他们的发展经验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一)英国经验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内容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国家,创意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更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务。所以英国成功的要诀即是运用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1997年5月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英国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办法。创意产业的推动政策主要包括:创意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保护智慧财产和地方推动自等6项,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同时强化财政、金融调控,为创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英国政府协同金融界和有潜力的民间投资者为它们提供资助,逐步建立强大的创意工业财务支持系统。以奖励投资、建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方式作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例如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人从业者提供发展资金;政府的小型公司贷款保证计划为苏格兰企业连续5年提供2500万英镑作为创意种子基金。正因有这样良好的扶持政策,才使英国从1997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200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占经济总量的9%,显示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
(二)美国经验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GDP的5.24%;创造就业800万个,接近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在1977-1997年间,版权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3%,而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7%。在1977-1997年间,版权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3%,而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7%。在这20年间,美国版权产业就业人口翻了一番,达到380万人,占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9%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8%,而同期美国经济就业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6%。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从国外销售和出口中创利668.5亿美元,超过了包括农业、汽车、汽车配件和飞机制造在内的所有主要产业。——2001年,美国的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占国内总产值的5.24%。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已遭遇了多次经济危机。尽管每一次经济危机所处的时代、产生的根源、波及的范围、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但美国文化产业却愈挫愈勇,以百老汇和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往往成为萧条时期的经济增长点。
从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结果来看,美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逆势而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像美国迪士尼、兰登书屋和美国的电影工业等,均是在那个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由此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美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美国高度重视对创意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科技含量高已成为美国创意产业的一大特征。以影视业为例,每一项可能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在大众传媒领域,如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创意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在图书和唱片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上售书等业务,极大地促进了其销量的增长。
另一方面美国重视创意园区建设,创建企业孵化器。创意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处于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1956年,美国人乔曼首次提出了孵化器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船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到900个以上。美国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有4种形式:政府主办的园区、私人主办的园区、学术机构主办的园区、公私合营的园区。这些园区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目前美国很多创业园区集团本身就是新创企业,它们不仅向其他新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而且还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咨询,包括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竞争研究分析、法律顾问、会计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联合,将巨额资金与大量具有创意的新创企业结合,同时喜迎了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加盟。
(三)日本经验
日本在近20年来,几届日本政府都把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日本的创意产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是有比较成功的市场动力机制日本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市场动力机制的成功解决,如日本在照顾国情因素和吸收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并重,奖励与惩罚、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综合型的动力机制。同时日本社会所极力提倡的“命运共同体”与“团队精神”都很自然地使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其次是比较严密的宏观经济计划。日本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发展战略和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对企业起着“指导”、“引导”和“预测”的作用。1996年,日本确定了“文化立国21世纪方案”;1998年的“文化振兴基本设想”又提出,要把文化的振兴提高到国家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对文化进行重点投资,认为对文化的投资是对未来的先行性投资;2003年又制定子“观光立国战略”。对振兴地区和地方文化,日本政府明确规定:政府应支持地区文化活动,包括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等;制订长期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提供全面支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手举办全国规模的文化节。
(四)韩国经验
韩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实行立法保障。以此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规范经营秩序,凝聚国力、民力,确保文化产业高效有序发展。1999年2月,韩国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界定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对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职责范围、实施手段、运营规则、组织机构、财源筹措及使用方法,均做出具体规定,做到政策落实,有法可依。依据该法,韩国政府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展望》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的扶持对策。第二步即打开资金瓶颈。资金供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脉”。韩国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贯彻“选择与集中”的原则,对选定的重点扶持对象,从创业到研发、创作、制作和营销、流通的每个阶段,都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在国家财政全面吃紧的情况下,文化事业预算反而逐年增加:1998年占国家财政预算0.62%,2000年首次突破1%,2001年大幅提高为9.1%。同时动员民间资本,建立官民共同投融资体制,是韩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的有效办法。具体做法是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韩文化产业振兴院在2000年至2001年的两年里,先后组建17个“投资组合”,融资总额达2073亿韩元,其中政府350亿韩元,民资1723亿韩元。在此基础上,运作日臻成熟,成功率大幅提高,年融资达1000亿韩元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最后一步为税收优惠激励。韩国政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提高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从事知识基础产业的小企业实施减税优惠。
四、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
无论是工业经济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力和影响力,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互动,展示出这一朝阳产业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我们透过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审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发现经济危机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我要善于从危机中抓住契机,推动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加速前进。
宏观经济的萧条期往往是文化产业的机遇期。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期或萧条期,往往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在这个阶段,经济会出现低增长与高失业,但出于提升竞争能力和获得精慰藉的需要,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消费与投入不降反增。同时越是经济萧条文艺创作就越有素材、越有灵感、越有创新源泉,正所谓“文章僧命达”、“诗穷而后工”。审视美国、日本和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危机时的发展,我们可以获得很多规律性的认识和有益的启示。美国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柱。
所以我国应该借鉴他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
(一)将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国家创新计划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两大引擎,它理应成为国家创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建议学习英国的经验有计划的使用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尽快出台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近期行动计划。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合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为各产业的创新服务。
(二)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各类创意产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文化创意的繁荣需要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对各种文化创意,只要无害就应允许其存在。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国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多民族必定又孕育出了多样性的文化,同时东西南北地域的差异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俗更加的丰富,可以成为文化创意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创新,可以为文化创意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学习美国的经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包括协会、研究机构、大学等非营利组织的建设,将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吸取国际经验。为此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性创意产业协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协助政府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监管产业的运作有效的将创意产业这样的朝阳产业引入良好的发展方向。同时建立国家创意产业品牌促进中心,定期举办节事活动,设立国家级的创意产业大奖,以吸引和培养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并为创意企业和产品提供信息、展示、推介等公共服务。
(三)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建议政府学习英国政府的做法为创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协同金融界和有潜力的民间投资者为它们提供资助,逐步建立强大的创意工业财务支持系统,同时给予一定的财政倾斜,成立专项资金,以奖励资助、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公益性文化创意产业相目应当给由于更多的扶持,逐步建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建立创意产业的投资基金,担保基金,鼓励创新的奖励计划和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财政支持政策等;制定支持中小创意企业的发展政策,包括促进投融资与风险分担的机制、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作、加强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等;对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积极大胆的引进并合理利用外资,鼓励外商在该领域直接投资;出台“中国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指导性意见,以便各级政府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规范并有效地落实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各项鼓励政策。
(四)制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用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对于像文化创意产业这样低耗能,低碳的产业,应该多方面得政策优惠,特别是在用地方面,为创意产业的发展预留空间。特别是如今土地资源不足的一级城市,尤其要注意发展空间的腾换,应鼓励城市建成区内的废旧厂房、仓库等存量房地资源以廉租等的经营方式吸引文化创意企业的入驻对废旧资源的再次利用。北京的798是这方面成功的典型,它不仅成功的对废旧资源再利用,也降低了文化创意类企业的运作成本,同时成为了著名的新型文化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发展了旅游业,达到了一举三得的资源高效利用开发。
(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意产业的易复制性使其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实施比传统产业更为严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才能为创意产业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意之父霍金斯曾言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设计)是创意经济的一种货币,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是“中央银行”,对此,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做法,实行全面系统的立法保障,以此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规范经营秩序,凝聚国力、民力,确保文化产业高效有序发展。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会损害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再创新的积极性,就如当今的中国歌坛,优秀的原创歌手和歌曲匮乏,优秀的音乐人和歌手都无法以出音乐专辑盈利,全靠走穴挣钱,唱的永远是那么几首歌,盗版的泛滥和网络下载的兴起将中国音乐人逼到了绝境,中国音乐市场的衰落时必然的。为了不让创意产业也重蹈覆辙我们必须将该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尽早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社会文化氛围,创造出一种保护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软环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
(六)吸引并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创意人才的匮乏。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和集聚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环节。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从近10年来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美国和日本的游戏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相互竞争的状态,与其丰富的人才资源的强大支持分不开。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应该相应的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的发展。着力培养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重点吸引一批海外从事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对于已经在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岗位上的年轻专才,应营造宽松活跃的工作环境,鼓励其大胆创新,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奖励先进,不断激发其创新热情。
(七)以举办如上海世博会这样的世界级的会展为契机,推进中国创意城市的建设
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从产业层面的第一阶段发展到创意经济的第二阶段,一些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已进一步向“创意社会”第三阶段发展。我国可以汲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经验,推进中国创意城市的建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创意示范城区”的试点建设,跳出单纯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局限,将创意结合在城市规划、旅游休闲中去,例如成都的合江亭由于其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而成为成都人结婚必到的地方,由此在合江亭前的斑马线被画成了粉红的型心的“爱情斑马线”,这就灵活的运用创意将人们美好的祝福运用到了交通设施中去。又如深圳的大芬村,由于加工出口油画而成为世界油画的生产基地,而大芬人更是借此机会将村内的建筑外墙都画上了各种彩绘使原本平凡的小村庄成为一个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艺术村,这就是将创意充分的运用到了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去的典型。借鉴这些成功的创意方式实现创意硬软件的互动,在街区、社区的地理范围内实现将创意与平凡的生活巧妙的结合,真正的实现创意随处可见,创意无处不在,展示出中国文化创意的活力,推进我国创意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喻翠玲.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9(2):69-73.
[2]刘晗.在金融危机中“做创意”[J].职业,2009,(19):14.
[3]周任远.上海创意产业聚集现状分析及动因探讨[J].管理观察,2009,(5):13-14.
[4]曹新卓.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J].中国商界,2009,(1):46-47.
[5]陈泽珲.金融危机之际正式文化雄起之时[J].今日中国论坛,2009,(4):45-48.
[6]领导决策信息.10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J].领导决策信息,2009,(2):26.
[7]厉无畏.创意产业:经济寒冬里的一股暖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9,(2):4-6.
[8]李世忠.创意产业概念析[J].生产力研究,2009,(9):130-132.
[9]埃德蒙•菲尔普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新动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9,(3):4-6.
[10]黄志祥.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与对策[J].新闻与写作,2009,(6):18-20.
[11]李光斗.创意经济迎战萧条[J].现代企业文化,2009,(5):34-35.
[12]魏爱梳.创意产业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09,(1):64-66.
[13]柳士发.创意中国宣言[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132-145
[14]赵斌发.达国家医疗救助制度模式及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9,(6):116-125
[15]UnitedNation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CREATIVEECONOMYReport2008[M].UnitedNation,2008.
相关概念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中国的北京、台湾和香港等地创意产业也称作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各个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不尽相同,但多数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并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行业(佟贺丰,2005)。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的概念源于经济学,是指既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后,所反映出来的要素组合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任何理论的突破和实践的发展都会带来新的模式,如市场主导型模式、产业关联模式、外向或内向模式等,因此发展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多方面、内外部因素交互影响发展的结果。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包含资源的利用方式、企业管理形式、要素组合方式、政府职能定位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等视角分类。对文化创意发展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方面:产业集群理论下的建设创意园区模式,根据自身产业环境和产业特点,进行正确的产业定位,制定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另一种是根据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有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市场混合主导型模式,然而如何对政府和市场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成为众多研究的争论焦点(梁吉刚,2011)。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
1.经济环境: 20世纪90年代英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根据国际经济数据显示,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创新产业驱动,英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高使得人们在文化发面的需求不断增长,需求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
2.区位优势:伦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又是经济文化中心。伦敦汇聚了世界一流的时尚创意人才,具有顶尖的设计师、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等人才资源,世界上许多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发明和创意灵感均源自伦敦。此外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和充满包容性的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多元化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在这里融合。伦敦亦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伦敦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刺激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机遇条件:上世纪末英国陷入经济困境,国内急需寻求改革创新,加之英国政府的强力支持,给文化创意产业在英国国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1998年的经济危机以及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刚刚兴起,使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在外部也面临着较好的条件。
(二)伦敦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政府主导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通常是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与主导推动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与发展战略,实施相关的税收、公共服务等优惠措施,促进某一地区创意产业的迅速形成并高速发展,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政府主导型模式如图1所示(张望等,2011)。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政府的主动干预。
1.伦敦市政府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1997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小组,并了《创意产业勘察报告》将创意产业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1999年,伦敦市政府设立了文化战略委员会。2003年,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了卓越、创新、参与、价值的新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针,并做出了一系列创意产业扶持措施。2004年创立了“创意伦敦”工作组,这是一个由伦敦发展署管理的战略团队,以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运作,广泛征集创意公司组织部门的建议,支持和促进伦敦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8年11月,伦敦市公布了关于伦敦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草案,即《文化大都市—伦敦市长2009-2012年的文化重点》。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伦敦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
2.伦敦发展局每年投入3亿多英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金方面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2004年4月,伦敦市市长启动了由伦敦发展局领导的“创意伦敦”大计划,目标是促使伦敦获得世界首要创意中心的名声和表现(王琪,2007)。2005年,伦敦市通过设立“创意优势基金”,为伦敦创意产业中有才华的企业家提供资本投入和商业支持,目前基金资产己经达到了1亿英镑(吴悦等,2011)。伦敦市政府最近几年时间投入了接近10亿英镑,给伦敦带来了大量博物馆和艺术画廊。伦敦市政府通过设计各种扶持基金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提供资助,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潜力,促进整个伦敦市经济的发展。
3.伦敦市政府非常注重培养创意氛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伦敦市政府根据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创意空间及发展类型,然后按其所需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并大力宣传吸引相关人才聚集。随着产业区规模不断扩大,更多创意人才和机构被吸引进来,旧城区的功能与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演变成集生产、居住和时尚消费于一体的高档区。
伦敦发展局通过教育培训推介支持公民的创意生活,给公民提供接触创意的机会,如免费开放博物馆和数字化的数据档案等。此外,伦敦设立了四大文化节日,这也是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亮点之一。这四大节日分别是伦敦电影节、时装节、设计节、游戏节。该节日的设立极大促进了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开展与其他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5.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伦敦市政府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刻意为创意产业提供实习岗位,协同社会团体或组织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鼓励更多高等院校设立创意专业等。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应用效果
(一)文化创意产业为伦敦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年产值超过250亿英镑,总产出和就业仅次于金融/商业服务业,并保持年均4.5%的增长速度(张国,2011)。2010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2倍,占GDP比重已达到8.2%,与创意产业有关的企业已达到15万个,吸引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8%以上。
(二)创意阶层为伦敦创意之都地位提供保证
所谓创意阶层,是指需要创意的职业,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诗人、艺术家、设计师、卫生及法律从业者、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从业者。随着伦敦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创意产业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具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根据伦敦官方统计的数据,其十三项文化2001年产值达120亿英镑,雇用4.3%的人口,英国广告人员的46%、时装设计师的80%-85%在伦敦工作。目前,伦敦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超过50万,其中有10万人从事电影和传媒业。创意阶层为伦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创意,保证了伦敦创意之都的地位。
(三) 伦敦成为多元化的全球创意中心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依托的,多元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激励因素。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伦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理念、艺术、音乐等,涵盖五百多种语言,几乎1/3的伦敦人属于外来民族。各种文化的交流、互动,造就了伦敦成为全球创意中心的地位。
伦敦文化创意发展模式对北京的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全方位推动。伦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北京市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文化创意发展的政策,如2007年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推出系列配套政策重点扶持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但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渠道垄断、资源垄断等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朱婧达等,2009)。
创意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的关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阶层的贡献,位居伦敦就业量第二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很好地证明了伦敦有丰富的创意人才。然而虽然北京人才济济,但是文化创意企业缺乏高端创意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特殊艺术人才和拥有实践经验的成熟人才,人才供求不均衡。北京市政府要创造吸引创意人才的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育机构、企业等机构大力培养创意人力,逐步建立起创意人力资源。
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伦敦东区、西区、SOHO区都大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并且各个区形成鲜明特色的创业园。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尽管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但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创意产业的发展限于文化的束缚、存在较高的创意产业准入门槛、缺乏促进创意产业化的有效措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不规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能力等。未来,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1)
2.梁吉刚,林如鹏.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张望,安同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4.王琪.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07(9)
5.吴悦,郝梅瑞.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创意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它是思想产业、观念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高端产业,是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意度的任何产业。因而,它通过对传统要素的整合,从本质上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最为鲜明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特征
创意产业曾一度被学术界归入服务业,原因是创意产业的主体部分是与信息、通讯、网络等最前沿的知识创新有关的行业,这些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随着第三产业行业的增加,创意产业范围也不断扩展,如软件、科技、交流、服务推广等,涉及行业和企业中以知识创新和文化为增值主体的部分企业,与生产、销售、制造分离,处于一、二、三产业链的高端,且具有拉升的趋势。
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既包括低素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容纳高素质人才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某些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个人和社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是被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证明了的规律。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贡献明显偏低,结构偏离度较高。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并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仅刻不容缓,而且也存在很大的空间。
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创意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创意文化产业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需要创意文化产业,所以需要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并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的创业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创意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要在政策上引导高新技术进入创意领域,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效能的评价,要以产业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准。要坚持市场导向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促进成果转化,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支持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意产业是一种聚合发展的形式。在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的协同性表现为产业集群内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协作、不同技术创新系统、数据资源、创新情景等全方位的知识整合。加强产业集群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机关联,通过相互的学习和理解等知识的催化作用实现技术创新与知识对接。
关注创新体系的开放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国的创新体系能否融合到有关全球知识集中的网络是发展的关键。哈佛商学院的Henry Chesbrough教授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将外部和内部的技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这一系统一方面使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从外部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否定的某些企业的技术,实现内部技术的商业化。开放式创新强调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弥补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不足。主张企业寻找外部的合资、战略联盟和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加快技术研发和商业化速度。
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
创意产业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于传统产业,其繁荣和发展要依靠大批自由灵活而富于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中小创意企业主要是大众文化的消费产业,它们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但这些数目众多的中小创意企业,往往缺乏稳定性和大企业所能提供的科研和实验环境,因此,除了在政策上、资金上对这些企业适当倾斜外,还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并打开创意产业国际合作新局面。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意和革新理念,但是,其国内市场还相对狭小,而且缺乏整体性。巨大的国内市场诱使企业将客户群限定在本国民众,而忽视了海外市场。如果不能成功的向全世界贩卖“中国创意”,中国将很难成为一个创意大国。
创意经济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土地、资源、资本,而是知识、信息、技术。物质资本和劳动数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大大下降,而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则超过资本和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知识、信息、技术的创新。1968年,彼得・德鲁克就指出:“知识是经济潜力和经济活力的基础和度量手段,知识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资源。知识(包括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础。”他还指出,真正起控制作用的资源和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传统的生产要素并未消失,但它们已退居次要地位,唯一能够成功的长期政策就是把生产从以劳动力为基础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高新技术已成为21世纪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产业,在整个经济构成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从事信息产业的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已经取代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微软公司仅用20多年时间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就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总和,微软公司的财富包含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中。比尔・盖茨的成功主要靠的是软件和软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和智力成果。微软公司开发计算机软件业创造的成功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典型标志。全世界的知识资本的价值可能超过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的价值,知识的价值,以及创造出来的无形价值可能超过有形物质的价值。因此,在依赖专利和版权的产业以及依靠品牌的企业中,知识资本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9年,比尔・盖茨在伦敦商学院的《企业策略评论》中写道:“我们最主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软件以及软件开发技能,但是,在资产负责表上,这些都是没有标明。”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也承认,公司知识资产的资本价值超过公司土地、办公室、厂房以及交通工具等价值的总和。但是,和微软一样,在年度会计报告中不得不依法给予后者更高的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信息、科技,关键是人才,核心是教育。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历史使命。教育,而不是技术,成为创意经济的首要推动力,正如其它资本资产的投入所能产生的效果一样,投资教育、研究和思想,可以增加创意的价值和效力,创意经济的成长很可能超过所有其它经济领域的增长。创意产品不仅是信息和新科技的基础,也是整个现代经济的基础。
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数字贸易,是帮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对各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起到了巨大的助动作用。
网络产业刊物《发表1.0》的出版商埃瑟・戴森即假定知识产权的崩溃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她预见会有新的商业模式诞生,传统的知识产权将会丧失经济价值,而附加的要素服务和支撑等,则会增加其价值,她相信后者所获得的除了能补偿前者的损失外,还绰绰有余。在新的世界里,复制资讯会变得相当容易,而创造力会增值。《路径时代》的作者杰里・里夫金说,我们正从一个以买卖双方所形成的社会,进入一个由供应者和使用者所组成的社会,所有权正被享用权所取代。关键问题不在于谁拥有什么,而在于谁可以接近它,或者说谁可以使用它。
在创意经济领域,我国的文化领域国际化发展步伐比较慢,而在经济领域用国际资本来发展自身,大量地引进外资,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在文化领域不够快,这和开放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同时要做好一些制度安排。没有制度安排,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我国在经济领域引进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文化方面如果能在这方面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话,那么就会发展得更快。只有发展我国自己创意经济,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这两者要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加入WTO的过程中间,WTO谈判过程中最敏感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贸易,一个是农产品,而服务贸易的一个重点是文化产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文化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与经济发展有很大落差,完全可以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但前提是,要有很好的制度支持。人均GPP实现了3000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文化消费的期。因此,我国必须下决心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创意的高度产业化、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与文化娱乐的高度融合、老制造业体系向文化创意体系的顺利过度,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了由传统科工贸投资驱动型经济向创意驱动型经济的转型,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积极信号。我国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原所属于文化产业层的娱乐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行业迅速发展,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形成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路径。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的商业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创意产业:“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他在《未来之路》中指出,企业利用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观测市场,并据此提前采取行动,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没有很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分清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本质区别。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产品按大众需求统一生产,依照资本力量按市场规律自发成长。而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干,通过知识产权自由生成及利用的产业,具有全球化、多样化及地方风格。创意是在对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后的升华,对文化修改后形成的一种更加优质的文化,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有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且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美剧的成功,来源于其高度产业化的流水线文化制作方式,而韩剧的成功,则要把根本原因归结于其“文化立国”的策略。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其中影视功不可没。对照中国的情况,则情况不佳。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严重赤字,中国文化正在失去其影响力。因此,在文化创意方面必须考虑跨越文化的鸿沟,化解与超越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中与全球经济现代化相匹配,同时在体制中争取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在全球文化竞争越来越短兵相接的当下,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融合,更多的是竞争。发展的最成功的创意经济体如美国、英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都保持着一种共同的文化传承和习惯,即鼓励新的思想,购买、认同并销售、传播以创新和新颖性取胜的新产品。值得借鉴的例子还有英国的流行音乐、意大利的时装和美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化的商业形式,它必然受到经济的统领和牵制,是自由经济与跨国资本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美国创意文化产业是由跨国公司来运作的。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科技含量占据很大比重,更有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的输出,这些都值得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去借鉴。
参考文献:
1.谢学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企业信息资源重组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4)
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琉璃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处著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文房四宝为纸、墨、笔、砚的总称。琉璃厂以经营各种文房四宝赢得了文化人的赞誉。著名的“一得阁”,开业于清同治四年(1865),为中国墨汁制造首创者。制笔名家“戴月轩”,1916年以自己的名字创办制笔店。其制毛笔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齐白石生前最钟爱该店毛笔。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后厂甸中断。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
有300余年历史的荣宝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创办,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其木刻水印知名于世,成为独家的“乱真艺术”,齐白石也曾对荣宝斋印制的自己的作品难辩真伪。、曾把木刻水印画《簪花仕女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
清末民初,荣宝斋、大千画廊等琉璃厂老店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当时,也是数荣宝斋名画最多而最为热闹。荣宝斋最著名的是木版水印和复制品。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术为一体,使水印品的艺术更臻完善,曾得到鲁迅先生的赞许。
清末,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现在的师大附中的前身。在原厂址往南修建了海王村公园,成为了琉璃厂集市的中心,也是后来厂甸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民国以来的琉璃厂,书店、琉璃等业早已衰落,特别是北京沦陷时期,所有书店都是奄奄一息,许多店铺纷纷倒闭,正如当年《故都竹枝词》中所云:“阅肆张罗雀掠门,海王村果静如林。空闲海估尊哥定,待价千年画宋元”,一片萧条景象。
1927年,又建了和平门,修了新华街。从此,琉璃厂文化街分成了如今的东琉璃厂和西琉璃厂。
建国后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和文物商店的许多门市部如文奎堂、邃雅斋、宝古斋、庆云堂等先后在此设立。过去,书家、名士如何绍基、陆润库、康有为、华世奎、翁同、梁启超、沈尹默等都曾为书铺、文物店题写牌匾,后又有当代书家为革文阁、悦雅堂、恰肪斋、振寰阁、韫玉斋等商店题匾。名人书写的牌匾给人以文苑意境的清雅古朴之感。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1982年琉璃厂文化街整修重建。新建后的街道全长750米,东至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中为南新华街。街道两旁,铺面店堂青砖灰瓦,砖雕彩绘古色古香,更具有浓厚的古代街市色彩。
如今这里经营琉璃字画的店铺依旧很多。沿街商店近100家,有以荣宝斋和宝古斋为代表的古今字画,以韵古斋和萃珍斋为代表的金石陶瓷,以来薰阁和一得斋为代表的文房四宝,以振环阁和震云阁为代表的珠宝杂项,以乐海轩和古艺斋为代表的音响乐器,以观复斋和庆云堂为代表的历代碑帖,以汲古斋和韫玉斋为代表的仿古文物,以瑞成斋和邃雅斋为代表的文物锦盒和古书装修,还有文盛斋的纱灯、宫灯和锦昌店的地毯、壁毯等。
太平盛世贵收藏这句千年老话,在中国当今琉璃厂显得格外贴切。十多年来,冲破樊篱的中国琉璃收藏爱好者,一发而不可收。收藏大众、收藏组织、琉璃厂文化创意全区、拍卖会,后来又诞生了行业鉴定;这还不算完,收藏杂志,报纸鉴藏专栏,电视专栏《找你》、《鉴宝》、《艺术品投资》等,网络的收藏网站,还有小说《古街》、电视连续剧《琉璃虫》、《五月槐花香》等纷纷杀出,吸引了国内外无数人的眼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均已超过了万家。中国的琉璃经济已经成熟了。这真是“饱暖生‘闲’事”、“衣食足而雅趣生”啊!的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们的腰包鼓了,接着就是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提升,琉璃收藏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时尚。的确,人们有钱了,琉璃收藏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新宠而持续走高。
从1989年全国诞生第一家琉璃城――北京琉璃城,到1996年第一届“北京中国琉璃艺术品博览会”召开,再到如今琉璃厂文化创意全区火爆的交易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个人经营琉璃的出现对我国文物市场的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力和影响程度。
二、北京琉璃厂创意园区兴起的原因
(一)文化大繁荣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导,基本形成了由娱乐、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监管体系。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的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在中国文化产业大繁荣的背景下,琉璃品收藏悄然兴起。
(二)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广泛,不同文化之间的吸引更加强烈,对历史的审视就更加冷静和合理,对文物和艺术就更加珍视。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惊人发展缩小了地球空间,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欣赏甚至购买到异域的琉璃,收藏网站与网上拍卖的勃兴就是最好的证明。科技的力量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空前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三)观念的转变
随着中国琉璃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琉璃收藏的概念已经发生变化,不仅限于古代文玩,而且包括文物复制品,包括继承传统的现代美术品和现代工艺品。珠宝玉器作为反映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传统饰品已经进入琉璃厂。因此琉璃收藏的外延已经扩大,成为艺术欣赏品的代名词。琉璃收藏范围的扩大,必将给琉璃收藏、琉璃厂文化创意园区、琉璃拍卖以及以琉璃为载体的媒体和艺术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商机。
(四)琉璃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17-01
一、扬州创建“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意义分析
(一)扬州创建“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优势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人层出不穷。继八怪之后,又一批杰出的艺术家登上这个城市的文坛。目前在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的约有80位艺术家,其中扬州本土艺术家大约有60位,从扬州走出去的艺术家有20位左右。他们所从事的艺术形式多样,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摄影、影视制作等。这些艺术家无论从学识还是艺术修养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们中有的是职业画家、音乐人等等,有的则是将艺术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业余事业。但是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很多作品不仅为扬州艺术领域增添新生活力,甚至走向了全国和世界,得到了很多奖项,参加过的国内、国际展览更是不计其数。
(二)扬州创建“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给扬州带来的机遇和意义
扬州“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扬州人民的心灵、艺术感、创造力等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它的独特性也会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创意产业园区,有利于培育扬州艺术创新活力的土壤,目前扬州正在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意产业,整合发展漆器、玉器、玩具等创意产业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整体艺术创意的氛围。
从扬州古城旅游的角度来说,“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实际上就是以创意产业园区为旅游目的地,依托园区企业开展的活动,以及园区创意企业所营造的创意工作氛围,来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扬州是我们著名的现代都市更是历史文化名城,从这一特点出发的话,扬州应该冲破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问题的传统认识和狭隘理解,拓展扬州发展旅游业的视野。建立“艺术家创意产业区”会使扬州旅游产业由原来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向文化旅游转变,最终逐渐成为多层次的旅游结构。相信如果建立了扬州古城“艺术家创意产业区”在未来一定是扬州古城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给古老的扬州城的旅游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扬州市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有利于古城产业结构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强劲动力。“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将有力改变目前 “处处三把刀、遍地旅游品”的初级产业模式,为古城的长远发展提供新鲜活力。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定带动区内其它相关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包括文化沙龙、茶吧、画廊、艺术家旅社,以及适合演艺的广场中心等。因为一个成型的艺术园区自身就具备很多的关注点,不仅可以吸引普通群众的参观,还可以吸引很多不同文化的海外人士来参观。
有利于老建筑、老厂房的充分利用: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产业建筑是扬州古城历史发展的见证,构成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这类建筑有很多处于闲置或不合理的使用状态。在客栈、商铺、餐馆日渐饱和的状态下,“艺术家创意产业区”将为这些老建筑提供新的再利用方式,这样改造后的艺术区,大多身处在闹市,不仅带有现展的气息,更拥有古城的印记。发展开发老建筑和老厂房是保存扬州城市风貌特色和历史遗存建筑的新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历史文化和旧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而且对老建筑的艺术史料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结语
“艺术家创意产业园区”可以为艺术家的交流提供最大的平台,包括吸引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入驻、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的艺术家沙龙等。同时,“八怪文化”曾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巅峰,标志着不断打破窠臼、锐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在国内影响力具有巨大号召力,是全国艺术家所向往的精神图腾。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信息时代和文化经济时展的产物。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近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其是最具前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发展规模上也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1创意产业及“大设计”观概念的界定
1.1 创意产业概念
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能财产(即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包括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共 13 项产业。
创意产业相对传统产业是一个新的事物,“(20世纪)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在来临”。21世纪是创意主宰的时代,这一点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每天产生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经济学论文,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美国增长速度更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例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产业、迪斯尼等娱乐产业、软件产业、甚至美国的快餐、可口可乐等等都成为美国创意产业及文化的代表。
创意产业关注的核心是创意设计。这种创意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信息创意设计, 主要与高科技信息与互联网相关联,如网络设计, 各种软件设计, 数字技术设计, 手机增值业务设计;二是文化内容设计, 主要与各种媒体上刊载的内容或节目的设计制作相关如广告、电影、电视、广告、动漫设计;三是艺术创作设计, 主要与艺术、工艺品的原创性设计相关, 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手工艺品、服装设计, 文学创作等;四是工业产品设计,主要与制造业各行业相关, 如建筑、陶瓷、汽车外形、商品包装设计等杂志网。
1.2 “大设计”观内涵
现代设计自上世纪初兴起以来,本来就是一个涉及艺术与技术,自然与人文、经济与市场的交叉学科,至今发展已近百年,人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设计的要求,设计业对于设计的定义与范畴都日益宽泛,设计的功能外延与相关领域也趋于复杂。在此形势下,包含“协作设计”、“绿色设计”、“整合设计”等等在内的“大设计”概念逐渐产生。当今的“设计”观念,已逐渐形成包含传统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影视艺术、数字艺术、动漫游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现代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等等在内,当然包括前面提到的“协作设计”等概念。所谓“大设计”观念,是以设计实现大协作、大整合、大统筹的方式,达到全民高素质化、生活艺术化、环境美化、社会和谐化的目标。譬如CI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从概念、行为、到视觉化的表达是一整套的系统运作。因此, 谋划、策略、创意、视觉化等等仅有平面设计的能力是不够的,它不仅是设计,还包括了策划等等。而“生态人文主义”也是大设计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在实践中,人们提出了生态经济观、生态法学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等等新的观点。使生态设计观念进一步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筑和环境设计、工程设计以及工业设计领域,形成了对这些设计的一种导向和组织管理模式。
基于“大设计”观的创意产业整合设计与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将设计学、哲学、文学、文化学、传播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广播影视学等多门学科进行整合与融通。除了注重建立创意产业群,培养一大批“创意产品”的设计者、开发者等等“建设”层面外,创意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培养更多“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同样重要,而且认为与传统产业中“设计”与“消费”相对分离不同,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创意经济,全社会往往即是设计者也是消费者!因此“大设计”观念的普及和全民素养提高与广西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密切关系。其中,协调发展理念的建立是广西创意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2 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因素分析
2.1 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个人创造力。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创新性与创意不可复制性,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经济学论文,尤为明显的特征,这也是其从诞生之时就赋予的主要特征,所以创新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创意的激发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而创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实现升级、转换。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人、人的知识和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文化创意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极为重要的高度,注重人和肯定人的发展。而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是智力高度集中的产业。艺术家的个人创意是产品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也是创意产业的核心源头。知识经济社会是充满创造性的社会, 只有创造出新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才能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
2.2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消费者的创意需求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消费需求呈审美性、娱乐性、时尚性、多变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生产过程中别出心裁,以新颖的、独特的风格,以特色化、个性化、审美化的产品特征来吸引消费者,生产出人们普遍能接受的,适合人们消费的文化产品,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从顾客价值创造的角度设计和生产的优秀创意产品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带动衍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消费者创造力也在不断上升。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供给方的创造力有关,还取决于供求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创意产业中的消费者同样富于创造性,他们可以想象风格,消费者选择、组合并消费,社会或者消费者群体评价,消费行为不仅在消费过程中,而且通过多种反馈渠道影响创意。
2.3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企业政府的管理机制
我国创意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各类创意人才群体提供良好的条件”。 这些政策针对本地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门类众多,各地发展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出台统一的扶持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杂志网。在这个阶段经济学论文,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创意人才和企业向城市重点发展的行业集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追求经济效益,这是由其市场属性和产业属性决定的,但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它还具有文化属性,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在“产业化”和“文化化”二者间相互促进中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政府引导创意产业相关政策,以及推进工业设计的相关政策,将工业设计公众化、普及化,提高创意水准:公益性设计展览、展示必不可少,将工业设计观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中普及全民设计观念,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3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设计整合服务平台建立
创意产业以人的知识、智慧作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而基于大设计观的整合设计理念,探索如何成立一个新的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设计整合服务平台体系,研究形成良好的创新设计转化机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这个创新平台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图1)
(1)设置创意产业资源中心,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协调各个高校、相关专业、学校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产业园等机构和相关企业,即教育及建立数据库等内容,加强对于本土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应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 12%;伦敦是 14%;东京是15%.而目前我国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创意产业设计整合服务平台基于大设计相关专业:艺术设计、计算机、机械学、管理学等学科和专业,围绕广西社会生产和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在工业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创新、广告包装、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动漫游戏、服装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艺术设计界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政策质询、设计质询、设计管理、设计培训、设计展评、设计比赛等与设计相关的服务,成为企业、高校联系的纽带。把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设计的能力,形成全新的区域性艺术设计创新体系。
(2)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搭建设计与相关行业之间的互动平台:如各类设计网站、服务平台经济学论文,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借助于网络将工业设计融入生活、融入创意产业;分类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孵化+投资”为基本模式,吸引活跃的创业投资,形成具有研发、投资、制作和培训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拓展。
(3)利用高校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提供专门的政策咨询,设计服务等。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广泛和企业展开设计服务。
(4)整个创新平台是开放的,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学校的人能有机会随时参与进来,形成推广价值。
结语
1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依据
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时间很短,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色不同,因此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内涵的理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认为,所谓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由此,周胜、段淳林认为,发展模式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对特定约束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①汪茂泰、丁翠婷认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指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条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子。②这些观点,包含了理论基础、依据条件、模式特色和发展路径,比较完整地概括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为进一步深化此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冯子标、焦斌龙认为,选择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③温燕则认为,主要涉及到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理论,④而田巧芳认为,主要是“增长极”理论和“产业关联效应”理论。⑤吴声怡、许慧宏认为,文化产业开发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发展模式选择的现实基础。⑥周胜、段淳林认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环境,选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⑦焦斌龙则认为,要综合考虑文化资源状况、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文化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⑧这些论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选择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但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既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支持,也离不开文化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支撑。只有全面吸收相关理论的有益成果,才可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2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和特点
温燕认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美国模式,特点是投资主体多样、注重科技投入、拥有丰富的人才、政府支撑体系强大;二是英国模式,特点是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加强资金扶持;三是日本模式,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培育特色鲜明的产品市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四是韩国模式,特点是政府主导,实施国际化战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建立奖励政策。⑨雷光华认为,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竞争―保护模式、产业综合模式、集约化经营模式以及特色推动模式。⑩冯子标、焦斌龙认为,国际上主要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三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导型;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资源依托型;三是以韩国为代表的产业政策推动型。Z
许清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东西南北“四大模式”:一是北方模式,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特点是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政治引导和政策推动为动力,运用行政手段整合资源;二是南方模式,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主要借助经济发展,依靠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东部模式,以苏沪杭为代表,特点是发掘文化遗产,突出地方特色,以旅游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西部模式,以陕川地区为代表,特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地域特色尤为突出。[此外,华正伟认为,还可以分为政府引导型、艺术家聚集型、市场推动型、社区合作型、地区传统保护型等五种模式。\从以上众多观点看,文化产业发展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模式的划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既在理论上给我们留下了继续研究的自由空间,也给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广阔舞台。
3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机制
袁北星结合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加大政府扶持、整合资源、集聚人才、延伸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路径。]李巧、王会欣、师伟力认为,切实可行的路径应该有五条:一是要扶持龙头企业,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形成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骨架”。二是要增强以创意化为特色的原创能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利用以数字化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占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四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区域协调合作。五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吴声怡、许慧宏等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应该包含文化企业的运行机制、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优秀原产品的制作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四个方面。_实现路径和实现机制是保证一种发展模式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要素。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的发展模式不同,其实现路径和机制也必然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学习参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做法,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和运行机制。
从以上成果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现有研究虽然成果丰富,但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即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对发展模式的直接影响。从根本上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文化产业资源的独特配置方式,不同的配置方式会形成不同的配置特点,从而产生不同的配置效果。因此,加大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关系的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注释
1 7周胜,段淳林.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9(3).
2汪茂泰,丁翠婷.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
3Z冯子标,焦斌龙.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9温燕.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5田巧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吴声怡,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J].农业经济问题,2007(1).
8焦斌龙.简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其选择[J].前进,2003(7).
10雷光华.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2004(4).
11许清林.濮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EB/OL].河南省统计网,2008-11-18.
12华正伟.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条件与发展模式[J].辽宁经济,2008(12).
一.前言
随着旅游产业不断扩展和复制,旅游者渐渐产生审美疲劳乃至厌倦,尤其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工作的压力,其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类产品的增加,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他们急切寻找、选择和创新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力争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在“推”和“拉”的双重动力作用下,必须实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是为适应产业发展或为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而发生的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结构和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旅游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是旅游产业化的新路径,其创新对于突破原有旅游资源的限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原有的传统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市场营销论文,打造旅游产品精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以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发展起来的旅游业越来越多,主要有文化产业、农业、创意产业中演艺业及网络游戏业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中,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整个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主流。本文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提炼其产业融合模式,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同时为相关旅游业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05,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010-02
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历来如影随形,呈现出相互支撑的重要特征。文化产业的内在需求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而科技创新突破了关键技术,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结果。因此,探索技术创新的动力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三大动力
本文是基于创新主体、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阐述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三大动力。
(一)创新主体的内生驱动力
文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既是技术创新的承担者,也是创新成果的受益者。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任何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文化企业的原创能力和竞争实力。所以,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只能采取或选择创新行为,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文化企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二)外部环境的外在推进力
概括来说,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制度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科技服务环境。
1.政策制度环境。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在政策上、制度上、资金上给予支持,将推动技术创新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如韩国政府在1998年就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政府采取了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使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由此可见,政府所创造的政策制度环境,作用于企业和市场,将会形成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激励力。
2.科学技术环境。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采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如网络传输、数字化、通讯卫星、数字电视等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而且它们自身发展又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方向。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环境是文化企业创新的外在推动力。
3.科技服务环境。科技服务环境包括产学研组织系统、政府服务支撑、中介服务支撑等环境要素。在产学研组织系统内,高校为企业及科研院所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企业是创新主体,具有创新需求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物质能力;科研机构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中介服务在文化技术创新中的供方与用方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政府可以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通过制度、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相关服务来培育和促成科技服务系统的协调运行。可见,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是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支撑力。
(三)市场需求的外部拉引力
文化产业处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水平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作为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为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才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丰厚的利润。市场才是文化企业创新成果最终的检验场所,而市场竞争的无情性、危机性、紧迫性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可以说,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真正压力和动力,也是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拉引力。
二、技术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作用
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倍增,提高了文化资源的整合效率,加速了文化产业的重构与升级。
(一)技术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价值倍增:驱动作用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美国电影业、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中国近几年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5%。其中,科技创新是重要推手。以北京市为例,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39.2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
(二)技术创新提高文化资源整合的效率:协同作用
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对文化管理、文化规范、文化教育、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等诸多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发挥整体效能。通过技术创新整合文化资源,能够提高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发展文化生产力。如美国好莱坞通过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和元素,并整合文化与技术资源,拍摄出众多影响力较大的经典影片,引领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综合运用文化资源、信息及数据库技术等,聚合核心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利用规模化实现多层次的文化功能整合,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潜能和效用,进而达到文化资源增值的目的。
(三)技术创新加速了文化产业重构与升级:变革作用
随着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深入开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科技颠覆了传统的文化生产模式,产生了新的文化业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裂变,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变革。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其相应的产业结构定将自愿或非自愿地进行调整。以当今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的三网融合为例,电话、计算机、电视这三种原来完全不同的产业,现已相互交叉与融合。这说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起到技术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文化产业的重构与升级,在产业变革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12年5月中国网络视频联盟成立,由联盟主席领导跨媒介营销、版权合作、智能电视、移动视频、研究专家、会员服务及活动培训等七个委组构成。可以说,技术创新开辟了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新旅程。
[本文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12BWJ013)“辽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启萌.我国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6
[2] 王影.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及其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
[3] 刘汶荣.技术创新机制的系统分析[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
[4] 陈小红.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63-64
[5] 张忠治.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大硕士学位论文,2011.3
[6]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201-204
[7] 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18071亿元[EB].http:///.2013.08.26
[8] 前瞻网.北京去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89.2亿[EB].http:///.2013.2.17
[9] 王兆峰,杨琴.技术创新与进步对区域旅游产业成长机理作用与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