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6:47: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本草纲目是谁写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人物:主持人,瞎子,瘸子,小儿麻疲,嘉宾雕。*:主持人穿着西服,拿着麦克走上台。
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在坐的老少爷们,大叔大婶你们好,我非常高兴啊,今天大家能够来到我个人举办的开心辞典,下乡慰问栏目现场,同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有请今天的几位非同寻常的,帅呆酷闭的,他们在本村也是焦点人物,有请:三位评伟闪亮登场。多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啊。
*:主持人自己鼓掌。这时音乐响,三位评伟走上台,一个是瞎子,一个是瘸子,一个是小儿麻疲,他们举手示意,瞎子还能个棍子,别人都站下了,可是瞎子还走呢,都快走过了。
瘸子:哎......别走了,到地方了你还往那走啊?
*:瘸子走到瞎子那,把他另了回来。
瘸子:你叫我怎么说你呢,咋整呢,下回出门可不能带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你这样的,还走呢,那前面要是个悬崖你也走啊?丢人呢。
瞎子:就你那样好,你说你走道就好好走呗,非得走一步,画个圈,走道连个整形都没有,还要学人家跳霹雳呢,不是这有俩人我嗑趁你,就你这腿脚王八追你都不费劲。
小儿麻疲:你俩少说几句行不,就你俩都啥形象自己不知道啊?我这么大人物今天能和你俩来,我下多大决心呢,我要不是给主持人面子,你就把我打成你俩这样我也不来啊。
主持人:哎呀...看我面子来的,多谢你对我的支持啊,小第这里有礼了啊。[主持人双手抱拳]
小儿嘛疲:你们知道我是干啥的不?
主持人:你是干啥的呀?
瞎子:就他这样打经都没人用他。
瘸子:基本他就是个废品,说好听点也是个半成品。
小儿麻疲:我告诉你啊。你别逼我,降龙十八掌我练俩多月了。要是把你打成半身不随你可别怪我啊。
主持人:你刚才说你是干啥的,什么大人物啊?
小儿麻疲:平时我都不爱说这事,好象我爱吹似的,今天我告诉你们啊,我现在是代言人了。哈......
主持人:哎呀我的哥呀,哪家公司那么没大心呢?叫你当代言人呢?
小儿麻疲:谁,国家畸形,弱智者保护协会,那广告牌上的相片都是我,光荣啊。哈......
主持人: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请三位评伟入坐。
*:瘸子在坐下的时候还拌倒了。
主持人:我的妈呀,你三个都火死我了,叫大家见笑了啊,我先说明一下啊,因为我们这个节目刚刚举办,由于经费不足,也就只能请这样的了,请他们一个人才给10块钱,如果有失物之处还请多多原谅啊,下面有请今天的特邀嘉宾,同时他在本村也是最有知名度的人物,有请:雕树棍。
*:雕穿着大挂,一副汉*的打扮,骑着二八自行车,上台,雕把车放在一边,和几个评伟握手,主持人也过来和他握手。
主持人:欢迎欢迎啊,哎呀...就等你了,你怎么才来啊?
雕:别提了,我这车老煞气,骑一会就得打点气,没看见我这车后面有个气管子吗?累死我了。
主持人:赶紧的吧,快请坐。
雕:太客气了,那怎么还有瞎子呢,算命的啊?
主持人:算啥呀,是今天的评伟,你不用搭古他们。
雕:不用给上点烟啥的呀?
主持人:那可不行啊,我们不允许贿赂啊,现在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第一:你要答出12道题,地二:你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有三次求助的机会,地三:你可以得到三个家庭梦想。
雕:梦想啊?
主持人:我说的话你明白了吗?
雕:哈哈......淅沥糊涂。
*:三位嘉宾鼓掌说好.......
主持人:好什么呀。叫你们说话了吗?还不如找三个哑巴了。[主持人对雕说:你可以说出你的三个家庭梦想了,说吧你要点什么?]
雕:家庭`梦想啊?
主持人:啊,别不好意思,想要啥你就说呗。
雕:啊......梦想啊,哈...那我就要500万人民币,现金啊,有一张假的也不要啊,地二个给我一个一万多平别墅就行,地三个梦想,就要一辆法拉力跑车就行了。
*:主持人直勾勾的看着雕。
雕:哈...行了,我就要这些了,知足者长乐吗。你看啥呀?真够了不要别的了。
主持人:我说雕树棍同志,你就没想当个国务院总理啥的?
雕:你拉倒吧,我还当总理,我跟俺村委会这些人,混了5.6年了,我就请他们吃饭都花老多钱了,我跟他们就说,我说啊,我也没什么要求,叫我当个公安啥的,可是他们说我啥,说我形象不好,怕给老百姓起反作用,后来我好说逮说,村长才同意叫我当个通信员,说我穿这身,再骑个车最适合干这个了,你还叫我当总理,别豆我了,哈...哎...你是不是那我开心呢,告诉你我可不傻啊,好赖话我还能听出来。
*:主持人用英语说[对不起]骚瑞
雕:烧啥玩亿?
主持人:不是,我绝对没有那意思。
雕:那你啥意思啊?
主持人:根据我们这个栏目的规定,嘉宾的家庭梦想不能超过五千元人民币。可是你说的这几样,把咱村卖了也不够啊。
雕:你不说是梦想吗?我寻思梦想也就说说大话,痛快痛快嘴呗。还能当真事呀?
主持人:谁说不是真的了?只要你把12道题都答对,你就可以得到你的家庭梦想。不过我们会根据你所要的东西给你出题。
雕:那咋的呢?
主持人:这你也不明白啊?我叫评伟告诉你,叫谁说呢。
*:瞎子指着别人。
瞎子:人家主持人什么意思,我都明白了,我给你解释解释吧,比如说按照你刚才要的那些东西,你的问题就是天上有多少个星星。你能答上来吗?
雕:叫谁谁也查不过来啊,这不是难为人吗。
瞎子:知道就好,如果你要的家庭梦想是一包洋蜡,那你问题就是1+1这么简单。
雕:我要那玩意干啥呀?点着了,冒烟咕咚的。
瞎子:还怕冒烟,到了晚上我哪天不点个三五十跟啊,把屋里照的亮堂堂的。
雕:你拉倒吧,我就是把太阳挂你家屋里,你也是一片漆黑,还亮堂堂,都白瞎那蜡油。
瞎子:你咋这么说话呢,那当着瘸子还不说短话呢,
瘸子:你说谁呢?就你说话好听啊,我要不是看你是个瞎子,我早就踢你了。
主持人:行了,你些会吧,你那腿脚走道都不赶趟,还踢人呢。
雕:哎...话可不能这么说,人不可貌相,说不定他还能踢出个佛山无影脚啥的呢。
主持人:好了,别说没有用的了,现在开始答题。
雕:现在就开始啊?
主持人:啊,现在开始。有事啊?
雕:你先等等,头一回见这么大场面,我先吃点药。
主持人:啥药啊?
雕:救心丸,我心脏不好,怕一激动...哈哈.....完了影响不好。好了,我吃完了,你出题吧。
主持人:请听地一题:我国申奥成功后,定于哪年在我国举办奥运会?a.1008年b.2008年c.3008年
调:2008年呗,这也太简单了,叫个人就知道。
小儿麻疲:我咋不知道呢?
雕:我能和你比吗。你都是代言人了。哪有闲心管这事呀,你看看他给这三个答案,1008年,那是啥年代呀,哪时候有奥运会吗?3008年那还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得等一千多年呢,要等3008年开奥运会,我都变化石了。我一想指定是2008年。
主持人:这道题你答对了。你的分析能力比较强。请听地二题:你能说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吗?
雕:四大美女啊?
主持人:对,古代的四大美女的名字。
雕:哈......哈...
主持人:说呀。
雕:不知道呀。
主持人:不知道不行啊,快说,你还有一分钟的时间啊。
雕:哪咋整啊?
主持人:你不是有三次求助机会吗,你看你用哪一种?
雕:那我就求助三位评伟吧。
主持人:下面请三位评伟帮助答题。
*:三位评伟合计了一会,说:杨贵妃,梦昭君,貂禅,西施。
主持人:你同意他们的答案吗?
雕:他三个说的对不啊?我有点怀疑呢,我还不知道,几死我了,那就听他们的吧。
主持人:恭喜你答对了。
*:雕走到三位评伟的面前握手。
雕:太写谢你们了,我真没想到你们这么有实力。
主持人:请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答下一道题。
*:雕走了回来,坐下了。
雕:多亏他三了,要不我还以为四大美女有慈喜一个呢。
主持人:你没寻思有武则天呢?接着听题。
雕:等等,我得吃点镇静剂,这太激动了。
*:雕把药吃完了。
主持人:照你这样,你要把这12道题都答完,不能药物中毒啊?我给你拿点水啊?
雕:不行,大夫说了吃药不能喝水,干嚼疗效更好。
主持人:我还头一回听说,注意了啊。请听地三题:我国古代的医术非常高超,问,本草纲目是谁写的?a.李时珍b.华佗c.喜来乐。
雕:c.喜来乐写的,是本草纲目不?
主持人:是本草纲目。
雕:对就是喜来乐写的,这电视剧我看过,那喜来乐老厉害了,人,死半个月了,都能救活。
主持人:三位评伟对他的答案有什么看法?
瞎子:我觉得好象不是喜来乐。
瘸子:我觉得也不是喜来乐,好象是李时珍。
小儿麻疲:你别在那瞎说,人家李时珍是俺村的兽医,有一天俺俩在一起喝酒吗,完了他喝多了,把他这点心理话都抖了出来了,个人隐私都说出来了。我也没听他说他写过本草纲目啊。指定是华佗写的。
*:瞎子说是c瘸子说b也不知道谁说的对。雕俩手抱着头,很为难的样子。
主持人:好,时间到,请雕树棍说出正确答案。
雕:选哪个呀....哎[a].........
主持人:选a啊,恭喜你,又答对了。
*:雕自己叨咕,我也没选呢,咋还对了呢?
主持人:地四题:请问下面哪一个不是四大名著,请选择,a.三国b.封神榜c.西游记。
雕:b.封神榜不是四大名著里的,就这简单还想考我呀,你也太不拿我当回事了,就我穿这身衣服下馆子都不给钱。人送外号雕树棍,爱谁谁,真有意思。
主持人:请不要说太多与本节目无关的话题啊。也不是叫你上这演讲来了。请听地五题:在我国的时候,是谁舍身炸毁敌人的碉堡,a.黄纪光b.董萃瑞c.雷锋。
雕:那这事算是好事不啊?
主持人:他这要不是好事,我们能把他的名字流传至今吗。
雕:啊...那指定的雷锋炸的,好事都是雷锋干的,雷锋的美名传天下吗。
主持人:选雷锋啊?不改了,你再好好想想不?
雕:不对呀?
主持人:对不对的我能说吗。
雕:那你这意思是暗中指点我呗?那我选哪个呢。要不我打个求助电话吧?
主持人:行...抓紧时间啊。你给谁打呀?
雕;给110呗。平时110不老说什么,有求必应吗?何况这个问题还是个爆炸事件。
主持人:算了算了,你还是别打了,还打110,你把119122都找来呗。真是傻子放火不怕大扯。
雕:我要是答对了12道题就有五千块钱的东西啊?
主持人:对啊。
雕:那我要是答错一个就啥也没有了呗?
主持人:那到不是,如果你现在不答的话,可以按照你答对的题数给你奖品。表示鼓励。
雕;啊..那我就放心了。我还以为啥也没有呢。那我就选雷锋了。我相信我自己。
主持人:哈....哎呀..恭喜你。。
雕:我说我答对了吧。
主持人:您答错了。今天的题问呢就到这里。根据我们的规定你今天答对了四道题。你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礼品。
*:这时三位评伟都走到主持人的身边,瘸子拿个盒子,主持人把盒子拿过来,对雕说:接着,这是你凭自己的实力丰收的硕果。
雕:啥好玩意啊?
*:雕拿出来一看,我的妈呀,就给一双黄胶鞋呀?你这也太抠门了。这不糊弄人吗?那你还管饭不啊?三位评伟和主持人要他们三个人一天的工资钱。
主持人:我现在真没有钱,给你们打个欠条,年底指定给你们还不行啊,一共就30块钱,我还能该黄你啊。各位观众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再见。说完走了。三位评伟说:就你这样的下回给50也不给你干了。
*:主持人下台。
他回到驻地后,命螺祖管理桑蚕之业,领导妇女种桑养蚕,然后用蚕编织成绵,给大臣们穿用;他命雷公和歧伯等几位大臣去寻找神农氏,学习识别草药的学问,以及用草药给人民治病的方法,命苍颉等人创造文字。安排好一切后,他命人把床和行李抬进一个山洞,命人在洞外把守,不准闲人进入,他在洞中修炼。最初是每3天出洞一次,吃些饮食,然后进洞,逐渐发展到每7天出洞一次,吃东西、洗浴全身,然后再进洞修炼。他以平常人难以做到的决心和毅力,连着修炼了9年,终于练成了“久久玄功”,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打开了“天门”,实现了人与天地三界的沟通,能直接接收宇宙的信息和能量,能预知一切。随后他回到中央政府所在地,把情况简单地告诉一些可靠而勤奋的大臣,并把“小周天功”修炼法传授给雷公、歧伯、苍颉和螺祖等人。
歧伯和雷公等人学到后,把这些“天机”写进了《黄帝内经・灵枢》和《黄帝内经・素问》,子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写出了他对臣下的教导:“上古之人,(即知道者),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小酌之后来了精神,我们一起驶往第二站天平山。一路上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原来,天平山正举行第十八届枫叶观赏节。据说这枫叶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莹之地。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此观赏。走进天平山风景名胜区大门看见了景区介绍。它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着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如果大人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此一游还真有一定意义。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的故居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上面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我拉着妈妈的手,问这范仲淹是谁呀?妈妈说:“你不认识他,他很有名气啊?”我问:“他是干嘛的?”妈妈尴尬的想:“是啊,他是干嘛的呢?这么熟悉。很耳熟的名字,我妈妈瞬间陷入了沉思。诗人吗?作家吗?过了会妈妈才想起来,他写的“岳阳楼记”。哎!妈妈毕业很久了,估计书本上的细微知识忘光光了。不过我们能在此碰见范仲淹确实比较意外,嘿嘿。据说天平胜景,一胜在奇石、二胜在清泉、三胜在红枫、四胜在圣迹。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去了一胜。这里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宛如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用笏板一样,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故人们俗称为“万笏朝天”。着名的奇石景我和妈妈一起游过。我们一起摸过“飞来石”、在“鹦鹉石”处合影。最雷人的是“一线天”一条窄窄的狭缝只能一个瘦子才能通过。我们也顺利行过。我玩笑的说:“老妈,你那肥样,半天不见人我以为被缝隙卡住了呢!她听了真的又好气又好笑。一路上登到顶峰,天平胜景圣迹简略的看了一遍。自唐代以来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历史名人的遗迹。“天平山庄”为代表的涵盖了高义园、范参议公祠、白云古刹、咒钵庵、来燕榭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且各有一段不同的传奇故事,令人神往。此外“先忧后乐”牌坊、“高义园”牌坊、“范公祠”、“三太师祠”、“乾隆御道”、“童梓门”,“桃花涧”等景点,我和妈妈来不及观赏,山上的景色真的是很美很美!
11。27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天气是那样的温暖舒适,好久没有出外游玩了,群里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苏州自驾游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清早收拾好行装带上我可爱的宝贝,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开始了一天快乐的行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车子驶入苏州境内,我们来到了旅游的第一站木渎镇旁的一个小镇“藏cang书”。初见这里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一条条小巷到处都是悬挂这羊肉的店铺,大至酒店小到牌坊,原来这是一个出产羊肉的地方。路口竖立的山羊泥塑,让我误认为自己到了“羊城”。此时将近晌午,街道中飘来阵阵烹调羊肉的香味,我肚子开始咕咕,心里想冬天将至,能吃上美味的羊肉还真是不错选择。据《本草纲目》有:“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益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豁止喘”。嘿嘿,别说还真让人心里有一种带只整羊回家饱餐的冲动。群主说木渎镇藏书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花卉苗木畅销全国,羊肉美食远近闻名,是江苏有名的羊肉,花木之乡,选择此地让大家玩的开心尽兴。我这次当然不会放过每一个机会,当天和群友不仅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花卉,而且挑选很多漂亮的花卉,中午还到了当地的特色大酒店饱餐了一顿美味的羊肉,那酒足饭饱,品食美味的感觉真叫一个幸福!小酌之后来了精神,我们一起驶往第二站天平山。一路上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原来,天平山正举行第十八届枫叶观赏节。据说这枫叶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莹之地。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此观赏。走进天平山风景名胜区大门看见了景区介绍。它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着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带着孩子来此一游还真有一定意义。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的故居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上面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女儿拉着我的手,问这范仲淹是谁呀?我说:“你不认识他,他很有名气啊?”女儿问:“他是干嘛的?”我尴尬的想:“是啊,我也一时发呆了他是干嘛的呢?这么熟悉。很耳熟的名字,我一下陷入了沉思。诗人吗?作家吗?过了会才想起来,他写的“岳阳楼记”。哎!书本扔的光光了。不过能在此碰见范仲淹确实比较意外,嘿嘿。
人人手拿着一本16开的新书,湛蓝色的封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翻翻目录,读读标题,很快地我们就切入了第一单元的主题——“我和大师交朋友”。看得出来,一提“大师”这个名号,先就让孩子们着实地羡慕了起来:“大师们都特别聪明!”“大师们能为人们作出很多伟大的贡献!”“大师们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上课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一看这阵势,马上向他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下面让我们把书翻到第4页,来认识认识这些大师的真面目,看谁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孩子们马上兴冲冲地打开书本,可不一会,脸上的表情就出来了,个别角落里还发出了“这个谁啊,谁啊”的声音,我仔细看了看这页的图,一下子就全明白了:图上9个人物的图片还真把这帮孩子给难住了,能说上来几个真不容易啊。哎,谁让自己课前没有仔细考虑好,真是备课欠周全啊!
我顿了顿,马上作出了调整:“小朋友,是不是还有些大师的面孔让你感到陌生,一下子叫不出名啊,没关系,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咳,没想到这时的小组讨论成了一个“缓冲法宝”。我走进一个小组,一起和他们讨论起来,也算是“捕捉”点课堂信息吧。几分钟过去了,我叫了停。最先汇报的是一个小女孩,她用怯怯的声音说着:“我们组里知道这个是牛顿……其余的就不知道了。”我示意她走上台,对着实物投影的图片说。半个学期的相处,孩子们已经明白,课堂上能说多少就多少没关系,因此虽然她只说了一个人物,我还是表扬了她。在大伙稍显艰难的“合作”下,李时珍、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等几个比较有特点的人物总算让大家“图名照应”了。剩下的怎么办呢?是我直接“告诉”吗?我略一思索,还是打消了包办的念头,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小朋友,剩下的大师我们怎么样才能认识他们呢?”“老师,‘百度’‘百度’!”一个小男孩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打开视频,让电脑屏幕清晰地出现在投影上!哎呀,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今天的网就是上不了!我只能把这个任务作为作业布置给了学生,让他们回家查查。明天正好还有节品德课再汇报汇报。接下去的课,我按着小朋友熟悉的爱迪生的故事展开了教学……
下课了,我不知该为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庆幸,还是该为自己备课不充分而自责?当我还没有真正去体会个中滋味的时候,第二天的品德课又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就是那个大声叫着“百度百度”的小男孩——我们叫他“皓”吧,一上课,就兴奋地叫着:“老师,图上的大师我全认识了。”我让他上台来介绍。只见他用铅笔指着图,挨个地说着,还真说得不赖,什么“齐白石的三绝啊、居里夫人发现了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得有板有眼,我心里为他暗暗叫好,台下小朋友的眼神也写满佩服,不愧是个“机灵鬼”!正当我准备把掌声送给他的时候,他忽然冒出一句:“最后这个是‘卓别林’,是个喜剧大师。”什么,我一愣,有卓别林吗?我仔细一看,发现他指着右中的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风衣的人物说着。浩见我疑惑的眼神,马上又加了一句:“你看他戴着礼帽,还有胡子,卓别林就是这样打扮的。”“卓别林是大师吗?”我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果然,浩毫不示弱地说:“卓别林就是一个大师,是个喜剧大师!”我只能把心中的话说了出来:“这是爱因斯坦啊。”看看浩,还是不是“服”的样子,看看学生,也写满问号。课堂上就是总会有这样的时候啊,我们又用了老办法:上网查。这回网上去了,我分别打了这两个人人物的名字,进行图片搜索。不一会,整版的画面出现了,遗憾的是,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图片一下子没有找到,但是大家通过对比其他图,还是觉得应该是爱因斯坦。让浩再发表意见,他也认同这点,不过他还说,回家要再找找,一定想办法找到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图片。我好好表扬了他:“你就像一个小小科学家,不仅会想问题,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课过去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与美国交战于亚洲热带雨林,疟疾肆虐东南亚,极大的削弱了双方的战力,因此控制疫情已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屠呦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危难时刻临危受命。作为研究组长,屠呦呦以身试药,终于在1972年第191次实验中找到100%抑制率的青蒿素及其第一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大大提高了抗疟药物的疗效。青蒿素的发现成功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有效的抑制疟疾病情,2011年9月23日获得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在世界荣获的最高奖项。自此,屠呦呦及其青蒿素进入世人的眼帘。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一次站在领奖台上──这个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生药学家。但是青蒿素的研发成功,并不是屠呦呦一人的研究成果,还应有药材的筛选人员、成分提炼人员、临床试验人员、结构分析人员等等诸多环节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此外,在青蒿素整个研发过程中,对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是采用先进科学仪器,而不是传统中药提取方法,因此,当公布屠呦呦个人成为诺贝尔获得者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归属问题的两种争议,究竟荣誉应属于屠呦呦个人还是屠呦呦集体?是应归功于中医还是归功于西医?
一、屠呦呦青蒿素研发过程
1969年1月,屠呦呦被引进到“523办公室”并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主要负责两项任务:一是寻找新药;二是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研究,力求去掉常山碱上的毒性,解决服药后患者呕吐问题。屠呦呦凭借自己扎实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现代中药学知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历届与抗疟有关的医药典籍,同时阅读大量建院以来的人民来信,走访很多老中医,2个月的时间,屠呦呦汇总出包括内服、外治、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多个抗疟药方,然后从中精选640个,编集成册《疟疾单秘验方集》。它的出现为屠呦呦日后抗疟的研究明确研究方向,是我国自主研究抗疟新药以来的一大突破。
1971年屠呦呦在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寻得蛛丝马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中整理思路,改用温度60℃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随后把青蒿提取物注入患有鼠疟的小白鼠体内,结果鼠疟的抑制率提高不少。实验结果证明低温提取物质是保证青蒿药效的必要因素,随后屠呦呦进一步改用沸点更低的溶剂处理青蒿,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研发青蒿的第191次实验中成功获得了可以100%抑制鼠疟的抗疟试剂。并得出结论:植物青蒿的新鲜叶片中含有抗疟活性成分,同时采摘青蒿的最佳时节必须是青蒿即将开花的时刻。为进一步证实研究成果,屠呦呦把抗疟试剂运用在与人体结构最为相近的猴子身上,结果表明,抗疟试剂对猴虐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抗疟新药研制成功的曙光近在眼前,可是屠呦呦的三无身份(无留学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以及实验室莫名的大火,把屠呦呦推到风口浪尖,人们对她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为证明自己,屠呦呦立下“军令状”,以身试险,勇敢的做青蒿提取物临床实验的第一人。屠呦呦的坚韧品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终于谣言不攻自破。
1972年11月8日,屠呦呦和同事们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取物质──一种白色针晶,并将之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合成了青蒿素衍生物,以证实它的抗虐性比天然青蒿素高出很多倍,1974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帮助下,用当时先进的X―衍射方法测出它的结构,这就是青蒿素第一代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成功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性命,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并被授予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或医学两项大奖。
二、来自国内外的争议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的说:北京中药所。2009年,屠呦呦出版《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因在引文中署名自己,于是有人撰文批评她:没有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自己研发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这正是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在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屠呦呦用低沸点提取青蒿有效物质,虽然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集体在整个研发环节中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仅从屠呦呦发表的文章来看,她夸大了自己所在的研究组在“523”项目中的作用,突出了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领导地位。而且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大奖拉斯克奖的评委会不了解中国的实际国情,片面的把来自全国“523”项目组的数十个抗疟课题组都划归屠呦呦的领导,因此拉斯克奖和诺贝尔科学奖荣誉应归属集体,而不是屠呦呦个人。显然这些学者的争议在当今科技爆发的大科学时代并不合理。
正如1965年9月17日,我国首次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一样,这是世界首例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研究成果,标志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旅途上的重大突破。在杨振宁博士的推荐下,人工合成胰岛素以“集体”的研究成果参选诺贝尔奖,可是最终无缘落选。分析原因,社会主流说法是因为诺贝尔科学奖评选规则上有明确规定:“每项奖一次最多只能推荐3人。”美国Lomalinda大学的周勇教授就在2001年1月8日的《北京青年报》中谈到:“由于人工合成胰岛素是“集体”研究成果,参加的主要科学家有10余人,最后平衡的结果,国内方面推荐了4位获奖候选人,而诺贝尔科学奖评选规则上明确规定,每项奖一次最多只能推荐3人。诺贝尔科学奖再次与中国科学家擦肩而过。”由于国内科研墨守成规坚持群众路线,无法明确提供集体与个人间对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过程中起的决定作用,并且忽略科学规范,因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科学奖失之交臂。
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类似,存在最大争议是在科学研究进展中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进步使人类的观念改变的结果。在七八十年代,我们对知识的观念是公有的,是大家共同的财富,人人都可以随便使用。而现在,知识私有化,变成私有产物,因此在研发过程中创新理论尤为重要。青蒿素和人工胰岛素虽然都是以集体形式参与研究活动,但屠呦呦个人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她是第一个从古典书籍中成功找到青蒿素的有效提取时节、提取部位的人,是第一个运用化学方法提取具有100%抑制率的有效成分,第一个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试验,并以身试药的人。我们不能否认在研制过程中科学共同体为青蒿素的研究做出的努力,但是屠呦呦个人在研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和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使她对拉斯克奖、诺贝尔科学奖的荣誉归属当之无愧。
屠哟哟获奖理由是:“发现青篙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美国拉斯克评奖委员会的评价是:屠哟哟领导的集体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把最宝贵的研究成果带入21世纪。他们提出三点依据:一是谁先把青篙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篙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米勒・路易斯在《细胞》杂志上撰文解释授奖予屠呦呦的理由,“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由此可见中国的科学要想得到欧美范式的认可,必须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尽50年,凭借自己的专业和智慧,不懈努力,艰苦思索,为世界提供新的创新理论和科学发现,给全人类带来福祉。屠呦呦的研究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解决人类困苦的疾病而研究,不涉及功利,是追求真理纯粹的科学。
三、对青蒿素获奖归属问题的反思
首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做出的三点依据即授予屠呦呦以大奖的理由是毋庸置疑的,是对屠呦呦在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过程中的领先地位和创新思维肯定。拉斯克奖是美国的奖项,他们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不同,因此我国科学家有一些不同观点不足为怪。在七八十时代,我国的科学共同体把科研成果荣誉归属问题视为,长期以来无人敢于触碰。只要科研工作者间彼此尊重,成果就是集体共有的,因次提出荣誉归属问题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在科技发展的大科学时代荣誉归属的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科研工作者的荣誉和声望,同时更关系到我国的学术共同体在世界的威望与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关系到人类对科技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从根本上说,它关系到人类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兴旺。因而无论从发明者、管理者的立场还是从国家与整个人类的立场来看,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在判定青蒿素的荣誉归属应主要看在研究新问题或造新物质的前提上,是谁最早提出新发现与原物质的不同的特殊属性。根据我们对青蒿素研发的过程析可以清晰地得到结论:屠呦呦有自己的创新理论、通过古典书籍有目的地从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有效物质,进而用化学技术得到抑制率更为显著的青蒿衍生物并且临床试验获得了成功。在科研活动中屠呦呦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利用乙醚的低沸点的特性提取的物质是青蒿素,屠呦呦把青蒿素注射到患有鼠疟的小白鼠体内验证了青蒿素抗鼠疟的高效性,随后的猴疟也获得了同样的治疗效果,因此得出结论:青蒿素就是抑制疟疾的有效物质,是青蒿素的重要性所在。基于此我们可以十分公正地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是名副其实的!
其次,对于青蒿素的获奖的荣誉归属另一个争议是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应归功于中医还是西医的问题。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来源于古籍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细黄花,大如麻子”,其味苦、截疟等性味功能的记载。青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十分常见,为屠呦呦研究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也带来繁重的研究任务量。对此屠呦呦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根据《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把研究重点逐步转向青蒿的处理方法上,包括品种选择问题、采收最佳季节、药理的具体部位、提取有效物质的方法等,把传统中药处理方法中的煎、煮、熬改用低沸点乙醚进行处理,目的是防止高温破坏疗效,同时去掉无效的酸性部分,保留具有药效的中性部分,最终药效得到明显提高。青蒿素是一种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全新的化合物,它的提取虽然通过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的提取方法,经历了提取物提纯、测定化学结构、分析药效、动物体试验、临床试验等严格的制药流程,和传统中医方法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没有中医古籍的理论指导,是很难做到的。这是我国大胆的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同我国传统中医的精华结合起来的原创成果。因此,青蒿素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医功不可没!由此,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中医药是巨大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医药学者智慧的结晶,很多被人熟知的疗效药都来自中草药如:麻黄素、奎宁、阿莫斯林等,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够给现代科学家们带来启发。经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中草药对于疾病的治疗将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应该更好的传承,通过创新,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进而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获得世界的认可。
最后,在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离不开多种学科的共同作用。科学研究的结果会影响人类的前景与命运,减少科学发展中的争议,明确荣誉归属,使科学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人类需要的不是为了获奖而科学的科学家,而是对科学艰苦思索,追求纯粹、为社会提供新的科学发现和创新理论的科学家。屠呦呦正是这样,此次获奖贡献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甘于寂寞,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尽50年,半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她对临床试验的精益求精使得青蒿这个在中国大地上非常普遍的植物变成了治疗疟疾的重要药品;二个是发扬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不畏精神,在640种植物中,成功找到有效抗疟植物;三是创新理论,利用的乙醚低沸点萃取技术,将青蒿素提炼出来,并制成无毒的、具有100%抑制效果青蒿素衍生物,是第一个把青蒿素作为抗疟药剂进行临床试验,并得出结论的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是我国的骄傲,是我国一个时代杰出科学研究人员的杰出代表。屠呦呦在领奖台上多次指出荣誉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肯定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523项目”组的每位参与者,都有着不可抹灭的功劳。但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而1%的灵感却是最难得可贵之处。屠呦呦以她特有的方法,获得抗疟疗效显著的青蒿素,用她独有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以身试药的勇气把中国的生药学展示给世界,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和学习的。因此,青蒿素获奖荣誉归属屠呦呦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孙秋霞.屠呦呦:让青蒿素走向世界[M].中国科技奖励,2015-06,192(25).
[2]周勇等.新世纪里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有多远.北京青年报,2001-01-08.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盛行,首先要归功于其歌词的古风古韵、清新脱俗。通常一首歌曲所描绘出的艺术形象,是由旋律描绘出来的音乐形象与歌词描绘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结合的产物,在大众艺术接受过程中,歌词形象的鲜明性与通俗性远胜于音乐形象,因此,一首歌曲的好与坏、能否为大众所接受,首先就要看歌词文本的质量与吸引力了。而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歌词恰好吻合了这一特点,古色古香、除去旋律其本身就是一首很好的诗词了,比如方文山为周杰伦所写的系列中国风歌词《青花瓷》《兰亭序》《东风破》等。
分析典型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歌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歌词都是有一些来源出处的,比如方文山为周杰伦所作的《发如雪》中,“发如雪”的歌名本身便化用自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经典句子“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接下来的歌词中“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中的“惹尘埃”源自于南北朝禅宗慧能大师的名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如方文山创作的《东风破》,其歌词名本身是取东风破的曲牌名,而其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让人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经典诗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中国传统辞赋中的经典文本进行解构,然后再与词作者的情意表达相结合,创作出格调清新淡雅的新律歌词是中国风歌词创作比较常用的手法。除了对于经典诗词文本的解构,中国风歌词中还经常使用拆散经典文本的结构习惯,进而构筑非常规词句搭配,这一点连方文山自己本人也是认同的,在其新浪博客的介绍页中,引用百度百科中对他的描述“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
这种写作方法与解构主义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解构主义的理论认为,文字先于语言,基于文字的差异性可以说明文化和文学的开放性、边缘性、多重性和多义性,从而否定结构主义的语言、语音中心论、文本的封闭论、语义的简单论(蔡亚洲《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解构主义及解构意义》,《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6期)。比如,方文山为周杰伦所写的《东风破》中的一句歌词“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就是非常典型的对传统语言结构、逻辑的解构,这句歌词按照通常的语言结构来分析,可以将其细化成几个小短句,如“岁月如流,涂在墙壁上的油漆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开始剥落,透过油漆剥落的斑痕,我仿佛看见小时候的光景。”方文山用庖丁解牛般的手法拆解传统的语言结构习惯,以“油漆在墙上剥落”作为句子的结构核心,大胆将岁月比拟成斑驳的油漆直接替换为主语,然后将主人公的“我”舍去后,用“看见小时候”作为句子的补语,这样,一个具有多重结构性、多重意义的句子就创作出来了,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总之,不管是基于传统音乐辞赋内容本身的解构,还是对于文本结构、逻辑、搭配习惯的解构,一首好的中国风流行歌曲,必然会有一首极具古风古韵的歌词。
二、解构传统音乐体系,建构现代流行音律
从音乐的本体来说,中国风流行歌曲在音阶、调式、音色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是其区别于其它流行歌曲的主要因素。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特征是基于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解构之上,而与当代流行音乐元素重新构建而成的。
首先,在调式、音阶的使用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阶视音级的多少而进行归类,比如包含有五个音级的称为五声音阶,包含有六个音级的称为六声音阶,以及包含七个音级的七声音阶。从调式的角度划分,五声音阶也称为五声调式,其基本的音级为宫、商、角、徵、羽,由这五个音级分别作为主音就可以构成最基本的五个传统调式,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如果添加任何一个偏音,比如清角、变徵、变宫、闰,就可以构成六声调式,而如果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添加两个偏音,那么就构成七声调式,最基础的七声调式分三大类,一共十五种基本调式,这三大类分别是添加变徵、变宫的雅乐音阶,添加清角、变宫的清乐音阶,以及添加清角、闰的燕乐音阶。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调式音阶非常的繁多复杂。中国风流行歌曲在众多的传统调式音阶中,去繁存精,大部分都采用五声调式来进行旋律的写作,自然而然,音乐中就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
其次,在编曲配器上,论文格式中国风流行歌曲揉合了很多的中国传统乐器音色来作为情感表达、彰显风格的重要手段。如果站在解构的立场上,换句话就可以说,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音色体系的解构,之后与当代电子、电声乐器音色相结合而重新构建了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编配体系。
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色体系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比较科学的分类,在西周时期,依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八类,也称“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在各个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音乐的表演与演奏都有各自不同的音色体系,比如先秦时期的钟鼓之乐,就是以编钟与建鼓为主要乐器,辅以编磬、笙、排箫、瑟等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再如唐代大曲中使用的清乐乐队主要由编钟、编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等十多种乐器组成,丝竹、打击、吹管乐器成为该乐队编制的主要乐器;再如元杂剧使用的伴奏乐队,以笛、鼓、板为主,有时也加笙、琵琶、三弦、锣等乐器;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种类的音乐都均有其相对应的乐器编制,中国风流行歌曲并不是要承袭这些传统乐队编制体系,而是选取最具古韵代表性的乐器,比如《青花瓷》中使用的古筝、竹笛,《千里之外》中使用的钟、古筝、二胡等,与现代流行的电子、电声乐器相结合,重构了中国风的音色使用体系。
当然,传统音色的使用并不完全籍由演奏人员实施演奏,中国风歌曲中使用的传统乐器音色有很大部分直接用的是该乐器的采样音色,比如《霍元甲》《忍者》《七里香》中使用的笛子,《龙拳》中使用的古筝、琵琶等等,这些音色的制作,首先解构该传统乐器的单音弹奏,进而分解该乐器的演奏力度,再拆开各种演奏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采样,然后在采样器中进行重构并合成该音色,这也是具有非常典型意义的解构主义。
最后,在有些中国风歌曲里,会直接截取传统音乐中的某些旋律元素用于歌曲的前奏或间奏中,有的甚至直接在主旋律中与其它乐句进行融合,创作出极富古典韵味的音乐旋律。比如周杰伦的歌曲《双刀》《黄金甲》在前奏中引用了两首中国传统民歌的片段,而李玉刚演唱的歌曲《新贵妃醉酒》则是将传统京剧的元素融入到旋律当中。这些都是中国风流行歌曲直接汲取中国传统音乐养分的典型例子。
三、解构传统审美意象,传递当代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传统和文化的分支与组成,其结构的核心是“同中求异”,不论是句式结构、主题材料的发展变化,还是节奏的变化处理、曲式安排,都是在统一性的原则下追求些微的差异性。在音乐的审美上,讲究朦胧含蓄的意境美,强调作品的气韵生动、传神风骨,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统一、即天人合一,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圆满,并追求艺术表现中情感与伦理道德的渗透与融合,推崇艺术表现手法的蕴蓄婉曲、动静相成、虚实相生,喜好艺术形态简约质朴、协调适度,以中庸平和为最高审美理想。
流行歌曲作为俗文化的一种,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是其标志性的文化特点,而饱含艺术蕴味与深远意象则不可避免的成为缺憾,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在描绘理想的歌曲创作时憧憬“让艺术歌曲通俗化,让通俗歌曲艺术化”,中国风流行歌曲可以说正在践行着这一理想。它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解构,分解传统艺术审美趣味,攫取典型意象,融合现代俗文化的元素,从而重构出当今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传递着当代的人文精神,在制造流行的趋势上提升了流行文化的艺术品位。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主题、内容上,中国风流行歌曲破解传统音乐朦胧含蓄的形象,籍由更细化、并兼具视听色彩的具象,来塑造新时代的人物情感。比如有崇尚武学、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双截棍》《龙拳》《霍元甲》《曹操》《盖世英雄》《十八般武艺》等,有如山水素描般唯美意境的《青花瓷》《发如雪》《兰亭序》《东风破》等,有娓娓道来、细说故事般的《娘子》《斗牛》《爷爷泡的茶》《半岛铁盒》《最后的战役》等。
在单个歌曲中,也会具有多重典型的传统音乐意象,比如《东风破》中歌词写到“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入木三分的刻画了离愁别恨和寻旧感怀两种典型的艺术意象。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豹子头”指的是 林冲;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孙悟空。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1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
13、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14、《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出自古诗《小池》。
16、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刺配)。
17、“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西湖歌舞几时休)。
18、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
19、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山东)。
20、“死去元知万事空”下一句是(但悲不见九洲同)。
21、普利策奖是(新闻、文化)方面的大奖。
22、成语“不入虎穴”,下一句是(焉得虎子)。
2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
24、《悲惨世界》的作者是(雨果)。
25、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滑石)。
26、《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4万8千多首诗)。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陆游)。
28、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请说出下列年龄的称谓:60岁(花甲)70岁(古稀)。
29、“建元”是我国(汉武帝)皇帝使用的年号。
30、古语说“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说的是(商人不因折本不买卖)。
3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3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语出(雪莱)。
33、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颜色,生长在大草原的蒙古族喜爱(白色)。
34、《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
3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是谁发明的?( 张衡)
36、“三过家门而不人”是(禹)的故事。
37、《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38、美国历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佛大学)。
39、“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40、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中国唐朝)。
41、“印象派”一词源于(莫奈《日出"印象》)。
42、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43、《奥赛罗》出自(莎士比亚)之手。
44、金庸的籍贯是(浙江)。
45、“本是同根生”的下一句是(相煎何太急)。
46、“随风潜入夜”的下一句是(润物细无声)。
47、《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庞统)。
48、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是(银杉)。
49、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福楼拜)。
50、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主角是“美人鱼”。
51、《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52、徐悲鸿以画(奔马)闻名世界。
53、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5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
5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陆游。
56、“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惟见长江天际流。
57、《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58、我国农历中有(24个)个节气。
59、“出污泥而不染”说的植物是(莲花)。
60、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61、我们常说高科技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62、绿色植物吸收阳光能量、制造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63、《百家姓》中的第一个姓氏是(赵)。
6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
65、在我国一年四季中,(冬至)的白天最短。
66、《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67、寓言“坐井观天”中坐在井中的是(青蛙)。
68、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洲和大洋是(亚洲太平洋)。
69、《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
70、《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28 )年。
71、“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安徒生童话》。
72、屈原是春秋时代(楚国)人。
7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巨鹿之战)。
7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东林书院)
75、(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76、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一只鸟)。
7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游山西村》)
78、瓜熟蒂落(B) 卸磨杀驴(A) 孤掌难鸣(D)
笑里藏刀( C) 眼高手低( E) 转危为安( F)
A,过河拆桥 B, 水到渠成 C, 口蜜腹剑 D, 独木难支
E, 志大才疏 F, 化险为夷
79、下列四组生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D)
A铸 涛 寿 筑 B湛 堪 甚 勘 C构 沟 够 苟 遄 端 瑞 喘
80、.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的一项是( C)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B )
A、脑浆迸裂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花支招展
B、夜不能寐 严阵以待 见贤思齐 获益匪浅
C、盛气凌人 日理万机 温故知新 心旷神疑
D、泱泱大国 伸张正义 繁花嫩叶 ?国他乡
82、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C )
A、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D、大路两旁到处都植着果园
83、有人仿造杜牧《清明》而写了这么一首诗: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这首诗对什么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B)
A.盆景泛滥 B. 环境污染 C.气候恶劣 D.不讲卫生
84、每首诗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古诗体裁叫( A)。
A、五绝 B、五律 C、四绝
85、有一位作家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C )
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 D、罗贯中
8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8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C )。
A、春* B、梨花 C、雪景
8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的意思是指( B )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8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90、子曰:“工欲( A )其事,必先利其器”。
A、善 B、擅 C、行
9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C )”。
A、慎于行 B、慎于思 C、慎于言
92、下列各句中不是谈学习态度的是:( C)
A、学而不厌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9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教育家(B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威
9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 B )
A、补习 B、阅读 C、训练
95、《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指出要解决教师的时间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 C )
A、工作时间能否减少 B、工作效率能否提高 C、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
96、杜甫少有开心的诗,从来都是忧国忧民,但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却一反他平日的沉郁顿挫,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这首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7、唐代有两位诗人,他们常常被人合称为“小李杜”,他们是李商隐 和 杜牧 。
图片说明:
1 王培龙在报国寺练摊
2 逛潘家园地摊
我(本刊记者王丽)预约采访王培龙时正值暑假,他尚未返京,于是我们约定通过QQ进行这次采访。正式访谈前,我进入培龙的QQ空间浏览了他的日志。出乎意料的是,培龙的日志除记录文物鉴定的专业知识及学习心得外,还有不少文章涉及到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我不禁感慨于这翩翩少年的宽广襟怀,我们的话题也由此开始:
(以下采访《青春期健康》杂志社记者王丽简称“青”,王培龙简称“王”)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青:今天下午加上你的QQ后,我拜读了你的日志,从中能看出你是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男生一
王:嗯,我看到你对我那篇日志《力还世界一公道》的评论了,你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微斯人,吾谁与归”
青是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理会这些。看到你的文章,我非常欣慰,我说“欣慰”绝非以长者的口吻,而是以同道中人自居。
王:我明白这种情感――同道中人,惺惺相惜!
青:嗯,你认为自己这份社会责任感是从何而来的'或者说是你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塑成了这种品格?
王:多方面因素吧!更多的是性格、家庭和后天学习。我历来把学习分为两种,或者说我要求自己读懂两种书,一种是以书本为代表的有字之书,另一种则是大家容易忽视的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青:那么你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个社会,并对社会得出这么深刻的认识?
王:先看书或者是上网了解一些知识、道理,然后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对比:正反方意见对比,精英与草根对比,中国与外国对比
青:恩,就是通过归纳、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出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观点。
王:是的,此外我还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青:你所进行的这些社会实践中,一定有不少与你研究的文物鉴定专业相结合吧?
王:对!我经常转古玩市场,什么潘家园、报国寺、大钟寺。每周至少一次,有时候更多,记得端午节放假四天,我去古玩市场转了四天。因此很多摆摊的和店里的老板都认识我!哈哈……
青:你到古玩市场主要是做些什么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家都非常想知道你这位内行在古玩市场里怎样“转”。
王:的确,我进古玩市场不只是看看热闹,而是积极主动地跟古玩商攀谈。因为我知道古玩商们为了能买到真货赚到钱,往往他们辨别真伪的本领也非常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辨伪和文物市场营销及交易规则、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实战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青:恩!现在文物市场上的“宝贝”鱼目混珠,市场里充斥着赝品,造假做旧的手段层出不穷,找到真品很不容易。你是怎样辨别真伪的?
王:文物市场的东西确实很混乱!要去伪存真就需要真假对比,要多看真假文物的实物、标本、照片,要仔细进行对比研究。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真与假不一样的地方,通常是些极细微的差别,而这些正是辨伪标志的所在。
青:“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这话可谓一针见血!那你都是从哪些场合接触这些真的文物及假的“宝贝”,从而进行比较鉴别的呢?
王: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课堂,有的老师、教授会带一些标本来;二是博物馆,那里的东西很让人放心;三是古玩市场,这是有了一定的鉴定水平后去的地方,四是和一些真心的朋友相互亮宝,切磋交流。
3、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到金
青:你提到“亮宝”,那先要有宝才行啊。由此可知你颇有些自己的收藏吧?
王:是的,不过我的藏品很杂,档次一般,如不嫌弃,我就介绍一下吧!目前我的个人藏品有古代陶器八件,其中汉砖五块,陶鼎、陶井、陶猪形砚各一件;瓷器三件,包括宋代福建窑口碗两件,江西白舍窑谷仓罐一件,玉器类有明清花片六件,唐代红玛瑙一件,新石器时代玉器残片标本一件;银器类有明清民国、时期的银钗、银锁、银帽饰、银像章:铜器类有古钱币130余枚,铜鎏金镶白玛瑙带板(五代时期)、铜带钩两件;瓷片有从唐宋至明清瓷片标本百十片。他还收藏时期红宝书(语录、最高指示、哲学著作、军事著作等),宣传画(伟人画像、人民画像等)、像章、票证、丝织绣像、各类新闻出版物品、七十年代的小人书等。此外,还收藏邮票436枚。
青:你的藏品真是种类繁多!请问你收藏的这些宝贝主要是从何处得来的呢?
王:90%以上是我去古玩市场淘宝淘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我家祖上留下的旧物,此外知道我有此嗜好的亲戚朋友会把他们家里没用的“破烂”送给我。
青去古玩市场淘宝也是需要资金的,你淘宝所需的资金是哪里来的呢?收藏界有“以藏养藏”的做法,你是否也会适时出售一些自己的收藏呢?
王:我的“原始资本”主要是家里给的。以前我大多是动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现在我学了这个专业,家长也很理解,就每月多给一些钱。如你所说的,很多时候我会去卖自己手里的东西,比如我要买另一件东西,或是自己发生“经济危机”时,就会去出售自己已有的藏品。
青:那么你去哪里卖呢?也去古玩市场么?
王:对!我大多会去古玩市场摆摊,赚点外快!更多的是为了亲身体验生活,我很喜欢靠自己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的感觉!
青:恩!这样一来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赚取额外的收入,二来可以接触更多的宝贝、扩展见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王:是啊!不过有时也会有挫折!
青:哦,说到挫折,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可否谈谈?
王:当然!首先我体会到了古玩市场上的复杂,东西的真假难辨是其一,人的好坏就更加难分!我在卖东西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东西明明是真的,他们偏说我的是假的,搞了大半天,只是为了把我东西的价钱贬下去,为了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他好从中谋取更大利润!我说换一家,不卖给他,有时他们还给我来个,整个古玩市场商铺都给我最低价,
真是气人啊!
4、天赐良机,天赋异禀
青:他们这样做很有点欺负后生晚辈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你确实还是个大男孩,才20岁啊。
王:呵呵,是啊!
青你小小年纪,就对文物鉴定专业有如此深入的钻研,真是很让人钦佩!那么你是从何时起对文物产生兴趣的?
王:大概小学一年级前后吧!这个决不夸张哦!
青:这么小!通常小孩子不会自发喜欢上收藏鉴宝,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契机吧?
王:是的!不过有点传奇
青:如果不涉及隐私,且不占用你太多时间的话,不妨简述一下你这段传奇的经历啊。
王:好!那年我大概六七岁,在胡同里玩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人,应该是个乞讨者,或是家里很困难的寻亲老人!我给了他几毛钱,他看了看我(其他小孩早就躲得远远的啦),然后竟然拿给我一个铜钱!哪朝的铜钱我记不清了,不过哪朝的并不重要,值多少钱也不重要
青:恩,重要的是从此你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对!我对文物的兴趣就是始于这枚古钱币。我拿着古钱缠着老人问来问去:“这钱是什么时候的?能花吗?怎么是圆的,中间还有方孔?上面的写的是什么字啊?”就是这枚小小的铜钱在我的心里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并逐渐地发了芽、开了花。
我家乡河流较多,颖河、沙河和贾鲁河三川交汇,从小我就喜欢到河里捞鱼,抓螃蟹,常常会捞到瓷片和长满锈的圆形方孔铜钱。自从那次收到乞讨老人的铜钱并萌生兴趣后,我就有意识地把自己捞到的铜钱都留了下来。为了看清这些古钱币的原貌,我就自己动手在磨刀石上打磨除锈,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要从事枯燥的文物鉴定专业,兴趣的重要性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我经常感慨那枚铜钱是上天赠送给我的一把启蒙钥匙!
青:这段经历果然传奇,其实引导你步入这一领域的契机是你的真诚和善良啊!不过,除了这“天赐良机”,你一定还有天赋异禀,毕竟不是谁都能钻研出门道的,你觉得你自身有哪些品质是为此而生的?
王:首先我自己坐的住,小学为了写作文,我可以安安静静地观察一下午金鱼!其次我对繁体字非常敏感,我的祖父是中医,为了让我继承祖业,他有意引导我读繁体字版的《本草纲目》,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很快我就喜欢上了竖排版繁体字的传统文化书籍。此外我不爱随大流,喜欢注意一些别人不太留意的偏门,比如:观察蜘蛛结网,铁门容易生锈而铜锁却不易
青:那么可以概括为心静且心净,明察秋毫之末。
5、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此外,我天生喜欢动手、喜欢哲学,甚至想把整个宇宙都搞透!呵呵!
青:天生喜欢哲学,这真是很高的境界。哲学是关于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终极思考,个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必然要受到其哲学观念的影响。想必你对哲学的热爱一定会影响到你对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吧!
王:是的!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哲学对我专业课学习及实践的指导!我日记里有一句我自己写的话:学以致用,不可不读书,不可尽信书,实事求是,用真正的真理指导自己一生!我会铭记这句话。
音:恩,对写在书本上的东西要批判的对待,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不会固步自封,才能破除陈规旧例,才能不断开拓前进…
王:对,研究,检验,总结,运用一切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用这种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对文物鉴定专业的深入学习。
青:能举例谈谈你是如何将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运用到文物鉴定实践中去的吗?
王:好的。比如语录,大家都知道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普遍性。但的旧物也有人仿,究竟是不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呢?就要看它具体有没有老旧特征,主要就是有没有使用痕迹,如:磨损痕,翻阅痕,旧书的气息等。我准备给一些真品及赝品对照着拍些照片,不过暂时没时间做这项工作。
青:现在是暑假期间,为什么你的时间还不充裕?是否安排了社会实践以及与提升自己素养有关的种种活动呢,
王:是的!暑假之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三大任务:1,学习文物专业知识。2,学习社会交往的常识,礼仪等。3,去博物馆,古遗址实习,学习!
青:想必你的暑假一定是个很充实、甚至忙碌的假期,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衷心希望不久的将来你成为我国的文物鉴定专家
王:谢谢你的鼓励和肯定。的确,暑期的社会实践对我夯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我的目标绝不是做个古玩商,我要研习和弘扬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我认为要想真正弘扬和普及这些文物知识,应该把学问和市场结合起来,不能让那些文物束之高阁,让人望尘莫及。我的理想是做个懂文物市场的实力派文物鉴定专家。
后记
《小鹿斑比》读后感1十一月了,我们走进了小鹿班比的世界。今天是第一天,所以我异常兴奋。清晨五点,我伸了个懒腰,坐在床头,捧起《小鹿班比》,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我读到了第一章,班比出生。第一章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有趣,我刚看几行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光看题目,我就觉得挺有趣,所以我乐滋滋地看了起来。
森林深处,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围成的隐蔽的小屋里,班比来到了这个世界。现在的班比站在这儿,四条细腿摇摇晃晃,站立不稳,迷蒙的眼睛无助地看着前方,可看不到任何东西。这时,喜鹊听到母鹿因疼痛而忍不住发出的,便飞过来称赞班比:“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孩子!”它停了停,在等母鹿回话,可母鹿一点儿也不注意喜鹊的夸赞,只是默不作声地继续照顾班比——她的孩子。
喜鹊,只好继续说道:“你可知道,我们喜鹊碰到这种事情多麻烦,多辛苦……”
这次,母鹿充满歉意地说:“请你原谅,我没有认真在听你说话,因为我现在不能跟你多谈,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喜鹊飞走了,表情晴转多云,还一边骂着:“愚蠢,虽然天生高贵,了不起,可是太蠢!”
母鹿几乎没有察觉到喜鹊的离开,她走上前去,亲热的舔着班比,抚摩着班比。这个小家伙晕乎乎的,似乎还在沉睡。
母鹿继续不停的亲吻,抚摩心爱的宝贝。“班比。”她重复着,“我的小班比!”这使得它们,安详而又幸福。
我们不能学喜鹊,因为别人若不认同自己,就会觉得对方很愚蠢;我们要学母鹿,因为她不会受别人影响,而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小鹿斑比》读后感2由于女儿从小爱上了阅读,作为一个妈妈,我努力寻找各种适合女儿看的书,《小鹿斑比》是一本对儿童很有意义的励志书。跟着她阅读的脚步,我也再次温新并学着走进了儿童的世界。
《小鹿斑比》是女儿最喜欢看的书之一,从幼儿园大班到现在她至少已经看过四遍了,但却仍然喜欢。每次看完都要兴高采烈的向身边的人讲述斑比的故事,并且一有机会就推荐她的朋友们也去读。在她的带动下,我也看了这本书。当我看过这本书后,被书里所描写的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小鹿斑比的成长过程,它一次次躲过人类的攻击。斑比的很多小伙伴被杀害,只有它在一次次的危险逃生中不断成长,不仅学会了保护自己,而且学会了保护同类,最终成为了一只伟大、强壮而有担当的鹿王。
书中的内容很精彩,导致女儿看书时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伤心,一会儿激动,一会儿又惊险刺激的哇哇叫,真是一个超级变脸王。女儿通过这本书,懂得了很多,并经常鼓励自己要向小鹿斑比一样,做一个勇敢的人。这一点,女儿做得还不错,已经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体现了出来。
同时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和意义都很深刻,它除了通过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成长之外,更体现出来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应该让他们从小鹿斑比的身上学会独立、坚强、勇敢,学会认识事物,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保护好自己,面对困难要有的是一种坚持的态度和耐心。使他们懂得生活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要凭借信心、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勇气才能生存。
而对于家长,我们更应该从斑比父母的身上获得新的感悟,那就是父母如何呵护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往都好了很多,不愁吃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还常常因为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好的条件,而努力地满足着孩子们的一切需求!其实我们更应该像小鹿斑比的父母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伟大的慈祥但又不失威严的爱,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爱他并不见得要满足他们的物质条件,关键是给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态。遇到事情要想办法面对和解决,而不是依赖别人,要靠自己去收获,困难会让孩子们成长的更好。我们不会一辈子陪在他们的身边,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健康的长大。而心灵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只有这样培养孩子,才能使他们取得未来的成功。
《小鹿斑比》读后感3这几天,我读了《小鹿斑比》这本书,心里又爱又恨,又悲又喜。爱的是斑比天真活泼,恨的是人类屠杀了那么多无辜的小动物;悲的是斑比的表弟郭波因不听劝告而走向死亡,喜的是斑比经历劫难后竟生还回来。
书中主人公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鹿——斑比。它和老鹿王有很大的缘分,大屠杀、陷阱等危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伙伴们都惨遭毒手。使它愈加害怕人类和人类的“第三只手”——枪。直到有一天,老鹿王带着它发现了人也会死,他的亲人也会伤心,其实人和动物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多了手和脑两个得力助手,变得凶残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斑比和久居山林、经验丰富的老鹿王了。斑比就像我们一样,天真无邪,却又充满了好奇心,老鹿王总是给予斑比许多丛林经验,就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一样!同时,我厌恶文中自私自利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外套、被子光鲜亮丽,桌上的美味数不胜数,杀害了那么多生灵,真是可恨!为什么人类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呢?
虽然现在已禁止猎捕野生动物,不准伐木破坏动物的家园。可是,许多被金钱蒙蔽双眼的盗猎者却源源不断地利用武器猎杀小生灵们。许多珍稀动物越少越少,甚至濒临灭绝!这,就是人类回报大自然的“恩”吗?
我代表小鹿斑比呼吁人类:“放下你的‘第三只手’,托起飞翔的白鸽,栽上翠绿的橄榄,让人和动物平等相处!”希望大家把其它生命视为人类,这才能阻止人类被动物化,成为野蛮的豺狼!
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
《小鹿斑比》读后感4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全世界都期望你长大,只有迪士尼守护着你的童心。”这也是我喜欢迪士尼动画片的理由,今天我特意观看了迪士尼的一个动画片《小鹿斑比》。
寒假许多电视台都播放了动画片,当我看到《小鹿斑比》在电视中出现的时候,我欣喜若狂。爸爸在旁边无耐地说只有小孩才会看动画片,但是不一会儿爸爸也全神贯注地看起了动画,还一直地夸赞这部动画片的画面精美。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只小鹿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情节特别简单却也跌宕起伏。小鹿出生后,森林的阳光不偏不倚地透过树叶落在地面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庆祝小鹿的出生,初次来到这个世界,小鹿非常羞涩,在动物朋友的陪伴下,小鹿慢慢地学会了走路说话,开始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玩耍,直到一场灾难的到来。
小鹿斑比的妈妈为了帮助小鹿斑比逃跑被猎人打死,小鹿从此变成了一只没有妈妈的鹿,后来小鹿慢慢地成长了,时间慢慢磨平了它的伤口,让它重新开朗起来,并且一直没有丧失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小鹿的成长也映射了很多人的成长,成长难免有伤痛,但是未来的也一定会有鸟语花香,阳光也依旧是温暖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画面还有小鹿失去妈妈自己一个人在森林里流泪的那一幕。人类总会是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过度砍伐森林,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杀动物,让很多可爱的动物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它们或许和人类一样,在无数的黑夜里伤心难过,透过小鹿斑比的悲惨遭遇,人们应该好好反省。
喜欢这部电影里充满的欢快气息,喜欢听生动的音乐透过画面传递到人的内心深处,喜欢小鹿的坚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小鹿斑比》读后感5《小鹿斑比》是一部充满爱与温情、成长与生命的童话故事。和孩子一起读完了《小鹿斑比》,也重温了一遍孩子从呱呱坠地,不断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小鹿斑比成长的过程,不禁感叹:成长真的不容易。斑比经历了生离死别,经历过寒冷与饥饿。也承受过孤独与伤痛,可他都勇敢、坚强地挺了过来,最终成为新一代鹿王。
斑比——孩子的楷模
在读《小鹿斑比》时,孩子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问孩子:“你喜欢斑比什么呢?”
孩子竟脱口而出:“斑比喜欢问问题,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还喜欢自己动脑筋思考。”
说实话,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意外而又惊喜。我笑着说:“你小时候比斑比还喜欢问,妈妈喜欢这样的孩子!尤其是独立思考,善于动脑的。斑比在被老公鹿智救躲开人后能够自我反省,他还必须学习老公鹿的智慧,以及能够独立地思考和正确的判断。斑比常常对自己说:绝对不要轻易上当,要用脑子去想,用心去判断。他的行动也更加小心谨慎。不像郭波最终中弹被杀。宝贝,那你还喜欢斑比什么呀?”
“妈妈,斑比勇敢、独立、坚强。你看,这里说失去妈妈后,他很伤心,但他不断告诉自己:尽管妈妈不在身边,自己还是要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要开心积极地生活,这样妈妈无论在哪里都会安心的。”
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通过这本书,让孩子从小鹿斑比的身上学会如何独立,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如何让自己成长,如何学会认识事物,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保护好自己。而面对困难的是一种坚持的态度和耐心。使他们懂得生活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要凭借信心、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勇气才能生存。
爱在左,管在右
作为一个妈妈。我觉得更应该向小鹿斑比的妈妈学习,做到对待孩子耐心严肃。语气平静,不像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吼。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斑比妈妈或沉默不语,只留下眼神;或直言相告,甚至命令。有时是冒着危险带领孩子察看事实,再晓之以理,她自始至终反复要求孩子独立。回避孩子困难中的求助,却在孩子受伤时,相伴相随,甚至无微不至。应注意观察揣摩孩子的心理思想,耐心细致地与其交流,“临之以威,授之以恩”。但最后走下去的人还是你自己。我们总会有挥手告别的时候,总会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所以要学会自己坚强。
老亲王:“孩子,你要学会慢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这才叫做真正学会独立生活。”斑比渐渐明白,生活中并不是只有欢乐,还会有悲伤;独立生活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郭波因一次被人类救助就天真地以为所有人都是爱护他的,变得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英娜阿姨对郭波是宠溺的,让郭波更加骄傲,最终因不听斑比劝告而中弹被杀。
在儿童成长中,“宠孩子”“替孩子”等于“害孩子”“放手才能放心”。面对留守和孤独、面对灾难与失败,永远不回避,经历就是财富。父母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走过了,才会明白,明白地走,才会走得更明白。
老公鹿看见精神恍惚的斑比还在那水沟深处挣扎就冲他大声喊:“孩子,你必须自己站起来,我可是不会再帮助你的,,你只能依靠你自己,这点你一定要明白”。
在斑比受伤的这段日子,老公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斑比,有严格要求斑比做康复训练,老公鹿与斑比犹如父子一般,感情在日益加深。
老公鹿在教会斑比许多东西后离开了他,斑比又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成长问题。人生的道路总是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总会有人陪伴你走一程。无论是谁,都能谨记:爱在左,管在右!
《小鹿斑比》读后感6《小鹿斑比》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我阅读的时候一会儿开心,一会儿感动,一会儿担心,而且我还从书中懂得了很多道理。
书中的斑比很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和困难作斗争,遇到了人类的捕杀也不惊慌,即使遇到了再恶劣的情况也不屈服,最后终于当上了鹿王。这个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关于斑比和它的小伙伴们应对人类捕杀的部分,面对人类的捕杀,动物们都向安全的地方跑去,在躲避捕杀的过程中,斑比和它的妈妈失散了,表哥戈博也不知所踪,斑比的兔子朋友在躲避的过程中也被枪打死了,而斑比成功的和艾利阿姨、表妹法丽凭借自己的智慧逃出了死亡之地。
这本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情节,不仅写出了小鹿斑比和伙伴之间的友爱,写出了动物们的丰富性格,还写出了动物们面对残酷的环境和人类的捕杀时的茫茫无助,这个故事让我陶醉。
爸爸很久都没有回话。爸爸躺在大靠椅上不停地抽烟,他似乎一直都躺在大靠椅上不停地抽烟,事情的发生比孩子的记忆还要长久。爸爸的身体一天天虚下去,变成了青灰色,好像血管里流动的也是一口一口的烟气。爸爸偶尔也转动一下脑袋,“呸”的一声,吐出一口发黄的还被烟气缠绕着的痰,痰落到火塘边扒出来的灰烬里,就会击打出一个小坑,靠自身的力量吸附周围的灰烬,将自己完全淹没;落在火塘里发红的焦炭上,就会发出 “嗤嗤”的声音、淡淡的烟味和口水的腥臭味。孩子把头低下去,避开阳光的照射看着爸爸。孩子的举动让爸爸感到恼怒,而他的话更是让爸爸觉得惊恐。爸爸的眼珠在眍的眼眶里转动几下,才能将散乱的目光聚拢,看清孩子脸上的疑虑和迷惑,并犹豫着选择恰当的词语回答他。
“就是不再活了。” 爸爸说。
这是对的,刚子被送到医院去前――如果他们知道他落水的时间有多久就不会这么做了――孩子听到许多围观的人也是这么说的,“活不了了”、“活不了了”,一点也不掩饰他们的焦虑和担忧。但刚子毕竟被送到那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去了,如果刚子能把那口堵塞着他的气息流动的水吐出来,恢复心脏的跳动,他兴许还能活过来。孩子一点也不希望刚子死,他从一开始就没这么想过。
“你不要出去了,你妈叫你不要到处乱跑。”
见孩子起身去开门,爸爸又说。可孩子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而不是陪着爸爸,继续看他把发黄的痰一口一口往火塘里吐。孩子要走出去,听听人们又都在说些什么。跨过门槛后,孩子又在门前停留一下,想听听爸爸又会说些什么,或者骂他两句。但都没有,爸爸就这么躺着失去一家之主的地位,现在根本管不住他了。
孩子是在磨面房门前的台阶前见到刚子的姐姐贵珍的。许多人离开了,又加进一些新来的,关切地向她问这问那,但贵珍对谁都说不知道。她不知在什么地方玩,刚子被送走后,她才赶来。他们家就她和刚子两个孩子。刚子长得瘦小苍白,还很安静,应该说是有点胆小怕事,走到哪里都不声不响的;贵珍不一样,她甚至比孩子还高出一个头,长得胖而结实,印象中昨天说话还细声细气的,今天嗓门一下就敞亮宽广了许多。平时父母忙农活或到附近的厂矿做工的时候,都是贵珍带着孩子和刚子一起玩。贵珍会教他俩做作业,带他俩一起过家家,还会给他俩解释他俩看电视没看懂的故事情节。可现在她却变了一个人,气冲冲地跑过来,用手封住孩子的衣领,在孩子的脸上连掴两个耳光。
“是不是你推他下去的?”贵珍说。
“不是,”孩子说,“是他自己滚下去的。”他觉得脸上很烫,但不疼。
“胡说。”贵珍说,“是不是你要霸占他捡到的青鱼就把他推下去了?”
“不――是――”孩子觉得她简直是无中生有。
“除了你们还有谁?有人看到没?”
“没有。”孩子说,“就我们两个,不知道有人看到没有。”
贵珍的手一直封着孩子的衣领,实在气不过了,又掴他两个耳光,一边一个,都是很用力抽上去的,但他还是觉得不疼,就是很烫很烫。孩子也没哭,今天一早被徐奶奶儿女的哭声惊醒后,孩子心里的什么东西突然凝固了,对很多事情失去感觉,也不那么在乎了。在此之前世界对他是完全敞开大门的,现在这些门全都关上了,只留下一扇,且通向的是死亡之地。孩子想过问爸爸,爸爸以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现在却什么都不懂,连身体也坏了,就知道躺在火塘边不停地抽烟吐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孩子觉得爸爸血管里流动的是一口一口的烟气,而他自己血管里流动的是一根根的棉丝,它们从他周身的毛细血管汇集到心脏,最后堵塞在胸腔里,还不断搅动、膨胀,弄得孩子头都晕了。
贵珍放开孩子,孩子走下一个缓坡,又穿过一片枝繁叶茂的攀枝林,来到小溪边。他的脸虽然不疼,但越来越烫了,他要用清水洗一洗。小溪是从村子后面的大山里流出来的,它环绕着村子流动,然后又汇入村子前面的河流,被河流带到远方去。小溪边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在阳光的烘烤下,散发出湿热香甜的气息。孩子的目光越过玉米地,能看到远处的另一个叫新河的村子,左侧还能看到他们的学校,爸爸以前就是在这里当老师的。学校门前的那个缓坡下,有一个两亩多地的鱼塘,被高高的苏丹草围绕着,刚子就是被淹死在那个鱼塘里的。他们常在这条小溪里捞鱼、抓田鸡,如果医生能把刚子救活,他们还会这么干的。
用水多洗几次后,孩子的脸才舒服一些,不那么烫了。他又穿过攀枝林,爬上缓坡,来到磨面房门前的台阶前。他以为贵珍还会打他,但没有,贵珍像一个大人,用支在膝头上的右手掌撑住脑袋,表情沉重而悲切,失神地望着地上那摊即将干涸的水迹。那是从刚子的肚子里倒出来的,有人把家里的水牛拉来,他爸爸脱去他全身的衣服,让刚子担在牛背上,一手扶住刚子的脑袋,一手用力拍他的背部,就像敲鼓一般,水应着鼓声从刚子的肚子里流出来,白花花流了一地。很多人围在牛身边把手帮忙,七嘴八舌出主意。等刚子的肚子瘪下去,不再有水流出来了,又把他抱下来,让他仰躺在台阶上。刚子双腿并拢,手掌朝上,头发还有点潮,浑身散发出淡淡的腥味。孩子走近去看,觉得刚子一点也不像躺在门板上的徐奶奶。刚子的面色有些青紫,脸盘也比平时大些,他微张着嘴唇,似在等着别人给他喂点吃的。刚子的额头还有一小块瘀伤,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孩子很想伸手去摸一摸,不是查看刚子的伤口,只是想接触一下刚子的身体,然后记住这种感觉,但孩子不敢,刚子的爸爸一定会非常生气地给他一拳。他觉得刚子的爸爸一定会这么做。刚子爸爸的手一直在哆嗦,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似乎比刚子还要可怜。
警察来的时候,刚子爸爸正扒开刚子的嘴里往里面吹气。警察是开着黄色的吉普车来的,那吉普车像一只巨大陈旧的解放鞋停在路边,警察走下来时眼睛很快扫视了一下整个场景,然后盯住某一个点,一脸严肃地走过来。人们给他让个道,他就径直走到刚子身边,佝下身子俯视着刚子的脸,问是怎么回事。有人说刚子掉到鱼塘里去了。警察又问:
“捞上来多久了?”
“就刚才。”
“是他一个人去的吗?”
“不是。”有人指着孩子说,“是跟这个小孩一起去的。”
警察就看着孩子走过来,还是那么严肃,还用手摸了一下腰带上挎着的枪。孩子害怕起来,都不敢看警察的眼睛。警察走近后就用手拉着孩子的手肘,把他带到一边,说要了解一下情况。有几个人跟过来,想听听孩子说些什么,被警察呵斥后又退回去。发现还有一个胖乎乎的妇女跟在他们后,警察就停下来,问她是不是听不懂他的话。孩子告诉警察她是他妈后,警察就不再说话,但还是恶狠狠地看了她一眼。
“鱼塘边就你们两个人吗?”来到警车边站住后,警察问。
孩子连忙点了一下头。
“要跟警察说实话。”妈妈交代孩子。她还是那么紧张,脸上不停冒汗。
“他是怎么掉到水里的?”
“他用抄网捞鱼,没站稳就滚进去了。”
“你怎么不救他?”
“我不会游泳。”孩子说。
“周围也没有人吗?”警察把手放在孩子的肩头,孩子感受到了警察手臂上传递过来的力量,心里就更害怕了。
“没有。”孩子说,“我跑到学校下面才见到人,是我带人去把他捞出来的。”
“他头上的伤口是怎么回事?”
“我不知道。”孩子说。
“你们打架了?”
“没有。”孩子说,“我们去之前跟罗汉打了一架。”
“罗汉是谁?”
“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男生,比我们高一个年级。”
“他跟你们去鱼塘边了?”
“没有,就我们俩去的。”
“他滚下去过多久才捞上来的?”
“五六分钟。”
这时,警察像突然想起什么事情,跑到刚子身边,对他爸爸说:
“还吹个屁,赶快送医院。”
刚子爸爸一脸的惶惑,似乎不明白警察的意思。
“快,抱到我车上去。”警察又说。
开车送走刚子之前,警察还告诫孩子,不要到处乱跑,回头还要找他继续了解情况。妈妈爬进车里,跟刚子爸爸一起送刚子到医院去了,她也交代孩子不要到处乱跑,老老实实回家去待着。一个堂叔把孩子带回家去的,不是孩子不知道路,堂叔就是觉得自己必须跟着他回到家里,这件事情才够严肃。堂叔一路吓唬孩子,说他闯大祸了,怎么把刚子带到那个地方去玩。孩子说不是我带他去的,是刚子带他去的,刚子一大早就来他们家等他了。这是事实,他妈妈可以为他作证。
回到家后,孩子从碗柜里端出剩下的鸡肉,在火上加热后吃起来。他吃得很仔细,每一块骨头都用指头紧紧夹住,翻着个儿啃,把骨头缝里的肉丝都抠出来吃到肚里去。粗一点的骨头,他都在两头吹吹气用力吮吸一遍,觉得里面的汁液似乎比鸡肉还要好吃,可惜太少了。孩子看着满桌子的鸡骨头仍觉得肚里空空的。从在火塘上加热鸡肉白色的雾气蒸腾起来在屋里溢满香味起,孩子就在观察爸爸的神情,以为爸爸会生气,像妈妈经常做的那样,狠狠地斥责他一番,说他贪吃,一点都不懂事。但爸爸没有,脸上似乎还带有笑意,眼神也十分温柔,就像火塘的热气是通过他的眼睛后再烘烤着孩子似的。
“没有了。”孩子把空碗给爸爸看,要让爸爸知道这一点。
“吃饱了没有?”爸爸竟然笑了起来。
“还有点饿。”
“那你烧土豆吃吧。”爸爸的脸上依然喜气洋洋的。
孩子很少看到爸爸这么高兴,爬楼到自己的睡床下去取土豆时,心里十分不解,但还是问爸爸:“你要不要?”似乎也受到爸爸好心情的影响。
“要,”爸爸说,“两个就可以了。”
爸爸心安理得的口气让孩子觉得丧气,翻烤土豆时都不想再看爸爸一眼,烤熟后孩子放两个在爸爸伸手够得着的地方,然后拿上自己的土豆带着板凳,到外面的廊檐下坐着吃,门前的马路上不时有人走过,他们会扭头认真审视孩子一下,孩子知道他们眼神里的意思,但他不在乎,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他觉得从小河那边吹过来的风拂过额头时,凉丝丝的气息能让心里那种慌乱的劲头平息一些,但作用不大,胸腔被堵塞的燥热的感受依然强烈,似乎那团像棉花一样的东西还在不断膨胀和搅动。孩子进到家里喝过一次水,看到给爸爸的那两个土豆仍放在那儿没动,但离火塘近了一些,爸爸现在不想吃,又不想让它冷下来,就往火塘边拨了一下。吃完土豆孩子还洗了把脸,他在镜子里端详了自己好半天。觉得自己在这半天里,倏然长大了好几岁,但模样却一点没变,脑袋还是削尖的,脖子很短,脸颊狭长,神情依然那么青涩,似乎是另一个自己,孩子向四周看看,觉得还有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悬浮在空气中时刻注视着他。是爸爸的话让孩子回过神来的。爸爸说:
“以后不要再去那个地方了,危险得很。”
是堂叔告诉爸爸刚子淹死在鱼塘里的,不然爸爸真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孩子不再理他,喜欢不起来,一想到爸爸躺在那里整天抽烟吐痰他就觉得难受。家里的地是妈妈一个人在种,忙完农活又跟刚子的妈妈到锌厂去刨炉渣,捡里面的锌粒,然后拿去卖钱买药给爸爸吃,爸爸什么也不做,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还得先紧他享用。孩子甚至是恨他的,都不想叫他爸爸,孩子一直在等待着爸爸死亡的那一天早点到来,现在这种感觉更强烈了,他问爸爸问题的时候,口气里还带有恶毒的诅咒,不知爸爸听出来没有。
妈妈在的时候,孩子还会在家待一下,她前脚刚走孩子就后脚跟着出门,去找刚子玩,村里很多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但数他们俩的关系最好。他们一起上学,放学后就背着书包到处去玩,书包里有用作业本折叠好的纸板,有五颜六色的玻璃球,有弹弓,有用钢锯片做成的飞刀。他们在远离村子的地方甚至会跑到山里去到处游逛,像两只远离巢穴的鸟儿四处飞翔,肚子饿了就偷别人家的土豆烧着来吃,渴了就喝山里的泉水,如果不怕爸爸妈妈担心,他们甚至可以在山里住个十天半月――那个看管鱼塘的老头就整天住在外面,听说老头都几年没回过家了――但现在刚子死了,孩子目睹了刚子生命消失的过程,心里觉得有些孤单。刚子仰躺在磨面房门前台阶上时,他觉得自己应该胆大一点,仔细摸摸刚子的身体,就算刚子的爸爸打他一拳也不怕,他需要那种感觉来充实自己的想法,然后带着这个感觉去体验成长的每一天。在此之前,孩子对死亡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村里每年都会有一些人死去,就像每年都会有一些人出生一样,死亡成了村里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不会让孩子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孩子甚至觉得,就算爸爸哪一天死了,他也会无动于衷的,他还会跑得远远的,冷漠地看着那个乱糟糟的场面。但徐奶奶的死,让孩子产生了新的想法。
天刚麻麻亮的时候,孩子就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醒,他飞快地穿好衣服跑下阁楼,开了后门冲出去,远远就能看到徐奶奶家门前的杏树上挂着 “望丧钱”,白白的随风一飘一飘的,向村里人传递她离世的信息。孩子跑到他们家时,徐奶奶已经靠墙躺在堂屋里的一块门板上了。一顶黑色的瓜皮帽箍在徐奶上,她紧闭着双眼和嘴唇,早已塌陷的面庞呈灰黑色;她穿着平时穿的那身青布衣服,安静地仰躺着,腿伸得很直,双手也平伸在身体的两侧,显得十分僵硬。徐奶奶的女儿跪在她身体的右侧,边在地上烧纸边哭泣;她的儿子忙着找来一根竹竿,将屋顶的瓦片捅开一个洞,让徐奶奶的魂魄从那里升入天堂。
孩子把徐奶奶从头看到脚,觉得她在死亡的瞬间,整个身体的骨架也跟着坍塌了,人变得比原来的样子小了很多。还想起了徐奶奶给自己挑杏子吃的情景。每年杏子熟的时候,孩子都喜欢往徐奶奶家跑,徐奶奶用他儿子戳房顶那根竹竿,在够得着的地方将熟透的杏子挑下来给他吃。徐奶奶的动作很轻,她不想伤着枝叶,她是一个善良仁慈的老太太,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了,死在了即将满80岁的时候。孩子知道,徐奶奶是不会再从那块门板上爬起来,颤巍巍地举着竹竿仰着头给他挑杏子吃了。孩子还知道,葬礼一结束徐奶奶就会被送到山上去深埋进土里,人们会用石头给她砌一个蝌蚪一样的坟堆,坟头还会种上青草,由此也证明她已经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了。
就是这个时候孩子想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意识到的问题:原来死亡竟跟自己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不管自己活得有多么长久,有一天终归要死去;原来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有一天要死去。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又有什么意思,这一天是怎么也避免不了的,只能增加苦熬的分量,那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对死亡的恐惧突然攫住他的心灵,造成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孩子蹲在徐奶奶的头颅边浑身颤抖起来。那时天已大亮,四邻陆续来到,帮忙安排徐奶奶的葬礼。他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孩子,不明白他这是怎么了。也不知是谁把孩子扶出堂屋,找一张凳子让他坐在外面的杏树下。孩子绝望地望着天边,那里的云朵又薄又透,在朝阳的红光里轻盈地浮动。等孩子缓过劲儿来的时候,胸腔里就有那种被棉花充塞的感觉了。
孩子很冷静地想象自己的死亡――如果能有一种方法让他在这个时候毫无痛感地死去,他是十分愿意的,在此之后,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孩子根本想象不到,他无从经历,也难以意料――想象自己是如何烟消云散的,那苍白瘦小的身体将被装进一个漆黑狭窄的棺材里,然后跟徐奶奶一样被泥土深深地掩埋,然后天地间下起倾盆大雨,雨水再渗入地底浸泡着他的尸体,加速他的腐烂,最后剩下几根白骨。孩子的眼睛雾蒙蒙的,想哭,但他不能让别人看到,他解释不清自己哭泣的缘由。孩子带着泪意慢慢往家走,然后躲到屋子后面的厕所里,压抑地哭了起来。为了不发出声音,他用手紧紧捂住嘴巴,还是能感觉气流从喉咙里一浪一浪往上冲,在口腔里发出近似咳嗽的声音;泪水也汹涌地往下流,沿着手掌的边缘一直流到他的臂弯里。
妈妈提着裤带开了后门冲进厕所的时候,孩子还在抽抽噎噎地啜泣,她一掀草帘子看到孩子站在厕所里哭泣,一时没明白怎么回事,愣了一下也不知道为什么,又要急着解决内急问题,就扯孩子一把,把他甩出厕所。孩子在妈妈下蹲的同时听到水流倾泻的声音。妈妈还没忘了孩子的哭泣,对他说:
“你嚎什么丧?到处找你吃饭。”
孩子很想问妈妈:“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但他没说出口,妈妈蹲在厕所里就能听到徐奶奶家里的哭泣声,人们在忙着装殓徐奶奶的尸体,妈妈跟其他人一样,对此漠然视之,何况妈妈也是什么都不懂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就知道吃饭和干活,她的名字都是爸爸教她写的。孩子在后门前调整着自己的情绪,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哭泣是无济于事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还是一时没控制住,他觉得自己只有跟别人一样对此不闻不问,这个世界才是有头绪的、正常的。
爸爸坐起来了,就在他日常躺着的长条椅上,身板比徐奶奶厚不了多少,晃晃悠悠的似乎把持不住自己,孩子觉得一口气就能把爸爸吹到屋外面去。坐在爸爸旁边的还有刚子,孩子知道刚子会在,刚子正在修理自己的弹弓,神情很专注,孩子走到火塘边坐下来刚子才发现。跟孩子一样,刚子一定也没意识到几个小时后自己就将死去,这是他生命的最后轨迹。刚子昨天晚上告诉孩子,他爸爸在鱼塘边捡到一条鱼,一条青鱼,有三四斤重,昨晚红烧给他们吃了,他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刚子给孩子作了解释,他爸爸告诉他的,说青鱼喜欢在水里跳跃,一不小心跳到鱼塘外面来,他正好经过就捡着了。这让俩人十分兴奋,觉得下课后又多了一个去处,他们大可守在鱼塘边,一有青鱼跳出来就抱着回家红烧来慢慢享用。刚子已经吃过了,若能捡到就先给孩子吃,他们都是协商好了的,今天一早就去鱼塘边捡青鱼。
“你到哪里去了?我一起来就来找你了。”刚子问。
“外面玩……”
孩子躲闪着刚子的眼神,一边又看着刚子手里玩弄的弹弓。火塘边的餐桌上,摆着两个菜,一个是红豆酸菜汤,一个是土豆丝,这基本是他们家每天的菜肴,而爸爸的饭碗里,自是别有风味,不用看就知道,妈妈一定是把那三天都没吃完的鸡肉加热一勺放在爸爸的碗里,只供爸爸连汤带肉一人享用。鸡是姥姥送来的,也是姥姥帮着宰杀的,姥姥一口没吃,才给孩子碗里舀了一勺鸡汤,还说小孩子要多喝汤身体才健康。姥姥的话让他觉得虚伪,但孩子知道姥姥是疼他的,姥姥只是没话找话说而已。
妈妈进屋后,叫刚子一起吃饭,孩子希望刚子说已经吃过了,希望刚子别过来跟他们一起吃,但刚子却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一点妈妈也没有想到,她一开始就没准备刚子的碗筷,等她重新在碗柜里拿了一副碗筷并给刚子盛上半碗米饭时,孩子终于看到妈妈犯难了,她迟疑了一下,才最终决定从爸爸的碗里给刚子夹一块肉少骨头多的鸡肉,再迟疑了一下,也给孩子夹上一块类似的鸡肉。刚子看着孩子笑了,似乎对自己今生的最后一顿饭菜感到十分满意。
妈妈比他们先吃完,她说有事要出去,让孩子吃完把碗筷收拾洗了,还给他20元钱,是给爸爸抓药的。孩子说他们有急事,明天再去抓,妈妈问是什么事,刚子就骄傲地把他爸爸捡到青鱼及他们家吃青鱼的事情说出来,说他一早来叫孩子就是要去捡青鱼的。
“要不了多久的,你们抓回来再去。”
妈妈是笑着说的,眼神和口气里都充满了期待和鼓励。但孩子并未完全听她的话,他们只把饭桌往墙根前移一下就开门跑了。一直沿着村子中间那条带有坡度七弯八拐的马路往上爬,一直要爬到村子的顶端,在林木掩映的房舍间找一个叫罗文的人抓药。罗文是他们学校的老师,还教过他们语文,罗老师还是他们村里的土郎中,没事就抱着《本草纲目》看,算是自学成才,喜欢给村子里的人看病,收费也很便宜。孩子的爸爸生病以来,就去过一次县里的医院,回来后的几年里,一直吃罗老师抓的药。妈妈忙,自然每次都是孩子去。罗老师放学经过他们家的时候,偶尔会进去看看孩子的爸爸,看看他以前的老同事,罗老师对孩子的爸爸的病了然于心,见孩子来了也不多问,抓几副药给他提着就打发他回去。给爸爸抓药,也成了孩子不想接受却又难以推辞的使命,今天就算有刚子陪着,孩子也是不乐意的:就算爸爸活得比徐奶奶更长久,活到80岁以上,甚至活到100岁,难道就能不死了吗?何况他还一直病着,拖累家庭,拖累妈妈和自己。孩子都想中途折回了,后来又想要是罗老师不在家就好了,但是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罗老师不但在家,还狠狠地赞美了他一番,说他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罗老师家坐着一些他俩不认识的人,罗老师指着孩子和刚子介绍说:“这两个都是我的学生。”
孩子在口袋里掏钱交给罗老师时才发现钱已经丢了,他大惊失色,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知道这20块钱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拉着刚子往外面跑,顺着来路狂奔,连罗老师在后面大声喊说让他先把药带回去以后再给钱也懒得听了。他们跑了一气后才发觉这样不对,然后又分两头沿途慢慢仔细找寻,但那20块钱早已不翼而飞。或许在潜意识里孩子就渴望着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果真发生了又一时难以接受,他坐在廊檐下哭泣,不知道该怎么样向妈妈交代,再没心情去鱼塘边了。但刚子却有了新的提议,他回来后告诉孩子,他们若能捡到青鱼,拿去镇上卖了,一样能给爸爸抓药,这又让孩子兴奋不已,精神百倍,也让刚子失去了一次逃避死亡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刚子一共有两次。第二次是他们经过打谷场的时候,见罗汉正带着三个伙伴玩纸牌游戏。罗汉本名叫张翰,但因长得高大魁梧,像电视里的一个什么人物,大家才叫他罗汉,他也乐于答应,觉得这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纸板游戏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小窝,大家在两米开外一起往窝里丢纸板,看谁的纸板离窝最近,然后根据由远及近的顺序轮流把所有纸板收起来一起往窝里丢,进入小窝的都归个人,余下的如果你能用手中的石块打中大家指定的那个纸板,也全都归你,你可以选择不打,只要进入窝里那几个,反之,若打不中或打中的是其他纸板,窝里的不但得不到,还得彻底输掉本轮比赛。他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经常玩这个游戏。罗汉觉得人少不够刺激,要他们跟着一起玩,刚子不想,孩子也没有兴趣,但罗汉不让他们走,带着他的三个伙伴围住他们,说不玩就不准走。
“我们没带纸板。”刚子说。
“我有。”罗汉从口袋里掏出纸板,分别给刚子和孩子五个,“明天还我。”
不知道该是谁倒霉,刚子的运气出奇地好,每次都是他的纸板离窝最近,他也每次都能打中别人指定的那个纸板,像是最后的疯狂,没多久就把罗汉他们的纸板赢光了。这回罗汉不但不让他们走,心里更是不甘心了,要他们现在就还他的纸板,继续玩。
“我们有事。”孩子说。
“什么事这么急?”
刚子不说,孩子也不说。
“不玩就别想走。”罗汉堵住他们的去路,把两条腿分开来,“除非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都不容他们考虑,罗汉抓住刚子的衣领,把他往胯下按,刚子不从,又急又恨,也害怕罗汉的,脸一下就憋红了,紧紧抓住罗汉的裤带不放,罗汉一时压不下去,就狠狠揍刚子两拳,刚子索性放声大哭起来,但还是拉住罗汉的裤带不放,罗汉还想揍他,多亏孩子及时跑过去拉住罗汉高高举起的拳头,但罗汉一吆喝,其他三个人就过来死死地抱住孩子,要连他一起打。孩子赶忙把口袋里赢来的纸板全掏出来丢在地上,说送还给他们。
“还有他的。”罗汉指示那三个人,让他们掏刚子的口袋。
几个人把各自输掉的数数一数,觉得对上来才放他们走。他们在村里人挑水吃的那口井边停留一下,每人用瓜叶折叠成的勺子喝了一口水。孩子问刚子哪里疼,刚子说不疼,刚才还觉得疼,现在又感觉不到了。警察问孩子刚子额头上的伤痕哪里来的,孩子真想不明白,孩子怀疑过是罗汉打的,但那时他很认真地看过刚子的脸,白白净净的,没有受伤,甚至连跟人打架的伤痕都没有。那些纸板本来就不是他们的,想想也没失去什么,重新上路后他们又兴高采烈起来,孩子甚至都忘记对死亡的恐惧感了。头顶的阳光干净而透亮,照在地上白花花的,他们用手搭在额头上向鱼塘方向眺望,觉得空气里有许多纯净透明的小火苗在逆光中跳动。
鱼塘在一片玉米地之间,又被高高的苏丹草环绕着,不走进去根本看不着。看守它的那个老头听说已经100岁了,留着大胡子长头发,形状异常神秘,很少有人能看到他的影子。老头白天都在山里游逛,晚上才回到鱼塘边这个屋里睡觉。他们一走近鱼塘,就无所顾忌地寻找起来。先是沿着鱼塘的环形堤坝走了一圈,但什么也没见着,就觉得两米多深的水里,太阳也晃晃悠悠地跟着他们转圈子。他们又下到堤坝下的苏丹草里用手扒着找了一圈,累得浑身是汗,也没见着青鱼的半点影子。
刚子不甘心,见披屋门前有一把抄网,网兜小了点,但捞两三斤重的鱼是没有问题的,网把是根光滑的竹竿,有两米多长,刚子拿起网兜就上了堤坝。刚子说他跟那个老头的孙子来过鱼塘,见过那个老头是怎么捞鱼的,最好是大一点的那种,只要捞到一条就可以拿到镇上去卖了,除去给孩子爸爸抓药,多出来的钱他们还可以吃雪糕,如果还有,就每人吃一碗羊肉砂锅粉。孩子跟在刚子后面,听从着刚子的吩咐。
孩子一直没弄明白,那种被他们叫着青鱼的鱼,却长着长长的胡须,有着圆圆的嘴和金黄的身子,应该叫鲤鱼才对,但村里人却习惯叫青鱼,不知是何缘由。他盲目地按照刚子的要求,从地里拔来苏丹草,用披屋前锈迹斑斑的铡刀铡碎,抓着一把一把往水里撒,果真就有很多青鱼从四周游过来,翻着水花在水里撒欢争食,刚子说:“看到没……看到没……”刚子一网子抄下去,有一条三四斤重的青鱼担在网沿上,身子一弓又弹回水里去了。
“就差一点了,妈的,就差一点了。”
孩子欢叫着又继续往水里撒苏丹草,但青鱼们都吸取了教训,就那么三五条胆大一点,虎视眈眈看着他们,就像他们也虎视眈眈看着它们,飞快地吞食一口后就再也不出现了。他们只得换一个地方撒草,结果也是这样,这回刚子连鱼的鳞片都没碰到,但他情绪依然高涨,说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一定可以的,刚子说:
“刚才就差那么一点了,主要是我的速度不够快。”
刚子就是这次换地方后出事的,他站在堤坝上一簇青绿的草丛上微弓着身子,全神贯注地双手紧握着网把,由于水里的太阳过于晃眼,刚子的眼睛眯成了两条缝。孩子刚撒草把一群青鱼吸引过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抄下去,与此同时,因脚下的泥土坍塌,刚子的整个身体跟着那簇草一起掉到水里。他只来得及喊一声:“我掉水里了……哇……哇……”人就沉了下去,水里冒出许多的泡泡来。孩子跑到他落水的地方,他又挣扎着浮出水面,双手不停地扑腾着。
“救我……救……” 刚子说。
跟刚子一起落水的还有那个长长的抄网,孩子不断大声叫喊着,让刚子把抄网递给他,好拉他出来,刚子几经沉浮后才听到,又是一阵的胡乱扑腾,这才重新把抄网抓到手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孩子伸过来,而孩子也在第一时间抓到了网兜,他往回拉的时候,刚子已因喝水太多出现轻度缺氧现象,喉头又因强烈的痉挛而发出 “呕呕”的声音。孩子知道,他再不拉刚子出来,他就会死去,成为自己今天见到的第二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