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31 02:45: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篇(1)

2007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2.8亿元,较上年增长10.4%,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肉类产量3.34万吨,较上年增长33.1%;蛋类产量3.15万吨,同比增长9.2%,奶类产量8.58万吨,同比持平。全市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畜牧生产也出现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一)生猪产销两旺,养殖规模、效益同步大幅高速增长。受2006年生猪市场低靡、生猪疫情及2007年以来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使生猪价格一路走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目前,活猪价格16.4元/公斤以上、仔猪21元/公斤、猪肉价格在28.8元/公斤以上。我市由于生猪疫情控制措施得力,没有出现重大疫情,2006年生猪生产发展平稳,市场形势好转后,生产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存栏量达到29.2万头,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30.4%,新增纯收入4396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能繁母猪存养量2.95万头,同比增长12.17%,为我市生猪生产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乳业龙头嘉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市奶牛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加之奶业市场好转,原料奶价格上升,由年初的1.9元/公斤上升到2.8元/公斤。由于连续几年的品种改良,奶牛质量不断提高,使奶牛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我市奶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2007奶牛全市奶牛村养量达到2.05头,同比增长0.5%。

(三)家禽业发展态势良好。鸡蛋、肉鸡价格双双上扬,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6.4%、13.9%,带动养禽业快速发展,全市家禽存养量达到327.1万只,同比增长5.2%。桃园、淼海两个无公害认证企业蛋鸡存养量双双突破30万只,成为威海市最大的两个蛋鸡养殖场,使我市养禽规模养殖比重到96.3%。

(四)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在调整中平稳过渡。2007年全市特种毛皮动物存养量达到650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6.1%,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是我市最大的畜牧养殖项目,在畜牧生产中处于重要位置。但由于气候变暖,我们传统的东欧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逐步由低档皮向中高档皮转变,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对我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冲击。2007年种兽存养量下降为100多万只,同比下降30%,但仍然是我市畜牧业的重点发展项目,将在抓品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力求新的突破。

二、畜牧工作情况

2007年我们坚持以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强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一)抓畜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把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强化服务、争取项目等各项措施和途径,从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推进畜牧标准化进程,累计争取国家、省标准化建设资金329万元,使我市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了鲍村奶牛场、崂山养猪场、金曲家养猪场等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项目建设和基层标准化兽医站基本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省无偿资金215万元。通过标准化改造项目建设,为全市畜牧标准化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畜禽良种改良方面,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国家良种奶牛改良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0万元,免费为奶牛养殖场户提供优质精管20000支,建立了15个奶牛人工配种站点,形成覆盖全市的奶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有效提高了我市奶牛品质。二是加大生猪良种化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环山种猪场的优势,大力推广“洋三元”杂交技术,组织实施省生猪人工配种站项目,争取省投资10万元,建成我市第一个生猪配种站,使我市生猪良种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强特种毛皮动物的良种改良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的良种意识,大力推广靖海渔业公司引进的美国金箔尔水貂,共推广原种及杂交品种30多万只,使水貂良种改良面达到40%。联系东北、潍坊等地种狐狸养殖场20多家,在我市建立人工配种点,使全市狐狸的杂交改良面达到46%,优化和改善了我市特种毛皮动物的品种结构,对提高我市特种毛皮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四是积极引进烟台益生种畜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上庄、大疃新建两座肉食鸡种鸡饲养孵化场,使该公司在我市的种鸡场达到3家,新增孵化设施,生产能力达到12万套,为我市肉鸡产业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强化科普宣传,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深入乡村集市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活动,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次,培训30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多份。全面开展“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千场万户活动”,全系统108名技术人员联系养殖场410个、养殖户3600个,定期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交流传递相关信息。通过以上两项活动,促进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鲁氏杆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奶牛疾病综合防治、畜禽科学饲养、人工配种、饲料青贮、种草养畜、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提到重要作用。

(二)抓行政执法,全面提升动物食品卫生安全水平一是防疫执法。2007年国家规定重点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由过去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2种增加到4种,新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鸡新城疫,防控任务重,疫情形势更加复杂,为此,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在总结以往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五位一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管理体系。消毒打基础。坚持季节性消毒与日常性消毒相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消毒灭源。2007年春秋防疫全市组建消毒队16支、857人,负责养殖环境和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使用消毒剂16吨,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免疫抓关键。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我们把落实责任,抓好落实作为第一抓手,实行行政、业务双轨责任制,使免疫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事事有人做,真正实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检疫作保障。在检疫监督环节明确检疫人员的职责,严格做到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三到位”。在经营流通环节落实生产销售单位的责任,通过联合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严防非检疫产品进入市场。检测看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免疫检测和采样工作制度,全市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检查小组,适时对全市规模饲养场和散养户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补充免疫。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防疫督导、免疫档案管理和疫苗管理制度。成立督导小组,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划片督导防控工作。实行市局和基层站上下、形式、内容、管理技术四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推行收取押金回收疫苗包装的做法,有效控制了疫苗浪费现象。二是抓兽药管理执法。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兽药管理条例》,提高了政务公开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兽药经营企业换证30家。另一方面,加大兽药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结合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在贯彻落实好新的《兽药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宣传、加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加大兽药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先后查处违法兽药经营案件10起,立案查处8起,结案7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起,严厉打击了各种非法生产经营兽药及假冒伪劣兽药行为。三是抓饲料管理执法。举办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协助省畜牧办公室对部分申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的鱼粉生产企业进行审核验收,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2个鱼粉生产企业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还有20多家鱼粉企业正在申报之中。通过申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使我市鱼粉生产加工企业逐步走上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鱼粉”成为全国饲料行业的知名品牌。

(三)抓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能把集体、个体及其他各种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起来,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对接,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也是畜牧产业化运作的有效组织载体。我们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一是组织召开畜牧合作组织工作会议。今年6月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合作组织工作会议,提高广大养殖业主对发展畜牧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7-9月份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好的烟台、潍坊等地市参观学习,学到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三是组织培训班。为加快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知识的普及,促进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先后共举办3次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讲座和培训班。四是积极促生畜牧合作组织。在组建兔业、鹿野协会基础上,9月份指导组建了*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合作社,11月份筹建了俚岛镇奶牛合作社,崂山街道的生猪合作社、崖西镇奶牛合作社等畜牧合作组织都在积极筹建之中。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效避免了生产和市场脱节,减少生产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供求矛盾,使调控畜牧业找到抓手,更好行使指导调控职能,同时使畜牧养殖的组织方式得到转变,为实现标准化饲养夯实了基础。

(四)党建工作情况。一是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制定《畜牧局新农村建设方案》,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积极开展包村扶贫工作。一方面招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为邢格庄村建立稳定的增收项目;另一方面投资2.5万元用于邢格庄村安装路灯、进行村街村路整修改建、添置办公桌椅等;另外,结合“亲情手拉手”活动,领导干部每人都为联亲对象送去1000元养殖扶持资金。同时还为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联系就读学校,并与学校沟通,为其免去学费,而且还给予500元的资助。为所联系的大鱼岛完小送去12台电脑,价值4万多元;踊跃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个人慈善捐款4.5万余元、包村扶贫捐款1.3万余元,各站集体捐款4.1万余元,全部款项均用到为困难企业职工送温暖、支援灾区建设、包村扶贫、联系薄弱学校、植树造林等工作中去。二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行风建设。落实“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照镜子”、“亮底子”、“挖根子”,认真自查并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争创和谐机关、党风党纪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年”活动、推动畜牧保险业务开展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行政务公开,落实工作制度,严格办事纪律,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畜牧系统的社会形象。

四、2008年畜牧工作打算尽管我市畜牧业总的发展态势较好,但在实际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畜产品质量缺乏有效保障。二是产业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加工企业,毛皮的营销与国际市场也缺乏对接,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四是畜禽品种质量与畜牧业发达县市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工作计划如下:

篇(2)

   一、活动情况

   我乡紧密围绕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举行了现场咨询活动,我乡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咨询台,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满足广大群众对形势政策的需求,切实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到千家万户,尤其是各项惠农政策及民生工程。

   2、科普知识下村活动。在乡科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各部门开展了“送科技知识下乡”咨询服务活动,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农业、食用菌、动物养殖及疫病防治等新技术。整个活动从上午9点钟开始,到下午4点才结束,发放宣传资料五百余份,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二、活动特点

   1、多方配合、运作有序

   在乡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各参与单位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这次科普月活动呈现了上下联动、团结协作,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贴近实际,亲近群众。这次活动的策划,我们严格遵循“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决不做秀。在科普知识宣传中,我们在内容上尽量贴近公众,贴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春耕生产”、“种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写进宣传资料中的文字尽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都能读懂、读透。

   3、形式多样,群众满意。今年我们在继续开展咨询、送社科知识下乡等项目之外,还组织了乡村组干部进村入户,交心谈心活动。由两名大学生村官作为宣讲主力,分片分区的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达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落实市第十五届科普宣传月活动要求,我局迅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有关工作,扎实开展法律“六进”和法制宣传活动,确保了“科普宣传月”法制宣传教育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现将整个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活动的领导。

   局党组根据万委办14号“关于开展市第十五届科普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成立了科普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张兴堂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文学荣任副组长并明确了活动月的主题,落实了活动重点内容、步骤和工作职责、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激发村民朋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推动我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扎实开展宣传活动。

   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宣传契机,加大了对《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洗染业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四川省对外劳务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

   一是制作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及“生猪定点屠宰条例”两期专题电视讲座。

   二是在城区举行了商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出动1台宣传车,悬挂横幅标语6幅,商务局全体同志上街发放商务法律法规资料120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3200余人次正确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知法、守法经营,有效增进了广大市民对商务工作的了解,促进了商务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

   三是组织爱家、万客隆等超市、定点屠宰、洗染、典当、再生资源回收等近20家企业的管理人员集中学习了商务法律法规。

   四是由商务局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全市酒类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制度、溯源制度进行了检查,并将酒类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的宣传单发放给酒类经营者,宣传、倡导了质量为本,依法经营,促进了我市酒业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在各中心场镇结合“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工程进行惠民政策宣传。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在区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立足社区,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围,歌颂表扬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传播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使辖区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复兴路社区在科普教育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健全组织网络

   社区主任亲自抓,其他群干主动出点子提建议,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明确书记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张海丽为组长,社区群干为组员,有九人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领导小组。党员、中心户长为主体的退休人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教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是科普进社区为创建科普文明社区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学习制度,统一思想认识,社区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普领导小组一般人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资料台账。现已按上级来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五个目录列入台账,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宣传发动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组织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篇(3)

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掌握新信息、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路,以建设省文明乡镇,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在市局职社办、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继续整合全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完善社区教育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社区教育工作有载体、有内容、有师资、有管理、有保障;以社区教育为载体,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依托,以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镇文明程度为核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初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与农企站等部门的合作,开办劳动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班,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

2、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3、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镇宣传部门、镇综合文化站加强联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闲暇教育,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居民学校、镇校外辅导站阵地以及社区教育志愿者,做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

5、成立社区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为居民做好心理咨询、分析、跟踪、干预等服务。

6、协助相关部门对社会办学机构进行依法管理。

三、主要措施

1、夯实基础,整合资源,为居民提供社区教育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我中心资源,整合镇党校、人口学校、文化站资源,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和完善社区教育中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加强居民学校建设,使各居民学校成为居民健身中心、图书阅览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知识传授中心。加强和巩固社区教育基础建设,使社区教育为满足村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发挥社区教育中心主阵地功能,切实抓好各类培训班,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1)、积极协调党校、计生、土管、司法、建管、文化等部门办好各类培训班。居民学校企业办学面100%,居民学校办学全年不少于12次,企业职工培训率85%以上。下村(居)播放科普录像不少于25场次,灵活多样地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一校多能作用,积极营造“社会化学习,学习社会化”的良好环境,引导职工走“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一专多能的道路,努力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成才”的目标,争取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400人的任务。

(2)、办实办好计算机培训。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私企办公自动化势在必行。我们计划举行电脑培训,并根据行业特点分散培训,将电脑培训班办好办实。

(3)、进一步发挥示范基地的作用。继续精心打造徐柴千亩猕猴桃基地、黄建千亩有机蔬菜基地,以及增扩陈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480亩,以此来带动面上村(居)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生猪家禽农产品加工业是的主导产品,在巩固扩大猪场的基础上,增加六团村新办以广东温氏集团投资兴办100亩土鸡养殖基地,以基地加农户养殖的方式,以点推面,带民致富,预计年出栏肉鸡达50万羽。对这些农企进行指导,争取创建农科教示范基地。

3、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文化教育。我中心将积极配合文化站、党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等,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党员干部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老年教育。继续巩固和发展宁通社区老年健身舞蹈队骨干引领作用,使老年健身舞蹈在全镇各社区不断发展,队伍进一步壮大。

4、重视心理咨询进社区,构建和谐。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他对一系列生活事件的认知模式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心理咨询进社区对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一是有利于普及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经常性的集体讲座和个别指导等活动,可以使居民近距离或面对面地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二是有利于增强居民心理承受能力。居民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承受方方面面的生活压力却是相同的,这些压力可能造成居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主动开展心理疏导,提前预防和干预,可以帮助居民提高心理素质,缓解生活压力或负性心理情绪。三是有利于及时帮助居民从容应对生活事件。

篇(4)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提升全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安全感为最终目标,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创新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更加科学有效;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食品的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提高,食品安全消费环境明显改善;食品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制度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健全;

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有效整合,信息实现统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完备;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占全县农产品基地总面积的70%以上;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各类鲜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蔬菜合格率95%以上,水果、食用菌、茶叶合格率96%以上,畜禽产品合格率98%以上,水产品合格率96%以上;

县城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100%,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实施定点屠宰乡镇检验检疫率达100%,酒类批发市场备案率及随附单使用率达95%;

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审查通过率达到100%;

餐饮单位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定率达到95%以上,其中,具有100人以上接待能力的餐饮企业达到100%,学校食堂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90%以上,对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率达100%,对购进食品原料进行验收率达100%,对购进和使用食品原料建立台帐登记率达100%,餐具消毒合格率100%;

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持证率达到95%以上,其中集镇100%;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达到95%;

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100%;

食品生产经营规范,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面达100%,举报投诉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事故妥善处置率达100%;

公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对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知晓率达80%以上,公众对食品举报投诉渠道知晓率达80%以上;

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

三、工作措施

㈠强化乡镇及部门职责,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和目标考核中,健全组织机构。乡镇成立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村信息员协助监督管理员开展工作,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工作,建立创建档案。二是结合自身优势,创建具有乡镇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园区,全力打造亮点工程。三是规范信息员管理,加强考核培训,发挥他们在宣传教育、监督举报、案件协查、聚餐管理等方面应有的作用。四是强化农村自办宴席管理,对农村厨师进行摸底调查和登记备案。

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做好放心消费县创建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定期组织创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研究和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创建工作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实施意见,并抓好督办落实。二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和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展开调查,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指导各部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三是整合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定期向社会创建工作信息和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等发展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适时面向社会预警公告。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组织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开展培训。四是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从源头抓起,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各经营单位实行进货报审登记,建立购销台帐,履行告知义务。市场供应必须有准入检测证明,对无检测、检疫证明的农产品不得入市。禁止生产、经营国家明令停用、禁用、已淘汰的或者未经审定的农业投入品。二是加强产地源头管理,建立准出制度。上市的农产品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或网址、检测(检疫)合格证明等,同时,将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三是积极稳妥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查“三品”标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企业、农户的生产记录,针对农业投入品使用和产品质量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加强对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指导,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农业“三品”形象和公信力。

质监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一是严厉打击食品企业违法生产行为,结合年初工作计划,按照食品专项整治的部署,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依法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二是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与获证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告知书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承诺书。三是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后的监管。严格年审、复核换证标准,对不按规范生产或生产不合格食品的企业督促整改。四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督促小作坊改善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五是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备案制度,杜绝非法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六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

工商部门要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一是要突出业主自律。全面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要强化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强化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导食品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记录或批发记录义务,切实把好食品进货关。食品经营户同工商所签订食品质量承诺书的覆盖率要达到100%。要把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变成食品经营户的自觉行动。二是要突出监管查处。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对经营各种问题食品的违法行为要严处,对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要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起一条食品安全“高压线”,长期形成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创新市场巡查方式。要细化巡查措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巡查监管方案,采取集中巡查、重点巡查、分类巡查等科学、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巡查效能。要实行科学的巡查监管痕迹管理,建立、健全记载市场巡查事项和处理结果,并经巡查人员和食品经营者签字的市场巡查和日常监管档案。要充分利用全省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积极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食品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逐步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卫生部门要加强餐饮企业监管。一是组织开展取缔无证餐饮单位专项行动。结合“两年大变样”活动,对无证餐饮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对确实达不到餐饮服务许可标准的餐饮单位,责令自行停业。对仍擅自从事食品经营的餐饮单位,组织力量开展集中取缔行动。二是餐饮单位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C级以下餐饮单位监督、指导,重新对其按照餐饮服务许可条件进行审查,促其增加硬件投入和加强软件管理,自觉上档进位。三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和农村家庭集体聚餐得到有效监管,开展创建“餐饮消费放心食堂”活动,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和厨师健康体检管理制度。

经信部门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的专项整治,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加强检疫检验监管,对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生猪实施严格检查,加大对依法收缴并销毁病害生猪及其产品的执法力度;督促定点屠宰场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基本建立猪肉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严厉查处销售注水猪肉、病死(害)猪肉、腐败变质猪肉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巡查,对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业主,授予“放心肉店(案)”匾牌。二是抓好酒类流通的整治,加大对含酒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等酒类批发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酒类批发市场备案率及随附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对食品商店、食品添加剂市场以及专门从事食品仓储、运输和物流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落实酒类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和酒类溯源制度。

㈡深化信用体系建设

相关部门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每个环节确定5家进行试点。要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质量档案,加强对食品市场经营企业的帮助、指导,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检查力度,建立试点企业监管信息档案,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等级评定、奖惩、披露机制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标准。

㈢全面提升食品企业自律水平

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单位要强化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对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查找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各监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确定重点企业、重点抽检品种、重点食品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检工作,提高地产加工食品抽验合格率。并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切实增强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四、方法步骤

创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工作从2012年5月开始,按照一年一考核、两年实现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目标的要求,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㈠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2、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创建工作。

3、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㈡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

1、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摸清本地区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

2、在全面开展“放心消费县”创建活动的同时,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逐步推广,深入扎实地开展放心店、放心市场、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

3、加大食品市场的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各项安全整顿工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切实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

4、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

5、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宣传活动。

6、定期督查创建工作,通报创建情况,适时召开创建工作交流会议。

㈢检查考核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

1、依照《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评估标准》进行自查。各部门自查自评材料于2012年11月15日前上报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查漏补缺,总结创建工作经验。

3、接受县政府组织的年度检查考核。

㈣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1、针对2012年度考核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对照《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评估标准》,细化工作措施,整改落实到位。

2、在2012年创建工作基础上,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3、县政府对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两年总体评估。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取得成效,成立县创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副主任,同志为成员。

六、工作要求

㈠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逐级分解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明确,措施到位,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篇(5)

2020年以来,当雄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抓好各项本职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当雄县总户数10172户,总人数50474人,其中牧业总户数9919户,总人数49683人。截止第三季度各类牲畜存栏53.853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32.0156万头、绵羊15.7742万只、山羊5.6147万只、马4586匹;牲畜出栏3323(头/只),其中,牦牛2394头、绵羊798只、山羊131只;幼畜出生74818(头/只/匹);幼畜成活74257(头/只/匹),成活率99.25%;牲畜死亡8214(头/只/匹),死亡率1.73%;奶产量6789.20(吨);肉产量365.96(吨);山羊绒产量4.55(吨);皮张3761(张)。第二季度当雄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5元,增速为10.1%(国家统计局拉萨市调查队反馈数据)。

二、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截止2020年6月,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登记的各类农牧民专合作组织共有179家,注册资金共计19.65亿元,成员人数1806人,带动农户3473人,带动贫困1358人。2017年至2019年当雄县共计10家合作社被授予“拉萨市级示范社”称号,获得奖励资金为50万元。2019年10家合作社被评为“2018年度拉萨市两创百家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奖励资金为50万元;1家合作社获得绩效奖励资金10万元;6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自营产品销售实体店扶持资金14.8万元。2020年,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已申报8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申报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2020年度市级示范社”目前正在审核中。

2、改革步伐扎实迈进。截至目前,一是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各乡(镇)在2017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现处于报表填报阶段并于5月14日下发《当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当政发〔2020〕29号文件,为按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奠定基础。二是全面开展草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当曲卡镇当曲、曲登村已解决草场纠纷问题;宁中乡曲才与当曲卡镇曲登村因草场纠纷问题目前正在协调中。三是扎实推进郭庆村牧业改革试点工作。郭庆村通过牦牛入股、草场流转和借资保底形式加入到净土牧场,加快牦牛养殖业发展。截止目前,当雄县郭庆村全村共有牧户274户,其中无畜户和卖断户共计36户,牲畜已入股净土牧场的有158户,入股家庭劳动力共计339人(161人留守放牧,98人外出打工,4人受聘于净土公司,闲置劳动力76人),入股牲畜为1804头,尚未入股的有80户。已实现户均增收66182元,人均增收4135元。郭庆村共流转13万亩草场给净土牧场,每亩以2元标准,年底实现返利26万元。

3、安全监管扎实强化。 一是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由局检疫站牵头,组织相关部门、6乡2镇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45余人(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店、饮食摊点、食品生产厂家、小作坊130家(次),排点产品 400 余批次。在检查同时,对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督促经营者做好索证、索票的管理和规范进货台账。二是推进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推进当雄县“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由检疫站赴净土牧场和家庭牧场进行“三品一标”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引导我县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加强检疫电子出证监管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共289张,其中动物A证3证、产品A证204张、动物B证49张、产品B证33张。四是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检疫站联合羊八井公安一级民警设卡检查,严防严控,切实承担起内防外堵的职责,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对过往运载畜禽及产品车辆的监督检查及消毒工作。出动执法人员57人次,共检查过往车辆1289车次,检查动物 541847万头(只、匹):其中生猪0头、牛1235头、羊26349只、活鸡514263只;冻猪肉8823.4吨、猪副产品684.09吨、冻牛肉8892.03吨、鸡鸭肉378.51吨、鸡鸭副产品595.81吨、羊肉90.96吨,共计消毒运载车辆1289车台。

4、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全县春季已完成免疫注射牲畜481421头(只),其中牦牛291708头、黄牛8385头(含社会牲畜)、绵羊129365只、山羊51963只。二是包虫病犬类投药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当雄县已完成犬驱虫投药8轮,共计投4.0750万犬只,犬粪无害化处理共61125斤。三是开展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完善工作。当雄县兽医站储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98万,下发给乡(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60万。四是兽医站已兑现到第三季度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工资372.2430万元。

5、坚决落实涉农民生是工程项目、资金。一是不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在建及续建项目共计5个,项目总投2068.56万元。其中,当雄县牧繁农育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639.5万元(下达资金874.56万元);当雄县3个村级兽医室,投资75万元;当雄县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170万元;当雄县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500万元;当雄县2018年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449万元。截至目前,3个村级兽医室、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牧繁农育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二是积极落实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草补)。截止目前,已完成2020年度平衡户、超载户、存栏、出栏、全县基本情况,待上级验收通过后兑现2020年度草补资金。正在开展县级初验及信息录入工作。三是积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前,群众正在自主择机中。

6、扎实做好畜牧业防抗灾工作。一是截至目前,我县乡(镇)及易灾村(居)库存剩余691吨抗灾饲料;县级库存剩余572.52吨抗灾饲料。2020年我局计划分配给8个乡(镇)810吨饲料(先从库存572.52吨饲料里调拨,剩余的从2020年专项抗灾物资资金150万元资金购买饲料后补充)。二是我局科技人员积极开展15场余次的进乡村及学校送科普活动,并于9月1日起利用9天的时间踏遍了当雄各个乡(镇),据统计,本次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向学生和牧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余份,受益牧民群众400余人,学生7530余人。

二、扶贫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当雄县“十三五”期间2016年-2019年共精准扶贫产业项目30个,共计投资13.35亿元,开工率为100%。截至目前,在建项目5个,已完工项目25个,其中项目运营较好10个,运营一般7个、运营不佳的5个、未运营1个、入股项目2个。按照《当雄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县“十三五”已运营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分红1380.67万元,共计带动建档立卡群众13590人次,年人均增收700元;累计实现就业464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6人,建档立卡群众159人,平均月工资达3500元以上;2020年计划实施4个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4个,其中唐纳石膏项目已在格尔木藏青园投产运营。。

2、产业项目运营情况。截至目前,10个运营较好项目为:当雄县民营砂石场整合项目、当雄县时代建筑施工专业合作社商砼站建设项目、羊八井镇鲁登罗桑搅拌站、当雄县布珠农牧民服装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岗嘎卓姆民族服装缝纫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西藏当雄县宁中乡牧场特色产品专业合作社民族服装加工扩建项目、宁中乡糌粑加工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游然朵民族特色酒店建设项目、龙仁乡搅拌站、西藏国际地热大本营;7个运营一般项目为:净土牧场郭庆点、康玛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纳木措圣水厂房建设项目、高原蓝牦牛产业加工厂建设项目、甲多昂汪温泉开发项目、羊八井镇桑巴萨娱乐中心扩建项目、牦牛主题餐厅建设项目;5个运营不佳项目为:当雄县高原畜产品经销合作社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于6月13日已签订项目转型协议,现全部变更手续及移交工作已完成,于7月15日已运营)、乌玛塘乡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反馈意见中该项目12间门面房闲置,此问题已整改完毕)、天湖四季牧歌(此剧场正在打造升级中,营销工作也正在稳步宣推阶段,观看剧目游客较少)、恰玛利民洗衣店项目(多渠道宣传,吸引顾客)、行者黑帐篷拉多点(多渠道宣传,吸引游客);1个未运营项目为:当雄县羌塘牧人汽车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个入股项目为:蓝色天国资产收益型项目及羌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5个在建项目为:生物水开发项目、姆蓝雪山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7100模具设备提升改造项目、购置7100苏打水系列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廓琼岗日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3、收益分配情况。一是按照《当雄县产业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产业项目实施单位将分红资金存入县产业组临时账户,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根据全县实际情况统筹使用。根据目前我县产业资金拨付情况、各产业项目投入运行情况,2017年、2018年、2019年上缴分红1380.74万元。

2017年13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了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由于8个乡(镇)产业项目分布不均匀,同时为了鼓励积极申报项目的乡(镇),将上缴的分红资金430.49万元(其中包括2015年县级扶持的12家专业合作社的帮扶资金72万元)的8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剩余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并按照我县户均不低于3000元、人均不低于700元的原则,共计发放了分红资金430.49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3308人、间接带动边缘户3303人实现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民营企业项目1个,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64.8万元。其中7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395.36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12.96万元;预留10%作为扶贫基金共计50.78万元,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同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337户(6082人)、边缘户468户(2263人)兑现产业分红资金514.02万元(395.36万元为建档立卡户产业分红资金、112.96万元为产业项目所在乡镇分红资金)。

2019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短、平、快”产业项目11个、大型产业项目3个,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45.29万元,其中5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272.645万元;10%根据《拉萨市关于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拉脱贫指[2019]26号)文件要求,分配至已就业的贫困人口,共计54.529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09.0578万元;预留20%作为扶贫基金,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共计109.0578万元。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003户(4200人)、低收入群体267户(1180人)、就业1203户(1972人)兑现分红资金共计436.231万元。

三、牦牛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优质品系牦牛细管冻精生产、推广工作。当雄县牦牛冻精站从1月份开始加强种公牛饲养管理(进行补饲和驯化),为下一步冻精生产工作做准备。为了防止重大疾病的发生,保证细管冻精质量安全,对45头种牦牛进行春季免疫注射,免疫率达到了100%。5月开始生产牦牛细管冻精,生产优良品系牦牛(四个品系:斯布、嘉黎娘亚、帕里、当雄)优良细管冻精共4818支。8月在我站龙仁乡夏季牧场选择了20头体格高大、膘情良好、无生殖疾患的应繁母牦牛,经过药物诱导和同期处理,使牦牛集中时间,将后的20头牦牛分成AB两组(A组和B组平均各10头牦牛),A组使用传统的直肠把握法输精,B组使用先进的可视化输精枪进行输精,通过使用不同的输精方式对牦牛受胎率和产犊率的影响,对比选择出最佳的输精方法,进一步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技术。

2、扎实做好牦牛育肥工作。2020年我县牦牛短期育肥任务是6700头,分别由净土牧场、19个家庭牧场和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和高原蓝完成(其中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5户898人)。截止8月底已完成育肥出栏1436头(分别是净土牧场1015头、19个家庭牧场242头、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完成179头),惠及群众981户3100余人,实现总收入1306.1万元,实现户均收入6780元,实现人均收入1350元。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局各类工作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乡村振兴工作。一是部分领导侧重于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有所忽视,部分工作人员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配合方面有所欠缺。二是基层乡村振兴专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于乡村振兴不了解。三是乡村振兴工作所需的人才匮乏。2、产业项目。一是大型产业项目因周期长,见效慢,二是因当地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受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胜任更多的岗位。三是受疫情影响文化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前置手续办理中耗费时间长,加之我县海拔高工期短存在当年无法完成。二是前置手续完成的项目,资金落实慢,存在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工程质量。三是项目实施完成后交接给当地乡镇村组,存在后续管理不到位现象。四是个别项目原材料及设备无法在区内完成采购,加之生产工艺复杂,种类较多,数量较少等客观原因致使采购进度较慢,影响了建设工期。4、动物检疫工作。我县检疫站担负着北大门及羊八井镇检疫点的农畜产品检疫工作。因在检疫点没有齐全的检疫设备、检疫执法车、业务用房等硬件设施,为检疫工作带了不少困难,同时目前县检疫站没有编制,望上级领导部门予以帮助解决。5、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各乡(镇)兽防所专技人员分配比例严重失衡。例如:纳木湖乡牲畜较多,防疫工作任务重,而纳木湖乡兽防所目前只有2名工作人员。二是针对专技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太少、经验不足、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治疗当中。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水平不够,面对突发牲畜疫病均处置不到位。四是县兽医站人员编制缺少。6、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牧民合作组织的运作规范化程度低。全县的绝大多数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经济利益不明显,多属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二是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出资额度小,出现量高质低、实力偏弱,甚至部分合作社成为徒有虚名的“空壳合作社”。三是农牧民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多数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制度不落实,内部控制机直薄弱,“内部控权”问题严重,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

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乡村振兴。一是持续推进当雄县“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制定“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方案并下发至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定稿。已完成桑巴萨居委会、郭庆村、巴嘎村3个示范村(居)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正在讨论研究阶段,计划充分结合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内容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二是尽快完成《当雄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实施方案(2018-2022)》(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评审工作。目前,当雄县委农办正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对接,计划9月底完成《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工作。2、产业项目。一是已起草《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资产运营和收益分配长效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草案)》,经当雄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2020年第4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与各项目单位从“十四五”开始签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目标责任书。二是计划当雄县2020年涉农统筹整合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项目建设。一是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文化旅游纪念品手工编制建设项目,总投资440万元;目前基建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开展产品研发及生产及技能培训。计划9月份全部完工。二是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施工进场,计划2021年6月份全部完工。三是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数字牧区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1383.13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目前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待评审。四是当雄县防抗灾物资储备库4个(地点:当雄县纳木湖乡达布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当雄县纳木湖乡纳木措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乌玛塘乡巴嘎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格达乡羊易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涉及资金:691.18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五是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项目4个(乌玛塘乡郝如村、纳木湖乡恰嘎村、羊八井镇桑巴萨村、格达乡羊易村),涉及资金:16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六是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项目3个(当雄县县级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羊八井镇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涉及资金8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4、畜产品的抗灾保供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把关及屠宰场的监管工作;二是开展九种疫病监测采样及小反刍兽疫苗注射、秋防疫苗注射工作。三是积极落实第四批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并录入群众实际购买机具的信息,及时兑现购机补贴资金;加快招投标购买抗灾饲草料进度,发放到易灾乡镇及村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及选聘工作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四是建设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抓紧抓实2020年牦牛育肥出栏工作,实现牧民增收,加大牲畜出栏力度,为应对疫情保证市场牛肉的有效供给,净土公司今年囤1000头牦牛、125吨牦牛肉。争取牲畜出栏量增加至牦牛5500头、羊9650只,按时兑现出栏补贴资金267.48万元(区级补贴资金60%指标文件已下发)待市级补贴资金40%指标下达后立即执行。5、农牧民增收工作。一是抓好示范村和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样板点的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工作。二是抓好畜产品流通、打造畜产品品牌工作,促进畜产品销售实现农牧民增收。三是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营造农牧民增收氛围。重点宣传“三农”政策和我县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典型,为农牧民增收营造良好氛围。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34-01

巧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从土地资源看,全县总土地面积3245平方公里,486.75万亩,其中:耕地81.7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6.6%;林地111.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3.4%;荒草地、难利用地和其它用地293.5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 60%。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

从粮经作物的播种看,在粮食作物中玉米23.5万亩;水稻4万亩;薯类27.5万亩;小麦6.5万亩;其他杂粮13万亩。经济作物:甘蔗2.25万亩;烤烟2 .65万亩,花生0.5万亩;蔬菜17.6万亩。粮经作物结构为76.4:23.6。由此可以看出,在粮食作物中有相当面积的低产粮作急需调整,而经济作物的比重应予增大。

从农业产业结构看,在2013年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29.87亿元中,种植业13.32亿元,牧业总产值16.5亿元,渔业总产值0.0458亿元,结构比为44.59:55.24:0.17。

从全县的土地资源,作物种植和产业收入结合分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巧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因历史的客观因素,导致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典型的立体气候难以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产业。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农民的生产条件相当差,农业结构较为单一,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无灾不成年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交通与信息的闭塞和劳动者素质低的原因,形成农民的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十分淡薄。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增产,农民和财政增收,县委、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水利,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使“粮猪型”的农业结构向粮、糖、烟、桑、畜、果,蔬菜等多元结构转化,逐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走上了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基本上形成了群体产业体系的雏形。但是巧家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依然非常严峻。

一是产业规模大小。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除烟、糖、桑,矿外,其余产业基本上不成规模,烤烟由于受双控的影响,目前只能在控制的面积内发展。蔗糖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但不够大,再加上受市场的影响效益不景气。桑蚕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模,是桑区群众增收的一个好产业,但是桑产业在全县财政税收中所占比例很小。虽然规模小,但潜力很大,前景广阔。除此之外,畜、林、菜、药等几大产业,客观地讲,近年来没有一些实实在在的过硬的措施,有些产业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其规模、质量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畜、林、菜几大产业基本上属于群众自发型产业,政府在其中没有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二是科技水平低,提高科技含量是农业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科学技术的更新周期短,许多涉及农业的新技术在外面已经推广了,在巧家还在建试点,搞示范的阶段。巧家没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和研究成果,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走。

三是龙头带动乏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很难真正成为产业。在“市场―公司―基地―农户”这个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公司是联系第一车间农户和基地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产业发展涉及的每家每户这个个体来讲,他们不可能认真研究整个产品的大市场。因此,龙头企业的市场意识和整个市场的把握。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比较脆弱,服务体系不完善,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调和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经过大量艰苦基础工作,进行实地勘测,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使优势产业布局科学化,合理化,使基础资源在产业结构中得到合理配置。一是对海拔1200米以下光热充足的江边河谷区域适当控制粮食面积,加大热区产业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反季蔬菜,热区水果、蚕桑,蔗糖和渔业;二是海拔1200―1800米的二半山区,在保证粮食总量供给的情况下,以烤烟生产,猪禽养殖,蚕桑和经济林果;三是海拔1800―2400米的高二半山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山羊、黄牛为主的畜牧业,积极发展核桃、板粟;四是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重点发展加工型专用马铃薯和以云南半细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办好一批高起点、高规格的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2.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做好各优势产业地区的科技队伍技术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手段,广泛开展在农村较为适用的《农民文摘》、《农村百事通》、《农村科技》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读书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产业调整增加科技含量,也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要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升产业水平,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求效益。

3.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引进竞争机制,强化市场观念。

要以产业为基础加强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产业市场化。做到一手抓产地市场建设,一手抓销地市场建设,以产业促市场,以市场导产业。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繁荣农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树立商品观念,使之自学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4. 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组合,搞活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制定积极的投资政策。争取大量社会资金进入产业开发,鼓励个体户,科技人员,企业等参与产业开发;二是积极发挥土地经营权作用,搞活土地使用流通,采用转让、出租、承包,股份制等形式使土地向资本型、科技型集中,向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管理,节约化经营转变;三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技培训,提高素质,引导外出劳动的合理流动,创造较好劳动力价值;四是建立产业发展奖励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资金对产业开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农户进行奖励。

5. 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

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新世纪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但要讲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走生态农业之路,使农业产业化调整与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形成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1] 巧家县农业局2013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上一篇: 声声慢教案 下一篇: 教师读书与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