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02:02: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智能化系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智能化系统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形成多个子系统,由于系统的功能、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不同,各个系统实现的具体技术有所不同,这也带来了建筑智能化系统整体构建的复杂性和系统集成的难度。
1 建筑智能化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1.1 众多的子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的主要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话系统、卫星和有线电视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系统集成、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喷淋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信息、多媒体会议系统、排队叫号系统。
1.2 各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实现技术及带来的问题
由于各子系统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技术,由此带来了工程实施和系统管理的问题:各系统彼此独立,布线的时候采用不同线缆;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组交换,布放的是5类或者以上的双绞线,这些系统各自形成了独立的一个信息和控制网;各系统采用的不同的技术,特别是在信息的通信协议上不同,造成系统之间的互通存在问题,例如语音通话系统发明和应用较早,采用电路交换技术,布放的是大对数电缆;各系统的独立构建,加大了工程实施中设计和施工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1.3 各子系统的集成和整体构建
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动,减少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整体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子系统的互联问题,其实现是通过通信互联设备和应用软件实现;而整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但就目前的应用和发展来看,完全重新构建各个子系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来实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提供了途径。如果各系统的设备都能处理IP协议和具备以太网接口,然后再接入到计算机局域网中,计算机网络也变成这些系统实现的信息通道。这一变化也就形成了IP技术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概念,建筑智能化系统全IP化的发展趋势。
2 IP融合下建筑智能化系统整体构建实现
IP融合使得整体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了可能,尽管这种构建仍然要保留各个系统的功能特色和各自特有的技术,但在信息传递部分却可以都采用计算机局域网,各系统不再构建主干信息传递部分。
2.1 承载全系统信息传递的IP网络平台
原有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主要为了满足计算机终端的内网和外网的通信需求,IP融合下的局域网的构建,不仅如此,而是面向全部的智能化系统,包括语音通信、有线电视、安防、消防等各个系统;也就是说,计算机局域网将面向所有的系统终端,所有系统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和IP协议接入到局域网中,计算机网络俨然成为了整个建筑的信息传递通道。这对网络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高稳定、高可靠、易管理的IP网络平台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构建的重点,也是各系统实现的基础。目前,为应对IP融合的大趋势,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2 IP电话和统一通信平台
有了这样的网络平台后,语音电话的实现已经不再通过布放电信的线缆到桌面的方式,更多的采用IP电话或者是统一通信的平台来实现。电话线路采用4对双绞线,电话终端能处理IP协议和以太网接口,通过局域网和语音电话交换设备通信。
2.3 网络电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融合主要就是三网融合,即计算机网络、语音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因此电视网络的实现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对于智能大厦、办公大楼、酒店而言,可以不布放同轴电缆,而是由综合布线线缆,电视终端也有了以太网接口和具备处理IP协议的模块,可以接入到IP网络中,利用计算机局域网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网络电视。
2.4 全数字化网络监控
模拟监控技术已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清数字监控技术。高清数字监控带来了好的监控图像,但随着而来的却是大量信息的传递和存储问题。要完成这些信息的传递必须要构建通信系统,由于监控图像的信息量大,目前很多监控系统的局域网都是独立存在,而高性能的IP网络平台能应对这一问题,所以对于全数字化的网络监控而言,高性能IP网络平台的构建是其实现的基础。
2.5 以IP网络为主干的控制网络
对于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外的安防系统,这些系统的构建在信息传递的主干层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递,而在控制层,传感器、执行器等与控制器的连接仍然采用总线技术等其他技术。比如,楼宇对讲系统,现在新的建设基本上都基于IP网络,各个管理机、入口设备、室内分机全部基于具备IP协议,采用以太网接口接入到局域网中,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而其他室内传感器则通过总线技术与室内分机进行通信,各个楼宇对讲的厂家目前主推IP对讲设备。
2.6 其他系统的构建
其他系统包括会议系统、信息系统、广播系统等,目前的构建均采用上述模式的构建,主要的设备均具备处理IP协议模块和以太网接口,而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功能实现部分采用总线等其他技术,比如广播系统,现在主要构建的是IP广播。
以太网技术和TCP/IP协议的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形成了IP融合的趋势,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构建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各子系统构建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降低了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的难度,减小了系统管理的复杂程度。当然这一发展,也对IP网络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2]熊飞.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电气,2014(5):99-101.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智能化的含义
建筑智能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建筑智能化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健康、舒适又安全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楼宇综合症”的发生。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国内还有一个俗称,即所谓的“弱电”系统,它是以从建筑设计中有别于传统的电气设计和照明设计而引申出来的。传统的电气设计和照明设计称为“强电”设计,而把属于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内容称为“弱电”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个建筑智能化要把所有系统都包罗进去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总投资、管理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应侧重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注重智能化系统集成,强调综合性、统一性和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智能化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得以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思路
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方对于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的要求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项目的参与者也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打算,这一情况无论是对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还是施工都会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例如,业主单位可能因自身专业水平不足而忽略掉设计方案中的优秀内容,或是因自身的某种特殊功能需要而否定一些合理化涉及;设计单位有时会因为过分追求设计的完美度而忽略造价、可行性方面的内容,对于设计指标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利于项目经济性的保障;施工单位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时不会选择那些虽功能强劲但租金高昂的设备,进而对施工进度与质量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整体水平,就必须统一项目参与各方的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应遵循以下原则:设计方案的确定应根据业主单位的功能需求、承受能力、项目规模、客观的环境因素等内容进行,使最终结果尽可能满足三方面的差异性需求。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综合布线系统,因此需要将建筑整体设计与管线规划结合到一起进行考虑,使施工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各自的责任范围,以便在出现问题时不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设计方案还应兼顾灵活性内容,以便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方便的补充与变更。
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
系统检测:是指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完毕,经过规定的试运行时间后,竣工验收前所进行的对系统功能、性能及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的全面检验和测试,评价结果将作为竣工验收和智能化系统等级评估的依据。但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如建筑专业在做设计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太阳光的利用与人工照明的关系以及热辐射的作用等等。不能只考虑建筑外形,连结构的合理性都不考虑,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外形上,就不可能做成智能建筑。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里所说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也就是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被称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综合管理的系统。
虽然,从现实来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办公楼、宾馆、体育场馆等各类的公共建筑当中,可是,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住宅(小区)的建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在公共建筑里不同的是,应依据住宅(小区)自身的特点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技术结合起来,发挥该系统的作用。除小区内的公共部分与其他公共建筑里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一样,在住宅内部,家庭控制器是智能化系统的一个主要产品。它可以实现对住宅内表计(水表、电表、燃气表、直饮水表、热水、供热等计量仪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和远传,还包括了对常用家用电器的控制等功能。
四、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
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6.1.2所阐述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我们把它总结归纳一下,即:
1、实现自动监视与自动调节以适应室内环境的变化;各类机电设备的启、停和运行进行连锁操作,以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各类机电设备的故障自动监测,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及时维修;实现优化控制以实现节能降耗;实现过程控制自动化以节约设备管理人员。
2、系统检测的条件应具备:(1)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试运行;(2)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对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说,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有明确的规定。就是,系统的检测在系统试运行连续投运时间不少于1个月后进行,并且应依据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进行。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和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或复核。
4、系统检测的流程
(1)一般由工程建设单位,也可由工程承包方或使用单位向检测机构申请办理系统检测委托手续。
(2)检测单位在熟悉委托方所提供的各项工程资料,对工程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已明确知道委托方的需求后,应及时的制定检测方案。
(3)检测单位按照已制定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工作。现场应详细、准确的填写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字迹清晰、没有笔误,以便现场检测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4)在现场检测和相关的实验和检验完成后,应按照相关的委托手续中双方约定的时效内及时的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除有检测人员、复核人员和签发人员的签名外,还应有检测机构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机构公章。检测报告应有明确的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检测结论。凡不合格项均应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现今,我国在智能建筑方面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行业法规还尚不规范、健全,譬如说现在改版后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已经改为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了,但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至今还尚未改版,依旧按照各系统进行分类。这就造成现在的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市场不够规范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必须从行政上和技术上对智能建筑的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加强对系统集成商的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规模和人才构成,考核其从业技术水平。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则应将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纳入质量监督体系,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运行管理阶段均应实施监督。工程完成后还应按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检测和验收。
由于我国智能建筑建筑标准制定较晚,与国外智能建筑想必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许多智能建筑大多只是建立了一些有智能特性的分系统, 通过一间监控中心来显示和操作分系统;缺乏统一完整的系统操作平台,各弱电子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信息数据交换。有些建设单位过于看重设备智能特性,采购了高性能弱电硬件设备,但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导致建设投资浪费。所以当前如何对建筑智能化进行系统集成成为弱电工程师当务之急。
1、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业主原因
由于建设单位缺少弱电系统集成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主管领导对设备自动化、建筑技术和系统集成等方面一知半解,对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定位出现落差,在项目决策时贪大求全,但在建设项目实施时往往有心无力, 造成半截子工程, 导致系统智能化半途而废。
1)许多建设单位对对各弱电子系统“是否要集成”、“怎么集成”都无从做起。有些业主单纯认为单个弱电系统就能够完成相应的功能,对子系统二次集成开发多此一举。在建设过程中分散投资、分散建设,缺少集成功能需求分析、缺少集成管理平台导致系统集成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建设单位、安装施工方、设备供货商、设计单位、弱电系统集成商的实施界面无法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导致在日后施工过程中各单位之间沟通协调存在很多困难,甚至引发工程索赔事件的发生。
1、2设计原因
当前建设项目弱电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结构、机电安装设计。
1)设计单位在弱电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还没有进行选型及订购,在同一时间没有考虑智能系统的集成设计,事后也是靠以前的工作经验进行施工图纸设计,造成预埋管线遗漏、电缆通道口径较小等现象出现。
2)设备供应商对图纸的设计能力及对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的认识较差,由于供应商只和总包单位存在合同关系,导致与土建、机电专业设计的沟通配合缺乏默契,图纸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有些甚至出现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现象。
1、3施工原因
由于弱电工程都是外包出去,总包施工单位对弱电设备了解较少,弱电分包单位安装过程中与土建、机电安装沟通配合不够,各自的施工界面交叉太多,总包单位如果管理能力一般很难对其施工统筹协调安排, 造成责任不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2、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核心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核心在于对建筑的系统、结构、功能和管理四方面的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在基础平台上集成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图形技术、通讯技术等4C技术系统。
系统集成的主要特征:
建立了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监控管理平台。
系统能够共享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具有简易和方便的操作界面,
且众多用户的不同作业要求都能够在管理平台上操作。
提供一整套能够对数据采集及处理的系统软件, 并将这些整理完的数据
在集成的网络系统上。
集成的系统应该具有向上的开放性能和向下的兼容能力。
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内容
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通信与网络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内又包含数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就是将这些系统及其不同的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系统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当前,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根据集成内容的分布、管理的需要、集成方式、系统集成的目, 一般采取BAS及LonWorks两种集成模式。
3、1楼宇自控系统( BAS)集成方式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以BAD为操作平台实现对楼宇自控子系统、物业管理子系统、公告信息子系统、设备维护子系统、综合保安管理子系统、综合布线子系统等各子系统利用串行通道进行连接。
BAS系统集成方式实现了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分析和设备自动化控制。但是由于各子系统都是独立、相对封闭系统, 缺少对外扩展的能力。改进型 BAS提供了DDE交换功能和 API接口函数, 除非进行专门的编程,否则接口兼容性差导致均不支持网络操作系统,。BAS个子系统在网络系统内进行数据交换较为困难,当与上级集成系统交换数据时会产生瓶颈效应,无法有效传导数据。
图1;BAS系统集成方式
3、2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LonWorks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了网络的概念,实现分布式的网络控制。该技术能够解决控制系统在设计、安装、扩展及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并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及扩展。LonWorks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LonWorks的设计和实施:
(1)建立控制模型, 确定监控点的数目和类型、监控对象与其他设备的通信方式。
(2)选择通信类型, 即确定采用何种通信媒体,如根据需要采用双绞线自由拓扑结构、信道电源线、供电线、无线等。
(3)选择控制节点,主要考虑选择何种节点以适合应用要求。
(4)网络结构设计, 确定每个控制节点的位置、 网络中使用节点的数量及路由器、网桥和重发器的数量,同时确定网络的构型包含的域、子网和组及节点所在的域和组等。
(5)布线、安装和调试。采用综合布线方法,在确定设备位置和布线要求后制定布线计划和细节即可实施布线、安装;调试包括节点程序的调试、设备功能调试和网络联调, 采用开发系统及网络安装工具进行调试。
图2:LonWorks网络控制技术控制系统
LonWorks网络控制技术采用的综合布线法是系统集成广泛使用的方法,体现在系统结构的实现上。目前, 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求单独布线、卫星天线和有限电视外,其余子系统均可采用此方法,系统互换性好、冗余备用率低,降低成本。
5、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集成化是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智能建筑建成后评价定级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 集成技术也将会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只有在正确全面的集成功能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投资、科学地选择系统集成方案和集成技术,将系统集成落实在智能建筑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各个阶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M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23?0107?04
Research on design management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TAN Zheng, HE Ha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and design management basic theory are described to explain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in detail. The availabl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to extract the theory in the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s analyzed to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availabl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is studied, and the suggestions to manage the construction unit are proposed. The solutions of design units and design scheme selection, design cost payment, design cost, quality and schedule control are proposed. The prac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a specific case.
Keywords: design managem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project intelligence
0 引 言
设计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项目工程的质量、造价和进度都具有重大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对建筑智能化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使设计方案更理想,避免和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可以使建筑材料选型优化。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解决的问题包括设计单位的选定、设计方案的选择、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设计图纸的审查和审批,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的控制[1]。
建筑智能化专业与建筑、结构、强电等其他专业相比,还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发展迅速,在建筑项目整体投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建设方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缺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经验,只注重了其他专业的监督管理,到施工阶段才发现问题紧急补救[2]。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大多数还处于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摸索阶段的建设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纵向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方案选择是设计前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方案可以是来自不同的设计单位,也可以是同一家设计单位的不同设计师。通过恰当的选择方式得到最适合的方案,从而避免盲目选择。方案选择与设计单位选择的评价队伍是一致的,评价指标却有所区别。基于模糊综合评价需要六个步骤完成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可以用如上的评价指标,也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制定其他的评价指标。
[U={u1,u2,…,um}]
(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用字母[V]表示。
[V={v1,v2,…,vm},]式中第[i]个评价结果由各项代表,总的评价结果数为[n。]
(3) 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集合[V]的隶属程度:
[R=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
(4) 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最终的评价结果会因为权重产生较大的影响[3]。
(5) 模糊评价,利用合适的模糊关系矩阵与合成算子得到各被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
[B=A・R=(a1,a2,…,am)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b1,b2,…,bn)]
(6) 将综合评价结果[B]转换为综合分值,根据数值大小进行排序,进一步挑选出最优者。
2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横向管理
2.1 建筑智能化设计造价管理
2.1.1 设计造价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从立项到施工完成整个阶段,影响造价的因素很多[4]。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几个阶段非常重要甚至起主导作用,目前设计阶段造价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计单位自身的问题;另一种是建设方的问题。
(1) 来自设计单位的问题
① 智能化设计团队的内部分工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完善,不能适应全过程投资评估与控制的实际需要。
② 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项目负责人只重视设计速度、技术和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关注,不注意设计中的造价控制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2) 来自建设方的问题
建设方对设计环节不够重视,在使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未用科学的评价体系,针对设计方案没有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在材料及设备、结构形式选择方面,系统容易忽略经济及方便施工的因素,导致不必要投资的增加。
2.1.2 设计造价控制方法
下面是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各种方法。
(1) 方案比选
通过方案竞赛,专家评审产生优化方案,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要求强调“物美价廉”,物美即方案的实用性耐久性强,价廉即造价低,整体性价比高。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比选,既可以使得投资选择能够被更有效的估算,又可以帮助整个建筑物进行有效的管理。
(2) 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限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子系统中,通过层层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动态控制与管理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的投资估算[5]。限额设计作为一种较新的设计理念,它要求在初步设计时概算不超过估算,施工图设计时施工图预算不超过概算,施工图预算控制各系统的设计。
(3) 建立智能化设备材料选型库
目前市场充斥的建筑智能化产品名目繁多、鱼龙混杂,新兴产品和新兴厂家层出不穷。建设方想在短时间内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是不可能的,如果建设方是长期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那么投入少量资金建设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智能化设备材料选型库是非常可行并且是一劳永逸的[6]。
在建筑智能化设备选型库成立后,建设方应要求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选用库中的设备材料,根据项目的不同选择档次可以分为中高低档等,也可以根据价格划分。这样既保障了设计成果中智能化设备材料的选择和造价问题,又为施工过程中智能化设备材料的选购和安装做足了准备。
2.2 建筑智能化设计进度管理
建设方对设计进度管理的方法,通过调研研究,总结如下。
(1) 确定设计周期时间
确定设计进度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模糊随机、神经网络、关键线路法、灰色建模等。根据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特点,选用计划评审技术对进度进行管理。应用PERT进行进度计划,使用活动持续时间三个值(最乐观值、最可能值和最悲观值)的加权平均,用概率方法估计估算值[7]。
(2) 根据合理的设计周期目标确定进度计划
建筑智能化的最后阶段即施工图设计工作,必须合理地确定施工图设计交付时间目标,以确保工程设计进度总目标的实现。为了进行有效的设计进度控制,还可以绘制甘特图,把设计工作成果分阶段化表示,使得控制结果更明确。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介绍
某商业会馆中心的设计方案是参与建设方设计管理的一个工作项目,主要负责其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从项目的开始,到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其中穿插着多次修改,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控制与管理的过程。
设计单位:某国家级设计单位(建筑智能化设计资质为甲级);方案完成时间:2013年1月中旬;设计周期:100个工作日;商场及酒店的综合体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为13万米2。其中商场9.6万米2,酒店2.4万米2,地下停车场1万米2。项目智能化系统设计由方案阶段到施工设计完成,历时三个多月,设计过程中运用部分设计管理方法,具体见下文。
3.2 设计方案选择
把评价此项目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因素定为六项。经与各个专家讨论,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级[a=](0.1,0.32,0.2,0.19,0.11,0.08),评价等级为(很好,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即(1.0,0.8,0.6,0.4,0.2)。通过与十位专家开会评审,得出四个方案,其中方案一和方案四的评价表如表1,表2所示。
根据评价表可以看出方案四为最优方案,随后邀请智能化行业专家与方案四的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征求总工程师的意见,对方案的细节提出了修改建议。
3.3 项目智能化设计质量管理
施工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尤其重要的环节。智能化系统施工设计文件的把关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这次项目中,针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解决办法,对设计文件审查工作进行了审核要点的梳理,既保证了质量也节约了时间。通过与几十位行业内专家的研究,采用穷举法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逐一列出,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一一对照检查,如有问题则填写修改意见表并归档管理。在此次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对设计质量管理严格并且到位,通过工作数据显示,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率下降了15%以上。
3.4 项目智能化设计造价管理
此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包含六个子系统,依据设计造价限额设计控制方法,要将目标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7%,得到各子系统项的常规比重及初步设计预算成本,如表3所示。
表3 子系统项的常规比重及初步设计预算成本 天
[项目子系统工程 \&常规比重 /%\&预算成本 /(万元)\&综合布线系统\&17\&558\&有线电视分配系统\&10\&31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4\&496\&门禁管理系统\&12\&310\&楼宇设备监控系统\&11\&372\&合计\&1\&3 100\&]
根据限额设计要求,目标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7%,即:
节约成本=3 100×7%=217(万元)
目标成本=3 100-217=2 883(万元)
根据常规比重,得到每一个子系统的目标成本,由预算成本去掉目标成本,可以得到该子系统成本的降低额度,从而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该项目中成本降低潜力最大的是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降低成本额度为92.38万元,其次是综合布线系统和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3.5 项目智能化设计进度控制
在项目初期,通过了解市场、物业管理、设计人员等部门提出的要求和原则,基于所述的PERT方法确定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周期。如表4所示。
表4 项目设计进度计划
[工序\&设计阶段\&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悲观时间\&期望工期\&1\&准备阶段\&9\&14\&20\&14\&2\&初步设计\&10\&18\&21\&17\&3\&施工设计\&50\&65\&70\&63\&]
由此计算出各设计阶段的期望工期和方差:
[t准备阶段=(9+4×14+20)6=14天σ2准备阶段=3.4t初步设计=(10+4×18+21)6=17天σ2初步设计=3.36t施工设计=(50+4×65+70)6=63天σ2施工设计=11.1]
整个设计周期为:
[T=14+17+63=94天]
方差:
[σ2=3.4+3.36+11.1=17.86]
标准差:
[σ=4.3]
由此得出项目期望设计周期为94天,经过与设计方的沟通,最后将设计周期定为100天,在100天完成的概率为91.5%。从设计合同签订完毕到设计成果交付,如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发生变化,需提前递交书面报告。对于设计单位针对建设方实际需求所提的设计问题,要求本部门人员限期答复。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此次工程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任务按时保质的完成。
4 结 论
本文以建设方为主体,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和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从概念、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对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对理论进行提炼,并对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剖析,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对现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建设方管理的建议,就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费用的支付以及设计造价、质量和进度控制提出了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践分析。
然而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建筑工程规模过大,此时建设方为了完成进度,通常将设计任务同时委托给多家设计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是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艺琼.浅谈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管理[J].大观周刊,2011(31):61.
[2] 赵柏树.建设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上海建设科技,2011(6):68?70.
[3] 阎瑞雪.从设计阶段看工程造价控制的可操作性[J].四川建材,2006(5):105?106.
[4] 李坚化.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2):128?129.
[5] 董永贤.谈医院建筑的设计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11):63?67.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建筑与智能化
简单地说建筑的智能化就是以建筑为基础,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再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达到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目地。具有较高的安全、舒适、灵活等特点,更能体现建筑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运用多种手段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与管理这四个方面进行优化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居住环境。
二、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的信息传输神经,它主要是对建筑内部的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设备布线制作的。整个布线系统要满足于整个建筑内的各种机型传输信号的要求。此外,综合布线系统还配置以下设备,即配线架、布线子系统、传输媒质和通信引出端等。
就单独一幢小型建筑来说在附近没有其他建筑物的前提下只采用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即可。单幢大型建筑物由于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大,由于信息点分布地较为分散,不易确定一般采取单栋小型建筑的方式来完成。单个建筑群配线架一般是应用在智能化小区中的使得各幢建筑之间分别能装设建筑物配线架和敷设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线路,同时连接建筑群配线架。多个建筑群配线架方案是在当智能化小区的工程建设范围较小时,参照平面布置图把该小区的房屋建筑划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区域,形成多个综合布线系统的管辖区域,为每个管辖区域内处于中心位置的某幢智能化建筑中安装建筑群配线架,其通信线路直接连接公用通信网。
三、弱电智能化安装的内容
1、网络通信
网络通信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安装的重要内容,网络通信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载体进行的资源共享的通信行为,,作为网络是用物理线路将孤立的主机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线路,然而网络通信就是通过线路进行传达的。
网络通信的目的就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达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弱电智能化安装中也应用的比较广泛,人们对网络通信要求的比较高,在网络通信中,信息的一般内容就是包括图像,数据和声音这三种的信息,网络通信系统中包括:信息的源头、传达的设备、通信道路、接收的设备和转换,根据建筑弱电智能化的安装的过程中运用到网络通信,方便人们的生活,更能够直接的获取到信息内容。
2、综合布线
建筑弱电智能化安装中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单一的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内部之间的传达,不仅能够使得建筑内部之间的语音,图像和网通通信的设备,等等系统相互连接起来,而且还能使建筑内部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连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的单一性不能满足现当代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弱电智能化安装的档次不同,在进行综合布线的同时,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再加上我国对建筑智能化生产的产品得不到使用,只能依赖国外的技术。
要在建筑智能化安装中针对综合布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的同时要遵循着合理设计的原则,还要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规范化的布置,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图纸的设计,根据图纸的要求来对综合布线系统的部署,再根据安装的实际情况和图纸的对比,以达到更良好的质量,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布线的系统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程控交换
程控交换是一项综合性质的通讯设备,在建筑中运用的非常普遍,程控交换的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并且进行交换的工作方式,它具有电话自动交换的功能,在进行通话联络的时候,通过拨号来进行自动的接听,在接听的同时,被叫的一方以广播的功率播放出来,有着广播机的特点,也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准确性的把握。
在对程控交换系统进行安装的时候,主机在机房中有着重要的要求,温度和湿度要适宜,机房中应该有抗干扰和抗磁场干扰的措施,在进行试用的时候要根据一步步的步骤来操作,切勿跳过操作步骤,程控技术的运用在建筑中是非常广泛的,并且程控交换系统也在建筑中也十分的重要。
4、无线监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和计算机的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无线监控系统在人们生活中普遍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快捷的信息,在建筑智能化安装中这一系统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安全,而且还能够达到智能化的标准。
无线监控系统就是对室内环境信息的采集,根据智能化的安装,在通过自动的远程无线报警的功能,在智能化中的工业,居民和军事等等地点运用的非常广泛。
5、光纤工程
现如今,社会不断的发展,在智能化安装过程中光纤工程系统的安装也非常重要,根据光纤的结构分为普通的光纤和光纤带光缆,在当代,运用的比较多的是光纤带光缆,因为在使用普通光缆铺设的时候不仅会给管道造成堵塞,而且在铺设的同时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使用光纤带光缆更能发挥出作用。
光纤的铺设分为室内和室外,在室内进行光纤铺设的时候,为了防止光纤的滑落,就要在每个楼层中对光纤光缆进行加以固定,在把每个穿孔的槽堵住,并且把光纤的光缆加以密封的装置,在进行铺设的时候尽量把光纤的光缆长度多留出一段,以便应急;在进行对室外光纤铺设的时候,要把管道清理干净并且畅通,在铺设的时候对塑料管进行不同颜色的标记,然后再根据光缆的长度进行铺设,要对光缆的长度留出来一部分,并且把光缆的各个接头进行处理,所以说在科技发达的社会,也对建筑智能化光纤工程的安装有着一定的要求。
四、建筑智能系统的安装工程技术要求
1、远程处理机的安装要求
建筑的自动控制系统与每幢建筑RPU之间的可以使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控制。一般而言BAS系统大量监控的只是空调机组,因此可在机房或其周围布设RPU,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的接口连接其所辖范围内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和照明控制等装置。
2、BAS线路安装要求
在进行BAS布线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屏蔽线或是专用导线。施工人员在进行系统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按以下方法进行接地操作:当前,电子设备的信号、逻辑、功率、屏蔽与保护接地通常合采用一个小于4Ω的定电阻的接地极:若防雷接地、工频交流接地以及电子设备的接地都共用一个接地极,应采用小于1Ω的接地电阻。假如独立设置屏蔽接地,则接地电阻通常为300Ω。如果所安装设备抗干扰性能不佳,接地时必须与防雷接地隔开20m。如果设备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则允许适当缩短设备与防雷接地的间距,但不得短于5m。若电子设备和防雷接地共同进行接地安装,最好的办法是用埋地铠装电缆。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3、智能系统输入设备的安装要求
安装位置必须要满足调试及维护的需要,同时要根据现场条件设定安装位置。严禁将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装设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湿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1:3处。完成风管保温处理后再安装风管压力、温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
4、输出设备的安装要求
电动阀门与风阀的箭头尖,必须根据水流方向设定其开闭方向。若电动阀门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则要采用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要比管道口径的二个档次还高一些,计算后判定其符合设计标高。通常在回水管上装设电动与电磁调节阀。
结束语
由于建筑智能化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具体特性,只要严格按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安装,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调试和运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工艺的变革,中国建筑智能化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才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导言
当今社会,建筑物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需要而存在。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建筑物对于人们来说更应该具有美观的造型、安全的质量、方便的使用等诸多功能。通过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将不同的子系统通过各种方式或者技术来结合起来,能有效分配各项资源,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建筑利用率和舒适度。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
2.1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兼顾效率和效果是集成管理有别于其他管理的特别之处,集成管理的对象从人、财、物等转向了智力型资源,以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以及共享信息为主,注重的是整合多种因素,使企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都得到有效提高,在管理中把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工具,核心是在运行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采用集成的指导思想,对传统管理方法中的不足进行补充,大大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在分工中更强调整合的理念。就管理方法而言,传统做法就是简单地把单个元素相加,可以表达为1+1=2,集成做法则可以表达为1+1>2,通过元素与元素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与传统的元素相加相比,集成做法的作用要大得多。集成管理与团队合作较为累死,通过增多个体与元素间的交流,可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2.2集成化和一体化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主旨
项目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任意一个项目的成败都会对系统工程其他环节的工作状态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决定了在兼职智能化系统工程里,决策者要衡量工程的成本以及进度问题。满足客户的诉求是项目管理的难点所在,在工程项目之间也需要这种诉求进行协调,改变某一个项目都可能会对整体工程产生影响,对其中一个项目呈现的提高,就意味着有另一个项目的呈现要做出牺牲。对着知识经济以及信息设计的不断进步,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已经演变为集成项目管理,在现代项目中,要素与要素之间有了越来越紧密的关联度,所以在研究项目集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管理中的所有要素都进行综合估计,对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全面分析和实施,对项目管理的技术、原理以及方法进行认真研究探讨,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实行项目管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项目管理思路。
3、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行业的革新。近年来,智能建筑发展迅速,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顾客群体。在网络信息时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体现出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特点。智能建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信息化设备全面应用到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去。智能化的建筑具有完善的信息设施、优秀的服务功能、简单的操作使用、安全的防御系统等内容,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节能环保的人性化服务。目前,各国对智能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我国也在国家颁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明确了对智能建筑概念的定义。总的来说,智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信息集成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如何利用系统集成技术使建筑物得到最佳的利用,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愉悦的体验是智能建筑的焦点。
智能建筑体现了当代人注重效率、节约资源的精神。在智能建筑的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上,人们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很多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促进了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
4、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
4.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研究
首先,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设备集成、功能集成和技术集成。设备集成是一种最好实现且容易被应用于各个环节的系统,它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直接按照需求购买现成的各种设备,且每个系统是独立的,互不干扰和影响,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这种方式进行系统要求每个子设备之间能建立联系,就是将各个子设备简单融合起来,但是这样并非真正意义的系统集成,只是做了一个粗糙的加法而已,投资高、资源浪费,无法发挥高效率、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作用。功能集成则是利用已有的设备,以硬件系统联系的方式,将各系统连接,但技术上依然较为传统,表面是实现连接,但个系统间的功能、作用无法融会贯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施工复杂,维护困难,容易出现故障隐患的问题。
技术集成是一种现代方式,利用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科学的搭配各子系统,子系统只是辅助,真正的核心作用是高新技术。这样一来,各系统不仅互相独立,各司其职,还能避免系统重复建设、资金投入过多等现实问题。利用软件技术,对系统进行监控,是目前所能采用的最好方式,这样的系统构建不仅功能多样、使用灵活,有效避免了系统过多过繁而引发的故障,更是现代建筑智能化建设的需要。
4.2建筑智能化的实际应用
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点。主要体现为:
1)高效。建筑智能系统能够对建筑的常规作业进行自动化的操作,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人工操作。这既能节省人力成本,也能更加准确地保障建筑管理的高效实行。智能化还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速的信息获取渠道,利用数据库、图像、视频等众多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2)安全。建筑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了视频监控技术和防盗报警技术的支持,建筑物内部的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4.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的分析
智能化工程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都是独立的,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它是在多个参建单位的协作之下共同完成的,整个工程中,不同的参建单位对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进行承担和负责,阶段不同负责人也不同,同时各个参建单位也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些现状可能会引起以下几种现象:项目目标前后不一致、组织责任分散以及项目分割严重等。网状虚拟组织在集成管理目标设定时就加入了参与工程项目的全部成员,设计出各参与方均能满意的目标,并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目标。因此,在集成管理目标的完成的前提下,不仅要设计出各个参与方都能满意的目标,还要尽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如今,智能化已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也习惯了智能化带来的舒适,已然无法离开,因此,国家更要大力发展智能化系统集成,为将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与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存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J].河南建材,2016,01:109-110.
[2]焦树志.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J].工业设计,2016,02:63-64.
中图分类号: F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目前,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迅猛,人们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安全、舒适与便捷。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在不断发展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在认识上易产生误区,加之管理跟不上,从而导致在当前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即要求设备先进、配置合理又要求安全可靠、费用经济,即要求系统有前瞻性、较好的可扩展性又要求人性化、操作简便,总之要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和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1 我国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是在智能系统水平快速提高与进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业主对智能化系统的信息产品并没有做很深入的了解,而是盲目跟进所谓的潮流,不顾自身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智能设计的投资效果不理想,在盲目投资的过程中导致资金的大量浪费。建筑智能化系统所需的设备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一些设备产品的生产工艺无法达到既定的标准,这样的情况致使设备使用后的后期维护比较困难;(2)建筑施工的队伍的素质普遍偏低,在施工管理与施工组织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建设施工的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状况;以上在建筑智能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给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方式已不能再是疾风暴雨,智能建筑的建设需要在一个逐步规范化的过程中,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从混乱的状态走向健康状态。
2 建筑智能系统设计的方法
2.1 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设计
楼宇设备智能化系统包括的主要子系统有:视频监控、楼宇自控、门禁监控子系统。在设计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时,选择好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方式、传感器的质量及其精度是最关键的环节。楼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经历了四种既定的模式,即集中控制、集散控制、现场总线、网络集成,目前楼宇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正朝着网络化控制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对楼宇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根据楼宇设备现有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模式,此模式还必须具备发展的潜能。与通信系统类似,在设计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时,最关键的因素也在于传感器质量及其精准度方面,因为这两方面是决定控制系统能否发挥系统效用的关键,设计的难度在于传感器的精准度要与利用控制模式的成熟度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在设计智能化系统时不仅要考虑系统品牌的稳定性,还要考虑控制传感器精准度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的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中,对这方面问题的考虑还是有所欠缺,导致这样的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国内智能建筑使用的主要品牌与国内的实际安装状况不相符合。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实现的技术难点在于考虑现有结构的应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将来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及施工成本。此外,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中的楼宇自控与安全防护系统都需要在经济上支出上占较大的比例,因此,在前期的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控制其成本。在选择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控制设备时,要注意相关部件之间搭配。选用质量相对较好的核心部件,而周边的辅助器件则可以不需要每一样都是先进的进口设备。投入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系统控制设备的方式可以采用分步投入,以上提到的方法都可以有效控制安装系统所需的成本。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不仅要精心设计、统筹规划,使设计出来的方案不仅要符合现行阶段的应用,也要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2.2 建筑办公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办公自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子系统:决策支持、管理信息、数据处理子系统。在设计办公智能化系统时,首要任务是对其系统信息的流程进行编制流程图,同时识别与归纳出存在于流程当中的包含信息载体的各种数据库,这个任务也是办公自智能化系统实行控制的技术关键。办公系统中的信息载体多样,有文本、数据、语音、图像及图形等,在这些信息载体中,只有数据具有一个明确结构,处理相对容易,而其他的信息载体的结构不明确,这样的载体,处理起来就相对困难,这是实施办公自动化的难点。在设计办公系统时,既要与现行的情况相符合,也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与应用也是办公智能化系统应用的难点。而在办公智能化系统的技术难题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开发现代建筑智能办公系统的生产厂家太多,而不同厂家的系统结构与服务态度等参差不齐,难以分辨。办公系统中的子系统很多都是相互依存的,系统中的电脑网络系统的基础是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在对此系统进行设计时,硬件所需的成本是可以归入到电脑网络的系统成本中,电脑网络的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是开发系统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对办公成本的经济投入方面,比重不算太大,但是其成本控制工作也要引起应有的重视。
2.3 现代建筑通信网系统设计
从宏观上来看,通信网系统是建筑智能系统中的关键部分,而现代建筑中的办公楼与写字楼及科研综合楼等大楼内的综合的布线系统是大楼内智能化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所有智能建筑来说,通信网系统中的布线系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要对布线系统的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综合的布线系统即为信息传输的线路系统,综合的布线系统应该能够支持多种厂商的机器互联信息及不止一种的网络协议,同时可适应多种容错、方便灵活组网的方案。对于建筑中的办公大楼及科研大楼,一套开放且能支持多种电脑系统的网络应用,且实用性强、可靠性高及易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智能化布线系统是不可缺少的。设计现代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时要使用到的部件主要有:电路管理所需的硬件,主要包括连接面板、交叉连接的区域面板;信息传输所需的介质,包括光缆、全铜缆等。其他的部件还有插座、连接器、适配器及电气的保护装置等,与前面所提到的部件相配合的电子传输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收发器与网络的中心单元等;一些支持部件工作的硬件,包括安装系统及管理系统所用到的各种工具等。现代建筑智能系统中的综合的布线系统安装,要安装六个子布线系统,这六个子布线系统为垂直干线、工作区、管理区、水平、建筑群及设备间子布线系统。在现代建筑内安装布线系统,不仅要考虑安装自身的成本,还考虑调试系统、安装线路及建筑破坏所需的恢复成本,所以在安装通信网系统中的布线系统时,要多方面考虑经济适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概述
中国的商业地产项目建设正在蓬勃发展,随着项目的体量越来越大,机电设备数量也随之增加,要合理有效的对这些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原有的各系统分散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基于项目建设的需求,本分析报告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有针对性的分析。
1.1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系统集成,是指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集成为具有优良性能价格比的适应开发环境与资源共享的大型或巨型信息系统的全过程,使用户能得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达到资源的共享,就是要实现最优化的统筹设计。系统集成的全过程不只为用户提供一些具体设备和产品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这些设备和产品向用户提供其应用的一种方案或一种设想,来满足用户对功能的要求,体现出系统集成后的附加值。
1.2系统集成的设计要求
按国家规范(GB/T50314-2006)的要求,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2)应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构成宜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
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
(2)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3)应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应支撑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
(5)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根据建筑功能、智能化系统配置、用户的使用情况、管理需求等来确定具体的集成内容。
1.3系统集成的内容
系统集成的内容可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种:
(1)从信息的角度看系统集成
从信息的角度看,系统集成应涉及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a)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
(b)信息通过各种途径的传递与传输;
(c)信息的使用与消费。
(2)从技术的角度看系统集成
因为信息的生命周期分三个阶段,信息源又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所以系统集成所涉及的技术是相当广泛的。
系统集成一般应涉及以下技术:
(a)数据处理技术 - 信息的多样性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使它们“数据化”。各种文字、图形、图像、语音等,要分别采用键盘输入、图形扫描、语言识别、文字识别、图形与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等技术。有许多数据的获得还要采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
(b)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 - 数据的多媒体化也对数据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系统集成商不必自己去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及数据库,但必须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了如指掌。
(c)多媒体的传输技术,局域网与广域网 - 网域的结构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局域网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传统共享介质式,向以HUB为中心的交换式发展。通信技术更是发展迅速,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手段。
(d)信息还原技术、数据输出 - 包括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的输出、拷贝、存储等。
2.方案简介
建议智能化系统集成把楼宇自控系统(BAS)及其他机电系统集成于一系统作统一管理,成为智能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IBMS),系统用无主系统及完全智能分散作为基本设计及通讯概念。再结合于各层面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及通信接口以对项目各机电系统全面监控。
各分站的控制器为直接数字控制,备有足够内存、通讯软硬件及独立运作功能。当操作站、其它分站或通讯网络发生故障时,分站应不受影响,继续独立运行。分站透过通讯网络,便能与操作站进行联系及互传资料。
从智能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IBMS)的实际情况出发,按需求是体现在“技术层、管理层、营运层”三个层面。
2.1技术层
从技术层面上,IBMS 应用当今先进且成熟的系统及技术,为建筑物的运行提供高效的监控及管理平台,同时亦应为项目的营运与发展提供服务。
技术层应满足以下要求:
・基于TCP/IP以及开放式协议的IBMS系统架构:
要求管理层网络支持TCP/IP协议,中央站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传送到任何指定的数据通信分站。现场控制网络要求用符合通信协议的网络,同时现场控制器可以独立于网络完成控制功能。
・先进完备的系统数据库及其应用,提供企业级的数据库交互平台。
・基于WEB技术的、人性化的、便捷的且灵活的操作管理软件平台。
・软件系统嵌入式且配置灵活的现场控制器及其I/O模块可靠耐用的现场监控组件。
2.2管理层
所有系统用的技术都是为建筑运行服务的,在技术层面的需求满足的情况下,针对建筑本身的功能特点而设计的系统控制、运行及管理模式,是确保建筑高效、低耗且节能运行的关键。
具体体现为:
・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控制
根据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对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控制及调整,在满足室内人体舒适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优化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针对建筑内不同的功能区域
在空调系统运行工况控制基础上,实现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区域化特定控制模式,以满足不同功能区域对室内空气参数的特定需求。
・给排水系统监察
给排水系统的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给排水系统设备比较分散,相对控制比较独立,集中监视管理所有水箱、水池、水坑的液位状态及报警。
・照明系统监控
考虑公共照明的个性化控制,优化照明控制模式,在满足照明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优化控制模式实现照明系统节能运行。
・中央管理平台
基于企业通用数据库、IE以及WEB技术的中央管理监控平台,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运行模式以及开放式的应用接口及工具,实现完备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为建筑的运行提供整体的管理运行服务。
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软件可监控下列机电系统:
提供哪些系统的监控需根据各项目情况选择。
2.3营运层
先进的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技术是为建筑物的运行管理服务的,完备的建筑运行管理又是为其服务的企业营运发展服务的,同时又直接关系到物业管理企业的营运绩效,因此集成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亦应体现为企业营运服务的层面上。
具体体现为:
・系统上纳入项目整体管理体系
通过标准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融入项目整体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对其资产的整体管理。
・提高建筑营运环境的舒适度
采用了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能够直观、方便的对环境指标进行监视,通过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营运的分析,对空调、送排风等设备进行控制,保证环境的舒适度。
・节能以及能源管理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及优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实现对建筑耗能的监测、数据集、能源绩效分析,利用最优能源策略实现能源使用效率持续改进。楼宇可以实现用电负荷的最优控制,有效节省电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节省人力
通过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先进的管理监控平台,在投入使用后可以大量减少运行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并能及时处理设备出现的问题,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建筑内配置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之后,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处于系统的监视之下,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可提供设备运行的完整记录,同时可以定期打印通知单,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故障及故障隐患,因此可以使设备的运行寿命加长,也就是降低了建筑的运行费用。
系统架构建议如图:
3.总结
智能化集成系统将智能建筑内各子系统相互独立的设备、资源、服务、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节省能源和人力,降低建筑物的管理成本,通过自动检测、优化控制、信息共享,实现安全、环保、高效,提高管理水平。设计以信息融合、资源共享为核心,以优化管理为目的,不局限于子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有限集成,智能化集成系统设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根据具体配置、具体管理需求,将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数据有选择地获取、处理,并以统一的格式保存在集成系统数据库,同时具备开放的软件架构和标准化的第三方软件接口,为进一步实现以建筑为单位的综合管理、节能管理、应急指挥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服务。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节能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政策,节约用电又是节约能源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为了合理使用电能,国家有关部门颂布了一系列关于节约用电的规定,其指导思想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我们谈到建筑节能时,不仅会想到从材料、设备等方面入手。如:从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着手。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还应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的IT的节能,因为随着电脑普及,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工程不断深入,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能耗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政府部门的能源消耗占社会能源总用量的6%,能源费用开支一年超过900亿元左右。所以,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存在着节能问题。
另据专家研究,我国大型综合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也相当大,大约是普通居住建筑的十几倍左右,而大型综合公共建筑又多为智能建筑,其内部大量的空调及照明等系统的使用,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0%多,需要合理对其进行节能控制,所以智能建筑的节能潜力巨大。而智能建筑内部各子系统繁多,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要比一般建筑的节能更复杂,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课题,节能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探讨。我们既要考虑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节能,又要考虑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IT节能,同时还要面临建筑智能化中各系统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的问题。
二、建筑节能措施
1、提高空调系统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建筑节能,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对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进行监控,这正是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不应该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如世界发达国家通过传感器装置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相关参数,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实现真正地减少采暖、制冷能耗。
2、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2.1太阳能技术
目前,太阳能技术关键是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两种。其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热水,夏天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供空调使用,系统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冬天可以用作采暖。实现全天候自动运行。太阳能利用和传统的电力比较,初投资较高,但一般约3年左右可收回增加的投资。但从总体而言,当前人类对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使之将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
2.2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是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出现并逐渐兴起的一门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就是利用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作为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与周围空气温度相比更舒适的环境,地下水可以用,附近的江、河、湖、海乃至池塘水可以用,城市的排放污水可以用,其他高温用能、耗电设备的排热以及地热尾水都可以用。
建筑的空调系统一般应满足冬季的供热和夏季制冷两种相反的要求。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空调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空调系统由于必须有冷源(制冷机),如果让它在冬季以热泵的模式运行,则可以省去锅炉和锅炉房,不但节省了初投资,而且全年仅采用电力这种清洁能源,大大减轻了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且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
实践表明,在建筑空调中采用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气体CO2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三、当前智能建筑节能的相关举措
1、建筑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部分,而内部的隔断,两个主要部分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往往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保温与耗热量多少。我国传统的做法是用重质单一材料来达到增加墙体厚度,起到保温的作用,对于我国用于墙体材料有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实心砖砌体保温性能根本达不到能满足设计要求范围。而在科技发展中,此类建筑形式既不环保,也不能节能,近年来兴起的复合墙体逐渐取代之,复合墙体以钢筋混凝土或块体材料来承重,以保温隔热材料或薄壁材料来保温,以隔热材料来做墙体。以外墙为例,根据JGJ26-1995标准规定,只有当建筑物形体系数小于0.3,才达到节能的标准数值,而我国常用的内抹灰砖墙的传热系数都大于节能标准数值,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则能做到小于0.3这个数值,有效实现智能建筑节能,可广泛采用。而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矿渣棉、岩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玻璃棉等等,均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如聚苯颗粒骨料所采用的是回收废聚苯板经粉碎制成,具有环保节能之效。墙体的复合技术包括三层,有外附保温层、内附保温层、夹心保温层。不同国家的保温节能做法各不相同,我国主要采用夹心保温法,而欧洲则主要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德国则主要采用泡沫聚苯板保温材料。
2、智能建筑门窗节能
门窗主要起到通风、采光、围护的作用,而门窗在发挥这些作用时,也具有冷风渗透、传热损失等明显的弱点,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因而需要在满足通风、采光、观景、日照等要求时,通过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并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来对其进行节能处理。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例如可通过使用塑木复合型材、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UPVC塑料型材等极具高技术含量的节能材质,来改变门窗的材料,实现节能的目的。其中UPVC塑料型材是使用较多的材料,具有多腔体结构密封性好,导热系数小,提高保温隔热性能等优点。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个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以及在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中达到增强其自身保温性能。同时还可以设置温度阻尼区。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和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并且在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以有效的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与室内热能的外流的情况,更好的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同时为了减少空气渗透,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等方面,加强气密性,更好的达到建筑物保温节能的目的。
3、智能建筑屋面节能
在不断注重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的同时,对于屋面的保温隔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建筑节能则要冬、夏都要兼顾。如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要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的过程,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要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屋面保温层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容易致使屋面厚度及重量过大。而宜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诸如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等,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有效规避了之前的诸多缺点,一方面使得施工简便而且价格低廉,另一方面达到了保温节能的效果。
结束语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建筑高耗能的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建筑节能成为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是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热点之一。从我国“智能建筑”现状的调查表明,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为此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地有效开发新能源在智能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节能的主要关注点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如采暖、照明系统。要使照明装置节电,一方面要节约电能消耗,另一方面要减少电能浪费。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从节能的角度了解照明设备和特性,其次是采取具体的节能措施。这些节能措施主要可以归纳为采用高效光源和灯具、采用节电的镇流器、充分利用自然光、有效的控制方案。而空调系统的有效控制是主要节能措施。据统计,我国的空调和照明系统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明显增长,因此,减少建筑的空调及照明系统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1提高空调系统用能效率高能效的建筑节能,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对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进行监控,这正是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不应该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如世界发达国家通过传感器装置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相关参数,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实现真正地减少采暖、制冷能耗。
1.2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需要我们从根本出发,不断的考虑新的方法,开发出新的科技,并使之运用于实际。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利用较多的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1)太阳能技术目前,太阳能技术关键是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两种。其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热水,夏天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供空调使用,系统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冬天可以用作采暖。实现全天候自动运行。太阳能利用和传统的电力比较,初投资较高,但一般约3年左右可收回增加的投资。但从总体而言,当前人类对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使之将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2)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是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出现并逐渐兴起的一门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就是利用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作为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与周围空气温度相比更舒适的环境,地下水可以用,附近的江、河、湖、海乃至池塘水可以用,城市的排放污水可以用,其他高温用能、耗电设备的排热以及地热尾水都可以用。建筑的空调系统一般应满足冬季的供热和夏季制冷两种相反的要求。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空调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空调系统由于必须有冷源(制冷机),如果让它在冬季以热泵的模式运行,则可以省去锅炉和锅炉房,不但节省了初投资,而且全年仅采用电力这种清洁能源,大大减轻了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且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实践表明,在建筑空调中采用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气体CO2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