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12:56: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区网格化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6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72
Abstract Community grid management is beneficial to try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case of grid managem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residents of the grid administrators and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grid management of three dimensions investigation found insufficient grid management service coverage, the evaluation of grid administrator low and resi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He pointed out that should optimize grid management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al team-build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ole of the convers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grid management.
Key words grid management; grid member; citizen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了。这在城市管理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更是提到“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治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首次把城市网格化管理上升到国家层面,使网格化管理成为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新要求。
网格化主要是指各种要素和单元纵横交错而成的组织或系统,它具有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快速协同的基本功能。“网格化”最早应用于水、电、煤等领域,它把用户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高效互动,能够做到最短的时间内对用户做出精确的响应。城市社区网格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在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本文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9份,有效回收率为94.68%。问卷从居民视角,通过网格化管理提供的服务、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和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三个维度15个指标的调查,了解黄冈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 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与原因分析
2.1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2.1.1 网格化管理提供的服务
本文主要从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社区卫生环境建设、文娱活动、政治参与和其他等六个指标来测量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的服务。
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选择享受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的有39.6%,选择提供医疗服务的有38.7%,选择享受社区卫生环境建设的有43.5%、选择享受组织文娱活动的有20.6%,选择享受引导政治参与的有13.1%,另外有13.5%的居民选择享受其他服务。总体来看,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覆盖面较低,尤其在组织文娱活动和引导政治参与方面显得严重不足。
2.1.2 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
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主要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与整体评价等四个指标测量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表2可以看出,对服务态度满意的有74.1%,对工作能力满意的有70.4%,对工作效率满意的有69.9%,对整体评价满意的有72.0%。总体来看,虽然只有5%的居民表示对网格化管理员不满意,但表示满意的也达到七成左右,相对较低。
2.1.3 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
本文主要从居民对网格化管理认知、对网格化管理的配合、与网格化管理员的沟通等3个指标来测量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居民不知道网格化管理、知道但不了解分别有19.6%、44.7%,知道有一定了解、知道很了解的居民分别有29.8%、5.9%。总的来看,只有5.9%的居民很了解网格化管理,有65.3%的居民对网格化管理不是很清楚,这严重影响了居民以主体身份参与到网格化管理中来。
从表4可以看到,居民很愿意配合网格化管理员进入住户采集信息,占70.1%,只有2.9%的居民表示不配合,但也有27.0%的居民表示会配合,但不愿意。总体来看,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意愿比较强烈,网格化作为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需要居民的支持与参与。
从表5可以看到,发现情况有59.2%的居民会向网格化管理员反映,但当自身存在困难的时候,却只有40.6%的居民会向网格化管理员反映。表明居民相对比较关心社区的发展,但主人翁意识不强,同时对网格化管理还持怀疑态度。
2.2 原因分析
首先,现行的网格化管理是把社区分为若干网格,在网格内按照“定格、定人、定责”要求,一格一员,对网格内进行综合性管理与服务。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网格化管理中网格单元提供的服务单一,覆盖面不足。
其次,由于在转型时期,很多网格化管理员还没有从过去社区管控的角色转换过来,缺乏服务意识。同时,倾向于提供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和社区卫生环境建设等可量化、需要考核的服务,对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文娱活动、政治参与等,显得尤为不重视。
第三,多数网格化管理员还停留在过去以经验或主观意识去解决现存问题。但网格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流程化为导向的系统化科学管理,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流程、方案去解决。因此,网格化管理人员应改变工作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
第四,居民还停留在过去“被管”状态。居民的思想观念还是社区的事务有专门人员在管理,居民只需要配合工作就行,缺乏参与意识,对于社区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关心。
3 对策及建议
3.1 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由一格一员向一格多员转换
一格多员模式适应了社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弥补了传统网格化管理“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模式中网格化管理员精力与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一格多员,共同履职模式,整合了资源,细化了责任,明晰了流程。在实行一格多员中,应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一格多员模式不是网格化管理员越多越好。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政治、经济、民政、计生、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对网格内成员进行综合管理。网格化管理员过多的化,容易又造成网格内管理员各自为政的局面,背离了综合管理的初衷。
其次,注重多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共同履职。在一格多员配置中,应注网格化管理员之间的相互互补,完善网格化管理员团队的结构,使其在共同履职中能够更好解决网格内所遇到的问题,为居民排忧解难,推动社区发展。
3.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树立服务意识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和创新,也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程。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过硬的队伍,也需要具有服务意识的队伍。
首先,加强网格化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格化管理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网格化管理员树立服务意识,引导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保证网格化管理对社会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加强网格化管理员的培训。第一,加强岗前培训。对网格化管理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能力,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加强岗中学习。学习全国其他社区网格化管理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推动黄冈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3.3 做好角色的转化
首先,网格化管理员由管理与控制到管理与服务的转换。第一,重管理。网格化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自己是网格化管理的主体之一,注重对所在网格进行综合管理。第二,弱控制。网格化管理不同于过去的社区管理,网格化管理员应推动参与的自由化、常态化,促进社区、居民以及第三方的多员参与。第三,强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民生困苦,为居民服务,在网格化管理中更应该树立与强化对服务居民的意识。
其次,居民应从“被管”状态向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转化。居民应树立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来,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
4 总结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有益创新和尝试。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系统内,需要网格化管理员和居民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社区的发展。网格化管理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树立服务意识,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居民更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来,建言献策。笔者相信网格化管理模式会成为推进社区治理,解决民生困苦的有益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爱林,任志儒.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6:222-223.
[2] 周志浩.中小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樊永婷.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城市网格化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 赵业业.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5] 侯继虎,黄拥,邵振峰,周维勋,丁霖.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5.1:22-25.
2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人们涌入城市,原有的城市管理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人们的法制、环境、权益意识开始不断提高,教育、交通、医疗等社会问题频现,充分暴露出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还十分薄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遇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
要想彻底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政府的服务推广更加优化,将更多的职能、服务措施引入社区,方便居民;此外,在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可以让企业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和支配,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让平台真正融入社区,服务居民;同时当前各种社会资源的引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一对一的责任划分,也让服务更加主动,精准和快捷。
整体来说,就是真正做到把各种社区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到网格,把社区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把属于社区服务管理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网格,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解决,达到共同发展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3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自治的最佳结合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广泛的推广中不断改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机制,同时也兼具几个原则。
3.1 资源整合,全面覆盖的原则
将政府、社会、企业、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各方面的资源有机充分整合,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将基础网格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做到区域全覆盖、对象全覆盖、管理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3.2 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
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会管理的系统性工程,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又强调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实现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社会各行各业资源融合起来,把商业、邮政、金融、家政、美容、旅游等社会资源综合在一起,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3.3尊重客观,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大框架下,充分结合当地社区的历史与现状,既考虑在网格化设计阶段方案的前瞻性,又要尊重现实的客观性,制定最符合社区实际的实施方案。
3.4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就在于从百姓身边出发惠民生、顺民意着眼于多层次的居民需求,如何更好的服务好社区居民是创新网格化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导的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区管理的系统性工程,不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倡导企业承担的作用,借助网格化管理系统,以人员要素为对象,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事件处置为主线,主动跟进从而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4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方法
4.1科学设置网格,推进服务管理新突破
当前,在企业主导型社区中,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要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还未进入前,由企业运作和指导建设,并在相应的时间做好交接工作,确保网格化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行。具体到划分网格时,更要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按照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项目引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发挥社区物业服务、治安消防、社保、医疗卫生、居委会、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团体的作用,实现企业和政府职能相融合、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企业主导社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多项融合。
4.2加强网格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网格人员是社区网格中从事信息采集上报、矛盾纠纷化解和综合服务管理的基层社会工作者。要按照一格一员,一格多员、专兼结合等方式配备网格管理人员。我们要从企业内部公开招录,由于他们长期接受企业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与熏陶,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再加上社区及周边资源(学校、医院、天然气公司等)均属企业原有、现有或自主引入的服务单位,便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天做好走访和巡查,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要通过区域联动等方式,采集网格、社区、单位、政府等多个层面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完整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反馈,确保信息的有效流转和利用,实现整个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4.3 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我乡制定了《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网格管理员考核方案》等文件,并多次在乡村两级干部会议上部署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多次培训。
二、管理细化,责任明确。
按照“界址清晰、规模适度、人员适配、无缝覆盖”的原则,在现行行政区划框架下,原则上按照150至200户居民的规模,将将全乡4个行政村划分为21个网格,网格四至边界明晰,管辖权属明确,网格与网格间、网格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有机衔接,不留缝隙。
网格管理员主要职责为:
1.日常巡查。建立以监管重点人员和便民服务情况为重点的社区网格管理台账。2.化解矛盾。争取做到“小纠纷不出格,大纠纷不出乡”。3.维稳。强化信息报送,建立信息报送“红绿灯”制度,及时报送信息计绿灯,当天未报送信息计黄灯,报送重大矛盾纠纷、预警性矛盾纠纷、上访动向计红灯,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短信报送至手机,短信报送格式为:xx号网格平安。4.业务。强化服务群众,代办业务,接受咨询。
三、层网结合,统筹推进。
通过一手抓四级联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手抓社区网格化管理,层网结合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实现综治维稳工作系统化、矛盾化解层次化、社会管理网格化,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1.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反对“”为根本,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理念,解决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与“三送”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主旨。强化“三送”工作帮扶功能,以发展的眼光解决社会问题;强化“三送”工作信息收集功能,构建快捷的信息反馈平台;强化“三送”维稳功能,发挥“三送”干部(县里的领导,“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矛盾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
3.与“民调评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民调评警”收集社会稳定信息作用,加强信息沟通,信息研判,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动员各方面力量迅速行动起来,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尽快落到实处。所谓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对每一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并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坚持为民、惠民、便民宗旨,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做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逐步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刚才,义澄局长宣读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完全同意。为切实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切实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摆上应有位置
社区、小区是百姓生活的家园。若干社区组成城市,社区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个良好的平台。近几年,通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旧楼区环境功能的综合提升和改造,我们的城市和社区的环境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我们在长效管理上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推进、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1.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各级政府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这块,特别是社区的基层单元要更加重视。党和政府好不好,各级党委、政府做了什么事情,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就看家门口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眼前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所以,社区、小区这个基层的单元就是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老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就来源于党和政府落实老百姓眼前和门前的事情。政府通过社区办好这些事情,能够面对面、零距离与老百姓接触,较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小事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民生问题,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好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与党和政府的感情。
3.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全区的形势很好,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和谐。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促进政府职能下沉,融入社区和网格,就能形成一个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通道,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4.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城市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反映了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各级行政机关开放、开明的形象和执行力。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环境卫生脏乱差、社会治安压力大等,都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小区和社区。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要细化社会管理服务,力求攻克这些“顽疾”,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突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我们必须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具体就是要“把握一个核心,突出两个重点,建好三支队伍”。
1.把握一个核心。就是网格化管理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网格化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要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渗透到网格化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2.突出两个重点。一个就是科学设置网格。网格划分越规律、越精细,管理起来越方便,操作起来越精准。目前,我们以居委会为单元,以自然小区为网格,镇街领导包单元,居委会领导包网格。第二就是明确管理职责。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一个网格设立网格长和七类网格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3.建好三支队伍。首先,镇街要建立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专门负责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并负责社区干部队伍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其次,是建立社区管理人员队伍,要利用好现有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和公益岗位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网格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是要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把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和各类社团成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协调上下关系、处理邻里纠纷和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中发挥作用。
三、要保障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措施来作保障,这样才能推动工作落实。
1.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和各居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抓紧研究将公共服务向社区、小区延伸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及时建立相关的领导体系和组织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工作举措到位。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顺利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
2.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和各居委会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要以今天会议精神为主,按照民政局指导性方案,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3.要加强宣传,广泛造势。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实施操作办法,真正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踊跃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自觉配合、支持、响应这项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要加强创新,争创特色。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许多地方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拓展的空间还很大。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一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善于创新,只要管用好使,就可以采用,就可以推行。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203
1 引言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社区服务站87931个,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的剧烈变迁中,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基于社会面临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应运而生,由于它能在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提供一个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因而备受众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2.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合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打破各层级间的壁垒,实现监管分离,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领域协同合作。同时,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拓展到整个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整个大系统内的一切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这既避免了资源闲置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也能够对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动态高效管理。因此,对于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2.3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科学性
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来看,一旦社区发生异常事件网格内的触发机制将会把出现的问题传送至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问题超出它们的处理权限或能力时,这些部门将及时上报上级协调处理。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将及时根据收到的各类信息动态调配各种资源,为任务协调和执行做好服务工作。当问题解决之后,网格内的评价反馈机制将会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触发机制,从而更好地改进应对机制,更科学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2.4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有效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它以万米为基本单元,将社区划分为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若干单元网格,在网格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下,利用网格管理技术将社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到对应的网格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将动态管理对象分割管理,确保对社区内的一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而且能对各网格单元负责人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对所有社区居民的动态安全管理。正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因此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管理效果。
2.5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创新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责任到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家庭,实现管理对象的无缝覆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控制能力。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和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社区网格化管理突出了社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强化了政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能够进一步下放事权,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资源,在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它把侧重点主要放在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上,忽视了对社会管理格局和主体关系的整体调整,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范围,制约了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压缩了居民自治的空间,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
3.2 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在居委会组织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专门的平行组织、增招额外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负责实施,这些新增的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需要额外增加工资报酬和各种经费开支,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政府新招的这些网格管理员大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并且基本不是本网格居民,在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方面往往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自如应对,不少情况下需要社区居委会干部亲自解决或协助,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层级,也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率。
3.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将现代信息科技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不少社区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整合、存贮,缺乏专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很多工作比如信息的整合、网格的划分、网格组的管理等都依靠人工去完成,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社区只是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数字化档案,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难以对整个城市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人居实施全方位、专业化管理。
3.4 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各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常出现网格负责人与其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分工不一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有些网格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本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作为兼职的网格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权限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网格化管理中要求网格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交叉,但社区之间在跨街道、跨部门的业务协助方面一般比较困难,各职能部门在涉及利益纠纷时往往很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去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
3.5 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很有可能触及到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而引发纠纷。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忽视城市各区域、社区特点,盲目地“一刀切”,容易陷入执法难、协调难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各地区、街道、社区的平台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来。此外,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标准,甚至已有的制度也落实得不到位。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造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社区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地区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加上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组织形式上行政色彩浓厚,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组织多元,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各区域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很难照顾到区域自身特点。
4.2 社区筹资渠道有限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入,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而且社区自身的党建、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医疗、文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人员及培训等诸多工作均需要配套资金支持,但社区自身筹资能力有限,各个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基础状况各异,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金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自身收入和积累在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这势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3 社区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中,由于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无法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同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进而使整个网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4.4 网格化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网格化如同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级,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清晰,有利于社区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精细化管理,但管理层级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的环节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底层的信息难以通过网格迅速、真实地向上反馈。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加上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困难必然导致基层网格层面的问题不断积压。另外,信息采集环节过于繁杂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网格系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所削弱。
4.5 网格化管理目标存在偏差
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一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过于寻求工具性方法的创新应用,简单呆板的管控,也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相对独立的网格化管理也容易使网格负责人的关注点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整个社会治理的大局,而更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投放到自己网格内的琐事上。网格化管理目标的偏差客观上也造成了网格、居民之间协同合作、互动交流机会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5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应多管齐下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5.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5.2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要不断畅通资金来源渠道,走出单枪匹马独自负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困局,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5.3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和互动平台建设
社区网格化管理要立足于社区自身业务和城市长远发展,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5.4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保证城市社区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5.5 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推广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都必须深入结合各地区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2109.
[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4.
[3]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7.
[4]高孟翔.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曾媛媛,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3,(3):9397.
明天社区位于莘亭街道,辖区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25097人,有5个行政村、10个县直单位、1个学校、1个市场、32家企业。划分三个片区15个网格、行政村5个网格,我们对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网格长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网格长作为党的政策在基层的"宣传员"、作为发现各类问题的"信息员"、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消防员","一人多才"才能满足工作需要,才能高效地为居民群众进行帮困解忧。为此社区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交流,对各业务的办理流程进行集中培训,方便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坚持日巡查走访制度和日碰头例会制度。
网格长每天巡查走访所负责网格,查看是否有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重点问题;查看楼院环境卫生状况,地面是否干净、垃圾是否做到日清;查看沿街门店是否按照城市管理要求,是否有占道经营及突出门店经营现象。通过日巡查,每天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天日碰头例会,各网格长对发现的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大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46-01
一、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相关概念及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等业务领域的重要连接渠道。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是社区卫生事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发展,且有助于加快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网格”一词由网格技术而来。“网格化管理”是一个新型概念,“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经济“管理的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是以街道或社区为基础,在管理辖区内,以3-4个居委会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建立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系统。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是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流程再造。
网格化管理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内部流程自我优化的过程,部门职责更加明确,服务质量也更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通过一种内在的有效管理,实现了为用户提高便捷快速的服务的过程。因此,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网格化流程再造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网格化划分
建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单元。在电子地图上以居住建筑物为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以3-4个居委会为单位,将各类公共设施部件,并设立相应的身份代码,按其地理位置标定在电子网格地图上。
(二)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的城市社区卫生信息服务网格化结构模型
其组成单元包括管理部门、职能部门以及受理监督部门;流程设置包括业务受理、数据共享、协调处理、服务监督几个部分。
(三)建立与完善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
网格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例如诊疗信息管理、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患者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打造综合性应用平台,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建立网格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指挥中心,提供信息支持,满足辖区内居民医疗预防保健要求。社区居民仅需拨打一个电话或者发送E-Mail到指挥中心,经指挥中心核实后再发往相应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限时予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到达现场后通过无线通信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库的信息为居民服务,从而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速度及效率。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日常工作是服务平台,是接受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接待中心,同时也是社会公众的投诉热线、紧急救援时可成为疾病预防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及时到达指定网格,执行疾病预防及现场处理的指令。
(四)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
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各类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成果评价管理、公众举报监督管理等系统进行整合,改变以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三、存在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使社区资源得到共享、优化和整合团队内部资源,有效解决了原有模式中重复服务、过度服务和服务盲区的矛盾。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发展问题,主要包括:
(一)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然而信息平台的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模式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主体及相关工作人员都在很大程度上专业化程度打不打所需要的水平。社区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最终将导致网格化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贯彻的不科学、不准确、这样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网格化服务更加注重团队的协作,改变以前部门间的封闭状态,但网格化团队合作能力较差,社区各网格间、职能部门间协调沟通不及时有效,造成信息传递不准确,在工作时会出现职责混杂、定位不清晰的问题。
(二)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公众参与度较低。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注重与社区居民的互动的互动和参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居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参与意识较低,积极性不高,互动性较差,因此,即使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设计得再完美,硬件措施再完善,也将形同虚设,无法高效的为居民服务,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特点是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社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然而,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脑配备只能满足简单的工作需要,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的信息处理要求,信息应减少设施过于薄弱。另外,网格化管理建设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很多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只是单纯的收集信息,整合后存入电脑,并未使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很多工作只能依靠人工来进行,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的传递,社区网格化管理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提出建议
(一)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专业人才建设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同时又要熟悉网格化管理流程及制度,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首先,应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认识,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及业务流程从而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及信息化应用水平。其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也应积极学习现代管理思想,例如民主管理、反馈控制和网络化治理等相关知识。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带头人还必须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另外,社区还应积极吸引专业化人才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运行与维护,保证真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广泛的参与,社区网格化系统与居民形成互动格局才能使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系统永葆活力,应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信息知识,注重网格化管理理念的宣传,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的认知,同时大力发展志愿者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建立激励监督机制,加强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监控,对只能部门进行重点监控。社区对每名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明确其职责,依据网格化管理中的评价系统,加强监督,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规范管理方式,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石化社区基本概况
天津石化社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距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后期新建的荣华里、兴华里小区也有近20年历史。现社区内有12个封闭生活小区,分别为双安里、三春里、四化里、五方里、六合里、七邻里、前光里、前进里、荣华里、兴华里、振业里、振华里。社区内有住宅楼474栋(其中高层住宅楼4栋),建筑面积147.86万m2,房屋总计2.07万套(高层住户792套),居住人口7.4万余人。社区市政道路,主要有石化路、兴华路、胜利街、迎新街、万欣街等12条道路,总长度为12.5公里。
社区由石化企业和街道居委会共同管理。企业管辖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小区物业服务,市政道路管理,供水、供电、供暖及相应社区资产、安全管理等工作。街道居委会主要负责小区治安、计划生育、人口管理、志愿活动、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帮扶救助等工作。
二、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区人多元化的需要与企业和街道供给之间的矛盾。由于石化社区的住房建筑年代久远,居住条件不及当地许多新建的小区,所以大部分有条件的石化职工把分配的住房出租、出售,这就造成社区内人员情况复杂。外单位职工、外来租房户和周边农村人口占一定比例。此外,社区内退休职工居多,老龄化趋势日益扩大。这部分群体对社区内的健身、医疗、餐饮等相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很迫切。而现有企业和街道的权限和职能不能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要,更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社区事务缺乏广泛的参与性。目前社区建设的参与者主要是企业和社区中的积极分子,其他社区居民的参与方式比较被动,只有在被“要求”或是“邀请”后才参与社区事务,其主动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不强。社区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实际问题无法通过参与来得到解决。参与的事项大多数是传达政策和布置工作等,无法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第三,社区自治的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居委会和社区委员会等群众组织的成员大部分是在职职工,经常无暇参与社区事务,不能很好的为居民服务,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社区内各类服务性的社会组织种类较少,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缓慢,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如前所诉,石化企业社区管理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网格化管理正是作为社区治理的一种创新方法应运而生的。
三、网格化管理的实质及意义
所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管辖地域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这种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1]。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推行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而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从网格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实现社区自治是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网格划分”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其技术支持,行政权力下放是其内在要求,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其目标[2]。
四、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方法及具体内容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先在石化社区的12个生活小区中挑选4个小区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大范围推广。试c小区的选择要能基本代表社区的整体情况。以“便于问责、单元完整、适度规模”为原则,综合考虑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套数、社区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4个生活小区共划分成若干网格。在网格管理责任分配上,每个网格至少配备3 名工作人员,即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协管员为网格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上报工作;网格管理员为网格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并做好调处矛盾纠纷和整治问题工作;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对网格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
依托石化公司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一个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综合了辖区内人口、房屋、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信息。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共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查询网格内住户的基本情况,实现办公自动化;居民则可以办理社会保障等事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五、综述
综上所述,石化企业型社区网格化实践的优越性体现为“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性化服务”。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在石化企业型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党委领导是根本,企业负责是保障,部门协同是要求,居民参与是基础,政府支持是关键。为此,我认为要能有效管理好企业型社区,就要转变观念,创新思想,对企业型社区的现状进行细分,只有运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才能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对石化企业型社区进行动态、全方位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一、八项措施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丰台区在16个街道全面构建起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梳理管理事项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社会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事项落实到网格化工作中,对 “人、地、物、事、组织”进行服务管理,掌握基础数据、反映群众诉求、提供社会服务、管理实有人口、协调城市运行、维护治安秩序、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矫正帮教、指导安全生产、引导社会参与。
(二)划分单元网格
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网格统一、方便管理为原则,各街道以社区行政边界为基础,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划分责任网格,网格最大不突破社区范围,实现无缝对接。一般考虑社区党支部范围、居住小区、功能区、大型单位等因素划定网格。
(三)落实“网格五员”
下沉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整合基层管理力量,将工作延伸到网格,将任务落实在网格,将问题尽量解决在网格。建立岗位责任制,逐一明确在网格的工作人员及岗位,并以实名制方式挂牌公布。社区书记和主任作为社区范围内网格工作的总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内所有网格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每个社区划分若干网格,根据具体情况在每个网格设“网格五员”,即网格管理员(格长)、网格助理员、网格派驻员、网格督导员、网格信息员,各司其职,负责网格内各项具体事务。
(四)构建指挥平台
以 “网格五员”日常巡查、问题发现、前期处置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构建 “区中心-街道分中心-社区工作站”三级指挥平台和“区级-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流程的工作模式,即“三级平台,四级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疑难区级协调”。
一是网格层级。以“网格五员”日常巡查处理为基础,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尽量将问题解决在网格之中,网格层面无法解决的,利用“社管通”上报至社区平台。
二是社区层级。每个社区建立“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负责处理网格上报的一般问题,并协调社区内的执法力量、各类协管人员、社会单位及其他相关人员等各种力量配合处置。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及时上报至街道分中心平台。以“网格五员当时解决”与“社区协调解决”为保障,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三是街道层级。每个街道建立“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分中心”,负责辖区内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及时处理社区上报的各类事件,并下达街道各相关科室处理,指导社区做好网格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和监督职能部门处理各类事件,建立综合管理执法制度,通过集中办理、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对确实需要区属职能部门协调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上报区级平台进行处理,实现“大事不出街道”。
四是区级层级。区级建立“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接收各街道上报的疑难问题,并派遣至各职能部门。区各职能部门建立平台终端,与区级平台对接,负责接收区级平台派遣的问题,按办理时限及时处置并反馈。
(五)搭建“3+1”信息平台
在原有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拓展系统功能,建立社区、街道、区三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网格“社管通”终端(即3+1模式),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日常工作提供信息化手段,形成流程清晰、实时动态、互联共享、数据完善的信息系统。
(六)构建基础数据库
建立管辖区域内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涵盖“人、地、物、事、组织”五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重点完善 “人、房”数据信息,建立人口、房屋和事件数据关联关系,实现“人房关联、以房管人”。数据库将依托于丰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时向各专业部门抓取相关数据,并向网格管理工作提供共享数据资源,实现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按照不同权限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存储和共享,为日常工作提供管理依据。同时,通过“网格五员”的日常采集,逐渐构建、完善各种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数据,建立起长效更新机制。
(七)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规定问题处理权属和处理时限,实行定量监督评价,通过各部门、街道、社区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发现、报送、派遣、处置和反馈等情况的实时监控,信息平台自动生成对区域、部门、岗位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效能评价数据,为效能考核提供依据。同时根据问题发生和处理情况,实现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查询和综合分析,为决策提供服务。
(八)整合相关系统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政务信息共享系统、综治维稳图像监控系统、3G视频实时传输系统等信息系统功能,为各级网格化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应急指挥、实时监控、资源共享、分析决策等辅助管理,同时将96005丰台区环境热线和12345北京市非紧急救助热线平台与其对接,实现群众诉求的及时接收和解决,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作用体现
(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
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做到网格之间衔接无缝隙,从而达到管理区域无缝隙。在“网格五员”摸清网格内人、地、物、组织的各类底数的情况下,通过系统数据库的辅助,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常态化、全天候、精细化管理,将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二)实现社会服务管理资源整合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整合了区级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的管理资源,促使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按照责任制原则组织起来,既能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级部门职能,避免职责交叉和管理空白,又能做到社区网格内定责到人,健全责任制。
(三)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标准化
做到对社会服务管理事件处理的标准化,按照事别进行分类,规定事务处理的主责部门、处理时限等,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对社会服务管理事件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不办理完成不能结案,做到“事事有回音,事事有记录”。
目前,海淀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在城市管理领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技术平台。
一是网格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区级层面成立城管监督指挥中心,28个街道、镇均成立城市管理与科技创安监督分中心(正科级)。现有城市管理监督员365名, 视频监督员107名,负责对全区430.8平方公里的8562个单元网格实施监控。现日均汇集和处理问题量近3000件。
二是网格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城市管理监督员在责任网格内按照网格化城市管理案件标准,巡查监控城市管理情况,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通过城管通手机拍照后上报至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区级平台按照责任标准派遣至相关职能部门或街道、镇,处置完成后责任部门向区级平台反馈信息并申请结案,区级平台核实通过后予以结案。
三是数据和技术平台支持情况。分三期对140余万个城市部件、城市管理事项的位置分布、数量关系、权属单位、责任单位等20余项属性特征等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城市管理地上基础数据成果,权责明晰率达到80%以上,基本摸清了全区城市管理底数。建成了海淀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支持业务应用、海淀区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应用系统支持基础数据管理和应用。
二、积极借鉴兄弟区(县)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
在网格化方面,北京市东城区和朝阳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显现出网格管理的精细化优势。
东城区作为北京市网格化管理的始祖,建立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和框架体系,包括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设服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系统、维稳防控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等六大体系支持的框架。在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的基础上,东城区把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平均每个社区被划分为2到5个网格。每个网格里又配置了“七种力量”,即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工作者和网格消防员。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工作目标,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朝阳区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创新,建立了垂直独立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指挥分离并且互相制约的“两轴”工作机制,组建了33个网格监督员分队和1478名监督员的队伍,其人、财、物全部独立于街乡,归朝阳区城管监督中心垂直管理。监督工作直接向朝阳区委、区政府负责。仅负责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监督发现和考核评价,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设在朝阳区城管大队,负责案件的指挥派遣。
“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监督范围广泛,包含区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会单位,监督内容包含10大方面,其中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已纳入,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经济动态、法律司法、党建工作等已列入计划。针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专业监督均由相关执法部门进行了充分授权,由监督员负责简单内容的监督。二是监督机制顺畅。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直接向区委、区政府负责的垂直监督体系。监督队伍完全独立,不与管理、执法部门、街道、乡镇发生利益关系,保证了监督发现问题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使区委、区政府能够全面量化地掌握地区情况,做出决策。另外,监督在上,管理、执法在下。监督力量由区级层面掌握,管理和执法力量主要集中在街道、乡镇,监督工作主要是向下开展,监督的力度和效果较强。突出共同治理,将部分城市管理责任回归社会、个人,从而达到政府、社会共同治理的局面。形成诚信评价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强化和引导社会单位、个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城市管理。
对于兄弟区(县)的有益经验,海淀区积极借鉴,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探索,是对城市管理网格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海淀区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海淀区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从而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使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以便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深入地落实责任、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改革为动力,从海淀实际出发,在网格化城市管理、“96181”中关村热线和视频监控资源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动态、量化监督评价和决策支持机制,并逐步由城市管理向社会服务管理领域扩展。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着力通过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前端管理,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