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1 22:04: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班美术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船的基础结构,学习使用实物联想和替代的方法表现自己梦中远航船的造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说、想等多种学习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使用联想和替代的方法设计远航船;组织情景时使用添加小航员和航中景的方式丰富画面,画出一幅属于自己的梦中远航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人类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激发学生对前任的敬仰和对海洋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方式设计远航船,以绘画形式表现远航船。

难点:能大胆奇特地想象和创造,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梦中远航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范作、课件、勾线笔、水彩笔、牛皮纸。

学生准备:勾线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海浪声、海鸥声、汽笛声,教师营造情境。)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在很久之前我们人类就已经驾驶着船只去探索未知的海洋了,(出示图片)哥伦布新航线新航路开辟以后,使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我国历史上也有一次规模庞大的航海活动,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这支船队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友好来往。像这样远距离的航海活动就叫“远航”。我们今天就来试着画一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中远航。

揭题板书:《梦中的远航》

二、初步探究,引发思考

1.师:同学们想要在大海上起航就需要航海工具(出示帆船图片)既然是梦中的远航,远航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由我们想象创造,那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航海船变的有创意更奇特就像梦境里出现的那样呢?板书:远航船

2.播放视频并提问:同学们视频当中聪明的小企鹅想到了用什么做成船和好朋友再次相遇的呢?(学生回答)

3.出示香蕉、帆布鞋、蝴蝶、娃娃脸、西瓜图案提问:谁能用这些实物发挥想象做成船呢?有什么好的想法?(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回答。

师总结:不仅可以替代船身,还可以替代船帆(板书:船身、船帆)

4.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梦中的远航,我们的船只不仅可以驶向海洋,还可以驶向哪里呢?出示思维导图:海洋、天空、宇宙、梦境、花海、南北极、美食天堂等。(板书:主题)

三、深度探究,进行表现

1.小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主题,发挥想象设计一款造型奇特的梦中远航船

2.展示评价及教师点评

3.师:远航的过程中总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遇到不一样的人物,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呢,快来看看老师的船到了那里,遇到了谁?

4.出示不同造型的船,在船上分别添加人物、动物或者奇妙生物以及背景。板书:小航员

航中景

5.教师示范用画一幅完整的梦中远航图。

四、领悟制作手法,构思创想

1.视频形式出示优秀学生作品,学生欣赏,启发自己的灵感。

五、学生创作

1.布置作业内容,提出作业要求(造型独特,构思巧妙,构图得当,色彩鲜明。)

六、展示评价

1.展示方式:收集作品,把作品贴于教师作品周围,师生共同完成一幅远航图,向全体同学展示。

2.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

3.教师补充评价(从造型、色彩的搭配方面)。

七、拓展延伸,感知升华

1.欣赏丝绸之路的视频,增加民族自豪感。

2.教师总结。

【作业内容】

大胆想象,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梦”中远航,注意构图、色彩的搭配。

【板书设计】

知识点:

《梦中的远航》

范画及作业展示:

船身

船帆

远航船

篇(2)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设计思路:本课作为一年级的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使学生尝试创作一些简单图案,体会到书法的美感,是本课设定的目标。为达成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摹写和创作两个环节。在摹写环节,先通过欣赏,领略象形字的主要特点以及文字的演变,然后让学生摹写,体会书法的魅力。在创作环节,针对怎么抓住特点和什么样的线条是简单的线条这两个难点展开教学,然后安排创作三个简单的象形符号。在学情上,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自控弱、注意时间短、创作思维匮乏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注意讲解和动手练习穿行;在难度上,把低难度作为课程首要要求;另外安排纪律鼓励活动,保证课堂纪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体验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个字。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产生兴趣,体验书法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简化的造型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来源:Zxxk.Com]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大麦地岩画,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1、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距今约10000年左右,大麦地岩画通过抽象成象形、会意符号,可以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最终演变成为远古原始符号,具备了原始文字的特征。[来源:学科网]

2、出示甲骨文图片,找一找有你认识的吗?教师放大出示“马”,“车”等字。

这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看看,像不像更简单的画啊。[来源:学。科。网Z。X。X。K]

3、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来源:学+科+网]

活动二:

1、教师出示图片和甲骨文的对照,播放视频《三十六个字》,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产生。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2、出示“采”字的图画图片,请同学们猜个字。出示“采”字的甲骨文,使学生理解怎样简化形象。1、突出了主要特点。2、都是用了单线条。

3、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出示“采”字的动画演变过程,是同学们了解“采”如何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书字体的。

活动三:

学写书上的象形文字。

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

1、教师出示“雨”和“饮”字的甲骨文,复习下怎么简化形象的:a、突出了主要特点。b、都是用了单线条。

c、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2、教师出示“羊”和“虎”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两种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羊有弯弯的角,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还有条纹和尾巴。

教师出示甲骨文,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简单的单线条来表现主要特点。[来源:Z|xx|k.Com]

3、教师出示“目”、“牛”、“燕”三种图片,请同学们试创作下这三个字的甲骨文。

活动五:

篇(3)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01-01

第一部分:说课

一、说幼儿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兴趣是幼儿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但我们发现,幼儿在涂画一段时间后,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潜质,但对于不同年龄及每个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状况,他们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于有效地调动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尝试运用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和采取开展不同的美术活动形式,把美术活动放入幼儿自主体验活动中,做到画和玩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使幼儿通过自身体验,对美术活动的态度、兴趣和绘画水平等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说教材

土陶是人类最古老的用改变自然原料形状的方法加工制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各文明发祥地,都曾产生过陶器文化。地处大西北的新疆至今仍烧制土陶。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新疆地区就已出现了土彩陶器,在南北疆、东疆多处出土的古陶器丰富而瑰丽。 喀什土陶历史悠久,甚至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了汉晋时已经发展到彩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家中土陶制作的各种生活器皿十分盛行。土陶器物有小到手掌把玩的鸟哨,大到半人高的储物缸;有上了釉色的彩陶和直接烧制的素陶。土陶廉价,在新疆民间很普及,曾是家家必备的生活器具,目前在东疆和南疆地区,还有制作土陶作坊与出售土陶的店铺。我们幼儿园在课题《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实施下,我特别选择了欣赏土陶作品、设计土陶图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土陶作品的古朴美,并在认识土陶的图案的基础上再大胆创作不同的图案,线条,花纹分割装饰土陶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

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 幼儿 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靠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主要培养他们的悟性和兴趣。而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所以 幼儿园 美术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以下几种情境设计是非常有效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展示真实情境,联系幼儿实际,展示故事情境,还有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这些都是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手段。

四、说学法

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以给予一个新的定位――“趣字当头”。也就是说一个活动要显现出一个“趣”字,要让孩子感觉有趣,他们就会投入到你组织的活动中,他们就会始终沉静在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中。

第二部分: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维吾尔族土陶作品的基础上,感受陶罐的图案与美观;2、逐步理解陶罐的装饰步骤。学会用各种图案、线条、花纹分割、装饰陶罐;3、鼓励幼儿设计不同形状、款式的陶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逐步理解陶罐的装饰步骤

三、活动难点:能大胆设计不同的形状的陶罐,同时能运用各种图案、线条、花纹分割来装饰陶罐

四、活动准备:

1、课件:土陶图片;2、绘画纸,白板笔,各种瓶子

五、开始部分

1、欣赏维吾尔族陶罐的的外形,讨论其用途。

这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些陶罐好看么?它们那里好看?

2、介绍维吾尔族土陶的历史: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 ,是每家的必备品

六、进行部分

1、变魔术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装饰陶罐的步骤和方法

今天老师要来做魔术师了,这是我的魔术棒,看看我会变出什么?

“我变,我变,我变变!”出示图一:“我变出了什么?”(陶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陶罐?”

第二次变魔术(出示图二):“又变出了什么?这个陶罐和第一个有什么不一样?”(被划分成若干块了)

请幼儿来变第三次魔术,出示图三:“这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不一样?”(每一块都装饰过了)引导幼儿观察陶罐的装饰方法。

引导幼儿理解这三幅图就是装饰陶罐的三个步骤:先画出陶罐的外形,再分割成若干块,最后在分割好的块里进行线条、花纹装饰。

再请幼儿变魔术:“这个陶罐和前面一个有什么不同?”(陶罐的形状不一样,装饰图案也不一样)“原来小朋友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陶罐形状。”

2、介绍绘画材料:

一组用彩纸绘画陶罐并装饰

一组用画好的陶罐模型进行装饰

一组用瓶子进行装饰

3、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小朋友们也来做魔术师,用你们手中的魔术笔,变出各种不同的美丽陶罐来,好吗?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分割花瓶。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线条和花纹进行装饰。

篇(5)

通过研究方案的讨论与学习、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简报学习、教科研知识讲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们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础观念有所了解,同时教学理念有所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1.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观摩活动中,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的产生。比如说,认为在观察活动中,不应对幼儿有太多了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自由、开放地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与持久,观察也会细致深入,语言也更完整流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观念的碰撞,有时新旧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新的教学观念 

产生时所必然面临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观念实施教学时,碰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该怎么做(例“蜗牛有没有脖子”)。 

2.环境设置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种植区比较丰富,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摆设。如早上让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浇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讨有关种植的问题(王利平)。 

逐渐开始重视科学过程的记录。如中四班的种子成长记录,中一班的记录“磁铁的好朋友”(蒋芳英)等。

 

3.学科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设计上面也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内容时都比较重视科技内容的渗透。本周小班有一个音乐活动设计“小乐队”,让幼儿用筷子在各种不种材质的物体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种品牌的汽车”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选择了一些标本,实物(这个学期里科学室发现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放大镜等手段,以供科学的观察。 

另外,教师开始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学习,平常有很多教师在翻阅一些关于科技教育的资料,寻找好的教材;积极参加科研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语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我园的教育声誉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疑惑。 

1.科学区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计划与设计,使得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也缺乏投放材料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显得较为盲目。 

2.由于没有明确的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科技教育环境的继续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块内容。 

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探索。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儿表示极大的耐心,认真解答幼儿 

的提问;在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坏”材料,教师反而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主动、积极的情绪。 

物质环境包括: 

(大环境的改造) 

?墙面布置。体现墙面布置的科技性。“问题树”。“今日气象”。尽量少一些纯装饰性的墙面。 

?科学角。内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与主题教学相结合?(黄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个教育主题下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现。 

?走廊空间。“家乡的变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谈话。“叮当门开了”,“小问号时间”。 

?看科技知识碟片(下学期能够每周定下一至二个时间段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碟片)。 

?随机科技教育(散步时看看云,户外游戏时感受夏天、观察植物等)。 

3.学科渗透方法形成规章。 

规定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在一个月内至少应有几个科技渗透的内容。 

?大班语言每月至少两个活动是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或者有内容的渗透(可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组织形式上,能力培养上去体现)。中班语言每月一次。小班语言不作要求。 

?大班计算也是每月三个活动体现了渗透。中、小班每月二个。 

?大班美术每月三个。中班二个,小班一个。 

?大班音乐每月二个。中、小班每月一个。 

?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每月一个。 

(在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调整。) 

4.每一个教研组在一个学期内要进行一次科技渗透研讨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可结合科技主题进行。每学期一次科技观摩汇报活动。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科技成果汇报周。 

6.做好教师科技教育的后备工作。(买一个碟机、阅览室、资料提供等等。) 

7.有关科技教育的家长工作全面铺开。 

8.继续进行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制作标本。善于收集。 

篇(6)

1.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观摩活动中,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的产生。比如说,认为在观察活动中,不应对幼儿有太多了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自由、开放地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与持久,观察也会细致深入,语言也更完整流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观念的碰撞,有时新旧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新的教学观念

产生时所必然面临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观念实施教学时,碰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该怎么做(例“蜗牛有没有脖子”)。

2.环境设置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种植区比较丰富,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摆设。如早上让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浇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讨有关种植的问题(王利平)。

逐渐开始重视科学过程的记录。如中四班的种子成长记录,中一班的记录“磁铁的好朋友”(蒋芳英)等。

3.学科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设计上面也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内容时都比较重视科技内容的渗透。本周小班有一个音乐活动设计“小乐队”,让幼儿用筷子在各种不种材质的物体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种品牌的汽车”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选择了一些标本,实物(这个学期里科学室发现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放大镜等手段,以供科学的观察。

另外,教师开始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学习,平常有很多教师在翻阅一些关于科技教育的资料,寻找好的教材;积极参加科研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语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我园的教育声誉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疑惑。

1.科学区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计划与设计,使得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也缺乏投放材料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显得较为盲目。

2.由于没有明确的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科技教育环境的继续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块内容。

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探索。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儿表示极大的耐心,认真解答幼儿

的提问;在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坏”材料,教师反而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主动、积极的情绪。

物质环境包括:

(大环境的改造)

?墙面布置。体现墙面布置的科技性。“问题树”。“今日气象”。尽量少一些纯装饰性的墙面。

?科学角。内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与主题教学相结合?(黄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个教育主题下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现。

?走廊空间。“家乡的变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谈话。“叮当门开了”,“小问号时间”。

?看科技知识碟片(下学期能够每周定下一至二个时间段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碟片)。

?随机科技教育(散步时看看云,户外游戏时感受夏天、观察植物等)。

3.学科渗透方法形成规章。

规定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在一个月内至少应有几个科技渗透的内容。

?大班语言每月至少两个活动是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或者有内容的渗透(可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组织形式上,能力培养上去体现)。中班语言每月一次。小班语言不作要求。

?大班计算也是每月三个活动体现了渗透。中、小班每月二个。

?大班美术每月三个。中班二个,小班一个。

?大班音乐每月二个。中、小班每月一个。

?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每月一个。

(在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调整。)

4.每一个教研组在一个学期内要进行一次科技渗透研讨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可结合科技主题进行。每学期一次科技观摩汇报活动。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科技成果汇报周。

6.做好教师科技教育的后备工作。(买一个碟机、阅览室、资料提供等等。)

7.有关科技教育的家长工作全面铺开。

8.继续进行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制作标本。善于收集。

9.在专家指导下制订好评价方案。

《渗透于各学科领域的幼儿科技启蒙教育研究》孙水芹

《记录在科学区活动中的作用研究》蒋芳英

《幼儿情绪调控教育研究》杨招娣

篇(7)

创造性绘画活动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美好未来的开拓者。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通过说说、画画等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具有创新绘画形式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激发创造欲望

1.以游戏激发创造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大多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这样,幼儿在创作时可以自由发挥,展现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成功开展创新绘画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幼儿可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创新活动,从而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智慧。如,在玩“AB服装厂”这个游戏时,幼儿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大胆创新,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衣服。当同伴提出设计建议时,他们商量后重新设计,进行改良。当新的成品衣服做好时,“顾客”满意地“买”下衣服,这是对他们美术创新能力最好的肯定。在这样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创作,做中玩、玩中学,绘画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感受到了美。

2.以多样化的形式创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在美术活动中注意力易转移、以直接观察为主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大胆创新,促进活动有效开展。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画桃花”与“吹画春梅”中,幼儿用手指蘸一蘸颜料,在画好的树枝上点一点,一朵朵美丽的桃花就出来了;用嘴吹颜料,颜料一下子散开来,变成了一根根枝条。这些不同绘画形式的美术活动,能激发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进行创造。

3.以生活激发创新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日常生活内容作为美术创作的创新来源,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画下来,从而让幼儿发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幼儿学会欣赏与创造美。如,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幼儿对各种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一起收集资料、图片,进行讨论,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来介绍一下,你找的动物叫什么名字,它是什么样子。”通过讨论,幼儿对各种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在画自己喜欢的动物时,就能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运用各种线条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动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点拨想象思维

1.导入点拨

在美术活动中,适时地进行导入性点拨非常重要,它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投入活动,这也是一次美术活动最佳的开始。因此,教师每次开展美术活动前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在活动中运用一定的点拨方式和手段,根据美术活动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导入,这样幼儿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投入活动。如,在大班美术活动“五彩鸟”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鸟的图片,然后和幼儿讲鸟的童话故事来点拨其想象,最后请幼儿说一说“这时鸟在干什么”,幼儿就能自由想象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2.整体点拨

当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绘画技能后,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整体性点拨引导,此时应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在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长颈鹿”中,教师从故事入手,引导幼儿想象,然后请幼儿讲讲“这时长颈鹿在干什么”“它抬着头在做什么”。从长颈鹿的不同动态进行整体引导,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对于画面布局的掌握,这样也更利于幼儿有效地创造与学习。

3.重难点拨

每种绘画材料都有不同之处,当确定了绘画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进行重难点的点拨,帮助幼儿把一些他们认为复杂的事情变得简易,从而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长颈鹿”中,画长颈鹿的不同动态对于幼儿来说是较难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长颈鹿的动态表现出来,笔者制作了“会动的长颈鹿”玩具,幼儿在摆弄玩具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掌握了长颈鹿在活动时的身体动态变化,从而达到了重难点有效点拨的目的。

三、鼓励自由表达

1.尊重接纳

教师开展创新绘画活动应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幻想画“未来城市”活动中,有的幼儿在画面中的各个星球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天桥,使地球人能与外星人互相来往,幼儿的奇思妙想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幼儿在创作时就更加愿意进行创造。

2.鼓励创作

鼓励创作也是开展美术活动的一个有效方法,只要幼儿愿意画,就可以让他们画出来,他们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作品就越是与别人不同。如,教师让幼儿画各种各样的树时,有的幼儿画的树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有的树穿着彩色的衣服,还有的树像跳舞一样扭动着树干,这些都是幼儿对美的表现。在美术活动中,为了更多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创新思维,教师会让他们多讨论,听取别人的想法,然后引导幼儿边画边想,把自己的构思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有效创新绘画的目的。因此,在开展创新思维绘画活动时,教师除了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外,还应捕捉幼儿的闪光点,赏识幼儿的进步,这样才能使幼儿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秀银,贾洁清,冯芸.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篇(9)

教师的投入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拿备课来说,表面看,谁写的教案页码多,谁的工作量大。而事实上,教案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一概而论。批改作业也一样,工作量其实大不相同。

一味追求“平衡”,对于那些超工作量、压力大的教师来说,实际上又是一种新的不公平。

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还须尽快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要真正体现教师的劳动成果,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优干差不一样。

干多干少是工作量的考核,这首先是岗位编制问题。有的学校超编,有的学校缺编,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教职工的工作量标准是不合理,也不利于以后校际人员的流动。如有的学校语文老师上8节可算满工作量,有的学校上10节还不满量。有的学校美术老师上16节满量,有的网学校上10节也就算满量了。有的学校500学生图书馆有两个人员,有的学校1500人也是两个人。一个区域内没有统一的岗位工作量满量的标准,这对公平发放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是个难题。

破解这个难题,定编定岗是关键。比如初中学校。班额标准为45—50人.每班平均教职工3.8人。在校学生2340人,班级应为52一46.8个。教职工总数为197.6—178人。

教师进修、产假、病假临时聘请代课人员,可按教职工总人数5%核编,可增加10一9人。

教育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标准,编制可增加3—2人。

暂定编制采用下限标准:学校总人数应该是179+9+2=190人。

教师编制根据有关规定每班2.6人,47个班×2.6+9=131人。

职工编制根据有关规定每班1.2人,47个班×1、2+2=58人

职工编制中包括了管理岗位、职员岗位和工人岗位。

职工58人由两部分组成:

①根据有关规定,专职职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占15%,179×15%=27人;

②兼职职员,教辅人员31人(58-27=31)。

学校有五类岗位:(1)教学岗位;(2)德育岗位;(3)管理岗位;(4)职员岗位;(5)工人岗位。有了确定的教职工人数,就可以明确五类岗位的人数比例。

五个岗位必须统一量化单位。根据学校工作特点,并便于统计,所有岗位以小时(一课时相当一小时)为基本单位,每月以周小时乘4(周)为统计段。五天工作制,每周40网小时为满量标准。

(1)教学岗位

依据教师上课的课时,每课时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内容。因此,上课的课时大于量化单位小时,为统计方便,教师的政治、业务进修、教研、德育等每周10小时计,履行教学岗位职责以30周小时为满量标准。

教师上课的课时乘以学科系数转化为量化单位小时,各科学科系数为:

30小时÷学科满量标准课时数=学科系数。

初中为例:以课程计划规定课时为标准,每班每周34—35课时,编制为每班2.6个教师,学科满量标准课时数的标准为:

语文:30÷10=3.00 数学:30÷10=3.00

、 外语:30÷12=2.5 物理:30÷12=2.5

化学:30÷12=2.5 生物:30÷16=1.88

政治:30÷14=2.14 历史:30÷16=1.88

地理:30÷16=1.88 体育:30÷16=1.88

劳技:30÷16=1.88 音乐:30÷16=1.88

美术:30÷16=l.88

体育活动:两次算一课时(到场组织)

广播操:三次算一课时(到场组织检查评比)

(2)德育岗位

教师的政治、业务进修、教研、德育等每周10小时计,政治、业务进修、教研每周每人4小时,每班2.6个教师每周用于班集体建设可有15—16个小时。其中班主任:每周12小时,其他任课教师每周3小时配合一个班的班集体建设。其他人员:每周3小时参加学校德育活动。

(3)管理岗位

中层以上干部根据兼课规定,每周30小时中行政工作量:校长22.5小时;副校长20小时;中层正职15小时;中层副职12小时;学科组长4小时;年级组长4小时;备课组长:每周3小时。兼课按教师的标准计量。

(4)职员、工人岗位

把学校以上三个岗位之外的所有工作,都以每周平均需要多少小时为计量单位列出,学校 所有教职工竞争上岗。教师转岗后视职员工人同样考核。

篇(10)

幼儿体育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以身体动作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幼儿体育课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幼儿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薄弱,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活动的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等,从而导致体育活动方法、手段、内容单一,不能遵循幼儿体育教学规律,不能很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课时缩水,质量打折。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担心上课过程中出现意外安全事故,不愿意上体育课,往往以健康知识内容学习为形式的室内体育课替代;即使组织了真正体育课,也难以做到按照目标指导幼儿开展活动。

3、体育课完全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以及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能力。诸如,小班教师在安排体育课时,完全按照《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等教学指导用书来操作,而忽视了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4、对特殊需要的幼儿群体缺乏人文关怀。虽然肥胖症幼儿、弱视、斜视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教师在组织体育课的时候,很少考虑到这部分幼儿的需要。例如,某教师组织了体育活动《钻山洞》的公开课,以发展中班幼儿钻、爬能力。该教师在地面上设置了两组“山洞”,山洞的宽度和高度是依照幼儿体质发展在标准范围内的数据来设计,活动进行过程中,体质发展正常的幼儿分两组轻松的爬过、钻过障碍,可是两名超重幼儿却犯了难,其中一名还卡在了由呼啦圈模拟的山洞里,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嘲笑和观摩教师们的窃窃私语。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1、教师要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借助开展课题、专家讲座的机会多向专家学习,在设计活动方案和组织活动时能以正确、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让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的把活动组织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契合幼儿特点。

2、教师们多向家长宣传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告知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获取家长的理解。上体育课的时候,任课教师和配班教师要通力合作,首先配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帮上课教师摆放活动器械、维持活动秩序的简单做法,也应当参与到活动设计中去,对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安排胸有成竹,在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阶段要分工合作,特别是在分组游戏中,两位教师各负责一组,可以有效地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3、在借鉴他人教案的同时,要注意自我创新,从本地的特色出发,从本园特色出发,若是能够从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出发去优化所借鉴的教案,则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体育课的内容应该多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照顾特殊幼儿群体的需要。例如我园幼儿中有12%的被兰州市体质监测中心认定为肥胖儿,肥胖儿所在班级教师在组织体育课的时候则积极向园保健室咨询,尽量使肥胖儿也能参与其中,获得相应的锻炼。拿上述的案例来讲,教师在组织钻、爬活动时,应该设计不同高度、宽度的“山洞”让幼儿们都能够体验到钻爬的乐趣,最终达到发展幼儿钻、爬能力的目标。

二、幼儿早操活动

幼儿早操活动是幼儿做操和开展晨间其他身体锻炼活动的总和,内容丰富多样。它是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全面增强幼儿运动系统和心肺器官的功能,发展幼儿动作的节奏、协调性、准确性和控制力,养成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坚持每天进行早操活动,可以养成幼儿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坚持冬季做操,不仅能培养幼儿持之以恒、不怕寒冷、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力,增强集体的抗寒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另外,做操作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幼儿早操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

1、民办园无场地,公办园场地不足。由于社会力量办园的专业性不足和资金投入的有限性导致大部分民办园场地有限,根本无法提供幼儿做早操的场地。同时,由于社会力量办园的水平参差不齐,人们争先将孩子送入公办园,导致公办园幼儿数量激增,班额远远超过通常意义上小班20人,中班25人,大班30人的上限。幼儿园的室内、外场地的面积均按照生均数量来计算,而超出班额限制的这部分幼儿毫无疑问使所在园的生均占有活动场地面积大幅度缩水,早操活动也往往因为场地限制而被取消了。

2、早操活动形式单一,未能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部分园所一直坚持开展早操活动,但是我看到的情况是:早操时间,全园幼儿聚集在平台或空地上,做同一套广播体操。3~6岁的幼儿身体状况、动作发展的差异都很大,让小班的幼儿与大班幼儿做同样的体操,显然是不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1、针对场地有限的问题,可以组织幼儿在室内做早操。对于幼儿数量超额的公办园,则可以采用分年级出操的形式来利用已有场地,在时间上精心安排,满足每个年级幼儿的身体锻炼的需要。

2、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应该实行不同形式的广播体操,小中大班在动作发展上的要求各不相同,各园可以根据动作发展水平编制出具有趣味性的早操,例如练习双脚连续跳的小班“白兔操”,强化平衡能力的中班“独木桥操”等。也可以按照季节变化来使早操更丰富:冬天寒冷,穿着厚重,可以设计“狗熊操”,夏天穿的轻薄,则可以安排“蝴蝶操”等。

三、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内容丰富,各类游戏、各类大中型器械练习联系、各类小型多样的体育游戏、基本体操等都可以作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进行各种有效的身体锻炼,并直接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这对幼儿骨骼的发展、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体质的增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早操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

1、活动计划随意,针对性弱,教师往往任由幼儿利用园内大型器械自由活动。

2、户外体育活动时段常常被各种兴趣班占据。许多园所为了吸引生源和创收,在园内举办了诸如美术、舞蹈、声乐、轮滑、围棋等各类兴趣班,又把兴趣班安排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这种情况下,户外活动就成了第一个被挤占的对象。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 党员履职情况报告 下一篇: 行政财务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