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4 21:24: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气运行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学习领域与电机控制、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气控制与PLC、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学习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掌握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等之后,为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课程掌握了机床电气控制之后,既可完全用于后续课程PLC以及相关课程项目设计之中,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机床电路维修工相关岗位的工作,还为学生通过维修电工鉴定的职业资格认证起到了支撑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学习领域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设计。教学模式不是以经验、解释或理论研究为主,而是以掌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实践技能为目的,以工学结合为教学主导方向,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设计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学习情境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掌握能力。本课程共设三个专业教学项目,内含七个子任务: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应用(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应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安装(单向启动控制电气线路的安装、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控制电路典型控制环节的安装与调试);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CA6140车床电气控制、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每个学习项目紧扣知识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突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为准绳,遵循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实用性教学,培养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目前工业主要应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机床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原理、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分析方法;培养解决生产实际电气控制一般问题的能力;为有关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加强。
1、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知识的学习和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在技能训练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5)在生产组织、品质控制、工艺实施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4)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能力
(5)持之以恒、诚实守信、关注细节的基本素养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具备能够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的能力
(2)具备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完成低压电器元件安装的能力
(3)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具备识读电路图能力
(4)具备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进行电气接线的能力
(5)具备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
(6)具备能实施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
(7)通过强化训练,可以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床电器控制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任务) 参考学时
学习情境1 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应用 16
学习情境2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安装 34
学习情境3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 22
合计 72
四、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项目分析引导法―从项目入手,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始进行引导,学时容易理解,效果较好。
(2)任务驱动法―要实现具体的任务,学时应该怎样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促使学时思考问题,制定实施计划;
(3)“教、学、做”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实训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并在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
(4)互相协作问答法―小组成员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难题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调试分析讨论法―对控制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为以后实训打下基础。
(6)评价反馈法―教师评价学生做的实训,及时把意见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训中能吸取经验教训。
(7)技能竞赛奖励法―通过大赛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8)自主学习法―通过网络和教学录像等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型的学习及研究,最好能把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强调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实验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在教师带领下逐步由会使用,转变为会分析,会自己排除故障。在实验中一旦发生问题或出现错误,能自己解决、纠正。
在教学过程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来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有机会动脑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评价、考核要求建议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也要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考核,使对学生的评价公正、准确。建议采用任务考评与课程考评结合的办法,强调任务考评的重要性。任务考评占60%,课程考评占40%。
(1)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重表现出来的能力,在原有平时成绩(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2)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议使用教材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连赛英,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05149-7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针对电气运行及控制的行业特点,学校与行业共同构建了真实职业训练环境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相关教学环境如下:
(1)电机拆装实训室
(2)维修电工实训室
(3)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6-02
一、前言
最近,我们对河源高新区的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以传统学科职业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电力拖动》课程改革,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电力拖动》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学习电气控制的常用电器元件、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及常见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使学生具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测、排除、维修维护综合职业能力。原来《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验证分开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明显,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中职学生的技能优势不能凸显,很难适应企业就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专家张治忠教授行动导向教学培训班的学习以及与企业行业的专家座谈,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具体。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师上课可以只讲理论,不动手操作安装。不能体现中等职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如将教学目标改为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安装线路,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三)教学方法简单。没有针对《电力拖动》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中职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上理论课。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应该通过行动导向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安装,形成作品进行展示。
(四)考试内容不合理。按照传统教学,侧重理论考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成绩不理想。应该以操作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对学生安装作品的工艺、通电试车是否成功、故障能否排除进行考核,能够突出学生的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对《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尝试。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改革和探索。
(一)坚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标准、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依据,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电力拖动》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1、识别、选择、检测、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2、绘制、识读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图;3、安装、检测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4、分析、排除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故障;5、分析、排除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
(二)以行动导向教学指导,以项目教学法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常用控制线路安装、检测、分析、排除故障为切入点,确定《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五个项目,分别为:1、识别、选择、检测、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2、安装、检测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3、安装、检测双速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4、分析、排除常用电气控制线路故障;5、分析、排除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在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以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1)导入:让学生在车床实训室自己动手操作车床正反转,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正反转控制。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布置任务:安装、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采用分组教学,通过任务单,让每组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教材,绘制正反转控制电路线路图,每组学生尝试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识读电路图、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形成团队意识;(3)实施步骤:让学生观察实物作品,清楚接线工艺,与教师示范工艺相结合,让学生知道怎样接线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检测、安装元器件、安装线路,安装完成后用万用表检测线路板,通电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4)作品展示、评价:让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并讲解,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相互评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确定最终成绩;(5)学生总结反思:指导学生写实训心得,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创设工作情境,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训练,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学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电力拖动》课程实践性、专业性强的特点,通过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要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试的难点在于学生分析、排除线路故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析、排除线路故障的任务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短路、断路故障现象,从而知道故障点在哪里,让学生掌握方法,进行反复训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97-02
一、目标分析
课程性质:“电力拖动与控制”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课程地位:本课程为承接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三相交流电等知识和技能,又为后续“PLC应用技术”等相关课程奠定了理论和技能基础。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应具备:读懂并分析常用生产机械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的能力;根据基本控制线路原理安装元器件的能力;看懂接线图并能按原理图、接线图布线的能力;正确安装常用机械电气电路的能力;检修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故障能力,会排除简单的故障。同时结合职业和岗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需要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节能环保意识,不断积累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努力成为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项目目标:结合课程目标、岗位职责及学生学习情况,确立了本项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会安装、测试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能检修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理实一体、网络学习等学习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时间,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积极汲取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网络学习意识;感知职业岗位要求;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节能意识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已知行程开关的工作原理;已会安装与测试双重联锁正反转电路;已会检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学习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学习能力,具备了使用仿真软件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安装电路和检修故障的能力。情感态度:学习主动性不强;想学但对书本知识提不起兴趣,没有成就感;对网络很感兴趣,乐于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平台展示自我。
三、教材分析
本项目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3版)。全书共分八章,本项目选自第六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为了更便于学生学习,对原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为了便于项目化教学,教师将原教材中“正反转控制电路”“自动往返循环控制电路”等内容整合编排为一个课题四个项目展开教学,更好地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工作原理和分解难点,开发学生工作页、工作原理流程图、电路接线图;设计了详细的安装步骤和测试内容;将4个行程开关的使用,分解为基础篇(2个行程开关)和拓展篇(4个行程开关),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既强化了规范操作,又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技能。为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过程中的情况,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设计了项目评价表,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三元评价体系,对学生在项目实施前、实施时、实施后整个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以评促学,鼓励长处、纠正不足,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由于读懂原理图、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与测试是一名合格的电气安装检修工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本人将“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识读”确立为教学重点。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课前学生下载教学资源,完成课前学习。课中学生思考并解决用什么器件实现位置控制、如何实现联锁控制;在“画一画”中将电路原理图补充完整;在“说一说”中叙述电路工作原理,加深理解。课后分析加入SQ3和SQ4后的电路设计及电路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强化读图能力。结合学情,学生虽然学习了正反转电路的安装与检修,但电路安装与测试的技能尚不太熟练,仍需要加强,因此将“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检修”确立为教学难点。为此,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课前复习正反转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课中学生在“学一学”环节中仿真布局、仿真接线、仿真运行;在“填一填”中结合仿真运行的结果,填写工作流程图;在“连一连”中完成接线图的连线;在“装一装”“ 测一测”中边做边学,完成主、控电路的线路安装与测试。课后将2个行程开关拓展到4个行程开关,完成接线图和仿真接线,进一步强化安装的技能。
四、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将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学习资源上传网上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下载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内效率。以任务为驱动,采取做中教、做中学,先做后教、先作业后研讨的形式展开教学。同时采用“情景教学”“分层教学”“理实一体”等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教学视频、学生工作页、评价表,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进取。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理实一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和途径,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积极汲取知识和技能。
五、资源整合
校内资源:电气控制实训室(主要设备:计算机、电工实训平台、PLC控制台),电工工具(37套)、数字万用表(37台),实训耗材若干:如导线、号码管、接线端子等,实训指导教师1名。信息化资源:教师个人教学博客、电子电工类课程网站、电工实训仿真教学软件等。自主开发资源:教学微视频、元件布局框图、工作原理流程图、电路接线图、学生工作页、项目评价表等。
六、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课前精心准备和设计了学生工作页和教学微视频,供学生课前下载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内效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边做边学,提高了学习效率;情景教学使学生较为真实地体验了职业要求;分层教学较好地兼顾了整体和个体。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加上在校上机时间有限,使得该部分学生课前网络学习时间不充裕;通电测试时,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要求每一块电路板接好电源和电机后,必须在指导教师在场时方可通电试车,造成通电试车时间较长,影响了后面的环节。改进设想:进一步开放学校计算机机房,满足学生网络学习需求;适当增加1名~2名指导教师,确保各个环节按时完成。
七、结束语
“电力拖动与控制”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检修”是该课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要求的提高,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展开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教师必须正确面对、研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秋发.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力拖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3(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34-0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维修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以研究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机械上的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操作技能为主线,注重利用电拖实验室、实训场所和生产车间的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设备,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兴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调速系统,以及与理论知识相配套的实践技能训练项目。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气运行控制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联系生产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爱护工具和设备,节约原材料,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阐述知识,再讲解例题,导致知识衔接不够紧密,学习目的性不强,学生无主动参与意识,学完之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难做到综合应用。为此,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设计
1.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熟悉典型生产机械,如车床、磨床、钻床、铣床、起重机等电力拖动的特点及电气控制要求;②能正确选用、安装、检测和使用生产机械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如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主令电器、接触器、继电器等;③能根据电气图如电路图、接线图、布置图等正确分析、识读、安装、调试和检修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④熟知电动机的控制、保护、选择原则及电动机各种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构成和原理,能正确设计绘制简单电气控制线路。
2. 综合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⑤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课程模块、项目及内容
1. 课时安排。本课程内容按照电气维修类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课程能力目标来制定,并注重与前、后课程的合理衔接,把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及其整体结构,使教学内容更系统连贯。课程总课时为24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程和独立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2.5∶1,课时统计如表1。
表1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各模块课时统计表
2. 课程教学模块。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力求体现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小栏目启发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小栏目,在课堂上以实践操作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为240学时,各章参考教学课时如表2。
表2 课时分配表
(2)实践教学模块。
第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实践教学环节应依照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应使学生掌握电机及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的一般规律,获得电气设备维护和电气运行控制设计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的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应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安装控制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精心设计每个实践项目,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每次技能训练都要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以适应现代企业需求。
第二,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具体的实践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实物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实物、投影仪、模型进行现场教学。对于工作原理或较抽象的电路原理,可以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作动态演示,充分利用声光电效果加强直观感受。同时,要在讲中练、练中讲,注重讲练结合;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如随时进行动手比赛,让学得好的学生进行课堂演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辅导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也可拟定课题让学生讲解,学生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查资料,能够更充分地理解知识;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某个实验,教师指导其修改方案。若方案可行,则将知识点嵌入案例,教师主案电路以放元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这样,学生在实际设计时,就已经对理论知识有深入了解,实验时更加深印象。若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往往会进一步思考、研究,培养科学钻研的精神。
三、课程考核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理论和操作方法,并使他们初步具备安装、检修、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仍然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在考核中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采用以下6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①技能模块的组合考试和操作技能的综合鉴定相结合;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③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④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⑤评分则学生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⑥实训评分采用实训评价、技能鉴定、获奖加分相结合。将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占50%。理论及实践考核的评定标准如表3、表4。学生最终成绩由理论与实践合成得到:课程成绩=理论成绩×50%+实训成绩×50%。
表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理论成绩综合评定标准
表4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成绩评定标准
四、教学环境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专业教室,以便完成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具体配置如下:
1. 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2. 学生用工作台、教师演示用工作台共11个,每个工作台配1套电气设备:异步电动机1台、三相空气开关1个、KM 4个、KA 6个、KS 1个、通电延时KT 2个、断电延时KT 1个、管式保险6个,接线板2个、行程开关4个、热继电器2个、常开常闭单按钮各6个、复合按钮各2个、组合开关2个、转换开关2个、导线若干、接线板一块。教师工作台另配双速电机1台、变频器1台。
3. 拆卸用电器(可用损坏的,但结构要完整):交流电机、KM、KA、KS、通电延时KT、断电延时KT、管式保险、行程开关、热继电器、常开常闭单按钮,复合按钮、组合开关、转换开关各11个。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6-02
一、课程性质
《电气原理图识读》课程为电力工程类专业的专业领域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对各种电气工程图的读图方法、步骤及技巧,学会对各类电气工程图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具备对部分图纸的初步设计能力。由于在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均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故学好本课程能为今后其他专业领域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电气运行值班员、电气自动化调试工、电气安装工、电气设计员、电气工程监理员等。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 “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以训练学生对电气工程图纸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为目标,将电气识图中的知识分解到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分析评价和初步设计中。
二、实施过程
《电气原理图识读》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资讯:项目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资讯环节,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同事也会辅助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带领学生去模拟电站模拟屏观看电气主接线图,并把模拟电站的图纸给学生识读,然后对照图纸去查看接线和各种元件,这样就比较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我们也会辅助其他的电气图,让学生讨论完成。
(二)决策与计划:拟定项目实施方案
每个项目都有一节读图练习,并配有读图分析报告格式(附评价标准),分析报告格式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决策与计划环节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的,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分组拟定实施方案,教师从旁引导。
(三)实施:按照任务要求完成项目
制定实施方案以后,各任务小组根据相关资料完成项目的读图并分析。
(四)检查与评估: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提高
学生填写读图报告,讲授任务完成过程,各小组之间互评。老师和就本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评价,并就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附表见107页)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实训场地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模拟电站图纸册少、实训室使用频率高,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安排在时间上非常紧凑,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和加深理解。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种现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电厂或是变电所的实际图纸来进行分析。
(二)有些图纸只能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电气原理图的识读课内时间毕竟有限,很多图纸的分析只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完成,教师会定时检查与讲解。
(三)部分同学积极主动性不够好
有些同学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好,教师只能加强督促学习,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一项目电气原理图的识读。
(四)教学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电气原理图识读》任课教师大都是校内专任教师,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多让教师去现场参观学习。“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电气原理图识读》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从传统的注重理论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了重实践、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水电站实训主要是水电站专业的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了《调速器》《水电站辅助设备》和《发电厂设备》等多门课程后开展的实训项目,是一次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操作训练。水电站实训所采用的是我校的水电站仿真运行机,本仿真机实现了4台(每台机组容量为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仿真,以及透平油系统、调速系统、技术供水及排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励磁系统、变电站、厂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的运行仿真。
本仿真系统由计算机网络组成,可满足学员独立或分组操作的需要,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本仿真机采用仿真支撑系统,具有图形建模功能,可满足在线调试的要求,并且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可靠。操作员站的界面和操作方法,与水电厂中控室操作员站完全相同,并能根据需要改变外部参数、改变工作状态、设置故障和事故。
该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更全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所以,通过必要的水电站实训,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因此,怎么进行水电站实训,保证实训效果,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以下几点是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育,实训由于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而中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年龄在15~17岁之间,纪律性相对差,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因操作没有遵守相关规范而发生一些意外危险,所以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实训第一天上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师生必须高度重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举例出各种电工违章作业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事故案例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教训。同时结合各种电工安全警示图片、标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安全用电方面的视频或影片,向学生讲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让学生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安全实训。
其次要做好实训项目分析,明确实训项目的内容:实训前指导学生写出实训计划和内容要求,明确本次实训的实训任务、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训时间和地点、实训材料和工具及设备。以及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应急预案。
因为水电站实训是个综合性实训,所以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实施实训过程。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相应的实训目的与要求。在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集中讲解
首先集中讲解本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要领,如机组运行规范,发电机冷风温度,定子线圈温度,空气冷却器水压,消防水压,制动风压,制动转速,过速保护整定值,推力轴承,下导轴承,水轮机导轴承,轴瓦温度等,让学生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心中有数。
2.示范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指导教师把整个完整的操作步骤操作示范一遍,边讲解边演示,讲解操作要点和难点。例如调速器自动、手动切换操作步骤。边实际操作边讲解,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演示结束后,可以采用个别学生模仿演示,其他学生观摩的形式。当学生在模拟演示中出现错误时,指导教师要纠正错误,并提出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3.分组练习
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操作过程中有分工有协助,共同完成整个实训的要求。
每次实训课结束前,实训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去总结本次实训课的情况,总结本次实训课取得的成果,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对本次实训内容掌握情况。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必须纠正的错误,及以后实训要注意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反思。
每次实训课完后,实训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实训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室内外清洁,垃圾当日清理。实训课结束后将所有的材料、实训工具和仪器仪表清理好,按规定要求进行归类摆放,恢复实训前的状态。实训工作台上保持整洁。重要材料,工具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每天保持地面、桌面、窗台清洁。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纸屑、烟蒂,养成随手捡拾废弃物的习惯,远离不文明举止。
实训结束后,教师应填写实训日志,同时指导学生填写实训报告,其内容包括:题目、具体任务、实训步骤、实训反思等。填写实训报告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评价时要兼顾实训中学生所实现的具体的实训成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好的地方,也为实训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也为下次实训提供了借鉴。
探索中职学生实训课新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以致用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们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源.水轮机[M].河海大学.
在高职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都开设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从目前全国发行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看,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保护原理、动作整定来提出要求和进行教材编写,往往忽略了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继电保护配置,忽略了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的介绍。当学生毕业后,面对电厂、变电所中各种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时,不知配置有哪一种保护,感到茫然,体现出教材和教师教学偏离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很难与实际的结合起来,短时间内很难进入工作角色。摆在电专业课教师面前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让学生一走入工作单位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在此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更希望获得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高职培养目标和现行继电保护教材分析
由于人的认知和观念上的惯性,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是比普高院校低一个层次的学生,这种看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还会在高职教育中充分表现,并将持续较长时间,具体表现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全过程中。虽然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与层次不同的观点,比如姜大源先生提出的“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阐明从人才观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育的根本差别不是水平高低的差别,而是类型的不同。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涉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野的基本问题:是在“层次下谈类型”还是“在类型中谈层次”?他指出:“在谈到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时,是以层次下的类型为基础,还是以类型中的层次为基础,涉及到两类大相径庭的教育观。”基于层次的类型观与基于类型的层次观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类型的层次观给予了各种类型教育自身发展的空间。
显然,针对人才和教育的层次观而提出的类型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涯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具有空前的建设性。但是,这种人才类型观和教育类型观对于阐明我国确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来说只是提出了清晰的原则,远没有明确和具体地阐明高职学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最根本之点是什么?也没有清楚地勾画出高职院校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学过程怎样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么,有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来规范职业教育活动呢?这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形成全国从事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共同认识和规范教学行为,形成能够托起我国现代化建设高技能劳动大军的合力。
从人力资源的视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最根本点是要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胜任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必备的胜任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观也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有效地拓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坚实的观念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高职教育可以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具体化为:培养企业(组织)所需要的符合相应胜任力模型要求的、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才,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目标。
另外,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廓清课程与教材的关系,即弄清教材为本,还是课程为本。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将严重地影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现代意义的教材是以不同的承载媒体、不同的使用主体与不同的装帧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的集合。教材的多样化正是教材特色化的过程,服务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所有教学资源以及教室与企业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开放的教学资源都应反映到教材中来。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采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首先提出继电保护的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其次提出基本电路(各种滤过器)和继电器元件图形符号;最后,按保护对象分别对各种电压输配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保护,并在各章插入微机保护。即使是精品课程教材,也难以突破这一教材编写模式,都还属于精英教育型选用教材,若老师按这样的教材去实施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力,可想而知。对学生而言,他们应该知道:面对各种电气设备时,该设置哪些保护;每一种保护的电路布置;每一种保护在运行和动作时信号显示情况以及根据这些信号对其进行维护;微机保护的实现形式以及动作原理(不用程序流程图)。因此,当前的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教材改革。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套合适的教材、一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和良好的实验实习设施,缺哪一样都会导致学生胜任力打折扣。这里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作一些探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体系重构和教师实践能力培训
基于对当前广泛采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职业教育专业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和现实学习能力,结合实训试验条件和教师的实际经验,提出对继电保护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具体考虑如下:
1.教材重构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并达到教学目的的指南,简洁实用的教材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标出发去实现学生职业胜任力。因此,必须对现用教材进行拆分、瘦身、添加和重构教材体系,以便于专业课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1)教材拆分。首先,将各种电压输配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发电机和电动机保护以及微机保护的原理和整定的体系进行拆分,把各种保护的原理从各章节中拆分出来单列一章,专门介绍反应故障保护的大值动作原理、小值动作原理(电压保护、阻抗保护)、气体动作保护原理。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故障物理量的检测电路中的检测设备或原件(TA、TV以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及其保护动作原理和信号显示要求。并在这一章节中增加两天去发电厂和变电所认识TA、TV、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等的安装位置以及继电保护运行信号显示情况。安排两次实验完成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实验。其次,拆分出动作值整定,只介绍整定的原则,不作复杂的理论分析计算,让高职学生从复杂、难懂的窘境中解脱出来,而把主要求精力放在继电保护的实用技术上。最后,拆分出各章节中的微机保护,并单列一章,重点介绍微机保护的实现(从故障分量的检测模数转换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故障判断、指令形成,再到计算机发出控制跳闸指令到现场控制设备执行跳闸的过程)。
(2)瘦身。去掉复杂装置或元器件原理的介绍、整定计算及整定计算实例。教材篇幅减至原来的一半。
(3)添加。增加各种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增加去发电厂、变电所的生产现场认识实习和学校内的实验,增加对各种事故的案例分析(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
(4) 教材体系重构。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构成下列几个部分。一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重点介绍电力系统运行及继电保护的概念、主后备保护概念、保护要求、基本元件文字符号认识、保护的实现原理(反应故障保护的大值动作原理、小值动作原理、气体动作保护原理和差动保护原理。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故障物理量检测电路中的检测设备或原件:TA、TV以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保护动作原理和信号显示要求)。二是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介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识读。三是继电保护动作值整定:电流动作值整定(短路动作电流、过电流)、动作时间整定、动作阻抗值整定、差动保护动作电流值整定等。四是微机自适应保护:从故障分量的检测模数转换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故障判断、指令形成,再到计算机发出控制跳闸指令到现场控制设备执行跳闸的过程。五是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收集编制案例,用案例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运行和维护技术的学习。六是实验实习实训,编制去发电厂和变电所认识实习的项目、目的,在校内试验的项目和目的。
2.加强教师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校企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的规划,分期分批让电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增长教师对专业课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取得可检验的实际效果,学院要求各系专业教研室拟出各批次教师的实习项目、目的和要求等,实习结束后由各教研室统一进行检验。电专业教研室针对继电保护课程教师提出具体目标:
(1) 必须熟悉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电气运行管理规程与维护、检修的基本技术。
(2)必须熟悉发电厂、变电所一、二次系统设计,熟悉一、二次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与检修技术。
(3) 必须熟悉一、二次设备选择、设备的布置等。
并作出相应的安排和要求如下:
(1)每年7月18日至8月18日分两组分别去发电厂和变电所实习,同运行人员同吃住,同上班;虚心请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实习目标。
(2)学院为每名电专业教师配置电气工程相关标准汇编一套。
(3)要求实习教师了解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气运行情况、绘制电气主接线图、各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图,重点了解实习厂、所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情况,并写出评价报告。
(4)了解发电厂、变电所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运行情况,作出书面记录。
(5)实习结束时要求教师请发电厂变电所的技术人员出来座谈和交流。
实习教师回到学校后,由教研室主任对实习教师的实习资料进行一一检查,签署意见,由系主任核实后,交资料室存档,作为教研室全体教师交流学习材料。
电专业教师到电力企业,把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实用技能学回来,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电专业教师向着“双师型”师资队伍方向快步前进。
三、效果
经过一年的试验和探索,这种重构后的教材对高职学生学习具有明显的好处,他们感觉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是太难的事,保护原理清楚、电路原理图和展开图通过课堂教学和在企业的认识实习也容易掌握,特别是各种设备的保护配置也基本清楚;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在岗前实习中,现在的学生没有往届学生那种茫然感觉。另外,组织教师去电力企业工作实习,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了教师在课堂和实验室以及实训试验中把控能力。学生对教师更有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更有感染力、示范力。由于教师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把握得当,幽默感顿生,语言语气感染力增强,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但不足方面在于:教材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改进,对继电保护运行和维护的实践案例还不够丰富,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总结
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教师和实验实习教师积极参与才会更深入、到位。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参与这项工作中来,使继电保护课程更完善。
参考文献:
根据调研分析,明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有三个专门化方向,分别是工业电气控制技术专门化、工业企业变配电技术专门化和电梯电气技术专门化。通过开展企业专题调研,确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针对典型职业活动的职业特征,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等八个方面对职业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描述。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描述,将职业必备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确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的目标要求: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识读简单电路图和电气装配图;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路元器件;能处理电路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具有资料查阅和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意识。
(二)依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包括:电工实训室的认识与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单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三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述四部分中的每项训练都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
(三)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考核标准
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依据典型职业活动的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考核标准:正确识读简单电路图和电气装配图;正确计算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正确调试常用电工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会依据电路图正确接线和检查线路,能正确分析和排除线路中的简单故障;会调试测量电路,正确测量电压、电流和元件参数;按要求独立写出实验实训报告,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实训结果,得出结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实验实训设备;工作现场达到5S标准。
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与编排学习单元
1.设计思路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依据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课程性质,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单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
2.载体的选择
载体的选择应该能承载该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学习单元设计时,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三个载体,即MF-47型万用表、荧光灯电路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学习单元: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荧光灯电路的装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接、检测与运行。每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具有可见的工作成果。各学习单元的内容编排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3.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的关系
从知识层面来讲,学习单元1、2、3之间是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从知识的关联性来讲,学习单元1是整个课程的基础,要为学习单元2、3作铺垫,而单元3又涵盖单元1、2的内容,单元2也涵盖了单元1的内容,因此三个学习单元之间具有包容关系。从三个学习单元完成的学习任务来讲,三个任务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因此三个学习单元又具有并列关系。在进行学习单元设计的同时,还要依据课程目标制定各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通过各学习单元的教学,实现课程整体目标。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与任务
在进行教学实施前要将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理念进行设计。如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学习单元教学设计,首先按照万用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工作项目,再将每个工作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并将知识和技能融入每项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具体项目或任务的学习,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按照万用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工作项目流程为:参观电工实训室安全用电操作识读万用表的原理电路材料的领取、清点与检测绘制装配接线图焊接、装配检测、调试,具体内容见表4所示。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根据学习单元教学需求提出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撑性材料,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是电工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和相关配置,这些资源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软件资源分为教师使用资源和学生使用资源,教师使用资源又称教学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项目实施方案首页、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及实施、工作实践内容及实施和评价内容及要求。学生使用资源又称学习集,包括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页、工作页和评价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采用小班授课,每班24人左右。电工实训室配置14个实训台,每个实训台两个工位,每个学生一个工位。为确保安全,每个实训台台面及周围地面上都铺有绝缘橡胶。除此之外,实训室还配备有仪表柜、设备柜、工具柜、材料柜和工装柜。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结合学习单元的内容,注重引进企业文化。在实训室的墙面上,分别有实训室规则、实验实训须知、学习单元一览表、学习单元考核表、5S概念挂板,真正做到教学环境及实训设备的配置与企业的工作场景、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创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情境。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作者简介:杨宏民(1968-),男,河南偃师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孙为民(1966-),男,河南登封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仿真机在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28-01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为火力发电厂培养具有火电机组集控运行、控制、调节能力的人才,对应的是电力生产的一线核心岗位,对技术要求极高。由于火电企业的特殊性,很小的差错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刚从业的职工要经过几年的锻炼才能胜任集控运行岗位,在校学生更不可能得到现场动手操作实习的机会,现场实习也只是体验现场工作过程,相对效果较差。
仿真机组的出现给集控运行专业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它通过数学模型提供实时运行数据,计算机屏幕显示和现场一样的操作系统画面,并能和现场一样进行操作,演示与真实情况相同的各种运行状态,可满足各种的教学培训要求。为此,以仿真机组为中心建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的必然。
一、仿真机在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仿真机组可演示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工况,包括启动、正常运行、停机和事故情况下的状态。对电厂职工来说通常有两个主要作用,即启动运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训练和机组各种事故处理训练。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除以上作用外,通过仿真机还可解决理论教学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从教学过程看,仿真实训可以通过逼真的现场操作环境模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电厂生产流程、各系统的工作特性、规范的操作过程等,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接受过仿真机系统学习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明显加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机、炉、控等运行知识。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仿真机组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主要有:学生多,机位少,上机时间段;理论教学与仿真机结合较少,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仿真机运行工况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仿真机与电厂实际运行结合不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仿真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仿真机教学平台开发
1.仿真机及软硬件的开发
仿真机仅仅是一种硬件平台,要发挥它的作用应经过用户充分开发。目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已建成135MW、200MW、300MW、600MW四套仿真机组,1000MW机组仿真机组正在建设中。仿真机为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平台,但教学中发现仿真机组运行平台仅能够满足单纯实训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很难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仿真运行状态没有,教师只能通过系统图讲解,仿真机当系统图用,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仿真机组的作用,在现有火电机组仿真机组软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可供教学、技能鉴定、技能比赛的软件平台,为企业集控值班员及集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服务。具体完成项目有:根据仿真机具体情况编写了300MW及600MW主要运行操作步骤;开发了300MW及600MW火电机组各种运行工况形成标准工况,做到随时调用,随时操作,随时运行,满足理论课程融合实际操作的要求;开发火电机组重要操作形成标准鉴定题库,供考评考核用;结合仿真机开发火电机组事故处理题库,形成标准,满足机、炉、电、控各专业课程事故处理部分教学要求,也可用于考评及竞赛。
以仿真机为中心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结合仿真机及开发设计出的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种仿真运行状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随时操作,随时看到状态参数的实际变化过程,可以练习操作,也可以帮助理解课本知识。实现教学过程真正和实际结合,教学过程就是机组运行过程,每一个重要的现场操作过程都可以在课堂上实现,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建立仿真机辅助学习网站系统
火电机组仿真软件价格较高,且一套软件最多仅支持20个左右的客户端。学生人数多,用于实习训练的仿真机数量偏少,上机时间较短,教学中往往2~3个学生同时使用一台客户机,教学资源远远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为此设计一个仿真实训的辅助学习网站,在网站中提供发电厂的相关管理制度,设备的真实图片、视频和动画,机组的运行规程和操作票,火电机组仿真操作画面和部分操作流程的动画演示。网站的建立可以方便学生熟悉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制度标准,通过网络学习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主要操作步骤的方法、主要设备相关知识,并可以进行模拟操作练习。
三、仿真机在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仿真机与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仿真机平台的建设使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成为可能,原有的理论课程泵与风机、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锅炉设备及运行、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的系统与运行部分内容均可与仿真机结合进行,取消利用仿真机的单独实训课程电气运行实训、电站汽轮机运行实训、电站锅炉运行实训,把实训和相应理论课程融合,利用仿真机可把原来仿真实训课程分为单元机组冷态启动实训、单元机组运行调节实训及事故处理实训,这样更有针对性。
2.仿真机引入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设备及设备原理的理解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对有很多设备组成的火力发电厂系统运行过程的控制和调节,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理论及判断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才能完成调节操作,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系统流程、设备配置及设备特点的熟悉程度,和对机组运行过程中操作步骤原理的理解,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操作熟练工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场的需要。因此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中利用仿真机从基本原理出发模拟某类型、某容量机组的主要设备和系统,并配置简化的供学员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台屏或可以进行操作和显示操作结果参数的CRT画面,或兼有台屏和CRT画面,用以培训在校学生,使其从直观上学习和掌握电厂设备和系统特性、物理过程、介质流程及故障的原因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设备及设备原理的理解。
3.利用仿真机对学生进行考核
为了达到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学生教学目的,在熟悉火电厂运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强调火力发电厂机组的运行调节。因此教学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火力发电厂系统流程、设备配置及设备特点的熟悉程度,和对机组运行中操作步骤原理的理解。这些都可以利用仿真机对学生进行考核。
4.利用仿真机进行技能鉴定
利用仿真机我校已经建立了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对应的多个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主要有锅炉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运行值班员等,一方面可使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对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可以为本专业毕业生实现持多证走向就业岗位创造条件。
5.利用仿真机提高教师水平
结合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特点,加强仿真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实践水平的捷径。学校要定期安排教师仿真培训,提高教师对现场运行参数变化的感觉,增强操作熟练程度,积累对机组调节控制经验,训练对机组事故的判断分析及处理能力,以弥补现场机组运行时间不足的问题。现在各大型火力发电厂也都有相应的仿真机组,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仿真培训,了解企业的培训重点,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6.利用仿真机与现场实际结合,提高专业实习效果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了提高集控专业学生现场实习效果,在企业实训基地安装建设仿真机教室,学生在实习期间看到的机组运行工况,可以到仿真机进行操作练习,也可以通过仿真机实现与现场同步运行过程。
四、结束语
仿真机为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实训教学平台,对增加学生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加深学生机组运行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仿真机只是一种硬件平台,要经过用户充分开发并与集控运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论文关键词:自备电厂;涉外培训;实践探索
2010年5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接了第一个海外培训项目——越南某自备热电厂的岗前培训。本次培训受广西第一安装公司委托,由我院根据受培方的要求组织、策划和实施。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使受培方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的基本技能,为该厂的生产试运做准备。因此在培训准备期间,我们随广西第一安装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多次进入越南的生产现场,与受培方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安装进度及生产准备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在经过充分地调研之后,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完成教材编写15册,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受培人员的专业基础及该自备电厂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培训,第二部分为现场实习,第三部分为热电机组的仿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锅炉运行及管理、汽机运行及管理、电气运行及管理、辅机运行及管理、煤气站运行及管理等理论课程、下厂实习及12MW循环流化床仿真机组运行。
2010年7月顺利地完成该培训项目,受到委托方及受培方的高度评价,体现了我院在电力类培训项目上的优势。通过此次培训积累了海外培训项目的一些经验,引发了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在此次涉外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电力行业的职业特点,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前期的准备,培训过程中的监督及培训考核制度,同时注重为外籍学员提供生活上便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保证整个培训顺利地展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培训工作。
一、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培训的顺利开展
在师资力量上,我院拥有强大且专业的培训团队,有着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热能动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专业教学上有着雄厚的师资及实训资源。由具有丰富现场工作经验并熟知电力生产准备人员培训规律的双师担当该培训教学总负责人,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及教授担当培训讲师,通过较长时间的充分准备,完成了前期课件制作、培训教材的编订以及培训考核的出题工作。
同时为保证此次涉外培训的效果,我们提前半年启动了翻译的培训工作。由于培训的内容涉及到的基本上是电力类专业英语,因此我们首先对翻译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主要是一些专业术语的讲解,在越文与中文对接不了的时候,我们将英文作为另外一种沟通方式,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之后组织教材编写人员与翻译一起进行教材的翻译工作,在教材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以后教学的同声翻译中翻译都能较好的把授课老师的内容传递给越南学员。
此外,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工作,我们还专门编写了培训班《学员指南》,为学员的培训学习、生活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同时,为使学员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在学员入境前还购买了相关保险,保证其在中国学习待得安心、放心。
二、理论教学贯彻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原则,保证学员学有所获
由于越南本土热能动力专业稀缺,本次来培训的27名学员中,没有一人的专业是与热动相关的,也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对热电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建设单位交付的相关技术资料、图纸及设备说明上。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首先对学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
在培训开始之初,对学员进行了考试摸底,以便授课老师进一步精确掌握学员的专业基础,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员工作岗位的不同,将学员分别安排在锅炉、汽机、电气、辅机、煤气站五个班级里,实行小班上课。在教学方法上,讲师采取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并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贯穿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令学员受益匪浅。
三、下厂实习有计划性、针对性,达到预期实习目的
(1)热电厂岗位的培训人员在田阳县广西银海发电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岗位认识实训。首先结合学员自身工作的运行区域,对学员的实习岗位、实习时间进行了不同的设置与安排,分批次进入现场进行学习。
实习期间,由当天运行值班师傅对岗指导学员实习,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巡检,对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学员们均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能主动向师傅提出各种问题,虚心向师傅请教;师傅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认真耐心地指导学员,与学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实习按计划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
(2)煤气站岗位的培训人员在德保县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岗位认识实训。实习期间前两天主要进行“四级安全教育”及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管理、生产情况介绍,使学员了解安全规程,掌握安全措施。跟班实习教学均能按每岗配一名技术人员,会同当班的班长作为主讲老师,通过现场讲解、现场操作观摩、现场技术分析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生产技能的学习。期间分别安排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分析、答疑会及主题为两票三制和岗位职责管理的专题讲座。之后组织由企业厂长、生产相关车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管理经验交流会。多方面、多形式的学习使学员巩固、加强和拓宽了运行管理知识,提高了运行技能,如期完成培训计划,确保了其效果。 四、仿真特色教学,彰显行业特点,教学效果突出
12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机培训是本次越南林同培训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员们可以通过机组的仿真操作去了解和熟悉热电厂生产的整个过程:从厂用电的倒送到辅助系统的投运,到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接带负荷,锅炉压火、机组停运及机组的事故处理。这对于本次之前从未接触过热电厂运行岗位的学员来说是获取相关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学习中,学员们对仿真操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经过了理论培训及下厂实习等环节后,仿真培训更凸显了其教学效果,这也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学员们不仅从仿真机组运行中获取了循环硫化床机组运行的操作技能,同时在整个机组的运行中还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各自岗位的岗位职责,各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生产试运中开展工作。
五、生活管理细心周到,为学员培训提供后勤保障
(1)饮食方面,考虑到卫生问题,我们安排学员在校内食堂就餐,并保证菜色丰富,营养均衡。此外还适时听取学员饮食习惯方面的建议,对饮食作出适当调整,学员整体反映饮食条件比在本国内好。
(2)住宿方面,为确保学员的人身安全,我们派遣两名保卫人员对学员所住宾馆进行安全巡逻。同时,负责生活管理的老师每晚10点都会对学员进行点名。
(3)为了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在校期间,学院组织了一次南宁夜景游,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由各组翻译老师带领学员到南宁市各景点进行游玩,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广西银海发电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厂方还安排厂部行政管理干部与学员举行了一场足球友谊比赛,加深了中越人民的感情与友谊。
(4)由于热电厂学员此次来华的签证办的是短期签证,需要在广西为他们办理续签,后勤保障组的老师及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学员的暂住证,并向教育厅、区政府外事办申请17名学员的访问批文,使本次培训得以顺利进行。
六、经验总结
总结此次培训,学员通过理论培训提高了专业的理论水平;通过下厂实习加强学员对热电厂及煤气站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性质及运行管理的认识;通过仿真学习使学员能在虚拟的热电厂运行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操作有效地结合,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
(1)个别学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强,因病请假不能正常参加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2)某些学员不能及时调整角色、摆正心态,致使出现急躁心理而好高骛远;(3)实习过程中,由于所在厂里的机组运行正常,设备缺陷异常较少,因此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员无法在厂里观摩到电厂机组的启动和停运操作(当然这些知识在仿真机培训中得到加强),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在机组的正常运行调整,参数记录及设备的巡回检查,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经验需要在今后的生产试运中进一步积累。
通过此次培训项目的实践,可以知道,若想成功的实施一个涉外的职业培训项目,需做到以下几点:
(1)项目的前期需开展广泛的调研、做好完整的项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