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5 01:20: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微课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微课程

篇(1)

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靠信息科技存在,其实施活动离不开信息科技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

采用“微课”支持微课程实施,其灵感来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倡导的“用视频再造教育”。萨尔曼·汗的这一创意随着“翻转课堂”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并导致2012年全球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爆发的壮景。

采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便于人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陷于思考,也可以在不甚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

最早产生的微课程,其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都采用视频格式。不过,随着实践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微课”并不能支持所有课程的自主学习。于是采用以“微课”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因此,为了突出变革,我们可以把“微课”作为微课程的主要技术属性,但不应该把它绝对化,而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再者,微课程具有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指的是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十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有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才使教师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

基于微课程属性,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培本实验小学的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微课”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2)

从教30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丰富的经历和多年的积淀让他对教育改革有了非常深入的体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

追问细节,提出三小研究:基于“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

回归简单,首创“微课程”、“AB案”、“微信”,让研究变得简单。

主张快乐,实践“快乐”与“体验”“嵌入”,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文化。

架构系统,系统的建构、系统彼此嵌入,通过系统让发展更平稳与持久。

说起“微课程”,先从我的一段经历讲起。

2001年,我所在的海勃湾区成为内蒙古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大家的热情很高,各种培训也多,但课堂改革并不顺利。新课程的理念大家都认可,就是苦于不知怎么操作,特别是具体的细节,如“小组合作占时间”“学生不会互相帮助”“作业质量不如意”——于是,我们开始了“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2005年,我的工作开始发生变化,先去北京中关村四小,后以自由学者的身份调回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这时各种实验基地多了起来,跟着我们做研究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传播——怎么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大家?

2006年开始,我们开始建设QQ网络论坛、博客……但感觉远远不够,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整段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急切地呼唤一种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成果载体;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为新的学习方式创造着新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了,我理解的它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没有解说。文字在300字左右,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音乐根据内容,以轻音乐为主,画面干净简洁。学习时,大家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引发思考。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除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学习,还可穿播于学校例会、研讨会其间,简单易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微课程内容——关注细节、深度思考、开拓视野

我们现在说的微课程在教育领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指向教育教学,一类指向学校发展。不论哪一类,内容上都是直指具体问题,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帮助大家开拓视野。

1.教育教学类微课程

这是微课程的主要部分,主要帮助教师发现真问题,推荐真策略,研究真故事。

(1)追问细节——小现象发现真问题

微课程《一张照片》讲了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有人举手,有人没举,一般我们感觉举手的就是会了。如果反问:“真是这样吗?”就会发现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举手”除了可能会了,还有下面可能:“以为会了,但事实上不会”、“本来不会,为了某种功利”、“不确定会不会,只是看到人家举,我也举了”。同样,没有举手的除了“真不会”,还有“不确定是不是正确”、“担心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或教师批评”、“不想回答”多种可能。

教育就这么复杂,这样的剖析会给教师新的思考。不论什么改革,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寻常中发现不寻常——有问题不一定有研究,只有追问到真问题,研究才算得上真正开始。视角的背后就是对教育的理解深度,换句话,小现象微课程将理论化为问题——理论找到了落脚点。

(2)推荐策略——小策略解决大问题

这是最受欢迎的微课程,直接告诉大家教学策略。例如,有打造书香校园的,《书香班级五招》:书香大擂台、书香接力赛、书香海报展、书香小剧院、书香陷阱;基于作业管理的,《假期作业十招》,介绍了十种假期作业:亲情家谱、亲情短信、成长的足迹、春节策划、生活连环画、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长档案等;基于班级管理的,《开学五招》:班级开学典礼、开学相片(档案留痕)、开学礼物(共设蓝图)、自我名片(个性展现)、提醒栏(监督共进)……

策略微课程有新意,让教师在静心思考时又感觉似曾相识。只有基于已有,才能高于已有,提升教师熟悉的策略,才能真正达到改革教育教学的目的。

(3)开发小故事——还原真实情境

“问题”微课程直接追问真问题,“策略”微课程指向问题解决,而“小故事”微课程则是将上面的“问题”与“策略”进行整合,还原真实的教育情境。

《人人都是好班长》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小故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机会,班主任设置了班长、课代表、电脑管理员等16个职位,让学生竞选,结果班长有9人竞争,可卫生员等没人选,原来学生缺少岗位意识。后来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集体”与“岗位”的关系,同时增加“第二、第三选项”,新班委终于产生了。但新班委刚上任问题就来了:武力管理、脏话训斥,教师开始思考孩子们当班委的目的,组织大家讨论“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研究规则制定,思考“老班委”作用的发挥……

一个学期下来,班委在成长,老师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

微课程从教师的现实问题开始,从大家的习以为常入手,寻找新角度、新方法,而其背后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开始——微课程将这种理念不知不觉地浸于故事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润物无声。

简单的故事、复杂的故事,与小现象、小策略整合,再加上“微课程”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开拓了一个新的角度。

2.学校发展微课程

微课程还能从校本教研质量提升、研究工具开发、学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微课程的内容从教师与学校最基本的需要开始,通过可视化处理,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来自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储粮希望小学的飞老师这样评价微课程:传统的学习方式,地点、时间固定,人要正襟危坐,听上几个小时的报告或者看一个上午的资料,非常疲劳,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微课程则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解决问题方法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微课程学习与使用——简单、多元

来自专家和老师们智慧的“微课程”,因其短小精干、贴近教师、视角独特、深受欢迎。教师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也正在创造着许多独特的使用方式。

1.快餐式学习

利用各种会前五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启发大家的思考。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因其简单,也没有硬性的任务要求,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例如,内蒙古东胜第八小学利用例会前的几分钟播放微课程,下表是其9月的目录。

也有学校开始“每周一课”——基于网络,每周给大家推荐一节微课程,供教师们自主学习,如山东省淄博市第七小学上学期推荐的微课程:《悟本的孩子》、《一封求助信》、《漂流日记》、《教研五招》、《真问题与假问题》、《心情管理员》、《募捐诚信》等。

2.深度研究

教师们在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基于微课程的主题教研活动,下面是山东临沂实验小学基于微课程的教研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习素材:微课程《心情管理员》

活动流程:

A.提出问题:学生情绪管理中,有什么问题?

B.播放微课程。

C.思考与讨论:①微课程中的情绪管理方式与我们常用的有什么不同?②如果我们要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应对?

D.总结梳理(略)。

E.拓展阅读《学习是什么?》

一次教研,引发了学校班级文化的深度变革,徐红云老师这样说到:“看《心情管理员》以前我关注孩子学到的知识有多少,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情。这半年下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每个孩子不管能力大小,都很有信心,也学会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关心其他同学了。”

目前,微学习网基本成型,我们正在基于此建设“微学习生态系统”,集学习培训、研讨活动、交流互动于一体,让教师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争取用一种新的成长系统与教师一起成长。

微课程制作—起点低、易操作

有了多元、简单、关注细节、贴近教学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从容制作微课程了。微课程成型要经历两大步:素材的选择与加工、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素材的选择与再加工。

1.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微课程素材的来源一类是自己的,还有一类是其他人的。下面主要讲前者。

(1)“策略”微课程

基于具体操作的推荐策略微课程,分“单一策略”与“组合策略”两类。

单一策略微课程:基于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四色笔”“思维导图”等。这类策略有新意,操作相对有难度,所以介绍比较详细。

单一策略微课程基本结构:引入—如何使用—注意事项。

组合策略微课程:基于某一主题的若干策略或方法,形成策略包(方法包),它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例如,《趣味假期作业》介绍了“亲情家谱、亲情短信、成长的足迹、春节策划、生活连环画、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长档案”等一组八个策略。

此类微课程基本结构:总体引入—逐一介绍—策略总结。

策略微课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两类:

策略表述过于含混,理念与策略混淆。以调动兴趣为例,“调动兴趣”就不如“游戏调动”,而“游戏调动”不如“解手链”“捉手指”“对口令”等具体形式。

策略创新不足,大家比较熟悉,缺少创意。比如,奖励学生的“小红花”或“加分”策略就不如“免写作业”“与好友坐一天”“20清零”等策略。

(2)“小现象”微课程

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合作……都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本类微课程便是基于具体的小现象,深度剖析,进而引起反思。微课程《不的思考》讲了一个很少研究的细节: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说话”、“不要做小动作”,如果只讲“不……”,而没有讲应该怎么做,学生记住的往往是“不”字后面的内容,而忽略“不”本身。

小现象微课程基本结构:情境引入—过程与细节的深度剖析—改进建议。

小现象微课程常见的问题:

选材过于大而多,不具代表性。理想的做法是从一张照片、一件小事、一封信、一段对话等事件入手,以小见大……

剖析肤浅,看不到背后的问题,要通过追问等方式,从习以为常中寻找并发现价值。

(3)“小故事”微课程

将教师实践经历的故事,开发为微课程。小故事微课程分单一情节与复杂情节两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过程,“单一情节微课程”只讲一个独立的故事,没有波折,而“复杂情节微课程”则一波三折。

“单一故事微课程”的结构比较简单,介绍清楚这件事的过程便可。例如,《蛋宝宝》(福建厦门思明区莲花小学设计)讲了一次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拿一个鸡蛋,将它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一天蛋妈妈或蛋爸爸,保护它一天,使其不被摔坏。

“复杂情节微课程”因情节复杂,更接近教育现实,很受大家的欢迎。

小故事微课程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故事理想化、简单化,谈一次话或鼓励一次就可以转变一个学生,缺少过程,缺少对内涵的发掘。

套话多,背景多,真正改革的过程反而少,重点不突出。

(4)过程的价值

一节好的微课程,要有素材的寻找、加工、提升、实践、反思等诸多过程。这个暑假,我收到了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小学孙学梅校长的一集微课程《乐写日记小策略》,中间介绍了七个策略:“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及时批阅、佳作美读、恰当评价、张贴展览、精粹汇编”。这些策略都比较浅,怎么引导教师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于是我们开始了研究。

第一步:分类。分类之后便于系统梳理:

写作方式: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

分享方式:佳作美读、张贴展览、精粹汇编。

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及时批阅。

第二步:追问并研究策略。这些策略看了都比较浅,怎么才能深入一层?用了“追问”这个策略。以第一类“写作方式”为例,孙老师提出“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但写什么?于是形成下面的策略:

绘图日记:卡通画趣事画,绘系列编情节。

火星文日记:图形文字,兴趣日记。

幻想日记:天马行空畅想,写系列编小说。

接力日记:小组循环写,悬念接力答。

趣事系列:寻找趣事,汇编成册。

从“师生一起写”到“绘图日记、火星文日记、幻想日记、接力日记、趣事系列”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研究就是这样,追问一层,研究也便深入一层。

接下来,分享方式由“佳作美读、张贴展览、精粹汇编”追问为“故事会、挑战墙、日记伙伴、欣赏卡、日记书”;评价方式也出现五种方式:问候式评语:“小明你好……”讨论式评语:“如果……你看是不是这样?”趣味式评语:“呵呵,我们的小作家……”绘图式评语:“给你一棵小草,呵呵,表扬一下。”提问式评语:“他们当时说了什么?”

微课程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了策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

当有了基本的素材,接下来便要开始制作PPT:制作中有四个关键的问题:①语言:简洁、富有吸引力;②音乐:多以轻音乐为主,平和、唯美;③画面:简单清晰;④播放时间,根据阅读对象的水平,设计播放时间。下面是微课程的一组基本要求:

(1)字号

基本字号:40±6:用于正文基本叙述。

突出字号:需要重点强调的字或句,可大也可小。如果同页出现大小不同的字,反差控制在±20以内,如小的40,则最大字号不得超出60,防止反差过大。

(2)字体

醒目,字体粗,看得清,鼓励使用方正综艺体、黑体、方正超粗黑简体等。

(3)每页字数与自动播放速度(见下页表)

(4)模板与背景

基本板:纯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

特殊时:红色、黄色等可用,但不做主体色。

(5)图画与布局

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53-01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W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 微课开发手段

微课开发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的微课开发手段有:录制屏幕、实拍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静态HTML页面等。在具体的微课开发过程中,大多数微课都使用这五种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2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通常是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微课类型可以是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训实验类、活动类。

微课选题要尽量“小而精”,微课内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同时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的作品。

通常来讲,微课设计一般可以归纳总结为三步: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知识萃取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提取微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而且尽量采用可视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微课内容。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设计一个简明扼要、体现微课内容的微课标题。在微课标题的设计方面,需要避免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微课标题太大,无法从标题获知微课内容;二是将系列课程标题融入到微课标题中。

教学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授课方式及撰写脚本。教学设计应该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微课设计中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思路要清晰,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严谨充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等信息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简单易懂,注重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

媒体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的选择及微课的包装设计,同时注重多种媒体手段的运用与知识点的衔接。

3 微课程的开发流程

微课程的开发一般需要经历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这样几个阶段。

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其主要任务是选择知识点和微课程标题。微课选题角度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关键点要突出,内容可以是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等。

微课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根据脚本撰写模板撰写脚本,不同的开发路线,脚本撰写的方法也不一样。

确定开发路线主要是根据要制作的微课程内容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开发手段,如录屏、实拍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HTML页面等。

微课开发阶段主要是素材的开发和各种资源的整合阶段,如教学实施与拍摄(或录制)、动画制作等。在微课程形成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与技术人员协商修改。

微课检测阶段主要是制订检测标准与检测表。对效果不理想的微课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改进微课设计。

4 微课程设计总结

与传统的教育资源相比,微课程具有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众多优点。微课程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仅需短暂的学习时间即可完成每个微学习过程,而且知识更易于消化吸收、深入理解及掌握。

在微课设计中,微课程选题要紧贴教育教学实际,做到主题立意鲜明,内容健康富有时代性。微课内容展现形式要丰富,而且微课程开发时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正确选择使用各种富媒体,辅助教学。微课程选择的知识点不要太长,时长以5-10分钟为宜,微课视频图像要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课型都适合微课程,也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微课程。每个学科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构建微课程,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篇(4)

中职阶段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关键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的教学发展对中职负责德育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局限性等削弱了德育对于学生的感召力,这也是当前中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程、微视频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在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所谓微课程就是指在教学中以特定目标为导向,联合运用新时期的动画、视频等数字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短小而有吸引力,综合来看,其有指向明确、内容较少、相对完整、资源容量较小和时间较短等特点。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作为一种独立、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其呈现形式主要是多媒体的微内容,抑或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

微视频包括电影、纪录片、教师的教学视频片段等,一个由若干个微课题、微视频、学习素材等组成的微课程,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程、微课题、微视频在中职德育中运用的优势及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微博、微视频等微产品,其中的微视频内容多样,形态各异,短则30秒,长则几十分钟不等,涵盖了视频剪辑、纪录短片及小电影等主要形式及内容,具备了“短、快、精”的特点,这也使得其在出现的时候就进入了教育者的视野,也促使微课程的开展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新颖、丰富且可原创,在德育中的应用更是如此。

1.制作及传播更为新颖,易于学生接受

在中职生教学中的德育开展,以往大多以说教教育为主,对学生要求高大全,向其灌输真善美的理念和思想,这样显然存在效果方面的苍白无力,而新时期我们则将做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基本点,与此同时,需要对德育的方式进行创新,此时,科学技术的日趋成熟,让微课程、微课题及微视频有了用武之地,将观察到的“微现象”制作成“微课题”,继而深入细节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微问题”并开发出“微产品”,最终以微课程表现出来,也就是实现了“微体验”,这种教育的开展形式较为新颖和个性化,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助推“微德育”教育的更高效开展。

其中的德育视频以发生在身边的实事出发,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信度高,此外,对于某一德育方面的问题借助小故事来展现,对以往的说教方式进行了淡化,从而在其中隐含有的教育理论,这种恰似细雨般的教育“润物无声”,易于接受。微视频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时空,对多层次的德育内容进行展示,势必需要多方协作去制作视频,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翻转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结构的调整,其特征在于借助微课程及微视频等主要平台和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结合学生的进展及情况,德育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一些教学问题的设计,在德育中可利用问题探讨和展示答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综合来看,此教育方式是对传统课堂关系的改革,一改往日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解决的是学生的难点,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真正地获得了对话、演讲及辩论等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素养及能力得到提高。

使用翻转课堂进行德育的好处是学生的学习是智能控制的,能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调整,电脑的自助阅卷和统计功能则可以降低教师改作业的难度,此外,微课程中的微视频可暂停和重复播放,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重复观看学习等,有利于其自主学习目标的达成,为达到最终的德育目标,系统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微课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更高效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3.学生可以自制微视频进行话题讨论

在中职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各班的班会往往会成为德育的主阵地。了更有效地实施德育,可结合学期及班级进行德育模块的制定,在每个月分解基本道德、社会公德等德育内容,专题班会往往是教师开展德育的主要形式,因为中职生大多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有参与的热情和无尽的想象力,对此,微课程及微视频的引入,学生可借助制作微视频的形式将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演绎,并在德育开展过程的展示环节进行播放,使得话题的严肃性和播放的质量都得到保证,达到了讨论分析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中职德育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利用微课题、微视频和微课程来实施教学,其优势作用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并最终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2011)。

但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中的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本文对多种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

一、微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应用模型

1.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在内容选择上应主题鲜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化覆盖,而是依据“微目标”的标准和最小粒度原则,选择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但不必需与其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在内容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处理:将传统教学中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主题――话题――学习对象”三个部分,其中,一个学习对象承载着一个单独的知识点。

2.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因为微课程视频的持续时间更短,所以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导入的节奏,拍摄时宜多采用教师以及黑板(投影屏幕)的中近景景别;字幕的强调和提示功能非常重要;镜头调度做到意有所指而不是做毫无意义的推拉变化等。对倾向于视听演示性的微课程来说,在实践中常采用“屏幕录制软件(如 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组合。

3.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以及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用户体验,把学习者需要放在首位。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程带有艺术气质的美感或闪现智慧火花的幽默;让微课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够设计得更为巧妙深刻;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最小粒度原则控制学习任务负载;能够更好地实现声画匹配、噪音控制、镜头转接以及流畅播放等。

二、基于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在相关研究中,微课程大都贴上“教师”的标签,意味着微课程的制作一般都由教师来完成。 鉴于微课程制作具有可选的方法多、 操作简单的有利条件,该模式尝试以学生自制微课程为切入点。

1.课前学习,建构新知。(1)搭建微课程开放交流平台。该平台将实现以下基本功能:信息与资源共享;互动与答疑;练习与测试;学习跟踪。(2)自主学习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各抒己见;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初评自己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及时提出碰到的疑问和难题,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进行回复、评论,“提问――回复”形成N对N的辐射性深度参与方式,互动解惑,完成自己对研究主题的意义建构。

2.课堂内化,探究知识。(1)组织多元课堂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取是学习者经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发展知识, 达到意义的最终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学习。(2)促进整体式协作探究。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各类成果制作成微课程的形式到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实现知识的输出。教师应及时记录学习情况,充分挖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潜在创意,做好建设性指导与评价。

3.课后复习,巩固已知。利用平台上用于评价的资源自我评估, 判断自己是否成功掌握了知识,达到学习目标。根据归纳与探讨,现有以下观点:

首先,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程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 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 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其次,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 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学习资源动态生成,师生相互建构学习内容。片段化的微课程需要系统性,需要多种类型的资源以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并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这种关联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性的网状结构;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前进的一门微课程的设计雏形出来之后, 需要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 并在交流中不断对微课程这个产品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化.这种灵活互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碎片化,需求信息容量相对短小的学习资源,这必然引发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微课程在时间、内容和表现方式上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为老师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微课程在学科中的应用将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1.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McGrew 教授 1993 年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在知识结构上每一个60秒课程都是完整、独立、短小和内容高度提炼的.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了“MicroLecture”的概念,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在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浙江传媒学院郑小军则认为“微课程是为翻转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提供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课程教材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名卓则认为“微课程是一种适应现代快节奏,适合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等而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讲座,长度不长于10 分钟,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形态”;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应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众多专家学者对微课程的定义虽各不相同,但是大致特点都很类似.

在这里笔者认为,微课程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微课程需要软硬件的条件支撑,当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多媒体的传播形式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媒介,通过微视频呈现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其中包括脚本设计、音频、文本、图片等等;

(2) “微”作为核心.“微时间”,相对传统的40或45分钟一堂课,它强调以5~10 分钟为宜,“微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相对独立又能成体系的知识碎片,主题突出,内容鲜明,更适合教师的教学需要.

(3)“针对性强,可达成学习者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学生能依据自身学习的条件和需要,理解核心概念和突破难点,是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的需要.

(4) “生命力”表现在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上,可运用于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情境模式,充分挖掘课外资源,使学习的广度进一步延伸.

2.微课程设计思路和原则

从传统的教学设计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微课程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或平台等步骤.设计过程中不论形式和方法如何,关键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由于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和更好的教学,而不是去验证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确保微课程能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微课程的设计使用是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利用一些动画、表格、音视频等方式表达教学内容时,要突显微课程的“短、小、精”的特点,便于多样化传播(网络视频、电脑、手机、微信等),最大化地体现微课程的优势.

3.微课程教学的实际应用

佛山教育局推出的“微课”模式,将原本45分钟的公开课,浓缩成5至8分钟,砍去不必要的前奏后奏,仅保留课堂难点热点精华部分,通过播放的控制解决重难点问题,短短1个月时间内,点击率就已突破5万人次,在整个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笔者选择中学数学《求二次函数的值域》设计微课程,在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体系中筛选出核心的知识点构建微课程内容.中学数学《求二次函数》课程,旨在引导独立观察分析图形,探索出求二次函数值域的关键是求出函数顶点的坐标,那么如何求顶点坐标?这就必须要使学生认识到顶点坐标呈现的方式,即图形、公式和定义表达式,然后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二次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内容,而求二次函数的值域一直也是函数常考和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常见求二次函数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畏学”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人从“数学知识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角度,认为“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的帮助存在差异”.并提出“将相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并采用总结性文字”呈现出简洁明了的规律,比如知道了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也有人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的角度分析,认为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知识的多层次的展现,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和概念讲解,而忽视教学价值较大的数学方法.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学习习惯存在不同,而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也较高;另一方面是多数学生不能够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把初中的知识及时转化为学习本节内容的一个关键切入点;再者在目前应试的重压下,不少教师对本节的知识的作用缺乏深刻认识,仅局限在会做一些简单题的层面,没有很好的从知识对后期学习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剖析.从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将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更直观具体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观念,在整个过程中,运用“微课程”无疑成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处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借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一个助推剂.本文从微课程的概念入手,剖析其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一些微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围绕学科教学设计微课程.对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的微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希望能够促进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新局面,使微课程教育深入渗透到一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 61一 65.

[2]金陵.课堂是这样“翻转”起来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 8 ) : 29.

篇(7)

关键词 微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40-03

1 前言

2014年,淄博市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了15分的口语考试,笔试成绩变为105分,这让当时一些教毕业班的教师措手不及。笔者当时也是这部分教师中的一员,有些教师埋怨道:“有些孩子在学习英语初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况且平时只注重片面的教学成绩,注重学生的笔头训练,到初四了怎么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口语考试呢?”当时的第一次口语考试,留给很多教师的是无奈和叹息声,也就是从那时起,笔者开始反思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的学习动机才会更强,课堂才有可能重新充满活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微课程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以简短高效的优势已悄然进入各个学科的课堂中。微课程的应用为新课程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微课程呢?下面结合近几年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体会,笔者谈一谈微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 微课程应用策略

微课当头,利于自主预习 与其他科目比起来,英语的预习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不知所措,这些学生可能会觉着连读都不会,怎么预习?微课程的出现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困难。

在教学每篇文章之前,都会录制相关的微课程,让学生在家通过微课程对发音进行纠正并且模仿,并对文章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找出相关答案,对一些重难点的地方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家搜集相关资料查找答案。在学生有效预习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先以小组为单位,对预习成果进行小组讨论与探讨,最后由各小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拨。基于微课程的有效预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体验到预习成果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微课精彩,利于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整节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英语的教学来说,别致新颖的导入能在课堂的第一时间活跃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以最轻松自然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以教学内容为根基的前提下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程,可以是优美的歌声,可以是扣人心弦的故事,亦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场景或材料。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微视频是英语教学的最好资源,通过微视频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1]。

如在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平时学生常见的天气为素材,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有阳光明媚的晴天,有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的阴天,有哗啦啦的下雨天,有狂风大作的刮风天,有漫天飞舞的下雪天,当学生看到不同的天气并配以不同的声音时,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于不同的天气,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得知,微课给了他们不小的震撼,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中去。

微课身临其境,利于情境设计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很多时候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情感交流,而交流就需要一定的情境。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不少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英译汉”,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英语学习有激情,但注意力时间短。因此,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变枯燥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交际能力。当然,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如通过做游戏、会话导入等创设各种真实的情境,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微课程以简短、身临其境的优势,可以把英语课文中枯燥的知识点以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2]。

在教授鲁教版英语“This is my sister”,利用照片介绍自家人后,学习了句型“Who is he/she? This is...

That is...”,此时教师提出:“有一名外国朋友Jim想认识大家,他也很想把他的家人介绍给你们,你们想认识Jim的家人吗?”学生本以为是一句过渡语或是照片形式观看,但教师播放通过澳大利亚朋友录制的他的朋友Jim在真实地介绍他的家人的微视频时,学生连连发出惊讶声,但很快就投入状态,认真地观看和倾听。在看完之后,当学生利用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家人时,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去介绍,乐于去介绍。这次的微课程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改变了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的状况,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微课针对性强,利于重难点突破 《论语・述而篇》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觉得一位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这是值得今天的教师在教学中去思考和借鉴的。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对重难点进行微课程录制,每个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如在学习make的用法时,知识点比较分散,在所有用法学习完成后,对其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对make的用法进行总结并举例;在每个小组展示之后,一起观看微课程,进行知识补充或总结。这样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微课归纳,利于语法分析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语法虽说有所淡化,但它在英语学习中尤其是高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以前教学语法时,教师只是单纯地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解,虽说每节课都要写好几黑板,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尤其是各种时态都讲完了之后,更是一头雾水,每次上语法课都感到枯燥无味。微课程的出现给语法课堂带来福音。在初四复习时,教研组的几位教师进行了分工,每个人对初中阶段的几种语法点进行归类总结,制成微课程。在微课程中,有对知识的讲解,也有对学生边听边思考的问题提问,这样有效帮助学生对各种语法知识点进行梳理,避免了枯燥的课堂。

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时,录制了相关的微课程,在微课程中对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进行了区别,以及两者之间如何进行相互转化,又配以相关习题,这样学生对被动语态就理解得比较透彻,做题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

微课随时随地,利于课后复习 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自己听得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在做家庭作业时,以往部分底子弱的学生总是说不会,所以留空白很多。长此以往,成绩弱的学生留的空白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即便是向家长反映,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家长更多的也是无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更多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课程随时随地和知识点相互独立的优势参与微课程学习,为自己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自主查看微课程,在查看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暂停播放或重筒シ牛从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因少数学生不会而进行反复讲解的局面,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微课的运用确保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充分地理解,对课上不懂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弥补。通过观看微课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普遍认可。

3 微课程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微课程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新的元素,但在制作和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实践经历,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1)微课程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紧密结合,不要虚假的完美。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程以可视化、动态化、趣味性的特点,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作为设计者,教师一定要牢记自己设计微课程的初衷是利用微课程更好地辅助于课堂教学,而不是仅仅将内容转移到形式上,偏离教学目标,追求虚假的完美;要谨记使用微课程的用户是学生,在设计内容上要从当前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情的内容,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播放完毕后,可根据播放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提高微课程的实效性。

2)微课程的设计要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在整堂课中,微课程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在播放时间上一定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不能因为微课程的播放而打破整体课堂的设计流程;在知识讲解方面,最好深入、透彻地讲一个知识点,在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可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提示;在每次知识点讲解结束后,一定做一个简短总结,与学生一起梳理思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不会让学生觉得疲倦。

4 结语

总之,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思考的机会,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它以简短精悍、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随时随地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与信息时代同步,做到与时俱进,让微课程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篇(8)

随着当前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各种学习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各类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讲授者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研理念,冲击原有的、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授课人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习者而言,微课能满足学习者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强化巩固知识又能查缺补漏,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一、微课的课程建设

微课一般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冗杂的教学目标与固定的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需要全面性。

(一)微课制作的基本理念

微课的制作要秉持内容短小精悍、主题明确、引人入胜等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1.时间较短: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更加精简。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

4.趣味创作:微课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一定是授课人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二)微课内容设计

微课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微”上,这就决定了微课内容不能是长篇大论来实现,因此,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首先,微课中教学资料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学会某项技能或掌握某项知识,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非常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观的、简洁的方式让学习者理解微课内容。

其次,微课内容要简明、突出重点,紧抓学习者思维。微课的开篇要在短时间内吸引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微课的衔接要连贯、紧凑。微课各部分衔接对于知识过渡起到^大的引导作用,各部分之间要有确切的逻辑关系,思维跨度不应太大,可以采用一些重复的图片或文字来表明其中的过渡关系,从而使学习者较为轻松地接受学习内容。

第四,微课结束前,要归纳总结知识要点,也可设计简短的问题来回顾内容。只有这样,可以让学习者自行验证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内容,并利用一些相关例题来检验学习效果。

二、微课的课程优化

每一个微课制作完成后,都应该对本课程做一次或多次优化。课件初始制作很多时候都是按照制作者或讲授人的逻辑思维安排,但能不能吸引学习者,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

(一)课程体验

1.学习者学习体验

学习者对微课的评价是检验微课程成果的重要标准。在做好微课后,应该组织部分学习者进行学习体验,认真了解使用者对微课的评价。不论正面还是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对微课成果的一种检验,只有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实现对微课课程的优化工作。

2.讲授人亲身体验

讲授人应该在课程制作后亲身体验,从中查找制作过程的不足。讲授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觉出是否达到自身想要表达的东西。

3.同行业人员使用体验

邀请同行业人员对本微课程进行学习体验,在沟通过程中总结微课程制作的不足,以促进课程优化的进程。

4.加强与学习者的同步异步沟通

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学沟通平台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沟通平台承担着线上辅导的职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架与学习路径,避免学习内容过于零散造成学习者迷失;同时要增强讲授人和学习者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让学习无处不在,使得学习统一、连续。

(二)课程优化过程

一门微课程的设计出来之后,需要经过其他同行、学习者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微课程进行完善,并且与其他微课程资源建立网络,并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这个网络结构,这样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微课教学反馈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分析与授课人的教学反思。

总之,微课程的构建不能简单的一次成型,需要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体验,提出自身感受和意见,促进微课程进一步的完善,切实做到浅显易懂。同时,微课堂还可以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等其他教学、学习方式相结合,做到相互补充的效果。

篇(9)

微博是一个以140字文字更新信息并能实现即时分享的社交平台,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最新动态和思想,其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便捷性。在微博上可浏览和自身兴趣相符的信息内容,或作为信息者到微博供他人浏览,信息快速,传播速度快,只要有网路的地方就能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②原创性。在微博客上140字限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但也因为这一特点导致爆发性生产出大量原创内容,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③草根性。目前互联网浏览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及桌面等多个平台都广泛分布微博客,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无法脱离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同时微博宣传的影响力与内容质量高度有关,用户所信息越有吸引力和价值,就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数,进而提升自身影响力。

2. 微博在英语读写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在英语读写训练教学中引入微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写作教学从微博开始并从微博结束,同样学生的写作练习开始和结束也是借助微博。本文以作文题目“The effect of something upon our society”设计以下教学:

2.1设计理念

英语读写教学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反思、学习、实践,进而掌握写作技巧和实现自主写作。而在网路环境下的英语读写教学其核心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交流,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他需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出来,最终实现读写训练目的。

2.2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发展已经接近成熟,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明确,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就是通过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考入好大学。此外,学生在中学阶段都积累了有关英语语法、词汇、句法的基础,虽然能写出简单的句子,但和英语读写的要求还有很远的差距。

2.3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文章主要内容并通过微博、网络等查阅和搜集相关写作材料;或根据文章格式及体裁用正确的英语语法和语句阐述态度和观点。其次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和分析素材,掌握有关写作的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微群讨论体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修改同伴写作内容。

2.4 教学策略

利用微博构建的英语写作课外训练教学模式主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微博平台及网络等教育资源。整个教学过程将体裁写作法和过程写作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硬度读写的自主性、情境性和协作性,同时解决传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其中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微博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崭新的微博软件除了为写作学习提供了新模式,更为学生的英语读写学习增添了乐趣。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要及时通过微博有针对性评阅学生文章,而学生则主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师生双方相互评阅,进一步体现写作自主性。

2.5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开始前在微博上英语读写训练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时利用丰富的超链接资源和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学生通过个人微博收到读写教学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搜集和整合写作资源与主题。其次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开展讨论,用微博读写学习中用到的句子和词汇,教师登录班级微博查看并给予学生反馈和有针对性的评价。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列的写作提纲组织文章,遇到写作难题或问题时要及时向教师求助,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的英语读写内容以段落形成到和个人微博中接受大家的点评和错误纠正,学生在修改后再次上传,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从修改中获取提升自身实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微博为教学平台的英语读写训练能帮助教师调整自身教学体系,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中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根据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习反馈,充分帮助学习理解和练习英语词汇、句子、语境和语法,实现英语读写教学的良性循环。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微课程定义及必要性

我国最早从事微课程研究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它们以一定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①而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家厚教授将 “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②

综上所述,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集教学前端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支持服务以及评价与反馈为一体的,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育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教育信息十年化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③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人们开始反思过去教育部和各级教育机构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不足,微课程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2 微课程视频应用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可知,目前人们对于微视频在教学领域中的研究很少,国内近几年才有相关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特点分析和资源设计、微视频的制作和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型设计及其效果分析等方面。其中文献中记载的课程微视频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视频录播软件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单元进行重新录制和编辑;另一种是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将原有的视频资源一个或若干个整体文件切割为多个视频片段文件,再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知识单元,把视频片段和其它教学资源的微型学习串联起来,形成连贯有序的课程知识体系。第一种制作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微视频的特点在内容上做灵活的处理和提炼,但需重新学习制作软件的使用,而每堂课的内容都得做成若干个微视频的话,教师的投入太大,造成以前已经录制的课堂优质教学视频资源的闲置;第二种方法虽可避免原有优质资源的浪费,但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熟悉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且切割成的视频片段对原有的视频画质、音质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某些视频处理工具在切割时间定位上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同时如果多个教学方案要使用同一视频媒体,或同一教学方案要使用多个不同的视频媒体,则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分割与串接,则会造成视频内容的冗余。④

3 微课程视频设计策略

3.1 资源设计的前瞻性分析

对于有具体教学目的的微课程学习视频资源的设计,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中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及设备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开发,重点还是在于对不同的学习者能够提供满足其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程学习的优势。微课程的学习资源开发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从而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要,确定具体的资源内容,并依据移动设备确定资源的呈现方式。

3.2 重视视频资源的丰富性

因每个课外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仅此在设计微课程学习视频资源时,要考虑视频资源的丰富性,既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视频资源,同时还要设计包含针对性和凝练型的知识点视频资源,做到兼容并蓄。因此,在微型学习资源建设时,既要注意资源的整体性,又要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⑤

3.3 视频资源呈现的多样化

微课程是现代教育价值观与现代教育技术共同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教学形式,因此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为发挥出微课程时代性的技术优势,使学习视频资源适合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目前微型学习资源的类型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在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中,因重视多种资源类型的配合,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3.4 教学视频资源的开放共创性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系统,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资源系统中,每位学习者都可以与外界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共创、共生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开放性越高,资源的更新速度越快,学生利用资源的效率也会越高。

3.5 必要的练习、评价及反馈系统

在课外,往往因为没有练习、评价和反馈,学习者不能了解自身的习得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下一段学习的展开。因此,在微课程的视频资源设计中,可以针对上一段的视频学习知识提供课后练习,并将学习者的习得程度进行范围划分,让学习者对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以方便查漏补缺,并促进下一段学习的进行。

3.6 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学习中,必须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开放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创设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情境。在视频设计中,要注意创设直观的、知识性的、协作式及创造性的情境。

4 结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个人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注释

①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诉.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②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上一篇: 医生入党思想汇报 下一篇: 培训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