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识图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8 17:33: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识图实训总结

篇(1)

中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强调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中从事技术的工作能力。《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目标。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等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广泛调研的结果,对识图投影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枯燥但十分重要的,因此借助CAD制图软件中的空间模型,辅助教学提升识图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识图与CAD绘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CAD辅助绘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方位感,从而帮助提升识图能力。

三、重建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综合实训教室),以真实项目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使识图理论基础知识、手工绘图技巧与CAD计算机辅助绘图相辅相成。

四、改革教学手段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互动等多渠道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程,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理念。

通过穿插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项目练习,将建筑制图规范深入实训实操教学,按照识图、绘图、审图、改图和出图的步骤进行规范地操作训练。

五、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化考核为主、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内容可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成果评价等要素。

自评互评总表

姓名: 班级:

评价项目 内容及要素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企业专家评价

分值 20% 40% 40%

过程性评价

65% 学习能力 识图知识

(20%) 识图理论知识

平面图识读

立面图识读

剖面图识读

建筑详图识读

构造知识

(10%) 基础

柱或墙

楼地板

屋顶

楼梯

门窗

手绘图实训能力

(10%) 绘制基本线型、图例

绘制平面图

绘制立面图

绘制剖面图

绘制建筑详图

CAD实训能力

(10%) CAD基本操作

CAD绘制平面图

CAD绘制立面图

CAD绘制剖面图

CAD绘制建筑详图

综合能力(15%) 识图、审图、改图、出图

学习态度 积极、有上进心、创造力

有耐心、努力刻苦不放弃

学习习惯 不迟到、早退、旷课、纪律好

有礼貌、卫生习惯好

团队合作 乐于助人

重视团队力量

成果评价(35%) 任务完成度、不作弊

六、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建筑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对建筑识图与CAD制图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有实训室出发,建设"教、学、做、评、展"一体化多媒体综合实训室。

七、师资队伍建设

篇(2)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84-01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对于工程类学生来说,是基础的也是必要的,而对于一进大学就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去理解和思考,这与大家对于其他课程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只有学好了这门课,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后续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可以试着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想要主动地去认识它、学习它和了解它,这样收到的学习效果无疑比被动的学习好多了。

1 在适当的阶段就要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

大一新生刚到校园,对任何事物都是感到比较新奇的,包括接下来要学什么样的课程,能从这样的课程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也是比较新奇的。当新生拿到课本的那一刻,也是他们新奇的开始,因为这样的新奇,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认真,有着学习的浓厚兴趣。所以大一上学期就对学生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课程的一个必须的基础。先开展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来学习后续的课程。本科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于这门课的理解相对于大专的学生要好一些,所以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这门课的学习是可以的。而一般大专学生的学年是三年,如果到大一下学期,甚至更往后的时间去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虽然大专的学生的基础相对于本科的学生来说没有那么好,但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来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大专的学生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这门课的学习也是可以的。

2 与AutoCAD做好衔接

大一下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学习AutoCAD。学习用电脑绘图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的巩固,也是自己能力的一个提高。如果只懂得用手工绘图,而不懂得用电脑绘图,这跟我国社会的发展是脱节的,所以应该合理安排好教学计划,让学生成为一个跟得上时代的人,而不是跟社会脱节的人。

3 课堂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学生真正学到理论知识的地方。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地去寻求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改变来帮助学生。

该门课关于制图的部分,其中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生只有把这部分内容吃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容易。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多做课后习题。当学生能够独立地把课后习题正确地完成,这对于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用的。而不能正确解答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与这些学生多一些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制图部分中的立体的投影、标高投影等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用空间思维能力去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带教学模型到教室给学生观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后手工作业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借用一些其他软件如3Dmax、sketchup来绘制空间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投影图。

识图部分的内容,学生需要根据制图所学的内容去理解图纸、看懂图纸,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制图是基本,识图是应用。会画图重要,会看图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能对学生多做一些识图训练。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的施工图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课堂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

4 实训

大一上学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不仅要进行课堂知识的传达,一学期的最后几周还要进行这门课的实训课程。实训是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学习之后的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锻炼和体现,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展现。所以说实训是必要的。实训一般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图板和图纸以及其他的一些绘图工具,按照制图的一些规定完成实训内容,最终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图纸,完成实训课程。而大一下学期的AutoCAD课程同样需要实训,是把手工绘图变成了电脑绘图,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电脑绘图的操作技能,能熟悉使用AutoCAD这一软件来绘制工程图。

通过一学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掌握;通过一学期对AutoCAD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巩固;通过实训,学生对知识有了应用。最终的学习效果还有待去实践和考察。总之,要想提高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仅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所以,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对于学生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上只是该课题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更多有效的方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9-02

建筑识图课程是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职业技能领域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改革,积极运用多媒体、真题实作、网络学习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建筑识图》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突出正投影原理在土建专业工程图中进行识图、绘图基础训练,以便进一步在后续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培养提高。

1.教学内容模块。《建筑识图》主要分为2个模块的内容:投影知识和建筑识图。投影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投影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三面投影知识、剖面断面部分、轴测投影,这一部分知识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建筑识图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建筑制图一般知识、建筑施工图识读、建筑结构图的基本知识、建筑设备施工图的基本识读,这一部分知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立体几何三面投影基础上的建筑实际工程的图纸识读,鉴于建筑形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空间形体理解能力强,个人主动多读多理解。

2.中职学生学情分析。“90后”的中职院校的学生熟悉电脑操作,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但他们或无求知、上进的愿望,或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基础薄弱,无心学习,形象思维差或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开发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实训室,根据模型展示辅助识图、手工绘图辅助识图、CAD绘图辅助识图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一体化的教学条件创设

一体化教学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均有一定的要求。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以实际建筑工程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二)扩充性资料建设

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扩展其知识面,教师们选择了不少扩充性资料,其中有:

1.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技术制图》、《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2.大量建筑物的工程图样:如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图书馆等建筑的工程实际图样,供学生课下查阅,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识图能力。

3.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可供学生平时根据作业要求完成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

(三)实践教学环境

《建筑识图》实训周的实践训练均有实训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实训的步骤及日程安排以及实训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根据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购套配套的挂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建设“教、学、做、评、展”一体化多媒体综合实训室用于课堂教学;建设模型制作室为学生制作模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提供服务等。在建筑工程公司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企业的工程实践中,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工程实践,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四)网络教学环境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自己的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网站,并将网站的大部分教学资源应上网开放,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难题详解、试题库、模型库(动画演示)、部分教学录像等,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可供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学校学生图书馆、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和都接通了局域网,对外连接教育网。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做”合一的高效一体化教学。

1.通过现有的几何模型、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2.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其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3.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互动等多渠道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程,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理念。不仅仅在课堂中采用天正建筑的模式,还可以用鲁班软件BIM来展示。

4.通过穿插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互动学习环境,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项目练习,将建筑制图规范深入实训实操教学,按照识图、绘图、审图、改图和出图的步骤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

6.建立自主学习机制。主要通过小助理、小制作、小老师的形式加以反映,促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积极思维,课后根据个体的不同进行选择性的提高学习。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积累和训练,试卷不应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更注重的是能力的鉴定,因此,该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化考核为主、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内容可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成果评价等要素。

(一)规范常规考试模式

对于量大面广的基础平台部分,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与阅卷,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增加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深化改革考试模式

1.“小教师”模式即学生“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由学生自己出一份卷子,自己给出标准答案,写出出卷和学习过程的体会,同时以PPT方式进行口头答辩。从学期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可以自己当“小老师”,以此模式进行考试,但以期中测验成绩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因此一开始学生就有压力与竞争。班级前20%可以申请期末“小教师”模式考试。这样,前半学期以掌握基本理论为主,仍然是传统的考试模式,后半学期则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实际上有效地将考试融入了学习过程。

2.口答模式即一师一生进行问答考试。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图纸或者相同的图纸不同的问题,对基础识图知识进行问答。口答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不得作假,逼迫学生学习;不足之处在于耗时较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

3.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即首先由学生进行口述,借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面试的内容主要为若干重要概念、分析和解答难点疑点问题等。面试在轻松交流中进行,不必作过多的复习准备,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方向。

4.小设计模式建筑小设计,给教师提出高要求,也增加了工作量。教师要给出不同内容和类型的题目,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绘制正规的A3工程图,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也可以用绘图仪器作图,若达到一定绘图水准,也能够得到认可,将其成绩记入总评成绩,增强了平时空间想象力稍有欠缺,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学好建筑识图的信心。

(三)综合性成绩评定模式

学生学习《建筑识图》这门课的最后总评成绩应该是其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诸如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空间思维等,为此,我们在认定总评成绩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且对公共平台阶段与综合提高阶段也采取不同的做法,同时给任课教师更多的评价空间。平时成绩主要考虑作业、课堂表现、上机操作等,课程测验成绩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测试等,同时考虑小老师、模型制作、建筑小设计等。

五、结语

《建筑识图》是土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规范在逐步更新,学生素质逐年变化,因此,教师应加强进修、学习交流、多到企业锻炼,在教学中大胆思考和尝试改革,不拘一格育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构造与识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课程,专业识图与绘图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事设计、识图、施工、造价、管理等工作。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构造与识图,这将决定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和今后个人事业的发展。

1 实施依据

(1)符合动机激发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设计、学习任务分工、集体奖励等方式,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技能、工程图样的识读、工程图样绘制技能。

(2)符合知识建构论。人知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主体的交往, “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构建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互助来培养和锻炼合作技能。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留给学生自由考虑的空间。如用模拟“图纸会审”方法,先教给学生观察周边建筑物来思考建筑形体各种表达方法技巧,再就课程中的理论要点用实际图纸的识读与绘图检验,引导学生在“图纸会审”中从具体到抽象观察、探索、发现问题,产生联想,形成创新意识。

(4)符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作学习的模式,老师在分层备课外,还要在学生身上想办法,如用图、识图、抄绘图样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动机,对优秀学生进行综合的识图和绘图训练,对学困生要求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图以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识图和绘图能力,达到将教兵,兵帮兵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强化,主体性被得以尊重。

(5)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中能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分析和加工共同活动的成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针对学生在工程图纸抄绘、小型建筑物测绘课程喜欢表现的心理,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目和评价标准,完全模拟行业识图与绘图要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从一种线型、一个数字、一个字符的实际工程含义中不断涌现出创造激情,在提高绘图与识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2 实施原则

(1)计划性原则。一是有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开放性思考题适量实训题。二是有主题。突出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主题,融教、学、做于一体。三是有实施。实施过程体现调查性、体验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四是有反馈交流。老师对学生每一个绘图任务的设计及时点拨,达到熟练绘图的目标。五是有总结。总结评价过程就是多做制图练习,多识读工程图纸的过程,对于不满足常规的学生,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创造性原则。一是贴近时代,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实现把识图和构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二是靠近生活。教师提供丰富的生活学习材料创造性地教,由此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性地学。三是走近学生。绘图知识学习要结合专业课程需要,进行设计和创新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的解决思路。

(3)激励性原则。为了让综合的成绩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激励性原则 ,一是制定 “公约”,为学生互相评价提供依据。二是健全评价机制,不仅评价学生合作意识、方法、技能等,也点触学生心灵。三是关注个体差异,对学困生,以激励合作的态度和在合作中取得的进步为主。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要有意、有机和有效。有意就是教育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测量和绘制完成一套实际住宅的建筑施工图,从图形表达、图面质量、图线线型、尺寸标注,仿宋字字体书写等几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专业绘图素养和职业岗位的严肃性和自豪感。有机就是各环节的有机连接和配备,在每一合作学习模块中,有设计室、审图室、建筑制图模型室、CAD 机房等,实现 “教、学、做”于一体。有效就是变抽象的理论为直观性的、易于理解接受的内容。如投影原理的学习,组员之间互相运用模型演示和虚拟动画演示,把枯燥的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任务活动。

(5)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自由地选择实验器材、探究的方式,不强求解决方法和途径的唯一性。这样,学生学习内容、目标、过程的开放具有选择性、灵活性、动态性以及学习时空的广阔性。如观摩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地绘制线形,用长仿宋字书写字符,严格按国家制图标准画图例,学生一边在识读这些工程图纸每一个数字的具体含义,一边在强化绘图和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身上的责任。

3 实施策略

笔者在本校实验班进行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采用的操作程序是三个步骤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五个环节即构建小组告知合作任务开展合作成果展示检查评价。

(1)准备阶段:在学生准备上,根据异质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每组人员不超过4人,其中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这种分组方式,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在教师准备上,一要钻研、熟悉教材。二要选择适合的内容。三要分析学生。四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指导与培训。如在建筑部分的识读时,安排一套四层教学楼的图纸,让组内每个学生分别绘制相应的楼层平面图,组长绘制内容最多的底层平面,中等的两名学生分别绘制第二、三层平面,学困生绘制四层。要求学生在完成各自的绘制任务的基础上针对事前发放的与整套图纸识图相关的问题进行学习,从任务设计环节促使学生学习合作。

(2)实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问题指导,加强合作技能,达到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沟通技能的目的。如在最初的平面图识图环节,一些学生对专业构造的名称对应的实物存在不知其部位和作用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实际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造的作用时,存在组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领悟快,而学困生又存在疑惑的情况,让学习基础好的“小先生”“即知即传人”,让学困生听懂理解,都是教师需要引导的。

(3)总结阶段。因为采取的异质分组而要求评价标准个别化,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如在建筑知识环节,检查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是提问整套建筑图纸的相关问题,对组内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都达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人还能获得一个奖励分。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基于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又要求全组成员密切协作。

4 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的教材尽量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图纸。如学生在理解投影的概念前,一部分同学自己动手用粉笔盒和手电筒配合来演示影子的形成,另一部分同学则用自己身边的水杯,还有的同学用书本在太阳光下来演示影子的形成。有的小组的同学对投影规律、三面正投影的建立、投影作图、剖面图和房屋构造详图等都自制了幻灯片重复播放,学生就很有学习兴趣。在评价模式方面,侧重对被传统教学中忽略的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让学生识读并相互交流带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组员的帮助下完成一定量的绘图作业,既包括徒手画图、图板作图也包括计算机绘图。许多学生还制作了虚拟动画来交流展示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小组通过学校的实训施工场景,观察工程图纸实例,认识建筑施工图的特点,自己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提升了专业识图和绘图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异质分组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与不同类型的组员合作的过程中互教互学。绘图和识图技能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参观、演示来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绘图和识图技能比较好的同学,按照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进行绘图训练,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再通过教师提供实际工程图样,同步训练,进而进行综合的识图和绘图训练,共同提高识图绘图能力。

5 实施建议

(1)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合作学习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参加合作学法的培训,可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能让教师较快地适应合作学习的情境,实现角色转换。

(2)教师的管理和监控。教师一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二要制定观察表。观察学生合作学习任务方面的进展及小组成员间合作交往的情况。三要不包办代替。坚持“最小帮助原则”,只给予必要的提醒,不要包办代替。

(3)任务的选取。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让学生认识到任务技能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的价值作用并且让他们清楚任务技能的具体表现,检查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使用该技能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坚持使用此技能。

(4)善于设计问题。一要善于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二是要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专业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决。三是善于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

(5)评价方式的选用。首先在任务准备阶段就要说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其次要重视日常行为评价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对应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效。

篇(7)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16-02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预算。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以及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目前,职业中专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另一种是最近几年来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主张,就是职业中专教育的目的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练习来强化这种职业技能。以上两种教育教学的思维与方向,目前仍争论不休。笔者多年来在职业中专从事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预算教学实训环节的设置进行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尽管他们在学习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多门建筑类相关基础课程,但由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孤立的,所以真正做预算时不能将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建筑工程计量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对建筑物的整体感觉与认识。有些学生甚至连工程施工图纸都看不懂,所以在学习预算时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建筑工程预算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虽然我们教师很清楚该学科的性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变为纯理论化。例如: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也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而缺乏直观的、具体的实例,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诵了大量的计算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无从下手,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导致职校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另一种预算教学倾向是将预算课程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理论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程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相关建筑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如果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对方法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预算,但是如果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所接触的工程较复杂,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使他们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教学节点,每完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教学,马上模拟工作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节点的实训,尤其显得很有必要。

二、实训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拟工程过程实训可以提高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是对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模拟工作过程中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每学习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后,即在实训环节接受一种模拟于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那么所学的知识能立刻看得见、模得着,从而很容易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1.确定实训目标

实训目标应着眼于预算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工程预算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工程量,即工程量计算能力;二是计算工程价格,即工程价格的计算能力。其中工程量计算是预算工作中最繁琐、耗时最多的工作,因此,工程量计算的内容就成为预算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成为工程量计算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工程量计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伴随课堂教学的进度,进行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并把实训的目标确定为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规则,对实际的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

2.选择实训内容

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应用计算规则去解决预算的实际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实训中,如何看懂施工图,如何能在一堆图纸中找到工程量计算所需要的尺寸,这是实训的难点。因此,训练学生预算职业能力的关键不是进行大量的工程量计算训练,而是要训练学生面对施工图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如何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去找图纸上的尺寸,再将它计算出来。

所以,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围绕以下内容来开展: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节点的计算规则训练学生识读与本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有关的图纸,让学生看懂与本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施工图;能根据工程量计算需要快速而准确找出相关构件的尺寸,而不至于面对一堆图纸而茫然不知所措。

3.实训指导的策略

实训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查询计算规则,实际操作,交流实训成果等。这就要求教师从思路、场地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训指导书要详细且周全,指导教师要熟悉预算实务的工作流程,并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从而最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预算技能。

三、实训的实例

我们不妨用计算某一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为例子对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过程作一简要叙述。

1.实训目标及内容

(1)实训目标:通过计算该办公楼的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掌握土石方分部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2)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即进行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节点实训。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节点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篇(8)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篇(9)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2.施工实习

显然,示教模型实训场地不能仅仅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还应该作为施工实习的场地,即直接动手进行施工操作、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实训场地还要设有现场操作场地,教师根据授课的进度,随时安排施工实训,在校内实训场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辅助施工照片、视频,比如制作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梯、楼盖、雨篷等整个构件或一部分,整个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决策实施,教师可以在之前课堂上介绍构件组成材料、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小组查阅资料写好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完成之后写出总结或体会。这种结合亲身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3.复合实训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的全过程,这也涉及很多其他专业课程,比如: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测量、施工组织、建筑构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安装等重要课程。因此,还可以用来组织复合实训。例如,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都讲到雨棚,它有多种形式,可做成结构形式,也可做成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的受力钢筋应设置在上面,这与一般的梁配置受力钢筋有区别,为什么呢?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该课程常将结构形式的雨棚简化为平面的悬臂梁,与墙的连接为固定端支座,受向下的均匀分布荷载作用时,上部受拉,因此必须将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面。此外,在复合实训中由于时间长、涉及课程多,而且各门课程研究重点也不相同,所以也要注意场地的使用效率。如果某种构件在某课程中已要求制作过,在其他课也涉及时,不必再重复制作。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取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探讨在电脑中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动画模型。笔者认为在复合实训中可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如在平法识图教学中,梁中的钢筋关系十分复杂,理解难度很大,虽然在施工实训中可以动手操作,但不会反复去做。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立体模型,如三维模型软件3DMAX、MAYA、SketchU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并利用它模拟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构件及施工过程,这样学生对此更有兴趣,既学习了软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上一篇: 普法依法工作要点 下一篇: 造林绿化工作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