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3 01:23: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音乐欣赏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音乐欣赏教案

篇(1)

2.感受乐曲A段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辨识、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每人2个(装半瓶水,其中一个瓶盖上涂有颜料)、魔法布(每人一块)。

2.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图谱。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曲风。

活动难点:

感受乐曲速度与强弱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它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小精灵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用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

二、情境贯穿,感受乐曲旋律

1.小精灵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魔法汤的秘密就藏在音乐中,我们先来听一听音乐。

2.初次倾听,幼儿与教师初步交流感受。

师:音乐结束了,你们听到了什么?喜欢这个音乐吗?

3.教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一边听音乐一边用肢体动作变魔法。

师:老师在变魔法时,做了哪些动作?

三、动作感知,感受乐段

1.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

师:现在老师要教你们调制小精灵的魔法汤,准备好我们小小魔法师要开始变魔法了。

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在自己面前,不能碰倒,不能摇晃;轻轻地把魔法布盖在上面,小朋友不能偷看;认真听音乐。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魔法汤)?

四、出示图谱,了解乐曲结构

1.师:现在老师重新教你们魔法,既然小精灵已经把变魔法的配方放在音乐里,老师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都已经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慢慢练习一下,再调制一次魔法汤。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出示图谱。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魔法秘方要做些什么事吗?

点点――两个很小的点点,这两个点很重要,告诉小瓶子要乖乖听话。

搅拌――用力转圆圈,一共要搅拌几次,搅拌的速度一样吗?

箭头――抓住魔法粉,放进去。一共施几次魔法粉呢?

手晃动――摇瓶子,小眼睛代表看一看。一共晃了几次,每次晃动的速度一样吗?

3.幼儿观察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

教师带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教师给小朋友们发放瓶盖涂有颜料的水瓶。

2.师幼再次随音乐做动作变魔法。

3.音乐停止,幼儿发现瓶子变颜色了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篇(2)

课题方案摘要

一、课题缘起

从研究的对象——学生,从研究必备的条件等方面考虑此次研究的可行和必要。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⒈理论依据:非倾向性功能的含义,非倾向性功能的存在。在欣赏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及在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⒉名家观点:玛克斯·德索、达尔文、汉斯立克、纳德尔、奈特哈特等名家对音乐非倾向性功能的理解。

⒊目标确定的过程:由现行的素质教育理解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而审美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欣赏,起点即是非倾向性功能。

三、研究设计

⒈研究背景:相关资料,相关学科,纵向的了解前人研究成果,横向考察近期旁人研究。

⒉研究的目的:了解音乐非倾向性的功能,发挥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使其在学校中为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材、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发挥该有的作用。

⒊研究的意义:这种研究对于推动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实现德育从说教向情感渗透转变,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会产生深远影响。

⒋研究的内容:理解音乐非倾向性功能在音乐欣赏,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作用。

⒌研究的原则:a.教育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应用性原则。

⒍研究的方法:实践重于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⒎研究的步骤:a.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   b.调查原有状况,建立原始档案    c.组建实验班初期试验    d.非倾向性的深层研究、拓展    e.总结、鉴定、结题。

四、具体实施

⒈学生音乐基础能力调查分析。

⒉教学设计。根据课题的目的,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安排—分钟的欣赏,突出非倾向性特点,根据一学年的教时,具体安排为三大部分,共课时,每大部分又分为中、外两部分。

五、效果与分析

⒈研究效果。调查数据列表。

⒉分析。a.结合学生实际,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b.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c.教会了学生如何欣赏音乐。

六、结论与思考

音乐非倾向性功能的发挥能唤起学生领悟艺术美的直觉,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力,更好的领悟音乐。

⒈课题缘起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这一任务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是一条捷径。

音乐欣赏不仅体现在欣赏课,还体现在教唱、理论等不同的内容中,它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无处不在。欣赏中对作品的深层理解情感体验和德育渗透需要较高的音乐、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素养基础,而农村初中的学生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在小学根本没上过象样的音乐课,连哆、来、咪都不认识。一下子要进行深层次的欣赏无从谈起。由此想到音乐的非倾向性功能,它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几乎是一种“生理的反应”。只要是个健全的人,这种功能就能得到发挥作用,受条件限制极少。而且通过非倾向性功能的发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最有力的动力来源”,为以后的深层学习铺好台阶。不仅在音乐,在所有的艺术教学中,重视非倾向性功能,发挥其作用,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倾向性功能决定了学生中不存在差生,为我们平等地对待学生、消灭差生提供了条件。这种研究需要具备的条件又不高,只要老师多找作品,精心组织就行,而研究的意义又如此重大,当然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⒉研究的理论基础

⒉⒈理论的依据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对听众来说,它纯粹是建立在感觉之基础上的。听众无需经理性判断,单凭音响对感官地直接刺激,就能直接感受到,这就是音乐的非倾向性。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通过艺术知觉的沟通作用转化为音乐的功能。艺术知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于刺激物的直接的和生理上的反映;第二阶段是一种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反应;第三阶段则表现出艺术刺激与人的内心活动融为一体,并从自己主观的感受出发赋予艺术作品以某种个人的东西。

音乐知觉与其他艺术知觉一样也有三个阶段。当音乐知觉处在直接反应阶段时,音乐中的情绪类型被体验,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生物需求能得到满足,于是产生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产生于人类共同的生物需求之基础上,它没有任何社会倾向性,所以称之为非倾向性的功能。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是一种非社会意义上的情感方式,它几乎对所有机体健全的人来说都是熟悉的。运用前辈(苏)克林列夫、(美)西尼·芬克斯坦、(波)卓菲娅·丽莎、(英)柏西·布克的话说,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反映,为“审美反映”。

这种“审美反映”表现在我们欣赏音乐时,往往在还没有来得及用美感经验去判断它的时候,内心就已经被打动,音乐促使人立即兴奋或松驰。有时会令人烦躁,有时却象微风一样轻抚人们。但这一切感觉并不是人们对于音乐所作的反应的全部终止,它只是一个基础和出发点,是“作为通向作为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所以,音乐中非倾向功能不是孤立的,是作为引导人们的音乐知觉步入沟通阶段的基础,是音乐欣赏的立足点,也是所有艺术欣赏的出发点。

这一点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同样能得到证实。非倾向性即心理学中的无意识亦即是下意识、潜意识,都是指“意识阈”限下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阈”的概念,以此来区别与划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活动。他以为“意识不是全部心理生活,是在意识阈限下,称为无意识的活动”。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抵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必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以弗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把无意识的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把无意识与人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相联系。他认为人的本能需要受到意识的压抑被排斥到意识阈下,但并未消失,仍在积极活动,寻求发泄。这种本能冲动暗中支配意识,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大力量。他的学说扩大了心理学探索的范围,由外向内进入人类深层的心理结构的研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中非理性主义的倾向,泛性论的主张,以及对无意识作用不适当的夸大,都是我们不能赞同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罗坚别尔格提出了弗洛依德大相径庭的理论。他认为无意识是人类大脑高度发达的产物,越是努力充分发展的人,潜意识就越丰富。这

     

种潜意识过于复杂、发散,难以纳入常规的思维结构,难以用言语表达,因而难以进入清晰的意识形态。这种潜意识理论提供了直觉与创作的基础。

我国的心理学家对无意识的问题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车文博教授认为,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所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它是主体对客体一种不知不觉的认识功能与体验功能。无意识的生理机制是“未被意识的定势,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较弱的兴奋部位,没有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词明显联系起来的活动,是人的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主要是右半球非语言思维的产物”。

根据中外心理学家不同角度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无意识是人们意识阈限下一切心理活动,它既包括被压抑的人类本能需求,也包括未被意识到的无意感知、记忆、想象与体验等心理因素。它有不同于意识系统的构建规律与有序运动。当代心理学通过科学实验已证实无意识活动的客观存在。意识与无意识构成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对立统一的双方具有相辅相成、彼此转化的特点。“无意识是意识产生的基础和转化的对象,而意识又是无意识发展的结果和最高的调节者”。(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辽宁人民出版社年版)

由此,音乐的非倾向功能不仅是一种生理的本能反应,更是一种超意识的艺术直觉。

⒉⒉前人经验

⒉⒉⒈美学家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歌词和旋律,便觉得已深受感动。有些音色使人立即兴奋或松驰,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象微风一样轻抚我”。说明当人们的审美活动处在“审美反射”这一初级阶段时,理性并没有发生作用,它是一种纯粹的感性活动。

⒉⒉⒉达尔文《人类与动物表情》

“表情是人类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动作的遗迹”。许多最基本的情绪之所以通见于全人类,是由于表情具有一种生物学的根源。可以说音乐对于动物和人所产生的这些功能,是由于音乐中的情绪类型满足了动物和人的某种生物性需要的结果,不必有音乐的理论基础。

⒉⒉⒊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人民出版社年版

它以“听觉印象影响神经的某一特定方式的基础”。所以音乐能够“象一股没有形态的魔力向我们全身神经系统激烈地进行攻击”,并且能够“对于过分激动的心情发出一种安静、愉快的影响”。这些愉快的感受是生理性的,没有美感的基础和出发点的。

⒉⒉⒋纳德尔:音乐感要求一定的生理前提,这些前提并不超出每个正常人的禀赋,由于音乐体验本身直接根源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说明只要正常人就有音乐感,非倾向性功能就能体现出来。

⒉⒉⒌奈特哈特:音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乐音及其节奏,比最好的演说家还好地引起各种激情。在达到这种目的,必须首先让音乐使听者感动,而这种感动是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也就是非倾向性功能上的。

柴可夫斯基:曾经描述过这种状况:“有时,我满足好奇地看着这一种创造的急流,不管我当时可能还在作着的任何谈话,不管当时和我在一起的人们,自动地走进我脑海里划给音乐的部位。有时这是对于手边已经在计划的小作品的润端和旋律的详细发展,有时又会有全新的、从来没有过的音乐思考出现,这我得勉力把它留在我的记忆里,它究竟打从哪里出来,这是一种神秘”。

中国古代《乐记》还对音乐的审美特性作了深入阐述。例如,“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变也”……均强调了音乐所表现的人的真情实感,对于人心具有必不可免的感染力。

⒉⒉⒍此外,国内的王次?荨⒀钜皲!⒄徘啊⒂谌笱蟆⒉讨俚碌榷级源私?辛搜芯俊?BR>上述理论明白地告诉我们非倾向性功能的存在,以及它作为音乐欣赏基础的必要性。

⒉⒊研究目标的确定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它是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审美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而这一切审美教育的完成都必须经过音乐非倾向性功能的发挥这一阶段。

举世闻名的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中,通过他所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教育理论和儿童观。他的基本观点之一是要“遵循自然法则”对儿童进行教育,也就是应该根据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本来具有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力求生长、发展和表现,时机到来后,人的内心深处会萌发出先天的动力来,他相信每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这种力量的种子。因此,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在于促进人的天赋力量和能力的发展。

德国儿童教育专家福禄培尔把人比喻为种植在花园中的种子,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成长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潜能。因此,教育儿童必须以儿童的兴趣与本能活动为基础,还必须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

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论语》“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如也,绎如也,以成’”。其学生记下孔子听《韶》感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表现了本能性感性体验的确实存在,以及感性教育的重要。

战国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庄周的代表作《逍遥游》主张复归其自然本性,摆脱束缚,庄子认为“属其性乎五声,虽道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并说“多于聪者,乱五声,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庄子·骈拇》),庄子讲“中纯实而反乎情”,即要求合乎人之天然本性。

古名书《吕氏春秋》、《大乐》中说:“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不得不辟。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不与焉——不可变,不可易”。人有欲、恶是合乎天道,不可强变,要遵循自然法则,合乎人道。

而我国现时的基础教育在应试的前提下只重视语言和教学技能的获得,他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只能是从始到终,从因到果。学生学会的是对那些符号体系的信仰,而这种生硬的、传统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一个在经验中成长的人与实际生活是割裂开的。“而艺术培养的是直接的感受经验,知识的合理来源在艺术看来是非冥想的闪念和顿悟”,对此,音乐在教育中,尤其是音乐欣赏,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给人启示,发人深思,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带他们遨游世界,认识世界,架起词语与非词语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感悟之间的桥梁,更完美地理解整体世界。这些作用的发挥都必经建立在音乐感动的基础上,即非倾向性功能的基础上,由此可见音乐非倾向性功能在我们的欣赏教育中、音乐教育中、艺术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⒊研究的设计

篇(3)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进入21世纪,在我国音乐教学的改革大潮中,音乐欣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有力武器。

但是在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特殊性。音乐教师走入了录音、录像观摩课、单纯的听音乐的误区,给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被我们列为重中之重,音乐欣赏课就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的优势,发挥其作用。真正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的作用。

一、把握学生心理,引导学生

有选择的欣赏音乐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天性里有种不安分的因素,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是对于音乐来说,除了从小受到过正式的音乐训练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还只是停留在听、学唱的阶段上,他们觉得好听,就会去喜欢,主观上并意识不到音乐欣赏的选择性。

他们喜爱的往往是现今的流行音乐。象周杰伦、蔡依琳等这些流行歌手的音乐。举例来说:我曾经调查过我的学生,他们就很喜欢这些流行音乐,很多人都自己买了随身听,MP3整天带在身上听。当我问他们喜欢怎样的音乐课的时候,80%以上的学生要求音乐课就要欣赏流行歌曲。这些都是由中学生的特定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并不是说流行音乐不好,而是要引导学生更多的欣赏具有更高艺术价值和丰富内涵的音乐。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从语言上激发学生兴趣,用情感来带动学生思想,逐步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欣赏音乐。

(一)从语言上激发学生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用一些有情感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懂得他们的心理,运用自己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热情。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

(二)用情感来带动学生思想。“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努力完善自身情感的投入,吸引住每一位学生,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实践之中,在音乐中去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度,用心灵去感受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一首乐曲都有自己包含的不同的情感思想,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自己要融入到音乐中去,全面的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感情来带动学生真情的进发,从而到达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欣赏歌曲《松花江上》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深切的体验歌曲作者所表现的在中华民族家破国危时的悲愤心情,把握歌曲凄婉、悲壮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进乐曲,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学作用。

(三)逐步引导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例如在课间操或者午睡前利用学校的广播播放一些优秀的曲目,在学校内多举办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如艺术歌曲比赛、小型音乐会,举办各种音乐兴趣小组等等,逐步的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音乐。

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

提高,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导。“从教师的角度看,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如何,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③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音乐欣赏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一)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审美素质的修养。审美素质是音乐欣赏课重要培养的一种素质,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肯定是教不好学生的。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修养就要做到

(1)增加自身文学底蕴,多读书,多记读书笔记,增加自身文学修养,

(2)身正为范,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3)注重美学修养。

(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有的放矢。要多听、多看、多想,要学会领会作品的音乐语言、音乐效果、旋律如何、节奏特点、声部的组合情况、乐曲的发展情况等等。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音乐美学和音乐史方面。教师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在授课时引经据典,使授课过程才能更加吸引学生。

(三)学会熟练的使用各种多媒体设施,从而更好的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保证。例如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就可以利用电脑来做一个课件,有音有画,可以将曲目表现得更加活灵活现。有些条件差的地方,也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锦上添花。

三、认真备课,采用灵活多样

的教学方式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说,备课更加是重中之重。我们要认真编写教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编织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变的教学过程,将音乐欣赏课上的有声有色,时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钻研教材。“只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音乐教材,才能把握住教材的要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并找出其重点和难点。”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制确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案设计。”例如同是一首曲目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就不能相同,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就应该要求得更加深入,要在掌握乐曲感情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注意找出正确的授课难点和疑点,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准备适当的教学教具。“在欣赏前的提示、设疑一定要明确、恰当,以便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工作铺平道路。”教案的编写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环节要紧凑,环环相扣,不能松散,或者是前言不搭后语,要连贯,不能给人以突兀 的中断感。各个教学环节的过度要自然,否则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厌恶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

(二)上课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一堂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不能上成录音、录像观摩课,如果每堂课都变成按部就班的音像制品的放映式接受课,音乐欣赏课教学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都不是很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不高。很多教师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简单的录音、录像观摩课,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就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措施。要把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观摩法、熟悉主题法、律动法、直观法、对比法、迁移表现法、调整乐谱顺序法、谈论法、启发联想法、启发想象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上成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课。例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教学中,就可以将讲述法――讲述梁祝之间的爱情故事;观摩法――观看《梁祝》的剧照、图片;熟悉主题法――边讲故事边播放《梁祝》主题;律动法――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随乐曲舞蹈;直观法――将乐曲的曲式结构、主题旋律列出,供学生参考,谈论法――由学生参与谈论乐曲的思想感情;启发联想、想象法――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在古代时,梁祝相交的真实情景相结合。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当今社会,各种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利用、相互借鉴,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势所趋,音乐教学的改革也必将顺应这个潮流。“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借用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方法,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深化学生的欣赏层次。”冒继光先生在他的论文中谈到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述音乐、用多彩的画笔描绘音乐、从历史的视角理解音乐。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文学、美术、历史、地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乐曲《团结就是力量》的欣赏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用生动的文学语言讲述1998年抗洪救灾中涌现的英勇故事,同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给学生讲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从文学、美术、音乐等多角度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促进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前我国的教育机制正在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单纯的以教、授为目标,要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58-01

音乐教育是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启人类知识宝库中数学、文学和音乐的三把钥匙,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职业中专的音乐课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职专音乐课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

(一)做一个敬业爱岗的好老师,必须挚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爱学生,不但要钟爱有灵性、有悟性、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对那些“五音不全”、悟性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也要爱,千万不可打击他们,要用心的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例如:在我的合唱团里,我的一个五音不全的学生就充当我的小助手,翻谱子、发谱子等等。这位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二)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明白,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要求学生自己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让他们知道,今后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专多能的本领。职业学校的音乐老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很多方面也切实掌握,在音乐欣赏方面,要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发展他们形象思维和欣赏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开拓视野,广泛涉猎,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此外,对指挥、创作、配器等技能也应有所选择地掌握。例如:通常作为音乐老师,是要担任合唱队、舞蹈队、甚至是整台汇演的导演工作的。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用心的、充分的备课

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和备自己。备学生就要对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比如学生的年龄、思想意识、生活环境、特长爱好等;备教材就是要充分了解教材大纲,深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要注重将思想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注重教学艺术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备自己就是要在了解教材和了解学生之后,认真积极地构思课堂教学,比如,怎样导入,怎样设计,怎样描述作品的创作背景,怎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置身于音乐学习之中。

(二)擅于调节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而教师的情绪,却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气氛,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正如卡耐基所说:“没有激情,你能打动谁?”比如说,你要上一节公开课,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精心地设计这一节课的教案,但在具体实施教案时,学生都不予配合就不能如愿以偿,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不善于调动课堂的气氛,要调节、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应做到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临时应变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应当尽量让学生有着迫切学习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之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之目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及时注意,充分挖掘、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

三、通过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5)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Edit,AdobePremierePro,UleadVideoStudio等),动画制作软件(如AnimatorPro,3DMAX,Flash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6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

篇(6)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欣赏已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面对学生音乐基础差,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现状,如何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的效率,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音乐欣赏,是人们听觉的一项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启迪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呢?这就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认真细致的进行课程设计,运用教材教具,充分发挥学生的耳、眼、口等感官,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大家来感受音乐(倾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灵敏的耳朵辨别声源音色的区别;用富有乐感的演唱模仿各种声音等),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增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力,从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的内涵,使他们在心灵中萌发出灿烂的音乐火花,达到对音乐学习的憧憬和向往。

一 多媒体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巧妙结合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广泛系统的欣赏接触音乐作品,就可以很快地增长对音乐的鉴赏力,同时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音乐欣赏教学最好制作幻灯片课件,恰当而得体的运用多媒体电教化设备进行教学,也可以将以形象思维的唱游寓于音乐欣赏教学中,会收到好的效果。他们虽然不像学龄儿童那样天真稚嫩的心态,但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年龄特点,因而,在给这一年龄阶段学生上欣赏课时,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少儿学生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纸、游戏、情景表演。

篇(7)

音乐欣赏是学校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性情、激发艺术情感,同时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它是促进学校音乐教育达到美育之功能的有效手段。

目前,在实际的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欣赏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即使开展了,也只是注重形式而已,并不讲求实效。严重的甚至剥夺了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权利,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带来不利的后果。

造成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的审美作用认识不足,觉得它可有可无,无甚影响,因此上课时搞应付,为上课而上课;二是一些教师自身素质、修养、能力等条件欠具备,对音乐欣赏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就采用尽量避开,或少花时间的消极做法;三是教学方法不当,或对学生期望值过高,结果适得其反,上课缺乏活力,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失去信心;四是认为学生基础低,达不到欣赏音乐的层次,因此就取消上欣赏课。

《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音乐教学应加强欣赏教学。的确,在当前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已得到不断深入开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素质得到更加全面培养和提高的新形式下,如何使音乐教学发挥其应有的美育功能,是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音乐欣赏的教学,其教学意义和作用决不能忽视和低估。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现从三方面来浅析。

一、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

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瞬间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其长期积累的知识、观念、趣味等众多因素,在一瞬间的感性方式展现出来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欣赏者的全面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的确,要上好音乐欣赏课,教师首先得具备有关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学习。

第一,音乐教师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掌握有关识谱、音阶、调式、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甚至是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第二,要广泛地涉猎不同时期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了解作品所产生的历史时代、流派、风格、作曲家的生活经验和创作意图,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日积月累,会对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教师要多学习掌握演奏、演唱方面的技能,争取机会和条件参加音乐实践活动,锻炼自身能力。

第四,多培养自己对音乐之外的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力,他们对音乐欣赏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要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

音乐欣赏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大量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首先,要了解熟悉作品的产生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表现手法等,做到能熟练讲解,避免照本宣科,对主要音乐要能够范奏,歌曲要能准确范唱。

第二,要编写好教案,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科学的组织教学步骤、教学程序和方法。欣赏课特别要注意各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欣赏教学时间不够而草率收场的局面,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现象发生。

第三,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辅助教学的直观形象的教具,如挂图、道具、乐器等,音乐欣赏不能没有音响设备,录音机、录象机、电视机等设备要保证声音和图象的质量,教师要能熟练调试这些教具。

三、上课时的要求

1.注重学生“聆听”音乐习惯的培养

音乐欣赏是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音乐作品通过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调式、配器、曲式等基本形式并通过音响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是完成欣赏教学任务的首要前提。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场所和氛围:具有艺术气质的专用的音乐教室,教师亲切的言谈等,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听,使其懂得要排除一切干扰安静地听音乐,才能增强聆听的效果,从而捕捉到音乐形象的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良好习惯一定能够形成。

2.注重引导,激发兴趣和情感

音乐是非语义性的情感艺术,如果希望学生被动地听几遍就想达到目的是很不理智的,如果只有教师不断地讲解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我们说,兴趣是一切成就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它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与好奇性紧密相连。所以,音乐教师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借用生动具体的直观形象,如挂图展示、教具触摸、播放影片、幻灯、讲述故事等都不失为较好的引导方法,激发从事物带来继而转发为对音乐作品的兴趣磁场,或把学生带入特定的音乐情绪,促使他们产生共鸣。

3.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表面上,音乐欣赏只不过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去感知对象。但其实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与一般的认知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在音乐欣赏中会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的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

篇(8)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我们音乐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逐渐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同时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课堂师生互动较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利用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我在上《唱脸谱》欣赏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国粹京剧的唱腔、板式、行头等,我可以在每种体裁的介绍加上一些图片展示作为教学。当然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音乐教室,下课后有的设备如录音机还得要提到其它班级。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非常方便音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我们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三、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情绪方面的讲解和调动时,教师在讲台前讲得津津乐道,而学生则可能听的无精打采,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这就是“教”与“学”的脱钩,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主动参加。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讲与听不能融为一体,这就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种脱钩现象,我们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让他们参与其中,如采用多媒体配合教学。就会让学生听课的同时,更能在音乐的情绪、节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唱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时,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维吾尔族的风俗文化的画面,学生看到他们优美动人的舞姿,加上观快活泼的旋律,不由自主的就想动起自己的身体,这时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创作,有的同学唱,有的同学用舞蹈来表演等,让学生乐不知疲!

四、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等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向学生进行信息灌输是违背学生心理特点的。如果教师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其进行想象,不断拓展想象空间,他们会迅速“走”进音乐殿堂、亲自参加到活动中去。那么,学生就能够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获得音乐的美感,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审美感。例如:在教授《夏日泛舟海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视听结合,展开联想,置身于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摇起双桨,欢歌笑语,共叙友情,乐观向上。这样,学生们会感到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激起浓郁的学习兴趣。

篇(9)

在上音乐欣赏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充分准备,对作品不仅要熟悉,而且还应翻阅必要的资料,分析研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各种表现手段极其特点,乐曲的段落结构、主题音调、曲式、表现手法等。有些名家之作还应向学生讲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品、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向这些名家学习,如贝多芬中年耳聋却不向命运低头、紧扼住命运的咽喉,最后终于被人们尊称为“乐圣”。学生是非常乐意听的。此外还应认真编写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案;及时检查教具是否准备齐全;需教师演唱演奏的音乐作品更要充分练习,以更完美的教态表现音乐情绪。

二、设问答疑,让学生“活”起来

初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的理解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全神贯注呢?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证明,提问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就会使学生总处于一种很期待得到,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注意力可以因此而持久恒定,思维想象也会因此主动参与,感知体验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因此教师在欣赏是可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式进行。有人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例如我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人音版第二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器乐欣赏部分《瑶族舞曲》时,刚开始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学生嘘声不断,可我坚持住了,在前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首歌曲《追爱》同学们基本都听过,因此引入时我用的是这段歌舞表演,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把同学们的胃口吊的满满的,这首先便达到了音乐欣赏的第一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接着我便用大屏幕播放管弦乐队的演奏视频,同学们一下子便被那种恢弘的场面所震撼,听完一遍之后,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瑶族人民很勤劳,有的说音乐很活泼,有的说瑶族人民多才多艺等等,对于这一课,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所听到的去联想,这正是应了音乐欣赏的作用之一,发挥学生想象力,对音乐进行审美的过程。达到了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感情的欣赏。最后我才出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曲式结构分析、分段欣赏等,这时候学生对这些非常乐意接受,达到了理智欣赏的阶段,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想象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篇(10)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2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3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Edit,AdobePremierePro,UleadVideoStudio等),动画制作软件(如AnimatorPro,3DMAX,Flash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6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论-文-网]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7.

[2]缪亮,郭刚,李捷.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4;11.

摘要:阐明了高校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如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等,并指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 雨季三防措施 下一篇: 企业培训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