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2 13:24: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优势科目学习经验总结

篇(1)

一个好的校长一定是善于倾听的校长,认真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是一个好校长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校长须细心观察,深入教师群体,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等,倾听他们对学校的意见,了解不同教师的性格和特长。在倾听的同时,校长也要及时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当一些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瓶颈时应及时给予其适当的建议。此外,校长也可通过书面形式了解教师,例如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根据教师的诉求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能得到极大提高。当然,校长要以温和真诚的态度去了解教师,让教师感受到校长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当得到教师的充分理解和信任之后,学校的管理工作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人事管理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灵活多样。如此一来,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施行推门听课制度

一个教师的教学特色很难在量化的表格或书面调查中体现出来,校长要想真正了解教师的特色和水平,听课无疑是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推门听课,一方面,校长能够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优点和特色,在集体备课时加以总结,以便教师们相互借鉴;另一方面,校长也能了解到教师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他们改进。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十分活跃,教学方式也很独特,在作文课时运用诸如情景再现的方式导入,校长就可将此优点记录下来,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值得注意的是,校长听课的立足点应放在教学方法上,在听课结束后向教师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尽量避免发出“应该如何”的指令,同时进行定期总结并及时分享经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合理的奖惩制度

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才是合理的奖惩制度呢?笔者认为,学校应让教师了解学校的期望,如学校希望教师能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开拓创新、善于总结,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们在此“期望”的影响和鼓舞下认真工作,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实施奖惩制度时,学校要将教师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注重动态评价,并及时关注目标进度,和教师们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在实施奖惩时也要注重细节。所谓细节就是一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受到过多关注。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由于没有得到关注常常被忽略掉,例如,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会组织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比赛,将需要背诵的诗词单张贴出来,学生完成背诵后进行打钩确认,教师每隔一段时间确认一次,以此鼓励学生背诵诗词。这样的做法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也能发挥小学生的记忆优势,是十分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校长须关注这些细节,并在全校倡导推广。当然,除了教学方面的细节,还有环境创设、纪律、卫生等方面,这都是评价学校是否出色的标准。校长在管理中不仅要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也要付诸实践,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对教师活动的肯定和奖励无疑是教师工作的莫大动力。

篇(2)

1.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困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而他们的记忆力恰恰比较差。有时就算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些单词和句型,也不会灵活运用。他们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语言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语法失误。既然找到了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原因,我们进行转化工作时,一定要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认识和感知性较差,对英语语言的知识结构感知不准确,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对于语言的形成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在初始年级阶段,就会产生语言与实物之间的联想障碍。

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所有学科学困生在学习上都存在一个共性的缺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来讲,课前不预习课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缺少 足够复习巩固,这样的学习状态对于非母语的认知,是造成学生效果差的主要因素。

二、如何优化英语教学的外部环境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英语教学管理和规范大多处于模索阶段,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英语教学的外部环境,把英语教学放在一个平等或优先发展的地位,从而保证学困生的转化有必要的空间和时间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设置语言情境,使他们身在境中,切实学好英语。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1.在单词教学时,渗透语音教学,并从音、形、义上进行归类,帮助学生提高识记与词的效率。

2.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实现师生之间零距离交流。 营造”爱”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因为爱是有感染性的。只有你先”爱”学生了,学生才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始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和欢乐气氛中学习,能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里障碍,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3.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远比谴责和训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没有权利选择教育对象,而是要面向全w学生。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的开发他们的智力,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气氛会引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4.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听力练习中的听句子把句子中所缺的单词补充完整这一道题,学生经常只写单词而忽略了单词的正确形式。教师在平时的练习时就要训练学生养成积累单词的好习惯。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多给学困生创设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尤其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活动,通过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能力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归成类别。

五、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英语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单词、 短语、句子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而这对于那些贪玩懒惰的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怎样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采用游戏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单词,或要求学生利用单词和句型自编儿歌,自制谜语等,从而调动学困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很有趣。像这样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结合。

篇(3)

自学考试“专本衔接”是指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在校学生,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高校的指导下实施助学辅导,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本科专业的考试,为高职高专在校生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参加自学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取得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专业学历的机会。

一、“专本衔接”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所谓终身教育体系,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光靠全日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自学考试的出现恰恰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和现实可能性。而高职高专“专本衔接”作为我们国家自学考试领域实施的一种新型改革举措,由于其在实施过程中的时效性、可操作性等众多方面的优点,正越来越受到高职高专在校生的欢迎。

二、当前专本衔接开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1、学生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学生对“专本衔接”认识不够,经常听到学生问“专本衔接”是什么”,“它与自考有什么区别”,“我们要参加专本衔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专本衔接”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通过调查问卷对参加专本衔接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参加专本衔接学习的学生学习心理压力较大,情绪压抑。在本科内容的学习中,由于基础较弱,学习过程遇到问题和困难较多,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在学习过程中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尤其是首次考试未通过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失衡,甚至悲观迷茫。此外,由于专本衔接发展时间较短,许多用人单位没有看到专本衔接学生能力的复合性和应用性,反而计较他们是“专本衔接”而非“一般本科”。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压力都使专本衔接学生产生矛盾的心理。

3、教学过程照本宣科,缺乏生动性

很多自考助学教师认为自考考核的大纲已经确定,辅导老师按照经验将重点、难点给学生指出来,学生努力去背这就可以了。但是现代学生要求很“高”,他们很难再去听那些平庸的老师为他们讲解知识内容,如果那样他们宁可睡觉,他们更喜欢人生经历丰富又能娓娓道来的老师。

三、终身教育体系下实施专本衔接的几个措施

1、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工作

这里是一个图片自考“专本衔接”政策是为鼓励专科学生积极提高学历的一大优惠政策,学校在开展“专本衔接”工作时,需明晰“专本衔接”政策,通过召开自考政策宣讲会、任课老师的专业引导、优秀学生影响和带动、网络信息及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解读,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到自考“专本衔接”的优势和特点。同时结合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也鼓励学生参加自考本科学习,达到双向引导的目的。在宣传内容上重点突出,例如,介绍“专本衔接统考科目的综合成绩按校考成绩、统考成绩四六比例折算而成”的优惠政策,什么类型的学生适合参加“专本衔接”学习等。

2、建立自考学生特殊群体,关注其心理健康

鉴于专本衔接学生的特殊思想状态,建立专本衔接学生的特殊群体,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专本衔接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通过适时和学生沟通,当学生考试失利时和他一起分析具体原因,树立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同时向学生说明在校参加专本衔接的优势学习成本低,学习时间短,如果毕业后参加工作或进入社会再进行学习,一方面受时间和精力的制约,另一方面缺少了在学校学习的氛围。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专本衔接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学考试教学科目的改革

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应当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进行挖掘,以适应现代学生学习要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教学产品服务。在改革的过程中,建设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配合使用录像、电影、演示等方式来维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既直观又系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以汽车空调为例,在为同学们讲解时候如果只是按照书本先念一下汽车空调的概念,再讲一下原理,学生早已酣睡淋漓了。如果在讲解该问题时教师能将学生领到一个拥有实物汽车的专业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同时结合多媒体选取相关影像资料,每放录像到一知识点时暂停录像讲解知识点,紧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专本衔接作为时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随着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将愈加趋于完善,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琼.浅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2010,(5).

篇(4)

[作者简介]周丹(1976- ),女,山东荣城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辽宁 葫芦岛 12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8-01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有着其他本科大学、职业培训等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特性。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是最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典型专业,更应受到重视,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特色,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

一、室内设计专业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室内设计专业是从建筑专业分流出来的,是空间、色彩、造型、照明等艺术与技术结合为一体的典型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受建筑行业的影响,是在建好的建筑物基础上进行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就业范围很广,能延伸到其他设计学科,涉及职业有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工人、技工等,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严格。在美国设计专业毕业生应聘的先决条件是经过3年教育,毕业后应具备3年或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而4年本科毕业的学生需有2年或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可见非常重视人员的实践能力。我国当代文化形态的转变同样对高职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创新、合作的意识,有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设置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与现行的社会经济相脱节,教学体制不完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率是影响高职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对现行高职3年制室内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合理安排课程计划,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承担一些实践工作,以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求。

二、加强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

1.确定培养目标。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室(舱)内设计专业学制3年,主要培养具备美术设计基础、设计创作与研究的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与制作、装饰工程监理与舱室内设计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更好就业,培养毕业生的方向应该是在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室内设计创作专业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具有独立进行室内装潢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各种实践工作,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同时让学生养成随时了解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动态的习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进行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改革。一是安排好专业课程科目和课程顺序。新生入校后,大一要安排上素描基础课、色彩基础课,上素描基础课的同时插入速写基础课,学习色彩基础的同时插入构成基础课,还要加入制图基础课,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科学学习,业余时间入厂进行实习,以了解室内设计专业、舱室设计专业人士工作的环境、工作方法和状态,感受将来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的技能,带着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主动性,再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给予学生最实际、最先进的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在完成理论教学课程基础上,重点安排实践教学科目。首先,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鼓励在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组织在校学生独立开展各类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申请各级科研课题,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师课题研究等;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活动,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在校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利用好每一次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我院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周或两周,安排有资历经验的师傅现场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将相关专业的培训、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计划。每年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美工证、平面设计师证、CAD证书等),参加社会化的设计比赛,在培训和准备考证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装饰美工证、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焊接技术证等。再次,建立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培养在校期间就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开发和建设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室内设计专业的相关科目多,涉及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家具制作、沙盘制作等多专业的融合与提升,如按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并设置实验,有限的课时安排必然无法满足要求,而且无法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培养方式。在设计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学院自身行业应用背景优势,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自建。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建设,建立设计专业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设计展示厅、舱室设计模拟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设计专业专用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装潢公司有名望的设计师现场授课,支持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支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做到教学信息与市场同步。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开展对外短期技术培训,为各单位职工进行软件技术培训,向社会招收培训对象,增加创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提高学院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考取相关专业的双师资格,我院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到名校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要增加外聘教师的数目和提高外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任课教师严格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秩序,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对实践教学细化分工,把实习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让教师在实习课前研究制定细致的实习计划书,清晰地指出实习目的,实习实施的具体过程,并在每个实践科目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对学生考核结果、实习过程进行详细总结,以督促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4.确立新型定向培养的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我院与招聘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培养模式,设计专业依托船舶,有自己的特色,毕业生就业单位范围除了装潢公司、平面设计室、建筑公司、工业设计单位外,还能到船舶类行业的舱室设计等多个部门上岗。因此要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在专业领导的指导下,使学院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接收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的现任岗位任职标准为纲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毕业生接收协议,在加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深入合作,确定专业理论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2007年我院第一次与大连STX船厂签订定向培训协议,让在校学生在学校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韩语,考试合格后派往韩国进行实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国直接安排到厂里设计管理岗,薪水比正常招收的毕业生高一倍,工作环境也不同,这种定向培训协议一直持续5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我院还与葫芦岛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飞天公司等多个装潢公司签订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直接到公司进行实践,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后场,毕业后学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选择工作单位、顺利就业。

从社会行业需求出发,组织调查研究,根据当今社会对设计专业人才的类型、能力要求,研究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的途径,细化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找出现行的不足,重点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我国应用型高职室内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依照方案指导教学,必将推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祥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9).

篇(5)

府谷县第四幼儿园位于府谷镇高石崖第三自然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所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园所。幼儿园建筑造型别致,室内装饰精美,构建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园内布局科学合理,注重“内涵性”环境建设,将赋予环境对话功能,可以让孩子尽情感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魅力。

我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注重体验与表达、尝试与分享、互动与支撑、过程与整合,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互动式师幼关系的建构,以“诵唱童谣,用爱心浸润童心;徜徉艺海,激情点燃童趣”为特色,逐步培养并形成以研促教的教学新风。

一、蕴教育于环境,赋予环境对话功能

幼儿园应建设良好的互动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心身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管理资源,发挥环境的整体教育功能,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环境布置是我园的一大亮点。我园环境建设着力打造“一楼一主题,一班一品位”,我们按照大、中、小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活动室区域进行设计,对全园三层楼道走廊和七部楼梯都做了别具特色的布置,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选定园本教材,让幼儿快乐成长有章可循

为了让幼儿能在我园健康快乐成长,我园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基于此,我园将幼儿我身心衡统发展与养成教育融会贯通,将幼儿思维挖掘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根据幼儿的兴趣,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有机整合,注重生成和园本化,生成幼儿感兴趣的、适合本园实际的教材《民间儿歌诵读》与《民间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我们把陕北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来,大力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增添了“面人塑”、“滚铁环”“跳方格”“翻绳”“跳皮筋”“打陀螺”“捉麻雀”等传统游戏。我们认为本土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风格各异。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类游戏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了一些地方风俗习惯,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三、传承地方文化,着力打造特色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传承地方文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文学修养底蕴,我们组织教师专门开展了学习研究,进行教学方法研讨。使教师自身文学底蕴和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教育理念逐步更新,能运用本土文化、园所设施题材创造性地教学。能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摸索出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开展活动的目标定位、活动内容、组织过程。

在我园特有的园所文化设施上,把各个部室的特色与五大领域的教育完美结合,如模拟体验室与社会领域结合,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棋艺室与数学思维训练结合,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发现室与科学领域结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科知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园的各个部室成为社会的剪影,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社会经验,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我们将园本课程形象的命名为“玩转部落”,该课程有效地实现幼儿接受全面教育的目的,帮助幼儿获得了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我们将遵循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抱着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心态和目标,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使我们的园本课程打造得更加完善和丰满。

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注重内涵发展

1.注重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园风

倡导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采取集中学习讨论、看录相、听讲座、写心得等几种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对教职工进行教育引导,促使教职工真心诚意地热爱每一名幼儿,真正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

2.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明显地提高。各段开展课题现场交流、反思,并鼓励教师多写经验总结,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在原有基础上的明显发展。通过才艺展示,了解教师的专业水平,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分班培训,采取聘请专业名师和我园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办法,每天安排1小时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分科目、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弱项的提高。

篇(6)

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贫穷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见识也远不如城市里的孩子,但是他们有一双双比城里的孩子更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更希望能开阔眼界,将来能走的更高更远。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努力地学习才能达到。而美术这一门在农村地区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学科,却是提高农村孩子审美观念和审美道德情操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帮助孩子们开发智力、发展想象力,开阔思维和眼界的理想途径。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初中美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能尽力去上好每一堂美术课,让孩子们多一些收获。现将我在农村工作5年来的经验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美术课不同的美术工具材料、不同的手法可以呈现出风格不一、多姿多彩的美术作品。千万不要以为美术工具材料就只能去商店里买,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它的优势,能随处见到找到很多好的天然的不花钱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蔬菜、树叶、石头、花朵、树枝、废旧的报纸或者瓦楞纸等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好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随手可得的东西来尝试创造不同的美术作品,在尝试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理解美术的多样性。例如,石头画、粘贴画、撕纸造型,纸卷雕塑、拓印画等等,这些花费少又漂亮的美术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勤于动眼动手动脑,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切合实际

要上好农村初中美术课,仅凭教科书是不行的,因为教材内容往往与实际有差距,农村的教学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地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原有教材进行合理的增改。多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乐意去学、教师擅长教或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内容。适当减少一些脱离学生实际,很难实际去操作的课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并创造美。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来美化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美术,并喜欢美术课。

三、利用各种时机和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美术教育要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农村孩子没有机会看画展,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图片、资料给学生看,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孩子们感受到浓厚的兴趣,从而爱好美术这门学科。这也是上好农村美术课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孩子的身心特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满足他们爱玩、额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老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激情的学习。比如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玩的同时把该学的知识都学会了。我经常会把我的教学内容编排成各种游戏,如分组画画比赛、图画接龙、自创服装秀等等 ,有时候穿插一些其他科目的小故事或者是笑话等等。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开心,每次上完了都很期待下一堂美术课。农村初中的班级有的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这样他们每个星期都很期待美术课的到来,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轻松,学生们学得也很愉快。教师要善于利用农村有很多优美风景的优势,多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多画画自然的山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教会学生去观察自然、积累绘画经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

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应尊重孩子、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理解他们,尊重和倾听他们的心声 ,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让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状态中无拘无束地学习和创作。从而让他们养成乐观自信的良好品质。

篇(7)

(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

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根据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课堂内容及方式的设定上更具针对性,更符合新课程标准下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随着近几年微课程应用的不断广泛,该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应用可借鉴经验较少[2]。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应用微课展开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切实学习需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合理设置微课内容,而不是照搬照抄经验。

(二)提升教学效果

微课的应用更适应于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初级专业知识,对知识点的讲解更为细致。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学生在课堂重点上把握的更明确,在有的放矢下思维紧跟教师[3]。同时,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无形中树立了学习目标,学生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展开深层次学习,可有效提升课堂有效率。

(三)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难以做到管理上的面面俱到,因此不少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上思维并不活跃,对知识点的兴趣程度不足。由于计算机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并非每天存在,该课程重要程度也不及中考科目,因此学生的重视性明显不足,应用微课展开教学时课程的吸引力更充足,更容易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及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究欲望。由于微课程的占用时间较短,因此在讲解信息技术知识点时可随时开展重点知识点的深层讲解和对知识点的回顾,让学生在学习进度上合理安排。

二、现阶段微课教学的问题所在

(一)信息量控制不当

微课的应用应选取重点知识点展开针对性讲解,而非在微课过程中综合讲解。目前微课的应用年限并不长,不少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希望将更多知识融入其中,反而失去了讲解的重点,让学生无法了解学习目标,导致对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足。

(二)课堂时间限制

由于微课教学需占用课堂时间,因此在具体实施上微课的讲解耗时并不长,学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专业知识点的含义及应用。换言之,虽然初中生的学习自控能力明显提升,但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限制,不少学生在一知半解下?o法达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在操作过程中问题百出,久之影响学习信心。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

由于微课教学在时间及课程内容上的限制性,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所学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微课教学内容,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分解学习任务。微课的制作提倡以网页形式来完成,通过信息化网络,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备课过程中,微课中应用的各类元素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课堂重点。通过网页形式呈现的微课程应考虑到超链接网状结构,实现学生自主操作下的个性化跳转,并以网页为容器吸纳更多素材。学生在自主操作微课程教材时可根据自主需求实现链接跳转,在网络的交互性下反馈学习情况。

(二)课堂导入

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的不足,多数学生在这类课程上并不会投入较多精力,因此学习效率明显偏低。将微课程融入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应注重课堂导入阶段的吸引力,让学生形成足够的关注程度,最大化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课堂导入阶段应将微课程的视频内容配上背景音乐或花絮,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创设的导入情境之中。例如在学习多媒体作品设计相关知识点时,由于多媒体设计涵盖的知识点内容较多,微课程应选取重点知识点详细讲解,编辑微课视频。例如针对制作PPT、插入视频元素、插入音频元素等知识点,应选取其一作为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导入内容。

(三)自主学习

教师将微课程教学内容上传至网络或直接发送至学生操控的计算机中,让学生自主完成非线性学习,根据自主学习基本功底以及学习兴趣对教师预设的学习内容自主安排与调节,实现学习上的个性化。在学生完成对微课程的学习后,教师应通过任务驱动手法达到课程的延展教学,可分为应用内化、评价内化、创新内化三种类型。应用内化指的是让学生通过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完成知识的架构,通过独立分析完成信息技术相关操作任务;评价内化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微练习的方式展开课堂评价;创新内化指的是教学资源上的延展性与开放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以及设计能力的应用,紧密结合微课程的教学重点,更强调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四)课程制作要点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0-0104-02

前言

生物化学属于生命科目,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课程。所以,其逻辑性和抽象性是非常强的,知识的应用性也是很强的。因此,教学的重点自然就要放在原理探索和问题探究上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要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从兴趣激发、能力积累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入手,笔者围绕主题进行以下详细的介绍。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可能

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愿、自主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教学手段中也要注意凸显这一点。生物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门很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科目。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给学生设置问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如,在“维生素”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00多年前,远洋航海的很多船员都得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多数人牙龈经常出血,疲惫无力,有些人牙龈溃烂,出鼻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发热、痢疾、水肿甚至肠坏疽而导致死亡。这种病的诱因是什么呢,船员们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听课,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好奇心,理解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更多类似的例子和问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积极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探究未知,更加有动力地学习和进步。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专业性的操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强调他们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有精,让学生大胆创新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秉着科学探究的态度,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不断前行。

二、丰富教学手段,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途径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达到高效性的探究学习,这是整个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步骤中的关键一环。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比如,鼓励“先学后教”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是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试讲”一遍,老师的责任就是挑出学生的不足,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人多力量大,一个人不能够考虑全面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另外,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代表性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例如,关于“酶的概念”的讲解,老师除了让学生思考之外,更要用一些有意思的实验来证明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是常见的实验,也是学生亲自动手做过的一个实验。在生物酶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人的唾液,然后,滴加碘液时就不呈蓝色了,这就是酶的分解作用,由此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学习和演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到更多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当然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全部精神投入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三、生活化导入,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动力

不可否认,生物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讲,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然而,生物化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去开启这扇大门,根据教学实情精心地设计,那么,就会使这门学科大放异彩。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生活性案例进行导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使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知识,最大化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胆色素代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15岁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案例引入教学,结合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融入病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胆色素代谢的相关知识探究发病的原因以及病理机理,从而使单调乏味的生物化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分析学习。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应该在生物化学教学上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陈旧观念,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总结探究,为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助力

问题探究结束之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总结的机会,具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总结,一部分是思维总结。知识性总结不需要强调,思维总结部分需要说明一二。其内容必须包括本次探究过程的心得,自己在探究方面的思维优势以及思维劣势,在此次探究过程中自己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有哪些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要求,除了在上课将内容整理完整之外,还要附加上课下的思考。从老师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收获,或者是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又或者是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和实验过程而得到的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学习财富,学生需要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或者是单独的笔记本。然后定期进行整理,每一周都要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周末时进行总结,哪里做到了,哪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师可以做一下评价,给学生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给学生更加中肯的意见。“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经过这样高质量的反思,才能让每次探究过程都为自己的探究能力提升助力。在兴趣激发的教学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过度教学,一旦学生出现思维疲劳就要及时休息,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者是生物化学小笑话等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否则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造成学生的对生物化学的厌恶心理,这样就适得其反了。总之,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生物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时最本质的理由。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展示生物化学的魅力,通过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发现求知的美好,发现探究的快乐。在玩耍和休息中亦能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有更多的启发。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以探究为根本,从精神和内容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罗辉,周三牛,郭红英,等.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篇(9)

1.1教学方式影响课堂教学低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部分老师清楚地认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口号,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输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等要求和目标,但是受传统初中地理应试教育和本位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仅是接受知识的工具等观念摒弃。例如:在“全球气候带划分”知识学习过程中,课堂讲师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当有学生问:为何如此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老师就用这是某著名地理学家经验总结而来的予以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受,并牢记于心以备应试之用,在本应紧张的课堂教学秩序中,学生的思考慢慢转化为记住老师的话语。

1.2老师教学目标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模板,学生是老师的模仿者,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关乎课程进度,还与学生学习效率息息相关。现今中国教育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需要教学结果,学生需要学习成绩,老师在无形的压力下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只看重地理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慢慢使初中地理教育变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在课堂教育提问这一环节,很多老师发起的提问大多是教材原文中可以找寻的知识,学生每当遇到提问环节首先做的不是思考,而是翻找教科书,同时提问过程中由于学生直接将教材上的语句论述出来,不掺和任何个人思考,老师听到答案的时候为了赶课程进度,经常会中途阻止学生继续回答问题。

1.3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花朵,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只要专心听老师讲解,牢记老师的授课内容,对自己的疑问、观点等一带而过。部分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后,尝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始讲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时间浏览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然而效果并没有老师想象的好,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学生把这段时间作为课堂休息时间,有发呆看小说的,也有与邻桌窃窃私语的,真正看老师要求的内容的同学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新课改要求中的合作学习在现今教育过程中无法完全体现,课堂上,当老师要求分组讨论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老师所给的问题毫无兴趣,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为此出现部分同学组聊天,部分同学围绕并非重点问题的“重点”展开讨论和争执,慢慢出现极端化,对地理这门科目相对喜爱,平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的学生经常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开激烈讨论,而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地理相关知识有所忽视的同学则把合作学习时间当成课堂休息时间,默默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

2.针对上述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2.1针对教育方式的解决措施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为了提供高质量教学,应摒弃传统教育中自己是“主宰者”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培养。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如经典教学视频、教学文档并结合自身经验,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知识点以更好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此从主观和客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目标解决措施中国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短期内无法根除,因此老师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为了让自己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拿到优异的成绩,老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课程导入点上,短时间内有效使学生接受知识。除此之外,在课堂提问环节,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设置,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回答问题之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后重拾自信,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如讲解“局部气候”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讲解途中设置类似“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与局部气候类型的相关性”等问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而且可以加强新知识点记忆。

篇(10)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当代学校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拥有创新意识,从而才有可能帮助国家在同一领域中有所发展和进化。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也越来越多的被教师所重视。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完成教学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化学实验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对各种化学品的不了解而会出现一些实验事故。所以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安全,而忽略了其他的教学目标。正因如此当代的大部分化学实验教学都是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跟随教师的步骤及动作指示一步一步完成。在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完全不能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甚至对学生没有任何启发,只是来验证已经知道的结论。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需要发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国家的发展创新是最重要的,只有创新型人才多了我们国家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而我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把学生的创新能力都磨没了,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笔者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

2.1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的教师鼻祖孔子用这句话阐释了学习的起点,那就是兴趣。所以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要先将学生带入实验世界,然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而不是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及时参与到教学当中。所以教师应该运用每节课的导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现化学的魅力,做一些视觉和听觉效果极佳的实验,使学生喜欢上化学实验课。当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室非常奇妙的事情时,必然会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便会很认真的学习其中的奥妙,并且使学生的大脑也时刻转动起来。只要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为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自主学习创新实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在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所学习的内容举一反三,能够自主设置一些实验来解决自己发现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这样一来一个学生的提问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组员联想到其它的问题,集思广益使实验的方向增加。在这个方法中,学生就已经初步的开发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们为了验证自己的问题就要动脑筋来设置新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每一个细节都是自己设计的,这样就进一步的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性的自主学习创新实验,那么学生就会养成经常动脑的好习惯,也就使学生得创新能力逐步的养成了。

2.3设置问题探讨思索

做化学实验时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不能断的。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讨性,在每个实验开始和过程中都要设定有意义的问题,并且组织学生探讨思索。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用脑思考并且积极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方法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和锻炼。教师不但真正的做到了引导者,还会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进行学习,完整的完成一节化学实验课。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动脑去思索时便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科普活动发散思维

学校定期的组织一些科普活动,让学生看到课外的化学世界,更加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并且在参加科普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进行简要的讲解,学生则会主动参与其中,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活跃的学生,创新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是把学生关在学校,只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所以,定期的组织一些科普活动,使学生较好的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小结

在忙碌的课本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动手一类的学习科目。所以,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就有一定的优势,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就要更加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铁贞.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1,(2):246.

上一篇: 思想品德教师工作总结 下一篇: 汶川地震英雄事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