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9 10:27: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教改革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职教改革论文

篇(1)

当前,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但要看专业基础和技能,还要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口才也很重视。文章写作、语言理解、口语交际等能力在就业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来实现。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加强语言功底、增进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与社会更好地进行交往,提高职业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持续发展基础。只有有了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的基础,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否则,学生学不好专业,也无法实现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缺少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大学生必修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点、双重功能。

2.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2.1 指导思想

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我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以三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渗透职业教育的思想,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主动融合职业德育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应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2 培养目标

高职语文课程直面学生的文化基础,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紧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重视人文素养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2.3 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语文教学改革应遵照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语文作为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以人为本,每个专业均应开设《人文基础教育》、《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礼仪》等必修、选修课程,以适应强化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达到我校作为文、商科类院校全方位塑造人才的教育目标。针对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可以尝试把部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限选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

3.改革措施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而语文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教学改革难度相对较大。

篇(2)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强有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首先,对外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确定合作的主要内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由学校牵头组建由政府(或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合作平台,以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为纽带,将社会服务、校企文化、科技研发等融合在一起开展合作。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合作平台的决策和管理运行制度,形成合作方之间人、财、物、地的供给保障机制及合作的激励机制。其次,对内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内部资源为校企合作有效服务。健全学校内部校企合作校、系、专业(群)三层级组织机构,重点改革学校内部有关工作经费自主使用、劳资分配、人事管理、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和激励制度,同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调动校内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和服务。

(二)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形成合作

链,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长效合作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指学校或学校的一个强势专业或专业群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内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开展丰富的多元合作。各专业(群)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与校企合作平台的企业成员单位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围绕切入点开展系列合作形成合作链,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校企双方唯有有效整合双方的人、财、物,才能促使利益共同体更快形成并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实现长效合作机制。

(三)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育改革

校企利益共同体只有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同时在社会服务、校企文化、科技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才能确保校企双方实现最广泛的合作双赢。由于企业和生产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学校传统的师资素质和结构、课程内容、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已难以满足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要求,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为了更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企业唯有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从而形成连续完整的改革和建设链,有力促进学校的全方面改革。

三、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践

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改革内部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可靠保障

成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在校级层面设置秘书处、人才培养委员会、科技合作促进委员会、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资金筹措委员会,明确校企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系、专业(群)等设置相应工作组,明确行政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出台或改革相应的工作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二)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以建设“七位一体”实训基地为着力点推进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开展社会服务、科技研发等也迫切需要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双赢”效果。为此,各专业(群)与理事会的企业成员以共建具有“生产、教学、培训、竞赛、科研、实习、就业”等功能的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为抓手,共同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三)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育改革

1.探索实践“筑巢引凤”合作模式,建设校企人才订单培养利益共同体

汽车专业群整合50多年办学积累的雄厚优质资源,根据企业生产任务、流程、规范和标准,与企业共同将基地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基地,在广西同类基地中脱颖而出。国际知名企业德国博世科技、美国福特汽车、芬兰通力电梯、日本丰田汽车、日本小松工程机械等10多家国际名企将其企业生产标准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引入基地。校企双方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在师资、课程、就业、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人才订单培养利益共同体便瓜熟蒂落。

2.探索实践“共建共管”合作模式,建设校企共营“双赢”利益共同体

交通土建专业群与校外对口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将生产、教学、科研等融为一体,不仅是国家级实训基地,也是广西资质最全、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试验参数最多的专业检测机构之一。学校提供场地、员工(学生)、技术,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和管理;双方共同提供资金、设备和师资开展合作。学院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生产任务,结合教学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和实践,完成路桥、建筑、铁路、港口等项目的勘测设计,材料检测、质量监测、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职业资格等级鉴定等生产合作便水到渠成。

3.探索实践“品牌效应”合作模式,建设校企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信息类专业群与企业联合举办的技能竞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更好地举办竞赛,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要求,在将信息类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广西信息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基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专业校企技能竞赛在广西同类专业中已形成极具影响力的合作品牌,在广西信息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吸引了广西润建等10多家广西名企参与合作。企业冠名并提供实际生产任务、奖励资金和产品考核标准;学校设计竞赛项目并组织竞赛;校企共同对产品(竞赛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奖励,产品归企业所有。竞赛结束后,双方共同举办竞赛产品展示会、技术论坛、就业双选会、表彰晚会等便顺理成章。

篇(3)

广州市是祖国的南大门,古往今来,是华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商贸城市。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因而造成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而广州市每年都有近3000名释解人员回归社会。因此。重视和强化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强化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注意把握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特殊性所形成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复杂性、突发性、可控性等。那么,如何强化流动人口中的安置帮教工作呢?

(一)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夯实对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思想基础。要下功夫统一各级领导、基层广大群众特别是司法干警对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思想认识。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和群众主要存在着“无关大局”、“无足轻重”的思想,认为这项工作仅仅是司法部门和调解组织的专门工作。而部分司法干警又认为此项工作面广量大,单靠小小街道司法所一两个人兼职无法把工作落到实处,感到“无能为力”和“无所适从”。鉴于这些客观情况,各级领导特别是政法综治部门的领导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法制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化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采取组织学习文件、举办讲座、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和大众传媒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以不断统一各级基层组织、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基础。

(二)探索流程管理,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回归衔接工作。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安置帮教组织要按照中央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人口流动的实际,探索流程管理。首先,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役所在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前及时准确地填写、寄发通知书给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据对部分街道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的调查,几年来,两个单位的登记表及相关数据一直不一致。这就提醒我们务必要进一步强化流程管理的第一个环节,监狱、劳教部门对可能不回归的对象要及时反馈信息和跟踪落实;其次,安帮部门要组织基层落实报到登记、建档立卡、签定帮教协议、定期走访谈话等制度,尤其要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外出人员的思想动态;第三、要把外出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向暂住地的安置帮教部门反馈,同务工所在地的安置帮教组织签订委托帮教协议。在有组织流动的外出人员中建立帮教组织或明确专人帮教,做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形成合力,保证不脱管、不漏管。第四、要实行每年两次的居住地和暂住地安置帮教组织的情况通报制度。不仅要掌握外出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圈、社交圈,还要为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做到在政治上一视同仁,更要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对素质低、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则尽可能地列为帮教重点,把扶知与扶技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顺利地重返社会,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犯罪。

(三)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动员全社会参与帮教。运用典型抓好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在强化对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积极示范作用。要善于发现、总结和培养流动人口中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勇当市场经济带头人、扶弱济困等方面的典型。对这些人切不可有歧视态度,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为促其进步的切入点。对他们中的先进典型不仅要敢于表扬奖励,甚至可择其重点进行大力宣传,以形成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达到“一花香引来百花放”的良好效果。当然,对这些典型不能忽略教育培养与提高,在宣传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和正面引导,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四)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和部门是重视对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工作的。但是由于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特定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多,要防止把“重视”流于形式。因此,各级领导和安置帮教部门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调研基础上,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不断完善现有规章制度。要在必要的地方综治等方面的立法中体现相关方面的硬性措施,不断完善责任制使之真正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效运行机制,为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视对改造不彻底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广州市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通过狱中改造,都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仍存在有少数个别由于改造得不彻底,又想重操“旧业”的刑满释放人员。因此要针对这些人的特点进行帮教。除他们本身自控能力不强原因外,客观上有三个不利因素:(1)家庭不认可,缺少家庭温暖和家庭关爱。(2)生活无依靠。(3)社会受歧视。针对这一问题,要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生活给予保证

一是帮助安排就业。就业虽然是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生活的办法之一。但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在广州存在,乃至是全国的通病。虽然就业难度大,但为了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深感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都要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重视起来,要多渠道地帮助安排。比如工厂进不去,可不可以帮助介绍到民营办的手工业去干;愿意搞经商做小买卖的,工商、税务适当减免一些税收。无论哪种渠道、哪种形式、哪种办法,都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二是民政给予照顾。我们建议,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确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刑满释放人员,民政部门要给予适当照顾,保证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谢党、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三是子女负责赡养。对有家有业、有子女、年纪大、没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子女要负责赡养。对那些不愿赡养、不想赡养、不赡养的子女,我们要实行法律监督;对那些虐待老人的子女,轻者予以教育,重者绳之以法。

(二)社会给予关注

一是纳入日程重视。要想解决好别人歧视刑满释放人员的问题,让社会都来关心,让部门都来重视,让人们都来理解,让刑满释放人员都认可,就必须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日程。做到召开会议有议题,部署工作有内容,检查工作有项目。纳入日程了,工作重视了,别人也不敢瞧不起了。

二是进行思想教育。对那些对自己没勇气、没信心的刑满释放人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可采取集中、分散、个别谈话的形式,解决好他们自卑的心理障碍问题,让他们振作精神,重新干好一番事业。

三、积极做好安置点创建工作和实施社区关爱工程

近年来,广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拓具有广州特色的安置帮教工作,勇于创新,积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走向社会,卓有成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犯罪。开创了安置帮教工作新局面。目前,我市共建立过渡性安置点63个,基本解决了特困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就业问题。

(一)做好安置点创建工作。我市扎实稳妥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好协作关。通过多方联系,与有责任心、有同情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共同建立安置点。安帮工作人员对企业主宣传安置特困刑释解教人员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说明这类特殊人员经过教育和改造后,绝大部分已弃恶从善,消除企业主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偏见,树立他们录用刑释解教人员的信心;二是把好候选关。凡是特困刑释解教人员,要通过街道了解其基本情况,表现好的才能候选上,提高了过渡性安置点的典型示范作用;三是把好进人关。安帮工作人员与候选上的人员进行谈话,宣传党的政策,送上政府的关怀,使他们对自己的过去有更深刻的反省,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生活,珍惜目前拥有的工作;四是把好监督关。把安置点的平时考察和区安帮办不定期的跟踪检查结合起来,安帮工作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到安置点定期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鼓励他们,消除其心理压力。同时,安帮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家访,了解他们工作之余的情况,会同其家属一起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如曾经在10年内被强制戒毒6次、劳动教养2次的吸毒解教人员陈某,亲人已经对其心如死灰,社区群众对他更是避而远之。安帮办设法把他安排到安置点的食品店工作,经常派人到安置点做其思想工作,家属、社区帮教小组对他进行跟踪帮教。现在,陈在安置点已能独当一面,老板对他非常赞赏。据悉,该店负责人有意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他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二)实施“社区关爱”工程。“社区关爱”在物质关爱和精神关爱两个方面实施。物质关爱方面:一是对失足青年其家庭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纳入低保;二是对其家庭生活水平显著恶化的,街道和社区通过“一帮一”等活动给予临时性救济;三是对服刑前有工作单位的,回归后,积极为他们协调和争取原单位在其进行再次创业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支持;四是对回归社会后就业困难的,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寻找提供就业信息。精神关爱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帮助化解家庭、婚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使他们顺利走向社会;二是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因人而异,组织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严格落实“三帮一”责任制,街道、社区、居民小组落实专人,组成“三帮一”关爱小组,定期走访、交心,解决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四是适时通过座谈会、联席会等形式,宣传转化典型、创业模范的事迹。为认真实施这项“民心工程”,各街道为此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班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并建立和完善了日常、定期走访、建档立卡、信息传递等制度。

四、完善安置帮教相关的法律和制定可行制度

制度创新是做好当前安置帮教工作的关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付诸实践,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之后,政府的行政管理范围,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那种计划体制下靠一纸文件把各部门捆在一起,要求大家齐抓共管的做法既很难行得通,也是与法治原则相违背的。因此,设计一套完善可行的安置帮教制度,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方为治本之策。

(一)学历、资格证书等取得制度。《监狱法》第63-66条已在这方面作了规定,可使之更加细化。监狱、劳教所应鼓励、帮助服刑罪犯和劳教人员在改造期间从事各种文化知识学习,包括自学、函授、监所学校教育等,对考试合格的,颁发学历证书。改造中要注重劳动技能培训,鼓励考取各种专业技能资格和等级证书,并把学习成绩大小作为改造考核依据,与改造表现直接挂钩,这一制度有利于提高释解人员的素质,为将来回归社会后的安置打下基础。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监狱、劳教所等部门应履行好相关职责。

(二)释解前的过渡帮教制度。特别是针对刑期较长的服刑人员,国外在这方面已有先例。所谓过渡帮教,是指罪犯在刑满释放前的一段时期,具体期限长短可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和改造表现来定,有条件地允许罪犯走出监狱。与社会接触,以给他们有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对于释解后的安置大有好处。这项制度需要地方公安和监狱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三)接茬落户制度。把好接茬关,做到“五个及时”:一是及时造册建档,收到监所寄发的通知书后,“刑释解人员安置帮教办”随即通知有关部门做好接茬准备工作。在接茬时,对其在监、所的表现情况,家庭状况作详细的记录,为今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准备资料;二是及时家访,释解人员回家后,居委帮教领导小组随即指派帮教人员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帮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及时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赠送法律常识读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五是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四)就业和创业不受歧视制度。按我国法律规定,释解人员一般应享有与正常人同样的权利,在就业或自己创业方面应是自由的、平等的。如《监狱法》38条规定:刑释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本来无需多此一举设立这一规定,主要考虑对释解人员进行特殊保护。防止有关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对释解人员创业和就业设置障碍。但是特殊情况除外,如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有关领导部门的任职资格限制。

篇(4)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特殊形式已初具雏形,规模正日益壮大,各类高职高专学校已占全国高等院校的近1/2,迄今已为我国培养数以百万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正显示了其作为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重要性,也说明大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与特殊功能。本人在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年多的教学工作总结发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要在社会上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继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的话,就必须对其整体教学做一些改革。现针对本人所教课程的实际情况作一些简单设想。

2改革的具体内容

2.1对类似于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这类高职高专类技术学院要有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位。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这类新兴的民办院校能继续生存下去唯一途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灰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它有别于一般性的本科院校。就我们学校而言,主要是指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大专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目前我们学校提倡“开门办学”,其目的就是与社会接轨,不要为了纯粹教育而教育。高职教育本来就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就必须要和社会平滑过渡,更何况如今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因此本人认为,这类学校应了解社会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多联系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定单式教育”,甚至有可能的话可以开设校企合作班,直接开设社会所需紧缺人才的专业,结合社会实际,完全打破高等教育“象牙塔现象”,使学生毕业后会做事,能做事,直接走向市场,即今天毕业明天就业。而作为理工科的机电工程系,更应该切实的走产学研之路。即社会生产实习——学校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科学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校中体会掌握到社会生产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又可以在实习基地社会生产中加强理论的学习,另外在一些教师和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创新性科学研究。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虽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在“研”这一环节实施的难度最大,因为一般的民办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资有限,且大多数带有公司企业的盈利性质。只有真正做到产学研的协调统一,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创新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职教育加大投资“研”的方面力度势在必行,同时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2.2对类似应天学院这类院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要有全面具体的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要盲目等同于中学的延续。中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因此对学生的要求重点应向技术实践偏移,当然相应必要的专业理论还是必不可少的,应以“基本够用”为前提。同时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区别,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很显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的定位不同而直接导致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比不上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完全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培养的。其次,有必要了解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应天学院是一所新兴的高职专科院校,生源是最主要的体现其生命力的指标。但由于同类院校比较多,激烈的招生竞争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欠缺。这类学生大部分高考分数都不是特别理想,基本都是最后一批次录取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基础不是很扎实,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有时候还要回过来补一些中学的知识。老师要把一些必须的理论讲清楚讲透彻,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或者通过实验来演示,甚至是“讲故事”的方法。老师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赶进度,更不能完全照本宣科,上课应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理解为最终目的。

2.3对于高职院校的教材选择也应有自己的特色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一般来说,对于理工科的系科,优先考虑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我国教育部门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推动下,专门研究了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因此规划教材比较适合这一层次的需要。对于一些纯实验性的课程,比如电工学实验,很少有专门的独立的教材,那么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社会发展,由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自己编写一些,甚至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电路也可拿进实验室。而且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取而代之以创新型设计型的电路电工实验,并且可以不局限于规定的课时时间,以大作业大设计的形式来实现。而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一课程而言,其目的性比较明确,就是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而且要能灵活操作计算机,以计算机为工具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教材的选择使用了等级考试中心的教材。这是一套普通高校的通用教材,知识面相当广泛,比较实用,本科院校一般都是一学期结束,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可以借鉴其他高校一学期完成,但必须增加课时,使学生能有一个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入一些社会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以及一些额外的上机操作,而不是纯粹为了应试去给学生上课。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就业能创业的技术型人才。

2.4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

与其它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尤其对于理工科而言。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互动性,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二是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和实用为前提。三是要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创造各种实践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并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要求,尽可能完善实践条件,保证实践的质量。并且可以以“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等形式增加实践动手的机会。而且学校应鼓励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2.5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制度

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实行“教考分离”。考试一般都具有以下多重功能:(1)考试的评定功能。考试能评价、鉴定应试者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和标准。(2)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考试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3)考试的教育功能。考试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能力,它包括表达能力、鉴别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考风考纪等诸多方面。这些素质能力,考生经过考场的历练,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所以,科学的考试,对考生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功能。(4)考试的激励功能。考场是展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功的平台,所以考试如同收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成绩优秀,体现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学生学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感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要体现“能力测试”,对考试命题就提出了较高要求,考题要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试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除了使用的较多的动手操作考试,还可以突破现行的闭卷笔试,适当采用一些开卷半开卷的形式,甚至可以考虑面试和答辩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之一,前提是只要能体现上述考试的功能。当然各种形式的考试侧重点也不同,各有优缺点,老师可以视情况而定,也可以多种形式结合,扬长避短。最后把课程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课程,其评分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达标课程,可采用两级评分,即达标与不达标或及格与不及格的形式。

3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四年多来的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设想。高职高专类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很多,改革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才知道是否可行,所以其中的一些见解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篇(5)

2推进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英语主要采取“集权式”管理方法,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监管.国家对英语教学管理过于强硬,社会办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大大降低.尽管当前英语运动已逐步迈向市场,不过传统观念仍占重要地位,教学机构的管理权、产权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英语教学体制应适时进行改革,要将原来的院校集权式管理权利下放,让英语教学走向市场.英语教学管理机构应从思想、行动上做出调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英语教学,充分发挥社会办英语的积极性.

2.2“精英”式社会英语人才培养体制还没理顺

我国英语“精英式”人才相对较少,缺乏雄厚的群众基础.在计划经济时代,英语人才基本是根据从英语专业院校,到各级教学单位再到社会各类机构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在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某些地方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能力进行社会英语培训机构的建设,这就导致原本不完善的英语“高端”后备人才队伍更为缺乏.学校英语未能同社会英语培训进行协同,某些地方在过去的英语只限于个体在学校中进行,很多青少年或爱好英语的群众在离开校园后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场所.正因为群众对英语认知能力薄弱,英语学科未得到普及,使得我国英语新生代“高端”人才的产出处于后继乏人的窘态,对国家英语层面上与国际英语交流上造成较大的压力.

2.3推动我国英语教学科学化发展的需要

当代世界英语运动的主流发展趋势为:英语应用规模化,英语专业分化水平高,位置不清晰,词汇更新转换速度快,强调在专业领域转换,作为各种语言的媒介,英语成为工具化的的产物,从院校专业机构的产生到社会需求的转向越发的迅速,世界英语运动正迈向职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英语水平处于上升的阶段,且面临着各种难题与挑战,不过也有各种机遇.为此,我国英语管理人员、学生及教师应适时转变观念,逐步深化管理教学与竞赛体制改革,走职业化道路,共创职业英语与非职业英语和谐发展的格局;要进一步扩大英语人数,强化青少年教学与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抓好教学,推动英语事业快步向前发展.

3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3.1注重理念创新,理顺社会教学机构的功用

英语教学应转变传统的被动性教学观念,切实突出英语教学机构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我国英语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要逐步提升我国英语运动的整体水平,就应坚持走社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要通过英语市场予以实现.改革应以转变观念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指导,将市场经济与英语社会化发展的规律作为行为准绳,切实转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英语社会个体水平全面提升、英语产业和谐发展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应重视资产和行政管理,政府应搞好宏观调控,逐步放开对教学机构具体事务的干预;要完善法律章程及相关法规,实现对教学机构的管理规范化、经营科学化,为职业英语教学机构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

3.2改革当前教学体制,通过职业化培养人才

教学体制改革应以教学与竞赛相结合为先导,注重职业英语教学机构的自身建设;要加大院校教学与社会英语教学建设力度,推动英语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现阶段,英语竞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个体职业化英语学习化需求持续增高,国际贸易非职业英语也极为踊跃,教学机构可以运用各自的优势,吸纳大批英语学习者,拓宽英语需求个体的的培养途径,同时也推动职业英语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这种职业英语与非职业英语的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3.3教学培训机构初应显多元化

当下,经济体制处于转型期,我国各类性质的英语教学机构组织得以建立.教学机构大体包含下列2种组成形式:

篇(6)

引言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已逐步取代继电器控制,选煤厂也不例外。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其原煤车间的输煤系统即为PLC控制,控制系统采用美国AB公司的ControLogix控制系统。PLC控制器采用32位总线的Logix5562,基本内存750K,扩展内存1.5M,通过SRM热备模块实现双CPU间的互为备用。控制系统各框架通过连接模块CNBR组成双通道冗余(ControlNet)网络,网络传输速率可达5M/s。画面监控软件为ifix4.0中文版,采用OPC通讯方式通过上位机内置的网卡连接到控制网上。整个控制过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维护、运行可靠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结合现场胶带机的实际情况及经常出现的设备故障,对胶带机的控制系统做了改造,主要有:胶带机启停机控制原理的改造、胶带机的控制中增加下游皮带打滑保护的改造,现具体简述如下:

一、胶带机启停机控制原理的改造

在原煤车间哈尔乌素分区设备刚投入生产运行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备忽然停电的事故时有发生。但是发现,在设备忽然断电情况下,个别设备,如胶带机M11、M21、M13、M23,不能正常闭锁停机,即使由集控发出停机命令也不能起到控制的作用,而且现场的保护装置也不起作用,造成设备堵料严重,若发现不及时,会造成胶带机机头滚筒包胶损坏、胶带磨擦损伤及机头保护开关砸坏等事故,给设备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联系电工,翻阅这几条胶带机的控制图纸,发现这几条胶带的控制原理和黑矿分区的M11胶带机极为相似,其启停控制继电器是触发式的,其起机及停机需要两个继电器,发出的起机及停机信号是个脉冲信号,起机信号采集发出起机命令的上升沿信号,停机命令采集发出停机命令的上升沿信号,在起机信号发出后,控制系统会对各个保护进行扫描。当具备起机条件时,对起机继电器发出吸合指令,起机继电器吸合,电机运行,电机的运行返回信号是通过综保保住的,待电机运行信号正常,起机继电器断开,皮带正常运转。停机的过程和起机过程是类同的,但是,当设备忽然发生断电事故,控制模块得不到设备发出的连锁停机信号,即采集不到停机信号的上升沿指令,停机继电器无法吸合,设备便无法正常停机。

针对上述事故的发生,经研究,决定对其控制原理进行改造。将其启停机改造为由一个继电器来控制,发出的控制信号由脉冲信号改为常发信号。通过改造胶带机硬件控制线路和对胶带机控制程序的修改,使其启停机过程为:集控发出胶带机起机指令,控制系统CPU扫描起机具备条件,发出继电器吸合指令,继电器吸合后,通过控制模块由电机的返回信号使得继电器一直处于吸合状态,当继电器不吸合,皮带就停止运行。这样,就避免了继电器得不到停机指令的故障,从而能保证胶带机即便是在设备瞬间断电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停止运行。

二、胶带机的控制中增加下游皮带打滑保护的改造

原煤车间哈尔乌素分区的主要胶带机中,有4条胶带机(M12、M22、M14、M24)是带软启动驱动的,其启机及停机过程是通过软启动控制,从得到起机或停机命令到胶带机达到正常转速或完全停止,皮带的电机转速是一个逐步增加或者是减少的过程,从而导致启停机有一段时间的延时。当设备重载遇到故障停机时,会导致上游皮带继续上煤而发生堵料事故。针对上述事故的发生,经研究,把带软启动设备的胶带机的打滑保护增加到上一皮带中。通过对胶带机控制程序的修改,把带软启动驱动的胶带机的打滑保护添加延时,将延时输出线圈增加到上一条皮带的总故障控制回路中,当设备由于故障而停机,在停机的过程中打滑保护动作,直接给上游皮带发出故障停机信号,上游皮带接到指令,停止运行。:

三、改造后效果

这两项控制系统的改造,自投入运行以来,再未发生过由于设备瞬间断电、带软启动设备故障停机而引起的设备堵料,严重时导致胶带机机头滚筒包胶损坏、胶带机摩擦损伤及机头保护开关砸坏等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也降低了对设备的损害程度,保证了设备正常顺利的生产。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中心编.可编程控制器系统[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二、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笔者认为,应紧扣大纲,合理调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为了突出机床教学的系统性,笔者把金属切削机床及其运动、各种典型机床简介、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典型机床夹具及其设计方法这几章放在一起讲授,这样学生对与机床有关的知识才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该课程开讲前,学生进行车、铣、磨、刨、钻等机加工实习,加深对刀具、夹具、机床、定位与夹紧、金属切削、表面质量、加工工艺、工序、工步等概念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理论后又要重新回到实践中去,用系统的理论来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理论学习,学生必将加深概念,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四、教师应不拘一格,灵活使用多种教法

1.举例引入法

讲授新课前,教师先讲有关实例以导入新课内容,把生活中与机械相关的内容与教学相相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可以实板上钻孔为例,导入工步的概念。

2.提出问题法

教师因势利导地提出与新课知识相关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学生提问:“普通车床的用途是什么?”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车工实习,从而进一步想到车床实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新课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课堂演示法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对比教学法

通过把同类相近知识对比教学,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如教师讲述麻花钻切削部分结构时,拿车刀切削部分作比较,使学生认清六个刀具角度的基本定义。6.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应该从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出发,多花时间做好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穿插教学中。如将各种机床的外形、车刀的结构等通过计算机投影技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轻松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篇(8)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创业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青岛市人社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2年底,青岛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54898人,平均1名大学生创业者带动5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成效明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证书是继学术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学生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的催化剂,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职业院校应尊重学生自身发展愿望,考虑学生长远发展需求,在观念上实现几个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来指导教学方案设计、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打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创业是充满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活动,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精力体力,还需要敏锐的市场感觉和开拓奋进的企业家精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然成为时代风潮,职业教育自然不能自隔于风潮之墙外。创业企业要面对来自市场营销、法律、财务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职业院校除了素质型、技能型课程的设置之外,也应设置创业辅导型课程模块并设置相应学分,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有选修学习相关课程的机会。作为朝气蓬勃代表未来的民族下一代,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应该更突出创新性要素和创造性色彩,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不断完善创业类课程。此外,创业过程中要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在正常课程体系之外可以开设一些课外创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创业创新教育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有机结合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教育重心、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如果说北大清华等名校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更多是商业模式驱动或者新兴技术驱动型,那么职业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学生从事的创业创新活动更多是在创新幅度相对较小、实践特色更强、与特定行业和实际操作技能相衔接的领域发生,需要学生对社会需求有更深刻的把握、对企业实际经营运作有更多了解。因此,职业院校要从实践需要出发,积极采集行业发展信息和需求预测信息,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各个基本环节,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平台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运营活动,降低对创业的陌生感。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良好的需求预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能力,从而在在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期间就可以对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面向未来需求进行创业、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究竟应该如何走有比较明晰的规划,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规划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开拓思路,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创业创新实践及孵化平台

除了课程体系设置和校企合作外,还需要开拓思路不断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在这方面,可以拓展思路展开不同尝试。一是把90后学生对于网络前沿应用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势与传统产业转型有机结合,联合企业共同设立创业创新投资基金或者奖励基金,把企业相关的创新需求信息释放出来,鼓励学生围绕企业实践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展开创新创业活动,探索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开门办学,依托当地的高新区、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及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共同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的众创空间,打造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又顺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孵化器,围绕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拓展创业孵化形式,尝试对创业团队实施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双导师辅导制并引入创业股权激励等措施强化导师积极性,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支撑系统,为团队提供技术来源、创业辅导、财务咨询、贷款风险补偿等服务。三是在学生中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创新创业标杆团队或个人,邀请明星创业者或者成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进行演讲交流,为学生注入更多创业创新热情并带来更多外部信息,充分利用学校的组织平台和组织资源帮助学生优化创新创业思维、拓展视野和人脉资源。

篇(9)

当前,高职数学是高职所有学生、尤其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其它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现在高职数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特殊情形,大多数高职学校没有重视数学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更差,从而也不会重视高职数学的基础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出现了厌学、甚至逃课,不配合数学教师教学的消极情形。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没有切实做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过多地强调纯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让学生更加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高职数学课程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校不太重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老套,学生不大配合。高职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但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它是注重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与普通的高等教育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因为高职教育是以注重培养专业动手能力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高职数学的教育应以实用为准则,以必需、够用为度,将高职数学教育作为工具,而不能把高职学生培养为“学术研究型”人才。高职数学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与普通高校数学对本科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高职学生不能够过多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严密性与严谨性,而只能将高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只能作为有些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强调高职数学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工具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因而,可以调整原有教材内容,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有些与相关专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能够为专业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最好与专业课教师联系协商,根据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以及相关专业课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当的筛选。

篇(10)

二、对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

教师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门计算工具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和学习欲望。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应把数学的实际用途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帮助及深造的实际意义。特别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不同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计算工具的重要性及实践性,真正体会到数学是“实用的”,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反,缺乏学习兴趣必然减弱学习的动机,影响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效果的不满足恰恰又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并抑制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2.让学生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胜的机会,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差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例题、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取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教学上,教师可以从让学生取得成绩入手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随着成绩不断提高,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新学期刚开始时,可适当放慢速度,进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提示新旧知识的内部联系,以便巩固已有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得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喜悦。

上一篇: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 下一篇: 精神申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