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18:14: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铁路信息化工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人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离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傕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人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人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人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髙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髙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髙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离速铁路倌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髙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力卩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髙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0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面临的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铁路工务工程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延长铁路相关设备寿命的基础。我国铁路运输速度的加快,铁路运行密度的增加导致铁路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这些故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依靠传统的工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工务工程的需要,同时传统的铁路工务工程管理常常会因为巨大的维修工作量而导致一些潜在的故障被忽视,结果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加强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基于铁路工务工程对铁路运输、铁路设备以及铁路管理的重要性,研究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是铁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铁路工务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内在本质。
1.1 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改制的完成,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铁路运行周期更加紧密,这样一来就会给铁路工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铁路运输速度的提升、运行周期的缩短,导致工务人员的检修、维修工作量会增加,工作难度也会提升。基于国内外工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可知:传统的铁路工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借助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工具,实现工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工务信息的科学分析与传递。而所有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就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因此在铁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铁路工务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 现实意义 铁路工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既要负责铁路沿线设备的安全、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还要负责铁路安全隐含的维修与上报。铁路工务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输,如果在铁路工务中出现了检修不及时的现象,就会导致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铁路工务所消耗的费用要占到整个铁路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铁路维修则几乎占到整个铁路工务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延长铁路设备使用寿命,需要对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铁路工务的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铁路工务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铁路的维修与保养等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保证铁路工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降低铁路建设与运营成本,实现铁路的安全运输、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应用计算机管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原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发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包含了铁道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其主要采用 Mapstreme作为GIS作为平台,其已经在我国很多铁路线路中得到应用;北京铁路局采用的“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其主要由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以及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构成。其主要利用Geo Graphics Gis软件和DB2大型数据库对铁路的地形、切面、配线图等病害进行查询、分析、管理等;上海铁路局利用的“沪宁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搜索铁路地形以及图像的功能,实现对铁路分段信息的查询,以及播放相关铁路活动图像的功能。
但是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①工务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铁路工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必须要求铁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不高,虽然铁路工务工程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工务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管理者还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他们对工务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而没有将这些单独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整合,实现工务工程信息的共享。
②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GIS为基础,其对工务设备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是其只能反映静态的技术,而不能提供具有动态化、主观性的数据情况,比如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不能将直观的相关数据反馈出来,不利于铁路便利快捷的维修。
③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辨别。由于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的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辨别,结果导致大型机械设备做出的结果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致因为大型设备而进行质量检测所造成的隐患遗漏,信息系统不能辨别。
3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
对于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来说,建设规模庞大,对物资采购的要求逐渐提升,而且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品种繁多,专用物资和通用物资区别不明显,物资管理工作跨度也表较大,这对于传统物资管理来说,已经不适应现在铁路大规模发展的实际要求。为此,加强工程建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铁路建设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1传统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计划分析不明确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计划分析工作常常受到很多限制。由于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工程过于复杂,且经常出现计划变更情况,使得物资管理工作缺少数据支撑,这对物资管理计划产生很大影响,往往在工作中会出现被动情况,更无法对实际施工中物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1]。
1.2没有有效的管理流程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人为影响因素很大,一般在管理中,也只是依靠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经验来维持相关工作的进行,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采购计划以及结算工作等容易与相关管理程序脱节,最终对工程整体建设造成影响,还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
1.3无法对价格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在物资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物资数量和种类较多,在铁路工程线路的分布也不均匀,使得在物资在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工作中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对于铁路施工现场来说,经常位于偏僻之地,相关设备使用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了各个工区中的物资管理难以实现综合统一,这对于物资成本的计算以及物资数量统计都造成影响。
2促使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现实因素
2.1发展大环境
在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中,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得我国在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上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这也为工程施工前的物质准备以及物质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了巨大方便。但在实际发展中,这种物资管理信息化依然显得迟缓,使管理模式尚未得到统一,这与铁路工程发展的整体环境不符。因此,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定会促使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我国提升经济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2]。
2.2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现状
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项目物资管理现状的实际调研,各个单位在物资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通过电话和传真,有的通过电子邮件,还有的单位建立的局域网。这些管理方式的应用,来实现对物资数据的实时掌控,确保数据汇总和财务数目总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资数量庞大,而且相互之间不具有紧密联系,需要人工将各个管理点进行串联,使得工作繁杂,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和负责程度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这种管理现状的促使之下,使得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显得极为重要[3]。
2.3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特点
在实际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单位数量较多,工程分布很广,而且很多建设环境地处山区,环境十分复杂,所涉及到的物质供应商也遍布全国各地。如果不能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信息动态掌握情况较差,也不能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所以说,对物资管理信息化模式建立,对铁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强意义。
3如何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
3.1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
想要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一信息化为主要载体来实现对物资管理体系的统一。首先,要对物资采购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其中制定有关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相关部门实现物资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还要针将物资管理标准进行统一完善,像招标管理、材料供应运生产过程管理以及合同内容管理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互相评价机制,让双方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发现彼此存在的不足,并在接下来工作过程中进行积极改进,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从而实现资源共享[4]。
3.2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专业团队的建设
在物资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相关网络建设,提升相应网络的覆盖面,避免因为地区偏远而出现的网络不能普及现象;其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扫描装置,将相关数据和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技术加工处理,在网络中形成相关信息文献,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来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便于后续物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在专业团队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素质,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员工个人特点不同,采取不同培训措施;其次,邀请商家或者技术专家,在实际操作中为员工们讲解专业知识和具体造作流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实现知识学习,这对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5]。
4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
对于铁路工程建设中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实践应用来说,实现了整个物资管理中的计划、供应、验收和结算的数据处理,同时将物资管理工作的整体功能进行吗扩展,并运用到了工程中其它管理工作中,让所有相关信息实现了共享,确保出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对整体工程造成巨大影响。
4.1在事务处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物资管理事物的处理,主要分为待办事宜、进行中的事宜和已处理的事宜这三个类型,由于由于物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按照工作的具体分类,来进行相关事宜的具体处理工作,保证工作快速有效,并实现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下去。
4.2在文件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各级部门中的有关物质管理信息进行集中收集,并利用网络系统将其纳入本地管理模块,有益于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和信息共享。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种管理类型已经根据实际作用进行了合理划分,目前,主要分为国家法律法规、铁路局文件和建设指挥部三种[6]。
4.3在物资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铁路建设过程中物资管理特点,相关人员将物资管理分为甲供物资管理和其它物资管理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实现了对很多操作的限制,避免对整个物资管理理产生影响。比如物资供应数量不可以超过合同中规定的总数量等,通过在物资管理模块中应用信息细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物资数量的有效管理,确保工程不造成物资浪费,并保证铁路建设工作的合理化进行。
4.4在统计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作用,让物资统计具有了精确查询功能,这其中可以分为物资分类信息查询和招标信息统计查询。对于物资分类信息查询来说,将相关物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后,通过信息化作用,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应统计数据查询,从而方便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招标信息统计查询,是将所有招标物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期物资整体统计提供台账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不仅能提高铁路工程单位的管理水平,还能够让物资管理工作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延伸,来促进其它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在技术上并不成熟,需要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为此,我国铁路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明确发展导向,以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假设为主体目标,从而实现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峥.铁路工程建设甲供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1):36-37.
[2]喻锐.铁路土建工程项目全面物资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3):182+206.
[3]马荣田,仇鹏.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联合体监理模式研究[J].铁道建筑,2013,(12):138-140.
[4]宋宗友.现代物流在铁路供电大修、更改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3):46-47.
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铁路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以网络技术、通讯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深入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实现“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工具被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工程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面对这种形势,铁路工程建设势必要顺应形势,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步伐,才能更好地融入时展,满足时展的诉求。
2、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是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高度专业的工程,多种工序搭接、多种工艺水平、多个施工单位协作等都为铁路建设工程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让安全卡控措施、质量监督机制、内业资料收集、现场信息回馈等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工程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智能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以高效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传送至相关的管理部门,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现场情况和相互沟通提供了有利手段,有效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二、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途径
1、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
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最基础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种数据、信息等的支持下,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现实特点来扩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各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作关系、具体的工作流程、涉及的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标准化,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板块,协调相互的沟通,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2)立足整体,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首要是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个阶段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保存,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工序间、部门间的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让信息数据成为一项资源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已有的信息数据来规划资源,理顺工程施工流程,创建一个科学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3)聚集优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铁路工程建设中势必涉及到多种信息、多项资源的运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来广泛聚集优势信息资源,深入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他们支持铁路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手段,围绕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核心,深入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到工程建设管理深入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并深入利用其中有用的信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4)实效、适用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益于高端、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托于此系统来为工程建设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然而,也要不断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优化调整信息系统内部功能。
2、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系统的建设要逐步开展,从铁路工程信息的获取、实施到应用都需要合规合法,这其中需要建设单位的引导与监督,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参与到信息资源获取与运用工作中。
三、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
1、增进各参建方的协作,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带动下,各参建单位都统一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依托于现代化网络与通讯技术,建设单位有效领导了整个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协作、交流,使各参建单位都能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来执行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化管理削减了繁琐复杂的工序协商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推动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智能技术的引导和带动下,铁路工程建设得以高效展开,各个参建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与标准规范来执行自身任务,信息系统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客观、实用的数据,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撑下,铁路建设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总结: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铁路工程管理的一大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大单位有效协作、集中配合,彼此间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来逐步推动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昕 单位: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质量监测严,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下面将进一步介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化在高铁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铁路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应用信息系统对于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降低造价、积累信息财富、提高大型基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工程建设虽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但由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规范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科学化管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不加以改造提升或重建,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为此,需要通过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搞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应用系统模块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控制和协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使其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服务。
三.信息化在高铁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铁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尤其是山区铁路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贯彻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高铁工程桥隧比例大,要建设成百年不朽工程,造福于民,安全责任重大,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强力支撑。
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中指出,充分利用和发展好信息化,可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信息化是高铁建设的有效支撑手段
我们深知:“高铁安全至关重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是对高铁最重要的要求”,我们要时刻铭记高铁质量高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手段。
2.信息化的推行可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
新一轮铁路建设投资大,资金安全管理和使用严格,社会关注度高。推进信息化手段,细化建设投资管理,强化建设投资控制,能促进工程建设依法合规,保证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也能准确有效对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环节的资金流向实施监控,这对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信息化的推行可促进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
铁路建设推行信息化,有利于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生成工程档案,及时向管理单位移交准确、完善的工程信息资料,为从严进行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提供保障。
4.信息化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我国能否适应国际高速铁路建设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我国铁路建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展示建设成果和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咨询、投标等工作,以提高竞争力。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本质与核心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在内的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神经网络。
五.高铁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功能
1.施工安全监测与监测子系统
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自动化视频监控,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跟踪画面中的人、车辆、指定的物体等目标,自动检测入侵、逗留、遗弃物品、盗窃、计数、违章行驶等异常行为,同时支持视频元数据提取,便于事后快速检索分析,在单一通道上支持多场景自动切换;用录有人员信息的ID卡来实现人员出入管理,无卡通过时自动报警并记录,还支持远距离自动刷卡;集中了勘察、环调、设计、施组等基础资料管理的沉降监测和报警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管理、现场巡视、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预告、安全预警、报告报送、新闻等功能,即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收集数据。
2.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工程网路计划数据库,实现工程建设网路计划的编制、实际工作进度上传、浏览;建立征地拆迁档案库,实现拆迁计划录入、拆迁量入录、完成量入录,形成进度图形报告、定期拆迁报告,通过网络计划图,直观形象化显示;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实现质量、监理、物质、设计、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3.工程调度指挥子系统
运用GIS技术,可以开发出基于GIS的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辅助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方便而准确地了解到整个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并可以对其进行实时更新,为用户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有力工具;通过信息系统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各类资源和业务工作流程管理起来,使其自动化、规范化、可追溯化;对高速铁路各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与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
六.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繁重的系统工程,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项目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多方协调。随着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一定的要求,因此,作为工程人员需要不断对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和加入新元素,使信息化管理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提高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高速铁路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东海,宋向群.工程项目进度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胡红萍,蒲浩.一种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工程形象展示系统开发[J].交通与计算机,2005(5):105—1O7.
[3]葛乃康.罗四维信息工程建设监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了必然的趋势。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资金投入数额高、技术需求高、品质监管严格,经过对运用信息化加以管控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能力。信息化在铁路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点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下面将进一步突出说明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高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入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入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入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高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高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高速铁路信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加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高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相信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臻完善它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因为信息化管理在其自身系统的建立与框架基础上本身就有其科学性、及时性、系统性、联动性等各方面优势。也能促进铁路系统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铁路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己成为必然的选择。使行业、企业、建设项目都能在信息化管理中受益。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的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开展。要紧紧围绕着当前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着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系统的需要,来逐步完善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使之能在以后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化在高铁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
铁路运输企业要依靠改善管理来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搞好标准化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搞好标准化工作,是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搞好标准化工作,铁路运输企业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实现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各项运输生产活动都以为旅客和货主提高优质服务为根本。标准化工作则涵盖了运营组织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服务提供管理等方面。推动标准化工作,必然能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客户,增加运输收入,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标准化有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对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依据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能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应用电子客票系统、多样的移动支付手段等,为铁路运输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1.3标准化是维护职业健康的重要措施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劳动法》第6章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制定并执行职业健康标准,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能极大地促进职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维护职工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降低铁路企业经营风险。
1.4标准化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铁路运输企业是24h不间断运行的复杂、庞大的体系,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因此,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支出,是目前增强铁路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能源标准体系,制定能源标准,科学地确定各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水、电、油、煤等能源的消耗,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成本优势,突出绿色铁路,不断增强铁路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2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铁路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对象重视程度不够
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行业最终端产品的提供者,其高效运行离不开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等系统的发展与支持。在铁路体制改革前,铁路运输企业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问题,铁道行业标准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上,而对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大量标准化对象未能有效实施标准化管理。铁路局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运输一线应用程度不高,其中存在大量基层站段不直接使用的冗余标准,给站段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2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完善、标准化部门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铁路局、站段两级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有的铁路局标准化管理工作职责放在直属单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铁路局虽然把标准化工作职责落实在路局管理部门,但标准化工作未能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有的铁路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由不同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强化;有些站段标准化工作职责不清,标准化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对标准化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路局对站段也缺乏必要的指导。
2.3标准化培训工作不到位、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路情、局情的深刻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标准化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单位或部门甚至被弱化。标准化人员对标准化理论的掌握匮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凭经验开展工作,对各级标准掌握不清楚。有些部门没有形成依据标准管理的科学理念,有的存在以文件、电报代替标准指导现场的情况。
2.4标准体系不完善、规划和计划缺乏前瞻性
企业标准体系覆盖不全,该建不建,该废不废,企业标准制修订不及时,标准得不到持续的改进及完善。一些企业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运输管理和生产需要,产生了大量“休眠标准”,严重影响了企业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标准计划和工作规划不能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缺少前瞻性。在应制定企业标准的领域还存在大量空白。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把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技术标准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标准制定数量,轻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的标准化管理思路,对某项工作只着眼于解决有没有标准的问题,车、机、工、电、辆更是各自考虑本系统的问题,标准体系的整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标准体系缺乏有效的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企业管理者没有从标准体系建设、应用、改进中尝到甜头,积极性不高。
2.5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价环节薄弱
在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工作中,有的标准宣贯不及时,生产现场和具体操作人员不了解标准的要求,在执行标准上打折扣。铁路局及站段有关部门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结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对监督后的管理更多的是予以行政或经济奖惩,缺乏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3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3.1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对标准化系统管理有这样的描述:“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上,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和铁路科技发展、新技术应用、高铁建设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统筹规划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这棵大树的树干,而各类标准就是树干上的片片树叶,枝繁叶茂才是棵健康之树。要想开展好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标准体系、门类齐全的各项标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把企业标准制修订关注重点放到运输系统的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与设备采购、验收、交付、安装等相关的技术标准上,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确立标准项目,逐步填补企业标准空白,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在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按期跟踪、督促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履行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广泛征求标准制修订意见。对关键岗位的作业标准,应组织多部门共同审查,始终坚持把标准质量放到第一位,坚持科学立标,打好“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3.2完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积极组织标准化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做到标准档案齐全、完备,执行的标准现行有效。各级管理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考核办法》,将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中进行考核。要切实发挥铁路局标准化管理部门、机关业务部门、站段、车间对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作用,从不同层面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新标准的宣贯活动,积极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使各级标准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得到有效应用。要积极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大张旗鼓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3建立标准信息系统、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要加强标准信息化工作,积极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标准应用信息系统平台,积极开发、应用“铁路局标准信息系统”。通过对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各级标准可通过网络,适时地按标准体系范围直接传递到作业层,充分发挥各级标准的应用实效。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各单位、各系统对标准的运用需要,实现路局、站段、车间标准信息同步更新,提高作业层对各级标准的执行能力。
3.4加强标准化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
铁路局及站段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总结推广优秀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活动中,以推动标准化工作为载体,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标准化教育培训活动,将标准化教育作为干部业务学习、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抓紧抓实,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标准、用标准的意义,在企业形成人人学习标准,人人执行标准的良好氛围。
3.5推进作业标准化
对岗位的作业要求应侧重于作业质量的要求,包括作业程序、完成数量、完成时间等,能够定量要求的尽可能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对特殊工序过程的岗位,如焊接工、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对每个岗位作业顺序应列出作业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与其他作业接口相互协调。推进作业标准化,应本着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原则,动态完善各岗位“一图一卡一书”,分专业完善各工种作业标准,科学立标,形成体系。常态化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定期评比验收,实现动态达标。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重点突出基础建设、素质提升、现场控制等关键点,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近两年铁路建设处于跨越式发展状态,而进入2008年,受到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推动,更是呈现十分活跃的状态。2008年一大批铁路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全年新开工项目80多个。而铁路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以及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大量上马的项目,也大幅带动了信息化的投入。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调查,2008年铁路行业延续了近2~3年来 IT投入快速增长的局面,与2007年相比继续保持了加速度的增长。
在2008年铁路的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主要信息化运营系统基本已进入到平稳运行阶段,对IT硬件设备的需求较为平稳,转而加大了对软件升级改造和服务的投入; 另一方面,铁路近几年的基础建设呈跨越式发展,铁路新干线、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客运车站等建设大量出现,也带动了很多IT新项目的建设以及IT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因此硬件的投资保持了很高的增长势头。
2008年铁路行业IT投资结构中,硬件投资占IT投资的55.8%; 软件投资占IT投资的25.4%; 服务投资占IT投资的18.8%。
2009年是深入推进铁路建设、完成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伴随着新线建设的大规模进行,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将全面铺开。
1.大力推进交通建设。按照4D级机场标准,完成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开通铜仁至国内重要省会城市航班;启动建设石阡、思南、梵净山通用航空支线机场。建成长昆客运专线铜仁段,尽快开工建设铜仁至玉屏铁路、渝怀铁路二线铜仁段,加快推进遵义至铜仁至吉首铁路、昭通至黔江铁路铜仁段、都匀至凯里至黔江铁路、重庆经万盛至柳州铁路铜仁段等铁路的规划建设,到201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到2020年,构建起铜仁至黔中经济区、珠三角、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3小时陕速铁路经济圈,力争实现县县通铁路。
加快推进杭瑞高速铜仁段、铜大高速、思剑高速、松桃至铜仁高速、酉阳至沿河至德江高速、江口至石阡高速、德江至务川高速、印江至秀山高速、铜仁环城高速、铜仁至怀化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0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公里以上,形成铜仁至怀化、凯里、黔江、吉首2小时高速公路圈,铜仁至贵阳、长沙、重庆4小时高速公路圈。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村油路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内河航运建设,乌江干流达到内河航道4级标准。
2.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建设16座中型水库、16座小(一)型水库、6个骨干引水工程、2个骨干提水工程,到2015年,新增年供水量5.2亿立方米,新增水库库容2.65亿立方米。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铜东、乌中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强岩溶地下水和地下暗河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应急能力。到2020年,从根本上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全市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3.大力推进电力建设。紧紧围绕“两带两圈”产业布局,加快骨干输变电工程建设,建设500千伏铜仁与遵义互联电网,每个县域建设1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扩建及增容110千伏变电站46座、35千伏变电站24座,到2015年,以500千伏为主、220千伏环网为骨架、110千伏网架为脉络的供电网络得到完善和巩固,彻底解决骨干网架薄弱的问题,城乡电网得到全面升级,实现全覆盖,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基本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到2020年,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地方电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4.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电话、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城市光纤宽带接入,实现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基本扫除自然村寨通讯盲区。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和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和“三农”信息服务工程。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政府上网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