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21:17: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教师实习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实习;小学教育;能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的理念概括为十二个字:“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又将课程目标界定为三大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相互支撑,共同勾勒出职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师范生实习类型有几种,顶岗实习又称置换培训,目前高等院校的做法是派遣师范生到农村或城市中小学顶替原教师的岗位实习,高校再对被顶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1]。其实“顶岗实习”就是实习师范生顶替原来的教师工作岗位,让原岗位教师利用学生顶岗期间外出学习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本文探讨的顶岗实习是指贵州省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到乡村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原岗教师完全离职培训学习的实习过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到偏远的民族地区顶岗实习替代原有的教师的所有活动,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化进程,原岗教师参与教育机构组织的特定职业培训,实现了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的双赢。“顶岗实习”的模式逐渐运用到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当中,并且相对传统实习模式而言有一定优势。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师范生至少到中小学实习一个学期,并就实习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地方各级行政部门、高级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三方合作等做了明确部署。时至今天,顶岗实习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实习方式在我国师范院校大规模开展起来,并受到了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教育实践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民族地区顶岗实习来说,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出更特殊的要求。
一、小学课程的全面胜任能力
上个世纪我国不少地方的小学教师毕业的学历主要是通过中等师范学校,无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初中毕业生都就读于中等师范,师范学校都设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小学所有课程的教师。有的甚至把师范生称为“万金油”,这就意味着师范毕业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必须全面、多才多能,能胜任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少先队工作等,世纪之交全国各个大学开始培养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从1998年南京晓庄学院成立并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民来,全国已有近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而且小学教育专业尚处在边实践、边研究、边建设的阶段。目前,贵州省有5所地方本科院校(凯里学院、贵阳学院、毕节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这些高校都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培养优秀小学教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非定向、非专门的教育。小学顶岗实习教师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速度最快的一段生命时期,小学教师要成为小学儿童成长的关怀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小学教师应成为挖掘儿童生命潜能的人。正是由于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而小学教育的特殊性亦对小学顶岗实习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与其他阶段教师明显不同的、甚至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顶岗实习学校师资条件存在专业性不强,缺乏音体美任课教师,没有开设英语或者缺乏英语教师等特点。课题组对凯里学院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2010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文科方向)、2011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文科方向)顶岗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实习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小学课程的全面胜任能力呈现如下特征:
(一)面对“专业”不对口的适应能力上世纪,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少有不对口之说法。因为无论是高中生就读中师还是初中生就读中师,师范学校的教师都设法把师范生培养成为“万金油”式的小学教师,意思就是小学什么课程都能承担。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有理科方向、文科方向、英语方向、体育方向等,贵州省地方院校只有理科方向、文科方向,一般理科方向学生读高中时学的理科,所以培养的目标是小学数学、科学的教师,如果顶岗实习中任教课程不是小学数学、科学就称为实习过程的“专业”不对口。文科方向学生读高中时学的文科,所以培养的目标是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为主的教师,如果顶岗实习中任教课程不是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称为实习过程的“专业”不对口。凯里学院2010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文科方向)114人,2013年秋季在基础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A县21所小学顶岗实习,小学教育(文科方向)70人中,顶岗中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有23人,约占33%,不承担语文教学,而是担任音体美、科学、英语等20人,约占28%。同样,小学教育(理科方向)44人中,顶岗中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有30人,约占70%,不承担数学教学,而是担任音体美、品德与社会、英语等40人,约占30%。可见顶岗实习过程中“专业”不对口现象不可忽视,实习学生虽然想对口顶岗,但实习学校岗位无条件,对实习效果应该有影响,实习学生的专业成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小学全课程全面胜任力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60人,2012年秋季到黔东南X县23所小学顶岗实习一个学期承担教学任务如下。从表1看出,由于X县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学校多数山高路险,离县城远的顶岗小学达到80多公里,有的学校只有几个教师,不少学校顶岗教师到任之前是一个人负责一个班,这次顶岗实习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身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实习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真真正正去当一名小学教师或者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去面对学生和教育教学。它会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迅速成长起来,从一个缺乏教书育人经验的师范生变成一个教师。从踏入顶岗实习小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承担了有关责任、义务和种种顶岗学生必须去面对的一切。那么,这个过程无疑就给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身理都提出巨大的考验,顶岗学生的各方面都将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都将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普通话、三笔字、教案的编写、教姿教态、学生心理的分析、钢琴、音乐等课程的教授,这些都是他们要去学习的。顶岗实习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教师生动的魅力,在黑板上要写得明白,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虽然师范生在实习之前院系组织了不少见习、试讲等准备工作,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小学课堂时,在第一、二次课中会觉得自己上课很糟糕,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学生互动不好,教姿教态不自然等等。但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并与同伴探讨,会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实习中,顶岗学生不但能感到和学生相处的愉快,同时,也感到了教师工作是很伟大的事业,也更坚定了他们从师任教的信念。此外面对繁重而复杂的教书育人任务,也是小学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必须正确面对的。从表2看出,顶岗实习教师每周任课时节数10节以下的占16.7%,11-14节的占25%,15-19节的占45%,20节以上的占13.3%;除了学科教学任务以外还担任班主任的占80%,从周数课时数计算,每位特岗教师的工作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少的每周有8节,最多的每周多达22节。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对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要求是必须能胜任所有小学课程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辅导员,有时甚至是包班,因此,地方院校在小学教育的基本素质培养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引起重视,再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就业也是面对很多不同的工作要求,课题组在对黔东南不少民族聚居师资需求情况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需要音体美教师,而学校没有相应专业的教师,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该设法适应具体的要求。
二、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适应性因素是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生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承受各种挫折和困难的综合体现。”[3]有的顶岗学生根本没有遇到过实习学校的特殊环境,可能没有通车,交通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后的交通也导致落后的经济,所以落后地区的人们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顶岗教师往往是处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有时买东西也需要一路颠簸两三个小时。例如凯里学院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到黔东南X县B小学实习的学生说距离最近的街道都有十五公里的路程,道路崎岖,而且只有乡里赶集时才有两三趟车,摩托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少新到的顶岗教师,特别是平原地区省市到贵州省地方院校就读小学教育的女同学,对于这样特殊的交通状况,真是苦不堪言。对于住宿问题,也是新的顶岗教师关心关注的问题,例如,B小学顶岗教师到顶岗小学时,学校是用多余的教室隔成的两个寝室,每间寝室大概35平方米,有电无水,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还得穿过操场,为此也发生过许多尴尬的事,特别是半夜想上厕所的时候,尤其不方便,所以在寝室特别是住在学校的女教师经常对此大吐苦水。顶岗教师生病了可能没有医院,想联系同学朋友也许没有网络,没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需品。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更难适应,比如饮食习俗。顶岗实习教师就只有整日与青山绿树作伴,顶岗教师在工作中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却找不到一些娱乐方式来释放工作的压力,学校最多只有水泥砌的露天的乒乓球台,和室外的篮球架。下雨天就只能窝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枯燥乏味。不过,新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个体来说,实习教师和自己的年龄相差不大,没有代沟,他们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谈梦想、谈学习。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了解得很少。而顶岗实习教师的到来打破了“大学生”的神秘,他们带来了外面多彩的世界,山那边不是山,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生是现代大学生,他们不仅教育理念比较先进,教学方法多样,而且充满激情与活力,这些东西的综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民族地区乡村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应该安排在大一至大三的适当时机,不能只停留在高校所在的城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及早适应原生态的教育环境。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时的创新性解决能力
民族地区乡村顶岗实习学生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可能是在高校学习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实习学校的小学生可能会出现辍学结婚、辍学出门打工等重要问题;有的小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言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讲脏话、粗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打架等不礼貌的用语和行为,这就需要顶岗学生需要创新性的解决问题,时代在呼唤创新、更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创新型教师,“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会直接影响到创新教育计划的实施,事关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好的教育、好的教师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好的教育则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压和窒息。”[4]又如,在民族地区顶岗实习,低年级学生不会说汉语,需要顶岗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因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其赢得了“多彩贵州”的美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流,双语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并因此推动了双语教学的发展。从各民族的利益出发,双语教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双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顶岗教师必须创新性的解决这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需要实习学生正确面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或者原岗教师是当地少数民族采用的是双语教育,顶岗教师如何创新性的解决这一难题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针对顶岗实习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特殊能力之要求的简要分析,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不足也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弥补的,今后还应从高校入手,切合实际、统筹调研,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动态的实习完善体制,特别是以上所述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引言
顶岗实习是国家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延伸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师院校,要组织师范生到农村中学去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参加脱产研修。此举既可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师资,并带去先进教学理念,又可对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师范生能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使在校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实习生刚刚走上讲台,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学校需要在充分认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师范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使之能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笔者在2010―2012年带领各专业486名师范生在江西省九江、修水县88个实习学校,历时9个月,通过听课指导与走访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具体情况。总结一下,顶岗实习生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多,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不够强
有的实习生对新课改精神没有领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删减了以往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相应地增加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栏目,难度有所下降,有的实习生就认为不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自认为教材内容很简单,一看就会,导致了对教材内容不熟悉,讲得不深不透。在教学准备时,有的实习生备课写教案不能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结果是内容简单,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有的实习生虽借鉴已有的优秀教案来备课写教案,但却不能领会这些优秀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好教案也上不出好效果。
2.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不熟,难以驾驭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讲课缺乏激情,语速过快。有的实习生的教学语言不能根据授课对象、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吸引力。有的在讲课时多数时间是表情单一,缺乏激情,没有抑扬顿挫节奏感。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上课照本宣科,讲课时老师的视线只看教案,不看学生。不会用目光捕捉听课者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讲课语速、节奏比较快,以至于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老师所讲内容。有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有个别学生回答出来后,便立即转到下一个知识点,或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几乎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显然,这样做不仅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掌控不能恰到好处。有的实习生在课前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这是好现象,但到实际教学时,或因为紧张,或以自己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却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准备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有的则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认为内容太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觉得无内容可讲。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把问题讲清讲透,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导致听课学生多有不满。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往往不理会,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火花不能及时抓住,缺乏教学机智,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3)实习生粉笔字基本功较差,板书设计也欠规范。笔者利用实习指导听课的机会,发现不少实习生没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之分,板书时常常出现随意性;主板书没有充分体现授课重点、难点;有的主板书写的内容太多而不能唤起学生注意,不利于学生领会教师授课的思路。板书字体过大或过小,书写速度过慢,板书姿势不规范。这种随心所欲的板书往往使学生的笔记也变得凌乱不堪,难以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新意,不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的实习生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有的实习生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几个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同学,提问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全班学生,没能按新课程要求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三是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些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3.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无效热闹充斥课堂
为了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的实习生在课堂上运用诸如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实习生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诸多弊端。表面上看似热闹,师生互动活跃,实则是无效教学。有的实习生倾向于说服某一个学生来接受知识,有时甚至会被学生“牵着走”,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把与个别学生的讨论问题转向全班学生,做到以点带面。
4.情境创设不恰当,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是不错,但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时,有的实习生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有时又刻意求新,反而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还有问题情景中,如果凡事都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就出现了课堂中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却是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知识或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下,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可能会发生偏移。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越来越趋向于被动。
二、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实习生自身原因分析
(1)课前准备不足,导致教学过渡不紧凑。一方面是教学语言准备不足。在上课时或因紧张或因不懂内容,老师出现卡壳现象,甚至一句话没讲完就转到另外一句话了。这样既影响了教师思路,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能把教案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造成课上对教案依赖严重,出现读教案、背教案的现象。有的实习生在教学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课是否能顺利讲下来,忽视对教学环节之间应有的过渡,使学生感到知识之间的跳跃性较大,不能把前后之间联系起来,跟不上教师上课的思维,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整个课程不流畅,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2)缺少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目前就业形势不好,导致较多的大学生去准备考研,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宝贵,分秒必争。这样一来,三笔字、普通话的练习时间确实很少,而且,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训练是一个额外负担,除规定训练时间外,都不愿意花专门时间去练,且每次规定练习也都敷衍行事,或者根本就不练习。由于疏于训练,课堂教学技能也就相当缺乏,以致于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3)对待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顶岗实习生在实习中不认真对待教育实习,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趁教育实习时间,忙于考研或联系就业,即使下去实习了,也是被学校强压下去的,到实习学校后,由于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实习也是消极怠工,导致顶岗实习收效甚微。同时,在实习中,有的实习生发现教师太辛苦了,每天备课、听课、改作业、查自习、盯早操、解决学生打架问题等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心里产生落差,行动上也出现不积极的现象。对所处的环境充满困惑,心情烦躁,从而出现对学生态度不好,不与学生亲近等现象。
2.高师院校技能实训教学试讲存在问题分析
(1)由于平时试讲时听课的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面对与自己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甚至高于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授课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展示自己的授课能力。因此,部分学生的讲课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用口语化语言授课,而是使用华丽的、富有诗意的书面语讲课,让人很难接受。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了“试讲”,只能证明自己走上了讲台,并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成功,在实习中要取得好成绩,还得下大功夫。
(2)平时试讲和真正教学实践相比较,教材内容熟悉的程度不同。在平时试讲中,教案内容是实习生自选的,都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再加上自己在试讲中所要提问、设问等课堂环节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对内容的把握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台风、教态与授课技巧问题。而在实习中要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一框一节讲下去,没有我们选择的余地。因此,有的实习生在讲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时就不知所措。
三、提高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
1.重视微格教学训练,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师院校应鼓励教学法教师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提高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能力。通过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法训练、课堂教学艺术、微格教学训练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加强实习教学指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及技能规范要求,注重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加强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以达到技能规范要求。经过微格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教态、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和考核
“三字一话”指的是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话”训练活动必须经常化、制度化,训练和考核要规范化,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特别注重师范生对“三字一话”的训练。特别是粉笔字,要重点加强训练。考核严格把关,保证每个师范生在粉笔字上达到良好成绩。
3.组织系列讲课、说课竞赛,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检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学校有必要组织全校性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员参加。先进行院级比赛,扩大参与面。其次,各学院选出代表参加校级大赛。最后,将各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奖金。特别是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要把他们的讲课、说课进行实况录像,制作成光盘并标明哪一年某校全校师范生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讲课(说课)录像。一是发给参赛选手,可为师范生就业时提供实证材料,可信度高。二是可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开辟窗口,允许学生自由点击观看。三是通过对比和竞争,使师范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和目的性的进行改进。
4.规范实习管理机制,加强实习质量监控
实习期间,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育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师跟随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首先,制定指导教师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其次,由高师院校要组建校级、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实习第一线督促。第一次在实习工作开始阶段,由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分片主要检查各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落实开展到位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第二次在实习中针对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依据实习目标及考核细则进行听课、调查、考核与评价,听取实习学校领导、老师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评价,了解掌握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由校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23-02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高三时期,学生的生物基础已经打好,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还有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忽视,使得学生的实验能力十分低下,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设备不完善。在很多学校中,生物实验的设备都很不完善,没有可以供教师正常教学使用和供学生充分操作的器材,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进行演示操作实验也无能为力。另外,实验的学习离不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校给予教师演示器材,却没有可供学生实验的实验室,并不能帮助到学生真正的提高实验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完善学校的实验器械及管理机制,方便教师的实验教学,并允许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能力。
1.2实验教学被忽视。实验教学一直被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只需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因为高三学习期间任务多、时间紧,实验需要进行准备,操作,还有总结等等,会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对于实验的考察,所以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记住经典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能够应付考试即可。这种思想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的理解知识,在相关学习时也不会加以联想,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停滞不前,不能应对时时革新的高考题型。
2.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1实验题目解答的基础。在生物能力的考察当中,实验题通常是一道分值较高的大题,高中阶段的经典实验主要有细胞膜成分的测定及特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遗传实验这一类,虽然考察题目均为经典实验变化而来,但是要求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实验的现象、原理以及操作中的要点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从多角度分析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并加深记忆等。单纯的死记硬背,很容易混淆不同的实验现象,例如,在生长素的实验当中,多组对比实验的结论与单纯的思考有很大出入,当什么时候琼脂块放在左侧时,胚芽鞘向右侧弯曲,什么时候直立生长等,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总结,否则很容易在背诵的过程中,忘记实验结果,影响做题质量。
2.2深化基础知识的理解。生物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其学习一定要基于实际,生物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将生活现象搬到课堂当中,就需要借助生物实验,通过实验来解释我们学习的知识从何而来,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等。实验的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尝试将理论与现象联系起来,找到学习中的难点进行突破,将知识完全吸收。
3.实验教学的途径
3.1加强基础实验的掌握。在高中生物当中,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探究实验两类,基础实验多为生物发展当中的经典实验,要求学生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类实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尤其是在高三的学习期间,更是要细致学习每一个基础实验步骤,打好基础,才能在今后的探究性实验和提高练习中,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具体现象,更要了解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比如将叶片暗处理,是为了将有机物耗尽,那么试题可能会考察:如果时间过短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因为有机物没有耗尽,所以对比现象不明显,不能表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这些题目都考察了学生在实验时,是否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认真的观察,对每一步的原因都进行了思考。
3.2探究性实验提升能力。高三正是学生进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对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但是考试成绩却难以提升,这是为什么?对此,学生在遇到生物学习瓶颈时,就需要从其他角度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突破,向探究性问题方面进行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寻找新的理解,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A条件和B条件分别对小动物都没有作用,但是A和B搭配作用于小动物身上,是否会产生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对于实验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并借助实验过程加以验证。探究实验的过程,对于高三学生思维的要求很高,对于他们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也能在理论知识中,得到不同的思考结论。
4.结束语
高三生物的学习中,实验教学依旧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合理运用时间,为学生找到适合有效的实验题材,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虽然我国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但是很多小学教师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教育意识。虽然教学形式在进行着变化,但是小学教师在角色转化上并没有很好的执行和完善,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看做是学生的服务者,在课堂中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和教育。意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只有真正地从意识上转变了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真正地为学生服务的。
二、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了明确的知识体系,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来源,因此教师要把实际生活中的内容与数学问题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用实际情景来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同时数学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筛子”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想在筛子的周围围上一圈铁丝来对其进行加固,但是老师不知道该用多长的铁丝合适?谁能帮老师的忙?”这时学生都会积极踊跃地想办法帮助老师计算筛子的周长,有的学生会选择用绳子在周围绕一圈,标记好,再测量绳子的长度;还有的学生会把筛子在地上沿着直线滚一圈,之后测量直线的长度。虽然这些方法都能够测量出筛子的周长,但是测量过程非常麻烦,而且测量的结果也不统一。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心理的疑问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你们测量的结果有一个统一的数值吗?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这个筛子的周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时学生不但会积极地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而且还会对生活用具筛子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
三、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除了要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做铺垫,而且也是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题目可以设置为“基本生活用品选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供选购物品,学生选购过程中自行选择、自行量重、自行计算价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日常用品选择的过程,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还会经历称量重量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会学会称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在计算物品价格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应用基本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复习了学生所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加深了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引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方式是需要教师事先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创设基本实践情境,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数学能力进行训练。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数学知识的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过程,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是自我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方向正确。学生通过自主动手的探究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按照统计任务不同分成各个小组,共同来完成一个探究任务。比如,让学生统计“最喜爱的运动”,让他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进行统计,最后把不同小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在汇总中学生会发现不同小组所采用的统计方式会有所不同,就会引起他们的思考,这样在讲授该方面知识时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习效果也会比较好。而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会时也可以以学生探究活动所得出的结果设置比赛项目,这样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后,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保障;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增强和增加。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更加考虑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或全班中交流自己的观点,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受到的“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小班课堂教学中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构建起活泼、严肃、求实的小班课堂教学氛围。
二、分工合作我参与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虽然小班人数少,但是同样需要每一位小班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个性特征、兴趣才能、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学困生,二名是中等生。每人在组内应有不同的角色并有各自的职责:如中心发言人负责表述汇报全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裁判员负责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争论进行裁决,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或发现,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等等。当然要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全班各合作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内成员要有相容心理,应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小组内成员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的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当然,相容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某些时候,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三、正确交流我表达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金忠明老师和李慧洁老师在《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来源》中认为:一个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师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理性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英语教学在其课程本质上应该就是一种教学“实践”,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实际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大小和成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虽然在理论系统性方面暂时不足,但随着在自身具体教学活动实际中,不断积累起更适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知识从而最终形成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风格和体系。小学英语教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以及学科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从而在教学的的知识纬度、和价值观纬度等方向不断丰富。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最为关注的,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有效教学”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的重要指标。就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而言,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观点;
1. 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实现真正有效教学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并不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死板的跟着朗读,也不是老师用老旧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硬生生的灌输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言:“教师不能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教的法子也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是把教与学联系起来,既要教学合一。’所以“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等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从每天课堂教学的情况中去分析每一个学生需要什么,在哪些方面有欠缺。通过日常的观察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才能真正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修改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在学生的身上如果不肯下“大力气” ,不肯花时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会是“盲人摸象”,没有头绪和方向。
同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渐渐发现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层次的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对知识的内容吸收也各不相同,但很多老师却忽略了这一因素,最后教师在课堂中虽运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延续,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将各种可能存在的情况考虑其中,在课堂上要照顾到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也要照顾到学习进度慢的学生,缩小彼此间的学习差距。
2. 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教学盛宴
小学生的思维方法存在闪忆化,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快容易吸收也很快会忘记,在英语教学中许多的基本对话和课文内容不容易记住和掌握,针对其记忆特点教师应当立刻转换教学,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记住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不过于死板,就此情况提出了“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教学盛宴”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直观化、趣味化,让课堂生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运用设计精美的课件,惟妙惟肖的展示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也可以将讲台变换成舞台,设定简单的场景,学生扮演课文中或者是课件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亦或者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轻松娱乐之余学生还可以学到知识,帮助他们加深记忆,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例如:做一些画有图案的大卡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台上随机抽取出一张卡牌让学生举手回答,正确的给予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在小红花积攒到一定数额时可以兑现一份小组礼物。学生在学习英语是不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还可以激励其他的学生一起学习,何乐而不为之呢?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课外有声教材,例如英文动画、英文歌曲,或者是电影,学生学起来也较为方便,也可以提高集中力,能轻松的记忆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同时也可加深印象。
只有教学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才会觉得学习的课本是有声有色的,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乏味的,只有让课堂变“活”了,学生才会真正的用心去学习。
3. 引入良性竞争,获得更多
不管是怎样的年龄层,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小学生当然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作为教师将这一特性运用得当,会给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带去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的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小组竞赛,组合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其一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其二又可以培养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例如:做一些简单的单词接龙,单词模仿等。当学生获得胜利沉浸在喜悦中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是什么帮助到他们赢得这次竞赛,在这一次竞赛中自己获得怎样的新知识等,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不但巩固了以往学习的知识,还从中学会了对知识点的分析。
4. 明确课堂教学活动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运用自如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参与和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避免一些没有作用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其他学校听课时,教师在教学单词l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乱扭,学生大多会认为这个是一个游戏,并没有认真的去学习,而其他的老师就像是在看热闹一样,这样的活动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长久下去课堂活动也仅能体现成互动而不是任何教学,所以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在准备的时候就应当全方面的考虑,考虑这一场课堂活动下来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生能从中领悟到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是否能满足教学目的。
5. 教学课堂中合理分配,寓教于乐两不误
有些老师也会在一开始试着让教学课堂变成“舞台”但是却没有能控制好“度”,让“娱乐”占据了较多的部分,耽误了课程进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弊端是控制好了时间但内容却过于“空灵”不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学得是一头雾水,本来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反而没有达到, 这样反反复复几次却不见成效后,很多老师就放弃了教学课堂活动的想法,又再一次将课堂变回和以前一样的“生硬”“死板”。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护和帮助,学生必定尊敬教师,而对教师的这种好感,又往往会转变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上,甚至会产生喜爱的情趣,从而能积极地学习这门学科。
这样,长此以往,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关心,他们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把游戏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力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动机上,我常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既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又便于理解掌握。
如:在学完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的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后,学习手册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英按如下规则做游戏:桌上有五支铅笔,每次取一支,由小明先取,最后取完铅笔的人获胜,如果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那么第一次应取几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班级同学以同桌为一组,拿五支笔来现场实验操作,同学们个个兴趣高涨,积极操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到两分钟,全班同学都得到一个正确无误的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游戏教学,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消除了枯燥乏味之感。它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感,并能使学生心理潜能得以发挥。
三、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 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奠定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泼、和谐、主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
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是初中生物学“光合作用”的延伸,为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首先提出以下问题:(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好一派生机勃勃、春意浓浓的诗情画卷,是谁为我们创造了生机盎然的世界?(2)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在哪里进行的?原料、产物、实质是什么?如何验证产物?(3)光能可以使水分解,那池塘里的水为什么没有被光分解呢?光合作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这些问题,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的理解。
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儿?明显生长的部位又在哪儿?(3)胚芽鞘尖端是如何引起其下部明显生长的?(4)植物的弯曲生长与生长素浓度有何关系?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形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环环紧扣,逐层深入。这样经过学生探究和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与科学推理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问题的提出要贴近生活实际。如在讲授“渗透作用”时,要求学生在家制作一碟腌黄瓜,观察黄瓜腌制前后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腌制后的黄瓜比腌制前的软?碟中的汤汁是从哪里来的?所面临的既是熟悉的、常见的,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可能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怀特说:“什么是教育的源泉?那就是生活中的一切。”这些来自学生在学习中所发生的、与他切身相关的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 体验问题,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让学生自己探究,独立思考。首先要他们明确学习任务,再设计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教师那里直接灌输得到的知识要深刻。学生通过熟悉实验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学习的乐趣性。就记忆强度而言,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原因的要牢得多。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系列问题:人们都喜欢早上在公园或树林茂密的地方锻炼,你认为合适吗?新疆的葡萄与马鞍山的葡萄比较,哪里的品质更好?为什么?贮藏水果放在通风的地方合适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加以探究。
用好教材中的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份设计精当思维缜密的实验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别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提出假设:一些学生认为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发育的尖端有关;一些学生认为弯曲生长的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因而植物的向光性应与尖端下面的一段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更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同时还要注意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如:(1)玉米幼苗用单侧光照射;玉米幼苗种在暗处;(2)切掉胚芽鞘,幼苗用单侧光照射等等。学生完成各组实验后,分析总结得出: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玉米幼苗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等结论。学生归纳出这些结论很自然地会把这些知识迁移到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中,如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根,便于扦插的枝条成活。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学生探究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只能归纳出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往往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知识归纳中要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实践,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章节所学内容。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3)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4)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6)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遗传规律的关系;(7)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收放”尺度,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
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具体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一节内容时,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相关材料用具,上课时进行了一些演示实验,但我并没有说出结论,而是启发学生很自然发现并提出问题“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成分”。鼓励学生根据所见、所知和所想,大胆作出各种假设,如可能有水分、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然后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完善的探究计划,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相关结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食物中还有哪些营养成分,怎样探究等。这样既能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力,又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其中,游戏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困扰分析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尽管已经进行了众多有效举措的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在课堂中随意的情境创设以及缺乏实效的课堂教学是其中极为普遍的一大问题,同时,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所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不管遇到怎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都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讲解,虽说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过度地运用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所谓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身是充分变化的动态课堂,因此,对于教学的综合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全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抽象的形式来展现的,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难完全理解的,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样使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枯燥乏味。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游戏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在进行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使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上堂课的回顾,之后紧接着进行新课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极为跳跃,知识的连贯性上不顺畅,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而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游戏形式的选择上应当极为重视,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的游戏,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选择色彩较为鲜艳或者是节奏较快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选择以故事情节为背景的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同时,在对游戏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将学习的目的同游戏结合起来,进而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单位换算”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长度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培养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找到相关的规律。在小学数学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游戏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同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其中,游戏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进行游戏教学前,教师应当系统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再安排相关的新知识点。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复习旧有的知识,紧密地将旧知识同新知识进行结合,能有效地串联成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采用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有效地达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践游戏教学。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教师应当合理地选择游戏的形式,不要过度游戏化,应当把握好度,有效地将游戏连同教学目标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