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17:23: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题工作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的教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组织责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
课题研究人员:沈风云、吴丽丽、姜明芳、姜桂英
研究实施方案:
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2、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题论证;
3、制定《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4、召开开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5、教师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出子课题实施方案;
6、进行“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①确立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发系列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小学生责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
④构建小学生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2、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家庭责任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4、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5、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总结阶段: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若干篇;
2、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3、小学生(分年段)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一、课题研究概述
“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指充分利用“班班通”软硬件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班班通”“通硬件”是基础,“通资源”是关键,“通方法”是灵魂。本课题研究将依托我校已经初建起来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实施常态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教学,将“通方法”作为“班班通”的落脚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模式,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班班通”项目实施效益。
二、研究工作进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研究。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王斌、徐大梅、马昌福等组成;设立了以县教研室、中心校专家组成的课题研究顾问组,庐江县教研室主任刘典松、庐江县电教馆馆长马春霖、教研室副主任张正标、教研室副主任程昌生、电教馆副馆长贺建军、庐城镇中心校校长余韶华、庐城镇中心校教研员钱梅等作为顾问亲自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与帮助。经过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讨论,制定课题奖励制度、考核制度、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开展。2014年3月,吸收了周春林、王东霞、、刘朝户、张伟、林园丁等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课题组,壮大队伍,充实课题组力量。
(二)加强培训与理论学习,支撑课题研究。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课题组成员一直坚持理论学习,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理念,并将理论学习与平时教学相融合。课题组负责人在网上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凡课题组成员获取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优秀文献资料,均共享学习,相互交流;凡能帮助课题研究的书籍,课题组成员均可自行购买,凭发票报销。课题组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专题学习、研讨,印发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供教师自学,还召开了翻转课堂理论和策略专题学习会议,这些举措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高了教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整体认识,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得到了更新,从而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加大研究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课题组成员信息技术素养,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校级培训、PPT知识培训、“班班通”畅言智能语言教学系统软件使用培训、课件制作专题培训、学科主题社区教学应用专题培训、云平台教学应用专题培训、资源搜索培训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等培训活动,想方设法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安徽省电教馆举办的“2014年全省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培训会、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等,要求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之后,撰写培训心得,挂在校园网上,供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训,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运用能力有了相应提高。
(三)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推进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数据。在课题开题之前,以庐江县城南小学为例,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问卷调查,对庐江县城南小学“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访谈、考察等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分析并探索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或建议,力求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让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并为该县乃至刚步入教育信息化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按时举行开题报告,有序稳步推进研究。2013年12月1日,我校隆重举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会;开题后,立即召开课题计划、方案研讨专题会议,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进度表;2013年12月,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讨课活动;2014年1月,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
在2014年上半年,着重进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究。扎实开展以下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参与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开展课题研究专题会议;与庐江县泥河镇沙溪小学、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细化、分解暨课题研讨课活动安排工作会议;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课堂制定的目标重点进行实践探索,定期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师信息化大赛等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教学评议会议;在城南小学云平台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学评议,在此过程中注意收集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不断丰富学校课件资源库,供全校教师使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相继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议、课题研究推进会议等。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稳步进行。
3.制订课题计划,记载课题研究进程。课题组制订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组教科研的开展。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负责人拟定教研活动,提出课题组的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与进度,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总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学科与年段在个人课题记载册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的课题计划,以便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开展教学,完善个人课题记载册,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认真撰写教学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案例和反思等,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常态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课题改进阶段性研究总结,为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实验数据和资料积累。
4.积极参加信息大赛,催生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以国家级课题《“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作品申报、评比活动,共有8件作品在2014年全县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的课例《大自然的文字》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三等奖。2014年8月,共推荐24件学术作品、3个个人空间参加庐江县2014年电教学术作品评审。
(四)开发学科社区,建立互动平台。
我校开庐江县乃至合肥市先河,依托课题研究,建立了基于开源软件Word Press的庐江县城南小学学科主题社区,学科主题社区运行于新浪云计算平台(简称SAE)(浏览地址:http:///),该主题社区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是一个综合学科主题社区,师生可非常方便地进行注册与站点后台管理,师生、生生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多学科交叉,具有综合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模块管理功能强大,有“教师频道”、“学生频道”、“书香校园”、“互动平台”、“协作学习”、“在线投稿”五大功能模块,能实时发表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主题社区有着强大的邮件管理系统,能实时发送提醒邮件,实现有效交互。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答疑解难”等,实现师生、生生、学生与媒体等互动,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学件、答疑解惑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稿发表习作、日记、数学小论文、英语短文和提出疑难问题。学科主题社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新颖,页面精美、大方、清新,实用性、参与性较强,成为师生共成长的对外展示交流互动平台。该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
三、研究工作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研究城南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初步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逐步提高了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多途径进行练兵活动,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行动研究;建立了基于Wordpress的专属校本学科主题社区。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积累了一些有效整合教学案例,正在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策略,努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截止到2014年8月,课题组第一负责人李斌研究论文《追寻充盈智慧的数学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例类二等奖;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卢凡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应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建立的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制作的课件《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件类二等奖,《“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论文获县一等奖。课题组成员近10篇研究论文在县、市学科论文评审中获奖。课例、课件、学科主题社区、博客等10件作品在庐江县、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大自然的文字》课例荣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全国三等奖。
四、研究工作反思及努力方向
(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切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学。
(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演示工具,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高层次地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体现在将信息技术适时、适当、适度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能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效”的唯一检测标准,杜绝任何形式的“机械电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可演变为单一的计算机课件演示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是学科,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抹杀学科教学的特点,什么内容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完全由教学的需求确定,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杜绝任何形式的滥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不能“为用而用”,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互补,取得最佳效果。
(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提高教师整合素养的核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涵盖目标的确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效果的考察。
目前科技项目的材料要求较高,专家评估也是以看申报材料评分,行内叫“做项目”或“包装项目”,为了获得项目,企业家们不惜代价请专家“做项目(撰写材料)”,甚至还要“找人跑关系”,才能争取立项支持。本来科技项目支持的资金额度就小,一个项目争取下来,中间环节就花费不少,用于项目研发的资金就更少了,普遍存在重视争取项目,不注重实施成效。
最近,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强调,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这一精神,技术创新机制应当建立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创新。因此,以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须建立如下建议之上:
一是科技计划项目逐步走向市场化。科技部门应有计划地重点扶持关系民生、国家安全、重大基础性研究和赶超世界高新领域的项目,如重大疾病治疗、国家安全技术、航天航海等,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走向市场化,减少计划列项扶持;
二科技经费的分配上,要注重创新成果及其运用效果,对于列入计划的项目,资金要像创新基金项目一样,先拨付70%,实施中加强监管,鉴定验收通过后,再拨所剩的30%。逐步增加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经费,技术创新过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通过认定是先进成果或评价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不管是否立项,都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认定(鉴定)及其运用效果评价机制。让企业增强成果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有技术创新成果能及时向科技部门申请认定(鉴定)或成果运用效果评价,认定先进以上和评价良好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分两块奖励,一块是奖励为科技人员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条件的企业(单位),另一块是奖励参与成果创新及其运用的科技人员。
二、在目前形势下,市、县一级科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哪些地方
1、建立市场决定下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科技经费要逐步增加到创新成果及其应用的奖励上,更利于推进科技创新。
2、建立合理的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协同开展创新。
4、建立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
5、建立维护技术市场秩序运作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工作。
三、针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近年来,市级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构架也丰富了许多,据不完全统计,科技计划项目体系有10多种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也在增加,少者1-2万元,多者50—100万元。基于前面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一是建议要增加技术创新成果(包括知识产权)的奖励和成果转化应用效果的奖励项目,无论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项目,只要有先进成果和成果转化有显著效果的均可获得成果奖励项目支持。二是建议重点扶持区域重点产业建立研发平台,使企业注重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三是建设项目资金相对集中,所立项目能否至少10万元项目资金,否则几万块一个项目有人情项目之嫌,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四、本单位对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需求
1、要增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成立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督促检查各类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科技局与知识产权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需要解决设为一级行政单位的问题(目前编办没批复),同时需要增加人员和办公经费的问题。(目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编制12个,但实际在编只有8人,80%人员为60年代出生的,人员老化,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2、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逐步达到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企业科技投入按销售收入2%的比例逐年提取科技创新资金,为企业储备科技创新资金。
按照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统一安排,科协党组在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为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基础。
1、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重点学习党的十以来的文件报告,学习同志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署名文章;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等党纪条规;贯彻学习县委、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系列文件精神。
2、诚恳开展谈心活动。为准确地查找班子集体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班子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思想顾虑,科协党组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一是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开展了交心谈心,相互查找“”问题,互相提出意见建议,并针对班子成员的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进行单独点评和修改意见交流,达到见人件事见思想的目标和要求。二是班子之间开展交心谈心和批评提纲沟通。班子成员之间自己主动讲,相互之间提,沟通思想,在各自列出相互批评提纲后再次开展沟通,消除思想芥蒂。三是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分别与干部职工进行谈心,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查找“”突出问题。谈心活动,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开展自我批评,又开展相互批评,实现了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增进团结的目标。
3、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科协党组坚持把找准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点,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突出问题,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走访调研,召开扩大支部会、党员群众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网上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听取督导组意见反馈等形式,共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35条。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科协组织召开班子会议,集中深入查找“”方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共梳理归纳出3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的有效整改奠定基础。
4、精心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根据民主生活会主题和群众所提的意见建议,科协班子和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按照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深、整改措施实的要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同志主持起草了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并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修改和完善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亲自动手,认真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并虚心听取督导组的意见反馈,多次修改,反复锤炼,不断补充和完善对照检查材料,真正突出了重点、触及到灵魂。
5、从严撰写相互批评提纲。组织观看了远安县委常委、红安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县交运局民主生活会专题片,落实有辣味、有观点、有具体事例的要求,拟定班子间相互批评提纲,并结合县委督导组意见进行了多轮修改,重点剖析思想、作风、纪律、廉政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尊重事实,力求相互批评触及实质,见人见事见思想,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计划安排,8月6日,科协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期半天。
(一)对照检查深入客观
科协党组书记同志首先传达上级关于召开民主生活会的相关要求,汇报了民生生活会准备情况,并代表班子集体作对照检查。领导班子充分发扬精神,深入查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形式主义方面,班子学习的整体意识还不够强,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政绩观有偏差,在日常工作中重部署轻落实。二是方面,带领和组织一班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与全县科技工作者交流沟通不够,导致服务科技工作者缺乏针对性、主动性,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发挥,“建家”工作滞后。三是享乐主义方面,精神面貌不振奋,工作斗志激情减退,艰苦奋斗思想淡化、进取心不足,执行纪律不严。四是奢靡之风方面,存在奢靡思想,认为科协无权无钱,无人捧无人求,清水衙门,风险系数较低,导致羡慕强势单位地位和权势,羡慕别人吃好的、穿名牌、坐名车等。五是选人用人方面,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老同志的参谋作用。六是“最后一公里”方面,对联系村困难户进门走访少,交心谈心少,真正掌握所思所盼、关心疾苦少,未能在家庭创收、子女就业、读书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帮扶。针对查找到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政治理论学习不实、宗旨意识党性修养不强、政治纪律性不严、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树得不牢等四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根源,明确了下一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思路和措施。
随后,2名班子成员分别作了个人对照检查,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报告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作风建设的实际状况,针对“”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逐一进行对照检查,主动认领班子集体存在的“”问题。每位班子成员以坚强的党性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政绩观、权力观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实质、根源和危害,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二)相互批评辣味十足
科协班子集体及成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焦“”问题,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2名班子成员开展了相互批评,互相提出批评意见。在批评过程中,大家开门见山、直指问题,对班子成员的“”问题毫不避讳,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边学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的要求,针对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结合领导点评和自查,科协党组下一阶段的工作,首先是要坚持抓好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民主生活会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修改相关材料,把会议的改进意见、领导的点评意见和同志们的批评意见融合到对照检查材料和整改方案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其次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直面和克服精神萎靡不振、创先争优意识不强、联系群众不紧密、与时俱进思想不强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学习修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增强宗旨意识,团结一心形成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稳步推进,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课题申报是高职院校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教科研、办学水平的指标性工作,具体反映了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课题申报的意义
高职院校课题申报是课题研究迈出的第一步,是课题研究的必由之路。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进行课题申报,没有课题申报就没有课题立项和课题研究。高职院校课题申报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和提出一个或若干个职教问题,遵循职教规律,着眼职教特色,选择恰当课题,通过专家论证,获准正式立项,进行认真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取得预期成果。这样使得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申报中的问题
(一)申报不积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仍旧比较缺乏科研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其原因是高职教师普遍都认为自身能力和条件有限,对科研项目申报感到非常困难。导致广大高职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即使申报,也申报的是一些较为低级的自立课题。其实,随着国家队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大多数职业院校已经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是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以为科研工作有难度,也不是硬性考核要求,所以项目申报不积极。
(二)选题不新颖
少数教师不善于从教育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没有真正深入实际,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优势和特色进行选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寻找一个课题进行申报,根本没有进行细心的论证,缺少学习,缺乏积累,不是偏离教育课题的研究要求,就是模仿他人的研究课题,选题不新颖,出现了“扎堆”撞车的现象。
(三)论证不清楚
论证内容“散”,缺乏创新,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论证不充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不够,对项目的应用前景及实际价值体现模糊等等;“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一栏中答非所问,含糊其词,或表述不清,使申报项目缺少主题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有些内容不管字数有没有要求的,都是长篇大论,没有抓住重点讲。
(四)团队不合理
“近亲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往往因师资条件受限,不能组织一个专业、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团队,而常见的是以系、教研室等行政单位组成的项目小组运作,甚至是“夫妻店”形式组成的临时性课题组。“近亲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组建。
(五)服务不到位
现今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还处于被动服务的局面,在目申报上,没有做到超前服务、及时服务、周到服务,仅仅是做一些简单的“传递员”工作,对申报者的情况、申报课题的内容等方面了解不深入透彻,无暇全面细致顾及到各分院的具体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一般采取教师自由申报,不逐项预先进行项目论证,缺乏组织指导,对项目本身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把关和审查。这种申报形式对于今天越来越强的科研竞争显然是落伍的。
三、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的策略思考
(一)选题是关键
要做到选题精准,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紧扣课题指南。申报的课题名称不宜过大、过长,同时要避免照搬课题指南,应根据收集的资料、前期研究基础等情况,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区、熟悉的研究领域,将指南的选题缩小到能够驾驭的范围。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课题指南覆盖的范围宽泛,题目众多,如何在众多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就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色,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或者学科特色。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是否有前期成果是对申报人员自身研究能力、前期准备情况、能否高质量完成本研究任务做出正确评价的基本考量指标。
(二)论证是核心
首先,要做好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的意义。在述评时要把握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和评价,并阐明自己研究的核心以及区别于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亮点”。其次,要重点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要做到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层次要合理,重点突出,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简明扼要。第三,要厘清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思路是课题研究的大纲,清晰的研究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如果是基础研究,就应该在体现出开拓新;如果是应用研究,就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如果是综合研究,就应该体现出交叉性。第四,要阐明研究的创新之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创新之处就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创新点与选题的新颖性密切相关,选题或者研究内容缺乏新意,那么研究也很难有创新之处
(三)团队是支撑
随着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越来越高,面对复杂的科研项目研究,更多地需要组建科研团队来进行联合攻关。科研团队成员在科研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当然这种整体优势绝不仅仅是科研人员数量上的优势,而是要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达到质量上的整合效应。
第一,科研团队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科研团队一般5-7人为宜,人数太少可能会综合研究水平不够,人数太多可能会人浮于事。团队成员年龄、学历、职称、知识能力要合理,既要避免“单兵作战”现象,又要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应用研究的课题,课题组成员除了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外,应尽可能吸纳1-2 名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既便于调研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科研团队不仅要形成合力,还要突出特色。要整合优势资源,凝聚科研力量,组建科研项目攻关团队。一是要围绕申报题目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把不同学科、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科研人员组合起来,二是要围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整合科研团队,并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学术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提高项目申报的竞争力。
第三,科研团队不仅要有本单位人员,还应根据需要吸纳外单位联合申报。在申报科研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时,单独申报往往科研力量相对单薄,竞争力不强,此时可以联合其他高校、企业或科研院所共同申报,借助对方的科研实力来充实自己的研究力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项目获得立项的机率,还有利于在科研中取长补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一、当前电力企业在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方面现存不足的剖析
高压客户的业扩报装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就其工作顺序来看,从申请到送电需要八道工序,具体如下:申请用电报装勘测并制定供电方案设计和审核报装工程采买设备和原材料施工检查验收送电。但就目前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此项工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具体如下:一是宣教不到位,导致很多高压客户在申请业扩报装时提供的资料不够详细;二是对于接到的报装申请,往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用电现场勘测不及时,也就难以及时有效地制定科学的供电方案;三是工程设计采用的标准不一,选购的设备和原材料缺乏,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验收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最终难以满足电力客户的需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作为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上述问题[1]。
二、关于提高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策略的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自身在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策略,以一道促进此项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一)申报环节的工作策略探究性的分析
在申报环节,作为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必须公示业扩报装工作的相关事宜,例如工作流程,举报和投诉渠道以及申报应准备的资料等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电力企业,还应设置为电力用户查询的外网电脑,用于查询设计和施工以及设备和材料供应企业等的资质。与此同时,还应建立由客户确定的用电报装告知制度,确保用电业务告知书得到统一的编制和办理,引导和帮助客户掌握业扩流程,在施行首问负责制度的同时确保限时办结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达到“内转外不转”的目的。
(二)勘测并制定供电方案环节的工作策略
电力企业在接到高压客户报装申请时,应在第一时间和客户取得主动联系,确定勘察事宜,再选派专业人员勘察用电现场,在制定供电方案时,应坚持安全、可靠和经济的原则,与此同时吗,还应认真编制施工技术书,并简要说明业扩工程的技术规范、保护盒运行以及计量等方式,实行统一的会签制,确保客户能及时地拿到供电方案。
(三)设计和审核报装环节的工作策略研究
在设计阶段,应要求设计方结合供电方案和当前的技术条件进行专业化的设计,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供电方案实施的质量,若客户提供了设计图纸,还应对其进行审核,并采取多方会审制,将图纸设计存在的不足全部告知客户,既能有效避免因图纸传签造成的弊端,还能为客户的图纸审核节省大量的时间。
(四)采买环节的工作策略探究性的分析
在采买环节,电力企业应要求客户从具有较高技术、较好服务和运营状态佳以及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购买设备和原材料,这些设备和原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安全用电和报装工作成成效高低,尤其是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时,一旦引导线路故障,还会对广大电力客户用电产生影响。
(五)施工、检查、验收环节的工作策略
在施工之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召开由客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电企业等各方组成的业扩工程协调会,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对每一道施工环节进行检查,检查之后由业主检查确认,最后再对报装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方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从而为送电奠定基础。
(六)送电环节的工作策略探究性的分析
客户业扩工程送电后的供电服务方面供电企业对送电后的客户做好客户回访,电力客户服务热线95598应对业扩项目进行回访,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分级进行抽查回访,及时处理客户反馈意见,定期开展服务质量分析,通过总结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将客户业扩工程打造成“阳光业扩”。从而确保送电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确保此项工作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如何提高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各环节的质量,以从根本上确保此项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保障用户的用电权益,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保仓.浅谈提高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工作的策略[J].科技风,2011,19:40.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我们的监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监管方式和工作模式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进一步更新监管执法理念,加快实现"转变",提高监管服务水平,做到职能要到位,服务不缺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对此,应当说,我们的思想认识是清醒的,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并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不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执法能力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仍然滞后。过去,尽管在工作中也有工作中心和监管的重点工作,但是现在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感觉有些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今后干什么,怎么干。认识不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质监工作的职责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工作标准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有的同志质量服务意识树得不牢,只讲监管,不重服务,思想观念的滞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质量监管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有关法律法规不适应,需要加以修订。如《计量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亟需加以修订完善。
三是质监工作人员素质和质量、标准、计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知识能力仍然偏低。工作人员中存在知识和技能欠缺的问题,现代知识和技能欠缺,有的同志不会使用电脑帮助查巡资料,一些年轻同志质量、标准、计量和特种设备专业知识不足。一些同志到企业去,因为对现代管理尤其是产品质量看不明白,更不用说看出问题来。还存在知识老化等许多问题。
四是监管方式方法不适应。比如,目前质监工作普遍实行了巡查制度,但是巡查内容、巡查方法等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有的巡查仅限于检查一下是否有,而不会通过巡查发现了解市场主体在经营中存在的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特种设备深层次问题。还存在各业务科室只检查各自的业务范围,造成重复检查状况。
五是信息化建设存在差距。近年来,尽管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特种设备登记注册、计量器具等基础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工作,使静态的数据动起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执法效能上,效果还不理想,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上差距还较大。
二、当前推进工作的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执法效能和质量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切实转变监管执法理念,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这是实现"转变"的重要前提,促使质监工作职能到位,树立良好监管形象的重要机遇。当前,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着力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清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自治区质监局的要求,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服务科学发展;更新质监工作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坚决克服以管理者自居的思想观念,改变我管你服的监管模式;更新执法理念,依法履行职责,明确对每个监管对象要监管什么,如何监管,如何考核,如何问责;更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理念的更新,实现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水平、达到高质量的服务目标。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执法能力。这是实现"转变"的根本保障。质监干部是质监执法的主体和依靠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工作,必须把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在质监系统开展大规模的全员培训、全方位培训,使广大质监干部向会监管、会执法、会服务、会维权转型,不断提高质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真正成为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量技术监督执法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
三是创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执法效能。这是实现“转变”的关键。要明确监管不等于罚款,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包括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执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规范是前提,是第一位的;监督是中间环节,是不可缺位的;执法是最终环节。因此,在监管中,要本着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重在规范,而非动辄罚款;对损害群众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制售假冒伪劣等严重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行政指导、行政约见、事后回访等制度。要整合质监执法资源,确保质监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质监执法工作体系,把监管任务、巡查内容等进一步科学化、具体化,探索全方位、全天候监管方式,确保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工作监管到位。
四是加快推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实现“转变”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做好质量、标准、计量和特种设备基础数据建设,加强内部的数据互联互通工作。要依托金质工程,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效能;要建立健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平台,提高打击违法行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在治理工作中的运用,实现执法办案系统与监管系统的关联和互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质监执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积极推进质监工作的深入开展
坚持提高质监监管效能和提高质量、标准、计量、特种设备服务效能相结合,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质量技术监督既是市场监管执法机关,又是经济发展的服务部门,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务院鼓励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促进经济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质量、标准、计量和特种设备监管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促进科学发展中体现质监系统监管职能,在新形势下要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加强监管实现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紧扣服务发展重心,在促进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一是发挥经济监管作用,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规范涉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登记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大力推行质量、标准、计量和特种设备服务承诺制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方便服务对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科技竞争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领域保密与窃密的斗争也日趋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复杂形势。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科技保密工作,是摆在众多高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我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高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与人们早期印象之中相对封闭的校园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
1.涉密范围更加广泛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的涉密范围主要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三个方面:(1)国家秘密不仅包含通常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科研项目,同时包括国家“863”、“973”计划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等一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因此,不仅仅是传统的国防院校需要加强科技保密,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都应该不断加强科技保密。(2)高校科技工作中的商业秘密通常是指技术秘密,如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形成的尚未公开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工艺、技术、方法、材料、菌种、产品、数据等技术信息,以及科技合同中承诺的保密事项。(3)工作秘密一般包括科技档案中的内部资料、评审材料等。以上秘密事项一旦发生泄露,轻者将影响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和高校的正常工作秩序,重者将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2.科研人员增多,科研场所分散
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而职称评定时以科研为重的局面造成了高校科研人员人数不断增加。随着高校的扩招,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逐年增多,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毕业答辩都需要纳入保密管理,给保密工作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同时,高校合并办学也造成科研场所分散,许多涉密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学院甚至不同的校区,无法进行统一的保密管理,另外也增加了保密防护设备的成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保密管理工作的难度。
3.办公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已全面进入办公自动化时代。计
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在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过去,涉密载体一般单指纸质文档,保管起来相对容易。而在现阶段,数码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广泛应用,使保密工作变得愈发困难。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窃密手段常常是防不胜防,甚至于手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U 盘、MP3 等这些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都随时可能成为窃密泄密的媒介。
4.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这些活动使我国高校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一些境外机构和人员纷纷将目标瞄准我国高校,他们借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外事往来之机,利用各种交往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高校的科技情报,窃取最新科技秘密。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保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高校一方面要适应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防止因保密不当将自己封闭起来,失去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千方百计地保证我国科技秘密的安全,防止因为失、泄密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拥有大量的高精尖人才,研发力量占全国科技力量的1/3 以上,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科技保密工作在保密意识、保密制度、保密设施和保密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且缺乏保密技能
笔者从事保密管理工作以来,发现大部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一部分教师认为保密工作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军工科研项目才需要保密,而自己没有从事军工科研项目,所以不需要保密。而实际上,如前所述,除了国防军工项目,学校科技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也同样属于科技保密的范畴。一旦泄密,会对教师自身及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缺乏一些基本的保密技能。例如,部分教师意识到科研成果应该保密,存储在自己的上网计算机中时会设置密码,但却不知道在电子邮件中发送涉密资料也会造成泄密,更加不知道“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的保密知识。
2.科技保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办公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密规章制度,涉及到科技保密的一般有论文审查、论文投稿、科研项目保密审查等制度。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多数制度过于条文化,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加之定密工作难度大,且科技部门缺少专人管理保密工作,保密办的工作人员往往对科技保密内容不甚明了,因此大部分科技保密制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实施。
3.科技保密防范设施不完善
通常而言,高校对于军工科研保密工作非常重视,军工科研场所的防范设施也都能按照要求配备“三铁一器”(铁制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报警器)。但其余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实验室等场所,由于建造年代较早或者学校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有限等原因,安保条件较差,保密防范设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失窃事件。一旦存有重要科研数据、资料的计算机等物品失窃,则极易引起泄密事件的发生。
4.科技保密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当前科技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科技在窃密方面的应用,使得科技保密工作更加尖锐复杂,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泄密隐患更多。而高校由于教师、研究生众多,科研、办公场所分散,上网计算机数量众多,管理起来相对较困难。同时由于保密意识淡薄及保密技能不足,科研人员对于计算机方面的防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对策研究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结合扬州大学开展军工保密认证以来的工作,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科技保密管理网络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落实科技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做到“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分管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具体的领导责任,将保密工作融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之中,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同时,健全的管理网络是实现有效管理的组织保障。科技保密管理也是如此,高校应重视科技保密管理网络的建设,设计出切实可行、与学校具体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管理模式。
2.完善科技保密制度,引入监督考核机制
保密法律、法规是开展保密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保障。高校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依据《保密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现有制度的同时,适时制定新的与科技保密工作要求相协调的制度,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引入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将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部门、学院的年终考核指标,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与保密素质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加强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保密观念深入人心。首先,应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领导重视了,保密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加顺利。其次,应定期对全校涉密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科技保密宣传教育。培训内容要细化,可以少量多次的宣传,但涉及到的保密知识必须面面俱到,尤其要强调计算机方面的使用规定,如“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U 盘不在涉密机与非涉密机之间交叉使用、定期更换密码、定期升级病毒库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开展培训讲座、观看保密教育录像、举办保密知识竞赛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橱窗、校报、网站等媒体进行保密法制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科技保密意识,提高科技保密素质。
4.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保密工作能力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而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仅仅具有保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掌握最新的保密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保密素质,从而提高保密工作能力。高校应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工作队伍,可以通过送出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保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从而保证学校科技保密工作的质量。
5.强化保密检查
强化保密检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有效保障。只有不断加强保密检查,才能够发现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泄密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保密检查工作要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要在严、细上下工夫,防止流于形式。通过检查要总结经验教训,好的给予表扬推广,差的给予批评或惩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存在问题而拒不整改的部门通报批评;对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6.加强技术保障措施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防止不法分子的窃密,是新时期高校科技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科技秘密的问题日益严重。高校是科技成果密集的地方,也是敌对分子实施窃密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学校应加大对科技保密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和争取资源,积极改善相关实验室、科研机构的保密条件,不断更新科技保密技术,配置必需的保密技术防范设备,增强科技保密的防范能力和工作效能,提高科技保密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 结束语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保密手段,提高保密工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通过或者正在进行军工保密资格认证,高校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在努力做好军工科研生产保密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民品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力度,努力按照军工保密的要求来做好各项工作,使科技工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福增、高美蓉、张三香.浅议高校科技保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9):104~105
[2]杨霞、崔晶.加强科技管理确保科技机密[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3):61~64
会议强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部工作关系到人,大部分工作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准确把握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进而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这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会议要求,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要把握工作规律,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而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一要坚持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中准确定位
坚持服务大局,就要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工作。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老龄化高峰不断迫近的重要战略转型期,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带来的影响,顺应形势的变化,敢于直面挑战,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及时跟进,顺势而为,适时地调整相关政策。无论是研究工作思路,还是制定政策措施、抓工作落实,都要放在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去推进,保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正确方向。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事业科学发展。
坚持服务大局,就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就党和政府工作全局来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局部;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局来说,地方是局部。各地出台涉及利益调整、有可能引发攀比的政策,要事先同厅里沟通,做到局部利益服务全局利益。强调局部服务全局,并不是不要考虑局部的实际情况。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把握“人”在我们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排一排,把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理一理,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上,主动创造条件,争取每年解决几个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激发人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切实解决制约人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加强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我们要以公共服务可及性、均等化为目标,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快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要坚持公平正义,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坚持维护公平,就要把公平的理念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全过程。随着劳动者权益意识和平等意识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公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更加牢固地树立公平理念,将其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无论是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还是推进工作落实、开展公共服务,都必须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考量,朝着有利于促进公平的方向去推进。
坚持维护公平,就要抓住制度设计这个关键环节。制度更带有根本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体现公平,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到公平,以制度促进公平,以制度维护公平。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发展差异、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使地区间、群体间的利益大体平衡。要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给人以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人以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坚持维护公平,就要妥善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强调公平不是说可以忽视效率,而是要更加注重以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我们在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工资制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过程中,既要注重公平原则,也要注重效率目标,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贡献与报酬相一致,充分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立足国情、区情,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为,防止超越阶段,防止不切实际,防止吊高胃口。
四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把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内在联系
坚持统筹兼顾,就要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这条工作主线彰显了“人”在我们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我们部门最主要的职责,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工作规律和价值取向,体现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工作方法。新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必须继续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把民生工作、人才工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此总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局。
坚持统筹兼顾,就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突出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其中,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完善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等4项任务,是重中之重。突出重点不是说其他工作不重要,抓重点的同时要善于学会“弹钢琴”,各项工作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坚持统筹兼顾,就要努力做好政策的衔接平衡。出台每一项政策,都要注意平衡性。在纵向上要瞻前顾后,与原有政策相衔接,与发展趋势相一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在横向上要注意兼顾左右,做到与相关政策的衔接配套,与同类人员及同类地区保持大体平衡。特别是涉及待遇类的政策,更要把握好政策之间的衔接,避免因政策前后冲突或相互失衡而产生新的矛盾和攀比。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制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坚持改革创新,就要继续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难题,需要有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的勇气,更需要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毫不动摇地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务求取得实效。
一、引言
电工学是高职院校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电工理论和电工实践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简单电路、电路的安装、电路故障排除和手工焊接等技能。
二、高职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由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向以理论知识够用、以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为主的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高职高专《电工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教学目标不清,教学过程方向就不明,就不清楚本课程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要求,实现什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得过且过”的现象。由于教学目标不清晰,势必影响《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时间分配等,最终影响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不实用
由于《电工学》是一门包含多种知识内容的课程,涉及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其中的电路、电子和电机等内容,经常涉及一些物理现象、自然定律和数学分析方法,因此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是《电工学》的两门基础课,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电工学》课程本身就存在教学时数偏少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删减甚至取消了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给《电工学》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我国现有的电工学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没有专门的高职高专教材相比,教材中实用例题较少,习题尚停留在单纯计算的水平实用性低;教材整体“纯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技能较少,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模式不合理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我国高职高专办学条件现状,目前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有“理论+实验”、“理论+实训”、“理实一体化”等方式,而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但基本上都是采用“理论+实验”的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本课程开课以来,我院一直采用平时成绩(总分的40%)加期末考试成绩(总分的60%,闭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评价过程简单、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工学》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德国不来梅大学劳耐尔(Rauner)教授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研究学者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参与设计工作和技术的能力”,即“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于本世纪初传入我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应对能力,能够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职业教育应使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让学生获得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工学》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
根据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的定义,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根据高职安全环保类人才培养目标,可将其电工学课程划分为如下学习领域:
四、结束语
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条件出发,以“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学理念为指导,分析我国高职安全环保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安全环保类电工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我们相信,本文关于安全环保类《电工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我国目前高职高专《电工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