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2 08:44: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边城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边城教案

篇(1)

1.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合乎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的过程。只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3.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认真探究所带学科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知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因此。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二、如何编写教案

1.编写教案的依据。教案编写要以教育目的、新课改的目的为依据。

2.编写教案的原则。要遵循“突出学科重点、创新教学方法、注意交叉融合、密切结合、培养综合能力”的原则。

具体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内容的针对性。每一门学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有一定的主题、目的。备课的内容必须针对主题而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好的讲课往往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充满了再创造的结晶,但举一反三是为了触类旁通,绝不能离题。

(2)思维的发散性。好的讲课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最基本的做法是围绕所授课内容,查找相关的书本或文章,用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

(3)过程的提炼性。学生的学习目标,除了知识的拓宽加深以外,初级班是以听懂学会为主,中级班在听懂、学会之余还要学会思考,高级班的学生更要学会研讨。这三种要求,不论哪一种都不是照本宣科所能满足的。

(4)语言的逻辑性。在教案中要考虑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好语言表达。

(5)表达的艺术性。表达的艺术性体现在通俗、生动、形象、直观上。这不单是指语言的表达,还包括板书表达、形体动作的表达等。

三、动手编写教案

1.教案编写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有弹性。因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备课,熟悉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示范者。

2.教案编写以“三维目标”为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教案要体现四个渗透:学科渗透、过程渗透、方法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篇(2)

教案和一般的文章不同,它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上课的备忘录。编写教案是教学规范化的要求,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规定,对讲授的每节课或专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通过笔者多年来的成人辅导教学实践。深深感到教案的写法要因人、因课而异。不论详略长短,教案一定要便利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切实了解成人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精心编写好教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一粗浅探讨,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一、认真备课

备课要有创造性。在备课前做到“一学、二听、三看、四访、五保证”,即认真学习教材,教学大纲,辅导刊物和参考资料,听教学音像,看主讲教师视听课,进行家访、村访,保证辅导时数。并集主讲教师讲课,学员反馈和当地生产实际三位于一体,写出构思新颖,设计精巧,知识系统,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生动活泼的教案。对辅导课选用什么教学场所,应用哪些教学媒体,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等应有自己的创造和特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是编写教案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要反复阅读教材,逐步熟悉教材,体会教材,找出疑难问题;第二、解决疑难问题。教材是辅导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讲的课程要求学员懂,必须自己先懂,要求学员会,必须自己先会,还要比学员知道的更多更广,认识的更深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借助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把阅读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一一查明,彻底搞懂弄清楚;第三、掌握课文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等等。一定要反复思考,反复揣摩,记得滚瓜烂熟,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

2.切实了解学员情况。

备课前了解学员的情况,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条宝贵经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员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员什么,怎样教,都要以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教师教的是学员经过努力可以接受,并乐于接受的,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甚至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根本不考虑学员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效果定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另外,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它的职业性,它的教学对象是从事社会劳动的成年人。因此,课堂要有社会性。成人教育要直接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就要求在教学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样,课堂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到田间,工厂、实验或实习基地,让学员在各项科技服务活动中开展学用结合,做到学用共长。因而,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员的水平,理解能力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的生产和工作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3.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没有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成人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辅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讨论法、作业法、复习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等等。教学方法没有刻板的模式。一般说来,各教学方法是综合使用的,相互渗透的。选择哪些方法和手段最为合适恰当,主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程性质以及教师的特点等情况来确定。另外,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可以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有的可以听录音、看录像、幻灯或现场参观等等。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两点:一要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二要符合所教课程的基本原则。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员,还要备教学方法。备课好了,也就具备了写好教案的条件。

二、精心编写教案

教案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和步骤。

1.教学目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它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而教学过程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具体步骤。教学目的一般要考虑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思想教育;二是基础知识教育;三是培养提高学员的能力。

2.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教学目的而必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如学习遗传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生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新类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根据此目的,必须重点讲解和分析遗传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分离、独立分配、连锁遗传规律),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变异规律及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工程等内容。

3.教学难点是学员经过自学而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重点的确定要受教学目的的制约,只要重点抓准了,教学时就能精确地处理教材,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难点的确立,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不考虑:一是教师备课的难点往往也是学员的难点;二是安排有指导的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发现学员的难点;三是借鉴过去的经验,突破难点。在编写教案时抓准难点,在教学时又能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员解决难点,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步骤。教学难点的落实,难点的解决,都要反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三、教案的语言和形式

篇(3)

这节课的重点是对自信的理解;难点是自卑、自负是自信的误区。把握重难点,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部分:故事导入,利用学生希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朴素愿望引入了2005年安徽省理科状元海志友的故事。为了使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体系更为紧密,我用了一个案例来贯穿整个课堂,但这个案例是经过我精心挑选的案例。具体来说,就是用“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通过改变条件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节课的这个案例,我将之分为了以下几集:

第一集:高三上学期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海志友考得很差,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

第二集:这次考试失败了,海志友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和大学无缘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

第三集: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

1.学好语文――我能行;

2.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

3.帮助同学――我能行;

4.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

5.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

……

海志友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信心地参加了2005年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他不但成了班里、年级的第一名,而且成为安徽省理科“状元”。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通过这三集故事,引导出自信的重要性和自信的含义。

第四集:海志友在大学……

第二部分:讲解海志友在大学的故事之后,趁热打铁,重点讲解了“自卑”和“自信”的含义。

海志友在大学的故事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刚上大学的那会儿感觉自己特别厉害,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师,陷入了“自负”的误区;

其二:在参加一次系学生会主席竞选失败后,又很难过,陷入了“自卑”的境地。

在这两个层面的故事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卑和自负进行理解,并下了定义。

第三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各编一个小品。

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晓峰;自信的小佳和自负的晓辉都得了满分,这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表演者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表演角色的反应来猜测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现场表演。

课堂结束,我带领学生高呼:“我能行!”内化为学生的信仰。

课例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经过了一个暑假,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结合本课的实际,在备课时我就给了自己课程结构要出新的任务。这节课从整个课堂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热身活动。通过含有大量学生日常生活照片的电子相册导入――放松情绪,引入课题。这个热身活动是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利用自己在校园里抓拍的一些学生生活的照片,配上语言制成了反映学生日常真实生活的电子相册;其次,在引入课题以后,采用了娱乐现场的方式测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并要求学生填写了书本上的“人际关系树轮图”。两个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既活泼又轻快,师生双方很快进入了课堂的状态。

正是在这种状态的铺陈下,我又主导了学生开展了第二部分的活动。

第二部分:我喜爱的同学――从中总结开放自我的意义和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这一部分,我在学生回答自己所喜爱同学并给出理由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板书;在分析板书的过程中首先总结出了开放自我的意义,然后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识记了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品德+能力。

在这一部分中,我告诉自己的是:既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又要回归课本,用理性知识来“惯性”自己的思维认知。

第三部分:朋友交往案例探讨――如何交往。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的办法,在穿插解释“小金”和“小宁”故事的过程中解释了交友的四个原则。串联的这个案例分为四步:

第1步:小金和小宁是同班同学。小金的成绩特别好,小宁的成绩特别差;小金虽然球技很差却梦想成为球星,小宁则是学校公认的最厉害的足球高手!小金一心想和小宁成为朋友,但小金的妈妈却说:小宁的成绩那么差,你怎能跟他做朋友?

这个案例让学生讨论“成绩相差很大能否成为朋友”。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朋友难免有缺点,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提高,追求双赢或者多赢。这其实就是交友的第一个原则了。

第2步:班级出关于“教师节”的板报,最终采纳了小宁的意见,小金很难过。小金想: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不支持我的想法!还让全班同学公然反对我!我真不想跟你玩了!

案例到了这一步,学生在讨论小金的看法之后,其实就自我的总结出了交友的第二个原则:包容彼此,多沟通,求大同存小异。

第3步:冲动的小宁在家中和爸爸发生口角,甚为生气。放学以后,小宁拉着小金,对小金说:“我爸爸欺人太甚,是兄弟够哥们儿的,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回家把那“老东西”打一顿!”小金很纳闷……

案例到这一步,是让学生在讨论小金的行为选择时的正反误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懂得了朋友不等于哥们儿义气;朋友也不等于零距离。

第4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因爸爸工作,小金随爸爸来到了南国城市――广州上学。

在新班级中,即使面对新同学,小金仍然很想念曾经的好朋友:小宁。

案例到了这一步,通过讨论“转了学的小金,应该怎么做?”学生明白了:要交新朋友;还要珍惜老朋友。这其实又是交友的第四个原则。

四步案例全部呈现结束以后,我又用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与人交往的四原则:

1.互相体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求大同存小异,和朋友加强沟通;

3.和朋友相处,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4.广交朋友,善交诤友,不交损友。

再次带领学生回归课本。

第四部分: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困境――学以致用。

这一部分,结合“小班”的实际,我让全班同学把自己和同学交往时的困境写在纸条上(强调了必须真实),在收集好这些真实的案例以后,我采用了让学生抽取的方法。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始终牵着学生的注意力。

在讨论自己和同学交往的问题时,学生一次次深化了对交友四原则的理解程度。

第五部分:结束语――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回顾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朋友对自己的帮助,人类历史上朋友的交往文明,在传递这份人类文明火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美文朗诵的方式,配合着深情的音乐和优美的电子相册,我在最后高呼:

“无论我们的朋友是默默无闻,还是名满天下,普天之下的、过去的、曾经的、将来以后的所有朋友,理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升华了主题,呼出了口号,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得,力图使学生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以后,我自己经过了认真的反思:

我的自我感受是:两节课都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控制变量法”,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课堂,利用这种串联案例的方法,两节课都是有效、高效和热闹的。但第一节课通过“控制变量法”精讲知识以后,只停留在书本的基础上,是案例教学法对“教材体系”的重现;而第二节课,我在讲完串联的案例以后,又设置了让学生回归生活实际的第四部分,这部分的设置让自己的课堂脱离了案例教学法本身造成的“教材体系”的束缚,回归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

这给我自身的启发是:

首先,借班上课要热身。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感悟。这两节课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上的,但是,第一节课是在自己班上上的,而第二节课我是在校内借班上的。在一个自己不熟悉,也不熟悉自己的班级里开课,如果要让师生都在短时间之内进入状态,热身是必要的。这种热身最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一定要来源于一种能引起学生欢快的共鸣。

其次,要用“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案例结尾要生成口号。所谓“控制变量法”,其实是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即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利用“控制变量法”精选案例,实质上就是通过改变案例的条件,使主人公陷入不同的身份冲突、矛盾冲突或体验冲突,让学生在讨论这种冲突的过程中催化出自己想要讲解的知识点。

把物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法”引入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意义。首先,用这种方法改编过后的案例,比较简洁而且整齐划一,利于学生的识记。其次,这样的案例,往往抓住了事物动态发展的逻辑,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最后,这样的案例,其实是一种发展的案例、动态的案例,利于发展学生的“联系的思维”“发展的思维”和“辩证的思维”。

但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条件”,否则,会呆板不灵活,甚至产生误区。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如果只采用课例一的方法来上课,虽然效果也还好,还是只停留在书本的层面,说到底:案例反映的还仅仅只是教材的体系。

这种教材体系一般比较松散,因此,最后还要生成一句口号,让学生从总体上给予把握。

那么,教材的体系如何向教学的体系转变呢?结合课堂实际,我认为:案例不但要用“控制变量法”串联精选,而且还要关注孩子真实的内心,在课堂中力图去解决学生真实的生活冲突。这个任务我在第二节课《同学・朋友》中试图去完成,结合班级的实际,我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都敞开心灵说真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所出现的冲突,既巩固课堂的知识点,又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真实的困境。

这也是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灵,要追求真善美;关注学生生活,要追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要用真实的学生问题来弥补“控制变量法”的不真实。

(一)换一种眼光以求真。真正的课堂,它是从生活开始的,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生活中的琐碎。因此,真正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回归现实生活的,说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在师生双方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氛围中去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真知灼见、抒真情。我们站在课堂中的教师,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放低姿态关注自身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说话,说心里话、说真话、说实话。

真正的课堂,它是从生活开始的。而生活,就是从细微之处感悟:感,是感动;悟,是思考。好的教育,就是促使学生从怦然心动到若有所思。

(二)换一种态度以求善。教师做好这个“善”,首先态度要“善”。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善的力量和魅力。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善”的眼光去看待实际中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是多样的,是酸甜苦辣兼具的,是真善美丑恶并存的。当有学生还原不善的生活的真实后,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善”的眼光看待,在学生内心深处植入“善”的种子。

篇(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traffic i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operation, deeply analyzes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irst, the analysis of urban traffic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blems; Then, from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urrent transformer installed and voltage transformer installed three puts forward the city traffic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urban traffic;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交通变电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

(1)各类电气问题

城市交通变电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应该明确变电设备电气的要求,假如不能充分地了解变电设备的电气要求,进行盲目地安装,将导致变电设备在运行时发生安全事故。例如:隔离开关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不足或者操作不符合规范,将引起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从而提高接触电阻,使触头灼伤,进而发生安全事故;一些断路器的触指和触头没有进行正确地装配,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没有达到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使触头过热以及熄弧的时间加长,从而使绝缘介质产生分解,使压力迅速提高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此类故障的案例非常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2)电流互感器安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电缆终端头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后,电缆金属屏蔽接地线是否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问题。在安装的过程中,一些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地点)处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上端,一些电缆终端头处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下端,这样电缆金属屏蔽接地线是否需要再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需要进行选择。在实际安装中发现有些电缆金属屏蔽接地线该穿零序电流互感器时未穿,一些不该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反而穿了,从而导致事故接地零序保护无法正确操作。其次,在安装过程中电缆外径比较大,安装好电缆终端头以后,零序电流互感器无法套进去,从而错误地把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口拆下来,然后将电缆套进去,然而接口却没有恢复或者接口恢复不严,进而造成零序电流互感器磁路无法闭合,这样就不能正常的工作,从而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最后,电缆金属屏蔽接地线接地不稳定,一些安装人员接地线没有压接铜接头,接地线没有接在开关柜内的接地铜排上,只是任意地搭接在开关柜体螺栓上;接地线应该穿零序电流互感器时没有作对地绝缘,从而引起电缆外壳的接地电流在穿过以及穿回零序电流互感器时不一样而导致零序电流互感器形成感应,导致零序电流互感器保护动作不稳定。

(3)电压互感器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电压互感器的接线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接错和二次侧绕组也没有接地的问题,从而导致操作人员在接触测量仪表和继电器时发生触电事故。其次,由于电压互感器内阻抗很小,若二次回路短路时,会出现很大的电流,将损坏二次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2 城市交通变电设备安装措施

针对城市交通变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的防范措施:

(1)电气设备安装措施

(a)在电气设备安装以前首先应该做好附属设施检查工作:主要检验变电设备的基础、管道等附属设施的安装位置,依据安装图纸的相关要求进行测量,从而能够确保安装误差处于工程允许的界限内。变电设备和控制箱应该完全依据安装图纸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可更换的部件应该保证其机械精度处于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对光、电缆敷设管道进行检查,应该确保敷设管道内处于畅通状态、管道内部应该保持清洁并且没有砂石、管口不能有毛刺,从而能够避免对变电设备的损伤。变电设备基础的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装置应该确保完好,接地线应该依据相关的技术要求连接。

(b)电缆敷设是变电设备安装的重点和难点。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该对现场的电缆进行检查,电缆的外观不能存在明显的缺陷,检查电缆的型号和规格,并且利用兆欧表对电缆进行绝缘检测。应该有效地利用电缆沟的立体结构,依据电压等级和保护屏区域分配电缆支架来确定电缆的敷设顺序。仔细地检查每根电缆的长度、直径、位置、走向及在屏、端子箱内的位置。在保证合理走向基础上,同一层面尽量地连续施放相同型号、相同规格或外径基本相同的电缆。制作出不同电缆沟、电缆支架以及电缆沟交汇口和电缆竖井等处电缆敷设断面图。对电缆敷设路径进行反复地检查,从而能够保证电缆沟内的电缆可以整齐地排列,防止交叉敷设,尤其在电缆沟交叉处和电缆井处。事先做好电缆标示挂牌。敷设电缆时应该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在电缆沟的交叉处、转弯处及主控楼首层电缆竖井处进行指导,并要求电缆敷设的起点、进入配电室入口处、电缆竖井处、终点处安排专人悬挂电缆标示牌。

(c)变电设备安装:变电设备在设备箱或机柜内的安装必须留有一定的间距,从而能够使变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散热。变电设备在机柜和控制台上安装时必须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能够确保变电设备安装的可靠稳定,并且美观整齐,变电设备在机柜内的接线应该根据强电、弱电分别分类绑扎。在机柜内大约隔20-30厘米将线缆捆扎一次,同时将线缆固定机柜线槽中,强电和弱电线尽可能不要交叉;在强电和弱电线平行的情况下,应该保持间距超过10毫米。对于特殊线缆的连接插件,例如,插拔式电缆头等,应该选择专用工具来进行安装,应该防止出现虚焊、虚接、虚压等缺陷。强电和弱电线缆应该敷设在不同的线槽内,为了防止电磁的干扰,在需要的情况可以铺设若干个弱线槽。

(2)电流互感器安装措施

首先,依据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的是A、B、C三相有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所以,仅仅允许三相线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当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地点处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上部时,电缆外壳的接地电流已经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零序互感器已经形成了感应,因此需要把接地线返回,并且穿过零序互感器,相应的在零序互感器中由于穿过一去一回的一对数值相同、反向流动的电流,因此在零序互感器中将形成感应。当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地点处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下部时,电缆外壳的接地电流还没有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因此对零序电流互感器没有形成影响,所以,电缆接地线必须直接接地,从而能够使事故接地时零序保护能够正常实现。

其次,在安装电流互感器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较大内径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或者终端头应该在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后再做,从而能够防止当电缆终端头做好后不能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另外特别注意,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拆动了零序电流互感器,当施工结束后应该将零序电流互感器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然后,应该选择铜绞线或者镀锡铜编织线作为接地线,并且保证其对地绝缘,接地线的横截面的面积应该大于等于25m2,接地端应该压接铜电缆头,并且将其平稳地连在接地铜排上。

最后,当电流互感器安装结束以后,应该检查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有没有处于断路状态,电流互感器的一端有没有接地,同时应该进行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和变比的测试试验,结合测试结果对零序保护系统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确保变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3)电压互感器安装措施

篇(5)

本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和程序代码,感受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教材没有详细介绍编程加工的关键步骤――算法,但这部分内容是程序的核心,所以引入算法的定义及简单算法的设计内容,对于学生了解编程加工的各个环节更有帮助。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对编程涉及的一些数理逻辑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我所教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动手能力较强,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较活跃。但由于很少有学生接触过程序设计,再加上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调动起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可能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将编程掌握得很充分,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了解其内在机制,并通过解决事先设计的问题产生成功的体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概念,体验信息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初步学习简单算法的设计;理解并能够用VB语言实现算法,尝试简单代码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问题,了解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通过用多种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算法设计的魅力,了解算法是编程的核心;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编程中简单算法设计、实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态度;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维,初步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自主探究,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算法的设计;尝试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步骤;让学生理解算法,用VB语言书写简单代码。

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

本节课安排在计算机教室,采用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国际象棋与麦子”的故事:相传古印度宰相达依尔,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有一次,国王因为他的贡献要奖励他,问他想要什么。达依尔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达依尔的上述要求吗?

师: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够计算出棋盘按照达依尔的要求放满后一共有多少粒麦子吗?

学生讨论,并运用口算、笔算,甚至利用计算器计算。

师:这些人工的计算手段效率低下,老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小软件,大家使用看看!

学生使用小软件,点击计算按钮,窗体上打印出计算结果:总计需要麦粒1.84467440737096E+19粒。

师:事实上,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填到第36个方格的时候,地球上的粮食就已经告罄了。这位宰相真是聪明,我们可以想象他计算这个结果肯定花了很多工夫,而同学们利用小软件很快就算出了结果。由此,请同学们分析人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区别。

请学生填写学习任务书中的表格:

师:如何编写程序,帮助我们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问题呢?

展示课题:信息的编程加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计算效率的对比,让学生对编程有个直观认识。

活动1:体验编程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

师:编程加工,就是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描述,再通过调试和修改,得到可实现加工目标的程序,最终解决问题。

展示问题:利用VB编写程序,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

师:下面,我就带领大家通过这个经典问题,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步骤。

(1)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有个农夫要把一筐白菜、一只羊和一匹狼运过河。可他的船很小,每次只能运一样东西。当他运白菜的时候,狼会把羊吃掉;而运狼的时候,羊又会把白菜吃掉!他该怎样搬运呢?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

学生体验“农夫过河”小游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在计算机世界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叫做算法。算法不仅指计算的方法,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算法设计是整个编程的核心。那么,如何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A瓶中装有酒精,B瓶中装有醋,现在我们要将两个瓶子中的液体交换,怎样交换?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答案很显然,我们要借助于一个空瓶子C,首先将A瓶中的酒精倒入空瓶C中;再将B瓶中的醋倒入A瓶中;最后将C瓶中的酒精倒入B瓶中。

师:同学们能不能将这个问题的解法迁移到两数交换上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算法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画出算法的流程图(结合“文本信息的结构化”相关内容)。

师:有了算法之后,接下来就是利用编程软件实现算法了。

教师为学生准备已经设计好界面的半成品源文件,并简要介绍其软件窗口界面的各元素。

学生打开“交换两数.frm”,补充代码完成程序。VB语法提示:参考学习任务书(赋值语句)。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定义变量(不要修改此区域代码)

Dim a As Integer'将变量a定义为整型,用来存放待交换的第一个数

Dim b As Integer '将变量b定义为整型,用来存放待交换的第二个数

Dim c As Integer '将变量c定义为整型,用来存放临时数值

'将文本框中的值赋给变量a和b(不要修改此区域代码)

a = Val(Text1.Text)

b = Val(Text2.Text)

'程序部分,请在以下区域填写代码

'将变量a和b的值赋给文本框(不要修改此区域代码)

Text1.Text = a

Text2.Text = b

End Sub

师:刚编写完的程序不一定正确,必须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测试其能否达到预期结果,编程本身其实就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分析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易错点。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赋值语句“=”与代数表达式“=”的区别,例:a = 3;b = 1;a = a + 3;a = a + b。

(3)小结。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编程解决交换两数这一经典问题,步步分解,让学生体验信息编程加工的整个过程。

活动2:算法再思考,体验算法设计的魅力

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使用中间变量,如何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

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方法A: 方法B:

a = a + b a = a - b

b = a - b b = a + b

a = a - b a = b - a

设计意图:通过一题多解,学生自主思考,体会算法设计的巧妙,加深对算法这一编程核心的理解。

活动3:自我挑战

由学生编程计算出棋盘按照达依尔的要求放满后,一共有多少粒麦子(任务提示:可参考知识链接中的循环结构相关知识点)。

(1)算法描述(完善流程图)。

(2)完善代码。(打开“麦子问题.vbp”)

Dim s As Double'棋盘上麦子的总数为S

Dim n As Integer'棋盘的格数为n

'程序部分,请在以下区域填写代码。

Print "麦子的总数是"; ; "粒"

篇(6)

真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趣事发生。

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来,小腰板挺直了,听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2、听读课文。(谁找到这个答案了?小手举起来)

3、师:真棒,来!开启你的火眼金睛,我们进入游戏天地,找出相同的小动物。你们太厉害了!那我们不要停,继续!继续!第一个游戏,用你的火眼金睛找找你觉得很有趣的句子,再画下来。 孩子们,请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是介绍“我”变成 树的过程,在这句话里,你认为哪个词很有趣呢?

(是啊,“痒痒的”  和“冒”把我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4、第二个游戏来了:嘿,小家伙们!想知道“我”的树上长什么吗?

睁大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把觉得很有意思的句子,画下来吗?请与同位互相读第5、6自然段,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好吗?

①交流有意思的描写:真有意思,树上长了鸟窝。一起说说有哪些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现在老师上面有一棵大树,你能帮它变满鸟窝吗?谁来  孩子们,“我”变的树上仅仅是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省略号)那你想想还会有什么形状呢?   你们太聪明了!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

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 5、师:这么漂亮的树都住了谁呀?

①你们敢跟孙大圣玩游戏吗?你们有我孙大圣的眼睛厉害吗?课文里面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你们能找出来吗?

我们现在来分组读读第七、八自然段。

②现在小兔子迫不及待想要跳进来了,谁来?……

(“我”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除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我”的“鸟窝”?)

6、孩子们,累了吗?还有信心挑战小矮人吗?妈妈来了,“我”的心情如何?你能找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吗?

嗵嗵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声音)文中还有一个类似的词语(丁零丁零)

“嗵嗵”说明了“我”见到妈妈后,感觉怎样?(担心妈妈会发现)有点高兴,有些失望,真矛盾!什么是失望?(自己的希望不能实现而觉得不开心)“我”高兴的是什么?失望的又是什么?(高兴的是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失望的是妈妈竟然认不出我。) 8、练习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

篇(7)

学习对象分析

笔者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上课的学生是常德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他们信息技术素养较好,并对电子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在游戏开发和编程方面几乎没什么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木块、触发器等模块的功能;掌握模块的组合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设计中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托慕课网站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制作游戏,体验程序设计和游戏开发的过程。学习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程序设计乐趣,激发探索精神,拓宽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和模块之间的组合方法。

难点:分支结构的理解。

设计思路

游戏贯穿整节课,以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将关注点从玩游戏转移到制作游戏,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是在类似玩游戏的关卡模式下完成的。依托幕课网站进行游戏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轻松愉快的程序设计的探索和实践,体验程序思想及慕课的开放、共享精神。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打开浏览器,学生发现了首页中的游戏。教师给1分钟时间让学生玩Flappy Bird游戏。

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是否梦想过自己设计游戏?

学生体验游戏,回答提问。

师: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节课我们不仅要玩游戏,还要一边玩一边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实现我们制作游戏的梦想。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兴趣从玩游戏转移到制作游戏。

2.初识慕课

师:不会编程,如何制作游戏?过去这也许真的不可能,但现在我们有了互联网,有了慕课,你会发现我们的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教师展示PPT,并介绍“编程一小时”活动)“编程一小时”(The Hour of Code)是由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活动,它希望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计算机教育。此项活动得到了奥巴马、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士的鼎力支持,从2013年至今,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数以千万计的学习者参加了此项活动。学习这门课程无需编程经验,它不会让你面对枯燥的代码,相反它所提供的都是好玩的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编程(如图1)。

教师通过视频演示编程一小时慕课网站登录过程(如下页图2):

①打开浏览器,点击活动小组空间。②选取自己的姓名和对应的密码图片。③点击登录。④切换语言。

学生找到与自己姓名对应的密码图片,登录慕课网站。

设计意图:用姓名和密码图片区分学习者,便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

3.引导探究

教师介绍制作游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概念。

①积木块。积木块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基本的功能,如拍翅膀、播放拍翅膀的声音等。积木块上还有接口可以将多个块连接在一起完成更复杂的功能。

②触发器。工作区是摆放积木块的舞台,工作区中还有一些绿色的积木块,它们是触发器,当触发器的条件满足时会执行触发器下面的积木块。

师:像下面这样,当我们单击鼠标时小鸟就会拍翅膀了。好了,在左侧的游戏区试试吧,我们的目标是让小鸟飞到靶心(如图3)。

教师演示前三关的过关过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余关卡的玩法。

学生了解积木块、工作区、触发器等专有名词的含义,明确游戏的过关规则,跟随通关提示独立完成游戏关卡1~8。

设计意图:将程序设计中的专业术语以积木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化难为易,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不仅玩了游戏、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4.解析提升

借助慕课工具展示学生完成进度(如图4左),教师发现问题:有些学生在第八关和第九关遇到了困难。教师通过解析两位学生的程序设计,找到编程中存在的问题。

师:程序运行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按照次序先后运行的,称之为顺序结构;另一种是满足条件时运行的,称之为分支结构(如图4右)。

请同学们检查,看看模块是否摆放在了合适的触发器下,模块的上下顺序是否正确。

学生体验总结,查找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编程体验的基础上,建构程序思维。

5.创作分享

教师通过慕课工具展示学生完成进度。

师:第十关没有固定的通关要求,可以设计游戏规则,创建属于自己的游戏。你可以将这个链接复制粘贴到老师自制的“创作分享平台”上,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玩你制作的游戏,并且还可以相互点赞(如上页图5)。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游戏,尝试玩别人制作的游戏。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激励创作。体验获得学习成就与分享的快乐。

6.展示评价

教师在创作分享平台上,按照点赞数量的排名展示学生制作的游戏,并给予评价。

教师展示通过所有关卡后,获得的学习证书。教师展示或打印这些证书(如图6)。

学生对获赞最多的游戏进行评价,查看自己获得的证书。

设计意图:运用证书激励后续学习,运用评价促进多元发展。

7.总结拓展

师:电子游戏和编程看似复杂,但只要我们懂得分析,找到其基本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模块化,就可以各个击破,最终完成复杂的程序设计。你只需要记住活动小组的URL,就可以在课下继续学习慕课网站中的其他课程。

设计意图:总结提升,突出慕课思想,鼓励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篇(8)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语言基础,掌握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承认每个学生认知的差异,因势利导,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爱上语文,热爱学习。

一、转变理念,德育为先,用语文知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整合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调动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呼应,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活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读书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抓住一切有利的教学时机,坚持教学和德育“双管齐下,相互促进”,用课文中的美景,滋生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豪情;用典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习先进典型……使学生从课文中正确认识和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中学习知识,提升品德,成长为思想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大方,善于思考、勤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样,一方面使语文教学结出教育之果,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学开出品德教育之花。

3.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课上、课下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关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主动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这样,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努力程度和思维方式,老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按需而导,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体会到老师通过课文传达出来的文本知识、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使其入心入脑,内化成动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阵地

1.创设亲师信道的情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之境,教师要注重学习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风格乐于被学生所接受,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努力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保障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和环保意识,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把握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讨论、讲解深刻领会动物之间的情感,老斑羚们在危急关头勇于担当、牺牲自我的精神,领会文章的主题,学习老斑羚在生死关头自我牺牲的美德,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奉献,敢于担当。

3.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课本的内容产生情感,就会滋生积极的因素投身于学习活动,产生事倍功半的效应。如,笔者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说:“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旅游时,看过大海吗?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大海的情境,再与报纸、杂志、影视中描写的海的形象进行比较,说一说你们想象中的海的形象,学生们说,大海无边无际、大海变化无常、大海一片蔚蓝、大海波涛汹涌……”在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海的形象后,笔者请学生打开书本,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鲁彦笔下的《听潮》一文,学生们急于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写海潮涨落的情景,缩短了学生与作者、想象与课文的距离。

三、因势利导,按需而导,在整合内容中放大语文教学效用

1.把握学生感知情况。初中学生喜欢情境生动、形象直观、语言优美的教学活动,他们经过一定阶段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基础、语言组织能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学情境乐于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成为合作探究的平台。

篇(9)

一个好的实例,不但是一个好的例子,更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例子。通过实例,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联想,那么我们的实例设计便是成功的。倘若学生学完之后,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那么这样的实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则是乏力无效的。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好的教学实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是单纯从教学需要出发,从教师的意愿出发。在设计案例时,应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了解存在的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设计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来。

篇(10)

上午第三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开始unit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教学。按照最初的教学设计,我首先由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到what’s your favorite food/person/subject以课前问答的形式导入新课。也许是刚结束大课间的缘故,学生和我都有点疲惫,课堂气氛并不活跃,甚至有些沉闷。突然,门被打开了,“报告!”两个学生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此时已是上课后7、8分钟了。很显然,他们迟到了。

一见到他们俩汗涔涔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俩学生肯定是打球去了。我心中的怒火“噌”得一下子冲了上来,正要发怒训斥。教室里一片寂静,门口的两个学生也正紧张地等待着我的惩罚。可是,我又转念一想,何不充分利用眼前最生动的情景来进行我们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呢?于是,我笑着把他们请进了教室,指着他们身后掩藏起来的篮球问:“What’s that?”他们一楞,不过还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到:“It’s a basketball。”我接着问:“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他们见我没有指责他们的意思,就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略带忐忑不安的神情回答说:“Yes,I do.”我接着又问:“Can you play basketball well?”这回孩子见我不仅没有批评他们,似乎我也比较感兴趣,他们就放开胆子,大声回答到:“Yes, I can.”我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肯定:“You are cool! But we can’t play basketball in English class. So please don’t be late for our class next time,OK?By the way,who is your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 Why?”

显而易见,学生上课迟到是不对的,本应该批评。但是换种方式表达,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也许更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两个孩子在受了鼓舞之后很得意,滔滔不绝地跟我聊了起来。教室里的学生看见我的情绪不仅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反而变得更活跃,进而大受感染,一个个都开始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favorite player 到favorite teacher,再从favorite sport到 favorite subject,而且把原因讲得很生动,充分落实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重、难点知识――fun、interesting、boring、difficult、relaxing、exciting 等形容词的运用。

上一篇: 扶贫主题党日活动总结 下一篇: 德育副主任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