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22:15: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技术学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居住地:江苏
电 话:15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8个月 ]
公 司:XX培训学校
行 业:教育/培训/院校
职 位:培训讲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教育技术学
学 校:徐州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能够独立承担复杂的培训工作。执行力强,对领导做出的计划目标和指令能独立完成或协调同事协力完成。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累积,从中养成了根据实际问题,深入分析、灵活设计解决方案的优秀能力和习惯。极富团队精神,思想成熟、上进心强的我具有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工作很有条理,办事效率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教育/培训/院校
目标地点: 江苏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培训讲师
工作经验
2013 /12—至今:XX培训学校[8个月]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院校
培训部 培训讲师
1、负责***和***两地的组织部系统干部教育的培训需求调研;
2、负责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进行培训需求诊断并研发适应性课程;
3、负责构建外部师资库,对培训师资进行管理与考核;
4、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组织与协调教学管理,对教学课程进行监督实施;
5、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改进和完善教学服务体系。
2012 /5—2012 /12:XX食品有限公司[ 7个月]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培训部 培训讲师
1、负责店内实地指导、季度集中培训;
2、负责促销活动的策划、执行店务管理;
3、负责大型新品会、招商会的策划、组织;
4、负责区域内销售数[!]据汇总和分析,监督相关费用申报与核销流程
5、负责公司销售合同及其他营销文件资料的管理。
2011 /7—2012 /5:XX食品有限公司[ 10个月]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培训部 培训讲师
1、负责参与制定、修改公司培训制度;
2、负责拟定、呈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指导各部门制定培训分计划、监督其实施;
3、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级培训;
4、负责公司各部门培训协调员队伍的管理;
5、负责公司兼职培训师队伍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管理、安排授课计划以及反馈培训效果;
6、负责培训课程的开发工作并完善公司培训课程数据库系统;
7、负责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开班实施工作;
8、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
9、负责各类培训班开班实施。
教育经历
2007 /9--2011 /7 徐州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本科
证 书
2009 /6 大学英语六级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在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在200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具备以媒体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等为核心的实验技能,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设计能力及其引申出来的项目设计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成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基本理论发展与创新,以及前沿应用的实践研究的有生力量。
一、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见习和实习三个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存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对于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从国内各大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可以看出,实践实验教学总学时在教学大纲中的体现非常有限。
2.实验教学基本从属于各门理论课,缺乏系统性。
从本科教学计划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依附理论课的教学,没有独立与理论课程之外的实验教学,而且实验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依据理论课程的开设体系来确定,实验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体系结构不完整,同时开设比例远远低于理论教学。
3.见习形式单一,见习操作体系未理顺。
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样依附理论教学,通过教学大纲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除了大纲中规定的实习之外,并没有明确的见习内容,学生的见习主要是依附某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以听教师的讲课和座谈为主,形式较单一,加上见习时间有限,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见习效果往往并不显著,缺乏有效的操作规范。
4.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实验室、实习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从目前的实验室配备情况来看,实验室整体设备有待加强,缺乏必要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学科教师自行联系,主要是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个人联系达到见习的目的,未能实践真正意义上的见习,对于见习学校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见习过程中学生的见习内容受到很大的限制。
5.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欠科学。
实践教学是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业成绩考核方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本科教学大纲中,未出台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没有完整的实践考核制度,导致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落到实处。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背景下,本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却陷入困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教育技术学专业?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教师和学生是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创新培养的所有理念得到落实,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必然依赖他们在教与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感悟。要搞好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教学工作,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可以看出,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设置偏少,实践教学一般占总学时的20%左右,而国外高校一般为35%左右;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转变观念,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下工夫。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新世纪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转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改变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教学思路,重新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检验、深化和延续,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使实践教学为培养合格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服务,确立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有地位。
2.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开展基础创新活动。
实验教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知识体系是进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首先应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独立设置实验课。要系统地考虑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原有的专业实验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使一些实验课程独立于理论课开设,许多原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内容,也应整合到相应的独立实验课程之中,减少实验内容的重复,使实验课程体系更趋合理;其次,应加强实验内容的改革。目前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不符合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改革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创造性实验,同时加大开放实验数量,让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目前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必然之路。为了给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和环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采取各种措施,根据各个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实习基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实习锻炼。
从课堂内的实验扩展到课堂外的校内基地实训,再扩展到校外基地实习,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扩展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培养质量,满足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不是单纯的实践,而是在做中学,通过做,理解所学的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做,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荣瑞芬,闫文杰.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
[2]曹冬岩.对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24).
[3]侯清麟,肖文兴.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4]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马晓玲(1980—),女,宁夏同心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化、绩效技术研究。E-mail:。
一、研究背景
在美国,社会为各类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提供了多种学习和培训途径,证书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国为全社会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证书教育,其目的在于为各类专业人员提供特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他们更好地就业或升职作准备。
美国证书教育的目标和对象是什么?其课程要求、收费标准及教育质量如何?为了对证书教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选取了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流且开设了证书教育的9所高校,使用网络调研、访谈等方法,对9所院校的证书教育从目标和对象、学分及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评价、学费以及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美国的各类证书教育是由专业协会或通过评估的大学来承担。各种专业协会针对某一具体的工作或岗位提供一些证书(Certificate)教育,例如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STD)就提供了多种证书教育,[1]其中有为期两天的短期教育,也有一年多的证书教育。[2]这里将重点分析大学提供的各类证书教育,而对协会提供的证书教育不作深入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网络调查法
由于缺乏对美国现场的理解和体验,本文中的大部分证书教育资料与信息均从网上获得。另外,美国高等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背景,再加上美国高校的高度自治,不同水平和功能的大学其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也不尽相同,证书教育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对不同院校的证书教育采取了广泛的网络调研。首先,根据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网站(http:///)上提供的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网站[3](Curricula Data of Degree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Jenny Johnson, 2010)),结合教学设计与技术教授委员会提供的专业信息工具[4](Professor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IDT Program Information Tool)中的专业信息,对美国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124所大学进行调研。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选取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流且开设了证书教育的9所院校进行研究。
在选择院校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1)学校所处地区是否具有代表性。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实际人才需求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反过来,培养的人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学校所在地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教育技术学专业被公认为发展得很好。美国的一些专业团体和研究人员对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了排名。这里主要以美国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Educa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Yearbook (2010)Part5:Graduate Programs)中对美国各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的排名为依据,从位居前30名的院校中选取。(3)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层次要齐全。美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这里主要以美国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为参照,从同时开设了教育技术学硕士、博士教育的美国院校中选择。(4)教育科学实力雄厚。孕育并分化于教育母体中的教育技术学,只有扎根于教育学的土壤,才能发展壮大。事实证明,教育学实力雄厚的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也比较强大。这里以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以下简称US-News)》,[5]中对美国高校教育学专业的排名为参考来选取。(5)师资力量雄厚。师资力量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美国,由于“知名学者的个人因素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性作用”,[6]以及“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许多名牌专业充满了强烈的个人崇拜色彩”,[7]所以在选择美国学校时主要以该校是否有知名学者为参考。另外,还会参考美国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中公布的教育技术学全职教师总人数排名情况。[8]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研究在美国选取了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犹他州立大学(Utah State University)、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等9所典型院校。
(二)访谈法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对美国社会现场的感受与理解,获得有关美国证书教育更深层次的信息,本文通过电话、E-mail和网络语音聊天软件(MSN、Skype)等方式,围绕“证书教育的学习年限、收费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以及质量保证策略”等问题对多位美国高校教师进行了访谈,部分访谈对象见表1。他们都亲历教育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且身处美国社会文化中,对美国的证书教育有独到的见解。
表 1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
三、过程和结果
(一)几个重要概念辨析
为了对美国的证书教育有客观正确的理解,这里有必要首先辨析几个概念,即Certificate、Certification、Endorsement和Licensure。
1. Certificate(证书):即证明一个人已经接受了具体的教育或通过了一个或一系列考试的文件。[9]Certificate关注具体工作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正如在访谈中张建伟老师所说“证书关注更专业化的技能和工作要求”。美国的证书教育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如ASTD)[10]或高校提供。“学生完成这些机构提供的课程,并按要求通过相应的考试后,无需其他额外的要求便可获得证书”(斯潘瑙斯)。
证书教育一般分本科、研究生和研究生后(Postgraduate)等三个层次。[11]本科层次的证书比学士(Associate Degree)的标准低;而研究生后证书是在获得学术学位后开始,并且较硕士学位而言更具职业取向。
2. Certification(认证):[12]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发证服务。一般是由专业协会和学校对持证者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的认可。有些Certificate可以帮助学员免去资格考试。一般地,专业认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旦通过考试,终生有效;另一种是经过特定时期后,需要重新认证。根据参考层次和具体专业领域不同,同一职业的认证也有区别。另外,每个州对认证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①
认证一定是由个人和人才培养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来授予,如州政府或各种专业协会。“就教学来说,教学认证(Teaching Certification)只针对K-12教育环境,而研究生证书(Graduate Certificate)还可以申请大学或学院的教学工作。”(斯潘瑙斯)
3. Licensure(许可证):从业许可证,说明持证者有资格从事某一行业的工作。就教学许可证而言,“各州有自己的许可证发放程序和要求,并且各州的程序和要求差异很大。最重要的是,它是由州政府(教育部)执行的”(王小雪)。许可证的要求一般包括:①专业学历(不一定是学位);②资格考试/协会的Certificate;③实习经历。许可证可以在全州内使用。
与Certification相比,取得licensure就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在法律意义上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Licensure 和Certification在提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很相似,但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斯潘瑙斯)。
4. Endorsement(批准):是官方或行政部门较权威的“批准、许可”。由于没有Licensure(这种做法必须获得州政府的批准、认可),美国有些地区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获得教师工作许可证的其他途径。这些途径包括通过“学历+培训+实习”就可以以教师的身份工作。Endorsement的授予权在各州,“但是一般在州里也是有局限的,它往往只适用于州内的某一地区”(王小雪)。
就教学而言,“Endorsement是对一个已经通过资格认证的教师附加的资格要求,意味着要完成从教最低要求之外的多项能力”(雷静)。
可见,不同的证书教育在授予权和具体要求上差异很大,辨明这些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证书教育的前提。接下来,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各大学证书教育的特点。
(二)美国9所院校的证书教育概览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证书教育的特点,笔者从证书类型、证书项目名称、学习年限、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9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的证书教育进行了网络调研,针对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通过E-mail等形式对几位美国高校教师进行了多轮访谈。这9所院校的证书教育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9所院校提供的证书类型丰富多样,包括Certificate、Licensure、Endorsement和Educational Specialist Certificate等多种类型;从证书名称来看,涉及到教育技术、绩效技术、教学系统设计、远程学习、学校图书馆媒体等多个领域;从学习年限来看,从1年到6年不等。可见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证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差异很大。
1. 各类证书教育的目标和对象
通过分析9所院校的证书教育后发现,证书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提供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美国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备用人才。就教育领域而言,主要是为了缓解各州当前和长远的教师供需差距,满足教师需求的缺口。据普渡大学的网站显示,[13]至2018年,美国将有一千四百万个计算机专业人员岗位缺人,然而美国大学培养的所有研究生也只能为这些岗位提供1/3的人员。因此普渡大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为了缓解国家计算机师资缺乏的现状,先为其所在的州——印第安纳州培养具有一定胜任力的计算机教师,开设了“计算机科学教学许可证项目”。[14]另外,韦恩州立大学的“在线教学证书”主要针对“远程教育需求迅速增长,而接受过专业化学习和训练的远程教学人员缺乏”的矛盾,培养研究生实施远程教学的一些最核心的能力等。
各类证书教育的对象可归为两类,一类是美国高校的在读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如普渡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许可证项目”(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Licensure Program)主要面向师范教育专业的在校本科生;[15]韦恩州立大学的“在线教学证书”(Online Teaching Certificate)主要针对在校硕士生开设;韦恩州立大学的“大学教学证书”(University Teaching Certificate)主要针对在读博士生开设。这些学生可以在接受学位教育的同时开始证书项目的学习,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K-12在线教学证书项目(K-12 Online Teaching Certificate)”。
另一类是各类职前或在职人员,涉及K-12教育以及工商业界、政府、军事等部门。由于种种原因,这类人群可能对攻读学位不感兴趣,只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某个领域或岗位所需的高级知识和技能,并获取相应的证书(Certificate-only)。这些人进行证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获得职业升迁的机会或者提升其在特定岗位的领导力。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K-12在线教学证书”,旨在培养在职K-12教师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并成为在线项目开发、实施和评价的领导者,[16]韦恩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许可证(Endorsement)培养“K-12学校或学区的技术领导者”,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即如果这类人群中的有些人在修完部分证书教育课程后,如果想继续攻读本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②那么美国各高校为这些人提供了学分转换机制,允许将部分或全部课程学分转入硕士课程的学分中,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K-12在线教学证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整合证书项目”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在线教学开发项目证书”等都允许部分学分转换。
另外,有些项目还接受一定数量的国际学生,允许学分互认。如韦恩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巴布尔(Michael Barbour)说,“韦恩州立大学的证书项目会接受与证书教育相关的一门或几门教育相关的课程,这样可以缩短‘你’完成证书的时间。”
2. 证书教育的学分及课程要求
如表2所示,证书的种类和要求不同,在学分和课程设置上差异很大。
(1) Certificate与Licensure:需要学习4~8门课程,总学分介于12~24之间,课程学习方式灵活,可以在线、在校或者混合学习。
(2)Endorsement:所调查的9所院校中只有韦恩州立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提供了这种证书。两所院校均要求学习6门课程,共18学分。相比Certificate而言, Endorsement的要求更高,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学校的推荐并由州颁发Endorsement。以犹他州立大学的“远程学习许可证(Distance Learning Endorsement)”为例,要求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后,还必须:(a)得到指导教师的许可;(b)所有课程的年级平均成绩(GPA)不低于3.0;(c)展示在所有课程中习得的能力。只有满足上述要求后,学生才能得到学院的推荐,获得州所颁发的Endorsement。
(3)Education Specialist Certificate & Certificate of Advanced Study:这类证书教育属于研究生后(Post-graduate)教育,其课程数量和总学分数比一般证书教育所要求的都多,目的在于使某一方向的新手迅速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或高级专门人才,如雪城大学的“教学设计、开发与评价”高级研究证书[17]要求修习60学分的课程,主要针对那些已经取得硕士学位并打算在教育、工业界或学术界谋取更高职位的人开设。这些人将成为教学和课程协调员、项目和绩效技术经理、设计和开发专家、数字化学习专家、评价专家或技术协调员。
3. 证书教育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美国大学的证书教育从入学申请、课程实施和考核乃至评价,各个环节要求的严格程度不亚于学位教育,那些高级教育专家证书尤其如此。
(1)入学申请
在项目入学申请上,以雪城大学的“教学设计、开发与评价”高级研究证书(Certificate of Advanced Study)为例,它要求学生:[18]①已获得硕士学位或与硕士相当的学位,并且从通过评估的大学/学院中获得本科学位;②研究生阶段的GPA成绩不低于3.0;③两份个人目标陈述;④三份专家推荐信;⑤两份学生、硕士和其他可转换的学分成绩单;⑥对国际学生还有TOEFL成绩要求。
(2)课程实施
首先,在授课教师方面,通过网络调查发现,证书教育的所有授课教师与学位教育的教师没有区别,同一所院系的证书教育课程由那些为硕博士生授课的教师同时承担。其次,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上,同一门课程在证书教育和学位教育中无任何差别。正如韦恩州立大学的巴布尔教授所说:“证书课程与其他学位教育课程的要求没有差别。以IT7130(促进在线与面对面的学习)这门课程为例,你可以从‘在线学习研究生证书’中学习,也可以从‘教育技术’硕士或博士专业中学习,还可以从‘教育技术教育专家证书’中学习。在这些(学位和非学位)教育中,它们都是同一门课程。”最后,在课程实施上,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包括研讨会(Workshop)、研讨课(Seminar)、教学实习、基于真实项目的实习、参与应用性的项目等方式。这些针对实际问题、基于实地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多种实践场合所需的使用技能,为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场所提供了机会。可见,证书教育从授课教师、课程大纲、课程内容以及各项实用技能的培养上都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评价
除了课程考试等基本的评价方式外,证书项目还采取了其他评价方法,典型的有档案袋评价、基于项目的评价和口头综合考试等三种方法。
表 3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在线教
学开发证书”能力素质框架
①档案袋评价: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FSU)的“在线教学开发证书(Certificate)”为例,它要求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一项“能力分析报告和档案袋评价”。FSU为证书项目学生开发了能力素质框架,针对每个能力素质项还明确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媒体与技术”中的“规划和选择媒体来制作远程学习情境中的教学材料”为例,见表3)。将每个能力项划分为四个评价等级:高度熟练(Highly Skilled)、适中(Moderately Skilled)、基本熟练(Minimally Skilled)和不熟练(Not At All Skilled)。
学生首先参照表3中的能力素质框架对自己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并撰写能力分析报告。之后教师围绕学生的能力分析报告,对档案袋中的一系列学习制品进行评价,最终作出满意(Satisfactory,S)或不满意(Unsatisfactory,U)的评价。如果评价结果为“不满意”,学生需经过一学期修改并重新提交报告。
② 基于项目的评价
以佐治亚大学为例,其“学习图书馆媒体教育专家证书”项目需要学生做一个应用型项目(EDIT 7650,教学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在该项目中,学生将应用他们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该应用项目的汇报可以作为综合性口语考试的基础。
③ 口头综合考试
以佐治亚大学为例,其“教学设计与开发教育专家项目”要求学生参加一项口头综合考试(在“D6210学习环境设计II”这门课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相关的文献的把握情况。
4. 证书教育的学费、奖学金和其他经济资助
通过网络调查和访谈得知,证书项目的学费(Tuition)收费标准与其他学位教育的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只攻读证书项目(Certificate-only)的学生不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奖学金和经济资助,但是这些学生可以向州政府的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资助或贷款。
5. 证书教育的质量保证策略
证书教育除了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外,还积极采取了多种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方法。
内部评价。首先,在设计证书项目及其课程时会参照一些协会的标准,比如普渡大学,其“计算机教学许可证(Licensure)”项目严格按照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标准(Standards for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设计。其次,学校会定期评价并修订课程,使课程内容始终保持最新。例如韦恩州立大学的“教师会定期评价和更新课程内容——尤其是教育技术,以确保课程内容一直保持当前最新。具体哪部分发生了变化,会按照学校的评价过程对其进行正式评价和修订”(巴布尔)。雪城大学的证书项目与其他研究生专业一样,也会被定期评价,“每七年被评价一次。每一门新课程被提议(Proposed)后,先经系部评价,之后被学校课程委员会评价,最后是大学评议会(University Senate)评价。”(雷静)
外部评价。主要通过专业协会对证书项目进行评估并给予认证,例如佐治亚大学的“学校图书馆媒体教育专家”项目就通过了AASL的评估。
总之,上述多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证书教育的质量,所培养的人才也缓解了各州及全美的教师供需矛盾,填补了美国这个高度流动的社会里由于人员流动而造成的人才缺口。
四、结论和讨论
证书教育是美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连接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桥梁性教育”。它一方面为各行各业的人员提供职前或在职培训,使其掌握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必备技能,为他们的择业或再就业增添砝码;另一方面,它为各种人员,尤其是那些学术准备不足的人员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提供衔接性的教育。美国社会通过这种面向全社会、低门槛的教育形式,为那些已经具有实践经验但学术积累不够的在岗人员,或者由于经济等条件所限无法继续享受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人创造了学习机会。可以看出,证书教育对促进整个美国社会的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虽然一些行业和机构也通过各种培训颁发证书,但在高校中开设证书教育尚无前例。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阵地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19]然而大量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在职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必需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美国证书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基于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尝试在高校中开设各种教育技术证书教育。
首先,在证书教育的层次上,可以开设本科、硕士或博士层次的证书教育,分别针对同一学历或较低学历的人员,例如本科层次的证书教育对象针对本科毕业生或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士。其次,在证书教育的类型上,针对教育系统的人员,可以开设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应用、远程教育/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项目;针对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可以开设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应用、远程教育/学习、绩效技术等项目。再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设在校学习和在线学习。最后,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及评价标准上,为了保证证书教育的质量,建议与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保持一致。当然,有些在职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积累不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平台,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帮助。
证书教育可作为我国正规学历教育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整合高校现有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通过在校和在线学习等形式,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ASTD Certificate Programs[EB/OL].[2012-9-17].http:///content/education/certificatePrograms/certificates-workshops.htm.
[2] Curricula Data of Degree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2010)[EB/OL].[2012-9-18].http:///curricula/.
[3] Curricula Data of Degree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EB/OL].[2012-9-19].http:///Curricula/.
[4] PIDT.Professor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IDT Program Information Tool(2010)[EB/OL].[2012-9-20].http:///pidt/.
[5]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EB/OL].[2012-9-15].http:///.
[6] 梁林梅.美国教育术专业近三十年的发展与变迁管窥——基于AECT的系列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108~113.
[7] 梁林梅,李晓华.美国教学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访“第二代教学设计之父”戴维·梅瑞尔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09,(8):1~7.
[8] Orey,M., Jones, S.A., & Branch, R. M.. Educa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Yearbook [M].CA: Springer New York Dordrecht Heidelberg London,2010.
[9] [11] [12] Academic Certificate[EB/OL].[2012-9-20].http:///wiki/Academic_certificate.
[10] ASTD Certificate Programs[EB/OL].[2012-9-27].http:///content/education/certificatePrograms/certificates-workshops.htm.
[13] Endorsement_trifold.pdf[EB/OL].[2012-10-8].http://cs4edu.cs.purdue.edu/license.
[14]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Supplemental Licensure Program[EB/OL].[2012-10-10].http://cs4edu.cs.purdue.edu/start.
[15] Computer Science for Education[EB/OL].[2012-10-8].http://cs4edu.cs.purdue.edu/start.
[16] ASU Graduate Certificate——Online Teaching for Grades K-12[EB/OL].[2012-10-12].http://education.asu.edu/programs/educational-technology.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将信息技术作为协助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而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概念的形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及教育技术培养目标的迭代更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的人才。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发现我国目前对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1.高校课程内容高校课程内容,欠缺合理安排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所提供的强大功能促使着互联网社会分工呈现多样化、精细化的特点,例如:移动教学平台的搭建、使用,基于智慧教室开展课程设计理论等等。而高等师范院校对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对新媒体技术欠缺合理化安排,学生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运用,导致出现无法使用,使用困难,应用意识淡薄,并对理论与实践课程两者之间的合理安排存在极端化的现象,重视理论的发展与培养而轻实践应用,同时对学生的信息及视觉素养方面重视度不足。
22.教育见习实践教育见习实践,缺乏培养重视
实践应用作为师范类人才培养核心目标,贯穿整个人才计划。教育实习作为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学生理论与技术的具体化、操作化,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夯实基础。而现有高等师范院校虽设有微格培训、中小学专业实习、企业培训见习等具体的教学实践课程,着重培养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普遍存在机械化、应试化教育的现象,重理论而轻实践观念未得到重视,并且忽略与企业建立培训机制,同时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操作与练习。
33.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匮乏精准定位
在21世纪,创新作为提升各国综合能力与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高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各国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教育部、学者、高等院校积极探究培养具有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人才教学机制。虽已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建构课程设置、培养策略等,但发现对教育技术学人才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意识缺乏、定位模糊,并且高等师范院校过于重视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具体合理有效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如何有效借助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策略,建立符合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本土化目标值得深思。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技术学有着紧密联系,每一次新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推动教育技术理论的革新与教学经验的积累,并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现如今,“互联网+教育”对我国教育理念不断冲击,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
11.信息资源喷发信息资源喷发,分析能力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开放式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产生,记录大量学习者网络学习轨迹,如何对其展开合理有效地分析,判断学生学习状态?采取何种措施与方法,推送何种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培养教育技术学人才基于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知识对学习轨迹的获取、分析、判断和实施,要求其具备比以往更加出色的数据感应与极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并采取合理化的学习反馈及教学措施,满足学习者更为高效、个性的学习需求。
22.政策方针颁布政策方针颁布,创新能力培养
2011年,我国印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的有利工具,并且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协助学习、认知和情感激励的工具,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结构。并且在《2017年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中,提到未来教育技术面临的9大关键趋势,9项重大挑战,以及12项教育技术发展新技术,都要求学生在技术、理论运用等方面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力。
33.新型产业结合新型产业结合,终生学习要求
“互联网+”推动各行业产生新的社会生产模式,并促使新型产业与技术的融合,实现信息资源更大限度地跨地区、跨国家,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其次,学习资源的快速流动,知识量的倍数增长,信息的迭代更替,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再者,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理念,并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教育技术学人才作为实现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积极响应者,就要求自身应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应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对策
“互联网+”的提出,为我国各领域带来巨大的生命力,社会发展对于创新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而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将移动学习环境、数据分析技术、慕课(MOOCs)建设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或协助学习的工具,改变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数据分析、自主学习,进而形成教育技术学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双推动培养模式。
11.利用移动学习环境利用移动学习环境,进行混合式教学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迅速普及,移动教学平台、教育类APP的开发与功能不断完善提高,为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MOOCs、课后作业互评等功能,怎样借助移动教学设备构建课堂教学机制与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学科内容和课程知识,应如何搭建、设计教学活动?围绕移动学习环境,采用学与教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的方面,教师作为引导的核心,积极建构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在“学”的方面,结合移动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翻转课堂、无缝设备学习等教学工具,积极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22.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移动教学平台记录大量学生学习行为轨迹,学习数据为针对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特征等其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与学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而学习行为轨迹数据应如何分析?以何种形态呈递于学习者或教师?分析结果如何判断或评估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与学生结果?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问题,教师应采取何种措施与帮助?围绕学习数据分析,可采用基于数据分析的探究式学习,由教师引导教学内容,学生为主体研究对象,以小组形式收集数据并对其采用相应技术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评判及改进方案,教师辅导总结,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数据收集、分析、判断与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33.运用慕课运用慕课(MOOCs)课程课程,进行体验式学习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是目前各教育技术专业院校着重要考虑的问题。专业的发展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要有创新,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一个专业的发展才能长久。
那么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还在发展中的专业.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核心课程设置?如何很好的体现自己的特色.究竟是注重理论方面的发展,还是注重技术方面的发展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学校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设置。
(一)华东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能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能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以及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相关知识,成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专门人才。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对未能达到学业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延期毕业,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培养方式:注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理论素养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目标和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习化社会中德、智、体、技、美和谐发展的ICT人才(运用数字媒体进行高绩效学习、交流、培训和知识管理的人才)。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设计的主要专业素质如下:(1)运用数字媒体进行高效学习和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能力;(2)设计、规划和评价能力,尤其是网络课程与教学设计、开发、管理的能力;(3)较高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在信息的海洋中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和跨时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绩效培训和学习指导、服务的能力。
从上面几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各个学校核心课程设置都不一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体现了学校自身的学科特色,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学还很年轻,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做的事情也还很多。我们在设置自己的专业的时候既要考虑到突出自己的特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要考虑到教育技术专业本身的一些核心课程。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在教育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才能供不应求,而且从计算机、软件工程系和教育学、心理学系都培养不出来,具有专业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
从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前景不容乐观。社会对于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量已经没有前几年那样大了,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饱和状态。一些院校为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开设了大量诸如计算机类的课程。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逐渐向计算机专业发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技术上不如学计算机和学电子的,在理论上不如专业的教育人士!到现在连教育技术的自身定位都没有搞清楚。同时社会上还有很多单位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教育技术专业在外面是很少被人知道的,常常把教育技术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同。使得很多毕业生就业以后迫于形势改向其它方向发展。
三、解决专业定位的办法是提高专业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替代其他专业。
黎加厚老师说过:“把自己的城内的事情做好.就能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位置”教育技术专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结构,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而不是想着为了就业,为了社会需求去取代其它专业。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课程体系绝不能整齐划一。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不成熟、多样化、变化快.这就要求课程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必须是动态、开放的,而且必须与不同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设计要求相适应。
综合性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有教育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艺术基础这三大基础支撑.而将这三大基础整合起来的.则是基于媒体和资源的学习与课程教学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这应该成为本学科专业人才不可替代之专业技能和课程结构。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二者分别决定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技术观和教育观.二者的内在统一则是教育技术观,这是每个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必须牢固树立的学科指导思想。同时我认为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院校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
2.实践课程体系比较突出。实践课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为43.6%.校内课余专业技能实训覆盖率为100%:
3.坚持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按模块结构分类,各类模块的专业技能特色突出.同时加强课程模块之间的合理整合和协调;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课程和教材建设。通过课件制作评比,教学演示等活动。
5.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重点加强校内外实验基地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43―03
1983年以来,以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几所师范院校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此后的20多年里,全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设置跟上时展的步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必不可少。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校2001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始进行分层培养,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层培养的必要性
1 分层培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的内在需要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有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技术的,艺术的,等等。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办不好教育技术。要办好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1]。所以教育技术学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很明显, 这就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理科的东西之外, 还要获取美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通识教育的受惠者。但通识不是杂乱,不是什么都只知皮毛而又什么都不精,(这通常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最大的感受) [2]。例如,在课程设置中有“平面设计”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如压缩图像、转换格式等简单的技术操作,如果有广告公司要求做个宣传画,很多学生就因美学或其他知识的限制不能完成任务。
2 分层培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外在需求
徐福荫教授在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曾经讲过,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教育又懂技术,既懂硬技术又懂软技术,既有信息素养又有媒体素养。正如李龙教授总结的那样,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包括:(1)各级师范院校中教育技术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2)各级学校和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3)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4)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6)信息产业中的教育产品开发;(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影视节目的制作[3]。从上述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似乎就业渠道很多,而且似乎无所不能,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要在短短的4年时间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本科教育不可能做到全而精,但是能做到全而某方面精,真正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人[4]。因此,各办学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要求设置自己的专业方向因此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还不得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层培养。
二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三大特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5]。
目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上的厚重感;第二,有“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不注意课程衔接,没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如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教育》,也开设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第三,对于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教学脱离实际。第四,与专业结合部分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难以确定,不同的专业方向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应用方向各不相同,课程几乎成了应用软件培训班的培训内容。
三 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方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以培养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素质与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整体思路,设计了以下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对我校2001级本科生进行分层培养和分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为主,重点放在学生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培养上。在考核方式上主要采取笔试和学年论文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三层次是方向课程,包含网络教育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和信息技术教育三个方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志向自由选择一个方向课程。如果有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辅修第二个方向课程。方向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支持―注重应用―实践反思”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如学生的“多媒体才艺周”活动等。在考核方式上也采取不同的方法,即老师提出设计或制作的任务和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大的作品,而且作品的主题都和该领域的生活和工作相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具体做法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教育技术等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和判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动机和知识结构自由选择一个方向。如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技术。并围绕专业方向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应有明显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如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面向企业的学生则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学生毕业前的实习与实践也很重要,应该为师范生安排到中小学调研或实习的机会(这个模块的实践和实习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同时也要为非师范生安排进入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这个模块的实践和实习基本上为零)[6]。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也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应用、求创新”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特色[7]。
通过对我校近三届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我们的分层培养成效是显著的。在对200人毕业生的随机调查中,有近80%的表示对分方向培养满意,过得去的占到15%,有5%的表示不满意。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三点:
1、计算机类课程设置。
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计算机类课程的选择,对该专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家要重视和明确“应用”是纲,紧紧抓住“应用”这个主要矛盾,确实可以达到“纲举目张”效果。但“应用”绝非就是会用计算机和会操作应用软件,要结合专业做一些软硬件开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8]。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要大胆删除一些陈旧的课程(如光学投影媒体与教学),优化基础课程,让学生形成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3、专业应用课程设置。
加强专业应用课程,使学生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的各项技能,如课件制作技能、教学设计能力、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技能等等。
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分层培养人才体系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3-4.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现状、问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3-64.
[3]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7):6-7.
[4] 邹霞.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4,(1):48.
[5] 任剑峰,杨晓宏.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112-11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033―03
由于教育技术学的定位及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分界面模糊不清,使教育技术研究走向两个极端,一端是泛化研究对象,如“新型教育”说,又如挤占课程与教学论的地盘,由于根深蒂固的“码头意识”,导致了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和其他教育学科之间关系的紧张;另一端则仅仅定位于媒体技术,不仅自己于心不甘,而且还常常忍受“技不如人”的诟病。这些让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学术界忧心忡忡,也让本专业的从业者感到迷茫,他们都迫切希望找准教育技术的学科与专业定位,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2,3,4,5,6,7,8,9,10,11]本文尝试运用我国著名工程哲学家李伯聪先生创导的“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探讨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学科的定位,分析本专业的工程特性及其工程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一 工程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提要
工程,作为一种早已存在的社会活动,经历了从军事的艺术到造福人类的艺术的历史演变,目前公认为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的定义:一种把科学和数学原理、经验、判断、和常识运用到造福人类的产品制造中的艺术,是生产某种技术产品或系统以满足特定需要的过程。然而,在科学技术的传统语境中,科学、技术构成二元关系,并没有工程的位置。长期以来,工程要么被看成技术的一个分支,要么被混为一谈。直到最近工程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活动形态与实践方式,加上国内外尤其是西方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才导致工程与工程哲学的凸显,并最终从技术与技术哲学中分离出来,从而“将工程概念研究置于规范理论框架内”。[12]2002年,李伯聪先生创导“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并提出了“我造物故我在”的工程哲学命题[13];这一提法得到了包括中科院路甬祥院长及众多院士在内的权威肯定,何祚庥院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论;沈珠江院士虽然认为三者并非三元并立,但也同意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14]。
从活动的内容与本质来看,科学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理解和认识,它以发现为核心,追求真理;技术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技巧和工具,它以发明创新为核心,追求构思与诀窍;工程是按照社会需要设计造物、运行管理,它以综合集成为核心,讲求价值,追求一定边界条件下的集成优化和综合优化,它不只是应用科学与技术的活动,也是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社会性活动。工程活动的典型特征是创造一个世界上原本不曾存在的物,所以它的本质特征是超越存在和创造存在的。相对于这一点,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反映存在的,技术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探寻变革存在的具体方法。[15]简单地说,科学关心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关心的是“可以怎样做”、“能怎样做”的问题,而工程关心的是“可以做什么”、“应不应该做”和“应怎么做”的问题。
从思维方法来看,传统的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都是“理论理性”,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与真理性,与此相反的是,工程思维是“实践理性”,更强调思维的整体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思考的方法可能是逻辑的,也可能是非逻辑的,即顿悟的、形象的,甚至是经验性的。值得指出的是,当前的技术思维也已开始了经验与实践的转向,也正是这一转向,催生了工程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分支。从“没有无技术的工程”这一判断可以看出工程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但绝不可以因此就把技术与工程混为一谈。首先,工程关心的是“制定出有效的,如何达到更好目标的规则,它把这些规则连接到有争议的结构中去;它并不制造技术,但它却要求开发新技术,并指导人们如何开发新技术。[16]其次,在工程活动中不但有技术要素,而且有管理、经济、制度、社会、伦理等要素。技术要素和成分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可是其他的成分和要素――尤其是经济要素和管理要素的重要性常常绝不在技术的重要性之“下”。在许多情况下,“非技术性”的内容和成分,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往往成为该项工程本质的、决定性的内容和成分。
二 教育技术的定位及其工程特性
根据“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来考察教育学科领域,那么,其科学活动主要涉及教育的基本现象、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发现,其活动主体为教育理论家;而其技术活动主要涉及实现与变革教育的方法、技能与工具的研究与发明,其活动主体如课程论、教学论专家、现代教育技术(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专家等;而其工程活动主要涉及为实现教育活动的优化而综合运用科学原理、技术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经济、文化背景,规划设计、构建开发、运行管理各种教育系统(包括资源与过程)的研究与实践,其活动主体为教育工程师。
当前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无疑具有更多的工程活动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从教育技术的定义来看,无论是AECT94定义还是AECT2005定义都具有很强的工程特性,特别是AECT2005定义以“研究”(Study)取代“理论”(Theory)和在“实践”之前加上“符合伦理道德的”修饰语,更是反映了“教育技术”哲学基础之一的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和“工程哲学”的出现对美国教育技术界的影响。这不仅不是一种“倒退”,而恰恰是一种进步。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经验转向”主要表现为:一是走向经验,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二是走向跨学科的开放的技术研究;三是寻求理论与经验之间、技术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之间的更有效的互动。[17]因此,哲学开始关注工程实践、介入工程实践,并在21世纪之初,由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在大体相同的时期正式创立“工程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分支,并开始有了初步的学术和社会影响。[18]
就国内而言,南国农教授关于电化教育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从85定义、98定义到04定义,都是“做什么”、“应怎么做”等工程层面的问题。以04定义为例,南教授将“电化教育”改名为“信息化教育”,定义认为“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9]。而何克抗教授给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是:“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20]可见何教授与南教授对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理解在活动层面上是一致的,都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的关注,应用技术手段是为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即研究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而不是技术、手段本身,这显然属于工程层面的活动。
此外,从当前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从业者的实际工作与社会实践来看,许多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者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或根据国家与地方的需要,开展各种层次的教育工程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研究、规划与开发,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建设,或自己动手或帮助其他教师开发各种课程和教学资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多数活动也是工程层面的活动。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育技术活动既有技术活动也有工程活动,不仅需要教育哲学、技术哲学的指导,也需要工程哲学的指导,不仅需要科学理论、技术方法,也需要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针对当前各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结构要么偏理论,要么偏技术,独没有“工程”的现实,有必要将课程结构向工程学方向拓展与改造,强化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能力(核心是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培养名符其实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工程师”,如规划设计型、技术开发型、实施管理型和教育咨询型等等。
三 强化教育技术学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教育实践的变革却步履维艰,表面原因是教育理论、技术与教育实践的貌合神离与沟通困难,其实质是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缺乏可操作的机制与方法,即缺乏工程这一桥梁与中介。在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除日常教育活动事务以外,若干重大教育工程的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特别关注,更有教育信息化主题下的诸多工程如“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等,然而这些教育工程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工程”实施对象混乱和“工程”实施过程盲目等问题。[21]出现这些问题,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外,规划实施者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至国家级的教育工程,小到学校课程改革,都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的“教育工程师”参与。
当然,不是每一个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都能成为胜任工程实践所有环节的“全能型”教育工程师,也不是每一个学校都能培养“全能型”和所有类型的“教育工程师”。因此,不同学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建设首先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基本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定位于教育工程活动中某一类型或几个类型人才的培养,并据此设计课程结构、规划培养方案,这无疑也是一项教育工程。
为了强化教育技术学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和教学改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强调工程知识情境性与整体性,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
工程知识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包括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两部分。教育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这并不是狭窄的技术知识背景能够胜任的。教育工程师承担的是一种构建整体的任务,他必须具有集成的知识结构。因此,教育工程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要求工程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再还原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利于教育工程问题的解决。
2 重视工程思维的培养和不同工程方法的学习
工程思维是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理性与非理性、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它要求把工程当作一个整体,根据理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与约束,优化选择各种技术(包括方法、工具等),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相关过程与资源,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因此,工程方法的基本特征是“综合优化、系统集成”。当前教育技术学将工程方法简单地等同于系统方法,实际上常用的工程方法除了系统方法(硬系统方法、软系统方法)外,还有许多成功有效的方法,如国内比较有名的就还有“物理-事理-人理方法(WSR)”、“人机结合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CWME)”等等,他们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具有各自的优势,如“WSR”特别强调人际沟通与关系协调,而“CWME”则强调以人为主,人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学习不同的工程方法将更有助于学生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实际项目类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学科型的教育己经不能适应工程发展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提高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这作为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更为灵活和多样的项目课程,让学生参与各种实际的教育工程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实践最好是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指导下,进行真实项目的研究及开发,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项目中的部分工作,主动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专业技能得到综合的训练与提高,以发展与提高实践能力。
4 要结合教育工程实际开展人文、艺术的教育
工程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不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但又不能为了学人文、艺术学科而学习,要按照教育技术与教育工程的要求把人文、艺术知识加以选择、进行有机组合,它需要参与的教师既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又有精湛的教育工程专业知识,而且最好由搞教育技术学的人自己来做。这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的“视觉文化”教学与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推广。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将知识和现实关联起来,将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接触诸如风险、回报、伦理、责任、环境等实际问题,给学生以从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进行学习的机会。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工程师的任务是创造人工系统或人造物,而教育工程师要创造的人工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生命力、富于创造性的社会系统,因此创新能力是教育工程师的生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主观能力性,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对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6,(9):12-15.
[2] [20]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3-17.
[3]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9.
[4]张祖忻.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10.
[5]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4.
[6]冯秀琪.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中一些问题的刍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15-18.
[7]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1,(4):3-10.
[8]赵宏,杨开城.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3,(4):18-23.
[9]刘美凤.教育科学群中的教育技术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3,(7):5-9.
[10]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39-44.
[11]李龙.教育技术领域•学科•专业[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5-10.
[12]张铃,陈凡.西方“工程”概念的历史演变[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5),48-52.
[13]李伯聪.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7):36-39.
[14]沈珠江.论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关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6) .
[15]张光斗、王冀生主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6]孔明安.工程科学与技术哲学:从工程科学的特征看技术哲学德国哲学家H1波塞尔专访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7).9-13
[17]王大洲.在工程与哲学之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7):38-4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步规范,所有级别的学院和专业都有相应的调整,一部分院校将原来的电化教育技术系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系,也有些师范大学新设立信息学院。
学校在招聘信息技术中学教师时,会同时有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申请该职位,究竟什么专业的毕业生更适合呢?难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更适合任教吗?下面我们具体探讨。
一、专业优势区分
(一)信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是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置的,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库、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等。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库课程应针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使数据结构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竞赛发挥作用。
(二)教育技术学是电化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和转换,主要进行非线性教学视频编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新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也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其他学科。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年轻的,但在教学方法很专业,所以更适合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而且,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二、中小学选择教师时应考虑三个职位要求
(一)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逐渐普及应用。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不仅要负责管理仪器,数据维护,而且要电子投影、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教学设计,更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逐渐独立的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原来的计算机老师逐渐有多重身份,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从事学生的信息技术竞赛辅导工作。
(三)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他们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资源建设,是网络管理员,并从事项目设计、网站开发工作。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职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教师岗位,他们有擅长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岗位,他们有网络管理和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优势。以上分析表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空间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选聘教师时要看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
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师范生申请高中计算机教师岗位,许多成功的就业方案论证、综合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网络管理、组装维修、程序设计等方面有着其他专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举行,非计算机专业如数学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所以,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发展,计算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对“独家”的看法。
事实上,毕业生在学校的地位并不像大学生想象的那么理想。教育部门在对信息技术的工作要求不统一,比如大量的信息技术研究成员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员负责信息化教育开发。因此,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教师单独设置,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和电子专业教师设在一起,但目前需要更多的“技术多才多艺的“信息技术教师。
当今教育,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跨专业任命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讲,大学课程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专业定位上各有不同,但如果合理规划职业,努力学习,准确定位,练好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更易求职成功,更好地适应岗位。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中职计算机专业 专业型人才
由于之前应试教育的扭曲使我国的中职教育形成了一种封闭系统,加上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忽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仍然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在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几乎失去了兴趣,长期以往便会导致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在课堂中如何通过教育技术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每位教师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专业计算机人才的需要。
1.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教育技术即通过创造、采用及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及和资源来实现提高绩效和促进学习的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符合的实践。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意义: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强调是的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实践操作。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多的时候会转变自身的定位,从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旦形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⑵可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上有多种资源库,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在资源库中搜索教学素材进行编排而组成自己的教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而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
2.教育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转变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往往有部分教师仍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即使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常常会以CAI课件代替板书。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能一开始的兴趣较高,但往往会有部分学生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参透难点,更多是被那些过多的声音和动画所吸引,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便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如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3ds、AutoCAD等教学工具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其可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具有诸多功能,如遮挡功能、文字拉幕、探照灯、拖放、涂色等。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借助白板的这些功能来为教学工作服务,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如在进行《word艺术字》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利用白板将未经加工的字遮挡起来,再用探照灯突出加工过艺术的颜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用白板的前后置、对象移动、翻转等功能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随后,针对学校里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教师可提出班级内的文明广告语的设计比赛,比赛内容是让学生以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身份设计出文明广告,并通过word技术字对广告进行加工,时间为30分钟。教师作为评委对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分,并通过学生们自选出一批优秀作业,对优秀设计者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且学生还可在观察、分析、探讨中促进理解,打破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纳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2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可在完成一定的课程教学后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学生分组合作制造一些使用小软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分组前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方面最大程度将互补型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目的是利用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共同进步。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积极参与每一组的软件制作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全组学生的参与欲望,给基础较差、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加强对每组软件制作方法的指导。同时,在合作方法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其他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选择、善于恰当补充其他成员意见的技能,做到共同进步。此外,除了在校园中开展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一些软件公司参加义务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前适应社会的计算机岗位环境,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游刃有余。
论文摘要:首先分析教育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任务及其特有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新探索,并阐述其实施方案、实践案例等。最后论述方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要素。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各界对创造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正日益迫切,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依托、时代进步的动力。然而创造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与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密切相关。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技术学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中的教育技术学与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育的整合正不断成熟,但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某种程度上仍缺少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至今仍是高等教育传授知识的重要和主要途径,即便是未来即将普及的网上大学、虚拟课堂也仍需以课堂教学作为依据和参考。同时,它也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应随课堂教学模式而异。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因此更强调突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因而学生成了核心主体。而不论谁成为中心主体,师生各自的任务和目标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辨证统一的。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同其它学科专业的任务一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谓显性任务即塑造学生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的认知结构;而隐性任务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研发能力,以及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科技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熏陶等。但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而言,还应有一项重要的、也是常被一些教师忽视的,同时亦是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的任务,即不仅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科学有效的“建构者”,而且逐步成为各类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这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解释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即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如何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
所谓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者”是指能够根据知识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信息加工、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主动进行认知结构的塑造。而帮助学习者克服认知障碍、固着知识点、完善认知结构等则是知识建构“促进者”应具备的能力。因此,这对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和强化,使其逐步成长为知识建构的科学、有效的促进者。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模式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应采取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会更有益于完成上述任务呢?首先,它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完成课堂教学(显性和隐性)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促进者”所应具备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成为“促进者”所应具备的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次,这一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知识类型是多样的,学生的认知风格不是单一的,应有相应的变量控制机制。再次,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但同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尤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使其主动地由一名成功的知识“建构者”逐步发展“促进者”的能力。最后,应重视评价反馈环节,总结分析是认知策略建构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强化、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方案实施过程
实施该课堂教学模式方案的操作过程为:(1)备课: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基本信息,如:基本概念、原理、重点、难点等,本课各知识点及其类型和本节内容在本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位置、作用,尤其是知识建构的线索、方式、方法、辅助条件等。然后,根据以上信息选择、确定适当的教学活动(包括创建学习情境、选择知识建构方式,如探究式、发现式、协作式、研讨式等)。同时,让学生进行预习,以便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要求学生能够对预习内容进行知识分类、总结归纳。所以课前准备阶段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步信息加工与教师对本节课程做全面深人的设计—两者同步进行的过程。(2)授课:先由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然后按预先设计的方案组织学习活动过程。具体方案以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例如,本节内容是本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属理论性较强的陈述性知识,适宜采用问题驱动、专题讨论、分组探究的建构方式)。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的若干个(3个左右)协作小组中进行。每一小组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两项:其一,学习内容的分析,即如何科学有效的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应通过组内协作来消除各自的认知障碍,完善认知结构,寻求最佳的建构途径。其二,表现形式的分析,即采取怎样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使之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记忆更牢固,从而优化认知结构,使知识建构的质量和效率更高。正是通过这两项主要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成为科学有效的知识“建构者”,并逐步具备知识建构“促进者”的能力。(3)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各小组通过分析、总结形成一个小组学习方案作为完成上述两项学习任务的成果。可通过组间竞争、方案试行、分析比较,由师生共同选出最佳小组方案。最后经教师分析总结、评议反馈,并提升至一定的理论层次,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预期培养效果。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现以教育技术学专业选修课(数字电视技术》中“交互式电视技术”一课为例实践上述模式。
首先,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并阐述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1)内容提要: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实现非对称双工形式的新型电视技术;(幻基本概念:交互式电视(IT’V )、节目式交互式电视(点播电视VOD),VOD系统组成、视频服务器、ATM通信系统、机顶盒;(3)基本原理:视频服务器的结构功能,交互式电视机顶盒结构与设计及工作原理;(4)重点:交互式电视的体系结构;(5)难点:交互式电视机顶盒结构与设计及工作原理。并说明本节内容在本课程体系结构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有更深人的认识,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
然后以任务驱动、问题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将学生分成两个协作小组A,B,并指定各自的任务主题,即知识建构线索:A组采取两种技术对比(与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技术相比较)的方式建构和表现知识;;B组采取以满足电视用户的需求为逻辑主线的方式来建构和表现知识。在小组协作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源,并适时给予答疑解惑,提供个别指导或参与小组讨论,直至各小组方案形成。
接着是各小组方案的试行和小组学习效果分析。由于两组的建构线索不同,所以知识建构方式差异较大。A组将本节内容知识点以两种技术对比的形式组织起来,有重点、有次序、有逻辑地建构,并将每个要点做两种技术的异同分析、优劣对比,重点、难点突出,逻辑结构清晰。B组则是以满足电视用户需求为逻辑主线自然而然地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浑然一体,在体现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知识表现方式上,两组大同小异,在难于理解的原理、体系结构上能够采用形象直观的二维动画流程图来表现。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比较、分析和评价两个小组的学习方案,师生一致认为:A组在建构、塑造认知结构上更趋完善、系统、合理,使学生对交互电视技术在两个领域的应用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使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同化过程中有了更为便捷、牢固的固着点,更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至此,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不仅使学生有效地建构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主动建构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甚至培养了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应具备的能力。
四、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要素
(一)教师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其角色已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领导者、指挥者,而应转变成课堂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策划、帮助和调控者。这要求教师不仅对所授课程的知识内容、类别、结构、体系了如指掌,更需要大量创造性劳动,如选取恰当的任务主题来引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其学习动机,开发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物力资源如概念地图、多媒体课件、资源网站等,人力资源如校内外各专家学者或学伴等),还需要对学习过程实施大量细致的组织管理工作,如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别指导,也要对整体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反馈、评价,以及对每一活动环节的节奏、时间等因素的把控。作为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引导学生“活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的精神,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会学”,进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总之,教师必须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知识建构“促进者”的促进者。
(二)课堂教学
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有几百年历史,并且至今仍是高等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有着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网上教学缺乏师生间互动交流、情感交流,实践性教育环节难于实施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课堂教学是本专业主要的实践应用领域。因此,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如通过小组协作、问题探究、个案讨论、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创新思想、科学态度等,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探索教育技术专业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采取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养成终身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使其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进行终身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促进他人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策划、帮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