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1 23:53: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篇(1)

0 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最大思想障碍来定制论文自各门课程的本位主义,要完成、推进课程综合化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强化整体意识、淡化本位思想,由各门课程的"单兵作战"转向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协作、"综合作战"。教师是关键,教师应精通所授课程的内容,具备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教材应能反映出学科的核心概念,典型方法,以整体、连贯的思维综合全部内容。显然,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材的内容亟待更新、出版周期也亟待加快。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业教学现状

1.1 基础知识水平不一

很多一般本科院校中,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的家庭,而部分来自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较早。就计算机操作能力上面而言,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甚至超过部分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这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相关先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高校的理论课的设置一般会相对滞后一点。高校要想自己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则在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

1.3 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1 要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是令人震惊的,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的优秀人才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我们高校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要注重课程设计,多增加实验课程,因为现在好多学生对讲授理论课程不是很感兴趣,要是能够用做实验的方式来讲解,则效果会好的很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验课上都应该采取小班上课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会有一个保障,同时要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实验是对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一个验证。

2.2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对所讲授的课程重要知识点进行理论课考试或者实验考查。现在的考核方式应由知识点考核向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考核转变,这样就可避免学生"学了后面忘记了前面"的现象。

2.3 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作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我国众多高校开设的主要专业,肩负着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具备软件开发等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2.4 培养有特色的计算机类教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对我们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背景,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要培养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个关键;教师队伍是否有特色,直接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也具有特色,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先进的教师队伍一般都会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工程经验、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教学水平。

3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引擎

课程综合化改革涉及学科内容的多方面因素,其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多种复杂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一级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纵横联系、学术深度、方法论及其内在体系,遵循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综合考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的安排,最终达到知识系统的相容性、完备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既着眼总体统摄,又注意局部优化。

3.2 加强基础与专业技术课程的综合

在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时,对基础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以"计算模型与计算机"为主线进行综合,以训练学生的数学化思维方式;对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体系机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础课以软件开发方法学与计算机应用为主线进行综合,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3 是注意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环节的综合

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加强基本实验技术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践环节的实施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选取各门课程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作为实验内容,培养基本实验技能。

4 结论

综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上,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考核方式、实行双语教学、培养特色教师等方面进行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可以从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强化学生专业基础训练、企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来进行改革,努力打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于金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10:17-21.

[2]朱勤,顾翔,邵浩然.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9):86-88.

篇(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突破:它最初的设计是单纯的来提高处理速度的高速计算器,到目前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大多数问题的智能机器,许多人继续研究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使人们可以轻松享受由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和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学是用来研究计算机设计、制造及计算机信息获取、存储表示、处理控制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

计算机技术是研究计算设备的科学技术,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算起,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六十多年,计算机无论从运算速度、缩小性、降低成本或者开发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2.1“技术突破”型科技逐渐让位于“系统合成”型的科技

早期的三大发现(达尔文学说,能量转换,细胞学),在1925--1950年重大科技突破有40多件。而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则为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等寥寥几项。50年代后这种技术突破是越来越少了,70年代至今,我们人类似乎在循环一个周期,我们将从前的科学原理及技术挖出挖深,并且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就好像计算机基本原理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论起基础仍然没有离开100年前关于程序与存储的设想。而阿波罗宇宙飞船技术,当中没有任何一项是新的突破,而是把原有的理论加以结合组织,并且排列有条不紊准确无误,通过实践得来。

从1904年发明电子管到1946年成功造出第一台计算机,耗时42年。而从发明半导体晶体管到造出半导体计算机,仅为10年左右。微电子精细加工技术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只用了2年不到的时间。超微细加工技术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创造,可以说是同步突破的。“技术突破”型科技逐步让位“系统合成”型科技。

2.2向经济、社会文化、商业流通等各方面渗透

科学是绝对的第一生产力,从前是,现在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潜在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研工作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工作的规模越来越大,难度和代价也随之加大,为求经济和社会活动能顺利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

2.3强化综合性和专业化

从认识客观世界到改造客观世界,形成的专业化与综合性这样一对矛盾体。一方面要求深入客观世界,要求科学技术分工仔细,而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国家政策和经济,又必须把细分的专业加以整合,毕竟许多工作单靠一方面专业是无法解决的。强化综合性和专业化,正因为此,电子科技渗透国民生活才不致造成极大的困扰或混乱。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到现在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二维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三维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I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则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变革。诺伊曼体制的简单硬件与专门逻辑已不能适应软件日趋复杂、课题日益繁杂庞大的趋势,要求创造服从于软件需要和课题自然逻辑的新体制。并行、联想、专用功能化以及硬件、固件、软件相复合,是新体制的重要实现方法。计算机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将取代数据库。自然语言、模式、图像、手写体等进行人-机会话将是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机关系达到高级的程度。砷化镓器件将取代硅器件。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培养目标就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是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前景广泛,有着巨大的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门学科发展的困难与局限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仍将面临着结构过于复杂、智能化解决难等问题,这些将是我们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需要主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作者简介:王琦(1982-),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现在的人们,已经对其产生了极其大的依耐性。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体积已经变得更小,而其性能却变得更好,这使得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工作的时候,也更为便捷。计算机不仅让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还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它是用真空电子管聚合形成的,重达30吨,而且占地面积达到170平方米。在当时,其计算的精准度也是非常高的,对于圆周率问题,祖冲之用了15年才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而使用计算机计算,则可以达到更准确的效果,而且用时非常短。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在1944年,二战进行中。当时美国为了建立更好的作战体系,想方设法从计算机上找突破口。霍华德研制出了电子计算器,并用它绘制弹道图,这为美军的军事部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虽然电子计算器的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在计算上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1946年,现代计算机的模型ENIAC终于诞生,其比电子计算器的运行速度要快1000倍。但是由于其运行的目标性较强,所以无法发挥更多的功能,而且其是用真空电子管储存相关数据的,容易遭到损坏,只是数据流失。1948年,晶体管替代电子管成为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而且其体积更小,性能更好。1960年,更多的计算机设备如内存、打印机等被应用于计算机的运行当中,这对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1958年,集成电路诞生,使得计算机的体积更小,但性能更好,而且运行速度也有了较大提升。1972年,性能更佳的计算机诞生了,其使用了半导体和晶体管,一秒内可以执行60000个指令,而且体积也变得更小,更人性化。在7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作为产品向大众销售,随着计算机不断的发展,拥有计算机的人也更多,而且计算机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计算机经过多次的改良和创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计算机也不仅仅只是用来计算一些数据了,其日益完善的功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促进了社会更好的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现状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自身的优势为人们解决了众多的问题。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科学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逐渐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都能够提供给有效的帮助,并促进其发展,所以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其核心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体积越来越人性化,性能越来越高端化,而且制造成本也越来越低,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具有创新性。如今的计算机,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外观精美,对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能够较好满足。由于计算机所涉及的面较广,所以其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能将其自身优势运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还能够更好地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3.1社会的需求

在战争时期,计算机被用来分析各种数据,处理各类复杂的信息。由于其能给作战需求带来极大的帮助,所以很多国家都在计算机上投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是为了给作战带来更多的便利。正是由于这些国家对计算机的投入,促进了计算机更好地发展。现在的计算机,已经变成民用工具了,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为工作人群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计算机已经越来越趋近日常生活用品的范畴了。

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共享的发展基础

由于计算机的信息内容较丰富,所以实现信息共享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信息共享,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的价值所在,并能够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将其应用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为自身的生活带来便利。信息的共享还可以让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创新,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好地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便利。

3.3计算机理论基础为技术发展提供了依据

计算机技术是研究人员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验,从而达到相应的标准,在这过程中,计算机研究人员可以从各项实验和研究的方方面面中找到更多的设计理念,从而将其更好地应用在其他事物上,从而增加其利用价值。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必须在不断的检验中证明理论的真实有效,这样才能将更新的技术移植到计算机里,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实用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3.4结合创新度较高

计算机研究人员在研究出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后,可以分析其特性,将其良好地应用在其他事物上,通过技术与产品的有效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由于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俩系较为紧密,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其融入进人们的生产生活,让计算机技术来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的质量。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其应用在对农作物雨水的浇灌上,研究人员可以用计算机控制浇水器,只需按下按钮便能实现大范围的浇灌,还能让每株农作物吸收的水量大致相等,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

3.5行业竞争激烈

由于计算机迅速的发展,人们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计算机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采取了多种措施,而这导致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各计算机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同时追求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性能,企业的种种发展措施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与创新,让计算机也能够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

4.1智能化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化,人们对于计算机有了更多需求,一般的计算机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也不能够良好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为了让日益增长的信息能够更好地被人们利用,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研究人员必须让计算机变得更智能化。由于智能化的计算机所需要应用到的科学技术也更为先进、更为复杂,所以研究人员须不断地进行实践,通过有效措施来进行智能计算机的设计。智能计算机对于一般的计算机来说,其运行速度更快、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好、性能也更佳,其不仅更大的减少了工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让工作的质量变得更有保障。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智能化计算机解决更多的难题,这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4.2新型计算机

由于现有的计算机使用了大量的硅技术,尽管让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硅技术的再创造性大大地降低。所以,为了制造出性能更佳的计算机,研究人员必须开发新的技术,在确保计算机安全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和性能,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4.2.1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以光子为利用体,通过光子的性能来进行计算机的运作,与一般的计算机相比,其对数据的计算更为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更强,而且光子计算机是通过光子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存储,这样会让数据传输的速度更快,还不会因为受到突况所造成的损害而导致数据流失。光子计算机的运算方式是根据光子的计算方式来的,所以其计算结果也是以波长表现出来的,对于较大的数据,光子计算机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从而更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4.2.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以力学规律为标准,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并进行存储,还能够展示出计算处理方法的依据点。量子计算机可以利用激光脉冲对链状聚合物进行改变,从而决定计算机开与关的状态。与一般的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子位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并且安全性较高,运行速度也要比一般的计算机更快,存储的数据量也更多,由于量子自身的特性,量子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可以为人们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

4.2.3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通过将纳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良好结合而产生的新型计算机。纳米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的组成部件相比,虽然其体积更小,但是性能和质量却更好,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导电性。所以,对于一般计算机采用硅芯片而言,纳米元件是其更优秀的替代品,不仅能让计算机获得更好的性能,而且使用寿命也会更长。纳米技术原本是用于微电子产品上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其被技术人员合理地应用在了处理器芯片系统上,从而使计算机更加智能化,能更好地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去更大的便利,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5如何更好地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所以,只有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对其的利用程度是否高,其利用价值是否符合人们多样性的需求。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人们可以用其解决生活当中的各类问题,而不仅仅是计算数据和处理一些信息,只有转变计算机使用的观念,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的最大价值,真正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行业的整体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所以,只有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对其的利用程度是否高,其利用价值是否符合人们多样性的需求。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人们可以用其解决生活当中的各类问题,而不仅仅是计算数据和处理一些信息,只有转变计算机使用的观念,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的最大价值,才能让计算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全面的帮助,真正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短期内社会需求仍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毕业生毕业后就业领域较多,如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或者是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等等。

计算机专业涵盖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不是每一个工作都需要一个高性能的PC来完成,有时甚至使用高性能计算机也可能引起麻烦,因为高性能势必对高能耗的负面影响,高温和其他不良。未来的电脑因为工作不同,形状不同的性能。一般的PC将逐渐由专用设备(硬件和软件集成的计算机)所取代,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事实上,目前在美国发生这样的变化,如彩票终端销售,在收银机的购物商场,银行终端等,都是为了提高项目的效率和降低成本,逐渐被广大PC逐渐演变。也许,这种趋势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为“家庭控制计算机”将成为家居电气控制中心,为我们控制的家用灯,冰箱,微波炉,空调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智能化趋势

计算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得到情报,这些现象将促进网络家电和电脑的过程中,家庭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将逐步取代目前的单机模式,计算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家电网络控制,家用电器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种新的应用,以提高家电的功能,家电等性能的改善。还可以通过在家电网络远程控制,在办公室的时候就可以提前让家中的电器做好饭,煮好菜,开空调等等。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人工智能是基于模糊逻辑,计算机可以对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最优解的自动选择。智能化最成功的应该是在航天技术应用,并有机会和精神已成功登陆火星,人不仅宣布再次进入外层空间的一步,同时,人工智能的成功,火星和地球的距离大约5576万km,即使使用无线电通信一个信号,来回需要6.2min,在火星上是没有出路的机器人实时控制。这就要求机器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应对突发事件。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民用计算机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智能,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甚至出现了专门做家务的机器人,可以使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娱乐,通信等。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人性化趋势

作为未来人类的工具和家中的控制中心,计算机需要和使用人进行非常多的交流,才能更好为使用人服务。这就要求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交流要人性化,才能让使用人真正乐意使用计算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未来的交互式计算机将是多元化的,不仅可以控制,而且通过控制语言,或通过眼睛能控制。由于智能化的提高,大多数计算机可以自动选择的操作流程,过程不需要人的参与,因此软件的界面是越来越简单,使用起来像家用电器或移动电话的使用简单,人们不需要专门学习,甚至老年人可以运用自如。

因为家里和办公室的未来会有多台电脑,专门的计算机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所以电脑的功能和定位将更加清晰,这将使传统的电脑部,电脑制造商根据人们的习惯和使用范围使用,产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以满足人们的要求。现在传统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以及PDA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计算机将根据工作分类。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一天,传统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将被合并,所以未来的计算机之间的差异可能比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家用电脑可以在机器人或电子宠物的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计算机将不再一一静机,但也参与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可能办公室电脑演变为办公室机器人和个人便携终端两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办公室发出指令,由便携式终端,根据指示准备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机器人,不需要人的干预,到那个时候,这个职业秘书可能出现的就业危机。

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能源消耗将增加,计算机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行时间会更长。为了不让计算机成为权力最大的电器在家里,技术人员和先进的方法,让计算机来减少能源消耗,如通过上述专业计算机,让计算机效率大大提高,能够与职业功能性能低的硬件系统,降低能源消耗。也可以通过使用新的架构,如使用“量子”,“光子”的“DNA”代替现有的硅结构的计算机,大大降低计算机的能耗。第二大功率的消耗———显示系统,也会因为LCD,OLED显示器的普及,而不再成为用电大户。

篇(6)

1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

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创新培养等问题[4-5]。为此,汕头大学与清华大学先后实施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6-7],取得了突出效果。我校也进行了CDIO模式的探索,自2012年起,每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一个试验班(30人)进行试验。

1.1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也应把企业的需求作为重要依据,广泛听取用人单位、教师及学生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1)培养目标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强调毕业生必须具备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独立工作能力,且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目标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系统设计及开发过程,在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1)通过导论性的基础课程和大型项目介绍,让学生尽早体会到大工程观,领略到工程设计之美。2)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围绕项目设计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避免孤立课程。3)将课程项目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级:1级项目包含主要核心课程;2级项目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3级项目是为单门课程而设的项目[3]。(3)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群、硬件课程群和软件课程群。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CDIO培养模式的12条标准[3]和CDIO课程大纲三级目标体系[7]为主线,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

1.2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明确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将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做横向与纵向的连贯设计。教学中要安排各级各类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完成,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1)课堂讲授基础知识的讲授。此环节主要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以教师讲授为主,可设置学生讲课环节。学生针对选定的知识点,采用多种形式,力争通过形象的表达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讲课成绩应计入课程评分环节。(2)课程作业课程作业的主体思想在于强调不同作业之间的关联性,前一次作业是后一次作业的基础,本门课程的作业是下门课程作业的基础,让学生认识到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向他们灌输可持久化的工程理念。(3)小组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过程,提倡“分而治之,合而击之”的团队精神。比如,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此项目可分解成若干子项目,由小组(每组5~6人)完成,比如模型(Model)组、控制(Control)组、界面(View)组等。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负责组内分工和与其他小组负责人之间的沟通,确保子系统的兼容,最后整合子系统,形成完整软件系统。(4)小组项目进度报告小组负责人负责制定周计划,包括本周取得的成果、下周的目标以及实施计划。这项措施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利于他们养成做计划的习惯,有利于大规模项目的设计和完成。

1.3课程评分表示每

一环节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培养效果逐步调整。CDIO能力评价标准根据CDIO能力大纲的标准[10],我们采取的能力评价是根据课程和该课程对CDIO能力大纲的四个标准的贡献值设置学生的CDIO能力匹配矩阵表(见表1):

篇(7)

二、三本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教轻研。当前三本院校的生源较一本、二本院校明显处于劣势,学生的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自制力较差。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却只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不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当前科研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科研的严谨态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科研还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将科研转化为科研成果可提高学校的声誉。

2.重理论轻实践。对于计算机领域来说,三本院校要培养的是基础建设型的人才,计算机基础工程建设领域对技术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而目前三本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实验经费投入不够,设备的淘汰率低,所以教学硬件的升级对三本院校的教学升级十分的重要。

3.重形式轻效果。在人才培养方面,当前很多院校通过和一些相关企业的合作,派遣实习生以提高学生相应的动手能力。但这样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少严格的管制,这使得实践过程松散,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达不到很好的实习效果。此外在实习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指导,也使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方案

1.授业与科研互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三本院校在这方面的科研实力,这样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自身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极短,这就要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有应对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将新技术与旧的技术框架相整合的能力。所以提高三本院校在计算机科学教育领域的研发能力十分重要,无论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是人才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三本院校硬件实力和计算机领域的师资力量。计算机领域是一个十分看重硬件设备的领域,只有真正提高硬件水平才能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聘请在学术上有一定权威的教授对教学和研究进行指导参与。还可以通过外出培训、与其他高校或者企业的合作等方式培养自己学校的专业带头人。由于计算机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所以教师在新技术方面的专业拓展十分重要。教师在外出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接受新的事物和技术,很好地提升教师在专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

篇(8)

2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面临的主要困惑

(1)缺少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社会上对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只需培养传统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层面,甚至一些中医药专家、学者也对中医药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校对计科专业的定位不准,常常把计科专业作为学校的一个辅助专业来办学,在专业的师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2)相近专业增设较多,计科专业生源不足。近年来许多中医药院校在计科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诸如物联网、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多都是在计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得原报考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的生源发生分流,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2012—2014年录取情况为例,第一志愿报考计算机类专业的报考率分别为42.86%、12.00%、38.60%。(3)学生专业思想不稳的现象突出。表1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2014年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转专业的人数统计。表中显示,近年来学生提出转专业的申请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但如果出现大面积专业思想不稳的情况,就会影响本专业的平衡发展,以至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4)对计科专业教师的各项考核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计科专业在中医药院校是小众专业,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很多中医药院校对计科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评价体系,采用与中医药专业考核相同的指标,不够尊重计科专业的专业个性。上述现象仅为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目前存在较普遍的突出问题,其后果无论对学生的专业自信心还是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阻碍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的发展。

3原因分析

通过座谈、网上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形式对上述现象的内在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其形成原因有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但主要原因是思维意识僵化、改革创新不强、对专业建设的内涵定位把握不准等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0世纪90年代,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但人才稀缺,在此背景下,各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已经出现不容乐观的态势[3]。计算机专业人才现状调查研究显示[4]: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过剩,各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整体发展规模呈现萎缩趋势。中医药院校的计科专业也因此出现生源不足、学生专业思想不稳的情况。(2)中医药院校一直以中医药类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来建设,以往对中医药的研究很少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造成很多人潜意识中存在着“中医药技术就是采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与中医药院校关联性不强”的认识,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宏观决策和微观执行,造成计科专业在中医药院校缺少发展氛围的尴尬局面。(3)许多中医药院校的计科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时都明确要结合中医药特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很难顾及,导致专业特色无法凸显。由于培养目标没有考虑计科专业在中医药相关行业的需求,工程教育和产业脱节,因此中医药院校的计科专业特色不明显、竞争优势不强、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离。(4)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欠科学,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专业思想不稳。目前,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大多将中医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论作为特色课程,开设了中医学基础(中基)、中医诊断学(中诊)、基础医学概论(解剖)、基础医学概论(生理)课程,其中,中基和中诊每门课程各占2学分32学时,解剖和生理每门课程各占1.5学分24学时,这4门课都放在大学一年级教学。然而,计科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一些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因这方面原因产生专业思想不稳、要求转专业或退学的情况。(5)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在科研和教改方面精力投入不够。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学校计算机专职教师有22人,教师除了要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工程3个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全校94个本科班级近4000名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全校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即医学信息学过的授课任务,由此导致每年教师的人均工作量超过600课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教师难以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教改和科研上,难以取得高质量的教改和科研成果。

4改进和提升的措施

(1)制订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医药院校可按照计科专业本身的办学规律,结合优势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制订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中医药行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增强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培养质量。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可将部分课程引入企业实践环节,中医药方面的基础课采取专题讲座等多种灵活形式来进行,并根据实施情况对相应的规划或方案及时进行修订,确保实施效果。培养方案将市场需求、中医药行业的特征与计科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相结合,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服务于中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该定位基于目前中医药信息行业从业人员的现实情况,即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人不具有中医药知识,熟悉中医药知识的人不够熟悉计算机知识。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在于现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与中医药行业的具体需求不相匹配[5]。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可以避免与其他院校的同质化,克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2)积极开展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改革。中医药院校应重视教学改革,改革坚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尤其是把开展计科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作为改革重点,加大省级、校级、院级各个层面的支持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设立专门的专业建设经费,在经费上保障专业建设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公共基础课教研室,安排专人从事基础课的教学管理,让专业课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专业课的授课上;积极推动项目驱动与链式教学法[6-7]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双导师制”“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聘请企业优秀项目管理者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比如学生实习以企业导师负责为主,同时企业导师协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监督学生的论文进度并参与论文答辩等工作。(3)面向中医药行业,凝聚科研力量集中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开展协同研究。针对专业课教师人数少、任务重、精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将所有的研究方向凝聚成几个点,集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研究内容紧紧围绕中医药行业;同时挖掘周边优质资源,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交流、资源共享。(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中医药院校可针对师资力量基础薄弱的情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注重交叉学科的师资力量培养,让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进修时以补充中医药知识为主,为中医药行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打好基础;加强校企交流,有计划地组织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到中医药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聘请服务于医疗领域的IT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交流,让教师了解业界的最新动态。(5)加强专业软实力建设,扩大专业影响,提高专业自信心。针对中医药院校计科专业是小众专业、影响力不大,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的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例如,邀请优秀校友、医药背景的IT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上好第一堂专业思想课,介绍计算机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组建“第二课堂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计算机义务维修活动、核心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心得体验报告会、当前计算机主流技术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兴趣,扩大计科专业在全校师生中的影响,提高本专业师生对专业的自信。(6)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中医药院校应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选配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引导学生选课,帮扶学生学业,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和职业生涯规划。从专业课学习到课外学术科研实践活动,从学习方法到职业发展方向,兼职班主任细致的工作能够对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兼职班主任考评奖励机制,每年对班主任进行评奖评优,以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7)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环境建设。中医药院校应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突出位置,积极引入企业参与学生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开发项目中实训,保证实践效果。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科专业打造从校内至校外、大一直至大四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即大一进行“专业感知见习”,大二进行“课程见习(单项技能训练)”,大三进行“暑期顶岗实习”,大四进行“毕业实习”并把“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联系起来。

5实践效果

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科专业实施上述措施2年多来,取得了以下显著的效果。(1)通过凝聚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湖南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本校附属医院成功申请了“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字协同创新中心平台”,该平台为本专业的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专业影响力明显提高。计科专业曾经在本校各专业中属于弱势专业,而目前本专业已成为一个较有影响力的专业。该专业的教师人均主持科研项目超过1.5个,且大部分教师被邀请成为医药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的主要合作者。(3)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近2年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的成绩有很大突破,如在2015年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本校计科专业组建的2支参赛队都获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的就业率也已走在全校前列,近2年的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5%。2015年,该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的学生年薪超过15万,目前计科专业毕业生正从“全面就业”到“高质量就业”提升。(4)通过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适当分离,安排专职教师负责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管理和研究,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计科专业的建设中。计科专业教师的科研立项、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整体得到明显提高,计科专业教师注重自身学习已成为一种风气。(5)通过创办“第二课堂学习小组”,将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团队,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示范作用。一系列社会活动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得到了提高,学生专业思想明显加强,甚至出现了2013级中医专业学生申请转入计科专业的现象。

篇(9)

引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类产品在各大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教育培训、家庭娱乐,还是办公设备等,都会应用到相关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我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技术还不成熟,系列产品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技术人员积极探索,成就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

1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1.1普及性与深入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人们越来越喜欢应用计算机类的科技产品来方便自身生活。根据相关调查人员的一项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全国有84%的家庭已经安装并使用计算机类的科技产品,94%的公司和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化的操作和管理形式。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丰富了日常生活[1]。

1.2专门化与综合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也丰富多彩。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离不开高科技,简单到生活中的洗衣做饭,复杂到公司组织结构的管理等,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高科技。如今市场上各大技术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专业性和后期的服务性,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这里的专业性含有两层的意思: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自身现有技术的质量,不断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人们所需,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相关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注意相关技术之间的联系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分开阐述研究,而要真正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断优化升级改造[2]。

1.3突破性与深入性

当今计算机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技术革新水平与企业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企业要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从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到如今,我们可明显地感受到此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且这种进步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我国正在倡导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努力提升综合软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需不断地突破一些技术瓶颈,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朝着更深层次发展,信息智能化程度更高

虽然当前社会已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但是在其网络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防御问题上就存在很多漏洞,许多黑客利用网络存在的这个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许多人的隐私,严重时可能也会损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个问题影响是非常之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络服务并不完善,有许多客户对其进行了投诉,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对这一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3]。各大媒体之上看到过智能机器人的报道,在该报道中机器人几乎可以帮助人类做任何事情,当然考虑到种种因素,该项发明还不能投入市场,但这也充分证明了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4]。

2.2多领域广泛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普及

智能自行车是谷歌集团推出的一款新的产品,这款自行车安装了遥感系统,不仅可感应到“主人”的需求去自动识别地址,还可实现自动驾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率,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经过市场调查分析,该项技术产品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如果这项技术足够成熟,价格也在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款产品将会主宰几乎整个市场。这些产品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是否能够得以推广应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才会获得成功,人们也才会真正享受到技术社会带来的乐趣。

2.3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品质越来越高

当前技术革新速度快,相关产品的性能与品质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软件为例,几乎每个软件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一次,而且更新后的软件比先前更加优越,使用起来也更加便利,获得人们更多的欢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相关企业与科研人员便可根据收集回来的客户反馈信息,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便于给客户带来更高级的体验,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社会而言是有利的,所以客户的认可才是企业最大的成功,遇到问题要积极解决,而不是置之不理。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企业一定要做好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否则企业经营也会有所影响。

3结语

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高科技产品已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在科研领域不断努力探究,就必定可以将社会创建得更美好,也会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当前,我国相关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改变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局面,我国科研人员也需密切关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5]。

参考文献

[1]马维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5):218.

[2]高俊,熊淑云.分布处理计算机系统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3):81-82.

[3]熊淑云,高俊.计算机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6):118.

篇(10)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未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性,在技术主干课程的开设上存在概念与方法上的独立性,但是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在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设置上,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未能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特别是在相关课程的传授或者理论知识的研究上,仅仅停留在验证某个概念或者方法上,对于计算机的整体认识程度不够深入。另外,实践教学手段的单一型也是计算机教学缺乏系统性的一大表现,多数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传授中往往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核体系的设置上也存在诸多缺陷,这些问题都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进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一个系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是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这些问题应该被有关学者专家重视。

2.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其中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知识阅历等等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概念化的教学倾向是最为明显的,这种现象延续到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就容易导致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现象。[3]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的建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建设,同时注重素质、突出能力,优化和重组专业课程体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得学生的实践目标更加明确。在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校外与校内的配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实践教学建构的原则性工作上应该注重目标性原则,因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必须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进行,所以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能够保证其自身的有序和科学进行。[4]

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的策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总和作用,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把握也是教学建设的一大关键点,这对于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建构中,首先要对实训、实习和综合设计以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五个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注重对这些问题的实际分析处理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潜能。

上一篇: 学校后勤副校长 下一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