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05:35: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用植物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药专业普通专科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为目标,野外实践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具有校内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药人才的需求,本校积极对传统的单一野外中草药识别采集模式进行改革,代之以综合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中药基源分类、形态鉴定、中草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项目的新型实践教学活动,在连续5年的实践教学中收到了很好效果,得到了同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现就该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 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实习点
寻找合适的野外实习点,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本校地处滇西,背靠闻名世界的动植物科学考察基地――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是南北走向、绵延600多公里的横断山脉。由于其跨越5个纬度,海拔高差3000多米,平均温差高达20多度的特点,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多样气候环境。因而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有高等植物4897种,
动物2389种,特有植物434种。境内目前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1200多种,已知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有430种,为全国少有的中草药资源富集区,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着“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的美誉,是所有动植物学家向往的野外“研究室”。因此,本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野外实习条件,将高黎贡山国家级白花岭保护站作为中药专业野外实习的总基地,以这个面为中心,沿途增加中药材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保山机场齿瓣石斛、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引种园等实习点,这样点、线、面结合形成了一个优质的综合实践教学场所。
本校从2008年首届中药专业班开始,每年到高黎贡山进行野外实践教学。并与保护区一道共同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11年高黎贡山保护区实习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校外示范实习基地,从而确保了本校中药专业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
2 因时制宜,选择恰当的实习时间
如何选择适宜的实习季节和学期,直接影响到中药野外综合实践教学的效果。高黎贡山的雨季一般为每年6-10月。为提高实习效果,采集到绝大多数带花完全标本,我们通过分析比较,将实习时间由原来的每年7月份改为5月份。因5月雨量较少,为多数药用植物花期,是药用植物鉴别的最佳时期,这样既避开了雨季的不安全和不便,也利于药用植物的鉴别。
为了野外综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我们将之前第1学年第2学期进行的计划调整为第2学年第4学期,因此时学生已完成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相关课程学习,从而使单一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变成了以上课程的综合野外实习,丰富了实习内容,提高了实习的效率。
3 因人制宜,做好学生的实习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达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我们对中药专业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做了如下探索。
3.1 开展实习前动员和培训
实习前,本校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下发给学生的《高黎贡山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对实习学生进行充分动员,强调野外实习目的、意义、日程安排、考试等内容,并特别强调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纪律要求。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则对实纲、实习内容全面讲解。布置学生阅读中草药图谱、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相关书籍。分组带领学生到校内百草园进行药用植物采集、标本制作专业培训,并进行药用植物强化识别训练,以掌握各类中草药的鉴别要点。同时指导学生准备野外综合实践教学器材,包括相机、GPS、枝剪、小锄头、采集袋、记录签、便携式烘箱、标本夹、吸水纸(报纸)、台纸、定名签、针、线、胶水等。
3.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扩充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过去仅限于100种左右药用植物识别的简单方式,融合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完成三方面的综合教学实践任务:①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观察、比较鉴定;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药用植物,从植物分类学特征上观察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并重点观察药用部位器官形态特征,通过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的观察,深化植物分类知识;为保证各小组药用植物鉴别实习效果,采取现场讲解和返回后集中所有同学采集的药用植物,利用检索表、植物志、药用植物图鉴进行统一鉴定确定品种,教师详细讲解,学生轮流查看的方式。统一鉴定后,学生自行选择所需药用植物标本挂牌后压制,进而放入50 ℃烘箱烘烤,次日整理和更换吸水纸,烘干后上台纸,填写定名签和记录签,最后过塑保存。此项目要求掌握15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科属,熟悉其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及功效。②中药资源学。观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态环境中药用植物种群类型、结构、分布、建群种;运用样方调查的方法,设置选择样地、样方,通过规范记录样方中的各种植物种类和数量,推算出区域内重点药用植物蕴藏量、经济量、年允收量,提出重点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并撰写重点药用植物调查报告。③掌握重楼、齿瓣石斛等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选地、整地、种苗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等栽培技术措施,并撰写某种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技术。
3.3 改革考核,综合评价
传统的中药野外实践教学考核只要求鉴别中草药的种类。达不到全面综合考查学生实践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增加了考核的内容和步骤。考核内容除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相关知识及技能点外,还涵盖了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3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技能点。
考核的步骤与方法:①现场考试,从150种药用植物中,选出50种代表药用植物并排序,学生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序号药用植物的植物名、科属、入药部位、功效,满分100分,占该课程实践技能的20%;②标本评展,实习结束后,每人上交压制的2份标本,专业老师对学生压制标本进行评分,占中药鉴定课程的10%,对学生上交制作的标本评展,评出“认药之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撰写中药专业高黎贡山重点药用植物调查报告,占中药资源学实践成绩的20%。④撰写某种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占该门实践课程成绩的10%。
4 拓展内涵,提升效果
4.1 编写高黎贡山常用中草药图谱
针对学生缺乏与实习相适应图谱的问题,我们选取了高黎贡山区域常用中草药300余种。编写成《高黎贡山常用中草药图谱》。该图谱充分体现突出药用植物鉴别要点、区域用药特色,具有实用、简便易携带的特点。
4.2 不断积累腊叶标本
将学生制作的腊叶标本进行过塑、封存,教师将部分标本作为教学素材,增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部分标本充实到本校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成就感。
4.3 校内百草园中引种、驯化药用植物
实习结束时,引种驯化部分药用植物,目前我们已成功引种栽培滇重楼、云黄连、珠子参、齿瓣石斛、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现正在通过驯化,探索大规模推广种植经验,这不仅丰富了百草园药用植物种类,便于学生日常学习,也为教师科研搭建了良好的基础性平台。
4.4 发挥高黎贡山实习基地对外交流的功能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1.2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教学时间短而集中
在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药用植物、采集标本为前提。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常用生药进行基本识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表面地识别药用植物的水平上,而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无片刻闲暇。这种实习模式表面上看具有一定规模,而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因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很多,但学生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另外,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考核模式不当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校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制作、鉴定一份标本,而且制作、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同时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整个实习过程最后在考核的方法上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针对实习经费短缺,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本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参考书,根据《药用植物学》及多种参考书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鉴别校园内的常见物种。也就是教师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鉴别植物,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识别校园内各种药用植物和其他如观赏植物等,这样做能够与教学进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实习地点,确定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内容;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增强记忆;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内组织实习,也不需要经费、经济、安全、易于组织。而且识别校园植物是学生了解物种、走向大自然的第一步。针对教师少学生多的特点,本教研室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实习时间固定,在每年的9月初;学生分两批实习,中药专业7天,药学专业5天,这样学校野外实习的师生比就有了转变。
2.2 学生分批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植物标本的现象,在实习前一周,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讲解,还要重点强调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重点讲清学生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的关系。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还要附上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等记录;"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两份标本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传递着观察、识别,进一步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对于个人而言,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将要认识的植物及时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坚决杜绝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二个评价指标。同时,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2.3 明确考试模式
药用植物实习考核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和制作:在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间内识别出50 种药用植物(学生自采40 种,教师另采10 种),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术语描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所属科及其生长环境。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在以前的辨认中,学生每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总是直接去问指导教师,教师也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一种植物常常要问教师多次后才能记住。改革后,教师不再直接告知这是什么植物,而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用专业术语讲出该植物的特征,并与已经掌握了的该科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哪个科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巩固和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可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学生必须自己动眼、动手、动脑,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2)查阅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培养检索鉴定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包括对已知科属"种"的检索,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野外实习认药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认药方法--检索表的使用。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到一通百通,离开教师后,对不认识的植物也可独立查出属于哪一个科,为何种植物。检索表是辨认植物的一把"金钥匙",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把这把"金钥匙"。教师在实习中进行专门讲授、辅导、练习,令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练习已知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遇事不盲从,就是教师讲解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掌握自己鉴定真理的实践方法。(3)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汇报(以PPT形式)。(4)药用植物实习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核(团队精神、互助互爱、实践动手能力等)(见表1)。
表1 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考核表
考核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总体表现
遵守实习纪律,圆满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各方面表现良好。
20
实习报告的汇报
以PPT形式总结报告,专科专属资源调查报告。
25
药用植物种类识别
完整描述3-5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得与其他同学重复。写出教师给定的30种药用植物的科名、种名及药用部位。
35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每组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150份以上,每组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80份以上。
20
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把十种花大、特征明显,易于解剖观察的花自主检索到科,编制给定的20种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10
另外,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中,还需邀请辅导员参与野外实习,可加强学生管理。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更熟悉和了解学生。邀请他们参与野外实习,并做好学生的动员、分组、带教等组织工作,使带教老师专心教学,不用分心管理,争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实习效率。
总之,通过改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创新外延扩充———深入社区,探索建立医学、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式
国内外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优化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使之逐步趋向于合理化、多样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从国内外多的旅游目的地中突出重围,树立自己的品牌,使海南岛这个健康旅游目的地深入人心。优先发展健康旅游项目十分重要。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推出符合游客期望的健康旅游项目,同时要在设施上和服务上都紧跟发展的需要是研究的关键。
二、海南岛健康旅游市场的需求
1.海南岛旅游市场的客源可观。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海岛,在我国旅游市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岛内外交通等综合设施的逐步建设提高,和目前对26个国家的旅游团队实行免签,以及离岛免税购物等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推行,进一步提高了海南岛国内外的游客量。
2.国内外健康旅游市场的需求增长。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康体旅游等己上升为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家庭金融研究部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之间即达到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口数量为2.17亿,平均财富为12.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1万元),规模和财富总额均居世界首位。“择境而居、造境养生”将成为有能力的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
三、海南岛健康旅游市场的供给
(一)海洋资源
海南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一、二月份平均气温仍达16-21℃,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是天然的疗养院。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其中一半以上为沙滩。三亚市亚龙湾为世界上少有的高质量海滩,沙滩长近10公里,海水透明度达7米。海南岛海滩健康旅游资源在中国首屈一指。
(二)森林资源
海南的森林覆盖率达60.5%,海南岛的省会海口市,在中国大陆74个大中城市中的空气质量稳居第一,PM2.5的月平均值只有30。而在海南岛的保亭、五指山等中部市县,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超过1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在海南的山岳中空气纯净无粉尘,是登山的最好去处。
(三)温泉资源
海南温泉资源十分丰富,温泉密度居全国之首。海南岛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热活动十分活跃,所以地热资源相当丰富。现已探明的温泉有34处,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就有1处温泉。它们多数属于氟硅型热矿水,含有诸如溴、碘、锶、氡和硫化氢等微量元素和化合物。海南的温泉有水温高,水质极佳,保健价值高的特点。水中偏硅酸含量高、对皮肤有收敛作用,堪为美容佳品。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适于发展集观光、疗养等为一体的旅游。
(四)南药资源
海南现有药用植物3100多种,主要集中在万宁兴隆地区,多达66%的植物可作药用,占我国现存药用植物种类近1/4,是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其中加载《全国中草药汇编》约1100多种,收载至《中国药典》的有135种,抗癌植物有137种,其中砂仁、益智、槟榔、巴戟这四大南药之王,海南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9%。
(五)保健场所和疗养院
海南博鳌万泉乐城国际健康旅游先行区,于2013年2月28日受国务院正式批复。其功能定位是:依托当地生态资源,试点发展保健、养老、科研等国际健康旅游相关产业,丰富相关领域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还兴建了许多如:海南颐康中医疗养院,是一家现代优质养生、休闲渡假式的疗养院。与北京同仁堂集团合作,组织为游客进行中医咨询和看诊,另外结合现代高端养生、养老市场需求,建立了一流的医疗专家团队、五星级配套设施、管家式优质服务等,为国内外精英人士全新打造一流的养生、养老度假空间。
(六)医疗设施
海南省也加大了对省内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县级医院近年大面积升级。陵水县和保亭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后占地面积都超过了150亩;文昌市政府一次性拿出200亩土地用于市人民医院建设;刚成立的三沙市也投资建设一家二级医院。在2012年6月,引人瞩目的总医院(301医院)海南分院(简称海南分院)在三亚海棠湾正式开诊,这是该在北京之外唯一一家总医院的分院,与总医院一脉相承。有着星级酒店的环境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总医院在海南建设分院,有利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整体医疗水平。
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如白岸乡的黄巢岩山海拔较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植物“山蔓菁",听当地牧羊人说,它的肉质根可重达20kg,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弄清“山蔓菁"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白岸乡中学生物教师带领科技活动小组,跋山涉水,对“山蔓菁"进行了几次考察,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态环境及茎、叶、花的形态特点,并将其移栽到生物园地观察实验,同学们还撰写了《高山探寻“山蔓菁"》的小论文,路志亮同学的小论文被《中学课程辅导》刊登。
针对当地鼠害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灭鼠"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制“铁猫"捕鼠,有的同学用酒泡大米灭鼠,夜里进行连续观察,随后总结成了《酒泡大米灭鼠》的论文。这项活动对消灭当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羊范镇中学结合初中动植物课的教学,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两年来他们因陋就简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15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2.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邢台西部山区的白云山山高林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浆水中学每年6月份都要组织学生到白云山采集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山脚的小草,山坡上的参天林木,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的标本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学校附近的前南峪村是我县实施生态农业的典型,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到此参观考察,了解荒山绿化治理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考察报告。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还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A、B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层析时用刻上小口的透明胶片代替培养皿盖,既可固定滤纸条,又便于观察。由于个别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不够重视,粗心大意,导致实验失败,教师可借此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搞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3.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白岸乡地处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属于深山区,昼夜温差大。该乡出产的柿饼柿霜洁白,柿肉透红爽口,但近几年由于柿树的老龄化和柿疯病的肆虐,很多树一个果也不挂。针对这一现状,白岸乡中学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学习柿树嫁接技术,他们选择黑枣树作为嫁接树,教师向学生传授嫁接苗的削法,怎样在嫁接树上切口,怎样插嫁接苗,怎样包裹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在教师选择好的黑枣树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观察,打掉黑枣树的芽。经过统计嫁接的成活率为81%。学生学到技术后,利用星期天帮助家长或乡亲们嫁接柿树,3年来共嫁接成活1000多棵柿树。这些柿树抗病性强,长势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活动受到了乡政府的表彰,在第四届生物百项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活动奖、河北省二等奖。
路罗中学是一所农林技术学校,有农场、林场、食用菌厂。课余时间教师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苹果树、板栗树的修剪技术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了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Endangered situation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 of Tibetan medicin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ZHAO Caiyun, LIU Huan, SU Jinsong, LI Xuanhao, JIA Minru, ZHANG Yi, ZHANG Jing*
(College of Ethnic Medicin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medicine industry, the study on plateau medicinal plants′ endangered status is not enough, measures to protect is weak and the platea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herent vulnerability, resulted in the shortage of Tibetan medicinal resources and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endangered inform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resources, how to formulate feasible protection plan, is an urgent problem of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resources to be solved. To find out the endangered Tibetan medicin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the Grade division method of Chines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was applied, the endangered species were sorted out, which divided into class one (threatened) eleven species, class two (rare) twentyone species, and class three (fading) fortytwo species,a total of seventyfour speciesIn addition to national protection list in "Chines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t′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endangered Tibetan medicinal speci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ndangered status of the resources,from the survey of endangered Tibetan medicinal species regularly, the germplasm repository establishment of endangered Tibetan medicine, in situ conservati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research and renew the idea,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 total of 5 aspects to discussed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resource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Key words]QinghaiTibet Plateau; Tibet medicine; endangered category; resource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i:10.4268/cjcmm20162325
藏t药学经3 000多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成已成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理论独特完整的传统医药体系[1]。由于藏民族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 以致藏医药使用藏药资源大多来源于青藏高原。随着人们对藏药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藏药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升高,在青藏高原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其资源的掠夺性采挖或捕杀,造成野生资源锐减,极大限制了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独一味Lamiophlomis Herba为藏族习用药材,传统藏医使用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 Kudo带根的干燥全草[2],由于采挖多年生植物的根毁灭整个植株,不利再生,为了保护其资源,2010年版及2015年版《中国药典》[34]中均规定独一味法定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自治区科技厅曾组织相关专家前后3次对藏药材的濒危等级进行了讨论确定[5]。可见,国家和地方都十分重视藏药资源的濒危问题,但对于濒危藏药资源在国家法定保护名录中收录情况的系统整理还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摸清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物种的家底,对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本研究整理出青藏高原珍稀濒危藏药物种名录,同时探讨了其资源保护策略。
1青藏高原藏药资源概况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在我国的行政区划包括青海,,川西阿坝、甘孜两州大部分县,甘南的临潭、夏河、碌曲、玛曲,滇西北的迪庆州一部分,新疆的塔什库县的大部分[6]。青藏高原藏药资源十分丰富,据最新文献统计[7],藏药品种为3 100余种,是使用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最多的民族药。藏药中很多为高原特有种,如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ookfet Thoms) H Ohba、水母雪莲花 Saussurea medusa Maxim和雪灵芝Arenaria brevipetala Y W Tsui et L H Zhou等[8]。药用植物中,绿绒蒿属Meconopsis、垂头菊属Cremanthodium、大黄属Rheum、刺参属Oplopanax和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等15属也主产在青藏高原[9]。
2青藏高原藏药资源的濒危现状
21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的局部调查
经查阅文献,卢杰等[1011]调查分析了拉萨市、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的濒危藏药植物资源,重点分析了资源的种类、生物量及资源量等,结果显示,拉萨市有37 种珍稀濒危藏药植物;林芝地区有35种珍稀濒危藏药植物;山南地区有49种珍稀濒危藏药植物。根据自治区分别在2000,2005,2009年制定的藏药材濒危等级,作者统计了各区域相应的濒危藏药植物种数,结果见表1。马建忠等[12]对云南德钦县的藏药植物资源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44 种藏药植物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4 种,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 )收录植物4 种,资源较濒危的37 种,占总数的26%。
拉萨市、林芝地区及山南地区的濒危藏药植物中,在两地或三地同时为濒危藏药植物种类的包括矮棱子芹Pleurospermum nanum、矮紫堇Corydalis hendersonii、暗红小檗Berberis agricola、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e subsp cephaloides、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川木香Dolomiaea wardii、丛茎滇紫草Onosma waddellii、苞叶雪莲S. obvallata及塔黄Rheum nobile等40种。
22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的统计情况
221濒危藏药物种等级划分的标准使用《中珍稀濒危植物》[13]的等级划分方法,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濒危):濒临灭绝状态的物种。①数量极少,分布区狭窄,在分布地带处于绝灭危险;②仅生存在特殊的变化恶劣的生境,对自然变化适应能力不强,或遭受毁灭性的开发和灾害性的病虫害;③资源迅速减少,市场供应紧缺;④具有极重要的医疗、科研、经济价值的物种。
二级(稀有):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和栽培(或饲养)的物种。①数量和分布区有限,或分布省区较多,只是零星存在;②是单种属或少种属的常用物种,国产特有种类,生境有一定的特殊性;③栽培(或饲养)条件要求高,资源减少快,市场较紧缺:来自高大的木本,大型哺乳动物和珍稀的古化石物种;④在医疗、科研、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野生或栽培(或饲养)的物种。
三级(渐危):处于减少的重要常用物种。①分布区较广,但数量不断减少的物种;②生境发生改变,不断影响物种的发展;③开发利用过度,特别是属工厂生产所需原科资源骤减的物种;④部颁标准或地方标准收载,已形成商品的物种,自然或人为的影响,可以预见将来很可能成为濒危的物种。
222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物种的统计参考《中国藏药》[14]明确是否为青藏高原产藏药品种,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1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6]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17]中的濒危藏药物种进行整理,同时结合藏医药基础理论、野外考察经验及青藏高原五省(区)藏区的藏药资源濒危状况[18],增加了部分濒危藏药物种。为了便于后期对所列濒危藏药物种作进一步分析讨论,本研究分别列出国家保护名录和建议增加的濒危藏药物种。参考青藏高原五省(区)藏区濒危藏药材,其基原植物在中国植物濒危信息系统(http: //rep iplant cn /) 检索到的记为一级(濒危);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收载的植物种记为二级(稀有);在《中国藏药》中收载的植物种记为三级(渐危)。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综合上述国家保护名录和建议增加的濒危藏药物种名录中相同的藏药物种,整理得如下结果。
一级:豹、梅花鹿、白唇鹿、野牦牛、藏羚、高鼻羚羊、亚洲象、大花红景天、手参、西南手参、紫檀。
二级:马麝、马鹿、藏原羚、藏雪鸡、高山雪鸡、水獭、黑熊、棕熊、中国林蛙、穿山甲、刺参、黄连、胡桃、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冬虫夏草、匙叶翼首花、独一味、岩白菜、黄精。
三级:长叶云杉、桃儿七、肉苁蓉、胡黄连、雪莲花、川贝母、梭砂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天门冬、粗茎秦艽、秦艽、小秦艽、五味子、华中五味子、诃子、毛诃子、金钗石斛、羌活、宽叶羌活、新疆阿魏、阜康阿魏、延龄草、短柄乌头、唐古特乌头、铁棒锤、甘肃蚤缀、藏党参、伞梗虎耳草、塔黄、毛瓣绿绒蒿、尼泊尔黄堇、鸡蛋参、波棱瓜、茅膏菜、喜马拉雅紫茉莉、马尿泡、乌奴龙胆、高山龙胆、秦艽、长果婆婆纳、甘松。
3青藏高原藏药资源濒危原因分析
31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青藏高原生态气候类型特殊,海拔高,气候寒冷,降雨少,空气干燥。作为藏药的植物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为生长期短,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种群更新和增殖速度慢,一般为多年生植物,药材资源极易遭到破坏[20]。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高原药用资源本身失去了正常生存和依托的环境,影响了其资源正常再生,造成许多藏药种类的资源量严重下降。
32藏药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带来的资源需求量加大
随着国民经济提高,藏药产业化发展,加之许多中药生产企业也大量使用藏药品种,市场对藏药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藏药植物资源掠夺性采挖和藏药动物资源过度捕杀,使藏药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资源量下降。如藏药材红景天对于高原缺氧有独特的疗效,药用需求量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每年大花红景天被采挖量超过3 000 t,长期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红景天属Rhodiola多种植物已被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讨论稿)。
33对藏药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不足,保护措施乏力
我国虽在药用植物的保护方面已开展部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21]。在青藏高原这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采挖野生药材又是当地居民的一大经济来源,对野生濒危藏药资源的保护、合理化开发、可持续发展等,还未落到实处。如每到珍贵藏药材冬虫夏草的采集季节,数十万当地农牧民都上山采集,且大都将所有发现的资源全部采集,采集强度前所未有。如果继续只重开发而不加以保护,不久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4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的保护策略
41定期进行濒危藏药物种的调查
掌握各种濒危藏药物种的种类、客观储量及濒危程度等资料尤为重要,可为后期制定青藏高原藏药保护品种和保护区域工作打基础。濒危藏药资源处于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应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到青藏高原等藏药植物生长地后,系统调查濒危藏药资源现状,编制这一时期最新的濒危藏药资源目录,调查的重点建议为临床常用藏药,内容包括资源种类、分布范围、数量等,再结合其市场已有的制剂或配方、年使用量、销量、开发前景等情况,综合考量制定最新的合理的藏药植物濒危等级。
42建立濒危藏药的种质资源库
青藏高原的特殊生境孕育了珍贵的藏药种质及遗传资源,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宝贵财富。孙航等[22]对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除喜马拉雅南坡中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外)进行了为期4年的植物种质调查、采集,共完成100 472份种质资源,但仅覆盖了青藏高原植物384%的物种,故进一步的收集保存工作仍需开展。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或科研院所,投资建立适合于高原特有药用植物种类的种质资源库或在国家已建立的种质资源库(如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等),重点对濒危藏药植物的种子、果实、花粉、无性繁殖体等活性材料M行保存与研究。
43就地保护
拉萨以北城关区夺底乡夺底沟生长着许多种类的高原草本植物,其中包括大量珍贵的濒危藏药,是300余年来的藏医药学的教学基地[23]。第司・桑杰加措和钦绕罗布大师为代表的广大师徒,严格按照传统采药、认药期各项规律,于此进行为期15 d左右的野外实践教学,有必要保护好这块藏药业的教学宝地。就地保护不仅体现了药用植物“道地”的原则,还保证了种质资源的纯正和不退化[24]。建议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药用植物分布情况,建立相应保护小区,尽可能地把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缓解生产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使藏药的道地药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健康发展。
44人工种植研究
濒危藏药材的人工栽培研究是不断发展的藏药产业所必需的,也是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所要求的。如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自治区藏药厂、藏医学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2526]。应注重的是:在栽培过程研究中,一是选择与野生植物生境相似的区域,并能用自然山水浇灌,努力做到接近天然;二是尽量避免使用化肥、杀虫剂、井水和缓流的污染水。要了解高原环境的实地情况,在掌握植物自身的性质、长势、适应能力、生长发育、生存期等特点的基础上,反复研究和试验各种栽培方法,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走到既保护又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45更新观念,合理开发利用
除贯彻执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之外[27],政府部门还应大力宣传保护青藏高原藏药植物资源的重要性,提倡长远利益和近期效益的合理调节,把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改变向大自然无情地索取的错误做法。如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等多年生草本,要严格按照自然生长周期采收,秋季完全成熟的种子要靠冬季的风播撒,才能延续大范围的自然生长规律。
5结语
近年来,藏医药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藏医药也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是,在强劲发展的背后,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也以同样惊人的速度被消耗,所以,有必要开展藏药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藏族是我国使用矿物药最多的民族,但对于藏药矿物类资源的濒危情况本研究未涵盖,后期可加强藏药矿物类药物的实地考察研究;本研究所整理的青藏高原藏药濒危情况主要针对野生资源,未考虑近年来已成功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的藏药,如藏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f和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等,后期研究可综合考量野生与栽培(或饲养)藏药资源后的实际情况,制定人工成功栽培(或饲养)后的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物种名录;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藏药材红景天的法定来源为大花红景天R crenulata的干燥根和根茎。除用本种外,还用长鞭红景天R fastigiata (HK f et Thoms) S H Fu等,考虑到大花红景天植物资源已面临枯竭,后期可加大对红景天属其他种藏医常用红景天的研究,扩大藏药材红景天的药源,同时加强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参考文献]
[1]贾敏如,张艺,杜娟藏药特色与可持续发展[J]中草药,2010,41(2):32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中国药典[S]一部2010
[4]中国药典[S]一部2015
[5]卢杰,兰小中,罗建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12):2362
[6]奇玲,罗达尚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贾敏如,张艺中国民族药辞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8]Wen Lu, Dong Shikui, Li Yuanyuan, et al Effect of degradation Iintensity on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Alpine region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J]PLoS ONE, 2013,8(3): e58432
[9]罗达尚新修晶珠本草[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0]R杰,兰小中拉萨市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27
[11]卢杰,兰小中山南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977
[12]马建忠,庄会富从高山到河谷:德钦藏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及利用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10,32(1):67
[1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4]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中国藏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何本鸿,朱敏英中药资源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16]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EB/OL][19890114]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bhxh/s/709/content85157html
[17]周秀佳,徐宏发,顺庆生中药资源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8]金晨,刘文琴,张凌藏药资源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11):26
[19]Liu Wei, Yin Dongxue, Liu Jianjun, et al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Ying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J]PLoS ONE,2014,9(10): e110500
[20]李隆云,占堆,卫莹芳,等濒危藏药资源的保护[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561
[21]张浩青藏高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与保护[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1):66
[22]孙航,张建文,乐霁培青藏高原植物资源与种子库建设[J].生命科学,2013,25(5):451
[23]旦增曲培濒危藏药草本药材在拉萨夺底沟生长分布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1):42
[24]Nie Xiuqing, Yang Yuanhe, Yang Lucun, et al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shrub biomes across the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J] PLoS ONE, 2016, 11(4): e0154251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187-2
黎族医药,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宝贵的黎族医药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亟待抢救发掘传承和创新发展[2]。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黎族医药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医药理论,有着本民族医药特有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疾病理论、治疗方法和药物理论。
1独具特色的医药理论
1.1医学模式
查考黎族原始社会的历史、经济、医药文化,无不记载着崇神信仰与祖先崇拜。主要是崇拜和继承祖先的采用求神鸡卜、米卜,杀牲祭神等巫术求医治病。在古代,巫医是黎医药知识的积累者。一些古文献对黎族地区当时的风土民情也作了这样的记载:病不服药,惟事寨祭,或信巫鬼,重祀,从古然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巫医在黎族民间的盛行。
黎医认为草药的药性和功效源于土、水、火、气四行。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3]。黎医也有阴阳概念,山属阳,水属阴,草药也分阴阳,有公药,也有母药,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生长的草药,其性能燥热,而生长在阴凉地方的草药则性寒冷。
黎医对部分疾病的诊疗体现机械论医学模式,即仅针对病变局部用药而非针对整体用药。通俗的讲,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槟榔果煮服治疗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疟疾所致的肝脾肿大,用熊胆、熊骨膏冲酒服治疗跌打重伤,涂抹熊油治疗烧伤等。
1.2黎医基本理论
主要有麦滋囵三宝理论、三道理论。
黎医认为,人体生命之三宝,即麦滋囵。吃香睡甜益“麦”,勤活动纳“滋”,心情愉快生“囵”。“麦”指的是饮食和营养,“滋”指的是运动,“囵”指的是精神和意念。吃香睡甜为精,勤活动为气,精神愉快为神。正常人体处在麦滋囵三者平衡协调的状态。
三道理论是指谷道、水道、气道。谷道主要指消化道。稻谷禀天地之气而生长,赖天地之气收藏,得天地之气以滋养身体,其进入人体并得以消化吸收。水为生命之源,由水道进出人体,水道和谷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后,谷道排出大便,水道排出汗水和尿液。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鼻、口和气管,其交换枢纽为肺。三道通畅,调节得度,人体之气就能和天地之气保持协调平衡。
1.3诊断方法
黎族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了面部望诊、目诊、舌诊、耳诊、甲诊、手诊、指诊等[5]。
望诊,即黎医观察病人的神态以及舌头、皮肤、眼球、尿、粪便等的颜色和形状等来判断疾病。如舌诊,着重于舌的颜色、舌苔和舌质,是通过与舌有关的各种疾病的特殊病症来判断疾病;尿诊则把尿液倒入干净的瓷碗中,并迅速搅拌,观察出现的泡沫形状及气味、颜色和碗底沉淀物,有的医生则取尿液一滴在自己的指甲上,通过尝尿液的味道,有何感觉,以判断疾病的类型与轻重。
闻诊即通过耳闻和鼻嗅来诊断疾病。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通过听觉和嗅觉,来分辨声音和气味的异常。
问诊指医生用黎语询问病人的相关症状及病史,何时得病,既往曾接受过什么治疗,服用过何种药物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脉诊时,若患者为女性,先诊右手脉后诊左手脉,男性则先诊左手脉后诊右手脉。医生用右手诊病人左手脉,左手诊病人右手脉。诊脉常用的手指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诊脉时,主要注意脉的长短、宽窄、浮沉、滑涩等特征。
1.4疾病理论
黎族对于疾病的认识比较笼统抽象,风火毒瘀痧理论为黎族医药主要的病因理论。风、火、毒、瘀、痧均可致病。如脚骨吊风,为全身关节疼痛。牙龈炎、甲沟炎等出现动脉异常搏动的病证为火所致。部分疼痛病证为瘀所致,如头风疼痛、激心痛等。根据疼痛的轻重缓急程度分为“五毒”,即恶、凶、邪、寒、凉,并以日常猎物名称命名,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顺序为“蜂毒,猴毒,蛇毒,虫毒,熊毒”。“痧”为气机逆乱之症。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风热,暑湿之气,或因接触疫气,秽浊之气,阻塞于内,出现腹痛闷乱。
妇女产后过早解除凉水或受寒,致头昏头痛、手足麻木、白带异常等,名为“产后风”。另有一些疾病的命名以形状,症状来定,如小儿科的身形瘦小,皱纹多,臀部肌肉少,形状似猴的小儿病,黎族称为猴子病。这种小儿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小儿营养不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缺钙、锌、铁等微量元素造成。
黎族医药将疾病分为五大类,即内病、外病、虫病、女人病、鬼神病。内病指内脏器官病变,包括肝病、胃病、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胃肠炎、贫血、风湿病等。
1.5药物理论
民间流行采药俗语“春采花,夏采枝叶,秋摘果,冬挖根块”。黎族所利用的药物基本上是在周边环境中能采到的植物,黎医平时特别注意观察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习性,并有意识地加以保护。
黎药材的炮制加工分为切制法、磨捣法、炒制法、泡制法、煨制法、灸制法、露制法和漂制法等8种。泡制法,有清水泡、白酒泡、米泔水泡。煨制法常用芭蕉叶、铜钱叶及粽子叶等包裹好药物,埋于热火炭中,以包裹物的表面呈焦黑状为宜。
黎族医生用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毒攻毒,带有毒性的植物可消肿解毒,如花叶芋等;二是以黄治黄,开黄花或黄色植物器官可治疗黄疸型肝炎,如田基黄等;三是以白治白,如白背叶根等治疗白带;四是以红补红,带红树汁或红色彩的植物可养血祛风,如海南龙血树等;五是以汁相濡,含有乳汁的植物可治产后缺乳,如番木瓜等[6]。此外,黎医治疗疾病重视专症专药、专病专方。
2丰富的物种资源
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太阳幅射量为120~140千卡/厘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海南黎族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在海南岛目前已勘察的植物种类有4731中,有药用价值植物3000多种,海南特有植物600余种,许多植物如灵芝、巴戟天、沉香、降香、益智、砂仁、槟榔、金不换、香茅等均为名贵中药材,海南粗榧、海南青牛胆、美登木、长春花、龙血树、见血封喉等特有植物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3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黎族治疗方法形式多样,如药物疗法、骨伤疗法、拔附罐疗法、刮痧疗法、火针疗法、针挑疗法、挑痔疗法、挑疳
积治疗法、艾灸疗法、放血疗法、灯草疗法和饮食疗法等。
饮食疗法也是黎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以黎族日常水果菜肴治病,如番薯叶疗法、甘蔗疗法、芒果疗法、胡椒疗法、苦瓜疗法、木瓜疗法、雷公马(变色龙)疗法、蚁卵疗法等。
4尤其注重养生保健
黎族人一年四季采取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天注重调气,夏天注重清火,秋天注重蓄养精气,冬天注意养神。
黎族饮食讲究原汁原味,提倡低盐轻油,烹调少炒炸,以煮、熬、焖、炖为主,多清淡可口。如“五色饭”、“竹筒饭”和“鱼茶饭”等。黎族人民积累了许多利用野生植物进行治疗保健的经验,如山栏糯米甜酒滋补强身,产后食用木瓜饭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在夏季,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用植物煮水服用预防中暑和感冒,常用的有山苦茶、地胆头、鸡骨草等。服食有药用功能的野生蔬菜来调节身体,如闭鞘姜、革命菜、野苋菜、马齿苋、青葙、决明和五指山野菜等。
黎族产后没有坐月子的习俗,主要是产妇服用草药预防产后病,分两个疗程。第一个疗程重在活血化瘀、消除产后恶露、恢复子宫功能,第二个疗程重在补养。
此外,黎族百姓尚有服用黎家百草酒的习俗。黎家百草酒由30余种草药用白酒浸泡而成,具有补气血、舒筋活络、补精益髓的功用,能延年益寿。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也首次把黎药的研究开发纳入其中。由海南医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海口市黎族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会、南药黎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挖掘黎族医药的理论及特色,将大大促进黎族医药的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生.黎药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42-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今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培养出的研究生正成为当代社会有特殊影响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经过多年的学术教育和科研技能训练,具备直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能力。研究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变革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他们富有理想、充满活力,能对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由于学业、就业、经济上压力较大,同时一些研究生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对他人及社会所负有的责任漠不关心。因此加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一方面关系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同时牵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兴衰。如何培养好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明确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其次掌握现今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找出恰当的对策。
一、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有助于明确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意义和评估内容。社会责任感是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1]。也是个体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心理感知,是个体从社会那里接受所要求的积极行为以后,内化于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对自身在自我发展和人类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社会责任感既是社会价值观的内在认同,也以具体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是知、情、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
为了分析、评估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根据韩亚丹的方法,将其细化为:国家忠诚意识、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公共危机责任担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社会关怀精神等六大方面进行讨论[2]。
二、存在问题
根据文献调查显示[3-6],现今我国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较高,爱党爱国,具有较高的国家忠诚意识;积极关注当前的社会问题,不盲从他人的言论,经常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言论,并运用专业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解读和提出解决方法;主动为一些公益活动捐款捐物及献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反映了研究生的社会关怀精神。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公共事务参与意愿高,但实际行动少;面对公共危机大多数这是围观、评论,愿意担当者寥寥无几。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术诚信度下降
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科研诚信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文献调查结果显示,考试作弊、引用他人成果未加标注、将他人论文拼凑改成自己论文这三类现象在研究生中较为普遍[7]。近年来,在研究生中发生过几起较为严重的学术造假事件,比如“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及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涉嫌抄袭案。这些现象反映了在当代研究生中有些急功近利之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修改实验数据,制造虚假的论文和成果。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对这些学术不诚信、抄袭、造假现象不以为耻,甚至麻木。社会关怀精神中首先要坚守公平正义,学术诚信度下降恰恰是不公不义的表现。
(二)社会志愿服务参与度不高
在志愿服务意识方面,由于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及科研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加之毕业压力大,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看似对自己利益不相干的志愿活动中去。不少研究生觉得志愿活动是学有余力再去做的,或是给自己的履历锦上添花的,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也有研究生认识到应该担当社会责任,但觉得自己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等毕业之后再去履行责任;甚至个别导师自己没有社会责任意识,也极力反对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同时相比于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或志愿活动来满足自己,更多的学生选择娱乐活动使自己得到放松和满足。
(三)自我利益和价值优先
随着近年来经济蓬勃发展,贫富差距扩大,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用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这种思潮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及成功学等观念在校园里流行起来,不仅影响到老师、学生,甚至是高校的管理层。“一切要向钱看”,“我的时代我做主”、“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等流行语反应出一些高校学生追求功利,过分强调个人感受和个体成功的趋向。某些研究生认为自己接受多年的教育后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实现个人更高的成功。不少研究生选择读研的初衷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高学历成为他们敲开外企、国企的敲门砖,到贫困落后地方支教或援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公众利益,在公共危机中挺身而出,这些都与他们考研的初衷相违背。这些思想都减弱了研究生的公共危机责任担当意识。
三、原因分析
(一)研究生培养体制不健全
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培养过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几乎都是通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研究生阶段对于提高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讲授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等公共课程。而这些课程内容单一、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专业特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多数学生只是将它视为一项任务,最终只要考试通过即可。另外,一些高校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忽略或不重视社会责任感培养。这好比强调两条腿走路的素质教育,到了研究生阶段,突然缺失了德育这一条腿。另外,研究生的培育体系中多表彰科研上取得重大的成果,却很少奖励在社会公众事务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多以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文章发表的篇数、专利申请的情况等为主要指标,弱化或不计算学生的社会贡献、志愿服务等项。这些政策无形之中引导和决定了研究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必然造成研究生重视个人的研究成果,忽视个人的社会责任。
(二)社会风气和校园环境的影响
国际科研领域日新月异,要想在科研上有所创新和建树,需要快人一步和巨大的工作量。激烈的科研压力和毕业压力使研究生心力交瘁。另外还有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年龄在30岁左右,读研期间学校和国家给予的每月补贴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存留下来的积蓄无法购置房产和养家。尤其和已经工作的同龄人相比,这种落差感更大,给研究生带来了极重的心理负担。并且研究生群体来源多样,一部分学生是工作后重返校园,也有在职的研究生,因而不可避免地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进校园。如果遇到毕业延期,情况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也有不少报道,个别研究生因为实验不顺或毕业延期等问题自杀,究其背后的原因,部分归因于研究生自身心理素质差,部分源于拜金主义等歪风邪气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此外我国还缺乏一整套完善的研究生淘汰分流机制,存在社会对退学研究生的认同及接纳等一系列问题。一些疲于奔命的研究生,无暇顾及他人和社会对他们的需要,重视个人价值而轻视社会价值,这些都淡化了研究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缺少正确引导和合适的平台
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没有引起教育部门和高校足够的重视,因此当研究生对如何平衡科研和参与志愿活动时间感到困惑时,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也没有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研究生搭建合适的平台,以至于想要参与公共事务时找不着门道,想要献计献策却没有接收的渠道和反馈。有不少研究生乐意参与公众事务和志愿服务,但是缺少能引起兴趣或者和专业相关的平台,从而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研究生拥有较强专业能力,我国现在普遍的社会服务项目,如探访孤寡老人、为贫困山区捐款、清理违章小广告等,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至今尚缺乏适合研究生群体的很好发挥其专业知识的多层次的志愿服务平台。
四、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一)健全研究生培养体制
强调两条腿走路,专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两手抓。1)首先延续和拓宽课堂传统政治思想教育方式,突破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当今最热的社会问题,在课堂上把同学分为小组就某一具体的事件和议题展开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公共事务参与意识。2)走出课堂,进行情景教育。把研究生带到实际的出现问题的社会场景中去,了解问题发生的本质和矛盾,引导研究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培育出对他人、对社会积极的责任意识。比如医学研究生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医患矛盾这一热点问题,借助本校附属医院的资源,就医患关系展开调查,从医生、患者、医院等多角度解读冲突的原委,提出改进建议。或者拿出实际的医患纠纷案例,指导研究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如遇到同类的问题如何理性、冷静及合法处理。3)政策上引导。政府和高校的激励政策无形之中引导了研究生的奋斗方向。学校在大力倡导科研之外,也建议鼓励研究生承担社会工作。例如在奖学金评定时,德育分要占一定的比重,个人为集体争夺的荣誉、志愿者的服务时长都可计入在内。表彰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应有相应的体制奖励在社会责任和道德上有突出贡献的研究生。比如设立相关的基金奖励社会贡献突出的研究生,实行奖励专业突出者与思想优异者并重的原则。
(二)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社会实践是一个好的抓手,通过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精心设计的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来激活研究生履行社会责任感的动力[8]。研究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中去,不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内化为技能,而且认识到对社会负责就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消除认为服务社会必定是牺牲自己的理想、放弃自我价值的偏见[9]。例如医学类研究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可以将专业特色和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以协和医学院近3年的学生自主申请的暑期社会实践为例。这些项目贴近实际生活又发挥了专业特长,比如:农村初中生性教育现况调研及性生理知识宣教;调研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及合理用药的情况,并宣传合理用药常识;林县食管癌高发家庭健康义诊和上消化道肿瘤防治宣讲等。最后协和医学院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评比表彰。笔者对3年的项目进行归类和统计,结果如下:2013年项目有31项,其中调查类26项,宣传教育类6项,医疗服务类1项,其他3项。2014年申报项目40项,其中调查类24项,宣传教育类12项,医疗服务类3项,其他6项。2015年申报项目48项,其中调查类31项,宣传教育类12项,医疗服务类3项,其他10项。发现随着暑期社会实践制度越来越完善,研究生从中获益良多,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申请项目逐年递增。由于医疗服务类专业性较强,而且医学生要在医院轮岗实习,能参加课外服务的时间较少。而调查和宣传教育不需要太强的专业技能,协和附属的各个研究所都有能力进行,因而这两项也是历年申报人数最多的。下面以我所的一个项目――“协和精神,药植文化进春雷”为例进行分析。由9名研究生和2名指导老师组成的团队在湖南岳阳春雷学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为了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选择春雷学校一所针对问题青少年的特训学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和问题学生成增长态势,且问题出现原因复杂多样,仅仅依靠少管所一种教育处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青少年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成为了我国教育工作者急需要摸索和解决的大问题。春雷学校就是在爱心人士周荣先生主持下创办的一所民办军事化管理的青少年特训学校,办学11年来,致力于教育和归正10-18岁问题少年。这些少年的主要问题包括:打架斗殴、离家出走、严重的网瘾、吸毒及早恋等。我们此社会实践项目旨在:1)协助春雷学校建立一个药用植物园―“百草园”,希望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接触药用植物丰富学识,而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每个学生可领养自己的植物,在栽培和养护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心灵净化。2)普及生理卫生常识,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正确对待、顺利度过青春期。3)传播协和精神,通过讲述协和医学院的创办历史、协和名医的感人故事等,传达协和人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理念。4)使我们的学生在整个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我国问题青少年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5)了解学习爱心人士周荣先生的办学的初衷和想法,提升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整个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1)规划和设计百草园。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的文化将园子分为11个区域,10个区域种植不同功效的药用植物,单独保留一个区域作为学生的盆栽领养区,学生可以领养自己的植物,自行养护;另有中央休息区,学生和老师可以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下交谈,增进信任的关系;还在路旁设置了沿路的花架和药用植物知识走廊,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相应的知识,打破他们心理上对学习的抵触。2)举办一系列讲座。讲述协和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生理卫生常识,通俗易懂的讲解药用植物知识、药膳知识、药植园文化等。3)与学生互动。研究生们成为代班班主任,与学生一同上课。设计互动环节,做一些心理游戏,鼓励问题少年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给予建议和激励。4)捐献书籍。把社会人士捐献的书籍捐赠给春雷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阅读条件。这样一次社会实践,结合了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真实的进入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中去,促进2个群体间的相互了解。不少研究生在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改变了以往对问题少年的偏见和误解,也使他们对问题少年有了负担和关怀意识。笔者对参与这一活动的研究生们进行了事后采访,了解他们实践后的心得感悟,总结出几个方面:1)对问题少年的看法发生转变。“没来之前有些担心,因为心目中认为这些叛逆的孩子一定很难沟通和相处,去了之后才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不同,一样是天真无邪、爱说爱闹。”“觉得这些问题少年受家庭的影响很大,父母对孩子关注不够或者没有做好榜样,建议在归正孩子行为的同时,学校还要做家长的工作,也希望规定家长写的家信要有最低的频次和字数要求,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改变他们。”“孩子听不听话,家庭环境和父母早期的教育很重要。”2)对学校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不足。“学校应改善两方面:改善卫生环境和提高心理辅导的师资力量。卫生环境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据我观察,食堂和公共厕所的卫生环境较差。负责心理辅导的全职老师仅有4人,每人负责的学生较多,无法与每个学生建立深入的关系,解决其心理问题。”3)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提升。“之前只是把这个活动当成一项任务,参加完后自己对这群孩子有了一份惦记和牵挂,希望明年仍能去探访他们。”也有些研究生活动结束后私下里继续对接触过的学生展开联系和关怀。4)通过与周荣先生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学生也被他的人品和行为所折服,成为了大家的榜样。从这个项目的调查可以发现: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了研究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反过来激发他们更愿意投身于社会服务当中,加强了社会责任感。此外,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为春雷学校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和改变。目前春雷学校已开始着手进行百草园的建设;就研究生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学校领导们和老师们的重视,正积极寻求方案解决。春雷学校也非常欢迎这样的活动,希望通过研究生们的一言一行和榜样教育改变问题少年。
(三)树立先进模范,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榜样教育可以使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性。1)导师的榜样作用。导师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与研究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不仅是学术上,而且在言谈举止、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上都会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最直观的榜样,所以一个导师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论文抄袭事件中,导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教育作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培育研究生社会责任感首先须加强导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专注于教学和育人的导师们,应该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把不合格导师剔除出教师队伍。2)同龄人的先进模范作用。同龄群体彼此之间交往频繁,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可以说同龄群体亚文化,是影响研究生社会责感的重要因素[10]。因此,对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研究生,我们应给予大力表彰和宣传其事迹,从而来影响整个学生群体。在榜样的宣传教育中,要选择贴近研究生生活、易于学习的榜样,这样更加具有可效法性。
参考文献:
[1]刘峥,罗成翼.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2,(1):39-41,51.
[2]韩亚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0:1-42.
[3]潘琪,史冬波,蓝煜昕.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33-39.
[4]李奎刚.新形势下医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7(6):239-241.
[5]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2):185-189.
[6]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5):111-113.
[7]高坤.关于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查报告[J].高校辅导员,2012,(5):72-79.
[8]易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N].光明日报,2014-10-22.
[9]龚涛,徐建军.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0,(4):87-90.
[10]张邦辉,乔太.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J].职业时空,2011,(7):60-61.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LIU Jian,WAN Wen-ting,PENG Yong*
海岛是海洋中周围被海水包围的陆地,由于地理位置特点,海岛生态系统异于临近的大陆,相对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被修复,因此,加强对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自2010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对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翻开了新的篇章。在海岛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稀少,植被占据着主体地位,对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以及保护海岛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岛保护法》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国家海洋局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鼓励具备开发条件的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同时,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一般远离大陆,面积较小,受风浪影响明显,其生态系统尤其是植被情况特殊,并直接影响开发利用的方式、规模等。
1.海岛基本情况
广东省沿海的岛屿(不含干出礁、干出砂)共有1431个(不含港澳地区所属的海岛),仅次于浙江和福建两省。其中,面积大于500m2的有759个。广东海岛处于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影响,冬暖夏凉,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600~5400 MJ/m2,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000h以上;热量充足,年平均温度为21.1~23.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95.7~2124.8mm,但干湿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广东海岛的大陆度均在40左右,气温年较差12~14℃,均属于海洋性显著的气候,而且离大陆越远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越明显,表现在夏季气温低于陆地,冬季气温高于陆地,同等纬度,冬季海岛月均温比大陆高出0.5℃左右,同时离岸越远风速越大[1]。同时,由于广大沿海岸线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其分布不在同一纬度上,南北纬度相距300km以上,必然导致各海区海岛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各海区海岛植物和植被的差异。
广东海岛造林地的土壤类型较简单,茂名以东的海岛多为丘陵岛屿,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土层较瘠薄,裸石多,有机质含量低;湛江海区的海岛则主要为台地、沙洲类型,地带性土壤属砖红壤,土层较深厚,但多为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南澳岛和下川岛海拔350米以上的山丘地带还分布有山地红壤,但面积不大[2]。
庙湾岛位于珠江口海域,在广东海岛中,纬度居中,但庙湾离大陆最近距离约50km,东南侧直面南海,受风浪影响较大。海岛面积约1.4平方千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地貌类型为侵蚀丘陵,位处“万山隆起带”,岛体景观长期的物理风化及各种外营力的侵蚀作用,形成基岩、石蛋堆叠,尖削山峰,陡峻深谷,岩岸多60度以上倾角的悬崖峭壁[3]。庙湾岛土壤类型较为简单,以花岗岩赤红壤为主。庙湾岛现为已开发无居民海岛,岛上曾经为庙湾村,建有水产站、医疗站、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房屋等,岛上居民靠打渔为生,后政府统一搬迁后成为无居民海岛,但仍有少数居民返回岛上居住维生。
2.海岛植被组成和分布特点
2.1 海岛植被类型
广东海岛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基本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域,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烈,理应不仅热量丰富,而且全年较均匀分布。但因海陆温差的周年变化而形成的东亚季风主宰着年气候变化,即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气流由寒冷的高纬度而来,天气变得寒冷而干燥,到达本省南部沿海海岛虽已由很大削减,但还是经常出现热带植物和作物不能忍受的低温寒苦;至夏半年则受低纬度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团影响而盛吹东南和西南季风,加之正值台风季节,此时出现高温多雨天气。由于一年中冬夏季风的转换形成夏热冬凉、夏雨冬干的气候特点,与同纬度的热带地区相比,热带性大受削弱[4]。
广东海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4]。由于冬夏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高温季节多雨,低温季节少雨,且广东海岛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因此,由于雨热同季致使水热效应良好,使得常绿性树种能正常生长,自然植被呈现终年常绿的外貌[4]。庙湾岛上的植被也基本以常绿种为主,这为海岛的开发,尤其是旅游等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广东海岛除受强劲的台风影响外,海岛的长年常风风速也远高于大陆,且离大陆越远风速越大,庙湾岛年平均风速达6.5m/s,最大风速达33.5m/s。在风因子的长年作用下,海岛迎风面及风口段的植被呈低矮、匍匐、垫状、肉质、多刺的生态适应,加之这些部位多处于坡陡土薄的严峻生境条件,使得海岛恢复和发展乔木林或者灌丛面临很大的难度[4]。庙湾岛东南迎风面几乎全部基岩,岛上植被除小面积的木麻黄林外,基本以灌丛、灌草丛和草丛为主,主要分布有露兜树、草海桐、许树等海岸防护植物,高度1-3米,优势种之一的潺槁树也基本呈灌木状。低矮的植被不利于海岛景观、也不利于土壤发育和水源涵养,因此,海岛的开发必须通过人工繁育措施改善海岛植被现状,通过合理搭配海岛适生海岸防护植物和海岛景观植物,达到风浪防护、水土保持和景观美化的多重效果。
2.2坡向性
广东海岛植被的坡向性明显,特别是汕头、大亚湾、红海湾、珠江口、川山群岛和阳江海区由基岩构成的丘陵岛屿,由于受东北――西南构造带的作用,海岛丘陵地的排列也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迎风向阳坡和背风背光坡(即东南、西北坡),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和受风雨侵蚀的情况下,东南向坡因受东南季风的常风、台风和海浪的综合作用下,风雨侵蚀强烈显得特别干、热和水土流失较之严重,土壤瘦瘠,因此植被类型的分布以旱生性和中生性的灌草丛或草丛为主;而北向坡或沟谷地段受风、雨侵蚀较轻,光照时数较短,蒸发量减少,故环境显得较温润,土壤深厚肥分较高,因而植被类型分布则以中性的或中生性的灌丛或灌草丛为优势,且植株生长茂盛,覆盖度较大[4]。因此,海岛植被的坡向性现象,在海岛开发利用时应特别注意南向坡的环境保护和造林绿化。
庙湾岛是典型的东北―西南走向,岛东南面和西北侧地形、植被特点显著。岛东南侧直面南海,受风浪直接作用,地形陡峭,沿岸多悬崖峭壁,土壤、水分难以保持,基本,仅小沟谷有少量草丛分布。岛西南侧地形较为平缓,沟谷发育较多,在缓坡、沟谷处植被生长较为丰富。
2.3垂直分布差异
广东海岛大多为低丘山地,面积较小,海拔不高,垂直分布不明显,不同海拔高度的区系成分差异,实际上是不同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海岸边:主要为热带海岸、岛屿区系成分。海边沙滩常见种类有厚藤、海刀豆、蔓茎栓果藤、中华补血草、盐地鼠尾粟、单叶蔓荆、蟛蜞菊、鬣刺、仙人掌等。海湾泥滩主要是红树林植物海榄雌、红海榄、木榄、桐花树、秋茄、老鼠、卤蕨、阔苞菊、海漆等。基岩性海岸山坡长有草海桐、露兜、海芒果、许树、酒饼、刺葵、猪肚木、马甲子、锡叶藤、海岛藤、白子菜、山柑、三脉马线、变叶裸实、黄槿等。2)丘陵沟谷:区系成分主要由热带或热带―亚热带分布种类组成。大多数沟谷旱季干涸,又较狭小,多生长着灌丛或藤灌丛群落,主要种类有香港算盘子、对叶榕、珊瑚树、铁冬青、水团花、五节芒、乌毛蕨、海芋、华南云实、刺果藤、乌蕨、华南省藤、越南悬钩子、龙须藤、裸花紫珠,土麦冬等。一些沟谷沼地,则生长有猪笼草、华南谷精草、田葱、凤仙花、锦地罗、华南毛蕨、野荸荠、鳞籽莎草等。3)丘陵山坡:主要群落为阳性、抗风、耐旱瘠的热带性草丛和灌草丛,主要种类有纤毛鸭嘴草、蜈蚣草、野香茅、鹧鸪草、芒、野古草、芒萁、山管兰、桃金娘、细齿叶柃、岗松、余甘子、坡柳、白背叶、山鸡血藤、黄茅、亮叶猴耳环、赤楠、豺皮樟、鸦胆子、山银花、羊角扭、白藤等。4)丘陵山地:为次生性常绿季雨林,主要种类有短序润楠、假苹婆、降真香、重阳木、水石梓、密花树、红车、破布木、白揪、黄桐、岭南山竹子、银柴、狗骨柴、牛耳枫、九节、笔管榕、血桐、白桂木、三叉苦、罗伞树等。5)山顶灌丛林: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间有亚热带和温带分布成分,如竹叶桐、罗汉松、鼠刺、长柄梭罗、六角杜鹃、映山红、吊钟花、红花八角、香港玉兰、乌饭树、黄杨、山杜英、疏花卫矛、华南地丁等[4]。
庙湾岛最高海拔227米,为丘陵海岛,岛上植被生长环境包括海岸边、丘陵沟谷、丘陵山坡和山顶几种,海岸边植被包括沙生植被和基岩植被,沙生植被以厚藤、单叶蔓荆为主,基岩植被则以露兜、草海桐和许树为主,海岸植被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沿岸,东南岸由于强烈的风浪作用几乎没有植被分布;岛上有大大小小很多沟谷,由于受到两侧山体掩护,植被生长是岛上相对最好的区域,主要为灌丛,在西南部山谷生长有一片木麻黄;岛上西部有两个平缓山坡,植被以灌草丛为主,主要种包括桃金娘、纤毛鸭嘴草等;沿着山脊顶部由于受常风影响,植被较为稀疏,以灌草丛为主。除了这些典型植被生长环境外,庙湾岛沙滩后方山谷由于修建有蓄水坝,在水坝上下形成了生长茂密的许树丛和露兜丛,也是岛上植被生长最好的区域。岛上植被生长与其小范围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在海岛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生长环境和植被特点,寻求兼顾植被管护和开发利用的利用方式和格局。
2.4 入侵现象
海岛由于所处的特殊生境条件:如常风大、台风多、暴雨冲刷、海浪冲击,形成不少悬崖峭壁,岩石,土层浅薄,加之人类活动的反复干扰(从森林植被特点看广东海岛自然地带属性),海岛植被现基本为次生植被。次生型植被发展的过程中,外来入侵种趁虚而入,迅速占领空地、草坡、灌草坡、郁闭度低的林地等,并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从而迅速蔓延,对海岛大面积的次生群落造成危害。对广东海岛而已,常见入侵植物包括飞机草、薇甘菊和五爪金龙等。飞机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丛生性草本或亚灌木,在湛江、茂名、阳江、江门、广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徐闻、雷州受害严重[5]。薇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具危害的热带、亚热带恶性杂草之一,五爪金龙是旋花科番薯属的多年生藤本杂草,是华南地区仅次于薇甘菊的重要入侵害草,也是薇甘菊最常见的伴生入侵植物,自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首次采集到薇甘菊标本后,现已蔓延到整个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东部地区,且已成为珠海市第一大害草[6]。
通过庙湾岛初步的植被调查,岛上并没有飞机草、薇甘菊和五爪金龙,但在岛中部山地有一片假败酱入侵区域,该区域位于原通往西南营房的道路上,军队撤离后人为活动少,假败酱便趁机入侵,在此处形成高约2米、密密麻麻的灌丛,直接堵塞了道路。此外,岛上还有马樱丹、假臭草、香丝草、巴拉草等入侵植物,但并对海岛保护和利用产生影响。
2.5资源植物
根据多年海岛资源调查和植物样本采集的统计,广东海岛的维管束植物有208科854属1569种,其中资源植物有1156种,占73.7%。资源植物主要分布在樟科、茶科、桃金娘科、大戟科、蝶形花科、桑科、芸香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茜草科、菊科、玄参科、爵床科、马鞭草科、唇形科、百合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禾本科。按主要用途归类,计有药用植物715种,材用植物90种,绿化植物46种,观赏植物132种,食用植物88种,蜜源植物32种,饲料植物22种,纤维植物17种,淀粉植物20种,油脂植物50种,芳香植物45种,鞣料植物21种,其他用途46种[4]。
通过对庙湾岛初步调查,岛上95种植物中,有71种资源植物,占74.7%。包括:药用植物、材用植物、观赏植物、牧草等。其中包括57种药用植物,包括海金沙、巴戟天、鸡血藤、鸡矢藤、鸡骨香、匙羹藤、单叶蔓荆、白子菜、黑面神、木防已、鸦胆子、麻羊藤、蛇婆子、芒萁、野香茅、弓果藤等;材用植物包括鸭脚木、台湾相思、木麻黄等;观赏植物包括艳山姜、玉叶金花、刺葵、雀梅藤、桃金娘、台湾相思等;牧草包括纤毛鸭嘴草、铺地黍、沟叶结缕草、红裂稃草等;此外,还有桃金娘、酸藤子、露兜、仙人掌等食用植物,鸭脚木等蜜源植物和豺皮樟、花椒等油脂植物等等。
3.海岛植被组成和分布对开发利用的影响
《海岛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保护海岛植被,促进海岛淡水资源的涵养”,同时,海岛植被是海岛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在海岛开发利用中做好海岛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岛植被组成和分布特点规划海岛开发,是海岛开发尤其是无居民海岛开发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3.1开局的影响
海岛植被是海岛第一道风景线,广东海岛常绿面貌为海岛开发提供了最基础的开发条件。海岛植被分布情况是长期适应生长环境的结果,最为直接的反映了海岛不同区域的环境状况。在开发利用布局必然要结合植被分布特点进行规划。
海岛基岩、寸草不生处,其生长环境恶劣,再加上对风浪等因子的分析,往往不适宜开发建设,庙湾岛东南侧明显植被稀少、风浪大,在开发利用时应禁止开发建设。而海岛植被生长茂盛、丰富的区域,虽然风浪影响小,但往往是丘陵沟谷区域,且是岛上主要的植物库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本着对海岛植被保护的原则,应尽量减少对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做好保护。对于存在物种入侵现象的区域,如庙湾岛中部的假败酱入侵区域,应打破其生长环境,恢复健康的群落结构,并且在开发利用中,要观察、避免类似入侵现象的发生。
结合海岛地形、植被状况适宜进行适当开发区域,也必须考虑对植被的保护以及植被对开发活动的防护作用。国家海洋局为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秩序印发的《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海岛开发利用应避免破坏海岛植被。对于海岛植被减少面积达到用岛范围内植被总面积30%以上的项目用岛,应专题论证,论证专家一致同意方可通过。”同时,由于海岛沿岸长年受风浪影响,植被既能保持水土,同时也能对岛上开发活动起到防护和缓冲的作用,因此,在海岛开局时,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选址必须保持一定的离岸距离,尤其是砂质岸线后方。
此外,海岛植被一般以灌草丛为主,并且较大陆更为低矮,考虑到景观的协调性,必然会对海岛建筑物等建设的高度形成限制。庙湾岛植被基本在3米以下,仅在西南沟谷木麻黄林达到10米左右,海岛的开发必须结合植被高度和地形特征进行布局。
3.2 保护对象
《海岛保护法》提出“国家开展海岛物种登记,依法保护和管理海岛生物物种。”《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也提出“海岛开发利用应避免对珍稀濒危或者有研究和生态价值的动植物物种造成影响。可能造成影响的,应采取划定保护范围等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对海岛植被的保护既包括珍稀濒危或有研究和生态价值的物种,也包括对海岛植被的这个物种库。对物种库的保护体现在3.1所说的对植被最为丰富的分布区域的保护,对于庙湾岛而言,则是体现在开局时控制在西南沟谷和其他若干沟谷区域的开发,禁止破坏性开发。对于岛上的珍稀濒危或有研究和生态价值的物种,则要通过摸清分布范围,严禁破坏,甚至划定保护范围来保护。对于庙湾岛而已,初步调查显示岛上有巴戟天,属于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中的渐危种,应在进一步调查其分布范围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3.3 植被整治和美化方向
海岛植被次生性明显,且多以灌丛、灌草丛为主,整体低矮。开发利用过程中除了做好相关保护外,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和美化不仅能促进海岛植被发展成林,也能明显改善海岛的外观环境。为增加植被改造美化成功率,遵循植被生长适应性,避免物种入侵等生态灾害现象,在海岛进行绿化、生态修复等保护活动应尽量采用海岛原有物种或者本地物种。
植被整治和美化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植被覆盖度较差甚至基岩区域进行整治,这个过程需要适生的先锋物种,通过它们慢慢创造植被生长需要的环境从而往更为成熟的植被类型发展,在庙湾岛上,适生的先锋物种包括草海桐、露兜、刺葵、许树等,其中,草海桐特别适宜在基岩海岸作先锋绿化树种,其耐旱耐盐抗风速生,在土薄瘦瘠的海岸,甚至几乎无泥土的基岩海岸,都能扎根生长,在庙湾岛沿岸也有较多分布,此外,可利用广东沿岸常种植的木麻黄、相思等进行植被整治,尽快覆盖裸地,加快土壤生态的优化,以便更好更快地形成海岛植被的顶极群落,达到稳定演替,自然更新的效果。其次是植被绿化美化过程,既包括对岛上现有植被面貌较差的区域进行美化,也包括对开发利用破坏后的区域进行绿化美化,该过程可充分利用岛上适生的观赏物种,以庙湾岛为例,可利用岛上的艳山姜、玉叶金花、刺葵、雀梅藤、桃金娘、台湾相思等,绿化美化过程中可充分结合海岛现有植被状况、开发利用结果进行合理规划,使海岛景观达到最为协调的状态。
3.4 资源植物利用
海岛资源植物丰富,包括了药用、材用、观赏、绿化、食用等各种用途。但由于海岛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更显其珍贵性,因此在海岛开发中应避免对海岛资源植物的直接利用,不得规模化利用,但鼓励利用绿化观赏植物种类进行扩种,达到对海岛的绿化美化作用。
海岛植被是海岛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在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时,必须做好对海岛植被的调查,充分了解海岛植被的组成和分布,并将植被的保护和整治绿化充分融入到开发利用的设计中,按照《海岛保护法》等有关要求,真正做到海岛的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参考文献:
[1]陈连宝,陶全珍,詹兴伴编著.广东海岛气候[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2]曹洪麟,丘向宇.广东海岛的森林立地分类与营林措施[J].广东林业科技,1997,13(3).
[3]广东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大队.珠江口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
[4]陈树陪,邓义,陈炳辉,等.广东海岛植被和林业[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1比100,这就是经典的物种分类学与分子分类学在学科天平两端的分量。
经典分类学没落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有这样一个段子:“读研究生敢于选择分类学专业的是‘猛士’;毕业后敢于选择这个专业做职业的是‘勇士’,选择在科研圈内为分类学奋斗,不与科研圈内游戏规则妥协的人是‘壮士’;死不悔改被淘汰的人遂成‘烈士’。”
其中所谓的分类学专业指的就是经典分类学,用形态和地理的方法来分类物种。
在植物所学习了5年经典分类的金效华博士,是兰科植物专家,他曾经遍访云南的山寨和沟壑,根据兰科的地理分布和花、叶、果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然而,当他从昆明植物所学习了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学等物种分类的现代方法之后,他就改变了研究方法,实验室于是取代了田野,精密仪器则代替了标本。
现在,植物所里做分子系统学物种分类的学者一大半都是像金效华那样搞经典分类出身的。他们目前手上的四五个项目都和分子系统学有关,而且,在他们看来,似乎“经典分类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一些完善的工作,而生物进化、遗传机制还要深入研究,我们要往下走”。
“往下走”的意思也就是佛罗里达大学植物学家Walter Judd所谓的“进化”。Judd是世界上首批体验分类学“进化”的科学家之一,他承认“分子分析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成果”。很多年轻的学者却早早把这种兴奋感变为依赖感。有一些人彻底告别了经典分类学,在尝到了仅凭对DNA测序仪和PCR仪等仪器的娴熟操作就能吸引大笔科研经费的甜头之后,再也无法体验到用自己的名字为一个新物种命名的成就感了。
年轻学者的选择将决定学科的未来。Judd这样资深的分类学家,正面临退休,但佛罗里达大学并没有计划再聘请新的分类学家。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所只剩不到10个经典分类学者,且都没有兼负教学任务。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最后一位裸子植物分类学家和最后一位蕨类植物分类学家相继在2006年和2007年退休,他们的位子从那时就一直空着。
发现新物种要靠老方法
Judd是研究热带开花植物的形态学的专家,他曾说,年轻的植物学家使用分子分析方法作为研究工具之后,他们会将研究重点放在已经有研究成果的植物种类上,而丧失了去发现新的类群的动力。
因此,为了避免几代之后没有人会根据形态特征鉴别物种,即使经典分类日渐式微,国内外仍有一批学者坚守最后的阵地,“传统进化知识体系的框架都是通过形态鉴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目前,认识一个物种基本都是从形态学入手,它是基础。”这是他们坚守的理由。
因为这个理由,世界权威的分类学家Montgomery Wood,即使在投身研究之初被同事说是“浪费时间”也不曾犹豫。50年来,Wood研究一种全球分布的黑蝇,现在,他仅凭双眼就可以鉴别近万种寄生蝇科中的很多个属。被同行泼冷水,在恶劣环境下进行野外调查,经费不足成为家常便饭,这就是Wood成为著名分类学家之前所要经历的磨练。
中科院植物所博导傅德志也是经历了同样的磨练,“1 992 年的时候没什么课题,没课题也就没经费,于是就凭自己的兴趣做研究,最少的时候,每个月就200块。”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傅德志依然完成了了裸子植物新系统的研究。2009年,他即将完成维管束植物科属分类编码的研究。这个维管束项目已经用掉了他20多年时间,需要彻底清算根茎部含有维管束构造的植物的名称、分布区域和含有的物种数目,相当于彻查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关于该项目,光参考书就能摞起两人高。
有趣的是,每当傅德志每完成一个项目,都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工作和项目。完成了维管束植物(见本期辞典)科属分布编码,现在他又对世界被子植物的科属志产生了兴趣。他对将要展开的新项目很有信心。事实上,裸子植物的成员家谱,就是运用传统的形态和地理学方法在2004年被其研究组攻克的。根据志书,进行大量的野外观察、标本识别和数据库的查阅,傅德志认为那样并不过时。
在他看来,“标定物种最终还是要回到经典分类”,因为形态分类法是统计学,而现代分子技术是标量科学,标量科学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比如,“用形态和地理学方法已经分出20个种了,而DNA条码鉴定所能做的工作充其量只是看我分的种准确不准确,或者看看能不能合并其中的几个种。可要是没有我们事先分的这20个种,一切都白搭”。
选择一门关于花鸟鱼虫的学问
“分类学的灵魂是形态和地理学”,老祖宗达尔文的话已经无数次被验证。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昆虫学家Anthony Cognato和他的学生Jiri Hulcr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里花了18个月调查树皮甲虫,发现一种浅黄色的小型树皮甲虫只能通过其他较大型的长腿甲虫得到真菌,验证了一种新的生态学现象―真菌窃取(mycocleptism)。
如果没有18个月的野外调查和后期的形态鉴别,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是“真菌窃取”。既是基础,又是灵魂,经典分类学却一直往冰点跌。PEET的毕业生调查报告中显示,47%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分类学工作,而6%的毕业生正处于失业状态,中国那么多科研基金中,也只有自然科学基金向经典分类的研究工作倾斜。“因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消耗了大量经费,经典分类这一块的确受到威胁。”就连项目都是通常先做,成果出来后,再看能不能申请基金。
而做分子系统研究的学者们手上的项目根本忙不过来,国家基金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973项目以及科学院分配的项目通常都是在同步进行着。
当分子生物学的学者们忙得不亦乐乎时,其实经典分类学家也没闲着,只是他们由专职研究变成了兼职鉴定。从事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的宋经元说:“当他们在采样的时候,需要专业的形态分类学家,以避免采错样,而在有了鉴定结果的时候,也会让形态学家判断对不对。”因此,在做中药材鉴定的过程中,分类学家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也有看法是,这样一来分类学家只需要适时提供一些科属种的数据,变得工具化了,与之前的辉煌时代相比,无异于从法官变成了被随意抽调出场的陪审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