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01:35: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程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也就是说,除了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学生需要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支撑自己的操作。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煤矿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好采煤概论,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采煤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采煤概论这门课程对于煤矿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却一直被学生忽略。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缺失良好的理论基础,很难有本质上的提高突破。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不能单一地从学生一方面寻找原因,教师教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面对采煤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采煤概论中涉及的内容是煤矿专业的基础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作为刚刚从初中升学至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即使已经进入这个专业,也没有见过开矿采煤的场景,很难想象专业操作的场景。例如,采煤专业中涉及的上山、下山、石门等名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障碍。一旦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就会不足,就会本能地抵触这一课程。2.教师的教学方式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采煤概论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学生更加难以提起对这门课的兴趣。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由于采煤概论的理论性内容比较多,教师主要采取讲授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讲,学生记。但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在听课时对专业词汇一知半解,课下难以将其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时间一长,遗忘的内容就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中,学生难以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采煤概论课程教学的关注策略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学生并不是不想学好采煤概论这门课程,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太多。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注重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破除学习障碍。1.为学生设置任务,进行任务教学。由于采煤概论的教学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能够获得成就感的环节。任务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方式。任务教学法可以将理论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教学模块,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将整体的学习内容汇总到一起,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感知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例如,教师讲解煤矿巷道中的各种名词时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预习各种名词的定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抽选学生上台为大家谈一谈自己对这些设施的理解。学生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查相关资料,为大家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强化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具体成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现代教学的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常用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声、光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采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投影、电子白板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看到教材中的理论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简单、快速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讲解巷道中的设施布置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巷道中的实景图片或者实地录制的视频。在这些图像中,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指出每一种设施的作用,让学生直接看到这些设施的实际应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里,学生再也不是凭空想象煤矿的场景,而是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情况,这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提供了一些间接经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迎接自己未来的工作。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课程不感兴趣,教师不能仅从教学内容上找原因。在现代教育方式下,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抽象的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影像资料和更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2.课程内容的时效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性,使得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研究的内容也随着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远远快于理论总结,因此师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捕捉这些变化趋势,查阅各种资料了解最新资讯,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授课班级专业的多样性
作为一门跨专业课程,电子商务概论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系,他们所拥有的专业背景不同,需要掌握的电子商务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显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授课班级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重心不同,也决定了教师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的多样性。
4.独特的实时网络资源优势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进行的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Internet网的普及应用,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知识与网上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导,以网上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电子商务是一门复合性课程。广泛涉及网络营销、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工商管理学科和计算机网络、电子支付、安全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学科的内容,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电子手段来进行商务活动,通过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各种商务管理知识,又要掌握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并且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进入大专院校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是困扰电子商务教学的最大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到了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对讲授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相应专业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很少见。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管理类、贸易类、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教师。应该说这三类专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这些专业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比较合适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来自于上述三个不同专业的教师,由于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实际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往往重点讲授自己所擅长的部分。
2.教材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实践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教育者与管理者面临与受教育者几乎同步学习的境况。教材内容经过漫长的编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己经滞后于实践,特别是书中某些网站的实例运用部分经常因过时而出现无法打开或己完全改版的现象,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3.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知识的多样性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较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多,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由于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但使学生难于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又是必需的重要环节。该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既抽象又不好理解,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过多,实践过少,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是听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虽然也使用过相应的模拟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但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操作,还没有把所学到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三、对策与建议
1.尽快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要千方白计改变“一流学生、二流教师”的不协调现状。电子商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体系化的素质,即使跨专业的老师和电子商务领域沾边,但是没有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也是没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为此,首先要抓紧电子商务课程本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配备,与此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原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在目前专业电子商务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地探索新路子来教好学生非常有必要。
2.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导向问题
从根本上说,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电子是工具、手段,要为商务服务,并使商务从传统方式改为现代方式。当然,电子商务需与传统商务相结合,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不同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技术为导向还是以商务为导向,取决于各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工科院校无可非议要以技术为导向,服务于商务,而文科院校自然需以商务为导向,把技术作为手段。不论采取何种导向,均应强调电子与商务的结合。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时,应努力贯彻既定导向的要求。
3.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
学习电子商务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网上每天都有鲜活的案例可供参考,有真实的而非模拟的环境可供参与。笔者认为,能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操作练习就尽量在互联网上完成。这有利于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而目还能增强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国友.两大问题困扰电子商务教学[J].电子商务世界,2005,(12).
二、会计学本科生《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
表1所示,《会计前沿》课程名称都有所不同,课程性质均为专业选修课,其学分数为2。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如表2所示,《会计前沿》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通过教师理论授课,帮助学生加深对会计发展理论的认识与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通过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学生自主式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与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会计前沿》不同于《会计理论》课程,《会计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知识,而《会计前沿》课程重点关注会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即会计发展理论。如表3所示,《会计前沿》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宁波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会计前沿》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会计学科前沿研究方法;(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3)国际审计准则;(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5)商誉会计;(6)盈余管理;(7)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8)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等。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我国大学常用教学方法包括系统讲授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实习指导法、研究指导法等,而新型大学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微型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合同教学法、个性化讨论法等。如表4所示,《会计前沿》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授课、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等。其中宁波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值得借鉴。
(五)考核方式
如表5所示,《会计前沿》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和期末考核等。
三、会计学本科生《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会计前沿》属于会计学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它主要讲授会计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其目的在于扩宽专业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会计前沿》课程可考虑“动静结合”。这里“静”是指对于会计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包括会计学科前沿研究方法、会计准则国际比较,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其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会计学科发展的特殊问题,包括商誉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等,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师生协商,灵活处理,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是教学模式优化的关键。《会计前沿》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动静结合的特性。教学内容不同,其教学方法也应体现差异。如前分析,《会计前沿》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课堂提问、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和小组发言等。对于会计学科发展基本问题的教学,包括会计学科前沿研究方法、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等,教师可采用理论授课和课堂提问等教学方法,而对于会计学科发展特殊问题的教学,其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包括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和小组发言等,师生可以互动,以顺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上。(l)表现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哪个重点和难点。(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二个因素,第一是选取那些理论性强,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第二是选取教学目标高,教材内容少,现实材料多(图片、音像材料等)。
2.现实性原则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运用CAI进行教学,选择的素材时,要注意两个因素:(l)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的真实材料,要避免人为的编造材料。所以,本人认为,如有真实图片,应尽量少使用漫画。(2)典型的、时效的材料。德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正所谓“年年新教材,人人新教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
二、德育课程CAI课件的编制
1.课题的选择
课件为教学服务,这是CAI的一条宗旨。根据课件的教学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通常要选择那些即适合于多媒体技术表现的,又要是运用常规手段难以解决重点和难点的课题。也就是说利用课件是为了什么目标,要突出哪个重点或要解决哪个难点,在这些方面确定之后,才能在课件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作的课件才能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否则,课件只会追求美感、直观和动感而流于形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教学设计
确定课题后,就要进行精心备课。包括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素材,设计哪些练习,都要精心准备。
3.制作软件的选择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用较多的是PowerPoint和Allthorware。就这两者而言,它们在链接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以及操作等方面并无多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演示文稿,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学会,适合于制作一些主题比较单一、内容不多、衔接严密的课件。而后者是一种基于流程图标的交互式多媒体制作软件,界面友好,交互性能强大,但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适合于有多个主题、容量大和学生自学的课件,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评比或交互性特强),德育课程课件的制作软件可以Power-Point为主。
4.素材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其准备工作主要包括:(l)图像的制作。德育课程的图像包括时事新闻图片、J清景图片和漫画,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下载、从音像中截取和通过扫描仪获得等。(2)视频材料。可以通过摄像机、视频捕捉卡转换等方式获得。而动画,主要用来模拟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采用flas制作软件制作。
确定课题、教学设计、确定制作工具、准备素材之后,就要开始利用著作工具进行组合,编辑成一个交互性好、操作简单、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中运用CAI要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1.板书要不要的问题
要不要板书,不是绝对的。它是由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决定的。如概念、原理等当然是非要不可的。而复习课之类的课件,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操作,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也就不太需要保留板书了。对于德育课程,为了让学生懂得知识要点,学会用有关观点分析现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德育课程教师在分析得出结论后,应该出示结论的板书,但并不一定要自始自终的保留。不过,在课文小结时,应该出示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2.整堂课与使用片段的问题
CAI一般是定位在辅助上。在教学中是由电脑、课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至于是使用片段还是整堂课使用,取决于课件能否很好的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如果课件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为什么要用常规手段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如果教学内容是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使用片段效果会更好些。
3.大量使用和适度使用的问题
由于CAI的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其实,并非所有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另外,CAI课件需要教师花费很大工夫进行制作。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太多精力,其他课肯定要打折扣的,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所以,CAI要提倡使用,但也要注意经济适用。
1讲透理论观点
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是学员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其今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对此,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讲深讲透,运用大量史实使其明白这些理论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经验教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如讲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部分内容时,依据教材的要求,除了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外,我们还讲述了这一原则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分裂主义的教训,又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决定的、是国际国内现实斗争的需要决定的、是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决定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不仅使学员了解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而且明白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坚持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我军具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讲清重点内容
讲清重点内容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员理解实践的基础。因此,要讲清重点内容,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讲清观点、概念的基本内涵、内在联系,又要讲清贯彻实施的具体方式方法,使学员不仅明白道理,而且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作为章节重点的“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疏导方针”,必须讲清疏通与引导的关系,而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疏通者与被疏通者的相互关系与如何进行疏通讲清楚。讲解中,我们通过解剖具体事例,让大家真正懂得疏通与引导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疏通是前提,引导是目的。疏通本身又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即疏通者和被疏通者如何沟通的问题。疏通者应以平等的地位、妥善的方法、和悦的语言来进行析事说理,做到不急不躁,切忌摆出教训人的架势、使用粗暴的语言。只有使被疏通者摒弃顾虑,才能畅所欲言。不管疏通对象所言是否正确,都应让其把话说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同时又使心中的积郁得到宣泄。然后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正面的说理教育工作,既讲明大道理,又讲清小道理;既有道理的疏通,又有情感的疏通。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说理入耳入脑。从而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引入思想工作的个案,引领大家探讨疏导操作的具体方法。“引而不发,跃如也”,收效明显。
3讲明难点问题
抓住要害是讲明难点问题的关键。要通过讲述分析,使学员明了事理,掌握难点的关键所在。如“个别重点人的思想工作”,这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后进”这个概念,本身只具有相对意义。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概括。因此,不能按照教材上的笼统划分去讲。如果笼统讲,学员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实际问题,仍然不知如何去做。讲解时,我们归纳成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某些不良倾向的;二是对待某些具体问题不能妥善处理的;三是个性存在某些缺陷的;四是具有否定性情绪情感表现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只有思想认识存在明显的错误倾向,并且在较长时段内表现出无改进的人才能称为后进。对个性缺陷、不能妥善处理某些问题、情绪情感表现出消极方面的,并不完全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也决不是单靠说服教育工作所能够奏效的,必须伴有其他的措施才能取得成效。只有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归类,讲清其特点、原因,讲明教育引导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要辅之以真实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学员明了教育对象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具体解决的方法是丰富多采的,不能比照一个模式去做,而是要根据教育对象及其问题的特点,采取切实适用的具体方法。这样,既从理论上阐明了做个别人思想工作的科学依据,也让学员明确了其特点、方法,对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共同研讨操作
二、教学内容
一般在组织教学资源方面,综合性课程从一个课题知识网络中自然的引出另一个课题或几个课题,新课题就好比从旧课题中浮现出来一样,侧重不同学科间相关教学内容的衔接,所关注的课题可以从各个学科的视角进行审视,教学中的侧重点在于各学科中可以综合的部分及其之间的逻辑和顺序,这也就要求学习者从多个学科熟悉教学内容。cMOOC的综合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定好的,其知识领域是多学科交叉的网状节点信息,常常是非良性结构的、具有弹性的课程内容。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向学习者提供阅读资料展示学习主题,与学习者在线讨论延伸课题,定期安排相关学科教师或专家进行在线交流,提供教学录像,使学习者可以复习倾听专家意见。虽然有特定的学习主题供参考,但在什么时间、地点学习,阅读多少资料,投入多少精力,进行何种形式和程度的交互等都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对于某主题的延伸和展开,将由众多学习者一起建构完成,课程将会在各个学科中延伸扩展到何种程度,与由陈列的主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课程参与者的努力程度有关。关联主义和联结主义诞生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用于解释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综合性课程旨在连接学科内容之间的可以综合的部分,注重调动学习者已有学习基础,并从不同学科角度认识事物。而在Web2.0时代,关联主义提出分布式知识,并认为学习者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所获取的知识不但存在于个体内部,也存在于个体之外的网络中,内部和外部构成的知识体系,均可以作为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基础,并可以从网络知识的反馈中不断重新建构和扩展,这就易于学习者面对综合性的问题从各个学科中持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三、教学信息的组织
从综合性课程分类方式来看,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有多学科型、跨学科型和超学科型。1.多学科型多学科型的侧重点在于学科自身,这种课程一般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学科的课程标准,用各个学科的标准来审视,研究主题的标准来自各个学科,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形成一个公认的事实,对学科结构的掌握程度影响学习结果。各个学科内的原理、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者要努力习得的内容,从不同学科去探索,基本概念、规则、技能是截然不同的。2.跨学科型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围绕交叉学科中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和技能来组织课程,跨学科的技能、概念被组织成信息模块,嵌入到课程的标准之中,认识和评判课程内容的标准来自不同学科,因而对一个问题或现象的认识可以产生很多正确的答案,知识本身是社会建构而成的,学习者要追求的是跨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形成立体化的知识体系。3.超学科型其课程内容的组织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情境,或者是学习者的问题和关注点。一般根据学习者兴趣爱好、学习环境、课程标准选择学习主题、概念、生活技能、现实世界的情境和学生的问题,因而这种课程中的知识是不确定、不明确的,但是存在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的关系,也有很多正确的答案。学习者不但要提出问题,也要一同探究主题、获取知识和技能,并顺其自然地在相关知识中延伸拓展出新的问题,成为新的学习开始位置。这三种综合性课程组织内容的方式存在差异,课程内容的标准也因此而异,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课程标准逐次变得更加不确定,学习内容、任务、策略的变化也越来越强,各个知识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就越不稳定,节点之间信息流动的就越慢,因而学习的难度就依次增大。网络知识的获取,要求相关的网络节点形成的链路不断被强化,对跨学科尤其是超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就要更加依赖于网络知识对于学习者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
关联主义和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综合性课程思想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制定。cMOOC的综合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和发散思维,在关联主义看来,每个主题是丰富的、没有边界的、非结构化的,因而它就注重非结构化知识的传授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获取知识的途径比知识本身更紧要,因而它也关注是否促进基于网络联结的分布式认知促进和网络互联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cMOOC综合性课程不以结构化知识传授为主,而注重非结构化知识的传授和网络知识的搭建,学习者面对的是不良结构领域的具有弹性的课程内容。对学生高阶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培养,更符合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特征和要求。课题或项目的延伸与连接要求学习者具有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精神,具有延伸和展开相关问题的能力,掌握利用工具查询或检索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法,而且应当熟练使用信息化的课程平台,以及使用社会化的网络媒体,这就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实践精神,并具备较高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尤为注重认知策略的获得,提高综合能力。
五、教学互动
互动有利于改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兴趣。cMOOC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集成性高,信息容量大,特别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交互行为,单个个体难从所有相关学科解释一个个现象或事物间的联系,因而需要树立分享信息与创建网络知识的意识,这都离不开教学互动,从互动主体来看,cMOOC的综合性课程可以分为五种类别。1.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教师在组织教学、阐明主题、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和课堂评价的活动中会产生这种互动,学习者对教师行为的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不属于独立个体的行为,容易受到其他学习者的影响。2.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课程进行中,学生个体可能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教师通过技术工具学生沟通,既有同步行为,也有异步发生的行为,教师将期望、印象传达给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努力反馈给教师答案,体验期望和评价。3.学习者个体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个体间的互动,不想与教师的互动一般存在身份和地位的悬殊差距,他们之间能够在情绪上相互激励和感染,知识相互补偿,行为相互制约,形成良好的班级团体有利于实现真诚关爱的教学氛围。4.学习者个体与学习者群体的互动。当学习者个体与学习伙伴之间讨论合作,协作完成任务时,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利于增强课堂参与意识和服从群体任务的素质,锻炼人际交往和协作的能力。5.学习者群体与学习者群体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cMOOC的平台将学习者进行分组,形成学习者群组。学习者群体既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形成的群体互动,易于培养学生集体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异质分组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将小组的成果转化为全班成果。六、教学组织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关联主义的学习者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一是开放性,网络中的学习者实体并非固定隶属于某一个组织、社区或者集体,学习者具有加入和退出组织的自由,机动灵活的选择和创造知识建构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否持久事关重大,学习社区或小组的机制完善程度,还有学习者自身努力和坚持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开放性既是此类学习的优点也是缺点。二是多样性,通过网络建立的学习组织、社区,其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像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以年级分组进行集体授课制教学,他们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教育背景、职业、爱好等都可能不同,将形成各自独特的状态,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各自的网络节点。三是自主性,学习者并非能够准时的上下课或者参加活动,每个学习个体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参加课程,其结果可想而知,因而对于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只用在线学习的形式开展,因故未能及时参加的学习者应当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微博、邮件等异步教学的方式完成学习。
二、项目教学设计阶段的改革
从公司的项目流程中,可以知道公司把项目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项目教学课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公司的项目操作模式中,以达到在项目教学中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开展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穿插的教学方式。让公司项目处理模式和学校教学模式达到最大程度融合,进一步缩小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同公司的接触和与毕业学生的多次交流后,我了解到公司进行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为:制定项目时间表、方案论证、方案绘制、方案修改与定稿和方案汇报这几个阶段。通过对公司项目操作流程的研究和我这几年的项目教学经验,我把这两个流程做了一下总结和调整,使我们的项目教学充分融入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中,形成新的项目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现场施工阶段改革
教学现场施工阶段同样采用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校企穿插模式。它与现有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对比看来,新流程在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中,把构造教学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论的书本的课堂教学部分转换到已建设好的实训中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点转换为实地实物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建材施工的构造知识阶段,从原有无概念的被动接受的理性认识中解脱出来。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现场对实训建材和材料构造的学习,将该结构知识点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一、前言
现今的高校对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及效果的评价、隐性课程的评价。但是在评价实施的实效性、客观性、针对性等方面各高校有所不同,并且侧重点及均衡性方面各校也有很大的差异。受传统“三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课隐性课程的教学一直不被重视,从而也造成许多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体育隐性生课程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学校体育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所获得的体育教育性经验的总和。它重视体育环境对学生的潜在作用,主张利用环境中的各种体育教育因素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许多教师只是重复教材而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没有培养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的技能和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联系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隐性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完善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对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体育教育,则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明确方向嘲。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具有开展早、人口多、水平高的特点,特别是中国女排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处于世界领先行列。高校实施公共体育课程“三自主”选课以来,选修排球课的学生大都是对排球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面对越来越多选修排球课的学生,以及他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排球教学当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密切关注课堂中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提高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是造就一代有竞争力、创造力、高素质的各类有用人才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地为祖国:[作五十年奠定坚实良好身心基础的平台,塑造健康之体魄、陶冶健全之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大学体育的最终目标。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大学生不仅形成了对身体健康与身体活动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学体育的归宿是:促使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习惯,奠定一生幸福生活的基石。从当代大学体育的目标和归宿可以概括出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排球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增长才智。培养学生进行排球运动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排球锻炼的价值,让排球运动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三、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外在表象
(一)讲解老女排历史,增加竞技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迁移
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中,学生态度品质教学迁移相当普遍。教学中对中国排球历史、特别是“女排五年冠”等内容的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初学技术的练习中学生对自己和对同学态度,能对忍让、礼貌、耐心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另外,教师精炼的技术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严谨的处事态度和精益求精的风格。竞争是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竞争,从而有助于培养参加者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高校排球公体课中的教学比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每次战术配合,每次得分他们相互鼓励,每次失误他们相互包容,这次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师的教学艺术起到表率与熏陶作用
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图像、音响等手段,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情境,为取得优良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能技巧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创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体育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直接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一个谈吐诙谐幽默,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自然受学生喜欢,容易在学生当中树立教师威信。
(三)高校排球公体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隐性课程的优良载体
1.合理安排教学比赛,使学生体验胜利与挫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习技术,比赛的时间、场次少,这样大大制约了学生排球运动综合能力的发展。技术缺乏在实战中运用,也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得不到正面的体现。排球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项目。如何使竞技性这一特点与学生技术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练习欲望?比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因为比赛最能体现技、战术的应用,考验人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素质,同时比赛的效果非常显著,胜者会信心倍增,继续坚持、提高自己的技术;败者则会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认真总结。比赛与学习技术相结合,学生通过比赛可明确自身的差距,练习时乐于接受指导,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强。
2.适时考核,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考试成绩的好坏,习题解答的对错以及所学知识在应用中的成效等,都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中,可将一学期需要学习考核的技术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各项技术之问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技术学习的迁移。同时,不失时机的考核,对学生学习既是压力,又动力。因为每次技术考试学生都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进而获得成功感。
(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体验成功的喜悦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比如,在高校排球公体课中,学生为了技术考试、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就必须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示范,并进行大量练习,开动脑筋研究战术对策,遵守纪律等,这些为实现预定目的,在活动中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的心理过程都属于意志过程。从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焦虑可激起人们改变身体现状的紧迫感,促使人们做出努力以谋求达到某一目标,由于焦虑牵涉到对个体自尊心的威胁,因而它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内驱力。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对体育运动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担忧失败,力图避免由于学习不良而损害自尊心,就会产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并使个体的注意集中当前的学习任务,这种焦虑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克服困难是锻炼人意志的有效途径。体育运动中的训练与竞赛,无一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在高校乒乓球实践课教学中,及时的安排技术测试,以及进行教学分组比赛,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制造一些困难,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
四、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小样本对比实验
(二)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孰为主。本科财务分析课程一方面重视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也重视应用性与实践性。理论讲授对于任何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分析思维方法通常是以理论为基础并受其指导。然而抽象枯燥的理论缺乏直观性会使课程索然无味,因此,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案例教学根据教学所设目标,选取真实案例,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课时有限,多些理论讲授固然能完整地把知识介绍给学生,但此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缺乏生气,课程内容缺少应用性及实践性;多些案例教学,可能导致财务分析内容体系交代不够完整或知识脉络不够清晰,而且学生人数越多,案例教学效果越差,因为避免不了有些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偷懒搭便车。两种教学方法应以哪种为主,哪种为辅?需要授课教师对此进行权衡。
(三)考核方式创新之困。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卷面成绩决定学生考试是否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第一,重结果,轻过程。卷面成绩好只能说明学生期末复习得较好,并不能说明学生对整体知识把握及应用实践能力较强。平时认真的学习、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过程才是学生们最宝贵的经历,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第二,考核内容以偏概全。一张期末试卷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所考内容掌握不好的学生不一定对其他知识掌握的也差。而平时不注意听讲,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的学生也可能通过考试,但并不代表其已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第三,量化分数衡量学习成果不够合理。几分之差可能划分及格与不及格,但分数无法从根本上衡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考虑到传统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财务分析课程出现了一些替代的考核形式,譬如财务分析报告、开卷考试、论文等,但这些考核形式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如财务分析报告考核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完成,每位学生的分数如何认定、如何避免搭便车较难把握;如果教学班人数众多,分配小组及小组内工作量是很困难的事;开卷考试无法激励学生对这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复习,基本知识无法通过试卷来考核;再如论文考核,教师无法以低成本判断学生是否抄袭,容易助长学术不端。第四,考核学生越全面,主讲教师工作量越大。如果教学班级较大,全面考核学生势必增加主讲教师的工作量。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全面衡量学生掌握财务分析课程的能力?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在有效考核学生能力的同时避免大量增加主讲教师的工作量?创新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四)教学案例资源难获取。财务分析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有大量的案例作为教学的辅助,然而目前财经类高校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多数出自于教材中的配套习题和案例或是其他相关参考书籍,这些案例资料略显陈旧,与当前的经济环境不完全吻合。虽然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为财务分析课程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每年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为课程服务,但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上市公司规模庞大、业务复杂,综合分析一家上市公司需要该公司多年大量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料,可能也需要利用到一些复杂的技术手段,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分析起来有些困难,教学效果不一定好。另外,目前大部分财经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库。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案例又从哪儿获取,是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又一困难。
二、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困境之思考
(一)根据教学班规模、学时、教师人数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班级的规模,二是主讲财务分析教师的人数,两者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质量、教材使用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从表1可知,第一,教学班级规模越小、学时越多,教师在上课时对每位学生的掌控能力越强,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来灵活安排课程内容,教材的依赖程度自然会降低,充足的案例会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第二,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学时越少,教师在上课时对每位学生的掌控能力越弱,自行安排课程内容的灵活性越弱,案例教学效果越差,以教材为主的讲授越重要,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主线及整体内容的把握,所以这种情形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财务分析基本知识结构的介绍,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第三,这里的课堂讲授不是没有案例,而是以一个案例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并辅之以小案例,案例教学更重视分专题讨论的形式,如可根据不同财务分析主体分析目的而进行的专题案例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会计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权衡教学趣味性与知识传授完整性两方面后形成的,在保证完成所订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