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17:4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设计毕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优化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新认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观
包豪斯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就是要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需要创新思维观念、科学技术知识,并满足消费对象的需求。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决定高度概括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特征、方向和目标。学校和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对学生要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义务,培养学生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矛盾的各种应变能力,既要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好,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修养,学好文理综合课程,更要具有自主、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因此,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现代艺术设计培养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注重和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一点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尤为重要。由于在招生时“享受优惠政策”,很多学生个的文化功底很薄弱,毕业在撰写相关毕业论文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这样的情况还是还有一定的普遍性的,毕业设计是四年最终的结果,可是只有从源头着手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课程设置需要调整——所学专业不能与社会需要快速接轨
面临即将毕业,大多数毕业生都有很大的择业压力。这压力的一大部分来自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那么,在课程建设上,我们就要作到改革与重构。作为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以时展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科调整重构。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更趋向综合化,与设计相关的知识要相互渗透,并注重加强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发他们的创造力。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与目标培养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之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是我们目前应探讨的问题。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吸收他人的长处,不断探索,设计出既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同时又有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教学内容要和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要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潮融合在一起。不断地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大纲的制定一定要以以市场需求为目的,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调整,必须有严密性,知识性,使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强调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沿用自本科院校,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老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对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分析研究,我对毕业设计模式有些想法和建议,特提出三种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三种改革方案
1、改良型:维持现状,适当改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考核体系中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考核方式,毕业设计和学生毕业实践综合在一起,仍沿用以往本科毕业设计模式要求。
2、突破型:强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概念,将毕业实践内容与毕业设计内容接轨,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与真实性。
承德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的突破型改革,该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毕业设计课程模式进行了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指导中也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我们这里谈的学习领域,就是指把毕业设计课程分为几段一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现,每个阶段都有目的、内容。
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法,首先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然后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接着分解组合岗位任务,凝练岗位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逐步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再针对每一个学习领域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场所等多方面进行描述,最后设计出学习领域所属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因此,需按职业需求,制定科学步骤,即: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群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过程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
(2)“教、学、做”侧重的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用任务驱动法去完成教学目标,以“做”为主,重点突出“做”这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实践的途径多元性,实践方法以“做”为主,实践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的辅导为主导。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的作品为考核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基于工作任务,因此,要尽可能地真题真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设计任务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进行完整的“做”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对于设计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梳理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使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行业工作方式和设计规范,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体会社会与学校间的差距,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及早转型为社会人夯实基础。
3、革新型:以人为本,各取所需。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由刚性的规定变更为柔性的选择。通过自由选择,学生得以扬长避短,使个性与特长得到发挥,广大学生都能体面地毕业。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自2004年开始对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个核心教学内容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
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是指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所采取的一种综合实践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服务技能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就业。
(1)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教学内容在同一企业完成
学校充分发挥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选择一家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外界业务设计。设计作品首先在市场定向的要求下确立,然后在校内、校外专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本着社会服务性与市场开拓性并重的原则深入加工,最终形成毕业设计作品。即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真实市场,而非虚拟创作。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全力展现自己的才干,从而赢得实习企业的认可、接纳,最终与实习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与岗前培训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实现毕业即就业。
(2)“双师”指导,谋求双赢
确定一名企业内有经验的设计师,即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为“师傅”,全程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内的“师傅”密切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环节各项工作。“双师”指导的功效是:学校得“质”――教学质量,企业得“才”――人才。
(3)毕业设计成绩以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评定
因毕业设计课题源于学生实习中的实际项目,所以客户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与接受度、实习企业对设计过程和作品质量的评价以及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评价都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纯美术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活动或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活动、生产加工相对应的职业实践,是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对实践性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环节教学方法,一方面适应了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以操作性强著称。这就是说,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只有优质的创意,一些项目还需要具备实际的可行性。但现实情况是,就每年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而言,真正能够能投入实践的并不多见。具体来说,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但在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同时也可以从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学生常常在毕业设计初始时对选题存有很多想法,但最终却很难真正找到适用的课题。亦或者,学生的选题质量相对突出,却超出了自己完成课题的实际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持有的态度不够严谨,资料收集不力,考察、调研不当,导致毕业设计主旨不明、内容空泛。
3.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四下学期开展,这一时期的很多学生都处临就业、考研状态中,缺少全力以赴处理毕业设计的精力。大多数人仍然将主要的时间用于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的考研、找工作上。故有些学生在处理毕业设计作品不够投入,出现怠慢情绪,先是设计进度跟不上,最后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严重滑坡,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的总体质量。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等院校扩招不但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还引发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最重要的,教师数量的紧缺。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院校的老师必须一人指导十数个学生,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教学与科学,必然会力不从心。此外,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甚至是博士、硕士刚毕业,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选题或指导过程要求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的方法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展开教学改革以寻找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对此,各院校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办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改革采取针对性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教学的管理与监督
毕业设计教学的规章制度需要得力的监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各院校应建立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分层监督机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同时将抽检的结果详细记录并保存起来。定期检查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期、中期及后期检查。其中,初期检查主要用于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用来审核课题申请和开题报告的可操作性;中期检查多采用院系抽查的方式,主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用以监督选题的完成进度;后期检查则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以后,主要用于把关毕业设计的考核过程,对毕业设计质量、答辩及评分情况展开监督。不定期检查多由院系组织进行,一般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工作记录、学生的考勤等等,用调节和规范毕业设计教学的整体过程。
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一般采用单纯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负责约10个学生,导师则多由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受日常工作的限制,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真正应对毕业设计指导。对此,笔者建议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方式。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有利于师资力量的整合重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提升专业教学的水平,推进教育朝个性化、精英化发展。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已有的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来看,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该方式培养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综合水平。具体来说,导师工作室应由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充当带头人,再由5个左右的优秀的讲师、助教和硕博士生充当主要成分。导师工作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工作室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并在合适的时候公布近期研究成果。这种工作制度既强调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有利于导师忧患意识的发展。工作室成立后,导师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实来制定选题,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定课题。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导师的指导水平也会充分发挥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毕业设计辅导
毕业设计辅导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毕业设计管理的关键步骤。一直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当面辅导和网络的形式进行辅导。定期组织学生当面进行探讨,在面谈过程中,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组织管理上,每次的面谈辅导中,学生所提交的阶段成品的质量都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教师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辅导:第一,设计构思的生成以及表达;第二,设计理念的提炼;第三,如何利用草图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第四,设计效果的表达;第五,施工图的规范绘制;第六,作品手册与展板的版面设计;第七,陈述ppt的制作与答辩思路的设计。同时,以网络的形式加以辅助。从2010届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OA系统开始启用毕业设计系统,该系统有效纪录每次的毕业设计辅导,从开始开题报告的撰写到中期的检查,再到最后答辩记录以及作品的提交,都能够通过该系统记录,并且是双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填写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审阅与回复。此外,指导教师也由以前的校内导师改革为当前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相结合。
三、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项庄重而严肃的教学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知识面的宽窄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可从中了解。毕业答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方案陈述过程、评委点评与提问、学生回答中获得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设计师风采的好机会。当然有些学生也会因为紧张、没有把握而胆怯、缺乏自信。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机会不断学习,我们也一直不断改革答辩的组织形式。在2010届之前,我们采用的是各小组同步答辩的形式,每个小组的评委分别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和校内指导教师。采用这种答辩的形式,因为各小组的整体水平有高低之分,即有某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较高,但有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相对较弱,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示范性的效果不太明显。故从2010届开始,我们又进行了改革,采用优秀答辩的形式,在各小组中按一定比例选择水平较高的作品进行答辩,形成具有良好示范性的公开答辩形式。答辩评委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兄弟院校的教师以及指导教师,评委的阵容扩大了,在优秀答辩的会场上,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而其余学生则按小组进行答辩。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此种方式的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往往会更加努力,学生之间形成无形的竞争,最终学生都可以较高的水平完成自己的选题。不过同时也衍生出另外一种负面现象,个别学生只求在小组里进行答辩,所以在毕业设计中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在寻求更好的答辩形式。
二校企合作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改革创新
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和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全国各个办学层面遍地开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直接面向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满足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加强企业合作,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步伐。由于学校与企业的效益着眼点不同,目前的校企合作还建立在浅层面,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分析两者的利益关注点,校企合作可以在人才互培、项目合作等方面展开,对高职院校而言,可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等多环节展开校企合作。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选题、计划的制定,展开市场调研、明确设计定位,再进行方案的表达与论证,最后完成论文或报告的撰写和答辩。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才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因而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开展设计工作的桥梁;一份好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是学生通往理想工作岗位的敲门砖。现实操作中,毕业设计的实施受多方面条件限制,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脱节。
分析原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毕业设计与实习工作相冲突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就业形式和教育形势的影响,多采用“2+1”或“2.5+0.5”的学期设置,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为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虽然专任教师普遍认为毕业设计课程很重要,学生应该在学校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被指导;而更多的学校考虑到就业需要(亦或是为了毕业设计课题的真实性),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采用面对面指导、网络指导、电话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这一操作方式就像双刃剑,专业对口的实习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相得益彰,增加了实战经验;而专业不对口或岗位不对口的实习使学生忙于应付工作而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2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师资队伍的扩建,大多数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无法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深入指导毕业设计,多数毕业设计纸上谈兵,无法被企业采用、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重、指导学生数多,时间、精力有限,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毕业设计教学实训条件有待改善毕业设计流程的完整性决定了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需要借助较完善的教学实训条件才能完成。校内教学实训场所条件往往无法达到企业级模拟仿真效果,规模上也无法容纳所有毕业生,因而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生分布在各个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单位则能缓解这一矛盾,但如上文所述也存在实习岗位不对口反而影响毕业设计的现象。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
分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特点与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校企合作融入毕业设计的各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引企入课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全局把控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动员会,学生可以清楚毕业设计的意义、目的、任务、评分标准、时间进度安排以及不合格的后果和责任等。动员会上可邀请企业专家到场,介绍设计的前沿动态、企业的设计领域和设计项目,便于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毕业设计,学生的设计过程也是参与企业项目设计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度。
2校企双指导教师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等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校企双导师共同培养毕业生。毕业设计由校内及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和主动性。校内指导教师主抓毕业设计程序的完整性与论证的严谨性,给予方法论和技能上的指导;校外指导教师主抓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可行性操作,给予技术、工艺上的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制不但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能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沟通与相互学习。对校内指导教师而言,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技术要求,增加了教师项目承接、科技服务的概率。
3企业多途径参与毕业设计选题环节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选题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的训练,体现毕业设计实践的综合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好的课题能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使毕业设计质量最大化。高职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应植根社会经济建设热点,保证选题的实效性、创新性和社会价值。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毕业设计课程中通过选题也应体现该目标。企业可以多角度参与毕业设计选题环节。
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课题一般分为三类:
⑴模拟命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与导师共同商定课题,该类课题需要教师积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模拟选题,所在专业可以建立毕业设计课题库。
⑵设计比赛:目前常见的设计比赛多为行业、企业主办,主办方希望通过比赛征集某一主题上的设计创意,往往具有较好的前瞻性或实用性。《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规范和鼓励举办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创意和设计人才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易”。政府举办、行业参与的设计比赛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此类课题可以吸引政行企校多方的关注度,将比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优秀的毕业设计参赛作品对于提高院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⑶企业实际项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专业对口的实习,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单位的实体项目直接挂钩,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市场,在把握设计项目市场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战演练中得到质的变化。此外,毕业设计可以通过公开的开题答辩环节论证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让学生陈述对选题的理解、相关调研、可行性分析及设计定位,校企指导教师当场进行指导,确保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
4校企共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可以互为利用、相辅相成。校企合作可以为高职教育充分利用与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供条件,校企共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训基地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单位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场地、设备等条件,缓解校内资源的紧缺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建立校内设计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工作室完成毕业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管理。校企合作共建毕业设计实训基地可以让学校和企业从物质层面到精神、文化层面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合作的多赢局面。
5企业人员参加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展作为一种有效的展示手段,可以视觉化展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多数设计院校会在答辩前后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展,一方面便于答辩教师提前进行作品评阅,另一方面丰富的设计作品也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观摩,浓厚的氛围在凸显毕业设计环节重要性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展览的开放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荣誉感结合,提高其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展也是实现校园招聘的优质平台。展览可以邀请企业人员进行参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企业也可以通过展览感受院校毕业设计的水平,从毕业设计的质量判断学生的专业能力,直接招聘优秀的毕业生。
6企业人员参与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是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程的最后环节,以往的毕业答辩多是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单一的人员构成在判断设计作品的实际应用性、可行性、商业性等方面不免会点评不到位或产生偏差。毕业答辩聘请校外企业专家,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可以对设计作品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再一次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企业专家参与毕业答辩也有利于企业发掘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提高毕业设计成果转化率,实现校企合作的最高目标。
2自由化工作室制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模式
就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而言,学生是主体,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整个课程周期长,将思维转化为设计图纸,需学生不间断地分析、归纳、完善方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约40人/班,定时定量的教学方式无法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位同学,因此,可借鉴工作室将上课学生分组教学,以办公类空间、家居别墅空间、商业酒店空间等为主干,将学生细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辅导,并且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竞争意识,达到市场分工细致的结果。设计类公司招商投标模式的浅层次尝试,使得毕业设计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创新竞争意识。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导形式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景点设计实例,从中搜寻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正视学生对毕业设计与市场化需求的对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使设计落到实处,这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所在。
3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与展示
3.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答辩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毕业设计课程学分的修读可借助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毕业实选一的模式开展,实习期间设计案例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记入该门课程学分修读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致使毕业设计课程修读后期对毕业设计答辩流程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校缺失该过程。而校外实习学生工作情况记录方面,由于从事设计类工作职位多为制图类岗位,接触客户机会有限,缺乏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机会,就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形式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已逐步重视市场对设计类学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销售自我设计产品转变为设计师自我修养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尚品宅配这样的驻店设计师而言,直接面对客户谈单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业务收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成果答辩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其中学校部分可通过答辩内容、答辩场地、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设定,加强对该过程的重视,以此给予答辩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3.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观察广东地区各大高校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助学校自身的展厅等硬件设施,以校内展示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兄弟院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到校内观摩毕业生作品成果,其中美术学院的此种展示成果最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发展壮大。第二,以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选定校外一公共场地,由老师带队,学生干部负责的形式将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送出,以此锻炼学生策划、布展、宣传能力,向社会公开化地展示学生作品,也可起到宣传学校教学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网络展示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作品。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经历市场人群的检验,以便搜集意见,提高设计能力。
《西方现代设计史》、《艺术传播学》、《艺术管埋学》、《艺术市场简史》、《中国工艺美学史》、《中国现代美术理论与思潮》、《中国现当代艺术》、《西方古代美术史》、《设计批评》、《软件设计基础》。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空间环境设计。
艺术设计学主要研究艺术学、设计学、艺术设计史、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电子集团从事设计工作,也有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家具、建筑、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2、建筑/建材/工程;
3、互联网/电子商务;
4、广告;
5、新能源;
6、房地产;
7、服装/纺织/皮革;
8、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师、ui设计师、平面设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平面设计师;
2、ui设计师;
3、平面设计;
4、室内设计师;
5、软装设计师;
6、美工;
7、设计师;
8、设计师助理。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艺术设计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具备基本的艺术设计构思与造型能力;
4.具备艺术设计形象的表现与应用能力;
5.具备艺术设计形象的制作能力;
6.具备艺术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具有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佳、创新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为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毕业生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劳动主体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有艺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理论、传播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从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到设计实践课,我们都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设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不仅有益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够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目前,我们重视实践教学,在校内建立十多个工作室,艺术设计专业以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主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在校外与多个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开设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实现教师的双重身份。缺乏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是目前制约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采用以老带新传授经验,鼓励、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聘请合作企业中优秀的一线设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负责教授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工程预算、材料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
(四)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要让学生在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亲身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从中得到锻炼,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由课堂向职业场所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五)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机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总结
本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很多届。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
由于综合性大学在毕业考评上学科间存在的差异,导致毕业考评的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统一的标准难以适应艺术设计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要求学生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达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及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对一类问题或一个问题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创作、模型演示、效果展示等全面体现,以往的结果考评侧重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和毕业设计的效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显得不足,也不能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最终环节注入新的活力。
2.学生主观层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均占有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条件的制约,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认识程度不够,出现选题范围过大或过小、学术性不强、创新点不突出、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毕业设计虎头蛇尾,预想高过实际设计的目标,展示效果欠佳,实物模型的设计制作草率粗糙,如何来规避这些问题和增效值得深思。
3.管理层面
毕业论文与设计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这个时期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在校学习、社会实践、择业就业存在很多时间上的冲突,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较大波动,不利于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和创作毕业设计,往往顾此失彼。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需要进行图像、图版、实物、模型等形式的展示,在各评价指标分层制定的同时,学生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也是从这个层面探讨的问题之一。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考评模型
1.考评体系构建
以“过程+结果+展示”三位一体的模式作为考评体系的制定依据,考评指标的逐层细分。过程考评不仅能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方案进展情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阶段目标完成的好坏。在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会做不会说”“会画不会写”的现象,将结果考核始终作为评定设计优劣的主要依据。毕业设计这个完整系统的过程就是毕业生向自己、向学校、向教师、向家长、向社会交的一份答卷,必然要接受大家的检阅。
2.参评主体构成
建立以“指导教师评价+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评价+网上投票”构成的参评主体,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多角度评价。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毕业答辩更像是一次检阅,答辩委员会在毕业答辩时给出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公正的,学生在答辩时的综合表现因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气质、答辩技巧的强弱作为评价指标。在校园数字网络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评价方式要适应现阶段的校园生活方式,建设专业的网上投票系统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参与毕业设计的评价。
3.审查监督
采用“教研室自查+专家盲审+教学督导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论文和设计进行审查和监督,增设用于网上投票的展示平台和评价平台。审查监督是在教学管理机构对毕业考评进行综合性的运行保障机制,可从以上三个层次进行,可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审查纳入督导组的督导范围,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三、考评体系的增效机制
1.深化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不断调整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将“过程+结果+展示”的考评系统逐层展开,每层指标建立详细的子系统,进行一般问题的梳理和特殊问题的列举,然后对问题进行排序和考核等级层次的制定,最后对考核分值的进行分配,对初步建立的系统模型。
2.学生主观驱动
艺术设计是社会性的行为,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与文化责任感而没有强大的使命为驱动,知识储备不足的同时又面临诸多就业的压力,面对知识信息大爆发所往往出现了浮躁与急功近利的现象,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足。评价指标可细化可深入至出勤率、同导师的沟通次数、方案草图环节、定稿、制作、选材、印刷打印等,各环节进度形成相应的书面材料进行归档整理,有效的避免学生无计划的实施和不按进度完成的情况,并能够保证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和效果。
3.管理的操作机制
毕业设计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系统整合性课程。因此,本科四年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穿创新这个基本原则,毕业设计也不例外,对于最终的考评子系统模型保留修改和增减项目的空间,保证系统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此外,学校各部门可将毕业设计展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