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4 11:38: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营运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营运工作计划

篇(1)

(1) 绘制重要岗位工作流程图和特殊业务操作手册

1月末之前由会计督导员针对重要岗位(会计主管、授权人员、事后勾挑)的日常工作职责和管理半径绘制出每日业务操作流程图,并配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清晰明了地反映各重要岗位日常工作流程,关键在于突出各环节应归避的风险点和采取的防控措施。

对特殊业务、账户业务和新兴业务等易出现差错的业务种类制定相应的操作手册,此项工作分解到各会计督导,采取系统截图与操作流程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直观便于理解,在培训时进行专项指导,做为柜员日常操作的参照依据,以减少发生操作差错的次数和频率。

(2) 梳理流程银行制度风险点

1月末之前依据现行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管控点对流程银行的11项制度(运营基本制度、金库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上门收款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要以增加各风险点的人为二次管控步骤为主,修改与现阶段业务不匹配的流程和节点。

(3) 完善负分制考核细则

3月末之前由各会计督导继续完善运营条线负面积分考核细则,以上年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现有的负面积分考核细则进行折分或归并,使存在的问题与负面积分考核细则相匹配,做到突出重点问题,力争使负面积分真正能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二、员工培训

全年计划举办专项培训7次,为检测培训效果,专项培训结束后均进行闭卷考试,不合格者一律补考,直至合格为止。会计督导在检查时针对各营业机构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直接进行现场辅导。

1月下旬对会计督导和会计主管进行专项培训,聘请胡监事并由运营部相关人员配合,培训内容为会计督导工作技巧和会计主管业务操作流程,通过培训强化会计督导和会计主管的履职能力,提升业务操作各环节风险点的识别水平。

2月上旬进行远程授权业务培训,以远程业务柜面操作为培训内容,使柜员掌握柜面远程集中授权的操作步骤,为试行远程集中授权业务做好基础工作。

4月上旬分别对柜员、库管员、勾挑员、远程授权人员按批次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以检查中履查履犯的问题为主,结合各岗位业务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办法,以提升各层面员工对风险点的识别与控制能力。

三、条线例会

全年计划召开条线例会4次,分别于3月初、7月初、10月初和12月初,由总行及各县联社主管领导、运营部长及会计督导员参加,主要对前期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布置下步工作(包括对变更制度的讲解),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集中反馈。

四、人员梯队建设

农商行各机构实行培养业务骨干制度,要求2月末之前由各机构对所属一线柜员进行筛选,把德才兼备的资深柜员指定为业务骨干,并经运营部审查同意,协助会计主管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落实,并指导、监督其它柜员在业务操作层面遇到的疑难和执行情况。实行梯队建设不仅储备业务人才,更是做为会计主管的替补,确保在人员变动时机构各项会计结算工作连续有序。

五、督导与检查

全年计划进行专项自查2次,县间交叉检查2次,问题整改“回头看”3次,突击性检查10次,并坚持检查有通报,通报附处罚的原则。

2月下旬至3月下旬,进行第一次县间交叉检查,检查人员由农商行及各县联社内审和会计督导共同组成,检查以授权管理、现金和重空管理、重要物品管理、印章管理、柜员卡及权限管理、岗位制约和柜面特殊业务操作为主要内容。

4月末至6月上旬,由农商行会计督导进行第一次行内自查,并对第一次县间交叉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回头看”,行内自查以帐户管理、核算管理(存贷款业务柜面操作、支付业务及汇划往来、同城交换和业务)、核算中心内部业务操作为主要内容。

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县间交叉检查,检查人员由农商行及各县联社内审和会计督导共同组成,检查内容以金库管理、岗位交接、对帐管理、档案管理、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

9月初到9月下旬,由农商行会计督导对行内第一次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回头看”,并对重点问题进行整改推进。

10月中旬至12月初,组织农商行会计督导进行第二次行内自查,自查内容以会计主管履职情况、包含县级联社和各直属支行在内的条线经营目标考核为主要内容,同时对第二次县间交叉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

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分别在春节、五一或十一长假期间,对营业机构进行突击性专项抽查,以现金、重要物品管理、人员到岗情况、交接等为主要内容。

六、经验交流

计划于8月中旬在农商行及各县联社间选取会计核算质量较高的机构做为经验推广单位,采取“现场观摩”或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全辖推广,能够快速地缩短机构间会计核算质量存在的差异。

七、中心建设

(一)核算管理中心

1、小面额残损币回收与上缴工作

自3月初至9月末,按照人行指令性回收计划,将回收任务层层分解给每个支行和每名员工,采取定期考核的形式,周周通报并落实推进责任人,同时将小面额残损币回收任务纳入等级行考核项目,用来确保指令性计划按时完成。

2、 人民币冠字号查询与追踪

计划在3月末前,按照人行和省联社要求,做好ATM和柜台取款冠字号检索与查询的上线测试和正式运行工作。对各机构柜员进行操作培训,中心库对离行式ATM加钞时一律使用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清分机,各机构柜台付现,必须使用A类专用点钞机清点,并及时将冠字号信息导入人民币信息查询系统中,以实现资源共享。

(2) 远程授权中心

1、准备工作

按省联社远程授权业务整体推进要求,计划在3月末前完成远程授权业务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各机构高拍仪及终端的调试与更换、授权中心人员配备、授权内控制度建设及岗位制约等。在岗位制约方面,做到授权员(中台)与复核员(后台)完全分离,实现中、后台相互制约。

2、 试点运行

在试行远程授权业务时,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为确保远程授权业务平稳推进,在上收过程中采取按窗口、按机构逐步上收的形式,先对农商行各分理处进行试点,对各分理处指定窗口实行远程授权,后对农商行所有分理处、支行部分窗口及所有支行实行远程授权,具体上收时间以省联社推进通知为准。

(3) 事后监督中心

根据省联社要求,计划3月末前组织会计督导员以其它国有专业银行成型的事后监督管理体系为参照,拟定适合我行的事后监督系统业务需求书,明确业务种类、监督方式、数据检索依据、回传时间、核对要素项目、介质保管等内容,为省联社在我市实行事后监督试点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

八、员工素质提升

(一)定期组织考试

篇(2)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停车场运营方面:

一是完成义安大道、和平停车场、投资大厦停车场3个停车场300多个停车位的建设与运营。

二是完成了淮河路停车楼、长江路停车楼、西湖湿地公园、北斗西路、天桥花园停车场825个车位的接管运营工作。

三是探索停车运营管理模式,提高车场管理水平,开发建设了邻嘉公司自己的车场管理平台—安心停车云,实现实时掌握各车场车辆及营收情况,并实现了远程监控、远程抬杆功能。

四是根据各停车场运营情况,利用节假日、开业大酬宾等为契机推广各车场优惠促销方案,并积极对接各车场周边单位办理团购包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万元(预计10-12月份营业收入20万元)。

五是根据全年工作计划,新增建设并投入使用义安大道充电站、北斗西路充电站等4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累计已达50台,实现充电桩充电收入19.5万元(预计10-12月份营业收入6万元)。

(二)资产运营方面:

一是实事求是开展资产出租工作,减少资产闲置,强化出租资产合同履约,利用护栏广告、邻嘉公司微信公众号加大资产推介力度,实现经营收入78.4万元((预计10-12月份营业收入25万元)。

二是积极推进南邻里中心招商工作,运用灯箱广告、护栏广告、车场广告、招商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招商便捷服务平台,并设置了招商中心,持续将南邻里中心工程进度、招商动态第一时间告知各方客商,稳定投资预期。同时,同步设计印制了2000本招商手册,带着手册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先后对接了上海四季教育、江苏九如城养老、南山养老、晖仁养老、苏果超市、江南大药房、中国银行、辛掌柜等近20家商户和项目。

(三)其他运营方面

一是利用北斗西路管理用房开设了邻嘉便利店,实现销售收入6.9万元(预计10-12月份销售收入1.5万元)

二是实现充电桩及道闸销售收入0万元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加大停车场、充电站精细化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方式,提高各停车场停车的包月收入.

篇(3)

一、经营目标管理

根据20XX年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考虑到多经改革、业务调整和成本上升等因素,20XX年各部门营业收入力争完成××万元,成本费用控制×××万元,营业利润力争完成×××万元。

各部门要紧紧咬定目标不放松,深挖潜力,苦练内功,提升服务功能,提高经营质量,确保顺利完成20XX年各项经营管理目标。

二、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全力以赴打造本安环境

(一)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

不发生人身死亡和重伤事故,实现人身事故“零”的目标; 不发生特大、重大事故及主要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不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和人为责任的一般事故; 不发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及重大环保纠纷事件; 不发生职业健康危害事故。

(二)主要保障措施:

深化安全宣传教育,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致力于安全文化建设。要从关心员工生命的高度出发,全力以赴抓好安全宣教工作,在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以“有用”和“有效”为原则,寻求更加有效、实用的安全宣教形式,强化安全理念教育,不断引导全公司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固化“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积极营造我要安健环的良好氛围。

强化安全监察力度,要进一步维护安全监察的刚度,以打造本质安全性企业为主线,建立高效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体系,并抓好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要俯下身子,盯在现场,把握关键环节,认真排查隐患,切实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做到安全生产指挥在现场,隐患排查发现在现场,整改措施落实在现场,确保生产现场安全监管不失控。

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优秀班组活动,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规范班组基础管理,切实提高班组综合管理水平和安健环管理绩效。继续做好班组的检查与辅导工作,遵循“边检查、边研究、边整改、边提高”的原则,对活动开展情况实时监督,确保各班组切实、有效开展创优活动。

三、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规划与建设

(一)从战略的高度加强人才队伍规划与建设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对公司现有人才结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科学制订适应公司持续经营的中长期人才队伍整体规划,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引进急需的新型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做好人才储备。

以人为本加强人才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关心人才”出发,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全过程。除了贯彻落实公司现有绩效管理政策外,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用人机制,通过学习上提供机会、工作上给予平台、薪酬上公平回报、文化上情感关怀、生活上处处善待、政治上组织关爱等具体措施,稳定队伍,留住骨干;敞开渠道,鼓励员工积极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调动他们的才干,发掘他们的潜能,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促进人才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生活上要多关心员工,善待员工,尽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提高员工主体地位,让员工真正感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自觉为企业分忧、出力。

(二)创新劳动用工管理,探索劳动用工新模式

面对多经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公司在用工理念和方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要在执行落实国家、省的有关法规政策以及集团公司用工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大胆探索符合实际的劳务用工的新途径,积极研究劳务派遣、业务委外承包等经营方式,实现用工模式的新突破,以彻底解决员工的工龄及劳动合同等历史问题,并达到用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一要缜密策划,积极探索新的劳动用工方式。要着眼全局,以稳定为前提,着重以劳动力配置的灵活性、用工成本、用工风险、管理要求、劳动生产效率等要素为基点,积极探索与本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又符合精益管理方针的劳动用工方式,合理规划劳务派遣员工、劳务工程承包员工和在册员工的比例,逐步调整劳务用工结构,形成科学高效的劳动组织体系。

二要加强劳务用工精细管理。在业务转型后,无论是采取劳务派遣还是业务委外承包方式,加强劳务用工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都是必须的。首先公司要建立健全劳务公司、外来队伍、外协单位考核体系,把劳务公司的用工规模、人员流动率、管理能力、队伍技能结构等要素作为资质考核指标,严格把好准入关;增强对劳务公司的管控能力,实行末位淘汰制,消除劳务队伍只顾完成任务、干活赚钱而放松管理的倾向,让公司的各项业务质量处于可控状态;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改变过去“以包代管”的粗放管理模式,实行外包队伍组织管理班组化和“班长负责制”,把管理任务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位员工,将粗放式管理转化为深层次的精度管理,不断提高劳务用工综合素质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和员工和谐共赢,把劳务用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四、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促进企业降本增盈的前提和保障。财务部门要以“细”为起点,增强市场主体意识,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将精细化管理的思维贯彻到每项任务、每个流程,通过不断深化财务管理手段和方式,优化财务核算,加快信息化进程,最终达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目的。

完善财务组织体系,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出纳等岗位基础上,用足现有人才,增设电算化管理人员、财务分析员、预算编制员等岗位,适当调整岗位模式,动员全部的财务人员投入精细化管理当中,细分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用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全面落实财务管理精细化。

完善内控体系。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集团公司多种经营监督管理的要求,围绕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下达的主攻目标,按计划增订或修订近年来的内控制度,出台匹配的经营目标细化与考核、物资材料比价与采购、经济业务核算与监督、目标成本核算与控制、固定资产建帐与盘活等管理制度,并深化实施,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彻底堵塞管理漏洞,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健全涵盖财务、股权、投融资、资产、人事、绩效与薪酬管理等全方位的预算体系,并实行与绩效挂钩考核,确保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重点要加强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细化,为降本增效树立标杆和尺度。从源头开展成本目标控制,实行标杆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综合考量各部门的业务量、收入、人数和资产等要素,认真编制成本分解计划,着力从内部挖潜增效,制定成本费用定额,细化成本支出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盈利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财务部门要及时和生产、运输、采购、维修等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对各部门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不断调整偏差,将过去的固定预算发展成为滚动预算,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强化财务调控力度。针对目前存在的资金回笼困难、利润空间压缩、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等突出问题,加强对资本结构、资产质量以及现金流量的合理调控,使公司具有合理的资本结构、资产质量和充足的现金流量,保证公司的偿债能力;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改善融资方案,加强融资能力,增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总体实力。

五、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战略定位

20XX年是多经企业改革后全面规范运作的一年。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对电力多经企业提出面向市场、减少关联交易比例的改革要求,公司开始面临新的竞争环境,脱离“遮阳伞”的保护接受市场的考验,独立承担市场风险。公司必须摆正自身位置,加强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分析,认清多经改革后的形势及任务,在充分挖掘内部市场的基础上,依靠主业增强发展内力,利用自身优势形成市场合力实现战略谋变,模式突破,理性发展,把战略重心调整为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加快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营体制与机制变革,要让市场在公司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实现多经企业持续经营。

机制变革的前提是观念的变革,观念变革的切入点应强调危机管理。因此各部门要摒弃“等靠要”思想,大力向员工灌输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重新修编企业文化手册,并将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纳入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有关讲座给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管理人员以市场意识教育,激发员工勇闯市场的信心和热情。多经改革是必然的,主动适应实现持续经营才是硬道理,公司要以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为立足点,用积极的心态主动改革和迎接挑战。

六、全面推行管理标准化生产精益化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公司要全面进军社会市场,不在于生产设备等方面,而在于管理和生产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行管理标准化,生产精益化。

(一)细化标准,量化考核,全力推进管理标准化。随着各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公司自成立以来制定的系列管理制度和标准出现了一些细节性漏洞,因此公司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法规、一体化管理手册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及时完善和修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不断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要强化计划管理体系,科学编制和逐级细化日程作业、物料管理和劳动力配置三大主体计划,加强生产过程的计划控制,持续增强计划执行力;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履职标准,并量化考核,完善奖惩兑现、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实施全员考核,使标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次、各个工序、各个岗位、各个环节。

(二)高度重视生产精益化。一要生产技术精益化,各部门要以消除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对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减排等方方面面存在的操作技术问题实施攻关,优化工艺流程,坚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公司整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二要现场管理精益化,要将生产现场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5S可视化管理,推行PDCA闭环管理模式,注重全面质量和过程跟踪管理,确保各项活动从事前谋划、方案出台到精准执行、严格考核、效果强化等整个生产流程精益化,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严格按照工作票、工程联系单组织生产,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确保每个项目均有预算、有工艺文件、有质量标准、有原始凭证、有节点进度,做到“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三要生产成本精益化,大力推行预算定额管理和第三方审核把关,严格控制支出,采用作业成本法、成本倒算法等精益技术,消除一切“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达到经济、安全双重效益最大化。

七、加大力度做好与股东及主业各部门的沟通工作

合规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争取主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以主业为后盾抢占更多的外部市场份额,实现多经与主业共荣、共存、共赢。

(一)转变观念,主动改进服务方式。牢固树立服务主业、支持主业发展就是支持自身发展的思想,贴近主业,加强与各部门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渠道和机制,及时了解主业各经营环节的服务需求,积极有效地为主业发展排忧解难;定期走访主业各部门,主动征求各部门意见,主动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内部市场的综合满意度和认知度;只有主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实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为多经企业的持续经营发挥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二)加强联系,规范治理。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和良性互动,认真履行投资回报义务,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强化公司治理,推动科学决策,促进稳健经营,切实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三)积极主动,争创收益。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主动联系,多方面积极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公司的综合优势与有效资源,在遵守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设法承揽更多的业务和服务,延伸服务领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切实做好各项业务收入的定期结算工作,提高结付率,保障企业持续经营。

八、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争创新优势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和改进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企业持续经营提供保障支持,形成新优势。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把创先争优工作作为全年党建工作的主线,围绕企业发展中心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广泛吸引员工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创优争先活动,致力于把支部建成堡垒,把党员树为旗帜,发挥好党支部的凝心聚力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真诚的态度、细致的工作,及时化解员工的疑惑和忧虑,凝聚人心,共同前进。

篇(4)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计算机 管理体制

一、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重难点

1.计算机的应用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且交通运输管理统计部门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不能及时更新。此外,交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计算机应用落后的状况,使本应该能动态合成的精准统计数据不能够准确和及时地被掌握,从而限制了计算机在其统计工作方面的应用。

2.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不能将统计方法恰当的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统计工作缺少和交通系统内的相关部门配合与交流,计算机技术之应用也未采用更加专业的统计的方法或对统计软件的理解不是十分透彻,就造成了计算机不能在统计工作中正常应用的影响。

3.统计与计算机复合型的人才缺乏,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能在统计工作得到拓展,也就制约了其统计工作的发展。

4.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的统计与计算机的应用脱节。 主要是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对较晚,而且相关机构对于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的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积极作用不能有很好的认识,这造成了应用滞后且困难。

5.信息管理的系统功能应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特别是在一些高级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其调度职能则更多的体现出静态管理,而及时有效的动态的监控功能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应用。

6.系统的整合和信息的交互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多年来各地及各级交通管理的部门,分散引进或者独立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由于数据格式和开发模型以及应用架构等存在着部分差异,导致了系统间数据交换出现了困难,难以真正地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化。

7.决策支持与信息来源匮乏以及知识管理之间的冲突,这主要指的是目前信息的重要来源统计报表制度,也已经无法完全跟上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发展,交通管理迫切地需要更加具有全面精确实时的数据和构造更合理的科学决策来支持系统。

二、完善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的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的中心思路,并且坚持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发展路线,使之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所以交通部门应该在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科学处理好其涉及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对于长远与当前和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取舍,从而保障好信息化建设中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加快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

交通部门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的运输行业发展龙头,其主管部门应该深入挖掘出信息资源的可利用形式,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相对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首先,应该抓住这一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努力推进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进程,从而构建出省、市级网络的管理中心,有效地贯通各个领导部门和基层站所之间的内部网,进一步实现好网际互联和行业数据的交换。此外,丰富网站的政策信息的宣传,同时推动信息服务的平台建设,并且及时地公布出政府职能信息和资信管理信息等等企业或者个人所急需的信息资源,做到将监管职能更好的融入细致服务,切实地实现政府职能之服务性转变。

3.利用多种手段,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

信息系统整合的涵义分为两方面即系统的硬件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共享,由于交通部门的体制条块化已成为影响到基础网络的互联互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首先通过行政的协调或者完善信息化的标准制度等方式来实现网络整合,并且编制相关的规范标准,适时地加以修订和推广,积极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另外,在信息采集和交换上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流程,并严格制定、落实相应的制度,从而保证信息流转渠道通畅和采集、交换的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同时继续关注并且加快信息化管理的梯队建设,把内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和外部专业的人才招考相互结合,并且分批次和分层次的实现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使其高效化和规范化。

4.建立健全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管理新体制就要充分地运用法律和经济以及行政手段,通过立法不断地调整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理顺交通管理中的种种关系,并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特点,制订并完善管理办法。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发展形势,依靠法制,在实践中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体制,逐步地实现科学管理,促进其不断发展。

三、结语

交通运输管理正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断前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只有发展好数字交通才能成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持续高效的推动力。在交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将目光投向信息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上,扎实且有力地实现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监管。

参考文献:

篇(5)

大庆油田各原油库主要担负采油厂的原油集输和部分油区的原油处理工作,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原油脱水、集输、稳定和污水处理。几年前开始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以focs控制系统为框架,经过建设逐步建成了首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原油分水器的自动化控制,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控制,加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等几个部分,并且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数据的自动采集建成了首站信息综合系统实现了报表的自动生成、生产成本和办公系统的网络化管理。通过自动化技术的改造使首站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五星级站库的标准。

自动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决策层、数据层、监控层、现场层四个层次,而首站的自动化系统属于监控层和现场层,通过信息网络把四个层次有机连接起来。四个层次功能描述:

1)决策层系统可以对数据层上传的主要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指挥生产。

2)数据层该系统主要是对所有集输站库的现场实时数据和参数进行收集、存储及分类,并自动提取数据生成生产所需要的各类报表,并能够进行实时显示和查询,自动对数据按月、季度、年度进行汇总分析,为上级领导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最直接真实的依据。

3)监控层该系统主要是对各集输站库内的现场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调控以及向上级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同时对生产数据进行显示、存储以及对故障点进行报警处理。

4)现场层它是直接对生产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和调控,可以保证生产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大幅度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

首站的控制系统建设FOCS2.0系统具有在操作员站死机的情况下,主控站仍然能够保障生产正常运行,同时一台操作员站死机后,别的岗位,如主控室的操作员站可以临时对其岗位的生产进行操作。

自动化技术在首站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首站原油脱水生产主要工艺环节是高效分水器,分水器的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脱水系统脱水的效果。首站的高效分水器是集输大队自行研制开发的高效的脱水设备,在没有进行自动化改造前由于受到来液不稳、控制装置是传统的浮球连杆机构等原因的影响,造成分水器的出油含水的波动,并频繁的出现超压、油水带气和气里带油的问题。

自动化改造主要是对高效分水器内的油水界面、油气界面和操作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然后传输到中央处理器,然后根据给定值反馈给调节机构进行自动化调节,具体控制原理。

自动化改造以后,分水器的各项参数控制由原来的人工控制变为实时自动控制,只要将PID控制参数设定准确,便可以将各项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这样分水器的各项指标便有了大大的提高,改造前后指标对比见表,其增加了脱水效率,减少了加热负荷,稳定了脱水系统的运行。

目前原油的输送多采用管线输送,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能量损失,即摩擦阻力损失和散热损失。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给流体提供能量加热站提供热能和泵站提供压力能。在管输管理中,要正确处理这两种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因为这两种能量损失的多少是互相影响的。一般来说,散热损失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摩阻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粘度的大小取决于输送温度。提高加热站的出站温度,使油品在较高的温度下输送,原油的粘度降低,摩阻损失减小,但散热损失增大。所以在原油管输过程中存在着能耗最小的优化输送选择。

有资料表明:控制管输流量可以达到节约燃料油,提高管输效率的目的。其基本原理是用流量控制系统控制输油泵站出站原油的流量稳定为定值。原油粘度增大时,管输量减小,通过流量控制系统提高加热炉的加热温度,原油的粘度降低,输量增加;当原油粘度粘小时,管输量增大,降低加热炉的加热温度,原油的粘度增大,管输量减小。

基于以上管输控制原理,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技术,优化输油参数,提高管输效率。应用网络技术实施管线实时监控,采集首端、末端压力、温度、流量和粘度等参数,通过双向微波传送到首末站控制室;编写优化输油参数程序,在实际应用中修正常数;计算机根据采集到的参数提供优化的输油参数,应用流量控制原理,调节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流量。

管线均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管输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管输监控系统主要由无线传输网络、高速采集模块、高精度变送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控制系统组成,实现了管输原油的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检测,及时掌握了管输运行参数并通过控制系统人工调节,同时还实现了管线泄漏判断和精确定位。现在,正着手编制优化管输工艺参数程序,已经实施了加热炉的自动控制,然后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管输运行参数,利用优化程序提供优化的管输流量参数控制管输量,实现最佳的管输效率。

过去对输油干线的管理,依靠人工巡线、电话汇报等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现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输油管线实时监控和防盗报警。利用现场仪表将压力、流量、温度等信号远传到信号处理器,由信号处理器完成高速采集、滤波和降噪等预处理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存储;通过计算机和信号处理器之间的通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分析等数据运算;采用高速无线网络完成各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利用GPS系统精确同步各站时钟,确保分析处理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输差检漏法和负压波法的耦合,克服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的弊端,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管线检测、定位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辨识算法来进行泄漏定位报警,精度高,误报警少,误报率在,定位误差+。

通过自动管线实时监测,多次及时发现管线泄漏现象,避免了由于偷油、停产、管线补漏等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泵类设备的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单位的电耗指标。首站对大型外输泵的运行效率实施了自动化监控,它的主要监控原理是通过能耗计量仪表计量电机的实耗电量,再通过泵的进出口压力和流量确定泵的输出有用功,现场的一次仪表将参数采集到中央处理机,再经过运算程序计算出泵的实时泵效。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泵效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泵的效率变化原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进口过虑器摩阻损失、出口阀组的节流、原油的温度(粘度),以及电机运行效率对泵的影响,值班人员通过现场操作,使首站的泵的运行效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相对没有实施监控系统以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单台220kw的外输泵一年可节约近两万kw.h。

首站目前使用的是采油厂自行研制的高效三回程水套炉,配用意大利百德燃烧器,对此进行了以下自动化改造。

改变原有加热炉人工控制大小火的运行方式,增加安全检测联锁保护系统及相关能耗参数计量。并通过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累积计算,分析出系统实时能耗利用率。

以下是对一台水套炉的运行参数的检测报告和数据分析。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检测的数据是烟气温度、烟气中氧含量,然后通过反平衡法计算出炉效。

完善加热炉自动监测,增加原油进、出口压力、温度,水套压力、温度,排烟温度、燃油流量、压力,炉膛压力、烟气含氧量分析等监测点。

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出口介质加热温度,根据油温的变化来改变燃烧器的大小火切换,同时通过相应调整供风系统,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水套炉效率的目的。

篇(6)

第二,运营工作开展步骤。

1,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一定沟通,说明学校开放体育场馆运营的初衷、宗旨。去当地教育领导进行交流,并协商制定获得一些书面许可。

2,通过市、县电视台、报纸、杂志运营信息,做到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与当地有资质的相关企业、公司取得合作,协商制定一个合情合理的合作方案。

3,组织系统精干的运营工作队伍,打理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工作。

4,努力做好老师、学生的思想工作,让老师、学生懂得学校发展现状,理解学校发展境遇。

5,改善、修缮学校体育场馆的各项设施,以应对运营实际需要。

第三,做好善后工作。

篇(7)

通过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计量装置进行维护,这样就能够保证对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进而实现对人力物力成本的降低,而最终的结果则能够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的提升。计量装置中进行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计量装置运行情况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反馈,并对装置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及计算,保证了对工作的计量管理及决策提出了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其还对电能计量装置检测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改善。

1.计量自动化系统

计量自动化系统用图表现出来,如图:

1.1 对计量装置日常维护

作为供电企业主要的沟通工具,计量装置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能够具有良好的联系,保证了供电企业对用电量的有效计算,相对于传统的用电结算方式来说,计量装置的有效应用具有更加准确、更加迅速、更加完整的特点,所以,供电企业就需要对计量装置进行有效的维护,进而实现供电计量收费及电能管理的效率性。当计量装置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故障的发现、确定及处理,并对电量进行补追。对于现场故障维护来说,其主要的维护功能就是对计量装置的维护,在实现对计量装置故障确定的基础上实现对故障的有效解决。

对于计量装置的维护来说,一般都会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对于隐蔽的计量装置故障来说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对故障进行解决,当遇到需要停电问题时,需要提前向用电客户进行通知,并尽可能快的进行故障的解决。

1.2 计量系统的报警功能

计量系统的自动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在供电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计量装置的在线实时监测,当计量装置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计量自动化系统就能够进行报警,具体的说就是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对计量装置二次回路、电能表、计量自动化终端运行状态、实时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测,当其中任何一项数据出现异常时,都会进行报警。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报警类型累计可以达到三十一种,可以实现对故障类型的详细警报。

1.3 实行远程自动抄表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计量装置进行远程抄表,这样就对传统的人工抄表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替代,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人工抄表所出现的不准确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抄表工作质量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其在自动化终端进行自动抄表工作,同时对月底用电量能够进行冻结,并在月初进行用电量的抄表,进而实现对用电量的合理性计量,这同时也就能够保证计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减少人工工作量。

2.探讨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计量运维工作中的应用

2.1 计量自动化系统远程巡检对计量装置的维护具有辅助作用

通过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计量装置的远程巡检,这对于实现对计量装置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远程巡检步骤是:首先,运用远程自动化系统对装置进行巡检工作,其次,对巡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追踪,第三,现对故障的有效确定,并对确定的故障位置进行现场的检查,第四,通过对问题的检查确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定义,最后就可以对巡检结果进行再利用。通过上述整个流程的应用,就可以保证其对故障快速的进行确定,并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2.2 计量自动化系统对电能计量装置首检具有辅助作用

在进行计量装置运行前,需要对计量装置进行首次检定,此次检定的主要意义就是保证计量装置能够正常的运行,同时对计量装置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计量装置的投放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一定的的规范进行装置的维护工作,保证首检工作具有一定效用。例如,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对首检工作流程进行明确,按照《首检工作指引》进行工作的开展,并运用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客户与供电所之间联系及计量装置投运信息的监控,同时对线路的负荷情况进行监控,进而实现现场校验条件的满足。

2.3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报警功能对故障的监测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报警功能的在线监测,此功能的应用就能够有效实现对计量装置故障排查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随着现代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计量装置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传统的故障排查方式来说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期间会存在故障排查难度大的现象,当对计量装置故障不能及时有效进行确定时,就会造成供电企业及用电客户极大的损失。当计量装置不能够尽快对故障进行确定时,就不能够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这对于用电客户及供电企业来说都会有极大的损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对传统计量管理模式进行充分的改进,这对于计量工作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量自动化系统具有高效性、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蔚文.杨劲锋.肖勇.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1,10(07):125-129.

[2] 吴伟东.自动化系统在计量维护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06):236-240.

篇(8)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0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进程也随之加快。港口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涵盖的功能也相对宽泛。港口物流供应链保持着港口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物流环境,运用柔性化的运作机制,增强港口物流的综合竞争力,为我国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下面展开具体研究。

1港口供应链含义及运行规律

11港口供应链含义

港口物流的发展,本就是一个基本的组织框架,其内在功能则是能够为客户提供商业服务。分析港口供应链的内在含义可以发现,在不同层面所表现出的内在价值及含义存在明显差别。

运行基础方面,港口供应链主要是指集成物流供应商所掌控的港口供应链网络,其是维护港口物流运行的基础框架。在该框架的基础之上,建立客户系统。

运行目的方面,港口供应链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商业服务,以建立一体化的优质服务作为基础要素,强调服务性与客户之间的需求。

柔性设计方面,港口供应链注重各项资源的整合,强调内在的运行脉络与运行价值。但其并不针对物流运输的资源进行占有与利用。[1]

12港口供应链运行规律

港口物流在当前的环境下已经形成一套健全的网络体系与网络环境,并且最初的理念则是成本理念,降低港口物流的运行成本与管理成本,做到利润最大化。利润作为港口物流的核心目标,其次则是综合的服务理念的树立。当供应链融入到港口物流当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的供应链发展状况,在此种背景之下,柔性化的运作机制得以出现。这一模式被开发与利用,符合当前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状态与管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港口物流的实践过程中,所能够发挥出的效果十分显著,降低了港口物流的运行成本,完成港口物流利润最大化的核心目标。[2]进而凭借这一优势,得以快速推广与发展。探究其港口供应链内在的运行规律,则需要以合作伙伴的中心能力作为基础因素,协调外部敏感的环境,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

2港口物流供应链柔性化运作机制

港口物流供应链柔性化运作机制的探索,是新时代港口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运作机制研究中,具体对运作理念、组织模式以及运作流程进行全面划分与详细阐述,进而实现深入探索柔性化运行机制对港口供应链的推动作用。

21柔性化运作理念

“柔性”一词,在管理领域已经发展近四十余年,并且相关学者依旧在深入地探索。而对于供应链当中的柔性化,理论研究并不是十分的全面,认知程度的严重不足,导致供应链柔性化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3]其中较为健全与成熟的理念则是在制造体系的基础之上,对供应链的柔性化进行探索,并粗略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因素,在独特的运行模式与渠道的基础之上,具备柔性化特征。

而港口物流供应链柔性化运作理念主要是指网络化的组织模式,在结合运作流程的基础之上,增强灵活性以及柔性能力。当然,对于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柔性化管理,其不单单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更是一种基础的运作理念,但这两者之间依旧具备并存在一定的联系,需要充分运用柔性化的运作理念,在网络化组织模式以及运作流程的协调作用下,推动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柔性化运作。

22网络化组织模式

港口物流供应链的网络化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一个有机整体,将港口的一体化目标与服务目标进行充分融合。其呈现出的特点较多,包括动态化的协作与契约化特点。在港口物流供应链运作的过程中,供应链当中的成员通常将集成物流供应量作为基础的核心内容及核心要素,发挥出供应链系统当中的作用及内在价值。网络化组织模式当中所涉及的内容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增强服务一体化程度。

221动态运作

网络化组织模式的本质化特征是港口物流的动态化运作,通常表现在内在成因及内在价值方面。在整个港口物流供应链条上的成员,在相互协调及响应的基础之上探索其中内在的运作模式,强调各个物流之间的彼此独立,发挥出内在价值及管理制度。当然,在这一供应链当中对于企业方面的要求较低,固定的成员可以参与多个供应链系统。伴随着港口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供应链系统也必将逐渐满足动态运作与个性化要求,响应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步伐。[4]

222协同化特征

协同化的特征,主要是指供应链当中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最终使得各个成员企业发挥出的功能得以协同。在供应链条内部的企业将各自信息实现共享,对各自的作业规划进行改进,最终以港口物流作为发展中心,约束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为探索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柔性化奠定基础。

223集成化特征

网络化模式当中的集成特点,通常能够发挥出供应链当中的各项资源,协调内在优势,形成互补局面。同时,港口物流逐渐地融入到供应链系统环境中,这是一个发展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在实现功能统一,服务结构一致的基础之上,实现功能与服务相互之间的集成化。

224契约化特征

契约化特征,是网络模式形成的基础。在港口物流的大环境中,供应链当中的主体既保持相互依赖,也相互独立。完善的契约,则能够充分协调各个组织之间的内在价值与优势,发挥出契约化特征在港口物流供应链当中的具体作用。

23并行化运作流程

基于传统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传统的运行方式则主要是一种串行的运作流程,不同主体直接参与专业化的分工,借助市场交易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各个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属于一种串行的方式,包括实物流与信息流的交互作用。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应当前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发展要求,也导致运作机制逐渐发生改变。并行化运作流程得以出现,通过客户与集成物流供应商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交流与协作,最终形成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方案。并行化运作流程下图所示。

基于上图当中的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并行化运作流程,其是一种各个物流功能所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具备实质性的流程。在整个柔性化的运作机制当中,港口物流以客户作为服务核心,进而实现陆地运输、港口装卸、港口仓储、水路输送、港口配送等多方面的流程要素,打破了传统的运作模式与运作空间。各个功能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得港口物流供应链更加灵活,达到了功能配置的内在价值及优势,满足柔性化的基本需求及目的。基于此,在保障物流功能可靠性的基础之上,增强服务质量。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并行化运作流程

3结论

综上所述,港口物流的供应链研究,涉及的各项功能主体较为复杂。但深究其本质内涵,则属于一种服务型的系统内容,满足集成物流供应系统的基础要求。此次研究在全面分析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之上,对柔性化运作机制进行探究,涉及的主体内容较多,包括运作理念、组织模式以及运作流程等,推动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玲港口物流供应链及其柔性化运作机制浅析[J].商,2015,4(15):250-252

篇(9)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A

电力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进步的保障性系统,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系统中,计量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其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计量运行或者是维护上的失误往往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电力计量运行和维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积极地引进计量自动化系统意义重大。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程序来进行控制,可以实现计量运行和维护的智能化,能够有效地减少在运行维护环节的人力和物力支出,这对于成本控制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目前的计量运维工作中,普遍地使用到了计量自动化系统。

一、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生产都逐步走向了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不断利用的过程中,电能计量也开始了自动化发展。从技术支撑来看,电能计量的自动化主要是建立在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发展不断地深化和完善最终在电能计量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突出功能:

第一是可以进行计量装置的日常维护。过去的计量装置维护主要是利用人力来完成,但是在如今的自动化系统中,利用程序检验和控制便可以实现装置日常维护,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是可以进行自动报警。由于有了自动报警的功能,所以电网运行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第三是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抄表。此功能的利用有限的缩短了电能计量的工作周期,而且可以避免人员抄表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对于提高抄表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计量运维工作中的应用,其突出的价值便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由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计量运维工作模式,所以过去人工计量运维工作的一些烦琐的步骤便不再使用。由于工作步骤的精简,所以整个工作的运行周期得到了缩短,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第二,在过去的计量运维工作中,虽然使用了大量的人员,但是在人员的专业性方面进行的强化不够,所以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随意性较强、技术手段不达标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的提升。而计量自动化系统利用本身具有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经工作纳入到了统一的标准中,极大地提升了工作质量。

第三是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主动工作模式。过去的工作大都是在被动进行,由于被动性强,所以效率提升有效,现在,通过系统的监督实现工作主动性的提升,大大地改善了工作效率。

(二)有效地控制计量工作的成本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突出价值便是有效地节省了企业成本。在过去的工作中,需要利用大量的人员和物力来实现计量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完善,但是由于人员的专业性存在问题,所以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并未获得相应的效益,这就造成了企业成本投入大大增加。现在,利用计量智能化系统,一方面减少了企业人员的投入量,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成本的投入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这个层面来讲,计量自动化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工作成本。另外,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监督工作的智能化,对于电力计量系统的预警作用也有了强化,由于预警的强化,所以在安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便可以进行相应的控制,这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设备损失,也是一种成本控制方式。综合而言,计量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价值。

三、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计量运维工作中的运用

(一)在电能计量装置首检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计量运维工作中的突出应用首先体现在电能计量装置首检方面。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电能计量装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用电用户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计量,而影响计量效果的除去人员因素外,最重要的便是装置本身的因素。换言之,电能计量装置本身质量会影响电能计量效果,所以在进行计量装置应用的时候,必须要对其进行首检,而首检利用的关键性系统便是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过去的计量首检中,由于首检技术存在着片面性,所以对于装置的检查也就缺乏全面性,这种情况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效率影响较大。计量自动化系统由于其本身是由程序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标准性,而且在检测的全面性上也比较突出。另外,由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对于信息的把握性较强,所以过去的信息误差也可以实现有效地避免。总而言之,在电能计量装置的首检中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不仅提升了首检的效率和全面性,信息误差也得到有效规避。

(二)在电能计量装置远程巡检维护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计量运维中的另一个突出应用是在电能计量装置的远程巡检维护中。在过去的电能计量装置远程巡检维护工作中,利用的主要是工作人员的定点巡查。通过工作人员对指定位置或者装置的检查,从而发现运行中的异常,并进行解决。这种巡检维护方式具有两方面的突出弊端:第一是在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样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必然会造成企业运行成本的增加。第二,巡检维护工作受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比较严重,一旦工作人员在认识或者问题解决方面出现偏差,那么工作的价值便会大幅度地下降,所以说此种工作方式的可靠性较差。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利用系统中的装置对整个计量装置系统进行检查,因为系统具有全面性,标准也比较统一,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人工巡检出现的不可靠问题。另外,由于自动化系统是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输技术的综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巡检信息的传输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便捷性。这种便捷性使得巡检工作的时效性有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这种巡检效率的提升,电能计量巡检工作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有了自动化系统,企业对于巡检的人员以及物力投入也可以相对减少,这就使得企业工作的经济效益更加突出。

(三)在用电监测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能计量运维中的另一项突出应用便是在用电监测中的使用。随着我国社会用电量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电力企业越来越多。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到位情况下,我国的电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而随着电网范围的扩大,用电安全也随之而来。为了营造出安全的电网环境,从根本上杜绝非法用电人员的窃电行为,实现电网监督非常的必要。在过去的电网监督中,主要利用工作人员来完成任务,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要求。所以在用电监测的时候,要积极地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利用自身装置可以对电网运行中的异常进行感应,而且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系统中的异常讯息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传输,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的存在点,从而利用异常的分布点进行彻查,这样,潜伏在电网中的窃电行为便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另外,有了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帮助,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结语

计量运行和维护是企业实现自身效益的重要工作,但是从过去的工作来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浪费严重。现如今,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所以积极地分析计量自动化系统,并加强自动化系统在计量运维工作中的使用,不仅能够提升计量运维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卓.分析数据挖掘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业务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6(14):100-101.

[2]马金超.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S2):268-270.

[3]陈阳.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计量测试工作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5(27):20-21.

[4]刘飞轮.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J].硅谷,2013(20):95+91.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62-03

据文献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废旧品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体主要是从闭环供应链的库存控制与优化、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基本上都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去分析供应链的决策。而Savaskan(2004)则从不同回收渠道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节点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回收渠道下整个系统的利润。Shantanu Bhattacharya研究了分散决策和集成决策下零售商向制造商订购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最优订购数量和各个企业节点的利润,并得出集成决策下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更大,零售商的订购数量更多,但是通过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益共享机制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易余胤等分析了在回收渠道和销售渠道冲突的条件下,闭环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节点为了最优化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销售价格、批发价格、回收量等,并通过特定的契约形式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减少分散决策的损失。从上可以看出闭环供应链运作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产品回收过程中的逆向渠道选择问题。

1 逆向渠道选择方式以及各自优缺点

从上面文献可以看出,渠道选择问题确实是闭环供应链的一个重点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三种比较常见的产品回收方式,第一种方式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由制造商M直接从顾客的手中收集废旧产品,然后将产品重新进行再生产;第二种方式是制造商委托零售商进行废旧品的回收,主要通过零售商S从顾客的手中收集废旧产品,然后将这些废旧品以一定价格卖给制造商;第三种方式引入第三方,通过第三方3P回收公司从顾客的手中收集废旧产品。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种方式是制造商占据整个市场的主导地位由制造商直接从顾客手中收集废旧产品然后直接用于再制造,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与制造商直接采购原材料类似,在这种方式中,制造商作为主方,负责收集废旧产品,并决定批发价格w和产品的退回率t。这时零售商作为从方,决定产品零售价格p。这种方式的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是著名的复印机制造商施乐,它就免费地为其客户提供包装盒,它的这一做法每年为其公司节约50%左右成年。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惠普也是自己从客户手中直接回收零部件。这些公司的这种废旧品回收的做法都使其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方式是由制造商委托零售商回收。这种回收方式,零售商便担负着两重责任,既要负责产品的销售,也要负责废弃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在零售商回收了废旧产品之后会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制造商,也就是说零售商既有产品销售的功能也有废旧产品回收商的功能。这种回收方式的优点:由于零售商既销售产品又回收产品,所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零售商网络,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对回收站点的大量投资;同时,在这种方式中,不需要制造商去回收,因此制造商可以集中自身的设施设备和技术等资源进行产品的再制造。这种回收方式的缺点是:由于是零售商回收,所以这种回收中心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地掌握回收的早期信息,不能直接了解消费者产品的反馈信息。这种方式的一个很成功例子是柯达公司,柯达利用各地的零售商来对其一次性相机进行回收,通过这种方式,柯达平均每生产一台新相机都有70%左右是来自于废旧品的再利用。

第三种方式是引入第三方,由第三方来负责废旧物品的回收,然后再以一定价格卖给制造商去进行再生产。这种回收方式的优点:由于回收过程不需要制造商参与,因此制造商可以减少固定投资,降低成本;第三方一般是专门的外包服务公司,所以其专业化更可靠,因而可以为制造商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第三方专业性高,所以可以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共享,来降低制造商的回收成本。这种方式在汽车行业非常常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就开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零部件回收。

2 回收模型构建

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分散供应链决策系统模型,其中制造商是Stackelberg领导者,模型主要分析三种回收方式的价格,回收率和利润。

2.1 参数解释

也就是说不管在哪一种回收方式下,制造商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要小于零售商的,这说明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离最终用户越近的成员,越能够操控市场,也就能够更多地去谋取利润。我们生活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像苏宁电器、联华超市等,他们都具备着极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他们可以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表现得十分强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4)所有决策进行比较发现集中决策要比其他各种策略的回收水平都高,同时零售商回收策略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零售商直接影响着需求水平,随着回收水平提高,用户需求会增加,尽管此时毛利率水平降低了,但是总体收益仍保持上升趋势,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零售商愿意尽可能多的去回收废旧品。

(5)随着回收水平的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是不断上升的,而需求则在逐渐下降。实际上,废旧品的回收再利用可以降低新产品的制造成本,所以很多行业,特别是像电子消费品、造纸行业、印刷设备行业等这些行业都努力进行废旧品的回收再利用,他们的这一做法既是出于环保和政府政策的考虑,也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参考文献

[1]Fleichmann M,R.D.,K.inderfurth,L,N,V,Wassenhove.Reverselogistics:Quantitative Models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J].SpringerVerlag,2004.

[2]Cuide Jr.VDR,JayaramanV,Linton JD.Bullding contingeney Planning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with Product recovery [J].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2003,21:259-279.

[3]GuideV,Daniel Jr.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Reeove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terfaces[J].H.W.Wilson-AST,May/Jun.2000.

[4]Ferguson.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for false failure retums[R].2005,(9).

[5]邱若臻,黄小原.闭环供应链结构问题研究进展[J].运作管理,2007,19(1):49-53.

[6]邱若臻,黄小原.具有产品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6):884-886.

[7]郭亚军,赵礼强,李少江.基于第三方的一类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

[8]孙林岩,王蓓.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0):928-934.

上一篇: 法律与道德论文 下一篇: 大学实践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