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2:06: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影视动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调研的方法与对象
调研的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调研的对象:本专业相关企业、毕业生、实习生和在校生。
三调研过程与分析
1.企业调研全体专业教师于2013年12月12日~19日,在徐州地区有影视动画相关业务的12家企业和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投递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和与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口头交流的方式取得调查结果,12家企业(企业信息不公开)均参与了调查,结果真实有效。部分调研结果如下:企业性质:民营企业11家占92%;其他性质1家占8%。业务领域:动画定制6家;媒体合作10家;影视广告与制作2家。企业规模:10人以下,4家占33%;10~20人,5家占42%;20~50人,2家占17%;50人以上,1家占8%。企业成立时间:5年以下,7家占59%;5~10年,4家占33%;10年以上1家占8%。企业员工结构(多选):硕士以上,2家占17%;本科,11家占92%;大专(高职),11家占92%;中专(高中),2家占17%。企业入职薪水:1000~1500元,3家占25%;1500~2000元,7家占59%;2000~3000元,1家占8%;3000元以上,1家占8%。企业1年后薪水:2000~3000元,9家占75%;3000~4000元,3家占25%。企业福利待遇:养老、医疗保险,5家占42%;三险一金,2家占17%;五险一金,2家占17%。企业动画岗位主要来源(多选):影视动画专业,8家占67%;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3家占25%;艺术设计专业,3家占25%;其他专业,1家占8%。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需求,5人以下,3家占25%;有需求,5~10人,1家占8%;有需求,10人以上,3家占25%;无需求,1家占8%;不确定,4家占34%。企业对哪些岗位人才需求最为迫切(多选):二维动画方向,2家占17%;三维动画方向,4家占33%;漫画、插画方向,2家占17%;影视后期方向,6家占50%;摄影摄像方向,4家占33%;其他3家占25%。企业引进人才的方式(多选):高校招聘,2家占17%;人才市场,1家占8%;引进外地人才,4家占33%;熟人推荐,7家占58%;网络招聘,7家占58%;其他,1家占8%。企业证书要求:需要有相关岗位证书,5家占42%;不需要有相关岗位证书,7家占58%。企业对人才工作经历要求:无需求,3家占25%;一年,5家占42%;两年,1家占8%;其他,3家占25%。企业对招聘人才时,注重哪些方面(多选):技能证书,1家占8%;吃苦耐劳精神,4家占33%;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10家占83%;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6家占50%;实际能力,8家占67%;工作经验,4家占33%。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多选):持续学习能力,6家占50%;沟通能力,4家占33%;独立解决问题能力,8家占67%;职业道德和责任心,7家占58%;参加过项目或者学习,2家占17%;团队合作意识,6家占50%;学习成绩,1家占8%。企业认为影视动画专业哪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多选):素描,4家占33%;速写,3家占25%;形态与色彩,4家占33%;剧本创作,6家占50%;Photoshop图像处理,9家占75%;影视编导,5家占42%;数码摄像,5家占42%;Premiere视频剪辑,7家占58%;AfterEffect,9家占75%;电视栏目包装技术,7家占58%;Illustrator矢量绘图,5家占42%;场景设计,4家占33%;动画运动规律,4家占33%;角色造型设计,5家占42%;影视作品创作,3家占25%;其他,1家占8%。企业常用工具软件:AE、PR、PS、Maya、C4D、DaVinciResolve、AnimeStudioPro、ParticleIllusion、Painter、3dsMax、Mocha、CameraTrack、Audition、Edius、Uvlayout、Realflow、NUKE、Vegas、Sketchup、Office等。
第一,调研结果分析。从相关企业的调研结果来看,我们得到一些信息:(1)影视动画类企业基本以民营为主,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民营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较,更注重时效性,经营的业务基本能反映出时下徐州地区对于影视动画类职业的需求状况。(2)从企业经营范围来看,徐州地区从事纯动画和纯影视制作的公司较少,大部分影视动画类企业是以影视拍摄和后期包装制作为主。有5家企业是以影视动画为辅助类业务,或户外传媒、网站美工等。(3)民营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决定了他们在选择人才时非常实际,企业更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同时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入职最大的困难为专业知识不扎实和工作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差和人际交往能力差。
第二,对企业调研的总结与建议。从调研中可以得出,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工作经验、动手操作及团队合作能力,入职薪水的范围也是依能力而定;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未来是有人员需求的,表明影视动画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因此,建议如下:(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是永恒的话题,但是项目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议从企业的案例入手,根据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2)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建议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提前感受团队合作的流程和方式。(3)校企合作。有一半的企业同意并愿意接纳学生或教师去企业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化。
2.毕业生、实习生调研第一,调研结果分析。从统计可看出:相当一部分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实习生认为本专业的总体教学水平为中等偏上。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良;80%左右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状况、专业建设、课程结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素质为优良;16.7%左右的学生认为专业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内容等为一般水平。第二,毕业生、实习生的建议如下:(1)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仍需加强,建议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使学生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2)由于在校时参与企业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部分学生建议在学校时就可以多一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让学生提前体会和认识市场,提高就业质量。(3)部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反映,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一般,同时希望学校要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的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3.在校生调研通过对在校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对专业教学工作较为认可,但部分课程教学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希望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有机会出校门学习和实训;加强就业引导和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行情,让学生在就业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二影视文学的概述
顾名思义影视文学与其他传统文学的涵义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它是指文学剧本经过电视、电影以及广播等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表现方式一方面能够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带来直观性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影视文学已成为现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比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更具有震撼力与影响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同。影视文学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其他类型的文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它在故事情节的塑造上、人物的刻画上、情感的表达上都具备传统文学所具有的特点,这是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共性之处。影视文学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结合了影视媒介,兼具了“读”、“看”、“听”的三重功效,可以说影视文学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影视文学与其他传统文学相比,影视文学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首先突出体现在视觉上,影视文学会将文学形象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演绎出来,从而加深观众的印象。其次,影视文学能够将文学原著中所描述的动作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形象具体化、深刻化。
三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共性
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是相对于影视作品来讲二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能完全独立地区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无论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能够创作出完美的影视作品。
1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相辅相成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需要我们意识到的是事物存在的同时必然会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动画影视艺术表现情感以及事件的发展状况时比较直白,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所引起的情感共鸣也只是一时的喜悦、快乐、忧伤以及恐惧。长此以往下去,人们会发现这种动画影视艺术所带来的文化快餐式的累积会让人变得慵懒、颓废,人的情感也显得苍白无力。影视文学不像影视作品所呈现的那样,它比较抽象,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在欣赏影视文学作品时,观众需要将心境投入其中,才能够彻底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影视文学不能够将作品中作者的倾向性赋予形象性,也不能够将文字中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评价很好地展现出来。而动画影视艺术则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具体的人物形象以及各种镜头满足观众们视听上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
2动画影视艺术作品能够为影视文学给予养分影视文学所具有的群众性,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比起其它文学作品,影视文学更具有震撼力与影响力。传统文学所借助的工具是文字,在很多方面有限制性,而影视文学则不同,具有直观性,能较好地反映复杂的生活现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许多限制,他们除了能够用奋斗行为来改变这种限制外,幻想以及游戏的心态是他们摆托现实生活束缚的重要方式。倘若人们的这种压抑找不到宣泄的方式,便会产生精神危机,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动画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够间接地排解人。
3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时需要尊重文学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大部分是由文学原著改编而来的,在对文学原著改编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既不能把文学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能使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完全脱离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的导演要有一定的责任感,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票房数、收视率,而去刻意的迎合大众,导演在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尊重文学的原则。纵观当今影视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影视艺术有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如若一切的艺术文学都为娱乐服务时,那么人类文明将会有灭亡的态势。
四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区别
1观众接受方式上的不同我们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停下在不懂的地方反复的进行吟味。而欣赏电影时则显得不同,如果观众在某一处没有看懂或者体会的不深,则不能够要求停顿一下,有时甚至连思索的时间都没有,这样只会让观众在感受上留有缺口。如若缺口比较少,则不会影响观众欣赏整部影片,但是留有的缺口比较多时,动画电影对观众来讲就会变得残缺不全,进而使得观众无法集中全部精力来欣赏。影视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要有血有肉,又要生动形象,而且要依据剧本情节将动画人物置于不同的场景中,切记不能将人物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不变动。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观众感受上的缺口。动画影视艺术不等同于文学,它也不低于文学,更不依赖文学,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且在动画、光影以及声音的互动上影视艺术作品更具有表现力,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文学也有它的优势,文学作品所能表达的广度以及深度是影视艺术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观赏效果上存在差异影视艺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动画影视制作、影视角色表演与设计以及影视评论等等。给观众直观性的观赏效果,能集视觉、听觉等多因素于一起,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力与影响力比较强,很多情况下,观众在欣赏动画影视作品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影视文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影视文学中的一部分,具体是指以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效果为设计的着眼点,应用文学创作的规律构筑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类的这种限制,同时也能够为影视文学提供创作的养分。动画剧作者在编排他的虚幻世界时,往往会获得一定的自我宣泄感以及超越满足感。同样的道理,观众在接受动画作品时,由于文本的“召唤”,也会与作家产生同样的人生体验。在动画片中弱小者可以体验战胜对手的酣畅淋漓,失恋者可以体验成功爱情的奥妙,总之动画影视作品能够为影视文学的创作提供更多诡异地想象。在动画片中剧作者可以像表现人的世界那样去表现动物、植物的世界,例如《小鸡快跑》、《海底总动员》、《料理鼠王》等等,都能够为观众们构筑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动物以及植物是可以说话的,人是会飞得。这样一个奇幻的世界,既满足了制作者与观众的游戏天性,也给予了影视文学创作的养分。抒发感情,之后再借助电视、电影以及广播等声画媒介呈现在观众面前,通俗点讲影视文学就是影视剧本。文学是以语言符号来描写世界,主要作用于人的想象,是语言的艺术。而动画影视艺术以线条与色彩符号描绘世界,主要作用的是人的视觉,是视觉艺术,由此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区别最明显表现在观赏效果上影视艺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直观性的,也是短暂的,而影视文学让观众欣赏起来就相对有韵味,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性比较持久。
3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动画影视艺术需要动画角色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动作设计与对白等表演手段,将剧本中的内容经过动画角色设计与动作设计的理解与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动画影视艺术是通过舞台演出来展示艺术美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发现一部影片能否演绎成功,动画角色的设计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动画中的角色是影响动画影视艺术的因素之一。动画影视作品创作完成后会上映,会创造票房、收视率,可以说动画影视作品是商业化的成果,与商业利益挂钩。动画片中主角形象的设计可以说是最好的商标,例如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的故事情节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两个卡通形象的塑造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前的影视市场上,制作商、导演都十分看重动画角色的设计,可以说一部动画片能否得到很大的票房,其中动画角色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的一些动画影视作品在创作时,制作商与电视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会篡改文学原著,使动画影视作品远远脱离了文学原著。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影视艺术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有动画角色的影响、商业利益的影响、剧本的影响以及背景场景等因素的影响。动画影视艺术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相比动画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少,影视文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平时的积累以及语言创作能力决定的,文学性比较强。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单独存在,都必须与其他文化发生联系和交往,而联系和交往就会产生文化适应的问题。因此,文化适应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例如,中国的移民把中华文化带到东南亚之后,与当地文化相互接触和碰撞,便产生了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中华文化要适应东南亚本地文化,而东南亚本地文化也要适应中华文化。“文化适应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会失去原来的一些特质,获得一些新的文化特质。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学习和扬弃的过程,也是产生新文化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
如上文所述,文化适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两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时,双方各自的调适和反应。如果双方都不愿意作出改变,都对对方的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这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近代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常常出现排华现象,如印尼。而另一些东南亚国家则对华人比较友好,甚至出現相当程度的融合,如现在的泰国和菲律宾。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均可以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得到解释。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迪韦尔说,“一切文化都趋向于共同同意,也就是说,集体的所有成员都接受角色行为模式的标准和价值。所有文化都承认一定程度的偏离和允许最低限度的改变,但程度和限度相差很大。我们可以把那些不能容忍偏离和改变的文化称作一元性文化,其他文化为多元性文化。”
东南亚有华人华侨2000多万,其中印尼有700余万,大约占印尼总人口的3.9%。广大华人华侨在印尼独立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始终没有获得公正的社会地位,排华事件此起彼伏。对华人采取排斥态度的印尼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一元性文化。它对华人的一切均采取排斥的态度,华人被迫作出彻底的改变,甚至连华人的名字也必须放弃。印尼政府所推行的强迫同化政策,实际上就是一元性文化适应。一元文化适应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政府垄断文化适应的所有手段,强迫另一种文化彻底改变和放弃自己的特征,以适应印尼文化。这种一元性文化适应往往产生许多消极后果。印尼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一直不甚融洽,甚至不断出现大规模的排华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这种一元性文化适应。
为什么印尼文化对华人文化采取如此强烈的排斥和拒绝?也就是说,印尼文化的一元性特点是怎样产生的呢?
1.宗教的因素。印尼是一个伊斯兰社会,与其他宗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容忍程度和限度是比较有限的。伊斯兰教义的核心,是只能信仰安拉,“除安拉外,别无神灵”。
2.政治制度的因素。上文曾经提到过的法国社会学者莫里斯1迪韦尔热认为,专制制度下的文化都是一元性文化,都是推行一元性文化适应。苏哈托政权下的长期个人专制,更是加剧了印尼文化的封闭性,而后者又助长了前者,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
3.印尼华人方面的因素。印尼华人人口较少,在庞大的印尼本地人口中占绝对的少数,从而使印尼政府推行其一元性文化适应政策面临较小的阻力;加上印尼华人一盘散沙,不愿意作有理有力的抗争,而是一味被动地去适应东道国文化。
在影视动画中,动画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便是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观看欲望,但通过我们对各种案例的不断调查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动画设计人员仅仅追求了视觉效果上的强烈刺激,完全忽略了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对于艺术的追求,从小的方面来说出现了视觉上的误差,从较高的层面来说,给观众完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错误引导。
1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发展的现状
影视动画设计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有时动画设计已经形成了各种特定情境下的各类美化风格。但是,这也造成了我国对于影视动画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理论变更不被重视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影视动画设计的专业评价领域与国际上有些较大的差距。现如今,我国影视动画设计人员对于视觉效果过于看重,从而忽略了视觉艺术效果,造成了艺术元素重叠性堆积、故事情节与场景不相符等问题的发生。
2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制作流程
2.1美术设计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利用美术设计人员为每个特定的场景设计相应的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出主要人物的活动空间以及行动路线。
2.2绘制镜头背景设计稿
在相关人员进行动画创作之前,美术设计人员需要将各个分镜头进行细化,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详细的设计图稿。设计图稿主要分为镜头背景设计稿和前景运动路线图两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镜头背景设计稿,这类设计稿通常需要利用铅笔进行描绘,从而明确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2.3制作镜头背景
制作镜头背景的首要前提是绘制好镜头背景设计稿,当镜头背景设计稿完成后便可以进行背景制作。由此可见,镜头背景设计稿在背景设计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动画场景的创造性改革措施
3.1镜头不同视角下文化艺术的内涵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需要领会不同视角下文化艺术的内涵,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下的语言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动画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从而制作出一个肩负视觉艺术与视觉冲击的动画佳作。另一方面,动画设计人员应从中、外、古、今等多个角度吸取其文化的精髓,从而树立起多元文化思想内涵。
3.2主观色彩的应用能力拓展
一个优秀的动画创作,在主观色彩上的应用必须十分到位,主观色彩的应用是否恰当合适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成功和失败,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动画设计的高雅和低俗。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色彩层次应相当明确,光线的明暗应有明显的变化,但相关设计人员应注意不能出现浓妆艳抹的现象,从而影响前景设计对于角色的衬托效果。
3.3有效利用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逐渐被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所引用,在动画设计当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拓宽场景设计思路,从而使得动画创作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动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有着较大的提升,将平面二维图稿转化为立体三维动画,给人一种空间体积感和纵深感,使观众有一种更为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视觉艺术展现。
4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发展的现状和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制作流程,从而提出了几点动画场景的创造性改革措施,例如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影视动画是场景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设计人员应对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制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在完成这几项基础工作之后,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工具进行影视动画创作,但必须注意到一点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不应过于重视视觉刺激,从而忽略了视觉艺术对于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重要作用,应站在不同的角度,从视觉刺激和视觉艺术两个方面进行动画创作,从而保证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等,以期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做出贡献。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目前虽然低龄化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据一大部分,即使在其他影视产品的市场。也有技压群雄的魄力。笔者认为,因为动画产品的对象青少年居多,这一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评价能力。所以动画才出现蒸燕日上的良好现象。现代任何国家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审美观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动画抓住国际青少年观念的相似这一特点,向国际市场推广。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本土的动画都受到日本的重大影响。
1.3动画的衍生产业
以日本动画为例子,其动画产业模式的建立大概用了30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有60年以上的产业化经验。其中“衍生产品”的载体,大多是玩具厂商或是其他制造商,相对来说是这几个环节中最为成熟的,也是资金最为稳定和雄厚的。日本对动画的投资早已形成一条龙的程序,也很少中断。通过“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来获得最大利润。事实上,无论是欧美,还是东方大国的中国,动画的衍生产业都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进步,发展甚至还是空前的,空间依然是的巨大的。
2发展的建议
影视动画的发展无非决定于主体、主题和市场三方面。主体是否广泛、主题是否先进决定着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主体是以消遣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决定着主体,从侧面影响市场的份额。目前,动画最大的难题也就是主体和主题了,笔者认为,以教育与市场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教育与市场统筹兼顾,动画发展才能予以完善。
2.1正确对待动画艺术来源于/
如果仅仅把动画作为消遣物,那作为文化艺术之一的动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未来的动画,除了保存趣味的特点,还有以独特的教育意义。
第一,家长正确引导儿童选择动画作品。为了起到恰当的教育意义,家长有必要秉着挑剔和苛刻的态度严格选择适合儿童的作品。
第二,青少年正确对待动画的教育意义。尚处发育的青少年,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日本对青少年的塑造特别重视,对处于叛逆时期青少年的民族思想要么强加,要么潜移默化的传输。
第三,中老年读者端正态度,接受成为动画艺术主体之一的事实。动画不代表幼稚,也不单单等于消遣,中老年可以从中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了解文字、影视其他作品以外的教育领域。
2.2文化的国际传输
影视动画推出国门,势必让对方接受你的文化,然而文化差异却一直是国家与国家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冲淡这种差异。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人口,绝不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别人的地盘上,否则寸步难移,失败也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国家的民族,从一种文化接受另种文化总要经历适应到适合的过程。
中国的文化观点确实很优秀,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交流的困难。如果将中国的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融入动画作品里面,当把高质量的动画作为产品销售于国际市场,其中的思想观点被潜移默化的接受,就像当初日本的《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打人中国市场之后,让中国年轻的消费者了解到日本青少年的生活大概如此,日本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思考的方式逐渐同化了远在中国本土的中国青年。
对于文化的国际交流,本文作者认为,外来的文化,凡是有益于自己国家建设的文化。我们照单全收;而代表自己国家观点的特色文化,更须推出国门,让世界了解自己国家是拥有特色文化的优秀国家。动画的对外开放就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2.3市场教育化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为完善影视动画体系,我们必须加强动画理论的研究和市场的考察,国家文化部在规划新增的动画产业、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市场监管、指导行业协会等职责,必须为动画市场教育化的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财政保障。
3中国动画的前景
中国社科院的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又引领着他们对动画的消费选择。通过对孩子们审美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要从动画主题的教育角度思考,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正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后备力量。
发展具备自己国家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牵肘技术方面的进行突破。再结合文化手段,影视动画何愁无路。日本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魅力的散发。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的路子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
中国文化部网站消息指出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近年来国产动画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些优秀影视动画企业有望走出中国市场,十年时间可能跻身影视动画大国的行列。
2移动式气化装置的开发
2.1移动式气化装置应当具备的条件
a移动方便
移动式气化装置不仅可以计划内使用,而且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供气,造就要求移动式气化装置必须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
b启动快捷,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
c移动式气化装置产生的气体必须与管道气相匹配。
佛山市的管道气为液化石油气,管网的供气压力约为0.07MPa,这就要求移动式气化装置的气源必须为液化石油气,产生的气体压力亦为0.07MPa。
d具备一定的气化能力
根据统计数据,确定移动式气化装置的气化能力为100kg/h,能够满足目前最大工业用户如华鹭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空调用四通阀)的需要。
2.2供气装置的选择
a气源选择
气源选用8个50kg液相钢瓶分两组供气,通过液相自动切换阀进行自动转换。每组钢瓶设计供应时间两小时。
b气化装置选择
我们对空温式;电热式、明火水浴式、热水式、蒸汽式等多种气化器从加热方式、结构性能,维修方便程度、是否操作简便以及气化器的大小、重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最后选用上海南方管道液化气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温式气化器。空温式气化器具有操作简便、启动快、维护工作量少的特点,并且空温式气化器不需用水、用电,可节约运行费用及方便紧急时使用。
各种气化装置的比较
气化装置气化方式特点
空温式自然不需用水、用电,操作简便,启动快捷
电热式强制需要寻找临时动力电源,启动偏慢
明火水浴式强制移动使用时安全系数低,启动慢
热水(蒸汽)循环式强制需要有水或蒸汽循环系统,只能固定使用
c组装
为了使用和移动方便,我们把8个用作气源的钢瓶及空温式气化装置,包括调压和控制装置组成一体,橇装于平板拖车上,并且紧固,形成移动式气化装置(见图1,移动式气化装置平面布置图入使用时可用车拖至任何需要使用的地方。
d空温式气化器的设计能力
如图3所示为空温式气化器的气化能力曲线,横坐标为液化气的组份,纵坐标为气化能力。根据佛山市的实际气候情况,我们选取设计温度为7℃,根据佛山市进口液化石油气的组分,丙烷含量为50%,则其设计气化能力为100Kg/h。设计的操作压力为1.8Mpa,强度试验压力为2.7Mpa,气密性试验压力为1.8Mpa。另外,我们通过安装排风扇对气化器环境进行强制通风,有效地提商了气化能力,根据实测,约提高气化能力20%。
3移动式气化装置的工艺流程
移动式气化装置的工艺流程见图3所示,液相钢瓶通过软管与液相入口相连,液相经过阀门a1或a3进入自动切换阀a2,经过阀a4,a5进入调压器a5,a7,然后经阀门a8进入气化段进行气化,经气化的液化石油气进入气液分离器A,分离液态的液化气后进入过热段,然后经过阀a10后输出。在该工艺流程中,为了在自动切换阀、调压器同时发生故障时仍能使用,我们使用了旁路,设备汇常情况下液化气经过自动切换阀、调压器进入气化段,当发生故障时走旁路。在正常情况下,气液分离器A仅有少量残液,如果气液分离器A中进入较多的液态石油气或A内部的浮球上浮堵塞而气体不能通过时,打开阀a9使液态右油气进入过热段气化。为了满足排尽移动气化装置中的空气和使用结束排空移动气化器装置内残留的石油气,我们在气相出口处设置了排空阀。
图3液动式气化装置工艺流程简图
4移动式气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情况
4.1移动式气化器的使用方法
a把液相钢瓶通过软管与液相入口相连,气相出口与管网相连,打开所有安全阀前阀门,关闭其它阀门。
b打开液相钢瓶角阀,全部液相入口阀,打开阀a1、a3、a4、a5及a8。
c打开排空阀,排空气化器内的空气后关闭。
d调节调压器a7的输出压力至0.07Mpa左右,调压器a6的输出压力略高于0.07Mpa。
e打开气相出口阀a10,对管网正常供气。
4.2移动式气化装置的应用情况
我公司的移动式气化装置,自投入运行一年来,多次担负着临时和紧急情况下的供气任务,每次都能保证乎稳、快捷、安全的供气。移动式气化装置在管网维修、有计划的停气时可以使用,在管网抢险、紧急停气时亦可以使用,另外,对于那些未连通通气管网、暂不能实行管道供气的用户可通过移动式气化装置进行临时供应,避免因施工临时期组站而造成的投资浪费。我们在使用移动式气化装置时,综合考虑气化能力及需求量,根据当时气温及液化气组分确定气化能力,根据用户情况及使用时间确定需求量。从使用过程中的实测数据表明,通过强制通风后,其供气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1.2倍,在空气温度为25℃、丙烷组分占50%时,每小时的气化能力已达到210Kg/h,能够满足我市现有工业及商业用户用气的需要,如今后需求量大时,可考虑多个移动式气化装置联网供气。下表是我公司使用移动式气化装置的部分情况。
序号供气时间使用原因供气规模平均气温实际气化量供气效果
12000年4月3号凌晨0:00—7:00管网维修有计划停气息景城居民用户约3000户20℃40kg/h良好
22000年7月5号15:00——20:00管网抢修紧急停气三间大型酒楼35℃250kg/h良好
32000年7月28号——8月20号暂末接通管网、临时供气蓓蕾学校饭堂25℃100kg/h良好
一、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目前虽然低龄化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据一大部分,即使在其他影视产品的市场。也有技压群雄的魄力。笔者认为,因为动画产品的对象青少年居多,这一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评价能力。所以动画才出现蒸燕日上的良好现象。现代任何国家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审美观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动画抓住国际青少年观念的相似这一特点,向国际市场推广。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本土的动画都受到日本的重大影响。
1.3动画的衍生产业
以日本动画为例子,其动画产业模式的建立大概用了30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有60年以上的产业化经验。其中“衍生产品”的载体,大多是玩具厂商或是其他制造商,相对来说是这几个环节中最为成熟的,也是资金最为稳定和雄厚的。日本对动画的投资早已形成一条龙的程序,也很少中断。通过“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来获得最大利润。事实上,无论是欧美,还是东方大国的中国,动画的衍生产业都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进步,发展甚至还是空前的,空间依然是的巨大的。
二、发展的建议
影视动画的发展无非决定于主体、主题和市场三方面。主体是否广泛、主题是否先进决定着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主体是以消遣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决定着主体,从侧面影响市场的份额。目前,动画最大的难题也就是主体和主题了,笔者认为,以教育与市场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教育与市场统筹兼顾,动画发展才能予以完善。
2.1正确对待动画艺术
如果仅仅把动画作为消遣物,那作为文化艺术之一的动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未来的动画,除了保存趣味的特点,还有以独特的教育意义。
第一,家长正确引导儿童选择动画作品。为了起到恰当的教育意义,家长有必要秉着挑剔和苛刻的态度严格选择适合儿童的作品。
第二,青少年正确对待动画的教育意义。尚处发育的青少年,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日本对青少年的塑造特别重视,对处于叛逆时期青少年的民族思想要么强加,要么潜移默化的传输。
第三,中老年读者端正态度,接受成为动画艺术主体之一的事实。动画不代表幼稚,也不单单等于消遣,中老年可以从中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了解文字、影视其他作品以外的教育领域。
2.2文化的国际传输
影视动画推出国门,势必让对方接受你的文化,然而文化差异却一直是国家与国家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冲淡这种差异。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人口,绝不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别人的地盘上,否则寸步难移,失败也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国家的民族,从一种文化接受另种文化总要经历适应到适合的过程。
中国的文化观点确实很优秀,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交流的困难。如果将中国的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融入动画作品里面,当把高质量的动画作为产品销售于国际市场,其中的思想观点被潜移默化的接受,就像当初日本的《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打人中国市场之后,让中国年轻的消费者了解到日本青少年的生活大概如此,日本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思考的方式逐渐同化了远在中国本土的中国青年。
对于文化的国际交流,本文作者认为,外来的文化,凡是有益于自己国家建设的文化。我们照单全收;而代表自己国家观点的特色文化,更须推出国门,让世界了解自己国家是拥有特色文化的优秀国家。动画的对外开放就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2.3市场教育化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为完善影视动画体系,我们必须加强动画理论的研究和市场的考察,国家文化部在规划新增的动画产业、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市场监管、指导行业协会等职责,必须为动画市场教育化的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财政保障。
三、中国动画的前景
中国社科院的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又引领着他们对动画的消费选择。通过对孩子们审美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要从动画主题的教育角度思考,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正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后备力量。
发展具备自己国家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牵肘技术方面的进行突破。再结合文化手段,影视动画何愁无路。日本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魅力的散发。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的路子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
假设1: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程正相关。
虽然有小部分学者认为内部董事兼顾管理层和企业所有者两重角色,不存在利益冲突,而且他们对企业所处环境的了解程度,远比其它外部董事更详尽务实,对可能分散企业资源并使管理成本提高的多元化战略会持更谨慎的态度。但大多数学者基于理论,认为管理层对多元化战略有种短视偏好,因为他们的工资报酬与即时的公司业绩或者说是公司规模直接挂钩,当原来的行业不景气或公司无法短时获得较好发展时,倾向于把资本移向被认为是更有希望的、新的领域,即使不能保证长期赢利,也能很快地得到比主营业务更高的资金收益率,或者说采用并购进行不相关多元化使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扩张。
假设2: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程负相关。
虽然从多元化必然引起公司规模扩大这方面来看,公司趋向于具有较大规模的董事会,也就是说会需要有更多的外部董事,但是孟卫东等人认为外部董事比内部董事更重视公司绩效、股东的利益和自己的名誉,故他们一般有规避风险的动机,对采取多元化的战略会持谨慎,甚至否定的态度。
假设3: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程负相关。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委托问题,使董事会能更趋于独立和客观,且他们能够用专业知识增强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独立董事作为专家学者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将更多考虑自身的名誉,也不愿意公司的经营有较大风险,所以在参与公司的决策时,可能更倾向于程度和类型都较高的多元化战略,而非任意多元化都赞同。
二、样本来源与变量设计
1.样本来源与筛选。
本文以2012年中国深沪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所有数据来源于华西证券数据库。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研究的合理性,将356家公司中未能清楚披露行业资料的公司进行剔除,剩下106家。由于董事会的规模、结构可以短期改变,而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与执行具有较长周期性,故存在不可避免的时滞,为了减少数据受某一年波动的影响,在同类实证研究中,通常选用面板数据。
2.变量设计。
相关研究变量设计如下:
2.1多元化程度指标:本文采用收入熵指数(EI)衡量多元化程度。熵值越大,企业多元化程度越高。
2.2董事会规模指标:董事会总人数。
2.3内部董事比例、外部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指各自总人数与董事会总人数之比。
三、用SPSS做实证分析
1.内部董事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假设没有得到证实,说明创业板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即管理层薪酬不再与短期内的公司规模挂钩,而同长期的公司绩效相关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有助于公司决策者科学决策,不再局限于短期利益。
2.外部董事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假设没有的到证实,可以从以下方面解释:一是他们只是兼职,难以保证有效的监督;二是他们缺乏了解公司需求的技能;三是在决策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可能在传递过程中被管理层有选择地过滤,缺乏客观性,必然影响所作出的决策。
3.独立董事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假设没有的到证实,说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作用没有的到很好的发挥。
主流甚至普通的命题,却有着不俗的叙事手段。影片的一开始,以女主角小伊第一人称叙事交代了人物的关系,这种声音出场的方式把观众迅速带进情境。二维岩壁动画效果的呈现配合第一人称叙事,用高度密集的信息量直观、高效的呈现出来。避免了通常影片开头不吸引人导致信息丢失的情况,尤其适合注意力不集中的青少年观影群体,这个手法是可以被广泛的借鉴的一种经典模式。人物的个性鲜明和介绍方式是让观众迅速接受的一个手法。父亲的传统强壮、爱家心切,遵循着壁画上的规矩,严格的约束着家族,是个典型的父权形象;女儿的勇敢叛逆,她的人物性格决定了整个叙事的进展,正所谓人物带着情节走;外婆癫狂顽皮;妈妈贤妻良母;弟弟胆小怕事;妹妹稚气机灵。不到十分钟的长度,人物出场完毕,整个故事的起因交代完成,配合运动的镜头、快速的剪辑、仿真的音效,使信息量和节奏感堪称完美。小伊的独白埋下了悬念“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快就要毁灭了,而岩壁上没有一条规矩,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伏笔奠定之后,故事需要冲突来推进,第二场女儿要到外面转转的情节,构成了父与女的冲突点,也是保守与现代的冲撞。但是,有一个更大的野心,体现新与旧的对立,即整个世界的毁灭与重建,于是女儿外出后见到了男孩儿盖,为这部片子加入了咕噜家族逃亡之外的另一条感情线。盖的出现揭示了整个故事的外部冲突,即旧世界的毁灭这个重要的信息。父亲瓜哥把家人一个个扔到绝壁对面,而自己面临被毁灭的境遇,也把故事推向了,一个感人的顶点,刺激观众的泪腺。父亲瓜哥与老虎之间的神交稳定了观众的情绪,接下来走向次,父亲瓜哥利用小红鸟制作了一个飞船,飞向了对面的绝壁,也利用了之前的小红鸟铺垫。次不同于部分的让人流泪,而是激动人心,中间的与老虎成为朋友的情节将部分一分为二,以一个主、一个次的方式避免了部分太长让人心力憔悴,又兼顾了感动和轻松两种氛围。全面设置的埋伏,都在部分一一出现,这种串联的方式体现了叙事技巧的娴熟,又呈现了片尾激扬的仪式感。
Abstract: The study on China’s Dong nationality’s folk culture is the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time. This paper, taking China’s Han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bridge, analyzes the cognitive comprehension of Dong nationality’s folk language and culture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schema and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ong folk culture’s publicity materials from the levels of schematic correspondence, schematic conflict, schematic default and schematic mismatching so as to provide some essential help for the elimination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used by cultural variety.
Key words:cultural schema, Dong traditional culture,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引言:
通过关键词和主题搜索,当输入“外宣资料英译”、“民族典籍翻译”、“民族文化英译”、“侗族民族文化的英译”等词时,我们从中国知网2000-2012年不完全数据统计获悉,涉及外宣资料翻译或英译的论文有34篇,涉及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论文6篇,涉及侗族语言文化英译的为0篇。根据笔者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虽然中国典籍翻译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出版了大量优质中国典籍英译本,但涉及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方面的产品较少。同时综观作者所在省市涉外侗族民俗风情旅游区,有关侗族民俗风情的译文也较少,现存的译文对大家所熟知的侗族文化标识的英译存在不统一性和随意性,对侗族民俗文化特有的且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化标识的英译资料更是微乎其微。因此选择从文化图示视角探讨侗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构式的异同,深入研究侗族传统语言文化的英译策略,不仅可以弥补民族典籍英译在侗族方面研究的空白,而且可以为后期侗族典籍的英译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文化图示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 图 示 ” (schema) 最 早 是 由 英 国 心 理 学 家 Frederick Bartlett(1932)在他的作品Remembering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1]图式作为人们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的一种背景知识,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示主要分为四类:即内容图示(关于世界的基本知识);形式图示(关于不同文体的修辞结构的知识);语言图示(关于语言词汇和语法的知识)及文化图示(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 博迪(Bedir)也提出了文化图示的概念,即所习得的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being learned)。[2] 简而言之,文化图示是指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民族心理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正如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约翰所说“特定的社会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3] 翻译,已不仅仅被看做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原语的文化图式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将其移植到目的语中去,才能有助于译语读者的正确理解和语言信息的充分转换,因此,译者应该了解语言并使用的“文化图式”,才能使译文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二、侗族传统民俗文化外宣资料英译
侗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表现在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原始古朴文明典雅风趣而且带有几分神秘;侗族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普遍存在于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饮食到居住穿着,从文学艺术到,从社会组织到社会生活和生产,从体育到医药等等,浩如烟海,独具特色。由于语言的隔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迄今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对外翻译的现状更不容乐观,在多元文化受到高度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侗族这个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增进各民族间以及中外文化之间的沟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侗族作为中国民族文化标签的一支,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进行侗族传统文化外宣资料翻译时,必须对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进行充分而正确的理解,激活内化在记忆中的两种相关的文化图式,找到对等的文化信息,然后转换成目的语读者所能接受的语言信息,并尽可能保留原文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侗族民俗传统文化往往涉及其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神话传说等,不一定在英文中能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试从以下四个角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图示对应
不同民族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沟通,是因为不同民族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共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着共同的文化认知基础。[8] 例如:侗文化与汉文化就有许多融合或相似之处,而汉文化与英美文化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所谓图示对应就是指用目的语中能准确、全面表达源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现成的文化图示来翻译源语的文化图示。在这种图示下,采用直译法可能是侗族传统文化外宣资料翻译相对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译者可以直接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对应的词汇。如在汉译英过程中,侗族传统文化中对于“烟”一词的描述为“烟作为侗族人民传统的生活调剂品,对烟具十分讲究,素有‘茶三酒四烟八杆’之说。” 所谓的烟具就可直接英译成“smoking gadgets”;此外,鼓楼(drum tower);侗族大歌(The Dong Big Song)等词语均可直译。这些译文不仅表达简洁,而且建立在汉英民族相似文化图示的基础上,因此有利于跨文化的有效交流、减少文化冲突。
此外,英侗民族因地域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生存方式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开放流动性与封闭稳定性两种不同类型。每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由此而形成了建立在民族心理基础上的民族差异。英伦三岛四面环水,水产捕捞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鱼对大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意义。而侗族和汉族同为农耕民族,既没有游牧“马背民族”的那种疆土扩张意识,也没有“海洋民族”的那种海外扩张意识。汉族文化和侗族文化均为“内陆型”,但是鱼却是侗族的主要图腾之一,在侗乡处处可见鱼的形象,以鼓楼的雕饰彩绘最为常见。在贵州黎平、榕江一带还有一种酷似汉族道家太极图的“双鱼图”(Double fish patterns)。在汉族神话中,鱼是生殖崇拜的反映,如“鲤鱼抱子”(carps bring a son to you),侗族也有同样的鱼文化内涵。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直接借用西方文化中与fish有关的词语进行英译。至于在侗族人民的心目中,把山、水、火、土、太阳、月亮和风、雨、雷、电都当作神灵,则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相通。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直接借用希腊神话中相对应的神进行英译。当然,直译法并不是万能的,也有行不通的时候。例如:“蛮夷之地” ,倘若直接翻译成“the savage land”,从译文读者角度理解,该译文容易被误解成“荒原” 或“原野”。 笔者结合“蛮夷之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认为将其译为“the untouched area”较适宜,这样既不会让读者误解该词的含义,同时更易于让读者接受,从而可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
(二)图示冲突
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可能有共同点,但由于人们对不同事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同一事物在表达方式上会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在两种文化进行匹配的时候产生冲突。此时我们可以采取交叉法,即用目的语中能表达出源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同的文化图示来翻译源语中的文化图示。这种方法要求译者要正确地对源语文化图示进行解码,同时又具备大量的目的语文化图示。下面来探讨一下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伦理道德实践上存在的图示冲突:
儒家的道德人格是在个体充分的道德觉醒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履行社会伦理纲常,把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付诸实践。诚如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生取义”则代表了一种更崇高庄严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侗族也有与其相似的伦理道德,不过尚未褪尽其原始氏族文化色彩。侗族的道德义务感体现在“补拉”文化中。补拉组织是远古父系氏族组织的次生形态,至今仍在侗族普遍存在。补拉组织的功能之一就是履行道德义务。如在补拉的自治规约的五个功能中,第一个功能就是互助功能。从添子到办三朝酒,到结婚办喜事,从建房扛树、树屋架,到老人过世的治丧,都要全补拉成员出动,并且不计报酬。这种一家有事大家相帮的习俗,侗族叫“尼补拉”,它其实就是一种原始古朴的道德义务活动。侗族补拉成员互助的最高形式是“血族复仇”,它表现了一种“原始形态”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叫做“起补拉”的“血族复仇”,是基于外人对本补拉组织的人或物的严重侵害而产生的。后来,它与抵抗官府对侗族的迫害、进剿的斗争又重合在一起,更体现了侗族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4]不管西方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有家族的概念,只是在西方文化中,家族是带资本主义色彩的而中华文化中的家族则更带有封建意味。不论是在侗族传统文化还是汉族传统文化中,世仇都是易结难解,涉及后代子子孙孙的问题。然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中,不存在世仇一说,只有血仇。由于受西方传统文化内涵――独立的影响,仇恨只涉及本人这一辈。所以在介绍侗族“补拉”文化时,首先宜将“补拉”直接音译成“Bula”,然后用描述性语言,借鉴现有的汉族传统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本中涉及“大家庭”文化的文本选择性的加工和应用。在涉及“血族复仇”之类翻译时,笔者从译文读者角度考虑大胆借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家族的典故,将侗族文化的“补拉”“血族复仇”英译为“the feudal culture of Family Montague and Capulet in Dong Nationality”.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表达“补拉”所承载的侗族传统民族文化内涵,也避开了将“复仇”直译为“revenge”时呈现出血淋淋的画面,从而使译文读者心理更容易接受。
(三)图示缺省
由于不同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有时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图示在另一种语言里会产生缺失或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在译者大脑中也无法建立相对应的文化图示,这时就会出现文化缺省,因此需要译者清楚地了解目标语国家和译入语国家所处在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结合特殊的文化背景,大胆地对源语进行创造性的翻译。比如:侗族人民信仰萨满祖神,侗族各个村落纪念这位萨岁神的活动被称为“祭萨”,在西方传统文化词汇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无法用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将其音译为“The ceremony of Sa”或“the ceremony of worshiping Sa”,并加注:“the ancestral god of Dong nationality”;侗族特有的巫傩文化,在西方传统词汇中也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则宜将其译为“Wu Nuo culture”并加注:“the specific religious culture”。除了音译加注法能够帮助译者构建新的图示外,意译法也能帮助译者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简单描述性的短语将原语的词义信息译出来,达到引导解释新图示的目的。如侗族传统木艺手工床:花床可英译为“well-sculptured bed”;千工床则可译为“A bed manufactured through more than one thousand days” ;侗族女性始祖“萨”一直是侗族人民崇拜的始祖神,几乎无所不能,翻译时笔者避开音译借用希腊神话的主神“宙斯”,将其意译为“the female Zeus”。再者,侗族人主要信仰自己近似原创的巫傩文化,有极具的特色“赶尸”、“撑杆立米”、“晃鸡定棺”、“巫师唤魂”等标签,在外宣过程中,宜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来翻译,上述词语可分别英译为“carrying corpse back to the home village”、“using a scale pole to hold up a jar of rice”、“roosters standing fixed on the top of shaking coffin”、“witch master calling back one’s soul”以保留侗族原有的文化特色。
(四)图式错位
图式错位指的是相似的意义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形式体现出来。由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不同,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类似的观念。译者只有较好地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才能呈现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色彩,而且不会歪曲语言中的文化意象。一般来讲,直译加注或代换法适用于这种文化图示下的侗族传统文化外宣资料翻译。例如,侗族、汉族及西方社会神话中都有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由于信仰和其他因素,三者拥有不同的人类诞生神话。西方神话坚持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上帝用泥土先造了亚当,再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塑成夏娃,他们便是人类的祖先。而侗族的人类初生神话类似汉族女娲造人。祖婆萨巴天从自己身上扯下四颗肉痣,变成四颗蛋,然后孵化出人类的祖先松恩和松桑,两人成亲,养育后代,产生人类。笔者考虑到三个民族人类诞生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采用直译加注将侗族的人类诞生神话概括性地翻译成“Sa ba(the god of Dong nationality) made her four flesh moles into four eggs,then the ancestors Song En and Song Sang of Dong nationality emerged out of the eggs.”
不仅如此,侗族神话体系中,还有类似的创世神话。与西方《生物进化论》不同,侗族的创世神话《人类的起源》中,侗族先人用“混沌”(侗语中指似云霭、雾气、烟光而弥漫未分的物质)的原始物质作为宇宙万物的最初的元素,然后向生命的不断进化。侗族神话从个别具体的事物入手,叙述沿着卵(神话人物棉婆孵的蛋)或由树蔸白菌蘑菇虾子额荣(浮游生物)七节松恩(人)发展,构建了一个初级的、幼稚的发展链条,链条中的部分环节的代表物仍能在当今找到活体,有的则已无迹可寻,所以在英译时不能直接搬用西方生物进化论中约定俗成的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笔者倾向坚持保留侗族生物链的特殊性对个别词采用音译附加类别词的翻译方法,将其英译为 Egg (or Stump) Trametes AlbidaMushroomShrimpErong(kind of plankton)QijieSongen(ancestor of Dong nationality)。由于侗族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将文化和史诗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跨度巨大,需长时间地溯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译者只能对上述生物进化链进行尝试性翻译。
三、结语
综上所诉,在进行侗族传统语言文化外宣资料英译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侗族传统语言文化,从不同的文化图示视角,遵循不同的原则:侗族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及英美语言文化相同或相似,既文化图示对应,可采用直译法或半直译附加意译的翻译方法;侗族语言文化在英美语言文化中难以找到内容形式完全一致的表达,既文化图示冲突或文化图示差异,可采用套译法、直译附加类别词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等;侗族语言文化在英美语言中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既图示缺省,译者可以大胆创新,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进行文内、文外补偿,文内直译,有关文化缺省的说明则放在注释中或结合语境采取意译。但是,译无定法,译者应在明确外宣资料旨在尽可能的介绍给英语读者的前提下,既忠实于“侗族传统民俗语言文化的核心”又不一味地采用“归化”,更好地传播侗族传统民俗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 Bartlett, F.C. Remembering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Bedir, Hasan.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cultural schema [D]. Adana: Cukurova University,1992.
[3] Lyons, John: Seman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P 30
[4] 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 蒋林平,石红梅,蒋和舟.本土文化对外传播英语翻译与教学目的论――以湘西地区为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1,(4),27-29.
[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