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03 20:24: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考语文复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5-0041-0005

中国改革开放所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给高校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跨文化能力是进行富有成效的国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关键素质。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能力的这一新要求,在兼顾外语学科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高校外语专业应拓展其专业建设视角,加强对外语目的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度了解,推进高校外语专业文化转型和复合型化,使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外语人才能力的新需求。

此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也使高校外语专业面临转型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新华社,2010:7)。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下,高校外语专业也应进行相应的信息化转型,促进外语教育信息化建设。

1 高校外语专业文化转型:文化性和跨文化性

为使高校外语专业适应时代对外语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我们须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模式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强化外语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学科意识,引进文化和跨文化外语教学新视角,重视外语目的国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促进高校外语专业的文化转向。在实施外语专业文化转向时,不是要放弃原有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视角,使高校外语专业和教学更加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基于这一认知,我们应对现有的外语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转型。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应成为文化转型的两个内容层面。

1.1 文化转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互相兼容,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外语是语言学习者开启目的国文化的钥匙,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媒介。作为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在很多方面同时也是文化教学。基于这一外语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外语专业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层面,而应增加语言目的国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目的国语言的同时,也了解目的国文化、人们的文化习性和行为方式。在语言内容选择方面,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兼顾反映语言目的国文化价值和行为要求的语言内容层面,如成语、谚语和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等。在这方面,除语言性外,在教学中引进文化内容,使外语教材内容尽可能兼顾文化性,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在传授外语知识时,结合教材题材和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目的国文化背景知识和国情专题,如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日常文化等(杨盈、庄恩平,2007:13-21,2008:16-21),使外语教材不仅是语言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文化教学内容的载体。

为使外语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展外语人才的知识层面。在这方面,除语言性知识外,外语专业学生还需要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层面知识。语言性知识指扎实的语言基本实践能力和语言使用表达能力,构成四个知识层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是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知识层面。国情性知识是人们理解语言目的国当代社会现实的重要前提;文化性知识是理解语言目的国文化的重要背景知识;跨文化性知识是进行文化间交流的重要前提。语言性、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构成新形势下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1.2 跨文化性转向

综观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新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学界备受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冯源源,2005;张红玲,2007,2012;高宝虹,2001;李平,2010等)主要涉及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网络跨文化外语教学。“将跨文化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不仅能使外语学习本身更有意义、更加有趣,而且能促进外语教学社会人文目标的实现,使外语学习者成为既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又具有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张红玲,2012: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先后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看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之中:“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除英语外,教育部外语教育指导委员会也要求其他外语专业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2006年通过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新版)》要求德语教学重视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要求下,虽然跨文化意识逐渐融入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受到外语专业的重视,但因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等诸种原因,迄今为止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和外语教学跨文化转向缓慢,一些外语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依然滞后,这方面提出的模式创新依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外语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为之,高校外语专业应更加重视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就外语专业特性而言,跨文化性是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特有的认知特点。从跨文化诠释学视角看(王志强,2008:47-80),这种认知方式具有互动性,即借助于目的国文化了解本我文化,或借助于本我文化了解目的国文化。在这种互动认知关系中提高针对A和B文化的文化敏锐性和文化互动理解。在外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借助语言目的国文化反观本我文化,敏锐中国文化意识,感知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有着本我文化认知特殊性,将这一文化认知特殊性纳入外语专业教学中,可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互动认知,提高其跨文化能力。

基于外语教学这一文化反观认知特点,在以语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可引进基于互动文化认知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法,使单一的目的国语言教学模式成为具有互动认知性的外语教学模式。如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对比方式和文化反观提问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目的国文化时也了解本我文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获得双重文化认知,敏锐本我文化意识和他我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王志强,2006:64-70)。

除语言教学外,外语专业跨文化转向也涉及文学教学。基于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的要求,外语专业文学教学也应由文本语言性转向文本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在这一情况下,跨文化文学教学要更加兼顾中国学生对外国文学特有的诠释方式和文学理解视角,促进外国文学教学双向和互动理解方式(王志强,2006:64-70)。除文本性外,外国文学教学可增加文化性和跨文化性视角,从作品自身和特有的语言目的国社会现实和相应的历史背景角度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和深层次内容,使文学作品成为了解目的国文化、社会和人的思想重要媒介和窗口。基于外国文学教学这一跨文化性认知特点,因自身的文化属性和由此奠定的中国文化视角,学生在解读目的国文学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本我文化视角解读语言目的国文学,在这一文学诠释过程中形成中国学生特有的外国文学认知方式。但是,在现有的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按照目的国文学研究者的评论和诠释方向,教授和诠释特定外国文学作品。在这一认知习惯下,中国学生的本我文化认知方式常被忽视。为此,中国外语专业文学教学和研究应拓展跨文化视角,允许从本我视角教授和诠释特定外国文学作品,并通过外国文学反思本我文化,敏锐中国文化意识,这将使中国外语专业文学研究由单行道变成双通道,即:通过文学这一媒介反思本我文化,界定本我文化视角。这种基于跨文化互动认知的外国文学理解方式和教授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外国文学的传统教授方式。这种开放式的文学解读和文学教学方式也是对传统方式和传统视角的拓展和补充。

1.3 高校外语专业文化、跨文化转向对教师的新要求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文化和跨文化转向也对教师提出了教学能力拓展的新要求。为之,外语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知识,加强继续学习,在原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上拓展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在这方面,教师授课不能只是传统知识的重复,而应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教学在于创新研究,在这一外语教学新型理念下,外语教学现代化方可实现。外语专业内现代化转型也要求我们在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的基础上拓展专业研究视野,增加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研究视角,建立文化和跨文化学术研究平台,贯彻“教学促进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高校办学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外语教学和专业模式更加适应时展的新要求。2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化:跨专业性和跨学科性

如果说,外语专业文化和跨文化转向是涉及外语专业内的视角拓展,那么,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化转向则涉及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层面。在这方面,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语言为主的单一性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高校外语专业应由纯语言文学单一学科性向复合型转向(戴炜栋,1999;胡文仲、孙有中,2006;罗世平,2000),推进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的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在这方面,跨专业性、跨学科性被看作是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化的主要特征。

一些高校的外语专业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其复合型化转型,但在教学模式和专业转向方面更多局限于英语专业。一些外语院校相继推出了“专业+外语”或“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开始的外语专业复合型化的发展更多局限于经济、贸易、工商管理、法律、新闻传播和国际政治等学科。在这方面,外语院校建立的非外语专业和学科虽然有其特有的专业特色和外语优势,在这些学科内较大力度地增加外语教学和外语课程,但复合型专业在外语选项上具有单一性,外语以英语为主,较少涉及其他语种。外语专业内没有进行专业复合型化的转向,许多外语专业依然沿用以语言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为使外语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对特殊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以语言文学为主的外语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进一步进行复合型化转向,使外语专业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外语能力,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外语专业复合型化转向要兼顾国家和地方对不同外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此决定其专业复合型化的方向和专业选项,如德语专业可以选择以经济和旅游专业为主的复合型专业,通过德语专业和旅游专业的结合,建立德语文化旅游翻译专业,它旨在培养中国涉外旅游市场所需的,拥有扎实的德语功底、并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知识的德语旅游翻译专业人才。

此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方面也应推出有利于外语专业复合型化的相应措施:实施外语专业和非外语类专业的学位互认制度、校内学分互认,开设开放式课程,引进跨院系和跨学科、跨专业课程选修机制,推出“专业+外语”双学位、“双外语+专业”、“专业+外语1+外语2”等人才培养方式。

3 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

除了上述文化转型和复合型化外,高校外语专业也应推进其信息化转型,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推进外语教育信息化建设。

3.1 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以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对中国外语教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胡加圣,2011)。”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保障,对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战略部署(新华社,2010:7)。“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方法手段的变化将成为外语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张正勇,2010:145)。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外语专业也应作出相应的信息化转型。

3.2 关于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的几点建议

3.2.1 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营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是信息化时代下外语学习的新要求。在这方面,外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外语。如,通过建设同声传译教学实验室,创建将口译、外语听、说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的外语学习环境,促进口译教学的专业化、技能化、实战化。

3.2.2 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

在创建信息化外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应大力建设信息化的外语学习资源,包括:加强优质外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外语学习课程等,如,通过建设数字教学音像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卫星电视资源以及音视频外语教学素材等教育电子资源进行网络化存储和一体化整合,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在这方面,通过信息化媒介和平台,推出传授外语语言性、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层面知识的新型学习方式。

3.2.3 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

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的水平。因此,外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信息化学习资源和手段开展外语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对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能力。

3.2.4 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

为推进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高校应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层面建设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教育部,2007)。

如图1所示,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主要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层面:一是在学校层面,主要为外语教学信息化提供资源、技术和环境支撑。学校可使用WebCT、Blackboard、Moodle等较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建设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同时,通过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库、语音实验室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二是在教师层面,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整合,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备课方式等的信息化,以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三是在学生层面,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四是在社会层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外语教育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建设外语类的开放课程、外语教育资源库等,搭建外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提高外语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篇(2)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耍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7-01

一、艺考生的语文复习策略――以语文素质的培养为抓手

谈艺考生高考语文复习,就不能不谈到艺考生的语文素质。因为语文素质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整个语文复习过程中最可依靠的就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所以,即使艺考生的高考语文总复习,也应该从语文素质的培养入手,循序渐进的培养艺考生的语文素质。急功近利,考什么教什么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而语文素质的提高,只能凭借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优化,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潜移默化,逐步养成。

二、艺考生高考语文总复习的要求

艺考生高考语文总复习的要求主要有对语文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三个方面,对于艺考生而言复习的重点是要求“理解”的知识点。

高考时,艺考生要重点把握住基础题,冲一冲中等题,提高题可以直接放弃。通常选择题的前5题、填空题的前3题、解答题的前2题都是基础题,能把握住这10道题就相当于已拿到了60分左右。在平时做练习卷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要求,尤其是在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时间把控上不能超过70分钟,选择题和填空题分数共有70分,我们说占整张试卷的“半壁江山”,相对解答题而言,这两大题型又比较容易拿分,因此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数很重要。

三、立足大局,明确高考语文复习的思路

语文学科,是一个科学的体系,高考语文的复习,首先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必须从大局着眼,确立一个整体复习思路,作为艺考生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指导性原则。

四、关于语文总复习的整体思路

1.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

这个思想就是立足于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每个老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参与,靠教师授课的优化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主动地、相互探索又相互配合的学习氛围。

2.确立合理量化是复习目标

首先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历年艺考生的高考情况,学期伊始,就确定一个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又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比如,三个月内,通过对高考考察的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初步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取得什么样的分数。这个目标是量化的,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这个目标。目标的确定,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一个方向,树立了一个信念。

3.确定总复习的范畴

语文复习,虽然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但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一个复习范围。当然这个复习范围不是一个框子,而是一个具体的内容范畴。字音、字形、常见的易考的共有多少个;常见的近义词、常见的成语有哪些;这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范围。范围确定的准则,必须保证符合艺考生高考命题大纲。在这个基础上,延伸扩展,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4.制定详尽的复习计划

艺考生高考总复习的计划,应该是一个详细的周密的真正具有指导性的计划。实践上包括了复习的全过程,对每一个时间段的教学内容、选用的试题、完成的时间、考试的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定。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节自习。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语文复习完全按照事先预想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运行,避免了语文复习的盲目性。

5.创设轻松和谐的复习氛围

高考语文复习的最可贵的氛围就是和谐。老师之间的默契、师生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互相切磋,尤其是老师,在工作上应该做到不端架子,要为教学出金点子。对艺考生来说,打总体仗是最重要的,在高考语文复习上,要特别注意老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这种默契是一种动力。和谐才能出成绩。

五、做到三个服从

在整个语文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教师服从学生,教案服从课堂,节奏服从效果的“三服从”原则。“三服从”原则,也是从实效出发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强化复习的实效。

六、讲求四个贯穿

在整个语文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教师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独立意识、类型规律的探索和方法技巧的认同,贯穿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讲授知识、讲解习题、讲评试卷,都必须坚持教师的创新引导,强化有效教学的作用,坚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帮助同学分析掌握规律,总结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我们认为,只传授知识的教师,只能是一部活的字典或者是活的百科全书。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四个基本点,才是帮助学生寻找真理的上帝。

七、化整为零,细微处下功夫

有了一个可行的整体思路,仅仅是语文复习的一个总体的设想。在具体的语文复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一种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复习流程。

八、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我们主张专题和综合的滚动式复习。把综合训练和专题训练交替进行,知识点专题训练的效果在综合训练中得到体现和验证。综合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或漏洞又在专题训练中得到补充和整改。滚动推进,收到很好的效果。

九、着力突出得分点

高考考查的内容中,有的层级较高,比如鉴赏,有的层级较低,比如识记。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我认为,较高层级的训练,学生不易掌握,花费时间多,收效甚微。所以,对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强化式的训练模式。而对识记等诸如名句名篇、字形、成语等,则应该加大气度。强化式提高。本着志在必得的原则,着力突出这个得分点。这样做,对整体上提高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向基础等级要分数,强化常规性的作文训练,强化规范训练,而决不让学生着眼于发展等级,建造空中楼阁。

篇(4)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篇(5)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长时间的学习累积。根据我国新教育改革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完成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改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高中语文总复习中,向全体师生进行推广,从基础上解除高中语文总复习留下的弊病,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打下基础。

一、主观上的复习

经历过高考的人与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都知道,高三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三复习任务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不但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面对高三压抑的学习氛围,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另外,由于个别语文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忽视,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复习课,是导致复习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主观上对待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态度是十分不正确的,高中语文总复习并非是简单的学习过程的“查漏补缺”,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复习,对所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的总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三阶段,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能够让学生更系统化地接受知识,避免了知识点混淆的弊端,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再次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面临高考的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复习手法的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对高中语文总复习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主要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对其思想的约束,使学生打开思路,创新思维,更好地与新时代相结合。例如传统的诗歌复习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诗歌内容,而不是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复习产生惰性和抵触情绪。新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甚至可以自己创作简单的诗歌题材,这样不但使学生适应了高考中对诗歌鉴赏的变化(为了防止押题、猜题现象的出现,高考中尽量减小对名家诗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达到了双赢。

三、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学习任务是繁重的,高中语文的总复习是复杂和繁琐的,极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我们必须对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制订清晰的学习计划与目标,避免盲目复习。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复习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找不到学习目标。高中语文复习首先要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只有根基扎得牢,才能保证学习畅通,奠定解答难题的基础。

(二)总结分类复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不同,复习题难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复习题目简单又易使学生忽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指导工作,把语文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类,按实际情况复习。

四、抓住重点

对高中语文复习不能是概括而论的,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特别复习,可以根据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对高考语文中较难的题型做重点复习分析,加深对题型的练习与理解,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减少对难点题型的抵触与惧怕,强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答效果。

五、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复习方式都要学生掌握对题型的解答方法,对于文言文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二)能够按照题目要求理解答题思路,并快速找出答案。

(三)进行总体概括,检查全题。

六、结语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学习工作,需要师生共同重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而被淘汰,新兴的教学理论需要师生共同学习。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死记硬背学习内容,而是需要调动学生更主动地积极参加。只有这样,在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大力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计划。以上对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技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提出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明明.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篇(6)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试卷讲评的一些想法以及做法。

一.考试后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1.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但是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只重分数不重反思太过功利,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的相对滞后。有的老师由于改卷的难度大或者备课任务繁重而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在考试过后一个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时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学生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

因此,应及时将考试的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

2.做好每次考试的分数统计工作,是上好语文讲评课的前提条件。

为了追踪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进展情况,作一份详细的得分统计表是有必要的。

统计表可按照试卷结构来进行设计,分为语音、字形、近义词、语病、修辞、文言文、科技文、翻译、诗歌、默写、文学作品、作文等各项。每次考试过后由学生自己将得分情况分项填好。教师再加以整理统计出各项的平均分及得分率,并掌握最高分、最低分以及进步情况。

这样做如果形成了习惯的话工作量并不会很大,却对于讲评课确定难点重点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难点,高考复习阶段的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

1.指导学生在公布答案之前做好试卷分析,答错的题目进行更正,答对的题目也应理清解题的思路。一般来说,语音、字形、默写等识记类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比老师在课堂上花几分钟匆匆带过的效果好的多。

每次讲评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解题思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2.每次试卷讲评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采用专题式的讲评模式,宜精讲不宜多讲。

我校的第四次月考正处于会考前夕,即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对高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这些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是针对于会考的考试,所以命题难度是比较低的。从分数统计以及学生们反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知识点的得分情况都比较理想。发给学生详细的答案解说之后我只安排了十五分钟时间给几位答题情况比较好的学生为同学们介绍自己科技文段、翻译以及仿写的解题思路。剩下的半个小时就重点分析诗歌鉴赏题。

例题如下: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诗人登楼为何会流泪?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与颈联各描写了怎样的意境?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的分值为四分,而平均分只有2.2分,错误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对诗歌的主旨分析错误,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苦闷;二是知道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却不能正确表述颔联、颈联是如何与这主旨联系起来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定为:诗歌鉴赏应“知人论世”,对有代表性的诗人应掌握其整体风格特点。

三、试卷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师一言堂。

篇(7)

考前,复习时间不长,但在语文学科上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语文成绩的提升也大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考前的复习对语文成绩的提升没有作用。我们都知道,只要态度端正,方法恰当,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考场上的“黑马”,关键看大家会不会渴望这样并认真去做。语文的提高,有时需要点语感,而语感这东西,说来也怪,你长期不接触语言材料,那么你将会有很强烈的陌生感,语感也就自然而然地远了;而你如果每天花点时间看些文字方面的东西,语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强化。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的同学轻视语文,所以即使在老师的安排下,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得不到提高;相反,有的同学很重视语文的学习,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语文成绩可以提升,所以即使花的时间不多,成绩却能上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简而言之,态度要正,心态要好,信心要足。

二、圈定复习内容

考前时间短,复习自然不能漫撒大网,讲求面面俱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复习之前要圈定复习的内容和范围,分析考纲与考题了解要考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是考什么就复习什么,时间紧迫,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明确考纲的变化,明确往年考试的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来说,不重要的不必纠缠;必考题、常考题中那些自己易误的、掌握不牢的要着重复习;考试的难点,要不厌其烦地弄通弄透,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要明确考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掌握复习方法

(一)检测法

结合高考的考点进行知识梳理,对自己进行深度剖析。分析自己,就是查缺补漏,针对考点,明确哪些是自己掌握了的,哪些是自己不太会的。一一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制定最后一轮的考前复习计划了。如18个常考的虚词,我们可以用笔记本把18个虚词的用法写出来,已经会的就算通过,不会的就要加强记忆。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巩固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上,也就提高了复习效率。运用检测法时可以在早上回忆,睡觉前回忆,还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归纳梳理。

(二)回归法

1.回归教材。以江西卷为例,江西卷的命题思想就有“回归教材”一说,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重要知识,注重对所学的重要知识进行能力的迁移和拓展,那么我们复习时就要注重回归教材。教材内容较为庞杂,应该怎么下手呢?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方法:(1)以单元为单位,分类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整合,比如诗歌单元、古文单元、小说单元(必修1第一单元和必修5第一单元)、散文单元(必修1写人记事散文、必修2写景状物散文、必修4第三单元杂文议论类散文)、戏剧单元(必修4)、随笔评论单元、应用类文体单元(必修1新闻、必修2演讲词、必修3科普说明文、必修5自然科学小论文),其中诗歌单元、古文单元、小说单元和散文单元是重中之重。(2)以知识点为序列,依次过点,比如①复习字词句知识。②通过对不同文体单元的复习,了解各类文体的重要知识,并习得该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作答方法,比如古文单元重视字词句知识,小说单元注重三要素和主题。(3)用好“单元提示”和“研讨与练习”,按“单元提示”复习其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按“研讨与练习”进行思考或适当表达训练,因为“研讨与练习”中的题规范严谨,且多是高考题的母题。

2.回归错题本。主要是利用好零散琐碎的时间,识记,理解,并分析错因,进而能正确运用。

3.回归高考真题。主要是要对近三―五年的江西高考语文真题了然于胸,熟悉各类题的思考方法和答题模式,了解其中的命题规律和答题规范。

(三)归纳法

高考题型基本上是固定的那些种类,题不在做得多,而是要对题型进行归纳。归纳题型就要回归到自己做过的试题,领悟试题解析的方法,总结文章阅读的技巧、作答的思路和写作思维等。尤其是主观题,如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四大类,从思维角度归纳就是“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又如小说题,主要围绕小说三要素和主题来考查,另外兼顾语言和手法。那么就可结合各类题型进行思路、方法的归纳,这样遇到相应的题型,就可采用自己归纳的思路与方法去思考和作答了。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91-01

高三总复习是迎接高考的重要准备阶段,作为教师除了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外,更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从而制定适宜自己的复习策略。

一、实施此策略的背景

学生高三语文知识学习结束后,对所应掌握知识点已经较为清晰,对高考语文考试范围和复习步骤已基本掌握,但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答题策略与技巧的掌握并不熟练。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时间紧、节奏快的高中学习生活使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题海战术的机械重复训练让学生不堪重负,一些学生在语文复习时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有效的心理干预,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指导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因为复习初期遇到的一些难点而退缩,要清楚这是一个不断熟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夯实知识基础并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对复习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就能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减少焦虑和慌乱。

二、实施此方法的具体意图

促使学生在心态转换的情形下,学习态度上从被动完成复习内容,转变为主动思考积极驾驭。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新审视、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从而使复习效果大大提高。

三、实施具体步骤

首先,将复纲交给学生,复习内容要细致完备,复习进度层次清晰,使学生对复习全过程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大概把握。将复习进度细化,复习内容层次分割清楚,对每个单元都设定具体的复习目标和达标测试办法。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复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复习任务具体化。每个组员又具体负责复习单元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在这个步骤中,要突出主干,构建统一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其次,让每组学生对本组任务做好细致全面的思考和准备,在利用好平时上课笔记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复习资料,并且确定好需要重点讲解和训练的知识点。

再次,组内组题,每个同学就自己组内负责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己的答题经验,选择有价值的复习题。先由组内同学一起做本组的复习题,寻找发现复习重点,从而达到复习本组知识点的目的。

最后,合理分配讲课任务,安排好上课时间,指导学生以复习方案为蓝本,自主准备讲课教案。再根据总体复习规划安排每组的讲课课时和讲课内容,然后按时间安排上课。

讲课前教师检查学生讲课教案,并予以指导改正。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鼓励学生根据历年来各地高考命题的规律特点进行学习模仿,鼓励学生揣摩新题型,再认真观察答题过程中自己的创新思路,但要特别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要注意配备参考答案的规范性,不能出现争议,而且最重要是突出知识点的训练意D。在此环节,还要求学生要注意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复习课效率。学生讲课与教师讲课穿插搭配,在每次学生讲完一堂复习课后,都由教师发现其中的问题,给予指正补充,让学生反刍自己讲解的知识,深化复习。每次学生讲完课,由学生所在组的同学组内评析,再由其他组的同学予以评分。讲课同学再将自己的心得、同组同学的评议和其他同学的评分结合起来作出总结,进行经验累积,给后面讲课的同学作参考,尤其在考试得分层面帮大家积累经验。

篇(9)

高考语文复习不仅要求教师既要做到埋头拉车,更要能够抬头看路。不但要把握考纲和考题的信息向导,更要做好周密的计划。正如每次战役前,都要有军事部署一样,对于教学工作也同样做到有准备,有安排,有计划。周密的计划可以使教师避免出现“水多泡倒墙”和“水过地皮湿”两种极端的复习,做好查缺补漏,适时发现问题,集中攻克难点和重点,该重锤敲打的就重锤敲打,该放过的就大胆舍弃。周密的复习计划,为教师有效地调控复习内容,打造好“精”“实”“全”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时间保障。

二、课堂优质,复习高效

构建自主合作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实现课堂的最大收益,才会有课堂效率。而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要素是学案扎实有效。怎样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怎样明确分工,精诚合作,怎样确定复习的重难点,突破点,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学习目标,这些都要有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出发,整合众多资料的精华,汇聚整个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少的练习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案扎实有效了,就让课堂回归了语文的本色,“铅华去尽见清纯”。教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课堂上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学生与学生能够主动交流、合作,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交流有效,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开发教材,创造使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教师却拥有一座教材金库——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蓝本,开发好课本资源,创造性的使用,就会为教师搭建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与高考链接,以课本为基础,再从课本中走出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所以要重视基础梳理,细节把握。将学案的知识拓展与高考紧密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对于高考试题的示范作用,要深思熟虑,深思熟虑试题的使用方式,对于提供的方法,教师要考虑怎样点拨和引导。通过训练,针对得分要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缺点和失误。再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训练,明明白白地做对,清清楚楚错的原因。从失误中汲取教训,深刻反思,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做好统计,有效讲评

“语文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考试有捷径”。每一次综合测试都可以为教师的语文复习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一资源,对学生的语文复习情况作出科学细致的分析,以便于及时地调整复习的思路和安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运用统计学策略,准备好这一系列数据,就能有效解决讲评课无重点、无难点、无突破、无目的“大水漫灌式”的语文教学。从不同班级来看,教师要统计自己所教不同班级成绩的差异,尤其是薄弱环节;从自己与不同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的差距上,统计自己所教班级的不足;同一个班级哪些知识点是薄弱的,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考试中暴露了哪些共同的弱点。再分析这些失分点是属于技巧性失误还是基础漏洞造成的。这些都是教师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根据。

讲评课要打造成精品课,实现讲评的有效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知识内化成能力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而知识的积淀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形成正确和成熟的看法。日本近代两名著名的剑客宫本和柳生的对话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高考题的考查往往是由旧到新,从已知到未知的迁移。还可对原题进行变式训练,拓展迁移,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学生推断能力是今后在文言文中重点培养的能力。让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由感性的知识到理性规律归纳,是一种质的飞跃,这是提升能力的关键。所以课堂最后五分钟,一定要留给学生,让其整理、顿悟。

五、化整为零,抓好落实

篇(10)

一切为了高考,这是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拓展办学层次,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举办对口升学班的根本目标。笔者带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升学班,并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在对近三年对口升学、普通高考《考纲》和高考试卷的分析中了解到高考的材料在书外,知识点、考点在教材,重在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归纳、鉴赏、综合运用的能力。考什么已经了然于胸,方向明确,在组织学生的语文复习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好六个阶段组织复习工作。

1. 研究分析,确立总复习阶段,提高高考针对性,准备时间为一个月

1.1 重新审视学生。经过两年的职业高中学习之后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把握学生的变化,为高考前复习提供指导复习计划的依据;重新审视学生成绩,通过中考文化课成绩与高中文化课成绩的变化曲线的比较,通过在高中阶段每一次考试文化课、专业课成绩的起伏轨迹,找准学生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运用、写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据学生智力发展空间,提出分层次学生各阶段复习达到的基本要求。

1.2 整合职业学校语文科的知识系统,做到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由于职业学校的教材版本不同,编写意图不同,教材的知识系统构建难以统一,不像普高教材一样知识体系完整统一,衔接完整。因此笔者利用空余时间对所教的语文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建立字词句、编章结构、应用文与作文为序的复习体系,这样条理清晰,知识点不遗漏。

1.3 研读考纲,做到复习目的明确。通过对近几年对口升学语文《考纲》学习、试题的分析,掌握基本的考点,包括常考点、易考点、必考点。同时分析考点出现的题型可能。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注意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归纳、联系之中。

2. 回归课本,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点是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尽管高考语文试题不会出现教材、练习卷的原题,选材均来自教材外,教材仍是语文复习最现成、最重要的资料。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从课本的复习中获得的。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4本书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复习材料,用时大约3个月。建立复习内容的知识板块,复习内容以高考《考纲》、试题衔接,涉及字音、字形、字义、实词虚词、病句、修辞、句式、单复句、文学常识、文章结构、主旨和表达方式等。复习方式为读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对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尽量多诵读,多默写、多感悟,以便把握规范的字音、词句和语法,领会文章的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的技法。背诵课文(段落)要求过背诵关、默写关。讲授中根据复习篇目的教学重点突出其知识点,让学生多思考领会。我在复习别提醒学生注意当前复习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点的分值大小来确定自己的主攻复习对象,避免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起不随便丢分、防止过失性失分的意识,重视自己薄弱环节的巩固和提高。在这一阶段中,我还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增补了字词句的补充练习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平时识记,巩固基础。通过2——3次的测试评析之后视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3. 专题复习为难点,查漏补缺是总复习第三阶段

语文知识专题复习安排在第二阶段,为时大约2个月。各专题的复习时间是依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在分析了学生的月考情况后,我查找出学生各知识点存在的问题,知识点混淆,知识系统不清或没有建立。因此将第一阶段准备的知识按照《考纲》归纳成一个一个的独立系统,按照系统进行复习。复习时不是简单归纳成知识系统的“炒陈饭”,而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建立知识系统,查漏补缺,把有限的课时用在这一方面,让学生多见、多训练。待一个专题过关之后在接着下一个专题,这样开始很慢,后来速度加快,效果不减,学生掌握程度高。如“仿写句式”,学生能仿写,但立意、文采欠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列举了几例高考试题中的仿写句式试题,让学生观察与思考,评析高考参考答案,旨在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将句式、修辞、连贯和表现手法及写作等考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综合性”试题的代表,须予以高度重视。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使仿写高分句式的方法:一是注意要仿写句子形式上的特点,包括句子的语气、基本结构、各分句之间的关系、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或多重否定)、关联词语,语体、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二是注意要仿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分清是议论性句子的仿写还是描写性句子的仿写。明确议论性句子的仿写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把握材料的共性,注重内容的合理性。描写性句子的仿写注意语言、意境、情感的协调一致,语言表达与修辞的结合,注意内容的合理性。学生了解了仿写句式的一般方法后,我再组织他们进行仿写练习,并及时评议。总结仿写句式的注意事项:要正确理解试题中的显性和隐性的要求,看清句式的特点和句子间的关系,所写句子要和提供的语言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最后,再进行巩固练习。复习“仿写句式”专题花了几个课时,效果不错,学生的畏难情绪被克服了,完成本考点试题的方法也大体明了了,仿写的句式大都像模像样。

4. 强化作文训练是第四阶段的复习中要弥补的平时学生语文基础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写出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冗杂:记叙文缺乏必要的描写、修辞,不生动形象;议论文没有应有的论据,缺乏说服力;应用文格式不规范、找不到错误的地方也就无从修改,过失性失分多。面对学生这种读书少、知识面窄、作文素材积累贫乏作文占分值大的问题,笔者从新生进校就开始,利用班主任工作之便,在晚上读报时间的前时段都让学生先说话或诵读书报,每天晚上两位学生,按学号轮流,人人参与。学生所讲读内容不限。利用班费购买名家名著、杂志报刊等建立语言角,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中生活素材;重视平时练习:日记、周记、片段练习、小作文不停地写,互相评阅讨论修改。在总复习阶段主要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的技巧指导、训练,将月考中的高分文章在班上展示,让学生知道的高分在那些点,这样才能得高分。总复习时间用20天,按照体裁格式、练习要领进行复习,强调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清晰。

5. 综合测试,适应性考试为第五阶段。时间在2周之内

在前面四个阶段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规范的综合性、适应性考试,目的在于诊断学生通过系统复习之后掌握知识点、考点的情况和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复习盲区,通过同学科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下一阶段补救措施;同时按照高考考试的要求,从安检、熟悉考场、了解考场指令、考试作答要求、考风考纪教育等流程进行熟悉,以“把考试当做高考,把高考当做考试”作为学生心理疏导的释放压力要求。通过适应性考试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考试、适应考场环境。

上一篇: 基础文明自我总结 下一篇: 解方程应用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