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00:42: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计艺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唐宋两朝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宋朝对唐朝有着大量继承和发展,但就社会审美趣味和设计艺术风格来讲,由于两朝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的不同,却存在天壤之别。唐朝和平开放,可谓百花齐放,兼容并蓄,形成了雍容大度、华丽丰腴的设计艺术风格。而宋朝虽只有“半壁江山”,确是古代设计走向成熟、走向市场的黄金时期,宋朝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朴素自然,空灵简意,比唐朝更显典雅质朴,清新大方。
我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宋朝与唐朝设计艺术之不同。
陶瓷设计艺术:造型单纯古雅,装饰平和简素是宋朝陶瓷艺术的突出特点。宋瓷功能合理,形体简洁流畅且富有变化,与唐朝浑圆饱满的瓷器造型相比更显轻盈洒脱。装饰上,唐朝多采用堆贴捏塑的手法,风格华丽且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而宋瓷装饰釉色浑厚,以单色为主,体现了对和谐淡雅的追求和对天然之美的渴望。
铜器设计艺术(铜镜):唐朝铜镜多为圆形,只有少量方形、菱形等,而宋朝推出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炉形和带柄的铜镜。唐朝铜镜纹饰构图新颖,丰富多彩,装饰技法除浮雕、线雕外,还有金银平脱、嵌螺钿等,其用途主要作为生活用品和珍贵礼品;而宋朝由于铜料缺乏,除徽宗时的仿古镜较精美,多数铜镜熔炼不精,装饰粗放。
玉器设计艺术:唐朝玉器造型丰富多彩,配饰内容和形式新颖独特,生活器皿也充分考虑实用和观赏性。宋人爱玉,但由于玉材缺乏,形体较小,装饰技艺精湛。
金银器设计艺术:唐朝金银器发达,无论装饰品还是日用器皿,其造型都生活化,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体现了功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装饰上在保留金银本色的前提下,通过丰富的装饰纹样和装饰手法充分展现金银的材质之美和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而宋朝的金银器已具有商品性,尤其是银器全面走向市场,其装饰纹样多以自然生动的花卉瓜果、亭台楼阁、人物小品和其他吉祥如意的图案来吸引消费者。
家具设计艺术:唐朝时我们便能看出日用家具形体由低向高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形式,传统床榻高度继续增高,新式高足家具品种增多;到宋朝,逐渐形成了高足家具的完整组合。唐朝家具装饰图案花纹增多,还在有关部位增加了装饰部件,特别是用图案雕饰来完成;而宋朝家具的突出特点是装饰线性脚和绘画艺术的普遍应用。
建筑设计艺术(城市、建筑、陵墓):唐长安城布局仍承前制,采用规整对称的全封闭设计,建有宫城、皇城、外郭三大部分。宫城与皇城集中在全城北部中心,以南则建有棋盘形街道分割坊里,形成北宫南市的城市格局。其建筑多采用木构技术,雄伟壮丽的宫殿和某些庙宇佛寺都成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艺术的珍贵遗存。
宋朝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突破了唐朝城市封闭的访市制度,而代之以临街设店铺,沿巷建住宅的开放型新格局。宋朝居民建筑的一大特点是私人宅第的园林化,此时,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技术发展的更为成熟,并出现新的生产工具——框架锯和刨子,也有了大型官式建筑法规——《营造法式》。宋朝的陵墓多用砖刻表现建筑形式,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与唐朝陵墓相差很大。
印染织绣及服饰设计艺术:唐朝的印染织绣具有富丽神秘的风格,纹饰以花鸟为主,反映生活,受宗教影响,纹饰中佛像也增多,这些纹饰造型丰满,形象写实,色彩富丽。而宋朝的印染织绣却一反唐朝的富丽堂皇追求淡雅和谐的风格,纹饰花鸟渐少,花卉居多,构图曲折,清新柔婉,与唐朝构图常用团花,端庄饱满的风韵迥然绝殊。另外,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也用来做装饰,以天下乐和一年景最为重要。
由于唐朝思想观念开放,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宽松飘逸款式多样,且出现袒露样式;首饰与配饰设计也用料丰富,样式新颖。宋朝提倡朱程理学,服饰较唐朝则显得拘谨、保守、等级严格,其款式简洁,色彩清淡;首饰和配饰也做了严格规范,不如唐朝丰富。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82-01
以工业革命为界,工艺美术史被分为“工艺史”和“设计史”两个部分。刚开始是以传统手工生产为主。直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艺术与工艺运动”的兴起,这个运动对建筑、装饰、书画印刻、灯具、纺织品、家具等等实用艺术领域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在20世纪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诞生,是一所开辟了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的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的设计院校,为史14年,但这短短14年却为推动设计教育和设计艺术本身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那时起到现代,现代设计既是传统工艺美术中分化出来的,现代设计的创新与传统设计的不一样,其表现出了其特点和创新之所在。传统设计的创作主体是明间艺人,而现代设计的主体是专业设计师,其设计师是在设计一个建筑或者主要物体时更多的是考虑其功能性,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而不是为社会阶层和宗教服务,也不是传统工艺程式化的成品,而是真正体现出技术的人性化,而不是人被技术所异化。还有就是现代设计的创作以机器化为制作手段,现代设计在作品形态上也是不同的,包括了物品形式,又包括过程与环境的形式。在早期,一些设计师一味的追求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从而忽略了其最重要功能性、安全性、合理性、简洁性、舒适感,导致设计的成功品在事实上却是失败的,由于这种设计屡屡皆是,这就让设计师们深思了,从而现在设计逐渐意识到设计人性化的重要性,从而这就要求不断在个性化与要求之间追求平衡。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是经过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其深度,不断地为人类编织出新的文化史观。
现代设计的特点: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体现出技术的人性化,设计家可以满足自身的创作要求,又可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即功能性,对使用者有什么功能,达到这两者的统一,在个性化和要求之间得到了平衡,便是人性化的设计艺术成果。
现代设计还体现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现代设计的创新在与其艺术与技术、创造性与工艺性的有机结合。在设计中不单单追求其艺术性,还要结合技术,体现出设计师的创造性,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我认为作为现代化的设计师必须通晓特定的科技知识、材料知识和工艺技术知识的行家里手;必须在充分的技术背景下去施展艺术家的才华,但是现在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要通晓这么多事不现实的,注重的是设计专家和生产人员的充分合作。因为在这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现代,一个人是不可能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还是要合作的运用各种资源和技术。
在现代设计中是“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统一。按照艺术作品的功能为标准划分艺术分为:审美艺术和实用艺术。所谓的“审美艺术”就是纯艺术。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然而“纯艺术”是在精神上满足精神需要,而“实用艺术”确是在人们生活中满足物质需要,这两者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这又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因为人在追求了精神上的满足的同时,还会追求物质满足,这是两者都是人生命体的有机构成,如果单追求“纯艺术”的表现,忽视了实用性,追求“实用艺术”而忽视了“纯艺术”的满足,是无法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的。
现代设计还要体现时代性与开放性。现代设计时代性和开放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代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生活,如果没有跟上社会的开放性,设计的艺术作品没有跟上当时社会时代,那是一个落后和没有跟上时代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但是社会的时代特征,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你是没有创新的吧。
我对现代设计的展望是非常向往和值得深思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大大改变了我们对“技术”的看法,这种成果必然会影响设计艺术的发展,这是由着非常大的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设计艺术也是必然的,所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沟通的桥梁便是设计,设计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化领域。我经过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了解和浅析,我时刻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刚进入设计领域的初学设计人员,需要了解的设计理念和知识、实践更是少之又少的,我从了解传统工艺的同时,还要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基础。因为在今后的设计必然是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设计领域,没有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程式化的特点,而是注重反映出时尚趋势,创意成分浓厚。
参考文献: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绘画艺术的个性来衡量设计艺术的个性,却不理解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绘画作品不为一般的人理解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荣耀。典型的代表就是梵高。他的那些极度个性化的作品可以在各种拍卖会上卖出天价,并为历代艺术家和收藏家津津乐道。然而,设计师作为商品的美化师,他们的个性化在很多场合下有时必须隐藏起来,其作品的意义才能够被实现。这不是说设计艺术不能有个性,而是说设计艺术的个性的展现方式有别于绘画艺术。第一,设计艺术的实用性决定了它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其形式的新颖性,而不是思想上的独创性,它主要通过对视觉的冲击来实现其价值,它所创造的是产品而不是思想;第二,形式上是否悦目始终是设计作品个性的前提,过分的抽象往往会弄巧成拙;第三,观众(抑或用户)的可接受性永远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不考虑这一点设计就无法立足于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可以做的只有两件事:迎合市场和引导潮流;这两个方面是必须同时进行的。作为商品,设计作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同时具备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设计最后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否实现美化产品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服务时,都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对设计的需要,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猜测客户的心,以使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满意,但最终的评判则要通过客户对其设计的认可来实现。在这里有一种情形可以肯定:那就是被客户选中的未必就是“好作品”,未通过的方案不一定就是“坏作品”。但由于对作品做最终裁决是客户,设计师只有屈服于他们的“上帝”。不过,设计者并非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他们可以以潮流的方式来影响、引导、培养它的顾客。其实,深层次上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设计者手中,因为顾客的审美标准总是受时代潮流影响的,而潮流的引导者恰恰就是设计者全体。是设计者首先告诉顾客:什么是美的时尚,什么是符合潮流的。然后才有顾客的选择。在迎合和引导的过程中,顾客和设计者的双向选择推动着设计业的发展。
从我国设计业的现状来看,迎合和引导这两方面都做得不怎么好,艺术人的清高往往在设计过程中作祟,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必定就是顾客需要的东西,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无人问津;在引领潮流方面,我们的设计者又放弃清高变得自卑起来,只知道一味地唯西方马首是瞻,把自己的民族特色丢得一干二净。这种现状,非改不可。
第二个问题是艺术创新的问题。
创新是设计艺术的生命,在中国设计界,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上文提到的一味追求个性,脱离市场实际的曲高和寡,另一个就是一味仿古崇洋,缺乏创新的坐吃山空。后者的危害性更大。以工艺品设计为例,目前,我国大陆生产的工艺品大多以复古题材为主,有的甚至只是低劣的抄袭。这些主体相似的工艺品不外乎求财纳福、延年益寿之类,造型也以元宝、如意、仙鹤、松柏、寿星、童子、神仙、关公为主,颜色也只有单调的红黄等喜庆的色调,表现手法也不外谐音、会意之类。这种滥俗制作造成的最大后果将会断送艺术设计的前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中,求财求富甚于求美,导致馈赠的礼品过度语言化,而且是浅俗语言化,例如,送糖表示生活甜美,做一个小孩骑马抱金锞的小玩意就表示“马上发财”,坐在镀金的大象上手抱如意就是“吉祥如意”(“骑象如意”的谐音)等。设计者过于迎合这一大众心理不惜反复弹唱这些老调。第二个原因是设计者想像力贫乏。无庸讳言,在中国的设计从业人员中,真正接受过系统现代艺术教育的不多,能独立完成艺术设计、产品开发的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现今大多是缺少富有创意的作品,中国的工艺品市场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据调查,外宾在华的旅游消费中,旅游购物只占10%,而他们在国外的旅游消费中这一比例为60%,日本人甚至泰国人都感叹,在中国旅游有钱花不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工艺品市场存在的严重缺陷。
第三个问题是艺术设计实现的问题。
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实现并不仅仅是设计过程的完成,还要包括成品制作、批量生产、市场销售等流程。因为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在其实现方式上必然是脑力劳动创造和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物化过程。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刷,批量生产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是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评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应懂得设计,还应了解机器制作的过程,印刷装订的工艺,还应懂得在何种状态下,机器墨色套排序列会对作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纸张的品牌、种类、性能会对设计作品的最后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忽略了后期制作的过程,学生所学的东西不但与市场脱节,甚至与艺术品的制作脱节。这也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FB47文献标识码A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莫合力纳吉(LaszloMoholy-Nagy)。“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关键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最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利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讨论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先要看看人们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方向,本文即从以下角度探讨了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
1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变革
人类的价值和思维方法的改变都是漫长的,但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发展。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丹麦的设计师福林特(NielsPeterFlint)的设计观念能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他怀疑西方的物质享乐和消费注意价值观,主张从工业文明的物质享乐转变为非物质的过程,强调服务和无处不在的信息交换,他甚至向往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他正专心于“衍续”(sustainable)产品和建筑的观念设计研究,并开设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flint)命名的商店,专门出售“衍续”产品。
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设计观念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因此,设计与社会经济形成互动的关系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实质。英国的工业化开始发生于18世纪,西欧、北美的工业化都始于19世纪,到本世纪中叶进入成熟的高度工业化阶段;而其他一些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大都始于20世纪;对于广大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工业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进程,而且至今这个进程还远没有达到终点。工业化带来的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追求物质化。西方在达到高度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生活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也目睹了工业化带来的一切负作用。西方的许多学者提出,从工业化的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21世纪的设计观念是,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
人类社会发展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问题将在信息时代的设计中得以解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事具体的工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步减少,而从事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在迅速增加。人们的需求重点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转移。我们的社会从过去的“硬件社会”向今天的“软件社会”转化,人类已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的技术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工业时代生产规模的庞大、集中、标准化向后工业时代的小型、灵活、多样化发展。产品的个性化和文化特色成为生产的重点设计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走向融合,使得传统的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已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态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的产品也成了一种时时变化着的东西,通过这种产品设计师与顾客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例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页设计,它们的传统形式已不复存在,纸张、油墨、装订线已变成了各种电子线路,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不像一份报纸、一本书那样摆在我们面前纹丝不动,而是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变换着各种造型,每当你按下一个按钮,将会出现一幅新的场景与新的文字,它们将按照你的要求,提供给你不同的功能:查寻资料、浏览网站、了解产品、发送文件。在这里,任何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和衡量标准都显得毫无意义,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它将充满感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存空间,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种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但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概念,结果就会如同水中捞月一般。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概念上,东西方的哲学体系有基本的差异。在西方而言,特别是自文艺复兴时期起,人类已被视为大自然的主宰,甚至可以控制大自然,因而导致后来兴起的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卓越的科技发明。可是,在东方来说,人类往往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断努力寻求与大自然的协调。我们这个以西方为主导,竞争激烈的消费社会,往往欠缺安稳;而东方哲学体系所灌输的和平安静思想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意识、生命力的节奏与韵律、线面的有机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种种充满活力的造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而它们恰恰是承载东方文明的载体。这些造型不是单纯的再现已知事物,也不是纯粹的主观的幻想,而是以科学思维所不能替代的直观感受在未知的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中的探险。它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存的勇敢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因而这些造型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永恒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
先进世界资讯发达,社会及文化发展渐成一体化。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然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思想基础,将精髓融汇于现代思潮中,丰富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多极化的现代国际文化体系。
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制的逐步瓦解,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已有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价值观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把握住历史的契机,站在新的高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观、美学观的再认识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道路。
设计是文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流行的色彩与块面的罗列与拼凑。对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借鉴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之上进行的。在设计实践中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原理和平面化特征以及画面中各元素之间力的平衡的研究是发展中国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绘画的构成中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说在平面化的效果中注重各部分的和谐与完整,各种元素之间力的关系力求达到平衡,即各种元素的力度包容在整幅画面中,“内容即使繁杂,也统一于意境”。同时,对传统构图中的“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传统笔墨效果的吸收与借鉴也是重要的课题。
3设计在未来的挑战之一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从长远角度看,最好的生态产品将会成功并控制市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西方工业经济衰退。保存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要求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探索新方法解决垃圾处理,以减少污染,节约原料;改善产品结构,使其可修理;使用无废料的太阳能;节约用水设计等。
格鲁斯(JochenGros)于1975年提出“有意义的功能”理论,设法跳出自然科学思想的目的理性,倾向于人文科学思想方法,尤其是知觉心理学,它在德国首先提出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即生态设计。
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度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当代的发展不应该损害后代的发展权利和机会。目前,追求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获得广泛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计划,《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农业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以科技和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原材料,是建立在人类智力或智能充分发掘与利用基础之上的,不会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采和应用,进而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相反,它要利用科技手段去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从而使现代人类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变革是持续不断的,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探讨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须明白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这一本质,在人类科学与文化都在进步与革新的时代,对于作为艺术与科学、物质与精神、人与环境和谐之纽带的设计艺术,变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参考文献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向人们表达一定的涵义,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通过创造典型性的符号特征,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作为视觉图形,有强烈的视觉传达功能。它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容易被人们理解、沟通、使用。标志有不同的对象和种类,根据功能和分类有许多用途。标志主要包括商标、徽标和公共标识。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标志设计也就成为各设计院校或设计系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设计课程。
标志(logo)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不同于古代的印记。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块铜版,为宋代时的文物,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字样,中间是一只白兔子抱样的图形,右边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该标志是至今我国发现的最早印刷在包装纸上的标志。现代标志是企业综合信息传递的媒介,商业的繁衍,使标志在商品的销售与塑造企业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志作为企业CIS战略的最主要部分,在企业形象传递过程中,是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元素,因为在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尤其是视觉识别系统,实际上都是标志的宣传应用。企业强大的整体实力,完善的管理机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都被涵概于标志中,一个标志会将企业形象深深的留在受众心中。
作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始终要记住一点,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得让大多数人在欣赏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你的设计意图,标志符号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标志所传达的信息能否被公众所接受、所认同,取决于标志是否能被受众识辨和理解,这就是标志的识别性。所以识别性是企业标志的重要功能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不断加剧,公众面对的信息纷繁复杂,各种logo商标符号更是数不胜数,只有特点鲜明、容易辨认和记忆会含义深刻、造型优美的标志,才能在同业中突显出来,不然就被知识的海洋所淹没。它能够区别于其它企业,产品或服务,使受众对企业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升了logo设计的重要性,为企业赢得效益;标志设计要符合形式美法则,标志的形式美是影响标志信息传达的重要因素,给人以美感、动人的形象,就必须具有和谐、悦目的形象。图形美是构成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标志最后成败的关键。强调在追求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时,不应忘记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只有在兼顾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前提下追求标志的形式美,才能设计出美的成功的标志作品。必须讲究组织格式和运动变化,而后才有图形美。所谓图形美,并不单是外在的美,还应有意象的内在美。这是从设计构思到组织形式,善于运用构成法则的运动变化,发挥单纯的和谐美。图形美并不像一般图案那样用添枝加叶的填充式的手法,而是巧于利用结构的简化,形象的净化,强调强化和精简的艺术处理,以便产生一种特有的标志造型美,所以说标志设计既要造型美,又要符合表现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标志才是一个成功的标志。
标志设计的表现方式无外乎具象与抽象。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抽象和具象表现在标志设计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具象的表达世界是人类客观地反映世界的原始需要。人们需要客观世界提供稳定的或确定的具体物象,从而能认识和判断在物理上的外部世界。具象表现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对客观物象采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具象图形进行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对现实对象的浓缩与精练,概括与简化。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具象的标志具有图形的通俗性与高度清晰的识别性,表现较为自由,充满个性,容易以清新、明快的视觉形象传达标志的神髓而为受众者所接受。在造型艺术领域和设计美学领域探讨中,通常所说的具象是指客观存在的形态,具有自然形态的特性和特征,如动物、植物、风景、生活物品、人物等,这种自然具象形态具有现实性、直观性。虽然具象艺术强调再现性,但并非只是处处原封不动地描摹我们所看到的客观事物的样子,而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创作需要和美的规律与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高度概括和综合的艺术处理,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具象类图形设计与其它几种图形设计相比在实际运用中显得薄弱,其独特的表现特点、艺术特点与传播优势并未得到有力的发挥。标志是一种信息载体,接收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具象类标志设计,由于其直接描绘客观对象形态特征的具象造型手法具有强烈的识别性,能够获得更加直观、充实、感性的视觉效果,适当运用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标志设计的个性化、风格化、艺术化,容易以清新、明快的视觉形象传达标志的中心思想而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现代社会,新型的商品品种日益增多,还有那些提供设备技术以及资料的机构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标志。抽象类标志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志含义的,它是象形图形的抽象引申;抽象类标志以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来进行表现,因而图形具有深邃的抽象含义、象征意味或神秘感。这些标志的设计,如果仍用一般的表现方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创造出一种暗示含义或表示机构的抽象特征的符号。抽象标志易于产生吸引力,但过分怪诞的抽象,也难于使观者理解,标志始终要具有可读性,做的抽象变形不论有多么的有韵味,外形有多漂亮,只要读者看不懂,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标志。为了使非形象性转化为可视特征图形,设计者在设计创意时应把表达对象的特征部分抽象出来,可以借助于抽象形的点、线、面、体来构成象征性的形象。抽象形式的标志,单纯地表现对象的直接和意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意味感。造型简洁,产生一种理性的秩序感,或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给观者以良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这样的标志才能进行正确的视觉传达。这种标志表现形式图案感极强,其构成有一种抽象的美感,往往更具强烈的现代感和符号感,有很高的记忆值。抽象类标志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其意义表达不甚明确,因而不像具象图形那样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有时甚至还会产生歧义。这是设计者在设计前要注意和考虑到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及简洁、漂亮,又符合企业的标志。
参考文献:
作为多学科交融与进行时态的设计艺术,是一个不断用观念、材料、结构进行整合与演化的形式复合体。形式与设计意义、设计文化、设计功能等呈现出开放性的发展格局。诸多影响设计艺术走向的要素也塑造了形式创造的面貌,如符号、象征、结构、材料、时尚、消费、风格、流派等等。这些要素条件以及融汇后的观念与技术,不断催生着形式语汇的裂变与演化,使众多精彩的设计形式应运而生。
一、形式与设计意义及符号、象征
当熟人相见时,会脱下帽子互致问候。“脱帽动作”这个形式就是一种符号,象征着特定的意义,意义代表着相应的价值。人用赋予形式以意义的方法,使每种形式或每一个事物都具有了区别于他物的特殊性,并使之成为能够代表其自身的符号。而象征则是通过种种相互关联的形式,表示出与之相应的思想、情感与概念,因此,作为符号的形式总是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意义。
在诸多形式感受中,正是由于形式的符号化过程,才使世界对人充满了意义,由一个单纯可感觉的世界走向一个可以理解、富有内涵的世界。任何符号都从属于一定的符号系统,同时一个符号有可能形成多重指涉关系,从而获得多重含义。形式的符号化过程往往是将形式要素转化为语义要素,将形态、色彩、结构、材料、功能转化为信息的载体,使形式要素成为能传播信息的符号系统,设计过程也因此成为一种形式语言的建构活动。象征借助于形式载体表达出某种意义,形式载体与意义之间一般具有的“相似性”,可以引发人的想象,从而使观者从载体的形式中领会出意义。
椅子的形式作为一种符号,往往象征着不同的意义。如埃及图坦哈蒙王的御座椅,材料雕刻部分用薄金片包贴,扶手是一对变形的神鹰,椅腿也模仿狮腿的形态。中国明清时期皇帝的宝座,尺度远远超出座椅的功能要求。宝座上繁缛纹样的雕刻,表面黄金镶嵌装饰及图案的样式,无不象征着特殊的寓意。这些形式都显示王者的权力和威严。在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欧洲宫廷及贵族坐椅,采用贴金、漆绘、镶嵌、刺绣、丝缎等材料工艺及装饰手法,形成了豪华精美的风格,也象征着使用者的尊贵身份。
二、形式与设计功能及结构、材料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设计功能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设计艺术各个领域的形式创造中,结构与材料是对形式与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二个因素。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结合而成为某种功能的客观实体,这个客观实体的结构与材料决定了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效能。
结构是指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相对固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设计对象的结构意味着各种材料的组合和存在方式。同一种材料的结构方式不同,它的功能效用也会有很大差别。材料作为一种形式媒质,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及纳米材料等,这些材料在硬度、强度、韧性、可塑性等方面都远胜于传统的天然材料,设计中的结构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几乎使设计形态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许多产品的外部形态并不受限于内部结构,而是更多地考虑操作的便利性与舒适度,功能则通过可视化的屏幕显示和按键操作来完成。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主体性因素在人机交互和人机界面的设计中日益成为重要的参照,因此,形式的亲和力、操作的舒适性等方面对人的感知能力的适应程度较之以往也大为改善。
三、形式与设计文化及时尚、消费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表现,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整合过程,它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一定的价值观及观念为导向,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各种文化形态形成了交叉连接,设计文化因此也具有了多元共存的特点,反映出多元化、多样性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
不同文化因素的互补和交融也是一种整合过程,它使设计文化不断地吸收着社会综合发展成果。或表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以强化形式的历史印记;或将传统样式通过解构手法作现代式的诠释,以现代的构成方法及材料工艺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使人们在传统形式中体验新的视觉感受。如在靳埭强的招贴设计中,经常可见砚台、毛笔、筷子、天然的石块、水墨痕迹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物件和图式符号,使作品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在当代设计艺术中,形式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时尚消费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倾向。新思想和新观念必须通过具体的设计形式才能转化为一种时尚。各种艺术设计新形式,引领着时尚消费的潮流。另一方面,从绿色生态到低碳环保,从小区绿化到花园城市,从绿色家电到新能源汽车,设计文化处处体现着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四、形式与设计师及风格、流派
关键词:
设计;文字;艺术
一、设计艺术学的内涵
设计艺术学是一门有关艺术的学科,设计艺术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具体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设计艺术是人类造物的艺术方法,它创造了艺术质的人造物系列。在非物质层面上,它同样使用了艺术设计方法,对事物展开筹划、安排,例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的发展和规划等,设计艺术学仍是对于人类艺术设计与时间以及对于成果所进行的再认识,这一理论是一门设计相关艺术构成规律的成熟科学体系。
1、造物系统
设计艺术其本身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处于造物的层面之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它同样也是人造物系统整体中的重要组成因素。人造物系统所指的是我们人类在整个大自然中建立的第二自然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发展还是劳作都必不可少的主要系统。将人造物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结构可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纯艺术类的产物;第二级便是设计艺术,主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实用艺术;第三级便是材料、半成品、生产加工零部件等普通的造物品类。由此可见,从艺术出发的造物便是纯艺术的造物,其根基是材料、普通器物工具等都不是艺术质类的产物。不仅如此,设计艺术还是普通造物的升华状态,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统一的,构成了造物类型的基础形态,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紧密的联系。
2、设计学:探究造物系统的科学
设计学科里对于人造产物的探究,是设计研究的一个分科。探究人造产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造物,比如研究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设计。曾有学者提出:设计科学界所指的便是人造产物的科学,他们认为人造物具有着特别的性质,并表现在其内部的自然法则和外部的大自然法则界面之上;人工界又恰好是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集合,利用内部环境来适应外部环境达成目的便是其根本目标。
二、字体设计
我们的汉字是当今世界所使用的文字中最为古老的,我们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绘画,有着会意、象形、指事等多个特点。伴随着我们人类审美的不断发展,文字也逐渐向人们创造画面的形式发展着,人类文明也因此开始了质的飞升。字体设计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生产与日常实践的重要产物,也是伴着我们文明发展共同进步的。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将抽象的几何、象形符号相结合,经过简化和演化逐件的发展出流通使用的文字,自此人类的文明便有了质的飞跃。在每一个时代里,都将新时代社会的各方各面来引出事物的新生,这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新型、个性强烈且内涵深刻的新型社会,而文字需要通过各方面的视觉化形象充分的表现,当前的各事物、行业、结构都脱离不了字体形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原本单一具有识别功能的作用,朝着个性化表现风格、标准规范一致化的方向发展着。
三、电脑技术对于字体的影响
电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逐渐的省去了练习书法的标准字体,因为借助计算机来制作的字体对比人们亲手书写出的字体更为标准和美观,其效率也更高。因此,计算机慢慢的将设计师从简单的复制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将重点转移到逐字逐句的创造编排设计工作中,大幅度的推动了字体设计革新的脚步。在当下,信息化、数字化齐头并进的当代,文字艺术其表现毫无疑问具有着重要意义,它凭借着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获取更为强烈的视觉感染效力。各国的设计师在文字的艺术创作上都别具匠心,精心的进行设计。在我国,我们的民族精髓——汉字艺术作为当前主题的各类竞赛精彩纷呈,因此这一文字设计方式也被许许多多的设计师们自发的进行着,并不断的取得突破与创新。
四、运用电脑技术设计汉字字体有着许多新型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技法
1、表观装饰设计
表观装饰设计是通过文字的表观形象,直接的表达出的视觉感受,体现出视觉直观的“情态美”、“体势美”,表象设计是将单独一个字或者任意笔画、部首等因素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能够在文字的基础上加以图形、机理等多重装饰变化。
2、意象构成设计
意象构成别称为意象变化字体图形,他的特点便是能够支配特定文字以个性化的品格来展示出来,把文字的特殊内涵以视觉化的表情传神这种方式构成自身的趣味,并利用内在结合外在直接的表达他的感染力。人们丰富的联想富有创新的价值,能够让文字超脱其形似、将具象的形提升到抽象的意,并获取媒体功能的高层次表达功能。五、总结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也在不断进步。字体设计作品在表达事物的同时更能够体现人类社会崭新的发展前景。字体的设计工作不能局限于字形表面的格体变化,它还应当承载着人类对于社会认知形式的转变与革新,不仅需要体现当今的时代面貌还要适应当前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园红.当代中国招贴艺术中字体设计的运用[D].山西大学,2014.
[2]赵欣悦.民国时期(1912-1949)美术字造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3]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
[4]郑莹.民国时期书刊文字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3.
[5]刘舒宁.试论书写性在当代汉字印刷字体设计中的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6]袁小征.论中国“画字”意匠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一 版画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异处
如今版画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版画的变现脱离了内容的束缚,更加注重形式。形式上要打破创作中的不一般,形式要富有个性,每个版画创作者最好有自己的语言。就是要求现代的版画富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新鲜感。
说道形式的创作我对黑白木刻的形式区别于其它造型专业,有以下几点分析:
1.1 版画于其他的绘画门类的不同之处
版画不同于油画国画,雕塑等造型专业。油画是在二维的平面来创造三维的事物影像。创造三维的影像是通过对形体、色彩、光源的描绘。而雕塑的创作是在我们三维的实体空间选型,通过四维空间的角度进行欣赏。油画与雕塑不断地追求体面关系、立体转折、空间的虚实关系、光影的变化等。版画是在平面空间描绘二维图形。仅仅注重点、线、面的形势综合,讲究比例、结构、黑白关系、正负形关系。除去版画所表现的内容,单单形势元素来看,与于包豪斯传承下来的设计课程中的平面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处。版画仅仅是点线面的语言形式来做的创作图形。在这个基础上有延伸出来凸、凹、平、孔等几种技术的刻板表现。
1.2 版画“减法”艺术
版画在几大设计门类中考虑的因素较少些,但是点线面的应用,在平面空间的二维图形创意。即使是套色版画也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分析归纳为几种有限的颜色。我们往往习惯了做“加法”的艺术,对于版画这样的“减法”的表现形式上看似要考虑的元素少、简、精,但需要不断的归纳,高度的提炼表现语言。简练的语言可表现丰富的内容,令人琢磨,遐想。
二 当今版画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共通点
2.1 创作思维模式与设计一样
版画与其他的造型门类有明显的不同。国画和油画可以办看到的东西直接呈现出来,雕塑也是把看到的型体复制出来。而版画则是把整副作品的整体构思,及各种元素的构成关系,色彩关系,和整副做品要表达的情绪,以及制版印刷时的程序步骤,都是在要在刻板之前设计规划好。这种创作的思维模式与艺术设计的设计思维是吻合的。艺术设计也是在每个方案起草前对最终的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所运用的元素语言、色彩进行挑选、归纳。
2.2 版画的创作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表达元素类似
版画的图形表现并不是做到眼手同步,要对实体物的图形元素、色彩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版画对画面的构成关系是极为重视,考究的。以黑白木刻为例,除了要注意刀法的运用方式之外,剩下的就是对点线面以及黑白灰(严格的来说是黑白关系)的层次的提炼、概括。版画不追求体面关系、立体转折、空间的虚实关系、光影的变化等。注重形式美,比例美,结构美,组合美,黑白美,正负形的美感。版画十分重视构成理念。版画的表现者班刻话对象进行构成元素的归纳和总结。版画中色彩的运用只限于几种,具有高度的概括提炼性。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理性分解简化,最终吧色彩平面化。随着造型的简约和一定程度的平面性,色彩就不能完全遵循写实的原则,对丰富细微的变化的自然界色彩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色相,色阶,色块的平面处理。以色彩分离重构等方式,理性地分析色彩。从感性的色彩认知到理性的色块分析归纳。从艺术设计的几大构成几种中,版画的色块简化与色构相吻合。
无疑版画的创作元素离不开构成理念的运用,而艺术设计这个门类的精髓就是构成。版画与艺术设计从构成的角度看是不谋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