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23:34: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刑事科学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现场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方法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手印痕迹或者将手印痕迹显现出来之后,首先要对手印痕迹进行固定,然后在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把手印痕迹完整地从犯罪现场提取出来,才能对其进行保存、检验,才能使手印痕迹作为直接证据发挥其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最大的作用。下面就介绍实际现场勘查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手印痕迹固定、提取的方法:
(一)拍照
可以利用相机将发现或显现的手印痕迹进行拍照,这样能够将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最原始的状态通过照片来进行反映,通过照相手段拍下的手印痕迹既能够对现场的手印痕迹的清晰程度进行反映,也能够完整地保护犯罪现场的手印,使其不被破坏,因此,拍照手段是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固定、提取手印痕迹的首选方法。
(二)提取印有手印痕迹的原物件
对犯罪现场留下来的手印进行研究,确认其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留下来的痕迹之后,发现现场没有合适的手印痕迹显现手段,或者是为了能够对原证物进行长期保存,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对印有手印痕迹的原物件进行提取。但是在采用提取原物件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先征得相关方面人员的同意,办理好相关的原证物提取手续之后才能进行犯罪现场原证物提取,而且在原证物使用完之后要进行归还。
(三)用胶带粘取指纹
胶带粘取指纹是通过利用粉末和熏染法进行手印显现之后对指纹进行固定、提取的方法,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经常会用到。在使用胶带粘取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粘取了手印的衬纸背面将案情原由、案发时间、地点和手印遗留的具体方位进行注明。
(四)静电复印方式
对于犯罪现场发现的印在灰尘上的手印,没有办法直接提取原证物或者使用胶带粘取的,就要使用静电复印方式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而且在提取手印之后还要进行拍照固定,也可以采用塑料薄膜将灰尘手印覆盖起来进行长期保存。现场勘查中对手印的固定、提取方法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有荧光试剂法、碘熏法、硝酸银法以及宁海得林法等等。
三、利用“502”熏胶显现手印痕迹反差增强技术
通过“502”熏胶显法显现出来的手印纹线是白色的,一般情况下只能使用拍照手段来提取手印,但是如果客体表面的颜色本来就很浅,那就必须对手印痕迹进行发差增强处理,这样才能将其进行拍照固定。
(一)通过加碘进行反差增强在“502”熏胶中加入微量碘,用碘和“502”熏胶一起对手印痕迹进行热熏,碘就会跟着“502”熏胶一起挥发,这样得到的手印痕迹呈现的是淡黄色,更容易用拍照提取。
(二)粉末染色方式
利用“502”熏胶将手印显现出来之后,立刻使用带磁性的黑色粉末或者其他粉末对显现出来的手印进行刷显或抖显来增强反差。
(三)利用生物染色剂进行手印反差增强
将0.2%-0.5%龙胆紫或孔雀绿乙醇溶液滴在经过“502”熏显的手印上,等到手印变干之后,用乙醇将小犁沟中残留的染色剂反复冲洗掉,这样呈现的手印纹线就是紫色或者绿色。
(四)使用荧光染色剂进行手印反差增强
手印在经过“502”熏胶熏显之后,立刻使用0.1%-0.5%的罗丹明6G、罗丹明B或者是基础黄40的乙醇溶液(或(1%XJ-1甲醇溶液)处理手印,再用乙醇或者是甲醇将客体进行反复多次冲洗,经过这种方式处理过后的手印在紫外灯或者多波段光线其中的某一段长光的照射下呈现的是荧光状态。
(五)BBD荧光染色反差增强方式
将BBD溶液滴到经过熏显之后的手印纹线上,让手印纹线充分被BBD溶液浸润,待到BBD溶液自然挥发干燥之后,利用无水乙醇对手印纹线进行冲洗、晾干,这样处理后的手印纹线经过紫外灯、蓝光灯、激光或者是多波段光源的照射下呈现的就是黄色荧光状态。
四、真空镀膜显手印方法
真空镀膜手印显现法是在真空条件下,在印有手印的客体表面镀上单层或者多层金属、介质薄膜,这样就能够将手印痕迹清楚地显现出来。其原理是利用手印与客体表面光洁度的差异,使吸附在客体表面的蒸发料远远多于吸附在手印表面的蒸发料,这样手印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对于玻璃、金属制品、搪瓷制品以及陶瓷等耐热性较好的检验材料上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可以使用加热法减薄,但是使用这个方法必须注意对温度的控制。例如,在使用电热鼓风干燥箱进行耐热检验材料上的手印进行加热法减薄时,首先要在160℃下加热大约4分钟之后,再将温度调高至165℃加热7大约分钟就可以了,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加热的温度要控制好,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温度低于155℃,那么“502”熏胶聚合物就不能减薄,如果温度高于177℃,那么经过“502”熏胶熏显的手印就会迅速消失。
五、经“502”熏胶显现过后的手印减薄技术
(一)加热减薄法
前面已经提到加热减薄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控制温度对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进行减薄,使得手印纹线更加清晰。
(二)胶带粘取减薄法
胶带粘取减薄法就是通过把进口胶带裁剪成适合手印痕迹大小的形状,将裁剪好的胶带粘贴到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上,然后对胶带进行轻轻地按压,按压的时候要留一点边以便能够顺利地将胶带揭起,揭开之后的手印痕迹就会被减薄。这个方法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化学试剂减薄法
使用浓度太低的化学试剂进行手印减薄效果不明显,而农地太高的溶液有会与“502”熏胶中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黄色或者橙色的化合物,使手印痕迹遭到破坏,因此,化学试剂减薄法采用的是10%醋酸水溶液或者10%氢氧化钠水溶液。首先使用脱脂棉蘸取10%醋酸水溶液或者10%氢氧化钠水溶液之后,涂在经过“502”熏胶熏显之后比较厚的部分上面,用手指对其轻轻按压大约15秒,然后将脱脂棉移开,重新用干净的脱脂棉将多余的溶液轻轻吸走;其次,重复上面的步骤至达到最佳的效果之后,用滴管将残留在手印上面的多余溶液冲洗掉,如清晰不干净,那么剩下的溶液会跟“502”熏胶中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手印发黄。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二、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侦查取证工作是由特定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如公安机关)为收集、证实罪犯犯罪行为及缉获犯罪人依法采取的专门性的调查工作或是强制性措施。科学技术在侦查取证工作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丰富取证手段。在传统取证过程中,手段较为单一且固定,很容易被罪犯掌握,从而提高罪犯的反侦察能力,增加侦查取证的难度。其二,提高取证质量。除了丰富取证手段外,科学技术在侦查取证工作中的应用,还能有效提高取证的质量。以往的侦查技术手段,大量数据的录入基本上都靠人工完成,取证质量有待提高,存在漏洞。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证据的含金量,最大限度保证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二)优化刑事诉讼整个流程
除了在侦查环节发挥作用外,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优化整个刑事诉讼的流程。刑事诉讼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有环节都是步步推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优化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对数据及资料进行高效整理、保管。如科学技术在立案环节的应用来说,可以大大提高资料收集的效率,并且对资料、数据进行高效的分类处理。立案是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过程和活动。科学技术在这一环节的应用,能够将犯罪行为进行系统化整理,让公诉人在裁定和判断的过程中能够轻易的发现案件的线索及犯罪过程。此外,科学技术信息化的表现在审判环节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和效果。审判环节是由人民法院,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依照法定权限及程序,对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过程及活动。
教育评价这个术语多年来一直被狭义地理解为教育测量,又进而被限定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测试形式,忽视非测试形式的现象更为严重。其实,教育评价的对象十分广泛,教育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功能,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诸多弊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及提供决策依据。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元化,适合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特点。
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理论是综合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从而设计出的一种评价方式。
人文主义将动机描述为可以使人成长发展及实践其潜能的内在动力。学习者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看作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可以自我学习,并且鼓励他们自觉地做到行为一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的驱动下,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
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学习和评价的观点都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从评价具体的、孤立的技能转变成整体和跨学科评价。
认知心理学已接受了一种构建主义的哲学,也就是当学生们构建自己的学习时,他们学的最好;运用自我评价时学的最好;目标明确时学的最好。
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以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及进步。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
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已对如何使学生们学习得更有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综合上述理论成果来设计评价方式,可以创建出更有效的评价模式供教师借鉴,这些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机会,使其能知道自己了解了哪些,可以做些什么。
2建筑施工教学中引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大土木工程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施工方法,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因此内容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考核的方式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学生具体学到什么程度,将来工作中能利用多少都不清楚。而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主动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3形成性评价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评价形式的多元化由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形式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将施工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例如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到的情况,并与实际工程相对应,同学间互相评价,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等外部评价的不足,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2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施工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座谈、访谈、测试、生产实践、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
例如布置实际工程情境作业。将在施工现场常见到的问题设置成情景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并且将大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同学们交流学术问题的习惯,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进行几项施工实习操作,如施工技术中讲到绑扎钢筋的方法时,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进行绑扎钢筋的实践操作。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绑扎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认真领会其中的要领。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授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同时也可聘请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前沿知识。同时讲座结束后,让学生自由提问,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2]。
加强生产实践的考核,生产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检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3]。
曾经有一位从事钢琴教育多年的专家说:“钢琴家的饭碗是教琴。”这段话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绝大多数钢琴学习者成为不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们今后更多地会成为新一批的钢琴教育者。这段话还给了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提示:培养著名的演奏家也许并不是钢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高校,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下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钢琴教育的尴尬与思考
据教育部统计,早在2004年,全国就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中专普通高等院校3782所,成人高等院校2913所,远程网络教学院校62所。在这些高校中,几乎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由此,钢琴课这项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重点内容,其设置的广泛程度可见一斑,其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程度同样不难想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缺乏的状况,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几乎都扩大招生规模。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为了解决中师后备力量缺乏,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滞后、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等诸多“不适应症”开始日益凸现。于是大家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当今社会对于钢琴人才需求的结构到底怎样才最接近理性和真实?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培养的需求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钢琴人才需求的层次发生不断分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不断转变和发展。从行业需求的视角看,音乐院系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潜能大、素质高的新一代音乐教育人才,而且国家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要求高校要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中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因此,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学,亟待根据培养复合型钢琴音乐教育人才的新需要而进行重新定位,以改变传统钢琴教学的注重技能培训,内容相对单一、偏窄、偏专的问题。传统钢琴教学几乎都是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个别授课方式是与只对少数人开放的精英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众多以培养演奏者为重要目的的音乐学院中,这样的钢琴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对于非音乐学院的高校来说,这样的模式未必就是优势。两类学校之间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对钢琴教学变革的不同要求。
二、专业音乐学院和非音乐学院高校在钢琴教育上的几点差异
1.生源基础条件不同
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从小开始学习钢琴,从当初启蒙到考进音乐学院,很多同学都有10年左右的琴龄,钢琴弹奏基础相对要好。而非音乐学院高校的这些学生却起步晚、基础较差,需要从头学习掌握基础训练、练习曲、大型乐曲、复调乐曲和中外名曲五大块内容。
2.学生培养方向不同
钢琴教育虽然一直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但非音乐学院高校与专业音乐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学不同。比如,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学宗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的钢琴音乐舞台培养一流的演奏家”。而非音乐学院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即培养具备一定钢琴教学基本技能和演奏技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钢琴独奏人才。所以这类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普修课一般只开设两年。
3.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能力不同
对于非音乐学院高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未来的工作走向,要求他们更需要掌握的是即兴伴奏、自弹自唱和教材教法。在教学的侧重点上,音乐学院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演奏的表演能力,而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如一般性的演奏、范奏和伴奏等综合能力。
三、数码钢琴教学是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学的理性选择
在找准了非音乐学院高校关于钢琴教学的定位、教学重点、培养人才的方向等综合目的之后,我们应审视现阶段的钢琴教学的手段、配套教材、方式方法是否是最优化、最合理的。不难发现,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在为培养演奏者而教学的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科系。而此时一种既能够满足保持钢琴教学本质不变,又能弥补非音乐学院的高校诸多教学条件不足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数码钢琴集体课。
数码钢琴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被称为21世纪钢琴普及教育的主流。它的教学形式是由一个老师同时对数名学生进行教学,让若干个学生共同听课、练习、弹奏和复习的综合教学活动。主要针对那些钢琴程度在中级以下的学生,以及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如声乐、器乐、舞蹈、音乐学、作曲和一些成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这种模式是现阶段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一项理性选择。
具体来说,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在于:
1.从学校投入情况看
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学校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无疑能够有所节约,成本相对会有所降低,(转第73页)(接第80页)特别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非音乐学院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窘况。
2.从教学效果情况看
数码钢琴集体课能够充分体现“数码优势”和“集体优势”。“数码优势”表现在钢琴功能上的拓展,如旋律配和声、伴奏配旋律功能、电子节拍器功能和录放音功能,这些能将乐理、和声、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等多项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上完成,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集体优势”则表现在对于触键方式、力度要求、演奏方式、放松状态等公共内容采用一次性讲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因为减少了老师多次重复带来的心理麻木,还会对教学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有良好的帮助。特别是集体练琴互不干扰更是将“数码优势”和“集体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3.从师生双方感受看
因为老师重复讲课的次数大幅降低,这对教学的激情、备课的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集体课上,学生在有人弹、有人听、有人问、有人答的活跃状态下,消除了“一对一”教学方式固有的心理压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同时上课,能够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这能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当然,数码钢琴集体课同样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一,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数码钢琴集体课只能抓大放小、,针对性较弱。其二,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教材上并没有完备严密的分级课程设置,这对于教学双方而言,在系统性和严密性方面都存在一个很难判断效果的尴尬。其三,数码钢琴作为一件全新的教学工具系统,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钢琴,其自身有很多新的功能,它的操作以及操作对于教学过程、结果产生的影响,均取决于对它熟悉和掌握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取决于教学者的操作新教学系统的水平等。
联系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育的实际情况,同时围绕这类学校钢琴教育的明确目的,我们应针对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实行合适的学员分级、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时的演奏点评、有梯度的作业布置等,力图从各方面解决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弱点带来的问题,以保证数码钢琴集体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让同学们在有限的钢琴集中学习的环境条件中,接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
实践表明,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一项适应高校扩招背景下,能有效缓解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专业教育需求的理性选择,是对传统钢琴授课方式的一种有力、有益的补充。数码钢琴以及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推行,必将开创钢琴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连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3期.
对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建议
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学科的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强化对学科建设的意识,以发展带动实践
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对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觉承担学科建设的重任的意识是每个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的,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学科建设落后于实践的情况,而且能够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从而以学科的发展带动实践。
(二)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内容的确立
学科建设的范畴很广,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活动等。不同的学科建设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专门的知识领域的明确和建立,研究对象的明晰和研究范围的确定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学科建设中对学科体系的研究,不仅要注重对原学科层面上问题的研究,还要注意对交叉学科以及刑事科学技术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两类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部的关系的进一步理顺主要是通过研究交叉学科,这样才能够促进有机整体对新的领域的构建和创新,但是要注意避免在交叉学科研究中急功近利、标新立异等现象。
(三)促进对外学术交流
与国外的交流和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两方面是对外学术交流的含义。一门成熟的学科与国际学科发展的潮流相结合才能促进该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目标的确定。另外,国外发达国家在各分支领域某些方面的研究领先于我国,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也多首先出自于国外研究人员的报道。所以对国外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借鉴和创新,并结合本国学科建设情况促进学科的建立和完善。
由于“体改生”的招录条件的规定,使得学习同一专业的“体改生”的生源五花八门,有的为高校毕业生,有的为退伍士兵;有的毕业于地方院校,有的毕业于公安院校;有的刚刚走出校园,有的已参加工作多年。学员来自五湖四海,群体结构层次多样,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在学习新专业时程度就参差不齐,学习的方法、兴趣度、投入度及学习的效率就完全不同。
2职业特色鲜明
由于“体改生”入校前已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入校时已确定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具有预备警察身份,无择业的后顾之忧,因而容易产生优越感,滋生懒散情绪。
3学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
根据目前的安排,体改生在校学习理论时间为二年,但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为一年,而所开的课程基本上是按二年的学习时间来安排的。这样一来,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要想教好和学好,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把如此多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们就成了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既要兼顾专业的教学,又要兼顾公安基本知识的教学;既要有理论的阐述,又要有较多动手操作的训练。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精选教学内容就是应对体改生教学的应有之义。
4思维活跃,人文知识较强,不太适应新的学习氛围
而学习刑事技术的体改生作为招录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具有自己的特性。一是动手操作的训练较多,刑事技术专业对学员们的要求不但要能懂,而且要会用,学以致用方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数、理、化的知识要求较高,对于原来是学文科的学员来说,难度将较大,有些完全是全新的知识学习;三是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有对单个知识点的训练,而更多地是对整个专业的完整、连贯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进入角色,真正为公安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所有的这些特点或特性都表明,对体改生的教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针对性,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对原有的教学要进行改革,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
二“体改生”刑事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
1专项不专
虽然“体改生”在进校之前,都是专业设岗招生的,但进校后由于各种原因,各专业所学内容大同小异,区分度不强,学校过分强调了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开课过多,而忽略了公安专业的教育特点,导致专业课程的学习无法突出。
2训练缺乏
“体改生“实行高中学历起点的专科教育,学制两年,在校期间安排一年的理论教学,一年的实践教学,其中,半年时间到公安基层部门实习,因此,在校系统的学习时间也仅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学员还要学量的非专业课程。因此训练的时间在整个课时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这就使得学生的动手训练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创新不够
当前对刑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教学方法是还是老一套,实验内容也多是演示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较少,创新性内容不多,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刑技人才的需求,而且“体改生”尚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没有统编的教材和大纲,大专生、本科生、“体改生”所使用的教材几乎差不多,没有一套能比较适用各层次的教材,不能很好的适用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的需求。
4师资不强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公安院校中从事刑事科学技术教学、科研的教师中有50%以上是半路出家从事此专业的,而且许多学校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教师动手实践机会少,到实战部门锻炼机会少,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也少,使得教师知识面受到了局限,视野不够开阔,较难把一些现代技术知识,一些鲜活的案例融入到刑事技术的教学中来。
5投入不足
刑事科学技术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技能、应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需要有大量的“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投入,而目前,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装备、设备还非常落后,这严重影响了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刑事技术专业的教学难以和实际接轨,难以完成培养掌握现论与刑事技术专业人才的任务。
三关于“体改生”刑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公安职业特色
应按照“突出人才培养针对性、突出公安职业特色、突出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战教学”的原则优化刑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三个平台”(通识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七个模块”(警察职业素养、法律基础知识、警务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讲座)的课程体系。应以突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将学生已学过或掌握了的部分基础课程压缩,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全面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调整实验教学内容,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根据“体改生”人才培养要求,我院将“痕迹检验”、“刑事图像技术”等课程综合成“刑事技术”一门课程,作为非刑技专业“体改生”学习刑事技术的专业主打课程,刑技专业“体改生”则分别开设;根据“体改生”各专业特点,“刑事技术”开设内容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如侦查专业只开设痕迹+照相+化验,治安、网监、经侦专业只开设痕迹+照相+文检,这种设置,更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另外,根据培养目标和各实验教学模块的功能及实战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实验项目,紧贴公安实际,科学地划分实验层次,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刑技专业“体改生”《手印学》增加了“血潜手印的显现与提取”、“手印显现综合训练”,这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实践教学
(1)针对“体改生”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片段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章、节理论讲授向基础知识自学、重点理论讲授、操作方法实训、考核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2)在实验课学时安排上,打破以往一次课2学时的排课方式,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引导划分教学单位,刑事技术课程采取4课时联排,同时进一步加大实验课的比重,校内实验实训总学时达到了必修课总学时的55%以上;(3)以典型案例为原型,使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训练,提高了实训的实战性、针对性、综合性和科学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项措施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公安工作的需要,因此刑事综合训练布置的现场要切合实际,不要流于形式。(4)建立刑事技术协会,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与管理。2008年我系成立了刑事技术协会,是由学生组成的专门开展刑事技术各项活动的社团组织,旨在运用系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利用社团活动时间,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5)建立与刑事技术专业紧密相关的高校司法鉴定机构,将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并允许教师带学生直接参与办案。湖南警察学院于2008年6月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湖南鉴真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员主要由刑事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者司法鉴定职责,开创了“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鼓励教师搞好教学科研、积极办案的同时,我系积极鼓励学生跟随老师参与办案,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了实战阶段,将教学-科研-办案真正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走向公安实战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6)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实施《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以综合性实训项目为牵引,增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局合作培养机制
校内,进一步加强了刑事技术实验室、战术训练场、模拟街区、模拟派出所、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按照各专业的特点,进行实践训练和演练,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校外,进一步完善了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稳定的长期的实习基地。另外,公安院校要积极变革当前的办学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院校+实践单位”结合的联合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实践单位的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5创建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专业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挂职锻炼和实习锻炼的力度。要在公安工作一线广泛建立专业教师联系点,为教师实习调研、随时跟踪反馈公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有效的平台。力求每一个教师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二是要大力培养教官型教师。继续从公安实战部门选拔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业务骨干到公安院校担任教官,进课堂讲课,指导实训,建设一支与办学规模相匹配、与专业建设相配套,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官型师资队伍。
2009年,从招收第一批“体改生”开始,湖南警察学院就积极向省厅汇报,争取政策支持,从各市州公安局选调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政治表现突出、业务素质好的18名优秀民警来校担任教官。这批教官的到来,促进了老师、学员与实战部门的双向交流,发挥了他们在公安实战方面经验丰富的优势,对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实战结合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案例资料。
总之,对“体改生”的培养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是更好地改进“体改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公安院校“体改生”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推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央政法委员会.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8.
>> 语义特征分析概述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写作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低碳经济”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经济预测与决策概述及其在证券市场数据中的应用 论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研究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估体系构建 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关于思辨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连接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思辨缺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识别技术原理概述及其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思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写作课中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王祥兵,刘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4):45-48.
中图分类号:TS9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23-01
1 引言
书写色痕时间的鉴定,这在法庭科学领域中十分重要但却又是极其复杂的,不仅是因为圆珠笔具有书写流畅、携带方便及色彩鲜艳等优势,更是因为各种账目、收据、契约和遗嘱等常常用它来书写,所以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圆珠笔书写色痕进行认定和探讨,不仅可以知道书写圆珠笔的种类和成分,还可以初步认定其书写的时间,利用鉴定的数据为法庭科学提供证据,有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样品
2.1.1 实验仪器
上海棱光354PC紫外分光光度计、5mL离心管、100 L~1000 L移液枪
2.1.2 实验试剂(表1)
2.1.3 实验样品
百能牌蓝色圆珠笔、宝克牌蓝色圆珠笔、真彩牌蓝色圆珠笔、爱好牌蓝色圆珠笔、得力蓝色圆珠笔、齐心牌蓝色圆珠笔、晨光牌蓝色圆珠笔、schneider 牌蓝色圆珠笔、pilot牌圆珠笔、STABILO牌圆珠笔、复印纸。
2.2 实验条件
扫描波长:400nm~750nm;狭缝:200nm
2.3 样品制备以及色痕的提取
2.3.1 样品制备
取上述10种不同品牌的圆珠笔在同类复印纸上画等距的线,在室内光线条件下(无阳光直接照射)进行自然老化,老化时间最长为8周,最短为0周。
2.3.2 色痕提取
取1cm不同时间的上述笔画,准确移取2mL提取剂,在室温下提取30min后进行UV-Vis扫描。
2.4 实验提取试剂的选取
选取了无水乙醇、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DMF、DMSO,通过实验比较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圆珠笔油墨痕迹在乙酸乙酯中都不溶,DMF和DMSO属于强提取剂,纸张在两种溶剂中会溶化不利于实验观察。而在无水乙醇和丙酮中溶解速度慢,综上所述,二氯甲烷溶解的速率快、是本实验最佳的提取剂。
2.5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自然老化蓝色圆珠笔油墨书写色痕探究
2.5.1 蓝色圆珠笔油墨的种类分析
本实验以7天为一个实验间隔,选取了9个时间点,以最近日期作为0周期,分为0~8周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个品牌的圆珠笔进行了吸光度的测定。三芳甲烷类碱性染料及铜酞菁两种染料是蓝色圆珠笔油墨中最主要的染料,但有的蓝色圆珠笔油墨中含有两种染料,有的只含三芳甲烷一种染料,为了确定UV-Vis谱图上峰的归属,首先对圆珠笔油墨中两种染料的标准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芳甲烷染料在560nm~5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铜酞菁在660nm处有一个吸收峰。
2.5.2 蓝色圆珠笔油墨字迹的自然光老化结果分析
三芳甲烷类染料属于阳离子型,是一种碱性染料,它为平面型对称分子,与中心碳原子相连接的碳-碳键具有部分双键的特征,在外界条件下特别是光作用下易发生光氧化分解。其分解方式一般为脱甲基生成更稳定的染料成分,除此以外还有更复杂的变化,即醌式结构的最终变化。随着书写时间的延长,油墨中三芳甲烷类染料吸光度逐渐减小。但铜酞菁是酞菁分子与金属铜结合生成的金属配合物,分子呈平面结构,同时又由于共轭作用与金属原子相连的共价键和配位键在本质上等同的,结构非常稳定,最大吸收波长在660nm处,在自然光照射下这种染料依然保持不变,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很小。所以本实验只研究在580nm左右的三芳甲烷类染料随着时间的吸光度变化关系。
通过上述两类蓝色圆珠笔的自然老化情况来看,随着书写时间的延长,第Ⅰ类圆珠笔三芳甲烷类染料吸光度的比值随着书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第Ⅱ类圆珠笔油墨成分测出的吸光度值随着书写时间的延长也表现出此类特征。
2.6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工老化蓝色圆珠笔油墨书写色痕探究
本研究用微波催化的方法,模拟人工老化的情况,这是鉴定色痕书写时间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在中火的条件下,对实验中划有圆珠笔油墨的纸张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催化,催化时间分别为0.5min、1min、2min、5min、10min,然后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实验研究表明,两类圆珠笔人工老化的结果与自然光老化效果相同,因此可以通过人工老化模拟自然老化情况。不论是第I类圆珠笔还是第Ⅱ类圆珠笔,随着微波催化时间的变长,吸光度的值随之下降。
3.结论
本文利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提取的一段时间内书写的字迹色痕,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做了自然光老化与人工老化的分析,结果表明:
(1)根据试剂性溶解性、毒性大小、价格高低、吸光度大小等因素,得到最佳溶剂为二氯甲烷。
(2)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书写色痕特征峰的扫描,将所有的实验圆珠笔样品分为两类,一类只含有三芳甲烷类染料,在560nm~580nm处出峰,如真彩、pilot、百能牌圆珠笔,另一类既含有三芳甲烷类染料也含有铜酞菁染料,在560nm~580nm以及660nm处出峰,如deli s303、宝克、STABILO、晨光、爱好、schneider、齐心牌圆珠笔,这为鉴别圆珠笔的种类,提供了实践依据。
(3)通过对自然老化字迹色痕进行UV-Vis检测,三芳甲烷类染料随着书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减少,而铜酞菁染料的含量基本不变。随着书写时间的延长,第Ⅰ类圆珠笔和第Ⅱ类圆珠笔吸光度值逐渐减小。
(4)通过对人工老化字迹色痕进行UV-Vis检测:两类圆珠笔人工老化的结果与自然光老化效果相同。两类圆珠笔油墨中检测出来的吸光度的值都随着微波催化时间的增长(即老化时间增长)而变小。
(5)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建立染料吸光度值的变化与书写时间的关系曲线,为圆珠笔油墨形成时间的鉴定建立了一种方法,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参考文献
[1] 马秋凤.黑色圆珠笔的色谱法鉴定[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9.
基金项目
2016年江苏警官学院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项目名称:“全薄层扫描法在书写色痕时间认定中的应用探讨”;项目编号:yb201602。
作者简介
全文检索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图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的处理中,使电子图书中可以增添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功能,可以附加字典、电子书签、查询记录表、文字处理等功能,促使电子图书赢得了更多的读者,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网络电子图书更是如此。近年来,网络电子图书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早些年电子图书主要以百科全书、词典这类参考工具书居多,现在网上有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等,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学、艺术、科学、人文等各个领域,并且越来越多。网络出版的电子图书具有多媒体、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成本低、价格便宜、传送方便等优点,是发展前景很宽广的新媒体。
高校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一种以机读型信息形式存储与检索的数字化信息对象,是各种信息载体层。信息提供知识化。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加工的以书目为主的资源,是包括元数据在内的内容资源,数字图书馆将图书、期刊、照片、声像资料、数据库、网页、多媒体资料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地组织并链接起来,以动态分布式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能够为读者一次性地提供所需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知识信息。信息利用共享化。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的数字化,使其可以打破传统图书馆复本数量限制,可以不断地去复制。
高校图书馆情报中的信息资源持续发展的措施
·图书馆要紧紧围绕高校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以及专业设置等特点
熟悉各个学科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及现有馆藏与出版发行情况,应根据学校学科的发展方向与教学科研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馆藏发展规划,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比例,建立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实体馆藏的更新与补充,应坚持以学科发展为依据,以专业信息资源为主,适当兼顾其它的原则。对于与本校专业设置有关的信息资源要全面、系统地收集,其他方面的信息可有重点地收集,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专业分工和本校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近年来,根据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求,云南警官学院建立了禁毒学、侦察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等独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满足了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为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
我国进入2l世纪,社会信息化、网络迅猛发展。在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的数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高校图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紧迫的课题。我国图书资源有限,图书馆资源挥网络基础设施的效益和价值。因此,加快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不仅是社会信息化需求,而且是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要切实推进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进程,一方面要合理确定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加大电子出版物比例。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盘,以电子媒体方式出版发行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具有数据量大、不受远程通信限制等优点,种类繁多,内容、格式以及硬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现在常见的有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由于这些信息资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文献信息及时可取,易于连续补充,可节省馆藏空间以及管理成本,而且便于用户利用,因此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将电子文献订购纳入正常的采购渠道,注重收藏检索工具型、全文电子型文献等,充分满足读者用户网上浏览、阅读和下载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其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特别是联合书目数据的建设则是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我国已有不少的子化、社会化。
此外,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培训,提供了具有高校特色的数字信息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服务效果。通过实践,建立科学、规范、实用的本馆特色数据库,使实体馆藏与网络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充分发挥好图书馆为高等教育事业和服务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