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03:21: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图形图像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29-1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图形图像领域的一种新型虚拟交互媒体,目前在国内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内许多高校及研究所开始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作为IT领域创意产业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应该将虚拟现实这项前沿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纳入到教学中。
一、 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的现状
目前,众多开设了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就该专业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就如何根据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实践教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因专业定位不明确,造成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应该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偏注于技或艺都将有违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三维动画基础”课程的教与学中,普遍的教学状况是: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设计软件的追风逐流中,忽视了软件只是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工具去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其次是教学中的项目案例与社会脱节。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大多已经使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在使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时,所选案例不够经典,或者题材与表现手段太过陈旧,与当前行业实际应用不匹配。
再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就是实训,而实训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技能训练的效果。建好实训室后又因设备的更新换代、耗材、管理等问题,面向学生开放的实训时间也有限,从而大大地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效果。
以上的诸多问题表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 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的改进方法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序列,通过项目教学整合相关课程。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课程可以将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摄影等课程整合到“虚拟三维校园”的资料收集子项目中;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整合到资料的整理与优化子项目中;将三维动画基础课程的讲解直接纳入到三维校园模型的创建子项目中,以此解决表现技术问题;将图形创意、VI设计、印刷工艺等课程整合到虚拟三维校园导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着重解决创意与艺术地表现等问题;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等课程整合到虚拟三维校园的网络任务中等。在各个子项目教学中,打破以前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根据项目要求直接或并行地按所需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互动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即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先体验相似项目的虚拟作品,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尝试制作出来该作品,初步形成基本表现能力;再反复体验自己或同学制作出来的虚拟作品以寻求不足并予以完善,最后将虚拟作品在常规实训室里按传统的实训方式制作出来,完成对设计作品的最终检验。
最后,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众多的设计项目都可以制作成虚拟作品,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即可进行自主体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还可根据老师的提示,归纳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 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的意义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是图形图像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随着IT的发展而涉足各行业各领域。课程整合充分体现了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为度的职业教育特色。从项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体现出一个新字。
其次,在项目教学内容上,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和体验式教与学,将虚拟技术的运用、虚拟作品体验或虚拟实训设备的操作,与常规实训室的具体实训相结合,更有助于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表现手段上,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如作品的最终结果都以互动式的虚拟现实作品形式进行呈现。
最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体验式学习、互助式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单调的接受。老师的教授也不再是机械的你问我答的表面互动式教学,而是体验式的学习,在玩中受教。学生最初由互动作品体验而产生兴趣,由模仿制作而获得表现技能,再反复互动体验而强化技能,最后实际制作出成品以检验其技能。
四、 总结
将传统的图形图像制作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运用势必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得到前瞻性的进步。而学生从虚拟现实技术的操作中得到了与实践相符合的体验,使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因此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能够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 图形、图像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12).
[2]李伟群,于斌.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7).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891-04
1 课程定位
Photoshop 是优秀的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数码照片处理、包装设计、网页设计、产品界面设计等领域。《图形图像处理》是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面向实际应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对人才市场多媒体技术岗位的广泛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多媒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平面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音频加工与处理。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数码照片处理、平面设计、网页美工设计。
根据职业岗位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Photoshop 软件进行照片模板、卡片、宣传单、海报、广告、书籍装帧、包装和美工网页设计,取得全国高新技术图像操作员证书(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能从事平面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二维平面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平面设计师,使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按照章节知识点顺序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项讲解技能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下知识成长的规律,学习目的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相脱节,学生只是熟悉了常用工具和命令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不能独立制作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平面设计作品,不能胜任平面设计师岗位。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因此要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教学任务中,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来组织实施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做中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4 教学改革的内容
4.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将课程内容“项目化、任务化”,创设真实的“工作任务”,将知识点、技能点分解、编排、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中,通过“引导训练 项目展示与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操作示范与知识讲解 同步实践 疑难解析 归纳总结 课外拓展”八个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2 以项目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
《图形图像处理》指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数码照片处理、平面设计、网页美工设计,依据这些职业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选取9个典型真实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序化,创设真实的“工作任务”,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了“引导训练 操作示范 同步实践 课外拓展”4个循序渐进的任务,将图像处理的知识技能点融入分解到每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图像处理技能和平面作品的设计能力。
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结束后,利用2周时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学生取得高新技术图像操作员证书(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最后利用2周时间进行平面设计综合实训,训练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像设计和创意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的设计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平面作品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衔接。
[职业岗位\&教学项目\&课时\&数码照片处理\&照片模板设计与制作\&6\&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与制作\&6\&卡片设计与制作\&6\&宣传单设计与制作\&6\&海报设计与制作\&6\&广告设计与制作\&6\&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6\&包装设计与制作\&8\&网页美工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10\&]
4.3 以训练岗位技能为主线,构建“阶梯式技能训练链”
按照高职生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引导训练 操作示范 同步实践 课外拓展 技能鉴定 综合实训”六个实践环节,构建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模仿到综合运用的“阶梯式技能训练链”,通过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图像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平面设计实战能力,实现图像处理技能的阶梯式上升,达到“引、学、会、熟、快、美”教学目标,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考证相结合,最终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对接。
[实践阶段\&实践环节\&训练目的\&教学过程\&基础型实践\&引导训练\&创设情境,引出图像处理知识技能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教学目标。\&提供素材和效果图,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思考图像操作的技能。\&操作示范\&提高学生图像处理模仿能力,提升图像操作技能,达到“学”教学目标。\&提供素材和效果图,学生模仿老师讲解的操作方法上机实践,独立完成教学项目。\&同步实践\&积累图像处理经验,提高图像操作技能,达到“会”教学目标。\&提供素材和效果图,学生同步模仿完成类似图像处理任务。\&拓展型实践\&课外拓展\&提高学生自主创作平面作品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平面作品设计能力,达到“熟”教学目标。\&教师布置课外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素材,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学项目。\&职业技能实践\&技能鉴定\&2周时间完成8个教学项目和模拟考试平台的训练,取得高新技术图像操作员证书,提高图像处理操作速度,达到“快”教学目标。\&提供素材和效果图,学生根据操作要求独立完成教学项目,考试系统具有自动评分功能。\&综合项目实践\&综合实训\&2周时间完成5个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独立制作平面设计作品的实战能力,提升图像处理技能,达到“美”教学目标。\&教师布置实训任务,提供实训任务指导书和实训计划,学生根据主题收集素材,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实训项目。\&]
4.4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实施教学,每个任务以“任务描述 任务资讯 任务分析(决策、计划)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 任务评价与总结”六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资讯阶段:教师布置分析任务,展示图像作品效果,激发学习兴趣;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收集整理素材,制定工作计划;决策阶段:学生制定的计划经过小组讨论,集中团队智慧作出决策形成实施方案;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使用 Photoshop相关工具和命令完成图像处理任务,教师要及时监督学习过程,提供必要指导;检查阶段:学生检查展示平面设计作品,阐述创意构思和制作过程;评估阶段: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评价方式,根据评价标准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灵活采用“同步练习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于CAI课件、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局域网络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教师可以进行知识讲解、操作示范;使用“学生监控”功能可以对指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使用“学生演示”功能可以指定学生进行演示,其它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有效地控制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4.5 构建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模式
学习活动由学生、教师及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变化和团队合作情况,构建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模式,采用激励方式进行考评,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感,增强学习兴趣,将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纳入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设计单元项目评价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养(20%)、教学单元项目(60%)、综合项目实训(20%)”三个部分,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通过现场答辩汇报来考核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见表4。
各教学单元项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20%)、知识技能(40%)、艺术表现力(20%)、创意性(10%)、表达沟通能力(10%),即从“会、熟、快、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见表5。
(9个)\&根据项目评分标准从“学习态度、知识技能、艺术表现力、创意性、表达沟通能力”方面由小组、个人和教师共同评定成绩。\&60%\&终结性考核\&综合项目实训\&根据作品创意、完成情况、答辩成绩、实训报告由小组、个人和教师共同评定成绩。\&20%\&]
5 教学改革的成果
在《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项目,将课程内容“项目化、任务化”,知识技能点分解、编排、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中,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实施教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竞争、协作学习方式完成任务,感受到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升图像操作技能和速度。通过综合项目实训培养了审美观念,激发了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完成平面设计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班祥东.基于工作过程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学习领域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成为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Photoshop作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数码像片处理以及网页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图形图像处理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实现电子商务初级操作,体现网络营销能力的必要工具。多年来,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对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探索。
一、针对就业岗位确定课程目标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具有高速、准确、规范的图形合成优势,已成为设计领域里一种十分普及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但该门课程的教学较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教师单纯地交给学生操作的技能,过于注重软件的表达技法的学习,相对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课程的学习目标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进行了改进: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将设计的理论与软件应用技巧有机地整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设计理念,通过案例的分析与制作,激发设计的灵感和艺术的审美,最终形成创新能力。将繁多的知识点,分散到每一个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用现有的技术完成更多的图像效果技巧上。经过一系列对应职业能力的任务训练,使学生能灵活的运用软件处理各类图形,达到将图形图像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这些工作岗位包括网络产品E化、图片处理、照片修饰、网络广告、网页的图片修饰与制作、网页排版等方面。
二、针对职业能力细化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方向看,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课程的知识点多,基本工具繁多,如果将工具和使用方法逐一讲解,会使课堂内容显得枯燥难记。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同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设计课程教学模块时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内容从企业LOGO、商业广告、宣传招贴、网站元素图形、网页模版等实际应用方面入手,以特定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提高学生对产品效果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培养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以往的重知识、轻效果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如何使学生把设计创意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工作方式。
三、案例与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式是为达到课程目标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把案例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全部课程都在实训室上,把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制作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析,增加对案例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培养学生设计作品的审美和创意。每组案例后,为学生布置一次设计任务,让学生自由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课程的几个节点。
1、上好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对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第一次课不再直接介绍软件的窗口和界面,而是为学生展示学习后的作品效果图,包括企业LOGO、商品VI设计、平面广告、修复照片、网页设计图等,让学生看到学习后的成果,使W生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由简入繁,每个案例以三到五个新知识点为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畏难情绪。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主要为学生分析作品的设计思路与创意审美,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
3、以真实任务来总结学习成果。在每组案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项目基于真实任务的设计任务,由于完全面向应用,学生在创新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教师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掌握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灵活应用技术。课程进行中采用讨论、交流、答疑等较为自由、灵活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则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入设计状态。
4、创建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内讲解案例、课内经典作品赏析、课程综合任务及课外设计任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融合,为学生提供课内外相辅的学习环境,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灵活性增强。
5、课程的考核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设计作品的熟练程度及美观程度来综合评定。本课程为基础课程,后续有网店营销与网站综合实训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能为其后的网店及网站设计制作出合适的图形图像。考核上让学生在开卷情况下自行完成规定任务的设计制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能力为主。
四、结束语
随着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自身特点和职业技能定位的明确,我们更加注重学生针对职业技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做了新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就业技能,使教学案例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更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87-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这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相对低下。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本文以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为例,就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进行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建构主义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三个传统的中心: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做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近年来,中职生的入学起点低,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较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参与精神,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根据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7个步骤实施:①情景设置。创设与现实情况基本接近的情景;②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③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实施项目打下基础;④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⑤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⑥成果展示。项目实施的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⑦评估总结。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
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①应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商标广告创意制作和3D效果图制作等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已十分普遍,是学生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反映;②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否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在一起;③开展图形图像处理实例项目教学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④如何把学生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组,如何展开协作学习,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⑤项目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估总结,并可以把项目内容进行拓展,以适应更高要求的发展。
三、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
《图形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更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软件课,主要应用目前较流行的Adobe公司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通过项目教学课程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其中“项目教学法”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此外,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地位与传统教学时不大一样,教师在决定教学活动、任务的形式、内容时有很大的自,但这种自主不是教师对自己兴趣的自主,而是根据学生的各种不同条件而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的自主。项目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
四、《图形图像处理》课程项目教学的有效实施过程
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的选取上要尽可能确立实用且易于分解成子项目(或子任务)的项目。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在实施《图形图像处理》课程项目教学中,具体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如图1。
1.确定项目。教学项目的确定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中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确定项目的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将关键能力要求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与细节中。在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强调的是“你学会了什么”,而设置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告诉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你能做到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项目教学中的最终技能目标是:“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图形图像平面设计、绘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商标广告创意制作和3D效果图制作等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形象策划等工作。”要求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助,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项目。
2.项目设计。项目教学中核心的一环就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如何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具有真实系统应用背景的模拟项目。确定项目后,要梳理相关理论知识,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准备必要的项目实施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项目教学中,本课程包括Photoshop的基本操作,选区和【移动】工具的应用,渐变、绘画和修复工具的应用,路径和矢量图形工具的应用,文字工具,图层的应用,通道和蒙版的应用,图像编辑,图像颜色的调整,滤镜应用等内容。现以图层的应用项目为例,分解成三个子任务:制作图像的倒影效果、制作图像合成效果、制作水晶边框文字,如图2。
最终,要求学生通过任务学习后,能自主完成制作包装盒平面展开图、包装盒立体效果图、图像合成效果等项目实训。
3.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指导作用,应用项目实施所需的知识点,解释清楚实施项目的每一步骤,做好示范。关注学生对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在《图层的应用》项目有效实施教学中,首先通过视频展现不同商品包装盒平面展开图,从而创设情景,引入项目;其次利用教学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完成项目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此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讨论,提出各种实现图像倒影效果的方案,如直接勾画、应用图层等;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项目,完成图像的倒影效果任务后,再提出如何合成图像、制作水晶边框文,直至完成实现图层应用的所有实训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共同参与,完成项目。
4.项目评估。学生完成项目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评价主要包括:①自评、互评: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②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同时指出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的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评价总结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表扬顺利完成项目的小组,展示成功之处,也要鼓励没有完成项目的小组,激励他们在以后的项目中能做得更好。同时,教师要指出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要总结比较各个小组完成项目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评价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又是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
5.项目教学的成效。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实施项目教学,项目(子任务)下达后,首先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有效地实施项目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增强,在开展项目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力求让各小组成员能均衡发展,每组三到四人,设立项目小组长一人,全面负责小组内的学习讨论和制定落实各项目的安排,最后按小组进行考核。这样,让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提高,知道什么是团队精神,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为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3)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些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往往还不知道这门课程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到哪些知识?实施项目教学后,学生接触的都是具体项目,做项目时要用到特定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
图形图像课程一般包括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图形图像设计与处理软件的教学,课程内容相似,主要涉及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图像处理、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教学方法往往采用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以具体作品作为学习任务或项目,都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评价上,这类课程都具有相同的要求。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1]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调控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本文以《Photoshop图像图像处理》为例,对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评价量规进行了探究。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制约学生发展
图形图像课程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作品等学习结果或课堂表现做一个简单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这样就会存在以下问题:
1.课本上的知识成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忽视了对实践、创新能力、学习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2.没有细化评价标准,从而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落后,没有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关注评价结果,忽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4.评价主体单一,由老师来评价,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二、什么是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Asmus(1999)认为评分量规是由教师或评价者开发的一种描述性的评分量表,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学生学习结果,包括学习作品和学习过程。量规一般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每个指标和权重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2]
三、量规的设计步骤
科学的量规设计是整个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课堂教学中量规的设计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方法来设计。
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中“图层的使用”为例,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壁纸的制作”为基础任务,使学生掌握图层的混合模式及图层样式的设置,并以“设计制作信纸”为提高任务,分小组讨论出创作主题,设计一组信纸,实现技能强化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评价量规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评价要素
根据图形图像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可以将评价要素确定为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多角度评价。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确定评价指标
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将评价要素进行细化,就可以拟定初步的评价指标。例如本节课评价要素中的实践能力,我根据技能目标将其细分成绘制基本形状、设置图层样式、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三个评价指标。如果需要还可以根据实际将每一个评价指标细化为几个二级指标。
(三)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直接关系最后的评价结果,如果设置不合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学重难点的权重要高于其他部分。同时图形图像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操作技术、资源利用、作品创意的评价指标的权重也要高一些。其次,如果设计了二级指标,要保证二级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其所在的一级指标的权重。
(四)描述评价具体要求
在描述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时,要使用精炼、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理解、了解、掌握”等概括性的语言。比如在评价学生对“图层混合模式”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可以根据效果图设置出图层柔光、叠加混合模式”的描述比“掌握了图层混合模式的设置方法”更加具体、有操作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五)采用分级法确定评价等级
对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时,可以确定最好的等级和最差的等级,然后分离出中间等级,且中间等级水平与最差等级和最好等级的距离尽量相等:
(六)设计多元评价主体
量规评价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所以在量规评价表中,可以设置自评、组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结果,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七)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初步设计好量规表后,需要经过检查和修改后才能正式使用到课堂评价中。可以首先用设计好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权重、等级表述等进行完善;然后对部分学生进行试用,听取学生和其他同科目教师的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图层的使用”最终的评价量规表确定如下:
四、量规评价的实施及效果
(一)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量规评价表包含了一堂课的学习要求,体现了教学重难点,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将量规评价表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习提供努力的方向。
(二)课中搭建学习“脚手架”
量规评价表不仅有评价指标,而且在评价指标等级的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达到某一水平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为学生知识技能的建构过程搭建了一个“脚手架”。
(三)课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在课堂教学最后的评价阶段,通过自评、组评和师评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多角度的评价。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明白“已经学到了什么”“还需要做些什么”,为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反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得分,更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明解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在设计和使用量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设计更符合学生需要的量规,或者让学生参与到量规的设计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虽然量规评价在设计和使用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方式,值得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究、推广、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时候需要使用计算机从事对获得的图形图像进行设计或艺术创作。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开设了诸多选修课程,其中《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以其应用广泛、实用等特点被认为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课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PS制图技巧对本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作为院校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过程要与就业方向专业课程相结合,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中“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更要灵活地运用知识。将软件的应用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大量案例与实践操作训练提高使用P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及工作能力;因此,教师不只是单纯地讲解软件的用法,而是要把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为解决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源于教材而不依赖教材的内容设计
(一)特别重视第一次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节《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事先搜集到的或精心设计的图形图像资料,把学生领进奇妙的艺术世界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向他们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使他们相信自己在完成PS的学习后也能进行一些复杂的图像设计处理,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数码相机,在课堂上为某个学生或校园风景拍照,并使用PHOTOSHOP软件将这位学生脸上的青春痘、斑点等进行美容,并合成校园背景,让学生知道这个软件可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PS软件学习的热情。
(二)围绕就业方向岗位进行模拟实训,从实际中挖掘“实例”
充分考虑本课程与前续、后续课程的衔接,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关系。教学内容的设置摈弃大量与实际工作缺少联系的理论知识,选取了大量可操作、可规范评价,充分考虑到工学结合的可实现性和工作学习的融合度。结合教学班专业,收集专业岗位涉及的数码相片,进行假象任务合成,模拟真实开发环境等制作出所构想的最终效果图。案例和项目设计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轻松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独立综合各工具创意设计平面。媒体制作具有学生队黑板报、画册、宣传单等;能进行课件制作和网站的构建。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贴近教学实际,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合适的案例为媒介,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其分析和解决案例所含平面设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案例的展示与分析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展示案例应该仔细分析案例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用中肯的眼光审视作品,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评价作品,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学生如果自己分析出并能看出所完成的例子采用了哪些工具,那么,在操作的时候就能提高做图的速度,还能得出做图的思路。长此以往,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软件学习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模仿练习
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案例教学。模仿是促使学习者快速熟悉某项技能的有效方法,在PS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展示一些精品案例,教育学生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模仿制作个性化的作品,力图从模仿中巩固知识,从模仿中学会创新。
3.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中,在实例的讲解上,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应用。举出一个实例的同时,最好随带另外一个相仿的实例。这样,学生在做完基本的操作后,能够举一反三地应用,从而将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概括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实践和变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实践能力,开展项目化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确定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任务是实施项目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归类总结,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实现项目需要的技术以及开发的过程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将知识点、难点、重点划分浸透到每个项目任务的设计,其中都包含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新知识点的学习,当80%的项目完成以后,最后还再做个综合性项目,模拟今后工作的实际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制订实施计划
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是项目教学如期完成的保证。教师首先要限定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如完成机场设计仿真图需要哪些步骤,如何体现主题,选取哪些素材,素材如何获得,如何组织,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什么时段完成哪些工作等都要制订详实具体的实施计划。
3.合作实施项目
学生根据项目计划,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采用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实施计划进行工作。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并能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若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应适时出现,加以指点,化解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5-7174-02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Buliding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of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JI Yo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building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ers tea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laboratory build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combining the course featur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site, promo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he system of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s;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Buliding
最近几年,各高等院校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杰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启动了高等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基于上述指导精神,我校在最近两年启动和开展《图形图像处理》省级精品课程创建工作。《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主要介绍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软件的各项功能及操作,包括图像基础理论知识、绘图修饰及图像编辑、创建选区、通道和蒙版、图层的应用、文字图层、图像色彩校正、图像的分析与扫描、滤镜的特殊效果等内容。相关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在实践中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建设小组的负责教师和各位主讲教师的辛勤努力和踏实工作,制定出科学的建设规划,并在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师资团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套教材,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实验和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目前该课程已经通过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
1 具体的经验和体会
1.1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加强精品课程配套网站建设
目前在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课程网站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精品课程配套网站的建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现场真实感,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实际上在教育部最新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已经赋予了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观测点更大的权重值。伴随着这一调整,必将有力的促进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另外考虑到目前在高校中,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已经逐步得到改善和更新,教师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无疑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配套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经验:
1.1.1 在网站内容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和项目
我们不能仅仅将网络建设仅仅看成是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手段或方法,切勿将课程网站变成课堂教学的翻版。如果只是将主讲教师信息、教材电子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简单的挂在网站上,而没有仅仅更多互动环节的设计,就不能认为建成了一个高质量精品课程网络,这样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促进课程教学,也不能吸引学生长期关注课程网站。在我们的网站建设与设计实践中,为不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预留了相应的网站空间容量,并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帐号和密码,这样学生可以在能够连通网络的任意地方及时将自己的项目任务的实例作品及时上传。主讲教师需及时审阅这些作品,在下次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对学生作品或者设计实例进行点评。点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学生上传的作品中遴选部分优秀的作品,向广大学生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巧的设计思路,突出的操作技巧,进而可以回顾和强化各个理论知识点,有效提高教学实效。二是以不点名方式点评一部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有缺陷的学生作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这一好一坏两种作品的点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这一功能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精品课程网站中,我们也设置了师生互动交流板块,借助网络,解决部分比较内向的同学羞于向老师当面提出疑难问题的困境。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感触、体会发表在网站上,以便主讲教师分析总结,改进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1.1.2 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设计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界面的总体设计要求是风格朴素简洁,并带有适度的创意,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和视觉冲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学生导向原则
设计网页要站在学生的观点和立场上来考虑设计网站。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要和学生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目标、期望和偏好等。
2)简洁和易于操作原则
没有必要在网页上设置过多的操作,堆积很多复杂和花哨的图片,尽量使用文本链接,操作设计尽量简单,并且有明确的操作提示。
3)布局控制
根据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的研究表明,人一次性接受的信息量在7个比特左右为宜。基于这个原理,一般网页上面的栏目最好选择在5~9个之间。如果栏目过多可以考虑分组处理,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线分隔或者利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4)和谐与一致性原则
通过对网站的各种元素(颜色、字体、图形、空白等)使用一定的规格,使得设计良好的网页看起来应该是和谐的。网站的众多单独网页应该看起来像一个整体,这些网页应采用一致的结构设计,一致的导航设计,一致的操作设计。
1.1.3 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维护管理工作
我校由专业网站设计人员构建一个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个独立的域名并配备独立的服务器。在该网络平台上设置有本校所有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网页的链接,即通过该平台可访问所有课程网页。不同课程网页的界面风格、结构设计大体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课程教师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只需及时修改和更新、维护课程内容,精品课程动态信息,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即可,而无需亲自从事复杂的专业网站的代码设计工作。
1.2 推进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职业资格证书的拥有者更好更容易的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从根本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其实质是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着重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实验与实训教学比重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教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设计了若干项目任务,通过这些项目任务的相关实验实训课程,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超过整个教学总学时的50%。
2)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职业标准要求的理论考核知识,实践性课程的技能模块涵括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操作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技能,使持证者进入行业后反映的技能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或行业标准,能够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3)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
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加大课程主讲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目前《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并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
在《图形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中,课程建设小组参加了Adobe数字艺术中心计划(ADAC),并要求学生参加Adobe公司的中国教育认证计划。如学生通过Adobe公司的在线考试,即可获得Adobe Photoshop CS科目的中国产品专家证书(ACPE)。该证书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的专业人员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并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已经组织的数次认证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
2 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本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的一些心得体会,实际上创建维护一门精品课程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教材和辅助教材建设等若干方面,因此在创建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摘 要:面向培养实用型、技术型移动应用开发软件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职业能力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在移动开发教学中进行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训练,介绍培养学生编程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移动开发;教学改革;编程思维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点教改项目 “Android移动终端开发项目式教学探索”(中石大京教[2014]16号)。
第一作者简介:张建兵,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服务、云计算,zhangbing153@163.com。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主导力量[1],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各家智能终端生产和研发公司都投入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由于Android在国内发展才几年的时间,因此人才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2]。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将Android应用开发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3]。掌握一门移动开发技术能够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面就业市场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Android移动开发的教学不同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学科,它更强调动手和实践,突出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程序设计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编程思维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软件人才的必备能力[4]。因此,要想培养合格的实用型移动应用开发软件人才,培养其Android移动开发的编程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目前,Android移动开发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阶段,大多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靠“填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缺乏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上升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4]、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高度,因此Android移动开发教学中的编程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日益成为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
1 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Android移动开发教学方式改革
1.1 细化Android移动开发思维训练
根据Android移动应用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将Android移动开发思维训练细分为4方面:界面开发思维训练、图形图像开发思维训练、数据存储开发思维训练和多媒体开发思维训练。教师要针对移动开发的这4个主要方面,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培养模式。
移动应用的界面开发思维训练主要采用对比思维方式进行。教师可在课程中设计一个应用项目如图书管理系统,定义该系统中登录界面、添加图书、修改图书、查询图书等几个主要界面,然后让学生分别采用Java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和Android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予以实现;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Android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不同于Java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特点。
图形图像开发思维训练基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进行。例如,教师在讲解Android中图像绘制步骤时可以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使用逆向推理,将图像开发过程中几个所需的API方法串起来。要想显示图像需要drawBitmap方法,要使用drawBitmap需要构造Bitmap对象,Bitmap对象的构造可以借助于BitmapFactory的decodeResource方法,需要提供Resources对象,因此需要使用getResources()方法。Android图像绘制的逻辑如图1所示。
数据存储开发思维训练采用分类法方式。教师要考虑Android中移动存储的各种情况并进行分类讲解:简单存储、文件存储、数据库存储、网络存储和ContentProvider存储[5]。Android移动存储分类如图2所示。
多媒体开发思维训练采用化难为易、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多媒体开发技术部分涉及音频、视频、录音等多个方面,学生往往在这些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因此教师应首先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讲解。理论部分使用通俗的语言和学生理解的术语进行解释,进行理论弱化和实践强化;实践部分使用简明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开发步骤讲解,辅以案例直观教学。首先围绕MediaPlayer、SoundPool、VideoView、SurfaceView关键类讲解;然后指出关键多媒体开发的关键步骤createsetDataSourcepreparestartstop。
1.2 以“读+演+改+练”为基础进行思维训练,注重引导
Androi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结合实例演示配合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我们在Android教学中提倡课堂现场编程调试分析代码,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代码如何从零开始演化并一步步地发展,进而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通过现场编程引导,学生能够始终集中注意力,令学习曲线平缓上升,极大地改善授课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读+演+改+练”引导学生看代码、用代码、学代码、改代码和编代码,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编码风格,清楚地了解代码的调试过程,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鼓励发散性思维,探讨最佳实现方式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建立Android移动开发学习论坛,教师可以给学生的课程实践部分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尽可能多地得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和实践脱节、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的后果,掌握学生学习和开发能力的情况。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灵活运用知识,采用发散性思维。
1.4 以实际问题驱动思维训练
在Android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引导的同时一定要突出实用性。例如,以学生进行推优选举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编写移动版班级推优系统;以每年的Android程序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采用所掌握的开发技术,组成小组参加比赛;鼓励学生完成一些跟校园创业大赛相关的移动类作品。通过参与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Android移动开发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上机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必需环节。实践教学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移动开发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动画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以移动平台的多媒体动画开发、图形图像、网络开发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为应用切入点,充实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的应用环节。
2.1 面向就业选择教学开发环境,突出真机调试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有许多集成开发环境( IDE),其中以Eclipse最为流行和功能强大,它提供了语法敏感的编辑环境,不需要配置环境,带有很强的软件测试与调试功能。在教学中,我们选择Eclipse开发工具用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开发。在教学的前几周,让学生熟悉Android开发环境的配置,移动应用的架构、组成、框架以及编译、执行和调试过程。前两次的实验让学生在模拟器上应用和开发调试;后面考虑开发效率、方便实用等因素,使用集成开发环境,在真机上进行相应的调试。
2.2 实验内容设置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
结合具体课程授课知识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实现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小程序。例如,在学习完图形用户界面后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动考试系统,可以随机生成一些四则运算题让学生作答,之后可以自动评分;另外,针对班级推选优秀生,设计移动版班级推选系统。通过这些实验内容,学生会对Android的开发和应用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加激发学习兴趣。
2.3 面向就业,偏重多媒体动画开发、图形图像、网络开发和数据库开发内容
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目前手机平台应用的趋势分析,我们在实践内容的设置方面重点突出移动平台与多媒体动画开发、图形图像、网络开发、数据库开发等方面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设置各部分实验内容,提升学生移动应用开发的技能,促进编程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技能的提高,以强化实践应用的方式推动实用型移动软件人才的培养。
3 项目驱动教学,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传统编程类课程教学靠“填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与练脱离也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理论知识,因此结合多年的移动应用教学以及软件开发实践,我们提出“读+演+改+练”的移动应用学习方法,刺激学生对编写程序产生兴趣,从不懂到会读懂程序,进而到会修改程序,直到会自己动脑思考设计程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使用API 文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以每年的全国大学生Android应用开发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参加比赛。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4 Android移动开发职业能力培养
Android移动开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的程序设计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经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和上机实习。为了提升学生的编程职业能力,我们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程实训、项目实训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实训,选取适当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团队的方式独立完成整个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编写文档的过程;然后由教师分析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路线并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和适应软件企业的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 语
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从编程思维的高度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直是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我们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界面、图形图像、数据存储、多媒体等方面的思维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引入项目驱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等多种措施的结合,较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移动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移动开发编程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实用型移动开发技术人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移动编程思维能力的训练还存在能力培养不均衡、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如何进行团队互促型、多层次、多方面的编程思维训练是我们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仙艳. 移动终端开放平台: Android[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4): 50-53.
[2] 杨功元, 李桂珍, 李欣.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建设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2(16): 85-88.
[3] 刘成明, 李玮玮. 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的案例教学法[J]. 计算机教育, 2014(14): 37-4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51-02
一、引言
目前,伴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可谓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异常活跃,其中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深受师生的好评,但是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适应性,并不对每门课都适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实践,在吸取多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Photoshop8.0基础与案例教程》这门课程。
首先,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选择不科学。所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变相为本科的压缩,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且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2)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和理论上要求的“必需够用”的原则作简单和片面的理解,成为中职教育和社会培训的简单扩充。高职培养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人才定位应是高级应用型,高职生比本科生应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比中职生和社会培训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职业素质;(3)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目前,图形图像的制作技术日新月异,流行的图形图像制作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学过程;(4)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训练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与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特点不协调的问题等等。
事实上,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最应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应用型软件来说只需掌握其基本理论,重点是灵活地对应用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因此,在多年的图形图像教学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出“淡化理论知识,突出应用的“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二、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的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1]。
案例教学法源于医学教育的问题导向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内容,以实际生活为原型,结合理论知识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案例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以便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任务”,并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边学边练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借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验课上采用任务驱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图形图像类的计算机课程。其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离。是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优秀教学法。
三、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图形图像课程教学中具体应用
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并深刻分析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性质、任务和课程特征。《Photoshop7.0基础与案例教程》是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中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在整个案例任务设计过程应突出强调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的基本功和平面图像处理技巧及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操。
1.课前准备。确定了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后,重点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或撰写,任务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或撰写、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学习案例时,就比较熟悉,比较容易,也使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价值,并在本专业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案例的撰写要遵循连贯性,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要循序渐进,难易适中,避免跨度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三是任务设计要遵守适当的原则,这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的提出任务要求,案例和任务既要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区别,任务要具有连续性,深度和广度要适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章可遁,避免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既要给稍差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发挥,提高他们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进行单独设计创新的能力。
2.课上实施。课上实施的重点是案例的讲解和任务的实施。案例中理论讲解要少而精,避免面面俱到,重点讲解难懂的,操作易错的及有技巧的地方,任务布置阶段,任务中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目的、要求,了解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对于《Photoshop8.0基础与案例教程》这门课,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将整次课的任务布置下去,如制作网站横标,包括设计风格、栏目要求、所需素材、制作技巧等。在整体思路上将制作网站横标的知识点拆分为多个案例。例如,课程进行到色彩配置这课。主要授课内容、任务包括:完成个人主页页面色彩设计;案例使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首页;基本知识点:图像的色彩模式、图像的类型、图像的分割等;教学评价:任务的完成。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当前,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被看好。因此,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力、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 Flash, JavaScript, 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多媒体技术: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才。
5.平面图像处理:培养能从事金}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一告设计的人才。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专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80字以上。
第二学期,进行办公软件 Office的加强提高,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使其能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
第四学期,用两周时间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使其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再用两周时间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Internet网的接人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最后用四周的时间,进行提高训练,最终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
三、课程的改革
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开设《网页设计》、《 PhotoShop 》,《多媒体制作》、《 Flash动画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
2.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中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只,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4.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果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
2.允许部分课程不及格,各科学分可互相弥补,平均达到及格即可。
3.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均以实践(如上机)考试作为评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