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自我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5 18:4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考后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考后自我总结

篇(1)

教师不断在骂人,父母见到碎了心。

篇(2)

我家的屋前是一个小院子,里面栽着几株毛茸茸的仙人掌;屋后是一个不大的池塘,塘中有几棵浮莲和荷花,水中有数得清的几尾鱼。家中只有我和父亲,父亲终日忙里忙外,我也懒得理会。郁闷的我整日将自己反锁在小屋中,在喧闹的尘世寻找一处宁静,属于我自己的净土。

这样的天气很容易使人烦躁,偶尔几丝微风被长得老高的梧桐奢侈地用完,到我窗前的几丝风声,我感觉只身在四面昏暗的混沌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却又不能漂亮地摆脱,这种被束缚的气氛不好受。我想在窗口寻找一点慰藉,我也这么做了。可我所能看见的窗外的事物只是那几株该死的仙人掌,毛茸茸的身躯在烈日下丑陋地舞动,尖尖的刺儿在酷热中放肆地摇摆。我似乎看见一张尽露蔑视表情的脸在对着我,嘲笑我,讥讽我。这些不能发出声音的怪物比梧桐树上的知了还烦,我恨不能冲上前将它们撒碎后砸在地上。

折磨永远比幸福要漫长。

又一天,快中午了,突然下起了雨。我在窗口张望到父亲跑来跑去收取晾晒的衣物的情景,本想出去帮忙的,最后还是没有去。任凭父亲一人忙。哗啦啦的小雨打在哪里,哪里便是一阵哗啦啦地乱响。我讨厌这种嘈杂的响声,它打乱了我原本已经很乱的思绪,勾出了我原本已经很烦的心情。因此,我变得更乱更烦了。也许是我不会欣赏:小雨打湿了衣物,打湿了小路。它难道有什么好或是人们偏爱它?我不解。

这晚,父亲来了,敲了敲小门。我极不情愿地打开发出吱吱响声的门,这才发现雨已停,天上已挂起灿烂的星辰。父亲终开了口:“陪我出后院散散步吧。”我望着满脸期待的父亲,答应了本该答应的要求:后院与前院已是两个天地,池水涨得老高,反射着淡淡的月光,浮萍在粼粼的水波中荡漾。荷花的叶伸出水面老高,每片上都有几颗闪闪夺目的水珠动荡。我欣赏着这副巧夺天工的夏荷图,任凭清澈的池水洗出嘈杂的思绪。这时,我才认识到:前院后院本是同一片天地,只是我对待它们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而已。

夏季的等待令我感触颇深,我也明白了许多:请用发现的眼光看世界,请敞开你的心扉。其实,世界很美好。只是你缺少信任,不敢放心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高分揭秘】

本文以“考后等待”的心绪为线索,叙说了在自己在家中对前后院中所见自然之景的不同心态,以详尽细腻的描述见长,充分体现了该考生扎实的写作素养。

文题“仙人掌・雨・荷花”,勾画出了一种情境,本是一种较美好的自然氛围,作者认为“等待”的这段时光犹如高考后等待那样是一种“折磨”,于是终日懒散,看不顺眼,独处一室,见物思愁,心绪烦杂,表现出典型的一种考后心理焦虑。

篇(3)

2.新理念的渗透使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开始试着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理念规定的学习方式也被引入课堂教学中。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往往出现流于形式,合作不合适宜,讨论不够深入等缺点。

3.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只是规律和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无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操作,使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无法得以实施;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因为年龄关系,还不适合运用合作学习,也没认真在课堂上执行合作学习理念;第三方面就是因为对学生了解不深,对教材研究不透,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肤浅,形式化的趋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作学习理念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对一种学习方式的界定,是指的与人合作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从理论上说是对合作精神的具体化,也是为培养合作精神而设定的一种具体行为。合作学习包括几个要素:一是合作,要求与人合作,取长补短,这就需要学会接受他人观点,学会识别他们观点,学会提出观点,学会用别人的正确观点指导自身实践;二是学习,学习就是吸收,要在合作中吸收别人的优点,并将这优点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2.合作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理念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理念。新理念要求学校教学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学习的基础,探究是深入学习的手段,合作是学习精神化理念化的一种表现。合作学习理念既是一种学习追求,符合学习规律;又是一种精神追求,符合成长规律。学习主体的学习和发展是新理念对教学定位的长远目标。鉴于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合作学习理念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合作学习理念

小学教学是基础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热爱的基础,它所涉及的运算和基本法则,是学生将来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合作学习理念,从提高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角度看,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铺垫的,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的观念角度理解是为学生以后学会合作,学会处世打下基础的。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合作学习也是新理念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对传统教学认真思考后的教学定位。

1.理念渗透。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必须首先将合作学习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合作学习的方法。渗透合作学习理念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主要是通过引发学生思考,相互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理解合作学习方法也应该是由浅入深,避免空洞的说教,从课堂的简易问答入手,逐渐放开手脚,引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再通过提出话题,引发争论等形式让学生明合作学习方式。

2.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实施首先应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情况下,组建小组应遵循的原则是小组内同学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趋于一致;小组成员以三到五人为宜。在组建小组过程中还要关注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通常以责任的划分为分工标准。

3.明确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开始后,首要的步骤便是引导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范本。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充分整合,划定几个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选择,并且让小组内每一成员明确学习任务,为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篇(4)

一、加强德育教育和学生思想教育

1、班会课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平时利用班会课本课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理想教育和爱国教育等。

2、健全班级文化,利用墙报、黑板报进行德育宣传教育。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理想。

3、班内统一奋斗目标,努力争夺文明班级文明称号,鼓励学生争做文明中学生。

4、经常找班里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优缺点,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某些不良习气,促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纠正,不断进步。

二、加强优良学风的形成

1、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在书上学习记一些简单的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制定措施,帮助其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2、要求学生重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及平时的练习。做到考前认真准备,考后认真总结,不断取得进步。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3、班级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每人为自己找一个对手,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经常进行学习评比,做好奖励工作。

三、加强家校联系

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注重与各任课老师协调配合。

回顾以往,班主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班会课与晨会没有做好充分地计划与准备。

除了学校要求重视的主题班会以外,我并没有下心思去充分利用好每个星期的班会时间。所以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佳,班风还没能完全树立起来。而通过思考与后半学期的实践,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而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我总结,然后是同学们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二、每一次活动前后应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班里的各种活动,我都在事前作好思想动员,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篇(5)

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一定要落实到位,否则后面的其他环节就无办法进行。预习提纲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设定问题,让学生思考,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思考。锻炼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97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到环保节能的(请列不少于两个不同方面的事例)?思考:1. 面的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怎么办呢?(合作探究)2.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O生态文明?(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师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设立4人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在各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整理本小组的观点,提交到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作业要求以及方法指导。作业要求与课前预习、上课知识相配套,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作业类型要有基础性的题目,也有综合探究的题型主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解题;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应掌握好问问题的技巧,最好问一些解题思路、技巧。例如: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体现、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①设问中有“分别”的要“对号入座”

②设问中有“共同”的要找出几个材料的“共同点”或共同反映的观点

③设问中没有“分别”、 “共同”,则先分别概括材料,有共同点的也要归纳

建立错题集。建立错题集,把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课堂练习、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的错题、考试中知识空白点的错题进行整理,并按知识类型进行归类。这不仅能够能查缺补漏,准确找到疏漏的知识点,便于及时弥补知识,在考试前学生可有目的复习这类知识,提高做题、考试的得分率。

学会利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监控自主学习。做到扬长避短。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应长期化、规范化。写学习情况小结(总结)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最佳途径,一般小结每次段考写一次,总结宜放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以月考后的总结为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反思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分析本次考试的长处与不足;确定下一步目标;制定措施。

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部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设法使学生进入情境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例如:你怎样看待“阿拉伯之春”。中国、问题等。

2. 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进行指导

篇(6)

不可否认,数学是各学科中难度较大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会有一些“不会学”和“学不会”甚至厌学放弃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的产生原因不是单一的,相对而言,转化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要整体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何让他们实现赶超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将从学困生的成因表现和转化方法两方面来阐述。

一、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

1.自信心不足

“畏难”情绪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杀手。要处理好事情,先处理好心理。由于缺乏自信,连审题关都过不了,又怎能分析和运算?所以自信心的不足导致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表现为消极应付,毫无进取心,甚至彻底放弃学习数学。

2.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牢,思路不清

学困生对于数学概念和定理掌握不牢,忽视条件,混淆不清,更缺乏严谨的学科语言,于是就出现了张冠李戴或离题成里的情况。例如:学困生理不清先化简还是先运算的关系,也就体会不到简捷高效;学困生分不清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也就不能准确审题,解题更是无从谈起;学困生未养成图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习惯,也就不能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更不能避免把已知和未知条件混为一谈的情况。

3.自学能力不高

对于数学问题,学困生连提出问题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时他们对于自己掌握了哪些,掌握程度如何,或者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都一头雾水,没有头绪。至于联系所学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自主性在他们身上是极为少见的。

4.积极性不够

“要我学”跟“我要学”的状态相去甚远。学困生毫不关心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是置若罔闻。思考问题时如同燃料不足动力不够的机器,怎能积极地按步骤解题进而做到思维灵活?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就成了老师的奢望。

5.练习量不大

大部分学困生尚处于消极地“为教师做题”的应付状态。各种练习敷衍了事,作业不够规范,甚至不经大脑地“誊写”他人作业,费时不少,费力不小,作用和效果却微乎其微,达不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要求。

6.考试测验不重视

得分多少无关紧要,进步与否不是问题。选择题的运气决定了考试分数,根本不想赶上甚至超越其他同学,也不跟自己的过去做比较,态度不正,成绩难高。

要转后进的学困生,就要唤醒他们身上的自发学习细胞,不再敷衍,轻装上阵,带着目标去学习,活学活用各种定理公式,决不轻易地自我放弃。当他们自发地动起来之后,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自我挖掘潜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此,做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以下是我在转化学困生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困生对初中数学学习主动探究,进而涌现创造性,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从情感入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情感,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学困生,他们也愿意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如果师长和同学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多一些表扬和宽容,少几分批评和苛责。茂盛是当他们进步时有赞赏,当他们无奈时有帮助,这样他们就会接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会迎难而上,形成良性循环,学习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知识之前先跟学困生加强沟通力度,得其心方可授其业,肯定他们的优点,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从补习入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针对学困生自我的特点,老师不可对其放任,而是要为其量身打造适合的学习计划,做到少而精,先求质后求量,及时地检查反馈,不留夹生饭,使他们不再把“基础差”作为借口,要让他们明白:“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明天的基础”。不再埋怨过去而要立足现在。当他们渴求得到肯定的愿望被满足时就会全力以赴地跟上老师的步伐。

3.从语言入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思想往往集中的程度不够,尤其是对知识及教师本身都感到乏味,在十分枯燥氛围中不能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进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语唤醒梦中人”,此时老师的语言风格更灵活一些,再艺术几分,就能使气氛更加活跃,氛围更加和谐,把他们引回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

4.从引导入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教师要引导学困生把抽象的教学知识形象化地解读体验,与生活紧密联系,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呈现教学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完全可以让学生小组探讨体验,进而引出性质,而不是直接讲授并塞入学生大脑。直观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合力,让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一步一个台阶,逐步提高。

1.教师要注意分类布置作业,对于学困生,习题的难度要降下来,辅导的力度要升上去。起点决定终点,不可急燥,不得冒进。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循序渐进,谆谆教导,有进步胜于无进步。同时,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也要跟上,只要有进步就要大力肯定。

2.变被动为主动,打消学生的依赖心理。学困生出现疑问时,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条分缕析地讲解不如诱导学生分步解析,可以大题化小,从未知推已知,启发学困生动脑动手直到能够运用概念、公理等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3.从习惯入手加强督促反馈,增强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对于学困生的标准和要求要区别于优秀和中等的同学,但不等于没有标准和放松要求。在给予关心和辅导的同时,决不放松对其意志和习惯的训练,布置不检查等于零,哪怕只做一小部分,但要做就做最好。

篇(7)

学生应该以“学”为手段,而非“执行”。“学”这一行为是发现自己存在弱点,需要将弱点改进提升;“执行”这一行为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显然“执行”――“听话”地去做某一件事,并非自己本人意愿,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而“学”是带着自身的需求去做好某一件事。

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人最重要的一种本性,这种本性用好、开发好,人的潜力和能力就能发展、发挥好。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知道鸡蛋自己从内突破,会生出一只小鸡;但鸡蛋被从外打破,只会是一个荷包蛋而已。前者孕育的是一个生命,他可以再生出更多的蛋来。所以,我们在处理传统教育问题时,首先要结合社会需求,让学生发觉自己的本性需求,让他们自身需求的本性得到满足;而非一味地“听话”――执行,如果这样,就会培养出“缺乏主见、唯命是从”的学生。

其次,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定式思维而言的。但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脱离现有、固有的事物或规则背景,而是在现有、固有的事物或规则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事物或规则。而定式思维不能起到完善事物或规则的作用,只是现有、固有事物或规则的一种延续。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和我分享过他自身的经历。在某中科院院士的“谈创新”主题演讲中,特别提到技术创新离不开灵感。我的学生提问“怎么样才能有灵感呢?”该院士回答“灵感一方面建立在对现有、固有事物或规则的充分理解上,并灵敏地捕捉到其缺陷和存在改进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触类旁通发觉其解决办法。”我的学生继续问“怎么才能做到灵敏捕捉、触类旁通发觉呢?”院士回答“需要在现有、固有的基础上不循规蹈矩,需要具备触发灵感的一些基础条件。”

这段对话给我印象较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循规蹈矩、触类旁通、灵感、基础这些词反复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怎么样将这些词运用到学生身上,帮助他们成长?基础与循规蹈矩来自前人的积累,触类旁通需要我们去引导,触发灵感的条件就需要结合自身个性的特点了。

我们知道,牛顿曾经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说他的成功也来源于前人的基础。我们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躺在苹果树下,发现苹果总是向下掉,而不向上跑。他思考后构造了万有引力一说,当时他还在研究质量、速度、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这我们发现:(1)基础是发展的基石。(2)不循规蹈矩是引发我们发觉本质的前提行为。(3)对质量、距离的触类旁通是他创新的又一重要因素。(4)躺在苹果树下思考,为他提供了触发灵感的条件。

而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地运用情景模式或探究式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暗示及启迪,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趣味性。例如“探究物体的沉浮”可准备木块、石蜡、铜块等材料,自主探讨物体沉浮的条件,经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总结沉浮的原因,可以总结出这与体积、重量、形态等关联的常见性结论,也会总结到与密度、质量等有关的思考性结果。在实践中开启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促使学生去开发、试验及总结。学生应该是要有好奇心、会思考、会创造的,传统教育像是一种束缚,约束了学生的好奇心、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这样我不得不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只教学生如何“听话”,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

最后,回到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总结出以下四点。

1.先倾听、观察学生的语言与行为,掌握每个学生的一些基本个体性需求。

篇(8)

1.建立模型 

周老师首先呈现问题情境——某地某年3月份的气温记载(如下图),接着要求学生与同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根据图像,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时间段内的气温变化趋势的异同? 

问题2:如何用符号语言刻画这种变化趋势? 

然后,在综合学生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陡坡”以及学习经验的“斜率”两方面,对气温变化快慢进行理解。引导学生从以下变式问题中抽象出模型。 

问题3:若把气温C看作时间t的函数,即C=f(t),则t1至t2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变化率如何表示? 

问题4:若函数关系为y=f(x),那么当x从x1增加x2到时,其变化率又如何表示? 

最后,周老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展示与分享成果。学生通过类比、计算、分析与归纳,最终得出了平均变化率概念。 

评析:多次观摩“变化率问题”课堂,发现很多教师引入情境后,往往直接告诉学生变化快慢问题即是变化率问题,接着介绍变化率的求法,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处理,会让学生觉得变化率是枯燥乏味的“鱼”,难以收获捕获“变化率”这类“鱼”的方法,激发“捕鱼”的欲望。 

周老师在这里有了新的尝试。一般而言,新知的教学起点源于旧知的逻辑生长点和学生原有的经验生长点。周老师将变化率(旧知生长点)和学生对身边气温变化趋势的体验(经验生长点)融入问题情境中,引出变化率,让学生直观感知这条“新鱼”源于身边的“老鱼”,自然地导出了新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为新知识学习奠基;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 

在建立变化率模型时,周老师主要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一方面,驱动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比较、类比、归纳等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体会变化率的来龙去脉,体验学习与研究变化率的抽象和模型思想,养成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问题链的循序渐进,易于回答,让学生收获成就,生成求知欲望。 

2.解释模型 

首先,周老师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平均变化率: 

问题5:平均变化率概念有什么结构特征? 

问题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变化率,并举出生活中变化率的例子。 

问题7:画出图像并思考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评析:解释模型是学习新内容的重要环节,主要意图是理解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1]。在此阶段,大部分教师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聆听与记忆,或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变化率后,就直接进入应用阶段,这种缺乏学生积极参与和以训练代替理解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肤浅,难以内化模型,更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周老师在此环节却用心良苦,以精心设置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变化率模型。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平均变化率的结构特征,探索平均变化率的外延、变式,使学生深刻理解模型的本质属性,养成学生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突出数学多元表征教学,即引导学生把概念转化与转译成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表征,这能促使学生深度理解与掌握模型[2]。总体来看,整个解释模型过程不但凸显了变化率模型的形成与分析,加深了模型的理解,让“鱼”有滋有味;并且渗透了“捕鱼”的方法,譬如归纳、抽象、数形结合、多元表征的转换与转译等等。整个过程以问题引领,激发了学生理解模型的欲望,并在自主建构中,感受到了学习乐趣。 

3.应用模型 

在应用模型阶段,周老师首先呈现例题:某位跳水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与起跳后的时间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 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平均变化率有什么联系? 

篇(9)

有句名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采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这就是目标的力量。目标法则要求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要善于确立明晰的目标,并按照目标的要求坚持不懈努力,就能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目标很明确,做事才会有方向,学生才有执行力。2010年9月我接手的是孝义中学实验班的学生,刚接手新班时,我就和同学们订下了班级奋斗目标。我们的班级奋斗目标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考上几个名牌大学的目标,而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可以说目标给同学们规划出了一个新的“海洋”。我们班的近期目标是:打造全年级第一的班级,无论是学风还是班风上是一个叫得响的“335”,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要得第一。中期目标是:全班三分之一的学生上一本,高考达线率达100%。长期目标是:全班三分之二的研究生学历,至少有五名同学获院士称号。班级的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最起码学生在这样一个既有短期的硬任务,又有长期的“海洋”感召下,他们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学习的动力,有时候学生们不是不想努力,而主要是不知道努力后会带来什么结果。

日本著名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两度夺得世界冠军,他说:“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由于路途遥远,总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往往在中途就疲惫地放弃了。”因此我们班除过班级大目标外,还有每个小组、每个人的小目标,让每个同学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我把我们班每个同学的“大学梦”粘贴于班级最起眼处,让同学们每天在教室都能看到自己的大学,知道自己的大学目标,并且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有自己的近期目标,我们学校实行月考,学生们每次月考后必须依据自己的现状制订近期目标,以下是我班学生的目标卡:

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感召下,在近期目标的激励下,学习起来就有动力,学习的热情很高,学生们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学习氛围。有的人会说:“我们在班级管理时也试用过这些,但有时候效里并不是很好。”我想,关键在于只有目标激励而没有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说没有考核办法。

学生们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有了超越对手,也要有自己的合作伙伴。我把我们班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办法,进行了分组,每个组也有每个组的组内目标,同学们相互监督,相互支持促成了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并且我要求班内每个同学都要有“日计划、周小结”。每天在睡前十分钟,给明天的所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内容订计划,计划包括:时间、科目、完成内容、完成情况四个部分,除过完成情况一栏,其余三项要求越具体越好,学生们已经能够感觉到计划越具体实施起来越容易。可能刚开始要求学生的时候学生们不是很情愿,或者说没有尝到写计划的甜头,没有养成良好的写计划习惯。这个时候班主任必须进行监督,每天抽查,过上一段时间学生养成了习惯就没有必要检查了,现在我班的学生是不需要检查计划的,正如他们说的一天不写计划,第二天就过得不充实,好像丢了魂似的。除过“日计划”外,学生们每周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这个周小结本我每周都要批阅的,在批阅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否依旧充足,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正常,或者有时候还能进一步了解班内动态和学生心理。周小结本成了我和同学们沟通的纽带,有好多需要提醒同学的、需要纠正的在三言两句的批语中就能体现,学生有些不好直接讲的话也写在了周小结本上,周小结本让我与学生的距离走得更近了。

篇(10)

教学目标

①结合情境学会估计积的范围,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②引导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培养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③帮助学生分析与改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重点;理解算理是教学关键;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进位的与计算为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归纳法、知识迁移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1介绍(出示图片并配《东方红》乐曲):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取名叫“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2根据以上信息解决问题:绕地球2圈、5圈、10圈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要求学生分别用口算、竖式计算、自主选择算法来解答)

1.3师板书课题后提出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先列出算式不计算。(师板书算式:114×21,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列)

[说明:借助卫星运行时间这个情境,先复习“三位数乘一位”“三位数乘整十数”“竖式法”三个知识点,唤起学生与本节课相关的认识经验,然后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列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其实这是数学建模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为后面的算理教学作铺垫!]

2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2.1估算

师:你能先估计下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吗?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师板书学生估算的结果,比比谁更接近)

2.2探究算法

①理解算理:师:你打算怎么计算114×21?学生思考后组织全班交流。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可以先求1个114是多少,再求20个114是多少,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师巡视寻找不同的方法并逐个板书。

当呈现竖式计算时,讲解:这个竖式在写法上与以前哪里不一样?(引出并板书小标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步骤是否一样呢?说说每一步的结果是怎么得来的?

③及时练习,进行内化: 135×45 54×312(试一试前两道)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师请两名学生板演,然后讲评(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交换位置后再乘更方便)。

④算法优化: 比较观察:在刚才的计算中,你认为方法几在算的过程与书写方面都比较方便呢?(竖式法)哪些同学是用竖式法来计算后两道题的?举举手。

[说明:单从知识技能方面说,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的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而我的教学设想不仅于此,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理解算理,才能创造出多样化的算法”, “在练习中观察比较,才能归纳出最优的方法”这样或许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

3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3.1练一练:203×32 632×54(练一练1后两道) 408×25 47×270(试一试后两道)

用竖式计算,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

3.2错题分析: 师从学生练习中寻找典型的错题,让学生抄在黑板上的“错题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错误的原因;集体订正。

3.3解决问题:⑴教育书店引进两套丛书。其中《漫画书》265本,《科技书》的本数是它的15倍,《科技书》引进了多少本?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⑵一个未拧紧的水龙头(1秒漏掉一滴水)每小时可漏掉180ML的水,照这样的速度,一天将会漏掉多少ML的水?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解答,然后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珍惜水资源”:假如某个学校有10个这样的水龙头未拧紧,一年所浪费的水量可供一个人正常生活10年!)

上一篇: 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下一篇: 实习报告前言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