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课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9 23:00: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战略管理课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战略管理课程

篇(1)

OBE教育理念即是一种以教育产出效果作为教学评估主要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认为高校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应该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按照人才使用者的需求来设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等。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OBE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科学性、创新性,也为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OBE教育理念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定位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理解掌握有关企业战略理论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论、战略分析思路和方法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认识;掌握企业战略态势、企业成长战略、不同行业企业成长战略的类型,理解认识每种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各种战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弊;掌握战略决策的分析与选择过程及战略评价、实施及控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要求等。在OBE教育理念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应该通过课堂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针对各类企业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案例分析,完成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以提升学生运用管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战略思维框架,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目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不科学。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一般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由于它强调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出发来进行战略决策,因此该项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许多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应该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中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更大的困难。从该门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是始终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按照战略管理概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评价这四项主题来展开的。这种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从学科体系层面来划分的,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具体的特定行业和经营环境来讲解,案例教学内容比例偏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等,导致这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介绍,不利用启发学生思维,不符合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

(二)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创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本身也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课程,需要学生能运用战略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企业战略问题,这就需要开展多种课程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并且都是把该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来设置的,但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依然采取的是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平常做作业,期末开展考试的做法。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单调,毫无主动性可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要求。

(三)课程教学方法陈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艺术化的课程,各人可以有自己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选择、实施战略的方式。所以这门课非常需要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不少高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停留于“满堂灌”的做法,强调在课堂上介绍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把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教授给学生。虽然有的高校在该门课程中建立了案例教学库,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启发示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但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没有系统的经验和方法广为推广。

三、OBE教育理念下的战略管理课程建设思路

(一)创新教学内容。1.组织编写教材。教材的质量关系到课程建设的质量,教材的内容应该基本概括课程教学的内容。一般而言,外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材不可能专门结合高校所在的地区产业特点和特定的经营环境来编写教材内容,这就使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较好地结合实际,影响了OBE教育理念的实施。应该考虑采用产学研教育模式来编写教材,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织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将该教材的编写作为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精品教材来编写。教材中应该有良好的理论教学内容,概念解析清晰,章节结构安排符合逻辑,同时教材中也有丰富的教学案例、模拟试卷、课后练习等加入,并且应该形成相关的电子教学课件,并配备相应的实训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2.建设案例教学库。应该考虑建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库。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合作,这个案例教学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只由任课教师编写的做法而改为向学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共同征集案例,经过认真挑选最后确定案例教学库入选案例的方法,并且以每年修订、调整的方式对该门课程的案例进行更新、维护。在案例教学库中主要应该偏重于有高校所在地区产业特点的,有具体经营环境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另外,应该广泛推广案例教学库的应用,比如在网上建立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允许学生登录查看案例教学库,分组讨论,以形成案例企业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日常学习。3.充实实践教学环节。OBE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那么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应得到重视。一方面,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应该考虑配合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增加课程实验,该课程实验的进度基本与理论教学进度一致,课程实验的内容也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实验中还要注意配备企业导师同时指导,并有专门的课程实训教材。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使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做”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级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那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高校应该按照OBE教育理念多开设深入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者鼓励学生以工学结合的做法,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这对于以后学会以战略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1.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采用OBE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必须“打开门”办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充分了解企业,能主动储备知识和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就应该运用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的经营环境为背景讲述企业的战略选择、实施与评价,本身也是需要结合大量企业实际经营资料来讲授的课程,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增加企业指导老师作为外聘教师、建设校企合作的实验实习基地、校企共编教材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建设效果。2.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直到现在西方的经营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依然走在前列。要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要在该门课程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专业英语水平来查阅英文文献,了解西方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3.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库、QQ交流群、微信群等方式建设网络教学环境,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这一平台提供学习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参考书籍目录、作业、案例讨论、在线答疑、开展微课教学等方式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师生交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案例教学法。由于经营战略理论很多是直接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都能起到明显作用。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首要的任务是有大量合适的案例可用,这需要依赖案例教学库的建设。然后也需要在运用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案例教学,比如分组进行讨论、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写作论文、或者以案例企业的资料为背景开展学科竞赛等。另外,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也应该持有开放心态,点评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时,尽量不偏不倚,做到点评专业、中肯。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张增加师生在课堂的沟通来进行教学。然而很多时候只是把互动式教学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但这其实只是互动式教学的一个方面。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比如,在下一次课程即将讲授之前或是在上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并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进行回答,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课外的师生互动可能比课堂中短暂的师生互动起到更好的效果。3.应用主动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符合OBE教育理念的做法,它主要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式自学为主进行教学。比如改变传统的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先由学生提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修改、调整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教师可以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哪些内容比较有兴趣,对哪些内容感到比较困惑,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适度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毅刚等.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24~30

[2]冯志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30~132

[3]王慧青,尹少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0:8~11

[4]王晓飞,胡保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0,26:12~13

[5]朱国军,张宏远.地方普通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5:84~86

[6]郭昆.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8:75~76

[7]胡钊涵.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169~170

[8]吴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7~19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战略管理课程;特点;问题;应用

【课程项目】“企业战略管理”――新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课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广泛运用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但从目前我国高校战略管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独特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其功能在战略管理课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本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一)较强的实践性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的信息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知识,排除了背景知识,失去了实际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而案例教学法以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为基础,将学生放置于某个特定的情景中,实现了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与融合,充分体现了知识服务于实践的理念。同时,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所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大量的社会实际案例的输入,使学生对社会以及职场有更多的认识,为学生最终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战略管理课程理论抽象枯燥的问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二)较强的综合性

一方面,让学生对一个或者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中,仅仅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沉着应对、审时度势以及果断决策的能力。学生的这些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会得到不断的激发和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而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促成这一目标实现。

(三)深刻的启发性和目的性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最后,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案例教学中所探讨的案例的答案是多样的、不唯一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问题,扩展思维,活跃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取不当

实际上,可供战略管理课程选择的案例非常多,但是教师有时候并不是就当时所学的知识点来选取案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过分注重案例的故事性,却忽视了案例本身所带来的启发和思考,这与案例教学法目的性这一特点背道而驰。另外,目前大多数教材使用的案例都是国外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国外企业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同样的方法或者理念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因此作为教学工具,用国外的案例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法的真正目的,也违背了案例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手段单一

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其多样的开展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然而,一方面,可能由于课堂组织不规范,案例教学大多数是教师讲述,学生聆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教师通过视频将案例播放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参与度很低,可能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而另一部分置身事外的现象,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完全没有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使用得当根本不加考虑,导致该方法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学科扩展

在案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时候过于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将思维定位于当前所学的内容,判断案例结果的对与错。事实上,案例本没有标准唯一的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其答案并不局限于目前所学的知识点,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其进行判断,如果用单一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产生误导,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初衷。另外,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仅仅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其实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跨学科知识点有很多,只有对各种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分析,才能将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因此,如果只关注案例中本学科的知识点,不关注相关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会浪费案例资源,而且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选取案例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其选择非常重要,案例选择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以及实现授课目标。案例选取首先要与所讲述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尽量找与我国经济、法律环境相适应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的时效性。我们知道,经济环境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如果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就不能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

第二,案例的生动性。战略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型学科,因此,选取比较生动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参加案例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注重案例长度。如果选取的案例过于复杂,篇幅过长,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耐心,也就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应注意规范课堂组织,尽量组织多种形式的案例学习模式,营造出较好的课堂氛围,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将如何教好学生作为己任,探索出多种教学手段。目前,案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书面素材和视频案例,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其乏味。教师应该跳出固有的教学模式,例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分享他们公司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去企业学习等,将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增强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另外,案例教学法并不是用于教学的唯一方法,有时候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

(三)正确的思维引导和适当的学科扩展

首先,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案例教学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要了解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亩嘟嵌热パ习和讨论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有很多。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学习案例,找出本课程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设计出可以启发学生的问题,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而且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扩宽知识面。然而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王玮,陆红艳.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21-23.

篇(3)

关键词:

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802

《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其他管理类课程相比,它重点是在探讨和研究企业未来长远性的、全局性的重大方向问题,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企业面临的竞争情况、企业如何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等内容。因此,在《战略管理》的教学中,不仅有一般管理理论、职能组织、团队沟通等方面,还涉及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名副其实的“整合式课程”。《战略管理》课程的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选用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力至关重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期末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期望通过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课程教学。

1 课程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定、学习感受、课外学习等方面,共20题,其中,封闭式问题15题,开放式问题5题。

调查对象主要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时间为本学期课程结束之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课程设置与考核评定方面

学生普遍对设置《战略管理》课程表示满意,57份有效问卷中,2人选择不满意,3人选择一般,余下52人选择满意,占比91.23%。但学生对学习《战略管理》的目的回答却令人吃惊,一半的同学是为了获得学分,这也使大部分同学提出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上,普遍认为应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而加大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

80.70%的学生认为《战略管理》课程内容及章节安排比较合理,有5名有效问卷认为不合理。85.96%的学生希望《战略管理》课程中使用视频录像,少部分学生更喜欢文本资料。对于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2名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名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其余50名同学均选择非常必要,占比87.72%。

2.3 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感觉良好的人数和较差的人数相差无几,一半的同学均感觉一般。66.67%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学习状态,22.81%的学生表示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利用课外书籍和相关资料的调查中,发现问题比较大,四个选项中,7人选择经常翻阅,15人选择偶尔阅读,26人选择几乎没有看过,7人选择无暇顾及。

对于调查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大多数本科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对于战略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没有直观感受。而战略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但目前战略管理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学生们普遍反映战略管理是一门既抽象又空洞的课程,是一门比较“虚”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同时,与一般的管理类课程相比,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学术理论比重更大,抽象性内容也更多,如价值链模型、权力/动态性矩阵、行业扫描圈以及战略钟等。许多学术观点与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战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通常是不能被量化的,很到找到具体的应用空间,学生往往觉得这些理论离自己太远,甚至认为这些理论没有实际意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改善:

3.1 激发学生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被动听课过渡到主动参与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是教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也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习更重要。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无疑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和关心信任学生,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实现由传统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高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2 加强案例教学与讨论

案例教学法作为由美国哈佛大学创立并倡导使用的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案例来自于企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教师扮演设计者、激励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弱化《战略管理》理论性太强对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背景知识和管理经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战略管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战略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在给定条件下提出有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行动方案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分组学习,组内学习和讨论,并进行组间交流,可以锻练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管理决策能力等。

从本期案例的讨论结果看,学生发言比较少,不仅发言的学生人数较少,两三个同学谈了自己的观点后,其他学生基本就没有其他论述了。而且发言学生的论述也比较简单,明显感觉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案例分析往往试图从教材中寻找答案,没有自己的观点。

要做好《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努力。从学生方面讲,需要学生关注经济管理领域的时事新闻,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在课堂上,要敢于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观点的碰撞并激烈交锋,才会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才有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教师方面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要掌握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资讯,不断更新案例资源库,确保向学生提供新鲜、真实的案例。教师需要参加一些案例教学培训,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疑难探讨的平台,能够快速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可以快速补充和丰富教师的案例教学知识。教师也需要加强实践意识和能力,要走进企业,加强对企业运营的认识,有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管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案例内容。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案例教学的进行过程。案例教学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执行步骤:情境或事件介绍学生任务布置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案例选择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企业,也可以由教师发放材料,但都需要让学生了解案例材料的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发言中,教师要担当好引导的角色,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切合实际的总结评价。

3.3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成绩关系到各类奖学金的评定、评优获奖,这些对未来的求职又比较重要。因此,可以通过改进《战略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案例教学与讨论。

本学期《战略管理》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考核比较粗略,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战略管理的课程考核进行一些改进。

《战略管理》课程的总评成绩仍然包括两个部分,这是学校的统一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的40%中,作业、出勤等学习态度问题占10%,案例讨论占30%,课堂发言加分。案例讨论的成绩评定分为小组得分和最终个人得分,小组得分由教师根据案例的课堂分组发言和最后的案例分析报告质量来评分,这个评分是整个小组的平均分,然后授权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个人参与情况打分,要有区分,参与程度高的学生高分,付出少的学生分数较低,但整个小组的平均分只能为教师评定的小组得分。这样的评分方式,有利于案例教学中强化团队意识,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末考试的60%中,在试题中加大案例分析题和综合运用题的分值,在试题中达到50分左右,降低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的分值,以期有效避免期末考试通过死记硬背考高分情况出现。改进的考核方式应在课程第一节的课程介绍中,明确告诉学生课程的评分构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课程成绩,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积极配合案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reiner L E, Bhambri A, et al. Searching for a Strategy to Teach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03,(4):402420.

[2]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4)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整合管理学知识,综合分析各职能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从长远发展高度概括、总结,提出可操作性思路,系统规划持续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既能掌握有关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能具备一定的运用战略思维思考、处理现实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该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都决定了企业战略课程应尽量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讲授,宜采用更切合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剖析、双向互动,使教学对象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以提升其实际综合素质。本文将从案例教学的过程出发,分别探讨案例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等主要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注意点。

一、案例选择

在不同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成功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案例选择的总原则,并根据案例运用的不同作用将案例分为导入式和总结式两类。

(一)案例选择原则

案例是为特定教学目的服务的,有的是为探索现实、提出假设,有的是为联系实际、验证理论,有的是为过程分析、融会贯通,教师需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侧重点和着眼点的案例,但案例选择总体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

1.典型性。并非每个案例都对所要分析的知识点均是贴切的,作为教学的案例应该是能够生动展示战略管理规律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案例,能够为具体展示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例如,在企业多元化战略这一知识点的传授中,许多企业都有多元化的经历,但很多案例的多元化路径规律性不明显,或者只侧重于多元化的某种类型,难以全面涵盖多元化战略特征。相对而言,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路径清晰、内容全面,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2.趣味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分点之一在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思考、创造的综合能力。为此,案例选择在保证典型性、针对性的同时应尽量选择具有时代性、趣味性的案例,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的兴趣。

3.层次性。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现实案例相结合,由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从中抽象出战略管理的一般性原理与结论,这一过程应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例如,笔者在以海尔集团为案例对象分析其多元化战略时,会由浅入深,先分析多元化战略的类型(无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讨两类多元化战略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接着再深入剖析海尔集团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进入新行业所采用的途径(自创、并购、合资),并根据现实情况分析三种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通过不断加入假设、提出新问题的方法,推动案例分析的深入。

(二)案例类型

1.导入式案例。导入式案例一般在重点知识点正式讲授之前采用。在一些重要知识点讲授之前可以先介绍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共同分析该案例蕴含的理论知识,其目的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理论假设。例如,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内外部环境分析,在该部分正式开始讲授之前,笔者选择“隆中对”作为导入案例,通过讨论诸葛亮对汉末形势的分析以及据此所提出的战略思路,引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知识要点――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其分析方法(SWOT分析)。

2.总结式案例。总结式案例一般在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采用。教师在深度讲授重要知识点之后,可以选择能够深度反映该知识点的案例,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案例总结等方式使理论、现实相互印证、融会贯通,其目的是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用现实验证理论。例如,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有一章是多元化经营,在讲授完多元化经营的内涵、特点、进入方式等知识点后,笔者选择海尔集团20余年发展的纵向案例,与同学互动讨论海尔集团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公司层战略、多元化特点、进入方式选择等,使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二、案例讨论

在选择好合适的案例之后便是如何组织案例讨论,在此过程需要有注意几点:

1.师生角色合理定位。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过程较为枯燥、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等缺陷,案例教学正是为弥补上述缺陷而产生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担任案例组织、推动、归纳总结等职责,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习进程的节奏;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担任案例分析、讨论、辩论等职责,积极主动地搜寻知识;两者之间应是共同探讨、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关系。

2.合理掌控案例讨论进程。一般而言,案例讨论分为案例展示、问题设置、案例讨论等几个环节。(1)案例展示。在该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全方位展现案例全貌,使学生能够对案例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在案例展示时应注意尽量运用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引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郑绮萍,包昆荣,陈志铭,2006)。如果案例的信息量较大或需要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搜索时,应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2)问题设置。案例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更生动具体地展现知识点并真正掌握,为此问题设置应紧紧围绕需要传授的知识点。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应是理论难点,通过问题提出、讨论、解答可有助于学生掌握该知识点;二是问题设置应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将复杂、难懂的知识以设置问题的方式理清思路,通过追问、反问等方式推动讨论层层深入。(3)案例讨论。教师作为讨论的引导者和推动者,通过提问、反问等方式推动小组间的讨论和辩论,分享众多思想,实现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热烈的讨论、辩驳,加深知识点理解,实现知识技能目标。这一环节要注意几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站在中立的角度,不带倾向性的引导,否则有可能将学生引向既定的结果,难以使个人、各组各抒己见;二是应把握提问、引导的关键时机。当一个问题讨论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抛出下一个问题或是在已有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限定或假设,从而引导讨论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案例总结

当学生讨论案例结束后,教师有必要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概况,将现实状况升华到理论知识。此环节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概括讨论环节存在的几种主要观点,并对上述观点进行点评,既要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积极观点,同时也要提出思考该类问题应有的战略思路;二是对案例结论的归纳。这部分并非对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案例对理论的验证,是将现实与案例结合并从现实归纳理论的升华,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拓展;三是在已有结论基础上提出深入思考的思路。仍以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为例,在充分讨论基础上重点总结三点结论:(1)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能力与多元化节奏相配合;(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海尔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发展;(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

四、结束语

企业战略管理既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现实切实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推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是当前深化教学创新一项急迫的任务。这既是提升教学方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如何发现讨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心理、掌握讨论节奏等均是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探讨了案例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等案例教学主要环节的注意点,以期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尹占军,胡菊华“基础”课案例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J].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3,175(7):104-106.

[2]郑绮萍,包昆荣,陈志铭成人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6,(4B):83-8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84-03

引言

战略管理课程是大学本科工商管理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如果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比喻为管理类课程的四肢躯干,那么战略管理类课程无疑是管理类课程的灵魂。学生在掌握了管理课程的躯干学科后,将在战略管理课程中体会到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以全面、创新的思维观念,综合、灵活的战略方法,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实施企业战略,并最终进行战略评价、修正的全过程。

由于战略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指导性、风险性、长远性、竞争性等特点,如何通过对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不断修订使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如何通过更多更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是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所必须面对的永恒的问题。

自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利用实验、情景模拟、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授课开放式教育的主张以来,模拟类授课方式以其体验性、趣味性、综合性、实战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外的高等教育教学之中。模拟类课程中的沙盘模拟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以来,也已在高校企业管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大量使用,唐飞(2010)以用友公司的ERP沙盘为例阐述了沙盘模拟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教学的支撑作用。而在专门的战略管理模拟课程方面,在2011年5月,美国培训发展协会ASTD举办的“ASTD2011年国际会议会展”中参展商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模拟课程中就包括发展战略模拟课程。目前,国内专门的战略管理模拟课程,多由各种培训机构开发授课,而针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的战略模拟课程系统的开发并不常见,而对情景模拟类课程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应用的讨论则更是寥寥。本课题组针对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具有开创性的提出了将沙漠掘金情景模拟应用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沙漠掘金模拟和战略管理课程的契合点

沙漠掘金情景模拟是由加拿大鹰飞(Eagle’ s Flight)公司开发的一款经典的情景模拟课程,它通过对沙漠探险队的情景模拟引导出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碰到各种问题,最终讨论给出企业组织未来发展的合理方案。

沙漠掘金情景模拟的背景设定为5~6个初始状况相同的探险小队,由学生5~6个人进行自愿分组,各组员不同的角色由每组经无领导讨论决定,具体角色分工为:探险队长、副队长、探路者、会计、侦查员等。各队通过教学模拟地图、幻灯等教具辅助,购买完水、食物等各种旅行所需物资,并咨询过熟知沙漠天气的智者后,开始进行21~25天的探险历程,最终成功返回并获得总金币最多的队伍获胜。沙漠掘金模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教学方式。目前,经多年的改版与演变,该课程已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各类培训机构的在职培训、企业内训以及高等院校的MBA课程之中,但还未曾在大学全日制本科教学中应用,本课题组总结出了沙漠掘金模拟和战略管理课程的契合点如下,基于此本课题组希望将此引入本科教育体系。

(一)沙漠掘金模拟与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潮流相契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企业竞争范围逐步扩大,已进入无国界竞争阶段;二是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基于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的网络思维下的竞争。因此,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者逐步加大了对战略联盟理论,企业变革、转型理论的研究。沙漠掘金课程情景模拟了沙漠探险队在气候、地形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的掘金过程,正好与现实生活中企业变革、转型的阶段相互辉映,既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又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而本课题组在沙漠掘金情景模拟教学实践中发现,假如各个队伍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配合进行游戏探险,则每个队伍成功返回目的地的希望则大大增加,这又与战略联盟理论相印合。因此,在战略管理课程的适当阶段穿行沙漠掘金情景模拟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学习更加有效。

(二)沙漠掘金模拟能简单立体的展现战略管理课程的主干

企业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制定环节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类与选择,到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都可以借助沙漠掘金模拟的探险队的掘金之旅来进行实战分析讲解,而上述的战略环节加上战略管理的定义与理论流派介绍,基本上构成了目前流行战略管理教材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从战略管理角度对沙漠掘金情景模拟课程进行剖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很好的融合在战略管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更可以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在管理思想和知识水平上有进一步提高。

(三)沙漠掘金模拟相对于其他的模拟类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对于其他模拟类课程,沙漠掘金模拟应用到战略管理课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沙漠掘金模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相对ERP沙盘模拟等模拟课程的实验室建设的大量投入,进行沙漠掘金情景模拟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一间教室,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几张印制的地图,即可以进行沙漠掘金情景模拟课程,这对师生无疑都是非常方便的。其次,沙漠掘金情景模拟不需要占用太多的课时,战略管理课程目前在新疆大学的学时为 48 学时。如果模拟课程的时间太长,将使教师完成理论教学的时间受到严重压缩。不同于ERP沙盘模拟等模拟课程,沙漠掘金模拟课程的情景模拟时间4个课时左右即可以进行完毕,这对战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再次,沙漠掘金情景模拟并不需要过多的指导老师相互协作。沙漠掘金情景模拟中一位老师基本上可以对整个情景模拟过程进行掌控,而ERP沙盘模拟等大型的模拟类课程一个人无法同时控制六个盘面,联络协作老师将使引入模拟课程的成本增加许多。

二、4E2S教学模型探索

根据模拟性教学的一般原理,本课题组不断研究将沙漠掘金情景模拟在战略管理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实践,最终总结出适合于研究型教学的4E2S模型。4E2S模型总结了沙漠掘金情景模拟在战略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六个阶段,即模拟简介与分组(Explain and Group)、战略制定(Establish)、战略实施(Enforce)、战略评价(Evaluate)、报告形成(Summarize)和课堂演讲(Speech)。

(一)模拟简介与分组

此阶段为沙漠掘金模拟进行的课前准备阶段。模拟简介阶段应介绍进行沙漠掘金模拟的目的、背景、规则、基本要求等。此阶段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较为详实的书面资料,分发给学生,而在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说明,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由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了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模拟简介进行的时间与模拟练习的时间中间应有一节课的空余,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就不清楚的地方与教师进行答疑、互动,并完成分组;而分组阶段应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使学生在讨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位置,并建立各团队的队名,队徽,队伍愿景使命等。

(二)战略制定

这个阶段是模拟练习能获得好成绩的最关键阶段,但在首次进行沙漠掘金模拟时此环节不应过长,可以在正式模拟练习开始前的10~15分种内完成,这样能使学生对沙漠掘金模拟可以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更激发其参与的热情与能动性,而且在仓促之间做出的战略决策可以更加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也与现实生活中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相呼应。此阶段首先由各小组对沙漠天气、地形及团队成员状况等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形成一个总体的战略倾向,是携带水、食物刚好满足要求并最快路径到达宝藏处的低成本高风险战略,还是力求稳健购置齐备指南针、帐篷,尽量多通过村庄的稳健型策略,在这个阶段应大体确定;对未来探险中的路线选择、购物负重计划、咨询计划、是否通过绿洲、是否通过村庄、掘金天数、是否和其他团队战略联盟等各种可能的战略行动之间的组合构成了各小组不同的战略计划。

(三)战略实施

这个阶段是情景模拟真正的实践阶段,教师应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第一,应预先布置好模拟场地。可以选择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合适的场所进行,活动场所的转变以及对沙漠环境模拟的逼真性都将刺激学生更好的进入模拟探险的状态,激发其积极性。第二,正确把握模拟时间,确保情景模拟的顺利进行。对于模拟每一天的时间应有确定的标准,让各个小组感觉时间紧迫又不至于不够用。第三,对于模拟现场的一些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理,如果没有重大影响或偏差,不应随意中断模拟练习。

(四)战略评价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前一阶段模拟活动结果的一个总结,深入的战略评价分析应放在书面报告撰写阶段完成。此阶段由教师对各小组完成模拟情况进行统计,由各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模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主要评价者由学生来担当。这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小组模拟练习完成的情况进行积极思考沉淀,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陈述,并启发学生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思考整个情景模拟过程。

(五)报告形成

这个阶段是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核心枢纽。各小组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正规格式,按照战略管理分析的基本框架撰写战略分析总结报告。一般可分为小组简介、小组愿景使命、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与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结论这几部分。战略分析报告应对情景模拟尽量深入剖析,可以综合采用虚拟的PEST分析、EFE矩阵、SWOT组合矩阵、平衡计分卡等多种分析方法,使情景模拟实践与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课堂演讲

这是完成整个情景模拟的最后一步。各小组通过对在战略分析报告中总结的精华部分予以提炼,对本小组整个情景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做最后的展示。通过这一环节,各小组可以互相学习成功经验,同时进一步将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同时,学生制作PPT幻灯的能力,演讲能力,团队配合能力也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结论

柏林工业大学杜霖教授曾把学习比喻为“呼吸”,学习者不但应“吸进”文化知识,更应“呼出”,通过思考分析将记忆的东西转化为实际问题和任务去解决。本文提出的4E2S教学模型在战略管理课程中为学生更自由健康的进行“呼吸”提供了更为清新的空气,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做出了创新、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唐飞.沙盘模拟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G]//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Volume 4),2010.

[2] 李烨.从企业管理主题变迁透析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113-116.

[3] 赵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拟性教学模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73-75.

篇(6)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企业环境为依据,以资源运用和价值创造为手段,以企业发展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它是回答企业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专业课程,其实践应用性很强。当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板,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以笔试为主的评估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的战略管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高。石河子大学积极推进以能力塑造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然而,现有的许多高职院校是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模糊,忽略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时,过于强调理论基础教学,而真正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3.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受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多媒体课程的开设不够精彩,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不注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被动”,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二、基于能力塑造的研究性学习的适应性分析

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发现法相似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地位,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师生互动学习状况。建构主义理论流派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师生及生生是合作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

在强调创新与实践的当下,将研究学习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多用于小组企业调查分析、案例讨论、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具体实施程序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将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思考题或者担任不同的角色;各组分别准备所负责问题的观点发言与对于其他思考题或者角色的疑问;而后集体讨论总结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考察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学生处理综合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第一,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启发,融入学生的小组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第二,企业战略管理实地调研。让学生跟踪选择自己熟悉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依据企业采用的战略(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进行分析,写出调研分析报告,在班级进行交流,起到实用专业知识共享的作用。第三,开展班级内的成果展示。把学生分组,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如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在班级内展示,强化收获成功的满足感。第四,开展考试环节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动态实时的多次考核,有效扭转被动学习的风气。

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训的组织

1.明确课程实训目标

(1)团队合作协同训练:以3人为1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到本土具体企业调研,完成实训作业的分工与组合工作。(2)分析能力训练:结合研究性课程预先设计的实训作业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工具方法,分阶段对跟踪企业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3)表达能力训练:一学期分三次完成,第一次由教师随机抽取的小组准备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试讲;第二次组织公开的实训成果展示。任务提前安排,用1—2周时间准备,课上成员合作陈述及回答问题。第三次将一学期跟踪调查的企业,按战略规划方案要求,在课程结束前由小组提交,教师组织仿真性企业中层干部会议,评选出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方案,再由被选出的小组进行班级汇报。(4)研究能力训练:以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方案设计为目标,将实训作业体系化,依据课程的逻辑关系,设计四个分项报告,按企业使命与目标分析、战略分析、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四个层次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优化方案。

2.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组织

第一步:小组研究性教学重要性动员。第一次课明确阐述本学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标,提出团队、分析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性教学在考试形式上变化,提醒学生关注研究性教学过程组织。

第二步: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强调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跟踪本土企业实训作业方式比较适合,为此,依据研究性课程论证方案精心设计了5次实训作业内容。分别是: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业务单位战略评价与选择;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并提出实训报告重点与要求,具体形式如下:

课程实训三: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并获取有关资料,应用SWOT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的关键活动。报告要求语言简洁、准确,调查的资料翔实可靠。报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简要介绍)。

(2)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销售、财务、研发、人力资源)可能有什么变化,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该企业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来自市场的机会和威胁有哪些?(重点写)

(3)描述企业价值形成过程,并分析判断企业业务运营的关键活动。(详写)

(4)对该企业进行中观产业环境分析。(简要分析)

(5)实训管理方面的要求:①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实训方案的要求及时进行实训的安排,并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认真批改课程实训计划,给出学生实训成绩,按优、良、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报告。

第三步:实训报告的撰写与提交。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按时间规定提交报告。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答疑区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步:成果展示。课程进行到一半,实训作业完成了三次,组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公开展示,选择9—10个组进行PPT成果展示,通过提前设计好的评价标准,由学生相互打分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五步:系统设计战略规划方案。利用五次实训报告获得的成果,按照战略管理规划方案的四大要件形成完整的优化方案报告,实现由局部专项训练向系统规划方案过渡。

四、课程实训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程实训,增强了企业战略管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奠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常情况下,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方式主要有引导学生课内发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师生双向提问等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互动方式。伴随着学生对企业调研的深入,各类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问题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经典理论启发学生,学生之间在争论、讨论中形成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如此,课堂教学氛围会比较活跃与和谐,学生能够在良性的互动中积累知识。

2.创新教学与课程评价方式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借助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感知和实践企业战略管理的实务。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评价内容,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的有效结合,改革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方式。如评价方式由三个方面组成:平时课堂表现20%+实训报告30%+期末考试50%。其效果是学生更加重视课堂表现及实训调查,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及生动的成果展示环节,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

3.丰富了一批本土案例

通过学生对跟踪企业的调查,教师不出校门就可获得所在城市大量的企业案例素材,按照案例规范编撰要求进行整理,形成了鲜活的本土案例集,教师由此掌握了第一手企业情况,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主动联系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因对案例对象有着十分充分细致的了解,在案例分析时容易驾驭,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完善后的案例集还可出版成书,可将优秀实训作品装订成册,用于教学成果申报。

4.学生收获了自信

学生反馈:实训报告接近实战应用,很受用,自己也能完成近万字的方案,很有成就感。如有的同学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写道: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听得最舒心的一门课,这门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具体形象,能学到很多实实在在将来有用的东西,是最大的收获。有些同学谈道: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印证,这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学理论,更要重实践,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自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作品,有些激动。

在肯定课程实训成效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实训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需要克服困难,及时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对实训报告的形式与格式做明确的规定,防止不同字号、不同版式带来的批阅困难,有助于学生养成学术研究规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7)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课程主要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论发展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战略分析方法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本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示范课程率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等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对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人才。

一、教学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学生学过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以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人才培养层次和毕业就业去向为依托,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从教学实践中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在教给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战略意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主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及学习研究能力。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一方面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基础建设,向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的方向努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建设,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要具有开放的视野,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途径,合理谋划和不断改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包括职称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中创造知识、经验共享的氛围和渠道,改善学习、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从而快速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同行和企业管理实践者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四是建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师资队伍本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到企业兼职提供条件;也可以直接聘请管理实践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有效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建设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涉及四个方面:(1)什么是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战略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2)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3)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2.战略分析。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分析模型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时利用外部条件提供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因素。(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遵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转贴于

3.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实质上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密集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重点介绍。(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迈克尔·波特总结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

4.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素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与所执行的企业战略相匹配,推进一个战略的实施。

总之,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进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这样的一个定义而进行建设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应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发问,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不受教材、观点、方法的局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将教师平时通过进修深造、学术会议、异地考察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与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共享。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身边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中汲取养分,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兴趣热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应用主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或战略转型相关资料,结合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做宣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进入和退出壁垒低的行业自主创业,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吃苦精神,而且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获得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切身体验,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3.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画面生动等特点吸引学生,但容易造成学生赶记笔记,不与老师交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动静结合,突出教师的讲解过程,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课堂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内部的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充教学内容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设计并完善网上师生互动答疑系统,为师生提供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交流。

四、结语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长期坚持不懈。今后,将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摸索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与思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8)

集团管控是指大型企业的总部或者管理高层,对下属企业或部门实施的管理控制及资源的协调分配等。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89-02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案例教学主要以企业的战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在课堂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案例教学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理论+案例+理论

教师先讲授部分概念和理论,然后利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分析典型案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再阐释理论。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社会实际缺乏了解,教师在讲解概念和相关理论时,可穿插案例解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便于学生理解。如在讲述什么是战略时,可先对其涵义进行理论剖析,然后通过典型案例作进一步阐释。最后再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剖析。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涵义。

案例:“隆中对”与天下三分的战略。

《三国演义》第 38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详细、生动地描写了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情景。当诸葛亮闻知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的“将军之志”,又受刘备的三顾之恩,便在茅屋中为刘备献出自己的谋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先对曹、孙、刘三方的实力作了分析,接着提出了谋略。

1.曹操——地位无法动摇。“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孙权——根基牢固,应作为盟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刘备——皇室身份具有号召力,善于收罗人才。“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二、案例+理论

在讲解某一理论前,先引入案例,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后,再讲授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如在讲解成本领先战略前,引入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实例。通过此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是成本领先战略的感性认识,再进一步引出成本领先战略的内涵、战略价值和战略风险等理论知识。

案例: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的特点在于它一直宣称要做家电业的“世界制造中心”,钟情于给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做 OEM,其总体思路非常明确,目标是以规模和成本优势来整合家电行业。1996 年,格兰仕将微波炉在国内的售价一次性下调 40%,结果销量立刻从上年的 20 万台猛增至 65 万台,最高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4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确立了在微(光)波炉行业的霸主地位。之后格兰仕大幅降价行为接连不断,屡次挑起价格战。“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价格战被认为是两败俱伤的初级竞争手段,国内彩电行业的价格战就是明证。格兰仕价格战是在规模前提下的价格战,每当规模上一个台阶,就大幅下调产品价格。比如当规模达到 300 万台时,就把出厂价降到 200 万台规模企业的成本价以下,使规模在200 万以下的企业难以承受。通过此策略,格兰仕树起一道门槛,要想进入此行业,就要投巨资达到更大的规模,以期超过格兰仕的盈利水平,否则就要亏损。国外许多著名家电企业都逐渐认识到,格兰仕的生产规模使其构建起价格壁垒,与其去和格兰仕硬拼,不如将生产环节外包给格兰仕。

三、理论+案例

完成课程理论内容后可将剩余时间全部用于案例分析。如在运用SWOT法分析企业内外环境时,可将课堂剩下时间用于讨论沃尔玛的 SWOT ,或让学生对自身进行 SWOT 分析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案例:沃尔玛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沃尔玛的销售额近年来有明显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如它收购了英国的零售商 AS-DA)。其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的信息技术所支持的国际化物流系统。如该系统可清晰了解到每件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每间卖场的运输、销售、储存等信息。信息技术也加强了沃尔玛高效的采购过程,其一个焦点战略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优秀的人才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沃尔玛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对优秀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忠诚度。

2.劣势(Weaknesses)。沃尔玛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零售帝国。尽管它在信息技术上拥有优势,但巨量的拓展业务,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控制不够。其商品涵盖了服装、食品等多个部门,在适应性上比起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对手存在劣势。

3.机会(Opportunities)。采取收购、合并或战略联盟的方式与其他国际零售商合作,专注于欧洲或大中华区等特定市场。沃尔玛的卖场当前只开设在数量有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因此,继续拓展市场(如中国、印度)可带来大量机会。沃尔玛可通过新的商场地点和商场形式来获得市场开发的机会。更接近消费者的商场和建立在购物中心内部的商店可使过去仅是大型超市的经营方式变得多样化。沃尔玛的机会在于对现有大型超市战略的坚持。

4.威胁( Threats )。沃尔玛在零售业的领头羊地位使其成为所有竞争对手的赶超目标。沃尔玛的全球化战略可能在其业务国家遇到政治问题。多种消费品成本下降,原因为制造成本的降低,主要原因是生产外包趋向世界上低成本地区,并在一些领域内造成通货紧缩,恶性价格竞争是一个威胁。

四、正案例 +反案例

案例:从战略制胜与战略失误的实例对比谈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1.战略制胜案例——海尔的腾飞。创立于 1984 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技术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度的跨国公司。海尔1984 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而目前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餐饮、金融、房地产等在内的 86个大门类 13 000 多个品种的产品群。

海尔二十八年来高速发展,主因就是战略创新。其战略创新经过了四个阶段:一是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其他企业上产量,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七年只做一种冰箱产品,磨出了海尔管理之剑“OEC 管理法”,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其他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实现规模扩张。三是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2)。其他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战略,搭起了国际化企业框架。四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2年至今)。其企业文化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调整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2.战略失误案例——中联公司疯狂扩张的代价。中联公司成立于 1992 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的国有大公司。公司组建开始,高层领导没有客观分析主客观环境,没有慎重选择主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脚踏实地打好基础,而是四处“招兵买马”,急于扩大规模。其在全国各地迅速注册公司,在一 年内,注册二级公司 20 多个,三级公司 50 多个,四级公司遍布全国。没有像样的主业支撑,再加内部管理混乱,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债台高筑,对下属公司的管理失控,陷入全面危机。最终,国务院对该其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个国有大公司就这样倒下了。当然,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

综上,一个由小到大到强,一个由大到乱到衰。说明了企业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从而让学生明白战略管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美]格里·约翰逊.战略管理: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美]迈克尔·A .希特,等.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 教学方法;项目;案例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project;exampl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256-02

0 引言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在已经学习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它研究的是企业在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为了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战略做出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谋划,以及如何将制订好的发展战略成功地付诸实施等问题。

1 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1.1 课程特点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性与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这门课的主要特点:第一,内容相对综合全面。以强化公司层面的管理为切入点,以战略管理者的身份分析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战略管理流程,从而有效规避战略风险,取得战略性成功。第二,实务要求高。在阐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较详细的介绍了公司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和财务战略的相关内容,以及风险管理的实务及具体内容。第三,文字叙述相对比较拗口,本教材大多是生搬硬套国外翻译资料,缺乏原创性,条理不清晰,表达不符合中文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困扰很大。

1.2 教学现状 ①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很多高校教师针对该课程仍以讲授为主,案例为辅,案例只注重量而轻质,学生对于原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在实务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综合分析题目摸不着头脑,经常是偏离了主题,答非所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②知识和能力目标混淆。高校教师在对于章节内容的处理上仍旧是一概而论。没有分清哪些是知识点哪些是技能点,因此学生往往会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学习起来顿感吃力和厌恶。③实践性环节薄弱。通常来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很多高校教师认为该门课程综合性强、难以理解,而且课堂的教学设计难以实现,因此出现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④学情分析未细化。学生学情的分析基于先修课程的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根据其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作为基础,因学生的个体差异产生的学情参差不齐,一概而讲势必造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

2 教学方法的研究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人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把全部同学分成小组或团队,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实施采取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两种模式。考核分数计入个人成绩和团队合作成绩。即最终学生的个人考核成绩=考勤×20%+个人成绩×40%+团队合作成绩×40%,这样既锻炼了个人能力又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2.1 “教、学、练、做”四位一体教学法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理论和实践技能讲授过程中,坚持采用教、学、练、做四位一体教学法,边讲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讲、学、练、做相互交叉,学做合一、理实一体,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此方法是寓教于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动态过程。

在讲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以合作方式完成,或由学生先讲,老师点评总结,或由老师先讲,学生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可以由同学独立完成,让学生深刻体会做“讲师”的滋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把枯燥无味、难以读懂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兴趣,让学生回味无穷。在学练过程中为加深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即时性掌握,针对讲到每一章节每一知识模块,根据该知识模块的学习要求(即了解、识记、掌握)和重难点把握,老师提出5-10个练习题,提炼出从2009-2012年的真题从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四个题型,题目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个体学生或各小组团队在规定时间进行作答,同时计入个人平时成绩和小组团队成绩,如果答错将实施倒扣分,这样学生非常踊跃,认真思考,高质量的完成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全方位不同角度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每个知识点的考核点、出题角度和答题技巧。在练做过程中,即根据课堂的教学组织安排需要,最后十分钟由老师自编试题进行闭卷作答,上交批改,下次上课之前进行点评。

通过以上“教、学、练、做”四位一体教学法,学生从主观上彻底把该门课程学习从“难学”到“易学”和“爱学”,把整本书读薄读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2.2 项目教学法

2.2.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一条主线,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主张在教学中把工作中的一些真实项目引入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项目管理即项目的确定、项目的策划、项目报告的制作使学生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一个项目带动整个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2.2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例如该课程中老师提出项目名称是“海尔集团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就需要学生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财务战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七个方面进行,该项目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学生首先明确考核项目的任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每个团队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项目文案的撰写,同时老师要起到督导的作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技能大赛”为载体,依据项目评分标准表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整个项目管理过程分为期初、期中和期末。期初每个项目小组以团队式组建,团队式管理开展项目活动,团队以5-6人为宜,组成人员要根据各自的性格、特长来进行分配,确定项目负责人,由学生团队或老师确定项目名称、目标、工作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团队其他成员具体工作依据项目工作内容进行分配。期中要形成阶段性成果并向老师进行汇报,由老师提出指导意见。期末项目的成果包含书面文案和动态PPT演示部分,项目成果的汇报将组织邀请系部相关专业老师作为评委,每组20分钟,其中5分钟由负责人陈述整个项目的作业过程、内容方案和结论,10分钟由小组成员各自汇报所做工作,分析方法以及体会,3分钟对现场观众提问进行答辩,2分钟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所有项目团队汇报之后根据专业老师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项目评分表如表1所示。

项目教学法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课堂教学效果,充分使学生利用课上理论与课下时间结合起来,同时践行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2.3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学生作为提问主体针对教学内容

从不同角度提出质疑,老师的问题的深入浅出,深刻分析、理解、领悟和贯通知识点和技能点。在该方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质量、内涵、难易程度,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提问以及回答的切入点,往往因为偏离内容的本质而无法有效应用该方法,因此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首先引导,接着说明问题的原理与联系,最后进行问题点评和点拨,从而使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有质、有文有理。在问题的回答上针对开放性问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真正把握问题提出的本质和知识深入浅出的内在。“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3 结束语

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本身研究教学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重点要注意因材施教、因课选法,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做到知行合一,彻底掌握该门课程的原理和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先进收费站申报材料 下一篇: 扶贫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