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6 16:33: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篇(1)

二、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讲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并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盲目,没目标。教师在关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导课时,一般通过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用途、课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只知道这是一门编程的计算机语言。但这门语言具体应用、怎么应用,学生并不了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没有必要学习。

(2)学习兴趣由高到低。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初期,学习兴趣比较大。但随着教学内容逐渐加大,教学难度也逐渐加深,让学生感到授课内容枯燥无味,一些学生出现上课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的现象。有少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考试结果,成绩十分低。

(3)自主编写程序的能力差。学生学习比较死板,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不能利用现有的解决问题方法,去解决类似的新问题。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编程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具备自主编写程序的能力。

(4)缺乏团队意识。在大学校园里,提倡的是自主学习与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即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而很多学生仍采用初高中的学习方式,即大多数是自己学自己的,有的学生甚至是“偷学”。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研究

“项目驱动”这个概念出现的比较早,应用的领域也比较多。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的教学过程。首先,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项目;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的学时来安排项目的小组人员;然后,教师将项目中的任务下达给各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中各项要求;最后,小组之间要互相点评,教师对其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

(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一是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二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相关知识;三是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四是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各个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以C语言为主学习的。C语言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的语法规定较严格,知识体系结构相对较连贯,所以,这门课程十分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来实现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1)选取项目。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元素是项目,项目是整个教学方法的先决条件。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项目;也可以和企业合作,挑选适合的项目作为教学素材。选取项目的原则:一是大小适中,难易适宜。项目如果过大,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复杂度相对会很大,学生完成会很困难,会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信心,无法完成任务;项目如果过小,所涵盖的知识点较少,操作较简单,学生完成很容易,会使大部分学生骄傲自满。一般是教学过程初期,项目应较小,难度较低。随着教学进度的延伸,项目逐渐变大,难度加大。二是项目与所讲授的知识点的相关度要高。通过完成项目,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所以,每个项目中尽量涵盖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目的。三是项目的实际应用性要高。选取的项目最好来源于企业正在开发或已经开发完成的项目,这样,学生真正接触到当前所学技术的实际应用。

(2)选定小组成员。项目的分配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理的划分小组是项目良好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分小组的原则:组长带头,优劣搭配。组长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协调各个组员的分工任务,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优劣之分,主要是指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进行划分,但小组的划分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3)教师认真指导。教师认真和正确的指导是顺利完成项目的必要条件。指导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这样,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性问题,教师便能及时的给学生进行指导,并对常出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统一给学生进行讲解。

(4)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能使知识点讲解的更加深透,学生掌握知识相对牢固。所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项目驱动教学法注重编程的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相结合,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目的。

篇(2)

中图分类号:TP311.12-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1],在这门课程中,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大结构是学好程序设计的基础,在大多数程序中都会包含选择结构,C语言主要有if和switch两种选择语句[2],其中,if语句的应用更为常见一些,它分为简单分支、双分支和复杂分支。if语句的用法对于有程序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讲轻而易举,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编程经验的新生来讲,却很难掌握,因此,在学习语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笔者从初学者角度,用案例分析法对if语句进行教学探讨,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1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用于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2.1 案例选择

用if语句评定和输出某个或多个学生的成绩等级,是选择结构的典型应用之一。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用一个嵌套的if语句来表示一个分段函数。

若用Xi表示凯里学院信12计专班中第i个学生ai的数据结构考试成绩,用Y表示其等级,第i个学生ai的成绩Xi与等级Y之间存在下面的数学关系[3]:

3 结束语

针对上面案例中出现的情况,笔者运用事前分析估算的方法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这是编程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检验一下是否依据最好的策略进行编程,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思想,领会程序设计的精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高级编程打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然.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0(10):206.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宋兰霞.《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4).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10-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l levels of schools in our country are trying to use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dvanced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it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uter programm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as more advantages,it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students'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for program design courses.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actively.

Key words:Teaching mode; Flipped Classroom; Advanced language programming

1 引言

随着2011年美国可汗学院的兴起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开始风靡中国,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大中小学教师开始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各种课程教学,并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索。

祝智庭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界定,翻转课堂实施过程的实质就是将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两个过程反转,知识传递过程从课堂上转移至课堂下或家庭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现学习过程的完整翻转,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1]

翻转课堂即课堂内外进行翻转,教师应设计好教学过程,制作相关的学习视频,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行观看,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也就是课外先完成课程的自学,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等。翻转课堂在理论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在不同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尤其在这种模式还不甚成熟的时候。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作为我校学生的一门公共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的教学是一名计算机教师急需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极具研究意义。

2 翻转课堂相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除此之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构成因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育普遍面临着教学对象的个体性,也就是说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水平的不一致。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教育。

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有些同学在开课之前可能对课程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些同学可能从未接触过。此外,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能力也不可能同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获得的知识有所差别,可能有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了所有知识点,有些同学却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这种点对面的传授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也不可能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内容的自学是在课外完成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个人能力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此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讲授其实已经从点对面转变成点对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除了教师的讲授,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般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往往教师关注的是那些在课堂上较为活跃的学生或者是一些较为优秀的学生,或者说这些学生会主动引起教师的关注,而大多数有较多疑问的同学可能因为不好意思提出问题,或者因为有太多疑问无从提问,并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明显不利于课程后续的学习。翻转课堂却能更好地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过程不再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课外以其他方式实现。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其实关注的对象已经变成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3 翻转课堂实施方案研究

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来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这类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的基本步骤是教师先制作学习视频,然后学生在课后自选时间完成课程知识点的自学,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解答问题。实际实施过程中当然也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

首先,教师视频的设计和录制是课前必需的准备工作,教师制作的视频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制作的视频可以分为知识点视频和综合知识视频。知识点视频也就是将各知识点分别制作成小视频,学生依次先观看这些小视频,视频最后是教师提出的一个小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问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是否基本掌握。完成这部分学习后,再进行综合知识视频学习。综合知识视频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某个章节的多个知识点综合而成的例题的演示。学生观看视频后再完成一个相似例题以检学习成果。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利用课后的各种碎片时间。此外,碰到较复杂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反复播放视频来加深理解。由于视频是课前准备,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像传统课堂上课一样必须是教师本人在指定时间空间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群策群力,集合整个课程组的所有教师,集思广益,尤其是充分听取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的建议,设计制作出高水平的视频,这样相当于学生在接受最高水平教师的教学,教学质量也不再简单依赖于某个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学生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课前学生需要自行选择时间去观看学习视频,如果学生本身自觉性不高,课前并没有按照要求去观看学习视频,那么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将无事可做,o话可说。对于一些知识较为连贯的章节,一次学习的缺失将会导致后续更多问题出现。所以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在不了解授课班级学生学习态度的情况下,可以先试行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前几次课的情况首先摸清学生情况。考虑到当前学生中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不一定要每节课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灵活应用,比如任务驱动法等。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式,给出一个结合教学要求和能引起大家兴趣的案例,引导大家一步步地完成,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成就感,而且会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这样良性的循环,在学生培养出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后,翻转课堂取得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

第三,课堂设计是翻转课堂效果提升的关键。课前的自学当然和学生本身的自觉性、理解力等息息相关,但是在同等情况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课堂的设计成为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简单解答,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把控。在课前教师对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要有比较清楚的认知,这些认知可能是来自教师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也来自当前班级学生的各种渠道的反馈。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罗列和解答,应该从这些问题中分析学生学习不足的实质,同样知识点合并,同一知识点由浅入深、不同知识点的先后次序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非常重要、核心的知识,就算学生没有提出疑问,还是需要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或加以检验考核。

4 结论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课前自行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小练习,课堂上教师解决疑问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此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贺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3):5-12.

[2] 张文文.“翻转课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5):113-115.

[3] 唐君.“翻转课堂”三问我国高校教学[J].天中学刊,2015,30(5):136-138.

[4] 戴宁,曹辉.“互联网+教育”:颠覆、应对与重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7):16-20.

[5] 彭娟,夏飞.“慕课”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3):60-63.

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深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经历了从板书、教具、多媒体课件到网络课程的发展阶段。网络课程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平台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普通的多媒体课件不同,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程的构建可以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远程交互途径,学习模式由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转变为立体化、多元化学习,因此网络课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和手段。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意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必备技能。这门课程概念繁多、抽象难懂,逻辑性和实践性极强,学习容易枯燥,如何利用开放式网络教学环境,创建生动的、个性化、研究型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结构上的一次全方位变革,“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变静态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多元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1],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内容。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多媒体课程的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从课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得了信息素养能力的训练,为工作和科研培养了良好的信息能力[2]。

2) 学习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使学习更加便利,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狭隘性,扩展了学习范围,开阔了思维,使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4) 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提供实验和实践的模拟和仿真,化抽象概念为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得学习更加轻松和容易。

5) 网络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也是普通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留言簿、论坛、电子邮件、及时通信等方式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

6) 在线考试为学生检查学习效果,减轻教师阅卷负担提供了可能。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目标

基于传统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但这远远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课件只不过成为了电子版的板书,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实现教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就需要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网络课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因此,“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导航清晰、界面生动友好、教学内容充实、教学主线设计合理,具有教学、个性化学习、网上答疑及讨论、自测等功能的教学系统平台。具体表现在:

1) 教师可以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各类教学资源、提供教学大纲、周历、课后作业、实验作业、电子教材、软件下载、试题下载、源程序下载、相关论文等。

2) 学生通过留言本、论坛、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轻松实现互动和远程交流。

3) 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课后要加强编程练习,网络课程要围绕课后习题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练习与实习,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4) 采用以章节为单元的折叠式树型目录导航结构,循序渐进,合理的信息分类与链接使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5) 整合大量教学资源和素材,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和课堂讲授时间的不足,创造并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介绍、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介绍、二级C语言考试大纲和试题、二级C语言模拟考试软件等。提供C语言的论文和相关科研训练,提高理论水平和扩展思维。

3网络课程特色栏目设计

网络课程建设就是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要求,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和综合[3]。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设计的主体,在网络课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与重组,并根据不同内容的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表征形式。以便使教学内容适于以网络化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

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需求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方便学生选课需要进行课程介绍,为了实施教学内容需要对每一章节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课件、源代码、论文等大量学习资源,为了实现教学的互动还要实现在线的师生交流和答疑,为了配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加强练习还需要提供二级考试大纲、模拟软件和试题等。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本网络课程采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的模块化结构,采用纵向树型目录导航结构组织知识点和章节,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共分为5个栏目。

1) 课程简介:包括课程介绍、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大纲、周历、考试方式、教师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内容:共分10章,是网络课程的核心模块,按照C语言知识体系的结构循序渐进行详细讲解,分别介绍预备知识,C语言基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和编译预处理,结构体与共用体和文件。课件采用PDF格式,单击每一章的标题链接,即可打开相应的PDF文件。

3) 学习资源:提供上机习题、教材源程序、课件下载、C语言运行软件下载、参考论文和电子书等。

4) 交流平台:有留言本和论坛两种方式,留言本针对师生之间,学生提问留言,教师作为管理员可以回复和删除某个学生的留言。而用户在论坛中注册后就可以发贴,并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回复贴子,轻松实现开放式答疑和交流。教师还可以定期地创建不同主题的讨论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问题,开扩编程思路。

5) 计算机二级考试:提供全国计算机C语言二级考试大纲、C语言二级考试模拟软件下载和历年真题。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4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4.1教学素材收集

教学素材是网络课程的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教学资源主要分8类: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3]。学习资源包含了大量支持学习的材料,除了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点以外,还可以链接到互联网上的其他参考资料,如视频、软件、国内外优秀教学网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等。教师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和设计者,通常要经过搜集、筛选、分类、整理、组织与数字化等工作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方便学习者的使用[4]。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大纲将每一章的知识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PDF文件。课后习题和上机实验习题制作成网页文件,试卷和二级考试真题制作成网页或Word文档。教材源程序制作成压缩文件以供下载。C语言论文和电子教材使用PDF格式。搜集相关软件,包括C语言集成开发软件,如TurboC、Visual C++、WinTC、C语言二级考试模拟软件等。

4.2动画制作

为使页面生动友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首页应用Flash MX制作了动画和标题滚动字幕;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函数的递归调用、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制作了递归曲线的生成动画,递归调用的汉诺塔动画、显示回溯搜索过程的八皇后动画、显示广度优先搜索过程华容道动画等,这些动画形象地展示了算法实现的过程,化静态的思维过程为动态的实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汉诺塔动画如图2所示。

4.3开发实现

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分为前台开发技术和后台开发技术两部分[2]。前台开发技术是指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利用DreamweavMX、Flash、Fireworks等软件来实现,教学网站导航清晰是关键,因此首页采用嵌套框架布局,上面是标题,左边是按模块组织的树型目录,每个链接单击后目标文件显示在右边,下面是版权、制作者信息和日期时间。在页面中使用了文本、图像、表格、超链接,Flash 动画和视频动画等。后台开发技术使用了Web服务器编程技术ASP(Active Server Pages)。本网络课程的论坛模块、留言本模块通过ASP编程实现与网络数据库的连接和动态交互访问,能够对各种数据资源不断地更新和维护。

4.4编写脚本程序

为了实现生动的动画效果,脚本的编写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运用JavaScript脚本程序和HTML代码可以实现以下特效:1)折叠式树型目录,可以展开和折叠每个栏目。2)滚动字幕,显示在首页标题上,用C语言程序设计代码实现。3)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以下脚本代码仅在网页底部输出年月日和时分秒(其余代码略)。

document.write( year + "年" + month + myweekday + "日" + day);

document.write( myhours + myminutes);

4.5引用层叠样式表

层叠样式表(CSS)是一系列格式设置规则,CSS样式是对HTML语言的一种扩展,主要用于控制Web页面内容的外观和页面风格设计,在网页制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CSS能够有效地提高制作网页效率。CSS扩充了HTML各标记的属性设置,丰富了网页视觉效果,而且CSS样式可通过脚本程序来控制,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对网页的外观和布局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使网页的表现方式更加灵活和美观[5]。为了统一网站页面的风格,在页面中定义了大量的样式来统一的页面背景图片、字体大小等,部分样式定义如下所示。

.STYLE1 {font-size: 18px}

.STYLE2 {font-size: 18px; font-weight: bold; }

body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 back1.JPG);}

5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网络课程在高校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笔者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建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获2009年云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了获取资源、评价学习效果和师生互动的环境。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能更多地进行信息检索和独立思考。“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文,曹旭斌,庞先伟. 高校体育网络(教程)的构建与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04-106.

[2] 熊鹰. “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J]. 图书馆论坛,2006,26(2):23-25.

[3] 程晓旭. 高校网络教学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9):118-119.

[4] 董飞,王广新. 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2):64-64.

[5] 玲. CSS层叠样式表在DHTML中的应用[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2):63-65.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Language Programming Network Course

DING Hai-yan, ZHAO Zheng-peng, LI Wei-hua

篇(5)

笔者按照传统“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对数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

1.1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文科类院校的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专业在以经管商为优势的文科学校中处于较不被重视的地位,数学专业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招生的质量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录取分数线也相对较低,并且很多学生都不是以第一志愿考入数学专业。因此,本院数学专业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也较弱;另外,有部分学生对于调剂到数学专业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思想还不稳定,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1.2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准确。

数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时候,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C 语言的语法规则,但却缺乏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编程和处理的能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将教学目标主要放在了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上,而忽略了问题分析和算法思想等程序设计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在繁琐和枯燥的语法规则学习中丧失了学习的耐心和兴趣,造成了后续学习的困难。

1.3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合理。

目前,教师通常都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工作。然而,C 语言教材的编写者主要考虑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来安排教学内容顺序。笔者认为,按照教材前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初期的知识点过于繁多。以数据类型部分为例,教材中除了讲述基本数据类型之外,通常还要讲述short、long、signed 和unsigned 修饰,其他进制整数的表示、各种小数的表示、字符和字符串的表示等等。调查发现,学习伊始就要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许多学生反映很枯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放弃思想。(2)教材中每一章节也以大量篇幅罗列介绍C 语言语法规则为主,较少涉及具体的C语言编程应用。特别在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如较难掌握的数组、指针和函数,也侧重介绍新概念和相应的操作规则,即使能辅以简单例子加以佐证,也由于这些例子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而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1.4课程内容丰富,理论及上机课时较少。

本院选择了谭浩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作为教材。教学计划安排了总共72个学时教授,其中28个实验学时。然而,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难度大,实践性强,教学任务重。在所给的44个教学课时范围内几乎不能全部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讲授更多的内容,为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超出了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学生们普遍反应速度过快。因此,教学过程中面临学生负担重而课时少的矛盾。另外,C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上机实践课时的严重缺乏,上机内容也只局限于验证教材实例程序。使学生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验证学习中的疑点、掌握学习中的难点。验证性实验题目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数学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针对上述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的体会以及吸取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较好的方法,浅谈关于如何在文科院校数学专业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1]改革的几点拙见,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程序设计课程由于它有一定的灵活性,难理解性;又由于它的发展迅速性,为当下学生所畏惧。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程序设计解决问题都是实际应用问题,涉及各种各样的科学计算,而实际问题转换为程序,要经过一个对问题抽象的过程,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模型,才能设计一个问题解决的程序。这需要程序员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试题与应用程序试题是许多大型软件公司面试中指向性最明显的一类试题。例如著名企业微软和Intel的招聘面试题目:中间只隔一个数字的两个素数被称为素数对,比如3和5,5 和7,证明素数对之间的数字总能被6 整除(假设这两个素数都大于6)等等。因此,在为数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程序设计之初,可以引出数学在程序设计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让他们知道自己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具备很好的学习背景,并且告知他们在将来就业时选择计算机行业具备很强的优势。从而使得他们有信心并且有动力认真的学好程序设计课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2.2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Ⅰ》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的目标多以介绍语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问题分析及算法思想等程序设计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又由于数学专业的课程规划中没有系统地开设计算机科学理论的课程。因此,有必要调整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编程能力为目标,调整授课顺序,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目标型教学模式,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课程初期知识点过多的问题,笔者参考国内程序设计教学成功的组织方式[2-8],并站在初学者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重新组织课堂教学体系结构,围绕不同类型的数据,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Ⅰ》课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1)基础部分:在课程讲授之初,以整型数据为主,重点介绍整型数据及其相关操作,例如,常量、变量及其定义、如何正确的输入、输出和计算等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被繁多的数据类型及其变换所吓倒,增强了他们信心。

(2)基础扩展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扩充,讲授常用的float、double等数据类型,但他们具体的存储及多种修饰方式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后参考;另外,对于有关字符及字符串的概念及其操作做特殊说明。

(3)重点部分:首先综合介绍程序设计中的三种程序结构基本概念和用法,然后本着由问题引入、由浅入深的原则,精选课本的经典例题,并增加一些实用程序例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结构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算法分析的能力,笔者认为必须改革例题的讲授方法:例题必须从零开始,按照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过程逐步给出。

(4)难点部分:数组、指针和函数是C 语言中的难点也是重点部分。在讲授的时候,最好按照各部分的难易、重叠关系安排教学顺序。因此,笔者参照基础及其扩展部分的做法,仍以整型数据为例,重点介绍这三部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再在此基础上对其它数据类型简单扩展;并重点介绍要求掌握的算法,例如排序、查找等。

(5)自学部分: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学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精选出一些学生经过努力能学会的内容, 给出学生自学提纲, 教师在课堂上再给予检查并归纳总结就可以了,例如,"结构体"这章。有些教学内容教材讲得不够深透, 但又是主要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培养其阅读及自学能力。

2.3构建网络辅助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课外互动。

由于课时有限,大量的上机实践和教学内容需要在课外完成。为了提高学生上机实践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急需构建网络辅助课程,实现教与学的课外互动。笔者成功申报了广东商学院第三批网络辅助课程的建设项目,并作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Ⅰ》网络辅助课程建设的负责人,根据自身教学的一些体会并从学生中集思广益,主持了该门课程建设,并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Ⅰ》网络辅助课程采用“案例导引,任务驱动,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在使用该网络课程时可以对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通过阅读电子教案进行复习,重点使用案例进行练习,完成布置的任务,通过测验对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模块包括课程信息(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等)、课程学习(公布各学习单元教师上课的讲义及电子课件,并介绍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大纲,课后实验,课程设计案例等)、扩展资源(包括常见错误、趣味程序、常见算法、C语言900例及相关链接)、学习评价(各章在线测试,综合在线测试,课后习题,模拟试题)、交流互动(提供常见问题及回答,提供学习论坛供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

篇(6)

0引言

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中医药行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1]。为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和中医药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本文探索了与中医药特色相适宜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实验案例,有意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对中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逐步找到计算机和医学的契合点,为学生将来在计算机学科和医学两个学科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真正有特长、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大体上实行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并评定成绩”的串行模式,在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因为相当比例的学生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考核或者得到好的分数,所以常会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时感到内容枯燥,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甚至出现缺课、抄袭报告等现象,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无法全面反映取得的实验效果,教师只凭实验报告评定成绩有失真实,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2 缺乏与中医药知识的结合

由于中医药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中医药特色,有一部分医学课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计算机和医学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甚至认为学习医学课程没用,这和我们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实验案例,进行医学类相关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实现对计算机和中医药知识的有机结合。

2 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2.1课程改革

传统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附属在理论课中的,实验学时比较少,只有24个学时,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实验学时是很欠缺的,远远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学生也反映单靠24个学时,实验是做不完的,甚至体现不出实验效果。基于此,我们以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为指导,设置独立于理论课的实验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在教学大纲中独立设置,独立学时学分,学时增至36学时,在此基础上增加24个学时作为机动时间,加强实践训练。

2.2 教学改革

2.2.1设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在每个实验开始前明确列出学生完成该实验应该具备的知识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查找和学习。在实验课上给出实验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基础实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使学生学而有趣,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双主”原则[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2.2 设计合理的案例

我们把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放在改革的首要位置。学生尽管学习了多门医药类课程,但体会不到其用处所在,为使学生能将计算机和中医药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意的引导,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教学计划规定必须完成的题目之后,编制一部分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题目一部分是由老师精心设置的与中医药相关的题目,比如中药复方配伍的药效检测程序设计;一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选取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设计。教师设计的题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一开始设计的题目就太难而使学生感觉无法入手,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 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3]。同样的实验任务后进生吃不消,失去学习信心,尖子生吃不饱,缺乏兴趣,所以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总体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深广度,与实际接轨,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主要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习题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创新设计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以课题形式进行,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少数优秀学生设计一些中医药类实用软件,通过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或参加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2.4 多方位的考核方式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独立设课后需要单独考核,为了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采用上机考试、单元考核、大作业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上机考试试题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单元考核侧重于学生按时按量规范编程的训练;大作业侧重于编程语言与中医药知识的综合应用;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检查。多方位的考核方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2.2.5 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

教材一般滞后于实际教学,而教学是活的,教师应准备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根据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反应,找出不足之处,通过反复比较研究,得出最佳教学案例,随时补充新的案例。选编经典、切实可行的案例需要教师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 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与中医药特色相适宜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中因材施教;通过有意的引导,合理的案例,多方位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将计算机和中医药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同时把中医药知识巩固并掌握。通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窦彦玲.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3:36-37

[2] 傅胤荣.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 2: 47-48.

篇(7)

《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本校大一理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而且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之_。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内学会VB编程的语法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编写出程序。

在教学实践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一些问题:(1)VB课程知识点多,对初学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掌握难度较大。(2)VB各章节之间关联性强,如果前面一个章节没能及时掌握,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VB的学习仅靠每周一次的理论课是不够的,需要向课外延伸,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将微课引入《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意义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将微课引入《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学生按需学习

由于是VB是公共基础课,一名教师面对的学生多达上百人,授课的进度、深度只能综合考虑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导致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没能掌握部分知识点。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观看某节微课,对一次没有理解的地方还可以暂停、回放,反复观摩直到掌握为止。

1.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时间短,聚焦于单个知识点,相对于传统课堂每节课讲授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微课视频小,存储容量小,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自由安排时间观看,学生能以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微课内容,往往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可以反复学习课堂上还未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学习兴趣。

1.3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在开发微课视频时,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分析,归纳出重点、难点,并选取适当的知识点进行精心的微课设计、录制。而微课制作好放到互联网上共享,学生观看好之后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提问、评价和反馈,教师也可予以及时回复和指导。通过这样的沟通,教师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讹提升教学能力。

2.微课在《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1内容的选取

笔者主要制作了2种类型的微课:“知识传授型”和“习题讲解型”。

其实“知识讲授型”将整个课程的重点一一列举,归纳下来有:窗体的创建;常用控件(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单选按钮和复选按钮及框架、列表框和组合框、计时器、滚动条、图片框、菜单)的属性、事件、方法;多分支选择结构;For循环;Do-Loop循环;固定数组;动态数组;Sub过程;Function过程;过程中参数的传递;顺序文件;程序调试技术。每一个重点均用一个微课来讲授,还未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

“习题讲解型”主要针对的问题是,部分同学虽然学会了VB的语法知识,但在课后遇到真正的编程题时,又不知从何下手。“习题讲解型”微课是从每章选取几道典型的题目,讲述编程题的来龙去脉,介绍编程的思路和技巧。学生课后做练习时,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提升了学习编程的信心,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2.2以《程序调试技术》为例设计微课教学方案

《程序调试技术》出现在vB教材的第8章,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是在讲授完《VB控制结构》《数组》《过程》这些章节后再作介绍。而学生学习前面的章节,进行上机编程时,已经会遇到代码错误,需要进行调试、改错。以往,学生都会请教师帮助调试、纠错。而现在教师开发出“程序调试技术”微课,学生可以在遇到编程错误时,观看视频,学会调试技巧,自主进行程序调试。

2.2.1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学会使用VB调试技术来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学会如何在程序运行时,通过调试工具深入到程序内部,观察变量和属性是如何随着语句的执行而改变,从而发现并排除错误。

2.2.2设计教学过程

(1)导课部分。

篇(8)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

[4] 曾明星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104(2)

姓名:曾文雄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南京邮电大学

篇(9)

1.前言

汇编语言是我们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佳起点。人们往往认为汇编语言的应用范围很小,因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其实汇编语言对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程序,不论用何种语言进行编制,只有转成机器指令,运用机器的逻辑功能,功能才得以实现。

汇编语言直接a描述机器指令,比机器指令更容易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我们才能够感知、体会、理解机器的逻辑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为理解各种软件系统的原理打下技术理论基础,而且可以为掌握硬件系统的原理打下实践应用基础。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级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开发工具层出不穷,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许多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在不了解计算机的结构、没掌握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各种计算机语言具体编程等情况下,同样能很好地使用高级语言。所以,高级语言的发展弱化了汇编语言的地位,这使部分高职学生觉得汇编语言已不重要了,学不好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不好这门课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英语知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据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职高专院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30%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实际上,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的基础情况比统计的更严峻。这就为他们学习这一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在高职院校教《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注重课堂教学

3.1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应在讲课之前先对课本内容进行优化。并不是课本上所罗列的内容都需要讲,教师要有选择性讲解:对学生有用的而课本上讲得不全面的要补充讲解,而对学生用处不大的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争取做到“少而精”。

3.2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笔者认为关键是把握好开学第一堂课。在学生刚接触本课程时,教师不要急于介绍理论知识,而是要强调该课程的实际应用,通过介绍汇编语言的特点和汇编语言在一些典型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对单片机的灵活编程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无论是尖端科技,如军事、通信、能源、机器人、交通、IT,还是现代工业、农业,如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系统、家用电器、玩具、个人信息终端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单片机。而单片机的编程里大部分都使用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的易用和灵活的特性,使得汇编语言将继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适用的领域要求执行效率高、反应快,如操作系统内核、工业控制、实时系统、家用电器的计算机控制功能等。在讲述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时,教师应结合一些身边的、具体的实例,如电梯升降的控制程序和广场的大型喷泉的控制程序均是由汇编语言编写的,学生的兴趣会被这些实例极大地调动起来。

3.3注重实践环节。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领域,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汇编语言这门课程中产生的困难,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

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与硬件有密切关系的课程。由于汇编语言课程与硬件操作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汇编语言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编辑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能深入了解CPU、存储器、接口及外部设备的工作特性,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达和传送产生感性认识,在实验中学生能对汇编语言有更好的理解、掌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4.改进教学方法

4.1对照教学法。

在讲汇编语言时,教师可以和其它语言对照讲解,比如C语言。C语言作为一门基础和先驱课程,在此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C语言掌握得较好,基于语言的相通性,在汇编语言的相关教学中教师若以C语言作为对照展开讲解,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增进各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应用对照教学法的实例。

MOV指令是8088指令系统中首要讲解的一个指令,也是汇编程序设计中使用最频繁的指令,教师应强调对操作数的要求。有几点我们可以用C语言来对比解释:

传送过程。其传送过程类似于C语言中的赋值,只是在这里是给寄存器或存储单元赋值,其实C语言中的变量名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地址,汇编程度的赋值最终应对应到存储器的某些存储单元。

两操作数的类型匹配问题。该内容在C语言中已作了强调,汇编中类型匹配问题也是一个重点。与C语言类似,汇编语言操作数的位数要保持一致,只是在8088中常用的类型为字节和字。

强制类型转换。C语言中用到了该知识,学生也已掌握,那么汇编语言中又如何实现呢?很自然地我们就可以引出“BYTE PTR”和“WORD PTR”这两个操作符。

4.2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高职学生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教师引导、提问,喜欢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在上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提问,利用提问将要讲的知识点引出来,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知识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编程部分的循环结构时,笔者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求1+2+3+……+100的和。学生立刻就说出结果为5050。笔者接着问:加到1000呢?这样很多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讲。可见,教师所选的题目要由浅入深,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办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练习也是互动式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讲解完某一个例题后,教师可以出一道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在课上完成,请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解题步骤并进行讲解。例如刚学习了用循环的方法求1+2+3+……+100的和,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一道2+4+6+……+100的和。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到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从而对症下药。就学生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这样除了可以让学生当堂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还能让其做到举一反三。

4.3实例教学法。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该尽量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汇编中存储器地址分段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平时生活的居民楼,进行举例。一个小区有多个居民楼,如一号楼、二号楼等,每个楼里有多个室,如101室、102室等。我们可将楼号比作段基值,每个楼里的房间比作偏移地址,很显然一号楼的101和二号楼的101是不一样的。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分段的概念。

再如在讲解中断的概念时有很多例子可举。把教师上课比作CPU正在处理的事,门外有学生打报告,教师就暂停正在处理的事情让学生进来,等学生进来后接着讲课。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中断的概念。

教师可以将难理解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相联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又不会使学生学得吃力。

5.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汇编语言指令多、变化多,相对其他可编程语言来说源程序长而复杂,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至少要几十行,多则上百行,教师讲解例题时如果板书,就要花去大部分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多媒体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教师应在课前准备讲解的程序,上课时直接操作计算机,一边讲解指令的格式及算法,一边将指令使用前后的情况、程序的效果等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计算机教学还可借助网上丰富的资源、图文并茂的生动界面、多姿多彩的影像资料,这些可使教学具有感受性、新颖性、可组合性、可扩充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结语

笔者对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这些教学方法促进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摸索一条适合高职学生需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高职学生能更好地、更快地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目标。

篇(10)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在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有限,英文水平低,看到稍长的程序代码就头痛,课上不积极参与,课后不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询问老师,大多无视实践操作中的逻辑错误与语法错误,有些学生甚至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玩手机、逛网页上,最终课程结束也不会编写简单的程序。

针对以上的问题,并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和课程本身的特点,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的改革。

2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2.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阅读及调试程序的能力上,因此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以项目实施顺序为导向来安排组织教学内容,根据项目中各模块所含有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质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导出基本语法知识、三种程序结构、数组及函数等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重点放在三种基本结构、函数调用、数组等常用的知识点,对程序设计语言中偏难偏繁的知识不讲或少讲,对实际应用较多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强。在选取实际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后,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引导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除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成绩管理系统”综合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外,还结合相对独立、有趣的小任务进行教学,用以巩固和拓展知识点,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课堂中以项目为先导,推行任务驱动、现场演示、模仿练习、要点剖析、拓展练习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对课本知识点的讲解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主体,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这种“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教学方法对高职生学好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很好的效果。教学中应遵循“深入浅出、突出实用”的原则,将知识难点分散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巩固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课后不仅要动手操作编写小程序,还要动笔练习,对课堂上编写调试过的案例和习题,要求课后抄写并加以注释,以加深对程序结构的理解、对程序中英文单词的记忆、对程序语句书写规则的掌握。

2)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量较大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缩减理论讲解时间,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和指针等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生动的课件,降低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将语句、结构及概念等理论知识融合在案例代码中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中增加教学信息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件、习题等放到网上供学生自行调用复习,巩固教学内容。

3)加强实践教学中的监督和辅导。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单独辅导,普遍问题集中讲解,根据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调整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以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这过程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杜绝学生开小差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编写程序及程序调试的能力。

2.3 考核方式改革

上一篇: 大一学生会工作总结 下一篇: 财务合同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