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7 20:30: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快乐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快乐教案

篇(1)

我读书 我快乐

一、活动目的:

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学校读书节特举行讲故事比赛。旨在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习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下午第二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

三、参加对象:

本班学生

四、比赛要求:

1、故事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充分体现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故事取材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主要以世界名著、民间童话故事为内容,可以尝试有创意的表演形式;

3、参赛选手服装要朴素、大方、得体;

4、参赛选手必须在5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

5、要求普通话标准、表情丰富。

篇(2)

1 、教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2 、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高兴快乐有利于身体健康。

渗透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别来烦我》

2 、微笑卡,音乐磁带,录音机

3 、区域活动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我高兴,我快乐》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看小朋友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来表示一下吧!(鼓掌欢迎)老师为小朋友们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来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气、微笑、伤心)小朋友做一做这些表情。

现在小朋友自己选择你喜欢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2 、教师观察幼儿戴的是什么表情。

3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总是爱发脾气、生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好吗?

幼儿看多媒体

看完后,教师和幼儿围成圆圈坐好。

4 、提问:

( 1 )小朋友喜欢青青吗?为什么?

( 2 )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呢?

( 3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从早晨起床开始说起,对照例子,幼儿说自己)

( 4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不高兴,或生气的事吗?幼儿(说一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要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 5 )师:小朋友知道生气、伤心、发脾气为什么不好吗?你生气的时候周围的人怎么样?

5 、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高兴,快乐)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让你们高兴开心的事情呢?(幼儿热烈讨论)

( 1 )师;你会为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让她们高兴呢?你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说什么?

( 2 )师:对,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 3 )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怎么办?(比如:学习、游戏等)发脾气,生气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三)进区域活动

师:我看小朋友们讨论的又热烈,又高兴,今天老师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你们平时最喜欢的活动材料。如:绘画用品,大型积木,娃娃家等玩具,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你最高兴做的事,在游戏中与你的好伙伴分享快乐。好,现在自己选择吧!

(四)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或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师:你们真棒,对,遇到困难或问题,想办法解决。

( 2 )当你们非常高兴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唱歌,跳舞,大声笑……)

师:小朋友知道老师送给你们的微笑卡是做什么用的吗?就是希望小朋友每天都是快乐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快乐在微笑卡上记录下来,也就是在上面画一个小笑脸,我们看看谁的微笑卡笑脸多。老师就奖励他这个大的微笑卡好吗?

五、结束

篇(3)

2.了解几种考试心理紧张调节方法。

3.学习几种考试的应对策略。

活动过程:

一、认识心理紧张的形成

从心理角度说,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表明,考试时的心理紧张的程度与考试成绩呈“∩”(马鞍形)状态,即学生在缺乏努力要考好的动机,心理毫无压力时,水平发挥的差的,而当要考好的动机,心理毫无压力时,水平发挥也是差的。这是由于在第一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动力,兴奋不起来,不易进入最佳状态;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学生心理压力太重,会导致高焦虑,直接影响水平的发挥,甚至出现怯场。

社会的竟争辐射到学校是学生的竟争,学生的竟争焦点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每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如何,都要面对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是亲朋戚友。他们心里感到,成绩好的脸上就有光,父母高兴、老师喜欢、亲朋戚友称赞,在同学面前能昂起头做人。反之就低人一等,没脸见人。有一种自悲和负罪感。所以考试成绩高低,家长、学生都看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故此,每个学生考试前都产生或大或少的紧张心理。

二、考试心理紧张调节方法。

(一)给予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应考时如缺乏自信,必然会影响水平的发挥。所以要多给学生自信心,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复习外,还……

(二)及时调节紧张情绪

临考时或考试过程中如果感到十分紧张,则要及时调节,主要方法是:1.自我暗示,例如可以安慰自己:“我不怕考试,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考出水平。”如此等等。2.深呼吸。考试过程中如果产生紧张、焦虑,可以作几次深呼吸,以调节情绪。3.暂时转移注意。如果深呼吸仍不能控制紧张情绪,可以停下笔来,默念数字或熟悉的诗词等,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从而可使原来紧张情绪迅速平缓。

三、注意讲究应试策略

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考试过程中采用下列策略是有益的。

(一)第一印象策略

当你遇到某题有几种可能答案而又无法确定哪个答案正确时,应选择最先想到或判定的那一个答案。尤其是解答选择题时,这个策略最有用。选择最先判定的答案(即第一印象),可使你成功的概率大大地增加,这已为心理学研究所证明。

(二)先易后难策略

一般而言,应先做容易的题目,后做难题,这样既可以有利于维持自信心及避免出现紧张情绪,又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安排。有的学生喜欢按照顺序答题而不管其难易,有的人甚至喜欢先解答难题,他们往往会被一两题难题而“卡”住,不仅花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导致紧张情绪及失去自信心。

(三)统筹安排策略

考试时不要一接到试卷便忙于答题,应先花几分钟将全部试题阅读一遍,估计难易,并将考试时间大约分配到各大类题目上,最好留下15—20分钟作为机动,整个考试有一个统筹安排,一方面使时间有较合理的安排,不致于先松后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你对整份试卷有一个整体感,将可能有关的知识有效地调到记忆的备用区域中。

(四)解除抑制策略

篇(4)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乐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篇(5)

1.通过学唱歌曲《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感受明快的进行曲节奏,抒

发少先队员快乐生活的幸福感及将来肩负重担的自豪感。

2.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不同力度的声音演绎歌曲。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些音乐技能技巧,也掌握了一些乐理知识。部分学生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歌唱,并有一定的气息支撑,但更多的同学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向这方面努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也较腼腆、敏感,故主动展现自我的意愿不太强,需要老师更好的调动、鼓励和引导。

重点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X

2、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课堂,让我们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音乐时光。首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拍拍手。

节奏练习:

4/4

X

X

X

X

|X

X

X

X

|

4/4

X

X

X

X|

X

X

X

X|

1、敲击节奏。

2、你发现这两条节奏有什么区别吗?

3、讲授:切分节奏

X

X

切分节奏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而出现的节奏变化。

4、再次拍击,两条节奏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条平稳、工整、略显呆板,第二条跳跃、活泼、有动感。跳跃、活泼、有动感正是切分节奏带给我们的感受。)

5、用第二条带切分的节奏为歌曲的前一段音乐伴奏,注意边拍边听音乐,合上音乐的节拍。

新歌教学:学唱《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

导语:刚才我们为之伴奏的这段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中的一段旋律,想完整地听听这首歌吗?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这首歌曲。

1、这首歌唱了些什么?

2、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一、整体感知歌曲。

1、听歌曲范唱。(课件播放)

2、点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引出歌名:《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课件出示歌谱。

3、朗读歌词,深入了解歌词内容。

4、再听歌曲范唱。

5、回答第二个问题: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6、师总:进行曲速度

朝气蓬勃的

解释“进行曲速度”:是指一群人整齐统一行进的速度,如阅兵式、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时的速度。

二、学唱歌曲

1、接龙学唱歌曲旋律。(师唱单数小节,生唱双数小节。)

唱完第一段旋律后提问:旋律唱完了吗?(没有,还有第二段旋律,那么第一段和第二段旋律师一样的吗?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课件提示反复记号。)

2、用la音模唱歌曲。要求:轻声,注意倾听伴奏。

3、采用接龙唱法学唱歌词。

4、跟着老师的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歌曲艺术处理

1、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点生回答,师总:可分为三个乐段——A

B

A,其中第三乐段前两小节由第一乐段前四个小节压缩而成,是第一乐段的再现。)

2、讨论:三个乐段歌词内容不尽相同,旋律也有差异,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它们比较好?(第一乐段:阳光的

第二乐段:激昂的

第三乐段:轻快的)

3、带着这些情绪上的要求,完整演唱歌曲。

4、作曲家在作这首歌时还加上了很多力度的要求。(课件出示歌谱中的力度记号。)按作曲家给我们规定的力度演唱歌曲。同时注意三个乐段不一样的演唱情绪。

篇(6)

教材分析

《快乐的舞蹈》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9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优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极具表现力,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本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断口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情感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已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学生为教师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利用一段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乐曲,唤起学生舞动起来的愿望,在积极的情绪中明确学习的主题。之后,教师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而产生的节奏,带领孩子们一起模仿、律动,以此诠释舞蹈的起源。这种让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方式,会加深他们对舞蹈起源的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教师是以一组舞蹈人物的剪影和舞蹈视频,采用定身法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游戏、绘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予以揭示与突破的。学生继而在不停观察与教师逐步示范骨架图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表现舞蹈者形象的方法。他们创造出丰富的形象之后,教师带领他们喻快地舞蹈,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得到绘画、音乐、舞蹈三重美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舞蹈的起源以及人物动态产生、舞蹈动作形成的原因;能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游戏、舞蹈等活动,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观察分析舞蹈动作的规律,学习在骨架图的基础上逐步丰富舞蹈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难点: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舞姿剪影,示范用具,用于奖励的小音符、小魔棒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彩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教师:“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课件播放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教师带领学生随着节奏做简单律动,然后请几名学生谈谈刚才的感受。

学生甲:“心情变得很好。”

学生乙:“有让人想要动起来的感觉。”

教师顺势赞扬并介绍:“你们的音乐感受力太强了!这是一首圆舞曲,音乐里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跳舞。告诉你们哦,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快乐的舞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二、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了解舞蹈的由来

教师设问:“你们一定都很喜欢跳舞,可是有谁知道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候没有音乐,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的手和脚总会活动。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

教师以手拍击,以脚踩踏,产生节奏-x XIXXIXX XI,看到学生都伸长脖子看着,于是,教师带领他们手脚并用,一起击打节奏。

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教师再示范:“伴以呼喊的动作,或者是打击用的小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设计意图】教师的简单律动,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在师生共同的有节奏的踩踏、敲击中,在有趣的身体活动的同时,感受原始舞蹈的魅力。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舞蹈

对这群兴致勃勃的孩子,教师继续提问:“到了现代,舞蹈的种类和风格可就越来越多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舞?”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拉丁舞、民族舞、霹雳舞

教师故作惊奇:“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让我来考考你们,现代的舞蹈你们能认识哪些。” 教师播放课件,请学生辨识各种舞蹈的姿态特性—一芭蕾舞、千手观音、孔雀舞、踢踏舞、校园集体舞(图1至图5),等等。这些不同的舞蹈,孩子们都能通过观察图片叫出名称。

3.介绍两位画家,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教师露出惊叹的神色说:“你们都很了不起啊,能分辨出这么多的舞蹈!老师还认识两位更了不起的人,他们能画出各种各样的舞蹈。”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欣赏:“一位是法国画家德加。这是我们课本上的一幅他的作品—一《舞台上的舞女》(图6)。画家是从上往下看的,舞女的白色纱裙蓬蓬的,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还有—位是我们中国的画家赵士英。他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能把正在舞蹈的人快速地捕捉下来。看,他用的是水墨画的方法。这位舞蹈者身子扭动成了美美的‘S’形(图7)。看这幅(图8),脖子、腰扭动的幅度真够大的。还有这幅(图9),跳跃的瞬间也给画下来了,太了不起了!”教师话锋一转,又故作不解:“有谁能猜猜,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跳舞的动作快速地记下来的啊?”

学生丙:“他应该是先用照相机拍下来,然后再慢慢画的。”其余的学生则似乎生出些疑问的样子。

三、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

教师不否定学生丙的回答,神气地说:“我知道一种方法,只需要3秒就能画个人,你们相信吗?”

学生们一个个都很不相信的样子。

教师示范立正姿态的骨架人:“看看呗! 1、2、3,我画好了。”

教师又自言自语:“可是,这是跳舞的人吗?不是?为什么?”

学生丁发言:“头、身子、腰、四肢,全都没有动。”

教师继续追问:“可是要怎么动呢?”

2.学生模仿表演,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这时,教师拿出一叠舞蹈者的剪影,提出游戏要求:“老师这里的跳舞的小人,她1、2、3出场,你们就3、2、1模仿,咱们来学学。”(图10)

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根据教师出示的剪影人物的姿态调整着自己的动作,竟然能有很高的相似度!几轮模仿下来,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要怎么样动才像是跳舞啊?”

学生戌:“脖子要扭动起来。”

学生己:“腰也要扭一扭。”

学生庚:“胳膊和腿不能亩着不动。”

教师恍然大悟一般:“哦!原来,要让咱们的头、身体、四肢全都和谐地动起来,才像是在舞蹈啊!”

【设计意图】学生在模仿舞蹈者剪影的有趣游戏中,自然生成:明白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的运动产生的,教学重点得以强化。

3.游戏“定身法…定住”视频,尝试用骨架图表现

教师说:“大家刚才模仿得特别快,为了奖励你们,我陪你们玩个游戏。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为咱们表演(图11),大家在我的小魔棒的指挥下,只要说‘我是孙悟空——定!’,她就会被咱们给定住。”孩子们好奇起来。

教师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节点,佯装使用神奇的小魔棒,定格住了舞蹈视频。学生们满脸隙奇!

成功地汇集了全班学生的目光之后,教师开始示范骨架人。教师边画边说明:“看我用椭圆画她的头,身子用一条弯曲的线概括,还有舒展着的胳膊——这就画好了。”接下来,带领学生—起来玩“我是孙悟空——定!”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变成了让学生练习用骨架画法表现被定格的舞蹈动态。他们边游戏边画画,竟然能画得十分认真,看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设计意图】好玩的游戏,辅以简单的动态线练习,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顺利地解决了舞蹈动态的问题,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教师继续强调:“弯曲的线条能表现舞者舞蹈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四、深化认识,共同表现

1.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做了一个舞蹈的动作,接着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动作,想要画一个这样子跳舞的人。”

教师拿出范画(图12),请学生观察:“看我先把它的动作大大地画下来——头顶着天,脚立着地。画完了,你们满意吗?”

看着这个单薄的骨架人,学生们都摇起了头,纷纷发表意见:“还要有五官、表情、漂亮的服饰。”

教师质疑:“舞蹈的人儿都是怎么装扮自己的呢?”

教师提议:“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看看吧!”(图13至图20)

【设计意图】在前面动态线已勾画完成的情况下,借助一组图片,学生通过对舞蹈者的细致观察,对服饰、道具的回忆,师生一道充实并完善优美和谐的舞蹈者形象,让创作变得不再是件难事,学生自如地创作变得水到渠成。

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教师茅塞顿开般地说:“我现在有了好主意,我先给她画上大大的眼睛、长睫毛、耳朵、鼻子,你们看,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出喜悦的表情,学生们或微笑,或咧着嘴笑,那是他们认为的舞者的神情。教师继而示范,对底纸的颜色和画笔的颜色选择做出说明:“纸是黑色的,我就不能选黑色了,我得挑个跟它差别大的颜色。”

在学生不停地建议下,教师为骨架人添加脖子、胳膊、小褂、小腰、腿裤,然后是脚。

他们有了对舞者图片的观察,还会建议衣服上加些小吊坠,裤子上添加一些大花花。在他们七嘴八舌地“指挥”下,教师完成了范画,他们也都是…副成就感十足的样子。(图21至图25)

五、自主创作,教师巡视

教师适时提议:“怎么样,你们亲自动手画…个比老师画得还要漂亮的跳舞的人,好吗?”学生们一呼百应。

教师明确提出要求: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舞蹈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2.构图要饱满;3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学生开始作业(图26),教师巡回指导构图、用色,同时拍摄已完成的作品,准备在大屏幕上呈现展示。

六、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教师将学生的画作收集上来,召集大家介绍自己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同时分发小音符奖励。(图27至图38)学生们纷纷露出骄傲、自豪的神色。

篇(7)

儿童诗以饱满的儿童情感、儿童式的丰富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吸引并感染着学生。在九月第一周的“和一年级说再见”的主题诗会中有一首诗《我比去年更快乐》,就以它独特的意境把学生们带回了那充满酸甜苦辣的一年级……

一、童诗唤醒了美好的童心

可能有人会说“每个孩子都有童心”,可是,我们能大声地说每个孩子都保有一颗完整的童心吗?在这个网络盛行,缺少真心交流,孩子们不停奔波在各种兴趣班的时代,他们很迷惘,他们甚至不知道“我这样是否算幸福,我的爸爸妈妈爱我吗”,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付出爱。

【片段回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里面的朋友说“我比去年更快乐”,是什么让她比去年更快乐呢?让我们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答案吧!

师:读了诗歌,你发现了是什么让她比去年更快乐吗?

生:我知道,我知道,他长大了。

生:她比一年级有进步。

师:哦,去年她上一年级,那今年呢?

生:二年级,二年级,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二年级!

解析:儿童诗中那天真独特的语言,会让每个学生都认为这诗写的就是“我”。于是,从一首诗中就幻化出了无数个小小的“我”。最起码,写的也肯定是我们中的谁,于是学习兴趣被激起。

二、童诗唤起学生读诗的热情

【片段回放】

师:一年级她快乐吗?

生:快乐,因为她上小学了。

师:上小学很期待很兴奋。今年呢?

生:也快乐。

师:两种快乐一样吗?

生:不,今年我比去年更快乐!

师:“更快乐”是因为你长大了,你有进步了,你得表扬了,你感到很(快乐、高兴、激动、自豪),这种快乐里有着自豪。好,请带着这两种不一样的快乐读诗歌,读出“更快乐”!

(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读)

(师点评,对朗诵技巧做一定指点)

解析:有感情的朗诵应该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的,只有引发了他们的切身感受,他们才会愿读,并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时朗诵技巧就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了。

三、童诗引领了学生的诗意人生

【片段回放】

师:还记得你们一年级时是怎么样的吗?(课件出示孩子们一年级的照片,并出示语言提示框。)

去年我 ,

今年我 ,

我比去年更快乐。

(让学生们用上语言提示谈谈自己的快乐)

师:生活中肯定还有许多我不知道可是只有你知道的快乐!像这样,把它写下来吧!然后让我们比比,谁更快乐!

(生写诗)……

师:(把孩子写的小诗贴在展示栏上)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地从自己的诗中去读出我们的各种快乐吧!

篇(8)

化学是一门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 ,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选择学科内容中适当的探究点,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以下是我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的一段教学片段:

二、情景描述

《钠》教学片断

师:钠可以与水的反应。那么,现象会是怎样呢?实验时请大家仔细观察:Na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有没有声、光、味等现象?为什么?注意:实验按照“取、擦、切、放”。

[学生实验]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特别认真,小组各成员间分工协作,观察的细致入微,记录的详细完整。分析结果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能透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中学生很多的能力得到培养,如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技术,也加强了合作意识。)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并伴有“嘶嘶”声音,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生乙:钠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碱。

师:由实验可以得出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 让学生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生丙:老师,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钠的周围有白雾,为什么呢?

师:根据我们的知识,“雾”是什么?

生丙:液体小颗粒。

师:实验中为什么有液体小颗粒呢?

生丁:我知道。(抢着回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气化,所以钠的周围有白雾

生戊:我们实验的时候有大量的黑烟。还有,钠球有时四处游动,有时贴在烧杯的内壁不动。为什么?

(此时不少学生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因势利导,及时地解惑)

师:你刚才在操作时是否正确?有没有遗漏哪步操作?

生戊:哎呀,我忘记“擦”钠块了!(该同学红着脸说)

师:哦!大家说黑烟怎么回事呢?

生戊:我知道了!是因为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引燃了沾在钠表面上的煤油,而黑烟恰恰是煤油燃烧产生的!

 (鼓励学生“顺藤摸瓜”,找到了病症的根源,于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出事”的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大家脸上的微笑代表了一切,求真儿的天性得到了满足。)

师: 钠球为什么会四处游动?

生己:钠球受到了氢气不平衡力的作用,致使它四处游动。

师:为什么有时贴在烧杯的内壁不动?

生庚:气体对钠球的推动力和器壁的作用力平衡,导致钠球静止不动。

(学科间的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促动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已经学过活泼金属与其活动性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那么,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也能置换出Cu呢?它们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能!

生:不能!

(此时,课堂气氛推向,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让我们用事实来说明一切吧!

(学生实验,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师: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生辛:有气体和蓝色沉淀生成。说明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学生产生疑问,欲析疑,先提出猜想,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在产生疑惑的探究氛围中学习了新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归纳得很好!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钠与盐溶液反应均是与水先反应。

… …

三、问题讨论

通过金属钠的教学 ,首先在课堂气氛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亲手参与是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基础,这样才能以实验为基础,形成理论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与学的融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当“意外”问题的时候,师生总能够在互动中形成动态的教学。在上述案例中,面对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详细或简单、或引导,对每个问题都做出了回应,既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中,当同学们解决一个问题后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时,把课堂气氛推向了。学生们从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课标中概括出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探究学习类似科学探究但不等于科学探究,因此,探究过程不必追求每个要素的完整,应该根据探究能力与目标突出重点。为了面面俱到而过于牵强,只会导致探究教学过于形式化、僵固化,往往造成时间不够用,或者出现中期热火朝天,后期草草收场的局面。因此,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从部分探究到完整探究,从模仿探究到独立探究,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从而避免由于探究活动的跨度太大,造成学生探究的困难,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四、诠释与研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要强调创设“探究环境”和可实际体会的“探究情景”,即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在问题的引入要注意有艺术性,才能扣人心弦,启人心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增设了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在学校中增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极大地维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自担任安全教育课以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校内外的环境,开展了许多安全教育活动,使我校由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迅速成长为“高新区学校安全教育的一面旗帜”,我和学生在成功的学校安全教育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自我,让师生在安全教育中体验快乐,从而赢得了各级领导机构、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

首先,改变学生的不妥当的安全方法,使每个学生建立安全自信心,消除恐怖的心里状态。“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安全教育的效果,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宗旨。在安全教育教材中,教育内容多样化,我采取了课堂理论教育、课堂模拟、课外演练等方法,形式趣味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内容,掌握安全知识,甚至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多种安全方式,应对突发事件,把安全教育的结果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自我完善,真正安全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安全教育《怎样确保骑车安全》课时,和学生一块分析骑自行车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向学生介绍了自行车事故要占总事故的一半以上,骑自行车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千万不要麻痹大意,然后和学生共同学习了“真实再现”的几个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骑自行车会导致这么多的意外事故?通过讨论,学生对骑自行车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有了很大的认识,并且对自行车各方面的检查、天气异常变化都有了重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安全知识和骑车的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让教师体验成功

学校的安全、学生的安全以及教师的自身安全,都与教师的安全意识有关系。安全意识强的教师无论在和学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哪怕是校外一块乘坐公交车,都能表现出安全的思想。我们孙村中学,根据济南市有关安全规定要求,开展了要想学生有安全,教师首先懂安全的活动,让教师改变观念,走出阴影。学校实施高度重视安全原则,以安全目标激励人,以安全氛围感染人,以安全情感凝聚人,以教育教学事业成就人,让教师在思想方面提高认识,在现实的学校工作中体验成就。

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制定或修改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责任制度,列出教职工安全责任成绩,以激励全体教师重视校园安全。又如,班主任老师不光在班会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且在课间、课外活动、以及其他的艺体活动都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现了校园安全警钟长鸣的责任。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校园内的防火、防盗、用电、放拥挤踩踏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否则,就可能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后悔莫及。例如:我和学校团支部根据安全教育课内容,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教师安全示范演练,让学生观看。2011 年的冬季,我和几位老师在学生面前演练了冬季怎样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如何防火灾、预防煤气中毒、冬季交通安全、向学生讲解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的活动,目的是维护校园生活的安定,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安全,保证自身不受伤害。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育,生命的维护与延续都必须依赖于一日三餐。饮食给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生存保障,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学校的食堂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广大师生吃上放心饭菜,防止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向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进行食物安全卫生教育,对食堂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重视了饮食卫生,保障了生命的安全。

学校的安全事情无大小,只有从最基本、最基础、点滴的事情抓起,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心上,让师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放心,让教师体验安全成功的身心愉悦,学校的发展力量才会不断壮大,学校的教育教学鲜花才能永不凋谢。

三、让管理者体验成功

学校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差,很大程度上由管理者的素质所决定。首先,更新理念,提高管理者的战斗力。牢记只有校园安全才能保持旺盛的校园生命力,以创建教师安全组织、学生安全组织,保障师生的安全为追求目标,采取安全教育课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演练、聘请公安人员或消防人员到学校讲安全知识等形式,使每个参与安全管理者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推进,地方教材安全教育课的内容,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只有和学生一块围绕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校园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等安全知识内容,展开全面、系统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更多地安全知识与技能,养成正确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良好习惯,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学生真正体验成功、完善自我的愉悦,从而保障自身安全,更好的健康成长。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课

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一

忧愁、

顾虑和悲观,

可以使人得病;

积极、

愉快、

坚强的意志

和乐观的精神,

可以战胜疾病,

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个年轻的母亲,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爱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这个女人得了可怕的风湿热,整日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3年,医生说最多还能维持一年,她的情绪极度低落。有一 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留下这个可怜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甚至一点生活费也没有。但当怀特博士再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说:“怀特医生,我一定要起床,我还要照顾、护养我的两个孩子。”怀特博士安慰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可是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不顾医生的反对,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充满着激情和兴奋,下床开始工作了。

此时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学生各抒己见)

师:奇迹出现了,这个坚强的母亲却意外地护养了两个孩子八年,才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母亲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师: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的勇气,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是——快乐者。

再引出问题:刚才我们从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该案例,从生理学角度该怎么解释呢?

怀特博士解释:他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人类的情绪能刺激垂体,产生ACTH和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因为在当时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东西。

引出:ACT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激素知识点。

环节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激素有哪些?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起什么病变?

4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激素之间的关系引出内分泌腺的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环节三: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1、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用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四:小结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三: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Happy everyday!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我参看了两种生物版本,人教版旧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参照了浙江大学张国清博士著的《快乐加减法》一书的设计风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可发挥其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约翰.辛德勒编著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一书中怀特博士的病例创设情景教学,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注意调节人的情绪,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这种设计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映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

情景导课环节巧用了两条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导课——新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结课环环相扣。从学生课堂的反应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新颖,有些学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记下。课堂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时,他们都竞相各抒己见;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讲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以热情的掌声结束了该课。这说明时下的高中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但由于备课和上课时间有限,这堂课还是未能尽情发挥,它的设计和安排还能更精妙。

3教学效果反思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课堂渗透的形式体现,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学的大胆尝试,所以上完课后,我对两个班的学生做了书面评估。

如“你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程度怎样”

A.不满意 B.一般 C.较满意 D.很满意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较满意人数”,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选择“很满意”项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觉得结合生物知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怎样”

A.不好 B.一般 C.好 D.很好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选择“很好”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都远远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一个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节课”。因为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课,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从另一层面看,现在大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不同名义的心理咨询室,但都形同虚设,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同时学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见,谈及“心理”就误认为有问题,所以望而止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其实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置于生物课中更能有理有据地令学生信服,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身心健康。

如果该课有比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更加精彩。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与交流,不仅专业基本功扎实,而且要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和不断提高文科素养。老师的收获将是教学的快乐和快乐地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快乐地生活。这堂课我的确做了精心的设计,投入了时间,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快乐。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勒玉乐.反思教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 林学论文 下一篇: 大一综合测评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