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媒体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1 11:33: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经媒体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经媒体论文

篇(1)

1.2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矿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掘进的废石、贫矿、选矿后排出的尾矿或其他废渣等。这些堆积场地一般物质杂乱、质地松散、入渗速率高、保水能力差,即使经过人工堆垫处理形成土场,也较难被利用。特别是一些尾矿废弃地,由于尾矿数量庞大且含有大量难处理的有毒有害成分,经雨水等淋溶之后,包括Cu、Pb、Zn等重金属以及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随之流出,污染矿区周边地下水及土壤。尾矿经风化后会形成松散的细小颗粒,导致矿山泥石流发生;同时,随风飘起的细小颗粒会造成周围环境受体产生呼吸道疾病。此外,尾矿尤其是煤矸石山本身就可能发生自燃或爆炸,危害环境和人类安全。

1.3采煤塌陷问题煤矿开采会形成大量的采煤塌陷区,其形成一方面造成耕地面积减小,另一方面会引起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采煤塌陷使原有地面标高降低、形成地表移动盆地、产生地裂缝、改变土壤结构等,特别是在一些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平原地区,大量塌陷区常年积水,形成塌陷湿地,使土地丧失原本的功能。一般来说,根据地面沉降的剧烈程度可将塌陷区分为浅层塌陷地、中度塌陷地和深度塌陷地三种。塌陷区的形成严重影响矿区的生态环境,是的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加剧水土流失、土壤贫化等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塌陷形成的积水区,由于水体受到原有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氮等营养元素的循环条件发生改变,增加了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2煤矿开采诱发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2.1合理规划,保护水资源主要通过控制矿井水排放量和防治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两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对矿区及周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首先,应当通过合理的布置输水系统,节约用水,对现有水体进行合理利用,实行排供结合的优化管理措施,从总量上减少矿井水的排放。同时,在煤矿开采规划和防护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预留保护煤柱,保护相关井泉,防止因矿井突水造成的地下水资源大量外排。其次,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根据井下污水的排放特点,合理布设排污点,尽量控制生产过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的产生;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对开采区域的水资源量和水质变化进行监测,为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针对已经污染的矿井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再进行排放,防治污染地表水体;对选矿等产生的废水,尽量经过处理进行综合利用,可用于选煤补充水,或用于绿化及井下消防。

2.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煤矿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掘进等的矸石以及洗选等排出的尾矿,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根据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对尾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回收贵重矿产元素,改进洗选技术并结合一定的工艺,将尾矿中的难选煤、黄铁矿、稀有微量元素等回收进行利用。其次,可以将矸石、尾矿等作为二次资源,变废为宝,研究表明,我国煤矸石发热量在3347.2~8336kJ/kg[15],一般可以将这部分热能进行转化利用,如将产热量较高的煤矸石粉碎后掺入煤中进行焚烧发电;此外,利用煤矸石本身的可塑性、烧结性等等,经处理后可以用来制砖、烧水泥、生产陶粒或者合成其它产品。目前,一些矿区利用废石和尾矿填充井下采空区或煤矿塌陷区,一方面节省了其它填充材料;一方面对废弃物进行利用,减少了土地占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根据采煤塌陷的形成原因以及特征,主要从预防、减少塌陷以及塌陷后的生态治理两个方面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形成将导致地面标高降低、耕地面积减小、土壤结构改变等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社会、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采煤塌陷地的形成。鼓励煤炭开采单位自主创新,研究采取先进的采煤技术及工艺流程,如矸石井下直接回填等。从而减少矿区地表塌陷范围及塌陷程度,一方面减少了土地破坏,一方面降低了地表塌陷的治理成本。根据采煤塌陷地类型的不同,对矿区已经形成的塌陷地,其综合治理方法也有所差别。对于浅层采煤塌陷地,根据矿区地形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对于丘陵地区,可以适当采用“削高填凹”的方法,结合施肥等治理措施,以恢复土地耕种;对于平原地区,可以采用“挖深垫浅”的治理方法,将挖塘和造地结合起来,排出地表积水的同时恢复区域大面积耕地,达到土地的充分利用;此外,还可以利用矸石等填充,表层覆土后进行绿化改造。中度塌陷区往往存在季节性积水的区域,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一般以渔、耕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经济的协同发展。对于一些深度的塌陷区,往往既存在季节性积水区,又存在非季节性积水区,此类塌陷区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将非季节性积水区进行改造,形成人工湿地,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稳定矿区污水,发展渔业产业,在周边建设改造,形成绿化景区等等,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及服务业。一方面调节区域微气候,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目前,该类型的处理措施已经在多地发展起来。

篇(2)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井下采煤多种多样,各种技术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采煤技术的选取,要根据采煤工作的地质情况及煤质状态,顺利开展施工,选取合适的采煤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我国采煤技术的发展概括和当前我国运用的采煤技术,并根据当前我国采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选择科学合理的采煤技术的原则深入探讨了我国井下采煤技术的选择方法,并顺利开展施工作业,从而有效提高我国采煤的安全性,提高煤矿资源利用。

一、井下采煤技术的特点

(一)开采的技术难度高、过程复杂

目前,我国的采煤途径主要包括露天采煤和井下采煤两种,然而与井下的煤碳储存量相比,露天煤矿井下开采中的煤炭储量要远远小于井下的煤矿储备量,因此加强井下煤矿开采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煤矿采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井下采煤一般位于地下很深处,需要相应的勘探爆破等一系列工作,其地质结构复杂,煤层分布走势曲折,受开采环境的限制较大,开采起来非常困难。在井下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分析开采地区的煤层分布状况,以此为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对容易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因素进行详细考虑。

(二)开采方式不同,效益有很大差异

开采方法的选择受到煤矿类型,分布的影响,井下采煤方式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其采收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目前从我国井下采煤技术的发展来看通常采用放顶煤开采和长壁式开采等技术。随着经验的不断提高,井下采煤技术也会随之得到改进和创新,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定向钻探技术,实时检测钻具位置并且调整方位,防止偏离预定方向,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矿资源的分布进一步勘察明确,随时修正开采的具置,从而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

二、井下采煤方式的技术研究

(一)硬厚顶煤的控制技术

硬厚顶煤的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开发埋深浅、支撑压力小的硬厚顶煤生产环境,原因在于这种控制技术处理速度比较快,能够及时解决该环境中影响采煤的因素。该技术可以说是顶煤深孔预先爆破技术与高压注水裂缝技术两者的结合体,在硬厚顶煤生产环境应用该技术能够随采随冒,提高了煤矿资源的回收率,对采煤企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放顶煤开采技术

放顶煤开采属于回采工艺中的一种,它在煤矿井下开采中起辅助作用,可以对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进度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并且合理利用该技术还能够优化煤矿井下开采施工工序,大大提高了煤矿开采速度及质量,是煤矿井下开采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存在如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m、采放比大于1∶3、采区或工作面回采率达不到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煤层有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放后有可能与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强含水层导通等因素时,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

(三)爆破采煤技术

爆破采煤技术,具体分打眼和落煤两个步骤,具体指用爆破方法破煤、装煤、输送机运煤、单体支柱支护和人工装煤的采煤工艺。它会根据各地方煤矿的特点来选择炸药及雷管,同时在爆破前精确的计算出相关数据,以保证满足落煤的要求。为了避免爆破采煤技术对矿井的稳定性造成破坏,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另外在利用人力进行装煤时,一般采用可弯曲刮板输送煤炭,但是输送机需要装上挡煤板和铲煤板,这样有利于爆破装煤与运煤的工序,同时人力劳动也可以得到减轻。

(四)综采技术

所谓的综采技术,是对综合性机械采煤技术的简称,指在井下采煤过程中,实现开采过程的系统化和机械化、连续化,从而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强度,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综采技术需要大量技术设备的支持,如刨煤式采煤机、刮扳输送机、桥式转载机、液压支护设备等。这种方法虽然对于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其自身极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量,使得其相对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强,是我国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过由于其自身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煤矿企业,针对煤层储备丰富、开采条件好的情况进行。

(五)水力采煤技术

指使用相应的设备,对水进行加压处理,使用水流进行落煤和运煤。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无视地形,工作人员不需要进入工作面,也就不需要对工作面进行支护和处理,使得采煤的流程大大简化,生产的安全性也有了十足的保证。但是相对而言,开采效率低下,一般只能开采煤层储量的60%作用,而且能源消耗较大,整体机械化程度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水力采煤技术适用于煤层厚度1~8m,倾角超过70顶底板较好的软或中硬煤层,也可以用于煤层分布不规则的情况。

(六)倾斜长壁采煤技术

若煤层的倾角是120时,则需要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技术。由于处于倾斜的作业界面,并受到倾角的影响,会出现朝向空区的分力,煤层会向空区的方向运动,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若运用一般的采煤技术,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佳。倾斜长壁采煤技术,可以较好地削弱采煤时对空区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促进采煤系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解决采煤技术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安全技术管理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只有确保安全生产,才能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煤矿生产要积极引入国外同行业的先进管理技术,根据煤矿自身的开采条件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构建安全管理体系。首先,煤矿生产要落实好“一通三防”的相关措施,建设各种防灾系统,如自救系统、避灾系统、重大灾害预测系统等,利用先进的安全防范系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为井下采煤创建安全的作业环境。其次,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认真检查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艺流程,消除安全隐患。合理布置巷道,使巷道能够保障采掘接替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通风、防火、防瓦斯的通道建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再次,重视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二)连续采煤工艺选择

连续采煤工艺对井下煤层的构造要求十分严格,要合理使用连续采煤工艺,那么煤层的倾斜角应不大于15°,煤质应在硬或中硬之间,不宜过软。它在煤矿井下开采的广泛应用是由其本身的功能性决定的,连续采煤工艺技术具有投入成本低、开采安全性高等特点,而这些正是实施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关键。然而事物往往都存在两面性,连续采煤工艺也是如此,虽然它给煤矿井下开采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伴随着弊端。利用该工艺所开采的煤矿资源回收率偏低,并且通风条件困难、安全性差,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管理。

(三)减少矸石排放,优化巷道布置的开采工艺

应该对现有的开采布置和采煤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结合我国煤矿井下开采特点,进行开采巷道的合理布置,从而实现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布置和开采方法的最佳匹配。运用综合布置来进行单一煤层的开采,基本上不将矸石运出地面,简化生产系统。同步发展综掘与综采,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四)提高煤炭采出率原则

尽管我国煤炭资源较多,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都要面临枯竭的时候。在井下采煤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煤炭浪费的现象,例如煤炭自燃、安全事故、塌方等状况时常发生,这样就会出现煤矿资源损失的情况。所以,在选取井下采煤技术时,必须考虑如何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从而避免煤矿浪费的现象,使得煤矿资源充分运用。

结束语

实践证明,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新原理的采煤方法。因此,发展现代化采煤工艺是重点发展方向。在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监控生产系统,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要研究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的单产和机械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应小山.煤矿井下采煤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59.

篇(3)

露天煤矿区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露天采场的直接挖损、外排土场压占土地和工业广场的占用等。挖损是对原地表形态、浅部地层、生物种群的直接摧毁,致使原土地不复存在,压占是挖损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岩土堆置于外排土场上造成原地貌功能的丧失。挖损和压占等工程活动直接破坏了表层的植被,导致这一区域原先处于相对稳定的系统受到干扰,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貌、保水力等生态因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水污染问题

露天煤矿开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严重的是煤矿排土场淋溶水。排土场的煤矸石中富含碱金属、碱土金属和硫等,大气降水淋溶了煤矸石中的无机盐类,含无机盐类的淋溶水流入地表水体会对地表永体造成污染,渗入地下含水层,也会污染地下水体。此外,采场周围水体和大气降水汇入采场矿坑,也会由于矿坑积水浸润采场的残煤露头,而使煤层中的硫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溶入水体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空气染污问题

露天煤矿排土场污染最严重的因子为剥采区、排土区和运输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粉尘。此外,露天煤矿排土场大多没有土地复垦和再植被,每个露天煤矿的外排土场都会形成一个几百到几千公顷的人为荒漠化土地,春秋时节,荒漠化的排土场所产生的扬尘等亦会使周围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四)环境地质问题

露天采矿形成的矿坑边坡及排土场边坡,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及地下水作用、采矿工程活动等原因诱发一系列诸如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危及该地区周边工业企业与民居建筑的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贯穿于露天矿开采的始终,并有可能延续到闭坑后。

二、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一)土地破坏的防治措施

1、耕作层土壤和表层土壤是经过多年耕作和植物作用而形成的熟化土壤,是深层生土所不能替代的,对于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应对矿区拟破坏的露天采矿场熟化的表土进行剥离,用汽车运输到指定表土堆放场堆存,闭矿后直接作为露天采矿场复垦用土。

2、修建运输道路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矿山运输道路、乡村道路,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避开土壤状况良好、植被生态复杂地段,减少对矿区植被和土壤的破坏。

3、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对采场边坡进行清理,清除松动、凸起的碎(块)石。对平台进行人工、机械平整,清除场地内较大石块;休息室、表土堆放场建筑进行拆除、平整;区内道路进行平整、回填;平整后场地坡度要满足复垦场地需求。

4、对平整后的平台场地穴状坑及采场边坡平台进行覆土,覆土来源为矿山开拓时剥离堆存于表土堆放场的表土。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剩余的表土采取就近的原则平覆于拟复垦林地的场地,覆土平均厚度≥0、5米。

5、矿区复垦土壤以生土为主,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力不足,恢复待复垦土地的肥力和生物生产效能,就必须采取恢复土壤、肥化土壤的措施。因此复垦的地块根据当地情况增施农家肥与生物菌,林木落叶留底以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

(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土石方开挖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完工后及时回填、平整场地;工业场地辅助配套工程施工,首先做好路面硬覆盖;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采用封闭车辆运输;设置围布、挡板,禁止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和起尘的料、渣土的 外溢;施工扬尘防治关键要加强施工管理,管理到位,可以有效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地面运输系统的防尘措施。输煤系统带式输送机栈桥露天部分均加设皮带罩棚,筛上设布袋除尘器集尘;在其周围设置彩色防风挡板,阻挡煤尘的扩散。储煤设施应采用圆筒仓储煤方式;转载点、原煤卸载站设置通风除尘装置和喷雾洒水装置。

3、采场、排土场扬尘治理。对采掘工作面,合理布置炮孔,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加强装药、 冲填等作业的管理,爆破前向岩体注射高压水,或利用洒水装置;钻机设袋式集尘器,爆破后洒水降尘;配备洒水车往返于坑内外道路,对排土场工作面及其与采掘场之间的道路进行经常性地洒水,以增加路面、 作业面积尘湿度。排土场定期碾压,降低起尘。对已经结束排弃的排土场平台,在不影响整个露天矿排土作业的条件下及时覆土绿化;沿固定帮坡种植防风林带。

(三)边坡防治措施

1、高度重视露天矿边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边坡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剥采生产应严格按照设计给出的边坡角、平台进行留设,严禁越采超挖。

2、采用边坡稳定性雷达或边坡监测机器人加强边坡变形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边坡变形的动态情况和规律,对于出现的任何局部、小规模的边坡坍塌滑落还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治理方案设计。

3、露天矿地下水丰富,建议建立完善的疏干排水系统,在采场发现出水点,详查后打水平孔,释放静水压力,夏季暴雨会给采场边坡稳定性带来威胁,此时要加强疏干,特别是断裂带和煤层顶底板的弱层,一定要详查,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采”。

4、建立日常的巡查监测制度,特别是春季解冻期、雨季或坡面上出现沉陷裂缝时更要加强巡查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边坡有明显失稳先兆)及时预警避让,或采取防治工程措施。

5、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

(四)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修筑截矿山排水沟渠。矿山排水沟渠沟建于矿场四周,当雨季降水量大,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还起到梳流作用。

2、河流改道。针对穿过矿区的河流,必须对河流进行改道迁徙,路线改道应选择短,地势平缓弱渗水地段。同时还要考虑矿山的发展前景,避免二次分流。新河道的起点应该在河床冲刷易发区进行选择,并与原有的河道河势想适应。

3、调洪水库。季节性的地表水流横穿开采境界时,除采取改道措施外,须在矿区上游修筑调洪水库截流和贮存洪水。

4、修筑拦河堤。当露天开采和附近的河流周围地面水平的境界,湖白的岸边标高相差较小,甚至低于岸边地形时,应该修建岸边护堤堰。防止河水漫灌到采矿场。

篇(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篇(5)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我国于2007年1月25日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六大建设内容之一。我国教育部启动的“2003―2007教育振兴计划”,旨在通过教育信息化与精品课程建设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思考如何将信息及信息技术融入于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富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本文拟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师鼓励和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验证理论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在验证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理论,从而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活动,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实训实践教学、实验型实践教学、实习型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按内容综合程度及层次递进性差异,分为基础性实践教学、专业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按实践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体式实践教学和团队式实践教学;按空间范围的不同,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1]

由此,我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后所形成的系统的、立体化的新体系,包括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三个层次,以及这三个层次下的课堂实验、模拟实验(实训)、开放实验、校外实验四个环节,即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专题讨论、课堂案例教学、利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课程实验及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利用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校园网、因特网(Internet)的开放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利用因特网、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校外实地实习、科研、毕业论文等环节。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结构,达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才的目的。

二、创新思路,确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符合实践教学规律的教学理念

构建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深对实践教学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摆正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位置,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实现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的目标。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实践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已逐渐由传统的“口授、板书、演示”为特征的传递授受方式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改变教学方式,确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理念。

网络中有丰富的资源,网络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建构主义的支持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并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现“主导―主体相结合”。只有确立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理念,才不会将实践教学演变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剥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而是会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确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的理念。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在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并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逐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和固化理论教学的内容。

三、锐意改革,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财经类专业均有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求,为保证其教学质量,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遵循符合实践教学规律的先进性教学理念,充分了解高校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拥有不同层次,各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构建的高校财经类专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四个环节构成,即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层次逐次递进,将所有的实践内容归并到课堂实践教学、课内专业模拟实验(实训)、课外开放实验、校外实践实习四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信息技术与之相匹配。该系统如图1所示。

1.基础实践层次

基础性实践包括军训、劳动技能训练、计算机、外语应用技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该层次实践主要通过课堂实验环节实现。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及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课件讲授,进行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或验证性实验演示,以强化单一课程理论知识、方法的应用,为高层次实践奠定基础。

2.专业实践层次

包括单项性实验、课程实训、综合性实验、课程论文等,通过课内专业模拟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实现。主要借助多媒体助学系统及校园网等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机房,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专题单项性实验、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这是建立在课堂案例实践教学基础之上的技能训练,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

3.综合实践层次

包括社会调研、三下乡活动、课外认证与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P”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素质拓展、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该层次实践通过开放实验和校外实践实习两个环节实现,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及升硕做准备。

基础实践层次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低层次,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的逐步完整,实践教学体系也随之逐步提升到专业实践层次和综合实践层次,学生可以将在综合实践层次中开放实验环节的课题,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深度,带到校外实践实习环节去解决,形成毕业论文或更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将实践教学基地获取的素材经过加工、提炼,形成教学案例,再反馈到模拟实验和课堂实验教学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实践教学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宝义,李斌,吴瑾瑾.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0,(9):75-77.

[2]倪师军,曹俊兴等.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8,(1):68-71.

[3]凡兰兴.关于改进高校统计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8,(1):26-27.

篇(6)

论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新闻教育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对策,从而为我国以后的新闻教育提出一点建议。同时,论文的论述更多的是置身于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结合中外各种实例分析新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诸如当年经济学在发展到专业瓶颈后,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各种分类学科的发展便是学科细化发展的先例。而新闻教育的分支细化的实行也将会开启一个个新学科的发展。

二、论文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全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 概述我国新闻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新闻教育的这种现状引发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社会个方面造成的负效应。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背后的各种原因;第四部分升华主题,利用行业之间和国内外的横向比较,找出一条合理的对策,探析我国未来的新闻教育的指导理论。

本文拟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选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综合性分析;运用个案研究法举例分析我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运用经验总结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为我国新闻教育提出一条合理的道路。

三、设计(论文研究)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1 选题 20xx年10月20—11月5日

2 下达任务书 20xx年11月5日—11月27

3 开题报告 20xx年11月28日—20xx年1月5日

4 完成提纲 20xx年12月4日—31日

5 完成初稿 20xx年1月1日-4月30日

篇(7)

一、《经济观察报》概况

《经济观察报》(英文名为The Eco-nomic Observer),于2001年4月在济南创刊,由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由三联集团投资,可算是国内第一家由商业企业控股的经济类报纸,以周报的形式出版。三联集团是该报的最大股东,明确表示可以不保持绝对的控股地位,热烈欢迎各路资本进人该报并参与经营管理。三联集团把这一财经媒体看作成为一个灵活经营的企业,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自由地募集资金,多找东家分散风险也只是其主要经营手段之一。三联集团并不是把股份的比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更注重每股收益率,这一特点在制度安排和高层选择上表现很突出,即三联集团希望股权多元化、分散化。三联集团仅占一半以上的股份,允许其他机构或个人参股,而且做出内部职工也可持股的安排,高层管理经营和编辑人员由三联集团提议,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出版局拍板决定。三联集团注资《经济观察报》,虽不能排除其有借助传媒股的概念,保持股价坚挺的意图,但《经济观察报》崛起于资本而又不受制于资本,并且能够给三联集团提供永远找东家的正当且充分的理由。这与该报的实际情况也比较符合,灵活多元的资金来源便于及时正确地调整经营策略,报纸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因此而明显提高,报纸所呈现出的蓬勃发展的态势也会给人前途光明的印象,即使长时间亏损,报纸也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夭折,这也是该报获得并保持财经报纸三强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经济观察报》的营销策略

1、多发行、高起点策略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87-02

财经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了业务电子化,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经济管理行为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信息系统如同国民经济活动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财经应用领域对信息技术越来越依赖,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传统风险在信息化过程中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信息安全教育对财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提高财经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安全能力和意识迫在眉睫。

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涵盖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安全课程改革、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建设等方向,但鲜见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从2004年起开设信息安全相关课程,是国内最早为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信息安全课程的高校。十余年来,先后为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电子商务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包括双语教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课《信息安全概论》,为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学校从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凝练、教学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完善、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4-3-3多维教学体系

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4-3-3多维教学体系包括:四维教学内容(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财经应用安全)、三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互动教学)、三类自主学习方案(金融信息安全案例分析、科研项目驱动、学术论文研究),很好地解决了在基础不够(不具备数学、密码学基础)、技术不强(没有网络技术)、时间不多(只开一门课)的情况下,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印证,相辅相成;实验内容与实验手段有机衔接,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

二、教学改革方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包含音视频的课件,建立了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课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运用网络课程复习、讨论成为不少学生课后辅助学习的有效手段。

1.修订和完善了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教学大纲。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培养面向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教学团队参照教育部拟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特色,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层次,分别组织编写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每年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使之符合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课程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助材料。

2.科学合理选择高水平的教材。课程选用了国内知名专家编写的中文教材,在双语课程开设之后,选择相对权威的国外主流信息安全教材,积极引进原著和原版书目;后期,在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同时,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针对财经信息安全的高等教育教材。因此,教学团队组织编写并出版了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安全》教材,着眼于信息安全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突出案例丰富的特色,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适宜的参考资料。

3.积极推进案例教学。信息安全是一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致用之学。如何使该门课程在实现它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这门课程的方向。对于信息安全算法协议的描述,采用业内优秀的信息安全模拟软件CrypTool实现具体案例的演示,将重要的密码体制逐一展示成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动态演示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此外,信息安全密码机制的创立以及应用场景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在知识点讲解中适当引入视频来缩短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把传统的课堂讲授作为教学方法的基础,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论坛式教学、学生自学、实践教学以及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团队经常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商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改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积极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并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开办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讲座。

5.完善考试制度。规范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教考分离制度,完善试题库的建设。本课程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平时通过课堂提问、开卷小论文、测验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重在考察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重在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把握。试题覆盖面占讲授内容的90%以上,难易程度比较适宜,客观评卷,学生成绩公正,考试后有试卷分析及总结。

6.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为信息安全教学提供了实验环境。SimpleISES新一代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系统将行业内主流的安全软件移植和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该系统由一系列软、硬件设备构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随时根据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实验模块,并且具备较高的知识系统性。该系统是基于真实网络、信息安全及安全设备等环境下搭建的一套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或者分组合作,进行信息安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和配套实验操作,这与未来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基本一致。

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集成了多家银行的核心信息系统,通过具体的金融信息安全案例实现对金融信息安全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银行网络与信息化研究试验平台”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

三、教学创新方面

坚持信息安全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并重,强调方法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等多类型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创新富有特色,成效显著。

1.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财经信息安全实际应用参与讨论,不仅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理论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促使一线教学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迫使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学生讨论的范围和对学生讨论的总结和评述,起到了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2.采取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信息安全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现实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及保护手段,鼓励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信息安全原理密切相关的案例,组织案例教学,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联系信息安全理论对实际案例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与探讨,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3.开设同步在线课程网站。2010年开设了“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网站,网站包含了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及答案、课外参考材料等资源。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站预习、复习课程内容,又可以以网站提供的课外参考材料作为向导,自主独立开展学习和科研创新活动。本课程网站在借鉴同类站点特色的基础上,特别增设了BBS论坛一项,以供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记录均可以以帖子的形式保存在BBS论坛中,以供其他同学或者后面即将学习该课程的低年级同学查看。同时,教学团队也可以从学生发帖的内容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对课程的难度和进度及时做出调整。

四、实践教学方面

1.学生科研环节的设计。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安全的风险,找到成因,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表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类比赛项目。

2.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一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并撰写调研报告,既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产活动中信息安全问题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增进了学生对所学信息安全理论的进一步理解。二是支持学生组成学术社团,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学术活动。三是邀请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介绍当前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使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五、结语

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4-3-3多维教学体系,探索出了一条财经类专业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促进了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成果。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MOOC、翻转课堂等的出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仍需不断完善。

篇(9)

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是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在信息时代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大学语文课堂引进媒介素养教育的原因在于:伴随着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勃兴,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无处不在的媒介文化正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学生却缺乏对媒介的基本认知,缺乏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即媒介素养,导致了泛滥的媒介信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与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旨的大学语文教学相背离。将媒介素养教育引人大学语文课堂,目的就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正确看待媒介文化,获取好的媒介信息,质疑媒介的不良信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开放的,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将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提供新的思维。

一、媒介素养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在信息社会的意义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当时,广播、电影正势不可挡地闯人人们的生活,英国学者发现大众媒体带来的流行文化和新兴价值观几乎无处不在,其中相当一部分有悖于传统文化和正统观念,于是媒体被认为是传播“文化病毒”的根源。他们认为媒体破坏了文化原有的高雅性和本真性,文化一经媒体传播,就会出现低俗枝蔓。因此,一些英国学者大力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希望以此教育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体的消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文化开始走出象牙塔,学者们也开始注意到媒体并非一无是处,它能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和多元思考,这些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于是,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学者提出媒体是个复杂的系统组合体,需要批判地分析。此时,媒介素养教育已得到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传媒语言所构架的拟态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和差别上,希望通过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媒体的力量,了解媒体的传播特性,并由此探讨媒体与经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媒介素养的概念是指人们面对媒体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舒〕它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是人们传统素质(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学习者正确理解并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习者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公众健康的媒介评判能力,通过教育约束指导公众正确认识、理解媒介内容,并积极合理地运用大众媒介及其信息和文化资源。它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像一双巨大的看不见的手,时时刻刻暗示着、拨弄着,或者控制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精神与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助f1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则认为,媒介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其中。。大学生是媒介的深度使用者和重度关注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最新的网民数字中,18岁至24岁者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厂4他们此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型、成熟阶段,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媒介通过各种语言传播的各式各样负载着特定文化的信息。不可否认,由媒介所营造的社会文化在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此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将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养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财经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其与媒介素养的关系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说:语言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怎么做人的问题。学习语文的真正意义就是要为每个人构筑一个精神家园,让人们在这里学会对人类普遍价值、对真善美的认同;培养出人的良知和正义感,也就是培养出真正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是建立在学生中学阶段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基础之上的崭新课程,是对学生人文修养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果说中学语文关注的是基础的、技能的层面,那么,大学语文关注的则是由此延伸之后的文化的、精神层面。吠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以传授人类文化成果,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己任。财经类高校由于是非综合性大学,学生大部分从事经济学科的专业学习,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必须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级人才文化素质培养中的综合性价值。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中的一个全新的素质概念,本身就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任何一种媒介都是运用语言来表达意义的,只不过形式各异。将媒介素养教育引人大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语言意识是读者对媒介语言所传达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取向的分析能力和评论能力。媒介的使用者应该识别语言形式背后的思想意识,深刻理解媒介信息的内容、意义等,这都需要调动读者的背景文化知识、认知能力、批判思维等,这些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作为语文科的教学,也应该重视对语言能力的高层次—语言意识的培养。另外,媒介信息之中往往蕴涵着经济的变动。财经类高校学生必须学会从媒介信息中提取到影响经济发展的信息,敏锐地发现媒介信息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把握媒介语言背后的意义。只有拥有必要的媒介素养和足够的语文知识才能抓住信息实质,既能促进财经专业学习,又能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符合财经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切人口,因为文学有润物之功,与别的人文读本比较,文学作品更感性,更易被接受,更能起到教化的功能。大学语文教育应侧重在文学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当前,大众传媒以无所不在的方式覆盖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着文学,表现为媒介新文体的出现拓宽了文学的内涵和视野;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削减了经典文本的影响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写作素材等方面。这些都是大学语文课堂上不可回避的东西。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不仅仅用经典作品陶冶学生,更注重用身边发生的诸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指导学生阅读,这就提出了在增加媒介文学阅读的同时提高媒介素养的问题,否则学生只是对媒介内容采取“拿来主义”,缺乏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篇(10)

在“全民财经”的时代,人们对财经的关注度,会随着整个中国的市场发育、经济发展,财经新闻越来越吸引受众的目光。目前中国的财经新闻报道存在一些明显缺陷:一是浅进浅出,停留在报道财经领域里的一般动态报道上,缺乏深度,多就事论事。二是报道深进深出,把财经新闻写的像学术论文,内容大多较为枯燥,不贴近读者。三是报道浅进深出,一个简单的财经现象,往往演绎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国际大背景,国内小气候,言必“全球化”,动辄“制度化”。四是提供的财经评论意见较为浅薄,并声明“风险自担”,削弱了财经媒体的公信力和对受众的影响力。五是财经新闻报道元素单一,以文字为主的财经报道占大部分,财经版面显得沉闷有余,缺乏活力。

如何改变当下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窘况,是财经新闻媒体和财经新闻人的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报道理念,选择百姓化路径是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效果的必由之路。

一、“利益化”切入

“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终就能达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因为财经新闻实质是各种利益的变动和消长,每篇报道都可能和千万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结合财经和新闻学的原理,以“利益分析的方法”和“利益”视角就能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直达事物本质。将各种经济行为、事件、现象“利益化”就能找到报道的落脚点和切入口,理清财经新闻报道的主线:新闻事件如何影响利益的创造?如何影响利益的分配与转移?如何更有效率地创造利益?如何更公平地分配与转移利益等等。对财经新闻来说,其核心内涵就是关注利益的创造与转移,为提升受众利益水平服务。

二、通俗化表达

财经新闻百姓化的前提是大众化,大众化的前提是通俗化。财经新闻领域多有专业术语,且新术语又层出不穷。尼尔・T・加文在《经济、媒体与公众知识》一书中指出:“经济对大众性报纸来说是一个干巴巴而且困难的领域,需要繁复的解释和阐明相关的环境,必须想方设法把人们普遍认为困难、枯燥并且需要复杂技术解释的事件处理得生动,而且对一般的和漫不经心的读者具有吸引力。”财经新闻报道只有通俗化才能拉近财经新闻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增强其可受性和亲和力。

财经新闻通俗化的方法之二是尽量简洁清晰。简洁清晰的财经报道不仅让人很容易看懂,一目了然,而且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需要,同时还能给读者提供愉悦的阅读感受。

三、故事化演绎

新闻仅提供信息不足以吸引读者,还要考虑提供信息的方式。从某种角度讲,新闻就是“故事”,重大的有趣的故事往往让人过目难忘。财经新闻故事化演绎是指财经新闻报道的情节化、人性化、现场化、具体化,有故事、有人物、有场景。

财经新闻故事化可以改变财经报道过于专业化与枯燥的特点,变单纯的财经信息与财经事件的叙述为人物活动,将人物的活动演绎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新闻报道增添趣味性和人性味。故事化的财经新闻能使人感到妙趣横生,过目不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使高层次的读者能读出财经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内涵,获得大量未知的信息,而较低层次的读者则将财经故事作为一种消遣。通过讲述财经故事,使各个层次的读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如《中国经营报》之“与老板对话”专刊,对读者群的控制就呈现跨层次的特点,可以从多个层次去解读文章,专业读者从中见到对投资机会的分析,一般读者从中见到戏剧化的故事。

四、多元素化编排

在21世纪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平面媒体的魅力,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抓住更多受众的“眼球”,将“注意力经济”进行到底,财经新闻以何种方式呈现给读者,如何提高报道的品质和设计等等都是财经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在文字报道的基础上,让财经新闻报道多元素化可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多元素的组合能使财经新闻报道形成气势,增添活力,体现节奏上的变化。

上一篇: 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 ktv营销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