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05:53: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英语语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目前,我国在培养英语人才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处在汉语环境中的英语学习者,大部分人对西方语言文化不甚了解,学习英语就好像在迷宫中穿行,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受到严重制约,难以实现语言交际的学习目的。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只有选择最好的英语语言材料,才能使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得以再现。通过引导大学生读经诵典培养其英语语感,使他们更好地领悟和体会英美国家的文化内涵,灵活运用英语与进行国际交流,不失为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的好方法。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就特别强调了大学生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英美文学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也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素质;读经诵典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根据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大学生读经诵典以增强英语语感,很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因为阅读名篇名著首先是选择性阅读,其次才是自主性、探究性阅读或是其他。可见,以经典导读培养大学生英语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鉴于大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其丰富的词汇量已达到阅读原著的水平。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英美文学列为必修或选修科目教材,在一些高校深受学生们喜爱。其次,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空间很大,例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两年时间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学生按部就班学完课本后,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取得证书后,也就代表着英语学习的完成。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其广泛阅读丰富多彩的英美文学作品。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相比过去已大大改进,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试图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固有阅读模式,这使读经诵典与英语学习的完美结合成为必然之势。再次,我国高校英语师资力量雄厚。毋庸置疑,目前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强。据调查,八成左右的英语教师学历较高,且大多数都是学习英美文学专业的;教英语的老师几乎毫无例外地热衷于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不少大学甚至将英美文学列为其它专业学生的公共课,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能展示英语老师的特长,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实施经典导读的专业教学水平。
二 以经典导读培养大学生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课程是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为两年四个学期的必修课。学生循序渐进地按照课本由1级学到4级,然后在第四学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获得一纸证书后,基本上就意味着大学英语学习的结束或是整个英语学习生涯的结束。在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中,教师就应适当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英美文学经典的阅读;同时,还应很好地利用学生剩余的两年时间来进行大学英语的后续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英美文学经典导读。课时可以缩短一些,考核的方式应灵活一些,最重要的是轻松阅读、兴趣阅读。教师应精选有意义的、情节生动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困难。我国一直在倡导和尝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前的大学英语从课程设置的期限上就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大学一、二年级的辅助阅读可以转化为三、四年级的专门英美文学经典导读,使学生养成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英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
英语语感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基础之上。建构英语语感的最好办法就是泛读名篇名著,因为细水长流的泛读比任何定时定点的培训都更能使人受益。广泛阅读英美文学经典,同时注意涉猎不同的题材领域,这对学习者英语语言的敏感度和判断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快速浏览的专项训练,在阅读时限定时间、限定篇幅、提出要求, 以促使他们快速捕捉信息、把握内容,使他们逐步形成快速阅读、快速捕捉、快速感知的能力。其间不必看重知识的传授,尽量避免向学生灌输系统性、完整性的学科知识,而应贯彻通识教育理念,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领悟而使知识得以升华与内化。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接触到大量鲜活而生动的英语语言材料,可增强语言直觉的感知判断,从而形成英语语感。扩大英语阅读面,增加英语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独立、广泛阅读英语的能力,增强英语语感,这是通过词汇和语法学习很难达到的效果。
所谓“精读”,就是要求逐字逐句品读文章,弄清楚每个词、每句话的确切含义,仔细分析文中的种种语言现象,记熟文中的词汇和短语,并知道该如何使用它们,同时也要求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总之要吃透文章,借此增强语感、学习写作。精读是有效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慧的一种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力的好方法。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探究式阅读,努力实现由“结果性阅读教学”向“过程性阅读教学”的转变,借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水平,而且必将提高其文化素养。大学生通过深入学习篇幅短小的名篇,能够体验到英语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异族文化、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等,进而达到积累语感的目的。
培养英语语感的最理想方法是亲临英语语言环境,感受其文化氛围,并且不断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将理论知识和人际对话相结合,将多读和多听相结合,活学活用,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语言。一方面,必须强化关于阅读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合作式阅读,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不断调整阅读方式且善于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更应注重从合作式阅读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学生通过对话全面认识文本,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个人独立诵读和小组合作阅读、全班集体阅读较好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合作式阅读的习惯,使之不断提高其英语语感的品质。
所谓语感(Sense of Lan-guage)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联想性和体验性等特点。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的形成是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形成的。实践证明,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呢?
2.为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习得的环境,增强语感
语感的产生来自大量的言语实践。在学生对英语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时,教师可想方设法创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是用汉语思维来学习英语,在大脑中有一个转换的过程,极大影响了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浯”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进行过渡。确实要对疑难进行解释,也尽量用英语来解释,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增强英语语感。教师在英语课上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授课。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在介绍新的语言项目时,应把要学的内容放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情景为中心,强调用多种感官感知音、形、义、词、句、话的舌吉整体,将语言材料融于情景之中。英语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语感的形成来源于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提供大量的语言操练机会,在隋境活动中感知、操练、巩固和运用语言。我们所用的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符合交际原则曲列话题材,如问候、购物、介绍、问路、看病等。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题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诵读、分小组表演。有时,还应鼓励学生不受教材限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模仿课文的主要旬型,自编自演小对话。通过这些对语言功能反复、多样地操练,使学生尽可能灵敏、准确地感知语言信息,并以此培养、增进学生语感的实践稳定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较快的节奏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开火车”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成员“onc by onc”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教单词时,也尽可能地为生词创造语境,如编一个小故事或小对话等。在这种整体语言信息中,学生能通过上下文,通过老师的表情、语气和形体动作揣摩出生词的意义。在记住这个生词的同时,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该词的用法。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如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本等,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开展师生、生生多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语感。
课后鼓励学生反复听地道的原声录音,多看形象逼真的英语录相,如原版动画片,欧美大片,多读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朗诵英语短诗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始终受到氕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为学生刨造出一个摆脱母语的束缚,调动多种器官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的习得语言的环境,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通过阅读来增强学生的语感
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但归根结底,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不是敞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因为使用者依持的是“语感”,“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的。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的。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地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书籍。这类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首先,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了,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负担了。其次,容易读,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再就是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感对于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要,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有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培养英语语感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 努力创造语言环境,在思维中培养英语语感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组织教学,在教英语生词或词组时,教师应该经常用英语反复多次解释其含义,让学生听懂并理解。遇到疑难词、句就应该放到一定的英语语境中去猜测、理解。这样既可达到学生理解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从而提高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另外,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它的学习离不开交际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表演,讲故事,辩论,英语朗读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主动地说英语,这些都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另外,听写重要英语句型或段落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感。
二、 强抓朗读背诵,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语感
在语言教学中,没有大量的输入,英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源头就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反复朗读背诵单词、词组、句式和名篇名段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可以熟悉单词的音、形、义及其他用法,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增强语感。在背诵或记忆单词时,应尽量采用情景记忆,有字母联想到人和物。把常见的词汇背熟,课文中出现的词组、句型和习惯用法,也应一个不漏地理解其用法并记下来。所以,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英语课文。朗读要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规范;背诵要做到:语言流畅,语速正常。学生除了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外,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读英文课外读物,比如一些简易的英文名著,一些英语杂志,周报等,坚持每天用半个小时读英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正确语感的形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说明对语言材料的反复诵读可以逐渐形成语感。
三、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大学生语言实践量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给提供学生讲英语的机会,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增强语感。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英语演讲比赛,举办英语故事会,演唱英语歌曲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感悟英语。
四、 坚持大量英语阅读,体会英语语感
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学生可以体会英语语感,而且读的文章越多,即阅读量越大,越能增强语感,也越能体会到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因此,英语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体会语感。阅读的形式很多,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单人读,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例如,学生的泛读可以运用默读和朗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在泛读时兼顾速度和理解的程度,只有二者兼顾,才能达到体会语感的目的。
五、 渗透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比较中培养语感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指导学生就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进行归纳。如时间、地点的表达,英语是从小到大而汉语是从大到小(例如:三年级二班英语表达为: Class Two Grade Three)。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慢慢地体会和感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为英语的语感的培养夯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90-02
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实际上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感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英语语感即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的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应注意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语言情境中学到知识。还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比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并要求学生课下多唱英文歌曲、多用英语做游戏、多用英语交谈。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数学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教学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二、适时进行英语音标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大有益处。
三、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听陌生的外语语音。学习中,要求学生从英汉双解词典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作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背诵和朗读古文是人们过去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在学习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句、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才能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坚持操练,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不实践怎能学会快速打字,不跳到水里怎能学会游泳。技能的熟练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学会讲一种外语则要通过反复重复其基本句型和词汇项目直到它们变得脱口而出。不要厌烦重复、背诵、操练。在思想上更要把英语作为语言习惯,就像培养其他习惯一样,通过慢慢地、经常不断的重复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我认为阅读不仅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就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和略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再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众所周知,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而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靠英语课堂和组织者。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英语素养。教师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学生在欣赏教师语言的同时,自然就会深受其感染,从而主动用英语参与到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促使其英语语感的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尽量通过英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流来教授英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其次,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也将为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而音形结合的语音教学法恰好克服了这一点,老师应首先教会学生根据音标读准单词,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发音,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因此,在用英语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所用的英语不只是单词的简单重复,而是使英语教与学变为一个对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想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英语语言的复现率得以提高,输入量就会增加。一开始有的教师和学生可能都会觉得有些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时间久了,就会体现出它的效果。因此,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用英语上课。当在表达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适当的体态语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可以适当用母语,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形成。
2.重视词句教学,深化英语语感。
教师在单词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已学的音标,先试读单词,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必要时老师可带读。要引导学生对升、降调的学习,遇到双音节以上的单词时,要注意重读音节位置,养成习惯,以便在读语句或会话时,语调的升,降会比较自然流畅。
另外,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所以在句子的教学中培养语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时的教学,不仅是单纯强调句子语调的升降,句子重音,词语的连续等语法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情感。
3.多说多听多阅读,培养勤于积累习惯
在过去,人们通过大量的背读古诗文来学习文学,现代语言学习理论也说明大量的语言输入能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证明了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每天坚持朗读单词和课文的习惯,每天听英语的习惯,每次时间不一定要很长,重要的是坚持。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中、题材广泛的英语读物,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随时注意摘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要求他们在课后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句,各种表达方式深入其心,时机成熟时培养其做英文翻译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母语的影响
与语文一样,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习惯会有很多差。这样学生就不可能有母语那种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表达。因此要做到正确理解和表达英语思想,了解必要的文化差异也是相当必要的。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让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语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跟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语言实践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同,通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感觉器官的机能状况。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各种感官对外来刺激产生适应,并逐渐改善感觉机能而产生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功能,一种决定人类怎样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这是一种遗传的心理功能,皮亚杰称之为“功能的不变使式”。
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功能不变式,它包括同化与适应。另一种组织功能则是第一种组织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既取决于遗传的功能不变式,也取决于学习环境的特征。这种组织功能可以被称为“认知结构”或“认知图式”。这一学说的提出,说明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机械的刺激―反应的结果,而且还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语感形成过程中学生自觉适应并改善语言学习环境的主动性。
关于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应当给于重视。
1.外部语言系统和内部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它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存在于社会中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语言。
语言的习的和学习过程,即语言能力的形成就是把外部语言吸收进来,“内化”为储存在大脑中的内部语言。它与外部语言一样,是一套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在内的完整体系,是在语言的习的、学习和使用中作为中继语言向目标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而语感只能在内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亦即语言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能力,能够十分自如地从事口笔头交际时才开始出现的。
2.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及语感的形成过程
外部语言由于其载体形式不同,只有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视神经、听神经)才能以生物电脉冲的形式被摄入大脑皮层,分别进入视觉区、听觉区,然后再传之大脑皮层上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各个分区。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输入和解码,按照一定的程序被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进入记忆。由于记忆是按意义单位进行的,所以进入记忆的语言图式大都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包含有完整意义的句子。内部语言系统是语言学习者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大脑生理、心理结构、机制和素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活动中的许多因素诸如情感、情绪、意志、意识和无意识等等都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语感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之间存在着双向反馈关系。由于反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信号的清晰度和可感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输入、输出过程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出现正反馈的不断增益过程,即可产生正向增强的语言信息效应――语感。
3.外语学习――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以及外语语感产生的规律和机制。
首先,正在学习外语的学生已经不同程度的掌握了使用母语的能力,亦即已经建立起第一套内部语言系统,这就对外语学习,亦即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的建立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比如说,许多学生对外语语言材料的听读理解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译成母语才完成的,而在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时也大都是靠把想好的意思由汉语译成外语再说出来或写出来,即使采用直接法或视听法也不能杜绝这种现象。这是由于两套内部语言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某些方面的一致或接近,如表层结构中语法方面某些规则的相同,深层结构中某些语义的接近而造成的。
其次,有人认为中学生的年龄都已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而且他们学习外语的条件和环境和母语相比也相差甚远,因为课堂语言环境毕竟是“人造的”教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也大都带有“加工”过的痕迹。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外语的自然吸收。这也就难怪有的语言学家认为母语是“习得”的,而外语则是“学习”来的,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语感。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摆脱对中国学生外语习得持怀疑态度的理论误区并探讨出他们外语习得和语感形成的规律。
(1)中学生习得学习外语,形成外语语言能力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一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目前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仍然有自然吸收语言的能力。第二个途径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我认为,下意识的自然吸收(习得)和有意识的学习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外语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后果。实际上处于发育旺盛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儿童更为发达,有意识记和长时记忆也强于儿童,这正是他们加强有意识学习得有利条件,而无意识心理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的一生当中,本来就可以也应该让其在外语学习中发挥作用。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的过程。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在于学习者所接收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以及学生还未见过的语言。他还假设只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标语言。克拉申还认为人们掌握外语语法项目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乃至成人掌握语言项目的顺序与儿童大致相同。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在把英语作为母语和作为外语这样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对语言项目掌握的顺序是大致相同的,如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等。这些都说明外语和母语有着某些共同的习得规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39-001
1.前言
英语学习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生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但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首先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普遍的是死记硬背。其次是忽视了英语的语感培养。语感是学习一门语言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模糊、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但是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只是凭感觉,但往往这种凭感觉答题的试题正确率却很高,这就是语感所带来的实际作用。语感培养在英语乃至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它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语感培养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容忽视的。
2.语感培养
2.1语感形成条件
在语言学的学习中,得知小孩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并不了解语言的语法等一些规则性的东西,而是通过生活环境中的耳濡目染,来慢慢的理解语言的语义、语音、语调的关系,以及语言情感中所代表的意思。这是需要长时间的语言积淀,大量的阅读朗读积累,以及一个好的英语环境才能达到的。因此语感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需要长期的听,说,读,背,并且要求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还要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同时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语音,语义以及语调和语言情感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或者与人对话时要十分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语境环境的互动性。
2.2教师主导的语感培养方法
2.2.1课堂互动。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进行,因此,在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语教学,避免用汉语。比如说,在教师进教室与学生打招呼时的互动、对学生进行课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以及评价学生的答案和对课文的讲解等等。学生在这样的上课环境中会不知不觉的培养了英语学习的语感。在课堂上经常运用英语,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也能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英语用法,从而达到语感培养。
2.2.2中英文对比。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有倾向性的把中文与英文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可以利用这种对比来进行英语的学习,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因素。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英语与中文进行对比和分析比较,找出这两种不同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克服中文的影响,并且可以达到英文的思维习惯,从而对培养英语语感有一定的帮助。
2.2.3创建情景模式。英语语感的培养与学生的语音语调有很大的关系,在通过听、说、读、背来培养英语语感时,说和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英语语感培养中占重要的地位。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或者创建情景模式。比如在七年级英语第三课why do you like koalas?(人教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文来描述一种动物让其他同学来猜,或者描述自己的家人朋友,并且在学生描述后,教师要纠正其语音错误,并且用正确的发音教同学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词汇,并且潜移默化的达到语感培养的目的。再比如,教师上课时还可以采用创建情景对话的方式,如让学生自由分组,集思广益来编一段英文对话。如对话:
A:Hello, let’s see the koalas.
B:Why do you like koalas?
A:Because they are cute.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使学生达到熟练的运用英语以及提高学生英语语感。同样的,在此英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的纠正学生的发音,精心的教导学生的英语发音,并且不断的加深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巩固,不断的训练,循环往复,才可能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
2.2.4自由交流。教师也可以很好的利用课前或者课后5分钟,在这5分钟内,刚开始可以教师命题,让学生们用英语围绕着这个命题自由交谈,或者在学生了解到这个活动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命题来交流。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日积月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实现语感培养。以上的这几个方法的关键之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开口说,多开口练习。并且教师也要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且让学生尽量的融入到情境情景中,带着语言情感来练习英语口语。
2.3自主学习的语感培养方法
学生在课外时间,要自己加大英文阅读量,根据老师教的阅读方法来训练阅读能力,比如说阅读方法分为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带着问题来选答案,或者根据阅读的内容,来选择题目,找到解决方式,并且在阅读后,说自己对文章的感想,找出中心思想,从而培养自己的信息采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课余时间,学生自己还要跟着磁带朗读课文。在英语语感培养中,听和读占很重要的地位,而在“读”这个环节中,发音是否标准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语感培养。因此在学生自己课外学习过程中要力求发音达到精准,在跟读环节,不仅仅要达到发音标准,还要尽量的模仿语音、语调和语言,并且带有一定的语言情感。
英语语感的培养绝非一夕之事,要通过长时间的语言沉淀,对知识的积累储备,后天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并且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朗读的正确方法,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多阅读多朗读,才能达到语感形成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熟悉论告诉我们,人的熟悉开始于经验,教材内容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体现着思维的方式和过程。诵读就是反复感受典型语言的语境。这个过程体现着“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的循环,从而使熟悉和理解程度逐步深化。古人强调读书要目视、口诵、耳闻、手写、心记。诵读调动了多种感官,并伴有多种思维方式。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诵读既能直接感知具体语境的表达技巧、语言气势,又能引发思维的聚合发散,反复感受规范语言,必然蕴含着语感产生的契机。由此可见,注重对地道标准的语段的诵读功能,是促进学生积累规范化语言材料,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语感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加强阅读、写作训练,提高语感
语言的学习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和无数次的重复,而我们的课时又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实践机会使学过的东西再现并形成语感,我想最简便易行并且便于控制的莫过于阅读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新奇的事物像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他们前进。在阅读中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语言环境,他们的思想、情绪、感觉都进八了这个环境,此时他们用思维的内部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最起码也是双语。内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又刺激了外部语言的发展,提高用大脑组织语言的能力。
多读多听有利于语感潜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但要使语感由潜意识的发展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要多写英文。写是对听和读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代替不了的。这里所说的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的写:常规的听写、默写。一是创造性的写,如英语作文,记英文日记等。我觉得安排学生“写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可以缩写,可以转述,可以描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我要求他们在写话时把自己心理降到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学语文的水平,把话写明白,语法不准出错,尤其在动词的形式、名词的数、代词的使用、句子结构的完整等方面不得出错。学生只有老老实实地先写自己会写的,才能真正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创设昕说氛围,增强语感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教授。极力主张培养英语语感的朱光潜先生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就不说一句中国话。我在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同学都对我说:“老师,什么意思?”我便告诉他们你不必听懂老师的每一个单词,你要抓住关键词,借助老师的手势、眼神、语调、动作等来自己揣摩,培养这种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既创设了英语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来思维。
其次,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
再次,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学好一门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 语感 培养
作者简介:宫文(1986-),山东长岛人,山东省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2010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语言学习需要学习者大量接触与意义、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的语言材料,使之在大脑中留下印象,逐渐养成语言习惯,形成语感。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也是学生语感的培养、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有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形成和优化。
一、语感的内涵
学界前辈叶圣陶先生(1982)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乔姆斯基认为“直觉”能自然而然识别和理解句子、创造和生成句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意会体悟能力,即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 英语语感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因而,语感其实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
语感可具体分解为如下四种能力:1)对语言的输入有准确、敏锐的理解能力。即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 2)正确、熟练的言语输出能力,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3)正确、 迅速的言语判断、鉴别和纠错能力4)恰当、得体、自如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语感的特点
1)敏锐性 语感强的人对语言文字意蕴感受迅速而敏锐,他们看到或听到某个词,某句话,就会产生一个直觉感受,从接触语言文字到产生感觉、感受几乎是同步的。
2)模糊性 即语感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没有经过形式逻辑的推理而直接达到意义的过程。不是依据某种明确的逻辑规则得出结论,也不一定是经过严密推理是同形象思维密切联系。
3)直接性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所谓直觉,是人脑对事物、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往往凭感悟。
三、语感培养的途径
(一)增加朗读背诵,培养英语语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知结构说”。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反复朗诵直到能背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朗读背诵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语言材料,并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转化为语言技能。多读多背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多读多背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大声朗读英语,由于口舌的活动,会产生机械记忆,帮助记忆课文中的句型,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和思维等,有利于语感的形成。如果我们的背诵确已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提取时至少是短语,好的情况也可能是句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借助背诵,学生可以逐步做到脱口而出,丰富和积累语言知识,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还需要特别指出,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对语句、文段、篇章意义的透彻理解之上。
(二)创设英语氛围,强化英语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授课,并辅以手势、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模仿教师,大胆使用英语思维回答,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作用。并可以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营造出英语氛围与情景。教师可通过电脑、投影仪、幻灯片、Flash等,实现英语课堂的多样化让学生们沉浸于英语之中,习惯成自然,语感就顺理成章地慢慢形成加强了。此外, 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的学习环境, 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 办英语墙报, 英语广播, 演英语小剧目, 英语朗读比赛等。
Chinglish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习者没有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见跨文化意识对于培养和强化英语思维和语感有重要作用。故教师应在课上传授并课后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发展和强化英语思维
(三)重视语言规则的指导
指语感往往突破思维定势,不必在种种理论指导下对语言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也不必把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也不必弄清楚它的最充分的含义是什么,而往往会以跳跃活动的思维方式径直指向结论。很多学生尽管背了很多单词、句型、 文章, 做起题目来却还是有很多错误。其原因就是语感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不是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的,它没有中间的推导过程,通常是以跳跃的和概要的方式跨越逻辑程序,直接指向最后的结论。因此,这样的语感通常具有猜测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语言规则的指导,就无法具有正确性和实效性。此外,中国人缺乏运用英语的环境,难以获得足够的英语语言刺激,英语学习主要是有意识地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学者和学习者必须掌握英语语言规则,使大量的语言实践和感性材料有语言规则作指导,英语语感才具有正确性和实效性。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的过程,远非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地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英语语感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参考文献:
[1] 陈洪桃:略谈英语语感及其特性 [ J ]。新课程,2010。
人们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往往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启发思维,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注重积累,养成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反馈信息,教学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日常的使用很重要。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平常积极开展英语口语比赛,课内、课间主张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让学生主动大胆地说出来。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学说英语也有很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小朋友课间看到老师都肯用简单的英语跟老师打招呼。好几回,有的小朋友看到我,都忍不住会说一句:“Miss Wang,好!”其实他是想表达一下“Hello,Miss Wang!(王老师好!)”因为年幼,常常记不全老师教过的问候语,所以他们就把中文和英文结合起来使用。每当这时,我总是先表扬他们一下,然后帮助他们再记忆一次,一两回过后,他们便能深刻地记住如何用英语跟别人打招呼了。
四、音形结合,教学音标
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五、指导学法,学会学习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六、了解差异,说好英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