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20:33: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程设计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并借助设计资料、标准、规范和一些经验数据进行的综合设计训练。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教学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机械制图、机械传动装置、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步骤。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课题很多,而选择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计算为零件课程设计的典型题目,其难易程度符合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包括电动机功率及类型的选择、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轴和键的设计计算、轴承的选择和轴承寿命的计算以及减速箱的结构和附件的设计等。就课题的工作量来说,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需完成减速箱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工作图。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均不足的中专学生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以上任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这一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采用“分步教学法”(即一看、二讲、三讨论、四总结、五答辩),指导学生进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可以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看
要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必须认识设计对象。鉴于机械零件设计一般安排在下厂实习以前,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必须由指导老师带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一次减速箱的现场拆装,使学生对减速箱的组成、类型、结构、附件和作用以及机械传动装置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若条件许可,教师最好一并介绍几种外形各异、采用不同类型传动方式的减速箱,以开阔学生视野。
二、讲
指导老师的讲授包括平时的机械零件理论课程讲授和进行零件课程设计时的讲授两部分。首先,对于教材的讲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理论课结束后将要进行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任务。如带式运输机,教师要概略地阐述在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过程中将要遇到哪些问题,用哪些知识去解决,把机械零件的各章内容用一个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可以不断地体会教材本身的完整性和各章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带着带式运输机这个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积累知识,为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讲授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初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知识,但接到具体的设计任务时却往往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即对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程序缺乏全面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讲授的重点则要结合课题讲清设计程序、步骤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正确对待的一些问题,如查阅已有资料与创新的关系,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零件强度、刚度的计算与结构和工艺要求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计算与图幅的比例关系等。在讲授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传动方案选定电动机的功率、型号,合理分配传动比以及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等,具体的运算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完成。
三、讨论
经过减速机实地拆装和教师的讲授,学生们对带式运输机的整体设计过程已经比较清楚,即可按照“三边设计法”(即边画图、边计算、边修改)进行设计计算。在这一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转到观察发现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上来,特别是一些共性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为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答辩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组织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在讨论中,教师只作启发性的引导,经过讨论待问题已基本清楚时,再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这种讨论大致要经过两轮,第一轮要解决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零件设计计算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轮要解决减速箱的结构、附件及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
总结,即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是图纸设计的理论依据,又是设计计算过程的整理和总结,它是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学生自我总结、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过程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总结,学生回过头来系统地分析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更正和修改。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一典型的课题设计,从中悟出一般机械设计所遵循的普通规律,举一反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出统一要求。
五、答辩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 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而在现今的大学英语课程还较多地受到“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以语法词汇讲授课为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较少,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或厌恶的占, 这些现象值得广大英语教育者的深思。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指教师、 学生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最早源于美国哲学家、 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认为学生培养认知能力的关键之一是学会自我组织和对自己承担责任。之后顾俊、 克鲁姆(1991) 等语言教学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项目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设计出相应项目,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由学生自主完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任务链,并由学生在项目完成后作出评价总结,在具体项目经验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浪潮中主要被运用到各个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建构、课程资源开发中。其原因是在学科专业中,学生的职业取向较为明确,能针对所学专业明晰地定位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构建出清晰的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景和结果等项目要素,取得较好的项目教学效果。
在德国,项目教学被广泛运用于专业教学、 外语教学和职业教育。目前德国的每一所学校几乎都有固定的项目周教学活动一般2~3周,师生选择出感兴趣的题目进行项目实施。同济大学在 2002年开展“德语项目教学”得出结论:通过项目教学彻底改变了中学时期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学习的习惯, 项目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基本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纵观项目国内外教学实践研究现状,笔者发现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公共课程, 在课程改革中以项目教学法为引导还需更多的有益尝试。但以上研究大多针对公办院校而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应用、实践环节的研究不突出。民办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生源和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中大学英语教改也会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三、项目教学方法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现行英语教学过分单调、传统和强调模仿记忆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研究采取项目驱动模式,教师利用项目教学中所涉及案例,设计知识点并明确教学目标,把原来单一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成教师提出最终实现的结果或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中间过程由学生根据项目书的要求自己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控关键点,关键点即为学生应掌握的不同能力下的知识点也是对学生评价的核心。这样对学生的评价被分散到不同的层次或等级,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对英语学习及不同行业英语的使用的热情有所提高积极性有所增加。
2.课程设计思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校企合作为最终目标。首先需要教师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再进行相关的案例设计。案例设计可以多面化如:科技型企业应用案例、服务型企业应用案例、教育型企业应用案例、行政管理型企业应用案例等。通过案例的整理和完善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会极大的推动学校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向企业需求方向发展。
3.课程设计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英语应用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设计日常口语交际、不同职业场景、商业信函三个模块。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融入了职业岗位的真实场景。这三个项目涉及一般商务活动的全过程(如迎送、安排日程、安排住宿、陪同游览、写作商业信函、洽谈业务等)每个项目都围绕同一交际主题展开,由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训练等组成。
4.教学效果评价
教W效果评价是项目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学生对自己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自评,教师再进行总评。 其次学生在做出自我总结、反思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的基础上,教师应将学生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纠正其错误,与学生一起概括出他们该掌握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知识的魅力,感受成功展示自己的自豪感并积极投身于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去。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提倡学生独立参与、积极投入、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能够锻炼思考、分析和计划能力,审视自己的学习,改进学习策略和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此种教学 方 法 的 实 现 ,需要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法。项目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即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以实现通过项目教学法与企业与社会的对接。
参考文献: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追求美与探索美的结合,音乐教学就是要用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但是在追寻音乐艺术的道路上,有的不仅仅是美,音乐的学习过程是有些枯燥乏味,大量的乐理知识,繁杂的理论基础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一、创新中职音乐课程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只要对中职学生的教学得当,他们会发挥出无限的创造力,所以对于中职音乐课堂的教育我们不但不能忽视,反而我们要加倍重视。但是仅仅有教师与学校的重视是不够,还需要学生能有认识到学习,自主去学习,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他们的生活技能。
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因为学习的枯燥性而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特殊情形,就需要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设计理念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针对当前中职音乐课堂的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很有必要性。
二、如何创新中职音乐课程设计理念
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在许多学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针对中职音乐课程的特点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如何创新中职音乐课程设计理念,从而改变音乐课堂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方面,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1.改变教育观念,变学生的被动性为主动性
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的固有态度与思维模式的结合,要做到创新中职音乐课程设计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完成自我改变,比如:改变教学思路、引进新型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教学手段、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等等。
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状态,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就是教学观念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做出及时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所感、所想,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从而做出改进,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理清教学思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对知识不断深入探求的过程,要做到创新中职音乐课程设计理念,一定要基于清晰的教学思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基础很重要,没有良好的基础底子,不可能追求到更好的艺术水平,所以在中职音乐课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的先后顺序,从基础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也更容易接触到他们理解的范围,只有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听懂了,会用了,才有兴趣和动力进行今后的学习。
4.全方位教学 定向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特有的优缺点,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到这些信息,尽量将教学范围扩大,使每名学生都能加强自身“短板”,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尽量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成为综合性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在弥补学生不足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每名学生的优点与长处,通过特殊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其成为一专多精的人才。比如:有的学生歌唱的特别好听,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其弱点也就是对音乐理解能力不足的短板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深层次的对一首歌曲进行解读与分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对于学生唱歌动听的优点,可以定向培养学生的声乐方面,在学生更能理解音乐的同时,也能更快的提高学生在歌唱时候的感情投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不足转化为长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创新中职音乐课程设计理念――让学习不在枯燥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模式是一味灌输的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枯燥的重要原因。所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很重要,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例如:多做一些有趣的音乐实验,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音乐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成就感。或者多讲解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多种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形式,让学生对音乐先由兴趣,而后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2.多与学生进行艺术上的交流
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艺术的过程。艺术史互通的,多与学生进行艺术的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更能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了解更具完整性,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通过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3.开放音乐空间 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没有固定界限的艺术学科,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很重要,让学生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里进行创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好的表扬,鼓励创作,不好的积极引导纠正,帮助其完善,在音乐的空间里放飞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他们才会对音乐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
每个成功的教学案例总会有无数遍的尝试,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能让学生更高效率的学习是每位教育人士都想看到的,本文主要对创新中职音乐课堂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才能达到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之旅不在枯燥,希望可以对中职音乐课堂教育有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志鹏.电脑音乐技术在师范音乐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5.
[2] 李勇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左(1963-),男,河北石家庄人,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系,教授;王建斌(1967-),男,河北博野人,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军械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室连合作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65-02
一、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大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只能接受一些基础、经典知识。有研究指出,大学生毕业工作后所需要的知识有10%来自大学课堂,90%需要跟踪科技的发展而进行自学。因此,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近些年一直是高校教师重点教改的课题。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教改让大学生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以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有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与能力提升方式,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业成就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军队院校教学改革要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其能力培养。从教师为核心转到以学员为核心,全面落实“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员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把学员的精力和思维调动起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迫切性。
二、自主学习内涵与特征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或自我监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动参与学习并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自我定向能力(制定目标、计划)、应用学习策略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等)、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检查、反馈、调节和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
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其“三性”特征:
(1)自主性。首先,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能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主地去认识、学习。
(2)能动性。学生能根据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学习,能够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与顺序,主动获取知识。
(3)创造性。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标新立异,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个特征中自主性是核心,能动性是基础,创造性是灵魂。
三、学员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员自主学习现状以及制约自主学习的因素,以2013年上半年教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二年级210名学员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所学电类基础课程重要性及其课程设计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员对课程基本认可和肯定。但是对课程定位与重要性上,仍有12%和24%的人没有认识到。学员只有思想上重视了,对课程感兴趣,才会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因此仍需教员今后做工作,使学员在认识上充分重视课程。
2.学员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
调查结果分析,97.6%的学员知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课前不预习的人数仍占54.8%。学员在学习动机上,依次选择是为了考试、个人成长、部队需要。大多数学员知道所讲内容的标题,不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而且一半以上的学员当堂理解率小于70%,课后不能够充分复习,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虽然已经快要结束大二的学习,但40.5%的学员仍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概括而言,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与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并存,有自主学习愿望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存。
3.自主学习时间保证条件调查
跟踪学员一周的时间安排,研究学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分析结果:周一至周五,日均正课5.5小时,自习2.5小时,比例约为2∶1,按照学习规律和国外大学的时间安排,课内、课外学习时间之比应为1∶2。因此客观上学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和总结复习,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少。此外,对于军校学员来说,每天1小时公差勤务是必须的,可以锻炼学员的综合能力;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和娱乐也非常必要。应该提倡减少授课学时,增加学员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合理安排好学员的业余时间,给学员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4.学习环境与信息化资源
由于军校的性质,学员不能随意登陆互联网,只能登陆内部校园网。统计得出,150人一周累计上网不超过2小时,15人不上网。全体人平均周上网2.17小时,主要的浏览内容是学院新闻、旅营新闻。学员学习的知识90%来自教材和参考书,信息化手段或浏览科技杂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机会欠缺。60%的学员缺乏学习热情,一半以上的学员的学习时间不能保证。此外,学员对学习环境要求理想化与学习氛围不浓厚并存。究其原因,一是一定层面存在的社会浮躁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二是学校软硬件条件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5.学员希望教学中的改进问题
归纳学员希望改进的问题:PPT停留时间加长,PPT中再补充一些例题、习题,多讲习题,增加答疑;多阶段、多环节考核,比如课堂表现10%+课堂讲解20%+课终考试70%;学员多实践、多上台讲解,学员之间能够一帮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加师生交流,加深感情;增加习题课,互相讨论;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多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举措
在教学中注重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将使学员受益终身。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员真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采取了以下举措:
1.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有学习兴趣激发后才能真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要使学员对课程学习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要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好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为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达到学员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五个环节进行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一是课堂讲授中对部分新内容事先设计出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自己预习,探究得出结论;二是为掌握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员表达能力,每次课前安排一名学员进行10分钟的所学内容总结,教员进行引导讲评;三是在作业环节,作业尽量精炼,避免学员陷入题海,以综合和设计性题目为牵引;四是合作学习,把学员分成五人一组,安排学员讲解作业解题思路、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督促学员加强平时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五是利用自习时间,开展一些电子科技发展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军校的学员管理和地方大学不同,地方大学生大多数时间就是学习,业余时间基本全部由自己支配。军校学员正课时间由教员组织教学,业余时间则由学员队进行统一管理,除了课程的学习外,还要安排军事训练、公差勤务、站岗值班、体能训练、娱乐等。所以,学员的各种负担较重。因此需要教、管合力,室队合作,给学员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3.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杜绝一言堂,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更为透彻。对教案及课件进行再设计,重点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加入引导启发,使内容的衔接更加紧密合理。课堂上较好地注意课件与板书的结合,主要把本次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体现在黑板上,用来引导学员的认知规律,便于学员总结教学内容和重点。
教师在授课中还要注重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无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安排一些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学员自主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好的评价方式能够真正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对自主学习过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学员在考试中,靠最后突击冲刺,依赖教员划范围、讲重点的不良习气,加强作业、课堂练习、独立作业等检查环节,尤其是加强课堂提问,增加每名学员的课前讲解、期中测试等环节,从而促使学员主动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设计的考核模式如下:课前复习讲解及其作业讲评(10%);仿真设计并讲解(10%);期中测试(20%);课终考试(60%)。
5.丰富信息化学习资源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充足的学习资源作保障,这项工作需要教师事先来完成。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课前把要讲授的内容、材料(教案、动画、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设计题目等)放在校园网上。课上教师交待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网络资源允许学员先行一步,使得学员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同时解决了授课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
授课中教师需要实时更新网络资源,充实与修改教师的教案、上传学员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来共同创建和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员或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初步形成一整套培养和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讲授的时间可大大压缩,大部分时间是教师指导下学员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魏文楚.基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2,(29).
[2]袁小军.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
[3]刘向峰.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成人教育,
2012,(17).
[4]梁海英.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评价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教师是职业,综合素质主要指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专业素质和能力。必须具备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奉献终身,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人师表,严以律已,以人格和学识的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诚信严谨的教风施教。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技能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社会、专业生产和求职就业创业能力。
2掌握和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建设、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是为学生求职服务的教育。在上述定位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容量。理论知识以职业岗位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应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特别注意实践性,在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求职就业创业能力。
3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
3.1教学目标的分析定位能力
教学目标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包涵与被包涵关系。一般说教学目标是给什么?怎么给?达到什么程度。
3.2课程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课时设计。课程设计能力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基础进行备课之前的设想、构思,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课堂进行程序、课题预期效果等构想,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单元、课时计划。
3.3对教学内容方法的调控能力
3.3.1对教学内容加工处理能力
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和学生基础研究处理能力。研究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钻研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以及主要内容,讲授与实验比例等项。吃透教材,应把握教材体系和全部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如何突出难点,怎么突破,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情况。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高职教育的定位、特色,坚持“高等”、“技术应用”,以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调整和“取、舍、加”的组织加工。切忌堆砌材料、平铺直述,罗列现象,照本宣科。
3.3.2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力
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学有法无定法。选择教学方法应以有利启发学生思维,调动积极性;教学方法服务内容,既考虑教出去又考虑学进去为原则;切忌形式主义表演性做法。
3.4对学生的调控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要以学生为本,将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
3.4.1启发诱导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自觉性,促使学与教同步化,切忌脱节。
3.4.2组织教学能力
把组织教学仅理解为上课主动清点人数是片面的。理论授课、实验实习都应组织教学,而且应该贯穿授课的始终。教师应具备驾驭课堂、创造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热烈气氛的能力;既能把注意力既放在全班群体上,又能放在个体学生的神态方面;具有区分紧跟教师积极思维活动,瞪眼发呆,低头睡觉等各种神态的能力。对精神溜号的学生做到及时引导,创造活跃的教学小气候,切忌独角戏。
3.4.3指导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应把自己学习的经验与体会介绍给学生,特别是把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听课能力、记笔记能力、观察能力、自我测试和实践能力等等,培养学生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
3.5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板书等讲述内容,教师讲课的语言应具有逻辑性、应变性,做到简明、精练、有感染力。切忌语无伦次,东拉西扯。自己明白又讲不明白。备课时做好板书设计,字迹工整、清晰。
3.6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能自己动手指导实验实习,做到操作规范化,具有指导学生到职业岗位实习、实训、实践能力和专业生产实践分析能力,解决生产中问题的能力。
4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院、生产单位和社会环境条件主动培养锻炼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不断加强和提高。
4.1学习教育学等有关材料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各学科的教学法及有关文献材料对教与学的过程,遵循的原则、方法,学生年龄特征都作了论述,是教师特别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和企业聘用人员必读材料。
4.2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端正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特别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既能传授知识更能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求职、就业创业能力。
4.3同志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同志间经常互相听课,听老教师课,参加观摩教学,要注意吸取他人的点滴经验。
4.4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
在备课、讲课以及课后等各环节上都应注意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加强研究,勇于探索,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4.5指导学生求职就业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树立科学求实的择业就业观和求职、就业创业能力。
5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
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定性定量考核。
5.1教师自我反馈
教师可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总结、分析,进行自我反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2学生反馈
教师本人,教研组、系部、教务处通过个别征求或召开学生会议,听取反馈意见,检查教育教学能力。
5.3同行评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29-01
一、说课的目标要求
(一)在说课内容上, 把握教材要准挖掘教材要深,教法设计要新, 教学效果要实在, 教学过程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并说明每个步骤的有关理论依据。
(二)在语言表达上, 语言要凝练, 表达要清楚, 语调自然而有抑扬顿挫。比如说,“然后”“呃”“呢”等口语话字眼尽量不要出现,说课人要与台下的听众有眼神交流,不要一味盯着稿件看,而应该把眼神放平。最后,要注意到说课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太快,会使听众跟不上,也不能太慢,太慢容易使听众产生厌倦情绪。
二、说课的步骤方法
教材简析:
(一)简要说明大纲对该年级学生的要求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
(二)说清该音乐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可以分析到本册教材有几个什么样的重点训练项目,接着分析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最后再分析本次音乐课在该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音乐课的联系。
(三)说清本篇课文的写作目的,说准课文的特点。
三、教学目的
可以建构多维目标,素质化教学目标应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注意在说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穿插纲领性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般在音乐课导入部分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难点则是指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 所以往往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这是说课的中心环芍, 要用五分之三的时间去详细叙说。对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 是通过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养、教学、发展三方面的功能, 空间、时间支配要合理。所以,课程设计在整堂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课程设计,也就说在强调说课者的说课过程。以下是我总结的关于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流畅性。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它要求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每个步骤要考虑周到,设身处地为学生想到可能发生的环节,要考虑到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说课的顺利进行。
(二)条理性。说课的过程要有条理性,要让听众容易理清所讲的内容,所以要求说课者最好在每个说课部分加上名字,形成很好的条理性。
(三)适当性。要求说课时间安排要适当,引入部分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五分钟以内,切忌不可太长,如果太长,就会造成虎头蛇尾。重点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当的多用些时间进行讲解,其他不重要的知识可以甚少带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安排太慢的时间,比如不能刚好排满45分钟的时间,而应该排40分钟,留5分钟来用来解决说课的突发状况。
(四)活跃与创新性。课程安排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最好要有创新性,例如可以设计有创新性的游戏环节。
六、关于说课中的主客体――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把师生看成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物”。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和谐共进、教学相长。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加工场”,而是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七、说课小结
1.通过展示工程模型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对所学知识的用途与用法不甚了解,往往容易陷入迷茫。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工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便将“激发兴趣”作为实验教学的“敲门砖”。为了更好地开启实验教学的大门,可以在学生入学时便安排其到实验室参观一些与学科领域相关的典型工程实物模型,努力向其展现本学科专业的光明前景,让学生体会大学学习所能带来的乐趣,并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使其能够逐渐形成一种自我奋发的精神状态。通过工程模型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将学生带入实验课堂的第一步。
2.基础实验教学初步渗透工程概念
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传统的基础实验教学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内容安排上更侧重于验证型实验。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基础实验教学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如焊接等)的训练,可以单独设立实训课程,主要模拟企业中的生产操作环节进行训练;第二阶段进入到理论课程的实验部分,这部分实验分为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3个方面的实验内容,在安排实验内容时适当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内容,并结合实验内容讲解工程案例及工程解决方法,不断渗透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基础实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学生通过基础实验课程理解相应的理论内容,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形成工程意识,可为后续的专业实验和工程实践打好基础。
3.专业实验教学中模拟工程师角色
专业实验课程一般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陆续开设,直至大学四年级,分为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2个部分。专业基础实验主要是针对专业课程所学内容做一些验证工作,专业综合实验主要是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传统的专业实验的授课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在基于工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下,专业实验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专业基础实验在内容设置上仍然以夯实课堂所学知识为主,但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由教师综合理论课堂知识提出验证某些理论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在规定的课堂学时内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仍延续传统的课程设计的方式,但在实验内容上应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给出具有相当弹性的设计题目,学生将根据题目自行查阅资料,进行原理设计,然后利用已有器件实现,以验证设计是否达标,最后须对自己的设计及验证结果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并形成报告。工程教育背景下的专业实验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开放性的实验题目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专业实验中,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模拟工程师角色,从设计到验证全程体验,初步领略工程实践的魅力。
4.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有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实践竞赛,学生一般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参与。这种创新实践竞赛规模虽大,但学生的参与率并不高,许多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都没有机会体验这种活动。在基于工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创新实践活动不再以纯竞赛的方式举行,而是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开设,使所有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实验室可与相关领域企业联合,以企业赞助的方式进行。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特定的产品作为开发工具,学生利用指定产品进行一些创新开发,而实验室将为学生提供全开放的自主实验环境。在实验课程中,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左右,模拟产品开发流程,分工合作。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开发环境和参考资料。实践活动可在1~2个学年内完成。待到产品开发完成后,由实验室举办小型产品模拟推介会,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似的工程实践环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熟悉了产品开发流程,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做好准备。
5.实验教学效果评估
传统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主要采用“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完全按照“标准答案”的固定模式来评价,学生总处于被动的地位。基于工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不同阶段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培养进行评价,并在最后阶段进行整体效果评估。阶段性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估可以采用“操作考评报告审核综合测试”的方式进行,操作考评和报告审核伴随着每次实验教学而进行,综合测试可以在该实验课程结束后由实验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供一份综合性试卷,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整体效果评估主要是针对创新实践活动而言,由于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采用“产品模拟推介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模拟推介和学生互评,考查学生的人际交流与自我展示能力,而自我评价则是考查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分析能力。实验教学效果评估的结果是实验教学改进的主要依据,完善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高中手绘;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近年颁布的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程目标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从以往单一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扩展到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跨学科美术学习能力、美术评论能力等全方位综合提升。相应地,高中美术课程也做出了调整,从单一的美术鉴赏拓展为四大模板,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普遍认知的手绘是指现代设计中借助绘画工具手工完成设计作品,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起而为人熟知,常被归为设计和应用板块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手绘的概念有所不同,不仅仅指作为设计辅助技巧的手绘草图、效果图、表现图等,更多地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涵盖以手工绘制为表现形式的石绘、墙绘、布绘等艺术形式,强调创意、造型与视觉表现。后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灵是生长着的有机体”。4R学说提出,教育者在课程和教学领域应重视创造性,鼓励学生思维多元化,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元素的多元性、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性、美术思维的严密性。手绘作为美术基础项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美术课程四大板块的学习与创新奠定基础。所谓“灵感在笔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正是高中手绘课程的意义所在。与专业设计学院普遍开设手绘设计课程的情况不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手绘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论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列出了手绘课程的一种设计模式,旨在探索高中手绘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为以后的高中美术教育创新课程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1手绘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开发新课程首先要进行课程资源筛选,在所有可能中选择能够丰富课程发展、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源,摒除华而不实甚至对课程有干扰作用的资源;其次是目标受众分析,选择符合高中生兴趣点、思维特点,以及与学生当前进行的其他学科有联系的课程;最后是教学主体(即教师)分析,考量现有教师自身特长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否满足课程开设需求等。手绘包括手绘设计图、手绘海报、手绘服饰、手绘墙、手绘装饰画等,考虑高中生尚不具备专业设计能力,本课程设计以开发学生创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项目为主。考虑项目之间的连续性,选择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三个项目,在20~21周学期期间内合理分配各个项目,以期达成高中手绘教学目的。
2课程导入:手绘海报
高中手绘课程可从最易入手的手绘海报开始。海报及产品包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提前收集电影海报、食品包装,并制作海报设计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或产品包装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喜爱的海报特点,适时补充海报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系列实物展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观察不同内容的海报采取的设计风格各异的字体、排版方式对整体感觉的影响、体会不同色彩传达的情感等。理论讲解基本完成后,教师可安排课程相关的作业,结合校园活动布置海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前提下,通过色彩、图形、文字设计一张足以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手绘海报。手绘海报课程时间可安排3~5周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在于通过基础的纸质平面手绘练习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情感传达、版面设计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纸张、不同绘图工具的特点。手绘海报是一项为其他各项目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者应在课程开始之初明确这一目标以便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3课程延展:手绘服饰
手绘海报对学生创意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手绘介质(纸张)的单一性和日常性,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较短暂。相对而言,手绘服饰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对手绘中线条及色彩的运用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手绘服饰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自己作品”的需求。不同的颜料碰上不同材质的布料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由于课程时间和课程经费限制,一般手绘课程所用的服饰常采用普通棉质T恤。但在前期手绘服饰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布料和颜料碰撞后产生的别致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逻辑观念及深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手绘服饰环节教师可将手绘的实用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就制订目标,将学生分为3~5人的手绘小组,学生需在3周左右的学习和练习之后自行设计手绘服饰,并在广场或其他公众场合摆设摊位当场绘制手绘T恤,售卖自己的作品。手绘服饰课程时间可安排5周左右,利用3周时间进行小组练习,最后2周通过现场绘制及售卖检验学习成果。手绘T恤对大众而言具有普遍性,对设计者自身而言具有私人性,学生如果想在最终课程检验环节赢得成绩,需要在大众审美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发散思维,做出满足大众需求又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本项目旨在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设计的实用性,在作品中合理处理个人情感与大众需求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价值观及素质养成是极其重要的。
4课程深化:墙绘
墙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即包括墙绘壁画。墙绘是通过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在墙壁面上绘制的图画,对环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手绘海报、手绘服饰相比,墙绘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复杂。由于墙绘相对耗时较长、作品较大型、作品保存时间较长,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真对待,可作为从手绘习作到真正的作品之间的转换形式纳入手绘课程。墙绘项目综合囊括了基础美术造型教学的许多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从打形、透视到明暗表现、色彩表现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墙绘绘画内容丰富,从简易几何图案到卡通漫画直至花卉、动物甚至写实的风景人物等均可入画。高中美术中的墙绘课程仅作基础了解,可以不要求学生运用太复杂的绘画技巧,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稍作深化即可。教师应首先布置最终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各个实践小组,引导学生在了解墙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制订墙绘计划。墙绘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卧室或符合条件的咖啡店、书店等商业场所(视教师资源而定)。墙绘课程需要循序渐进,制订绘图计划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小组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墙绘主体的材质、墙绘面积、墙绘主题等;全部确定完成后进入草图设计阶段,草图作为墙绘作品的框架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在此阶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草图设计完成到上墙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绘图材料的选择、上色先后步骤、造型表现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需要一提的是,墙绘等大型作品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应教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意外往往造就超乎意料的美,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修正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墙绘课程时间可安排7~8周,根据计划逐一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墙绘项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极高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项目,对学生的美术能力、造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5课程创新:其他手绘形式
手绘课程的最后1~2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除本课程主体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如布绘、石绘、砖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项目或课程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完成一个小型作品。自由手绘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美,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介质。
6课程检验:家长、学生、教师全方位评价
在以上高中手绘课程模型中,教学效果检验由平时项目作品成绩和个人素质成绩两项构成。学期末教师可安排一场学生作品展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参观展览,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修正。
7总结
以上手绘课程安排是笔者依照一般的课程设计原则做出的一种实验性课程模型,具体到运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学校资源、教学能力做个性化调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短短一个学期的教学不可能透彻地讲出手绘艺术的精妙,更无法培养出一个手绘大师,该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并逐步喜欢上手绘艺术,进而自发地进行创作和创造,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列出的课程模式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更多手绘课程设计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其芳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本文系2012年度《“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yjkt01,主持人:何红梅)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财务管理》是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的内容广,知识量大。现阶段《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财务方法和财务模型的介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财务方法和模型解决给定数据的财务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时,往往不知所以。根据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讲了什么就学什么,学了很快又忘记,在企业中也不能与在学校所学相联系。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财务管理知识能力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考验。
一、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理论。“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模式构建中,需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教学的适应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结合。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更快地适应现代企业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
《财务管理》涉及经济管理工作,整本书本的教学内容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项目管理,并且每个章节中层层递进,一环扣紧一环,因此,可以把整本教材才成一个大项目,在通过章节的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是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提出任务项目
《财务管理》是一门大课程,在开展项目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联系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学校的硬软件资源,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教师应在总体的学习目标框架下,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在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进行细化,分成一个个能掌握的“任务”,在通过“任务”的教学来实现总体的学习目标。
(二)任务分解,课程设计
将任务分解之后,对具体项目进行设计。在设计项目时,考虑设计出的项目要既要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又要在时间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是同学们有兴趣,并愿意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章,就可以先设计这样的项目任务:“假设某位同学每年春节过年都能得到一万元的压岁钱,并且每年将这一万元存入银行,那么10年后,这位同学能得到多少钱?”提出这样的一个项目任务,学生们会很感兴趣,有的同学可能马上就会询问银行的利率等问题。那么老师可以提出本节的教学内容―货币的时间价值。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应怎样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学生讨论,结合实际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应怎样结局,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线索,比如上例中,银行的利率是多少?有学生自己计算出来计算。不同的学生在问题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简单的运用单利计算,而有的同学会想到用复利计算。在学生们讨论学习之后,在由老师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散学生思维,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不同答案。并引导学生积极在课后思考,将此类题型引导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举一反三,使学生们自己动手,结局问题。
(四)自我总结,得出结论
在每完成一个任务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拿出评价方案,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总结,完成项目的评价,使整个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项目结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们是否通过任务项目的设计,完成了教学计划。是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项目结合,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三、“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践
(一)编写相应的教材,或者在课件制作时,坚持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理念来编制教材和制作课件。将整本《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大的项目,每一章节作为一个子项目,有可能在子项目中划分为小项目,每个项目相互联系,相互勾稽。
(二)下达任务书,模拟具体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扮演角色,根据下达的任务书,接触每个项目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完成任务,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任务内容。
(三)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教学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同学们可以对比在接到任务时,出发点是什么,考虑的重点是什么,遇到问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评价。使项目之间的任务能完成。
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意义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项目,下达任务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高专教
育中,对教学效果有了全方位的提高。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遇到问题结局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能实在的解决问题,这也是职业教育这个层次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不能广泛的运用,只有通过教师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使《财务管理》教学能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为了方便自己的课程设计与教材同步,因此往往只是应用教材知识直接引入实验教学内容,或者是直接根据自己的需要抛出主题。这种模式下,课程的引入比较生硬,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存在比较强的突兀性,因此也无法激起学生对于章节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率也就不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小学油墨液化的实验,通过水、松节油、洗涤液等调配,可以使得试卷、报纸上的油墨被液化并可以被黏附在别的纸上。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知道这一节课要做的实验,并且对实验的操作过程感兴趣,对于课程中的其他内容基本上由于对于实验的期待而忽视,进而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而如果在生本教育视角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设立“巧妙复印报纸”的主题,让学生对一个生活小妙招产生兴趣,然后引入实验内容,通过相关材料的应用将报纸上的字复制到相关白纸上,鼓励学生回家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做一次小小复印员,帮助复印报纸上感兴趣的内容。由于学生对于在生活中实际妙招应用的兴趣,因此对于这个主题知识的引入非常感兴趣,从而学习科技实验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
由于科技实验对于实验操作要求比较高,而小学生对于整体知识的应用还没有达到熟练的地步,因此很多时候做出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对于实验采用展示教学的方式,学生实际参与实验的机会比较少,从而学生的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而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实验的指导,尤其是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当仔细地讲解实验的步骤并提出相关的注意点,使得学生能够对于实验有初步的理解,同时在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出一定的指导,防止实验出现过度偏差即可。
三.指导学生合理分工,提高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分配的方式来指导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分工,并通过任务完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互相的合作学习,并取得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积极性。
例如在遥控点火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习小组分工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如蜡烛、打火机、秒表等实验工具。同时在实验课程进行之前,教师要细心地为学生介绍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安全教育,即一个学生吹灭蜡烛的同时,另一个同学点燃蜡烛熄灭时冒出的烟丝,然后观察火苗迅速点燃蜡烛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第一个同学吹蜡烛导致火苗偏移而对第二个同学造成伤害,也要对蜡烛的安全使用做必要的防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互相的合作,虽然会经过几次的小失败,但是在最终磨合后,互相掌握了时间的切入点,能够完美地完成遥控点火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掌握了实际的操作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实验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总结,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最后往往是教师针对自己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一节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而对于学生遗漏的地方,教师可以补充或者是重点再次复习一下,以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