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6 21:52: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圆明园的毁灭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篇(1)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谁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板书:辉煌毁灭

三、品辉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里行间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学生交流。

(一)布局

课件出示第二段,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的意思,体会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布局精美。

师板书:布局

拓展:圆明园的面积是458.9公顷,大约600个足球场,15 000个学校礼堂那么大,大园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三园周围,这样的布局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夜晚群星闪烁,皓月当空,多么壮观的景象。

(二)建筑

课件出示第三段。

师板书:建筑

(1)前四个有:动静结合,既有居庙堂之高的皇族建筑的富丽堂皇,又有寻常百姓家的恬淡依然,雅俗共赏。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现实与梦幻在这里交汇。

(3)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体会巧夺天工、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的建筑美。

(4)看图片,谈感受。

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作者不由得这样赞叹!

你也这样美丽地赞叹!

你也这样由衷地赞叹!

(5)圆明园的著名的景点有150多处,我们来欣赏其中的20处,正大光明、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天图画、北远山……

(6)赏平湖秋月,相信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来分享一下。

(7)雨果在他的笔下这样写道:出示:“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亚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三)历史文物

课件出示第四段。

体会珍贵 历史悠久 包罗万象

师板书:历史文物

(1)拓展:从收藏时间看,从先秦至清3 800多年,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至少有3 800多件,如果按年代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

从收藏文物看,有夏商周使其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字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看图片,用你学过的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这些宝贝。

(3)出示雨果的话,雨果也这样情不自禁地写道: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维克多・雨果

师小结:看到这规模宏大,布局精美,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大气磅礴,包罗万象的圆明园,我们多么希望它永远留在那里,多么希望时间能成为永恒,多么希望历史的脚步能驻留。可是,第二次中国战败,与英、法、俄、美签订了《》,英法以进京还约为幌子,于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10月18日和19日,在圆明园内放火,将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四、品毁灭

(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哪个字哪个词语刺痛了你的心?

课件出示第五段。

学生交流。

(二)看视频《》,谈感受。

圆明园里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金碧辉煌的建筑,没有了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没有了……,老师擦板书。只有那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的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出示小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因此,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件出示第一段。

学生谈对不可估量的理解。

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废墟,这样的损失可以估量吗?

老师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损失不可估量,同样,圆明园的辉煌也是不可估量的啊,老师讲对比。

五、走出圆明园

历史回音壁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

出示:

毁灭的是 。

不能毁灭的是 。

学生交流。

六、拓展

出示: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板书: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对比

辉煌 毁灭

七、教学反思

一首小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的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把我们带进了课堂,学生领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了圆明园的毁灭。面对那残垣断壁,一份苍凉,一份疼痛在心中凝固。

篇(2)

大家好!

刚才,我听了吴红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深有感触。吴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吴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吴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了,再引导理解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之后齐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接着,让学生观看毁灭的录象,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引起共鸣。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初读课文后的质疑问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观看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物课件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来想象,自由表达出来。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 运用CAL创设情境,激感。

篇(3)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媒体设计与创设】

在我校,多媒体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知识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课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个《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的结构上,我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名园概貌:概括地介绍圆明园。(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是历代帝王居住、悠游享乐,举行朝会,处理政务的地方和圆明园是历经清朝的五朝皇帝耗资巨大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名园风光:根据网上的圆明园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圆明园的美。

名园文物:在网上查找有关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物的图片资源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中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

名园视频:在电影《》中截取游览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走进圆明园内,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

名园浩劫视频: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纪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丑、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歌唱祖国的视频:当学生表示要振兴中国的时候,我为学生准备了这一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在中国之强大,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激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49年前,在中国,在北京,发生了一件让中国人感到耻辱,让世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课文去看一看那段历史吧。

二、感受圆明园的昔日辉煌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概貌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概括圆明园特点的句子。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让学生理解“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并在此埋下伏笔:圆明园为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语句。(圆明园内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给学生扩充知识:据我们估计,圆明园内的历史文物不少于150万件。(在网上查找到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内历史文物之多。)

课件出示名园文物组图。(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内历史文物之精美。)

让学生说说“园林艺术的瑰宝”中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中的“精华”两个词的含义。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语句。(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名园风光,并图文并茂,指导朗读。(感受圆明园的风景美和作者描写的语言美)

圆明园内都“有”什么?你从这些“有”字感受到了什么?(景观多,景观美而有各自特点,景观各异,建筑真宏伟,建筑设计师真厉害。)(集体读这段,读出此时的感受。)

若要讲完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还需要多少个“有”?请在第三段找依据。

是的,圆明园的景观怎能写得尽呢?圆明园的建筑又怎能说得完呢?当你走进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圆明园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播放圆明园视频,让学生跟随曾经在园内的人游览圆明园并说说观后的感受。

师:游览在这样的园林里,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引出文中语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三、了解被毁灭过程,激感

同学们,就是这样收藏着上百万件的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就是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圆明园;就是这样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在1860年被毁灭了!

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他们在圆明园内都做了什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观看名园浩劫视频,配音乐出示圆明园内没有了……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化为灰烬的是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如今再没有了昔日的金碧辉煌,我们只能站在这些残垣断壁之上了,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了这个不可估量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今,149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它记载着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记载着请政府的腐败落后,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播放歌唱祖国的视频:当学生表示要振兴中国的时候,播放这一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在中国之强大,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学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唱国歌)

【反思】

这段历史离学生们生活的时代较远,再加上圆明园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单凭文字和想象很难在头脑中呈现出它的金碧辉煌、婀娜多姿的迷人景观。因此,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媒体的资源开展教学,收到的效果很好。这说明,多媒体在课堂上真正地发挥出了它的时效性。

1.感染情绪,突出中心

在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能给人一种情绪的感染,使读者在不断的情绪推动中领会课文的中心。但是,受聋生的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的限制,这种情绪的调动单靠文字还显得不够,必须依靠其他感官的参与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

在教学本文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丑陋罪行的愤怒之情,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真实、直观地再现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们跟随镜头一起游览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亲眼目睹”了圆明园里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幽静的山乡村野,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侵略者对圆明园疯狂地烧杀抢掠的罪行有了具体的认识。那么,看完课件之后再阅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立刻显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美丽的景物历历在目,而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也在学生们的心中翻腾、汹涌。这一课我没有进行过多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读—看—读中品味文字的内涵,感受语句的情绪,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学生轻松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2.运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实物;或打个手势做个动作等等。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我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就可以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种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意。如,课文中有“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我就制作了幻灯片,教学时适时打出幻灯片,学生就直观地理解了。费事少,效果好。

3.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几个震撼人心的片段: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英、法联军抢夺珍宝、的过程……学生看后无不深受震撼。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朗朗响起。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聋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多媒体课件情境性强,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篇(4)

金秋十月,诸葛故里迎来了一缕金色阳光,教学精英齐聚沂南,星期三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教学,收获颇丰,既使我感受到了老师们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更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现简单谈一下收获:

一、注重课前搜集资料并运用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老师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求学生搜集较多的资料。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在老师的布置下,学生完成的很好,准备的很充分。在交流词语和圆明园的景点时,学生展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所讲到的圆明园里有的东西,可谓资料齐全。高老师采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开辟了语文学习的新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位老师都在合适的时机有效的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高老师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以特定的声音、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播放了一个圆明园被毁灭的大致经过的录象,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高老师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纸船和风筝》运用动画演示纸船漂呀漂,风筝飘呀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篇(5)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先走进去看看,细读课文2~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生自读后交流)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需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出示画面: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书画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教室这么大的面积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生谈感受)

师:那就把感受送到课文中再读……

【赏析】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 “走进圆明园”这个重点环节的设计中,紧紧围绕“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主题,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说充分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在学生为圆明园当年的美轮美奂所沉迷、陶醉时,话锋一转,切入圆明园的毁灭。我国国宝的损毁,外国强盗的行径,在学生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由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恰到好处的课件展示,赋予学生激情的感受,单调的课文被赋予了血肉,被吹进了生命的灵气。窦老师犹如一位向导,一位朋友,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经历了一番深刻的对话,伴着学生历经了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片段二】

师:走出圆明园,我们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思考。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四十多年前,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个普通士兵;假如你就生活在圆明园附近或者就是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请你冷静琢磨琢磨,再谈谈。

生:假如我是一个士兵,我会想,为什么我们中国发明的火药,却被帝国主义用来当作轰击我们祖国大门的工具?那些侵略者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我一定会誓死守卫圆明园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智慧的结晶。

师:这是皇家园林,烧不烧跟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它属于祖国。

师:不管怎样的结局,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始终是属于人类的。

生:假如我是一个老百姓,我总结出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大。

师:你这个老百姓的思考已经上升到一份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尊严上去了。

生:如果我是一个大臣,如果我有足够的权力,我会调动北洋水师去保护圆明园。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会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耻辱,我会默默努力,找机会向强盗夺回1860年10月6日被他们掠走的东西。

篇(6)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①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②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③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也满足了优化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建华 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2010(2)

篇(7)

优化,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为推动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改提供示范。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下面,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1 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1.2 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2.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2.1 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2 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2.3 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3.1 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 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一是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二是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三是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篇(8)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9)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1.学生主动性的引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3.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

2.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篇(10)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2.让心灵在开放的空间翱翔

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它踏着时代的足音,款款走来。因而,它决定了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实践空间,在不同内容、方法的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取与时代相适应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后补充资料,是参与学习、拓展知识的一个途径,在搜集资料、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丰富了学生的各种人生体验,培养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学《镜泊湖奇观》之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图片、上网查询、下载资料,获取了直观的视觉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就在赏析、想象、吟诵中感悟"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的"自然质朴",体会"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绮丽多变"。语言文字的熏陶、人文思想的感染,在一遍遍美读、品味中得到落实。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我让学生搜集图片、文章: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同学们利用"十一"长假参加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上学后,大家相互交流、欣赏,仿佛每个人都到祖国的天南海北去游历过一番,大家既当游客,又是导游,不仅在思想上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说话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除举办了一期"我是小导游"的语文活动,还完成了一期手抄报、电子小报,办起了一期黑板报。

3.教师要改变讲授模式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4.感受音乐美,增强语感和想象力

上一篇: 情感天地 下一篇: 班组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