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21:02: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诊断学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1]。它是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紧接着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课,也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可见其重要地位不可忽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地教学模式不仅是本书特性的体现,也是最合适于本科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
1中医诊断学的教案编写
现在很多中医药高校的教师不注重教案地编写,甚至不写教案,随意制作一个PPT就对学生进行讲学,这是对教学不负责任,也是非常错误的方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教案编写,它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诊断学教案地编写必须依照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大纲和课标规定,深入了解教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编写。教案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授课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2]。教案的编写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课时以及教学时间。可以先写出课程总的教学安排,再写出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地设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是教案中必须详细写明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师教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书写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和理解能力,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要擅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案地编写要充分地了解教材,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切合教学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原有的教学计划被打破,不要着急,要找出原因,对原有教案中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每节课后,注意写好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要认真听取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对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抱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对所编写教案进行细细的打磨,为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切实的努力。
2教学方法的运用
2.1中医诊断学常规的教学模式
中医诊断学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对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以教学班为单位授课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这种授课模式还是现代中医院校主体的授课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中医诊断学教材要非常熟悉和了解,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的对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例如知道中医诊法和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3]中医诊法部分,望诊与问诊的内容为重点,就要在这两部分相应的多花些时间进行讲解,辨证部分为难点,由于辨证方法较多,较易混淆,教师讲授内容较多,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理解,必须多举临床实际案例,用图示或表格法罗列异同知识点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有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但前提是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并按时完成本学期规定的教学任务。例如,根据诊疗经验,问诊是中医科医生诊病时贯穿始终的诊疗形式,而望、闻、切诊都是在医生问诊的过程中进行,可以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把问诊提到最前面的章节进行讲解,在依次进行望、闻、切诊内容的讲解。教材知识的讲授一定要符合临床实际诊疗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助力。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在的科学前沿,先进的中医诊断学发展研究成果应该有意识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拓宽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中医就是古人的那一套,与现在的社会科学脱轨。
2.2情境演绎式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突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只是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4]。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是给出一个较为死板的案例,案例后面附几个问题,看过案例后,教师点名,学生起来对案例的问题做出回答。由于都是抽课堂教学上的零散时间,对案例的选择较为草率,教师对案例本身又缺乏深入地了解,除了学生被动地起来回答问题,都是教师一人在完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应该肯定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价值,安排相应的课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案例的选择,可以选取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医案,也可以选择现代名医案例,但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中医诊断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点,案例的选择要典型[5],契合临床实际。案例确定好后,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情境演绎,情境布置和演员穿戴的服装都要与案例内容有较高的契合度,扮演的学生在熟悉了解案例内容后,进行策划和试演,老师从旁协助指导,提出看法和建议,学生再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修改,直到真正的演绎开始,案例演绎要接近真实,不可夸大和做作。在学生演绎之前,教师要给观看的学生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绎,演绎完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教师做出汇报,教师在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此教学法更注重案例的分析过程,所谓案例的分析就是归纳案例的临床特点和辨证依据,再做出辨证和诊断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只给出她认为比较合理的答案,并不给出标准答案,保留学生思考的空间。情境演绎式的案例教学法,使得死板的案例得以生动的呈现,学生对案例的印象更为深刻,无论是从问题的设置,案例的演绎,小组讨论与教师评价部分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得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衔接更加紧密,强化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问题式的PPT汇报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解决[6]。而教师采用问题式的教学结合PPT的汇报方式,不仅给予学生锻炼与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在汇报和制作PPT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的巩固了已学习到的中医诊断学知识。在PBL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成立专门的问题设计小组,由有经验的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的老师,临床1线的医生和研究生等组成,问题的设计可以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也可以是临床真实的患者病例,或是中医诊断学前言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等等,问题的设计最好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贴近临床实际,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那将会更有意义。问题确定好后,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问题准备PPT汇报,现在的课堂教学都采用小班制,可以每节课抽出部分时间让1~2名同学进行问题式的PPT汇报,最好1学期内每个学生都能有汇报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学生根据所选的诊断学问题,开始PPT的制作,制作的过程也是PPT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思路,框架的构建,PPT的美化都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期间需要学生检索大量文献,搜集大量的资料,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主观能动性也大大提高。PPT的汇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锻炼,要明白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勇敢的展示自己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需具备的品质。学生汇报完后,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让汇报的学生做出回答,也可以对汇报学生的情况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提出更好的建议,在这种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最后,老师对本次的PPT汇报做出总结性的评价,要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也对PPT如何更好的制作与完善提出自己的想法。相比之前的问题式教学法,结合PPT汇报的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从幕后的听众成为主角的演员,学会去积极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强化了对知识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都有了更大的增强。
3实训教学
教会医学生怎样与病人接触,通过问诊方式采集病人病史,掌握症状;通过正确运用视、触、叩、听、嗅等方法了解患者体征,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提出可能诊断的学科,被称为物理诊断学。本学科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课时分配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各有侧重。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思考,现分享如下: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指会使用到的实验器材的准备,比如说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叩诊锤、多媒体课件等,除了这些,更加重要的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精确化的准备。
1.1教研室有计划的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
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实施,拥有较为完备的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各高校通过实际操作能够证明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可以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通过新进教师培训、新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进教师每期形成书面总结等形式,达到此项目的。通过以上各项培训,将有利于教育理念形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具备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教研室具体采用的形式有:在授课前集体备课、说课、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示范教学、教研室共享典型案例和教学图片、教研室内部组织授课比赛并推荐优秀同志参加校级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讲座等。
1.2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其中集体备课应是重点,带教教师来自不同科室,工作中接触的疾病和体征特点不会完全一致,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统一规范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统一,避免教师因个人水平的差异影响教学质量,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效果。参与集中备课的青年教师还能够直接获得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获得较快提升。但是青年教师应注意不能在集体备课中迷失自我,完全套用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是应该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经验,吸收、采纳、提升自己。
1.3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备课效率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中会用到的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多方面刺激,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繁复,而且要求掌握较高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和教学相关水平,这就使得课件的制作将占用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的相当大一部分。如果教研室能够统一制作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而让教师在基础的课件上拓展教学内容,能够使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活动的统一性得到保证,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2.多样的教学方式
2.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上文提到,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故目前高校多媒体运用已经基本普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还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感官刺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2.2板书的运用
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板书的重要性,如在讲授肝功能检查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前,通过板书手绘简图的形式,带领同学回忆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
2.3仿真人的运用
物理诊断教学里常常使用到仿真人,形式多样,有可以使用听诊器在仿真人的不同听诊部位练习心肺部正常和异常听诊练习的胸部半身仿真人,也有腹部检查常用到的腹部半身仿真人,还有穿刺常用到的仿真人体,这就是计算机交互式模拟训练系统。
3.注重实践联系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物理诊断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将大班分为4个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至8人,将进行全班集体实验教学前培养好的体格检查骨干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进行实践操作,对同学错误的手法进行纠正,并调动同学积极性。这样两次分组优势明显,将大班学生60人左右分为4个大组,由带习教师分别示教,学生观看时人数并不太多,利于看清动作;分为小组,每组6至8人同学间可以相互练习,在掌握本节课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能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也有便于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按不同任务和要求去指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考核,通过对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再次强调,从而达到联系实践的目的。
4.物理诊断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内容
在物理诊断实践过程中,还有些细节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读者的注意,学生的爱伤观念不足,如在完成胸部检查后,在进行腹部检查时,有的同学未将患者上衣拉下,或未及时遮盖患者腹部以上身体,导致在腹部检查时,患者胸部持续暴露,这将大大增加患者院感的风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调救死扶伤是医学基本行为规范,强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其次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检查顺序未按照要求,导致重要内容遗漏;基本手法技巧不正确,手法不规范,动作不连续、不熟练,这就要求规范教师的检查顺序和手法。结合学校全身体检录像师体格检查手法和顺序。同时加强带教教师培训,规范带教教师体格检查手法,上课前进行试讲,并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督导,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研室有计划的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多媒体基础课件制作等课前准备,多媒体技术、板书、仿真人运用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联系实践和对细节的把握几个方面得以提高。(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捧英,王红芳.“提问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355-357.
【中图分类号】TU5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49-01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对各门临床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桥梁过渡和支撑作用,也是一门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虽然实验诊断学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具有内容多、较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能与实践相结合就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重点注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检验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实验诊断学要服务于临床和服务于病人,一定要以疾病为中心。因为它是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诊断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临床病例来分析讲解。通过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病例展开深入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生硬的实验诊断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极佳[2]。
1.2授课内容与实际检验仪器相结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检验仪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学时数限制,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理论课上不能一一介绍,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实验课时间来弥补理论课的不足。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某个检验项目的测试,这样学生从了解认识实验设备仪器开始,逐渐认识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过程、临床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检验项目的理解认识;同时,通过仪器的学习和使用,接触了医学检验和实验诊断的前沿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挑选资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向学生介绍医学检验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补充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等教学内容[3]。在教学内容上的补充,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形象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课程中,包括很多原理及图像,如果采用平时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的加入,增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了非常感性的知识。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课件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Flas形象生动、具体逼真,便于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又根据近年来多次再版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制作了1100多张教学幻灯片,不仅教师可以应用于实验诊断教学中,而且发表于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上,网站上还提供了学科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详解,图文并茂,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对于难点知识的查阅和学习。
对实验诊断学教学和学习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
3根据培养方向,合理进行考核管理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因此实验诊断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诊断学课程的需要,我们在实验课中采用了“笔试+操作”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实验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涉及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实际操作考试,则考察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双向的综合评定,更好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验诊断学承担着为医学生打基础的重任,是大多数未来医生接受系统规范实验室训练的唯一机会,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医生质量的好坏。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应该适应形势,探索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系统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为临床医学生早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为主管技师,技师的教学水平会对教学成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正式开课前,应该组织主管技师认真备课和试讲。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时,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在见习课教学中,应该用综合观摩和试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当获得授课任务后,学校教研室教师和技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对教学工作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分工。正式开课前,还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检查,并上报教务科,获得批准后即可实施教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而且在教学活动执行全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相关制度,加强检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①丰富见习教学内容。首先确定教学主体,然后以疾病为依据,对整个见习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健全、完善的见习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重点。②加强对于学生的组织教育。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医务人员的高素质,在教学全过程中,都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意识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③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对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不同专业层次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启发式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④适当增加学生的技能练习。为了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技能练习时间和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⑤增加案例讨论内容。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临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完成后,需要在最后章节中附上病案的详细资料,选取经验丰富的教学组长带教,在见习过程中融入最新技术、诊断方法和诊断仪器等内容,并收集学生对于诊断教学的建议或者意见,设立讨论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很多“80后”“90后”、学生的性格差异比较大,独立意识比较强,因此,在临床见习分析诊断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结合不同时代,对传统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不仅学生成绩的差异化比较明显,而且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新时期,应该对传统的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教师可以引导这类学生积极发言,以活跃教学气氛;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教师应该多赞扬,主动给予其表现的机会,激发表现欲,帮助其增强沟通能力,展现其真实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该尽量增加学生进入病房见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进入病房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在病房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恐惧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为了有效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点内容,综合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类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一些难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够补充见习教学过程中难以涉及的知识点,加深对于这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当学生见习中遇到甲亢突眼患者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对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观察患者的眼球活动情况以及其他体征,让学生在学习、观察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眼球运动特征。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收集大量的临床病例,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病例特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学习到疾病的病例知识,提高见习质量[2]。采用医学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全身体检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在见习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检技术,对于异常体征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在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选择学生进行示范教学,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示范教学的方式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现今,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教学的方式,即使用模拟人,通过应用心肺听触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诊断环境以及真切的诊断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模拟人进行多次重复训练,牢牢掌握各类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操作能力,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3]。加强学习成果考核:临床见习诊断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提高教学成果,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实践。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以此巩固自身专业的诊断技术。在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教学后,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查,即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学生考核成绩的高低能够真实且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见习诊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其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应该将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其中,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考试过程中,需要对病例分析技能、体格检查方法、结果判断以及病例书写方法进行考核,提高诊断学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
结语
诊断学是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内容,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为了促进诊断学教学改革,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水平,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诊断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登芹.深化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6):297-298.
【中图分类号】H319.1
1前言
诊断学作为当前运用医学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重要的科学,是为了学医的学生从学习基础的学科逐渐向临床医学各科逐渐过渡而设立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所以诊断学教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学中的重要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医学教育的质量。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卫生部诊断教学咨询委员会不断的进行指导,我国的诊断学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然而,随着世界医学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和革新,医学中的循证治疗和询证诊断等正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短的增强。因此如何开展临床医学诊断教学改革是当前诊断学教学的重点。
2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2.1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对与改革整个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板书或者挂图的教学模式,由于没有很强的动态效果,同时又缺少声音和图像,对于培养学生的诊断学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认清有很大的局限,同时又限制了启发学生探索自己的临床学习的思维。因此,需要教师自制一些完整的关于诊断学学习的多媒体的课件,同时注重引入检体诊断的声音课件或者一些诊断方面的录音,教学中注重配备腹部触诊模拟人、综合模拟人以及心肺听诊等可供教学使用的教具。之后在实际的训练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这样能够规范学生的操作手法,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的更新,同时能够强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学生的临床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诊断能力和技术,更好的进行医学方面的探索。
2.2注重实际的操作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医学中各种辅助检查的方法和项目都越来越先进。如果因为先进技术的发展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不但会影响教学的重点,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也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闭塞,严重的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发展进步。因此需要一方面的把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放在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中,以及医学中的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上,对于一些基层的医院中没有普及的先进的技术和项目作为专题进行讲座,例如“心血管疾病经常使用的临床检查项目”、“分子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发展和应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重点的学习临床医学诊断学中的内容,还能够不断的了解最新的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需要在保证理论课正常课时的基础之上,大量的增加一些课外的实际训练的课程,根据理论实践的比例能够达到1:1.2的比例进行设置,不断增加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3改革考核的方法
临床医学诊断学的教学改革需要注重的是改进考核的方法,不断的突出综合的技能。通常情况下的诊断学中的考核方法是以理论的考核为重点的,技能考核的成绩只是按成绩的10%的比例计入考试成绩的,同时在多项技能的考核中指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这不仅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训练的能力,同时造成在实际的训练中学生只是观看教师做自己却不动手,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在学校中需要改革考试方法,将诊断学的考试使用试题库的方法进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分离考核,同时需要将临床医学诊断学中的临床技能作为考核的一个重点项目。可以使用和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核的方法学习,学习其中的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中的考核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经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病例书写、病例分析、心电图、技能操作和化验单的辨认等多方面的综合测试,每一方面的测试时间需有规定,超出时间扣分。这种措施不仅能够合理的改革诊断学的考试方法,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认真,积极的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明显提高了能力。
2.4实习之前强化技能训练
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不但要注重改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同时还学要关注在实习之前进行技能训练和强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实习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诊断学的课程学习是在第三个学期内进行,距离实习的第五个学期之间相差一个学期,所以这段时间的知识空缺,会使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时在临床技能操作的技能方面有所生疏,尤其是当今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难以同意让一个学生进行医学上的操作,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因此需要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之前注重对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培养,加大学时进行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对病历书写、病史采集等方面的技能进行规范和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时能够很快的适应作为一个实习生的角色,同时能够大大的提高整个临床实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医学进行医学上的深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诊断学作为当今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学科,对医学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从教学模式以及考核的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促进临床医学诊断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水菊.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人人健康,2008,5(5):57-58.
影像诊断学目的在于让医学生了解影像诊断中各项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序列不断推出,但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多疾病诊断是通过多种影像手段协同完成的,这种多元化的影像诊断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教学方法——比较影像学(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较影像学是将同一疾病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较、将不同疾病间影像图像的异同之处相比较、将形态影像与功能影像相比较、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时间-经济效价比相比较,同时,将疾病的影像表现与临床、解剖、病理相结合,进而综合比较,它是一种能使学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合理组合与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1]。笔者在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及带教实习过程中,运用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我国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通用的医学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学科型”、“问题型”、“器官系统型”三种模式[2]。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仍是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见习实习三个阶段。此类教学法优势在于兼顾了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系统性,方便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劣势在于各学科间缺乏横向对比、纵向联系,教与学易脱节,学生被动接收、被动记忆,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优异,但常常出现临床思维锻炼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无法胜任工作。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及改革,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等国际流行的教学方法在部分院校实施了探索性的开展,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思维模式,以期学生的知识储备、整合能力能尽快跟上对临床医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学生思考推断、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临床应用,为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提供了方便条件。以数字信息对影像学图像进行保存、管理、传送、读取,同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联网为每位就诊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ID号),患者的全部资料信息,包括影像学图像及报告、血液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等,影像科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参考。PACS系统具有图像质量高、信息完整、传送迅捷、实时共享的优点,辅助实现了影像学各分支间的横向联系。
3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3.1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影像诊断从早期单一的X线成像发展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术手段,放射诊断学也随之演变成为医学影像学[3]。目前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主要是按照各组织系统介绍成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讲授过程中辅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图像,但较少涉及其他相关影像学表现,此类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不同影像手段进行系统了解。医学生是未来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对各类检查方法的全面掌握关系到日后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并应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统疾病的授课中,对于肝脏疾病,超声检查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具有可重复性,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肝脏囊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肝癌的诊断及鉴别中,多排螺旋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MRI是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信息的一种成像方式,对肝脏疾病也可很好的显示,特别是在超声、CT对疾病鉴别困难时,MRI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病变信息。又如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而且还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结果正常,而心肌灌注显像却显示异常[4];冠状动脉CTA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有无及程度,需要进一步确诊或治疗者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从而避免过度使用价格昂贵、有创性的冠脉造影检查。因此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在教学中比较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优劣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掌握疾病诊断。
3.2学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诊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的情况,学生学习困难,往往对这种现象不知所措。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将影像学表现相似的不同疾病图像进行比较,列出它们的异同点,同时介绍每个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性思维,系统认识图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变,增加学生疾病诊断能力及鉴别能力。因此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介绍疾病的某种影像学表现时,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学表现,归纳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相同及相异,从解剖、病理等基础医学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现的原理,此类教学法即满足了深度又兼顾了广度,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3学生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的基本原理相对枯燥、抽象,授课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学习兴趣。教师讲解过程中如果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及价值;相对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及局限性;引导他们思考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疾病首选和配伍的影像检查方法[5]。放射学前辈们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针对特定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如骨关节外伤性病变首选普通X线平片,必要时行CT进一步检查;颅脑外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选CT检查;脊柱脊髓病变首选MRI检查;胆管、尿路梗阻先考虑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而超声检查无创、价廉,在实质脏器病变、软组织、小器官病变、妇科病变、胎儿健康筛查方面诊断准确率高,是首选检查方式。各种影像检查价格、特点各异,X线、超声、CT价格相对低廉,特别是在进行疾病的初步筛查及急诊患者广泛应用,并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MRI序列齐全,可兼顾形态学及功能检查,但价格略显昂贵;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检查全身骨骼、软组织病变,尤其近年来PET/CT、PET/MRI一体化检查的推进,在神经系统病变等方面较传统影像检查手段优势更为明显,但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药物辐射风险。因此,比较影像学不仅是要学生们了解各类影像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不同价值,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为患者选择更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4应用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比较影像学方法会给从事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影像医学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全面的影像医学专业知识,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临床及病理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明确进行比较的目的和意义,有计划地准备相关影像学资料,重点突出。受课时所限,对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大或已被证实不适用于当今诊断要求的技术内容,教师授课时只做简单介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能突出教学重点[7]。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比较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根据疾病特点总结不同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医学影像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将比较影像学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中,利用其比较性、综合性等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后,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希望我们的教学经验对各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医学生培养机制做出绵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张传标,路学一.当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关泓.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11-113.
[4]谭天秩.临床核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谢阳桂,等.比较影像学在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2,26(5):513-514.
伴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进步,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被挑战。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善传统的医学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标是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根据我校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农村和社区基层医院。从全国大局来说,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由大中城市转向基层医院,面对人群占比超过全国95%。现在基层医院不再是缺医少药,而是缺少大量能干敢干的医务人员。就四川而言,地震后,全国各地的兄弟城市对我们的帮助和援建,使得我们当地的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的硬件设施设备跨越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相对缺少的就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一些医疗设备亟待懂得操作的相关人员方能投入使用,故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1 诊断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98年以来,全国各级大中专院校扩招,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在校生人数增加很快,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虽然也在加大投入,但增长的速度仍显滞后,另外实操课时较少,以致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练习不足。②诊断学相对于病生理等基础课程来说,有这些特点:实践性更强、症状体征变化多且很抽象、教学内容多且杂、较难掌握和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③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关键,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但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加强,直接在把病人作为练习对象学习临床技能越来越困难,如住院病人担心作示教病例会加重病情,加之见习学生手法不熟练等因素,以致体格检查时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实例操作较少。④部分教师对临床见习的带教不够重视,见习前准备不充分,时常没有准备具有代表性或针对性病例,影响技能实训教学效果。
2 改革的内容
2.1 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 在原本诊断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时数与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目前已经部分淘汰的或基本不用的东西相对压缩少讲,节省下来的课时着重讲述临床常用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尚未普及的辅助检查内容可列为自学或课外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重点理论知识,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机会,提高他们的基本诊疗技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可以看到这种课时安排较为合理,技能让学生掌握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强化提高他们的基本查体及操作技能,避免高分低能。
2.2 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多媒体教学 诊断学课时不多,且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需占用课时,故用于理论讲授的课时相对较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还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感官刺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2.3 改进测评手段强化技能训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诊断学技能的培养主要由学生互相查体结合病房见习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异常体征检查的教学上,则无法通过传统方法可以得到训练和解决。同时,随着《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学生的床旁实践遇到了很大挑战,诊断学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受到医院实际情况的诸多限制。
另外,由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包含技能操作、理论考试两部分,我们在进行诊断教学时,针对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除了进行理论考试外,可参照执业医生技能考试方法,把体格检查项目分成若干个,采取随即抽签的形式进行,由每个教师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考核。经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考试方法,可使学生在实习课上主动、认真的进行练习,使学生们操作手法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教师素质深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根据诊断学既包括理论讲授,又包含临床相关知识的特点,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即我们对师资的要求是懂临床、爱教学、有良好基础理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探 讨
诊断学一直以来被称作“桥梁学科”,它不仅直接连接着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而且它还是学习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且在临床医生的工作中贯穿始终;它是论述诊断疾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所以在高职高专乃至所有的医学教育中,诊断学都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超、CT、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技术更加成熟,都能够直接、迅速、准确地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但医生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技术手段,而仍旧应该从问诊和体格检查这些必须具备的技能获得诊断结果。我校为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医院,在这些医院中辅助检查相对不够完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我们主动适应卫生服务市场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着这个要求,我校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日益深入,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已经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整个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育教学观
近年来,有效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在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推广、普及。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至于课后学生有无进步,似乎并非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反馈会议上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的说辞:我认真备课了、好好上课了,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学生不认真听呀!言外之意,好像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只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与教师无关。而且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将教学过程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过程。按照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能动过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强调教学产生的结果,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因此而成长起来,这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尺度。
3努力钻研业务,具备广博的医学专业基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基于有效教学价值导向下的教学学术概念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一个学术性的事业,这意味着教学应从一个知识传递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复杂学术性活动[3]。作为一项学术性活动,教学活动同科学研究一样,也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教师不仅应学习有效传递知识的技能,同时还必然会涉及到对所传授学科知识的探究方面。从传授知识和创新知识这两个角度,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掌握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这是教师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4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即组成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主题”[4]。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临床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着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通常20学时左右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限里掌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教授琐碎而庞杂的学科知识转向“教授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4]。为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本课程教学大纲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外,尝试着更侧重于讲授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范围和评价,以及如何利用循证检验医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何将实验室结果应用于患者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或健康评估等方面。目的是希望能将这些具有统领作用和迁移性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学科的具有普适意义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
5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虽然能将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学生能完整地、系统地学习知识。但在这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得不到体验和表现,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和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常常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尤其对于学习动机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导致低效教学。按照有效教学的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阐述,他认为影响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5]。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通常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营造一个包含所需传授内容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积极思考、探索,以达到对相关内容认知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性,适合于在实验诊断学这种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中进行实施。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无疑是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的支持,我们在前几轮教育教学改革中积累有足够的案例库,从中选取典型案例,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肝炎等案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同时将学生按学习情况不同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其建立一定的QQ群或微信圈。各学习小组分别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浏览专业网站、调研临床检验科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学习,完成案例相关问题的解答,并提交案例总结报告。最后教师在课上对其总结报告进行精讲评价、打分,以此作为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时,在问题设立时因为选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最终目标。
2教学内容脱离临床
在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兼顾检验医学”。
2.1应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学,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比如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3种方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快速梅毒过筛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那么,哪种试验适合作为初筛,哪种试验适合作为确诊,哪种试验适合判断疗程等,应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目前临床实验室已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以前的检测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务临床,尤其是急诊患者,但临床医生对此还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黄疸时,理论上尿胆红素检测为强阳性,尿胆原检测为阴性。但因为尿胆原检测过程中,当尿胆红素水平较高时,会干扰尿胆原的检测,所以会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尿胆原假性轻度增高的现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2014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85名,分组前进行1次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模拟考试,按考试成绩顺序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人,其中男18人,女25人;观察组42人,其中男20人,女22人。2组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相同,理论课和实验课授课教师也相同。2组在年龄、性别、医学影像诊断理论模拟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机分为6个小组,每小组7人。对照组43人为一大组,不分小组。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的实验课为教学内容,共授4次课(总论、创伤、感染、肿瘤各1次课),每次课4学时,共16学时。
1.2.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每次实验课第1学时由带教教师根据本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典型病例讲解,第2、3学时学生自行在阅片灯上阅片,第4学时教师集中答疑,最后每个学生书写1份影像报告上交。观察组采用CBL教学法,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1)教师准备。上课前2周带教教师收集合适的典型病例(每组1个病例,共7例,小组间病例不同),包括病例影像图片、临床资料及相关要求,制作成Word文档,上课前1周分发给每个小组。(2)学生准备。由各小组组长分配内容给每个成员,如:影像技术、影像描述、影像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病理机制、病史分析、总结及课堂发言等多个内容,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其中1~2项,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必须参与,学生通过书本、图书馆及网络等查找相关资料制作成PPT,各小组长将资料汇总后于上课前1d交给带教教师,汇总材料的每一部分后面注明相应组内分工同学的姓名+学号。(3)课堂讨论。每次上课第1、2、3学时由各小组的发言人对病例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讨论,每个小组发言讨论时间约20min,教师根据各小组上交的材料及发言讨论情况进行评分。第4学时,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和重点、难点内容需进行详细讲解,以保证所有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1.2.3教学效果评价
“骨骼肌肉系统”章节的实验课结束后,采用实验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教学效果。(1)实验考试。考核形式为教师选取8个典型病例分析题,2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考试内容分别为正常病例1例、骨及软组织创伤2例、化脓性骨髓炎1例、脊柱结核1例、骨肿瘤2例、股骨头坏死1例。同一教师对85份答卷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阅卷、记分,评价标准见表1,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2组共85名学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如下问题:①对本章节内容是否有学习兴趣;②学习时间是否充足;③学习过程是否有难度;④该教学方式对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如何;⑤是否能提高学习效率。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5级评价方式,5分:非常肯定;4分:肯定;3分:不确定;2分:不肯定;1分:非常不肯定。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对实践考核成绩采用成组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实验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验考核成绩为(86.4±10.2)分,对照组为(78.5±12.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组问卷调查评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