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9:57: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应急通信演练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力保障尤为重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通信体系,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迫切需要,是电力通信发展的方向。加快电力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步伐,探索新时期电力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能进一步强化通信在电力保障中的桥梁作用,为日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突发事件的电力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平稳发展。
一、电力应急通信体系的主要技术
1、视频会议指挥系统。电力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是采用基于IP分组交换、高清视频采集编解码等技术手段,为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和应急指挥等提供符合电力特殊需求的视频会议业务。在技术上电力的IT系统当下正在向IP技术上发展,IP技术对于视频会议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结合的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视频会议指挥系统在各种重要活动、突发事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力故障抢修的统筹协调中处于主导地位。
2、卫星远程通信系统。随着卫星远程通信系统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在应急通信体系的建立中体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卫星远程通信系统是利用宽带视频技术对数据进行的有效传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卫星远程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明显,是电力应急通信体系构建的关键。比较常用的车载卫星通信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事能够提供良好的通信保障能力,保持通信的畅通,在传输信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超短波通信系统。超短波通信系统在电力应急通信体系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加强信息的传播等功能。超短波通信主要是利用视距传播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比短波传播方式更加稳定,并受到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主体结构上更加的简便。在电力应急系统的应用中能够充分保障抢修人员的安全。在电力应急系统的建设中应用超短波通信系统能够提高面对突发灾害和事件时的准确度和应急处理能力。
4、无人机。无人机作为重要的通信技术和侦查手段在应急通信体系广泛应用。无人机能够采集到高分辨率的影像,弥补了卫星通信受云层遮蔽等天气因素无法获取影像的不足。在线路巡检中,无人机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巡检,有效提高了巡检工作效率。在突发灾害应急救援中,无人机可绕过潜在危险点进行信息采集,实时回传有效画面,为抢修、救援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便于更好地调配资源。
二、电力企业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1、加强军企联动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军队是救灾抗灾防灾中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拥有相关产业的技术和信息。在军企联动防灾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中,要重视信息和科技的共享,在不断的融合和发展中提高防灾能力,推动军企联动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形成长效机制。在企业所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加入军队的严谨作风和优秀的军事科技力量。互相借鉴经验,总结相互的优势,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军企联动应急通信体系。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通信安全,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况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的需要,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畅通。
(二)编制依据
制订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电信运营企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框架指南》、《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市通讯应急保障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及相关法规、条例。
(三)应急分级
ⅲ级:因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一个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
ⅳ级:因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阻断的情况。
(四)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通信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冰雪灾害、台风、泥石流等)、反恐事件、公共突发事件、重要通信保障任务、涉及国家安全等应急通信保障。同时适用于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所属通信网络、通信设施在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中遭到破坏情况下的处置和通信恢复。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在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经商科技局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协同指导下,根据本应急预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2.实时监控,加强防范。
各分公司特别是各分公司网络监控中心要加强对关键网络设施实时监控和防范,一方面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敌对组织可能会对网络发起的大规模攻击和破坏活动,及早发现苗头、动态,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在发生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时,各单位可以根据预案总原则,在迅速上报的同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小。
4.全程记录,追查根源。
各单位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做好事故情况记录,以便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追查事故的根源,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出现ⅳ级以上(包括ⅳ级)异常状态,及时上报县委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通信抢修和迂回调度,在半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应急通信保障领导小组和各单位市级公司通信值班室或应急调度中心。
二、组织体系
为保证网络通信安全,以便在通信网络出现阻断、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保障、处置措施,成立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通信分公司也要按此要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
(一)通信保障应急领导机构
1.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
成员: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
信息股全体人员及熟悉信息工作相关人员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总经理
2.通信保障应急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通信保障应急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兼任,由以下成员组成:
成员:县交通局分管领导
县公安局分管局长
县电力公司副经理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相关负责人
3.通信应急抢险队伍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组成,抢险队伍具体由网络部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4.通信网络维护工作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网络维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二)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信息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落实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相关政策及规定。
(2)贯彻落实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3)遇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本预案,并下达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4)在紧急情况下,调用各通信公司各种资源,做好通信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5)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决策实施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通信管理部门汇报情况。
(6)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应急保障任务。
2.办公室职责
(1)承担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通信保障的日常事务。
(2)管理、指挥、调度所辖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并跟踪、监控管理区域内突发事件状况,汇总信息,及时上报。
(3)开展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4)组织各专业应急抢险队抢通、抢修损毁的通信设施。
三、运行机制
(一)预警机制
1.网络分析评估
各通信分公司,根据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和网络结构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修订应急预案,必要时提出网络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
2.网络薄弱点级别、预警
各分公司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对通信网络进行评估,重点针对网络的薄弱环节,并根据程度不同,提出预警。同时,当出现雷雨、冰雪、大面积停电和大型活动时,应及时提出预警。
(二)应急处置
1.故障信息报告
根据《电信通信故障上报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时与突发事件有关的部门、通信管理部门、重要单位和用户,包括防汛、地震、反恐、医疗救护、民航、银行、铁路、税务、电力等通报相关信息。
2.应急启动与响应
当ⅳ级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将情况上报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严重性,及时向县通信保障领导小组上报并提出建议,由领导小组决策并启动应急预案。需要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的,应立即上报。启动本预案时,相应的分公司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提前或同时启动下级预案。同时,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在接到保障通知后5分钟响应,尽最快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或者准备实施抢险。
3.业务恢复原则
业务恢复的原则是先重点、后一般。
电路调度顺序为:
(1)县委、县政府首长专线。
(2)抢险救灾指挥部通信联络电路。
(3)党政专网电路。
(4)保密、机要、安全、公安、武警、等重要客户的出租电路。
(5)地震、防火、防汛、气象、医疗急救等部门租用的与防震、防火、防汛、气象信息、医疗急救等有关的电路。
(6)金融、税务、电力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部门租用的电路。
(7)其他通信电路。
4.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要求
(1)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2)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应顾全大局,积极搞好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必要时由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
(4)在组织执行任务过程中,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上报任务执行情况。
5.网络复原后处理
网络通信一旦复原后,需立即对网络进行相关测试验证,并由技术维护人员及时出具故障报告,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应急处理后评估
1.网络维护与建设工作改进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结合网络结构和应急处理的过程,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物资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改进措施。
2.应急预案改进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或实战,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四)信息
每次通信保障应急处理后,结合处理过程和总结分析,及时相关信息。信息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的原则,统一信息口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必要时可报请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优化应急工作机制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任务结束后,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做好突发事件中公众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的统计、汇总,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和汇报,针对事件,查找问题,研究整改措施,不断改进优化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各通信分公司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对网络建设维护培训、学习,熟悉网络结构、熟悉应急预案,提高技术支撑的综合素质。
(二)备件保障
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预案中相关备品备件准备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备件随时均能及时提供。
(三)机动通信与物资保障。
加强与上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中心的沟通配合工作,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通信保障需求,及时请求设备、物资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保障应急车辆及通信物资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县交通部门负责为应急通信物资的调配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支持,以保证应急物资迅速到达。
(五)电力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时,电力部门优先保证通信设施的供电需求。
(六)治安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区域,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因人为破坏引发通信突发事件时,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收集现场资料,迅速开展事故调查,并维护现场秩序。
(七)经费保障
因通信事故造成的通信保障处置费用,由各级通信保障单位承担;处置突发事件产生的通信保障费用,按照国家信息主管部门要求并参照《国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八)信息保障
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应急保障通信沟通协调机制,各通信公司在执行通信保障应急任务过程中,应加强与上级通信部门和县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协调,及时反映通信应急保障抢险救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通信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完成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六、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专业抢修及维护队伍,要按照运行维护体系的组织管理,对所负责的抢修及维护对象(专业项目)进行系统的抢通、恢复、迂回、替代方面的预案拟定,运作及流程设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模拟训练。
(二)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通信网络安全和通信保障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公司通信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和应急救险队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通信保障应急的能力。
一、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一)演练前期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为成员的防灾救灾大演练领导小组。局领导对演练目的意义、任务要求做了明确指示。并亲临现场检查演练准备工作,并对演练方案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演练准备工作,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图片、视频、LED等宣传方式,对演练目的意义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防灾救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在交通行业内形成防灾救灾共识。
三是认真制订方案。在编制应急演练方案时,对演练内容和演练形式等演练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认真制订出明确具体的演练总体方案和演练流程。多次召集通信、电力、供水等相关单位会商征求意见,不断将演练流程修改完善。
四是深入实地调研。为使演练方案更具实际意义,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多次到现场调研踏勘,了解实地情况,结合现场实际编排演练场景和演练行动方案,对参演人员、机具的进出场顺序、现场布位等细节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了演练安全圆满完成。
五是完善防灾救灾演练方案。针对预演练中发现的不足,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演练过程力求贴近实战
一是演练工作“练为战”。在正式演练中,指挥员和参演人员都严格按照方案,从实战角度投入演练。在严肃、认真、有序、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完成了演练任务。
二是部门配合密切。为确保演练成功,工程抢险组要求各参演分队要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思想,服从指挥,使整个应急演练过程能在紧张有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各参演队伍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到达演练现场,并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到达各个岗位。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单位配合默契,做到了既分工负责,又团结协作。
三是现场气氛浓厚。本次演练整个过程严格按演习脚本流程要求进行,力求真实、安全。几十名演练人员在演练流程规定时间内,抢通受阻道路,架设好临时便桥,及时抢修恢复受损供水管道和电力、通信线路。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州多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道路因灾受损,造成道路桥梁交通中断,交通职工发扬吃苦耐劳、奉献拼搏的精神,全力投入抢险工作中,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防灾救灾和国防交通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抢险手段、措施和机械设备来有效地满足快速反应,保障畅通的要求。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妥善处理好应急工作体制机制、预案建设、管理方式、支撑体系、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十大关系”。
在应急机制方面,要解决好常态与非常态,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实现应急工作关口前移 。要协调处理好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这二者是 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常情况多了,非正常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企业生产正常平稳,非正常的事故或故障就会减少或杜绝,否则就相反。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始终都没有很好对待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从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上来认识。由于突发事件存在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从而使一些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人,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来对待非常态,这是当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单位多年来也认真进行应急准备,但由于一直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从而容易引起思想上的麻痹,最终也会影响这些单位对应急工作的态度。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对应急工作平战结合的很好诠释,只有平时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才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正确熟练地进行处置,从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平时下的功夫,在战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检验。
常态与非常态还表现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常态下的工作相对简单,而非常态下的工作的相对复杂。常态是日常工作的积累,非常态是对积累的运用和发挥,需要更科学、更细致、更全面地去对待。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应急工作的不同阶段。预防和预警相当于应急工作的前期,或者说是应急工作的基础, 而应对处置则是应急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果关系。
预防为应对处置提供准备,预警是应对处置的前兆和开始。实际上,预防、预警是应急工作的向前延伸,将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应对转移。
预防和预警是应对处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到位并发挥作用, 相当多的突发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或是在萌芽状态就会被发现和解决,由此而减少了后期应对处置的工作量,也减轻了后期应对处置的难度。而后期的应对处置也是对前期预防和预警工作的检验,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做得好,应对处置就会比较顺利和成功。
现在为什么有些突发事件应对不理想,其根源就是预防和预警工作不到位或是缺失, 导致没有思想准备,匆忙应对,处置失当,最后造成重大损失,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预警体系是“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础。
要解决好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设施方面的统筹和资源共享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应急力量与企业应急队伍的关系。目前应急抢险力量的主体是政府专业队伍、军队和武警等。这些队伍善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企业专业抢险队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完全也可以作为一种动员力量,去承担各种应急任务。特别是一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抢险,企业抢险队伍往往有着专业的应急抢险设备和装备,抢险效率会更高。有时由于抢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会造成无谓的损失。例如汶川地
震和玉树地震抢险,有些力量赤手空拳没有专业设备,干着急无从下手。还有前不久四川道孚草原火灾,有的抢险力量没有防护设备就去灭火结果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很好地调查本区域各种抢险队伍的情况,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应急抢险队伍。对于生产方面的突发事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用设备的企业抢险队伍可参加第一线的抢险,政府的队伍作为二线支持,军队作为第三线负责社会治安和一般性抢险辅助工作。在这里,政府的作用是协调组织专业和非专业应急队伍的协同演练,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物资企业化与社会统筹共享的关系 目前国内各行业的应急资源储备,基本是以各单位自我封闭式管理的方式运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全面的协作和联动。从企业层面看,因为突发事件存在不可预见性,企业到底应该储存哪些应急物资,储备多少应急资源,这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应急工作多年的难题。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很多,长期不用,会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而且很多应急物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每年因为失效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少了,一旦发生规模较大的突发事件,储备的应急物资又不能满足应对需要,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化。另外,有些应急物资价格昂贵,但使用率很低,如果只依靠每个企业自己储存配备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从社会应急的成本来看,同一地区不同企业各自独立封闭式的应急物资储备,会导致大量的应急物资重复配置,形成巨大浪费,而有些关键的应急资源有时还往往不能配备到位,会影响或制约着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实际上,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应急资源需求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进行区域规划和统筹协调,实现应急资源区域共享机制,这样既可以满足应急资源的使用,还可以节省每个具体单位的经济负担。
建议政府对本区域应急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哪个单位发生事件,由政府统一协调,通知相关单位提供物资和资源,事后由发生事件单位负责出资补齐在事件中消耗和损失的应急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区域应急资源共享,提高应急能力,还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也可以在应急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之间和同区域的相类似企业之间,开展企业联合储备应急物资的尝试,完善储备机制、调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整个区域直至整个社会的联合应急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应对普通灾害和重大灾害的关系 目前,国家关于防灾的标准规范是按照应对一般和较大级灾害来设计的,如果发生重大和巨大灾害,按照目前标准规范规定的设备设施和应急手段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因为发生重大灾害的几率很小,发生巨灾的几率更小,所以,如果每个企业不计成本都按预防重大灾害来设防,经济上难以承受,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闲置或浪费。但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的集中程度升高,巨灾形成的后果往往难以承受,因此政府、企业还必须慎重考虑巨灾防范的问题。
为加强应对巨灾能力,需要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起更大范畴的联合应急机制, 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比如,目前一些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了许多大型油品储罐区,每个区域中都有多个企业各自建设的罐区,每个企业的罐区建设预防一般或较大事故的污染防控设施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要求这个区域内每个企业的罐区都建设预防重大或特大污染事故的防控设施,显然是不现实,原因有:土地资源有限,会给每个企业带来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可在区域内统筹建设一个巨灾污染防控设施,由本区域各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政府安排一个运营单位对这个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维护, 包括建立应急启动和灾后恢复等工作机制,让其在区域内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解决了满足应对巨灾的防控要求, 也为所在区域的单位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预案的演练,切实发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与桌面模拟演练的关系,应急预案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检验其针对性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科学性。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包括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战演练的一般对象是具体的处置措施;而桌面演练多半是协调、配合和指挥等内容。
应急处置的实战演练成本很高,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因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实战演练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弄假成真,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企业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由于一些生产高度专业化与工艺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得组织实战演练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从而导致部分预案一直没有实战演练过,也无法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随着三维动画模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可以非常真实地模拟比较危险的事件实际场景,为真实展现事发现场提供了可替代的方法。再加上模拟动画技术还可以很好地能够实现交互式的交流和操作,因此可以成为很好的模拟演练系统,让相关部门人员都可以相对方便地直接参与,逼真地感受到突发事件的气氛,从而通过模拟操作完成各自的应急工作训练。桌面模拟演练系统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应急决策指挥方面的各种问题。
建议今后应急演练以实战演练和桌面模拟演练相互结合,比如:生产现场的初期应急处置以实战演练为主,事发后的应急协调指挥决策等环节以桌面模拟演练为主;实现上下结合,互为补充。
在应急管理方式方面,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要协调处理好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的关系。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主要体现在应急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传统型应急主要依靠经验,对指挥和操作人员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 现代型应急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多的辅助支持,对应急处置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采用直升机或无人机到事发现场采集现场资料;利用事件预测模型,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利用事发区域的地理信息技术了解事发区域敏感目标情况,从而利于及时转移事发地的周边居民或设置警戒线;利用应急资源的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机构的分布,从而优化调动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方案;应用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上级指挥部可以观看事发现场的图像并且与现场指挥部实行视频会商和交流等。总之,就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关成果,将其不断应用到应急工作中,以推动和促进传统型应急向现代型应急的转变。
部分单位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在一定时间内,其传统型应急还不能完全转化为现代型应急手段。因此,只有不断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应急工作之中,才可能不断推动传统应急向现代型应急发展,使应急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应急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要拓宽思路,积极应用新技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应急平台建设的关系。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工作的基础,而应急平台是应急管体系的展现方式,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应急管理体系为应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内容,应急平台通过展示, 可以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应急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有赖于应急管理体系强有力的具体支持和保障,应急平台又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成果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应急工作服务。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纸面上,只有平面的效果;而应急平台将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容转变成直观的影像和图像,产生了立体的效果,展示起来更生动。
随着各级政府应急平台的不断完善和丰富,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各部门、各行业的应急平台能够实现上下贯通,形成运行流畅、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应急工作承载体。十二五期间,要把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和提升,充分发挥其应急管理支持、资源支持、信息支持、专家支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应急管理和应急决策支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常规通信与应急通信的关系。常规通信和应急通信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日常通信满足大容量的平时通讯需要,应急通信满足因灾害导致常规通信中断、常规通信没有覆盖的边远地区、突发事件造成常规通信受阻等情况下的通讯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项工作是用最快速度把事发现场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常规通信设施损毁或者由于海量信息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发送,从而造成链路拥堵,这时需要考虑采用应急通信措施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应急通信手段也可以满足在部分常规通信不能覆盖的区域承担起常规通信任务, 特别是一些地处边远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往往缺乏常规通信条件,这样可以通过应急通信手段来满足这些地区的日常工作需要。
目前已经得到成功应用的卫星通信设施,既可以实现现场视频的传输需要,还能实现声音通话的需要,而且能提供图文传真和电子邮件传输。卫星通信的另外一个突出优势是基本不受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区域、全天候的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 一旦常规通信系统瘫痪,则立即启用卫星通信系统,即可切实发挥其在应急情况下的重要保障作用。
北京无线政务网概述
经过7年多的稳步建设和运营,北京市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亦称北京正通数字集群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级数字集群网络,该网络由北京正通网络通信公司建设和运营,由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提供全部TETRA数字集群系统设备,网络中现有6个EADS DXT交换机,300多个EADS TB3基站,网络覆盖了北京市城八区,郊区平原地区、主要高速公路、重要旅游景区以及重点建筑物,并针对奥运通信保障的要求实现了对北京市所有奥运场馆、签约酒店,以及各条地铁运营线路以及首都机场等区域的覆盖。
目前,北京市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主要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应急办、公安、交管、武警、医疗急救、城管、司法、电力、水利等各个政府及应急相关部门。作为国内第一个数字集群政府共享网络,该网络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指挥调度专用网,提高了政府各部门的指挥通信效率,用户反应良好,并多次圆满完成了全市重要事件的通信保障工作。如“北京国际马拉松接力赛”、“布什访华”、2006年“春节”和“两会”通信保障、中非论坛等重大勤务工作,在北京的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球瞩目、规模空前的第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北京无线政务网圆满完成奥运会通信保障任务,在网用户8.6万,从18个区县的火炬传递,到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历时近二个月的各项赛事,北京无线政务网经受了大话务量的冲击,确保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节俭奥运”和“平安奥运”的双丰收,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奥组委、市公安局以及相关用户单位的充分肯定。
2北京无线政务网地铁信号覆盖及演练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有效解决大中型城市人们出行最为便捷、经济和高效的一种交通工具。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包括有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13号线、八通线、奥运支线和机场专线,运营线路总里程200公里,共有123座运营车站。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们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2009年以来北京地铁日峰值客流达350万人次,运量运能矛盾突显,运行中的故障及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在地铁内发生了事故由于地铁环境特殊,给灾情的侦查和灾害的施救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的恢复地下与地上的指挥调度通讯是保证抢修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由于北京市无线政务网是北京市公安、消防等重要部门的指挥调度手段。所以,当灾情发生时地下空间的无线政务网覆盖问题就成为了指挥调度通信保障的首要问题。
因此,出于对地铁应急事件中政务网络信号覆盖的全面考虑,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倡导并组织北京无线政务网运营商北京正通公司、北京地铁通号公司进行了一次地铁突发事件政务网络信号覆盖的应急演练。这次演练从技术方案的研究、人员的调度安排到软硬件准备工作的完成历时两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凌晨在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顺利进行。演练中对地铁站台和地铁隧道政务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信号强度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
2.1 技术论证
建立隧道传播模型,无线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具有隧道效应,信号传播是墙壁反射与直射的结果,直射为主要分量。根据北京地铁隧道的几何结构结合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对自由空间传播衰耗模型进行了修正。
修正后得到下式
Lpath=20lgf+30lgd-14.87dB
对模型进行仿真后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2.2 应用可行性
假设覆盖距离为800米,经过计算数字集群下行信号衰落:
L=20lg866MHz+30lg800m-14.87
=130.97dB
如果用10W直放站覆盖,直放站的输出为40dBm,为了保证直放站的稳定工作选2dB的回退量,直放站输出为38dBm,采用增益为8.5dB的对数周期天线,链路计算如下:
P手台收=39dBm-0.5dB(跳线损耗)+8.5dB-130.97dB
= -83.97dBm
根据计算得知,隧道内在800米处手台的理论接收电平值为-83.97dBm,已经接近-85dBm的通话质量保证门限,用10W的直放站覆盖800米已经是覆盖极限。经过调研北京地铁1号线最大站间距为3.74公里最小站间距为0.424公里,1号线最大站间距为2.228公里最小站间距为0.824公里,按照最坏的情况,如果事故正好发生在站距最长隧道的中间部位,再使用此方案事引入点就不能选择在站台的隧道口,而是应该选择距离事故点最近的隧道通风口将馈线及天线放入,从而使事故点及救援通道内都能够有较好的数字集群信号覆盖。
2.3 覆盖技术方案
针对地铁空间覆盖需求的特点基本决定采用应急通信车+直放站的方案。根据对不同灾难的场景的分析和测试,最终确定对于站台事故首选射频直放站、对于站台及隧道内联合事故首选光纤直放站的技术方案。
方案一:应急车+射频直放站的方式。如图2所示,用同轴电缆将应急车基站的双工信号引入地下,使用射频直放站对信号双工放大,经过全向天线发射到空间中。地铁站内的站厅站台空间大部分为视距覆盖,使用射频直放站和全向天线可以很好的满足大部分空间的覆盖,如果临时需要覆盖隧道内的较近距离,可以在隧道口架设TMO/DMO网关。
站台内覆盖场强如图3所示。射频直放站下行输出功率为38dBm(6.3W),天线在东侧进站口第一节台阶上,东侧进站口及候车站台电平值在-66dBm以上,通话质量良好,西侧检票口及两侧出口电平值稍弱,在-67dBm至-86dBm之间,通话质量良好。网关转发器天线位置在站台西北角处,指向五棵松至玉泉路的隧道,进入隧道约400米信号良好,400米至800米信号渐弱至-94dBm左右,800米至1100米信号微弱通话断续,1100米以外无信号覆盖。按照相关室内覆盖标准,优于-85dBm为有效覆盖,东侧进站口及候车站台西侧检票口可以通过射频直放站得到有效的覆盖,在隧道口架设TMO/DMO网关可以使隧道内320米内得到有效的直通模式覆盖。
方案二:应急车+光纤直放站系统的方式。如图4所示,应急车基站的双工信号直接引入光纤直放站系统的近端机,经过近端机将射频信号转换成为光信号,通过光缆引入地下,在地下光分路器将送来的光信号均分为两路分别送给光远端1(站厅)和光远端2(隧道口),光远端机将光信号还原为射频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经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光远端1位于东侧站厅发射功率为38dbm(6.3w)天线(5.5dBi全向)在东侧进站口第一节台阶上,光远端2位于站台西北侧隧道口,实际发射功率37.5dBm(5.62w),天线为最适合覆盖隧道内的对数周期天线(8.5dBi)。
该方案下的覆盖场强如图5所示。光纤直放站天线在东侧站台检票口位置,东侧进站口和候车站台信号在-66dBm以上,西侧进站口和两侧信号在-76dBm以上,光纤直放站覆盖隧道的天线位置在站台西北角处,指向五棵松至玉泉路的隧道,进入隧道约500米信号良好,500米至1000米信号渐弱,1000米至1200米信号断续,按照优于-85dBm的标准,隧道内的有效覆盖距离为830米。
2.3演练总结
通过实际的演练,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际覆盖效果得到了验证。从演练的时间上看,应急车通信车的开通时间为15分钟,光纤直放站系统的架设和开通用时为16分钟(当人员充足的时候两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单一架设射频直放站的开通历时约为13分钟。从覆盖效果上看,两种覆盖方案均可以满足站厅站台的覆盖,光纤直放站配合对数周期天线对隧道内的有效覆盖距离为830米满足了一般站间距离一半的要求。从演练中遇到的问题看,射频直放站及光远端机都不属于便携式设备,重量约为40公斤,给搬运造成了一些困难;本次演练中使用的是普通管道式光缆,最小弯曲半径较大无法在应急车内存放,这种光缆容易因外力而损坏;地下设备的供电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实战角度出发,当地下发生灾情时地下的供电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从应急车引电到地下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如果发生了火情地下可能有大量救火剩下的水,将直接威胁到设备的供电安全,一旦发生短路轻则可能跳闸导致通信中断,重则可能引起次生事故发生。
总之,此次演练圆满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为处置地铁应急事件增加了宝贵的经验。
引言:近年来,石油行业生产突发事件频发,2003年12月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5年的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2010年4月BP公司墨西哥湾海上钻井平台井喷着火爆炸事故、2010年7月大连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等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这一切反映了石油行业是个高危行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风险大,容易出现各类突发事故,进而凸显应急管理工作在石油系统的重要性,且迫使我们重视应急管理研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实战能力,更加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而建立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又是维护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明确本企业应急组织形式。如领导小组、专家库、现场处置小组等。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构成部门(单位)或成员,并明确每一级机构负责单位或人员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的负责人及替代关系,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以及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相应职责,明确公司各级职能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救援和保障职责。企业应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以便指挥机构在必要时 成立专家小组,为现场应急工作提出应急救援建议和技术支持。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负责人和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总之,要使建立起来的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部门间的接口、职责清楚,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关键时刻不互相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各种保障系统
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各种保障系统,以提高体系人员的执行力度,保障机制的建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但并不限于此:
2.1信息与通信系统保障系统
应急保障系统第一位是信息与通信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通信平台是应急管理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急信息与通信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企业要确保应急通信24小时畅通。应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单位与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主管机关、救援机构等一切有关的通信联系。
2.2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
企业应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企业按要求对物资和装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应急物资随时可用,各级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监督检查,不但要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处于备用状态,而且还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
2.3人力资源保障系统
人力资源的保障包括专业应急队伍的加强、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知识培训,对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门的应急救援培训,具备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熟练掌握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使用并持证上岗,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要组织有条件的单位的业务骨干去应急管理培训机构进行应急理论、技术和业务培训,进而到国外参加比较系统培训。
2.4 应急财务保障系统
应急财务保障系统应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专项经费等,以保障应急管理体系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明确应急经费的来源、适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3 加强预案管理,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完善预案体系
3.1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报备制度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以及国务院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7部委《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多级企业的公司,各级要将本单位指定的应急预案逐级上报备案,同时要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2 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对应急预案进行风险评价、脆弱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实现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预案体系。通过持续和目标性很强的演练或救援实践对预案等准备活动实现评审,针对实际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
3.3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各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规范标准,分类别地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当企业存在多个重大危险源时,要对每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属于同一类别、同一理化特性的重大危险源可编制一个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活动场所和作业岗位,要制定专门的预案或岗位应急措施。企业编制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措施要从总公司(集团公司、总厂)到子公司、分公司直至基层单位、车间、班组,都要形成上下对应、相互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并遵循危害因素分析透彻,预防措施得当、应对准备充分、响应快速及时、处置救援妥当,针对性强和易操作的原则。
各单位应按照《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情况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由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归档待查。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等情形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要求重新备案。
4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4.1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体现在: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出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因此,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法规及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保证各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如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应急演练,要做好应急演练的组织、策划、实施工作,并做好演练结束后的总结评估工作,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2应急预案的演练频次和方法
各单位要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演练工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并对应急预案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结合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指导相关企业每年应组织1次综合性或专业性应急演练,演练一定要着眼于实战,符合实际,决不能摆花架子、搞形式、走过场。
为推动煤矿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深入开展,2013年10月29日,本着“面向基层、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神华集团牵头,宁夏煤矿安监局、宁夏自治区安全监管局、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神华集团安监局、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宁煤集团”)等单位参与,在神华宁煤集团大峰煤矿红梁井举行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现场再现
演练模拟了大峰煤矿红梁井某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采空区高浓度瓦斯涌出;又因电气失爆产生明火,引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工作面顶板冒落,井下通风系统部分受到破坏,风流部分短路,9人被困的情景。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在应急演练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和应急救援队开展了井下紧急撤人、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井下侦查与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和伤员紧急转移等科目的演练。和以往的应急演练相比,本次演练还有一些特别之处。
突出实战性
此次演练严格按照各参演单位应急预案,在确保矿区其他矿井生产秩序正常、矿区主要交通干道畅通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演练事故情景、真实搭建瓦斯爆炸事故场景,确保了煤矿瓦斯事故处置过程的真实再现。演练历时3个半小时,从事故预警与报告、指挥与协调、事故监测与评估、交通管制、疏散安置、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和社会沟通等多方位进行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基本做到了井下真撤人、真停电、指挥部真行动,矿山救护队真拉动、真救援,最大限度地真实检验了煤矿企业调度人员应急响应能力、井下职工自救互救能力、指挥部应急决策和指挥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应急保障能力。
应用新型装备
此次演练,使用了工业视频系统和移动摄像系统,做到了井口演练现场、演练指挥部、神华宁煤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互联互通。演练动用了KTE-5救援可视化系统、KJ-139人员定位系统、KJ90NB安全监测系统、KT31无线通信系统、DH-2000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工业视频系统、移动摄像系统及卫星通信指挥车、应急侦检照明车、应急电源车、多功能救援装备保障车等大型装备,既为应急救援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又检验了新型装备的使用技能。特别是神华宁煤集团矿山救护总队使用的KTE-5救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向现场演练指挥部、神华宁煤集团救援指挥部同步实时传输井下救援情况,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打下了良好基础。矿山救护队在井下救援中,使用了铝合金轻型支架、液压剪切钳、手动泵,蛇形探测仪、雷达搜寻仪、心肺复苏仪等先进救援设备,及时处理冒顶区域,打通救援通道,搜寻伤亡人员,缩短了现场救援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注重演练评估
此次演练还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和评估表,对演练的准备和组织实施进行全面评估。演练结束后,立即召开了参演单位自评会和评估专家会,重点讨论研究了演练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对演练存在的应急预案要素缺失、应急演练文件不规范、应急通信保障不到位、医疗救护响应不及时、应急指挥部权限不明晰、应急指挥部技术组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形成了评估报告,为进一步提高演练质量,完善企业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指挥水平指明了方向。
注重宣传
此次演练将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演练前,及时将演练信息向矿区职工及周边居民进行宣传;演练中专门设置了员工家属围攻井口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遇难员工家属难以控制的情绪,达到了用矿难警示群众、教育职工的效果。演练还邀请了神华集团神东煤炭集团、神新能源公司、乌海能源公司、大雁集团和宁夏部分煤矿企业负责人观摩学习;演练及预演期间,神华宁煤集团组宣部和新闻中心对演练整个过程进行了视频录制,并制作成安全教育片,下发至相关企业学习,扩大了演练的宣传效果。
问题凸显
此次演练是面向基层开展实战演练的一次有益尝试。从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在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指挥部演练偏少
多数煤矿企业演练侧重于事故预警和响应、井下避灾、事故救援行动等方面的演练,忽视了应急抢险指挥部决策与指挥、救援方案研究与制定、信息与媒体应对等方面的演练。
演练文件编制不规范
多数演练注重演练实施方案、演练脚本的编制,忽视了宣传方案和保障方案的编制,甚至忽视了演练安全保障和意外情况中止等程序编制工作。
演练评估手段不足
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等演练评估方面的标准制度尚未出台,演练评估工作在基层不够深入,演练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能满足演练的实际需要。
亟需实战演练研究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部分企业连续多年零伤亡,企业负责人、员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工作相对陌生。作为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战演练目前开展的不多,形式大于内容,亟需研究解决。
所获启示
为规范演练组织实施,强化演练评估,提高应急演练质量,推动应急演练面向基层、贴近实战,结合此次演练组织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转变演练方式
生产经营单位要探索研究新型实战演练方式方法,开展“指挥部演练”“双盲演练”等示范性应急演练,探索研究新型实战演练方式方法,解决演练“重演轻练”的问题,提高演练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应急演练规划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要开展贴近实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演练活动,推动应急演练工作立足企业、面向基层、注重实效;企业要定期开展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汛期安全生产、新装置新员工等方面的演练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应急演练的数量和质量。
规范应急演练准备实施工作
2015年5月29日,强调,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1]。加强应急管理,进一步提高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应急管理过程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2]。下面具体分析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应急管理现状,并给出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
1预防与应急准备
天然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各类救援队伍组建、物资储备、经费保障、通信保障,开展隐患排查、整改、风险评估,化解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基层矛盾纠纷等。这是应急管理中的首要阶段。1.1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目前,长输管道企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应急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例如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分为管道分公司级应急预案、管理处级应急预案、站场及要害部位应急处置方案三级。管道分公司级应急预案由管道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管道分公司应急预案附件3部分组成。其中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工业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等13种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应急预案的演练可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专项演练)和全面演练(综合性演练)3种组织形式进行。并规定演练频次,保障应急响应及时、应急处置到位,通过实际演练总结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并改进。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管道分公司级或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各管理处、维抢修中心、项目部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管理处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各站(队)每月至少进行1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演练。应急演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长输天然气管道企业的演练多为管道泄漏演练,形式相对单一,建议进一步拓展演练的模式及内容。可相应比例开展突发地质灾害、恐怖袭击、计算机信息系统损害等事件演练;应急培训不足,员工应急基础知识不完备。特别是在“不通知、不集合、不提前准备”演练时,场面比较慌乱。参加“三不”演练的人员,面对突发事件,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自己所在位置对应的行动路线,不是很清楚。建议将应急培训落到实处,让员工从简单阅读冗长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中解脱出来,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讨论、问答、考试答卷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1.2风险分析与减控对于天然气管道企业,较为有保障的控制风险的方式,就是积极建立联络线,一旦某管道突发事故中断,另一管道可以通过联络线代输天然气,形成双气源或者多气源管道,互为补充[3]。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建议积极与周围管道企业协商建立起管道联络线。除建立联络线外,基本的风险分析与减控方式多样,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隐患排查。特别是在2013年11月22日黄岛爆炸事故后,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石化企业和油库的专项检查。隐患排查与整改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成为一种常态。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在2014—2015年间共查出并整改隐患近千项,其中大部分为危害性不大、易于整改的小问题,也包括武石化炸药库、巴东县野三关镇福娃娃幼儿园、宿舍楼及居民楼安全间距不足等重大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隐患排查的知识水平,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编制了《危害源识别与评价手册》:一是从宏观上概括性的识别出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因素;二是针对公司生产现场的具体设备、设施和包含的作业项目,进行危害分析识别和控制。另一种风险分析形式就是管道内检测。管道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管道上的异常点,减少事故发生率[4]。通过管道内检测可以了解管道上每1条焊缝、每1个弯头处的平均内径和最小内径,通过分析尺寸及清理出的杂质,可得出管道的腐蚀发展情况、应力情况、裂纹发展情况等。管道企业根据内检测结果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风险分析与减控的不足和建议:隐患问题总是重复性发生,有时不能被及时发现。建议提高员工责任心,督促其养成周详细致的工作习惯。1.3应急保障应急保障主要包括各类救援队伍组建、物资储备、经费保障、通信保障等。目前,各长输管道企业都能够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通信保障。救援队伍组建方面,长输管道企业除了组建维抢修中心、维抢修队等自己的应急抢险队伍外,同时需要联络周边可以依托的应急队伍,例如周边的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其它长输油气管道的抢维修队伍、沿线的医疗单位、消防气防单位、地方政府等。企业自己能够组建的抢险队伍人员、专业毕竟有限,依托周边的应急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应急抢险能力。
2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主要是在接收到监测的苗头性信息或者突发事件初报信息后,及时进行科学研判分析,决定并预警信息,并根据不同预警等级,做好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必要准备。监测与预警阶段是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工作的延伸,是有效实施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前提。该阶段关键是做好信息的接收、分析与报送工作。数字化管道GIS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做好信息采集与报送工作,其将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与数字化管道平台建设相结合,可为完整性管理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基础,既提升了管道安全运行的管理水平,又大大提高了管道维抢修的反应速度和抢修效果,为全面提高管道管理水平提供了良好的途径[5]。川气东送管道GIS系统基于真实的全息化三维场景实现了各类信息查询,将管道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设计、施工、竣工、运维期数据)与真实的管道设施三维场景关联绑定,实现面向真实设备对象的可视化查询。通过对管道完整性基础资料的综合管理,为开展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等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3应急处置与救援
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特点和危害程度,第一时间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有效落实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动用应急物资和装备,科学开展抢险救援,以控制、减缓或消除突发事件导致的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危害。3.1应急指挥行政结构由于其层级过多,流程复杂,不适合作为应急指挥的组织机构,一个事件发生,从最底层的负责人员,逐级进行审批、核对、上报,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再从上到下逐级指令,不仅延误了事件应对的最佳时机,而且可能会造成传达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所以现代应急指挥机构应采用扁平模式,省略中间的繁杂环节,提高应对效率[6]。例如,某管线属地巡线工巡检过程中,发现管道上方有大量气泡从水塘涌出,怀疑有天然气泄漏,立即通知巡线分队。巡线分队员工携带加拿大BW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C2-XWHM-Y-CN的便携式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到现场检测,仪器面板显示含量为80%,立即向巡线队队长汇报现场天然气泄漏,检测浓度为80%,巡线队队长向管理处领导和调控中心汇报,管理处领导和调控中心均向公司领导汇报,该简单直接的参数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和情况通报,会误导决策层认为这就是实际情况,情况危急,可能会做出降压放空管线的决定。如果现场巡线分队队员直接向决策层汇报,决策层就会更详细的了解现场情况,用哪种检测仪检测,周围情况如何。这时就会了解到实情,现场气体含量是面板显示量乘以5%,甲烷现场浓度应为4%,并且正处夏季,温度较高,导致水塘底部的垃圾(含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出甲烷。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放空管线,为了保证管线的安全,只需做好通风,将池塘底部的垃圾打捞上来,避免产出接近爆炸极限的甲烷气体即可。3.2应急救援与应急平台应急救援路线的确定、方案的选择,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以保证事故处于可控状态。但是,现阶段天然气管道线路复杂、地理环境因素众多,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多样化,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科学救援路线,选择合适的方案,难度比较大。而实际应急事故处理过程中,更多的管理部门倾向于以经验为主导来开展救援,势必会影响到事故处理的效率[7]。如果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急平台提供的信息以及分析得出的路线、方案,可以让指挥者做出更快速更合理的决策。应急平台是应急管理的一种综合支撑手段,是依托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结合软、硬件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应急平台也可以称为智能化应急事故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管道信息和应急制度文件形成事故响应模式——智能化响应,将人员从繁杂的资料信息和制度条文中解放出来,为指挥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事故信息,推荐应对方案,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协助指挥者发送指令,使各相关部门任务明确、调度有序[8]。目前,很多管道企业都已建立起了应急管理体系,但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应急平台。管道企业调度系统的信息化系统较多,例如某企业同时使用GIS、SCADA、ERP、OA办公系统等,但各系统互相独立,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互通数据信息、分析结果,降低了应急响应、分析、处置效率。各管道企业应大力度推动应急平台建设,将多种系统融合在一起,并加强数据、流程分析,增加推荐处置方案的功能。3.3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处置救援完成后,要评价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进行必要的抚恤和补偿,对事件进行调查形成总结报告,将事件经验教训共享。此外还有两个方面工作需要注意:一是预测是否会有次生灾害发生,并积极准备好应对措施;二是做好受灾人员的心理干预工作。
深圳公安TETRA网创造多项第一
深圳350兆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350兆TETRA网络。在大运会期间,深圳350M Hz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网络实现了对深圳市区、郊区、主要高速公路、重要旅游景区的室外覆盖,以及对41个比赛场馆、22个训练场馆和大运官方酒店的覆盖,并满足与机场、罗湖火车站等热点地区连接的道路沿线的覆盖要求。深圳350兆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网为开闭幕式、安保、交通指挥、供电保障、无线电监测、车辆调度、医疗救护、城市运行管理等提供数字集群通信服务,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专用移动通信保障。
深圳350兆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网,凭借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享誉国内。欧洲宇航Cassidian提供的TETRA网络包括EADS新一代交换机DXT3、350兆基站TB3及调度系统,在系统层、网络元素层、传输层等各个层面均采用高度容灾备份设计。
悉,深圳350兆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网,是国内第一个由公安系统承建的、政府多部门共享的城市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系统。在大运会期间,有来自市委市政府、大运执行局、公安、应急办、外办、交管、消防、武警、边防、无委、电力等部门的专业用户约3万。在开幕式全天话务负荷创网络运行以来的最高纪录,无线网络呼叫次数达184万次,忙时呼叫次数达14万次,但深圳350MHz TETRA系统通过了考验,实现了“零故障”运行。
深圳350兆应急指挥数字集群网,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实现数字集群网络和公安指挥中心全面集成的系统,具有全警多业务快速联动指挥综合应用系统,如110/122/119处警系统集成、自动车辆/人员定位系统、全网动态录音系统、自动辅助调度系统、短信中心系统、WAP数查询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等,可实现快捷调度、点击指挥、警力测算、勤务管理、态势掌控、信息报送等功能。在赛事期间,这张TETRA网以完善的性能确保了指挥精确、高效及场馆赛事安全、有序。
“零故障”的背后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重要的政府活动或者国际赛事,如何确保通信安全畅通非常重要。由于参与人数众多、网络环境复杂,要实现“零故障”非常之难,尤其是对系统设备的要求近乎苛刻。然而,这对于TETRA系统和设备提供商欧洲宇航Cassidian似乎并不太难。此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欧洲宇航Cassidian TETRA系统均以“零故障”安全稳定运行,给予了这两大国际顶级赛事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欧洲宇航Cassidian能够再次参与大运会集群通信保障并非偶然。实际上,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安全保障中,欧洲宇航Cassidian积累了丰富的TETRA系统建设、应用以及通信保障服务大型活动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严谨高效的大型活动保障及服务解决方案。而这种经验的积累,将有助于欧洲宇航Cassidian参与到更多国际大型赛事的通信保障中。
介绍,自3月份大运会保障项目启动起,欧洲宇航Cassidian的专家就针对大运会保障准备了16大项120多小项的系统演练测试项目,并通过701大话务量压力测试,703、709、723、803、810等大运会综合演练,806深圳湾无线压力兼容测试,不断总结完善,最终确保了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系统的“零故障”运行及现场服务的高品质。
战略分析
一、《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制定出台的背景分析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下设包括《通信应急保障预案》在内的27个骨干预案,在此基础上,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也建立起了组织框架。从已颁布的总体预案、各骨干预案和专项预案可以看出,大部分都要求通信保障,与通信行业密切相关,联系直接。
应急通信保障是以国家通信网为基础,以各种机动通信方式为补充,在特殊情况下以保障通信安全畅通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重要通信。其主要任务是为抢险救灾、公共突发事件、重大活动以及网络发生故障时提供特殊通信保障。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企业必须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在最严峻和最特殊的情况下考虑现代通信保障问题,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总体要求,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有预案、有演练、有手段、有队伍、有机制、有保障”。
二、《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良好
(一)做好防雪通信保障工作。自2008年元月份以来,安徽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雪。面对灾情,我省通信行业立即启动《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保障抗灾通信畅通,通过多方努力,动用油机150余台,完成应急发电400余次,出动应急抢修车辆近300台次,出动通信抢险人员千人次。全省未出现大范围的通信阻断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等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做出了贡献。
(二)圆满完成2008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通信保障工作。200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强。为确保会议期间的通信网安全畅通,我省通信行业以《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为指导,累计投入建设、维护和保障资金1174万元。特别是在大会开幕当天,调动应急通信车6辆保障主会场通信畅通。同时,为了做好2008国际徽商大会的大会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共向进入黄山市区的外地客商发送徽商大会宣传短信近80万条;向黄山市民发送徽商大会宣传短信40.45万条,烘托了徽商大会的热烈气氛。
(三)投身抗震救灾成效显著。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安徽通信行业员启动了《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和这场与大自然抗争中,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信畅通,我局积极协调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组织抗震救灾通信救援小组赴四川支援灾区。
(四)保障奥运期间网络和信息安全。按照《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要求,奥运前夕深入到通信枢纽楼、网管中心、重要机房、监控室等重点部门、重点部位进行了实地抽查。为保证两个奥运期间省内网络信息安全,奥运期间,根据预案应急响应的有关规定,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链接46个,清除不良网站信息71条,关闭易被攻击、利用的网站栏目19个,临时关停网站47个,关闭涉嫌有害信息的网站95个,关闭了2个非法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网站。
三、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战略思考
(一)进一步改善应急指挥工作方式。从2008年的雪灾经历来看,应急通信应急指挥工作中,主要是通过传真、文件、电话和会议的方式来布置工作,时效性还达不到应急工作对时间的要求。
(二)预案要进一步明确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协调配合关系。从今年的雪灾看,灾害期间企业的主要精力是自己做好本企业的通信网络的恢复和保障工作。仅仅是在发电机、油料方面有一些协作互助,没有发挥通信网络全程全网的特点,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传输、交换、基站等资源,共同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三)预案要规定加大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力度。由于平时对灾害的影响估计不足,使应急物资的储备明显不足。今年的雪灾发生后,不少企业才到处调动、购买物资,尤其是发电机,由于一时间买不到足够多的发电机用于停电地区通信设备的供电,又紧急从外省调度了一些才勉强够用,地阻碍了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预案中要求的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要认真落实。要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应急通信装备的技术进步,加快应急通信指挥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五)要增加应急通信人员编制。通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执行。应急通信工作是今后各管理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增加负责应急通信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
综上所述,通信应急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又要随着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实践的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郇毅.87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12
[2]王慧,姜宝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动员内容[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