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01:09: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既是企业生产骨干,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技能人才,可参评高教系列职称。吉林省人社厅实施的这项职称改革,不仅打通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通道,畅通了工人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道路,也让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师资保障。
工人评“教授”,打破晋升“天花板”
以往,工人并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参加工人技术等级考试来衡量。从低到高,可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高级技师享受副高待遇。
李万君此次获评正高职称,正是得益于吉林省人社厅实施的一项职称改革。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地位,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2015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规定‘既在本职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可参评高教系列职称’。”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于淼告诉记者,这项改革打通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通道,也畅通了工人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道路。
入企30年来,李万君就了超一流的转向架焊接技艺,先后牵头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24项,在2011年荣膺“中华技能大奖”,同时,他也是长春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兼职教师。而作为工会组织命名的“劳模高技能传承师”,他也在积极帮助省内外企业培训技工,近4年培训焊工超过1.1万人次。
“2003年获评高级技师后,以为职业评级就此走到了头,没想到,借职称改革的‘东风’,竟获得了正高职称。”李万君兴奋地说。
那么,通过职称评审对于高技能人才究竟意味着什么?
“职称与升职、干部的培养使用直接挂钩。比如,工人获得职称后,可以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还可向干部身份转变。”
于淼告诉记者,过去,一些知识型、创新型工人虽有能力搞科研发明,但因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受限于工人身份,无法申请国家科研资金、无法享受相应政策支持,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捅破了技术工人的职业“天花板”,能引导和激励该群体更多开展研究与创造。
“在我看来,高级技师的责任是凭借过硬技术完成好生产任务;而当‘教授’,则要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更深更广的领域有所建树,这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李万君对记者说,他又有了新的“小目标”。
限定“双师型”,旨在据升职教质量
按照吉林省的职称改革政策,只有既是企业生产骨干,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技能人才,方有资格参评高教系列职称。这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目前,职业院校的老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缺少生产实践经验,教学常常照本宣科,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通过职称评定改革引导技术工人兼职任教,则可弥补这一缺陷,解决职校实践型师资稀缺的矛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水平。”于淼介绍。
对此,李万君深有体会,他向记者举例说:“2005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大幕后,长客急需近千名焊工充实到生产一线,虽然报名应聘的人很多,却无一人能通过考核。当时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就直言,如果要招1000名大学生,一周内便能到位,但要招1000名能适应高铁生产的技术工人,根本不可能实现。”
面对高铁焊接工人的巨大缺口,李万君带头与企业的9位焊接师傅分赴长春5所技术学校兼职任教,在他们悉心指导下,大批学生经过半年在校学习和半年进企实习,最终顺利通过长客的考核,成为中国高铁制造的生力军。据悉,这些三尺讲台上的技术明星,不仅提升了兼职校的声誉,也带动了生源扩充,甚至吸引了一些大学生走进职校。
“高水平技工的很多技能技巧、绝技绝活,都是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最接地气,不仅可以基于企业实际指导学生实操,还能借助所在平台,组织学生进车间参观、到企业实习,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助推职校生就业。”于淼说。
“近两年,我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过程中,直接参与了焊接教材的编制,希望能让更多学生受益,使他们毕业后更适应市场需求。”李万君告诉记者,其实,兼职任教、教学相长,有助于技工向更高的理论研究领域延伸,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而这也正是跨系列职称改革的另一积极作用。
引爆申报热情,助推教育观念转变
“这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证书,而是向所有技术工人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李万君认为,“工人也能当教授”一事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超过他此前所获的许多重磅荣誉。
记者从吉林省人社厅获悉,跨系列职称评聘改革实施以来,该省已有60余名技术工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而李万君作为获评正高的第一人,更是引爆了技术工人申报职称的热情。
“连日来,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咨询电话,马上开始的下一轮职称评定,预计有100余人参评,其中申评副高职称的较多。同时,能明显感觉到青工积极性最高,有些青工虽然还未达到要求,但也能基于此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于淼对记者说。
据悉,吉林省约有48万名高技能人才,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进行“高调宣传”,让更多技术工人了解政策,逐步扩大职称改革的受益范围。
0.98,让记者探析一下这历史性突破的背后……
严格规范执法促整改
福建煤监局安全监察处处长朱石福用一句话总结了该处工作:“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有成效,去年罚没款缴交率100%,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及时性和威慑力。”安全监察处编制为6人,现有干部6名。全省合法煤矿达335个,可谓点多、面广、线长。“监察员一年有半年以上时间在基层跑。我们经常一下矿井,就顾不上吃饭,更谈不上休息。”朱石福说,前几天,他们去永定县一煤矿监察,监察员早上7点多从福州市出发,下午3点多才到煤矿,从井下取证出来已是晚上7点多,再制作现场执法文书、整理现场反馈意见,到晚上10点才完成工作。这种情况对于福建煤监局的监察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发现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对事故性质的认定、证据材料分析等,对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都要拿出原先收集到的证据进行验证,并及时与事故调查组沟通、协调,直到达成共识。”事故调查处处长丁实江介绍,对于每一起事故,监察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取证,拍照存档,建立动态数据库。待事故调查报告出来后,监察员再对其进行严格审核。
为确保委托调查的每起事故调查处理客观公正,并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实效,该局建立了事故调查跟踪指导责任人制度,对每一起事故都确定一名跟踪指导责任人,全程跟踪事故调查进展情况,对事故调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指导,对不同看法之处及时加强沟通协助分析,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做到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处罚裁量平衡适度,避免了不同地方处罚裁量轻重悬殊现象。
不仅在事故查处方面,福建煤监局还制定了严密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丁实江告诉记者,他们还建立事故矿井监察和现场处理责任落实制度,对事故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解剖式的安全监察,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基层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督促整改,避免在事故调查期间矿井仍“带病运转”或简单停产一段时间就恢复生产。
2008年,福建煤监局还健全规范和完善接待、登记、审批、核查、处理、反馈等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专人负责,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严格保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举报案件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数字看似枯燥,却着实意义重大。今年1~4月份,福建煤监局累计对33个煤矿进行监察执法,共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39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108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予以行政处罚11件。2008年,福建煤监局累计监察执法煤矿115矿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87条;下达(制作)各类执法文书304份;及时对19家煤矿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行政处罚19起,分别作出警告、停产整顿、罚款和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其中暂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7本,累计实施经济处罚193.458万元。
严标准重服务上水平
“被县里确定为示范矿井后,我们就对照标准化建设标准,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造井下各系统设施和地面生产、生活设施。现在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看到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自己也觉得很踏实,值得!”永定县鑫源五矿矿长陈志强对记者说。
陈志强告诉记者,该矿在县里列入示范井时,他不太情愿,一是觉得标准有点“苛刻”,二是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资太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福建煤监局、县、镇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常到矿上指导工作,他们推着我们向前走,现在准备从三级提升到二级标准。”
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永定县鑫源五矿。从2006年开始,福建煤监局就开始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并陆续到永安、永定和龙岩新罗区召开标准化现场会,使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8年4月份,福建煤监局组织全省各产煤市(县、区)和福煤集团原煤生产单位的1 60多名代表,深入福煤集团所属4个示范矿井,现场参观煤矿综合安全监控系统、职工人井智能考勤系统、井下瓦斯监测、采煤面单体液压支柱、以钢代木支护以及煤矿“三条线”建设、“三推行”工作等开展情况。,
据悉,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福建省又有111个矿井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计划,占全省煤矿总数的33.17%。目前,各产煤设区市正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进行验收,到年底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的达标矿井可达171个,占全省煤矿总数的51.04%。
在煤矿延期换证工作中,福建煤监局监管人员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他们将办证换证的法律法规、审批标准、审批流程、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全部制版上墙,在本局网站公布,编印1000份《延期换证工作材料汇编》,免费发放基层和企业参照执行:同时,派出由业务骨干、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宣讲团,深入龙岩、三明、泉州三个重点产煤市,举办8场专题讲座,专门就延期换证工作的方案、标准及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指导和宣传,有1000多名基层煤行办工作人员和煤矿业主、管理人员参加了讲座。
针对延期换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煤监局先后4次召开由省经贸委能源处、福煤集团、市(县、区)煤行办、中介机构及煤矿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解说工作,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积极化解工作困难和问题;专门设立办证服务大厅,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主动加压,增加工作量,热心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确保企业少走弯路,节约工作成本。
福建煤监局综合处处长戴文鹏告诉记者,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开民意、广纳民言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矿情,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煤监局法定审查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腾出2个月的时间让企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快审批进度,确保在本
局的工作环节不拖延,为煤矿企业节省时间和办证成本,减少对全省煤矿正常生产的影响。
在强化监察执法的同时,福建煤监局还专门聘请煤矿安全专家,组织技术骨干和专家深入矿区进行现场复查,免费为企业“会诊”,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福建煤监局还定期将全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暂扣等管理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江辉告诉记者,他们纪检监察部门主动介入,并深入基层主动向基层管理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宣传、介绍福建煤监局的纪律要求和廉洁承诺,还加强与特邀廉政监督员、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代表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跟踪掌握本局人员在办证过程中的廉洁行为。同时,主动参与办证审查和现场核查工作,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科技人才助力发展
“今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省网络集成联网之后,借助网络系统还可实现视频会议功能、远程监察功能、办理日常事务功能以及信息上传下达功能等。”戴文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就等于为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工作配备了“千里眼”,设置了“电子警察”。
据悉,至今年底,福建省所有矿井都将安装好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运行。福建省政府在“十一五”安全专项规划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各级分控中心平台建设,并结合福建煤矿实际,提出在全省煤矿安装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的要求。各级政府也加大对煤矿安装监控系统资金扶持力度,如新罗区政府制定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激励和奖罚制度,给予9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奖励5万元,4-9万吨/年矿井奖励4万元等;永定县政府投入620万元扶持全县54家煤矿62个独立生产系统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截至4月15日,福建省已有137个矿井安装了监控系统,85个矿井实现了与省级监控中心模拟环境的联网,其中有72个矿井进行了网络链路测试,实现正常运行的矿井有42个。
戴文鹏认为,这些矿井的监控系统不仅发挥着安全保障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经开始显现。如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避开用电高峰抽水来节约电费的做法,使企业节约了经营成本;龙岩市北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在放炮期间安全进出作业面,为一线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福建煤监局要求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控系统建设的日常监管,督促各分控中心、各煤矿企业加强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值守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监控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确保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目前,福建省正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对监控系统的装备技术、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福建煤监局还加快推进矿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矿山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媒体事业在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传播形式的转变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同时,新闻媒体在媒体整合的背景下发展,使得机遇和挑战并存。记者作为媒体行业的一个重要组织,在其工作职能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当社会突发某种类型的事件时,记者需要首先赶往事?l现场,并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详细调查。然后以文字的形式把事件的真实状况准确无误的回复给观众,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社会资源的有效传播。记者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领导者和传播者,所担任的使命和责任非常重大。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和恢复信息的表现决定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更多的引导着舆论的方向和观众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所以,为了满足媒介融合的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记者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建设,能够推进我国媒体产业实现纵向发展,同时也是前进的基础。
2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记者素质建设的主要路径
2.1提高新闻敏感性和反应灵敏度
第一,记者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需要提高。只有经历了长久的积累总结,自身的专业素质才会提高,在面临突发的新闻事件时才能镇定自如并作出良好的判断,才能把事件背后的新闻进行深刻挖掘。第二,对记者而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对新闻的敏感性,这一素质在媒体整合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需要高的敏感度,还需要提高对新闻的反应速度,这样才能对新闻的时效性进行准确的把握。新闻的敏感度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亦或说在看似一件普通的事实中挖掘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要多分析多思考多观察。信息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传播速度飞快,且信息量庞大,信息量也很大。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具备非常敏锐洞察力和他们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新闻编辑好,并利用多种渠道将其。此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来说,更需要记者迅速的做出反应并报道。他们首先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并用已有的最先进的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以反映新闻的及时性和新闻播报的独家性。
2.2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优秀的职业精神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除了具有诚实的品质,丰富的社会阅历,人文关怀和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在其职业素质中融入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求实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掌握这些能力不是一蹴即成的,而是通过社会适应,工作经验和知识结构不断积累而最终形成的。除外,在记者应具备的素养中还要包括优秀的职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意味着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专业主义的理念和思想,要有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和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的支撑主要得益于新闻专业的理念,包括记者的使命意识和社会理想精神。健康的社会受益于健康的媒体。对于健康新闻而言,记者高贵的灵魂,清新的写作风格,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教育,高雅的品位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道德水平。此外,记者需要对社会正义,良知和正义感有强烈的愿望。当前,社会的记者是公众人物,同时也是公众知识分子,其共同的指向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他们的人格力量可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另外,记者还可以通过这个行业获得公众的尊重。在当前融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记者要自觉加强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综合素养的建设,在媒体发展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3筛选冗杂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在媒体整合时代,各种媒体都进行着高度融合,致使新闻信息渠道不断增加。媒体整合时代的媒体与传统单一媒体相比,最终的把关环节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中,出现了很多冗杂信息和不良信息。网络上不断涌现这样的信息,一些不良信息会错误引导观众,有时在各种媒体上还会出现很多重复的信息。这将导致观众最想要了解的信息被埋藏在大众信息下。时间久了,媒体的信誉就会下降,对媒体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新闻记者在媒体整合时代,一定要强化把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对复杂和不良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删减,编辑和传播。让主流意见在舆论中形成正确的导向,在信息传播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2.4对相关专业技术的熟练掌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融合,许多新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如在线报纸,在线电视,手机报等。自网络媒体问世以来,新闻信息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纯文字,从开始的新闻插图和视频一直到后来的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新闻形式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记者必须有能力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来进行新闻报道。如,手机媒体的发展,这就是的新闻记者能够随时随地最新的新闻信息。我们将其称之为“移动记者”。这里的许多记者是传统媒体的记者。他们利用媒体整合的优势图像,文字,甚至视频新闻,发出这样的信息可以说很全面很完整。。
2.5优化沟通能力,提高表达技巧
“中药配制”秘不可宣
记者在暗访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足疗服务都有中药足浴这个项目,当问到具体使用的是哪种中药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中医的祖传秘方,当问到这些中药是否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时,大部分都会说不知道,也有的说有。可是当记者想看看包装时,往往会遭到服务人员的冷眼。
而记者在各店看到,直接端上来的“中药水”什么颜色都有,气味也各异。有的“中药水”有一股针灸用的艾蒿的味道,有的气味说不出来,也有根本没气味的“中药水”。具体询问到中药成分时,技师都说不清楚,“我们只管用,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却成了统一的回答。
记者在暗访后得知,目前盐城市场足浴场所使用的“药水”有的是自制散装洗液或大容量瓶装洗液,夸大其功效的屡见不鲜,而消费者的知情权则无从谈起。目前该市足疗类产品大致有三种:
1.袋装固体浸泡物。此类产品能够满足卫生要求,但是,感官舒适度差,功能欠缺,有的经营者在“药水”里私自添加染色剂,虽不会对人体有副作用,但也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健作用。
2.自制散装洗液或大容量瓶装洗液。“英雄莫问出处”,但专家称,此类产品交叉感染率更高,功能可信度低,消费者知情权更无从谈起;
3.固体药粉剂。此类产品杀菌率比较高,但是本身无保健功能,对服务生及顾客的身体副作用大;
足疗中使用的中药质量谁来保证?产品包装、作用单一,不能充分考虑到人的年龄、性别、皮肤结构等生理特点,所以常常顾此失彼,造成脚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服务小姐一窍不通
足疗是人与人接触的项目,因此一个足疗操作员是项目中最关键的环节,通过足部按摩达到保健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员的水平,而操作员正是记者在盐城地区暗访中发现足疗行业不规范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位于滨海县城纬中路的一家足疗店内,一名足摩小姐告诉记者,她做这份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来在老家种地,来了之后由店内一名老员工在一周左右教会了她如何操作,于是就开始为顾客服务,同时她还告诉记者,现在店里刚来的女孩正在由她教。
据了解,按摩人员学到足部按摩技术有三种途径:一、来自专业按摩学校;二、老板专门请专业技术人员;三、店内老员工传授。
在东台一家足疗店,一名足疗小姐向记者透露,绝大多数足疗小姐学习时间在一星期左右,然后就是在实际中总结经验了。在暗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足疗小姐90%属于外来人员,她们的文化水平,中专以上学历只占其中10%,曾经学过医学、保健专业的人员几乎为零。
在暗访前记者请教了有关专家,准备了几道最基本的足疗保健按摩方面的问题,以此了解技师的专业水平,具体情况是:足疗有什么好处?人体有几条经络?有几条巡行于足,都是那几条经络?只有少数服务员知道人体有12条正经,基本都回答全都通过足部;很多人不知道足六经巡行于足的基本常识,更不要说是哪六条经络。“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的保健要穴,也是足部按摩中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被采访的足疗小姐中有一半左右知道穴位的名称,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准确描述并找准穴位的位置,至于足三里属于哪条经络、主治功能就更不知道了。当问到足部穴位各对应人体哪个脏腑器官的敏感区时,只有一两个足疗小姐能大致说出,有很多人连人体肝脏的位置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当问到什么情况不适合做足部按摩时,得到的回答基本是都能做。像饭后1小时内、足部有扭伤48小时内不宜做按摩等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众家经营各行其事
记者采访了几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了解到,在1997年以前做足部按摩的场所还很少,按摩技师以40岁左右有一定医疗背景的专业人员为主,消费者的主要需求是养生、保健、放松及对身体不适的辅助调节。由于足疗市场潜力大、投资小、风险低,而且准入门槛低,近几年足疗场所剧增,于是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投资人没有管理专业店堂的经验,往往是招聘一些急于落脚糊口的外来人群,简单培训,再简单拉个店面就开业了,许多从业人员是无证上岗。
在国家缺乏全面整体宏观调控下,不法店家也开始滋生蔓延、大行其道。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在没有树立起这一行业的行业规范前提下,店家随意经营,正规经营的商家得不到良性的竞争环境,消费者得不到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从而使种种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经营滋生蔓延甚至成为了行业的主流。
公共卫生管理需加强
随后,记者来到盐城市劳动局培训就业处了解相关情况。该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摩师属于技术工种,按照国家《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按摩师应先培训后上岗。”但目前在社会上持资格证书从事按摩保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约有80%~90%未经过规范培训。
迎接虚拟化时代
数周前,英特尔宣布其“虚拟技术”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数月后将正式推出。随后,AMD宣布,全面开放其x86处理器I/O(输入/输出)虚拟技术规范。x86技术是世界上几乎所有个人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应用平台,堪称微处理器领域的“世界语”,英特尔、AMD两公司占据着全球绝大部分市场。
据了解,AMD这项虚拟技术能够解决x86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设备中,虚拟I/O设备所遇到的性能瓶颈和安全问题。该公司希望通过免费授权,鼓励更多的软硬件商加入自己的阵营。“我们的I/O技术开启了台式机和笔记本上使用虚拟技术的大门。”AMD商业与高性能计算部门高级副总裁马蒂•塞耶尔说。据了解,2006年中期以后,AMD推出的处理器全部支持虚拟化技术。
正是在得出虚拟技术和多内核处理器将蚕食采购量的结论后,IDC公司3月20日对21世纪前十年后半期服务器销售量的预期减少了450万台。这450万台销售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相当于IDC曾经预期的2006~2010年间服务器销售量的10%。另外,IDC还将服务器销售收入预期降低了24亿美元。IDC相关分析师说,x86服务器销售量曾被预期到2010年时将增长61%,现在,我们将这一数字下调到了39%。
IDC表示,下调服务器销售量预期的原因是,用户将采购较少的、处理能力更强大的系统。虚拟化技术使得一台服务器系统能够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通过使用单台服务器就能够完成更多的负荷。正是多内核处理器推动了这一服务器融合的潮流。
用户应警惕虚拟化风险
在IDC今年2月份举办的虚拟化用户大会上,记者对相关用户做了调查,接受调查的与会者中有一半认为自己正在测试或者将来会使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与此同时,一家主要的虚拟化技术厂商估计,虚拟化、合并后的IT基础设施有90%以上是用在生产环境,而有些企业则将多台服务器合并成了一台服务器。
虚拟化技术的潜在好处正在促使许多人纷纷合并整个数据中心。不过记者与用户交流后发现,实施虚拟化还存在一些风险。
总结这些风险,可以分为四类:
服务器故障。大规模合并可能会把许多关键的流程、应用和服务放在同一只篮子里面。因而,承担工作负载的物理服务器数量较少,而一次物理故障造成的后果会很严重。
资源过量提供。如果不清楚了解各应用的功能、工作负载或者概况,就开始合并,这可能会导致基础设施失去平衡、功耗过大。
缺乏好的操作流程。许多企业实施了积极主动的监管系统,有些用户还正式改变了控制流程,但很少有用户拥有先进的操作流程来管理运行顺畅的虚拟化环境的重要方面。
服务级别受影响。虚拟化技术需要新的技能来支持。比如说,确认某问题是来自物理环境还是来自虚拟环境的能力。要是员工缺少解决问题的技能,服务级别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位从事虚拟化技术的资深专家给用户做出了这样的建议: “虚拟化技术强调的是用数字说话。首先,一个企业是不是需要虚拟化技术要做好前期的详细规划,要拿出数字来说明是不是当前的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比如说,在一个服装生产厂家,春夏装的上市势必增大企业的数据量,因为此时的生产线可能会达到超负荷,如果当前的系统不能简单地、自动化地管理各个系统,那么就会降低企业的产量,也会让这个企业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而这样的情况就比较适合实施虚拟化的技术,因为虚拟化技术能帮用户完成这一点; 其次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户在测试虚拟化技术的同时,应看看是不是较之以前,生产速度有所上升,上升多少,成本是不是有所下降,下降多少等等。这些数据都能说明实施虚拟化技术对企业来说值与不值。”
企业管理操作流程涵盖从应用可用性到服务级别和问题解决的各个方面。用户们应该密切关注配置及容量管理,因为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确保企业效益。
配置管理必不可少
合并后的基础设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和操作实践来防止非预期停运现象。配置管理包括: 确认系统、硬件或者软件的配置,管理配置变化,以及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记录配置。
该专家说,x86服务器种类很多,一个基本上是针对一个应用,而即便是这样应用的弊端也会存在。比如说,在管理效率上,对单台服务器的效率能不能再次挖掘,能不能再次提升。除了硬件之外,在软件架构上能够针对用户本身进行一个重新的规划和部署,这是前提。
如果合并后的服务器出现未授权、未记录以及未测试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许多方面出现停运,这是无法用重新启动解决的。对虚拟化环境来说,配置管理流程对保留合并带来的好处及成本节省而言必不可少。记者还采访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建议应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要反复重申遵守现有变更控制流程; 记录服务器和相关应用的配置; 确定服务器、应用、基础设施以及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好给企业安装配置变化时可以发出警报的工具。
当心单机容量过大
因为各应用都有不同的负载特点,而合并后的物理服务器所支持的软件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这些资源。容量管理涵盖了系统的规划、论证及管理。如果方法使用得当,它有助于确定现有资源能否支持更多的合并、哪些地方可能需要添加硬件。
许多用户在合并应用时并不完全了解各应用带来的工作负载,也不完全了解何时出现峰值负载。因此,这些负载可能在许多物理服务器之间没有得到平衡,IT人员可能会提供过多的服务,以适应资源使用不均的情况。专业人员建议应当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性能级别、降低总体拥有成本。这些措施包括: 了解每个关键应用的工作负载/概况,并使用合适工具来分析它们的概况; 合并之前确立现有服务器和应用的性能基准; 使用管理工具,为工作负载和虚拟化基础设施建立模型。
链接:增加人员的技能
由于额外的硬件、软件、集群及其他故障恢复特性,加上更加依赖网络和存储服务,虚拟化技术可能会大大增加复杂性。因而,技术人员必须更清楚地了解服务器硬件和性能特点、如何让性能和容量监控得到有力保障,以及虚拟化软件如何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用户可以采取这些步骤来提高这方面的水平:
■ 了解本组织的服务器架构;
■ 尽快熟悉使用的虚拟化技术;
在10月10日举办的2016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高层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据了解,上海仪电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慕尼黑(上海)生化展。请问,贵公司对本次展会有怎样的期待?
上海仪电:作为历史悠久的业内知名传统企业,从第一届中国慕尼黑举办时上海仪电就参展了,对于海外的慕尼黑展也有选择地参加。我认为,慕尼黑系列展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里厂商云集,经销商和用户欢聚一堂,是一个感受业界发展态势、展示企业专业度、加深用户沟通的专业平台。
在本次展会,上海仪电的3个科学仪器板块均带来了最新研发的产品:仪电科仪的引领版PH计、全自动滴定仪;仪电物光的高速旋光仪、自动阿贝折射仪等。仪电分析这次除了带来新款通用型的全自动气相色谱仪、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拉曼光谱仪等,还带来了专门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水质检测的专用仪器。这些产品的推出标志着上海仪电作为国内最大的科学仪器供应商之一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我们还将用工匠精神继续努力,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作出贡献。希望通过展会平台更好地将产品展示给专业用户,并得到大家的建议。
记者:请介绍上海仪电在食品领域实验室的配备上有哪些产品?
上海仪电:对于整个上海仪电科学仪器板块而言,食品安全检测是这几年新增的一个产品应用方向。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品质,政府也花大力气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和引导,市场需求旺盛。其实,上海仪电很多产品都是该领域的必备仪器,比如,用于检测农兽药的气相、液相色谱仪,检测黄曲霉素、苯并芘的荧光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重金属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甲醛、吊白块的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酸价、过氧化值的滴定仪等等。
为了配合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近几年上海仪电推出了一系列快检设备,满足了检测现场易用、高效、经济的要求。我们的设备具有3个优势,第一,应用开放:客户可以自己设定需要检测的项目,输入习惯使用的试剂的标准曲线。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企业甚至政府监管云平台;第二,使用方便:基本的仪器参数在用户选择检测项目时会自动配置。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操作者专业素养的要求;第三,精度高:上海仪电的S20 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采用荧光淬灭免疫层析技术,比原有市面上的技术检测限足足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记者:据了解,上海仪电的GC128型气相色谱仪曾获第十一届BCEIA金奖,请问在开发这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时,克服了哪些困难?
上海仪电:获得过BCEIA金奖的气相色谱设备还是老款的,上海仪电没有在荣誉面前原地踏步,今天展出的GC128具有我们最新一代EPC、EFC电子气路控制和多项专利技术。
我国分析仪器产业整机制造厂家的基础研发深度不够,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也不够。例如EPC电子流量阀,国产产品在稳定性、重复性、可靠性方面和进口产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我们拿到进口设备,由于对方不提供相应的数据经验,同样存在着技术壁垒,进口设备与实验设计的配合仍需大量的算法实验。仅在仪电分析方面,我们每年的科技投入占总预算的8%以上,在色谱仪的电子流量阀就攻关了将近3年的时间。庆幸的是,通过努力我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科技部的重大专项项目。正是因为仪电分析在科研道路上长期的坚持,才会有今天的成果。现有的气相色谱仪,已经全部升级换代,GC128、GC126N、GC112N更换了大尺寸的触控屏,图示菜单方便用户操作。除了美观实用的外表,内部EPC 等技术的采用,给客户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操作体验。总结起来有3个优势,简便:一键启动功能;高效:主机和电脑可以同步设置参数和操控仪器;开放:可以接8个外部事件,按照用户的设定时序工作。
记者:据了解,上海仪电曾协助家乐福创设食品安全检测系统,请介绍一下该项目。
上海仪电:作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上海仪电食品安全检测系统解决方案覆盖了大卖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餐饮业中央厨房、农场、集体用餐配送中心5大食品场所;列出检测项目:微生物、农残、兽残、毒素、添加剂及非法添加剂、其它等6大类70项科目。
前些年,社会上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企业打响了警钟,相关食品企业急需一套排查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系统。基于家乐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求与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需求,上海仪电为家乐福设计了食品安全检测系统解决方案。方案中,我们确定了53项检测科目,提供了实验室设计、建设方案、培训员工等一条龙服务。该系统利用了“INESA智慧溯源协同平台”,实时监控鲜肉类和水产品的情况,保证了卖场食品安全,为老百姓提供了放心菜、放心肉,成为了食品安全检测系统的成功案例。
xx
性别:女
年龄:22岁
学历:本科学历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参加工作时间: 2015-06
身高: 160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
E-mail: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北京市
期望从事行业: 广告/会展/公关,媒体/出版/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科研/院校
期望从事职业: 采编记者,发行总监/经理/主管,影视策划/影视制作,其他职位
到岗时间: 面谈
期望月薪: 1000元-1999元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河北经贸大学
时间: 2011-09至 2015-06
专 业: 新闻学
学历: 本科
专业描述: 文字功底强,训练有素的笔杆子和嗅觉灵敏的新闻鼻和新闻眼,博览群书的知识含量。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中国企业报河北省记者站
职位名称: 主任助理
工作时间 : 2008-12至2009-05
工作描述: 负责经济类新闻稿件的采写,和采访对象的约稿工作。并制定采访策划,曾采访省国资委主任、唐山市长、秦皇岛市长、开滦集团董事长、华药集团董事长、河北建工集团董事长等,
公司名称: 河北春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职位名称: 第二工作室文案
工作时间 : 2014-11至今
工作描述: 负责公司客户与媒介联系和沟通,制作排期,撰写文案策划,并参与联通宣传片的写作以及电台广告词的撰写,并参与了中国网通展厅展示、省妇联会议、省儿童节晚会、中国音乐之声橙色希望在行动等大型活动。
公司名称: 晚报
职位名称: 实习记者
自我评价
1、专业实习:地方电视台,燕赵晚报实习、中国企业报河北省记者站。
2、荣誉:河北经贸大学2007年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银行人才网超级实习生前四强。
3、组织经验:河北经贸大学社团联合会新传播联盟协会2007届会长。
4、专业技术:参与河北经贸大学2004-2005年年鉴的编辑工作,能够熟练操作办公室软件。具有丰富的采写经验与处事能力,曾采访唐山市长、秦皇岛市长、省国资委主任等重要领导和开滦集团、华药集团、建工集团等重要国企。
语言能力:
语言: 英语 水平: 良好
语言水平描述: 英语四级,口语良好!学习能力强!
个人信息
xx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4年8月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 新闻学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电话:
E-mail: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采编记者、文案策划、业务管理、设计
自我评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本人对时事政治非常关心,经常浏览网页,对新闻敏感度很高;本人文笔优秀,对待工作严肃严谨,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很快融于集体。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教育经历
20xx.9~20xx.7 xx大学 xx学院 新闻学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 院系/班级排名 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 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征文大赛一等奖
20xx年 荣获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 荣获校报优秀新闻人
项目/科研经历
20xx年 xx项目 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 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实践/工作经历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报社 记者 实习
主要工作:作为网采访中心的实习记者,在实习初期,全程参与了首届网络春晚的宣传报道工作,期间采访了、、等大牌明星;而后,我主要负责旅游新闻口线的新闻报道工作,在春节前,大力报道海南的旅游市场环境;在春节后,我又对海南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新情况进行了总结性报道,在新闻的采访报道中,我结合自己的摄影特长,采拍结合,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时报 记者 实习
主要工作:实习期间,我积累了部分品牌服装企业和相关政府及协会的采访资源,对服装等时尚文化产业比较熟悉,而在信息日报经济部实习时,负责的理财周刊,让我对金融、证券投资等经济新闻的报道,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采访过程中,使得增强了自己对新闻的嗅觉,文字的功底能够发挥到实践中,也使得自己的摄影得到学有所用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杂志编辑部 执行主编
主要工作:杂志是一本时尚类消费刊物,作为执行主编,主要负责杂志的制作与运营。除了为杂志总体审核把关,自己也负责撰写杂志中的房产、汽车等一些主要栏目。充满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有信心并有能力做好工作中的一切事务
个人技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 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 (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的动因
包括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内的党报集团,之所以积极探索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纸媒要应对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新媒体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能够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实现新闻的实时滚动,这对报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报纸读者被分流,市场萎缩,前景不容乐观。虽然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纸媒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但网站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第二,党报集团内部普通员工的才智与激情大量“闲置”。一部分员工进入集团工作约3年以后就缺少了激情和创新的动力。调查显示,一些工作人员对岗位满意度较低,大约有40%的人认为自己的精力与激情处于半休眠状态①。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党报集团的全媒体化要以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全媒体人才包括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全媒体经营管理者以及全媒体专业技术人员等,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全面的全媒体队伍恐怕难以实现。根据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在报网合一的基础上,以全媒体采编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全媒体记者,是一种理想的战略选择。
第四,党报集团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可以降低成本。美国学者布雷德利经过测算认为,对于同一个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②。如果同一个报业集团内的不同媒体能够实现互动和整合,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就可以节省成本。而如果在记者手里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一物多用,“一鱼多吃”,将会给报业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建设全媒体采编队伍的策略与方法
从调研中总结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1.重视转变员工的观念
2008年10月13日,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时提出,要尽快推出全媒体,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座全媒体城市。随后,集团各级人员都投入到全媒体筹备工作中。一时间,“迎接全媒体,你准备好了吗”成为员工之间交流的必谈话题。转变观念,主动转型,努力避免被全媒体时代淘汰,成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员工的普遍心态。2008年底,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经过选拔,组建了由10个人组成的“全媒体记者”队伍,这一举措为整个集团的观念转型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2009年3月7日,杭州日报网正式上线,“报网合一”的全媒体运作模式正式开始。集团总编辑赵晴提出,所有部门都是全媒体部门,所有记者都是全媒体记者,在所有的采访中,记者都要有全媒体的概念。采编人员要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数字设备、电脑软件,甚至还要学会播音主持。
2.坚持“培训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策略
全媒体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招聘新人和培训“老人”。报纸兴建网站的一般做法是另行组建一个网络中心,新招一批员工,将所有网络采编经营的功能都由这个部门承担。但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却另辟蹊径:传统采编人员的全员转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总监陈禹安做了一个比较:根据目前杭州日报网的体量来看,如果全部靠招聘新人来运营,至少需要60―70人。就杭州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看,每个员工的成本大约是20万元/年,那么,引进新人的总成本就将超过1000万元/年;如果实现全员转型,能够节省很多成本③。
3.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制度
集团党委根据实际,制订了全员教育培训计划。其培训方式可以分为自主进修型和集团组织集训两种:
第一,自主进修。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了鼓励员工培养自己的第二、第三专业,打造专家型记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学习培训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不脱产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给予政策鼓励:凡是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及职称晋升的,集团予以报销一次培训费和报名费;对于经过培训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集团还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奖励。目前,集团旗下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等媒体的不少记者、编辑都具有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有的政法记者还在积极参加司法资格考试④。
第二,集团组织集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集训有多种形式:一是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为期一年半的传媒MBA高级研修班函授学习,研修媒介经营管理知识;二是开设“月月大讲堂”,定期请专家学者为员工讲课;三是建立了针对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制度;四是每年都派出一名采编业务骨干脱产到国外名校进修MPA(公共管理硕士)。
4.加大硬件设备投入
党报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还要注重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只有具备了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和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录音笔、摄影机、摄像机、智能手机等装备,全媒体记者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背包记者”。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每年投入大约1000万元到15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升级⑤。由于实现了资源共享,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内的杭州网、杭州日报、都市快报、都市快报在线在设备、人力、版面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杭州日报网和都市快报在线这两个网站的建设成本因此大大降低,估计减少了大约数千万元的成本。
5.配套机制改革
在“报网合一,报即是网,网即是报”的全媒体模式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采编人员既要为报纸写稿,又要为网站提供内容。那么,在一套人马、两个终端乃至三个终端(手机报)的情况下,就必须推出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来协助推进全媒体人才战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配套机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转岗、轮岗机制。二是再造新闻流程,在延续纸媒采编流程的同时,重新制订网络采编流程,并把两个流程有机结合起来。杭州日报网建立了“记者编辑发稿――首编首记审稿――编委签发”的“三级审稿签发制”。三是改革考评体系,对采编人员既考核纸媒发稿量,也考核网站发稿量,对部门不仅考核报纸版面的质量,而且还要考核对应网站频道的页面点击量以及独立IP地址流量。⑥
全媒体人才战略的成效与不足
通过分批次的、大量的业务培训,目前,杭州日报已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编辑记者成为了具备集文字、摄影、摄像、主持能力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人才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看到杭报集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全媒体人才战略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全媒体记者面临深度报道的困惑。全媒体时代要求记者成为“一专多能型”记者,他们不仅要擅长某一个领域,还要兼备其他领域的操作技能。从理论上来讲,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派出一名全媒体记者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这名记者既要做采访记录,又要摄影摄像,甚至还要当主持人。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记者可能无暇对报道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追求新闻滚动跟进的效果,记者不得不用图片和视频来代替纸媒所擅长的深度解读,这种从“脑”到“眼”的转变必然会损伤报道的深度。
第二,培养全媒体人才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衡。培养全媒体采编人员,不仅要在培训费用上投入,还要为其配备多种价值不菲的高端设备。此外,集团还要为全媒体记者支付额外的网络奖金。普通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后,月工资涨幅在1000―2000元左右,如果200多个记者全部成为全媒体记者,集团要多支出几百万元的费用。在尚未找到明显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杭州日报不得不用纸媒的盈利去填补这个差额。至于杭州日报网反哺杭州日报的设想,近两年尚难实现。
第三,全媒体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全媒体人才数量的增多,薪酬稿酬问题、装备配置问题、绩效考核问题、个人权限问题等都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能否留住全媒体人才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对党报集团是一个新的考验。
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结合本文对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分析,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党报集团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媒体人才培养重心前移
首先,要重视从集团外部引进人才。目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以培训为主”的人才策略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全媒体人才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因此,应适时调整策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或兼职新闻人才。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会产生“鲶鱼效应”,有利于在集团内形成有序竞争、任人唯贤的氛围,也有利于传媒人才资源在整个社会的优化配置。
其次,集团培训与高校教育齐头并进。尝试党报集团与高校合办记者学校;或党报集团作为多个高校的实习基地。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且大幅降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成本。
2.完善全媒体人才激励制度
完善党报集团的激励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全媒体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当前党报集团的实际情况,应该把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结合起来使用。对于有领导才能的全媒体人才,要适当提高其职位;对于有创新能力的全媒体人才,要用创造性岗位来发挥其积极性;对于踏实能干的全媒体人才,要采用计件的绩效考评方式来鼓励其多做贡献;对于不思进取的,则要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来改变其工作态度。只有赏罚适度、奖惩分明、人尽其用、公开公正,才能保证全媒体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在全媒体人才激励制度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把晋升作为激励人才的最终归宿,阻碍全媒体人才的自由发展。二是在实行量化考评的同时,要重视新闻作品的质量,鼓励全媒体记者多写有思想、有深度的稿件。三是要保证人才激励的相对公平,防止集团内的恶性竞争。四是要从关注短期激励效果转向侧重长期激励效果,引导全媒体人才实现个人目标与集团目标的有效结合。
3.建立健全媒体人才保健机制
根据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健因素则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建立保健机制是党报集团人性化关怀的体现,是人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把人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将全媒体人才管理的关注范围从基本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扩大到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情感,尊重他们的行为方式、个人爱好,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营造党报集团内部的和谐气氛,才会使更多的全媒体人才脱颖而出。
具体来讲:在选人时,要对其进行个性分析,运用恰当的面试技巧来选拔符合党报集团未来发展要求的人才;在用人时,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不屈才、不妒才;在育人时,要根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中,要及时舒缓全媒体人才由于经常性高强度工作导致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要给予人文关怀,培养其归属感和对党报集团的忠诚感。
注释:
①许根宏:《我国党报“人才问题”实证分析》,《中国报业》2009年第8期第71页。
②程忠良:《全媒体时代新闻职业的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第18期第21页。
③陈禹安:在全国都市报发展趋势总编辑论坛上的发言,金报网,http://nb.dsqq.cn/dsqqcn/article/2010/0408/article_61359.html。
④陈培新、贺颖舫:《领军人物也是媒体品牌――从荷赛获奖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人才战略》,《新闻实践》2009年第4期第6页。
一. 对待专业知识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切忌不懂装懂。
笔者所在《现代农业》杂志是自治区最早创刊的农业杂志之一,栏目有“特色农业”“植保土肥”“作物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态建设”等,几乎涵盖了大农业涉及的农牧林水等方面。读者和作者主要是基层的农牧业科技工作者。这就要求编辑在处理稿件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那么作为一个“外行”编辑怎样弥补专业知识不足呢?笔者的经验是“三勤”。
1.手勤多查
多查就是要多查专业书、专业词典,不能似是而非,糊弄了事。尤其现在网络很发达,通过搜索引擎,瞬间就可以搜到相关的词条,方便快捷。
2.嘴勤多问
一要多和作者沟通,在组稿时注意保存作者联系方式,有对稿件存疑和不懂的,不要怕露怯,要敢于多问;二要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朋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还能得到相关问题比较权威的解答。不能闭门办刊,自说自话。
3.脑勤多积累
要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积累相关的知识。例如,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等。这样在编辑稿件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如果做到这“三勤”,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起码不会有硬伤,犯低级错误。但事实上这正是有些“外行”编辑之所以外行的原因。处理稿件缺乏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甚至改稿的时候不懂装懂,想当然地改,把专业术语当成病词病句。或者不了解的一删了之,不管对作者全文的表达是否有影响。
二. 对作者、稿件认真负责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
一、明确目标抓重点,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次性。
2009年,根据《湖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湖州市文化人才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湖州广电实际,集团(总台)党委及时制定了2009年-2020年的《湖州广播电视总台人才队伍发展纲要》,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集团(总台)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明确了以促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健全完善政策为保障,全面把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尽快建立起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一批紧缺型、急需性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出党政管理、专业技术和媒体经营等方面人才队伍。
2010年,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人才人事工作分别在基层员工、人事干部、中层领导等三个层面召开专题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年来集团(总台)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部署今后人才工作任务,这在湖州广电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将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和党建目标责任制中,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不断加强各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细化工作措施,实行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从制度上保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培养的重点、经费的保障和有力的执行,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努力,广电的人才总量得到明显增加,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集团(总台)职工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560余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就有149人。
二、强化措施抓难点,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动性。
引进人才和职工培训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职工素质的最佳途径,但是引进紧缺型人才和创新培训方式却一直是困扰人才队伍建设的两大难点。近几年,集团(总台)也在这两个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通过专题调研、制定措施,使人才结构和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培训渠道不断拓展。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除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央台、省级媒体、高校、党校学习培训外,还组织人员到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兄弟新闻单位、乡镇挂职学习锻炼。2008年至今,共安排到相关媒体挂职29名,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21名,下派挂职17人。在2010年6月,还开拓境外培训渠道,选派10名新闻一线骨干,去香港凤凰台学习考察,通过寻找差距,学以致用,推动新闻宣传再上新台阶。同时,先后与湖师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合作关系,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吴延熊等10多位教授前来上课,提高培训层次,扩大知识普及面。
二是注重平台建设,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创设了“周三讲坛”,邀请总台外派挂职骨干讲课,现场指导讲解,延伸外派上挂培训效果,促进总台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氛围日趋浓厚。2008年至今,共组织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近百次,参加4000余人次,新闻一线的培训力度达到90%以上。在“周三讲坛”的带动下,以部门单位为主建立的业务交流平台不断涌现,如:新闻综合频道的“周四课堂”、文化娱乐频道的“周一研讨会”、公共民生频道的“业务学习月月谈”、科技事业部的“技术论坛”、发展总公司的“产业半月谈”以及两区广播电视中心组织的技能比武活动,为广大干部职工拓宽了交流的渠道,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三是优化引人机制,人才结构得到改善。近几年,集团(总台)在引进人才方面坚持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原则,使人才工作较好地适应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从2008年开始,根据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招聘计划,采取“带薪实习、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办法,开展对外招聘工作。同时,通过设置“门坎”,逐步将招聘的学历条件提高到了大学本科,不断吸引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到集团(总台)来工作,陆续招聘播音、采编、灯光、财务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近50人,其中研究生2人,使从业队伍人员素质稳步提高,逐步走向年龄更轻、学历更高、专业更对口,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大胆创新抓亮点,体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创造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组织人事工作由于其讲究原则和独特的工作性质,就成了“循规守旧、一成不变”的代名词,既要遵循原有的人事制度,又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制度创新和措施出台等方面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在平常平淡中找到人事工作的闪光点。
“重形象,塑品牌”,打造荧屏专业团队。屏幕形象直接代表广电的社会形象,近年来,集团(总台)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按照“紧缺人才抓紧培养”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新打造广电主持人新形象。从2008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理论加实践的主持人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主持人的理论功底,开拓了眼界,提点了不足。2010年又出台了《主持人(播音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细化方案》,加强对主持人(播音员)队伍的重点培训、推介和岗位保障工作,重点打造良好的荧幕形象和优秀主持人团队。并通过首席、导师等方式,推荐确定了由叶晓红等10多人组成的专业播音主持团队,对以后总台开展的“我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成立“五心团队”、“荧屏五虎将”等活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重能力、促转型”,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广电传媒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新闻宣传人才,集团(总台)这些年重点在培养全媒体记者方面下了大力气,制定了全媒体记者实施方案,选拔金恒、王璐、胡蕾蕾3人为初步人选,通过全媒体记者这一新的身份和新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声、屏、报、网各栏目、各版块各自为阵的小竞争理念,向人员广泛合作、新闻资源整合的大竞争理念转变,实现节目生产从版块型向流水型转变,实现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上的突破,以此来提高传统媒体记者全时发稿、多媒体发稿的意识和能力,以拓展集团(总台)各媒体间互动、共融后新的发展空间。
四、统筹推进抓全面,保持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