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5 21:02: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现代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语文现代化

篇(1)

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出现,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在一点点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而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则对现代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既包括“教”的方面,也包括“学”的方面,相应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二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对学生“学”的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学生提出了:“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借住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等的能力要求;对教师“教”的方面则提出了:“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运用,使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个现代化的问题,然而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层面的认识,恰如储宏启先生指出的:“现代化是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文化传统和地域限制的,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追求。”“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 于是,这便引发了我们对语文现代化的一些思考。

一、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语文教育现代化,是当前语文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现代化。同时,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审视语文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语文现代化的严重障碍就在于语文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思维和开放的意识,主要表现在:第一,就语文论语文,局限于“小语文教育”的天地,视野狭窄;第二,教学内容僵化,缺乏时代活水;第三,教师脱离实际,照本宣科,教师“包打天下”、“独脚戏连台”,不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自获成功的喜悦;第四,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的机械理解和机械动作,更多自动流水线式的重复训练和题海战术。如此观念的偏差、陈旧,必然导致改革的严重滞后。因此,语文的现代化首先来自观念的更新,必须树立现代的思维,就是对语文教育进行立体的、动态的、系统的思维,更好地认识语文教学的多结构、多维度、多层次和多变量,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思想,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教材是教育思想的集中表现。现行的语文教材,是经千锤百炼,不断完善的,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但从面向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它的不足就显而易见了。综观教材的构成,多注意过去而少瞻未来,缺乏挑战性、创造性、前瞻性的内容,缺少时代气息;忽视学生的认识发展阶段性的特点,缺少生理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技术的综合考虑,与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单一的文选式结构,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整体;依据现行教材难以培养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因此,要敢于打破现行的教材体系,另辟新路,大胆试验:一是适当更新选文内容,适当增加当代文和时文的比例,使教材保持相当数量反映当代生活的名家名篇,而对那些理论性强、实用意义不大、纯粹只适合背诵和考试的内容,要压缩削减,充实和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知识技能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公式化、简单化、标签化的方法,从当代的视角出发以当代的价值标准去审视一切语文现象以及由语言营造而成的艺术世界,并用现代的话语作出新的阐释,适当将当今学术界、文艺界的新思潮、新成果引进课堂,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吸取营养;二是大胆改革旧的教材体系,突破传统的以课文为主的文选式单一结构,形成有序的复合结构,加大容量,贴近现实,构建现代化的语文教材新体系。

三、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系统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需深化,使之有利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选择的最优化。

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在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传道”的角色很大的程度上转变为组织角色、指导角色,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应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为标准进行优化选择,目前具有一定影响的自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示范导引法、发表(习作)激励法、启发联想法等都体现素质教育对主体性的弘扬,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努力做到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最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体系,达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教学境界。而就教学手段而言,大力推广运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同时应视教材、对象、目标的不同,恰当地选择电教媒体的类型和组合方式,恰当确定各种电教媒体呈现的时机,把课堂搞得更活,提高课程传递的效益,这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可以起到形象化教学和简化教学环节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的是,现代CAI技术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为不论多媒体技术或是网络技术,始终都只不过是工具,这些仅是应用于教学的手段,只发挥技术辅助作用,而教学效果的如何,关键还在于我们怎么去组织教学,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故而,我们不可“为用而用”,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使用,不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反而会违背教学规律,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应坚决避免!信息技术之于教学已不可避免,我们能做就是勇敢面对,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案,为在信息社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张承明主编:《语文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谢尔:《语文教学现代化之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7月

[4]曹建华:《浅谈语文教育现代化》,《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3月

[5]魏本亚:《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9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9页

篇(2)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篇(3)

民族教育在通常意义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因此,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书面上的一种教育,还包括许许多多的社会原因。而在语文教育现代化方面出现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志公。20世纪60年代初,张志公提出语文教育科学化问题;70年代末,阐述语文教育科学化;80年代初,张志公举起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大旗,参与并指导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和理论建设。他潜心第二次研究传统语文教育,吸取外国语言学和教学论的成果。他领导并指导英语、俄语、汉语文的教材编写工作和研究工作,指导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实验,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编《现代汉语》教材并亲自讲课,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辞章学。他赴美、日等国和香港地区讲学,考察中小学教育工作和语言学的研究工作。这种中外古今的研究领域,这种语文教育的全方位调查和实验,这种政治和学术的特殊经历,这种坚实、广博的专业技能,为张志公建设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理论提供了条件。

篇(4)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说形式手段比较单一,缺乏情趣性,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浸润和熏染中,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造就了“声、光、电”一齐上的语文课堂,华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刷”地一下全都涌向学生,学生疲于应付,而毫无甄别、选择、接纳、消化的机会。有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执教《黄山奇松》一课时,首先以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为引子,借助风景图片欣赏“黄山四绝”;然后图文互映,赏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接着播放黄山松视频资料,认识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拓展链接描写黄山奇松的诗词;最后小练笔——借助想象,把你最感兴趣的松树写出来。整堂课运用于图片欣赏的时间近20分钟,挤占了原本属于品读、感悟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语文课上成图片欣赏课、文史常识课,缺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从课堂上收获到的只是“黄山奇松”的表象,而没有深入文字肌理,从文字的背后领悟黄山松的奇特。大量的图片涌入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使汉字表达的朦胧美丧失殆尽。学生没有能够经历对文字的认读、感知、理解的过程,语文素养又何从谈起呢?如今,像这样的语文课比比皆是,吟唱、表演、绘画等充斥课堂,学生的兴趣是浓了,可文字没了。没有文字的语文课堂犹如失去了灵魂,即使花样百出,也毫无语文味可言。语文课应该从语言文字着手,进行针对文字的品读、想象、训练,引领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畅游,解开文字符号的密码,向学生展现文字的美丽和高贵。

二、板书中的文字缺失——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绍禹先生说:“好的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和智慧。”板书是对文本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揭示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教材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复杂、抽象、潜隐的问题清晰、明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秀的板书设计是课堂的再现,能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板书也应该有别于数学、美术等学科,必须体现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借助灵动的文字,丰盈我们的语文课堂。可是,目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板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板书的内容关注到文本写了什么,而没有体现怎么写,忽视学法指点和语法知识传授;其次,以课件代替板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依据课件的设定而按部就班地进行,随着课件播放的结束,黑板上除了课题,什么都没有留下。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没有板书的课堂是有缺陷的课堂,试图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进行板书,但人的精力必竟是有限的,教师既要操控课件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再去板书,则显得手忙脚乱。因此,忽略板书也在情理之中。

板书的文字缺失,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学生无法整理课堂笔记,对所学内容不能自主及时地巩固复习,也减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信息刺激强度,记忆的时效周期大为缩短。教师的板书是学生书写的模仿对象,学生在看教师板书的过程中能直观地感受书写运笔规则,字体间架结构的安排。板书中的文字缺失,也让学生失去了模仿教师把字写工整的机会。

篇(5)

 

一、要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

语文观即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的看法。语文课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现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而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观是不全面的,进而也是不科学的。

 

语文是思维与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工具的一种,它具有工具的共同特点: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这就是它的实践性、应用性。掌握工具,使用工具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只有在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把讲知识当目的,阅读课上重讲轻练,用过多的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读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要想从根本上医治这一痼疾,就必须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的认识,不应当只满足于语言的认知,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强化语文训练,以训练为中介,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这是语文教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即是以为学生的全部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是由教科书提供的,都是由教师教学生学的。于是编教科书就要面面俱到,讲起课来,也就滔滔不绝。过低的估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切从头讲起,在课堂上大量重复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或是越俎代庖,不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攻克新知,使得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脱离。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枯竭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重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要求语文老师摆正课内学习语文与课外学习语文的关系:课内学习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向导和示范,课堂教学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酵母,课外学习则应成为课内学习的应用与发挥。

 

知识经济社会在对人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求很高。在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时,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语文教改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的轨道向纵深发展。

 

二、要着力于提高人才的语言素质

关于教育思想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围绕人才观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人才观方面也应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工具型向现代化的能力型、通才型、智能型、创造型和国际型转变。人才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素质问题。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人的语言素质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当的语言素质,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基于以上论述,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人才观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上。为此,语文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上,要实现由近及远的转变 现在在校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意识,不能有近视行为。不能只顾眼前,甚至急功近利地瞄准中考、高考的升学率。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的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阶段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

 

2.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上,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要重视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双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为此,必须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彻底解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重解题训练,轻生活磨练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实现语文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必须强化效率观念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速、高质、高效的社会,不讲速度、不讲效率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反映。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单位时效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要切实使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型、创新教法、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认知因素和情意发展的最佳结合,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整合。

 

2.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抓好双基训练,增强训练实效

讲与练是课堂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必须做到精讲多练,切实加强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训练要有目的、有重点、多层次、多形式的展开,要讲求实在,符合实际,注重实效。

 

3.摆正知与能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追求发展长效

篇(6)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且逐步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可谓是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我们的课堂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各种资料通过课件走向我们的课堂,使学生的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文字、图片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课堂如虎添翼。新时期,新要求,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激活了我们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我们往往更注重教师的“教”,而把学生当成了“配角”和“听众”,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得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均有所下降,就像有幅漫画里所画的那样“经过我们的教育孩子们都成了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中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二、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学生的信息空间,促进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我在讲授弗兰西斯培根《论美》就充分地利用了电教手段。《论美》一课本是篇议论文,学生往往对此类的课文不感兴趣。我在课前配上优美的萨克斯曲,播放了一组图片:幽静的林间小路、美丽的荷塘、夕阳下的湖面、闻名于世的迎客松、美国白宫、中国四大美女、断臂的维纳斯、民族英雄岳飞……让学生先感受了不同形式的美,而后在通过课文的讲解使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美是内在美。在拓展部分我选择了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四位给大家介绍,在课件上我插入了英雄的照片,并辅导文字介绍,同学通过教师动情的讲述,看着英雄的照片,如同与他们面对面的作了交流,此时学生才真正读懂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深意。

三、利用现代化网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1、提倡学生依托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用文字处理软件处理习作,并利用网络对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同时,学生也能自主设计、制作电子作文报,既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收集其他同学的优秀稿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习主动性也就大大增强了。

2、引导学生依托网络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网络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如在进行基于Web的语文协作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各协作小组设定一个主题。可以是《塞翁失马》中“怎样看待祸与福的关系”的问题,也可以是《海燕》中“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问题等。学生可以去专题网页上、教学资源库里查资料,与其他学校的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小组间再进行交流与展示,进而形成一个成熟的方案,写成汇报性文章。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合作的喜悦。

篇(7)

民族教育在通常意义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因此,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书面上的一种教育,还包括许许多多的社会原因。

而在语文教育现代化方面出现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志公。20世纪60年代初,张志公提出语文教育科学化问题;70年代末,阐述语文教育科学化;80年代初,张志公举起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大旗,参与并指导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和理论建设。他潜心第二次研究传统语文教育,吸取外国语言学和教学论的成果。他领导并指导英语、俄语、汉语文的教材编写工作和研究工作,指导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实验,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编《现代汉语》教材并亲自讲课,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辞章学。他赴美、日等国和香港地区讲学,考察中小学教育工作和语言学的研究工作。这种中外古今的研究领域,这种语文教育的全方位调查和实验,这种政治和学术的特殊经历,这种坚实、广博的专业技能,为张志公建设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理论提供了条件。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37-01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甚至出现了负效应。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

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篇(9)

现代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跨时空、跨区域教学。语文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化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活动中去。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成为探索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从系统理论来看: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具有整体的集合体;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而且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效率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所以,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起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1、计算机辅助识字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读音,理解巩固字意,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演练,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多种感官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学生乐于这种学习形式,兴趣明显比传统教学要浓厚。

另外,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巩固练习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可能即刻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出评判,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分别对每一小题作出判断,并给学生修改的机会,最后计算出总分。不仅如此,计算机中还会出现一些鼓励的话,如:真棒!你真聪明!没关系,再试试!可要努力啊!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意做这样的练习,完全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计算机辅助句段教学

计算机辅助句段教学,重点放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通过观察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动画来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使学生能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及相互间较复杂的空间关系,建立初步的联想能力;能说完整、连贯的话,并能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达到通顺、健康、真实,有想象力。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培养说通顺的话、说健康的话、说真实的话,说富有想象力的话,养成观察思维表达的好习惯。

3、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要鼓励学生从以“键盘当作笔、以屏幕当作纸”的写作方式逐步发展到“看图写话”、“谋篇布局”、“应用文─信”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作文系列教学阶段,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培养获取、选择、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阶段。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总的发展过程。紧紧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环节,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构思逐渐完善,布局合理性提高,完整性明显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机技术的运用将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是与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兴趣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他们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陶醉于学习之中,乃至达到自我境界,形成一种期待的求知欲望。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2、利用“动画”模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启迪思维。

古今中外的名家都非常重视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过多媒体辅助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段,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

篇(10)

引言:小学语文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教育资源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教学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梁启超的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理论强调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以气氛烘托,使师生间获得灵魂的交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协调中,师生心灵的精华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就在这一形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小学语文学科包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及魅力也才能进一步发挥,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更加重大、深远的影响。

一、融入德育教育,领悟语文教育思想内涵

(1)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可能会经常出现的叛逆、或是“扮熟”等现象,不要过分严厉地去指责他们的这些行为,要理解这是孩子的正常行为,不能用讽刺、挖苦的方式去教训学生,就会更加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和心理,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教导方式。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不能依据学生的 学习成绩或是性格特点来评判,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对塑造学生的人格与性格特点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为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也能学会如何去尊重、理解他人。

(2)严格要求,“爱”与“严”并施。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出发,在民主的基础上对他们实行一些强制措施会更加有利于德育管理。作为学生来讲,他们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他们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他们施加一些强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制能力。要做到严格管理,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行动的准则,加强对学生思想德育意识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以后的人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心理教育,实现语文教育本质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梁启超还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讲述课堂时,教师经巧妙设计,将生命力量的伟大讲述给学生,充分激发了他们由内而外的写作热情,最终让学生从心理接受这项伟大的课程。语文教育从教育界科研组开始,到制定《语文教学大纲》,到教师实施备课教学,之前的相关环节,学生都是脱离于实际的教学之外。只有教材的恒定不变方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贯彻实施作为其中颇具自身特色的平台利用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1)建立适度的惩戒与奖赏机制。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和适度的赞扬,会使初中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而适度的将负面影响以合理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适度的刺激和留有余地的批评指责措施,更能达到批评的反效果。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积极讨论提问,而另一些学生则莫不作声,教师应该做到适度表扬和及时的批评指正,并让他们写学后感。让他们从心理接受课堂。作文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传达初中生情感的粮仓。树立团队意识,积极发言,在组织教学环节,当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2)个体化心理辅导方略。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信息秘传之法,实现沟通会桥梁。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换日记,以人格魅力和信箱渠道,实施心理咨询,疏导他们将负面情绪和消极影响摒弃。单独的心理辅导,要视学生具体情形做出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方针策略。关注青春期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充分认识学生,在心理辅导方略中,尽可能把握事情重点,解决学生难点,在心理交谈中,鼓励学生自信,倾听他们心声,提供和创造条件及时解决们的困惑。教师自身情绪的稳定,才是个体化心理辅导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对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实施关爱,从心理关注他们成长,以爱心指引那些沉迷于网络和早恋的儿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以语文教学中那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

(3)心理教育模拟训练课。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尝试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联互动,受到一些环境条件的制约,改革结果都与原先的心理教育相背离。语文课朗朗的读书声和轻快活跃的氛围中,仍然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将注意力投向了别处。学生个体受自身方面的困扰,其能动作用下降,学习的心境和能力大幅度下降。心理教育模拟训练可,是在语文课原有教育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新性课程改革方略。以实际性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心理教育模拟训练课,以活动、教材资源、竞争方略、合作竞争、抗压能力、绩效评估几方面为流程展开。以语文项目教材为基准,让学生自发的授课。在授课途中,以创新方略,综合提升教育经管资源,直面剖析健康教育中充斥的内涵。

三、结语: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语文教育思想内涵,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将心理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心理和需求的关注。梁启超的语文教学现代思想对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医美容专业论文 下一篇: 美术书法室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