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7 03:23: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1)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BIM技术作为新常态下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由BIM技术引发的建筑业新变革正在显现。高职院校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顺应当前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有序、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BIM的概念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实施、使用阶段全部应用或其中某个阶段应用5D(三维实体+时间+造价)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BIM技术,可提前预知可能延误的工期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造价浪费和避免工期延误,应用BIM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精细信息化管理,可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效益。

2推进BIM的相关政策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承包、运营维护单位方面推进BIM技术,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业甲级资质、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及其他信息技术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新立项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新立项公共建筑和新立项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其中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方面,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率必须达到90%。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出关于BIM技术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在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随后,北京、天津、陕西、辽宁、黑龙江、山东、重庆、浙江、福建、深圳、广东也相继出台了BIM技术应用推广政策与标准。BIM将继建筑行业甩图板应用CAD制图后又一次革命性生产力技术改革,将成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成为建筑业企业项目精细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实现BIM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

3.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职建筑类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已不能适应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BIM应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分析,重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对课程进行合理优化,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将BIM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3.2建立健全BIM考核评价机制

为培养出与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BIM应用人才,可积极探索出并制定BIM技术考核评价机制,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教师便于采取相关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3加强BIM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习实训作为高职院校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用于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BIM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BIM人才的培养。

3.4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能力

教育教学的改革构想,须有好的专业教师来实现。高职院校须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BIM技术相关知识培训、讲座等,同时也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3.5将BIM技术应用融合到课程、毕业设计

课程、毕业设计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课程要素,而毕业设计又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可以将BIM技术与课程、毕业设计相融合,通过BIM技术,使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将BIM技术运用于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BIM的概念、BIM技术的相关政策及高职院校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BIM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任 宁 徐龙辉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兰.BIM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68-169.

[2]武斌.BIM技术导向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38-40.

篇(2)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引入监理机制,但是对于很多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检测管理方面仍然缺少有力的制度和执行力,致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那么,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起建筑工程质量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呢?这当中,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人为的原因。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水平?这是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论文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造成质量监管力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质量监管措施,以期能够从制度层面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和质量检测管理水平,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分析

我国提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距今仅仅才走过了20多个年头,尽管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无论质量检测技术,还是质量检测设备,目前都无法满足市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的需求。纵观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质量检验检测理念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普遍采用国标,而我国质量标准相较于世界通用标准而言,尚有一段差距,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与世界上一流的建筑工程质量无法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我国质量检测人员普遍采用事后质量检测的方法,而国外建筑工程普遍采用事前质量监督、事中质量监管、事后质量检验的措施,这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在质量检测理念方面无法与国际接轨同步。

(2) 质量检验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发展仍然比较比较落后。尽管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机构非常多,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保证质量检测检验的机制仍然不够健全,最重要的表现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质量检测主体责任人相对不够明确,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都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二,质量检测主体责任人惩罚力度较小,我国目前对工程质量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相较于国外非常小,也就是说惩罚成本太低,造成了实际上的工程质量的不够重视。

(3) 质量检验技术及设备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相对落后,同时所使用的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上的应用需求,很多装备仍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购买和使用的。面对现如今高质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工程,很多检测设备在检测精度上都已无法保证,因此质量检测技术上的落后同样造成了质量监管不力的局面。

(4) 质量检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很多质量检验检测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大多都是由现场的项目经理逐渐演变而来的,承担起项目质量检测的责任。实际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再加上很多质量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不佳,更容易造成质量监管上的漏洞。

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3.1 质量检验不力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质量检测不力局面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长效有力的质量检测机制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缺乏长效有力的质量检测机制。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有自己的质量监管团队或者部门,这种质量监管的实效无法得到保证;还有的建筑工程企业将质量监管外包给第三方监理企业,尽管由第三方实施质量监管与检测,但是即使出现质量问题,很多工程负责人都会通过公关手段解决第三方质量监理所提出的质量问题。这种缺乏质量检测机制下的建筑工程质量市场必然是质量问题频发。

(2) 缺乏质量监管惩罚责任机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很多工程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在验收合格后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人员问责力度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现阶段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主体责任不明确,主体含糊不清,导致了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很难界定责任主体;其次,即使责任主体明确,很多也只采用罚款了事,并无相应的行政处罚,这就导致了质量责任处罚代价过低,从而使得很多质量检测检验责任人思想上不够重视。随着近几年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处罚力度的加大,相信会逐步建立起质量监管惩罚责任机制。

(3) 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输送机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严重的缺口,导致目前现有的质量检验人员压力过多,很多技术人员都同时承担着若干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造成目前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匮乏,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像国外那样的稳定的人才输送体制;第二,我国现有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人才培养普遍依赖于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普通高校尚未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工程质量检验检测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3.2 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的现状,结合上文对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的分析,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1) 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

结合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省市级质量检测检验机构,进一步细化质量检测检验职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没有漏洞,主体明确,责任明晰。只有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才能够从根本确保质量检验检测的水平。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必须逐层上报,同时审查质量问题原因,双管齐下,确保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2) 加大质量监管事故处罚力度

逐步建立建筑工程企业质量检测信用等级,按照质量检测结果及质量安全事故等级建立企业的信用等级,按照信用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同时,逐步加大对质量监管事故的处罚力度,依法追究主体刑事责任,提高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管理成本,从而让广大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主动认识到质量检验检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

(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验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及质量监管人员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与检验,从检测密度、检测深度、检测广度三个方面提升质量检测检验的实效性,深入开展质量检测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如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实施分类专项管理,确保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4)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输送体系

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内部质量检测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老带新、一帮一等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质量检测管理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招揽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方面的人才培养机构、人才待遇、用人单位等方面都要加以倾斜,从而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局面。

4 结语

建筑工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件特殊的商品,那么商品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商品的生命。因此,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只有自上而下将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很多建筑工程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尽管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和执行力度,但是并没有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质量监理人员。本论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崇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20-21.

[2] 刘艳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研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9):39-40.

篇(3)

1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正逐渐增多,行业市场的竞争也愈加剧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目前建筑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现实性意义。

2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建筑业在我国各大行业中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人们对其工程质量也越加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对现场施工操作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相关建设企业应根据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并依据我国建设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能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同时,也决定了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现场缺乏安全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水平极为重要。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范围较广,现场施工人员较多,占据现场总人数的80%以上,并且高空作业较多,例如,高层房屋建设,其施工过程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导致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人,并且多数为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且安全意识薄弱[1]。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一旦在施工中发生人员伤亡问题,将导致施工现场停工,延缓施工日期,并且为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对工程相关单位造成名誉问题的影响。

3.2工程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

在建设工程中,施工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很多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赢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施工材料的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外,施工材料一旦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或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时对材料保管不当,导致材料出现大量的磨损和生锈等情况,会对工程后续施工埋下巨大的隐患。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重视。

3.3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建筑工程质量有巨大的影响,同时,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不同,有些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使其对建筑施工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现场施工人员一般在工程施工中工作年限较长,对施工的开展有独特的自我意识,专业技巧要高于管理人员,但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不了解,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相应标准,不符合施工要求,很容易导致现场施工出现混乱,对施工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4.1落实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在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部门应完成对施工现场的布置,并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控制,明确现场施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例如,在城市公共建筑项目中,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该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进度计划,依据城市公共建筑的具体区域划分与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落实工程施工标准,在招标前完成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学合理地依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并要求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和操作。另外。管理人员应制定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和工程管理标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通过施工质量标准以及工程竣工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的条件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并及时反馈施工进程。

4.2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

为加强施工人员施工专业技术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单位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技术有待提高的主要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施工技术要点,熟知相关施工规范等,以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2)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其考核内容基本围绕施工专业技术知识与施工现场设计,并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奖罚,以此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

4.3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监督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人员以及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随时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质量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改正。同时,施工管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自主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施工分配,做到分工明确,并对相应的施工项目职责进行细致划分,使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到现场各个岗位施工人员以及监理人员[2]。

5结语

本文阐述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施工现场缺乏安全管理、工程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等。并探究了:建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管理、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监督管理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望此次研究的结果能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借鉴。

篇(4)

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现状

我国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现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勘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建筑岩土勘察技术进行优化,建筑岩土勘察技术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建筑岩土勘察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勘察规范

建筑岩土勘察主要有主体力学指标和地质构成两方面内容,建筑岩土勘察的地质构成,对建筑的基础处理方法制定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岩土勘察是在唯一性较强的建设场地进行勘察,采用方式也主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钻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岩土勘察机构缺乏可比性,因此,建筑岩土勘察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也对现场勘察作业人员的操作有着严格的规范。然而,现目前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其所受的建筑岩土勘察教育同时也存在较大差距,加上不同单位在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采用的相关勘察规范和标准也各不相同,使得建筑岩土勘察缺乏准确、统一的勘察标准。一些单位在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并未进行当地地理环境的勘察,加上一些建筑岩土勘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或不对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的突发现象进行及时处理等现象,使得建筑岩土勘察无法适应现代建筑岩土勘察的需要。

1.2建筑岩土勘察工具较为落后

建筑岩土勘察是一项对精密度要求极高的工作,因此,建筑岩土勘察工具应当具备较高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岩土工程的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以便制定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然而,现目前很多建筑岩土勘察机构在进行建筑岩土勘察时,采用的看勘察仪器和工具仍然相对落后,所使用勘察仪器的精密度相对较低,导致建筑岩土勘察无法为建筑岩土工程的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同时落后的建筑岩土勘察工具或仪器体积和质量相对较大,不便于运输,导致建筑岩土工程无法制定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使得建筑岩土工程的施工工期和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采用落后的建筑岩土勘察仪器或工具在进行建筑岩土勘察时,无法获得准确的勘探数据,只能获得大约数字,同时也存在应当勘察的岩土数据勘测不出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1.3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力度不到位

建筑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科学、高效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工作是建筑岩土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然而,现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为了在建筑岩土勘察中节约成本,对建筑岩土勘察的监理工作走重视度不够,使得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力度不到位,出现一些勘察人员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对勘测数据进行胡编乱造,弄虚作假,同时忽视了对岩土工程中的某些部位的勘察等现象,导致建筑岩土工程的施工设计出现误差,直接影响的建筑岩土工程的建设。

2 优化建筑岩土勘察技术措施

2.1提高建筑岩土勘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统一勘察规范

建筑岩土勘察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建筑岩土勘察现场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岩土勘察的质量,对建筑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周期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岩土勘察的质量,保证建筑岩土勘察的工期和质量,应当加强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且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作业人员应当经过长期的实习期才能正式进行现场勘察作业。同时,建筑岩土勘察对现场勘察作业人员的操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岩土勘察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筑岩土勘察工作提供规范、标准以及制度保障。统一的建筑岩土勘察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岩土勘察人员技术水平和建筑岩土勘察结果的统一性,使得建筑岩土工程更具经济性。

2.2建立完善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

建筑岩土勘察不健全的监理机制,使得建筑岩土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建筑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并制定建筑岩土勘察相关指导方案,加强对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以及整个过程的监理工作,并规范建筑岩土勘察作业,提高建筑岩土勘察的效率、质量以及安全性。同时也应当加强审查建筑岩土勘察的工作量和质量,对建筑岩土勘察整个作业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控制和处理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和突况,并加强建筑岩土勘察中的工程测绘、界面划分等基础性工作的监控力度。此外,还应当加强审核勘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和参数,注重对其连贯性和合理性的分析,尽量减少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的误差。

2.3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

建筑岩土勘察也应当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使用,在进行建筑岩土勘察时,应当尽量使用高效科学的静力触探头、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以及静荷载试验操作等新技术,同时注重新的建筑岩土勘察设备的改进和研发,在保障勘察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使建筑岩土勘察操作更方便。通过相应的室内外新技术,结合已有的施工检测、监测技术,以便获得更高高效科学的资料和数据,再进过不断分析、对比,确立相应的经验关系,经过反复检测、监测的实测资料从而得出相应的参数对比依据,从技术含量和指标上提高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3 结语

现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勘察技术仍然存在着建筑岩土勘察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缺乏统一的勘察规范、建筑岩土勘察工具较为落后以及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当提高建筑岩土勘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统一勘察规范,同时建立完善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并加强新设备和新技术在建筑岩土勘察中的使用,不断优化建筑岩土勘察技术,推动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德泉,黄生文,陈永贵,刘宏利,严聪.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群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A].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2] 赵旭,张钦喜,许成顺.对土力学课程助课实践的思考[A].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 2010

[3] 陈晓东,柴建峰.在东南亚原英联邦国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A].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 2008

篇(5)

建筑工程在生活中很普遍,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会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因此,建筑工程必须保证质量、保证其社会价值能够得到体现。

一、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首先,每一个建筑工程都应该坚持贯彻社会主义发展观中明确提出的建筑工程质量的强制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筑工程有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每责任主体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工作、标准来确定工程的质量,每个责任主体的目标都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设计单位应该通过提出具体的改变设计的合理建议来解决在施工阶段中发现的一些隐性问题,使竣工项目的质量标准同之前设计中预期的效果达成一致。施工单位应该在现场控制建筑工程的进行,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跟进,以保证竣工项目能够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监理单位应该根据建筑行业具体的质量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监理,保证施工单位的各项活动能够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保证施工质量,是竣工建筑能够达到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二、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理论化,设计者一般不了解施工地点的现场环境,因此,设计中的一些创想是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另外,有的建筑工程被一些技术水平不达标的施工队伍承包的话,也无法保证建筑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对于建筑工程所用到的建筑材料,规格的不同、质量的差异、人为的违规使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施工现场管理不力,竣工项目保护意识较差,变化较大的天气都会对建筑工程产生不力影响,如果没有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建筑工程质量则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施工队伍的态度问题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些对施工技术要求不严格、现场管理欠缺的施工队伍完成的工程的质量一定会比认真负责的施工队伍完成的工程要差得多。

三、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须建立质量保障责任制,要求施工单位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及时在交工后,如果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相关负责人无论在职与否都必须担负起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鼓励用户对建筑工程提出建议,使施工队伍能够总结、归纳经验教训,并应用在未来的工程中,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施工队伍还可以开展QC小组负责解决质量问题,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质量。(2)加强验收工作的频率。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进行自检、专职质检员检、交接检,并且要经过监理人员的检验,每个检验批、分项工程都须处在严格的监控中。对于隐蔽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不存在质量隐患。质检人员应该做到随时跟踪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对于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坚决予以否认,绝不可以姑息。末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后果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工作人员息息相关。为了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政治素养高的建设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施工单位须培训每一位参加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人员,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有开拓进取、敢于实践的勇气,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能够很快的吸收新鲜的事物,提升团队的综合指数。管理人员也不应该局限在验收、监管等狭窄的空间中,而是应该全面的参与到整个管理体系中去,尝试指挥全盘的工作。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工程便没有使用价值,除了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外,更浪费社会资源。虽然在质量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建筑从业人员已经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问题,加以强制的管理,许多质量问题都可以得以避免。将出台的法律法规与实际的质量控制相结合,通过法律的规范,我国的建筑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郑江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篇(6)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首先我们要深入理解建筑工程不是单纯意义上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建筑工程,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建筑工程是一门较强的专业技术, 需要从管理、检测、 制图与计算机等专业相结合的综合性能力。其次是管理,建筑工程需要与管理相互融合, 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才能确保安全与质量。再次就是在这个系统的建筑体系中, 要发挥创新模式, 顺应时展潮流, 摒弃传统观念, 劳逸结合。下面我们从建筑工程管理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

1.1 存在的现状

在我国建筑工程体系中,以自主管理、 委托他人承包管理与聘请他人承包管理模式为主。而前两种模式,对业主都存在着潜移默化的风险性, 就目前, 最具有流行的管理模式就是以合同为制约的聘请他人承包, 由业主全程监管模式, 大体来讲, 这就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基本现状。我国的建筑行业还不够完整,也没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 所以我们必须着手这些问题的存在, 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在施工、 安全、 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存在的弊端, 了解根本性问题, 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1.2 存在的问题

从存在的问题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的建筑工程仍不规范, 从完整性角度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从人才的配备角度上分析, 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通过以上不足, 得出我国的建筑行业不够合理, 因为一个合理的建筑工程不但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 更能够节约成本, 从而创造建筑业的市场效益。而我国恰恰相反, 技术手段的不先进, 管理人才素质普遍低下,项目工程转包层次化, 影响着建筑工程优势的发挥。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 贪污受贿现象无法被遏制等等。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2 将创新观念融入建筑行业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创新, 毋庸置疑,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 因为时代在前进, 思维在前进,人民的生产生活都要跟上这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其管理和技术中。建筑企业要深入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 真正从思维观念上加强创新, 因为旧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想让创新真正融入到建筑工程和工程管理中,必须在思想上打破传统规律。其次是将创新和技术相结合, 只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建筑行业要重点培养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 人员管理的结构上, 选用青年, 让他们多接触内部事宜,从而保证思维的活跃性。利用先进的科技, 从而使施工项目先进化, 再次是要使企业文化创新化,建筑行业的企业文化创新了,整个建筑业将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只有建筑业的价值观正确了, 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完整化合系统化。

3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现状分析,我国要致力于解决不规范的现状, 使建筑工程管理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任用专业技术性人才和管理人才, 完善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真正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安全保障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等做大做强。

3.1 在思想上创新

一个人要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也一样, 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左右整个企业的灵魂向导,建筑行业要从思想上转变,从观念上转变, 不能墨守成规,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企业中, 只有企业在思想上创新了, 才能在技术上创新, 才能在人员的管理上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自身要重视创新对建筑业的长远性利益, 认识到创新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紧迫和艰巨性, 加强管理创新思维,任用高学历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专业真正将创新工作落实到每项实处中去,不断去完善, 使建筑工程跟上时代的步伐。

3.2 加大力度体制创新

为确保建筑工程管理的稳步发展和创新模式的有效运行,一定要有完善的企业体制去调控, 从制约机制到奖励机制, 严格遵守责任制, 将项目做到明细化。实行考核机制, 做好监督工作,鼓励员工, 积极调动积极性,以安全为主要任务,在整体制度上做到创新, 团结一致,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如有违法现象, 给予相关处罚。具体人员部门配置如图 1 所示。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有规模比较有程序的企业, 从人员的配备上和项目的分工上都很明确, 只要我们在体制改革上进行创新, 将创新融入到各个项目各个管理中, 真正落实到每一处, 就会使建筑业更好的发展前进。只有体制改革创新了,建筑业的发展才会在内部中得到体现。

3.3 创新调整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

有效的创新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建筑企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建筑企业应该实行实际施工与施工管理的分离, 有效的保证施工管理能顺利的开展。还有就是要做好市场的弹性管理, 因为, 有很多的建筑企业都不是本地的建筑商, 更不熟悉本地的发展情况,大多都是跨地市经营的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过于高度集中的管理, 那么将可能因为决策的不及时,而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大。所以, 在建筑企业管理创新中, 主要发展组织机构, 并且,建立弹性管理以及集中管理的机制,相互作用, 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更加灵活, 更能体现出管理的价值所在。

3.4 实行多方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不仅要做到灵活, 还要进行多方位的监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对于在施工当中出现事情都要进行多方位的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每项的小细节和任何一个施工环节, 都要进行质量管理, 才能为建筑企业增加更大的利润。所以, 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中, 实行多方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3.5 技术要创新

所谓管理要创新就是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用创新的思维、 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高科技设备, 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设备, 以创新的经营模式去生产,以达到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力度。建筑工程要求高质量、 高效率和低成本, 所以我们的管理技术创新了, 才能达到建筑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技术创新是保障, 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铺垫, 只有劳逸相结合, 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如日中天。

4 结论

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建筑业的市场竞争空前强大,创新管理技术和创新体制改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社会在进步, 企业也在前进, 将创新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中成为建筑业最主要的任务, 只有将创新观念, 从思想中渗透到建筑业中, 才能真正转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思维, 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 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将创新融入到体制改革中, 才能真正把创新落实到建筑工程每个工作中,建筑行业把创新从思想和管理上再到施工技术上创新好了,才能把建筑业更系统化更完整化。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创新, 也只有将创新真正的与建筑行业结合。才能使企业发展走向更辉煌的旅程。

参考文献

[1]陈健. 试论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J]. 建筑管理代化.2002(1).

[2]张永光, 张佳音.浅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M].2007 (2 ) .

[3]刘轶佳.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4]祁神军. 建设企业集团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11).

[5]钟胜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建筑设计管理,2009 (6 ) : 17-18.

篇(7)

一、项目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用房和各种生活环境、设施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需要和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而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要改善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展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大量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桥梁、铁路、地铁、隧道工程、公共娱乐设施等土木工程的建造活动,急需大量建筑工程类人才。

土木工程的建造周期长、任务重、专业性强,基本建设的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增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门类,作为新设的专业,充分认识到专业特色办学模式是能否长期办好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根本所在。新设的专业,还缺乏系统、完善、可行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办学模式,而这些恰恰又是决定本专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为此,开展专题研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办学实际情况,从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出发,系统地研究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以为本专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教学决策支持。

二、项目研究方案

1. 明确研究内容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贴新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实际和高职专业培养方向,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出发,梳理研究思路,确立技术路线,探索新设大专学历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

2. 理清研究思路

一是修订完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探索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重点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入手,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依据立项任务,确立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3. 确立技术路线

通过施工现场实际跟踪和与技术人员交流,查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相关文件资料,结合周边地区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及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深入分析论证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校企办学探索,获取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走“调查研究提出办学模式教学实践反馈验证调研分析修订完善确立适合本院实际顺应社会发展特色办学模式”的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三、 项目研究成果

1. 掌握了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作为课程设置依据

重点调查明确了各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员、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岗位工作内容、主要职责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体系完善的依据。

2. 修订了教学应开设的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

依据调研修订完善了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重点教学内容和技能目标,确立了相应的技能培养课程体系。

3. 确定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和时间规划,明确了“2+0.5+0.5”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课堂教育是灌输理论知识、完成专业学习的应知部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学会和掌握任何专业课,不可能完成专业学习的应会部分;根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上岗的基本专业要求,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年后,在工地跟班实习一个学期,顶岗操作一个学期后,方能推荐上岗被单位认可接受。

四、阶段性成果的应用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篇(8)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对于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管理与监督,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现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常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涉及多种类的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此我们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针对一种设备的安装管理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标注管径一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安装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质量交底目前通过检查仍然是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脱节,与实际现场施工项目脱节,起不到真正指导施工作用。内容空洞,仍然大量抄自国家标准、设计说明和地方工艺标准,没有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但仍然顺利通过各级审批和监理的认可。有相当工程是同一专业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分包,分包单位各编各的施工方案,互不交底,相互矛盾,同一个工程没有统一质量控制管理。有的施工方案甚至不能称为“方案”,就是“原则指示”,没有具体的质量、技术成品保护措施,没有施工进度计划,缺少认真审查,也无法执行贯彻。这种现象年年讲,但改进不大,原因主要是“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施工项目甚至没有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很多又是从设计院退休或其他非施工单位转业的人员,缺少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所以不能真正起到把关、控制质量管理的作用。其次,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工人,真正的暖卫及通风空调技工很少,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一方面是施工中使用的大多数是农民工,所以操作质量难以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数施工企业缺少企业工艺标准,均使用北京市编制的地方工艺标准,该工艺标准已编制多年,有相当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尤其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方面,老的工艺标准没有这些内容。

(三)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怎样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减少工期的同时,增加安全保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企业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就是要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装置,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防护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其次,要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对于使用的保险绳、吊篮架等要定期进行强度测试,避免出现由于缺少检查和强度试验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特别是在以后的清洁能源建设中设备制造和投资将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而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将越来越重要。因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风力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所有项目的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安装、调试、运行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等专业性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都可能需要设备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由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过渡到设备工程的全过程或全方位的咨询和管理。最终通过第三方监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结论: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加,以及科技带来的工程内设备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以及工程施工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工程设备安装人员及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品,以一对设备安装过程中科技的提高。相信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加上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的管理力度,我国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的发展将对向着良好的方向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树林.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与监理[J].安全生产,2005,2.

[2]张伟东.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技术[J].中国建筑,2006,3.

篇(9)

第一条 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有关标准、规范,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确实践J㈠经验。能独立解;入本专业技术问题:能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理论论述,具有指导初级专业人员的能力,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能够在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创新开展工作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市从事建筑施工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建筑装修装饰,混凝土等专业技术人员(含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工人),不受身份限制,均叫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认真履行聘约,胜任本职工作,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任期内至少有2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取得助理级资格后,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㈠凡任期由有一个年度考核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或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相关专业的以下学历者,经考核合格(称职),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 职称外语要求

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在评审时应具备相应的职称外语能力,须参加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且成绩符合评审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外语:

(一)获博士毕业(学位);

(二)任现职期间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六条 职称计算机要求

1957年(不含)以前出生的,经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考核):

(—)获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二)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㈢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七条 教育要求

任现职期间,按照《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宁政办发〔2003〕2 0号)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公共课、专业课的学习、培训完成规定学时,继续教育证书通过市区县的审核验证。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八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一定的研究。

(二)熟悉相关的技术法规和专业技能。

(三)了解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四)能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的设想。 第九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责任人(前三名)完成过市级科研项目一项或市行业科研项目两项:

(六)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完成40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一项或20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两项,或15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三项;

(七)参加过市级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写(前五名);

(八)参加过两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全过程;

(九)参加过两项以上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全过程。

第十条 业绩成果要求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市级科技进步(优秀设计、优秀工程)奖两项(含单项奖、个人奖);

(二)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获部省级单项奖一项,或市级单项奖两项以上;

(三)任现职内,因在专业、技术等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市级(行业)以上表彰一次以上(含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四)经有关部门或专家鉴定,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及推广应用中有较大的创新,取得年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需甲方财务部门出具证明)并经市以上主管部门认定;

(五)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被列为市级重点推广项目;

(六)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在处理工程质量事故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七)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吸取、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八)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取得效益。

第十一条 论文论著要求

任观职期间,出版、发表、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二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二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第四章 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 破格申报条件

确有真才识学,任现职期间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贡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二)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后大专学历不满4年,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要具备破格条件两类中的一条。

凡破格申报者,必须符合第二章第三条规定的要求外,任现职以来至少有2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第十三条 破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5名,以个人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级以上批准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者:

篇(10)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重点建设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引进外来先进的技术、经验,同时,不断研发适于自身发展的建筑施工模式,故在近数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越来越得到行业内各个领域的重视。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同时项目的经营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随着国家《项目管理规范》的实施,施工企业要想持续科学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完善项目管理,取得较好的效益。

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既需要建筑专业技术知识储备,相关实践经验,同时又对管理领域、相关法律领域均有所要求的业务工作,故其所需要的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核上岗机制,管理人员来源复杂,既有经验丰富的工人、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和获得建筑施工管理注册的专业人员,也有返聘的退休人员,招聘的下岗人员、兼职人员甚至学生,这样形成的建筑施工管理队伍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或实践经验,即便是获取了管理资格的专业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很难真正有效的承担起相关工程的管理工作。

2. 缺乏对施工设备科学合理的利用。

施工机械设备利用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利用率较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配备机械设备不合理,在个别施工现场存在缺少机械设备的现象,没有根据每种施工设备的使用范围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的状况,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机械设备缺乏更新,很多施工现场使用的都是较早之前的,技术含量低,机械性能也不好,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最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机械设备缺乏联合作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程质量的控制。

三.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现场管理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都会对工程的竣工决算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武钢的企业中对于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一般都进行工程的招投标,由武钢的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管理,虽然施工单位一般对现场管理都有严格的规范制度,但建设单位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建设单位维修工程现场较多,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限,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工程现场中重要环节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以及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施工现场,一些很微小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除,有可能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如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或者施工步骤却没有进行制止、分析以及研究,对于一些违规操作已经见怪不怪现象的存在,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去了原则性方面的错误以及隐患。

2. 施工单位要求作业工人按规范作业难。

作业工人是包工头请来的,技术好的工人工价要高。包工头为了多赚钱,可以安排普工干技术工的活。可以安排没有工作经验的而工价低的工人从事危险作业,甚至可以在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在时指示作业工人偷工减料,如被项目部管理人员发现,包工头会假装不知,而可能推三阻四。作业工人作业素质水平取决于包工头的策略,而无法由项目部决定。作业工人与包工头的安全知识水平,施工单位无法在项目周期内改变,这决定了施工单位要求作业工人规范作业难。

3. 劳务工资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的施工企业,应制订一套内部统一且与当地市场接轨的劳务工资指导线,以避免内部在劳务用工上相互抬价。此外,虽然企业制订有劳务工资管理办法,但是依然存在包工头与项目结账、劳务工人与包工头结账的现象,劳务工人的工资单价由包工头确定,包工头对劳务工人的工资分配缺少透明度,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劳务工人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工程项目劳动力的来源,并削弱了项目管理人员对劳务工人的管理权威,直接影响了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目标的实现。

4. 施工材料控制存在问题。建筑现场施工中,物资材料对于施工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但是目前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对于物料方面的全面控制很难实现,多数施工企业,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未曾到位,疏于检查。工程监理人员认为仅通过书面材料实验测试、材料检验结果,就能确保材料符合生产的质量标准要求,所以在材料控制环节放松了警惕。在施工材料的实际控制中,多数生产操作工序所采用的沙石、砖块类材料质量方面所具有的实际离散性较大,且在施工开展中物料投放的面积过于分散,材料进场不定时,因此想要对材料作出实时全面的控制相对困难。另外因现场操作工序及材料施工面存在着量大面广特征,很难以针对性的全面检查方法进行控制。

5.对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以及废水和废气,这对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施工现场的周围堆放大量的物料和垃圾;施工中大型的机械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施工从现场产生的污水等,还有就是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资金绿化不合格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进行绿化。

四.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尚存问题改进措施。

1.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机制

针对建筑现场质量管理,应当构建一套适宜于工程实际的质量管理机制。项目经理作为工程质量整体的总负责人,应当就工程施工开展做到全面负责,积极响应贯彻国家相关的建筑政策、法律法规,认真按企业管理要求进行执行。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应当就国家建筑部门所颁布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及规定认真贯彻,达到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保障。现场的施工人员应当良性配合各工种展开工作,合理组织各生产要素,就各班组作业计划进行良性协调安排,并积极的参与到工程的进度计划讨论之中,辅助工程单位技术人员处理相应的施工技术问题。现场质检人员应严把施工质量关,认真依据施工质量体系要求进行安排工作,以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及组织要求与技术方案和技术角度要求,对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做出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监督,参与到项目施工的质量事故调查工作之中,及时的对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及质量隐患问题,向上级工程部门负责人汇报。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与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接触最为密切,因而他们的素质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极大的。好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自己与各方人员接触的优势针对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若是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职业道德,则易于利用职务之便与其他环节人员互相纵容包庇以获取个人非法利益。这种不法行径严重破坏了行业风气,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隐患。

因而,应从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道德方面,应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做到不,不向承包方非法索取物质需求,杜绝与承包方相互包庇纵容造假等行为。技术方面,应加强注重施工管理人员培训,严格岗位审查制度。凡是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人员都应提前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在考核合格获取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施工管理人员所持资格项目与其从事管理工种不一致的现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评价时应跳出“工龄越长技术越高”的惯性思维模式,必要者再次接受培训。

3. 加强技术的管理

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率。对建筑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的。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技术的管理是重要的基础。一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好的建筑材料、好的管理,也需要好的技术条件,只有技术上达到要求了,才能为高质量的施工提供保障。

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完成,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贯穿施工始终。在施工开始之前,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技术设计上的技术问题进行论证交底,设计交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程序办事,按要求办事,没有达到施工要求的严格控制,不能进行下一部分的施工。针对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上的难点、重点要预先进行攻关克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做好解决方案,提出预备方案,以应对事件的发生,减少施工的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

4. 加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力度。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划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要素,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5.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保持旺盛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其次要建立约束机制,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次要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职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成本控制。

6.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考虑设立现场经理,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给予适当的管理和经济权限。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生产的前提目标。施工单位对安全的管理要从人、材、机、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多个环节加强管理,并特别注重人的管理,包括生产一线的生产工人和一线的管理者。同时依靠企业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猛劲,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行业也应随之不断变革、不断进步,虽然目前施工现场管理领域尚存在不足之处,但应该认识到国内建筑施工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只要在工作中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我国的施工现场管理行业发展一定能不断前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莉浅析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3年6期

[2] 赵小萌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5期

[3] 齐明明QI Ming-ming小议施工现场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09年17期

[4] 韩权友HAN Quan-you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的思考 [期刊论文]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年2期

上一篇: 运营推广策划 下一篇: 人保财险工作思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