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20:5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制度文化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建设,从中反映出我们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反映出我们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通过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我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弱化,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其三,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规范,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懂得运用制度文化来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电信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不难看出,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好经营服务工作。
其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完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之现状
我们看到,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已初显成效:通过推进五项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大力实施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的科学决策、投入产出经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逐步形成了“以前台服务为标志,以后台服务为支撑,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链,解决了过去对市场反应慢、业务流程不畅、员工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市场响应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电信企业还缺乏对内在的制度文化自律与软性的制度文化引导;缺乏强调心理认同、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缺乏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支撑制度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动因认识不到位。一些制度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立足于需要之上的,认为制度是越多越好,为严格而严格。
二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将制度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表现形式,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其他部分。
三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制度看成是管理者的文化,或者是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注重外在的约束,而不探讨制度内涵是否被员工心理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使制度没有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
四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执行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虽然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制度的有效性不长。
三、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制度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规范、标准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对制度的接受度、认同感、认知率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其中,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制度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制度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无形”、“柔性”,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审视制度是否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制度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网络运行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
(二)从审视制度的内容是否以“以人为本”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力点。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从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四)从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折射点。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五)从审视制度的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是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四、常州电信企业制度建设概要
如前所述,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更为明显。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文化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因此,文化理念的落实最终要靠制度去推进,形成固化模式,否则文化就没有土壤,制度也没有持久生命力。在企业转型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今年以来,常州电信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分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制度重建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纲要》宣贯工作,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必须与流程重组、架构再造工作相结合,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的。以执行层的精细化为途径,以管理层的精确化为目标,逐步固化各种事务处理模式,为企业运行疏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描述清晰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二是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理念。即,制度建设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改良;制度建设要做好“针线工夫”,一针一线地缝出企业品牌;制度建设要为精确化决策提供保障;淡化个人色彩,实行职业化管理;效率与规范相结合。
三是把握好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致,缺乏可操作性,留有一定的个人意志空间;部门职责的制定只解决了分工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质量问题,一些职责仍缺乏与之配套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种制度仍缺乏相应文化理念、价值观的贯穿和支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而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建设具有深刻而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的情况下,企业文化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将更加重大和紧迫,其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成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特区企业文化的特质界定
1、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它的生成与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必然会受到一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制约,从而显现其时代特征。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代,其文化又有不同特点。宝安地区的企业普遍形成历史虽不长,但其企业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产物,是深圳特区探索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以人为本,提升服务品质,倡导开拓进取、平等竞争、提高效率等观念始终是宝安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2、地域性
宝安企业文化是在深圳特区创建这个大环境下、地处香港边界这个特有的地理区位中孕育并成长的。而香港是亚太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拥有邻近国家和地区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这些优越地位无疑对宝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对其企业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这就使得宝安企业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地域特征。
3、多元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一贯的、完整的个性表现,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形象。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企业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殊品质,具有自己的个性。从管理风格到经营品种,从服务品质到经营规模,从规章制度到企业价值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都必定是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企业,其文化往往都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根源。而宝安企业的组成十分丰富,既有国外独资企业,又有港台企业;既有民营企业,又有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性质不同、经营方式不同,来自国家和地区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因此,形成的企业文化既有欧美模式、日韩风格,又有港台风味、潮汕风情等,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宝安企业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其企业文化无不带有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具有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质。尽管它要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用各国企业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宝安企业文化的根还是本民族的。
4、差异性
由于宝安区各企业的规模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因而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诉求和需要也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其文化根源的不同,企业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也较大。即使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也由于其产品的专业程序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大众化的诉求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要求、目标和措施。一般而言,具有大众化消费诉求的企业比较热衷于公益性企业文化建设,如艾美特电器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日用电器的企业,因而对公益性文化建设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因为公益性文化活动对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能起到有力的支撑。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非大众化消费诉求的企业比较关注于内在员工需求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泰科电器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继电器的专业厂家,专业性很强,客户群也十分专业,因而偏向于关注自身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在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创新。
二、特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1、企业经营理念缺乏战略性和持续性
部分规模小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具有战略性、稳定性的经营理念,因而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企业要追求当下的经济利益,更要关注永久性经营。而在当前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宝安的一些规模较小企业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却只注意短期效益,无视企业的战略发展,不能构造一种统领企业全局且又相对稳定的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被分解为各种孤立的权力,实际上架空了所有权,形成了国企的“无老板”现象。在所有者缺位或者所有者功能缺位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起一种具有战略性的经营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去整合企业的经营行为与管理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所构筑起的企业文化体系就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装饰品,无法形成真正的凝聚力。二是部分规模较小的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考虑较多的仍是眼前的生存问题,担忧企业的命运较多,而从长远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较少,仅仅处于满足如何完成订单的状态。三是有少数企业主只是注重效益和效率,忽视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是生死攸关、极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四是企业负担重,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有心无力。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如员工基本工资的上调,原材料价格、水费、电费、各项管理费的上涨,使企业的赢利空间大大缩水,企业负担过重,即使公司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经费短缺,致使很多活动不能开展,在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形式、载体的情况下,也使得领导对员工的精神关怀不能深入人心。
2、人性化管理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存在偏差
虽然企业强调了人性化管理和不同文化的交融,但由于理解性差异和真正管理实践中重视研究不够,而使得这种人性化管理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直接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显著。二是乡土意识、地缘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化、复杂化,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大多数企业所提供的文化资源往往是稀少、单一,企业文化的贫乏、缺位与员工不断增加的精神需求相矛盾。四是企业员工大多来自农村,学历不高,素质普遍低下。五是企业员工的“短期意识”严重,企业虽然花巨资投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为员工提供了不错的生活空间和发展平台,但却收效甚微,公司的投入和效益相差甚远,打击了管理者搞企业文化的热情和信心。六是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形式创新上颇感头痛。在往日备受欢迎的生日晚会、逢年过节的娱乐活动以及舞会、卡拉OK、篮球羽毛球比赛等,现在只是流于形式,员工们由于经常参加,也没了往日的激情,很多活动对他们已失去了吸引力。
3、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和认同有待进一步厘清
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和认同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画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党委或党支部的事。二是有的企业从走廊、办公室到车间的墙上四处贴有标语口号,这些口号虽无可非议,但它不一定真能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难以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难以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没有本企业的特色,显得比较空泛。三是有的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多为员工搞些娱乐活动、提供体育场所以及购买体育设备等。正是由于有的企业没有厘清企业文化的个中含义,从而导致有的企业内部尚未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人员、经费、时间落空,形同虚拟。
4、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和优质资源联动共享欠缺
一是企业员工中不乏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唱歌、跳舞、写作),但企业和政府并没有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而被闲置、浪费,无休止的加班更是让他们筋疲力尽,无暇去读书学习,发展自己。二是宝安区内有不少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能不断地进行大胆探索,锐意革新,积累了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形成了较完善的发展模式,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于一些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据了解,企业之间因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甚少,而且进行信息封锁,闭门造车,因此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推广。三是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品位。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政府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上级政府在考核下级政府业绩时,对文化考评的分值偏低。因而,使得部分政府官员对文化特别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第二,由于重视不够,因而也就不可能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对本区域、本街道的文化资源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好典型,以及劳务工最迫切的精神需求。这就导致了政府不能很好地引导企业文化的发展,满足劳务工的文化需求,也就使得街道和社区文化资源不能实现有效利用和共享,也使得政府对本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第三,政府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员工表示,由于信息闭塞,他们并不知道政府为他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哪些“文化大餐”,也不知道哪里有文娱场所,哪里会有政府举办的文艺表演和比赛。第四,政府在为企业提供文化资源时,存在着收费过高的问题。第五,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少,企业对政府的信任感差。
三、特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路
1、发挥政府导控作用
在我国现有社会制度下,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对推动其所管辖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的整体发展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企业是社会的基本构件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政府与企业有着一种天然的深层关联。这种深层关联,决定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的今天,政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和因素支持来推动本地区企业文化建设。当前,许多企业还未成长为自主自为的市场主体,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还缺乏充分的认知,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迟迟不能纳入其经营管理范畴。在这种形势下,政府更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自觉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重视和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并增加其分额,强化政府导控的责任意识,又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对企业文化建设导控的职能,充实和加强政府对企业文化建设导控的人员,使其导控责任落到实处。
2、发挥企业的自主作用
各类企业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系统思考,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企业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围绕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基层实力。注重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激励约束中实现价值导向,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要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3、发挥老板的主导作用
企业老板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格化代表。企业老板处在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就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而言,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老板文化。因此,发挥企业老板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首先要教育老板,担当责任。要通过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让他们从发展快速企业的成功经验中,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主动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担起推进企业文化的第一责任人,系统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4、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
企业员工是企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虽然企业文化被称之为“老板文化”,但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企业老板一个人的“战争”,更不是企业老板一个人的功绩。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让员工自己量身定做适合自己需求和品位的文化。要坚持把企业老板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积极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要在了解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功夫,在参观学习和引进借鉴吸收国内外知名企业好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文化建设经验上下功夫,不断精炼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挖掘和发现本企业优秀的文化人才,组织他们广泛创作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新风、富有时代鲜明特色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定期进行巡回表演和展览,从而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5、发挥社会的协同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受众群体的支持与关怀。为此,社会媒介应当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政策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大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力度,让广大公众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公众参与度,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企业文化建设、把规划化为社会各方面的意愿,把政府行为变为公众自觉,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地发展下去。
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与支持。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宝安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员工始终存在着流离心理、不安心理、浮萍心理,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治安问题和子女就学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完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发展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共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充分保障区域内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才有所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实现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智囊和参谋作用,成立特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会,加大对特区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创办企业文化交流刊物,定期编制企业文化建设通讯,定期组织企业文化专题讲座,开展企业文化专题研讨,加强企业之间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升宝安区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现代企业在新的发展趋势下面临文化建设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采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以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已成为为企业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营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为改进和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努力,进而推进文化建设,构筑新型现代化企业。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的推动,然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因此,我们可知,如若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指引,企业文化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企业产生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一是建立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经营管理阶层需对各阶层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方针、措施,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有规范、有制度的科学化建设管理章程,为建设较稳定的企业文化而努力,最终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现代企业中。
二是深化工作方式,提高创新思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现当代,各行各业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的各种表现形式也是层出不穷,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上都采用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裁来作为依托,进而转变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同时又进一步加快工作方式的改进和深化,不断的引进新元素和新材料,从而突出企业文化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加大投入,转变观念,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和向一体化推进,使得很多企业与企业之间都逐步将眼光从产品竞争移向企业文化竞争方向。由于,先进的现代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化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更是一个企业发展趋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加大投入,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而努力。再者,在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进而为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提供资金周转和物质保障,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许多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在对发生的某些变化为主,其中包括:员工队伍、员工收支、信息交流、价值取向等一些列的新事件和新变化的发生。再者,我们该如何将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收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及不同文化知识的员工在思想上相结合,这是当代各行各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因此,面对这一切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和继承过去良好的经验做法,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凭借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这一系列的新问题。面对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过去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一方面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借助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空间、地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方针为前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企业文化中的建立和发展,进而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而不断创新,这样既能提高思想政治在企业文化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能间接性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特色文化 科学发展
中交一航局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确立的企业文化建设“三重示范点”。 把握重点,丰富载体,不断深化一航文化建设
自2002年开始全面建设企业文化以来,一航局先后通过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五优形象”建设、“用心浇注您的满意”优质服务活动、创建文明工地、项目文化建设、文化向协作队伍延伸、一航礼仪教育、“中交一航”品牌建设等载体,全方位地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具体的做法是:
1.战略重视,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列为六个子规划之一。自2002年以来,先后召开9次全局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大会、4次项目文化建设专题推动会,每次会议均有党政主要领导到会并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要求。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均参加会议,回顾总结、交流经验、专题推动、部署工作,引领一航文化建设不断实现新提升。
2.强化宣贯,一航文化深入人心。编印《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宣贯手册》和学习辅导材料,并制作成幻灯片,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每年7月份,对新入厂的大学生进行一航文化宣贯培训;编印《一航员工文化手册》,所属各单位均编印文化宣贯手册,用发生在员工身边的故事诠释一航精神;编印并改版了《一航员工礼仪手册》,提升全员的文明素养。
3.融入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公司从2006年开始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2012年开始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不断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在活动中,公司按照一航精神“创新务实”,按照一航管理观“精细规范、效益优先”的要求,重新梳理各项管理制度,并通过制定标准、量化目标、优化流程、精心考核、对标先进、改进短板等举措,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逐步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益化转变,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4.抓好形象,文化无形变有形。下发《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实施手册》,并逐年完善,结合公司实际,修订《项目形象建设作业指导书》,制定《公司总部常用标识使用基本规范》,大力推进形象建设,全局数百个工程项目做到了整齐划一、美观大气,大大提升了企业形象,在调研中积极开展标识应用情况检查,维护企业品牌统一形象;在文明工地建设上,坚持年初设立目标、年中推动,年底综合检查、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依托项目,强化实效,不断推进一航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落地,关键是入人心,进管理。对中交一航来说,工程项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直接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窗口、塑造企业精神的舞台和培育人才的基地。因此,推进文化落地,就必须依托项目,大力开展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自觉,形成先决条件。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属管理者文化,主要领导不倡导,不重视,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 辨别、整合、示范’文化责任”。在推进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主要领导持续倡导。公司党政领导在各种场合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对企业文化要“真信、真学、真懂、真干”,要努力探索从制度管理转向以管人心为主导的文化管理。
二是自上而下深入推动。从2008年开始,每年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调研,直接推动项目文化建设工作。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主动,总经理亲自宣讲、党委书记率队巡回开展项目文化建设指导和推动,形成了较好的氛围。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根本保障。项目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完善的工作机制来保障。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建设。先后下发了《项目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铁路项目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海外项目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三个指导性文件,对项目文化建设的内容、方针、步骤、组织机构、考核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二是及时总结,典型引路。利用每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或项目文化建设推动会,交流项目文化建设经验做法,提升整体水平;挖掘一批较为突出的项目文化建设成果,汇编成《项目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定期表彰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积极性;建立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出台《创建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管理办法(试行)》,在推荐和调研基础上,评选出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召开项目文化建设现场推动会进行了命名及经验交流,通过加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三是调研指导,检查推进。坚持开展项目文化建设调研检查指导,每年走访所属各单位以及大型项目30个左右,为项目文化建设把准脉搏、明确方向、确定重点。根据“分类指导,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公司分管领导和文化管理部门在调研中直接帮助项目部在思想认识、理念体系、建设方法、融入管理等方面进行纠偏,有力推动了项目文化建设开展。 规范建设方法,形成优秀文化。在项目文化建设的途经上,强调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确定项目核心理念。要求各项目部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工程特点、自身竞争优劣势和管理重点、难点,提炼具有特色的项目核心理念。如:有的项目部提出的“让业主不能割舍”、“塑造防波堤品质”等理念,既符合项目生产经营实际,又便于员工入脑入心,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建设方向。
二是融入管理、提升层次。要求项目部根据管理工作的实际,确定项目文化建设在管理中的具体落脚点,如:效益、安全、质量、人才、服务、创新等,努力实现以文化建设引领管理提升。如:公司下属的一个预制场,从打造质量文化的目标出发,提出了“预制工艺品”的核心理念,并以“员工优秀、工艺领先、操作精细”为三个落脚点,加强团队建设、技术创新和过程管控,实现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理念引领、完善制度。要求项目部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文化建设需要的相应措施,使之与一航理念、项目核心理念要求相适应。如:有的项目部提出了“我要安全、行胜于言”的安全理念,以“人身安全、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经济安全”为四大内涵,出台了11项扎实有效的保障制度,确保了工程安全和项目效益。 推动文化延伸,实现合作共赢。公司协作队伍员工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总人数达10万,如何将中交一航的管理和文化向协作队伍延伸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是维护合法权益。各单位、各项目部建立了劳动报酬支付监控体系,设立了“维权监督牌”,坚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发生。
二是提升素质能力。每个项目部都建立了“新市民夜校”,将加强农民工思想教育、文化认同和技能培训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性地组织学习交流、技能比武,并将优秀农民工吸纳为正式职工。
三是实施人本关怀。以人格的尊重和关心,增强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坚持“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设立“周末影院”、“农民工书屋”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让农民工感受到一航大家庭的温暖。 锻造品牌,展示实力,不断彰显一航文化外化效应
随着企业教育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和加强,我们过去对企业教育的认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前,我们认为企业教育就是企业培训,只是企业对员工生产知识、工作技能、规章制度的灌输和培训。人们的传统企业教育观中的纯知识化、纯技能化的倾向是很普遍的,这是企业教育认识的一个误区。当然,传统企业教育观直到今天还在人们认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过去确实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直到现在,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而有关各种职业或岗位的专门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继续,其功能主要正是使人们掌握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职业劳动技能,使其从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正好迎合了人们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科技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也就应该把对企业教育的理解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创新传统企业教育观。
创新传统企业教育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群体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要想真正地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要建立在全体员工的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内化在他们日常的具体工作行为中,那么无论这个企业设计制定的企业文化内容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在具体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也是没有半点效果的。马克思说的好,理论只有掌握了群众,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每一个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都不是为了形成厚厚的一沓文件让它在文件柜里睡大觉,或者只是作为应付检查和参观的人们的展览材料。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我们的企业文化尤其是群体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占有广大员工的思想阵地。企业教育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企业教育培训,时间充足,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可以集中对受训员工进行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原来纸面上的内涵丰富但又艰深苍白的企业文化理论,经过全体员工的学习、了解、领会、掌握、运用、发展,便会变的生动鲜活、真实有力起来。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资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服务,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同时也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不同于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具有企业管理理念所不可比拟的系统性和优越性,作为一种理论广泛地传播而发挥着其独特功能和作用。不可否认,企业文化各要素之间能相互整合、作用,对企业内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理论在企业的变革发展过程中兴起、发展和完善,而一般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更需要对原有的企业管理理论进行特殊化的适用。通过企业文化的运用,使企业管理更富有人情味,紧跟时代和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的运作更加科学高效和富有生命力。推动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理顺人与人、人与制度及企业内部各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企业的软管理带动毫无人文性的硬管理,不偏不倚,双管齐下,极大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大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使企业更加具有活力。
2.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无论在何种体制中,心理的力量而非外在的强制性力量才能将散着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整体。企业文化就是通过感染人内心的情感方式来管理企业员工,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中,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进而身体力行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就是在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和需求的同时,用企业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股向心力,引领员工齐头并进,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团结共进、和谐高效的氛围。这也往往是一个企业是否能网罗人才、留住人才,是否能长远发展的衡量标准。今天,人才们并不单纯以金钱作为选择用人企业的标准,选择怎样的“东家”,往往就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正是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3.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社会效应
成功的国有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影响企业的员工,还可以通过企业的社会活动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比如如果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互助互爱,员工受到影响后也会在生活中与朋友邻里之间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将企业的文化向社会进行辐射,同时于无形中以自身的形象不自觉地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管理者并不清楚企业文化的内涵,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进行产品营销推广、广告推广活动、公关宣传以及员工文体活动等,没有真正开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具体来讲,一是把企业外在形象设计视作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标识设计、宣传语设计等企业外在形象表现方面花费了很多精力,如厂服、厂旗、厂歌、厂区设计装修等,并把这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等同起来,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当中。二是把员工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三是把规章制度视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只要把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并让员工切实执行,就算完成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殊不知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全部。
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员工基础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被企业管理者、企业中层及普通员工广泛接受的文化与精神。但一些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针对部分部门,而没有对全体员工开展全面宣传和引导,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化只限于部分部门和员工,使企业文化缺失了最广泛的员工基础,无法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3.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很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有些企业文化建设确实在进行,不过许多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有些企业会在醒目处张贴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材料,企业墙壁上涂上一些鼓足干劲的口号标语等,内容会涉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立志口号等。这些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制度文化,但是对于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来说只是流于形式的宣传而已。这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应付相关部门检查和参观还行,但是对企业员工来说意义不大。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目标应是营造企业的“家”文化,凝聚员工,进而产生企业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运转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扎实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协调发展。首先要建立考核责任制。根据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制定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项目,并做到坚持标准,认真考查考核。由此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系统,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奖励。
2.加强企业员工培训
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队伍在企业文化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思考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使得企业的价值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理解,使得员工在实践中落实企业文化。所以,创新企业文化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设计和实施对全员的培训计划,严格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并参与到学习、培训计划当中。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度和认识程度,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能动性,保证全体员工认可并接受企业文化,保证新型的企业文化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就是要在员工自愿参与和支持理念创新和行为模式转变的前提下,采取诱致性变迁的方式来促进文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员工对企业价值观认识的措施,既可以借助于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培训活动,还可以充分利用会议或者其他的舆论工具。譬如,可以借助企业内部发表的刊物,通过粘贴标语,板报等进行宣传,让全体员工无时无刻不出在企业价值观的感染之中。
3.加强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
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不协调,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者往往还固守着创业初期的一些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式管理和僵化式管理。但是企业管理层拥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分配。要实现企业的企业绩效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还在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4.凝炼企业核心管理思想,营造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
企业价值观是指导公司员工行为的准则。它决定、影响着公司员工的行为。它表明了企业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价值观来自于企业的沉淀,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价值观必须考虑企业的使命,要使价值观能够支持企业最为根本的存在目的。正确认识,把握实质,切实强化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响亮的口号,不是包裹企业形象的漂亮外衣。它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价值共同奋斗,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要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作用,推动企业管理向文化管理的高层次迈进必须正确把握建设的实质与内涵。这样,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与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有机结合,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与表象化倾向,统筹规划,扎实有效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稳步实施,使之成为指导和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创造辉煌的内在动力。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涉及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需要企业上下形成合力,通过科学有效的建设规划,广泛发动员工参与,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一)以社会责任为根基与一般经营性企业不同,高速公路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要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首先,高速公路作为高层次的交通基础设施,凝聚了国家、人民及环境资源等方面巨大的投入,承载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差距的重任。其次,高速公路运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安全是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高速公路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以社会责任为根基,企业及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并从中获得一种光荣和自豪感,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发展的价值源泉。
(二)强调长期奉献的精神高速公路企业除了建设和养护道路以外,以收费服务为主,因此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与服务相关,包括司乘、监管单位、企业等服务对象。而企业的许多服务岗位是辛苦且不为人熟知的,如收费员、系管员、票管员、安全员等、收费服务监察员等,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枯燥、工作环境恶劣、长期两地分居,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高速公路企业的员工需要拥有一种奉献精神,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寒暑,并能在工作岗位上长期坚守。同其他企业相比,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精神素养、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三)注重多方和谐统一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活动面对着多个利益相关者:一是高速公路上行进的人与车。高速公路企业要为货物运输、私人出行等提供服务;二是行政监管部门。企业要为路权管理、交通安全监管等提供支撑;三是区域社会。作为区域间的纽带,高速公路企业需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提供助力。四是生态环境。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企业必须肩负起环境保护的重任。五是员工和股东,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是员工和投资者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企业文化和经营活动必须体现员工和投资者的利益和精神诉求,离开了投资者和员工的贡献,高速公路企业也将不复存在。因此,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必须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一致认可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仅仅满足股东或客户等部分主体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因此,建立符合高速公路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在促进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完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因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特殊性,我国高速公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仍然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交通运输业垄断地位的打破,市场对高速公路企业,从企业形象到各个岗位的服务质量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明确企业的价值导向、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企业都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这表明高速公路企业正积极地面对行业的转型和市场的挑战。但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自身企业文化的特殊性缺乏全面认识前文说到高速公路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前提是对自身特点有清晰的认识。许多高速公路企业在模仿一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时,狭隘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理解为服务意识的培养、员工关怀等等;或是简单地灌输贡献社会、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忽视了员工的诉求。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中的特殊性,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往往缺乏系统的设计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二)缺乏系统设计和规范的操作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准确定位,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命、战略定位和愿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基于业务运作、对外宣传、员工管理等方面贯彻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然而,目前很少看到高速公路企业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设计,即使有清晰的认识,也缺乏长期有效的实践机制。最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演变成一种形式化的运动,所设定的价值追求的精髓无法在企业内部得到沉淀。
(三)企业文化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一些高速公路企业对企业的特点具有较清晰的认识,能够意识到企业对于多个主体的价值,以及存在于社会的使命。同时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十分投入,定期会在企业内部开展思想教育、员工关怀、服务社会等活动,来向员工和社会宣扬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但在许多情况下,员工不仅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深刻理解,并且没有在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表面上非常热闹,但实质上员工并没有自发地去认同和维护企业的文化,并将其表现在日常工作中。概括而言,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在于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价值对业务运营的改善缺乏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或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无法形成企业自有的文化品牌。
三、改进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及实践的措施建议
我国高速公路企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因此,一定程度上缺乏普通企业的危机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出现以上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但垄断地位终将会被打破,高速公路企业必然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保驾护航。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践:
(一)改善员工发展环境,提升价值认同感无论哪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必须首先得到组织内部的认同,而员工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得以存在的前提。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企业对自身定位、运营的使命和宗旨以及社会责任等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管理层也开始尝试将这种价值认识转化为企业的文化。而作为企业细胞的员工,必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认同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并愿意同企业一起去实现这一目标。但饿着肚子空喊口号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让员工在实践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获得自身良好的发展,才能真正将员工、企业的命运同企业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企业文化的成长和传播才有内在持久的动力。因此,企业必须改善员工的发展环境,提升价值认同感。例如,与生活业相比,高速公路企业的许多服务岗位不仅枯燥无味,不会光鲜亮丽,反而是不为人知,默默奉献。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形象,包括提高企业的出镜率、下面宣传力度、配备优质的工作服装和工作设备等,来加强员工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在获得外界认知和认同后,员工的幸福指数会大大提升,从而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深度也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也就更加感同身受。
(二)形成系统、全面及统一的企业文化观高速公路企业往往组织庞大、分支众多,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建设,不同的地区、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方法。从集团层面的高度看,企业文化必须是系统的、统一的、全面的。企业文化的作用之一即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在任何一个企业员工身上,都能看到一致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面貌。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必须从集团的层面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来达到共识,如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征集、企业广告语的征集、企业形象照片征集等等活动,来收集所有员工的心声。同时吸收媒体、专家、政府部门等相关主体的意见,最后输出一套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识别体系。
(三)建立规范、长效的企业文化实践机制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不是一种运动,它是一个识别和集聚的过程。即通过一个价值体系来识别什么样的人才是高速公路企业合格的一员,如果让员工不断地深化理解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促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制,包括企业文化宣传材料的编制、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定期企业文化的研讨交流等等。其中应注意的是:不应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作为一种所谓的精神统治的工具,不应成为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中、流于形式的外在装饰品,而应是一种达成共识、共享共荣、共同创建并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即所谓的志同道合、携手共进。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过去的2013年,中铁五局二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按照“汇聚正能量,传递好声音”的工作思路,突出宣传工作“镜头对准一线,笔头对准先进”的原则,贴近生产经营,走进职工群众,深入宣传报道先进人物事迹,深根细作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司新闻宣传工作继续走在全局前列,企业文化建设先后获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改革开放35周年企业文化竞争力优秀单位”和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中国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典范单位”两项殊荣,这也是公司连续三年荣获的国家级文化大奖,为企业文化建设再添光辉一笔。
理论学习走在前。公司紧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实情,坚持一季一主题,认真搞好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累计发放各类学习材料120余册、学习书籍90余册。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公司中心组成员积极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和心得体会,有数十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企业文明》《研讨与交流》及公司内刊《风采》等刊物上。公司党委还先后开展了“十精神下基层”、片区党工团共建以及“争当领军企业,我们怎么做?”大讨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企业建设。
舆论宣传造好势。2013年是公司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的开局之年,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按照“争当中国中铁同行领军企业”的目标要求,以家文化、实文化和桥文化为主线,先后撰写了《培育家文化、互赢促发展》《实绩论英雄、实干促发展》《桥文化助力企业腾飞》《桥文化的接力赛》等文章,先后在《企业文明》杂志和中铁五局《铁道开发报》刊发。通过“新闻评论引路,后续报道造势”的文化传播模式,使广大员工有了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2013年公司在局内刊物发表稿件近600篇(幅),在中央级媒体发稿365篇(幅),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条,《中国中铁》报发稿37篇(幅),《企业文明》杂志、《人民铁道报》及其他中央级报刊发稿64篇(幅),省级卫视发稿4条,人民网、新华网、人民铁道网及其他中央级报刊网络发稿260篇,在省(市)级媒体发表105篇(幅),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中,《新闻联播》播出的永古高速公路乌鞘岭隧道群贯通画面,展示了公司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铁军风采,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项目文化放异彩。公司各项目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量身打造特色项目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玉曲公路S308项目部结合海拔4 200多米的高原施工特点,围绕高原党建工作开展了文化建设,形成了《天路在延伸》《文化助力高原施工》等多个文化成果。十天项目部标准化施工走在全线前列,形成了《陇上江南竞风流》《文化筑路、花香满径》文化成果。承赤项目部从进场至今,3年时间斩获业主组织评选的30个第一,推出了以“冠军文化”为背景的《三十个第一是怎样得来的》大篇幅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江阴项目部作为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组织开展的党群协理员示范点,在努力推进中形成了《搭建项目和谐发展的“连心桥”》和南宁项目部以执行力建设形成的《以文化提劲生产力》等文化建设成果也获得了业界好评。
社情民意勤掌握。为了做好新闻舆情应对工作,提升企业“正面宣传和负面防御”能力,公司组建成立了由党群、社保、人事、及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等近百人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本着“正面宣传、舆情监测、引导舆论、注重保密”的原则,积极开展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适时组织人员参加有关的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了应及处理能力。公司还建立了相关的QQ群,每日发动网络评论员关注企业负面新闻,及时引导不实及不利舆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了新闻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畅通途径,为企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一、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需要。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做企业职工的工作。企业领导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构建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企业文化。帮助本单位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有一个过程,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当然,建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于落实。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和配合,实施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 人才强企" 战略,调动企业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确保企业文化的建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相互支撑。企业文化就企业发展的“软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使企业逐步形成与本企业的发展相适合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以及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也就是软件搞好了,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硬件发展。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来弥补企业发展在硬件方面的不足。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具有双重的动力,才会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会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可以有效的提升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使中小企业职工在企业的文化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念以及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使企业员工的进取精神一步增强,提高职工对于本企业的认同感和信心。每个职工会更加努力的工作,进而提升了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的凝聚力形成,可以更好的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潜能,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重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很不重视,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赢利能力。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可以看出,只有18.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绝大部分的经营者都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能力等。
2.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定位不准。很多中小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模糊不清,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准确的定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相互模仿,照抄照搬,不能结合企业的自身性质和特点来定位。一些企业甚至把企业文化简单的理解为文体活动。认为只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就能达到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当然,这些文体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但这只是一种方式而已。企业更需要通过这些方式和方法,去凝练和塑造企业精神,打造真正的企业文化。
3.在企业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操之过急。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发展中急于求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实现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企业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是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沉淀和积累的。也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而得到完善。因此,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1.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发挥组织和领导作用。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由于他们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认识,使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敷衍了事,达不到凝聚职工力量的目的。所以,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定期制定适合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计划并按时落实相应工作,并给予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2.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和主体,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因此,企业职工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方式来调动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责任感。企业职工也应该充分发挥直接的潜力和潜能,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为企业文化的构建贡献力量,最终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进步。
3.营造企业的和谐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把企业与职工连为一体。使企业的每个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工作中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力以及企业的核心业务有效的结合为一体,保障企业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这样也达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4.以人为本,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突出以人为中心,提升职工素质,实现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以此来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领导要经常和职工交流思想,真诚的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好表率作用,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理念和行为去影响广大职工。企业在营造内外部和谐环境的同时,要尊重职工和他们的劳动。还要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文化更有活力。企业领导还要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的合作环境和竞争环境,以此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培养职工的企业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2年度辽宁医学院横向课题“锦州联众高新科技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之成果。课题批准号:LYHX2012065。
参考文献:
[1]胡亚非.浅谈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市场论坛,2010,(6).
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青年职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是企业文化的活力之源,是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青年职工素质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现状分析
近五年,工厂共引进大学生25名,使青年职工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但青年职工人数和比例偏低,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全局来看,近年来,新入路青年近1.6万人,青年人数4万余人,已占路局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随着西南铁路的快速发展,预计还会增加大量青年职工,青年职工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优势与存在问题
(一)优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也是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动力。从青年的个性特点看,青年人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敢于创新,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他们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追随者、受益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造者、推动者。
(二)存在问题
工厂青年职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由于工厂是生产型企业,地理位置偏僻,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不是特别浓厚,个别青年职工对成功的定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偏差,迷失了努力方向和自我定位。
2.缺乏良好心态。近年来,进入工厂的青年职工一般都受过大学本科的高等教育。他们具备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展现出了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但同时也暴露出心浮气躁的思想倾向。
三、开展青年工作的探索实践
(一)引导青年职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适宜的个人奋斗目标
一是要在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青年职工正确处理好实现自我价值与为国家、社会、为企业做贡献的关系,把自己的个人志向和国家、路局与工厂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二是开展青年职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励青年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二)建立健全青年文化阵地
青年文化阵地,是青年文化活动的依托,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阵地。加强青年文化阵地建设,可以优化青年职工健康成长的环境,满足青年职工的文化需求。要充分利用好工厂现有的宣传橱窗、企业内刊、图书室等阵地,开展富有青年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无论何种形式的青年文化阵地活动,内容都要始终与青年职工身边的事情、与青年职工的实际要求、与青年职工的特点、与青年职工的兴趣爱好相联系,充分体现趣味性与教育性,增强青年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效果。
(三)完善考核选拔机制,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每名青年职工都希望能够担大任、做大事,如何调动和发挥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建立并完善良好的青年职工考核选拔机制,要使每名青年职工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感到有竞争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
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团组织的领导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团建工作结合起来。
(1)以新媒体为载体,提高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
引导载体:企业内刊、微信群、QQ群
措施:一是利用工厂内刊《轨枕基石》,报道团青新闻、工作动态。二是工厂青年QQ群,方便青年交流。
目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和青年受知行为方式,越来越融入到青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成为共青团工作不能忽视的环境和方式。工厂团委要通过主动、有效地运用新媒体,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以丰富的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化青年爱党爱国、爱路爱厂的思想意识。
引导载体:行走红色之路、增强党性意识教育活动
措施:一是可组织团员青年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行走红色之路。二是通过给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上主题团课,组织开展增强党性教育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目的:红色之路可增强团员青年党性意识教育,以此来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与路局与工厂同发展。
3.坚持开展各项活动,作为企业青年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1)以技能提升为主
措施:成才发展是企业青年的基本需求,也是企业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关键点。针对青年职工工作经验不足,但业务学习能力强,上手快特点和他们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岗位安全格言征集、创建青年突击队、青工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来对青年职工进行引导。
(2)以融入锻炼为辅,引领新职工成长
引导载体一:迎新座谈会、节日活动
措施:组织新入路职工举办迎新座谈会,并邀请团员青年和优秀青年代表参加,与新职工进行零距离交流。
目的:为新职工和青年职工的交流搭建平台,帮助新职工解决入路后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惑。通过与身边优秀青年的零距离接触,全面了解先进们的成长轨迹,有利于新职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