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16:42: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指导老师实习工作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00-00
学生在校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后就到了再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的阶段,而顶岗实习则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这是高职教育教学职业能力环节实践上的关键,能够达到快速的梳理职业意识,通过过硬的职业技能来实现职业目的。通过网络模式下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价,来达到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岗位。但在落实这一政策期间,发现在实习岗位、实习管理和实习评价这三方面遇到了难题。本文则主要以这几方面难题为入手点来重点介绍顶岗实习评价系统构建的具体措施。
1实现网络模式下的学生顶岗实习活动过程管理
1.1网络模式构建学生校外实习全过程管理
教育部公布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因此,为了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实现顶岗实习过程化指导及管理,高职院校应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让网络平台作为学生和指导老师顶岗实习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制定了规范的流程,具体步骤可以下面几个过程进行参考:(1)实习开始前,由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做好实习动员,阐明实习的目的、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相关规定;组织学生开展岗前培训并及时在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平成在线实习申请;专业教研室组织签订学校、企业、学生实习三方协议,整理《学生顶岗实习汇总表》,提交系部备案;(2)学生到岗后一周内,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向指导老师发回岗位落实情况、具体工作内容、企业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3)学生按实习的要求,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向指导老师提交阶段性工作报告(在线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周报、实习月报、实结等材料),实习开始四周后校内指导老师填写对学生的调研问询记录;(4)顶岗实习结束,指导老师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上完成对学生的评价;(5)实习结束回校后,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向校内指导老师提交《顶岗实习鉴定表》和顶岗实习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如是实物,则需要另外提交)。(6)校内指导老师评审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成果,在学院教务系统填报毕业综合实习和生产(顶岗)实习成绩;(7)校内指导老师应整理归档的资料有《学生顶岗实习申请表》、《顶岗实习鉴定表》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成果。优秀成果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形成全院优质共享资源。
1.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各角色职责与分工
高职院校可对指导老师、辅导员及学生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具体方式如下:
(1)指导老师的职责:指导老师是“2+1”生产性实习和毕业前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必须确保每周至少与被指导学生联系一次,并将联系情况周报至主管辅导员;(2)班主任的职责:在第五学期期末学生办理了毕业前顶岗实习手续至第六学期第12周为周报制的第二责任人,第六学期的第13周至学生毕业离校为周报制的第一责任人;(3)主管辅导员的职责:负责汇总整理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周报情况,每周确认联系学生的OA,例如“请老师们确认第三周学生联系情况”等。(4)系内学生工作负责人:统筹落实周报制,并根据工作情况通知系相关人员召开系党政联席会议,以便确定有关事项;
2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系统构建
2.1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成绩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可定为总分为100分,其中:校内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占50%,企业兼职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占50%。总评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设优秀(得分≥90分)、良好(80≤得分
2.2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
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实习能力和实习工作成果四个方面,详细评价标准如下:(1)实习态度(10%):深入生产、服务一线,积极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尊敬指导老师及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紧密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刻苦钻研业务,态度谦逊,勤学多问,注意安全文明生产;(2)实习纪律(20%):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能保证实习时间,服从实习安排,遵守实习管理制度,全勤,按时完成岗位工作任务;(3)实习能力(40%):在岗位实习中表现出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参与组织实施并完成本岗位任务以外的工作内容;(4)实习工作成果(30%):提交的工作成果(包括实物成果、设计作品、论文、报告等)有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能够转化为商品,具有现实使用意义和推广价值,能体现团队智慧和合作精神,论文、报告表述清晰、逻辑严密,或因顶岗工作成绩显著而获得顶岗实习单位的嘉奖(必须提供证明材料)。
2.3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构建标准
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也体现在考察学生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实习能力和实习工作成果四个方面,详细评价标准如下:(1)实习态度(10%):重点考察是否得到实习单位好评。其他与校外指导老师考察点相同;(2)实习纪律(20%):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能保证实习时间,经常保持与家长、辅导员及指导老师间的联系,及时汇报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工作体会与心得,详实做好校外顶岗实习记录,按时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或岗位工作任务,全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网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在整个高职院校评价系统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评价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训是否到位。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过程中,实习过程和评价探索都能够直接提高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就业的的职业素养,并且在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评价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二、自主毕业实习的不足
1.难以保证实习质量。由于自主实习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向学校及时上报实习单位名称及实习内容,但是难以保证有些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按时参加实习而做出弄虚作假的行为,也难以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滥竽充数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教学效果。
2.自主实习的分散性难以指导和监管。由于自主实习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实习岗位,因此实习地点分布全国各地,指导老师难以一一到实习现场指导或者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同时,由于实习指导老师都兼有其他大量的学生工作任务,时间精力有限,每个老师所带的实习生众多,学生在实习途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难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答。
3.自主实习的安全隐患。由于自主实习的工作岗位全凭学生自己尚浅的社会经验找到而来,因此在遇到企业的不公平待遇时,学生往往因为刚出校门经验不足难以应付,而指导老师和学校距离甚远,不能给予及时的帮助。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毕业实习的制度建设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项目是指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任务,可以是工作过程中真实完成的一项任务,也可以是一个模拟完成的与就业工作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最好来源于真实实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例如,毕业生都是在外贸公司实习的,公司有产品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那么就可以把这项工作视为一个毕业设计的项目。在这个毕业设计项目下面,学生一方面要完成翻译任务,另一方面要递交翻译过程中的翻译工作报告和一份翻译心得体会。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这个项目把选题确定为“某某公司某某产品宣传手册的翻译及其研究”。
(二)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选题
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在学生初步落实实习单位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使得选题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如果项目不能够来源于工作实际,也可以采用模拟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例如,选题“某某公司外商来访接待工作安排与模拟实践”,学生是某公司的外贸部人员,某外商将于约定日期到企业参观厂房和产品,需要公司给他们安排住宿和就餐。这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学生不仅要上交一份接待工作计划和人员安排表等,还要录制接待过程的模拟场景。由于此项目并不是一个小项目,可以让学生(假定3人)以团队的形式一起来完成。最后整个团队上交一份工作实施心得,指出自己接待工作完成的出色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三)项目式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
项目式毕业设计建议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根据项目的大小由2-4名不等的学生搭建团队一起完成。同一个团队内的成员相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指导老师要特别关注团队内成员的分工情况,一定要做好合理公正,不能出现有些成员大包大揽而有些成员搭便车的情况。而且,分工不能只是简单的任务切割,而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分配任务,目的在于如何把整体项目完成得最佳。指导老师要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的完成。项目式毕业设计在实施的时候要严把以下几关:一是开题报告;二是毕业设计成果;三是毕业设计答辩。开题报告要论证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项目式毕业设计的成果与论文式毕业设计成果应该有所区别。根据具体的项目,在开题报告的时候就确定下来需要提交的成果形式和内容。由于是基于实际工作的项目,所以成果最好体现可视性和展示性,鼓励成果的实物化或者视频化等。项目式毕业设计在答辩时要做到整体和个体的统一,即有项目整体完成情况的汇报也有个人部分完成情况的汇报。
二、基于项目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情况
2013年12月份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启动14届毕业设计工作,选取商英1131班作为项目式毕业设计的试点班级,同时选取了部分老师参与了基于项目的毕业设计指导。在进行分组和选题之前,对于学生与指导教师都进行了指导。最终根据学生的实习方向进行了分组,然后结合学生的意愿和指导老师的建议,确定了每组将要完成的项目。学生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答辩会上确定该项目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项目完成后需要上交的毕业设计成果形式与内容。最终确定的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翻译类工作任务。例如其中一个团队的项目是《某某某公司宣传资料制作》,由指导老师从校企合作企业拿来中文宣传资料,由学生翻译并且进行资料图片和文本的编辑,最终形成一本英文的宣传资料图册。二是实用英文手册的汇编。例如项目《酒店情景英语实用手册编写》,由项目组指导老师联系了当地两家以上中高档酒店,让学生到企业询问员工一些经常需要使用的英语场景和表达,根据这些酒店的建议来汇编这个实用手册。三是与实际实习岗位典型工作内容相关的任务。例如项目《英语培训机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由几名到培训机构实习的学生所选取的,她们研究培训机构对少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堂课并且进行授课,在确定教学设计方案以后对这堂课进行授课录制,然后再一起研究分析授课过程对于教学设计的执行情况,以及根据实际课堂授课来反映教学设计的优劣,提出改进的措施。项目式毕业设计的成绩结合了平时表现、提交的成果以及现场答辩等各部分成绩。现场答辩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参加,成员就各自完成部分进行综述和答辩,团队组长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基于项目的毕业设计质量从整体上来讲比之前单个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要好。一方面是由于团队合作完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众人之力完成,能较好地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指导老师只要指导一至两个项目,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也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项目式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项目团队合作完成的毕业设计能体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过程监控不到位,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从商英1134班全体项目式毕业设计来看,项目式毕业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项目式毕业设计以小组形式进行,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进度比别的同学慢,影响整个设计的进度。
毕业设计项目和团队人数都应该适中。项目太大不容易完成,太小的话一个人就可以不需要以团队形式来完成。团队人数以2至4人为佳,因为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学生大多在企业实习,大家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人数一多就很难调控,有些同学就会搭便车不干活。
(二)项目同学之间有时候会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
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本来就是现代职场的必备因素。团队合作项目式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以便更能适应职场。对于出现摩擦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同学,指导老师要充当好指引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三)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项目不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任务。
在校企合作积极推进的当下,由于企业以盈利和效率考虑为先,有些实际的工作任务他们不放心交给学生来做,所以不能做到真正的引进项目。例如,从企业拿来的翻译资料,学生的翻译成果并不会为他们所采用。这个时候,指导老师就要加强引导,要让学生像对待真正工作任务的态度来完成翻译工作。
在,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工作报告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李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们是被安排观摩学习为主的,师傅在做每项业务的时候,都不忘跟我详细讲解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我总会很认真地听取,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虽然还没有临柜操作,但对大部分常见业务有了一定的认识,碰到这些业务时,能很快反映出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而对于整天的工作流程,从班前准备,到日结打印、签退等都有了了解。我师傅交接班休息时,我就跟着颖颖姐她们继续学习,他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知识,这让我很开心。看到姐姐们忙得不可开交时,我总会主动过去帮忙,但是一开始,由于一些基本技能不扎实,反而有点越帮越忙,姐姐们会耐心地教我,非常平易近人,还给了我很多练习的机会。为了不让她们失望,午休或空闲的时候,我会巩固各项理论知识,还有点钞、捆把等,但是数字录入似乎给了我下马威,速度之慢让我脸红,本来以为银行业务相当简单,却发现我有这么多基本技能都不会操作。师傅鼓励我说“中文和数字录入的速度不快,就很难提高业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成效的。”从此,我每天回家的功课除了点钞外,还有数字录入和五笔练习。我们的经理和领导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经常跟我交流,了解我的学习进度与碰到的困难,还会给我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我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了劳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七月下旬,我忙完学校毕业和总行培训的事情后,经理安排我第一时间进行临柜实习操作,指导老师跟班指导。我负责的是贵宾窗口,主要负责1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和本票、支票、承兑汇票等业务。这整个跟学培训期间,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全面掌握我的表现,并根据我的进步情况做好过程控制。师傅毫不遗漏地传授给我知识,还使我的一些行为偏差得到了及时校正,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姐妹,而非同事,我们很好地交流,对于疑惑的、不清楚的,师傅会第一时间给我答疑、讲解。一个多月下来,我已经能比较熟练地为客户办理存款业务、中间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等我行大部分已经开办的业务,同时包括班前准备、班后整理工作及规范化服务等。
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衡量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教高厅[2004]14号文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对高职高专学生要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考核,采取评阅、答辩、实际操作等形式,检查和验收毕业设计成果。笔者就我院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一、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单一,毕业设计内容“空对空”。
毕业设计题目单一,选题没有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使毕业设计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岗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且设计带有较大盲目性,设计成果无实用价值;另外由于毕业设计题目少,多名学生做同一课题,容易发生抄袭等。
2.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缺位,把关不严。
虽然毕业设计工作规程规定了检查和评定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生多而指导老师少,一般每位教师要带几十个学生,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学工作,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检查时间和精力不足;有的学生选的题和指导老师的研究和教学方向不一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由于分散在各个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联系不便,指导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监督。
3.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工作存在严重冲突。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由于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的在外找工作,有的已经提前上岗实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正常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施。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使得毕业设计环节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作用。
二、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对照教高厅[2004]14号文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目标”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改革毕业设计模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采用两种模式:
(1)在校的学生参加常规的毕业设计。规定每个班不少于4个课题,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严格控制,不得超过20人。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实行以下方面的考核:日常考核、过程考核、设计成果考核和答辩考核,最后通过综合确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2)在岗工作的学生在企业岗位中完成毕业设计。不少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之前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对已经到岗工作实习的学生,经过学院和系部批准,学生可以在工作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学院要求用人单位指派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实施指导,根据学生的工作岗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最后必须经过毕业答辩,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如果学生就业的岗位与毕业设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经过批准,允许学生可以用完成毕业项目报告代替毕业设计,同时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以保证毕业项目报告的质量。
2.改革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环节的任务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后将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基础工作,而不是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是学生在职业工作岗位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以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为对象,可以是实际工作过程或生产小项目的设计,以实习单位为背景的工作案例分析或专题工作报告等,毕业设计内容必须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3.改革毕业设计指导。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建设了毕业设计基地,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指导毕业设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与指导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培养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需要,我们与广西柳州发电有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田东发电厂、广西方元电力来宾发电厂、广西建工集团一安公司、中铝广西分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起长效的产学合作机制,建成稳定的毕业设计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实践基地,提供相关生产设备,学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通过将企业实际生产问题转化成为专业教学研究课题,并分解成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学到实际生产技术,接触到生产一线设备,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既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4.改革毕业设计管理。
实施毕业设计项目管理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分为任务下达―任务咨询―任务策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评价六个环节,所有的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定期辅导定期讨论定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的工作流程,并且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指导老师从毕业设计任务下达开始,就必须按要求按计划地进行辅导、讨论、检查和指导,中期和末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评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填写毕业设计工作手册,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填写设计工作日志,记录设计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展,总结设计中的经验、收获和体会。毕业设计工作手册是指导老师进行过程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5.提升毕业设计师资水平。
高水平的指导老师队伍是实现毕业设计高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必备条件。新的改革形势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我们一方面通过举办工程技能培训班,通过企业专家对相关教师进行工程实际能力再培训,以增强这些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加强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服务,在技术服务中,让专业教师锻炼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以提升毕业设计的师资水平。
6.创新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提高毕业设计效果。我们对传统的答辩进行了改革:一是请进来,聘请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到校内,与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二是走出去,对于学生工作实习较集中的企业,派出教师到企业现场为学生进行答辩。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答辩+岗位答辩”的毕业答辩模式,增强毕业设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体现校企合作成果。
三、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效果
1.毕业设计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实践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接轨,学有所用,良性互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宽广,学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更快,从而提高了就业的质量。
3.毕业设计与企业融合,提升了校企结合层次,拓宽了校企合作领域,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互动”,得到了企业、学生各方面的认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们是被安排观摩学习为主的,师傅在做每项业务的时候,都不忘跟我详细讲解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我总会很认真地听取,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虽然还没有临柜操作,但对大部分常见业务有了一定的认识,碰到这些业务时,能很快反映出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而对于整天的工作流程,从班前准备,到日结打印、签退等都有了了解。我师傅交接班休息时,我就跟着颖颖姐她们继续学习,他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知识,这让我很开心。看到姐姐们忙得不可开交时,我总会主动过去帮忙,但是一开始,由于一些基本技能不扎实,反而有点越帮越忙,姐姐们会耐心地教我,非常平易近人,还给了我很多练习的机会。为了不让她们失望,午休或空闲的时候,我会巩固各项理论知识,还有点钞、捆把等,但是数字录入似乎给了我下马威,速度之慢让我脸红,本来以为银行业务相当简单,却发现我有这么多基本技能都不会操作。师傅鼓励我说“中文和数字录入的速度不快,就很难提高业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成效的。”从此,我每天回家的功课除了点钞外,还有数字录入和五笔练习。我们的经理和领导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经常跟我交流,了解我的学习进度与碰到的困难,还会给我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我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们是被安排观摩学习为主的,师傅在做每项业务的时候,都不忘跟我详细讲解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我总会很认真地听取,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虽然还没有临柜操作,但对大部分常见业务有了一定的认识,碰到这些业务时,能很快反映出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而对于整天的工作流程,从班前准备,到日结打印、签退等都有了了解。我师傅交接班休息时,我就跟着颖颖姐她们继续学习,他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知识,这让我很开心。看到姐姐们忙得不可开交时,我总会主动过去帮忙,但是一开始,由于一些基本技能不扎实,反而有点越帮越忙,姐姐们会耐心地教我,非常平易近人,还给了我很多练习的机会。为了不让她们失望,午休或空闲的时候,我会巩固各项理论知识,还有点钞、捆把等,但是数字录入似乎给了我下马威,速度之慢让我脸红,本来以为银行业务相当简单,却发现我有这么多基本技能都不会操作。师傅鼓励我说“中文和数字录入的速度不快,就很难提高业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成效的。”从此,我每天回家的功课除了点钞外,还有数字录入和五笔练习。我们的经理和领导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经常跟我交流,了解我的学习进度与碰到的困难,还会给我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我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了劳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教育产生于企业,初期就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2006年十一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在意见的指导下,近几年高职院校积极的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一)企业参入热情不高
企业由于受到国家政策、传统观念和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空闲的资源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也存在着指导教师不足,工作任务不规范、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现象。
(二)学生管理难度大
1.师生沟通难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工作任务,指导老师也往往需要承担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师生交流的工具一般为电话、email、QQ、MSN等工具。这些工具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只能进行单对单的交流,当一位教师面对若干同学时,工作量很大,影响交流沟通的效果。
2.信息不通畅
现在较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几乎和学校脱离关系,学校的一些新闻和事件很难快速有效的传达到每位同学。造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提交作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工作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3.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
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适应: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不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二是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父们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四是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五是公司企业待遇不平衡,双方满意度不一样。
(三)管理不够精细化
学生顶岗实习的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参入的主体必须非常清楚的了解各自的分工、工作步骤以及工作目标和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而现在在顶岗实习期间,一是学生比较盲目,目的性不明确,一般是老师怎么要求怎么做。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详细的工作规范,这一点在兼职教师指导时更为突出。三是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所要完成的技能训练和教学要求不明确,导致岗位安排不合理。
(四)学校投入不大
与校内理论教学以及校内实训课相比,校外顶岗实习投入较少。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主要包括:校内指导教师的兼课费、路费和误餐补贴,校外兼职教师少量的指导费。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一般不派专职的指导教师,因为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企业专职指导学生。主要原因是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责任大而报酬还没有校内的老师高。
二、有效解决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又需要在现有的水平下不断的研究新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实施。
(一)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目前许多企业对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确实用人比较少,没有需求。二是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化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过程对职业人的需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综合性教学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预期学习结果的内涵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二是围绕某个教学活动或工作任务设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与企业的耦合深度,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建设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真正能用的却少的可怜。
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宽松的合作,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往往是合作容易而深入很难。因此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合作企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员工,而学校寻找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找到合作的共赢点之后,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设深度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三)划拨专用资金,加大校外顶岗实习的投入
高职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是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标准要求应该相当高,其特殊的教学手段也决定着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这主要包括校内教师的差旅费、误餐费、课时费、以及出差补贴等,激发教师参入工作的积极性。校外兼职教师也应制定合理的绩效发放标准。
(四)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教师指导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教师指导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教师、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责任和任务,确保整个教学任务有效、顺利、安全的实施。
(五)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
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顶岗实习这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流沟通难、信息不通畅、实训目的不明确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建设顶岗实习管理资源平台,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B/S管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教师、系统管理三个模块。
1.学生模块功能
学生模块中保存着完善的学生个人信息,必填信息主要有姓名、专业班级、实习单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方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撰写工作日志、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给指导老师留言,查询老师的回复和老师给出的成绩。记录整个三年的顶岗实习全部成果。
2.教师模块功能
教师模块中需要完善教师的基本信息,必填内容有姓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教师在平台中可以查询到自己所指导学生的全部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和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3.系统管理模块功能
该模块除了拥有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功能外,还有信息,提供下载、添加学生、教师信息、修改密码、分配指导教师、统计成绩、监督留言等功能。
(六)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这样既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实现双赢、共赢,提高了企业参入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的热情。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顶岗实习岗位,丰富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本身对学生的顶岗实践问题都高度重视,只要政府制度保障有力,校企实训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高效、有前瞻性,高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规格。三方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就一定能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 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31~33.
2 刘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23.
3 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0.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13
0 引言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是以项目为对象,将学生分组,然后各组学生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项目,教师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1 项目教学起源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欧洲,是由意大利建筑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的设计教堂、纪念碑、宫殿等 建筑的“竞赛”演变而来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改进,到1763年,项目教学观念正式成为学院派的教学方法。1765-1880 年,项目教学法成为常规的教学方法,并且由欧洲传入美国,从最初的仅在建筑学中应用发展到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掀起了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次发展浪潮。1880-1915 年间,项目教学法在手工培训、工艺美术等学校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学校中,学生必须完成“毕业项目”,并且获得学校教师的认可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1915-1965 年,美国的教育家 Kilpatrick 发表了题为《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论文,重新定义了项目教学法,引发了世界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掀起了第二次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浪潮。1965 年以后,项目教学法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家凯兹与查德撰写了题为《启迪孩童的心智:项目教学法》的专著,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儿童教育领域,掀开了项目教学法第三次研究的浪潮的序幕。在这一时期,项目教学法逐渐完善,成为了一种重要教育模式,并成为一种探究式学习形式被大力推广,其学习理念从大学教育推广到中小学教育。
2 项目教学法在国内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时间比较晚,到本世纪初才开始研究,但是发展及其迅速。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却有很多优点。下面我们以乙醇生产工艺设计为例来讨论项目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发酵法生产乙醇工艺一般包括原料粉碎,糊化,糖化,发酵,蒸馏五个主要工段,我们将每班30个学生分成A~E 5组,每个组拿到的设计任务都不相同,比如A组设计以木薯为原料年产10000吨乙醇的工艺,B组设计以玉米为原料年产8000吨乙醇的工艺。每组6名学生,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方案,任务分工,把握工作进度,定期汇报等工作。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按工段分工或按单元操作分工,组长组织组员列出完成本项目所需的所有工作,尽可能列的详细,周全,然后提出任务分配方案供大家讨论,根据组员意见做适当修正,最终确定任务方案,如果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预算外任务,组长负责合理的安排下去。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组长的领导组织能力,锻炼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在意见不一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为了分工清晰,学生会选择按工段分配任务,五名学生各负责一个工段,组长负责辅助工段及各个工段直接的衔接工作,鉴于蒸馏工段任务量比^重,一般组长会帮忙做一部分辅助设计工作,比如再沸器,冷凝器的设计选型等。
任务分配完毕以后,每个学生花费1天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提出设计方案,以及一些自己没法解决或把握不准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第二天开工前组长组织讨论各个工段的设计方案,组员积极参与讨论,找出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有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找老师讨论。经过论证,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后与指导教师讨论方案,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从第三天开始进入常规设计工作状态,按计划2周的课程设计通常有7天处于常规设计工作状态。在这期间,每天开工前组长要组织半小时的开工会,每天工作结束前1小时各组组长向指导老师做当天的工作汇报。开工会时讨论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及头一天遇到的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开工会结束后各成员进入工作状态,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查资料文献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则自由找人讨论,可以找本组成员也可以找其他组成员讨论。到收工前1.5小时仍然没解决的问题组长汇总,在向指导导师做当天组内工作进展报告时提出来。每天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组组员需要向组长做一个工作进展报告,汇报当天自己所做的工作,包括设计方案,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需要提供的帮助等。之后,各组组长需要向指导老师做一个工作报告,汇报整个组的工作进展,那些工作正按计划进行,那些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哪些工作遇到问题比预期需要多花费多少时间,明天准备做哪些工作,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等。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各组需要整理计算书、图纸、工艺方案,然后总结本次设计所用到的知识如塔板计算理论,哪些设计理念如精馏塔选型时要综合考虑效率、成本和技术实现难度等问题,秉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对精馏塔选型。最后,各组组长要向指导老师做这两周实习的工作汇报,包括设计成果,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值借鉴推广的处理问题的方案等。
3 结束语
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义,以便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同时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利用,融会贯通,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同学间感情。因每个同学的任务都不同,必须独立完成,所以能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宜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白顺芳,唐梁兵.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