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5 06:31: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学教育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学教育教案

篇(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能否灵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努力做到:1.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的起点,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通过了解,应弄清这些问题:教学目标中有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教学重点,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内容。新教材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此,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重点、难点又是什么?(2)教学从哪里开始?课文中的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3)除了教材,还需要补充什么?只有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3.构建弹性的教学预案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所以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案预设时,要“大气”,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考虑预案时要在“粗”和“细”上下工夫,“粗”指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 “细”指的是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入、透彻。

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这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1)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试想学生是喜欢一个能够旁征博引许多诗文,并能信手拈来穿插在课文讲解中的老师?还是喜欢一个只对“大江东去”这一首词精讲细析的老师,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渊博。(2)教师的教育机智。式无常式,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遍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往往出于教师课前预案的设想之外,所以课堂上会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的无能,而课堂上的灵动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所表现的机智上。

教师在课堂上要顺学而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篇(2)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和教学规律,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方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在适当介绍英语教学理论不同流派的同时,将侧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实际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新课标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市小学英语的教学与教改情况,特从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研结合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实践。本课程每周课时为4,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0,实践学时为34。实践内容分为两大类:一为观看示范课录像,进行评课和讨论;二为教学技能分项训练。其中观看和讨论示范课Learning teaching共10学时,教案编写Lesson planning、教学技能分项训练Teaching techniques、说课等12学时,试讲Teaching practice12学时。

2.设置实训周。将第四学期第15周定为教案编写技能实训周,第五学期第13、14、15周分别设定为课件制作、教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周,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时间,集中训练学生从师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定期组织具备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例如:教师技能大赛、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之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教案设计大赛等。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课程团队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中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图建立一批长期、稳定、遍布全地区的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轮训,使学生感性、直观地了解小学、小学生,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难以直观体现的内容。

1.实习基地见习、轮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共识,而产学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育专业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以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出发,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见习、轮训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教师岗位认识课程。岗位认识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展开的课程,要经过四个阶段实习和认识。

(1)助教岗位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利用双休或假期在英语培训学校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未来工作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教师岗位认识

通过见习、轮训等方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英语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3)班主任岗位认识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初步掌握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能力,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4)教研组长岗位认识

以轮训的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和基本工作任务,为日后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岗位认识实践学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有足够的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去小学代课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做家教或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培训学校、小新星培训学校等)做兼职;暑期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下乡支教活动已成为外语系的品牌活动。

3.教育实习。第六学期进行,共12周。在实习过程中,每10―15位学生配一名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的全面管理,特别是对实习生的听课、备课、试讲、上课、课后评议、班主任工作等进行具体指导,确实保证实习质量。

二、实训教材开发

教案设计技能是一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技能实训的教材应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依据,直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课本。着重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课中的语音、词汇、对话、课文的教学实践技能。这样的实训教材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产学研结合

(一)顶岗实践

一是安排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到本市的小学和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熟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教改趋势;结合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际和用人现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授课以外的时间以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主,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方面的难题;同时也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学校向在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们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研开发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二是专业教师跟随顶岗实习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一学期时间的锻炼,他们在学校既是指导教师又是任课教师,除指导学生实习外,还直接参与英语日常教学;同实习生一起帮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单词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舞台剧表演等;组织实习生为小学或教育机构制作教具。

(二)聘请襄樊市小学英语课名师来我院讲学

聘请我市优秀小学英语教师来我系作专题讲座或讲示范课,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新实践教学成果带入课堂。

(三)对社会和基地人员进行培训

自2001年起,学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为襄樊地区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五批,先后培训全市小学英语教师近600人次。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含基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参与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进一步深研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与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网络BBS论坛、个人BLOG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让学生和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拓展空间。

以上对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结合三方面的方案设计体现了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导向为出发点的主体思想,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建立起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学生群体处在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具有青春、灵动、富有探索性与求知欲特点,虽然高校改革以后人们对“象牙塔”这个称呼已经渐渐的示弱,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期望并未减弱,所以大学生依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因为高校周边环境相对于中小学更加开放,在逐渐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纪,注定了这个群体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利、害双重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负责学生学术上的教育,还要体现安全管理育人职责。

高校安全管理任务不仅仅是体现在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终生受益,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避险技能以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高校普遍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从宣教层面进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达到形成“入脑入心”的目的。我校结合多年平安校园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迈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第一步,笔者也从就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调研,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实情况与薄弱环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支撑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高校如何进行,教育部虽然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区域性经济特点,各个地区高校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实情况不乐观。据相关学者对17所高校进行的“三进”落实调查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实现安全教育情况“进课堂”的不足60%,“进教材”的不倒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也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且规定安全教育有教材,进课堂,各校对这项工作相对较重视并积极的开展这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学任务一样未明确要求落实学分制度,这就体现出了法律与地方性政策对工作促进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轻教的局面

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在“宣传”层面,例如使用板报、警示窗、网站、短信息平台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确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即时通讯的确发挥了一定应急警示功能,但这些形式从根本上也属于宣传,其弊端也不是没有,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或者板报等形式不去关注,那么宣传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学校还会安排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安全讲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高校发生侵财、重大恶性案件的当事人的事后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一堂安全宣讲课,非常容易被学生淡忘;教育,必须是全面而系统的,学校层面按照教学任务进行的教育规划,宣传与教育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素质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对象随机不记名形式,消除被访人员顾虑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分为大学生校园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财产安全防护、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六个方面,题目依据高校共性特点及周边环境特殊性设置。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大学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参与运动、毕业实习实训几个环节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而对于课堂教学、勤工俭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环节的安全意识就比较差了,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实验、运动、毕业实践动员等环节的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相对较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课堂教学、勤工助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生主要生活环节就有些忽视了,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最高仅为25%左右(图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调查

对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求职及临时打工环节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识,这部分不设防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图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常使用网络安全关注相对较高,但对于校园宗教活动、国家安全方面就相对较弱,在当前敌对势力、宗教狂热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急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普及(图例3)。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违规行为,甚至有14%学生将常见违规行为都有违反过(图4)。

2.3.4 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打架斗殴、两抢防范的意识相对较强,但对于、绑架、传销几个方面的防范较弱(图例5);此外对于出行交通习惯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在传统的交通陋习高发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约车、包车行为开始占较大比重,约63%的学生已经养成使用网络平台约车习惯(图例6)。

2.3.5 财产安全防范调查

学生侵财案件在高校呈现高发、多发性特点,案件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约有89%的学生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较差,而其中大约10%的学生基本不设防;而在诈骗案件中中介求职、电信诈骗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学生遇到过诈骗(图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重点、薄弱点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自然灾害应对、急救知识、性安全常识、网络犯罪几个方面相对欠缺,而在游泳、观潮安全、饮食安全、报警求助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也仅为70%左右(图例9)。

3 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探讨

3.1 课程定位设计

安全教育课的定位应该体现“防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体现安全教育课的价值。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盗窃安全教育、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这个课程基本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点而来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是授课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因根据地方性特点以及现实中高校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与教案。

3.2 课堂教育突出敏感点、薄弱点

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需要涉及到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这是基本前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针对性的发现敏感点、薄弱点,例如在前文调查结果分析中体现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侵害防范意识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为重点,窃以为在教育阶段的“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属于积极的行为。

3.3 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是重点

传统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报到后前几周,由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相关人员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学生、贴近学生,这也使得这种集中教育很难保证学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理想效果。体现继承与创新,吸取传统安全教育优秀的精华,利用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契机,精心组织,从几个方面入手,让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掌握的兴趣。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安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区别,安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属于意识教育范畴,因而它的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讲求互动,课程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授课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学生主动心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一些案例,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换位思考”,更能身临其境的领会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虽然不算高明,但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学生“前仆后继”的成为受害者,授课者在最后再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3.4 摒弃传统课堂限制,达到辐射效果

安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学时较少,必须注重实效性。所以作为授课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势与现实案例的同时,还需要真正的走道学生中间去,准确的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受课堂教学人数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某一次课程,这也是安全教育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知识课的另一个方面,所以安全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片人,传递到所有人的辐射效应。所以,学校安全教育课可以摒弃传统课堂限制,开展典型案例讨论环节,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入脑入心,以点带面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教育课“三进”工作的推进,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观念体现,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应用技术性本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孤军奋战,有了多部门的参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将更加的显著。

参考文献

篇(4)

现在教育界正刮着一股改革之风,小数数学当然也是改革的重点。如何借着这股改革之风,是小学的数学教育能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彻底跳脱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小学的数学教育领上一条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正是我辈应该思考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预设,无疑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所谓预设,是指预测、设计,也就是说教师要首先将教材钻研透,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制定教学计划或是教案时都要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预设出发。在小学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就将课堂教学做出了详细的安排,一切课堂流程也都有了事先的充分准备,这都是教师需要做的课程预设。笔者认为,要要制定出合理、科学、适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预设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形成良好教学课程预设方案。

一、根据小学生特点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小学生还是一群孩子,他们喜欢新鲜感,喜欢刺激 ,想让他们呆在教室里几十分钟老老实实的听课,有点不太可能。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不再专注于分数,而教学任务也应该还包括对孩子们道德和品格的教育,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课程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而不是一味的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在展开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并不是只是参考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指标的,而是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做一个适度的调整,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最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

二、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预设

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备课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课堂教学预设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的课本中,往往会举出一些例子,来对某一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但是我们的学生有时会觉得课本上的例子是与现实有差别的,这对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是非常不利的。数学是一门功能性的学科,也就是说是一门功能性极强的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当课本中为了讲述某一内容时,举出的例子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差距的,或者是学生所不了解的领域。教师完全可以放弃使用教材上的例子展开教学,而是结合实际生活中有涉及到所要教学内容的具体事项来做事例,这样学生既能马上明白教师所讲内容的意思,又能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内心会有成就感,是对学生的深入学习非常有利的。

三、预设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手段

教育界之所以刮起一股教学之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世人所诟病,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发展,也不适合当今世界的人才培养观。在小学数学上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在预设教学方法时,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单一,无非就是老师讲题、然后解题。我们完全可以打破这种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由学生代替教师来进行课堂授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学生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老师讲题,无论正确与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数学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适时的做一个融合,尝试更新鲜的教学方式,小学生都是喜欢新鲜感的,这样才能时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在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预设中,冲锋考虑到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这样的课堂预设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预设合理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小学数学成绩评价方式

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有一群人在关注着他们的成绩单上的分数。传统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这样唯分数论的成绩评定方法是有些不合理的。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一个考试机器而已。在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中,要将唯考试分数论的观点彻底转变过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指标并不是分数一个,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即使是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综合表现的结果。

五、总结

数学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之一,是一门功能性的学科,为其他领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所以可以说数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做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预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其中讨论,研究出更加完善的教学预设方案。

参看文献:

篇(5)

2011年10月以来,我校开始推广“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日臻成熟。实践证明,该课堂教学模式特色鲜明,效果显著,非常适合我校实际。“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启发和思考。

一、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反思传统课堂:第一,它是先教后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第二,它是应对高考,忽视素质教育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都是瞄准高考,教师课堂关注的是升学有望的学生,很难顾及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很难做到。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跟得上教师讲课进度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成为厌学生和弃学生。第三,它是贯彻一维目标,三维目标很难落实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局面很难见到。因此,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上突破,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2011年10月我校课改小组结合多校经验和我校学生现状,最终决定在全校推广“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有两个关键:一是《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二是课堂结构。

(一)《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1.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及要求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一份好的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编写导学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阅读启迪思维。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也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基础。

(2)设置问题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一份好的导学案能起到“因问诱思,以问拓思”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3)引导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一份好的导学案能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

(4)设置分层检测。达标检测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分层次的达标检测题。

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就需要我们:一是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课标、考纲及高频考点,把握重点、难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设计出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链。二是了解学情,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这样所设计的问题才有针对性。三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学难点,最新学科动态可以做一些微课或微视频在学科自习课上让学生观看,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为完成导学案做好铺垫,不要把导学案编成教案或练习题。

2.《导学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按照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类(A知道B理解C掌握),并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达到的目的。

(2)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教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学习重点、难点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谈。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走最短最有效的路,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

(4)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是指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涉及,有没有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以微视频形式呈现,这对导学案的学习具有铺垫作用。

(5)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包括达标训练,以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我们一般分为下面几个内容:

①导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情境、问题、方法、媒体设计等,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本,带着问题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

②达标检测,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一般分为两组,题组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题组二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③学后反思,对所学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3.《导学案》的使用

(1)师生共用《导学案》,科任教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自学。

(2)教学结束后,在每周的教研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新或增删问题和练习题,并写出导学反思及建议,对导学案进行优化。

(二)课堂结构

1.自主学习

即在学科自习上由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自学,学科自习在课时安排上与课按1:1的比例分配。学生在认真阅读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及教师精讲点拨解决。

2.合作探究

即小组合作学习,每节课的前5―8分钟(可适时调整)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在合作中解决。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给出上一节导学案上各知识点的正确答案后,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互相讨论解决导学案上出现的错误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A教B、B教C,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我们还采用小组评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侧重于小组整体能力的提高,并给予相应奖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点某一小组的某学号(小组提前把组员分好学号)来代表本组展示其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设计其展示问题的形式与方式,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展示、口头展示及模型展示等。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对存在的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某一组展示的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尽可能使问题在质疑对抗中解决。使课堂成为学生证明自身实力的一个舞台。这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内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4.精讲点拨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和质疑对抗的程度决定精讲点拨的内容。教学的灵活度很大,当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或学生的挖掘深度不够或学生的讲解存在问题时,教师才出场进行精讲点拨,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课堂灵活度很大,表面上教师看似很轻松,实则不然,教师要将更多时间用在课前,并在课上要保持高度紧张,因为学生的问题是随时生成的,所以更具有挑战性。

5.小组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适当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教师的评价在高效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随时进行的即时评价,另一处则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的小组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的激励评价评价要公平、及时,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个人喜好,态度要诚恳,评价必须切中要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必须具体明确,绝不可以模棱两可,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学案导学”实施后我校在教学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从教师层面看

首先,“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推行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合作探究能力。每周每个备课组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对上一个导学案的修改和补充,对下一个学案进行研讨审核与定稿。在这里,每一个教师成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其次,“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角色发生变化。课堂大部分时间被学生占据,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角色实现了由“演员”到“导演”,由台上到台下,由课堂的“统治者”到“平等中的首席”的转变。

(二)从学生层面看

我们学校从2011年10月份始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四年,我们发现:“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较大转变 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大胆质疑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与新课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意识逐渐增加

“学案导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每个问题的研讨,改变了教师在课堂自娱自乐地进行讲解、下边昏昏欲睡的情况。通过我们的检查,发现学生睡觉的现象很少了。

2.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案导学”课堂是学生自由发言的课堂,抢答题可以主动站起来进行回答,学生做错了可以随时站起进行补充修正,并且说明原因,甚至可以为自己辩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3.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个小组的荣誉。

4.学生表达能力、书写水平大幅提升

教学中所运用的导学案既是教师导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依据,把课堂内容问题化,强调的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口语表达,学生不但在学案上书写还要在黑板上展示,更要纠错并说明原因,所以学生口语表达和书写水平有大的提高。

5.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合作探究,优秀生因为要担负本组的学习指导工作而更加进步了,后进生不能再无所事事,原来上课一直睡觉的学生现在敢于站在课堂上大胆地写、大胆说了,导学案的检测题都是分层设计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案导学”课堂提高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成绩,班级平均分上升了。

四、“学案导学”应把握好以下“四个不能淡化”

(一)“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学案是指导学生学的具体方案,教案是教师教的设计。课堂教学理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而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及学后疑难的解析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设计。同一学习内容,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挖掘

我们倡导教师课堂上“不能教导学案,而要用导学案教”,针对教研,我校提出了“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处理”的备课流程,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师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此种做法,教师的备课负担是减轻了,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淡化了,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挖掘教材进行第二次备课。

(三)“学案导学”不能淡化学科特点

导学案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体现课堂教学的学科特点。

(四)“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风格

“学案导学”由于采取基本一致的教学设计,往往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同时可能使部分优秀教师产生从众心理,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潜力,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是极为不利的。

“学案式导学”模式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施途径,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学相长的有效教学模式。当然,学案导学实验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和改进。例如,个别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通过看书思考而是抄袭教辅资料,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时间难以控制与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矛盾等。因此“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及备课方式和课堂实施的改革等方面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田宏忠.教师如何编写导学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篇(6)

二、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教学档案应运而生。在继承传统纸质教学档案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基础上,电子教学档案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高校教师教学的相关材料,比如电子文档、演示文稿、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网页等,依托网络新媒介平台全球化、多元化、即时传播和随时互动的特性,以其灵活便捷和功能强大,势必成为高校教学档案的新模型,受到师生的追捧。电子教学档案没固定格式,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根据教学档案的功能分为两大类:教学改进型和教学评价型。电子教学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阶段性评价、总体工作评价、教案、课件、教学成果集、作业批改情况、集体备课情况、听课情况、进修情况等。相对传统的纸质教学档案而言,电子教学档案更容易保存和携带,更便于教师对教学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顺应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

1.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打破时空限制,便于存储和携带。电子教学档案多为word文档、excel表格、PPT演示文稿、音视频资料甚至网页,容量大,所占空间小,延长了教学档案的保存时间和保存范围。如果将教学档案存储在邮件中,或上传到网络中,做成精美的网页,就更不必担心教学档案的保存空间和时间的问题[2]14。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机打开浏览,便于英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2.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便于交流和监管。只要有电脑和网络,英语教师间可以随时随地互相查阅彼此的教学档案,学习对方的教学经验,吸取对方的教训,促进彼此教学技能的提高。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查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和英语老师沟通。这样,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就非常便利,英语老师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资源共享;老师和学生也可以沟通有无,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使教学档案真正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二级学院和学校的领导也可以随机打开电脑上网查阅英语教师的教学档案整理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远程进行监督检查。

3.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功能强大,灵活便捷。英语教学档案中少不了音频和视频资料,以往的传统纸质教学档案难以长期保存磁带或光盘中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而电子教学档案弥补了纸质教学档案的不足,再多的音频视频资料,也可以复制粘贴保存在电脑中或上传到网络中,其他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收听观看。英语教学教案、课件、教学心得,也可以供学生们和同事们学习。学生们参加的与英语有关的竞赛,演出的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中可以供大家共享学习,也为参赛同学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增添了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目前的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实行电子教学档案,业内对电子教学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评价功能上。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子教学档案的模式和功能一定会更加广泛和多元。

1.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电子档案信息意识。英语教学档案信息复杂,教师在整理教学档案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知识和管理技术。学校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进行教育和培训,学习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知识。二级学院和学校要不定期上网查阅和检查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归档情况,激发英语老师整理英语教学档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督促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杜绝抽查档案时临时突击,编造资料的情况发现。

篇(7)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被提出,它的科学实用性已经引领追求高效和快速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学案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实施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学习一门外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英语的魅力,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记忆,这样的教育能满足的只是做题的要求,而谈不上对英语的学习。导学案就是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有效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关于英语阅读课与导学案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该部分除承载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能力的培养外,还具有对课文相关话题、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功能,使学生有机会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并通过阅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导学案是教案与学案的一体化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师生互动创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文本结构,设计实际有用的导学案,包括设定分解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优化课堂设计,并应用到实际阅读教学中,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案导学,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2的Reading“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为例。本课的定位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阅读课,主要内容是一位环保人士与一位经济发展顾问之间的辩论,笔者对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与编排。

1.课前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询有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信息,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任务活动,能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理念。

2.激趣导入。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先验知识,让学生乐学新知。英语语篇教学要求我们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新授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不同形式导入,可以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话题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自然过渡到正题。

3.通览阅读。通览阅读,即通览全文,把握大意,该阶段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在此阶段,学生应尽可能快速地展开阅读,以获取文章的大意,此任务设计成选择题形式,放在课中完成,既是对接高考,又是检测学生的限时阅读能力。

4.阅读策略和细节阅读。阅读策略学习放在细读之前,符合教学实际,学生在通览全文之后,了解到文本体裁是debate,于是利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再对文本进行细读。细读要求理解文本的整体信息,是指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后,在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是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的较准确的理解。因此,教师除了把握阅读材料的精髓之外,还应善于依据关键问题,设计不同形式的阅读技能练习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听。这一任务既能训练学生的听力,又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为下一步任务的完成做了铺垫。

6.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两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这一话题能提高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的积极性。

7.小结本节课。

8.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该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及下节课学习的铺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优化课堂设计,克服传统阅读教学的盲目性,课堂教与学始终围绕导学案展开训练,做到以案导学。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体现了师生共同探究的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体现了因人而异的层次性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导学案把课前、课中、课后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有案可依,有案可循。紧扣高考,既培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和掌握阅读过程及其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使阅读教学逐步得到优化,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8)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科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励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一是帮助任课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二是为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措施提供客观依据。一些学校由于不重视教育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致使在学校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时,往往采用凭印象、经验进行主观定性的方法,其结果是信度与效度不高难以使人信服。开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客观评估和鉴定。

1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本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质量的评价。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集中式管理和统一性要求比较强,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将体育教学的一些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为了实现评价工作的预期目的,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关键。表1为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设立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我们本着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把能如实反映体育教学工作本质、共性强、便于实施和相关程度高的独立性指标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评价体系是按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采制定一级指标,再分别将这些指标的共性要求抽象出来作为二级指标,然后以之评价不同的课程。这种评价体系简单、共性要求明了,遵照导向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设评价指标不脱离教学实际,既考虑到了评价点和面,又考虑到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最终评价的实际效果,尽可能使所测指标达到量化,简化了指标个数,要求同一层次的指标不互相重叠,合理地给定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对各种课程教学的标准统一,便于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宏观控制,便于统一参评人员的思想,便于他们进行同级同类同质的比较,容易形成可靠的结论。见表1

2确定权重及进行综合测评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量化过程的处理,特别是量化问题,如果量化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就差。评价的一般方法是发放调查表,让评价者给出被评者各项指标的分值,然后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总分,以分值的高低来衡量被评者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确定各自的权重,既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指标、单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应根据学校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师范类学校的课堂应起到教学示范作用,当然也有些方面是各类教学共同要求的。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是既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教学质量,又要尽量简单,便于操作。在对大学公共课教学质量实际评价工作中,也应该使每个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评价方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分别赋值4、3、2、1。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等级;多人评课,则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结果,做归一化处理后,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即:指标得分=评优人数X4十评良人数X3+评中人数×2+评差人数X1。

在测评过程中,往往是先获得低层指标的数据,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测评的数据进行处理,逐级向上获得高一层指标的数据,最后获得对一个对象的总体评价。本评价方案综合得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根据子指标的分数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作为该子指标的权重的方法。假定有n个子指标,其测评数据分别为×1,×2,…,×n,则每个子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bi为第j个指标的权数.×l为第i个指标的测评原始数据。为所有指标测评原始数据的和,即权重系数等于指标得分除以各指标得分之和。此种加权法在简单测评和团体测评时应用较多,在知道各指标的平均分数而求评价的总平均分时,就运用此方法。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代表评价的总平均分数,×i为各指标的平均分数,ni为各指标测评人员的个数。总平均分数即本评价方案所确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最后测评分。

3评价的要点特征

教育思想:(1)为人师表,树立教师形象,从严治学,以身作则,运用正确的言行去影响学生;(2)育人思想,努力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3)教学态度,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坚持科学态度。教学内容:(4)研究教材,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教材的现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编写教案.教案完整、规范,教学任务明确、具体,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实际;(6)场地器材准备,场地整洁,达到运动需要,器材符合标准;(7)课堂一般程序.程序合理,注意学生精神风貌;(8)组织教学状况,课的结构与时间安排合理,调队方法得当。练习衔接严谨;(9)动作讲解示范。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动作示范正确、干净利落;(1O)运动负荷安排,学生做练习的数量,学生做练习的强度,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

教学方法:(11)教法方法运用,教法灵活多样:抓教材的重点、难点;(12)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新颖,概念准确,教学技巧灵活,有独创性。

教学效果:(13)学生体育意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次数;(14)达到教学设计状况,学生课堂气氛,各教学环节经考核,符合教学规范要求。

4评价方案使用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2)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3)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4)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必要课题之一。但是,在多年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改进历史教学模式和手段,采用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案教学模式的出现正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它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链,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主动的、积极的氛围中探究知识、体验知识和感悟情感。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学案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什么是“学案教学”

“学案”是相对教案而言的,但与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如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编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编制学案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案有纸质学案和多媒体学案两种方式。

“学案教学”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它以“学案”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学案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此构建了师生“互动―探究”的良好课堂氛围,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对学案教学的一些思考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必须把高效课堂作为最终目的和永恒追求。学案教学之所以被许多教师所认可,并长盛不衰地被创造性运用,就是因为它能高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有些时候我们教师在运用学案教学时,由于对这一模式认识不深,导致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大大降低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现结合实际总结如下:

1.学案不要与教案相混淆

在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把历史教案当做“救命稻草”,而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就不用备教材,不用备课,也不意味着要抛弃教案教学模式,而是要相互补充,发挥各自长处。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有针对性,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2.学案不要成为习题集

有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把教材内容简单地设计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教辅资料,把有着丰富内涵的学案异化成练习题的堆砌,完全丧失了学案的功能。其结果就是导致了学生对照课本抄答案,学生合作找答案,课堂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毫无用处。在学案设计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问题的探究,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感悟、学法的指导与实践。

3.学案内容要合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历史学案设计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在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

教师采用学案进行导学,从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设计问题,引入历史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历史知识内在逻辑关系,以减轻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记忆负担;通过不断的自主预习、共同探讨和课后强化,加深学生对系统知识的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不要形式化

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高效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构成了课堂的主体部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适时的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效性。然而,一些教师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固定、僵死的固守预设的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使学案教学模式更多走向了形式化道路。因此,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补充和完善学案,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

总之,学案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学案教学模式还需不断的完善,从而真正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篇(10)

一、化学学案教学的提出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教学结构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应该从课堂的教法入手,并且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学案教学方法,可以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化学学案教学的设计

1.化学学案的组成

通常来说,化学学案内容上不仅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也包括达标练习、学习活动设计和推荐作业等部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活动设计放在首要地位。在内容上,要涵盖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习的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2.化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1)研究四项内容:①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整体上规划学习重、难点和制订大致的学习目标,然后对划定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②从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着手,制订出学生个体到整体的学习策略。③探寻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的细节,尤其是关联的知识点,通过学法指导线、知识流通线和能力培养线的方式来更加巩固知识点的学习。④在运用知识点的同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方向上与内容上达到训练的目的。

(2)制订学习目标。在化学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相当重要。学习目标由非智力目标和智力目标组成。非智力目标有意志目标、情感目标、心理目标等;智力目标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称为隐性目标(可不写于学案上),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把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师生情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被称为显性目标(写于学案上),完成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手段。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①第一条线是知识线。从认知规律出发,分析所有知识点,然后再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明确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知道知识点的范围和层面。从整体来看,这是一条明线,它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②第二条线是学法线。这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③第三条线是能力线。这是一条暗线,通过解剖知识点的情感价值和能力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整体设计出发,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加以运用。

(4)编辑、推荐作业。在学生编辑、推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该在起点上做到适中,并且与学习同步,使得每个接受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3.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化学学案中的问题源自课本内容,但是又要高于课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在不同维度引导学生思维。所以把握好难易程度对于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程度异常重要。

(2)诱导原则。学案设计能够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教学课程的“弹性”,营造良好、上进的学习氛围。高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排布与能量、建立电子运动的图像,不能仅仅生搬课堂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以下有趣、科学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①由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但为何没有产生电子被吸进原子核里的现象?②弄清楚钠原子核之外的11个电子是分散开来在核外周围或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还是11个电子集合成堆在核外某一点发生运动。③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运动的本质与电子围绕电子核的运动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别?④由里向外2,8,1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什么一定是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而不属于其他原子?最后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能增强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牢固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适中原则。首先,学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其次,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思路和学习技巧的培训,需要在教案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习铺桥造路、多做提示,适度给学生难度适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化学课程设计学习电解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时,不可直接做出如下设问:氯化铜溶液为什么在CuCl2里通电之后能够分解,而水通过却无法再分解出其他原子?如此教案设计内容跨度太大,令缺乏系统知识的学生无从下手,增加学生在学习的心理负担和学习障碍。如果将以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搞清楚通电之前和通电之后CuCl2溶液中的离子类型、浓度、运动情况,分析分布、聚集在两极附近的离子种类、“放电”倾向,电解中的总反应式内容、电极两极的反应表现等问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像以上这样的教案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学生降低难度、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良性学习,通过适中降低难度等手法也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为以后更为复杂的电解原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量力性原则。化学学案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基础之上来设计,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也就是说,学案最基本的就是把握好度的原则,在简单和复杂的情况下做到平衡。如,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时,若设计:①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不运动?②原子核是怎样运动的?其实,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没有帮助的。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探索出更加有价值的设计。

(5)系统性原则。学案设计要遵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学习模式。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设计都应该如此。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深化和拓展知识,又要迁移和运用知识。从系统的原则出发,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化学学案的运用

1.指导学生预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提前将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规划学习的目标,让学习内容更加突出。

2.用于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与教师在教案上的教学步骤相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案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前后衔接起来,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成效。

3.组织复习

在学习中运用整合的手法将学案进行加工,变成一份新的资料,简单明了,结构明确,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案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教与学的统一,还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案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案教学进行自学,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理解教师的思维体系,更加深刻地学习学案,以此解决疑难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把教与学真正融于课堂。所以,化学学案教学的运用,旨在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幼儿园老师毕业论文 下一篇: 消费者行为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