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7 10:23: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内容提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 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 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 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09-01
英皇考级是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设立的音乐等级考试。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音乐考试机构,它举办的音乐考试是当今世界上广泛认可的音乐考试之一。英皇考级的科目包括键盘乐、弦乐、木管乐、铜管乐和打击乐器,声乐、应用音乐、器乐合奏、合唱以及乐理。考试分为一至八级,建立了一种多种形式的考核体系以期有效的评定学生的演奏水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学习音乐的人众多,从2003年进入中国以来,英皇钢琴考级逐渐为人们了解和接受,通过对国内的钢琴考级和英皇钢琴考级内容的比较,结合当前国内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对从事钢琴教育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有所助益。
一、钢琴英皇考级体系内容分析
英皇钢琴考级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音阶与琶音、演奏(三首乐曲)、视奏和听觉测试以及乐理笔试。
1.音阶与琶音部分,考试要求考生背谱演奏考官随机抽取的音阶和琶音,在演奏中要求弹奏音符的颗粒感要强, 力度均匀。并且结合弹奏考官还会随机提出相关的问题。这一考核注重考生对基本技巧的掌握,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对考官的提问做出快而准确的反映与解答。
2.演奏部分:要求考生演奏三首乐曲,考生可以视谱演奏,在这一部分考试中,一方面考官把演奏者对作曲家的创作理解及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真切表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对手指控制能力的更高要求。这就区别于我们传统的钢琴学生考级,只注重机械的背奏乐谱而不注意对音乐的真实理解和表达。
3.视奏部分:要求考生视奏随机抽取的乐曲。这一部分的考试首先考察的是考生视谱演奏的能力,对乐谱的敏感程度,以及对音乐理解的完整性和音乐表现能力。视奏能力的训练其实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区别与传统的钢琴教学,要求我们在钢琴教学中不单单只去关注学生是否将作品完整演奏下来,还要关注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4.听觉测试部分:这一部分注重音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侧重于对考生拍子, 节奏, 音高的感觉的考察。并且还会涉及音乐时期及风格常识的提问。这一部分考试的难度也是逐级增加,要求考生能够听辨乐曲的风格、时代特征、音乐特点,并且了解作曲家的作曲风格、乐曲结构、终止式等等基础乐理知识。
5.乐理笔试部分: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对考生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察,一至五级注重音乐记谱、调性、结构等常识的检测,六到八级则是趋向于音乐创作、作曲及配器法方面能力的考查。这一考察注重对考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能力的考察,不仅考查考生音乐理论掌握的情况,还要考察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钢琴英皇考级体系的价值及意义
1.对于我国钢琴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从英皇钢琴考级体系可以看出钢琴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真正的去理解,去感受音乐。这也是钢琴音乐教学发展的方向。
2.对完善我国钢琴考级制度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钢琴考级作为一种考查学生钢琴水平的评价体系,怎样设置考察内容,才能科学完备的体现学生的钢琴水平,英皇钢琴考级体系无疑系统的体现了这一目标,对我国钢琴考级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3.有利于我国钢琴从业教师的规范与培养。英皇考级协会在全国很多城市设置了考点,定期的进行英皇考级钢琴教师的培训和考核评级。首先力求从教师的综合音乐素养能力的提高出发,来推动教师队伍的规范化;其次,经过培训后的老师,必须得通过英皇组织的钢琴教师考试,才能获得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颁发的,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英皇教师培训证书”。这样的举措推动了钢琴教师队伍的正规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钢琴教师的教学能力。
4.有利于我国钢琴学生与国际接轨。英皇考级是音乐界的“国际通行证”,是国际上具有权威意义的音乐考级考试机构,英皇考级证书具有申请欧美院校留学加分的优势,其中包括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剑桥等等。推动了我国钢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能够出国学习和深造。
作为一个关心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爱学生的普通钢琴教师,由衷地希望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能够健康的发展,让音乐真正成为每个学琴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永远伴随着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使钢琴艺术走进更多孩子的心灵。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 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 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 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一、连云港分行品牌建设SWOT 分析
(一)优势(Strength)。1.规模、实力优势。近年来,在上级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行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连云港分行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合规经营、精细管理,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多年实现高位增长,规模、实力遥遥领先于全市同业:存、贷款总量及新增、中间业务、国际结算业务、银行卡、效益等主要业务发展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连续六年获得建设连云港市有功单位称号,连续七年监管评级全市第一;2.产品、服务优势。产品方面,(1)强化特色产品,进一步做优国际结算、外汇外贸等传统优势产品以及银行卡等新崛起优势产品,保持并扩大绝对领先市场份额;(2)做精同质产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做实增值服务,形成差别优势;(3)力推创新产品,鼓励产品创新,积极推进产品复制、组合、运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的服务。服务方面,(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团队,研究产业政策,积极主动对接,服务沿海开发先人一步;(2)积极推广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益农贷、创业贷等产品,服务县域经济快人一拍;(3)通过加快网点建设、合理网点布局、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柜面人员文明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服务港城民生高人一筹;3.人才、战略优势。根据总、省行的战略部署和人才导向,近年来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人员力量得到不断充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提升基层网点负责人、“四经”(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队伍综合素质,建立后备人才库,开展专业技术序列建设,形成当下与长远的人才优势,为分行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分行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不足(Weakness):1.品牌建设理念尚需进一步培育。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级管理者和品牌建设责任人员对品牌建设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在内容与实质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片面性,简单地认为品牌就是做广告、招牌、标志、图案设计或是网点包装等, 而未认识到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队伍建设、制度建设、VI应用、广告宣传、声誉风险管理、基础培训、社会责任履行、文优水平提升、员工素质与精神面貌养成、企业文化融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2.品牌传播手段尚需进一步丰富。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分行在传播媒介的选择上已基本做到重要媒介的全覆盖,在品牌广度上的推广已颇有成效,但在传播手段上,在公益活动、事件营销等品牌深度传播方面,在“讲故事”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3.品牌宣传策略尚需进一步优化。品牌宣传策略主要涉及宣传媒介的选择以及宣传内容的选择两大方面。面对众多可选择媒介,何种内容的广告在何种媒体上取得何种效果,在二级分行层面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估。在宣传内容方面,形象广告与产品广告投放比例该如何拿捏,也尚无可操作性的依据。
(三)机遇(Opportunity):1.区域条件向好。新丝绸路上,连云港市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各类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赢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有利于直接切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处于新一轮深入改革与经济快速发展期,有利于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谋求更好更快发展;2.竞争对手多元。与苏中、苏南行相比,由于经济体量的制约,连云港境内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包括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进驻,这虽然在业务发展方面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在品牌建设上,竞争对手的多元化将带来可资借鉴的品牌建设的多样化;3.上级推动有力。上级行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强,明确将“做品牌”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出台品牌管理考核方案、编发品牌管理文件汇编、整理广告样稿、发送声誉风险提示单、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开展品牌管理培训、有针对性地给予工作指导等多种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分行的品牌建设进程。
二、连云港分行品牌建设对策
(一)转变基本观念。突破以自身业务和产品为品牌建设中心的传统观念,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和信息接收特点开展品牌建设的观念转变;突破以名称、标志、广告为中心的片面的、低层次的品牌建设观念,向系统化、多元化、深层次的资源投入产出管理、营销传播叙事观念转变;突破以业务内容为主的产品宣传观念,向“亲情化”框架下特色服务观念转变。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沉重的打击,作为航运业重要环节的港口企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截至2008年1-9月我国港口累计吞吐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趋势,自9月之后港口吞吐量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态势,同比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渐降低,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作为贸易晴雨表的港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断上升。
一、金融危机暴露的港口企业面临的风险
风险是指在企业经营的各种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暴露的港口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市场风险
金融危机形势下,港口企业面临利率变动以及汇率变动等市场风险,上市公司还可能面临由于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企业融资能力降低以及获取足够资本或流动资金能力降低的股票价格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在账款到期时不予支付的风险。因为多数港口企业会允许购买劳务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付款,这一过程称为赊欠。赊欠会产生不予支付的风险,同时延迟支付期间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或收回应收账款的成本会极大地降低交易的利润。金融危机导致港口企业的主要客户航运企业支付账款能力下降,极大地增加港口企业的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缺乏可用资金而产生的到期无法支付应付款项的风险。由于信用风险的增加使得港口企业可支配的货币资金量下降,造成到期及时支付应付款项、偿还债务的能力下降,从而流动性风险增加。
4、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企业声誉会受到负面影响的风险。声誉风险是二级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来自企业未能有效地控制其他类型的风险,如未能及时偿还债务导致企业的商业信用受影响,客户会对企业丧失信心,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将会使企业声誉受到影响。
除了以上所说的四种风险外,商品价格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性风险、项目风险以及环境风险也是企业经营时会时常碰到的风险,要加紧防范。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来完成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是指发现和了解企业组织中各个方面隐含的风险,以实现企业战略愿景为目标,对风险进行研究,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控制行动,减少经营失败的可能,降低经营不确定性。其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认为风险是与企业的目标紧密相关的,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目标对风险的产生及对其的分析和判断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对风险管理必须通过有效的、系统的控制,严格地说是通过内部控制,才能得以化解。
风险防范的途径必须基于企业目标,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采取积极、全面的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就是通过设定内部控制主体的行为规则、调整内部控制主体的行为规范,以促使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激励与约束企业内部经济交易中的各种行为,减少不确定性,节约交易成本。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企业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企业风险的规避离不开内部控制。
三、港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现状
目前,多数港口企业已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真正能有效实施的单位为数不多,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等同虚设,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
某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多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目前部分港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善,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产生了大量无为的内耗,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3、管理权责不清
在部分港口企业中权责不清现象严重,在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当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法追究责任,最终不了了之。而且由于期间的沟通不畅,常会发生资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失误。这都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4、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四、加强港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措施
港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应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港口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信息,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
1、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就企业角度而言,公司治理机制辐射两方面内容: 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次中,股东要授权给管理当局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判断股东期望是否能真正得到实现并在管理当局损害股东权益时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
2、制定公司统一内部控制制度,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序、方法、规章和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采用如下基本方式:
(1)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 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
(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4)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单位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 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 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除上述外,实物资产控制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对实物资产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全过程进行控制。
(5)成本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生产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在港口企业中,这两种方法应该结合起来。
(6)风险控制
港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港口作业一线全过程中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从而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见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对重点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3、提高内控制度执行部门的风险意识
内控制度的执行部门应该提高自身风险意识,依照制度规定的具体制度来执行,杜绝和防范执行不力、把关不严造成的经办部门和个人谋取私利损坏企业整体利益的谋私行为的风险;另外,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络、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外部经营环境的风险漏洞更需要注意防范,企业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如果企业不够重视企业网络数据的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没有风险意识,则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系统性风险带来商业数据泄密的风险。
4、协同企业内部各工作部门的执行,高效执行内控制度
企业是一个利益整体,每个部门的工作环节非常重要,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各执行部门、个人必须做到以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内部控制不能以部门或个人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要打破条块分割,缺少整体效益的弊端,各执行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信息沟通,便于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商讨对策,以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做到协调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全面可靠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5、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而融入各专业之中。其教育目标是贯彻健康教育、增强体质、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品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职业工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有的教育目标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营养结构的改变,学生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中职生就业因体能不足不能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负荷而转岗的现象有增无减。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不能和谐相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承载力较弱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令人担忧。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而增强学生体质,以促进中职生以强健的体魄直接投身岗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及拓展元素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基础课而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出发点是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并施以品德教育,其课程作用辐射范围局限于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这种始终围绕教育、学校和学生为一体的课程观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学为教育服务,忽略了教学为职业岗位的需要服务和社会需求的视角,其实质就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而改革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职业观模式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职业体能准备的和谐”。因而课程锻炼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能为核心,按社会及企业岗位对人才体能的具体化要求,实施岗位体能需要训练、团队团结合作需要训练、创新能力需要训练、服从服务与生存需要训练、心理适应性需要训练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切实提升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工作应对的能力”。这种职业观培养模式与课程观培养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拓展了教育、职业、企业、社会间的视角。融入了社会发展及企业文化元素、职业岗位体能应对元素、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使得课程培养元素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促使课程效能最大化,使之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和谐相偕之目的。
2.“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需要拓展的元素
(1)企业文化元素的拓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性质决定了本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当企业文化或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与劳动者认识与观念不能和谐相偕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自然令人担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教育和企业而言,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拓展教育、职业、企业、社会互惠视角,以利和谐发展就显非常必要。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要实现培养元素多元化,按企业文化需要引入团队团结合作、创新能力、服从服务与生存、心理适应性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职业和岗位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就显的非常重要。
(2)职业岗位体能需要元素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社会己见端倪,创新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及先进的科技。同时,现代化劳动环境及条件也促使了人的本能退化、适应能力降低、体质弱化等现实问题。在日本,科技部门针对果农上肢手臂因长时间高举喷雾器打农药而导致上肢及身体不适专门设计了人体手臂支撑器以此减轻果农劳动负担。这些人性化科技和举措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真实反映了人体体能素质机能退化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现实。因此,关注人力资源体能素质不仅是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也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3)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需要的拓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推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并引领当今各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却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无病即健康”被视为健康的真谛,而忽略了健康整体观和健康体能锻炼。实践证明,现实中学生营养结构及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的相向现象,毕业生体能无法从容应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事实告诫我们体育人,正确认识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内涵中健康体能和整体元素是增强学生体质根本办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对接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群”可行性分析
在职业岗位群体中互相联系的分支群体所构成的职业系统中。在实施“体能锻炼与职业对接”方案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健康教育和职业岗位体能锻炼两大主题,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长发育规律的。
2.产业链中“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分类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通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产业链中学生就业较集中的各职业岗位群中工作方式的调研,我们把各职业岗位群工作方式相近职业进行归类得出四种类型职业岗位群,形成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有效路径。
(1)“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包含电会、文秘、制图、化验、计算机、电子、仪表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长时间含胸、低头、弯腰、以坐位方式伏案工作或静坐在流水性生产线上,由于工作精确度要求高。导致心理紧张性增高。具体参与“坐位型职业”工作的身体部位是头胫部、上肢、腰背部。
(2)“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机电、汽营、医护、烹调、工模具、营销、农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因长时间站立且含胸工作。导致人体协调机能、大脑思维活动负担重、压力增大。参与“直立型职业”工作身体部位是上、下肢、腰背部。
(3)“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旅游、幼师、汽修、物管、保安、数控、家电维修、建筑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工作方式体能动作较多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劳动条件艰苦复杂。导致体能消耗大、运动系统,心肺功能负担过重。客观环境条件对身体不良影响多。因而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体能耐久能力。
(4)“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水下、地矿、地质、森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劳动环境差、有一定的危险性。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
三、“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众所周知,具体的岗位工作是在人体相关机体部位协助参与下完成的。加强各具体岗位参与完成具体工作的相关身体体能素质是“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及职业岗位群须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的核心依据。
1.“坐位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练习;发展静力性素质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练习;发展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练习。
2.“坐位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散步、慢跑,武术、医疗康复体操、健身体操、徒手及持轻器材体操等活动促使颈肩、伸展筋骨放松肌肉等,消除颈肩部疲劳;通过篮球、排球,快速推举轻杠铃、哑铃、增加肩、臂肌肉及腰背力量;通过手指卧撑、负重引体向上、增强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准确性;通过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接力跑、游泳、保龄球、飞镖等运动,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机能。
3.“直立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4.“直立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慢跑、篮、排球、游泳、跳绳等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心血管和呼吸、运动器官的功能;通过器械体操,健美操、负重搬运等锻炼增强学生上肢肌肉力量;通过武术、太极拳、医疗保健操、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立定跳远、连续蛙跳等下肢活动性练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通过体育游戏或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及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消除肌肉紧张,促进机能恢复。
5.“动作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柔韧素质的练习;发展支撑、攀爬、悬垂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素质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6.“动作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负重搬运、持器械体操、负重引体向上、增强学生力量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
7.“特殊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巧素质、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素质练习;发展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8.“特殊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进行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通过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培养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结语
当代中职教育是以彰显职业能力开发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教育。通过“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教学实践,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学有序修正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也是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和增强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就业,为生存,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一、明确大学钢琴教学活动的目标
大学钢琴教学是不同于专业的钢琴教学训练的,迄今为止,国内专业钢琴教育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钢琴演奏家。若传统的大学钢琴教育体制照搬专业钢琴教学体系,则太过于注重专业技术的训练培养,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钢琴教学活动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高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向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很多教学规划和方式也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基础性教育人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像专业技术教育那样培养艺术家。如果不能明确大学钢琴教学活动的目标,那就会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对自身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把培养规格落实到钢琴教学全过程
身为大学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充分认识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在实际教学当中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要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地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大学钢琴教育属于音乐基础教育,应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特点,当然还要注意钢琴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充分认识到大学钢琴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
另外,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现行钢琴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深入了解,从整体上增强大学钢琴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以培养规格为轴心,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体制是现代高校教育的基本,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成果。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比如说,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两者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到一起,这样既不影响整体教学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速度。
此外,在教学课程的顺序上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设置,要以培养规格为轴心,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还应在课堂上对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实行辅助教学,也就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于必修课程的认知掌握能力,也能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课外练习时间。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求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写作文。制定作文提纲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加快,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新课程改革将又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理应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去审视和处理中学历史教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纲教学法”就是笔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尝试,期望得到同仁们的指正。
一、什么是提纲教学法
提纲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师生以所授新课的不完整学习提纲为中心,学生通过主动阅读,独立完成提纲填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提纲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使用提纲教学法
1、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初中历史因其学科的特点,并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回家没有时间预习或巩固历史课堂知识,在校也只限于课堂40分钟,所以我们急需找一种既节省学生学习时间,又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并深刻记忆历史知识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2、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多为“满堂灌”或“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或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学生只关注了教师讲授过程中的历史故事而无视严谨的历史知识本身,造成了历史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培养的课堂教学现状。
3、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学案教学”“学生教学生”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存在“加重了学生课下的负担”或“难以按着课标按时完成教学内容”等弊端。
4、于是我们致力于寻找一种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运转,又不需学生在课下做足工夫,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展示又不偏离历史课程标准,既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收发自如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的“提纲教学法”。
三、提纲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一)精心备课,设计出新授课的不完整提纲。
1、设计提纲是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按要求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教学职责,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不偏离教学方向。
2、设计提纲时还要尽可能的参阅大量的参考书及教辅用书,最大限度的保证学习提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因为这个学习提纲要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纲举目张,科学的学习提纲能让学生轻松自然的掌握所学知识,有科学失误的学习提纲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设计提纲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有条件的教师最好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设计提纲,毕竟这一步是决定提纲教学成败的关键。
3、提纲的主体脉络设计出之后,还要仔细设计哪些内容需要留白、留空,因为只有不完全内容的提纲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挖掘所学内容。一般要将关键知识留给学生去填写,篇幅较长的内容要给出一些关键词,以便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记忆。
4、与提纲配套,也可补充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的文字材料、图画材料、或者巩固学习的习题。其实将补充材料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会一举两得,既补充了材料,又巩固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提纲。
这一环节虽然只占用课堂时间的一到二分钟,却致关重要,这是要将学生引入到冷静的自主学习中的关键一步,不仅是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去高瞻远瞩的观察学习内容,去系统的联系学习内容。也正是这一环节突显了“提纲教学”对于“学案教学”的优势,“提纲教学”要比“学案教学”更具高度,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将这一步坚持下去,学生会自觉形成从整体上系统看问题的思维习惯,而且必将会受益终生。
(三)及时进行习题演练,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当所有授课内容进行完毕后,及时的引导学生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是趁热打铁的最佳时机,做题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而刚刚完成的对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短时记忆又使学生在作题时信心倍增,灵感百出!两者在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升华了学生的知识体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四、提纲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提纲教学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总和。给学生不完整的提纲,其实就是给学生在课堂上找事干,由于有事可干,学生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在课堂上开小差,捣小乱,而是在集体探求的氛围下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思考、判断、决策,以便迅速完成提纲。当提纲完成后,学生又急于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否有错误或漏洞,带着这样的心理去听课学生当然会更专心,更细致!在学生带着问题专心细致的听课过程中又被教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提问相吸引,被教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所鼓励,欲罢不能,跟着教师步步深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被牵引着向前探究。由于学生的主动专心参与,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接受的知识也大大增加。
给学生提纲,也能帮助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进行对症下药的讲解,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教师能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
总之,提纲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提纲教学法培养了学生从整体上系统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给学生提纲,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的把握所学内容。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要死记硬背,为什么死记硬背的效果不如人意?那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缺乏整体的系统认识。提纲教学法提纲不仅引导学生把课本内容认认真真过了一遍,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了整体观、系统观,养成了学生整体、系统看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当学生记忆零散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有纲可循,纲举目张了,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了!而这样的学习习惯也可潜移默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第三:提纲教学法解放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的挥汗如雨,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的一头雾水,恹恹欲睡。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老师对学生的需要不甚了解,这样的课堂既谈不上和谐又做不到有效。提纲教学法让教师在学生自主填写提纲时,走下讲台,腾出时间,专心、静心有心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有的放矢,对于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再画蛇添足;对于学生将要学会的知识,教师通过及时的关键的点拨,使学生轻松理解;对于学生一知半解却又是学习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层层设问,步步为营,精讲细练!这样,教师的主要工夫不再花在维持纪律或者滔滔不绝的讲授上,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的导航者或导师。
第四:提纲教学法使分层教学变得容易操作
课堂上,所有的学生做的是同样一份提纲,也就是提纲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底线,学习层次最低的学生也需要守到这份底线。然后在提纲的基础上进行启发提问。层次中等的学生给他中等难度的问题,层次高的学生给难度高的问题。而强调记忆的时候也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的标准:(1)记住提纲上的全部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2)整体把握提纲,能把提纲收放自如 (3)将提纲和教材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不用老师强调,各层次学生自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作文提纲是写作文时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好的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提纲分为标题式提纲和要点式提纲:
1、标题式提纲:这种标题类似一个版块的概括。相当于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用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
2、要点式提纲: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