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护理毕业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3 15:48: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65-02

一、中专教育现状

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已达224.4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89.4万,增长了66%。同时,我国护士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8%,中专学历的护士占46%。与200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护士的比例提高1.97个百分点。目前虽然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发展,但中专护理教育仍占较大比例,中职教育任重而道远。现阶段,中专护理学生毕业后将有很多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对于学生本人以及当地和国家的卫生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中专护理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优缺点

二、探讨优缺点

1.毕业后先就业然后提升文凭。《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07年,全国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达到护士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全国各地医院为达到这一标准招聘护士,期中中专护士仍是二级、一级医院的主要招聘对象。另外由于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保险制度的健全,国家医疗改革的推进,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缺口依旧很大,因此,中专护士目前就业情况良好,直接就业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职业经验,并且大多数就读于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不是特别富裕,及早的就业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缺点:中专毕业才十七八岁,年龄偏小,大多数人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对护理的艰苦和复杂性准备不足,导致中专毕业生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甚至有些学生无法适应由原来的“小公主”到照顾别人的这种角色转变而选择了放弃,使护士的职业满意率降低。另外中专毕业生由于文凭较低,很多大的医院对于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各方面和大专本科生的差距,导致中专护士想直接进入这些医院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文凭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比较大的限制。适宜人群:大多数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

2.直接考取全日制大学。护理人员学历情况: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偏低(中美比较)。2000年美国护士医院护士中,研究生毕业7.6%,本科毕业35.7%,大专毕业38.4%,社区护士中本科毕业22.5%,大专毕业48.2%。而我国2003年中专占64.5%,大专24.315%,本科1.3%,以中专为主,教育层次偏低。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指出(资料来源: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5年应达医生∶护士=1∶1,每千人口医护人员均为1.5,则护士数应为232.3万,应净增103.6万;护理人才招生数中专占50%,大专30%,本科1.5%、研究生0.5%。所以高学历必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而大学生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求学过程,能让她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好的文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大学这几年更是她们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对于职业和人生能有更深入的思考,这些都是她们今后职业以及人生当中重要的财富。而且现在各大医院对于护理专业的学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全日制大学毕业以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更具有优势。缺点:现在大多数医学院校已经取消了对中专护理的招生,中专生如果想读全日制大学的话一般只能选择各个职业技术学院的统一的单靠单招而这种考试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除了单考单招,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有些学校有独自招生,但这些学校往往良莠不齐,招生资质甚至都存在问题,择校时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上有些学校由于学费较高,对于很多来自本不富裕家庭的学生来说,造成比较大经济压力。而且由于政策可能的转变,对于高职护理文凭的认可度的不确定性,毕业生的就业也存在一定风险。适宜人群: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有较好的学习动力和目标,最好是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心理、家庭经济方面都能承担一定的风险。

3.参加国外的学校培训。优点:目前世界上护理人力资源短缺非常普遍,英国因年轻人较少选择护士作为职业,老年护士快到退休年龄,注册护士人数虽然较前有所上升,但不够补充在职护士求学和转岗导致的流失,护理人数严重不足,伦敦有■的护士来自海外。美国因工作场所的暴力及工作压力造成护士流失。另外,护理人员老化,招生人数减少,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护士不受尊重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力短缺。2000年,美国缺少11万名注册护士。预计到2020年将有20%的职位空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注册护士的不足导致非技术人员代替护士职位,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欧洲在护理人员的配置方面主要存在两个现象:一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尽量少雇佣高级护理人员,造成高级护师与初级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不合理;二是尽量雇佣护士代替医生的部分职能。所以目前国外护士急缺的现状给了想出国就业的护士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除了就业的相对容易,国外的护士的待遇以及社会福利以及环境都是吸引国内护士出国从业的重要原因,以新西兰护士为例,每个月1~2个夜班。下午8点以后上班工资1.25倍,周末上班1.5倍工资,周末晚上8点后就是1.75倍了,节假日上班2倍工资加补休一天。一年带薪年休5周。所以如果能成功的申请国外发达国家的护士资格并能找到工作,不但能从经济上获得更多,而且能享受更多的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福利,并能开阔个人的视野,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缺点: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门槛高。一是语言关的门槛高,就算是去英语国家就业,以绝大多数的中专生来说,语言这关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除了语言,学历也是一个难题,对于护士这个专业来说,发达国家基本是要求本科学历而且是他们承认的或者能直接考到他们的护士资格证,所以出国留学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留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除了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出国后的适应,适应文化、教育、语言等,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且还会有毕业不了或者毕业了难以就业的问题。所以风险也是比较高。建议:适合一些具有这方面想法并且意志坚定的学生,家庭条件能承担留学的费用,英语水平较好,并且能吃苦,有较好的自控和自我照顾能力的学生。

4.从事医疗相关职业。护士毕业以后还可以从事一些和医疗护理相关的职业,比如医药代表、器械代表、营养师(取得营养师证书后)、月嫂等。优点:有了医学知识的基础和背景,从事这类职业的学生来说能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能更快的适应。工作时间的安排相对自由,回报可能会比临床护士高。缺点:与自己本专业有一定的差别,工作相对来说没那么稳定,需要比较好的沟通能力,需要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由于中国的现状,很多只能作为一个阶段的工作而不能作为一辈子的职业。建议:适合不想从事临床护理但一时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的学生,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愿意付出更多。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事其他与护理无关的行业或者学习其他的专业,这里我们就不做讨论了。

三、总结

中专护理目前是我国医疗护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学生毕业的时候才是十七八岁的年龄,是面临着很多选择和迷茫的阶段,我们不应该让他们每个人都走着一样的道路。相反的,学校和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和家长共同规划一个适合学生的将来,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的人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uchan J.The’greying’of the United Kingdom nursing workforce:impli2cations for employment policy and practice.J Adv Nurs,1999,30(4):8182826.

[2]Hemsley Brown J.Counting nurses:interpreting nursing workforce statis2tics.Health ManpowManage,1997,23(4-5):1592166.

[3]Anonymous.Study predicts shortage of RNs as nursing workforce ages.Da ta Strateg Benchmarks,2000,4(9).

[4]Buchan J.Recruitment.Happy landings ? Health Serv J,2000,110(5719):24227.

[5]Jackson D,Clare J,Mannix J.Who would want to be a nurse ?Violence inthe workplace a factor in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J Nurs Manag,2002,10(1):13220.

[6]Dailey RC. Role perceptions and job tension as predictors of nursing turnover.Nursing connections,1990,3(2):33242.

[7]Murray MK.The nursing shortage.Past,present,and future.J NursAdm,2002,32(2):79284

篇(2)

结果:观察组评教、评学、理论和操作考核皆合格,教学评价满意度达90%以上。

结论:多形式结合教学管理方法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不同层次护生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P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不同层次护生 带教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30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06-02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带教,实施了“一对一”带教为基础的多形式结合的带教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9年我科实习护生75人为对照组,大专28人,中专47人;选择2010年我科实习护生79人为观察组,大专35人,中专44人。年龄17岁―25岁,两组护生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带教;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带教为基础,“分层”和“分组”带教形式相结合的带教方法。实习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带教效果。实习结束时从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学习两方面评价带教老师。本次发评教表154份,收回154份,收回率100%。

1.2.1 教学小组师资配备。科室教学小组分别由副主任护师(教学组长)、主管护师组成;她们皆为本科学历;工作年限15年以上;年龄在34―49岁。

1.2.2 岗前教育。每位实习护生到科室,首先由带教组长实施岗前教育。介绍消毒供应中心的性质和任务,查对制度等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工作人员、环境,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和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介绍护理道德、伦理,讲解服务理念和信条、实习计划。

1.2.3 “一对一”基础带教。确定“一对一”师生带教关系,实习生多时“一对二”带教,即一位主带教老师负责1-2位实习护生入科到出科的理论、技能、职业道德的培训、培养与考核,完成实习任务。专科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手把手教学指导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流程,如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器械检查与保养、干燥、组装等,带领护生操作。

1.2.4 分层次带教。我科接收实习护生学历有大专、中专二层次。根据其特点,对理解力差的中专实习护生多安排理论学习时间和手把手教学指导时间;多安排护理服务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时间,在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不断提高中专实习护生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和思想素质。对大专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围绕消毒供应中心新进展每人安排45分钟的科内小讲课一次,课前由带教老师修改讲稿保证质量,全科人员和实习生都参加,一起学习、讨论、分析和总结当前工作与新进展之间的差距,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改进工作。各流程大专实习护生以自作为主,带教老师陪同,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提高他们的操作和创新能力。

1.2.5 分组带教。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敷料包装间、洁具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1]我科按工作区域划分将工作人员和实习护生分清洗组、组装组和灭菌组。实习护生按排班表上每日指定跟班老师分组实习,在跟班老师指导下巩固学习各工作区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 结果

观察组评教、评学、理论和操作考核皆合格,教与学互评满意度达90%以上。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 讨论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教学中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教学活动的主体。[2]根据新型的护理模式,创新教学关系,让实习护生从被动参与教学活动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和带教老师共同参与,将教学互动落到实处,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实习护生尽快适应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护理实习生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法律意识。[3]将消毒供应中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用实例让护理实习生明白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职业防护意识,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做义务去履行。

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客观、公正地评价具有激励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4]双向评价有利于提高老师的带教水平、保证师资队伍质量、调动护生学习热情,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3

篇(3)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生从学校走向护理岗位之前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护理学生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是护理学生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1]目前护理学历教育存在有高考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中专起点的3+2大专学历(初中毕业后三年中专再加两年的护理大专)等层次教育。结合最近几年我院接收的3+2大专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情况,总结带教体会如下:

13+2护理大专实习生特点

1.1护理人文教育缺失,只重视专业课的开设。通过对近三年对来我院实习的3+2大专护理实习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些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所具有的社会学知识,人文学知识与学历层次不相符,缺乏很好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差、审美能力低,表现在护士着装不严肃,出现浓妆艳抹,与所从事的专业不匹配的现象,穿着拖沓,不符合职业规范要求。

1.2专业知识功底差,表现在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弄不懂学不会的现象,技术操作不规范,在学校见习和模拟实验课中掌握的操作知识太少,还有个别学校为单纯追求执业考试通过率,压缩减少实习教学时间,弄虚作假,应对考试的做法[2]。实习期间不安心,请假多,上班时间心不在焉,整天抱着书本看,严重者甚至无心继续实习。[3]

1.3与病人交流沟通不到位。表现在健康教育知识面缺乏,理论功底差,常出现患者或家属问及相关问题时,不能及时解释,易导致护患矛盾发生。

1.4文字书写能力功底差,表现在护理文书书写困难,不能准确应用一些医学术语。出现文不搭题现象。条理不清,不能正确反应病人病情变化,不能反应护理问题,解决、处理的结果。

2措施

2.1对护理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时,要增加人文方面的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必须相应做出转变,改变过去只研究人的生物性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的偏向,大力加强人文教育。[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过去只研究人的生理属性,忽视人文方面的教育,在临床实习中增加人文讲座,举办护士礼仪规范培训。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视野的空间,传播人文思想,有效地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设计人文讲座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生活,坚持高格调、高品位,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创造出本院的风格和品牌。可以举办护士礼仪表演,以达到提高实习护士形象。规范护士着装行为,提高自身形象,达到整体提高护士素质的目的。

2.23+2护理大专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在接受专业知识理论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如理解有困难、涉及到生理、 化、药理学等基础知识时,存在一些弄不明白,弄不懂的现象,我们要求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中结合临床上的一些生理现象、用药知识对3+2护理大专生进行在学校期间没有学会的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以达到让她们尽快掌握一些临床知识,完成临床实习的目的。同时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努力提高质量,提高临床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对实习带教教师的培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5]

2.33+2护理大专生在校期间交流沟通知识学的很少,来院后我们组织护生学习交流沟通方面有关知识,并请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示范、授课,学会交流沟通技巧。做到:一听,多听病人说几句,尽量让患者宣泄和倾诉。两掌握:掌握病情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的压力。三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四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言、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2.4针对3+2护理大专实习生文字功底差的问题,我院要求带教老师对每个实习护生的护理文字书写严格把关,首先不允许实习护生在护理文书上随意书写,但要求实习护生每人在相应科室实习期间要用草稿的形式对该科常见病,每病写两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带教老师逐份进行修改,这样的做法降低了入档病案不合格的几率,同时也让实习护生提高了自我约束力,做到了认真书写,遇到不明白的医学术语,及时请教老师,不明白的书写格式,及时查阅《河北省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大量病历的练习也提高了护生的写作能力,使护理记录尽量达到了规范要求。

3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对3+2大专护生进行带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达到了实习护生从工作作风上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做好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服务态度达到了服务周到热情,解释耐心、工作细心,杜绝了交流沟通中的生、冷、硬现象;在护士礼仪方面做到了,上班时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大方,着装符合护士着装规范要求;在业务技术方面做到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认真规范书写各种护理文书,通过临床实习完善了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操作等业务技术水平,为各级医院输送了大批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素霞.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9,9(7):32-34

[2]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5

篇(4)

PDCA循环法是美国质量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指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和A处理(action),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个循环的结束,通过总结、提高,然后下一个循环开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2013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生。2011年在我院实习护生43人,其中女护生41人,男护生2人,中专39人, 大专4人;2012年实习护生45人,女护生44人,男护生1人,中专38人,大专7人;2013年实习护生44人,全部均为女护生,中专40人,大专4人。3年实习护生中年龄都在17~19周岁。

1.2方法 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护生进行管理。

1.2.1计划阶段(P) 基层中医院,1年接纳40多名护生,对于管理和带教都是1个考验。因此,在护生到临床实习前,护理部必须制定严密的实习计划,从带教老师的挑选、培训到护生素质摸底、实习安排等,都需要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①带教老师:挑选护师以上职称,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善于沟通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在带教前,护理部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带教的方法、内容、带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护理部制订的教学计划加以解读。培训完后进行考核,考核内容由护理部制订,考核合格后方可成为带教老师。②护理部:护生在来医院实习前,护理部应了解该所学校的实习计划、要求,学生的素质、层次,然后根据本院科室设置的特点、就诊患者的结构,制订出适合该批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实习时间安排表;③护生:按护理人员着装要求准备好护士帽、发卡、工作服、工作鞋、带秒针的护士挂表等。④示教室:备齐各种护理操作用物;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中西医护理技能操作的光碟。

1.2.2 实施阶段(D) ①护生来医院第一天,护理部引领全部护生熟悉医院的环境,介绍各科室的布局,然后进行为期1 w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简介;护士管理条例;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核心制度以及讲解如何提高防范意识,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作为护理部对护生素质的初步掌握。②根据护生不同的学历进行分层次带教。中专的护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稍微欠缺,依从性较强;大专的护生大多是高中毕业后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高中阶段的训练,理解能力更强,更能够独立思考。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男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表现的较为拘谨,加之实习人数又少,显得孤单、不合群。胡巧红等[1]调查发现男护生主要表现担心自己是否能为社会所接受,在实习中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特别是男护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因此,只有分层分类带教,因人施教,才能提高带教的质量。

1.2.3检查阶段(C) ①护理部:护理部每天派人按计划到各科室检查实习生实习情况,包括护生到岗到位、思想动态、实习效果,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②考核:科室带教老师每周对带教护生进行考核,科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实习的护生进行考核,护理部对出科护生进行抽查考核。考核的内容由各考核者自行确定,可以是护理操作,也可以是核心制度的提问,护理病历的书写,或者到后期可以让护生组织护理查房,疑难护理问题的讨论等,以便了解护生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出科考试必须是一项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试卷,每次的考核结果记录在护生的临床实习手册内,作为本科室实习结束时操行评语的依据。

1.2.4处理阶段(A) 每一位护生到临床实习前,护理部统一制作《带教老师问卷调查表》,一名护生一张,采取不记名方式,实习结束后交回护理部。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带教老师专业素养、操作技能、带教能力、沟通能力、对护生的态度5个部分,每部分20分,16~20分为好,11~15分为较好,6~10分为一般,0~5为差。护理部通过问卷调查表、实习手册和日常收集的信息反馈,可以及时动态的掌握带教老师、护生情况,不断总结、整改、提高,改进带教方法。

2结果

2011~2013年3年的实习生顺利的完成了实习任务,95%的护生从事了临床护理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从护生反馈回护理部的问卷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2011年,带教老师综合评价为好的占78%,较好的18%,一般的4%,差的没有;2013年,带教老师综合评价好的占89%,较好的11%,一般和差的问卷没收到。

3讨论

护理专业经过护理人员多年的努力及护理专业从服务、教育、科研及专业组织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这种循环管理适合于多层次、多部门护理人员参与的护理业务技术重点项目管理。张世琼[3]在专科实习生护生带教管理中得出结论,应用PDCA循环有利于护生有效地自我管理及带教老师不断提高带教质量。3年来通过应用PDCA的管理模式,不断总结、改进、完善管理方法,因材施教,既充分调动了带教老师和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全院护理的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是接触患者的开始;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的关键时刻。目前处于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时期,对护理实习生的培养也是临床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护理实习生(下文简称护生)下临床前的心理特点,制定规范合理的实习生管理方案,可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做好坚实的铺垫,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笔者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01班及05班的护生进行了随机临床实习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以更好的了解护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大专,01班及05班的护生进行随机临床实习前心理状态的调查,护理学生141名,女生123名,男生18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5岁。

1.2方法 采用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与护生沟通、总结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经验丰富的护理老师讨论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护生实习前最担忧的问题、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是否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组织护生当场发放调查问卷141份,以不记名方式当场回首问卷,收回141份,有效回收率100%,见表1。

2 结果

2.1主要心理压力来源 课堂学习的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实习前学校对下临床注意事项的指导不够;与他人沟通能力较差,担心与科室人员相处困难;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担心出现医疗事故;带教老师对实习生指导缺乏耐心,责怪实习生;患者和/或家属不愿意让实习生实施护理措施;与患者和/或家属发生冲突,产生医患矛盾;由护生到实习护士之间角色的转变需要时间;实习所在单位会影响将来就业去向;实习科室对实习生不够重视;实习结束后,继续读书还是就业?以上为护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来源。

2.2不同性别大专准实习生心理压力间的比较和分析 准护生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压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女生心理压力(55.6±12.8),明显大于男生的心理压力(71.4±16.3)(t=2.847,P=0.006)。

2.3不同压力源对男女准实习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影响 在对实习前护生心理压力影响最大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在与他人沟通能力较差,担心与科室人员相处困难、患者和/或家属不愿意让实习生实施护理措施、由护生到实习护士之间角色的转变中存在大差异,女生心理压力大于男生。

3 讨论

很多护理实习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工作本身就是服务于患者,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护理工作内容多,白夜班交替,劳动强度大,风险系数高。90后护理大专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特殊时期,将从校园进入医院,从一个被照顾关怀者转变为一个关怀照顾他人者,加之患者病情家属等方面各不相同, 因为技术不熟练被责备、被家属训斥时有发生,突然的反差让很多护生难以适应,加上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遇到紧急情况不知该怎么处理,又害怕出现差错,引起医疗纠纷,时常陷入两难的境地,担心课堂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等情况,造成护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处于学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中产生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对护理实习生今后的从业道路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4 应对措施

4.1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①实习前对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组织护生技能操作强化训练,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减少因对技能和专业知识欠缺引起的部分心理焦虑。②平日在校上课期间,增加护生的见习机会,为下临床实习做好最基础的铺垫。③在校期间,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④邀请正在实习中或已实习结束的护生回校讲座,以亲身经历讲述,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总结,为准备下临床实习的护生提供经验和指导。

4.2医院、护理部、科室及带教老师应采取的措施

4.2.1向护生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服务理念等,使护生进入医院后有初步的认识,减少陌生感。

4.2.2对护生进行全面评估,针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生对实习的适应能力。

4.2.3护理部设置分管护理实习生的小组,负责制定护生实习计划,安排理论及操作培训和考核,并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实习生活,调动护生工作积极性,及时听取护生意见和合理性建议,真实的反应临床一线带教老师的水平及质量,不断完善带教工作。

4.2.4医院按要求进行带教老师资格审核,并组织培训和学习,在不同科室内选择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护理老师进行带教工作,科室有针对护生带教的专管员,有完整、规范的带教工作安排等,科室领导及所有医护人员对待护生必须一视同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2.5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护生,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及工作情况,主动与护生沟通,掌握其心理特点。工作中,尽可能多的提供让护生完成操作的机会,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巧妙的结合,带教中多鼓励多关心护生,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护生,严格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确保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质量安全。此外,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护生,带教工作重点不同,需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带教方式。

4.3护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①树立良好的实习心态,积极、正确的面对实习工作。②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之处,实习中谨言慎行,多问、多学、多看,勤思考、勤总结、勤沟通。③增强自身服务意识,始终明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把“以患者为中心,以工作质量为核心”的理念放首位,不断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5 小结

90后的护生刚离开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进入医院后,生活方式及个人角色完全不同,护生实习前甚至陷入迷茫、无助、苦闷与焦虑中,会产生危机感和失去信心,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应变能力等。作为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其调整心态,尽早的适应角色转换,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顺利步入实习岗位,为将来毕业后独立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6、8班学生为试验组共139名,其中护理

6班学生共68名,男5名,女63名,平均年龄(16.87±0.98)岁;护理8班学生共71名,男11名、女60名,平均年龄(17.50±0.85)岁。每个试验班分为4个小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为指导,多媒体与PBL和CBL双轨并用的教学方法。另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1、2班学生为对照组,共135名,其中护理1班学生共66名,男8名,女58名,平均年龄(16.46±0.95)岁;护理2班学生共69名,男14名,女55名,平均年龄(16.73±1.10)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教材+板书”式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贴近临床 (1)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4]。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以临床常见的生理学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控下,保证不偏离主题,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答辩等方式,有效地掌握生理学有关知识。试验组班级在上课前,随机选取学生代表参与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商讨并确定临床典型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难易的关键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引领学生的思维[5]。如在讲授低氧对呼吸的影响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输以纯氧,只宜输以低浓度氧(30%~40%)?”,这样“生硬”的问题可能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且无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而增加难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知识点,如果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5年患者,1周来病情加重,咳嗽,心悸,气喘,夜间不能平卧。血气分析PaO2 45 mm Hg,

PaCO2 60 mm Hg,pH 7.30。改善缺氧,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持续高浓度给氧?还是持续低浓度给氧?”,这样的问题具有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问题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紧紧围绕上述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代表给予解答,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案确定后,首先由教师选取典型的临床真实病历,整理出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图片资料等有关问题发给试验班级各小组,让学生初步了解患者入院时情况[6]。由教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各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并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总结出本组的见解,然后安排各组再次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在上课时进行总结归纳性发言,其余组员均可参与问题讨论,期间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发散思维。讨论完毕,教师根据病历和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点评、解答疑点。期间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动画、视频、声音、色彩等信息的有机整合,使以往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进行针对性系统的解答,并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给予表扬[7-8]。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理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临床医学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将传统的单向直接灌输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式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为实现“贴近临床”,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常见多发病进行仔细讲解,特别是紧密联系正常生理规律、功能及数值并反复强调,对一些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的知识让学生简单了解。在CBL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地掌握和熟悉病案中涉及的生理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课题设计、精心备课,加强与临床医师联系,扩大知识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将所学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异常症状进行对比,揭示疾病发展、转归及诊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理学知识。

1.2.2 贴近基层 (1)目前基层卫生人员缺口大,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医学人才的单向流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农村的生活条件、社会服务水平、文化发展程度与城市差距明显,加之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设备陈旧等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城市接受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去,滞留在城市的多,到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较少。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对一般疾病的诊疗、基本的健康教育及基本预防疾病的知识,少得病和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根据上述现状,以本院“贴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重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过程始终贯穿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2)教学内容针对性调整:结合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的有限性及生理学学科特性,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常用生理指标正常值及生理功能;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临床实效,加大实验课时,同时对实验项目进行取舍,重点开设与基层临床相关的实验项目,将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穿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并要求学生人人过关。重点开设“ABO血型系统鉴定”、“正常人体心音听诊”、“人体心电图描记”、“人体动脉血压测量”、“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人体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视力测定及视觉检测”、“听力检测”及“人体腱反射检查”等实验,而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声波传导途径”、“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等与基层临床联系不大的实验做简要讲解。

1.2.3 贴近资质考试 (1)研究课程标准,渗透到教学中: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的检测,考生需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为适应资质考试的变化,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对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设计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根据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知识点汇编,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同时以生理学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把执业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穿插,以生理学相关联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融会贯通[10]。教师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整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资质考试过关率。(2)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较侧重记忆性知识。而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题型,通过近几年试卷分析得知,记忆性题量逐年减少,而解释、综合应用题型在逐年增加,同时,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另外,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学习繁重,考前易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导致考生学习成绩下降[11]。所以除了注重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外,还应依托学院心理咨询部门进行适当的考前心理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成绩(70%)和实验成绩(30%)。问卷调查围绕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习需要、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等6个方面进行,对试验组每班随机下发60份问卷调查表,共120份,学生不记名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收1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符合学习需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资质考试,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可见相比于“教材+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贴近临床、基层和资质考试。采用“三贴近”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既提高理论知识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见表1。

2.2 两组的期末成绩比较 本次期末考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习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试验组期末成绩为(84.3±17.3)分,对照组期末成绩为(71.4±14.7)分,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保健和卫生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医护教育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随着对医护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护教育方面的各种不足也就显现出来了,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国在培养护理教育人的规格上没有明确的定位。

1 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从世界范围上来看,护理教育延续到今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60年以前,护理还处在萌芽时期,以带徒的方式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且是以“照顾”和“养育”为主的自发的行为活动,讲究的是知识经验的传授。1860-1909年,这期间护理教育进入了正规发展阶段,许多的院办护士学校先后建立起来,如日本、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正规化的护理教育。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院办护校都被作为是培养正规医护人员的主要途径。从1909年一直到今天,高等护理教育才渐渐出现并且迅速发展起来。1899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一项新的课程——医院经济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护校的校长、护校教师还有护士长,揭示了高等护理教育出现并打开了护理教育的新篇章。在此之后各个国家先后开设或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相关的课程和专业。

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开始于1921年,虽然开设的比较早,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历程比较艰难,导致我国现阶段本科及大专高等护理教育只占护理教育之中很小的一部分。从1992年开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先后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护理学教育才初步实现由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向大专、本科、硕士这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转化。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255所院校开设护理学专业教育,133所院校开设护理学本科教育,30所院校开设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护理教育人才层次趋于合理,与国际日益接轨。

我国对于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的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并适用于临床及社区服务保健的护理人才;招生的对象与学制规定在高、中专毕业为三年制,初中毕业的为五年制;能力培养主要是以社区保健需要和临床护理为原则,切实的制定能力培养标准和项目;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还有其他相关的课程的选择必须要适当合理。

2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社会对医护工作的需求以及国际护理教育发展方向等,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2.1 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和人才层次结构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当前的护理人员专业群体虽在规模上有所增加,但其学历层次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2001年我国护理总数为128.7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28.55%,已初具规模,但医护比只有1:0.61,远低于1998年1:2.698的世界医护比平均水平,护士与床位的平均比例为0.4:1,低于世界1:1的平均水平。且我国目前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为中专层次,招生来源主要为初中生。2003年,在全国注册护理队伍中,具有中专学历的护士占64.5%,具有大专学历的护士占24.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护士仅占1.3%,而具有硕士学历的护士则是凤毛麟角。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护理人员学历结构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根据2004年全美注册护士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现有注册护士中,中专学历护士占17.5%,大专学历护士约占33.7%,有学士学位的护士占34.2%,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护士占13%。

可见,我国护理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护理教育的规模近几年有所扩大,层次有所提高,但在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护理功能不断扩展与健全的背景下,护理人才的数量更加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保健的需求。

2.2 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沿袭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将医学教育的模式进行压缩的基础上加上护理的内容,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护理教育的独立性和系统性,缺乏护理专业的特色,使得护理教育专业层次目标定位模糊,护理理念存在偏差,护理人员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卫生保健服务的社会需求。

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已逐步完善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并将出台新的相关的制度规定,但由于护士工作方面的原因以及继续教育时间的限制,继续教育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3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进步,护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还需继续培养高等护理人才,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护理服务。

3.1 明确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中对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标准,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为适应护理人才国际化、规范化的要求应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理念的束缚,面向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信息与技术资源,加速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

3.2 巩固与完善继续教育 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借鉴其先进经验,我国高等院校可为在职护士提供继续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项目,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形式进行专科护理培训,重点是加强所选择专业的理论学习,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护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1.1 一般资料 广西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护理本科的学生,选取在我院工作的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士,每年60~100人。

1.2 带教形式与方法

由护理部质控组的老师负责带教,采取一对一带教的形式,带教的项目有:病房管理、急救物品配备、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技术操作、门诊各科管理、特殊区域管理。

1.2.1 明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检查内容

组织学习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概念、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实施方案、监控手段等相关内容,使护生了解三级质控网络的组成、明确护理质量检查项目的标准及检查内容, 同时采取提问等方式进行质量检查标准及内容的考核,必须做到人人明确质量标准,保证质量检查的准确性。

1.2.2 确保工作的保密性 首先确定检查的方式为实时、随机的检查,明确参与质量检查的工作具有保密性。

1.2.3 讲授护理质量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评估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常规及护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按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工作流程工作。对各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并适时指导其检查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检查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限期整改。将检查资料进行统计汇总,每月出版《护理信息简报》一期,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深入相关科室,追踪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质量。

1.2.5 实习结束后每个护士书写一份实习报告,内容为参加护理质量检查的心得及对带教工作的评价。

2 结果

98%护士认为通过参加检查,善于发现细小的安全问题,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交流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增强了信心,收获很大,对带教满意。

3 体会

3.1 提高了本科护士的护理管理能力 姜小鹰等调查显示:护理本科毕业生护理管理能力的得分较低[1]。本科护士通过参与院级护理质量检查,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认识,而且通过到临床实践工作中去检验、提高、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发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认真的思考,自觉地不断补充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新见解,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本科护生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在真正参与病房管理中,培养了本科护生在实践中应用护理管理知识的能力。

3.2 调动了本科护士生的工作热情,本科护士由于其与中专、大专及其他学员在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心理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以及学历上的优势,具有较强的优越感,用中专、大专生一样的方法进行带教,不分层次,起到了消极导向作用,易产生“失落感”和“专业挫折感”,不利于角色的适应与转变,影响了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合理使用[2]。通过参与院级护理质量检查,会使她们感到与一般的护士不同,受到上级的器重,使他们在实践中有了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为其毕业后成为合格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提高全院护理质量 临床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执行者和保证者,以往护理质量检查中,护士只是被检查者这个角色,所有护理质量上的不足之处只等着护士长和护理部指出,本科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后,回到原来的科室,能够主动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促,发现问题,能够向护士长汇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本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从而带动全院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从中得到实惠,真正享受到舒适、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3.4 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护理质量管理是依据标准对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评价、判断、检查患者是否得到应有的护理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通过信息反馈,从而实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本科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带动年轻护士提高质量意识,注重了质量管理的过程,注重了环节质量的控制,不再出现质量管理检查前忙碌、检查中紧张、检查后松懈的不良现象,自觉地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将质量控制做实、做细,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篇(9)

学校简介

学校总共有四个校区,校本部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区,不远处就是风景秀丽的承德避暑山庄。学校共设有护理、西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公共卫生医士、病案管理、社区医学、口腔工艺技术、中西医结合等12个专业。学校主要以护理专业为主,其中涉外护理是该校的特色专业,在校人数占护理专业总人数的60%,已经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体制完善,经验丰富。

课程设置

学校对涉外护理进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强化班,针对不同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强化班主要是为毕业后出国工作做准备,因而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英语课程设置分为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普通英语周学时为12学时,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和口语。精读课程采用《大学英语》教程,周学时为6学时(大专生为4学时)。泛读采用《新概念英语》,从第二册开始,周学时为2学时。听力采用step by step听力教程,周学时为2学时(大专生为4学时)。口语教材为自编教材,周学时为2学时。同时,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学校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周学时为2学时。专业英语为自编教材,目前尚未正式出版。

课外活动

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包括英语小品比赛,演讲比赛,英语知识大赛等形式。学校对英语教学实行“月考”。每天早上专门有英语早读,英语辅导老师进行辅导,课外布置听力内容。另外,每周举办“英语角”,有外籍教师参加。

实习与就业

学生实习采取自愿选择的原则,强化班的学生在最后一年也可放弃雅思学习和英语强化,选择实习。学校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出国护士培训中心,每年招收学员300人,一期为四个月。同时面向全国招收学员,专门负责雅思培训和出国护士培训。雅思教学采用新东方教材。80%经过培训的学员雅思成绩可以考到5.0分及以上。

涉外学生就业主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也可选择国内一些医院,就业形势比较乐观。

二、 天津医科大学

7月7日上午,在我校张建中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7人对天津医科大学进行了考察。天津医科大学王耀刚副校长及护理学院相关领导,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等对我们进行了热情接待并座谈。

学校概况

天津医科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护理学院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博士点的方向为“连续护理”专业方向。XX年设立涉外护理专业方向,学制五年,今年第一届毕业生当中有9人已经与国外医院及医疗机构签订就业意向书。

专业方向

护理专业分为普通护理、涉外护理、社区护理三个方向,每年普通护理招收60人,涉外护理50人,社区护理10人。

课程设置

学院针对涉外护理的要求和特点,压缩专业课学时,增加英语的教学的学时数。第一、二学年在开设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增加口语、听力课程。第三、四学年开设护理专业英语。英语学时共计1000多学时。学生四级通过率为80%,六级通过率为60%。

学生实习

篇(10)

我院护士99%是女同志,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在结婚、怀孕、哺乳阶段都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护理工作繁重,琐碎,病人期望值上升,护理模式改变,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许多护士改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数量。我院在编护理人员194人,其中61人分别在不同的岗位,实际病房护士只有133人,其中聘用护士为56人,占23.3%。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38张,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是1:0.39,而等级医院的标准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为1:0.4。2008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对护理人员数量配备作出明确要求,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在3年时间内,逐步达到床护比1:0.6,现在我院护士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聘用了23名护士,目前才达到了前面所提到的1:0.39,相对解决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临床聘用护士增加后,逐渐累积了聘用护士管理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聘用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社会办学的兴起,少数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地方卫校也在培养护士,正规卫校也招收自费生,由于照顾一些关系,接受这部分人员来院,造成聘用护士的素质参差不齐。我院聘用护士为56人,其中本科学历(包括成人教育)为5人,大专学历为15人,中专学历为36人,中专学历占60%。所占比例超过半数。学历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护理的整体质量。

1.2专业思想不稳定

聘用护士在近年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由自在,较为散漫。进入医院后工作强度和风险增高,时时都会受到医院和科室各种制度的约束,现在的病员法律意识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了,就产生厌倦感,当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时就会辞职跳槽。我院2010年有4名聘用护士辞职,占7.7%,2011年有6名聘用护士辞职,占11.5%,2012年有3名聘用护士辞职,2名跳槽到其它乡镇医院,共占9.6%。造成医院护理队伍极不稳定,使医院护理工作变得被动,形成不安全因素。

1.3 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水平低

有些聘用护士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未经过系统的培训便走上了工作岗位,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较经过系统培训过的护士差,缺少奋斗目标 ,聘用护士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或工作2-3年,工作经验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主动找出原因也不去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事比较机械被动,只是满足一般的操作,但求无过错,只求过得去,不求精,不求技术过硬,没有上进心,缺乏实践的经验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理论技术不过硬,业务不能快速提高,难以达到医院工作的要求。在2013年度年终考试中,全院共194名护理人员,有146人参加考试,其中有90分以上有111名,80-89分有33名,80分以下 2名。56名聘用护士的考试成绩90分以上23名,80-89分有31名,80分以下 2名。聘用护士90分以下占全院的22%。由此,要加强聘用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以达到病员越来越高的需求。

2 对策

根据在临床上聘用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中累积的经验,医院护理部采取了以下的对策:

2.1制定严格的聘用标准

我院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制定了本院聘用护士的管理办法,逐步完善了包括招聘程序、管理办法、福利待遇、奖罚规定、培训考核等管理机制。我院招聘的护理人员必须是统分统招的正规卫校毕业生,按照“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双向选择和竞争机制。对班干部、“三好学生”、大专生、本科生优先考虑,聘用前在各临床科室试用三个月,在聘用时院部和护理部根据个人的实际技能、身体条件,理论考试成绩,医德医风,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2.2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提高护理质量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的行为要有规章和制度来约束[2]。我院定期对聘用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素质教育等培训。医院向各科室发放了《护士管理暂行规定》,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院护理人员管理,提高护理队伍内涵素质,增强竞争服务意识,适应医院改革发展需要,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招聘护士与正式护士一样参加入党入团,享受医院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优秀护士等评选活动,并要求条件一致,开展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使其树立忠实履行职责的意识,对新聘的护士在取得执业证之前,每月发给基本工资,无奖金,半年进行终末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对取得执业资格的聘用护士同工同酬。这种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做好聘用护士的各项教育和培训

2.3.1护理部对新聘用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与职业道德、护理制度、法律教育与礼仪培训。要求她们遵守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仪表端庄、文明用语、礼貌待患、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2严格培训考核制度

聘用护士在医院工作时间有长有短,对工作时间短、职称低的聘用护士重点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各科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技术示范和讲解,培训人员人人操作,人人过关,每月对聘用护士进行一次理论闭卷考试和操作。护理部每月对聘用护士进行一次理论闭卷考试,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本人,使她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感到在校所学知识欠缺,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确保护理安全。对工作时间比较长、职称比较高的聘用护士,注重专科训练,结合临床实际,强化心肺复苏等临床急救技术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聘用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2.3.3加强继续教育 医院支持和鼓励她们参加省、市、区医学继续教育,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成人高校自考、电大、本科函授学习,凡获得毕业证书者,医院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800元。2013年度,我院聘用护士全部达到继续教育学分25分以上,有7人取得成人大专毕业证书,大专以上学历提高到51.9%。聘用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2..3.4 提高福利待遇 为了稳定护理队伍,改善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医院对工作年满1年以上,取得护士资格证的聘用护理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险外,还增加了住房公积金,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和正式护士相同,实现了同工同酬等。稳定了她们的思想情绪,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辞职跳槽明显减少。

聘用护士是当前医院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面对逐渐增加的聘用护士队伍,护理管理者应运用管理艺术为聘用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聘用护士提供发展空间,使她们在医院期间,既有干劲,又有压力,更有努力的方向,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培养方法,严格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聘用护士的综合素质,发挥她们的最大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上一篇: 禁毒工作计划 下一篇: 中专德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