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7 05:52: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

篇(1)

1 选题背景与调查内容

1.1 选题背景

体育产业在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健身房市场也有了实质性突破与进步。同时最新的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很多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且大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大学生健身心理急需研究,体育锻炼更加被迫切需求。结合此现状,我们基于大学生健身消费心理进行了市场调查和分析。

1.2 调查内容

1.2.1 问卷调查法

团队在秦皇岛某高校校内发放问卷909份,回收问卷850份,有效问卷808份,有效率95.06%。

1.2.2 信度检验

如信度检验表所示,此次调查中通过SPSS分析,采用Alpha系数,得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0.841,该量表信度较高,量表中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2 浅析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健身消费心理

2.1 对大学生消费者最看重健身俱乐部因素的分析

对回收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SPSS分析如表2-1。

由表2直观看出:学生看重健身俱乐部的几个因素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健身课程和教练占比最高。同样器材和费用也是学生比较看重的因素,但占比略小于健身课程与教练因素[2]。洗澡方便不是学生较关注的因素。

进行交互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大二学生比大三学生明显更注重健身器材,大三学生则在其余几个方面占比比低年级高。因此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对健身的需求不同。

2.2 对大学生消费者选择健身俱乐部的原因的分析

对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结果进行SPSS分析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可看出学生选择健身俱乐部的几大理由:减肥塑形和专业的教练和课程[3],相比较而言,不受糟糕天气影响和有沐浴条件并非显得那么重要。交友因素最不重要只占2.8%。

进行交互分析后我们得到表4,可以发现:虽然综合而言学生对交友最不重视,但大一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明显更注重交友,比例是大三学生的2倍。在其他几项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篇(2)

2.邢台市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2.1经营模式。

邢台市七家健身俱乐部都是私营个体经营模式。现在大中型城市的健身俱乐部主要是以合资或连锁的模式进行经营,这种合资或连锁的模式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能够促进俱乐部本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邢台市的健身俱乐部由于都是私营的模式,在资金和规模上都受到了限制,因此也就缺乏像大中型城市健身俱乐部的那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其发展速度。

2.2经营的项目。

邢台市健身俱乐部,主要经营的操类项目有:有氧健身操、街舞、瑜珈、搏击、形体、踏板、拉丁健身操、器械等。其中两家设有动感单车课程。健身俱乐部开课的数量主要视俱乐部的实力和规模而定,但以上八项健身项目邢台市所有健身俱乐部都已开设。这说明邢台市的健身俱乐部都已达到了健身俱乐部的基本要求。但是与大中型城市的俱乐部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大中型城市中大型健身俱乐部开展的运动康复保健项目邢台市健身俱乐部并未开设,从而失去很多商机。

2.3硬件条件。

健身俱乐部的硬件是基础,硬件设施是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硬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场地面积、器材设施等几方面,这都直接影响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2.3.1地理位置

根据调查,目前邢台市健身俱乐部多分布在商业区、居民区和学校等交通便利,健身人群相对比较集中,或人流量较大的地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客源。

2.3.2场地面积

邢台市健身俱乐部经营面积在300平米以上的有5家,300平米以下的有2家,这说明邢台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以中型为主。

2.4软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健身俱乐部中发展硬件设施决定了健身人群对健身俱乐部的客观印象,服务水平、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在俱乐部则构成软环境,起主导作用。

2.4.1教练员的年龄、教龄、文化程度。

目前邢台市健身俱乐部中教练员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80%,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5%,参加健身健美活动经历在2年以上的占15%。在是否有健美操指导员等级评定的调查中,参加过评定的人数不到30%。由此可见,邢台市目前健身俱乐部的指导员队伍存在低龄、低学历、临时兼职、经验不足、水平不高的状态。这对邢台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邢台市健身教练员的现状也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一,国家对健身教练员的上岗没有硬性的规定,健身教练员既可锻炼身体,又可获得收入,从而有很多人涌进“教练”行业。其二,一些经营者选用有一定能力的会员充当教练,这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邢台市健身俱乐部以总经理负责制为主,且俱乐部都是私营性质,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管理水平都存在一定问题。俱乐部经营者可以聘用专业的营销人员或者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3.2改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环境是吸引会员的一个重要因素,俱乐部要为健身锻炼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邢台市部分俱乐部设在地下经营,通风和光线很差,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3.3提高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建立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教练的指导是俱乐部最关键的因素,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吸引住一个固定的消费人群,所以及时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水平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教练员队伍较年轻,学历不高,经验不足,应该学习专业知识并考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多参加经验交流活动,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健身者服务。

3.4提高大众的健身意识。

邢台市的市民体育消费意识正在逐步形成,体育健身已逐渐成为部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进行健身消费的以事业单位人员和教师、学生为主。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都应关注健康,关注健身。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邢台市市民体育消费意识正逐步形成,健身俱乐部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俱乐部的经营项目比较单一,且健身教练员的等级结构与年龄结构有待近一步调整。

参考文献:

[1]田里.我国健身俱乐部场地、投资与收入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2,(3):50-52.

[2]古桥.现代健身俱乐部服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2.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1999,(4):4-6.

[4]陈琦.普通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探索性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1-3.

[5]王曼.大众健美操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19-20.

[6]李敦原.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65-79.

[7]谢立仁.现代企业管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19-23.

篇(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探究的结论概览

(一)肥城市健身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健身市场还不成熟,健身俱乐部多以个体经营为主,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场馆硬件设施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尚不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二)肥城市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队伍已经初具规模。操课教练、私人教练以及巡场教练的教练机制已经形成,但是健身教练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理论和技术相对缺乏,缺乏专业的教练培训和资格认证。

(三)肥城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指导力度不够,行业内部存在着无序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四)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逐渐完善。课程形式越来越多样性,尤其是明珠健身的操课开设已经很成熟,但是和发达地区的课程开设还有一定差距,缺乏课程开设创新。

(五)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构成在职业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包括公司的白领阶层、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等脑力劳动者,另外女性健身会员在数量上远多于男性会员。

二、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一)健身教练专业水平不高

在健身俱乐部中,健身指导员为顾客提供服务最为直接与频繁,教授水平对顾客的健康安全、锻炼效果、信心建立和兴趣维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健身指导员是俱乐部人力资源的核心,它关系着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与发展潜力。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1.山东各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的学生;2.肥城市初高中的舞蹈教师;3.现役或退役的体操运动员或健美运动员;4.业余健身爱好者。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专业水平不高,学历背景相对较低,多以业余健身爱好者和健美运动员为主,专业体院毕业的学生相对较少,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就更少了,多数教练根本不具有健身教练从业资格证,甚至专业理论都不具备,完全凭借自己的锻炼经验去指导会员健身,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危害会员的生命安全,与肥城市现存的俱乐部规模和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经营者既不懂体育也不会管理

肥城市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大都四五十岁左右,学历水平普遍都较低,既不具备体育经营方面的相关知识,也不具备商业健身俱乐部管理的能力,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混乱,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快的投资创造经济效益,而不是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会员的忠实度,使得健身俱乐部能健康持续发展。经营者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这种现状与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当下的发展趋势越发不适应,肥城市的商业健身俱乐部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会员相应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旧时的管理和非专业的管理形式已经阻碍的健身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健身市场体制不完善,缺乏行业法规

体育健身市场体制不完善,健身市场缺乏规范的行业法规,这也是全国各大城市俱乐部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肥城市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从出现到发展也不过四五年时间,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肥城市还没有制定维护商业健身俱乐部健康发展的地方性行业法规,政府和市场对健身市场的发展缺乏监管力度。由于健身市场法单薄,特别是缺乏健身行业法规,使健身产业与肥城市的经济发展不相应,阻碍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三、建议

(一)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健身教练上岗标准与评价体系

制定规范的个人或团体入行标准、教练员上岗认证制度和行业收费标准,提高健身行业的整体形象。只有制定严格规范的健身行业入行标准与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保证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整体质量,从而保证健身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健身俱乐部的服务体系,加大服务投入,提升服务质量

俱乐部应面向大众,降低消费门槛,拓宽营销渠道,引导消费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同时还可以根据消费者得需要,引进一些诸如攀岩、野外生存等时尚健身项目,开辟一些与健身相配套的休闲娱乐和社交场所,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三)加强健身俱乐部教练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俱乐部应定期组织教练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尤其是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好的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相应的提高健身教练的入行标准,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俱乐部之间的横向联系

通过各俱乐部之间的协商,制定出不同的价格标准,使肥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价格趋于合理,从而避免不正当的价格战,使各俱乐部达到共赢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俱乐部之间联合开展的一些咨询、讲座、资助、义演等公益活动,树立健身俱乐部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肥城商业健身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建军.论健身教练培训行业的发展前景[M].2008.

篇(4)

Research on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SUN Yun-yan

(Na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nyang 473004, China)

【Abstract】Urban community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which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citizens' (including all urban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but also to a great extent, enriches the city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cit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problem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selects some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ose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irst of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operation are analyz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constructs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operating mode;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作为由城市居民自愿建立起来的组织,体育健身俱乐部以辖区为范围,以特定的体育场所为依托,以成员拥有相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此来自发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1〕。这一在城市社区(或者当地的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具有明显的社会动机,其根本任务表现在以下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社区居民吸纳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之中,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建设并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倡导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2〕。可见,城市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和建设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关系到市民(包括所有城市建设参与者)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城市的文化、促进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不但能够对城市社区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和优化,还能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和社区文化氛围,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引向深入,使社区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因此,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文选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式”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构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参与式”运营模式。

1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运营现状解读

1?郾1发展基础薄弱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当前情况下,大部分政府都能够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相应的绿地和场馆,用以支撑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行,也能够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对驻区单位或者其他场所的体育场地进行租用,但是事实上,资金短缺的问题是难以由政府完全解决的〔4〕。而由于无法购买或建造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体育用地,加之俱乐部被推向社会滞后,国家的资助资金和社区的辅助资金都在减少,致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基础更加薄弱。此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大都处于开放的状态,无专人管理和指导,体育设施的更换和维修工作也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一大障碍。当然也有部分体育健身场馆、设施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只对内部人员开放,而这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无法将小区外部的体育爱好者吸引进来,提高了俱乐部的门槛〔5〕。

1?郾2运营模式模糊

从性质上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多为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运营模式上,却表现出了民间、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特征〔6〕,这种模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俱乐部的管理灵活性较差,这是因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般由政府的在职人员担任,这就难免在运营当中充斥着作风;(2)俱乐部的运营理念不清,这是因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善于行政,疏于市场”,对俱乐部的管理多以行政奖罚为主,而对利润等市场概念则并不十分关心;(3)俱乐部管理者由于大多来自街道、文化馆或者区县的体育局等部门,因此他们往往具有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不但让社区居民无法适应,他们自身有时也无所适从。

2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2?郾1市场因素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讲,对体育市场的关注是任何体育组织的核心问题之一〔7〕。因此,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需要对其所处的市场类别、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环境和市场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体育市场的分析工作一般由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两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制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郾2舆论因素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的力量已经被诸多现代传播媒介无形放大了,这种强大的信息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角落〔8,9〕。如果能够对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无论哪种类型的组织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也应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运营模式,尝试全面开放式的运营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对体育健身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还能在参与体育健身的作用、参与体育健身的效果,以及体育健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舆论宣传,以此来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提高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2?郾3管理因素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自身的经营管理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即使进行了大量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和预测,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舆论对俱乐部进行了宣传,如果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位,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使其获得健康的长期的发展〔10〕。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要想获得良好的运营态势,除了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外,还应从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结果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出合理的、具体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案,以此来促进俱乐部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郾4立法因素

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环境条件难以达到要求,就连市场规则也不很健全,甚至存在许多疏漏,这种体育健身产业的诸多不完整和负面现象的出现,需要立法工作的介入,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体育健身市场的秩序,并对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11〕。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体育健身产业的良性发展,还能使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得到法制的保障。

3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运营模式的思考

3?郾1志愿者参与

作为一个中介型的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往往以街道办事处或者居民委员会为依托,向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体育健身服务〔12〕。从这个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应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为主,而按照现有的社会组织运营模式,社区俱乐部此时的运营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就需要志愿者的介入,由他们向社区居民提供无偿的或者低偿的服务,以此来增强俱乐部的运营效率。另外,在资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志愿者队伍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志愿者们也能够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体育健身的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甚至可以通过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寻求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3?郾2政府参与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长期健康发展,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政府的参与能够优化俱乐部的人员配备和资源的配置,能够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动员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同时,政府的参与还有助于对社区居民进行正规的体育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也能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处理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定位,即与政府之间应以合作的关系存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附,这是因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最终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政府只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其次,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与政府进行必要的责、权、利的划分,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和固定下来;再次,要进一步协调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3?郾3社会参与

从运营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需要负责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以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安全、便利、有序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俱乐部的长久运营〔14〕。比如,需要通过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的培训,使社区体育指导员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将俱乐部需要的社会力量吸引过来,使社会上的体育教师(教练)对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指导,社会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社会健身团队协助排练俱乐部的集体健身项目等;因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活动多以公益性为主,因此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们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指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等。

3?郾4会员参与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来说,其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展会员和留住会员,会员的参与行为和状况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后续运营〔15〕。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1)对会员的收费要实现合理化和透明化;(2)对俱乐部的环境设施进行人性化调整,使其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还能满足特殊居民(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特殊需求;(3)对俱乐部的经营项目进行优化,使其具有吸引力,使社区居民能够自愿参与其中;(4)强化对体育健身指导的管理力度,深化和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以此来维持会员数量和参与的时间。

4结束语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展开,城市社区体育的作用被逐渐放大,而以俱乐部的形式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模式。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参与到俱乐部,不但能够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够贡献一分力量。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尝试着给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时下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长明,杨金有?郾长春市朝阳区健身俱乐部走进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0(3):129-131?郾

〔2〕陈家强,闫威名?郾我国城镇大众体育发展的因子分析〔J〕?郾四川体育科学,2007(9):111-113?郾

〔3〕陈D,陈文胜,罗智波,蒋琳,谭曙辉?郾社区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J〕?郾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6(2):66-68?郾

〔4〕马冠楠,曾朝恭,刘桂海?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的例证研究〔J〕?郾体育科技,2010(2):11-13?郾

〔5〕彭圣堂?郾我国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资金管理研究〔J〕?郾浙江体育科学,2008(1):47-49?郾

〔6〕李仕丰?郾体育行为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

素――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报告〔J〕?郾体育与科学,2009(7):83-87?郾

〔7〕李明?郾体育产业学导论〔M〕?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郾

〔8〕欧光强?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其志愿者队伍建设〔J〕?郾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141-142?郾

〔9〕邱冠寰?郾厦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郾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6):13-18?郾

〔10〕曾庆华?郾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与发展

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郾科技信息,2008(20):212?郾

〔11〕宁伟,程花?郾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5):45-46?郾

〔12〕刘小俊?郾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策

略〔J〕?郾湖北体育科技,2011(1):8-9?郾

〔13〕张军?郾国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其组织特

征分析〔J〕?郾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8-11?郾

篇(5)

任何一届奥运会都需要新建大量的比赛场馆,而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往往是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就会成为主办城市及主办国的沉重负担。解决不好,其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成为 “奥运泡沫”现象出现的助推剂。我们必须借鉴各主办城市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一条新路。

一、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1.扩大融资的比重

北京部分奥运会新建场馆采用了市场化运作经营方式筹集社会资金,减少了政府投资和经营风险。奥运会后,应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扩大体育场馆建设中社会融资的比重,逐步实现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2.融资多元化和经营多样化的优势及问题

通过市场融资、政府投资、市场融资与政府投资相结合等方式,政府不必担心场馆高额的运营费用。对于企业而言,有实力夺标的企业,中标单位将享有奥运场馆数年的经营权。但是这种投融资方式被公认的矛盾是主体和目标的不一致的矛盾,即政府投资主要追求社会效益,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而私人投资和经营主体则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将是奥运会后北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相关部门及专家应有预见性的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既要保证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使场馆的运营在一定的框架下实现双赢。

二、发展竞技表演业

1.北京竞技表演业现状

竞技表演业是体育场馆消费的主要力量之一,体育场馆需求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竞技表演业的兴衰。虽然近年来北京的职业体育有了较快发展,出现了北京国安、首钢篮球这样全国知名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及其它一些项目的半职业化的体育俱乐部,但竞技表演业发展还是长期在低谷徘徊,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赛事,由于体育经纪人等专业人才的短缺,赛事组织和运作的经验较少,运作的方式比较传统,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2)北京自身职业队实力不强,难以形成主场。北京的竞技体育在前几届全运会中都是前三名,现在却长期在第二集团,第十届全运会北京排在江苏、广东、、山东之后,尤其是排球、乒乓球等一些项目一度在北京没有生存之地,没有条件形成自己的主场。

2.发展竞技表演业的措施

尽管目前北京的竞技表演业发展还不尽人意,但奥运会的举办将为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果赛后注意人才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运作合理,组织得当,北京竞技表演业的前景将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并为体育场馆的利用创造无限的空间。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北京作为首都,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对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进一步被世界所青睐,使得北京吸引更多世人的目光,只要我们增加宣传的力度,争办大型国际赛事的成功率将是很高的。(2)提高高水平职业队数量,提升现有的竞技职业队的实力,真正形成自己的主场优势。这样才能保证优越的场馆设施、训练条件的充分利用,达到“以赛养馆,以赛养队”的格局。

三、发展休闲娱乐业、大众健身业和文化产业

1.休闲娱乐业

根据2003年底的一次全民健身调查,北京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近800万,占人口比重达50.3%。奥运会后,随着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按照国际体育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居民将更加重视体育的参与性,花钱买健康将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而且预计将有超过40%的居民成为俱乐部会员。体育消费结构将向以健身娱乐为主的均衡性体育消费结构发展,这将对场馆及设施形成更为强劲的消费需求。根据2006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显示,全国61个城市(除台湾外)拥有健身俱乐部1719家,北京2006年俱乐部数量为343家,占全国总数的近20%,成为全国的“健身中心”。

通过对2005年和2006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与城市部分发展指标的相关分析,,健身俱乐部的数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763,呈高度相关,并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与人均收入和人口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43,呈中度相关,并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与地区面积呈低度负相关,并无显著性意义。以上数据说明,地区生产总值是决定该地区健身俱乐部数量最关键的因素,而人均收入和人口数也是决定该地区健身俱乐部数量的重要因素。2006年北京城市的GDP为7720.33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为19978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人口数量北京为1581万人,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这些都显示了北京健身俱乐部巨大的发展潜力。

奥运会后,随着健身市场激烈的竞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和大众化的收费是健身俱乐部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是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奥运场馆的环境、设备等恰恰具备了这些优势,如果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水平,将为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利用提供无限的商机。

2.文化产业

大多数体育场馆赛后会以体育休闲功能为主,但其承担文化娱乐活动的功能也不容忽视,文化产业中与场馆利用最为相关的是演出市场,包括各种音乐会、演唱会、联欢会、歌舞剧演出等,体育场馆是这些活动重要的载体之一。目前北京市的演出市场十分红火,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文艺演出都将北京作为重要目的地之一。据统计,2003年在全市主要演出场所中,共进行了约11000场次的演出活动,涵盖了各种艺术表演门类,其中涉外演出204台,6834场次;外省市演出15台,918场次;体育场(馆)演出43台,72场次。随着北京居民收入增加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文化需求将不断扩大,将为演出市场提供充足的观众群体,刺激更多的国内和国际演出来京举办。可以乐观的预测,奥运后北京的演出市场无论从演出种类、场次、规模、质量上都将更上一层楼,这将很好的分流赛后庞大的场馆设施的使用。

居民的文化活动也是赛后场馆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没有赛事和重大活动时,场馆的日常使用对平衡收益支出十分必要。从其他主办城市赛后场馆利用的经验看,居民的文化活动都占据一定比重,如巴塞罗那,家庭活动占各类活动总量的11%。由于北京浓厚的文化气氛,居民的文化活动较其他城市都更为活跃,婚庆典礼、社区文化活动等都可以租用体育场馆来进行。

3.尚待解决的问题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优化健身环境,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健全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健身活动、体质测试、体育宣传与教育培训六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各体育项目的健身功能,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参与水平,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服务体制,促进全民健身持续健康发展。

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众多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协调,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和制造不公平的竞争。给广大投资者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也为广大的市民创造和谐的健身娱乐环境。

四、大力发展会展业

1.北京会展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北京市由于展馆条件的限制始终未能超过广州和上海的会展业。目前,北京市会展场馆多数处于超负荷运转,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大规模场馆尤为缺乏,会展设施存量不足、功能单一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种供求差距将为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提供更多机会。奥运体育场馆和设施在容量、功能、设施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能满足大多数不同规模和要求的会议展览对空间载体的要求,缓解会展业设施不足的状况。

2.发展北京会展业应采取的措施

奥运会后北京市会展业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奥运场馆和设施以及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应做出新的调整,进一步提升硬件设施水平,使场馆适应不同规模会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全球服务业的转移和北京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奥运后会展业创造优越的外部发展环境。总结筹办奥运期间积累的管理和组织经验,逐步推动北京会展业全面向国际管理接轨。充分利用奥运会后北京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的优势,使奥运后北京市举办国际会展的数量和水平实现新的突破。集中一切社会力量,把“中国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和“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办成精品国际品牌会展,同时,争办一些国际知名的会展和博览会等,为北京以后会展业档次及影响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体育场馆的有效的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体育系

篇(6)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作者简介]赵娟(1981- ),女,河南信阳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广东 广州 5106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yja88009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46-02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得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按照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及消费心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整个理论体系有完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在现代营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消费心理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完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心理需求得不到重视,师生间互动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第二,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脱节,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第三,教材强调学科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基本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不能摆脱学科体系的桎梏,忽略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忽视未来岗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第四,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的,学生往往不重视平时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更严重的是,它与高职培养学生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二、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相比,能力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将消费心理学相关能力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搭建起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平台,构建能力本位的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

“特定技能”指专业所培养的特定行业、岗位技能及课程所训练的特定课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及岗位的不断变换,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等。

三、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确立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目的观,这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带动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服务。

2.优化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确立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指向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指向特定能力(即消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

3.引入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学、做的统一。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团队组合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

务”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环境模拟真实情境,强化岗位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由于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发展的教育方向相吻合,行为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组合。

第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然后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既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五个基本步骤。以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项目为例。(1)目标制定。能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2)项目确定。笔者根据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心理学中“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相关教学内容,选取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作为教学项目。通过分析项目活动,该项目的运行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营销方案、后期总结三个子项目。(3)任务拟定。按照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工作流程,以“前期准备工作”子项目为例,项目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前期调查、分析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及消费心理特点、设计营销方案、向领导申请批准方案等。(4)组建团队。这是行为导向法的关键,好的团队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团队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规模:人数以5~7人为佳,尽量为奇数,以免在表决时出现难以抉择的状况。人数过少,团队会欠缺多样性、互动性和创造性;人数过多,团队成员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效率低下。二是原则:要遵循互补原则。教师要平衡兴趣、特长、学业水平、性别等因素,合理搭配,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否则,就会导致思路不开阔、观点有失偏颇、解决问题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三是组长的选取:组长相当于项目经理,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制订并实施计划:团队成员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然后,合理分工,按步骤和程序实施计划。(6)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活动成果和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它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真实情景中,然后进行讨论和研究。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步骤。以“品牌的心理效应”教学内容为例。(1)精选案例。选取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企业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2)阅读案例。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共同分析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品牌成功的原因。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出问题。教师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如何打造品牌”。(5)解决方案。学生就“如何打造品牌”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6)归纳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归纳总结,教师做出点评并提出建议。这样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学生关于“品牌的心理效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了“如何打造品牌”的基本方法,而且提高了的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成功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用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二,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第三,要注重方法技巧。例如可以运用正反面案例对比的技巧,使学生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受到启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营造岗位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职业角色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特定技能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等职业核心能力。角色扮演法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以“营销技巧与消费心理”教学内容为例。(1)确定目标。能根据健身俱乐部不同客户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营销技巧。(2)设置情景。32岁的白领李女士想进行产后减肥、塑形,因此,李女士来到健身俱乐部咨询及商量具体事宜。(3)角色扮演。各小组成员扮演李女士、前台接待、私人健身教练等角色。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积极彩排,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表演。(4)效果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议。

第四,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一词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现已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踊跃阐述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头脑风暴法时要注意以下因素:(1)团队规模:最好控制在5~10人之间,人过多可能会由于抢着发言而难以控制局面,人过少又难以提出足够多的想法。(2)原则:自由畅谈、延迟评价、禁止批评、追求数量。(3)角色分工:团队内有主持人、记录员和组员三种角色。主持人要善于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井然有序;要控制讨论的节奏,如平均3分钟内要发表10个想法。记录员要清楚地记录所有想法,以便在活动末期确立最佳方案。组员在讨论时,依次发言,但每轮只能提出一个想法,以保证机会均等。(4)时间:一般以20~25分钟为佳,因为思想火花迸发持续时间不长,这样有利于保证提出的想法紧紧围绕主题,且更有创造性和建设性。

4.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师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磋商和探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支撑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制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

5.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共管和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造“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条件,在模拟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

6.开展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由于消费心理学教学目标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

第一,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提高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要强调对能力的考核,要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注重能力训练的过程性评价。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更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要持续不断地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化、阶段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能力训练的进展,而且可以为将来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作业、微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

第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团队成员互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各方面的评价主体协调运作,能有效增强评价的综合性、客观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行业企业对学生在实训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社会评价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第四,强调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一方面,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考察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更要关注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看到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比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在的水平,对学生的优势要给予激励,对其不足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析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促进其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程小川.基于行动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4).

[2]戴燕玲,刘万英.

篇(8)

2010年10月,兰州市政府副市长戈银生在谈到兰州市如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快速发展时,对兰州市近几年的体育工作做了如下总结:“几年来,兰州体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在科学认识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5335”工作思路,即:用五年时间,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体育多元化服务和体育产业品牌化“三大战略”,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和体育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工程”,实现有基地、有活动、有人才、有赛事、有产业“五有目标”。根据这一工作思路,结合兰州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出台了《关于加快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兰州体育建设规划目标。

一、研究目的

1.1全面把握兰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整体概况,为政府部门制定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5335”工作思路已经实施了多年,对兰州市群众体育快速发展起了极其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此为背景之一,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把握“5335”工作思路实施以来,全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整体概况,为政府部门以后在制定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2参照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为兰州市体育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突破口

刘延东国务委员现阶段提出的“体育战线要准确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体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担当起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把全民健身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总体要求,开阔了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理论视野,体育战线各领域要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注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和便利性,坚持强基层,打基础,保基本的工作方向,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实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本文将吸纳和借鉴这些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为兰州市逐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探索新的突破口。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兰州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部分著名搜索引擎,并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国内外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的文章、政策法规性文件、统计年鉴等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基本了解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内容及最新发展,熟悉了国家、甘肃省及兰州市有关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了解了相关研究的状况,为本研究搜集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实地调查法

对兰州市“三县五区”主管体育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校、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体育负责人、健身者、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老板等人员进行访谈,并结合实地情况,考察了兰州市群众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信息。

2.2.3问卷调查法

对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采用现场发送问卷,填完即收;对个别调查对象采用邮寄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1年10月5日—12月25日。共发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0份,回收率是98%,有效率达到97.5%,回收率与有效率达到本研究需要。

三、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兰州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每周5次以上”最多,一般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之间,多以以中等强度的为主,参与的健身项目因年龄呈现多样化,以“公路旁、街道边”为主要锻炼场所,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

3.2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兰州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全社会应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为主线,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大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责,建立 “大群体”发展格局。

3.2.1面向活动主体,在“民”上做文章。

围绕全民健身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环境,真正体现为民、亲民、利民、乐民,不能见物不见人。

3.2.2改进组织理念,在“变”上有思路。

要在“大群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优势,调动社会力量,打破行业壁垒,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的活动组织模式,切勿画地为牢。

3.2.3改进活动形式,在“新”上求突破。

要根据形势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面对新问题,开启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满足新需求,不能墨守成规。

3.2.4扩大活动覆盖面,在“广”上加力度。

除继续关注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人群外,要吸引企事业单位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防止顾此失彼。

3.2.5讲求效果,在“实”上下工夫。

要使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积极参与,身心受益,融入生活,杜绝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国家体育总局.2001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Z].2003.

[3]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4]《关于印发2012年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的通知》[EB], 中国大众体育门户网站:http:///ArtDetail.aspx?aid=6761.

篇(9)

一、背景

中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群众体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提升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城镇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影响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度解析显得尤为必要。

二、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小城镇群众体育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小城镇的规范与管理、经济发展、场地与设施情况及个人收入、健康意识、闲暇时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安排情况等。由于诸多因素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四点。

1.体育意识与健康观念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功能的认识。在群众体育发展的诸多研究中,体育意识及观念始终被列为核心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各阶层的体育意识与以往相比,普遍有所提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也渐趋深入与丰富,但状况仍不理想。农村及小城镇更不容乐观,且呈现出不均衡状况,表现为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人多不具备体质教育和锻炼身体的意识,人们没有意识到自身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更是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对全民健身的认识依然停留于政府的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基础上。群众组织者往往也处在一种为比赛而比赛的无意识状态,没有认识到组织比赛的真正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是为百姓的健康服务。

要改变小城镇体育意识薄弱的状态,政府应从当前经济、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出发,扩大宣传,营造一种全民健身的舆论氛围。利用传播媒体、公益广告牌、宣传画等各种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体育意识,并不断传播科学的健身方法。另外,社会和个人都应加强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文化素质高的人,受教育程度高,在吸收新观念新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上也较文化素质低的人深刻透彻。文化素质高的人更有可能寻找各种方式包括体育健身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有可能接受新观念充分展示生命、享受生命。

2.地方政府态度

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运动,最终要通过地方政府的行为才能得到落实。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的权力机构,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有着相对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智能行为。它具有一种双重身份:既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地执行者,又是自己相对独立的管辖区域,可发号施令干涉单位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

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也为其在群众体育开展工作上带来了弊端:其一,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狭隘的局部利益出发,借口地方体育健身情况的特殊性,重视抓经济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民健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中央政府的全民健身计划采取消极的态度。其二,地方政府在全民健身的统筹规划和发展中往往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角色错位。要么不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大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要么把本该由社会办的事情独揽起来;有时又把自己的社会职能一股脑地压在社会组织头上,在执行、监督、管理和调控等全民健身运动运行的职能中,地方政府往往摆不正自己的真正位置,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中央政府只着眼于全局这个“面”,地方政府则需要兼顾这“面”与地方这个“点”。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地方政府对有关社会体育的法规、文章的执行力度也不够。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10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民族身体素质”。法律条款中明确了群体的地位,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明确群体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贯彻体育法规,把体育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增强人民体质上来。

3.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也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变化。“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人们在追求发展和享受快乐体育时,也必须首先满足生存需要。当人们还为生计所累时,是不可能会有闲情去做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之类的活动。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但体育活动绝不能没有经济作基础。同时经济条件还与体育消费和闲暇时间的支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消费直接影响着人们接触体育的机会。

(2)社会进步及科技的影响

农村小城镇除了经济建设之外,还应有文化的建设。一个地区的社会进步、社会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人们对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影响。现代体育科技是推动群体发展的强大动力,它能有力地对群众体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指导,也能增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功能、体育运动与抗衰老关系的认识。另外,端正科研部门的服务方向。开展体育科技服务,主要应在体育锻炼监督、体质评价和运动处方等方面入手,开展不同年龄、不同项目负荷与锻炼效果关系的研究,使小城镇全民健身科学化。

4.群众体育组织与管理机构

由于群众体育管理体系具有边界不清的特点,它是一个社会多种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组成的,使用的场地设施多属于不同的社会系统,资金也是从多种渠道汇集的。不同的社会组织往往会从自己组织的立场出发,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这就需要找到各社会组织与小城镇群众体育的利益结合点,使它们认识到小城镇群众体育的投入与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城镇群众体育各组织管理部门应协调配合,共同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各种组织的职能作用,促使社会的所有成员从不同渠道参与健身,并更好的利用各种社会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体育管理部门要与文化、教育管理部门分工合作,与工会、老年体协、老年活动中心、共青团、妇联、本城镇的各社区及乡镇群体中心紧密合作,建立畅通的横向网络。还要加强本城镇下属的乡镇等基层群体组织的建设,因为小城镇群体的日常活动都是在基层活动点(站)进行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群众体育由于受国家全面包揽,才致使后来各群体组织之间分工不明确、边界不清。因此,更好的协调社会各组织的行为,尽量减少和缓和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强化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社会各组织对群众体育的整体利益的认识,明确群众体育的目标,是做好小城镇群众体育管理的前提。

三、结语

体育意识与观念是影响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与难点问题。政府应从当前经济、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出发,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传播媒体、宣传画、设服务点等途径改变人们的体育意识与观念。

地方政府是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执行者和调控者。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领导阶层,应认真贯彻体育法规,制定相关的执行文件,并定期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明确群众体育的重要性,把体育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增强全民体质上。

经济是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科技是推动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政府应加强小城镇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的发展,鼓励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企业资助全民健身。

组织管理机构是小城镇群众体育的直接执行者。由于它是由一个社会多种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组成的,所以各部门应协调配合,更好的利用各种社会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另外,加强小城镇俱乐部建设,提高会员制比例。在下属乡镇建立群众体育组织机构,尽力扶持企业单位成立健身俱乐部或其它商业体育俱乐部。

小城镇群众体育必须完全溶于整个社会发展中,社会中的任何单位、环节、因素都必须协助、支持其工作,使小城镇群众体育真正实现与社会、经济、人文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军.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J].体育科学,2003,(1).

篇(10)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本文将致力探讨解决的课题是,纵观高校体育发展状况,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未能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增长,致使高校人均体育资源出现负增长。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并不满意当前的运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还处于萌芽阶段的运动意识和欲望很可能会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得到激发,这对于我国人才的整体体育素质的提高将是很不利的。

因此,本文通过针对朝阳区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和其校内体育基础设施以及附近几家主要运动场馆的调查,反映出当前针对大学生的运动设施相对不足,大学生的多元化运动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进而再为此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希望在未来大学生能够有条件全面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时间

2005年3月

(二)调查对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在校大学生及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千鹤家园健身俱乐部游泳馆、今日健身会所等朝阳区主要运动场馆和上述学校运动馆。

(三)调查方法

1、概述

本报告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得到原始数据,通过整理和筛选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相应图表;同时,还采取了走访面谈的方式,主要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者及学校体育部的老师进行了接触交流,从而获取有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抽样原则

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学生群体采用了抽样的方法,通过随机抽取宿舍、羽毛球馆消费人群的方式进行。

3、样本量

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场馆的价格评价以及需求曲线的估计所用样本量共190人,其中经贸大学研究生60人、经贸大学本科生80人、北化本科生50人。

羽毛球馆、校外场馆的调查所用样本量35人,均为经贸大学学生。

4、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题目。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试访。调查问卷回收后,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并将不合格的问卷全部废除。在录入数据过程中安排核对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5、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中变量的取值、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配额等进行检查,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进行了核对、删除和补充,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事后编码。对不同总体样本进行了事后加权。

在Excel、SPSS中,利用频数分析、分组、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6、相关说明

问卷的调查人数与回收的有效问卷数存在5人以内的误差

调查报告统计截止日期:2005年3月25日

三、校内运动状况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经贸大学的羽毛球场对校内学生的定价为10元/小时,但不少同学都抱怨目前很难定到10元/小时的场,很多学生都不得不支付30元/小时即与校外人员相同的价格以确保定到场地。而且,周末定场不但不对学生优惠,也需要很早登记才能定到。这种情况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很想对当前该校内部体育设施的超额需求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试图寻找一些解决的途径。

(二)对羽毛球馆的典型调查

基于羽毛球馆的受欢迎程度较高,我们单独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

1、基本情况介绍:

羽毛球馆共有九块场地,其中四块场地对学生开放。

羽毛球馆的收费状况是:校内学生10元/小时,校外人员30元/小时

2、羽毛球馆存在的问题:

调查反映我校目前的九块羽毛球场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图3所示,场地不够是最主要的问题;其次,定场要提前一周到指定地点办理,给学生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定场之后,一旦有什么临时的活动,变动很麻烦。

图3羽毛球馆的主要问题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一)

3、供不应求问题的分析:

对于这种严重的超额需求问题,很自然的想法,就是通过提高价格来缓解,但学校很难采用这种方式。在随机调查的35个校内学生当中,对10元/小时的定价认为偏高或太高的占到绝大多数,其主要认为学校的内部运动场地设施应以更低价格提供给学生,这是学校对学生应有的福利措施。在现行的10元/小时的价格下,就已经有这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价位偏高,这就意味着学校更不能通过对本校学生收取高价解决矛盾,否则学生将会非常不满。

图4学生对羽毛球馆定价的评价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一)

然而,在相当比例的同学已经认为价位偏高的情况下,却仍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场地紧缺问题,这就说明不论从绝对数量上,还是经营管理模式上都存在着明显不足。那么,有什么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4、对解决办法的思考

(1)改变场地配置方式

作为校内的体育场馆,对学生开放的场地少于对社会开放的场地很难让学生满意,按理说应当增加对学生开放的场地数量。但是,学生价与社会价之间存在20元/小时的差距,而设施采购、维修更新、日常开支等各项事务都需要大量资金,体育部也要从中获取一定利润。这就是说,除非学校强制性规定,场馆部门本身是没有任何激励降低对外经营场地比例的。但强制性措施会直接带来很多问题,如设备陈旧、服务质量差等。那么,如何平衡体育部利益与学生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要求学校从整体出发来解决。

(2)扩大体育场馆规模

从长期来看,扩大规模是增加运动设施绝对数量的更为根本性的措施。但其难度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能够利用的土地面积已经非常有限;其次,这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无论从国家拨款还是学校自己的创收,都很难得到满足,毕竟学校还有相当多的事项都需要资金。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还是会逐步解决的,只是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就目前来说,这种措施的实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四)结论

由此,我们得出因为学校体育资源有限,而学生人数相对过多,所以对于校内运动场馆有超额需求。但如果通过进一步大规模、全面扩建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将给学校带来沉重的资金负担,是很不现实的。那么,学校就只能通过调整场地分配、增加开放时间来部分缓解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就是要尽可能地处理好盈利与学生福利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发现仅仅依靠学校来为大学生提供运动场所的确有很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就需要放开眼光,看看校外的运动场馆是否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的理想选择。这就引出了下面我们调查研究的问题。

四、校外运动场馆调查分析

(一)基本状况调查

1、校外场馆的相对优势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外场馆拥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等优势(如图5)。也就是说,一方面,校外场馆可以解决校内缺少某些运动项目设施的问题;另一方面,校外场馆能够提供质量更高的运动条件。

图5校外场馆相对优势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一)

2、校外场馆的主要问题

但是,从图1可以看到,仅仅2.9%的学生选择校外体育场馆。我们猜测其原因有二:第一、校内更加方便;第二、校外场馆定价偏高,下图显示了对对经贸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学的在校生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超过4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价位太高;接近40%的消费者认为价格偏高;认为价格合理和便宜的总共只占到20%左右。

图6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场馆的价格评价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四)

对于区位问题,校外场馆很难改变,但对于价位问题,却是可以通过一些定价策略得到改善。所以,我们非常关心校外的体育场馆是否能够通过灵活的定价方式满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状况是怎样的。

(二)大学生对校外场馆运动的需求状况分析

1、需求曲线的估计

我们仍然通过问卷,以询问消费者在什么价格区间愿意消费且消费多少次的方式,估计出了需求曲线。下表是我们统计得到的观察值:

表三需求表

我们先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P=-aQ+b,根据以上的各个观察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线性需求曲线:P=-0.0921Q+59.565。但我们发现此种方式估计出的需求曲线的拟合优度偏低;因此我们就通过对数函数形式的回归模型再次对其进行了估计,最终得到了一条拟合优度为0.9626的需求曲线。(如图7)

图7需求曲线的估计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二)

2、需求曲线的特征分析

可以看到,估计出的需求曲线相当平坦,也就是说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比较大。这也是合乎直观感觉的,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到校外运动场馆进行消费对其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是比较敏感的。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运动场馆实例结合大学生这种富有价格弹性的需求进行定价分析。

(三)个别调查:千鹤家园健身俱乐部游泳馆

1、基本情况:

据主管介绍,此运动场馆是由国家投资、上属一个公司管理,场馆建成约有七、八年。属于中等档次。其游泳馆的规模较大,分上下两层。但洗浴设备及更衣室规模较小。

2、收费标准

(1)、非会员:40元/次,不限时。

(2)、会员:各种会员卡价格如下:

卡类价格(元)有效期

个人年卡208012个月(限卡一张)

双人年卡338012个月(限卡两张)

个人半年卡11806个月(限卡一张)

双人半年卡19606个月(限卡两张)

表四千鹤家园游泳馆会员卡收费标准

2、游泳馆目前的使用状况

早晨闭馆,中午开始营业

在13点至17点客流很少

3、主要消费群体和模式

周围小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为中等偏高(小区房价为8500/平方米)

年龄集中分布在30-45岁,

消费的主要时段:每天的17点30分之后

消费方式主要是以单人年卡和双人年卡的会员卡形式

(四)一种定价模式的提出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将提出一种定价方式,目的是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

1、基本设想

由以上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在13点到17点这个时段,几乎没有游泳馆的会员进行消费,那么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时段专门针对大学生提供低价位的服务,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学校和学生的困难,同时对其会员也没有损失,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改进空间的存在性证明:

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下,没有人能够做到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获益,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就是实现了经济效率的状态;否则,资源配置就是无效率的。如果资源的重新分配能够在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改进另一些人的处境,那么这种资源的重新分配就称作帕累托改善。我们下面就来说明我们所提出的定价模式可以实现帕累托改善。

(1)、两种能够增加企业利润的定价方式:

1)、三级价格歧视

这种定价方式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组或更多组。此种定价方式的特点是各消费群体同时进行消费,但支付的价格不同。

2)、高峰价格

对某些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会出现需求高峰,由于能力的限制,在这些高峰期间边际成本也是较高的,因而价格也应该高一些。这种定价方式的特点是各时期的价格和消费量可以通过令各自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而独立决定。

上一篇: 幼儿园督导工作经验 下一篇: 执法工作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